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共17篇)
1.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一
长期以来,音乐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以及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和音乐教育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清楚地了解音乐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否则将无法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这已明确指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认为,任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的。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因为,少年儿童在声乐的表现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还在初步的学习和训练阶段,而他们的情感还需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逐步形成丰富。但是,在当前音乐歌唱教学中,人们往往注重对少年儿童在歌曲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的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
二、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三方面同时来培养和促进。
根据我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经验,以下一些手段进行“情感培养”效果较好。
1、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现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既使学生已掌握了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曾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村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告诉他们,这首歌是聂耳和安娥在1934年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创作的。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为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从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带领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进行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诱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带,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吴山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都环绕这一主线,那就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我们在音乐声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在教授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教学”,利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形式,采用情趣盎然的审美方式,接受情感信息来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正的投入,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二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走进教室,同学们正不安分地坐着,不停地用课本或者手掌来回扇动,享受着一点点空气流动所带来的丝丝凉意。为此,我准备了一节以“分享体验”为情感目标的课。此时我手里拿的不是课本,也不是教案,而是用来做道具的盛满几十块鲜红西瓜的盘子,说是奖给学生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教室里没有了躁动,立刻安静下来。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感知、思维、想象和谐运转,教学获得良好效果。“亲其师,善其道。”情感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之一。当一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就会有一种激动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感悟:
1、以理育情。通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道德、伦理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中包含的情感课程资源很多,文学中表现的社会伦理、自然美、社会美、逻辑思维、真理形象、人文意境、美丑形象等等。都可以作为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识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
2、以境育情。情感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当学生在初读中有了感性的认识已经动情时,我们应该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作者总是在描述中抒情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精彩语句,启迪其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感染、熏陶,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殷切的期望。创设激情、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心,体味到知识的力量与美感;使学生在课堂中心情舒畅、情绪高涨,达到愉快而轻松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3、以情激情。在课堂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处理教与情,书与情,学与情的和谐统一关系。把教师的情感投入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导火线。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师热烈的激情创设的课堂氛围中逐渐萌发,并迸发出对教师的信任和对真理与科学的追求。
首先、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
其次、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
再次、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是语言情感的一种外在载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愉快、热爱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应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这样,学生读的不仅是书,还是暖暖的情意;不仅明白了道理,还提升了人文素质。今日的学生素养,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小梅.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5)
3.音乐艺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J 60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34-02
一、“情感”的内涵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的情感,它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即是要进入教师职业角色;还包括能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感染;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唤起学生的某种需要。如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由于这些需要的产生,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由此引发强大、内在的学习兴趣,而这兴趣绝非是简单的“爱好情绪”,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涌动。
二、情感在音乐艺术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曾有“诗言志歌咏言”的古语,也有人说过:“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些都说明了情感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反映生活。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如果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情感理解和体会得越深,那就越能充分的表现出音乐的韵味和魅力。相反,如果只掌握了表现作品的形式和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那就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由此带来的效果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
音乐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活动来激发兴趣,触动情感,使人在愉快地品尝音乐艺术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教育和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培养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的情操。
三、音乐艺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与路径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关键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来启迪、激发、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从而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中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能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能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假如教师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有所了解,就更能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对历史有所了解,那在赏析作品时,就能以历史的角度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其次,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洋溢,将情感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那样师生就能共同进入教学过程和内容,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教师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所以,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
(二)创设充满情感的音乐意境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高质量的视听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演讲、表演等形式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实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有活生生的情感。充满情感的音乐情境,能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用心体会,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景感应效果,得到美的享受。
(三)注重表情训练,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学的最佳方式是表情,它是音乐艺术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点是:音乐艺术教育直接用音乐作品去拨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整个感染、教育过程几乎都是在表情中完成的。所以,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表情。音乐作品的表情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教师只有对音乐作品的表情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学的过程要始终贯穿着教师的表情教育,如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幽默精炼、富有感染力等;最后,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也应是充满丰富的表情,如在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中学生的动情、哼唱、模仿、表演、讲述、创作等。总之,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着手,注重各种表情的训练和培养。
(四)注重学生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思维结构特点
众所周知,尽管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但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仍处在基础阶段。由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力求做到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简化技能,尽可能地突出美感。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艺术教育要从认知入手,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艺术之美美在何处;逐渐使之爱上艺术,乐在其中,形成审美兴趣:在审美兴趣的驱使下,一切难就不再成其为难,兴趣就是知难而上的动力。”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巧妙地创设情景,合理地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爱上音乐,从而主动地探索音乐。
(五)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当今,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更能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更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这就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音乐情境,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上其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置身于美妙、真实的音乐意境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总之,情感教育是实施音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施教者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策略和途径,包括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等,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来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增强自信心,敞开心灵的大门,使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乐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音乐艺术教育真正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芦 苇. 解读艺术教学的“综合性”[J]. 上海教育科研.2003(5).
[2]龙亚军.论艺术课程的综合性[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2).
[3]胡志梅.情感——美乐教育的灵魂 [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4]吴晓杰.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4.浅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四
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脑的机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其中起着桥梁作用。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以理育情
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着手,让理智来支配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使学生对物理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明确的了解。二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某种成功,产生自信、愉乐的情感。三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使情知交融,情通理达。例如,以我国在科学技术中的“危机感”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创造情景进行情感诱发,富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中。2.以情育情
青少年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因而,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和通过教师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第一,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交流,把学生害怕的物理课变得充满情趣。如:引进音乐——在讲参照物时,一位教师给全班同学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学生思绪随着歌声进入意境,情绪愉悦而兴奋,歌毕,老师问:“山能走吗?”学生感到新奇而迷惑,转入思索,老师由此引入课题,学生兴致盎然。戏剧表演——讲惯性时,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汽车起动时,匀速前进时、刹车时车上的人如何运动。大家讲评表演得对不对,原因何在,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惯性。科学游戏——讲完光的反射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参加“看脑后字”的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脑后贴一个字,手拿两块小平面镜,看谁先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脑后是什么字,马上把光路图画在黑板上,画正确的得分。游戏中,小组代表特别着急,组内同学也为他着急,全班情绪高涨,十分有趣。这些游戏式的教学活动,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感情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同时又使他们在欢笑中获得物理知识。其他如开展讨论、发现法教学、趣味物理实验等都能使情感的作用得到发挥。第二,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走出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学习了噪音以后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体验噪音的危害,分析噪音产生的原因,讨论防治噪音的方案,调查所在城市的噪音污染情况;在学习液体蒸发后,调查空调、冰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活问题),空调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社会问题),空调的结构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问题);学习了简单机械后请学生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学习了透镜成像后,指导学生调查本校近视眼发病率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等等。也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科学讲座、科技晚会、科技游艺会、科技创造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特长,将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第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每一个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应提倡“爱的教育”。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胞爱的平等和尊重。
3.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后,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说来,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能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把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其次,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如做学生实验和作业时,要求各自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对于一些较难的题,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求解,有意识地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4.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优化青少年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创造情景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生动的小故事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例如讲机械运动,可以先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抓到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顺便提出启发性问题:“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子弹呢?”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机械运动和参照物设下伏笔。
②、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精心设计的观察活动乃是课堂上创设学习物理情景的有效手段。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开始可设计以下两个观察活动:把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铅块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把它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并提出两个问题: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减少?②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少的数值与什么有关?在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以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欲望。
③、通过组织参观、讲座、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5.以美育情
美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情感就产生不了美感和艺术,凡不能激起人们情感的对象,是不会被审美者接受的。另一方面,对观赏者来说,没有一定的情感,再美的东西也未必动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物理美,用物理美去诱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做到以美育情。例如实验美,主要包括仪器美观,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设计构思精巧等。其次,利用语言美。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语言美和美学根本是一件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表现力,善于描绘,善于形容,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再者,板书要美。教师的书写、板画、板演要充分规划、安排有序、排列整齐,编排要和谐统一。总之,教师在讲课中,要
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积极、愉快的氛围,让短暂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新课标对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情感态度培养问题做出分析,并找出优化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分析 策略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培养的缺失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受中考压力的影响,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将精力集中在带领学生学习单词、给学生讲解语法、翻译并分析课文内容、简单练习听力上。面对这样死板、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自然的。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情感教学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理念是认同的,但是真正将情感教学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英语的模式从小学就已经确定,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2.初中学生缺乏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积极性。由于小升初政策的不断改变,给初中的学生生源带来了诸多问题,有的初中学校的学生生源较差,例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原外地打工人员的子女,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意识,那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上他们一般表现为昏昏欲睡、不认真听讲、不与老师互动交流,还有的学生从思想上就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高度重视。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情感态度因素,他们害怕教师提问、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埋藏在内心深处。这种长时间的情感积累必然使得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3.初中英语教学缺乏情感态度氛围的活跃度、互动性。很多英语教学上,教师只注重对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将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关注老师讲课的内容,师生之间严重缺乏情感的交流。这种氛围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课堂学习效果差。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内容,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但最终呈现的是教师机械的提问和学生机械的回答,没有真正实际意义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情感态度的理论依据和积极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主要指兴趣、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和意志力、性格和合作。可见,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发展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简单的说情感就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而引发的心理反应或心理体验。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与把握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部分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情绪与心理,缺乏学习英语良好的自信、密切合作的态度。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态度决定着他们在学习中将运用怎样的方式、采取怎样的行动、达到怎样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由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因素共同构成的。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全面调控学习认知活动,激发对学习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进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发展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自己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作基础。而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对于一个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在新课改和情感教学的采用的背景下。举个例子吧:假如我们去医院看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医生的激情是否燃烧,而是他到底有多高的医术。一个刚临床的小青年或许比专家更有激情,但我们还是要挂专家门诊号。所以,英语教师的工作匆忙而紧张,但还是不要忘记要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定要有良好的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开展的基础之一。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他们大多叛逆、桀骜不驯,所以在日常生活及情感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和学生相处的方法,良师益友是最高的境界。
3.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转变上课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课堂。
(1)以冠名法为初一新生创设英语学习气氛。初一新生刚入学,对英语抱着极大的好奇心,趁此机会,我们可把英语姓名冠给学生,就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对此会产生深厚的兴趣,事实证明,报名参加冠JIM、TOM、MIKE、MARY、KATE等名的学生特别多。用冠名法教学展开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记住英语姓名,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表演欲望,从而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也改变了课堂上捧着书本读对话的现象,乐在“演”中,学在心中,同时,七年级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不辱其名”的角色责任感迫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精心设计英语课堂的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蛄海?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开始。一堂课的有效导入能为其他教学环节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过程,学生能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导入不当,也可能会“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接近日常生活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更显重要。本学期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进行过思考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导入方法,例如:联系生活导入法、视频、影片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利用热播电视电影剧情和故事导入、爆炸性新闻导入、图片、照片导入法等。
(3)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创设英语模拟情境。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英语模拟情境,将他们要学的句型,单词及对话融于其中,例如:在教七年级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A 2e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时,我在网上下载一些商场里的喧闹声,再将对话录在其中,再剪切到Power Point软件中,用课前准备的模拟商店让学生act out,做自己商店的广告并把衣服卖出去,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感到生动有趣。
(4)用实物、自绘简笔画,巧设英语情境,使学生的英语知识操练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实物是创造“模拟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如我们在讲授七年级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一语法时,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把讲台当作“失物招领处”,课前准备了pencils pens erasers boxes books etc,师生分别扮演“失主”和“得主”,进行“找回失主”的情景对话,使学生很快地操练并掌握了Whose is this pencil?Is it yours? No,It is hers etc句型及mine,yours,hers,his,ours等词汇,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减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感和紧张感,排除了心理障碍,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虽然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但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效果会提高的,我们在平时上课时不妨尝试和探索,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保留学生个性。要想更好地开展情感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的基础,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指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融入课堂。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真理,几十个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尽管教师的教学方案已经能够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总是会有少部分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此,教师就该重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如果老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学习模式和做题方法,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加,情感教学开展起来也就更加?p松。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的理念,将情感的激励作用全部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在享受英语语言魅力的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沟通与感受,感受生活的浓烈气息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情感教育与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迅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实现课堂有效的师生互动与发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架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让情感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学习的心灵,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6.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篇六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名人一语见“的”地道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就是要把这些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下面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师生交流中情感的交融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到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发现音乐中的美,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少一点限制和规范,多一点宽容和鼓励”,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二、唱歌教学中情感的挖掘
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中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有感情演唱一些优秀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能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理解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感的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诱发出他们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角色。例如,在教《摇篮曲》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妈妈深情地摇动着小宝宝),再配上优美的乐曲,亲切的朗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初步了解到这首歌表达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那舒缓悠扬的歌声,头脑中幻想着小宝宝睡着后宁静、安逸的画面。在这种意境中,孩子们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所调动起来,内心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使他们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
2、挖掘内涵,体验歌曲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 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唱《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小学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解放前报童的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衬词唱的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中蕴涵的对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时,我就给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边播放旧中国报童苦难生活的影片资料,边告诉学生这首歌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的苦难命运而呼喊不平。这首歌中抒发着对报童深沉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强烈的恨与抗议。
3、深情演唱,表达真挚情感 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歌曲的思想与感情内涵,学生能为自己设计好适当的情绪、音色、气息、力度、速度等进行演唱,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表达他们的真挚情感。例如,《卖报歌》这首歌通过老师动情的讲述,很快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为感受歌曲艰难悲愤的音乐情绪做了积极的铺垫,以情引情,学生们富有情感地投入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升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聘想像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事先我没有对学生说过这首乐曲的名称及作者,也没做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安静的聆听,然后请学生用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到:“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着……"有的写到是一对情侣在晚上的树林边约会,有的说是莫斯科效外的夜晚等等。学生的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还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启迪。
四、合作学习中情感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走进西藏》时,我请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会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藏族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五、鼓励创造中情感的再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再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狮子大王》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7.刍议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初中英语教学采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程度地不断加深, 英语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得信息的能力的人才, 才可能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 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 是国内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 学习一门外语对学生今后全面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目标, 强调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近年来, 随着新的《标准》的颁布, 各个学校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情感, 使过去只重知识、轻情感的现象有所好转。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习惯将英语作为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 过于重视语法和知识的讲解, 片面地将语言分割成孤立的语言点。学生也终日沉浸于题海战术, 造成了诸多的“哑巴英语学习者”, 完全忽略了英语学科所具有的特殊魅力。这种长期重知识、智力发展, 轻情感发展的教育, 致使出现了“情感空白”的情况。因此可见, 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的情感目标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必要之举。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 乃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情感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由此可以推得, 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 也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学习,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和自尊;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了解学生的情感, 更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而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这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情感教学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
首先, 应挖掘学生学习语言的禀赋。很少有人天生对语言就很敏感, 对学习语言非常感兴趣, 这些学习者对融入目标与文化具有强烈的愿望。一般而言, 有这种天性的人并不十分常见。不过, 初中英语教师所面对的基本都是刚接触英语或接触英语不深具有的学生,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所以挖掘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天性是英语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师, 不仅要挖掘学生学习语言的禀赋, 更关键的是要懂得如何保持。
其次, 应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态度。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 心理、生理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深入接触一门外语时, 不可避免地会对这门全新的语言产生某种情感反应。新奇的语言组合、特殊的形态特征、复杂的语法规则、微妙的语义关系等, 都会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或困惑、迷茫。所以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设法克服学习者的任何排斥心理, 培养他们对目的语的各种特征、规则的容忍、接受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语内特征的直觉与敏感, 也包括对社会、文化等超语言特征的直觉与敏感。而且还要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各种语言活动中并乐于使用语言。
再次, 学习英语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所以应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英语学习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而遗忘往往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较大的困难。对于正直智力高速发展的初中生来说, 记忆虽说是件辛苦的事情, 但绝不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教师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英语发音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男生来说。这个时候, 可以利用书本中、现实中的成功典型实例来激励学生。其中一些高贵的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第四, 应不断体味和探索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创新价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响应新课改地号召, 将合作学习引进课堂。合作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语言交流、使用的机会和时间,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形成同学间良好的合作精神, 能够和同学互帮互学, 平等对话与交流, 使同学问能够取长补短, 彼此受益, 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合作学习还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广泛而充分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克服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和因教学时间有限而不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交流的局限, 使差生进步, 优生更优, 中等生得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无论什么题材,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我们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要对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此调节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的熏陶。
二、营造情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可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化。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我们可为学生引入一首舒缓动听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在典雅优美的曲调、悦耳舒缓的节奏中,去想象文字语言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画面,这样,我们通过引入背景音乐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情感教学氛围,既能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理想奋勇直前的教学目的。
三、开展广泛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仅靠课本中的教材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也应将情感教育蕴含在广阔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广泛的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内外书籍,如此还能达到对学生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目的。
如,在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我们可让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以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并将其切实落实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9.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 篇九
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丁占江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教师的情绪与学生情绪 合作学习兴趣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能够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能与所有人平等交往、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性格,这需要用真诚、关爱和平等交往去培植。
目前,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许多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为弱化,情绪极易波动„„而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等,这确实给学习数学加大了难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好数学是难以想象的笔者现以情感与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兴趣是第一位的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恰当的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水电费、通讯费等的函数问题;交通路径、彩票抽奖、风险决策等的概率统计问题;贷款、细胞分裂、人口增长、退耕还林、浓度配比等的数列问题;以及利润最大、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加工、改造和必要的理想化,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数学教学规律,有效避免了“烧中段”及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探究能力
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来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是自主学习、而且是认知的交换、思想的启迪,从一名教师变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知道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能够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所以,不仅在每个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给予肯定,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并且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能与所有人平等交往、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性格,这需要用真诚、关爱和平等交往去培植的,老师的良好期待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也必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对老师的评价,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五、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10.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十
摘要: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文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培养学生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三 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四 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另外,诗歌教学要突出人格情感教育还应从两方面努力。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真正穿越课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关键词:古典诗词
人格情感
语文教育
朱光潜先生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古典诗词的美育穿越课堂,走进其心灵世界。这样不仅能发展他们良好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起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其意义重大。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应重视中学生这一特殊关键时期。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在促进人格的形成上有天然的优势,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古典诗词加强他们人格情感的培养。古典诗词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发展史,心灵史。整个古典诗词反应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影响着一代代人。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古典诗文,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传统文化中的中学古典诗文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
一 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相对稳定,统一的时期,唐代诗歌大多数积极向上,激进健康,关注现实,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他的乐观,自信。尽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诗人仍然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无论他身处战乱的年代,现实多么残酷,直到晚年都心系国家命运。唐代的诗人还有豪迈的胸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白的《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悲歌慷慨中见精神气魄,从中见时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
二 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
古代的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种近似虚无缥缈却又实实在在,一种看似真真切切却又如入雾里云中、镜花水月之感,叫人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意境之朦胧,情思之怅惘,人格意境令人几多迷醉,几多神伤。陶渊明更是以充满睿智的内省态度来观照一切,独具慧眼地将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当作生命意象来观赏玩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诗中的飞鸟、池鱼、野菊、孤松、岫云实为诗人艺术人格的化身。自然意象承载着的是他那颗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心,而主宰着自然意象的无疑是诗人熠熠生辉的人格意境。
三 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
生命意识是人格一个重要方面,生命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教育工作有时也会偏离人性主题,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应该利用古典诗词体现古人生命意义的感悟,生命价值的珍惜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古人对话,与时代对话,与生命对话,反思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使学生形成丰富而舒展的个性,正直而刚健的人格,形成独立,自由的价值主体。
《孟子 告天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儒家的忧患意识在于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孔子“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不仅是对国家民族的关注,更体现修身养心的自我完善,通过学习和反省,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结果最高呈现就是“仁,义,理,智”,“仁”,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生命价值有乐观的态度,充满博爱的精神。
与儒家文化看中人的社会性不同,道家文化看中人的自然性,抛开社会功利关怀个体生命。在个体生命价值上高扬强烈的自我意识,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高于社会责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提倡保持人格尊严的前提下,珍惜生命,善待自我,顺其自然。
四 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
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我们用心体会就会被其无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无限感染和激发,心灵受到涤荡和震撼。屈原的《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中激烈的感情是对祖国灾难的担忧,是民生疾苦的同情。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诗中洋溢的爱国热情必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及交友之道历来受重视,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荀子也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之,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感到友情的珍贵,体悟友谊的真谛。
亲情是人间至情,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客居他乡,对兄弟,亲人深深思念溢于言表。
爱情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诗经》中的《静女》表现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关雎》描写一位男子偶遇“窈窕淑女”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但并未得到回报,“辗转反侧”,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美妙境界。这种真挚的爱情会感染到学生,领悟到相爱不是耳鬓厮磨,朝朝暮暮,而是心灵相通,情感相融,使处于豆蔻年华的他们正确的对待爱情。
另外,诗歌教学要突出人格情感教育还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选好篇目,挖掘诗歌意象本身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层体悟创作主体的人格意境,激发学生的人格情感。
一、挖掘诗歌本身特质,优化组合诗歌篇目,进行以诗人为核心的专题探究。启迪学生由教材读本拓展学习范围,搜集诗人的创作经历、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设立学习专题。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经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这也大大增强了这项探究工作的可操作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古典诗词的类别无外乎咏物诗、怀古诗、田园诗、山水诗、送别诗、行旅诗、边塞诗等等。
二、鉴赏中激发想象,升华感情,催生理想。诗歌鉴赏是极富个性极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只有在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对诗歌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时,思维才会深刻,感情才会高尚,理想才会萌发。要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三方面的引导。
1、精心设立美读目标
专题学习之前对教材中每首诗都要设立一个美读目标,美读目标的设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会在鉴赏中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想象力。
利用意象,挖掘审美潜能。扣住古诗词中的实词,调动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这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想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在“直”、“圆”、“大”、“孤”的立体曲线中互映互衬,很难不引起审美主体对苍凉浩瀚的大漠风光的情思涌动。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想象一下漂泊在天涯的游子身处其境怎能不睹物思乡,愁肠百结呢?古诗词中能传情致意,供我们想象各种景观的实词真是不胜枚举,充分调动内在的情感去展现诗歌的意境,美便成为能感知的“真景”。
3、从文本意象的审美意境中体悟创作者的人格意境,以陶冶性灵。诗词欣赏是一种具有认识性的活动,它必须通过理性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才能达到认识的目的。古诗词欣赏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主旨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理性渗透的定向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有效。好似陶渊明的“隐”,杜甫的“迂”,李白的“飘逸”,如果不放在封建时代的文化、政治大背景中去认识,学生看到的只是“个性美”,却无法认识个性在挣扎或反叛中展现的“人格美”。“美”产生的快感能因美识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今后,他们再读这些诗,新的经验促使他们产生新的联想,鉴赏的再创造是没有止境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确实,篇幅短小、构思灵巧的诗歌作品,往往是诗人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古典诗歌“充满洋溢着的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带着一种兴,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的力量的,是能够呼唤起你的心灵深处的很多的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的,是生生不已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及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素材。通过古典诗词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性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实现“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目标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千家诗》 中华书局出版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1.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刍议
情感教育即通过发挥情感教育的教育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功能,进行基本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学习,实现情感教育的预定目标。情感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启迪智慧、传播文明。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启发想象思想,涵养感情德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课文中的选材句句关情,但这要求教师必须达到学生、作品、教师三者真正的感情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其实便是媒介,教师从根本上读懂作品,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从而便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小说《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置悬念情境,给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通过这一悬念设置,激起学生读小说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手段展示语文魅力,无形中使教学内容更声情并茂,也营造了一种积極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调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情趣及爱好,也是实现学生情感阅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方面的提升。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產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背影》教学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哲理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情操。
三、找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的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要做到情感教育,基础较为重要,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钻研与挖掘,领悟内容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感情。唐诗人白居易对于情感教育有这样的理解,他说如果想要感动人心,那么首先要唤起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同样,如若要达到通过语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得点化内容中的情感,找到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情感因素。
总结初中语文涵盖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热爱生命的情感,
比如《背影》呈现出的父子情;《山的那一边》描摹的军民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述的母子情等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学生对于感情的珍惜,以及珍爱自己。(2)对祖国的热爱,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旖旎风光构成了祖国有鲜明特色、内容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爱国情怀。在《最后一课》《枣核》的教学中,可以增进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情感。(3)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因素挖掘,在学习《死海不死》《海滨仲夏夜》《春》等文章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信心等。
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情感教育必将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2008.3.
[2] 郭国营.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08.26.
12.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十二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本质上,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 希望能够表现自己, 渴望能在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时得到教师的认可, 当一个学生得到夸赞或鼓励时, 他会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会越发地渴望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帮助学生激发自身潜能。教师可通过鼓励、奖赏等方式来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尊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 快乐地学习。学生的情感需求各不一样, 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学会因材施教。比如, 有些学生比较腼腆,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融入到学习之中, 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让他们和更多的学生互动。又如, 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 教师就应当多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对于自卑的学生, 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用“good”“perfect”“wonderful”“fantastic”等鼓励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 鼓舞学生, 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认可, 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 老师也要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 并引导他们改正缺点。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
语言类的学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英语也不例外。在英语学习中, 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而且具有反复性, 这容易让玩心大的初中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而这种消极的情感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种种困难。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投入积极的情感, 并让这些积极的情感推动学生愉快地学习, 高效地学习。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积极的情感, 我的观点如下:
转变英语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英语教学变得快乐起来。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丰富英语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效果。例如,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视频, 让学生能够得到更直观的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也可以采取情境重现、角色表演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之前, 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渐渐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比如, 在进行“What are you favorite subjects”的讲解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并让小组派代表回答:What are you favorite subjects?Why do you like English/Math/Chinese?What methods can we use in learning it……设置这些问题, 可以把学生更好地带入到教学之中。除此之外,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也要帮助学生扫清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渴望。
在学习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利用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将合作的精神融入到学习中。良好的互动性教学形式,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不同的情感、方法等。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分组完成课题的形式, 来为学生建立学习圈子, 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 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情绪。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意志力。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必须不断付出努力。学好英语离不开扎实的功底, 而扎实的英语基础却是反复拼读, 反复练习, 反复交流的结果。但是, 在实际的学习中, 很多初中生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因此而变得不理想, 不理想的成绩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有些初中生开始逃避, 不愿意学习英语。此时, 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开导学生, 学好英语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鼓励学生不怕辛苦, 努力学好英语。
三、把情感教育投入到教师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去
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 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 还是对生活的理解评价, 教师都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英语虽然是语言教学, 但英语老师在教学时, 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单词和语法, 更要教会学生人生的哲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非知识因素的教学, 要重视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 英语教师应当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 展示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帮助, 努力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去感染学生。其次, 英语教师应当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来思考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事件, 不要把反动的不良思想教授给学生。
四、总结
13.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十三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教育事业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攻坚时期。在此种社会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应当不断的革新,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该文将重点分析和阐述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借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能力和综合水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较好的适应新时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需要,高校必须要加强人文素质能力建设工作强度,利用新型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14.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篇十四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声乐表演者将完美的声音、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及歌唱本身艺术形态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声乐内容。并且,声乐表演者将作词者和作曲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声乐表演者将情感融入声乐表演中,把听众从一个听者的外部状态带入到声乐的表演中,使听众深刻感受到歌曲的美感,激发听众及观众的热情,使表演者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染观众。
二、声乐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为:①歌唱基础知识的讲解。②呼吸及发声的训练。③不同歌唱形式的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其本质内容和具体核心就是通过声乐演唱,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声乐表演将歌曲的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的技能和技巧。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教育的培养,更要注重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培养起良好的情感,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培养。所以,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如何培养声乐教学中的情感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并领悟作品内容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及特定时期创作而成。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创作者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音乐作品中,通过歌词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要读懂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深刻了解歌词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我们个人表演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来,那样我们的表演也会更具有感染力。
2.掌握歌曲作品的优美旋律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仅要有内涵深刻的作词,并且还需要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一个好的作曲者会通过自己深厚的音乐功底对内涵深刻的歌词进行具体的分析,配上合适的曲调,这样的歌曲才是完美的。我们在培养情感时,也要去领悟作曲者的用意,熟悉曲子的声调在歌词中每句话所注入的情感。歌曲中时而高亢、时而激越、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的旋律线条才能被我们准确地表达。
3.注重声音与情感的配合
声乐教学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的声音是万万不行的,美好声音也是声乐表演的入场券,只有美好的声音才会有欣赏性,才会富具美感。但是往往很多声乐表演者以自己美丽动听的声音为骄傲,而忽略了对情感的培养,所以他们始终都不会感染观众,更不会在“圈”中大红大紫。美好动听的声音需要与丰富的情感相结合,需要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带给听众,这也是对作品的一种尊重。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某个明星唱的歌把观众唱哭了,这就是歌唱者首先“声”与“情”结合,然后又把观众带到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去,让观众也深刻感受到丰富的情感。所以,声乐教学中“声”和“情”缺一不可。
4.注重师生关系培养,情感教学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的讲解,给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了解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的情感旋律,让学生们充分的进入到歌曲旋律的环境中去,学生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情感更加丰富化。当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进行到环境中去,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将学生带入进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学生在学习时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做到快乐的唱歌、有感情的歌唱。
四、结束语
我们音乐的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声乐教学。声乐教学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培养,将情感给予声乐歌曲中,用声乐表达形式将情感展现出来。这样的演唱方式会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够唱出歌曲中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吴琼.谈音乐教学中的感情培养[J].音乐时空,201
[2]孟桐桐.论圣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J].参花(上),2013
[3]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院报,2011
[4]雷蕾.浅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
15.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十五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感情诱发下产生的。叶圣陶先生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获得透彻之理解, 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 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 宜于此求之。”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 这样教学活动就可以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 成为在学生内心情感驱动下的主观能动的发展过程。
2.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使思想教育得到更好的渗透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职高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寄予希望、抒发感情、探究哲理、赞美自然的课文, 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德育因素, “爱国感情、浓浓亲情、亲近自然”, 这些都是人类的高尚情感, 是作者被生活激发起炙热感情的产物。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令他们自发地接受这种教育, 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之与作者的情感沟通、相融合。
3.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形象和逻辑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情感在协调左右脑的功能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如果只有抽象的、概念式的教育, 而忽视生动的情感教育, 那么必然会影响右半球的激活与兴奋, 必然压抑、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利用情感机制, 巧妙地将学生认知情境结合, 从而达到平衡、协调左右大脑的功能, 有利于训练他们语言、感知、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潜力,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
1.挖掘教材
我们现行的职高语文教材, 非常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选取了大多数经典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在讲授课文时, 教师不但要从中提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相关联的主题, 体现出课文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容, 还要注意挖掘与拓展教材。魏书生在讲课前一般要向学生推荐有关作者的传记, 使学生与自己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感情脉胳, 喜作者之喜, 怒作者所怒。
2.营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 一定场合下产生的。情境主要是指某种富有色彩的活动, 造成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它对人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创设良好的情境, 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移位入情”的方法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验, 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进入角色。
3.引入多媒体
多媒体的引入, 能够为朗读加上旋律的伴奏和丰富的画面, 立体地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 更容易体验出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学习《岳阳楼记》时, 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这篇散文。当乐声响起, 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 一面也随音乐诵读, 感受着那美妙幽深的意境, 身心沉浸在洞庭湖与岳阳楼中, 仿佛与范仲淹一起感悟“忧”和“乐”, 走进气势浩大的洞庭湖“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在配乐诵读中演绎内化, 学生能感悟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三、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只有发自心灵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的回声。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肢体语言、表情、动作必须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孩子们在“爱国感情、浓浓亲情、亲近自然”的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中, 获得情感和审美的提升。
2.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工具, 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当字斟句酌, 准备充分, 在课堂的重点处浓墨重彩, 富有感染力。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于是产生情感的共鸣, 引起学生思维的投入与语言的表达, 从而把课堂教学营造得生机勃勃。
3.教师要善于用评价激情
在课堂上, 不管是正面的赞扬、鼓励或是负面的批评, 都是必要的。学生能在与教师的互动和评价反馈中, 感受到老师尊重他, 关心他, 公平对待他。哪怕是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的评价都会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 情融融, 意切切, 方能在语文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语文教师必须强调“情感”因素,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诱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语文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6.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49-01
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是对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审美情感的双重教育。一方面,阅读能够使中学生掌握更多的优美词句,从而扩充自己的语文词汇;另一方面,中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之后,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其审美感知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新高度的认识[1]。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如今各大中学都在语文课堂中加入阅读课程,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扩充学生的语文词汇。然而,在实际的阅读课程中却频频出现问题,使得中学阅读不能达到其审美教育的目的。纵观现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阅读教学中过度的注重语文成绩忽略了审美教学
当今社会,广大中学生仍然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而中学的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擅自将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改成了成绩提高课,借助于阅读课程的名义展开语文习题教学。显然,这种语文阅读课程已经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且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中学生虽然喜欢语文阅读课程但却无法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命运,学生也就只能屈服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样一来,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自然难以有效的落实[2]。
2、阅读课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中学语文阅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在实际的阅读课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因如此,忽视了学生独特的思想感悟,不能借助阅读课程展开有效的审美情感教育。此外,在阅读课程中中学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便于审美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事实却是教师坚守自己的传统角色,只单纯的教授语文知识以及训练学生的一般技能,势必会打击学生的阅读情绪。而且此种教学方式还给学生审美情感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3]。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
1、站在文章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愉悦感受所引发的外在形象反应。而审美感知则是一个人通过外在的感知能力,来辨别事物的美丑现象。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中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来感受《春》中春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然后再体会春风所带来的泥土气息,以及混着青草的泥土味道。接着再从描写春雨的句子中,体会春雨贵如油的深切含义。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段春雨的描写中,将春雨的朦胧、细小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只需通过反复的阅读而不用身临其境就能感知到春雨的样子和它的气息。
2、借助于反复阅读培养学生审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借助于学生对文章语句的了解,去体会作者笔下所述文字的内在情感。因为中学的阅读课程中教师所让学生阅读的文章涉及较多的题材,因而带给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时,这也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阅读描写锦绣河川的文章中,学生可以想象大山的巍峨、壮丽,然后试着理解作者的自豪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而在阅读一些叙事的文章中,学生可以从文章中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对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审美能力,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隐含意义[4]。
3、借助于阅读课增强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阅读课程的审美情感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对阅读文章的一种提升也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升华。学生的审美趋向,主要是表現在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基础之上,它更加偏重于学生对审美情感的享受。在语文的审美情感教育中,教师尤为重视学生对审美情感的享受,也是借助于学生的审美情感锻炼学生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进而为中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的研究,发现如今中学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的享受比较忽视,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注重一般知识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教师在今后的阅读课程中应该摆正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阅读课程中审美情感教学,逐步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 唐中浩,丁 欣.心物同形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1):55-57.
[2] 翟 烨,孟祥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7):165-165.
[3] 张荣春.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5):42.
17.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篇十七
宜川县职业中学 薛转琴
联系电话:***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物理学科消极情感成因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物理学科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情感。
【关键词】自身修养 师生情感 体验成功
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情感因素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是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某门学科感兴趣,偏爱它,乐于接收它,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印象就会深刻。从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拼命地研究它。
三、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是很感兴趣的,因为通过初二物理课本引言部分的学习,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非常想学好这门学科,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二主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类消极情感的影响: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少的教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复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性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只顾自己讲、从来不过问学生是否能听懂,不要说发表意见,就连动也不敢动,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慢慢地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斯基说:“人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加之物理本来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要求较高,在一些学生不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问题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被老师批评一顿,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追求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高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尤其是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喜欢哪个老师,就拼命的学习纳那门课,不喜欢哪个老师不但不学,还专门和教师作对,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地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受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地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学科情感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1、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有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再说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纪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从权威的接授转向师生平等地知识交往。教师帮助讲解问题时,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回答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更容易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类有一种强烈需要认同的欲望。当一个学生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时,会非常快乐。由此学生也会对能够认同他们的老师充满信任和好感。每个学生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如果老师寻找学生的优点,也一定会看到学生的优点;如果老师寻找学生的缺点,也一定会发现学生的缺点,所以称职的教师都会看到学生的优点,并且加以承认,当老师承认学生的成绩时,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鼓励,也有了自信心而更加努力学习。
4、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
【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CAI课件在TBL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08-06
刍议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分析论文09-03
学前教育地理教学方法刍议论文01-07
三年制专科《儿科学》教材编写刍议论文07-15
刍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08-06
高中地理教学困境与解决途径刍议01-22
刍议多媒体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和11-08
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