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爱(曾琴)

2024-12-13

我的教育故事——爱(曾琴)(精选2篇)

1.我的教育故事——爱(曾琴) 篇一

第三届校园十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结束了, 3个校区, 71个班级, 4000多名学生经过个人申报, 班级推荐, 个人现场展示, 评委投票, 最终评选出了8名阳光少年提名者和校园十大阳光少年。

来自三年级的自强少年陈帅澎父亲因车祸失去记忆, 母亲离家, 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照料父亲并维持家庭生活, 但是他不言放弃, 自强自立, 坚持学习, 成为学生的榜样。来自四年级的爱心少年郑博文坚持为同学为班级为社会奉献爱心, 他的真挚之爱洒满校园, 温暖人心, 成为师生的爱心楷模。还有才艺少年任雨桐、健康少年包容润石、公仆少年赵婉桐、礼仪少年赵佳一、好学少年鄢雨江楠、环保少年张茗荃、勤俭少年王子一、诚信少年戚琪他们的事迹都很感人。此外, 我们还设置了提名奖, 有8名同学获得十大阳光少年提名奖。

每个孩子都有阳光的侧面, 就像多棱镜一样, 教育人要学会围着多棱镜转才能发现每个侧面都会闪光。让孩子找到自信, 获得认可会给孩子勇气和智慧, 这才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李美达作品拍卖会

2002年, 我在一所实验小学任职, 有一个二年级的女孩叫李美达, 酷爱剪纸艺术。小女孩文静、内向, 一天也不说几句话, 成绩一般但剪纸手艺很好, 每次特长组活动之后, 她的作品总是被同学索要一空。于是我向大队辅导员提议给李美达搞个个人作品拍卖会。

在征得李美达的同意后, 拍卖会如期举行。拍卖会上, 李美达的20幅作品被其他学生和教师一次拍走。作品低则几元钱, 最高一幅竟然拍出21元。拍卖会总计获得二百多元钱。这笔钱是如下分配的。一是扣除材料成本30元左右, 二是剪纸工时费用50元, 三是上缴少先队费用20元, 最后一百多元钱让李美达自行处理。李美达和少先队大队长说想把拍卖会剩余的钱捐献给贫困山区读不起书的孩子。按照她的提议, 少先队把剩余的钱捐献给了特困的孩子。我为小美达的做法感到欣慰。

拍卖会之后, 班主任说小美达变得越发开朗与活泼了。她的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高中顺利升入了大学。

由此可见, 学生的作品拍卖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二是让许多孩子知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三是培养孩子的纳税意识。四是激发了孩子的爱心。其实, 教育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怎样关注孩子, 怎样帮助那些孩子, 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是作为教育人永远思考的主题。

为何不和本土人住在一起

记得八年前在北师大培训报到的时候, 师大安排住宿的老师问我, 给你安排本省或本市的同行住在一起吧, 我说不用, 最好给我安排和西藏或新疆的同行住在一起。她疑惑不解, 似乎是我没领情。后来, 她给我安排和湖南湘西的一位同行在一个房间。

儿子在美国选择了一位室友是美国朋友, 祖籍为斯里兰卡, 父亲为美国大学教授, 我赞同他的选择。原因是其一, 可以很好地和这个美国朋友练习英语口语, 对儿子来说, 这就是免费的英语交流课堂。其二, 可以进一步与他沟通并了解美国以及斯里兰卡这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相关知识。其三, 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存在一定差异, 如何适应对方使彼此变得更加包容, 这很难得。其四, 由于差异性的巨大, 在工作岗位上避免产生竞争, 这点很重要。试想, 如果儿子还和读书时同寝室的室友在一起居住, 彼此熟悉得已经不能再熟悉, 那还有怎样的乐趣?所以, 不同本土人住在一起是有很大好处的。

由此思考到教育, 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如果都是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 对学习是没有太多积极作用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入学时说哪个班级有他幼儿园的小伙伴, 入学时候还想在一起, 其实那样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 都应尽可能多地接触非本土的人, 这样对提升自己有利无弊。

把学生鉴定写进贺卡里

2006年末, 学校印制了4000张贺卡, 班主任把学生一年来的表现写进了贺卡中。同时班主任在贺卡里对家长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对孩子和家长在新的一年表示了祝福。贺卡通过邮局邮到了每个孩子家长的手里。这一举动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的好评。

因为这是一个无预设的举动。我们事先没有告知学生和家长, 家长是在很偶然状态下收到贺卡的, 所以他们感到惊讶和欣喜。我告诉班主任一定要把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晾出来, 因为是贺卡, 所以贺卡上不许有任何指责或批评, 只能是希望或祝福, 因而家长看到贺卡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感到心花怒放, 无比自豪。家长们收到贺卡尤其是看到内容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据说有的单位的家长收到贺卡后热泪盈眶。过后, 有的家长把贺卡压在了孩子的桌子玻璃板下以示鼓励;有的家长把贺卡放在了孩子的文具盒里以示提醒;有的孩子把这张小小的贺卡一直珍藏着以至带到了大学。我想这张贺卡对孩子的鼓励是长久而深刻的, 对家长的影响也是积极而巨大的。

只有一个学生的班级

二年13班, 这个只有一个学生的班级, 昨天如期开班了。

班内的学生是个特殊孩子。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导致身体和智力等方面与其他孩子迥然不同, 鉴于孩子上学的渴望, 与家长沟通后, 学校经研究决定成立一个特殊的班级。

针对这个特殊班级, 我们委派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荣佳老师做班主任, 并特地腾出一间办公室改为教室, 配齐了正常班级应有的教学设备。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 我们重新调整教学计划, 降低教学难度, 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 要求家长来校陪读。今天, 我听了荣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从拼音起步, 老师的耐心与激情使孩子露出了天真的笑脸。

我曾经动员过家长带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可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享受正常的教育。我理解家长的心情, 面对家长含泪的双眼和对孩子成长的坚定信念, 我们不能再开启推脱之口把这个孩子推到别处, 而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其一, 特殊孩子同样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 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依旧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其二, 家长渴望自己的孩子随班就读, 我们理解家长的想法, 但更要考虑孩子的实际问题。随班就读要牵扯班主任很大的精力甚至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样势必影响班级整体教学效果, 这样不如从原班分离出来, 根据孩子的实际接受差异化教育。

其三, 日本很多普通学校也有类似的特殊班级, 针对特殊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已是国际惯例, 只是中国由于观念或师资条件所限, 还未能给特殊孩子提供条件。

2.借“分”——我的教育故事 篇二

“老师,××不能得60分,他热胀冷缩的“冷”字多了一点儿,应该扣掉1分。”突然,××的同桌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报告。我走过去一看,果然如此。再看看××,小脸涨得通红。我自责自己的粗心,也暗自思量,如果去掉这1分,岂不让他太没有面子了;不去掉,那别的同学又会怎样看?

沉寂片刻,我平静地说:“同学们,是老师粗心,判错了××同学的试卷,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请××同学原谅。这1分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干脆把这1分扣掉,让他下一次再努力吧!”有的说:“老师,这1分不能扣,那样他会很伤心的。”突然,有一个同学大喊一声:“老师,我有办法了!我看可以先把这1分借给他,让他下一次不再粗心就是了。”借分?我眼前突然一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们就把这1分借给××吧,相信下一次他一定会及格,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的脸上一扫刚才的茫然而笑容重绽……。这之后的几次考试中,他的卷面都很清楚,字迹也相当工整,并且每次都达到及格分以上,还有一次得了75分呢。

分析:

高尔基说过:“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的确,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和认可。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时时都在寻找能够展现自己价值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如何让孩子在群体中得到尊重和认可呢?

首先,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因为,教育对象是分层次的,奢求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方面都达到同一个高度,那只是一种梦想。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本来就自卑,如果用优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他们几乎不可能得到表扬的机会,就会对自己越来越失望。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我对××的点滴进步进行了鼓励,这样的举动无疑会给类似××的“薄弱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并使他们逐步获得学习成功。

其次,我们给予每一个孩子的鼓励要真诚。这种真诚,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沐浴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之中。案例中,教师坦诚地向全班同学和××道歉,并接受同学的建议,把这一分借给××,就是真诚的表现。这种真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努力,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更出色;而且,教师的真诚也是一缕阳光,能照亮学生的心。

上一篇:副县长述职述廉报告xx下一篇:工商所年终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