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2024-09-03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精选20篇)

1.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一

单位:零陵区大拇指幼儿园 作者:滕霓虹

电话:***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摘 要】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关键词】 良好 卫生习惯 培养习惯内容 好处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 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二)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比如:手足口病,甚至会剥夺孩子的生命。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内容

(一)卫生习惯包括:

1.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2.其他。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二)生活习惯包括:

1.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2. 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3.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4.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对于年幼儿童,所采取的培养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一)以身作则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会成为幼儿一生的财富。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凳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

那么,要做到以身作则应注意哪些呢?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安排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随大人的时间走,如熬夜、睡懒觉等。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习惯。对孩子习惯培养上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理解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激发他们讲卫生的愿望。开始时家长要给孩子做示范讲解,如正确的刷牙方法要顺着牙缝竖着刷,洗手时要先擦肥皂后冲洗干净等。

2.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家长在吃饭时挑三拣四,不注意饭后漱口,饭前洗手,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就不可能养成孩子好的习惯。家长应和幼儿园的要求一致,要以身作则,才能使 儿童 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形象渗透法

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不好,老将饭裹在嘴里,老师可在教学时画一张“猪宝宝”的画像,问孩子小猪的嘴巴丑不丑,孩子当然说:“丑”,这时你可以说:“这是小猪不好好吃饭,老是把饭含在嘴巴里,时间一长啊,嘴巴就长长了”,以后在吃饭时孩子一看到小猪画像,就会很快咽嚼饭菜了。又比如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爱走路,老是要大人抱,你可以说:“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跑,小鱼自己游,他们都没有叫妈妈抱啊!”,一是给孩子形象教育,二是无形之中还教会了孩子“飞、跑、游”等单词,寓教娱乐,效果非常之好。

(三)强化训练法

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如:在每次过马路时,经常提醒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为提高幼儿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的游戏。如问小朋友在吃饭前应该先做什么,让孩子抢答,有的孩子会说洗手,有的会完整地说:“应该用肥皂洗手”,当然是完整说的孩子应该奖励;或者让孩子比赛穿衣、铺被等竞赛。

(四)定位法

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如每天中午午睡前,外衣裤、鞋袜让中、大班幼儿自己脱,自己叠放整齐,摆放在老师指定的固定位置上;还有每天吃完饭后,碗筷应该放在哪里、餐巾用完后放在哪里等等。定位法是指导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坐标,使幼儿在完成这些习惯时不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五)督促检查法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对有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较粗心的幼儿,应不断的督促检查,但不宜包办代替。如孩子在某个环节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你可以说:“刚才你还差一件事没有完成,想想看,是什么 事?”当他想起来后,你可以说:“很好,现在请你去完成它。”这样的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太会忘记。

四.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幼儿园的教育及家长平时的培养分不开

曾经有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那么,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师生互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前提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如在培养幼儿坐姿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跟着坐好“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背后,小嘴闭闭牢。” 又如,幼儿在幼儿园里,特别是小班的宝宝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

(二)通过游戏和同伴们的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原则

我们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戴小红花、贴红五星等,让更多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三)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长到入幼儿园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他们好奇心强且好动,好问,好模仿。在家长老师的培养下,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那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却不知道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二

一、合理运用言传效应

真正持久和厚重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发自内心的语言。这种语言常常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够渗透灵魂的力量。一个人的行为会受自身思想意识支配,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单纯的说教只是一种强制的过程,无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前提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为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导应发自内心,要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言语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整洁的环境所具有的美感以及一个肮脏的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和个人利益相关但又植根于集体的环境和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则需要班主任运用诚挚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如,教师可将“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生活中的谅解可以产生奇迹。”(纳素夫)诸如此类的名言抄在班级的黑板上,这种无声的语言同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懂得自己和集体力量的价值,长此以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讲究卫生会变成学生的一种思维惯性,无须班主任再费力伤神地说教,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讲卫生的意识,就会主动采取行动。

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要求学生见到杂物主动捡起,班主任应主动捡起教室中的杂物,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班主任则要做到不随手乱扔。班主任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又何愁见不到呢?此外,班主任还应善于发现和表扬具有良好卫生行为表现的学生,并将其树立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间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竞争是一种评判优劣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令人前进的动力。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英雄,他会在你想要前进的时候及时推你一把。班主任在班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督机制,并制定公平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利用竞争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可每天进行常规检查,每周开展周表现评价活动,也可把自评、生评、师评延伸到“家长评”,如果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卫生习惯表现欠佳,其本周就不能评“星级学生”。将这种多元化评价的方式融入到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中,不但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也使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了保持。

四、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3.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 篇三

一、通过日常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讲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卫生常识。如故事《小猪变干净了》,老师先让幼儿听故事,通过故事知道小猪因不爱洗澡,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它做朋友,并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猪,当小朋友想出帮助小猪的办法后,老师及时地教育幼儿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做个人见人爱的讲卫生的好孩子。另外,在教幼儿洗手的方法时,老师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湿湿手,擦肥皂;搓手心,搓手背;冲冲水,洗干净;捧捧水,冲龙头;甩甩手,擦擦干!”这样,幼儿洗手的兴趣大,就会很快养成洗手的习惯,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还有,幼儿在午睡前,老师教幼儿将脱下的衣服叠放整齐,以养成良好的折叠衣服的自理能力。总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不忘教育幼儿,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促使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注重榜样示范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对于天性喜欢模仿的幼儿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够直观形象,幼儿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因此作为教师,要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做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都要做幼儿学习的表率。如,在个人卫生方面,教师要做到不留长指甲、饭前洗手、穿着整洁等;环境卫生方面,教师首先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倒剩菜剩饭等。教师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榜样行为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让儿童感到快乐与自信,在玩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快乐,也能感知到生活中该去如何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游戏为载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中,幼儿会把小动物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游戏“做客”使幼儿养成了用手轻轻敲门、推门、互相问好的良好行为。可见,对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

四、为幼儿创设反复实践的机会

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五、以爱育爱,表扬与鼓励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

人天生是有进取心的,孩子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与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鼓励、微笑、爱心更能促进幼儿心智的成长发育,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是非常在意的,所以,应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通过表扬与鼓励,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当看到有小朋友扔得满地是玩具时,不要大声斥责、批评,这时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如微笑着对大家说:“让我来看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把玩具都收拾好呢?”当有幼儿开始收拾时,再表扬其中几个,见到有幼儿受到表扬,其他幼儿也会随之模仿。很快,地上的玩具被拣得干干净净。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室里专门设置了红花专栏,将幼儿的照片贴在一只“大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每周评一次,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日常表现,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每周有一定成就感,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了。

六、家园同步合力,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直接示范。所以说,父母应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但是,家庭教育虽然对幼儿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之,幼儿的心田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會有命运的收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农村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是幼儿园中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家园协作,才能不断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率,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受益终身。

4.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四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不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负担,结合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提供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自愿活动。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等教学内容。或者要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得好处,从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要求,最后受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指导。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好玩、爱做游戏,组织活动中根据好模仿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初次入园,会有许多不便,采用大带小的形式,如开学初让大班小朋友帮忙他们穿衣服、系鞋带,或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忙年龄小幼儿,让幼儿在帮教中学习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有些幼儿在学习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幼儿自觉自愿的改掉缺点。采用在评比中学习,开辟“小能手栏”,周周评比,树立榜样。让幼儿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3、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5.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五

总结: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针对“入城”幼儿家长工作繁重、教育观念落后、配合度低的具体情况,我们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活动、分层指导、用心沟通,使家长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当中来,同心协力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一)量身定做,有的放矢

根据家长的年龄、角色、文化水平分层指导。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家庭结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对于改变祖辈家长的观念更加会难一些,老师们在面对这样的监护人时,我们可以用亲昵的语言拉进彼此的距离,从而逐步地让他们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入城”幼儿家长普通文化水平较低,班上也总存在几名文化水平较高的幼儿家长,他们教育观念相对先进,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家长之间的沟通作用不可小视,往往有引领带头的作用。班内也总有一部分家长是积极配合型的,那么就要发挥这些家长的“后援团”作用。把自己的一些教育行为改变而产生的效果分享给其他家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爱”的叮咛,从心出发

1、倡议书的发放

向家长们发放“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倡议书”,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良好

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也让家长们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同时有培养方法与策略的借鉴,书面的倡议书不仅能够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儿园方面在对其的重视度,同时也能够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儿园所作的努力,从而也进一步激励家长的配合度。

2、便签的应用

“入城”幼儿家长大都上下班来去匆匆,把孩子一放一接就赶紧走了,无

瑕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便签”就可以很好地架起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便签温馨又含蓄地传达着老师的要求,家长们也乐意接受改变。每个班级都存在部分孩子长期不换外套现象,当面指出又恐伤了孩子与家长的自尊心,于是就换成“爱心便签”让孩子带回家。“亲爱的XXX家长:宝贝的外套脏了,该换换了哦!宝贝换上后,肯定会更神气,更有自信哦!老师明天很想看宝贝穿干净外套的样子。”家长隔天的确给孩子换了干净的衣服,这时候老师仍旧需要及时送达“爱心便签”以资鼓励,可以是书面的、短信的、网络私信的方式进行。“亲爱的XXX家长:谢谢您的配合与付出,今天宝贝的‘新’外套很漂亮,宝贝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还自豪地对同伴说自己的衣服香香的,是妈妈洗的。”以此来巩固家长与孩子的习惯。

2、家园联系册

作为每个月与家长沟通的“书信”,老师应充分利用其沟通的价值,把幼儿

一个月来在生活习惯方面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引导之处,利用家长联系册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家长册每个月都罗列出在园在家需要培养的生活习惯内容,让家长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三月份大班生活习惯培养内容与要求:A、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且能够指出他人的不良行为。B、了解一些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家长就可以对此进行相关内容的培养。

3、巧设家园栏

对于忙于生计的“入城”家长而言,教室门口的家园栏总存在“无人问津 的冷落境地。所以家园栏的作用也被淡化、甚至褪化。为了重拾家园栏的宣传作用,我们一改以往家园栏以文字形式出现,为增加其可“观”性和提高效率,即节省家长阅读时间。家园栏对于生活习惯培养的宣传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比如刷牙的正确方式,那么就以图片的方式来展示,让家长一看就明白。比如进餐的正确方法,会让班级的小朋友来做“演员”进行照片的拍摄。以此来吸引家长们的眼球,进而达到了宣传栏向家长宣传正确培养生活习惯方法这一目的。

(三)直面交流、有效沟通

“入城”幼儿家长上班都很忙很辛苦,而且许多家长只是单休,加班是经

常的事情。因此老师们就得抓住一学期园内必须要进行的几次家长活动对家长进行指导与灌输,家长的习惯就是幼儿的习惯,家长的任何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需要帮助家长们从根本上改变其生活习惯,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1、家长会

家长会的时间专门留出一块给“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每个班根据幼

儿年龄特点制订本班一学期的生活习惯内容与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促进家长的配合度,从根本上改变“入城”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老师们都制作了精美的PPT,用中外名人的事迹和科学的研究数据来说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而且告诉家长幼儿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2、家长沙龙

班级内总存在一些只停留于口头答应层面上的“顽固”家长,行动上并没有 落实。究其背后的原因,“入城”幼儿家长工作繁忙外,还是在思想上认为生活习惯的培养并不重要,而是知识方面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邀请这些家长和一些生活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坐在一起,往往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让“顽固”的家长认识到原来生活习惯培养得好,能够促进学习、专注力、交往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我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儿经验”,例“制定有序的生活作息。”、“饮食卫生的培养”、“爱清洁习惯的培养”等都十分有效的育儿经验。通过相互交流,对这些未作改变的家长有一定的触动,感觉自己的孩子不能够输在此。

3、家长开放日

教师在孩子在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

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达到家园一致。

6.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演讲稿 篇六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卫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不讲卫生造成的灾害已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教训。20xx年轰动世界的非典病毒就是通过人们唾液中的飞沫传播的,它使许多人葬送生命。但至今仍有人还在充当着疾病传播者的角色,校园中,当有的同学随地吐痰,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对别人咳嗽、打喷嚏,不注意个人卫生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不讲卫生对自己以及他人有多大的`危害性。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呢?对此,我想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地面上有果皮、纸屑、塑料袋等,应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

二、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如果在面对人或食物的场合下忍不住打喷嚏,应当立刻掏出手巾,掩住口鼻。

三、要勤洗澡,勤换衣,每月换牙刷,早晚要刷牙,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按时吃饭,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买外卖,不贪食,不喝生水。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的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希望同学们讲卫生,养成好习惯,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演讲稿2

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军事家说:“环境是制胜的法宝”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而我想对同学们说:“环境是必要条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勇气演讲团成员赖晓h,来自高一(12)班,今天,我为大家讲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创美好校园环境》

当我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时,一定会非常舒心iv我们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学习时,定会倍感舒畅。优美的环境,我们人人向往。

但优美的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的。就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春暖花开,当你赏心悦目地走进校园,秀美的花丛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我们在芬芳的花香中徜徉;但是当你蹲下身子,你会发现同学们喝过的干奶瓶赫然在目;在书声朗朗的课堂上,我们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低下头,你会发现地止的废纸是那么刺眼……

校园是我们的家,我们是校园的主人,校园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我们不要抱怨没有清新的空气,没有成片的绿荫,没有整洁的教室,没有舒适的校园环境,保护校园是你我共同的任务,要靠你我共同的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拾起一片垃圾,留下一方洁净!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校园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创美好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

习惯的力量很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从我做起,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乱扔废物………我们要制止其他同学不讲卫生的行为,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主动捡起,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干净整洁。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自觉地保护教室及其周围环境卫生,并坚持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每当走进教室里,你看到桌窗明净,桌凳整齐,地面无垃圾。我想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你的心情一定会更加舒畅吧。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这飘扬的红旗下作出我们庄严的承诺:我承诺!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创美好校园环境。

7.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七

一、为人师者身正为范

“身教重于言教”, 这点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做不到的, 自己也要做到。教师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对于学生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 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 例如在公共场所, 主动关注、保护环境卫生, 教师一边身体力行, 做示范, 一边指导学生如何做, 并适当让学生自己做。在生活中, 看到地上的纸屑, 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 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 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 排一排等等, 久而久之, 学生就在无声的言传身教影响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结合学科知识, 启发诱导

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 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和责任。作为地理教师, 也有责任和义务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地理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环境卫生习惯要求。如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不乱丢废弃物, 不乱刻乱画, 保持教室、课桌的干净整洁等。把培养环境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 由简单到复杂, 分清轻重缓急, 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展“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时, 以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众多、造成环境污染”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 启发讲述:学校有专职的卫生检查人员监督和环卫工人清扫生活垃圾, 也有班级学生定时清扫公共区域, 但部分区域总是有垃圾, 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行为习惯有问题。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展“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调查活动以及参与捡垃圾的活动中反思: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给环境、给他人带来多少不良影响, 从而以改变自己为起点, 争取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也要求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 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环境。地理学科活动的教育效果远比站在讲台上说教更显著。

又如:七年级地理教材彩图“钓鱼者的困惑”中展示, 一位老者钓鱼钓上无数鱼钴镂, 为什么?请结合环境污染知识谈一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甚至更严重的现象?利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因果, 顺藤摸瓜地总结出: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同时提出:同学们必须把这种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只要有行动的开始永远也不会太迟。如:拒绝使用塑料饭盒一次性筷子, 不随意丢弃废弃物等。例如我校初2014级学生采取“主动报名, 自愿参加”的原则, 组织学生立足课堂教学, 开展课后“保护学校环境卫生, 从我做起, 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地理实践活动。该活动抽调了该年级5个班参与校园环境保护活动。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成员利用周一至周五的午休时间活动, 用行动见证环境保护理念。活动结束, 学生感慨:“我们捡的是垃圾, 收获的是良好行为习惯和绿色心情。这样学生在生活中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 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和品德行为。让学生真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三、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 才会在学生稚朴的心灵中, 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例如课间环境卫生习惯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保持课桌清洁;班级环境卫生的训练:按时按质按量打扫教室和清洁区域并注意保持等。尤其是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 长期生活在乡村毫无约束的、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中, 几乎没有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意识, 随意丢弃废弃物的劣习更加难以克服。环境卫生习惯的规范训练应带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如果学生经常违反, 可以酌情给予惩戒。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会主动地约束自我, 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逐步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合理论, 强化实践

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就是说要在活动过程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参与锻炼和操作。例如:春季植树活动, 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挖、栽、浇的全过程, 他才懂得珍惜植被花草, 才能掌握植树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再如, 旅游时参观景点, 要让学生自己记录各个地名、路线、方位、景点特色, 并把旅游产生的废弃物主动扔进垃圾箱。这种带有实践性的活动能使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人际交往的协作精神、环保意识和环境卫生习惯有所提高。

8.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八

一、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环境、饮水、饮食卫生

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坚持做好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如有异常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康复。卫生室严格把关,发现有发高烧学生和传染病疑视者进行追踪到底,直至查清原因为止,一旦发现疑视立即进行隔离。

做到消毒工作到位,除有传染病疑视学生活动过的地方消毒之外,每周对学校所有教室开展全面消毒,做到了把传染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环境卫生,学生的饮食饮水工作,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坚持每天晨检,严把进货渠道关,食品饮水卫生质量关。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工作室,只要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立即指出改正。培训食堂人员对职责的认识观和操作技术关。

二、做好季节性的预防工作

学校要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开展各项宣传预防工作。严防各类传染病对师生的危害,及时尽早对师生做好知识性宣传工作,在学校每月每期宣传栏中按季节变化宣传防病知识,同时还利用集体晨会和书面形式发放给班级宣传。特别是在有病期间和发现其它疑似病人及时汇报,及时治疗,在疫区范围内根据病原的特点进行有效措施,控制病原扩散,所以,本年度保证了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护了正常的上课次序。学校能有效的防止水痘、流感、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和春夏季流感及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在天气转暖时,能严格做好宣传食品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指导学生的饮食饮水卫生,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同时要求学生不买摊贩和三无产品食用等工作。

三、做好卫生常规性工作

对学校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定每天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展对学生进行身高、视力测试,并做好学生体检工作。体检结束后,对有疾病的学生要求到医院治疗,对近视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做到近视发病率有所下降,控制新发病率。做好收齐“预防接种卡”补接种工作,及时通知家长把在家的“预防接种卡”送入学校。做好沙眼防治工作:增强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向学生宣传保护视力的知识,争取把发病率降低到“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学校开展了一次眼保健操比赛活动,提高了做操的正确率,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开展科学用眼知识比赛活动,校医制作幻灯片,教师利用校教工会议、各班利用生命教育课进行科学用眼的知识讲座,使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掌握正确的护眼知识。同时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写字姿势”、“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及课间操的正常活动等。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了健康的含义,提早走进健康生活、学习的行列。最终达到能够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减少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的目的,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卫生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小卫生员在班级里的监督作用,使其防近工作尽善尽美。每天利用眼操时间对学生的眼操穴位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学生提高了防近的认识,起到了爱护眼睛从现在做起的作用。在普查视力中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让其班主任了解在作位上进行调换,在读写姿视上加以强化,并与其家长联系让学生在家也要重视预防近视,使得防近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五、加强传染病工作的防治

進一步做好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一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学生症状监测、因病缺课实时信息报告系统,由班主任负责追踪查清学生的病因病况并填写《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周汇总表》,校医或保健老师汇总后在次周三前报当地的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负责信息汇总、预警分析并向教育部门通报。遇紧急事项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当地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或卫生局。校医或保健老师每月参加当地中心卫生院组织的公共卫生工作例会。同时要指定专人负责学校内发生的群体性疾病或传染病及疑似病人报告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处理、消毒等防控工作。二是建立学校卫生应急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规范报送学校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病例数要待卫生部门调查核实后再分别由卫生、教育部门上报。教育、卫生部门对所发现的学校卫生应急信息,根据事件分级要求在24小时内及时相互通报。三是做好急性肠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重点做好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及肺结核、流脑、人禽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咳嗽半月以上的学生,要及早到中心卫生院或市级医院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肺结核。四是学校学生健康体检。对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疾控中心根据全市体检情况及监测点学校监测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包括近视率情况),提出增进学生健康建议对策。五是做到消毒、通风工作到位。各班教室按要求坚持做好每天的通风、消毒工作,做到了把传染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六是对学生的课间活动、体育课运动量等进行卫生监督。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七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到日扫日清,无卫生死角,教室达到窗明几净,四壁无灰尘。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的清洗。建立小卫生员日检查,卫生室抽查的制度。8、加强教室及教学楼的通风,指定专人管理,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9.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九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一个人的行为、语言都折射出一个人的习惯、修养、内涵。这些品质的体现,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在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性教育,是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我们的一日生活与家庭中的一日生活是有着区别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有着具体安排的、一定规则、一定规范的,因此,我们要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性教育。

概念界定

常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制或习惯。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幼儿园常规教育:就是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进行的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

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游戏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什么是习惯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活动的第一个环境,不良的个性发展,会阻碍孩子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知识教授重于习惯培养。所以家长每天接孩子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今天学什么了?”第二句话就是“你今天吃什么了?”这也就促成了幼儿园“只要保证孩子一天的安全,让孩子多学字,多做题,家长能看到这些物化的成果高兴,就算对幼儿园教育认可了,至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管轻了孩子不听,管重了,家长不愿意,别自找麻烦了。”其实,反过来我们思考,安全也好,学习也好,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所有的问题都会出现。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蜻蜓点水,而应扎扎实实的落实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园长和教师,要清楚,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哪些环节,如果基本的生活环节都不清楚的话,那我们又怎么去把握每一个环节,孩子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呢?

幼儿一日生活按内容分基本包括:入园、进餐、集体活动、自由活动(区角)、睡眠、盥洗、散步、课间活动(游戏)、离园等几大环节,这其中,就涵盖了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对于每一个内容,又有着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让幼儿接受这些规则、标准,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

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二、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少成若天性”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是班级生活和谐融洽的前提,如:盥洗、午睡、就餐等等;

活动常规是班级集体和幼儿自发活动能够有序进行的根本,如:玩具的取放、图书的爱护、活动材料的分配等;

学习常规是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保证,如:举手回答问题、学会倾听、认真听老师讲话等。

在这些常规培养中,有显形常规也有隐形常规,显性常规是一些需要大家遵守的规则、标准等,而隐形常规,是幼儿在人际交往中,与老师和伙伴间的关系、态度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等。如:礼貌教育、礼仪教育等等。这些习惯的培养,他需要我们成人去做。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

由此可见,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如今幼儿教育理念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个自由是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幼儿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仍然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即使是被动的接受。

良好的习惯可以:

⑴帮助幼儿学会适应环境,乃至成人后走向社会而尽快进入角色;

⑵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发展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促进社会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⑶使幼儿在一个整洁、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三、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确定规范 确立一日常规的规范,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应该达到的或做到的或养成的习惯。第二,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家园配合)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任务,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社区共同配合,教育幼儿促进期健康成长。幼儿园,只是幼儿生活的一个小环境,幼儿成长的影响还来自于周围其他的环境。但是与幼儿最近的就是他的教庭。所以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

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分析孩子不良习惯的来源,我们的教育同样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不能做烧火棍一头热,孩子在老师这一个样,回家习惯统统扔到脑后。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⒈不要将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

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幼儿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但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决定,孩子没有自制力,我们的作用不是强制,而是督促、提醒、采取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方法粗略去引导。教育不能走极端,不是我们倡导养成教育,教师就可以视常规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常规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但不是唯一。

⒉教师的工作重心不要倾斜。

有的老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

所以我们要

⒈了解每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

对孩子进行养成性教育,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教育讲究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心理、生理,他的发展都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养成性教育做到什么位置。

3岁孩子,他的发展是以他前一时期发展为基础,从托班进入小班的幼儿身心发展略成熟于初上小班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多以依恋亲人,哭闹不止行为居多,另一种行为就是独立活动,自我为中心。在她们的头脑中,完全没有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这时候,我们老师应该从情感入手,将一日环节及良好的行为准则生活化。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该将规则用生活的语言渗透给孩子,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⒊关注幼儿个性的发展

良好习惯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第一句话就是,请把小手背后面;再不就是小手放到膝盖上。如果这个老师设计的活动有意思,孩子能够动手操作,孩子还有休息的时间,如果一节课是老师不停地说,我们成人可以想象,是不是很辛苦。

⒋树立榜样,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幼儿园的常规建立中还有许多良好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运用有效地策略,对幼儿进行把养成教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不难形成的。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做到六个“要” 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二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三要进行榜样教育 四要持久的训练 五要及时评估、表扬 六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四、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乌申斯基说:“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⒈在关键期培养好习惯,铲除坏习惯。⒉利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幼儿在一日常规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的呈现,只有在老师有效地教育策略指导下,不断反复的巩固,才可能使显性或隐形规则带给孩子的发展在今后的人生中呈现。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部 宋军

10.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十

①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幼儿期的宝宝已经不像婴儿期那样没有好恶感了,以免引起他对这些食物的厌恶感,因此大人不要当着他的面指责某些食物不好吃、没有营养,以免引起他对这些食物的厌恶感,养成挑剔饭菜的坏习惯。相反,要经常给宝宝讲解各种食物的好处,培养他对食物的兴趣。

②不断变换食物的种类和制法方式,培养宝宝对各种各样食物的爱好。

③幼儿的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边吃边玩,应尽可能地让他与大人一起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氛围。

④饭前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甜食,以免影响食欲。

11.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饮食习惯是卫生习惯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婴幼儿得到充分、均衡、全面、合理的各种营养,除注意膳食的调配以及烹调技术和饮食卫生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一、要给幼儿一个宽松、安静的进食环境

幼儿吃饭时,不要在餐桌上对孩子直接进行批评教育,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受到训斥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势必影响孩子的食欲。

二、合理制定食谱

根据不同时节和幼儿生长发育的所需营养,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制定食谱。有些家长不考虑幼儿的特点,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还有的家长根据自己所患的病情需要搭配饭菜,完全没为孩子着想,这样自己是省事了,可孩子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三、杜绝偏食和挑食

当孩子在吃饭时有不正确的喜好时,我们成人总用"孩子还小"、"他们不懂事"做借口,偏袒孩子、安慰孩子,但成人的迁就却无形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孩子在餐桌上随意放纵,影响的不仅仅是营养摄取的平衡、全面,其实也滋生了孩子的其他坏习惯,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要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在餐桌上注意尊敬长辈,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成人应该给孩子提出保持餐桌整洁的要求,如果不小心弄脏了餐桌,应该自己用抹布清理。虽然看上去这些要求对孩子有些严格甚至苛刻,但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礼貌待人。

五、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

让幼儿在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千万不要一次盛得过多,吃不完倒掉就是浪费。教育孩子珍惜粮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自己能吃饱饭不要忘了还有贫困地区的儿童每天连肚子都填不饱。

六、进餐前后不剧烈运动

进餐前,保持平和的心态,安静地等待开饭。进餐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部的不适,影响消化功能,应先休息半小时左右,再逐渐做适量的活动。

七、不要暴饮暴食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得病,十有八九是由于吃得过饱,穿得过暖而致。孩子小遇到爱吃的就有可能吃过头,这时成人就要在旁边把握着,吃饱了就让他放下碗。饭后过一会再加点水果就行了,千万不能给孩子吃的过饱,一方面容易积食,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八、要控制孩子的零食

现在商店的儿童零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幼儿对其很感兴趣,成人就要限制孩子的零食,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否则到了饭点孩子就不感到饥饿,势必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再说零食中很大一部分是垃圾食品,其中不但没有营养,还含有一定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有害成分,孩子吃了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尤为重要,我们成人要多关注孩子、重视孩子,趁孩子小早早养成,否则等长大成人就难了。

12.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探讨 篇十二

一、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 给幼儿讲清楚道理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伴随其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这就要求老师应该细致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 刚入园的小孩对“礼貌”往往不是特别明白。因为老师可以耐心的告诉小孩当见到人的时候要打招呼, 如果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当遇见大人的时候给大人打招呼的时候不能叫大人的名字, 这是因为小孩如果叫大人的名字实际上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进入和离开幼儿园的时候要跟老师和同学互相打招呼, 如果不说再见或者不问好也是十分不礼貌的。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学生良好的习惯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真正的形成, 这需要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阶段过程。要完成这一个过程就必须要进行反复的训练, 特别是对于那些控制能力和记忆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来讲, 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比如一些幼儿在玩过游戏之后, 往往没有将玩具放回去的良好习惯, 所以老师应该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训练。老师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玩具也是有自己家的, 那就是玩具柜啊, 放学之后小朋友要回家, 玩具在用完之后也要回家, 小朋友想不想让玩具找到自己的家?”这样进行多次的训练, 幼儿在老师不断的提醒和督促之下, 就能够自觉、及时的将自己的玩具放回到玩具柜。这样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这样幼儿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三、老师要以身作则, 以榜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作为一名老师,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要靠老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说教, 同时还要依靠老师自己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以做到正面示范和引导教育, 为幼儿做好榜样, 同时及时的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如老师在要求学生不要大声讲话的时候, 自己就不要大声在教室进行讲话, 要求学生搬移桌凳的时候轻拿轻放, 自己也就要注意。在工作中, 如果发现班级的幼儿表现的非常好, 哪怕是有一个幼儿有了一些比较小的进步, 老师都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表扬和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会让幼儿能够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 也能够让幼儿园中的其他幼儿有了自己身边的榜样。比如老师在学生面前将幼儿图书掉到地上, 就可以问:“小朋友们, 你们是想看干净的书还是不干净的书呢”。这时老师当着小朋友的面将书一本本的捡起来放回书架。以后当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 就会自觉的将书放回书架, 从而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熏陶作用, 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与环境对于幼儿的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时候, 要对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进行美化,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通过墙体板报等形式对幼儿良好习惯进行展示。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在自身为人师表方面狠下功夫。如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那么老师就应该和同事之间团结, 不在幼儿面前和其他老师进行争执。同时老师也对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宽容, 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对幼儿帮助其他小朋友等行为要进行表扬。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是好习惯好行为, 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

另一方面, 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格言、图片等形式来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 比如可以在水龙头边上贴上“节约用水”, 让学生明白在自己讲卫生的同时也要进行节约用水。老师也可以在餐厅贴上多种食物, 让学生明白爱心粮食和不挑食的小朋友才是好宝宝。可以在图书角贴上“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 要保护书籍”等。通过老师这样细心的提醒教育, 促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在自我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从而对好习惯得以巩固。

五、与家长进行配合, 促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

家庭同样是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现在社会, 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往往对于学生是百依百顺,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是给予最好的满足。这样很多时候促使幼儿就养成了依赖性强以及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另外, 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 其生理习惯都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在学校对于学生进行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之后, 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配合, 孩子回家之后很快就会将习惯丢弃。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能够离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的, 学校可以定期的举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与家长进行经验的交流, 从而向家长更好的解释幼儿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 同时要求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进行良好的配合, 从而取得教育的一致性。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促使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父母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父母同样也可以是幼儿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对于幼儿来讲是一种无声的引导和有形的榜样。幼儿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 他们常常是可以进行无意识的模仿身边的人的一些言行举止。所以作为幼儿的家长, 应该有意识的为幼儿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家长应该尊老爱幼, 先人后己, 能够让孩子在父母的行为的示范作用下得到很好的教育, 促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父母自身的习惯对于幼儿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小到家长的一些语言和行为, 大到家长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这些都会在幼儿的脑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可以说家长想让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表率。比如家长如果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看报, 自己也就要起到表率作用, 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学习。

七、结束语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及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使得幼儿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幼儿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之下, 对于良好习惯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从而可以更好地达到巩固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为幼儿后期的求学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碧芬.语言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J].考试周刊.2010 (18) .

[2]宁娜.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0 (11) .

13.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篇十三

(一)生活中培养。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1.示范讲解法。

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 《小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好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睡觉时小手放右边,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们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有效果。

2.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3.表扬鼓励。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看!我最棒”评比栏,通过贴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二)游戏中练习。

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练习。小朋友当妈妈,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帮它叠好被子,把娃娃的手放在被子里。娃娃睡着了,妈妈会轻轻地走不发出声音。在游戏中幼儿巩固了在生活中培养的良好睡眠习惯。

(三)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三位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要求家长与我们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14.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四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应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自己来”,不要万事家长包办。

二、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要严爱有度、严爱结合,要有原则性,而不是放纵无度。

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有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非常关注,却很少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其实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四、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五、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各种活动

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家园联系手册注意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15.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就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在一日活动的各项环节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行为习惯教育。如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机。例如:饭前洗手,操作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地跟着做了。慢慢地,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游戏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搭积木),又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手工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只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保持同步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养成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从三岁开始有了社会性,开始关心周围的小朋友,逐渐地能和小朋友玩了,也产生了同情心。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社会里,经常会产生争抢等现象。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增强其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开朗、热情、有勇气、有同情心、自信、有主见是有魅力的人格特点,而这些特点综合起来,是构成人的社会生活能力的根本。在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社会生活能力。

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讲得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清楚。比如“对人有礼貌”,幼儿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教师就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教师、家长问好、说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教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地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相互配合,家园共育。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设立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育儿,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二、环境配合,熏陶强化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时,除了加强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與其他教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做游戏,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笔者组织小朋友玩“拍皮球”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就有两个小朋友突然争吵起来。笔者走过去一问,原来是两个人在争红色的皮球,都不愿意要绿色的,怎么办呢?红色的皮球只有一个,笔者思索了一会,便抱起那个绿球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对两个小朋友说:“绿球刚才对我说,它长得也很漂亮,可是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这样一说,两个争吵的幼儿马上谦让起来,最后每人都拿到了一个球。

四、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言谈举止的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对于幼儿,教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幼儿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教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教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幼儿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幼儿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幼儿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课间,笔者无意中走进教室,发现有两位幼儿坐在桌子上谈话。笔者当场批评了他们,可其中的一位幼儿却说:“老师,你有时也坐在桌子上给我们讲故事听。”他的话让笔者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情况。笔者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彩云.学前心理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社,2009.

[2]钱诗金.幼儿最需要的100个引导[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8.

17.怎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七

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农机具,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

做到。

第三,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因此,我们要汲取教训,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 ? ”“头摆正了吗 ? ”“身体坐直了吗 ? ”“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 ? ”刚开始练习写字时,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孩子:“快写,写不完不能睡觉 ! ”练习写字的初期主要应强调正确,让孩子沉住气,静下心来写,宁可写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写好。

第四,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五,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孩子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就得让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了。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槽,最后变成个落后生。有人说:“正课还学不好呢,去读那些杂书岂不是耽误功夫 ? ”好像只有学有余力的孩子才能看课外书,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孩子越是感到学习困难,就越是应该多读各类书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18.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十八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为人家长 身正为范

家长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例如每天的刷碗,家长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做,并适当让孩子自己做。在家里,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孩子上一年级时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四、充分发挥在作用,增加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家长应充分发挥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增加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介绍卫生、保护环境等的知识,使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正面教育,进行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当他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19.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十九

一、了解幼儿所需

一些幼儿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各阶段的成长发育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掌握幼儿的成长所需,有科学合理的营养观念。

二、积极利用榜样示范力量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通常都充满了好奇,而且特别喜欢模仿。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进餐习惯,起码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暴饮暴食或是挑肥拣瘦等。因为孩子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或是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要多示范一些健康的、正确的进餐习惯。

三、多夸奖、鼓励孩子

幼儿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均衡、科学的饮食,所以,对于幼儿每天的饮食安排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年龄虽小,但幼儿期的孩子们也能听懂什么是夸奖,什么是批评。他们也同成年人一样,喜欢听一些赞美或鼓励的语言。家长和老师的鼓励通常会让孩子们将自己更好的一面努力地表现出来。如果他们听到老师夸奖某个小朋友“真棒,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小盘里都干干净净的……”这样一些话时,他们一个个都会争先恐后地做给老师看。

孩子们进餐结束后,我通常会组织他们坐在一起做个进餐情况小总结。先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进餐时谁的表现好,然后老师再说出自己心中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表扬鼓励的同时奖励给他们一些小红花,小卡片等,让其他孩子都积极向他们学习,不断纠正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四、创造轻松愉悦的就餐气氛

幼儿进餐时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不要训斥幼儿,使进餐气氛变得紧张。家长或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食物,比如看看食物的颜色,食物的形状等,吸引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好好吃饭个子就会长得高高的,身体棒棒的,会变得更聪明等,使幼儿体会到好好进餐的重要性,高高兴兴地进餐。

五、适量盛饭,少盛多添

幼儿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相反他们更喜欢一点点地添饭,还可以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在给幼儿准备饭时,要根据幼儿的胃口盛量适中,留下他们自己添饭的机会,培养吃饭的自信和动手能力。

六、要排除和避免干扰进食的因素

如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或玩玩具或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或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说话的坏习惯。

七、不要总是强迫幼儿吃饭

父母在喂孩子吃饭时催促孩子快嚼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发脾气,或用威胁的口吻及方式强迫孩子吃饭,使孩子十分反感。孩子不进食时家长不必强迫,等孩子感到饥饿或有食欲时再进食。不要强制幼儿吃某种食物,以免幼儿在饮食上产生逆反心理。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易出现饮食上的逆反心理,并且形成总是不能好好进食的习惯。

八、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指导幼儿吃饭

对于厌食、偏食、慢食、挑食的幼儿要耐心指导,而不能像有些老师在遇到幼儿厌食或慢食时就强令幼儿说:“吃不吃,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或屡次呵斥“快吃,还聊哪?”“你吃不完了?”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老师应做到遵循幼儿的心理规律培养其良好的进食习惯。

九、做好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宽容”,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所以家长与教师要做好示范,幼儿园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时、定量、定地点进餐,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不撒饭,饭前做好准备;幼儿进餐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也不易太长。纠正幼儿的进食问题,老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家长在指导幼儿进餐时,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纠正。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要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小班是引导阶段,中班是巩固常规的重要阶段,到了大班就应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对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0.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 篇二十

一、积极引导,调动幼儿入厕的主动性

现在对数家长觉得幼儿年龄小,什么事都包办的太多,特别是在入厕问题上,使幼儿养成主动上厕所的意识太差,依靠成人提醒或帮忙的心理太强,对于上厕所视若他人的事,与其乏味的讲道理,还不如让幼儿进入游戏角色丰富幼儿的卫生经验。我们班幼儿最爱绒布玩具,比如小鸭、小猫等动物玩具。有的幼儿睡觉也愿意抱着玩具,这些可以说是幼儿生活中最近、最自然的小伙伴。我们何不用这些玩具来做游戏,调动幼儿入厕的积极性呢?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绒布玩具。有的幼儿喜欢抱动物玩具,有的幼儿喜欢给动物玩具洗脸、梳头、尿尿和擦屁股,利用这一游戏,我们鼓励幼儿照顾好自己的“朋友”。帮助它们大小便。幼儿非常乐意做这件事,隔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给动物玩具尿尿,我们便提醒幼儿,小动物跟小朋友一样,当你上厕所尿完尿的时候,他也想去,我们小朋友要帮助他。如果你自己忘了上厕所,那么小动物就会尿到裤子里面啦。所以关心小动物上厕所成了幼儿一大任务。上厕所大小便,也成了幼儿的主动意识。一个幼儿跑过来反映“好朋友”大小便的次数,其他幼儿也纷纷跟着学,这也是幼儿大小便的次数。

看到幼儿游戏兴趣这么高,为了巩固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卫生兴趣,我们又精心制作了互动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作为幼儿入厕次数的记录表。把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制作成漂亮的图片,贴在伸手能够够得着的厕所墙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用吹塑纸做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盆散放在盘子里,幼儿入厕一次,就自己挑选一个最喜欢的盆子,把它弄湿贴在墙上。便于老师掌握孩子在大小便的次数,也可据此推算幼儿的身体状况和饮水量。每日离园前请家长参与游戏,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数小盆数,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引导。这样,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入厕更主动了。

二、尽量减少幼儿入厕心理负担,教给幼儿入厕方法

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我们不能让孩子一下子顾及所有事,要细致地搭设台阶,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自理,学会自我保护,感觉自己是能干的。比如,考虑幼儿自理能力不够强时,如果把一整卷卫生纸放在厕所里,幼儿因撕纸困难,可能会影响幼儿脱裤、迈便池,甚至可能会出现危险,我们便为幼儿提供撕好的卫生纸。请家长不要给幼儿穿带拉链的裤子。要穿易于穿、脱的裤子。有的幼儿没有迈过便池就急于脱裤子,这样幼儿难于上台阶,可能对入厕产生心理负担。我们便以小动物玩具为主人公,把入厕程序编入故事,教给动物拿好卫生纸,登上台阶,迈便池,脱下裤子,把裤子往前兜好。注意裤腿别踩在地上的正确入厕方法。根据孩子的情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排值日表,为大家服务,轮流负责提供卫生纸和帮助等。这样,幼儿在丰富的生活中得到了锻炼。

三、使幼儿懂得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礼让

教育幼儿当别人有了不高兴和难于开口的事情,应该关心、帮助他,而不能故意去宣扬别人的缺点,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是因为幼儿贪玩,没有及时上厕所,或是胆小,老师在上课或组织小朋友玩游戏,不敢说上厕所,教师应让幼儿知道有了便意应立即上厕所,不能因贪玩和胆小而憋尿。周围小朋友如果发现应告诉老师,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助这位幼儿攻克难关。让小朋友们帮助他记住上厕所。对于小朋友的友好帮助,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为防患于未然,老师也可以编一个反面故事,让幼儿指出错误之处及怎样改正,并且让幼儿讲一下,自己尿裤的感受(非常不舒服),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提高认识水平。让幼儿知道和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对于小便急时,可与他人协商“我等不住了,能先用一下厕所吗?”征求别人的谦让。如果人多都急着上厕所时,应该做到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入座,在平等互助的环境里容易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培养幼儿按时、及时大小便的习惯

幼儿按时及时大小便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请来了保健医生,向幼儿讲解大小便的时间,教育幼儿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大小便时应主动及时地上厕所。幼儿认真地把保健医生的话记在心里。可是幼儿控制力有时不够,有时还是不能及时入厕,于是老师给予适时、适量的提示,并且委派了值日生,来监督小朋友的入厕行为,以强化意识,最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几点体会:

1.应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是教育的前提。

2.应从小处着眼,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为孩子主动学习搭建适宜的平台。

上一篇:参观名人馆作文下一篇:地产开发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