有书相伴初中语文作文素材

2024-11-15

有书相伴初中语文作文素材(精选6篇)

1.有书相伴初中语文作文素材 篇一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每一次的与书对话中,我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我海勒的成就不是天生的,是她的汗水一滴一滴聚集的;《离骚》告诉我屈原的品格是高尚的,他之所以投江是以死明志,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虽然他的肉体死了,但是他的精神与世长存。

因为有你,我了解历史,明白了大爱。诗中的李清照告诉我,有一种人生态度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词中的毛泽东告诉我,有一种雄心壮志叫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又是你告诉我,何为幸福。幸福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幸福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追求。

因为有你,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奉献的价值在于印度泰戈尔口中世界以痛苦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的伟大;独立的价值在于英国夏洛蒂勃朗特口中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的坚毅与自信。

人生就像长途跋涉的路,有平地、有陡坡,是你告诫我,如果蜡烛害怕熄灭,那么它永远不能发光;如果花朵害怕凋零,那么它永远不能绽放;如果我们害怕失败,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成长。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反驳,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是你给了我十指成拳的力量,是你为我打开了全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亲爱的书,感谢你一路的陪伴。

2.有书相伴初中语文作文素材 篇二

一、引入意境感受美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它是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美常常在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文中表现较突出。

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手段, 引导学生人情入境, 只要认真钻研, 积极思考, 变此景此情为“我情我景”, 就能挖掘出课文的意境美, 进而在鉴赏中营造出审美情趣。把学生引入意境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 使学生感知形象, 进入意境。

例如, 教学《一厘米》一文, 先投影《亲情闹钟》, 品味这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说明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它也可能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描绘一下自己的亲人对自己关怀的细节, 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也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却反映了一个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 表现主人公陶影对人格和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这种手段能刺激学生的情感,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 可通过不同文章相同情景的联系进行对比来陶冶情操。

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 我们可以将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对比:开始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 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但后来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 而孔乙己却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性格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探究, 我们就能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情况下, 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学生在内容上通过联系对比挖掘了文章体现的意境之美, 而且又使学生对意境美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陶冶。

3.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心理功能,

通过想象使概念化为形象, 静止的变为活动的, 片断的变为整体的, 从而入情入境。

如《天上的街市》一文, 诗人借助联想和想像, 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 展开想像:试想将来的某一天, 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 也登上了月球, 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和嫦娥, 你会怎样说呢?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人间的美好生活:景色优美, 人们和谐相处。这说明他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也和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 取得了审美效应。

二、品味语句发现美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 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诗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 极富于表现力, 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幽默美, 词约而意丰的凝炼刻美, 近乎白描的相互自然美, 色彩缤纷的华丽丰富美, 各有千秋的变换句式美, 颇具魅力的修辞艺术美, 还有准确严谨美和音乐节奏美等不胜枚举, 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披文入情, 引导学生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词句细细品味, 做到“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 挖掘出富有美感的语言, 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角度有很多,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首先, 可以从字词挖掘美。作者用“朗润”写春山光泽, 用“涨”写春水涣涣, 用“红”写春日融融;写春草, 用“小”“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偷偷地”“钻”等词语, 细腻贴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 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小”“嫩”“绿”“软”等特征。整篇语言清新活泼、朴实、隽永, 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其次, 可以通过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来感悟美。如文章中写花色鲜艳, 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 而用“火”“霞”“雪”来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使那火的燃烧炽烈、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脑海, 给人以生活的实感。

最后, 可用诵读理解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通过人的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 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可否的评价, 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春》一文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 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全文到处洋溢着春的活力, 带给人希望和力量,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恰当朗读, 时而轻快活泼, 时而激情高昂, 时而深情鼓励, 在情感的交流体验中, 激发学生抓紧春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感情。

凡是美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句, 学生会从中发现美、体会美, 并很自然地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起美的心理共鸣, 教学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剖析结构理解美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向。美学家休谟认为, 合理的秩序和结构是一种美, 因为“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作者的感情往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浓烈和深化。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 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如在教《枣核》一课时, 首先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 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是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 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和浓浓的思乡情。在剖析了文章的结构的同时, 学生的思想情感也随着情节发展而不断发展, 进而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物精神之美。

四、因势利导创造美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我们在将学生引进美的境界的同时, 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随着情感的不断升华, 必然会产生一种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这时, 教师要以情激情、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造句说话、朗读和复述、练笔习作, 使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得到满足。

如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瑰丽壮观的日出美景时, 当学生进入意境, 仿佛自己在观赏日出的奇景时,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他们会情绪高昂, 思路畅达, 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喜欢日出前绚丽, 多彩的红霞;有的说喜欢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那样天真可爱的景象;有的说喜欢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使劲向上升的那种不可扼制的顽强毅力……这样, 就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一系列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教学的效果更加完美。

陶行知先生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强, 对培养人的完美健全人格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语文教师应是传播美的艺术的桥梁, 要把美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完美的人。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转换时期, 对美的兴趣、对美的探究与追求正处于最活跃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 逐步形成客观高雅的审美方法,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3.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关键词:语文写作 素材积累 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1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2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1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2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3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引导,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素材润色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最终成为能激发他人阅读兴趣的佳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应用到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引导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经过设身处地的探究便能总结出可行性更高的策略,从而使其成功地作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送“鱼”送“渔”亦送“网”——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对策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3.

4.成长路上,有书相伴作文 篇四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听故事,总是缠着哥哥给我讲故事,他也只是在重复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起初,对这个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总是在期待后面会发生什么!

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故事越来越满足不了我的`童心。于是,哥哥站在书柜前,指着那些书对我说:“这里有你想要的。”打开书柜,我和美丽的白雪公主共舞,和滑稽的小矮人嬉戏,我的心,我的思想被征服了。

我犹如一个饥饿的孩子闻到了面包的香味,带着一份好奇,我踏进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畅游了让人心生遐想的海底世界和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美妙。

进入中学,那一本本书便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成了我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在一篇篇满含思想的文字里,我读懂了余秋雨的惆怅;在一个个曲折的情节中,我读懂了张爱玲的痛苦;在一幅幅诗意的画面里,我读懂了池莉的清新。

在那里,我遇到了给予我生命力量的史铁生,衰败的地坛之中透露的那些新绿,不仅激起了他生存的希望,也给了我信心与信念。

在那里,我遇到了驰骋球场的贝克汉姆,顽强的拼搏不仅让他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也教会了我奋斗,让我不再是一个对着霞光幻想的人。

书,犹如一轮全新的太阳,让我看到光明与希望;书,犹如一盏清茶,让我领悟到了先苦后甜的人生之道;书,犹如一朵馨香的花,让我在花瓣与绿叶的映衬下于花蕊上舞尽我的一生。

5.有书相伴滋味长作文 篇五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电视,突然想上厕所,便顺手抄了本《海的女儿》,钻进了厕所,随手翻开,小人鱼不惜忍受巨大痛苦换来人形的故事立刻把我吸引住了,进入小人鱼的世界里,我看到王子危在旦夕小人鱼奋力相救的情景,我听到小人鱼看到王子娶别人作新娘的悲伤,我嗅到巫婆劝小人鱼杀死王子的恶毒……

我如痴如醉地看着,突然门外传来吼叫一声:“书虫,你又忘记时间了吧!你又在厕所看书了吧!都半个小时了还不出来!”我心里有一万分不愿意,合上书与小人鱼道别。

不管茶余饭后,还是做客他家,只要给我一个小小的角落,手上有一本书,我就能把日子过出味道来。

有一回,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借着被子的掩护,打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看起《格列佛游记》来,想象着那些绳上跳来跳去的官员,不觉沉迷其中。

然后吧,可能翻书声音大了点,要不是就是笑出了声,反正最后被老爹发现了……再见,我的格列佛!再见,我的小人国!

6.与书相伴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篇六

我从三岁就开始“看”书了。那时,我还是个稚嫩天真的孩子,还有好多字不认识,只看书上的画儿,故事一般都是爸爸妈妈讲,我似懂非懂的应和着。大一点儿了,我上了幼儿园,认识了许多字,便吵着要自己看书。妈妈拗不过我,便把我三岁时看的小书都翻出来,给我看。我的读书生涯便这样开始了。

我对这些书简直入了迷。什么《小猫钓鱼》《爸爸妈妈讲故事》我都说它们是知识,一出门儿就吵着要奶奶把“知识”带上。就算去广场玩儿,也要带,一屁股坐在广场的花坛上就开始看起来,拉也拉不走,像是粘在那里的一尊雕像。

慢慢地,我步入了小学的殿堂。我不再满足看那些一半都 是画的小书了。每当星期六星期天,我都会拉上奶奶走向新华书店,在里面看《童话三百篇》《神话故事》《睡前故事》等一系列童话类的书。因为上面大多注了拼音,看起来很容易。童话里善良的人或动物,总让我感动,而童话里凶恶的那方,则让我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看到 幸福美满的结局时,我总是开心地笑起来,仿佛在祝福童话里的主人公。

升到高年级,我便开始看一些侦探故事,探险故事,还常常为主人公的成功而喝彩。那些作家笔下的人,栩栩如生,好像我就在他身边,倾听他诉说自己的故事。惊险刺激,跌宕起伏的情节,总让我暗暗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爱好又变了,那些中外名著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每天穿梭于书行之间,像一只小书虫,慢慢地啃食着那一本本厚书。读《巴黎圣母院》时,我为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悲惨身世感到伤心,不禁泪如雨下;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为鲁滨逊的坚强自立感到惊奇和敬佩。一有了书,我就废寝忘食。

上一篇:营销演讲价值远景(财富远景)下一篇:我的大姑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