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2024-11-08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精选16篇)

1.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一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造

性思维能力?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

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

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

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

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

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

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

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

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

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

重要意义。

我教“空气与燃烧”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

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

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顿时,

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

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

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

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

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

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

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

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

[1] [2]

 

2.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二

一、营造民主氛围,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 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 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

二、创设多样地理情境, 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中, 要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 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 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 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 帮助学生讨论、探究, 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 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 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 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 然后提问:如果 (1) 地球不自转; (2)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3) 地球无海陆之分, 那么, 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 (1) 、条件 (2) 、条件 (3) , 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 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 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 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 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 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 提纲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 阅读理解难度较大, 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 为降低难度, 便于学生掌握, 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 理出主要知识点, 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 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比如:区域地理学习中采用提纲式阅读法,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提纲, 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 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 并完成一定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 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 得出正确结论。这样, 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 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2. 地图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 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 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 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 认真读图, 分析地图, 理解、记忆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 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 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 也能把图转换成文, 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 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如, 在学习地球的表面形态时, 充分利用书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 让学生根据地图解决板块运动问题, 并总结板块边界处的对应地形。

3. 习题阅读法

所谓习题阅读法, 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 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 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 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 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 教师选编习题的能力很重要, 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 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 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难度要适中, 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 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 到课本中找答案, 辨对错, 动眼、动手、动脑, 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 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 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 提高解题能力。

四、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 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 允许学生自由组合, 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 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一开始, 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再让学生自由阅读, 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 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 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 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潜能得到开发, 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 合作有好处。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鼓励质疑,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篇三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启发思维,萌动学生的探求创新的心理呢?

1、启发生疑:思维从问题开始,提不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懂,二是欠深入。目前,不少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入不够。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使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往往是先设疑、激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了圆柱体体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从里面量长1,2米。宽O.8米,高1米,这个纸箱最多能装底面直径1分米、高2分米的圆柱形罐头多少个?不少学生按常规稍加思索,即列出关系式:(1.2xO.8x1)÷[(0.1÷2)[2]x3.14x0.2]=611,针对学生忽略了罐头之间的空隙的错误,我对学生的解答不作评价,而是设疑引思:这箱子里装满罐头后,再放几支粉笔可以吗?学生:可以。师:粉笔放在哪里?生:放在罐头盒之问的空档里。师:你们放罐头时考虑空隙了吗?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列出了正确算式(12÷1)×(8÷1)×(10÷2)=480个。

2、引发争论: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争论时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提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除了可以得到长方形外。还可以得到什么图形?这中间有一个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有的说:“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相等时,沿高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我充分肯定,一位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得到平行四边形。”此时,有不少同学表示不同意,因为他脱离了常规的思路。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讲讲是怎样思考的。他说:“如果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长上任意各取一点,沿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马上纠正:“在圆柱上你怎样做直线呢?在圆柱上做的应该是曲线,不过圆柱体上的曲线展开后。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线段)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得出。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但是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围成一个圆柱。”我请这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顿时醒悟,都向这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引发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四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电教媒体就如一位神气的”魔术师“,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极大兴趣。

5.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五

教学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开始,是以后三年学习过程的奠基阶段。所以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p提高自身素质p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二、提高学生数学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优秀的数学气质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特有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四、结合实际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刚刚接触到高中数学的高一新生。没有好的开头可能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不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和成功运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对数学符号的应用与思考,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江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2、王良成,面向21世纪中学数学教育改革[J]川东学刊,(10)

6.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六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还处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阶段,对于物理的学习方式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相关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心,才会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然,教师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物理方面得到更加有效的进步。

1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使他们快速的融入到教学的理解当中,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快速了解物理实验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积极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认真地钻研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是关键,这也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尤其是一些较为有趣的实验,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较为有趣的实验,“会吸水的杯子”就是利用加热杯子与周围空气的压强不同,就会使杯子吸水,然后在教室的正确指导与监督下,使学生也亲手进行,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开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中去,尤其是教师讲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现在较为流行的物品用于物理刚开始的学习中,就是物理上所说的力的均衡与惯性运动,将几个小球用不同的线串起来,然后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将旁边的一个小球用一个力,就会发现这一排的小球就会均衡运动,这个小实验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创设一个较为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通过播放相关有趣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新颖感,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就会有一种自然的关注,尤其是对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多媒体制造一个物理实验的良好气氛。

2巩固物理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基础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更好掌握,创新就是要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观察、分析等等,初中阶段是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无礼的相关概念,并使学生重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相关物理知识,这就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集中,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6到8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这样就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加好的记忆,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课时,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件,就像是橡皮,矿泉水瓶子等常见生活物品,使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已学过记忆的认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对于事物的观察与研究方面,要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时候,还要培养物理实验的实践精神,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键的物理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

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注重因材施教

坚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也会在学生中形成威信,这样不仅能够到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加强交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状况,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拉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然后就是帮助指导认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物理竞赛或是物理实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一个班级的物理竞赛,在这时候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结语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就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深入,学生了解了物理的相关知识概念,将物理的基础知识深入的巩固学习,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有利,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突破,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行雨.浅议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2]王俊林.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

7.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系到国家以创新创业驱动发展的强国政策的效果, 教育使人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1], 而高等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然而, 现今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的因素, 牺牲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态, 只关注学生每一门功课的分数, 并以分数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 涉及到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工作机会等方面, 并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理论方法

(一) 构建多元的校园文化以及平等和谐的学术氛围,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肥沃土壤。

现今社会日益全球化, 产生各种各样新的文化形式, 新旧知识交替的时间逐渐缩短, 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融入新的知识文化体系中, 因此学校的教育也应该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开展多元的校园文化, 使大学生与外界社会多接触, 了解社会的发展新动态, 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平等和谐的学术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摇篮, 高校教师主动多鼓励大学生发表学术意见, 身份平等, 使大学生和高校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 解放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固有思维, 激发灵感。

(二) 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4]。

如果学生本来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为人格或者心态的问题造成生活和学习上的诸多困难, 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打击了原有的创新思维能力, 影响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可持续性。人格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已经被科学家研究透切,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保持好奇心、独立自信、开放包容、坚毅自制等, 这些人格特性都与创造力有着正相关关系。因此, 作为管理者, 应该制定一定弹性的教学管理政策, 在严格要求的教学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机会, 让暂时失利的学生能有机会重新振作。作为班主任, 应该呵护情感, 多聆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引导其乐观地面对挫折, 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 让学生在状态较好的时候迎接挑战。作为任课老师, 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鼓励, 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在旧的教育体系中, 个别老师习惯于给学生贴上失败的标签, 其实这是打击学生心理的利器, 部分学生在挫折中成长而大器晚成, 但多少学生却在心理上蒙上阴影而剥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运用多元的教与学的方法。

研究表明,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横向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可逆思维等方面, 教师运用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 例如集思广益法、设疑法、案例法、换位思考多维拓展法等,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

1. 集思广益法。

通过集体讨论, 允许学生发表任何观点, 集体讨论时不使用任何批判的方式, 关注数量, 集思广益,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横向思维、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

2. 设疑法。

利用问题“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积极推进学生思考能力, 可采用发散性设疑———从多角度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推想性设疑———运用联想和想象设疑, 延伸性设疑———运用跨学科知识思考问题, 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可逆思维[5]。

3. 案例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 加强课外的辅导, 深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开放实验教学, 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起到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成就感的作用, 把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科技竞赛作品、社会上的研发项目作为案例,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

4. 换位思考多维拓展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同一个问题, 维护发扬多元思维, 不统一答案, 引导大学生理解不同答案的巧妙之处, 引导大学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对不同的答案保持宽容开放的心。

三、实践成果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 把握多元的教与学方法, 加强课外辅导, 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2年, 师生共同参与申请专利共7项:一种语音监听方法和设备以及激光反射声源定位方法, 一种用于复杂表面和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图像采集装置, 一种复杂表面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 一种基于labview的局域网可移动综合监控报警系统, 一种虚拟成像动态演示系统, 一种用于局域网可移动综合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装置, 一种不规则凸面物体体积的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等,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 省级奖项3项, 市级一等奖1项, 校级奖项3项[6~7]。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培养, 高年级的学生才有相应的获奖、发表文章、专利等成果, 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在这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 将来的社会对待高校教师也将会持有更加开放、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吸引更多的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哲.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刍议[J].世纪桥, 2009, 19:92~94

[2]谢利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5, 24 (1) :65~68

[3]汪满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60 (6) :105~107

[4]吴瑞林, 王建中.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7:51~54

[5]乔玉环.重视设疑,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科教育, 2011, 12:177

[6]梁佩莹等.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7:255~256

8.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八

一、自编应用题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先易后难,先模仿,经过半独立的过程,最后发展为独立编题。例如:设计练习时,要求学生首先编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3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法改变问题等,不拘形式,把这道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编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样的编题过程,学生能积极思考,调动原有知识储备运用于实际,运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搞清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理解题意、明确问题,最终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编出习题,既内化了知识技能,又训练了思维发散能力。

自编应用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根据实物演示编题、根据图意编题、根据调查访问编题,改编课本、习题册应用题。实践证明,这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一题多解或多解一题的练习,也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设计一题多解或多解一题的练习,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新性。比如:8+8+8+5+8+8=?这道题有的学生采用机械相加的笨办法解决,有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利用乘法的意义,采用8×5+5的简便做法。这就非常值得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做?有的学生想出了8×6-3。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想法,这个学生在题目中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8”。这是把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一种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也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指导练习时,教师要勇于跳出教材,采集学生智慧的火花,正视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

再比如:一口井深3米,一只青蛙每次能跳1尺高。问青蛙几次可以跳出来?这样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乐意思考和讨论,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发展了他们求异思维的能力。

三、变式转换练习

也就是换一种说法。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正确、迅速的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变条件、变图形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收效是很大的。学生在通过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小鸡的只数比小鸭少5只”就可以转述为“小鸭的只数比小鸡多5只”。102×43可以变换为(100+2)×43。(24+24+8)×8×5这个算式也可以变换为24×8×5+(24+8)×8×5。分析应用题时,鼓励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其间可以改变条件和问题的次序。如此等等的练习,都能使学生融合旧知识和新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改造,独立地运用于实际,产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成果。

9.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九

--霓北中学 王洁桦 .10.28

主题词: 初一 英语写作 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 求异思维 想象力 连词成句 编写对话 看图说写 改写课文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只有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说话和写文章,才能算英语教学真正成功。英语教师合理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既可促进英语教学,培养好学生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等思维意识运用于英语教学对学生连词成句、编写对话、看图说写、改写课文 ,以及最后真正形成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单词、格式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运用英文思维,谴词、造句、表达的能力,可以说,只有能够运用英语说话和写文章,才算真正掌握了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运用这一工具和他人交流及表达思想,那么就无法适应WTO中的现代化中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英语写作。现行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要求学生在结束9年义务教育时,能够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口头交流,能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等。这充分表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非常注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中考写作分值逐年上升,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应从初学阶段开始,教师要多方面、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合理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既可促进英语教学,培养好学生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可为一举两得。

所谓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创新思维的精华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

用创新思维培养初一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从编写对话着手,利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编对话能力。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种种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初一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让学生根据已学单词和句型转换内容编成新对话,为增加对话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勾勒出简笔画(Dialogues and pictures)。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的单元内容中,学生可以模仿购物对话,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包括选择、付钱等过程在内的对话。通过模仿学生将很快学会编对话,并且将产生浓厚的学习其他新知识需求。教师把学生编成的富有创意对话不定期的进行展览,或装订成册互相传阅,既可达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作的目的,又可扩充了课文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知识。

2、根据逻辑思维的要求,提高学生看图说话和看图(说)写话能力。逻辑思维即借助于言语形式表达思维或者借助文字、符号、图表及其他形式的载体表达思维。逻辑思维有以下特点:(1)思考的根据和思考的结果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2)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3)有必须遵守的规则;(4)采取线形思考方式……。学生有了一定的动笔与动口习惯,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部分句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逻辑思维的要求,描述具有一定情节的语段(看图说话)。如在学了There be 句型后,教师利用课文上的插图(book 1 lesson 47. part 2 )让学生运用There be 句型和方位介词来看图说话;Book 1 Lesson 48 Part 4 的插图也是一幅有趣的图片,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表达法、方位词、There be 句型、色彩单词来描述该图,在大部分学生对图片认识清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口头表达进一步化为书面表达形式。通过这种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分层次来描述、想象图中发生的故事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问题也能静下心来分析,而不是遇难而退或不知所措。

3、根据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求同或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改写课文的能力。所谓“同中求异”,就是要善于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中找出它们的相异地方这是一种求异思维。“异中求同”,则反之。初一教材中有许多短篇文章,它们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如Book 1 Lesson 33 part 2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此篇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家庭情况;Lesson 72 part 4 机器人的自我介绍,可以让学生模仿以肖像描写为主的个人介绍;Lesson 116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 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商店或超市,写出类似的文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是任何创造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自觉掌握和运用着两条原理,必将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从事各种创作活动。改写的另一种方式是用不同的文体改写。如将对话改为叙述。初一学生课文中有较多的长对话,附相关的连环图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将之改写为一个新故事,既是对课文的理解挖深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可背诵原文中的好词句以后直接采用)。

4、想象力是现实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创造想象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创造者积极的思维状态,有把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需要的要求,就产生创造动机和兴趣。二是创造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象的火花迸发自丰富知识的“矿藏” 。如在学完下列单词:shop, closed, Friday, early, supermarket, may, borrow, from, week, 让学生必须用上所给单词编成一则故事。连词成句主要目的首先是巩固单词,丰富知识和经验;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通过学习新单词,让学生将新单词结合旧单词组成小故事,既等于温故,又等于给关键词或短语的学生造句。

5、根据创造性思维转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粘合词” 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主体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迭加、交替作用而突然产生新思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部分具有粘合作用的单词与短语是十分必要的。如下列这些粘合词also , too , first , then , after that , next , at last (次序) because , for , as (原因) but , on the other hand (但是)。教师给出一些不相关的句子,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粘合词连接。这样“连词成句”可以变成“连句成章”,学生也就初步具备了写作的能力。

在整个英语教育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这仅是基础和一般的要求,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初一学生基本上能够达到新课改要求。而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应该是通过英语教育教学,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最深层次的要求则应该把英语教学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其形成创造力,最终成为其今后服务社会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创新思维修练》 何名申 民主和教育出版社 5月 第二版

2、《认知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月 第一版

10.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十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倘若在课堂教学时,表情呆板、不苟言笑,那么教室的课堂氛围抛势必趋于紧张、沉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也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必须春风满面,和蔼可亲,时常面带微笑的善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学生上课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自然就能勇于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诸如在课堂上可通过眼神,借助手势,适当与学生交流沟通。当学生发言精彩、朗读生动、回答正确、见解独到时,可真诚的对他微笑、点头、竖拇指,间或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还可以鼓掌以示激励。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有些课文的.结尾,嘎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教学论文 )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依据学生的好问心理特点,大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在疑难处自己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尤其是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教师不但要给予适时的赞扬、肯定,还要及时地巧妙引导,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引导学生去认知、观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好奇是初中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好奇特点,让学生在抒说好奇、探究好奇、解决好奇中创新。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和体验。探究过程实际就是创新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还包括人们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

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取得成功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和自信的态度,心理上的安慰和愉快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多创设一些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感以至极度兴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动是初中生特有的天性。初中生的认识依赖于动作感知,在动作中思考,因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的雏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空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1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从大的方面说,人才就是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要想成为既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服务,又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而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除了学生的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后天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

一、深入文本,提炼创新思维的素养

语文课文里往往蕴含着许多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元素。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深入文本,挖掘创新思维的元素,让学生吸取创新思维的素养,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如《苹果里的五角星》(四年级下册)(江苏版)一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笔者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横切苹果能发现里面藏着的“五角星”,揭示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其实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显现。同样一个苹果,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切,其结果就不同,横着切就能看到苹果核里的五角星。这本来是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但却透射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质疑问难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之前,教师问:大家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整个吃或切着吃)怎么切?(竖着切)有无新发现?(没有)现在我们来看课文里的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他有何新发现?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又问:小男孩怎样切?(横着切)看到了什么?(苹果核里的五角星)你信吗?(有点怀疑)这时,教师横切了一个苹果(实物)让学生反复看。接着教师又问:现在看到了吗?(看到了)在此之前看到过吗?(没有)想到过吗?(没想过)现在看到了感到奇怪吗?(真奇怪)此时,你有何感想?(我们在生活中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不断观察探索,有所发现)对,只要我们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前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的深、透,同时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铸。

二、创设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辩,引领学生用自已的心灵主动与文本对话,获得课文丰富的、多元的理解”。笔者认为,多维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极限,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因材施教,有意创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神奇想象力,点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如:《珍珠鸟》(四年级上册)(江苏版)一文,教学之时,教师是这样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进一步问:假如珍珠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它会说:主人,你待我真好,你给我做的巢我住着真舒服,你给我的食物真好吃;主人,你对我真是亲热友好,我这么淘气,你从不打骂我,还让我在家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太高兴了;要是我能干活的话,我真想为你干点活呀……)作者看着珍珠鸟在笑,他在笑什么?(珍珠鸟的羽毛渐渐地丰满了,越来越漂亮了,作者看着高兴地笑了;珍珠鸟越来越乖,不那么任性、淘气、与作者日趋亲密,感情日笃深厚,作者轻松、舒心地笑了……)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它梦见了自己渐渐地长大了,整天与作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者时常给它好吃了,它开心极了;它梦见自己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腾,看到了许多人间奇迹;它梦见自己渐通人性,能与作者表达情感,能帮作者干点活儿,作者很喜爱它……)接着,教师再创造性地提问:“人鸟合一”的情境是少见的,你还想看到什么情境?(在家里,珍珠鸟很听作者的话,能与作者一起玩游戏;作者外出,珍珠鸟能跟着作者走,但不是关在笼子里,那将是最完美的情境……)你还看到过或听说过有关其它通人生的鸟吗?(鹦鹉能讲人话,鸽子能给人类送信;大鹏鸟能背着人飞走;喜鹊能给人们报喜;乌鸦叫声不是好兆头……)同学们,你们回答的很好,新颖、独特,富有创新的见解,老师很赞赏。这样学生多维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通过合乎逻辑的想象,说出了许多富有创新的见识。

三、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多種事物的心理过程。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由联想产生的。联想是美妙的,能牵动人的创新思维。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时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最佳设计》一课的教学,教师创制了这样一系列问题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格罗培斯是怎样的人,他在建筑方面有哪些成就?(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他从事建筑研究40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特别是设计了迪斯尼乐园)在迪斯尼乐园设计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路径没设计好,他大伤脑筋,反复修改了50多次)路径难设计吗?(平常的路径好设计,超越前人的最佳路径难设计)他去地中海海滨干什么?(清理思绪)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当地农民卖葡萄)农民怎样卖,结果怎样?(摘下葡萄放在路边吆喝,结果无人停下购买)老太太怎样卖,其结果怎样?(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上路,结果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的卖法好在哪里?(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使人顿生乐趣,感到被信任、被尊重)老太太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老太太的精神对你有何感触?(老太太真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啊,正是她具有这种创新的思维能力,她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老太太卖葡萄之法对格罗培斯有何启迪?(他联想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这是一种怎样的联想?(积极有效的联想,是在创新思维驱使下的突发联想)他怎样设计迪斯尼路径?(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第二年让人按这些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样的人行道好在哪里?(是游人走出来的,自然、优雅、方便、快捷,适合游人的审美情趣,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使游人得到了尊重感与信任感)其结果怎样?(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具有怎样的精神?(创新精神)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当向格罗培斯学习,善于观察,善于联想,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人类创造奇迹)。通过如此步步引导,学生既理清了课文的条理性,又得到了一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老太太卖葡萄的创新思维通过联想整合到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创新思维之中。以实现预期的教学之目的。

四、激励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从书本上得到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属于理性的范畴,要想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历经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进行了下列的训练:

1.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小发现。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搞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去观察社会自然现象,过一段时间叫学生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带到班上参展,师生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特色及制作过程,接着再各自说说新发现。如:学生们制作了小手枪、小木头车子;折出了纸飞机、纸船;捏出了形态逼真的各式各样小泥人、小动物等。他们发现了雨后的彩虹;发现了雨前蚂蚁搬家、蚯蚓在路上爬、鱼跳上水面;发现了寄生的树木;发现了头梳、尺子摩擦起电,能吸附细微物体等等。这些发明、制作虽然平凡,但却闪烁着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

2.“每日一语”训练。每日让学生各说一句话。内容格式不限,只要求思想积极向上。时间不固定,或课前、或课间、或课后。学生随心所欲,因感而发。这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冲刺。

3.“成语接龙、用字组词”比赛。成语接龙就是教师说一个成语,让学生说出以这个成语的末尾一个字为开头的下一个成语。如此继续下去,谁说的多谁胜。用字组词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让学生轮流上黑板组词,谁组的多谁就胜。通过训练,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组词能力就得到很大范围的搜索反应,也就开拓了创新思维能力。

4.指定一事物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说一事物,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师予以褒贬。例如:教师出示“太阳”一词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就一个个轮着说:太阳又高又大,又红又亮;太阳真暖和;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不可缺少的;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日出和日落的景象真壮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接着教师再出示类似的词,如:小溪、白云、天空、大海、田野、公园、河流、森林、心愿等,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超脱式的扩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总之,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训练成功的。但教师以为只要教师多加留心,审时度势,择机而动,因势利导,持之以恒,不断对学生进行精心培养,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都是创新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教学更要注重创新教育的发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铭记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有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开动学生的脑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他们敢说,敢想,敢干。提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中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意识,同时从教师的角度也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教的兴趣,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兴趣教学要使学生和老师共同处于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着。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指导学生进入创新的思维状态中,要研究好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能够把老师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把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意志、情感融为一体。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吸取先进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我感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游戏教学,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好奇,喜欢热闹,这样就会很好地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在快乐中玩,在玩中学。还有表演法教学,都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比如,我在识字教学到时候,使用了游戏“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二、激励质疑创新

人们的创新源于质疑猜想,没有疑问就不会有不同想法,只有当有了其他的不同想法才会有了新的思路,这就形成了创新意识,让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有超乎前人的见解、独到的见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质疑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敢想,去质问,具有大胆的精神。怀疑就会形成创新,教学中就是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说道“: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得,都是在无疑到有疑的转化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正是在一步一步地发生着新的思维变化而达到的。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去统治课堂教学了,要敢于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和他们交朋友,低下头来和学生互相学习,这些学生就不会有任何思想顾虑,他们就会发起疑问,也会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问了。创新的萌芽由此而生了。《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这样,学生就无不体现着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道:“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所谓的想象是一种超越时空而又基础于现实的思维,它是结合已过的经验知识等,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创新性的形象,它能够冲破大脑的固定模式,具有刷新的创造性。学生若是能够有这种想象思维,他们就会有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就会像放开的闸门奔腾四射,可以从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13.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十三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 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

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广泛参与。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教到SB(2B)Unit 18,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我让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分别勾画出四个人物Dad,Tina,Max,a railway officer,一列火车,以及此火车在一小站分轨运行的画面。根据上述几幅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文章进行介绍,老师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

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 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

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到SB(3A),Unit 6,Lesson 22 Dealing with waste 时,我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提问:Why is rub bish such as “white pollution”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What can be do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waste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又如教到SB(3A),Unit 7 Lesson 26 Angkor Wat时,我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repair work?同学们会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friendly./Because the temple of Angkor Wa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f it is well repaired,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go to visit it./Because the temple is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又如在考查学生语用能力时,我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

化的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many times,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A.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Telling C.Having been told D.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

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如:SB(3A)Unit 10 The trick,让学生对How could Bill manage to escape?展开联想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如:SB(1B)Unit 19 The secret is out!让学生针对How is the secret out?进行复述。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 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如:SB(2A)Unit 5 Charlie Chaplin,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组织 他们就To be an actor(actress)/Not to be an actor(actress)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说,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14.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十四

结题验收主报告

项目名称:”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代号: 1282A030

31项目负责人:王晓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合肥,230026)

摘要: 本项目在研究与实践中,立足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并实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独立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学科交叉,逐步升级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教学内容注重了反映时代特点和最新科技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在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的改革,使大学物理实验课更着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一.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思考

随着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21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memory的记忆容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Internet网的交互管理能力,智能数据库、CAD等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将来的脑力劳动性质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它应该是具有对所学知识的凌驾程度,具有对知识的探索,应用开发能力的新型脑力劳动者。但是,我们的理工科教学长期受到教学条件、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养成上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基础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因而实验教学应该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不断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和科学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上述的想法,我们反省目前教学 1

上存在的弊端如下:

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基础实验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就大学物理实验而言,原有的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被分割为普通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门独立课程,其中普通物理又被分为力、热、电、光等各自独立部分。基础物理实验实际上只是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二十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少能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得到反映。因此,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2、对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一般一项实验课时是3—4个学时,在这样一个很短时间内要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原理、熟悉仪器的操作使用并完成实验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办法只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尽量交待清楚一点,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太少,很多学生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实际上是一种呆板的模仿型教学。

3、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目前大学本科开设的有些物理实验是当时科技发展的突破性成果。有的实验对物理概念的深化、发现、总结规律和对规律本质的解释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教学中没有作太多讲解,学生认识不到当时科学家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些实验成果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围,派生出很多研究方向,但在教学中也没有通过这些例子介绍学科的相关性,展宽学生的思路;有的实验成果则产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或者一个新的产业,但在我们教学中没有介绍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背景,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怎么联想到它的应用方向,以及发展过程。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和很好的教材。

4、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科学,它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实验形成的。爱因斯坦把物理理论称之为“理想实验”的结果。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的引进缺乏对实验背景和该概念前的学科背景讲解。这样虽然学生理解了概念,但不理解概念是通过怎样的思考、怎样的实验产生和进化而来。这样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把概念绝对化,形成对理论的形式化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利于科学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从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和人才科学素质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采用CAI、Internet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资源的缺乏是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也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对公共教育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研制和开发一批物理教学软件。其中,我们在国际上首创开发出第一套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国际领先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又推出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Internet网远程教学系统,并且发展成“新世纪网络课程”在国际和国内物理教学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赞扬。它的意义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1)开创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成果利用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和学习者的思考、操作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一部可操作的活的教科书,为物理实验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克服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课堂、课时

限制的困扰,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2)为网络教育最难实现的远程实验教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3)开拓了CAI研究的新思路,带动了国内CAI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为它的应用开辟了重要的方向和更宽广的领域。

这项新的教育技术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武器,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实验中,对一些难度高、复杂的实验,学生在3~4个学时内对实验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实验的设计原理难以仔细消化,对实验中所遇到的现象也很难通过短时间分析建立起认识,因此复杂的实验不能容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数,反复调整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虚拟实验、远程教学(在校园网上完成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二段、三段式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充分消化实验内容,在课堂内独立完成实际实验,有充分的思考与分析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受益.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新实验课程的组成部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等,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一、二、三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上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其中:

一级物理实验,主要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涉及到力、热、电、光、近代和物理各个学科,为普及性实验.二级物理实验,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以前教师排好实验、准备好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做设计实验,从成功与失败中受到训练,得到素质的提高。

三级物理实验,为以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为主的综合,设计实验,学生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四级物理实验为研究型实验,组织若干个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应用能力。

在课程安排上一级物理面向全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开课,二、三级物理实验对理工类专业开课,第四级物理实验为物理类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理科非物理类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3.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光声谱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软X射线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研成果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在对我校量大面广的工、商、文科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

4.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

目前我校开设的实验类型有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

通过开设远程网上物理实验教学以来,学生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对实验教

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一样,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网上虚拟物理实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的进行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

(2)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

在每一级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它不仅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是一种个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近几年来我们开放的实验涉及力、热、电、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80个多个实验项目。学生在开放服实验室中,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实验中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在Seminar课中发表,讨论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创新点。

(3).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打破多年来一个年级学生一张课表的作法,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和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三级、四级物理实验中,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网上选课,打破多年来一个年级学生一张课表的作法,作到一个学生一张课表,满足个性化教育,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2002年和2003年已在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和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中,面向2000多名学生开放,效果很好。

5.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并行开设“物理实验技术系列讲座”,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

在开设三级,四级物理实验的同时,对学生开设了核物理系列、光学系列、原子光谱系列磁共振系列、真空系列等领域的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6.强化物理学文化素质教育,开设“物理学史的启迪”课程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物理文化教育素质和软件思维能力。学习前辈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索方法,避免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形式化理解和对物理概念的绝对化。

在课程的选材上,重点突出著名物理实验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方式上采用“Seminar”方式及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7.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体现了教学目标,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导向。随着实验内容的丰富,让学生自由地选取感兴趣的实验,作为实验考核的题目;改变传统的笔试方法,新的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方式提交总结报告,并以seminar方式进行答辩。考核方法的改革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写出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考核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2003年做研究型实验(四级物理实验)的500名学生中,有63名学生作出了优秀论

文,在学生论文竞赛中获奖.四.项目主要研究成果:

我们在“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进行中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 2001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优秀名牌课程。

3. 我们开发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及远程教学系统”,“物理学史的启迪”,“物

理学”,“十一门物理学类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在全国已经有250多所高校应用了这些成果。

4. 出版了面向21世纪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

五..项目推广价值与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1.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全国250多所高校及香港.台湾等海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起了示范和辐射作用.2.融合上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思想和成果,进一步更新教学观

15.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篇十五

一、从数学知识的角度,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方面在观察之前,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 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 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 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 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数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 创设想象情境, 提供想象材料,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 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 像类比、归纳等.

二、鼓励猜想、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 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 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 形成命题, 这种尚未判明真假的命题就是猜想.再对命题进行验证, 这便是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例如,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 展示课件后, 引导学生考虑几种特殊情况 (边长分别为3, 4, 5或6, 8, 10等) , 一般情况 (通过几种图形证明) , 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激励实践、创新,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 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 使实践理性化, 最优化.例如,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公理”等公理, 就是人们“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 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 若单纯地讲, 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 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几何图形中,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 再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适当启发引导,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持续活跃.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境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五、鼓励求异,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求异是指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向, 去想别人没想到, 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 勇于求异,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 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 训练学生勇于质疑, 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 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 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 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开放问题的出现, 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 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 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标志之一

学生的聪明与否, 除了先天因素外, 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聪明的学生, 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 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 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 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 关键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撑点, 因而对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 在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 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必然要努力学习, 只有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在实际教学中, 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 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主动探索,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教学中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总结能力、归纳能力.

(三) 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就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解决问题更没有创新性, 不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就必然要研究好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得活泼一点, 生动一点,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 就容易与学生沟通,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过程中,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适应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理论.

16.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创新 能力培养

为什么学生必须学习语文?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学习母语,二是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站在时代前沿,在不抛弃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一、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中职语文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的选择和制定都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既保留传统又有所创新。

在过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和专业很少有交集,语文老师照本宣科的教法使得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这种只偏重对语文书上的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教学,使得很多学生的思维禁锢于教材,与生活产生了脱节。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与职业学校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中职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师除了要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外,更应实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前了解和接触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使中职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课堂内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任

1.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阅读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欣赏”模块主要包含现代文和文言文两个部分,然而中职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并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这一模块的教学时,首先要在教学形式上做创新。

(1)信息化手段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职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电子设备带来的快感,视频、动画、图片、音乐等鲜活的内容带来的冲击。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每一节课所教授的内容,巧用信息化手段,以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堂。

《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又是对正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阶段的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范本。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做了一些创新。上课之前,笔者从该班级学生的QQ空间内找到很多学生与妈妈的合照,做成动态PPT,以满文军的《懂你》作为背景音乐。课前播放动态PPT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们都看得非常专注,看到自己与妈妈的照片时,同学们眼神里都充满了温暖的感情。

(2)引导阅读,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语文和英语一样,都是语言学科。中职学生往往知道英语单词和课文要读出来才能知道发音是否正确,却很少意识到语文课文也是需要读出来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做引导,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课文的机会。

笔者在讲现代文时,经常在上课前选几位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学生,让他们按顺序将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课文讲解结束时,笔者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文阅读任务。如在讲完沈从文的《边城》后,为学生推荐了几本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作者的写作风格,拓展知识面。

另外,快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据估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是3~5年增加一倍,甚至增加得更快。所以,中职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并在阅读中通过练习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2.多动口,训练说话能力

当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必备能力。但就笔者的教学情况看,中职生大多这方面的能力不强,除了他们自身及生活环境造成的原因外,中职语文在交际能力的训练方面较少也是重要原因。

(1)口语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开口。口语训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口语训练从简单的朗读开始,让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开口说话。第二步可以通过课堂小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能够流利、完整地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并能够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第三步,在阅读过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在课堂上,笔者还尝试在课堂前几分钟,设定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和主题,让学生依次对文章进行复述、讲述自己的故事、演讲和辩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小场合敢于开口讲话。这一活动在前几次可能需要语文教师做引导和动员,将此作为每节课的常设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训练,对提高班级学生的口语水平非常有帮助。

(2)口语训练第二步是升级听说能力。准确快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一,准确的听说能力和简洁规范的说话能力也变成人际交往必备的能力。这一新时代的要求使得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本和学校内,还必须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严格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在上《好雪片片》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在熟悉文本、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文本精华,学会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和再创造,借此训练口语能力,笔者采取了访谈的形式组织课堂。课堂组织上由老师扮演主持人,学生扮演嘉宾、观众。全班分成“卖奖券” 、“买奖券”、“摄影”、“写作”四组。在访谈过程中,通过小组的讨论、观众嘉宾的互动,培养探究、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也创造了一个口语训练的机会。

3.常动笔,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人才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功。中职语文通常的写作训练是以作文的形式,给定主题或主题范围,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规定字数的文章,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培训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毕竟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写“无病呻吟”的散文和不痛不痒的记叙文,或者凭空想象的议论文,他们需要写作的是与社会和工作实际相关的应用文。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在写作方面,可以按照一般的要求让学生练习文笔,但将应用文的写作训练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求职信是学生在找工作时需要用到的、以推荐自己为目的的应用文,也是学生必须学会写的。为此,笔者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心仪的企业和岗位情况写自荐信,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老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另外,总结、产品说明书、消息等实用的文体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可能会遇到的。笔者会根据专业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写作要求,以培养学生具备处理生活和就业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

4.多锻炼,拓展实践能力

以锻炼能力为主的语文教学空间更广阔,所以语文教学应将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课本以外的真实社会生活的魅力。而正值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前途、职业的敏感使得他们中的多数人很早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对用人单位及其招聘人才的要求也非常关注。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教学除了知识教学外,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笔者还鼓励学生利用休假时间去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体验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训练自己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应以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为标准

考试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应试教育的主要手段。但如果完全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必然会打击到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是一门灵活性很高的学科,其评价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元,但必须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而非单纯的卷面分数。

1.笔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字、词、句、诗、辞等必须要学生牢记的基础知识,也是增加其说话和写作内涵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牢记的,这一方面的知识最好的考核办法依然是笔试。所以,在考核评价时,不妨单列这一项作为考核要点,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必须要牢记在脑海中的。

2.口试以考察表达能力为主

如旅游专业学生可模拟以模拟现场导游为考试课题;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模拟面试作为考核内容;茶艺专业可以向客人讲解茶道为考核内容等,将专业融入语言考核中,从中即可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为其以后的就业做相应的准备,一箭双雕。

3.将比赛成绩作为考核成绩计入总成绩

征文、演讲、朗诵、表演等与语文相关的竞赛活动是学生展示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平台。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成绩正式其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其的充分肯定。所以,在语文考核中,应考虑将比赛成绩考虑在内。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等是社会对现代人才基本的语文能力要求。而中职生一般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较多,语文这门传统的学科应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及人文情怀为目标,从而使学生在走向职场或接受高等教育的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

参考文献:

[1]王红.突显“三性”,上好中职语文课[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3).

[2]肖孟春.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性[J].才智,2008(24).

[3]邱春妮.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开放性和实用性[J].广西教育,2009(27).

[4]张艳.浅谈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活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4).

上一篇:秘书求职信经典下一篇: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缓考重修的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