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带答案

2024-10-07

毛概带答案(精选4篇)

1.毛概带答案 篇一

一.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精髓,是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所谓的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马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其相互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6.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第一,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感到有必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1955年底至1956年间,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刘少奇在听取汇报时明确提出,对苏联的经验应该有所学、有所不学。毛泽东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第二,如何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要求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吸取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教训,最突出的是反对个人崇拜,维护集体领导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

斯大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曾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采取严厉的手段进行了处理,打击了一些不应打击的人,犯了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波匈事件中,一部分群众由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用暴力行为对待人民政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教训是极深刻的,可以说集中暴露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到国内当时出现的严重事件,不能不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严重关注,这种紧迫的形势催促党中央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献的出台,都是与国际共运中重大事件的深刻分不开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以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8.简要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几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二.论述题

1.2014年12月中旬,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请回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相互关系和重要意义?

答:1.具体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相互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3.重要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2.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他又在各种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现阶段,就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答: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对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想法?

答:

1、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学习巩固基本技能。

2、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取向,树立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3、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事业,全身心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

2.毛概答案 篇二

(2)拉美陷阱对我国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哪些启示?

答:(1)拉美陷阱,是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在经历的经济的高增长之后,由于经济社会和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收入分配和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一种现象。

(2)拉美奇迹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矛盾尖锐,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众多,债务负担沉重,自然环境恶化,由此带来的社会政局动荡,经济增长乏力。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拉美陷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其深刻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完善和创新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理念、道路、模式、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社会建设?(2)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人利于不断提高人民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毛概大题答案 篇三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并结合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有关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理论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所以,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基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进而取得最后胜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第一,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现实意义:略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如何理解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时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五)讨论题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担当的角色?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想到交织,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异常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布置是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有哪些?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布署: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取得的新认识,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4.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篇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

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意义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时间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个理论是随着我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每一次新的概括、每一次理论升华,都不是后一个队前一个简单否定,而是在完善中前进,在丰富中发展,今后仍以辩证的观点来贯彻这个理论,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不断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来丰富这个理论。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能够被全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

上一篇:小海您走好!散文下一篇: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