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单元备课(精选8篇)
1.音乐单元备课 篇一
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
备课
第二单元
雨中曲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雨”为题,选材兼顾中西,不同情绪、不同主题互相补充,编织出一个多彩的“雨”的世界。“雨”中蕴涵着孩子纯真的友谊,天真的童心,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能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作等活动,结合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雨”的内涵,丰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积极参与欣赏、演唱等活动,结合作品的不同角度理解“雨”的内涵,丰富情感体验。2.
能安静地欣赏较长的音乐作品,如《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能较准确地哼唱主题。3.
能够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能设计简短的节奏性为歌曲伴奏。4.
能在给出的旋律音、节奏或歌词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小曲”。能知道至少3首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对欣赏古典音乐表现出一定兴趣。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3月9日~3月11日教学内容:1.听:广东民歌《落水天》2.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教学目标:1.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并能够自己视唱歌谱,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对山区儿童的生活有所体验,从歌曲中受到乐观情绪的感染。2.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教材分析:1.《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曲刻画了一群山里孩子雨中嬉戏的生动画面,“踩雨”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的事,歌中象声词的运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孩子们踩雨时的“情”与“景”。2.
《落水天》是一首流传于广东客家方言地区的山歌。“落水天”即“下雨天”,这首山歌歌词朴素,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状况。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更渲染了歌曲的悲伤色彩。教学重点:3.学生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并能够自己视唱歌谱。4.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落水天》这两首歌曲在情绪和内涵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2
5—
—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二.导入新课
(一)舞蹈欣赏——《雨中花》1.
老师提问:舞蹈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2.
同学们,你们喜欢踩雨吗?我知道你们不仅喜欢踩雨,哪怕浑身湿透了还是那么勇敢地在雨中欢笑。3.
听听歌曲中的小伙伴是不是和你们有一样的心情?(老师播放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他们在“踩雨”喜欢听赏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会歌曲中的情绪三.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的示范录音2.用听唱法学习歌词A.学生听琴跟唱B.提问:歌曲中有哪些象声词?我们在演唱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唱更合适?c.启发学生:怎样才是一个“勇敢的小娃娃”4.
听琴唱歌谱:A.纠正、示范、再练习(注意从SI到mI的音准,最后一句的休止符也要处理干净)B.用稍快的速度、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歌曲5.
小组活动:按固定的节奏型设计简单的踏步动作,在《水花花,泥巴巴》的音乐中模仿踩雨。听赏歌曲录音,体会情绪学唱歌词“噼啪”、“踢踏”、“啦”唱得跳跃、有弹性,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不娇气才是勇敢的小娃娃通过听琴唱谱练好音准7——3休止符短促、干净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按固定的节奏设计动作,在音乐中模仿踩雨四.欣赏歌曲1.
同学们在“雨中”玩得真欢快!下面,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说说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学唱的《水花花,泥巴巴》听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
播放歌曲《落水天》3.
带领学生读读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4.
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5.
唱唱广东方言版的歌词。听赏歌曲广东民歌《落水天》读歌词,感受歌曲情绪跟录音哼唱,体会情绪用方言唱一唱歌词五.课堂小结老师谈话:虽然是相同的关于“下雨”的内容,但是从两首歌曲中我们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后记:《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曲的不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比较简单,所以在教授这节新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主要是学生通过听音模唱和视唱歌谱学会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可以锻炼自己的音乐技能。老师也应多以激励、鼓励为主。第二课时教学时间:3月14日~3月16日
教学内容:1.
复习歌曲《水花花,泥巴巴》2.
听赏乐曲《雨中曲》教学目标:1.能够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有感情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2.听赏美国电影插曲《雨中曲》,对爵士风格的音乐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分析:1.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刻画了一群山里孩子雨中嬉戏的生动画面,“踩雨”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的事,歌中象声词的运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孩子们踩雨时的“情”与“景”。2.《雨中曲》又名《万花嬉春》,是好莱坞影坛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一部佳作。《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爵士音乐的风格2.背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教学难点:音乐创作活动:用“12345”五个音和小伙伴们合作写一首《雨中曲》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2
5—
—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二.复习歌曲《水花花,泥巴巴》1.老师播放歌曲伴奏录音,学生轻声跟唱2.用轻巧的声音和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3.老师慢速弹琴,学生跟琴演唱歌谱(有个别大跳音程注意唱准,多听多模唱,或者用唱音阶的方式帮助)4.巩固唱谱。5.引导学生跟着伴奏录音演唱歌谱6.通过分句演唱的形式背唱歌曲7.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表演轻声跟着伴奏录音演唱歌曲用轻巧的声音和快乐的情绪进行演唱视唱歌谱,注意音准熟练歌谱跟着歌曲伴奏唱一唱背唱歌曲自己设计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三.欣赏音乐《雨中曲》1.老师播放歌曲《雨中曲》,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2.介绍这段音乐:
《雨中曲》又名《万花嬉春》,是好莱坞影坛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一部佳作。《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3.
老师谈话:这是一段很有爵士风味的音乐,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影片片段,感受一下爵士音乐的特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4.
学生交流感受。5.
一起学跳踢踏舞,伴随音乐快乐的动起来。听赏歌曲《雨中曲》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听老师介绍影片及音乐背景欣赏影片片段感受爵士音乐很轻松、自由相互交流一起学唱踢踏去,伴随音乐快乐的动起来四.音乐创作1.老师谈话:我们也来作一首有趣的《雨中曲》吧!要求用“1、2、3、4、5”五个音。2.小组活动,讨论。老师指导。3.师生交流4.师生一起评价我们也来学作曲xkb1.com小组活动,讨论大家交流师生一起评价六.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上我们接触了美国的爵士音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更多的同类音乐进行欣赏。第三课时教学时间:3月16日~3月18日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雨中》2.
欣赏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目的:1.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雨中》,学生通过用生动活泼的音乐语言,感受雨中的“情”和“趣”。2.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表现的内容。教材分析:1.《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响乐作品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情绪的作品。2.歌曲《雨中》是一首表现孩子们乐观向上、不怕风雨、专心读书的歌曲。歌曲中句首弱起以及下滑音、声势伴奏的运用,使乐曲活泼而有趣。教学重点:1.演唱《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歌曲前后乐段用“活泼与抒情”等处理方式来丰富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不同力度记号的表现力;能设计简短的节奏型,用恰当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在歌曲的短间奏处能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并能准确地加入。2.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性,了解贝多芬生平。教学难点:1.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小节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2
5—
—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二.导入新课1.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他们认真学习的精神让老师佩服,让我们一起听一听2.引导学生听赏歌曲《雨中》和老师一起听赏歌曲《雨中》三.歌曲学唱
(一)感受歌曲1.音乐律动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歌谱,和老师配合在我的歌声中加入拍手节奏。2.请学生再听一听合唱版的《雨中》,引导他们:在恰当的地方加入拍打节奏。
(二)学唱歌曲1.引导学生听赏歌曲第三遍,通过整体听唱法初步学唱2.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哪些情绪的变化?3.找一找乐曲中的弱起小节4.有感情地齐唱歌曲《雨中》
(三)巩固演唱1.学生小组活动:
为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和声势伴奏2.小组展示3.师生相互评价、小结感受歌曲通过观察歌谱了解,在老师演唱歌曲的时帮她加入拍手。再比较听一听合唱版的《雨中》,也同样在恰当的地方加入拍打节奏。听赏歌曲第三遍,通过整体听唱法初步学唱前半段活泼后半段抒情歌曲的前四句都有弱起小节要注意休止齐唱歌曲《雨中》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和声势伴奏小组展示相互评价、小结四.音乐欣赏1.老师谈话:
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的音乐,说说你听后的印象,并给乐曲起名。2.老师介绍乐曲的名字以及乐曲的背景3.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在节目单上写“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余写景”,这句话的含义。4.再一次复听,要求学生体会作曲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并试着给它起个名字《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响乐作品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情绪的作品。
体会作曲家要表达的感情:在他耳朵完全失聪的情况下作品表达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这是一部回忆情绪的作品。五.课堂小结了解更多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以及他的人生故事。教学后记:这首歌曲情绪欢快,在学唱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参与到听赏的环节中,即:让学生先观察歌谱,然后边听赏边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拍手。第一段时学生难免有学生会拍错小节,但是在第二段是就基本已经很整齐了。第四课时教学时间:3月21日~3月28日教学内容:1.演唱:复习本单元的两首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能背唱歌曲。2.听赏:约翰施特劳斯的管弦乐合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这一课时的复习,能更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的两首歌曲,并且能有感情地背唱。2.学生能通过听赏和分析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用了哪些音乐手法表现电闪雷鸣的场景。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电和闪电的音响。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感受出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中表现的场景教学难点:1.
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出前后两段的不同情绪2.
体会乐曲所要表现的场景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
用歌声师生问好2.
发声练习123
—miyomi
yomi
yo
mi
yo用歌声进行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在演唱中注意韵母的咬字和口型,气息在头腔中具有漂流感二.复习演唱1.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两首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2.
老师播放歌曲的伴奏录音,学生轻声演唱3.
和老师一起接唱(背唱)歌曲《雨中》、《水花花,泥巴巴》4.
小组活动:为歌曲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5.
分小组表演6.
活动评价(老师、学生相互评价)一起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首歌曲听辨伴奏录音学生轻声演唱和老师一起背唱(接唱)《雨中》和《水花花,泥巴巴》小组活动:为歌曲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小组表演评价活动三.音乐欣赏1.老师谈话:我们在歌声中体验到了在雨中的乐趣,下面老师要再播放一段音乐,在这段有趣的音乐中,你能听出什么呢?2.学生讨论3.音乐活动:(1)听一听,辨一辨:乐曲是这样表现电闪雷鸣的场景的?(2)动一动,演一演:用动作表现乐曲中打雷的声音。4.老师介绍音乐背景听一听乐曲,说说它表现的场景乐曲表现的是:闪电在天际划过,传来震耳欲聋的雷鸣声闪电在天际划过,欢快的人们伴着雷电、伴着暴雨,纵情欢乐、舞蹈;弦乐的怒吼和定音鼓的阵阵轰鸣交织在一起,犹如狂风的呼啸。配合音乐,用动作表示打雷的声音学生了解音乐背景:《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电和闪电的音响。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去寻找更过关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及生平。
2.音乐单元备课 篇二
小学科学教师日常集体备课采用教材解读、课堂观摩、课例研究或主题报告等。我们发现:这些形式虽然信息量大, 但基本是“口耳相传”的单向信息传递。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 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科学过程本质的理解以及学科专业精神等难以用“口耳相传”的渠道进入他们的内心, 也无法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小学科学教师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如何让每一位科学教师最有效地参与集体备课?我们借鉴美国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经验, 提出了“做中学”集体备课模式。
二、“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的目标
“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模式, 是基于学与教两个维度进行重构的体验式学习, 以关注教师的现实世界为前提, 以教师动手亲历的体验活动为学习内容, 以疑难问题的研讨解答为认识提升, 以教师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取得平衡为核心目标。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师, 就是希望通过“做中学”, 使教师科学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三个维度协同发展。
◆以教师的现实世界为思考前提, 让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 (特别是兼职教师) 都能提前备好每一个单元的每一课, 做到先备课后上课。
◆以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为基本方式, 让教师下水操练科学技能, 在做中学中体悟科学教学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 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
◆以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 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移情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合作学习、经验分享, 让专业精神在团队活动中习得。
三、“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的设计
以单元整体备课为活动指向, 以“教材单元”为单位进行培训内容的主题设计, 创设基于学生科学课堂的真实情景, 辅以针对性的教学材料, 形成每一单元约120分钟的参与培训时间。活动一般可分为组织、体验、研讨等三个基本阶段。
(一) 单元集体备课的活动设计:整体规划探究与研讨内容
以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为例, 谈谈具体的过程设计:
这样的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设计, 实际上是该单元教学的过程设计的活动浓缩。
(二) 具体体验活动设计:精选“疑、难、简、土”四类内容
一“疑”:教材中的重点疑难问题。例如《形状与结构》单元, 教材共有8课15项学生活动。我们认为其中的6项活动特别重要, 于是就相应地设计了6项教师动手的基本活动, 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种方式是精选其中2~3项如活动一、活动三和活动五进行体验, 其他活动以主讲教师演示讲解为主;另一种方式就是把参训者分成三大组, 每一组在30分钟内亲历两项活动, 然后在“研讨交流”环节中由教师汇报交流, 在分享中实现对整个单元活动的理解。
二“难”:教师“不会”的内容。很多科学教师并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 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或活动教师自己也不会做。例如用一次性筷子“搭一个正方体框架”,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做法, 我们就要在体验活动中让老师学会这些“不会”的技能。
三“简”:教材中语意不详的内容。教材中有一些观念对学生的概念发展很有帮助, 但是并没有设计出具体的学生活动。比如, 圆顶形这样的结构, 教材上只呈现一句话“圆顶形是多个拱形的组合”。我们补充设计了“探究组合拱形的力量”的体验活动,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 将一个拱条插入圆圈, 测量承受的垫圈数, 作好记录。 (2) 加上一个拱形, 与第一个拱形交叉而置, 测量承受的垫圈数, 作好记录, 并与一个拱形承受的力做比较。 (3) 如果将三个拱形叠在一起, 先预测, 再实测承受的垫圈数;再叠放一个, 它将变成什么形状呢?测量, 并做记录。随着拱条的不断增加, 教师体验到圆顶形是多个拱形的组合过程, 达到了目的。
四“土”:与本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由于教材要面向全国, 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本土科学教育内容, 不可能全部进入教材。所以, 在“做中学”学习中, 要拓展这样的关注本土科学与生活的内容。例如泰顺廊桥是温州著名的桥,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搭一座不用铆钉的廊桥”就是基于上述考虑而拓展的一个体验活动。这种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思路, 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
1. 环境创设:把重点放在材料的准备上
“做中学”模式要求现场有教学所需要的全部材料, 主讲教师就得“背着行囊去上课”。如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 我们列出的材料清单, 并备有与参与人手一致的实物份数。
我们准备的材料清单是:
主讲教师备好单元的全套材料, 提供样本或者介绍来源时, 都会融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握好材料准备的难易尺度, 这种类似于“现身说法”的方式最能赢得教师信赖, 让教师明确每一个活动怎样的材料最适合教学实际, 又最大限度减少教师备课时间。
2. 过程指导:注重在细节中渗透丰富的科学本质教育
我们要求教师严格按活动的提示和步骤进行, 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描述, 及时做好真实的科学记录。并要求主讲教师相机追问: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是在你的教学过程中, 你的学生会怎么说?当我们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思考时, 很多教师就会联想自己的课堂, 审视自己的过去, 并在相互启发中体悟科学教育的本质。
3. 研讨交流:设计基于学与教的问题提升
在体验活动后, 我们均要设计一组基于学与教两个层面的问题交流与研讨。在互动讨论中, 鼓励教师提出不同见解。以《抵抗弯曲》为例, 研讨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 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为什么不先出示桥梁、房屋的图片,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2) 为什么从体验直尺的平放和立放来感受直尺承受力的不同开始教学?
(3) 公平实验在本节课中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4)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测和解释?
这几个问题则是对教材乃至课程思考的理性提升。
4. 活动组织:创设和谐的团队氛围
我们在活动前的人员组织, 角色分配, 任务驱动等课堂教学组织中常用的手段, 在这里也有一定的适用价值。比如一次培训中, 主讲教师让教师做一个“找对子”的游戏, 抽到同样号码的对象被自然编为一组。大家相互认识, 组建小组, 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 教师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团队学习活动就会彰显同伴互助的魅力, 专业精神在彼此交流中浸润。
参考文献
[1].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师发展研究, 2008, (15~16) .
[2].陈素平.参与式培训:小学科学教师集体备课新模式[J].科学课, 2009, (11) .
3.音乐单元备课 篇三
教研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教研组活动的一项主要任务。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即是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析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并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的活动。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不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能借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各个学校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学校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如何抓实抓好备课工作,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充分准备,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教学部门工作计划中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这样才能为抓实集体备课这项工作保驾护航,促使每个教研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二、计划要早,实现“四定”
每项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先做好详细周密的计划,单元集体备课也不例外。开学初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安排单元集体备课任务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定时间”即学校分学科每周统一定出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此时间内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单元集体备课。
“定地点”即学校统一安排集体备课地点,要有多媒体体设备。因为在办公室内教师可能会做其他一些工作,如批改作业,写学习笔记,不利于专心投入集体备课中,所以要在其他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保证人人参与,而且使用多媒体体设备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做到边研讨边定稿。
“定主备人”即在开学初的教研组计划中安排出每单元的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根据主备人的初案一起研讨出共案。这样既分散了备初案的任务,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实现共同研讨时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能总揽全课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共案研讨。
“定内容”即每次教研组活动时要研讨哪个单元的内容一定要在计划中详细制定,这样组内教师根据每次要研讨的内容提前准备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起研讨出共案,保证研讨共案的质量。
三、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如何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的互动教研,集体教研,这就需要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每个教研组按学校规定步骤完成,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单元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 分解目标
单元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组教师通过提前准备,认真分析单元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中的地位,解读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通过交流研讨将单元目标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分解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细化每一课时的重难点,使组内教师都能找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二)集体备课 寻找策略
本组教师在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每课时用什么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每单元再挑选一课时进行细致研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点研讨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措施,确定学生学习重点内容时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讨利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单或小组合作要求,及怎样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小组汇报时教师抓住哪些难点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或点拨要重点研究。
集体备课时对巩固练习也要进行细致研讨,做到练习形式多样,内容有递度,检测内容全面,能及时检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纠错。
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范本,使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如何使用研讨好的教学策略进行上课。这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总之,单元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三)课堂教学 检测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备课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证明。这也是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的一种检验办法,既关注集体备课的过程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也要关注教学效果人人看到。
因此,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后,都要由教研组内安排一人执教,其他人参与听课,观察课堂上的教与学,检验教学设计的落实效果,通过研究预设与生成,检测备课效果。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设计,从而产生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也使关注备课效果成为全教研组教师的事情,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反思 提升质量
组内教师经过课堂实践后,再集体反思、研讨,总结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从而为今后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更恰当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做参考,这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突出教后反思的撰写,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四
主备人:罗贞审核人: 罗贞时间;9月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课时安排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5.第一单元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篇五
单元主题: 多彩的春天 具体篇目:
识字
一、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爷爷植树、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 单元目标:
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引导入情入境,去体验春天,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在识字课后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用图画表现春天,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热爱生活,要走进春天,用心观察,有所发现。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最好带领学生去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发现,并且用语言、用图画、用歌声、传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单元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及片段。
3、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学会留心观察,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发现春天里的变化。
4、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
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词语和诗句……
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春天。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四篇课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语文园地中,讲春天,唱春天。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识字一》本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识字一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本课应该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别的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柳树醒了》,题目就散发着诗意。这既是一首小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春雷把柳树叫醒了,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孩子们也醒了,不知不觉长高了。一年之际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了。整篇课文,包括插图都让人感到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是催人奋进的。
本课的生字在出示课题的时候就可以认识“醒”,余下的可以结合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随机出示。在识记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方法牢记字型。在写字的指导上重点指导“枝、梢、春”。本课的朗读可以通过不同的读法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讲述型,语言亲切;描述型,语言轻快活泼;抒情型语调轻柔缓慢。实践活动可仿照课文编诗句。
《春雨的色彩》,春雨贵如油。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感叹。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缝衣的细针,扎进刚刚苏醒的大地。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像甘泉、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已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大地上展开。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本课生字的呈现可随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出现。大部分的生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生字的巩固可采用开火车朗读,组字游戏等方法完成。本课的内容可采用朗读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感悟:对春雨本身的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悟春雨的轻柔、欢快,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最后可以分角色把课文表演一下。
《邓爷爷植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本课生字可以让学生看看认识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认识,在文中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字型的识记可以采用熟字加、换偏旁熟字相加、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识记。本课是一则短小的故事。朗读本文要读得平实和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体会邓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例如: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的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的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实践活动可讨论:为什么植树、怎样植树?
《古诗两首》,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春睡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这剪辑的“春之声”,正是那“春意闹”的画外音。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两首古诗重在背诵感悟,对于诗句不做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可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春晓》情真意切,速度稍慢,边读边想象。《村居》较为明快,适当将情绪外露,读得轻快,体现优美的环境和儿童快乐的生活。
《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日积月累部分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并背诵小段文《花园果园》,注意的是不可唱读,可采用比赛的形式。口语交际可以采用歌唱春天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所得,将搜集的图片等资料展示一下。
识字一
教材分析:
《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0个生字,会写“万、丁”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
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一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泉水丁冬”、“百鸟争鸣”。学生朗读。(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
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春回大地)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总结全文,师生共读
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8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个词语背下来。
五、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1.课件呈现8个词语,让学生找出10个要求会议的生字。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注意“苏”是平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让学生当“燕子”,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正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5、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6、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说说书写注意点。学生自写课后生字,展示评议。
六、实践活动:找春天
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七、推荐作业:背诵课文中的八个词语、并写一写。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教材分析
《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的题目已散发出诗意,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7个生字,学写“说、话、枝”等6个生字,并会用生字扩词。
2、会用“春天跟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感受到春天的美;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再读课文,想一想,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二)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2、一字开花游戏:给“春”和“柳”组词。请同学在柳树上指一指“柳枝、柳梢、柳絮”。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三、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二)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三)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1、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2、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3、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4、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读,可以请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自己读。其余同学听后说说,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还要努力?
(3)小结板书: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5、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6、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一)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二)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三)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四)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五)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一)挑战读
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二)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出示:春天跟__说话了,或 春天跟____,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三)小朋友们,我们跟柳树做朋友,柳树更美了,跟春天做朋友,春天更漂亮了,你想跟柳树说几句话吗,你想跟春天说什么呢?
六、总结作业
1、小朋友们,柳树在大家的帮助下,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小诗送给春天吧。《春之歌》配乐朗读。
2、你还想知道柳树的知识吗,去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资料,柳树一般都长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然后做个剪贴报,把你的收获带给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朗读与背诵。
1、小组进行朗读,师巡视、指导;
2、分组分节朗读课文,分男女分节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背诵课文,背不出的地方可稍加提示;
4、让能够背诵课文的同学上台背诵,并让其说说背诵的方法;
5、自由背诵课文,师巡视、指导;
6、检查背诵情况,并表扬背诵快又好的同学,鼓励还背不出的同学继续背诵。
二、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重点指导好怎样书写合体字。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4、指导写好“说、话、枝、梢、春、高”;
5、及时展示学生习作。
6、组词。
7、书写生字组词
三、推荐作业
1、春天来了,柳树醒了。你们看看,还有什么醒了。写一写。
2、生字组词写一遍。
板书设计春雨的色彩
教材分析
春雨贵如油。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感叹。
春雨细如丝。丝丝春雨像春姑娘身上的薄纱,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缝衣的细针,扎进刚刚苏醒的大地。
春雨柔似水。柔弱的春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像甘泉、像乳汁一样滋润着、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春雨美如画。不知不觉中,春雨已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大地上展开。
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燕子、麻雀、黄鸳的图片和头饰。
3、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古今诗人的诗歌。
4、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就明白。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陌生的词语多读几遍。
2、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
3、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
三、感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1.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2.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3.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二).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1.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2.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燕子 绿色的小麻雀 红色的小黄莺 黄色的
3.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4.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5.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6.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7.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8.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10.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三).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四)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1.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3.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4.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四、推荐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课前你都找到春天的影子了吗?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春天最多?谁是生活中的小主人?
1、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
2、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收集,尽量说一些比较有诗意、别人都不容易观察到的那样的春天。
二、再读感悟,激发阅读兴趣
(一)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1、跟着老师朗读,注意课件中情感的运用、尤其是语气、语调的掌握,多跟读几遍,自己在稍加练习一下。
2、“生生对抗赛”。小朋友们,现在朗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读出秋天的美丽。怎么样敢不敢来试试?自己选择挑战的小朋友和你进行对比,大家共同来当小评委。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3、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语气的掌握。
4、说一说这一次的读书,你又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相机指导。
(二)巩固生字的认识
1、老师出示字卡,大家共同说出字卡中写的是什么?读出它们的读音。大家共同来评价。
2、小组之间通过字卡,合作交流学习。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共同来评价。
(三)合作学习生字的书写
1、看一看。小组之间共同来认识每一个生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来写这些字呢?有没有最快的记忆方法?
2、谈一谈。学生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共同来学习,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就作为典范,我们共同来学习记忆。
3、描一描,写一写。在书中描一描,注意要正确的书写生字的笔顺,尤其是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然后照着样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生字的书写。
4、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评一评学生的书写,好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上记号,写的不是很好的字请你给他指出不足。老师适时指导。
5、改一改。按照刚才小组的小朋友给你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再请教一下。虚心接受小朋友的合理化建议。
6、再进行评一评。把刚才书写的生字小组内再进行评一评,争取让每一个生字都得上小红花。
7、练习给这几个生字娃娃分别组几个词语,并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大家共同来交流,共同来学习。
三、拓展延伸练习(作品展示)
1、你在课后收集了哪些有关春天的文章,说出来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小组展示评选最好的例子班上交流。
2、小组之间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反馈
用字组词造句子
欢 欢乐--------------------------
绿 绿油油
题 问题
四、推荐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2、生字组词抄写一遍。
板书设计 邓爷爷植树
教材分析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1、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3、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三、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日子()的柏树()的笑容
五、总结课文。
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0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3、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4、小组互帮互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二、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请学生上台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4、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
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春睡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这剪辑的“春之声”,正是那“春意闹”的画外音。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2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字词、背诵古诗,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出示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1:“说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景2:“找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快和小朋友说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d、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指导学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3、创设情景3:“赞美春天”
a、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一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1)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2)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3)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搜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4)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三、总结。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美丽的图画、动人的歌曲,还有那么好听的故事,谢谢你们!”)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齐唱。
6.音乐单元备课 篇六
山东省肥城市石坞小学颜淑红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器”的启动和退出,掌握使用键盘输入拼音的方法
2、学会Windows图片查看器,熟练查看数字图像。
3、掌握因特网的使用的方法:
4、熟练掌握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会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5、掌握用浏览器浏览气象网站,查看天气预报,掌握各种网站的浏览,寻找不同的信息。
6、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获取网上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网上浏览、查找信息以及下载保存信息,培养遴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网上资源学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和影响。
7、学会文件夹的建立,掌握文件夹的复制和删除
8、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包括复制、移动、排列、查看等。
9、学会360安全卫士的各种使用。包括电脑体检、修复、保护等。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因特网和文件的存储管理部分。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文件夹的使用,IE浏览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使用
教具准备:
计算机、IE浏览器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措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全体学生都学会操作
3、合作思想贯穿学习过程,开展讨论,提高效率
4、任务驱动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解决任务后学生十分高兴,使学生降低了学习的恐惧心理。
5、运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参与意识,并主动学习
教学时间:
共10课时,每周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三个单元:
1、获取有用信息;
2、存储管理信息;
3、安全使用电脑。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网上浏览、查询、下载与保存等内容。第二单
元主要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使用等。第三单元主要是对电脑的安全使用与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学科整合、任务驱动、探究学习教学措施: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学习的内容,使用合适的软件和教学材料,这个准备是否充分决定学习的质量。
2、改进教学方式。变先讲后练等为尝试练习、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
3、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注意学科的整合,主动与其它课任教师联系,注意课程的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合理、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指导学生的课外信息技术应用。
4、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机规范。
5、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6、通过通过以各种主题为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7、通过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教学进度表:
时间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汉字输入第一周1、翻箱倒柜找信息
第二周2、信息海洋找秘笈第三周3、远洋巨舰搜神奇第四周4、网上风光无限好第五周5、有益运动保健康
第二单元网上冲浪第六周6、公用电脑谁做主
第七周7、保持书柜很条理第八周8、传说故事我存储第三单元 安全使用电脑 第九周快为电脑装面墙 第十周查杀木马没商量
第一单元:获取有用信息
一、教学内容要点:
本单元主要通过因特网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页的浏览、网页的下载和保存以及网上搜索。本单元安排上网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及学科整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悉互联网的浏览操作,学会登陆常用的网站,能将感兴趣的网页保存下来,进行网上学习。
2、通过规章教育、使学生了解在操作电脑方面的有关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实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3、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观念,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共创和谐社会。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良好的审美观,激发学生互助、互学、充分交流合作的习惯。
4、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学会在网上浏览、查找信息以及下载保存信息。
5、培养学生遴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6、使学生学会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7、渗透信息道德、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学科整合、讨论、示范演示。采取“任务驱动”或“学科整合”,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校课外相关活动等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网页搜索时可选用语文课上的内容,可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又巩固了计算机能力。充分展示学生个方面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讲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形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及学科整合教学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掌握网页的搜索和下载方法。进行网上寻宝和网上学习。
2、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师知识准备:
1、对浏览器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掌握网页搜索和下载的方法和技巧。
3、了解相关学科教学进度。便于设计“任务”。
4、了解几个网上学习的相关网站。
六、教学软件、硬件设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浏览器
七、教学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作品交流”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操作。
2、在授课时可以选取一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
3、在教学中,采取与学科整合的方法,结合语文教学及前几节课的作业,按照原则进行教学、练习、并进行作品交流、评比。
4、结合校内资源的使用进行教学。
5、体现学科整合,结合其它学科内容进行练习。
八、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共5课时。
第二单元存储管理信息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使用文件夹科学管理学习资源,保存因特网上的图文信息,合理地清除垃圾文件提高管理效率。以完成任务的操作实践为主体,辅助以趣味的情景故事,结合基本的生活习惯与文化素养,从管理电脑资源、保存网上信息到合理删除信息等技术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体现信息技术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的整合。要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出发,让学生体验并尝试使用文件夹科学管理学习资源,保存因特网上的图文信息,合理地清除垃圾文件提高管理效率等。
二、教学内容:
包括3课:第6课:公用电脑谁做主;第7课:保持书柜很条理;第8课:传说故事我存储。
主要内容:管理文件夹,掌握文件夹的建立、复制、删除及命名规则,体验文件夹对分类管理资源的作用。保存网上信息,掌握网页、歌曲、图片的保存与下载操作方法,体验搜索、管理网络资料的实际价值。
三、单元重难点:
1.重点:管理文件夹,掌握文件夹的建立、复制、删除及命名规则,体验文件夹对分类管理资源的作用。
2.难点:保存网上信息,掌握网页、歌曲、图片的保存与下载操作方法,体验搜索、管理网络资料的实际价值。
第三单元安全使用电脑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应用,有效防止恶意的攻击、木马及病毒的危害。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悉360卫士的操作,学会用360卫士进行各种操作。
学会用360安全卫士进行电脑体检、系统修复、查杀木马、系统急救和启用实时保护等。
过程与方法:
以探索为主,辅助以趣味的情景设计,结合基本安全软件,从安装开始,到查杀木马和病毒,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不安全因素防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信息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体验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应用,有效防止恶意的攻击、木马及病毒的危害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包括2课:第9课:快为电脑装面墙;第10课:查杀木马没商量。主要内容:
运用安全卫士等防火墙软件保护电脑。使用安全卫士等软件,掌握查杀木马、修复IE等基本技能,了解系统急救箱等专用的查杀工具的使用,了解木马的特点与危害。
三、单元重难点
1.重点:运用安全卫士等防火墙软件保护电脑。
7.音乐单元备课 篇七
一、整体通读, 确定要求, 提出困惑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而过于注重解题技能技巧。如何唤醒教师对数学学习过程价值的重新认识?集体备课组要求教师重读《数学课程标准》, 并结合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 细化本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要求, 认真备课, 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和思考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如何培养。
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师教学用书》, 比较容易把握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在集体备课之前, 首先让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整理出教学难点:
(1) 小数乘、除法时准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 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3) 熟练进行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
(4) 探索因数与积、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 加强运算意义的理解指导。
教师提出的教学难点, 大多都是教学的重点,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是集体备课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计算教学中, 计算技能的掌握貌似是最重要的, 如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关于归纳运算法则的时机, 教师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计算, 要尽快给出法则;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 要延迟“和盘而出”,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方法, 在尝试、失败与成功中获得自己深刻理解的运算法则。
二、以生为本, 突出思维, 促进发展
【研讨】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与法则。
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 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称为算理。运算法则是指怎样算的、算理说的是为什么这样算。运算法则是计算的向导, 是正确计算的前提。那法则究竟该不该归纳?在什么时候归纳比较合适呢?集体备课中, 教师们积极商讨, 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位教师认为, 小数的乘、除法, 都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乘法的算理, 其实是利用“转化”的思想, 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后, 探讨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怎样处理积的过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领悟到面对新知识, 可以尝试用转化的方法, 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从而解决问题。小数乘法、除法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 几乎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所以, 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悟算理, 而不是用“法则”过早禁锢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算理要讲, 但法则可以早点给孩子, 每学一例, 都可以小结一些, 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对于后进生来说, 这更为必要。”另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我们来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 看一看最后的效果如何, 到时再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年轻教师有点兴奋地提议。
【反思】他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算理”与“法则”的关系。要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法则和熟练地运用法则。根据最后的讨论结果, 让教师们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 可以尽快给出“法则”, 而在学生思维相对不太活跃的班级, 则采用“延迟和盘托出”, 给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如何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当发现计算错误时, 先让学生自己找理由, 再让其他同学帮忙指正。几节课下来, 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陈述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并很容易地概括出计算的法则。这样做可能会多花些时间, 但给了学生思考、理解、运用、自悟自得、不断调整、大胆有序表达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 在实践中, 处理“算理”与“法则”的关系时, 应该根据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总结归纳法则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
三、分析例题, 找准连接, 明确起点
教材上的例题讲授, 经常只给出了例题, 却没有突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生长点, 这会导致年轻教师把握不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以唤醒学生用已有的知识, 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研讨】小数除法的教学关键要注意什么?
“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计算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且也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了, 为什么一遇到小数除法就乱了套?”一年轻教师问。
“你知道小数除法的关键点是什么?”一老教师反问。
“把除数扩大为一个整数”, 年轻教师答。
“方法是怎样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老教师追问。
……
“是商不变的规律, 是学生们进行小数点移动、实现除数转化成整数后才进行计算”, 年轻教师自言自语。
【反思】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关键性知识的突破, 明确知识的来源, 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学的最佳状态, 就是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 就是要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为学生有效学习新知扫除障碍。例如, 小数乘法时末尾的“0”可以划掉, 依据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看上去比较容易理解, 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少孩子比较难做到。因此, 在教学中, 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还要给予积极唤醒, 利用思维定势, 进行单项练习或题目辨析,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 一改以往比较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或内容, 一道例题是多个知识内容的大组拼, 学习障碍多, 有时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关键点在哪里、相关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因此, 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明确知识的起点,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铺垫, 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效运用。
四、联系生活, 重组教材, 题组推进
【研讨】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上学年, 我校有两位老师到外省学习, 回来后曾进行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 当时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说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而是大量运用生活实例,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取商的近似值的需要, 而且明确是怎样取的, 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取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也可以模仿操作吗?”A教师问道。
“加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 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教取积的近似值时, 我觉得只是书中有要求, 紧迫感不大, 没有唤醒学生的内需”, B教师应接道。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C教师说, “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唤醒学生的这种内需呢?”
“算钱的时候”, B教师应道, “如一千克苹果4.5元, 买了0.75千克, 要多少钱?得数肯定是三位小数,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掉到这个陷阱里, 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这样会容易记住。”她恍然大悟。
“嗯!其实, 在教取积的近似值时, 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产生‘内需’, 到学习商的近似值时, 还可以进行对比, 尽管商的千分位是小于5的数, 如果涉及付钱, 还是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否则就会出现钱不够买的现象。”A教师顿悟了。
教师们根据讨论对教材进行了整理, 总结出不同的题组进行教学。
题组一:
(1) 1千克苹果4.5元, 妈妈买了0.75千克, 要付多少钱? (请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 (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2) 1千克苹果4.5元, 妈妈买了0.8千克, 要付多少钱?
题组二:
(1) 1千克苹果4.5元, 买了0.75千克, 要多少钱?
(2) 准备瓶子装酱油, 每瓶能装1.25千克, 有24千克酱油, 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3) 用彩带包装礼物, 每份大约要用1.5米, 有25米彩带能包装多少份这样的礼物?
【反思】没想到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给教师们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而且, 当时, 备课组也是遵循设计者的意图, 弱化了“进一法”“去尾法”这两个名称, 通过不同的题组, 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学会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感悟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 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数学理解, 突出了数学的本质, 确实让大家开了眼界。
其实, 在运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也应运用题组, 促进学生根据问题理解题意而不是用定势思维“大数除以小数”来解决。
题组三:
(1) 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 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2) 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如果只有1元, 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通过题组教学, 让学生经历“悟”与“学”的过程, 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循序渐进, 强化对比, 灵活变式
【研讨】简便运算。
中年级的时候, 学生已经学会了五大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 也学过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到了五年级, 学生对简便运算感到困惑。一是对所学的运算定律有些遗忘了;二是对数的拓展感到不适, 如1.02可以看做是1+0.02, 9.9相当于10-0.1;三是五年级还要求学生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等进行简便运算。
对此, 教师们经过商讨, 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25×4=100, 125×8=1000, 2.5×4=10, 1.25×8=100等。
第二, 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对算式进行变形。如:2.5×4.8, 2.5×99, 16.35×9.6-0.96×63.5等。
第三, 要强化简便运算的审题步骤: (1) 看算式的运算符号; (2) 想数的特点; (3) 考虑用哪个运算定律; (4) 回顾检查。
【反思】诚然, 简便运算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要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时, 可分阶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项练习, 然后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如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 学生们总是误写成: (A×B) ×C= (A×B) × (B×C) , 这其实是对运算定律本身不理解。只有在对比再认知中, 促进学生真正理解, 再进行综合练习, 帮助其理清算式中数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要择优选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
8.音乐单元备课 篇八
一:准备工作:
1.在学期伊始,备课组长依据本学期的单元章节集体备课内容和备课组成员的具体教研能力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合作组,将备课任务具体分配到各个项目合作组,并列出了具体的项目合作组备课计划表。2.项目合作组提前进行小组内讨论,就如下内容进行教研:单元教材内容,考纲,课程标准,高考题,我校高考四要素研究成果,单元教材整合建议,学习重点难点及课时安排,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知识要点清单及课型确定(姊妹课或独立课),初步叙写单元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3.将整合单元的内容编制成相应的课件,并在集体备课前发到备课组每个成员的电脑上。全体成员提前研读本课件以确保集体备课的高效性。
二:研讨记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高二英语组的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内容是unit5 First Aid的单元章节集体备课。主备人是刘琳老师,记录人是时凯月老师。现在请刘琳老师展示他们项目合作组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结果。
刘琳老师: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知识清单及类型,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单元学习目标,教材资源整合分析和课时安排六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们对本单元的整合结果。
(一)教材分析:
“First aid”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的中心话题,包含First aid for burns以及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两篇文章。从内容看,两篇文章都在讲述first aid 这一主题。文体上看,first aid for burns 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理解烧伤的各种起因,不同症状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give instructions)。文章二是新闻报道,讲述了17岁John Janson采取果断措施挽救Anne Slade生命的真实故事。一方面体现出急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品质。在语言学习模块,本单元借助两篇课文突出“省略ellipsis”让文章“化繁为简”,让学生体会简洁语言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本单元的“话题first aid”+语法ellipsis+文体give instructions”进行指导性写作“first aid for particular injury”。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基础层面来说,高二学生擅长短句表达个人观点,提出建议。因此本单元对学生来讲句型不难,但如何嵌入急救重难点单词短语表达个人建议仍是重点。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和表现欲旺盛,正义感强烈,对日常生活急救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因此能较快的导入课文,理解课文。但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就“first aid”展开学习和讨论还需进一步讨论。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就对祈使句进行过系统学习,对省略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介绍状语从句等的省略。如何恰当使用省略进行合理的表达是本单元重难点。
(三)单元知识清单及类型:
本单元的陈述性知识包括以下方面:关于急救first aid 的单词和相关短语及表达;两篇文章不同的文体及写作思路;急救的具体措施;省略的运用等。程序性知识为:指示性文体的结构和表达特点;省略的归纳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篇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安全意识,积累安全知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具体内容请大家参考屏幕上的知识清单(PPT展示本单元重点的单词,短语,惯用法 语法运用等)
(四)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策略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如下:
1.识记关于急救和伤害的单词短语及表达
2.利用关于急救的重点单词,短语提出指导性建议。
3.根据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这篇新闻报道的关键词复述故事发生过程。
学习难点:
1.从first aid for burns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不同伤害例如地震,溺水等的急救表达。
2.合理利用“省略”精炼句式。
3.写一篇关于急救的作文
在学习重点,攻克难点的过程中,建议使用以下学习策略:
知识的习得阶段:单词以读音和词缀记忆为主,按词缀派生记忆单词。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结合情景,词不离句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阶段:通过课内语法填空和课外篇章阅读深化理解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我们制定出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陈述性目标:识记急救的词汇和短语,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会拼写重难点单词,能根据音标,词缀记忆单词2 根据关键词复述烧伤的急救措施。
程序性目标: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用较为流利的英语表达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学会在实际情况中实施正确的紧急救护。理解运用本单元重点语法项目-省略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词策略理解上下文。运用skimming,scanning策略找出信息句,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自主学习找出文中的省略句,小组合作归纳省略类型 结合例句,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省略的几种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急救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六)教材资源整合:综合以上信息,我们把整个单元分为词汇课(1课时),精读课(2课时)语法课(1课时)写作课(1课时)复习课(1课时)。关于各个项目组的任务安排请参看屏幕。(屏幕上展示出各个项目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分工)。以上就是我们项目合作组单元章节的整合结果,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主持人:刚才刘琳老师从六个方面对本单元整个章节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整合。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她的陈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首先,他们项目合作组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
杜老师:我觉得在单元重点第一条除了“识记关于急救和伤害的单词短语及表达方式”外还应该加上对核心词汇的灵活运用,因为在语篇语境中灵活的运用核心词汇的正确形式是很重要的。
杨老师:本单元的难点有一条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火灾后急救的作文。学了本单元话题后,学生应该能掌握一些相关的表达方式,但是要写出一篇质量高的文章,还应给学生补充上一些日常急救的表达方式。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的意见很好,大家都很赞同,请记录员做好记录。那我们再讨论第二方面,对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分类是否合理、准确?行为动词的使用是否符合英语课标要求?
王老师:我觉得他们组对学习目标的分类很是合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目标设置的很全面,具体,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对于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的选择也是认真负责的,这些动词指令明确,具体,操作性和测评性都很强,从这些方面来讲,刘老师一组的老师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杨老师:关于学习阅读技能的学习目标,我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刚才在展示中有这么一条,“运用skimming,scanning策略找出信息句,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我觉得表述的还是过于笼统。比如在本单元第一篇文章里,有很多的小标题来引领全文。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编排,让学生学会利用小标题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的能力。把目标这样设置的话会更具体一些。
主持人:大家得发言都很有见地,也值得借鉴,下面请大家来讨论一下对本单元的课程整合是否科学? 课时安排是否恰当?
赵老师:课程整合上我觉得很好了,在课时安排上我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本单元的语法项目是省略。它不是课标上包括的重点语法,也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且关于它的语法规则也比较少,不应该拿出一课时来单独学。建议将语法课和写作课合二为一。
孟老师:我也是这个看法。语法不必要拿出一课时来单独学,建议放在阅读课中语言知识的运用板块中应该更好。
主持人:那其他老师的意见呢?同意上面哪位老师的意见呢?
(大部分老师都同意孟老师的意见)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第五单元进行了单元章节分析和课程整合,并把这一单元的课时任务下发给个项目组。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踊跃发言,有质疑,有纷争,最后形成了质量上乘的单元整合备课。希望大家在下周认真贯彻本次集体备课的精神,牢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把握好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和导教案,今天的集体备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感想和体会
【音乐单元备课】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6-16
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8-15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金色乐章06-11
二上音乐5单元劳动乐教案10-07
第四单元 学戏曲(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09-30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12-08
13册音乐有效教学第五单元教案01-22
一年级音乐第一单元小手拉小手教案10-0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