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2024-06-28

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精选20篇)

1.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一

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核心和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高效了,它表现在:全员高效、全面高效、全程高效。全员高效就是所有人的高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高效就是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要抓”,而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教好每一个孩子。全面高效就是既有分数又有素质的高效,对于成绩的高效,作者强调“现实教育是不能离开分数和成绩的,离开了分数和成绩的教育是不现实的教育”。分数具有公信力,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就拿高考来说,想要上好的学校必须要拿高分,一个学校排名离不开分数,而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也是看学生的成绩。素质的高效就需要学生有“真善美”的品质。全程高效就是每一分钟都高效,课堂效率=课堂有效学习时间/课堂实际使用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功夫,从课头抓到课尾,做到科学化、层次化、有效化。

书中提到高效课堂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2、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

(1)信息量;(2)思维量; (3)训练量。

3、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

(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2)心动,思维在动;

(3)神动,思想在动。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教师高效和学生高效的结合,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断学习,方能不断进步。在迎接新一届学生前,应多读书,多学习,尽快各方面提升自己!

2.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二

一、做好课前预习, 夯实基础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如果搞不好课前预习, 学生上课仅仅靠教师的讲授, 往往学习效率不高。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们学习的知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常言说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如果先预习一遍, 自己提前把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 哪些地方是重点, 哪些地方是难点, 哪些地方是疑点, 都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 尤其遇到难点和疑点我们就会格外用心听讲, 效果要明显好于不预习。只听教师讲解而不预习相当于学习了一遍, 而预习好比学习了两遍, 甚至更多。小学生年龄还小, 他们在自主反思和自我约束等方面相对比较差, 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另外,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尽量做到细化, 可操作性强。一般说来, 预习的步骤应该是:默读、查阅工具书、朗读、摘抄、思考升华, 现将我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拿到一篇新课文, 多种情况下课文中会存在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和不能理解的词语。因此在初次阅读这篇课文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加深理解, 起码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理清思路, 把握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故事, 描写了一个什么人, 介绍了什么景色, 告诉大家什么道理, 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这几个方面, 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形成初步的印象。第二就是要找出全部生字和生词, 在书上做出笔记。然后就是查阅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和查词典来解决生字生词, 也可以向教师家长或其他同学来请教这些不理解的字词。当生字和生词的问题解决之后, 下一步就可以放声朗读, 眼过三遍不如嘴读一遍, 这在语文中非常实用。通过大声朗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背诵。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可以读三遍, 第一遍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方面, 重点要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朗读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意义, 大致了解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最后一遍就是要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下一步就要进行摘抄, 这一步强调要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摘录下来, 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 眼手脑并用效果会更好。另外, 摘录的知识慢慢地积累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对于写作和表达也大有好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思考, 通过上面的预习活动,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等等。到这时学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文章在文字上、语句上、思想意义上和内容上, 还有没有不大清楚的问题, 需要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听教师讲解, 还是需要向教师、同学请教的。这些要在书上作出标记, 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下来, 做到重点突破。

经过以上步骤, 学生边读边记, 有写有思, 慢慢地就会形成比较规范的预习习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预习笔记, 笔记内容应该包括文章名、书名、文章出处、作者情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摘录等等, 这些预习笔记对于学生十分关键。需要说明的是预习笔记不需要每篇课文都这样做, 简单的课文可以只在书上写写画画, 把常规的步骤落实一下就行。

二、要进行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能只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双基”, 能力有了多大的提高, 重点要讲究学习方法的传递, 要授之以渔, 否则就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要以课文为载体, 文以载道, 文以载法, 我们一定要把学法教学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表面上是在教课文, 实际上要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品读课文,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生也要经常回顾自己每一节课和每一天以及每一学期都学到了什么。作为教师应该问一问自己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 我们教给了学生多少学习方法, 如果没有方法, 能力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虚无缥缈。一个学生能力的强弱, 取决于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的多少, 也取决于他们能否根据具体的情况实现知识的迁移, 恰当地选择方法, 并熟练运用, 以致最终有效的解决问题。没有教给学生方法, 那就是对不起学生, 也可以说是误人子弟。

三、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要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悲剧, 复习课同样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需要教师摆正观点, 复习是学生的复习, 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复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 复习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定夺, 让他们在具体的复习中总结出复习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宏观调控, 把握复习的方向和复习的进度, 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复习课时间有限, 教师切记不要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 主动权一定要还给学生。比如复习生字, 就要让学生自己找出难写的字, 难记的字来重点复习,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自己可以反复练习, 也可以让同桌互相听写, 也可以自己跟自己出一份测试题。比如阅读部分, 可以找一篇文章让他们自主地提问题、解决问题, 然后再进行交流。复习一类知识和一个单元最好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总结自己的新收获, 以及成功的复习方法。这种开放式的复习可以避免学生在本来就会的知识上费时费力, 做无用功, 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更有实效。在复习的过程中, 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同学之间展开合作学习, 恰当的方法不仅指在教学中未经设计而出现的合作机会, 也指教师根据教材和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所做出的精心设计。语文教材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许多问题适合合作学习, 很多内容需要互帮互助。

3.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三

关键词: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方法

一、前言

现如今我国初三语文课程教学,有关指导人员始终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中考应对挑战之上,使得初三语文完全被误解为毕业班语文课程,尽管适当强化内部承上功能效应,但是对于下部引导功能补充略有不足,造成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长期忽视结果。须知初三是语文读写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更是后续高中语文可持续衔接的适应途径,此类阶段读写复习和主观意识引导必须做出合理成绩,否则必然限制个体长效发展进程。

二、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1、复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新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旧知识的复习过程都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顺利完成语文学习。因此,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开展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复习环节,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并且自己主动寻求解答。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德。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努力把语文知识补充完成,让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教师还要把复习的主体时间和主体活动都放在学生身上,不能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动权。

2、针对考题,重点研究。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但是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考虑怎样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语文考题,对学生增强自己复习的针对性很有帮助。在研究考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准确把握中考的要求,并从考题中发现考查的目的,以及容易出现的误区。这对学生怎么复习、应该复习些什么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有前瞻性和查漏补缺。

3、立足课本,延伸课外。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而课本就是基础知识最好的载体。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立足课本,将课本讲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课本中提到的方法,同时进行知识梳理和综合训练,让学生将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问题分析当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本中提到的方法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要充分做到一点,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平时的阅读鉴赏当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建立知识系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5、学生质疑,教师帮助解决疑惑。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善要比他人发现再去改正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在语文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出复习的范围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看书复习这些内容,使学生经过生生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后发现自己知识的遗漏处,从而开展积极有效的补充和复习。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自我质疑习’喷,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要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科学性的原则,不要去胡乱质疑,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对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且,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指点,让学生顺利排除疑点、解决问题。

6、要重视老师的讲。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老师的讲解有很大的关系。复习课不同于讲读课,复习是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再认识。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某些知识好像是懂了,但印象不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时候老师再给予讲解,会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给予学生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在考场上学生不可能在老师的辅导下去完成试题,所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很重要。在进行语文复习的讲课时老师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所要求学生完成的问题有很大的综合性,包括了初中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老师应注意的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先做一遍,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批阅,凡是学生练的老师必须讲解,只有做到这点学生练习后才会进步。

7、注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相反,学生作业错误多,考试屡屡不及格,哪怕老师讲得多么生动,也难以滋生学生的愉悦之情,教学的实践证明:很少有成功体验的学困生,一般都是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感,对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功的环境。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作业练习的层次和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对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太深奥,太复杂,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使他们在自己的心中树立成功的信心,逐步形成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读写复习环境下的自学引导活动存在价值异常深刻,其能够合理稳固学生个体情感交流态度和多元价值观疏通基础,确保其对生活中各类文化物质的观赏兴致,进一步将前人系统书写经验转化成为问题克制实力,避免自身阶段考试成绩出现任何下滑迹象;同时为后期高中不同题材文章阅读理解和高端写作活动参与,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跳板。

参考文献

[1] 张晓黎,让学生轻松跨跃中考语文复习的大山,铜仁学院学报,2015/05.

[2] 戚娴雅,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的“引导自学”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5/26.

[3] 龚益标,试论初三语文的整体复习原则和策略,学周刊,2014/04.

[4] 李晓星,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6.

[5] 彭书香,初三语文复习应注意的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4.初三英语高效复习方法 篇四

1、分析学生情况复习工作能否做好,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复习计划,内容,过程必须适应我们学生的特点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得理想的效果。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徘徊在中等的水平,基础差的学生又比较懒惰。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决定必须首先让学生们端正思想,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我们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沟通思想,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确定复习中第一步的行动。

二、复习策略

1、系统归纳,分清脉络。依纲扣本,注重双基,夯实基础(词汇,语法,句型),帮助学生学会复习,学会考试。

2、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注重感情投资,利用学生的心理优势,多关注,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针对性复习。向优、良、中、差各层次学生搜集、积累他们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逐题突破。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中考中的每一种题型的命题意图。对听力部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各种题型进行强化训练。

三、情况分析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

四、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轮:时间:2.28---4.29内容:单元复习。

第二轮:时间:5.2---5.27内容:专项复习(听力,语法,词语运用,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情景对话,书面表达。)

第三轮:时间:5.30---6.21内容:模拟考试

五、资料

1、《中考课时计划》

2、《天利38套历年真题》

3、初三全体英语教师集体编排的《中考课时计划》

六、复习内容与要求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年年有变化,但不是很大,总之,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灵活,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我采用“三轮复习法”要求先全面学习,后进行重点复习和适应性考试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出优异的成绩。

第一轮复习,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我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中的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同时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我还准备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励和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比如,既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并将成绩通报给家长,与家长一起共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轮复习,专题讲解与训练,重,难点突破,实现能力升华;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结合。在课堂上主要是根据中考指导丛书并结合《中考课时计划》和我们自己出的练习题,按词汇(构词法,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动词)语法(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动词时态等)进行复习,有的强讲,有的略讲。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通过《中考课时计划》中的专题讲解与训练来复习检测形成能力。

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把握中考脉络,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侧重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通过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了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通过模拟的中考试卷为真正的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5.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五

就英语学科而言,能否在知识和能力上添砖加瓦,争创佳绩,与同学们如何顺利完成初三学习任务的同时瞄准中考,做好知识的编织、传递和迁移是分不开的。

第一点

同学们应该重视初三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它是对初一、初二所学知识的滚动复习;另一方面课本内容中适当增加了词汇量,扩充了知识范围,强调了语言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

第二点

6.初三语文学习方法 篇六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7.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篇七

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中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生字掌握、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句、段、篇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 学生字更是重中之重。学习生字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 以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讲, 学生学多了会觉得很无聊, 学起来也不认真了,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我认为小组合作学生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它让学生实现由“不愿意学”到“我要学”的飞跃。我通过对学生仔细观察、分析, 最后决定4人为一小组, 共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里的成员都是经过多方考虑组合在一起的, 实行“异质合作法”, 有利于互补互促。

在教学第二学期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我要求: (1) 组内初读生字,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 如四人齐读、开火车读、四人抢读、组长带读等多种形式, 还注意提醒组员发现错误互相纠正。 (2) 说出识记的好办法或组词。俗语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平时识字教学中, 我让学生总结了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识字方法。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 信心满满, 因为答案已在组内得到认可了。组词情况的汇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功不可没。 (3) 在写字前, 先组内讨论一下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写好字后要评一评。这样每个同学取长补短,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合作作文, 生生促进效率高

长期以来, 写作文是大部分学生的软肋, 以往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于老师一个星期才能精批细改完的“红色杰作”难以印象深刻, 无动于衷。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着题目无从下手, 写出来的文章结构不清晰、词不达意、层次不分明。合作作文主要表现在合作审题、合作构思和合作修改上, 这样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审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题目审透了, 我们去定位或解题时的针对性就非常强。审题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 合作审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灵感、交流思考, 解决个别学生思路狭窄的问题。以一次作文教学为例, 老师出示作文题:这次习作, 用一两件事, 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要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讨论, 总结习作的要求。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如何构思的, 在交流中学会写法, 理清思路, 有效降低写作的难度,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写生病了, 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有的写妈妈给自己送衣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不时给出意见和建议, 让作文写得更具体, 各小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三、合作阅读, 问题迎刃而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合作阅读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思考。阅读教学离不开指导朗读, 对于对话多的课文, 我会安排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在角色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

合作阅读自然也少不了合作解决问题。我认为有效的合作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充分开动脑筋, 产生各种各样创造性的想法, 进一步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共同思考中加深理解,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合作的乐趣。

合作学习, 硕果累累, 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小组学习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需要我们长期的训练。对于合作学习, 我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 不断完善这种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8.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欲望;教学理念

通过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课上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现阶段初三语文复习的现状,从而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其次,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复习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复习实施合作学习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课上的应用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课上应用的必要性

1.增强学生学习欲望,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课堂生动化,让学生从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合作、交流以及沟通是其三大主要环节,在这三大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联系较为密切的教学计划,从而创造出较为顺畅的教学模式。通过连贯的教学程序,学生对于相关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扎实地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初三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生优点的学习,互帮互助,进一步促进学生各项技能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从而不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科学地分配每一段时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初三语文复习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仅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的单一化倾向

现阶段,由于合作学习的优点逐渐被一线教师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初三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及含义缺乏全面的了解,这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逐渐偏离正常轨道。

2.合作学习迷失方向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指导者。教师应该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迷失方向。其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根本不需要老师进行相关指导,老师只需保持好课堂纪律就好。更有老师认为自主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根本就是放任自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得不到较高的效率,進而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课上应用的策略

为了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三语文课上的应用水平,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复习实施合作学习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应用水平。

2.教师要对整个课堂进行监督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对整个课堂进行监督,从而把握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一旦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偏离主题的现象就要及时予以提醒。在初三复习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多读并回顾原文,然后共同确定复习目标,将时间控制在一课时左右。通过对整个教学进程的把握,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以上建议,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9.初三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篇九

一般来说,阅读方面那些属于语文基础部分的内容,如文言课文常识、文言实词的理解、文句中别字的辨认改正、修辞方法的识辨、说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搜寻等等,是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而文章中某些环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及概括、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对论证或者说明过程的分析等,就不那么容易透彻、深入地予以掌握了。这些,也往往是不少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软肋,需要花大力气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好自身的弱点,从而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积累,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指语文学习重视日积月累。语文知识的丰富、充实,情感的体验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难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使这些一点一滴地渗入心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积累的东西多了,它们就会反反复复在脑中萦回激荡,进而形成蓄势待发的形态。比如,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写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时时注重生活中的积累;因为,只有材料的不断丰厚,才能使思想也丰厚起来,才具备了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指积累的面要广一些。对语文学习而言,必需的积累包括课内和课文学习中重要内容的积累,也包括我们补充阅读和课外阅读时对书籍、报章杂志等某些内容所做的积累,甚至可以广义地包括许许多多其他的内容,诸如影视欣赏、广告宣传、同学讨论、家庭闲聊、诗句歌词等等,举凡可能和语文学习相关者,都值得我们去注目、去倾听,并有意地作一些积累。积累的面广一些,理解、分析时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会多一些,你的思路相对也会拓宽一些,联想也会丰富一些。

10.初三语文的有效复习方法 篇十

中考临近,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校、家长、自己满意的答卷,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四年初三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探索积极有效的复习方法。下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开始,我们就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瞄准考点,以类型题复习为主,分门别类,拟好复习要点,作系统的布局。这样,也好让学生知道要复习什么,在复习当中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中考题型,我把复习内容分为文言文板块、古诗文积累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写作板块。

二.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加强方法指导

(一)重视文言文的复习

依据:历年语文考纲中的文言文阅读比分占到16分左右,比重较大。

具体做法:采用把握中心,理清层次,层层铺开的复习方法。下面以《桃花源记》为例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步,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如《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我们学过的诗有《饮酒》。

第二步,明确文体。复习时,要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目进行归类,如说理、描物、记事、写人等,做到心中有数。如《桃花源记》是一篇传记文章。

第三步,把握主旨。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第四步,理清思路。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分别写了桃花林美景、桃花源环境以及桃花源纯朴的风尚。而理清层次的目的在于理解中心,促进背诵。

第五步,落实字词、句式。字词可分为四大类:一词多义字;通假字;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性活用的字。如“要,妻子、绝境”这些在其他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都应掌握理解,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句式本文主要出现的是省略句,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强调学生要在翻译时把句式特点反映出来,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第六步,拓展延伸,巩固落实。为了让学生落实基本的字词,举一反三,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应给学生配备相应的课外练习。如复习《桃花源记》后,让学生做《狄梁公治病救人》。

(二)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落实与训练

(1)加强语言题的训练

从考纲例卷来看,积累与运用占到26分的比重,除去6分左右的背诵,运用题有20分。而这一板块里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拼音,有标点符号,有修改病句等等。怎样复习好?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纲,重视考纲里提到的知识点。在这点上我颇有经验教训。2007年中考复习时我虽然注意到“变换句式”这一条,可没有引起重视,那年中考恰恰考到短句与长句的转换,学生失分较多;去年复习时我们反复研读考纲,注意到容易被忽视的“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这一块,除了专题讲解外,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当学生考到编后语时应该是不陌生的。

其次,以考促教。复习时怎样做到化繁为简,条目清楚?我的做法是以考促教。每份综合卷在语言版块上每次突出一个主题,然后再通过专项复习、专项训练巩固落实。比如这张试卷出到对联的练习,然后以之为契机,专项复习对联并配备对联专项训练。

(2)重视古诗文的背诵

依据:考纲要求默写必背50首古诗文的名言佳句,从例卷看背诵占到6分的分值。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强调学生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求学生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要求学生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着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将复习的知识来一个“验收”,有时我们会进行“知识竞赛”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1、阅读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1)在复习当中,应当注意传授给学生答题的技巧,力求让学生在考试时碰到类型题时大脑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信息给学生以答题的方法。那样就更能体现复习的系统性了。如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插叙的作用,各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议论文寻找论点的突破口要先找准论题,再追踪对此论题所持的见解、主张的文字信息;还有,在对比中加以领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科学,记叙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议论文语言的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2)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3)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

2、写作

(1)学生要学会积累。平时作文时,我经常把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挑出来,面批之后让学生再作修改并打印起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为他的中考做了必要的储备。

(2)看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学龄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看经典名篇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还需要在作文结构上进行训练,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因为在60分钟的作文时间里,学生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存在着难度,所以首先要做到规范,以期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5)提供学生写作的时间。学生课外时间基本被大量的作业挤占,即使有时间作文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写作最好放在课内完成。我基本上是一周一篇,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类型来训练,做到循序渐进。

三.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认识转化为信念并不是行为的频繁重复完成的。知识,只有在行为方面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的情况,才能转化为信息。”因此,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才会萌发出幼芽来。

特别是学生到了初三第二学期,随着中考的临近,他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更需要任课老师加强情感沟通,疏导学生的情绪,树立信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卡耐基说过:“太阳能比风更快的脱下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沟通情感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做让学生反感的事。比如不拖课、不抢课特别是抢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音美课。

沟通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赞赏教学,无论是古诗文的背诵还是写作训练等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及时捕捉到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诚挚的肯定。比如:学生今天的背诵比昨天流利了,作文中出现了好句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觉老师时时在关注他,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主动性也有了,成绩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这对差生尤其有效。

11.让合作学习助推语文高效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助学习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老师精心的指导和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优势,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难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合理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是在小组为单位的基础学习形式。一般情况,每小组有4-6名学生组成。就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情况,我们语文课中主要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办法,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放在一起,这里不仅仅是要考虑到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包括学生的特长、个性等方面,让他们合理搭配,从而相互促进,进行各个方面的互补。我们每个小组,要赋予每个成员职责,组员之间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职位的调换,让每个人都能胜任小组中的角色。比如,小组中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进行小组事物的调配、另外小组中还有发言员、检查员、记录员等。不同分工、轮流担任角色,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细化,让分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学习的实效。例如,我们进行了优差组合,这样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这样差的学生掌握不了,这时优等生可以帮助他;还有可以采用同等生组合,优生与优生组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布置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合作学习,有突破性进展;差生与差生组合,他们在一起可以自如发表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自己。

二、确定学习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学习的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进行组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无论是那种形式都要学生明白用什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特别是刚开始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课堂上乱成一锅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效果不是太好。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制定学习的方法和任步骤。有了这些指导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好顺畅,提升了合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漠升起蘑菇云》中的“我国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这样进行合作学习的:在观察和阅读资料的情况下,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指导要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设问:观看视频和资料,如此殺伤力,破坏力和具有毁灭性的武器,对人类毫无益处,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它呢?小组合作(结合课本第16—17页内容及课外资料):交流、归纳、发言。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我国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是怎样历经艰难,最后取得成功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研工作者表现出的一种什么精神?提示:1、我国是在什么情况下研制核武器的? 它的爆炸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2、我国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克服了那些困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研工作者表现出的一种什么精神?3、我国向世界承诺了什么?

三、合理引导学生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在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让他们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获取新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而不是顺其发展。首先在合作学习时,我们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小组中,应该然让小组中推荐一名能够引领他们学习的核心人物,让他来观察和调控组员的学习动态,并为老师提供参考意见;然后,就是对小组中出现意见偏差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求助,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或处理。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习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多思考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例如,在《草船借箭》中,我是这样引导练笔的“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为了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梳理,学生有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这样的课堂就活了起来,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四、激发合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关键还是要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小学生好动,爱表现自己,认为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非常荣耀的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答辩,我们把要回到的问题显示在大屏幕上,达完后,立即能显示分数,让小组之间和作竞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课外变成课本剧,或者模仿课外中的情节,大家要配合才能完成。这样以不同形式,让每人小组中每人都参与尽来,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促进了小组的团结,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大家能形成一种量,我们把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大家把力量传给每个人,这样这个团队也就具有力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分组,并传授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同时还有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瑞琴.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6:46-47.

12.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极具魅力的文字。认识汉字, 写好汉字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汇积累, 但是在作文中错别字多, 书写散乱的现象依然严峻。从目前的中学生普遍的情况来看, 由于作业量大, 小学时的一点写字基础到了中学里几乎是荡然无存, 写出来的字很少有美感的, 有的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敦促学生认真识字, 写好汉字, 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 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 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 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古典文学和当代美文都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本人除了指导学生读好领会好课本中的唐诗宋词、诸子散文, 更多侧重于课外名篇的有计划诵读。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 让学生诵读经典唐诗宋词, 并做赏析评价, 并将这些作品抄写下来归类整理。有时我把名家的配乐朗读展示给学生欣赏, 有时我会把视频画面情景和音乐诵读播放给学生, 让他们接受经典美文的艺术熏陶。小组之间也可组织配乐诗朗诵比赛、三字经背诵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这些反复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 就会成为推动我们语文教学强大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赏析名著的习惯

学生必须树立大语文意识, 光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主动积累的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上真正成功, 最终也必然有好的成绩。语文学习无法速成, 一点一滴的积累几乎是必经之路。见多识广, 大量的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胜人一筹, 而且对其日后的生活及交往方面都有所帮助。

按新课标大纲要求, 我把书目推荐给学生, 然后每学期让学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每天应完成1000字以内的课外阅读。然后让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或心得交流, 学期结束时举办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

四、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 要获得永久记忆需要及时的重复。在阅读时碰到一些妙语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便于日后反复理解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做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有效记忆重点词汇语句, 反复阅读、消化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漫长的积累过程, 而事实也证明, 勤做读书笔记不失为一条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很重要。这一环节, 老师平时要多督促和提倡, 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记诵, 也可以选择一些精华汇编成册, 挂在教室里供学生阅览。

13.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 篇十三

常考题型:某段(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A、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又称卒章显志)

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14.初三语文组下学期学习计划 篇十四

下学期一开学,就进入总复习阶段,分三轮完成复习任务: 第一轮复习:七上——九下六册课本知识

盯紧诗词、文言文,字词音形,阅读,作文。

复习内容:包括十九篇文言文,三十四首古诗背诵默写及赏析,四首

现代诗、讲读课现代文。包括六本语文书上所有的字词、名著。

方法:老师盯紧、督促到位,利用学科带头人优势,检查落实,跟踪

到位,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把题型分类,掌握每类题的答题技巧,方法。

复习内容包括:字音、字形、字典、病句修改、语序、标点符号、图

表题、漫画题、综合性学习、名著、应用文、作文、现代文阅读等。

方法:专题训练,牢记知识点,有讲有练,提高能力。

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

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做题的过程中,注意纠错,保持头脑清醒,温故知新,提升自己的能力。

15.浅谈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篇十五

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 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 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因此, 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 我认为学好语文, 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学生背诵一篇课文需要重复读好多遍。而看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或动画片只需一遍, 就能完整地复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细细想来, 是兴趣在发挥作用。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产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就想探究奥秘, 主动探索。要想做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就要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不断地吸收课内外知识, 博览群书, 以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 才能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 应用自如, 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要想和学生产生共鸣, 就要“投其所好”“爱乌及乌”, 对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新故事, 甚至是小游戏, 都要是“行家”。如观看动画频道的《谎话大王历险记》, 你不仅感叹作者故事中想象力的丰富, 故事主角讲话时所用的āáǎà对初学拼音头痛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学拼音四声的难题迎刃而解。只有把学生紧紧吸引到自己的周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会自主学习,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条件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效率高便在于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条件, 学生自主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不少教师把自己当作传授知识的主人, 学生不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课堂自主时间的权利, 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 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体验, 达到自得的效果。如《穷人》一课,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学:“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 但她心地善良, 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看看列夫·托尔斯夫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 读完之后组内交流。” (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 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 在小组内交流。有学生说:“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桑娜的善良, 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然后动情地朗读, 大家各抒己见, 把体会到的, 感悟出来的拿出来共同赏析、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语文课堂将会是活力四射的、高效的。

另外,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运用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和表演的活动方式, 使语文课堂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 言语、文字描述相辅助的特点,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 要尽可能利用他们形象思维优势, 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物, 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使之乐于投身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探究性阅读,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 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 自己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多读书, 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多种形式, 以读悟语, 以读悟情。

延伸教材内容的探究性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除了紧扣课文的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阅读。如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后, 课外找找有关长征的故事读一读;学习了《太阳》, 可以课外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进行交流;学习了《詹天佑》, 收集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等等。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 让学生留心观察季节变化, 写一篇观察日记。

16.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兴趣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打造高质量、高效率语文课堂的源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研究把握课堂主体——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诱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巧妙设置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假。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课文导入不够精彩,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的课文讲解,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一潭死水”。针对这一点,我十分重视课文的导语,导入语的方式形式多样,有听歌、猜谜语、讲故事和设悬念等。

如教学《称象》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疑导入的:“老师这儿有一个疑难问题,谁能帮忙解决一下?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臣们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有的人建议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来称,这种办法肯定不行。你们说这事难不难办呀?当时有个6岁的孩子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聪明的孩子是谁?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让我们一起到《称象》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怎样称象,巧设疑问,而且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的主动性自然有很大的提高。

二、激情范读课文扬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充满激情。带着感情示范读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还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休会文章的情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每一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处处流露着作者的态度情感,所以在范读之前,教师必须先要在理解,感受中深入开掘,然后将自己的态度感情融化在作品内容里进行范读。范读时教师要进入角色,抑扬顿挫,移情动容。

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当读到“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教学这句话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彩图,结合自己的朗读来感受小女孩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同学们通过朗读都认为小女孩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看着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感且入情入境,有些同学在读到结尾的一小句中还稍微把语调提高一些,我听后,心里颇为欣慰。而后,我对这句子用了渴盼的语调情感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插图了解了小女孩的内心渴望。最后,我让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这简短的四句内心独白,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内心感受。

三、满足表达欲望引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满足其表达的欲望,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次,我们在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 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看,孩子们多能想,多能说啊,在滔滔不绝中南郭先生的人物特点摆在了大家面前,这就是因教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想多说的结果,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四、恰当运用游戏调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他们的至爱。在巩固课文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投其所好,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其情感,带动积极性,让他们在玩、说的过程中“悄悄地”学知识。有一次我教《秋天》一课,为了帮助学生“消化”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我把描绘好的课文插图裁剪成天空、稻田、树木、黄叶、燕子、蚂蚁、河流和小鱼等八个部分,然后请八位同学上台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图片,边听其他同学读课文,边按课文内容拼图。拼好后让他们感受秋天美的意境,再请个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在这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学生会轻松地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这节课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在那坐着复述课文谈感受,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就会有负担,很难感悟课文内容,甚至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我们应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因为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动耳听和动口讲的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启语文高效课堂大门的金钥匙,更是创造欢乐与高效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这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更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0第9期

17.语文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七

多诵读,可以形成语感,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多背记,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多见识,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多写作,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

学好语文的方法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 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四、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中国留给我们的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学好文言文也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之一。要学好文言文,我们要多去读,多去理解哪些词的意思,去学一些基本语法,去被背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各大难点。但这些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慢慢的积累。你也可以有空多去图书馆看各种文学书籍。

语文如何提高成绩

1、勤思善问多积累:

自己语文成绩不好,那就多向语文老师请教,不要怕语文老师,更不要担心语文老师不喜欢自己,不会喜欢自己,老师都是喜欢主动问问题好学的学生的,经常和语文老师接触,喜欢语文老师这个人了,自然就慢慢喜欢他的学科了,平时多积累多背诵,语文成绩会慢慢赶上的。

2、提前预习及时复习: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每一篇课文,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前勾画圈点做好标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解,也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探讨,课下把没有消化的地方及时的复习一下巩固一下,过一段时间再复习,复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18.初三语文学习方法推荐 篇十八

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语、语法、文体知识、文学知识等,要专复习,树立明确的阶段目标。专题复习首先要讲究覆盖面,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来进行复习,要考虑考点的交互性;其次要考虑中考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字词的音形、义都在考查之列,考生复习时不要忽略这一点。另外,近几年,语言积累题也很受青睐,在考试中加大诗文名句的默写量,这就要求考生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篇,一定要熟记成诵,而且还应该做到不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仅此还不够,还要阅读基本课文中要求阅读的文学名着作者、时代背景等,并进行资料的积累以及词语的收集。语言运用的考题,涉及面比较广,从设题的角度看,有的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变化,还有的侧重于生活实际中的语文运用,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特定的语境,敏捷、准确地把握相关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语言加以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富有艺术性。最后,你要记住的是,语文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为你需要积累的东西,做个总结归纳吧。

二是语文中考的难点——阅读理解。

阅读现代文,应该在阅读方法上多下功夫。首先要通读所给的阅读文字材料,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解答具体题目,所以不管是否有考查内容理解方面的题目,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其次,阅读分析文章,应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再其次,阅读分析文章,应重视理解作者的思路。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阅读分析文章,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学会概括。

现代文复习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课文。虽然,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大部分来自课外,但是要懂得无论阅读什么样的文章,考查的都是考生的阅读能力,许多同学可能不重视课文的学习,认为:反正也不考课文。但课文的学习正是帮助我们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正常渠道。学习课文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以课文为训练素材,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能力。也就是掌握有关的字音、字形、字义、文学常识,能够背诵默写有关的名句、名段,能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鉴赏、评价、推断及想象;二是以课文为阅读素材,培养考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具体的说就是将课文学习好,能举一反三,即学会了阅读课文,就会将此阅读能力运用到课外。当然,方法还是应由浅入深地阅读,然后分析总结,循序渐进。

三是语文中考的关键——写作。

19.初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盘点 篇十九

一、关注视觉障碍的束缚, 提高盲生知识建构层次

传统的盲校语文教学, 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盲生的听说能力很强, 很多学生课上课下夸夸其谈, 似乎一学就会。教师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课后的作业及随后的考查却总是不理想, 甚至一些优等生有时也会考出六七十分的成绩。这往往是因为盲生受到视觉障碍的限制与社会接触较少, 累积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生活知识要么贫乏, 要么空洞, 使得他们的知识构建不是建立在初始的表象基础之上的。这就好比空中楼阁, 时间一长, 当初的“夸夸其谈”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业和考试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针对这类情况, 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摆脱视觉障碍对盲生认知行为造成的束缚, 加强知识建构的表象基础, 以实例或实践为切入点优化盲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如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 我针对课文说理性强, 与盲生生活经验距离较大的实际情况, 试着采用了实验法。分别准备一大杯盐水和一大杯自来水, 每杯水中先后放入一个生鸡蛋和一条活着的小金鱼, 让全盲生与低视学生合作观察实验现象。5分钟左右, 实验结果出来了:“一个鸡蛋沉在水里, 一个浮在水面上”, “一条金鱼奄奄一息, 一条还很生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也很快地自行总结出了“死海”的显著特征———咸度高。

二、关注教材不利因素的影响, 满足盲生的真实需要

目前江苏省大部分盲校使用的小学教材是以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为蓝本的盲文翻译版, 初中则仍延用旧版教材。两类教材在衔接上不可避免地有较大脱节, 尤其是普小教材的编排原则不可能完全适合盲生的认知特点、身心特点及知识体系。但新课标教材毕竟为盲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提供了很好的内容。另外, 盲生有特惠要求这一点也不容置疑, 但有些要求不应简单地打上“特惠”的标签。比如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盲生也希望摆脱来自各方面的某些束缚, 与教师所代表的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理解、认可、尊重、信任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 会使他们从一些无谓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 减弱“特惠要求”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 从尊重盲生的真实需要出发, 对新老教材的组织、新老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巧妙的改变, 摆脱教材的不利因素对教学的束缚, 使教材真正为我所用。

如我班的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心态介于成熟与幼稚之间, 喜欢追星, 争做“粉丝”, 流行音乐更是整天唱在嘴里挂在耳边。面对这一情况, 我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严令禁止, 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服教育。我一直寻找恰当的契机, 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对他们听流行音乐进行合理的引导。机会来了。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 我把王菲和乐而唱的《明月几时有》在教室里播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学生立刻被王菲悠扬的歌声吸引住了。在共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 体会全词的意境。然后分析了王菲演唱的音色、音域、气息、情绪, 浅显地讲解了如何欣赏流行音乐。最后师生一起吟唱这首《明月几时有》, 在激趣中促进理解, 在悟思中尝到喜悦。至今学生对这首词都记忆犹新。

又如, 2008年暑假, 我班绝大部分学生要随学校乐团到北京交流演出,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建议我把教材第一单元的《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课文暂时搁下不讲。暑假学生出发前我精心设计了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 布置学生边参观边学习, 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故宫、大会堂这两组建筑群的不同性质,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关注教案的刻板僵化, 丰富盲生的实际表观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预演,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学校都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教案检查制度, 希望借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吕叔湘先生说过, 教学, 尤其是语文教学, 一半是教学, 一半是艺术。这话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妙。所谓“教学艺术”, 对于教师而言, 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导演”艺术, 千万不能为了执行教案而放弃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则反映了他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细节,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 我原来在教案中设计的引入部分是看一段有关科举的视频资料。但由于教学前一篇课文《孔乙己》时视频的演示效果不流畅, 学生在上课时对本课的视频演示兴趣不浓。我忽然想起平时搜集的资料里好像有关于科举的对联, 赶紧在电脑里搜索, 于是一副与课文内容及其贴切的对联从我口中朗朗而出:

回忆去岁饥荒, 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 赊不得, 欠不得, 虽有近戚远亲, 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 一二三场内, 文章皆合式, 中了五经魁, 名也香, 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 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一出, 学生哗然, 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四、关注教师地位的权威, 鼓励盲生的随机生成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理解就是要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 提倡主动、丰富的学习方式。在这里, 教师的权威性是相对的,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既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上又不囿于既定的教学思路,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 抓住随机生成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如课前设计《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思路时, 我将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切入点, 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实际上课时, 学生的一句话就打乱了我的思路:“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对呀, 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不是更好吗?启发学生思考“搬家”与“移山”哪个做法更合适, 不是比我事先设计的思路更有内涵, 更有延伸性吗?两相对比, 我意识到我的思路只挖到了一座“贫矿”, 而学生的思路则探明了一座“富矿”。“弟子未必不如师”, 显然后者的选点更好。

五、关注课堂教学的限制, 推动盲生学习的生活性

从根本上讲, 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德国一位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 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 但是你会把放入15克盐的一碗美味佳肴愉快地享用吸收———当然包括那些盐。生活之盐只有融入教育之汤才能被吸收, 反之, 教育只有融入生活, 才会具有永久的生命活力。其实, 生活的外延有多广泛, 教育的范畴就有多宽广, 关键是, 假如我们把学生困在井底, 学生便只能坐井观天;假如我们把学生带到草原, 他们就会驰骋千里;假如我们将学生置于整个世界之中, 他们就懂得了鸟瞰人类的一切文明或丑恶。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 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活动、辩论活动, 让学生说一说,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演一演, 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 可以用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 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盲生与明眼儿童, 相比在认知、思维、行动等方面确实存在较大差异, 但这并不妨碍盲教育采用普教界的一些教学方法。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关键是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要知己知彼, 择优而用。如火如荼的新一轮课改对所有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破”“立”结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同时, 切记注意把握尺度, “破”要“破”得有价值, “立”要“立”得有意义。方式也好, 方法也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这点须明记。

摘要:如何提升盲校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盲校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视觉障碍的束缚、教材不利因素的影响、现行教案的刻板僵化、教师地位的权威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盲生知识建构层次、关注满足盲生真实需要、丰富盲生的实际表观、鼓励盲生的随机生成等做法对提高盲校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盲教育,语文学习差异,高校课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志善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出版社, 1994.

[2]万恒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3]苏立康著.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 1995.

[4]于漪著.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0.浅析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方法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当前,小学语文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潮不断涌现。毋庸置疑,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教师课堂讲课的内容少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了。但是,这样的课堂算是高效课堂吗?去掉诸多华丽的外衣,往往会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并没有被真正的调动;有的课堂一味追求生成而影响到预设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那么,如何来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从教学伊始就努力构建教学情境。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能够给学生在感官上带来强烈冲击,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配音录象:优美的音乐以及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滚动的地球,中国板块图,美丽迷人的海岛图,五光十色的海水,美丽的海底世界,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配乐讲解,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容易激起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热情高涨地学习语文,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与生命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二、实现多边性对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重入了生机和活力。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主要以无声的方式),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观都一再强调一点——学习是一种交流、沟通、对话,因此基于交流、沟通、对话的课堂是建构意义与关系的课堂。

为了有效避免当前对话教学出现的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脱离文本的“空对话”、漠视差异的“偏对话”、琐碎问答的“浅对话”等影响对话实效的现象,我们必须抓住三种对话状态: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教学中,通过三个疑问:海水有什么特点?海水怎么美?海水为何那么美?要求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这样的句式回答海水为何那么美,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回答疑问。通过这个练习,不但促进了师生间的对话,而且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注重情感性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感悟”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策略上主要用学生个体的言语实践(主要是阅读实践)来取代长年盛行的教师滔滔讲风,用学生自己从内到外的体验、感悟和表达来取代教师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灌输;在教学操作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涵咏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形成语感(语感:是指通过视听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言、字形而立刻理解语言、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语感之于人,犹如数感、美感、乐感、节奏感、球感等。

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做到在感悟中体验(教学的关键词是“诵读感悟”);有利于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做到在感悟中品味(教学的关键词是“内化积累”);有利于把人家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做到在感悟中提升(教学的关键司是“实践运用”)。“勤诵多背,行文更具文采:腹有诗书,下笔方能生花。”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让学生在领略充满感情的示范朗读之后,自己多多练习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课文,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人家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

四、构建探究性课堂,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探究性语文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品悟新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以“探究式品读”为例,可按“初读感知,探究中读通课文;精读领悟,探究中读懂课文;深读积累,探究中读活课文”三个步骤实施教学。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语文课堂的基本策略:一是激发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乐于探究;二是设计探究的问题,促进学生善于探究;三是提供探究的时空,促使学生勤于探究。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学会反馈质疑,加以理解,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总之,我们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既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又需要付诸实践去检验。语文是小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究能力。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冯黎黎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积极尝试《成才之路》2012年11期

[2]宋丽华 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尝试《辽宁教育》 2011年10期

上一篇:申请美国博士研究生下一篇:清明节民间习俗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