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信息(合同)

2024-08-08

保密信息(合同)(15篇)

1.保密信息(合同) 篇一

甲方:负责人:

乙方:法定代表人:

为落实甲方与乙方之间的生产战略合作事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加强甲方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的保护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协议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是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文件、通知,各种合同及协议,科研、生产、营销、质量等会议记录及各类报表;经营战略、项目规划;与产品研发有关的立项、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创新改进等资料;提供给乙方进行技术支持的关键、专有技术;属于甲方技术范围内的工装、夹具、专用量具等;生产大纲与计划、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标准;营销策略及客户档案、产品质量反馈、供应商及外协厂情况等资料;财务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及各类财务状况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按甲方要求生产的产品实物;其它各种甲方提供给乙方但未公开的资料、信息等。

二、乙方对保密信息应谨慎、妥善持有,并严格保密,没有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直接或间接向任何

第三方披露、泄露、传递,不得复制、转让、遗失,不得利用甲方的保密信息资料进行与双方合作无关的经营活动。否则,乙方应按甲方核定的甲方所遭受经济损失的十倍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还有权向乙方追偿由于泄密而造成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名誉损害,且甲方有权单方解除与乙方签订的《产品委托加工技术协议》。

三、乙方应加强内部管理,仅可为双方合作业务之必须,将保密信息披露给其直接或间接参与合作事项的管理人员、职员、顾问和其他雇员,但应保证该类有关人员对保密信息严格保密;若乙方或有关人员违反本协议的保密义务,乙方应按甲方核定的甲方所遭受经济损失的十倍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还有权向乙方追偿由于泄密而造成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名誉损害,且甲方有权单方解除与乙方签订的《产品委托加工技术协议》。

四、若出现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要求乙方披露本协议所指的保密信息的情形,乙方应立即书面通知甲方,并按照甲方的要求配合甲方采取合法及合理的保密措施,以确保相应保密信息不受泄露。否则,乙方应按甲方核定的甲方所遭受经济损失的十倍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还有权向乙方追偿由于泄密而造成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名誉损害,且甲方有权单方解除与乙方签订的《产品委托加工技术协议》。

五、乙方承诺在合作期间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工作制度》,并采取如下相应的保密措施:

1.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并实行秘密等级制度,对甲方的上述各类保密信息资料指定专人归口管理,并配置完善的保密装置妥善保管。

2.对于甲方标有“绝密”“机密”和“秘密”等文件、资料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由乙方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3.对其内部人员借阅甲方的保密资料,实行分级授权,予以严格控制,并登记备案。

4.要求并教育其内部涉密员工遵守保密守则,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5.对于掌握甲方关键、专有技术的人员、乙方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流失。

6.乙方保管甲方保密信息资料的场所,及为甲方加工配套件的生产、仓储现场等保密点,不得让外来人员参观、拍照、摄像等。

六、双方合作终止时,乙方应在一个月内向甲方退还属于甲方的工装、夹具、专用量具、合作期间涉及甲方的有关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的全部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提交完整文档和说明、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检验文件、技术标准、技术协议、软件程序原代码、光盘、应用程序、执行方法或管理系统文档。乙方退还上述资料须经甲方外协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书面确认,在乙方退还所有资料前,甲方有权对乙方加工的配套件等不予结算。乙方同意:双方合作终止时,不以任何借口和形式保留甲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资料,未经甲方书面授权,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目的将甲方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资料透漏给

第三方或用于非甲方指定用途的其它任何用途。否则,乙方应按甲方核定的甲方所遭受经济损失的十倍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还有权向乙方追偿由于泄密而造成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名誉损害,且甲方有权单方解除与乙方签订的《产品委托加工技术协议》。

七、保密期限:本协议期限内及本协议终止后,乙方均应遵守本保密协议,直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保密信息公开为止。

八、其它

1.甲方保密专门机构有权对乙方保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乙方保密措施落实不力的将提出整改建议,乙方应在限期内整改。

2.如乙方未遵守本协议约定,甲方有权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本协议条款的修改、变更,须由双方协商一致后另行签订书面协议,经双方加盖公章后生效。

4.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友好协商解决,并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经双方加盖公章后生效。

5.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_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时间:

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时间:

2.保密信息(合同) 篇二

信息安全保密存在的问题

1. 制度不完善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应包括: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制度;在公共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等。有些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或是制度不完善。同时, 有些信息定密不准确, 没有按相关的规定要求随意定密级。

2. 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随意安装软件, 保密安全建设存在重硬件建设, 轻软件管理的现象, 网络安全未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对技术人员缺乏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培训, 现有信息安全人员以技术人员为主, 平常工作主要是日常维护, 无暇从总体角度把握信息安全建设的动态, 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

理论宣传过多, 缺乏具体生动的演示, 正面宣传过多, 反面警示教育过少。造成用户对安全规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认为信息安全保密是保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 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涉密与非涉密U盘混用, 没有采取主动防御措施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泄密离自己很远的错误认识, 将安全风险抛在脑后, 忘记“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的警示。

4.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使用不规范

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混放, 涉密计算机没有专用的放置场所, 没有专人管理与负责, 没有设置密码, 处于开放状态。涉密计算机没有按要求安装涉密计算机违规上互联风监管软件, 或违规上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 或使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或安装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或曾经存储、处理过涉密信息, 使用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现象突出。

5.计算机感染病毒

操作人员病毒防护意识淡薄, 没有及时安装系统安全漏洞补丁程序, 没有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违规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 接收资料没有先进行病毒查杀处理。计算机操作人员擅自安装、运行、查看、拷贝与工作无关的、从互联网下载的携带病毒的软件、文件资料、图片等, 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

信息安全保密措施

单一的保密措施很难保证信息的安全, 必须综合运用行政的、管理的、技术的手段, 实现对信息的保护, 以达到信息安全保密的目的。

1政策制度

有效的政策制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

(1) 政策方面

政策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体现, 包括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两方面。信息安全需要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不断提高防范和保障信息安全能力。

(2) 法律制度方面

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依法行政所必需的, 也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基础。信息安全保密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加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信息安全措施

人是信息安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信息安全不是纯技术的问题, 要想保证信息的安全, 应当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 制定合适的安全措施。

(1) 领导作用

要保证信息的安全, 提高各级领导的信息安全与保密素质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 自觉地执行各项制度和规定, 提高警惕, 加强防范, 做保守秘密的模范。加强调查研究, 注意总结经验, 指导帮助保密工作部门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把保密工作同经常性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2) 全民信息安全教育

开展全民性的信息安全教育, 增强国民的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国民信息安全的自觉性。做到任何情况下, 特别是在当前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的形势下, 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利用舆论媒体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组织学习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的法规, 普及信息防护的常识, 介绍信息防护的技术。只要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了, 国家的信息安全才会有充分的保证。

(3) 涉密工作人员培训

涉密工作人员是秘密信息安全的重要管理者, 担负着秘密信息的收发和保密责任, 抓好涉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其素质, 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关键。要提高涉密工作人员素质, 除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科学严谨的作风、严守法纪和各项规章制度外, 还要进行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安全保密的专业训练, 不断强化保密观念和保密意识, 使其掌握用现代技术管理信息的知识, 掌握排除各种隐患的本领, 以及掌握一定水平的反窃密技术, 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对可能造成失泄密的现象有较高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4) 加强制度建设

制订信息安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和落实《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制度》、《建立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使信息保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从制度上消除泄密隐患。做好定密工作, 严格按定密规程操作, 确保定密工作的严密、规范。严格执行涉密载体的保存和销毁制度, 在做好纸质涉密载体管理的同时, 重点加强移动硬盘、U盘等各类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管理和销毁工作。

(5) 加强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介质的管理

涉密计算机确定专人进行操作, 确定专人管理, 禁止任何非涉密移动介质插入USB接口, 保证涉密计算机的安全、保密和高效。规定涉密计算机不准上互联网以防泄密, 确保涉密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严禁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涉密存储介质, 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处理、保存各类涉密文件和其它任何涉密信息。对涉密文件的起草、制作、分发、传递、复制、保存和销毁过程, 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实行全过程监管。

(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坚持保密工作的检查制度, 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部门 (单位) 的保密工作进行抽查, 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长效管理, 督促、指导保密工作人员遵循相关制度。

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1.物理保护

加强信息保密场所硬件建设, 安排专用房间, 配备专用桌柜, 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 实行专人专管, 做到设施配套、万无一失。防止信息在空间的扩散, 避免信息通过电磁辐射使信息被截获而泄密, 重要部门的涉密计算机机房采用电磁屏蔽措施。涉及机密以上信息的信息系统, 可根据辐射强度划定警戒区域, 并将设备置于建筑物的最内层,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要建立一套快速的预警机制,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捕获病毒, 提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案。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 树立牢固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思想, 一旦遭受病毒攻击, 应采取隔离措施。涉密计算机必须安装经过国家安全保密部门许可的查、杀病毒软件, 坚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定期更新防病毒定义文件和引擎, 及时打补丁, 确保病毒样本始终处于最新版本。对新软件和要做传递的磁盘坚持先杀毒后使用的原则, 确保计算机安全运行。

3. 访问控制技术

实施访问控制是维护计算机安全运行、保护系统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包括网络的访问控制技术、主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微型机的访问控制技术和文件的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可以起到保护存储在计算机中信息的保密性和机密性, 维护机器内信息的完整性, 减少病毒感染机会等作用。

4. 强制配备保密安全U盘

保密安全U盘安全防护性强, 使用方便, 能有效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保密工作需求。保密安全U盘包括有数据交换盘、保密安全盘、数据导入盘和数据导出盘。

(1) 数据交换盘

根据涉密环境和非涉密环境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实现两环境之间单向文件交换。一次性全部导出文件, 杜绝可能的人为进程终止和反向导入。文件全部导出后, 全盘擦除文件痕迹, 杜绝非法获取文件行为。

(2) 保密安全盘

非经授权涉密计算机无法读取任何信息, 即使插入安全盘也毫无反应。安全盘能自动切断网络, 并记录当前计算机信息向告警中心告警。能够有效地防止病毒, 木马主动传播。

(3) 数据导入盘

适用于非涉密环境到涉密环境的文件单向导入, 划分只读保护CDROM区, 一次性全部导出文件, 文件全部导出后, 全盘擦除文件痕迹, 杜绝非法获取文件行为。

(4) 数据导出盘

从指定的涉密计算机内单向导出数据到非涉密计算机, 划分只读保护的CDROM区, 登录后关闭某些系统程序。利用数据加密对涉密文件进行保护。如果非涉密互联网环境使用, 主动报警并自动切断网络。

保密安全U盘可以有效解决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公私混用等重大泄密隐患, 提高保密技术防护能力, 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结束语

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工程, 要求严格按照《保密法》要求, 做到有领导管、有专人抓。要坚持把有关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完善各项政策制度, 健全信息安全保密措施,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保证和检查指导, 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和质量, 使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充分发挥“保安全、促发展”的作用。

摘要:信息安全保密是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提高保密意识, 加强保密管理, 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论文分析了信息安全保密存在的问题, 然后从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和技术两方面论述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使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充分发挥“保安全、促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安全,安全保密,保密措施,保密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保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

3.论网络信息保密安全维护 篇三

关键词:网络技术;信息保密;信息泄露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2

Network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Security Maintenance

Tang Liang

(Head Office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Network information leakage and its information security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leakage of the four kinds of performance,the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 and prevent information leakag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Network technology;Information secret;Information leakage

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信息安全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机构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信息泄露及其给信息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网络信息保密的安全维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信息保密安全维护的意义

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奠基者美国学者维纳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现在一般认为,信息资源包括维持网络服务运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等。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等是网络安全的关键。而信息的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一旦信息泄露给某个未经授权的实体,那么信息就会出现泄密问题。信息的保密性是信息安全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对个人来讲,通常个人电脑中发生的个人密码泄露、隐私信息泄露、银行账号泄露等事件通常都是病毒、木马以及恶意程序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个人信息保管不善造成的信息泄露。当前,个人信息泄露正日益严重地妨碍着公众的正常生活,不仅让当事人不堪其扰,更可能为刑事犯罪提供土壤。

对社会经济来讲,信息保密性更为重要。信息作为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已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信息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良好运行,一旦重要信息非法泄露,就会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对国家安全来讲,信息保密最为重要。重要信息的泄露将直接导致国家安全的问题。当今各国都在努力的利用网络、间谍等方式来获得所需的情报,而网络又是最直接便利的途径,因此如何确保网络上的信息保密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网络信息泄漏的表现

目前,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搜集渠道愈来愈多,范围也愈来愈广,信息泄露的机会也愈来愈多,使得信息保密性遭到极大威胁。下面主要介绍是常见的几种信息泄露的途径。

(一)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窃听、窃取所造成的信息泄露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干线主要通过光纤线路进行,传统的窃听手段和方法都将面临失效。当然,新的窃听、窃录、窃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产生,比如把窃听、窃录、窃收装置放在计算器、打火机、电话或各种电器的插座内,甚至可以放在电容器、计算机芯片内。另外,在办公室、宿舍、汽车等地方谈话时声波在玻璃表面引起极微小的振荡,都可以通过光学接收机将其变为可以听到的谈话。美国甚至研究出了可以窃听海底光缆的先进潜艇。

(二)网络设备和线缆工作中电磁辐射造成的信息泄露

目前许多信息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除光纤外,这些设备在输入、输出、加工处理信息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电磁辐射。通过高科技设备就可以在离工作间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处检测测到计算机等设备的电磁辐射状况。将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号,经过专用仪器,就可以还原成正在处理的信息和显示装置上正在显示的内容。因此,在早期使用同轴缆线连接网络中,重要的军事部门的缆线必须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布线,主要就是为了防止电磁辐射造成的信息泄露。

(三)信息在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传输中的信息泄露

信息要通过电话线、网络、卫星等媒介来传输,如不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这些信息就存在着传输泄露的可能性,随时可能被截获,甚至有人会以合法的身份访问网络内的信息。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主题。由于不再受到线缆铺设的限制,配备移动计算机设备的用户能够方便而自由地移动,并可以与其他人在没有固定网络设施的情况下进行通讯。然而很多的无线网络都没有设置安全机制,使用默认的口令供人连接进入。这就给对无线网络进行非法攻击提供了机会,最终导致信息泄密的可能。

(四)信息储存介质管理不当造成的信息泄露

信息的存储介质没有统一的管理,在计算机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介质上随意存放一些十分重要的秘密资料。而存储在这些介质上的信息如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就存在丢失和被人窃取的可能。另外,信息存储在芯片、软盘、硬盘等载体上,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发生故障等原因,可能造成这些信息载体的报废。而报废的载体,经过某种技术处理就可获得其内部的信息,导致信息的泄露。

三、维护信息保密和防止信息泄漏的策略

(一)树立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

三分技术和七分管理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网络用户乃至网站易受攻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数网民粗心大意、网站管理者缺乏保护意识。因此,强化人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防止信息泄露的第一步。各级组织应该把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观念放到战略地位,使人人都能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这就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软、硬件及数据信息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保密观念和责任心;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并教育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保密规定,专人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此外,国民的信息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当前环境下,彻底改变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意识观念较差的状况,对于维护中国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要。

(二)使用防火墙等有关的网络技术提供网络的安全保护。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防火墙的核心技术是包过滤,就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数据包是否与过滤规则匹配,从而决定数据包能否通过。当然,仅使用防火墙所提供的访问控制能力是不能够完全保护信息的安全,还需要与其它技术共同使用。如身份认证、负载平衡流量分析、网络地址翻译、代理服务器等。代理服务器是使用代理技术阻断内外网络间的通信,达到隐藏内部网络的目的。它具有设置用户验证和记账功能,可按用户进行记账,没有登记的用户无权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网。也可以利用在代理服务器上做安全设置,实现网络防火墙的功能。

(三)使用恰当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信息加密是使用数学或物理加密手段,来实现系统内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它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手段。到目前为止,正式公布的加密算法已有数百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称加密,用户使用同一个密钥加密和解密;一种是非对称加密,加密者和解密者各自拥有不同的密钥。比较著名的对称加密算法有的DES、RC4、RCS等,它要求密钥必须保密,需要用不同于发送信息的另一更安全的信道来分发密钥。RSA、RAB取则是较有名的不对称密码系统,它的密钥管理简单,可以实现数字签名和验证,更适应网络的开放性要求。使用数字签名可以保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数字签名是利用字符串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起到与手写签名或印章同样的法律效用。它在电子商务中应用广泛,通过电子签名证明当事人身份和数据的真实性,主要通过对称算法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轶军.浅谈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

4.翻译保密合同(二) 篇四

文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甲方聘请乙方为其提供笔译服务(由源语言译成目标语言)。

二、乙方应为甲方提供的信息保密,并且不得披漏(或许可其雇员披漏)信息予其机构以外任何其他人。乙方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翻译工作进行时使用该信息,未经甲方先书面同意,不得为自身或第三方的利益使用或试图使用该信息。

三、甲方提供信息及其相关所有专利,版权,贸易秘密,商标及其它知识产权的唯一所有人.本协议未授予或暗示乙方对此类权利的任何许可或转让。

四、对于相关文稿,专利,版权,贸易秘密,商标及其它知识产权的翻译,甲方享有唯一所有权.乙方无权向任何第三方提供,复制或销售该译稿。

五、乙方若违反以上条款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本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

客户负责人:______________

5.保密合同书 篇五

协议编号:_________

披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方理解披露方已经或即将披露有关_________的资料,这些过去、现在或后来披露给接受方的资料以下称为披露方的“产权资料”。

1.对披露方披露的产权资料,接受方在此同意:

(1)严守产权资料机密,并采取所有预防措施保护该产权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接受方为保护其自有机密材料所采用的措施);

(2)不泄露任何产权资料或源自于产权资料的任何资料给任何第三方;

(3)除用于内部评估其与披露方的关系之外,任何时候均不得利用该产权资料;

(4)不复制或颠倒设计该产权资料。接受方应争取其接受产权资料或能接触产权资料的雇员、代理、和分包商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或类似的协议,此协议的实质内容应与本协议相似。

2.未准予任何权利或许可的条件下,披露方同意上述条款不适用于披露后________年以后的任何资料,也不适用于接受方能说明其具有下述情形的任何资料:

(1)已经或正在变成(不是通过接受方或其会员、代理、咨询单位或雇员的不正确作为或不作为而导致变成的)普通大众可以获取的资料;

(2)能书面证明接受方从披露方收到资料之前已经拥有或熟知的资料,除非接受方非法占有该资料;

(3)由第三方合法披露给他的资料;

(4)未使用披露方的产权资料,由接受方独立开发出来的资料。只要接受方采取勤勉合理的努力来减少泄密且允许披露方寻求保护令,接受方可以应法律或法庭命令的要求披露资料。

3.任何时候,只要收到披露方的书面要求,接受方应立即归还全部产权资料和文件、或包含该产权资料的媒体及其任何或全部复印件或摘要给披露方。如果该产权资料属于不能归还的形式、或已经复制或转录到其他资料中,则应销毁或删除之。

4.接受方理解本协议。

(1)并不要求披露任何产权资料;

(2)并不需要披露方进行任何交易或发生任何关系。

5.接受方进一步承认并同意,对于提供给接受方或其顾问的产权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披露方或者其任何一个主管、官员、雇员、代理或顾问现在或将来均没有进行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意思表示或保证,并且现在或将来均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接受方应自己负责评估该产权资料。

6.任何一方在任何时间任何期限里没有享受其本协议项下的权利并不能解释为他已经放弃了该权利。如果本协议的任何部分、条款或规定是不合法的或者是不可执行的,协议其他部分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仍不受影响。未经另一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分配或转让其在本协议项下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权利。未经双方事先书面达成一致意见,本协议不得以任何其他理由而更改。除非本协议的任何意思表示或保证具有欺诈性,本协议业已包含了双方对合约事项的全部理解,它可取代此前的所有相关意思表示、书面材料、谈判或谅解。

7.法律适用与纠纷解决方式

7.1.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7.2.本合同各方当事人对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双方约定,凡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当和解或调解不成时,选择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有效期限: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9生效条件

本协议自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在本协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10其他

本协议—式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各执_____份。

披露方单位(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

接受方单位(盖章):_________

6.技术保密合同--标准版本 篇六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专利代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规定,就甲方的技术秘密保护达成如下协议:

(一)保密内容和范围

1.甲方在合同期间提供给乙方的所有文字技术资料

2.甲方在合同期内提供给乙方的与申请专利有关的产品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必须按乙方的要求提供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所必需的技术资料。

2.乙方必须严格遵守《专利代理条例》的相关条款,防止泄露甲方的技术秘密。

3.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技术秘密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4.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已知的技术资料申请专利。

5.乙方及乙方代理人在代理专利申请的过程中,对所知悉和了解的甲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6.自甲方与乙方对某一项专利申请签署委托书之日起至该件专利公开以前,乙方不得将任何技术文件、专利申请文件及双方交换的中间文件泄露给事务所涉案人员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乙方的代理人及涉案人员也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向事务所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泄露该件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内容。

7.如果甲方拟申请的专利没有通过专利局的初步审查或者最终没有获得相应的专利,乙方须返还甲方全部技术资料(包括乙方复制的资料)。

8.乙方全体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甲方的专利申请档案,非涉案人员不得查阅、摘抄、复制。

9.由于乙方责任造成甲方申请专利的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在保密期限内泄密,或者乙方代理人泄露从甲方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乙方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因甲方违约给乙方造成的损失,该损失包括履约后乙方可获得的利益和利润。

(三)协议期限

1.本合同期限为3年,自2013年月日至年月日。在本合同期限内由甲方委托乙方代理申请专利的所有合同均需遵守本合同的保密约定,既本合同适用于期限内所有甲乙双方的专利申请委托代理合同。

(四)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此协议,甲方有权无条件解除申请专利代理合同,并收回所有费用。

2.乙方违反此协议,造成甲方重大经济损失,应赔偿其甲方所受全部损失及本合同第(二)条第9项约定的损失。

(五)其他

1.本合同自签订起生效,不因相对应的专利代理合同的撤销、无效或部分无效而影响本保密合同的效力。

2.本合同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享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纠纷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签名签名

7.筑牢保密意识确保审计信息安全 篇七

一、审计信息渠道

审计信息主要来源于审计管理系统及平台信息和审计业务信息收集两个方面:

第一, 审计管理系统及平台信息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审计应用系统及平台获取审计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业务和数据信息, 包括非现场审计系统 (OAS系统) 信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AMIS系统) 信息、审计知识库系统信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资料库信息、总审计室信息平台等信息。

第二, 审计业务信息是审计项目和日常审计工作中由各级机构提供的业务信息以及审计项目信息。业务信息包括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研究成果、被审计机构经营计划及业务指标、客户及其账户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等, 以及通过Notes邮箱、办公自动化系统 (OA系统)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收集整理的各类业务信息。审计项目信息包括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模型、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以及审计过程中通过会计档案管理系统、UAAP统一报表发布平台、对公信贷业务流程系统 (CLPM系统) 、个人信贷管理系统 (A+P系统) 、信贷管理系统 (CMISII系统) 、ODSB二期及ERPF报表查询等收集加工整理的各类信息。

二、主要问题和风险

(一) 审计信息未集中管理, 存在泄密的潜在风险隐患

便携式计算机是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 其中存储大量重要信息, 实施审计项目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分组开展, 审计现场点多面广, 审计资料不便于集中, 审计人员注重信息资料使用忽视保密管理, 对敏感及涉密信息未经加密处理采取保密措施, 形成审计信息安全隐患。一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信息处于分散失控状态, 缺乏安全管理;二是审计项目结束后, 由于未明确和指定专人负责归集审计项目信息, 致使审计人员未及时清理、归集移除审计项目电子信息资料, 长久滞留审计人员计算机中将可能导致审计信息流失和泄密。

(二) 计算机上网导致审计信息失密, 造成损失形成银行声誉风险

计算机上网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涉密计算机使用无线键盘或鼠标上网、移动存储介质与联网计算机交叉使用将会导致失泄密。一是审计人员因工作需要, 有时通过互联网传送或下载工作信息, 或上网查询信贷客户企业注册登记等信息, 如果客户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截获并利用, 给客户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 将会导致银行声誉风险的严重后果。二是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U盘等磁介质若不采取保密措施, 未经加密在互联网上传输行内重要数据或信息, 被窃密者运用技术软件窃取, 无意中将泄露银行敏感信息或商业秘密, 给银行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三) 审计管理系统用户认证安全机制低、对客户敏感信息访问无控制

由于非现场审计系统对相关敏感数据字段未能加密,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审计人员登录系统可任意查询导出相关的信息及数据, 存在敏感信息和商业秘密泄漏的风险。

三、审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 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为加强审计信息安全保密, 对于计算机设备使用管理、审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及数据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责任, 落实保密职责。

第二, 加强安全保密培训和教育, 筑牢审计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一是要警钟长鸣, 加强警示教育, 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建立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将审计信息安全保密作为审计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之深刻认识安全无小事, 牢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道理, 始终绷紧安全保密意识的弦, 严守保密纪律, 自觉履行保密职责。

第三, 加强审计系统用户管理, 严格用户操作权限, 禁止将用户口令及UKEY转借他人使用。在未开展审计项目阶段限制非现场审计系统操作用户, 使用系统必须经过申请批准, 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搭建开放的非现场审计系统学习培训环境, 提供审计人员用于学习操作非现场系统。

第四, 利用管理信息平台FTP服务器对审计重要信息进行管理, 实现远程资源共享, 审计人员可查询相关工作信息, 本机不再保存敏感信息和数据, 切实防范便携机或移动硬盘存储审计信息失泄密的风险隐患。

第五,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签订《审计岗位人员保密协议》, 强化保密意识, 约束审计信息保密行为。

第六, 加强涉密计算机管理, 严防信息失泄密。设置屏幕保护的时间和密码, 确保在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时对屏幕上和系统内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保护。涉密计算机做到专机专用, 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禁止通过电子邮箱或互联网传输涉密及重要工作信息, 避免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

第七, 应用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审计条线全员推广使用Windows7 (企业版) 操作系统, 应用全盘加密 (Bit Locker) 功能, 能够有效降低因设备物理丢失导致的审计信息泄露风险, 有助于加强审计信息安全管理。

第八, 以检查促落实, 严堵泄密漏洞。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信息安全日常检查监督, 采取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 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进行检查和抽查, 落实整改。

8.浅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建设 篇八

关键词:电磁辐射;安全漏洞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42-2

0 引言

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飞速发展,为各类信息传输共享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也为各类需要保密的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保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安全与保密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一环。随着涉密活动逐渐频繁,窃密技术更为先进,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安全保密建设任务更加紧迫。

1 安全保密的重要性

1.1 基本概念

安全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出发,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安全保密管理建设是为了维护单位正常经营管理秩序,围绕保护好国家秘密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活动,通过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必要的经济手段,来约束和规范组织和个人的涉密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符合保密要求。

1.2 安全保密的重要性

党的四代领导都提出了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提出“保守机密,慎之又慎”; 邓小平同志强调:像原子弹一类的东西,不能让敌人摸底……;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守口如瓶,只做不说;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保守军事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必须慎之又慎。

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

2 影响信息安全保密的因素

2.1 主要泄密途径

2.1.1 电磁辐射泄露

电子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信号就有可能会携带着正在处理的涉密信息。目前,辐射最可能造成泄密的是计算机的显示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无线设备。

电脑显示器辐射通过专用设备处理后,可以恢复并还原出原来的信息。西方国家已能将一公里外的电脑屏幕电磁福射信号接收并复原。涉密网络如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非屏蔽网线就相当于一根发射天线,将传送的涉密信息发向空中并向远方传输,采用相应的接收设备即可还原出正在传输的涉密信息。电脑的无线设备主要包括无线网卡、无线键盘、无线鼠标和蓝牙、红外接口设备等。这些设备信号均采用空间传输方式,即使釆用了加密技术,也可能被窃密者可利用特殊设备进行信息拦截获取。

2.1.2 网络安全漏洞

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各系统在远程访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网络渗透攻击提供了途径。

我国现有计算机技术存在着国产化程度不高,关键技术受国外垄断控制的约束,计算机系统如被人为预留后门、通道和漏洞,将造成极大威胁。另外,涉密计算机设备如配备了无线网卡,在机器工作状态下,就有可能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就可联网被他人远程控制。敌对分子一是可以利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入侵某个系统,取得管理员权限后,即可篡改或窃取涉密信息,二是利用“木马”程序进行远程操控,被植入的木马计算机将被当作跳板,所有信息均可被轻易窃取。

2.1.3 存储介质泄露

各类存储介质管理不善也是信息泄露的重要因素。存储介质如光盘、U盘、移动硬盘、磁盘阵列等,只做一般的删除或格式化处理的话,数据是可以通过专用软件等进行复原后造成泄密。一种被称为“摆渡木马”的恶意程序,主要感染对象就是移动存储。该木马会后台自动运行, 把电脑里的涉密资料打包成隐藏文件拷贝到存储中。当感染的移动存储在互联网和涉密网之间交叉使用时,木马将自动把存储的涉密信息发往互联网上的特定主机,造成信息外泄。

2.1.4 多功能一体机泄密

多功能一体机在使用或维护时,如未经专业处理将存有涉密信息的存储设备带走修理,或修理时无专人监督陪同,都有造成泄密的隐患。

使用多功能一体机的传真功能时,如连接到了普通电话线路,此时就会导致涉密信息在公共电话网络上进行传输。

2.1.5 人员泄密

人员泄密的表现主要包括违反相应的安全保密规范造成的失泄密,以及为利益驱动故意的卖密。

违反相应的安全保密规范下的失泄密,一是对文件资料或使用的设施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二是保密意识淡薄,利用互联网交流时涉及了国家秘密。

为利益驱动故意出卖秘密,是指明知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却明知故犯的行为。

2.2 主要原因分析

2.2.1 相关制度规范缺乏或不完善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和完善。一般单位都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建立起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操作性,没有相应的防范机制,将会形同虚设。因此,单位领导应重视保密制度的建设,制度应详细、规范、具体,且有详细具体的执行部门和执行程序,有了制度后要严格执行并责任落实到人,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

2.2.2 技术管控手段欠缺

当今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和传输交换,窃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技术化,这就需要更高的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手段来保护秘密信息。但很多单位对窃密的技术管控手段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也不到位,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三铁一器”的传统手段上。

3 大力加强安全保密管理

保密管理工作的原则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遵守这一原则,就必须要有健全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的技术防护管控手段,优秀、有效的保密工作人员队伍。

3.1 建立健全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

保证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根本,应根据单位业务的牵涉对象、业务流程、秘密等级等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完善,实现保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3.2 强化技术防护管控手段

3.2.1 对设备设施的防护

严格限制国外引进设备的使用范围。国外引进的产品, 必须重点检测产品是否带有恶意代码,采取加密措施。

3.2.2 对存储介质的技术防护

对于存储介质的技术防护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消磁,另一方面是防拷贝,可以通过加密码保护,使载体中的文件,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读出。

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存在漏洞,采用单向导入技术加以防范。即可以完全的禁止数据在低级别的载体(如移动存储介质)和高级别的涉密计算机中交叉使用,带来泄密隐患。

3.2.3 网络使用管理防护

①实行物理隔离; ②明确网络使用管理人; ③依据岗位设定用户权限; ④严格控制信息输出; ⑤专人负责杀毒、系统运维、审计工作;⑥配置网络安全设备。

3.2.4 电磁辐射技术防护

在距离安全边界较近的涉密计算机上加装视频干扰保护设备,以扰乱计算机电磁辐射信号; 注意涉密设备与非密设备的间隔距离;涉密系统服务器和终端,禁止非涉密设备接入红黑隔离插座及扩展的普通插座;重要的涉密计算机及存储设备机房建造电磁屏蔽室。

3.3 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优秀、有效的保密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必要条件,涉密人员必须是“可靠、可信、可控、可用”的,同时又要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有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经济各种诱惑和社会信息化各种挑战的知识和本领。

对涉密人员开展定期的各项培训工作,逐渐强化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思维观念,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过程中综合培养,使其掌握现代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解决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合格的涉密人员。

4 结束语

预防+治理=安全,安全+保密=和谐。我们要着力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层次,从制度上建立健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认真贯彻,坚持“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态度,充分认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让每个员工切身为保密工作动起来,这样保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常态化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办公室业务,2008年第7期.

[2] 保密科学技术,2016年2月.

[3] 周光霞,孙欣.赛博空间对抗[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4(2):8-9.

[4] 王晓甜.如何做好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5(5).

9.劳务合同和保密协议 篇九

劳 动 合 同 书

(固定期限)

甲 方:

乙 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二、劳动合同期限

2. 甲方将所有规章制度公布在内网上,乙方应及时对制度条款及修订内容认真阅读、理解。对其中条款有异议的,应在征询意见期内以书面形式发送给人事部,否则视为乙方同意。

3.

保密承诺书

一、为加强对公司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商业机密的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工作需要,特订立本条款,凡与公司有工作关系的人员,须签字承诺并在在职期间及离职以后严格遵守。

二、本承诺书作为劳动合同的保密条款,与劳动合同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并在劳动合同生效当日生效,有效期至劳动合同解除后满两年止。

三、保密内容:(包括各种介质,任何形式)1. 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项目、经营决策、企业定位、企业目标等重大决策; 2. 公司的合同、协议、投资意向、投资方案及可行性报告、会议记录等; 3. 具有保密价值的信息,如销售计划、研制开发计划、技术计划等; 4. 公司产品及其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与口令等;

5. 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告、统计报表、员工薪资等财务数据或信息; 6. 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7. 公司服务之客户的一切商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客户所作的专项服务、调查、分析等;

8. 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及通过其他方式收录的商业客户名录及网络用户名单; 9. 公司组织结构,员工构成,工作职责,岗位业绩考核标准,员工履历,员工联系方式,以及公司未对外公开的所有联系方式; 10. 公司未对外公布的各类证照信息; 11. 其它需要保密的事项及文件资料。

四、严守公司机密。未经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通过任何介质向公司内外传播、散布、泄漏。发现失密、泄密现象,要及时报告。

五、不得向公司其他员工窥探、过问、以非法手段获取非本人工作职责内的公司机密。

六、参加公司会议不得随意传播会议内容,特别是涉及人事、机构以及有争议的问题。

七、计算机作为重要工作工具,使用者可以设置密码但必须在网管处备案,机密文件必须设置口令的,需要将口令报告上级负责人。

八、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机密文件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文件柜内,离开办公室时,必须将重要文件放入抽屉或文件柜中。

九、严格遵守文件(包括传真、文件拷贝)登记和保密制度。不准带机密文件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机密事项和交接机密文件。

十、严格遵守机密文件、资料、档案的借用管理制度。如需借用机密文件、资料、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并按规定办理借用登记手续。

十一、机密文件、资料不准私自拷贝、翻印、复印、摘录和外传。因工作需要翻印、复制时,应经总经理批准后办理。不得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引用机密文件和资料。

十二、公司作品(著作)系集体创作,其版权及使用权均归公司所有,并由公司决定其署名权,承诺人在职期间及离职后均不得将任何公司作品视为个人作品,禁止将公司作品的部分或全部以任何方式列入个人作品范畴,甚或其他公司作品范畴。

十三、未经公司书面同意,严禁以任何名义出版、刊登、发布公司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在采访或个人著作中,需要引用公司作品的,必须经公司书面同意引用部分,并在引用时注明公司版权所有。

十四、不得以任何形式携带、使用未经授权的其他机构知识产权的技术、内容、资料等为公司工作。

十五、承诺人从事兼职工作中,当发现公司交办的工作或业务与本人正在服务的其他机构有利益冲突,应及时向人事部提出并回避。

十六、不得利用公司的各类资源,渠道,保密内容直接或间接牟利。

十七、不得对外公开任何在职员工岗位信息,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促使公司在职员工离职,或介绍其兼职。

十八、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参预或支持公司所在行业竞争对手的工作。

十九、承诺人无论任何原因离职,均需将个人经手的所有工作及文件资料等移交给公司指定接管人员,并有责任陪同接管人员对已有客户源及业务进行接洽。不得带走任何介质任何形式的公司资料。

二十、承诺人解除劳动合同离开公司时,公司可以应个人要求为其出具正式的推荐信函,其中包括公司确认的个人参与项目或作品推荐。二

十一、除双方另行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承诺人离职须遵守脱密期规定。脱密期为六个月,双方劳动合同解除前六个月或承诺人个人提出离职后六个月内,承诺人同意公司调整工作岗位,以避免继续接触有保密性质的业务。脱密期变更由双方签订的离职协议书规定。二

十二、承诺人在职期间或离职后违反本条款的,公司有权根据其后果和责任大小,要求相应赔偿,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二

十三、承诺人离职后出现以下行为的,无论保密条款是否到期,公司将追究其责任,严重者要求其赔偿,直至诉诸法律: 1. 抄袭、模仿、引用公司作品的部分及全部的。

2. 将公司作品的部分或全部作为个人推荐资料,甚至作为其他公司的作品使用的。3. 向其他个人、团体或公众泄漏公司机密的。

4. 以公司名义或利用公司资源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接触公司客户或用户,甚至影响客户或用户与公司关系的。

5. 拉拢客户或用户致使公司原有客户或用户减少或与公司的。6. 鼓动公司在职员工离职或从事兼职的。

7. 以各种方式发布、散布不利于公司的消息、言论的。

8. 谎称、夸大原在公司的职位、作用等,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或从中获得利益的。

本人经仔细阅读以上条款,表示理解其全部涵义并同意承诺严格遵守。

承诺人:

10.签订保密合同的注意事项 篇十

2015-08-22 沃华律师

(一)保密的内容

保密的内容主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要保守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内容来进行约定。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包括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在保密内容中应尽可能地详尽的列举,并规定相应的兜底条款。而且随着用人单位的技术秘密和获得的知识产权的不断的更新发展,这些需要保密的内容和范围也应相应作出改变。

(二)保密的人员范围

能够接触到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的人员一般都是职位较为高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些人是实行保密范围的重点对象。对于那些基本很难接触到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人员,从成本及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则不必列入保密的范围。不少保密措施做的较好的单位一般明确规定,某些秘密是只限于某些级别的人员才可以查阅、复制,具有保密需要的文件也会注明保密程度的高低,以此来证明这些本单位已采取了保密措施。

(三)保密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保密协议最主要就是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是需要劳动者保密的具体范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如何确定保密责任,对保守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给予何种奖励,劳动者应当为保守商业秘密尽到何种义务等义务。一般在保密协议有效期限内,规定劳动者应履行下列义务:(一)防止泄露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二)不得向他人泄露单位企业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三)未经合法拥有技术秘密的企业同意,不得使用该技术秘密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

(四)保密协议的期限

协议中通常约定的期限包括员工在职期间和员工离职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具体时间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而规定。在保密期限内,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应当承担保密义务,除非商业秘密已经公开或者知识产权已经进入公共领域。

(五)保密津贴

劳动者在职期间,不少用人单位会按月支付“保密津贴”,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保密意识和保密的积极性。保密津贴应当在工资单上单独列支,注明费用名称。但是对于保密津贴的支付标准,我国现行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企业可视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规定。

(六)违约责任

11.保密信息(合同) 篇十一

【摘 要】信息 公开 保密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7-01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到2013年5月1日,该条例实施已经5年了。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提高政府机关工作透明度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保密意识不强、保密审查不严等原因所造成的失泄密事件不断发生,给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不强

在很多机关单位,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仍然存在着“无密可保”错误观念,只懂公开,不懂保密,对保密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保密意识淡薄而造成政府失泄密事件的不断发生。在某政府网站就发生了由于信息管理员为了图方便,擅自增加信息公开的数量,不管文件资料上是否有密级标识或者内容是否涉密,就把文件资料刊登在网站上。甚至有的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员把政务专网和互联网相连,直接把政务内网上的文件资料发布到互联网上,造成泄密。

2.定密工作落实不到位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源头,只有依法定准密,才能做好保密工作。个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无密可定,没有认真开展定密工作,没有制定《国家秘密定密事项一览表》,造成定密随意,错定和漏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难度,导致没有定上密级的的涉密文件资料被公开而造成泄密事情的发生。

3.保密审查工作不严

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根据《条例》规定,各级政府机关在公开信息前,必须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甄别鉴定,以确保所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密,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才可以进行公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单位的信息公开负责人对信息公开的保密问题不过问、不布置、不研究,对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要求不严,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建立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当然就更谈不上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审查了。

4.涉密载体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公开信息时,都是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把需要公开的信息拷贝到信息公开的计算机上,然后再上网公开。而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对于本单位的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比较混乱,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没有分开登记管理,工作人员个人U盘和工作用U盘混用,使这种明密不分、公私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为了工作的方便,将自己的个人U盘拿到单位存储信息后又带回家里,在这个U盘上就存储了工作秘密和国家秘密信息。U盘在接入互联网后,造成了失泄密情况的发生。

二、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工作

(一)严格遵守保密审查原则,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审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机关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站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坚持先审查,后公开的程序。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首先要经过保密审查,确定不属于国家秘密且在《条例》规定的公开范围内的,应当及时公开。经保密审查,确定属于国家秘密或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务信息,依法不应公开。保密审查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性要求,是信息公开前的一个“过滤器”,保密审查要坚持三个主要原则,即:“谁公开谁审查”、“事前审查”和“依法审查”。审查工作是由公布信息的部门对照本行业本部门的保密范围,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目的在于使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不公开。同时,保密审查必须在政府信息公开以前进行,如果事后进行,信息的保密性已经不存在,保密审查也就失去了意义。保密审查包括初审、复审和审定等程序。初审由本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机构进行;复审由本行政机关保密机构组织进行;审定由行政机关行政主管领导决定。

目前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还处于探索和初创阶段,尤其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首要的任务是制定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或者规定,从公开和保密两个角度细化信息公开目录和保密范围,明确审查内容,规范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其次是大胆探索积累和完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办法和经验。其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同保密部门沟通联系,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质量和效率,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加强监督,确保审查要求落实

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行政机关对保密审查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我监督,可以明确由行政机关的保密工作机构来实施。一旦发现未经保密审查而公开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因保密审查把关不严而将涉密信息公开,应当及时纠正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报告同级保密工作部门。造成泄密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外部监督主管是指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履行监督职责,指导、督促行政机关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积极开展保密审查培训,对保密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协调本地区有关部门配合做好保密审查工作。

(三)加强教育,切实增强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工作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从建党之初起就把保密工作放在特殊重要位置。为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亲笔写下了:“保守机密,慎之又慎”。公开和保密是一对矛盾。政府信息公开要处理好公开和保密的关系,对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健康发展。

(四)规范涉密载体的使用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行政机关应配置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并由单位统一发放,建立严格的登记、使用、销毁等管理制度;涉密介质与非密介质要严格区分,不能既处理涉密信息,又上互联网;要严格控制携带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带出工作区要经过批准,返回要核对检查;移动存储介质不再使用时要收回并对介质内的数据进行彻底销毁。要把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工作纳入到单位、部门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对造成泄密事故的个人和部门追究相应责任。此外,要加强对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从购买到报废的全程监管,严格把守采购关、检查关、使用关、维护关和报废关等各个环节,从制度上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12.试论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 篇十二

1 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隐患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计算机信息安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在经过系统的分析和了解, 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隐患主要出现在这么几点。首先, 人员与管理制度存在安全隐患。在计算机操作方面, 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在保密设置方面过于简单或者是将设置的密码无意中透露给他人, 造成信息人为泄密。与此同时, 极少数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的工作人员为获取利益故意泄密, 如向其他的单位提供本单位计算机保密系统文件与资料等。计算机信息保密过程中出现这类现象, 必然会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其次, 高科技产品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软盘与U盘等, 由于体积小、容量大、实用性强, 广受人们青睐。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如移动设备丢失必然会造成信息泄露。部分单位使用多功能一体机, 习惯将重要的文档存放在计算机终端设备。传真机、打印机的信息与某些信息保存在同一存储器内, 进而给泄密造成了多种可能。如果计算机操作人员对芯片进行技术改造, 就会远程非法获取信息。最后, 操作系统泄露。人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普遍是windows操作系统。即使该系统应用的非常普遍, 但是仍旧无法忽视其中存在的多项漏洞与安全隐患问题, 不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泄密的问题, 但是在检测的时候就会发现使用无线互联就可以获取该电脑的控制权, 有的情况还可以将麦克风转变成为窃听器, 导致这部计算机所在范围的通话内容都能被他人监听到。

2 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的措施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 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各项高科技产品。

2.1 完善保密组织体系

针对保密信息, 需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提高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与防范风险的意识。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 这样就能够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习惯, 预防泄密事件的发生。当然, 为了能够尽可能减少信息泄密事件的出现, 还需要定期检查计算机信息安全, 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问题。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安全隐患与安全问题, 就需要加强力度进行完善, 并设置密码。

2.2 完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保证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 就需要完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 必然存在多项安全保密技术。首先, 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是其他的网络设备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安全检测, 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者是系统漏洞查找出来, 并进行必要的排除工作。现如今, 在系统越来越开放的过程中, 发生漏洞的概率也在不断的升高。为减少漏洞的出现, 不可同时运行过多的软件, 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漏洞隐患, 加快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速度。对计算机系统来说, 通过漏洞扫描可以准确评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这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其次, 防火墙技术。将企业或者是计算机与外界之间的通道隔开的设置操作就是防火墙。通过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的限制了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应用防火墙可以屏蔽被保护网络的信息与运行情况, 增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现如今, 防火墙技术应用的比较普遍。最后, 防病毒技术。常常使用的防病毒技术包括单机防病毒软件与网络防病毒软件。这两种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不同的效果, 但是都能够预防监测并清除病毒。

3 结语

在保障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的过程中存在多项处理措施。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首先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充分认识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有效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减小网络安全问题。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将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诸多的不便。本文就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

参考文献

[1]羊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4 (12) :16.

13.公司商业秘密保密合同范本 篇十三

甲方:

住址:

公司负责人:

邮政编码:

乙方:

住址: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乙方因在甲方工作,已经(或将要)知悉或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为了明确乙方的保密义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保密协议。

一、保密的内容和范围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的甲方商业秘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技术信息,其范围主要包括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实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设计商业秘密的业务函电等等;

(2)经营信息,其范围主要包括客户名单、营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报表及财会档案、进货渠道、产销策略、投标中的标底与标书内容等等;

(3)甲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协议的约定,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二、乙方的保密义务对第一条所称的商业秘密,乙方承担以下保密义务:

(1)不得刺探与本职工工作或本身业务无关的商业秘密;

(2)不得向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3)不允许(出借、增与、出租、转让等处分甲方商业秘密的行为皆属于“允许”)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4)如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者自己过失泄露商业秘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甲方报告。

三、保密期限甲、乙双方确认,乙方的保密义务自甲方对本协议第一条所述的商业秘密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并告之乙方时开始,双方签署本协议时,甲方已采取适当保密措施并告之乙方到该商业秘密被合法公开时止。乙方是否在职,不影响保密义务的承担。

四、违约责任甲、乙双方约定:

(1)如果乙方不履行本协议第二条所规定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视违约的主观原因及客观情况,一次性向甲方支付人民币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违约金。

(2)如果因为乙方前款所称的违约行为造成甲方的损失,乙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已经支付违约金的,应当予以扣除);

(3)前款所述损失赔偿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①损失赔偿额为甲方因乙方的违约行为所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是:因乙方的侵权行为导致甲方的产品销售数量下降,其销售数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台(件)产品利润所得之积;

②如果甲方的损失依照①款所述的计算方法难以计算的,损失赔偿额为乙方因违约行为所获得的全部利润,计算方法是:乙方从每台(件)与违约行为关联的产品获得的利润乘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所得之积;或者以不低于甲方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的数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③甲方因调查乙方的违约行为而支付的费用,应当包含在损失赔偿额之内。

(4)因乙方的违约行为侵犯了甲方的商业秘密权利的,己方可以选择根据本协议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承担侵权责任。

五、争议的解决办法因执行本协议而发生纠纷,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者由鉴证机关(第三方)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者一方不愿意协商、调解的,任何一方都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六、协议的效力和变更本协议自上访签字后生效。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同意。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以备查存。

甲方:(签章)

乙方:(签名)

公司负责人:(签章)

身份证号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鉴证意见:

鉴证机关章:

14.员工商业与技术秘密保密合同书 篇十四

一、保密合同

公司名称(简称甲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地 址:上海市××路××号××大厦××室

邮 政 编 码:00

雇员(简称乙方):

文化程度:

性 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永久通讯地址及邮编:

合同书编号:

合同签订日期:200×年××月××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鉴于乙方将在甲方任职,并将获得甲方支付的相应报酬,双方当事人就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保守甲方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等有关事项,签订下列合同条款,双方共同遵守。

15.浅谈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 篇十五

随着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深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 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强化保密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与技术的问题, 更是企业保密安全、经营目标和管理体系紧密结合的, 是一整套体系建立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目前石油企业使用的信息化项目包括企业邮箱管理、ERP、普OA、办公自动化、A7系统以及HSE管理、合同管理等多个办公系统以及井场数字化值班房、井场无线远程传输、井场无线局域网等多个网络系统, 同时计划推广云计算以及A12物联网等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已与各单位、各部门、每位员工的日常办公、工作效率密不可分。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技术人员缺乏, 管理经验欠缺, 运维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企业商业秘密等环节中若未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 未配置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和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 容易造成信息泄密和窃密现象的发生。

计算机终端、移动存储介质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人员较多, 管理分散, 技术落后, 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如终端安全等级设置较低、没有及时进行系统补丁和病毒库升级、随意安装盗版及来源不明的软件、访问非法网站等, 造成遭受异常攻击、感染木马、传播病毒、敏感数据泄密等严重后果;缺失统一的接入管理, 非授权终端随意接入, 给办公网络和信息安全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承载在IP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状况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传统的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系统管理思想, 技术手段有其局限性, 造成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这时继续依靠传统手段保证信息安全, 已显得捉襟见肘。

从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垃圾邮件、秘密失窃等事件的调查和报道中, 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发生已危及到正常办公和工作效率, 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甚至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强化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

2 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信息安全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综合的、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是一项“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工作, 需要管理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根据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 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一个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的高低由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决定。技术层面, 在物理环境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病毒安全、终端安全等方面实施先进的技术保障措施;管理层面, 最有效手段就是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有机结合, 行之有效地推行系统管理理念, 是保障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2.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有效的桌面安全管理体系 (SEP) , 首先是确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和范围, 然后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 搭建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完整一致的安全管理手段, 将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根据具体业务信息的实际安全需求确定SEP管理的内容, 根据具体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等级确定SEP管理的强度, 以确保对不同安全要求的信息实现不同的等级管理、分类管理、重点管理。2007年6月, 公安部、国际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四部局联合签发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通字[2007]43号) 。

从信息安全保护的实际需求,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推行等级化管理都势在必行。只有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SEP) , 才能使每一位工作人员自觉地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在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中, 各级领导和保密工作者对保密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知程度、人员和经费保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直接影响到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2.2.1 提高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

做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保密工作, 不仅是保密工作者的责任, 同时也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义务。事实上, 保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一张生产报表, 一份普通文件都有可能含有涉密内容。如果管理不善, 造成信息流失, 就可能给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 开展全体员工的保密知识培训, 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当前保密工作的复杂性、突发性和艰巨性, 认真落实公司保密工作相关规定, 并开展针对性学习、宣教和自查工作, 培养员工的保密意识, 提高他们的保密素质, 也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2 提升保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保密工作由过去简单传统的信息保密发展到今天高科技条件下的信息安全保密、商业秘密保护, 信息保密已变成了集管理和技术为一体的一项专业工作, 需要有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来保障。因此, 学习信息安全、保密基础知识及保密法等业务知识, 已成为每一个保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将保密培训纳入年度计划或穿插于各专业培训中, 积极开展保密知识宣贯, 并按照要求组织保密自查工作, 使员工学习和掌握现代保密管理知识, 健全和完善各项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提高保密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保密工作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保密工作者要严格执行国家及集团公司、公司的相关保密法规, 加强保密理论的研究, 切实履行保密协议和保密承诺。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在探索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掌握新技能, 应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 提高观察和处理保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的能力, 适应新形势发展对保密管理工作的要求, 确保信息安全。

2.2.3 完善保密管理体系

落实人员管理责任, 建立保密要害部门岗位、涉密人员统计台账, 各级干部职工签订保密责任书、保密协议。

涉密文件资料必须管理到位, 同时要及时登记, 严格按照涉密文件传阅规范进行操作, 涉密文件复制履行审批程序, 涉密文件通过机要渠道邮寄, 工作资料统一销毁, 明确要求内部文件资料严禁上网传输。

2.2.4 确保经费和人员投入, 保障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密经费是为了保守公司秘密, 维护安全和利益, 用于保护秘密信息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和装备等方面的经费。保密工作开展得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费的投入。要确保保密专项经费的投入, 开展保密教育活动, 配备必要的保密技术检查设备, 这是保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 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人是保密工作中最为活跃的基本要素, 保密工作队伍的稳定、涉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保密工作的质量。必须确保保密经费的投入, 保障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保密工作的质量。

3 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总结与建议

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是个永恒话题。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 或许在一段时期内有了“安全感”,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复杂、安全威胁和窃密手段的不断提高、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加, 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也会面临各种挑战, 需要持续进行完善和加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将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只有不断地加强保密教育, 健全保密法规, 发展保密技术, 强化保密管理, 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坚持以安全保发展, 发展中求安全, 才能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 保持健康发展和竞争优势。

对此, 应从技术、管理和法律上来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顺利推进。

技术上企业加强防火墙的可靠性, 并时刻关注防火墙的运行情况;确保病毒数据库的更新, 结合定时病毒扫描, 防毒与杀毒相结合, 保证系统安全;技术加密与认证密码技术的应用可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窃听和入网, 有效的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同时应加强数据备份, 以便需要时重新录入, 以保障信息安全。

管理上强化各级管理者的安全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树立安全管理理念, 提高保密观念,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根据自身的、数据和网络等实际情况设置身份限制, 规定各级人员定期进行口令的修改, 从而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法律上企业管理者及各级工作人员应该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法律条款的精神和规定,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落实企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建立合法健全的责任追究制, 从制度上保证各级人员的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对于恶意侵犯企业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 企业各级人员应当运用法律武器, 制止侵犯行为, 捍卫企业的信息安全。

摘要:安全工作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随着现代化办公的普及, 信息安全已提到议事日程。近几年, 根据各种报道了解, 涉及信息方面泄密现象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和经济利益。因此, 提高员工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加强保密工作刻不容缓。

上一篇:我学会了烧菜小学300字作文下一篇:生气的个性签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