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作文(精选16篇)
1.科学实验课作文 篇一
今天,我做了一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科学小实验。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只需要两本书而已,可是,它的结果却让人大开眼界。
我拿了语文书和数学书来做实验,我先把两本书的一页页仔仔细细地重叠在一起,可是,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叠着叠着它们就歪歪斜斜地散开了。我试了好几次,结果还是一样,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不过我也总结出了失败的经验,这次我每翻两页就会按一下,保证它们叠得整整齐齐,这下终于大功告成啦!重叠在一起的两本书就像一座小土丘,十分可爱。
接着,我叫来妈妈,对她说:“我喊一二三,我们就一起用力向外拉!”“一二三!拉!”“一二三!拉!”随着我的声音,我们俩一起使劲,却无法动这小土丘一分一毫。我想:你这小土丘,就算你使了“金钟罩、铁布衫”,我也会把你们拉开!然后我的嗓门更大了,我迈开弓步,两手紧紧抓住书的边缘,使出吃奶的劲儿,可是两本书还是安然无恙。最后,我无只能无奈地重新把重叠的一页页书再分开,两兄弟紧紧拉住的手终于松开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书页相叠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力,而我们的拉力小于摩擦力,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把它们拉开。
生活处处充满科学道理,就看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神奇奥秘的眼睛!
2.科学实验课作文 篇二
一、明确实验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的目的
上每堂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 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所要验证的科学知识。
2.明确实验操作的过程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 但每名学生的理解力不一样,观察事物时常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使得在实验中往往是做了这步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一定先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过程。
3.明确实验的结果
实验就是为了检验科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进步,通过检验实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拓展实验空间,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场所不仅仅是学校的科学实验室, 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范围拓展田间地里、学生的家里。 在教学《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教师将实验过程讲授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实验。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自己动手并记录,更深入地了解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就地取材
一些实验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在教学《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时,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土豆、西红柿、苹果、梨、米饭等很多实验材料。 学生在实验中用着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心里有种满足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
四、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 在教学《 点亮小灯泡》 时,教师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提出疑问让学生动手将小灯泡点亮。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敢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篇三
摘 要:怎样才算上好科学实验课,不是看这节课学生有没有动手,而是要看学生动手的同时是不是动脑了。要做到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那作为科学教师就要做到每个实验认真对待,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照着课本做实验。
关键词:动手 鼓励 培养 实验课
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是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动动手做做实验。可实验课真是难上,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毫无兴趣地照着书上的模式做,一部分学生是把实验材料当玩具玩,学生实验时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探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上好科学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前亲自动手做一做,精心准备好实验
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教材,重点关注实验。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都是清清楚楚的,不会有什么改变,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殊不知,我们都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当学生在实验中由于器材或操作等多方面的原因,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不能按照你的思路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我们就会后悔,课前为什么没注意这一点呢?因此,我提倡课前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比如在探究“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用课本中的操作方法去做好像没有问题,其实在教师先动手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发现问题。选的接触面粗糙,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很容易就读出,而如果选的接触面是非常光滑的桌面,滚动摩擦力从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非常接近0,不好读出大小。教师做过以后,心里就有了底,在这里就可以提前设计好实验并准备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开始实验时,我故意让学生选用光滑的桌面,果然学生发现了滚动摩擦力的读数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问学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有的小组采用增加载重量的办法,有的小组采用改变接触面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做到了有备无患,课堂上不会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手忙脚乱,有效地控制了课堂效果,灵活地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中大胆放手,适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实验
实验课强调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又何来兴趣可言,又何来探究可言。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处处限制他们,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反而学不好。教师放了手,让学生处在主动地位,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就都有了。
在合适的实验课中,我大胆尝试“放”,只介绍一下新的仪器及用途,注意事项等,充分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一段时间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如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各种器材、生活经验、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操作。其结果,学生不仅完成了书中的实验,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操作起来较难,不易使里外空气隔绝开来。有同学大胆想出了用气球套在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不多时气球就慢慢地充气,渐渐地膨胀起来;把烧瓶移到凉的地方,原来已充气的气球就慢慢瘪了下去。多绝妙的实验设计!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设计实验,不唯书,不唯师,学生是完全能够想出书本中没有的、甚至胜于书本的创意。
三、课外开展多种渠道实验,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的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一些凤仙花的种子,然后要求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又如在五年级教学《观察月相》这一课时,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每晚的月亮,并要求仔细认真地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到真正上课时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汇报和评比,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做事情有耐心和恒心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真正好的科学实验课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让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订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科学课》杂志.2008年7-12期
2.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杨九俊.《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4.科学实验作文 篇四
一天,堂姐突然对我说:“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能被煮沸腾,但纸盒却完好无损,你相信吗?我肯定这是对的。”
我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说:“那不可能,纸一碰火就烧着了,根本不可能把水煮沸腾。”“不信你做一次试验,看看谁说的正确。”堂姐摆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说。我胸有成竹地说:“做就做啊,反正我赢定了。”于是,我拿来材料,开始做实验了。过了一会儿,水竟然沸腾起来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眼睛睁得极大,只见纸盒底下有一团被火烧成的黑,其余地方都安然无恙。堂哥高兴地说:“这下你服了吧!”我立即带着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去上网寻找答案。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纸的燃烧度是180多度,而沸水的温度只有100度左右,而且水沸腾的条件:一是到达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所以不断进行热传递。这就是纸盒完好无损的原因。
这场打赌虽然我输了,但是我学到了这些科学知识,我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留有观察,善于对事物的思考,用于探索,在“已知”中追求“未知”,就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今天是星期一,我格外的高兴,因为我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一星期只有一节的科学课。
“叮叮咚咚——”上课铃响了,只见老师手拿一根蜡烛和一个玻璃杯,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课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时,老师终于开始“发威”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尝试,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尝试?”一向兴致高的同学们因为摸不透老师在玩什么新花样,所以个个都默不作声,等着看是哪个倒霉鬼会这么“倒霉”,没想到,老师点了我,底下已经有同学准备看我怎么个“倒霉”法。“好了,现在请你把蜡烛点上,在不能吹的情况下,把火熄灭。”我傻了,不可以吹,那可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目光拼命在桌子上扫荡,突然,目光停留在老师拿来的杯子上,心想:“这个杯子是老师拿来的,肯定对我有帮助”可我想过来,想过去,都不知道怎么用,我索性把杯子盖住蜡烛,没有见到蜡烛熄灭,就在全部人灰心之际,火焰“嗖”的一下熄灭了。“做的真不错,回座位。”几乎全班的人都在目瞪口呆。我回座位暗暗喜了一阵,可又觉得疑惑不解。“蜡烛为什么被杯子盖住后就熄灭了呢?请同学们回去查查资料,下节课告诉我!”
回到家,我马上求助于“网络”这个小帮手,资料显示:火的燃烧需要氧气,如果用杯子盖住的话,氧气会越来越少,因此火才会熄灭。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蕴藏这许多科学道理。从这一次的试验中,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在我的童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尝试,可是,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记忆犹新。
一天,我和我的表哥在家里打乒乓球。一不小心,我把乒乓球打 了。我拿着瘪了的乒乓球,愁眉苦脸的。我灵机一动:找爸爸,他一定会有办法可以让我的乒乓球恢复原状。于是,我拿着乒乓球去问爸爸。爸爸说:“只要装一碗热水,把乒乓球放到碗里,过几分钟,乒乓球就会恢复原样了。”听了爸爸的话,我马上跑去厨房拿所需要的材料。
我首先把水烧开。烧开之后,把热水倒进碗里,再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碗里。一分钟过去了,只见乒乓球一点一点地往外鼓。又过了几分钟,乒乓球瘪的地方向外鼓出一点点就不鼓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失败了?我突然发现原来是碗里的水凉了,于是我把凉水换成了热水。又过了几分钟,乒乓球终于恢复了原状。我高兴极了,我觉得很神奇,于是我又走过去问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这不是神奇,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就会把乒乓球恢复原样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想不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大的奥秘。”
5.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五
首先,我们准备好做小实验的材料:两根蜡烛、一盒火柴、圆柱形水杯和纸板,这样就能做实验了:
我们把蜡烛点燃,固定好,再把纸板用手拿着挡在蜡烛前面,然后,对着纸板吹气,结果,蜡烛没灭,然而,把圆柱形水杯放在燃烧的蜡烛前面,对着圆柱形吹气,结果蜡烛灭了。
你知道为什么对圆柱形水杯吹气蜡烛会灭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原来,当空气遇到圆柱形障碍物时,气流会贴着圆柱形表面分开(两边)流过,然后会在圆柱形后面重新会合,形成一股力量未减的风将蜡烛的火焰扑灭。
通过这一次实验,使我深深的爱上了科学,因为,做实验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找到了乐趣!
6.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六
实验开始啦,我先找出一张旧报纸,再找了一支塑料笔,最后用一只手把报纸固定在墙上,另一只手用塑料笔杆使劲地在报纸表面来回摩擦。我的心里很紧张,总觉得只要一松手,报纸就会掉下来。
摩擦了大约十五秒钟后,拿着塑料笔杆手有一点“毛毛”的感觉,可能差不多了,我小心翼翼地松开了手,奇迹发生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报纸稳稳地贴在墙上,一动不动,我又轻轻的掀起报纸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又被墙壁吸回去了,这就是静电的吸附现象。哈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激动的又蹦又跳。
7.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困惑及措施 篇七
去年九月份, 校领导又把我们学校两个班的科学课交给了我。这已经是我所代的科学课的第几个年头了, 我也记不清了。既然任务来了, 咱就得好好完成。但是,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我们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现状我是最清楚不过了。说以前吧, 教育太穷, 别说什么实验室了, 就连我们最常用的材料、仪器也配备不齐。现在, 国家富裕了, 教育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 实验室建立起来了, 各种材料、仪器的配备也都逐步完善了。但是, 新的问题又随之显露出来, 在各种硬件条件跟上去的同时, 我们的软件出现了问题———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及方法没能及时跟进。说白了, 我们教师的教学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我们这儿的许多科学实验课都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几个层面:教师纯粹地讲, 学生纯粹地听, 师生不能有效结合;一个班虽为一个集体, 不去分工, 只是图个热热闹闹的课堂;或者也去分工了, 但只会是流于形式, 不去合作;在实验操作中, 只动手, 不动脑;分工不明确, 导致学生各行其是, 仪器、材料等杂乱无序等。表面看去去热热闹闹的科学课, 真正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真知的学生有多少呢?现状肯定是不容乐观的, 这些现象导致了小学科学探究的低效性, 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 降低了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2009学年度下学期, 我曾执教过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光》一课, 当时听课的是我们县教研室的人员、镇教研室人员、所有科学课教师。这节课有分工、有合作、既有学生动手, 又有教师动手, 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课后评课, 自以为很优秀的这节课没曾想到被评为中课。在交流时, 评委的肯定与表扬是有的, 但最多的还是给出了意见和建议。这节课目标定位模糊, 课堂虽热闹, 但比较低效。课下评委问了很多同学, 这节课你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 大多数同学只是摇头不知道。还真有这么巧的事, 在时隔几年后的今天, 我看了《山东教育》上的一节课, 几乎和我那节课如出一辙, 课题虽不一样, 但结果是一样的:目标未落实, 效率不高。说到底, 以上状况直接导致了小学生较弱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进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实验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揭示自然规律, 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不要怕麻烦, 耐心指导学生做, 分小组做, 并且达到人人会做的目标。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实验应当突出它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基础知识, 发展科学能力的很重要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 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把手动起来”。因此, 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 要拓展实验的内容。
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 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 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
2. 要拓展实验的空间。
拓展实验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把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 它的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开放实验室, 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时间比较充分, 形式又多样化, 又有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 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乐于开展科学小实验的学生开放, 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 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 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便可以自主发展, 并能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验了, 也许创新的火花就在这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建立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 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让这些学生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
二、创设比较良好的实验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 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1.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 就好像在家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一样。
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实验环境, 让学生乐于其中, 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2. 将动手操作进行完整, 要形成书面文字, 让同学们做好记录。
为此, 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 都要形成书面文字, 比方说今天做了什么实验, 哪些同学合作参加了, 用了什么仪器, 步骤是怎样的, 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果又是怎样的, 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 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文字不需要写得太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写上自己的真实想法
3. 不要为操作而操作, 而是通过操作, 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深印象, 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
操作要有一定的目标性, 盲目而杂乱的课堂实验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 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 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
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 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 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要记录, 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研究, 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 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但又严肃的事, 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 就会有计划, 有目的去动手操作, 以此, 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能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 同时, 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 教师要给每组学生一个明确的分工或者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分工
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 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让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分工, 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 但经过特别的加强训练, 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还有一点, 我没有把它当做第五点, 也没放在第一点, 我把它单独列出来, 也表明了我对它的重视。科学实验课的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这一步,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导入新课这一步, 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有很多人总认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导入新课尤为重要, 而对于常识课, 尤其对科学实验课的导入新课并不重视。我认为持这种说法的教师可能没有亲临教学第一线, 或者说亲临第一线但没代过这门课程。这样说可能有些过重, 但在我的教学历程中, 我发现科学实验课导入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语、数、英。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的顺利进行能为科学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四、五、六年级的科学课我都带过, “1+1”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论它等于几, 我也不管它与本堂课的内容有关无关 (我认为导入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也无妨) , 这四个不同程度的年级的学生我都问过, 可想而知, 不同年级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同学会很自豪, 高年级的同学会很不屑, 初、高中生可能会迟疑, 如果你问大学生或者教授, 那他可能就会很吃惊“这个问题很复杂, 需要好好研究”。我常常以此导入, 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学对科学课中的实验课教学的落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 我们没有推脱, 没有气馁。我们要知难而上, 顺势而为。可喜的是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 在我们镇的学校领导及镇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 再加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 我们的小学常识课, 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镇的科学课教师在全县的讲课比赛中年年获奖, 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学生的成绩也在逐年稳步提高。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普通教师说的话就普普通通, 没有什么大话、套话, 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我们只会以满腔的热情去谱写我们农村的落后教育。领导拭目以待, 我们教师、学生家长也都在拭目以待!
摘要:农村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的配备也都比较完善, 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 走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之路, 适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是教育领导者们迫切追求的, 是一线教师们苦苦思索的。
8.科学实验课作文 篇八
为了提高科学学科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因陋就简,制作实验教具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一、自制实验教具的直观性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十一册第11课《电磁铁(一)》中,有三个分组实验。⑴探究电磁铁的性质;⑵认识电磁铁的两极;⑶电磁铁两极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教学这一课前,我找来一块木板作底板,把制作的电磁铁、电池盒(能做360度旋转)等安装在木板上,制作了一个"电磁铁示教板"。在实验一中,我把制作好的电磁铁用铁夹固定在底板上,把导线两端的鳄鱼夹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用钉尖(帽)接触大头钉,能吸针;切断正(负)极连接,不能吸针。
在实验二中,我用钉尖(帽)接近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针。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能判断钉尖(帽)的磁极。
在实验三中,示教板上钉尖(帽)的方向不变,把电池盒旋转180度(或把绝缘导线按相反的方向缠绕),接近电流,用磁针检验,钉尖(帽)的磁极会改变。
该示教板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在教学中,我把它竖立在讲桌上演示。它能直观地说明电磁铁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认真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后,再进行分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二、自制实验教具的趣味性
小学科学第十一册第18课《机器》中,重点内容是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机械实验箱"中的材料来演示,学生很容易掌握机器的工作部分、传动部分和操纵部分。但动力只能是教师的"人力"演示。如何让学生理解产生动力的动力机呢?教材上列举了一些动力机名称,配了两个动力机插图,但学生甚感枯燥无味、一知半解。
在教学这一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参考课外资料,制作了一个蒸汽机模型。
我用易拉罐做蒸汽锅炉,把展开的易拉罐铝皮剪成圆片,再剪成叶片做叶轮,置于锅炉之上。把锅炉定在方座支架上,在锅炉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使水煮沸。蒸当汽从喷嘴急速喷出时,冲击叶轮做高速旋转。教师演示该实验后,学生惊叹蒸汽产生的动力如此之奇妙。我借机向学生指出蒸汽能产生动力,自然界的风和水能不能产生动力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动力机的探究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课后学生们用圆铁皮剪成水轮,用厚纸折成风轮。看见它们分别在水力和风力的驱使下作高速旋转,学生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一课的教学,由于我应用自制的蒸汽机模型启迪了学生课外制作的创作智慧,使本来索然无味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学生对趣味无穷的自然奥秘的探求活动。
三、自制实验教具的多功能性
小学科学教材中,水与空气的知识占的份量较多,它们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分别安排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力求制作的教具在三个学段中都能使用,尽可能地提高使用频率,体现其多功能性。
在小学科学第二册第2课《浮和沉》一课教学中,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一个带盖的透明塑料小瓶,把它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然后我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让这个小瓶沉入水底?学生们分组实验,探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瓶中装水、砂或石子,打开瓶盖或把塑料瓶戳破,都能使小瓶沉下去。
在教学第五册第7课《压缩空气》中,我把在《浮和沉》一课中用过的塑料小瓶的底部侧面打一孔,安上短管,再在短管上接一根长胶管,夹上夹了,在玻璃瓶底部塞紧一团纸,然后倒立压入水中,纸团不湿。如果将夹了松开,杯内空气由胶管流出(胶管插入水槽冒泡),水进入瓶中,、上升到瓶底(瓶倒立),纸团就会湿。该实验改进了教材中侧倒放气的实验方法,较好地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第五册第11课《水的浮力》教学中,我仍应用底部侧面开小孔的瓶子,并且把瓶盖也钻一小孔。在盖上小孔和底部小孔分别接上一根长短胶管。短管置入水下,长管接上注射器(用嘴吹,吸也可),向杯内充气,空气挤出水后,抢占了空间,杯子轻了就浮上来。然后吸出空气,水又注入,杯子变重,使其下沉。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造的。
以上用过的塑料小瓶还可以用于过滤实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连通器实验等。
实验教具的多功能性,既节省了教师重复自制教具而耽误的时间,又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9.科学实验作文 篇九
老师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接下来,我要做一个实验,来测试这张A4纸能承受多少压力。“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见老师先拿出A4纸对折,再将水果刀放进A4纸里,刀尖对着折痕切开来,然后把其中一半的对折,把水果刀放进纸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将土豆放在讲台上用水果刀这么一切,只听见“咔嚓”一声,土豆被切开来了,而且切的十分严整。“好神奇”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道,嘴巴都张得大大的。
实验过后,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们迷惑不解,为什么那张A4纸不会被水果刀切破呢?那张纸不会是假的吧!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顿时教室里变成了人声鼎沸地菜市场,“菜买完了吗?”老师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
10.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十
每天早晨妈妈开车送我去上学的路上,等红绿灯通行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看着红绿灯交换,有时还看到交警叔叔站在控制柜旁边手动更换红绿灯,多想有机会自己也控制一下交通信号灯啊!
暑假的一天,我翻出了姐姐的初中物理科学实验箱,我兴奋极了。怕挨姐姐骂,我关上门,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做起红绿灯的实验来。一会儿,几根电线缠在一起,怎么都解不开,我心急,恨不得拿把剪刀咔嚓一下的。妈妈见我死拉几根线,走过来帮忙,一边说:做红绿灯要细心哦。”在妈妈帮助下,好不容易理清了每根电线,我急不可耐,把铜丝胡乱绕在铜片上,草草了事。妈妈生气地看着我,一句话不说,一把抢过去。只见她一根一根、小心地解开被我绕的乱七八糟的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铜丝,用手指捻紧,穿过铜片孔,又绕着穿一次铜孔,然后紧紧的锁住,绕了好多圈。然后递给我检查牢固度,我也一言不发认真地看着妈妈每个动作,我佩服不已。妈妈却说:“接跟电线,并不难,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保证又精又好,为什么呢?”我低下了头,默默的接我手里的电线,每看到铜丝乱、出毛时都会马上解开来重新来。终于完成了信号灯的安装工作,也明白时做事要精益求精。这时,我看到遮雨的灯盖倒斜一边,想把它重装,可是要解开很多好不容易接好的电线,妈妈走过来,说了一句:“如果这时一个马路上的信号灯呢?要精!”这似乎给了我动力,我解开电线重新装了起来,每一步都那么小心……
11.谈谈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设计;自主探究;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51-02
浙教版新版初中科学旨在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增设了大量的实验活动,然而由于中考指挥棒等原因,科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实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来实现教育目标。正如一学生所说:看着老师的演示实验,很吸引人的,一旦自己动手实验,因只是验证性做做,已没什么兴趣。对此,教师在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放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笔者结合多年的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成功的教学始于科学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应明确地把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应把智能开发作为教学设计的始点和终点。把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模拟实验、验证实验尽可能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如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她让学生用桌上的弹簧秤、铁钉、磁铁两人一组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分析相互作用力的方向,经过讨论、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做学生参与程度高,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维,归纳规律,有利于学生发现品质的培养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接着引导学生从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对象研究,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共性与差异。这样做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求异”和“比较思维”的能力。接着她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课件:我国110米栏冠军刘翔起跑的镜头和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官吏想借助火箭飞行的动画。这样做,既使学生明白了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应用,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节课中,教师没把要讲的内容当成现成的知识传授,而是进行了活化,作为一个知识探索及获得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实验设计,既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
二、精心设计课堂探究与课外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创新的前提,是求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造就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人才。实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实验活动中多用设问方式,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扶植和培养有不同爱好和特点的学生,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增强自主意识。
新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探究”和“进一步探究”活动,有一些探究活动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如探索各类生物的习性、生长、发育规律,也有如月相及其变化、日食、月食、星图等自然景观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前1~2周,甚至提前1~2月或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课外作观察日记,适时指导。这样,既分解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疑难点,增强了科学的直观性、规律性,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增添了“催化剂”;又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真谛。当学生接到任务后,情绪高涨,很快自由结合成一个个活动小组,各自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在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时,有的小组是自己设计的,有的是按照教材设计的。学生在这些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实验情况,定期召集学生汇总情况,及时组织讨论和引导。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渐渐养成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精心设计成功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成功的情境”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各自的实验活动中获得成功,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层次的启发式的实验教学设计,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每一位学生创造表达、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感悟自己潜在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课中,对后进生可设计如下问题: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淀粉有没有甜味?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后有没有甜味?3.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变不变色?要求他们能叙述一些简单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当出现失误时,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少批评,多肯定,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的方式分成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的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得出多种多样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过程。针对思维开阔的学生可设计以下具有发散性特点的问题:1、为什么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对温度的要求大约是37℃?2、为什么3只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滴多了会出现什么现象?3、除了教材中提供收集唾液的方法外,谁还能想出别的方法?4、除了将3只试管一起放入37 ℃的温水中,谁还能设计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做可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惊奇于自己的诸多发现,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独特的、丰富的、深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发现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在成功的满足中产生愉悦,以更饱满的自信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总之,实践证明:合理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设计,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操作、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 晶.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6.
12.科学实验课作文 篇十二
一、组织观察 (看)
观察是探索科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观察引路”教学策略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通过参与观察, 学生不但能加深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 同时也能增强自身观察能力。我们知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 需要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拟出相应的观察计划, 并能按计划仔细地察看知觉对象, 从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类。自然观察过程既可以在户外, 如到郊外公园去观察落叶、花草、昆虫, 到农场去观察动物的形态;也可以在教室中进行, 如观察在教室中培植的植物, 观察摆放在自然角中的物体等。科学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是基础, 表现为以操作为主的外部活动;思维能力是核心, 对外部活动进行调控;创新能力是诸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组织观察时, 教师一定要做到紧扣主题且细致耐心。在观察变化中的事物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把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事物分割开来, 而要引导他们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异同, 从而使他们能具体了解“变化”的实际情况。例如种子受湿胀大、吐根、长出嫩叶, 变成幼苗。通过引导学生将每个阶段所观察到的变化联系起来, 从而对种子长成幼苗的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 教师在帮助小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时要强化对事物系统地观察, 即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例如, 观察一只公鸡, 可以先看公鸡的整个外形, 然后再观察公鸡各部分的外形特征。当然, 系统地进行观察, 也包括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
总之, 小学科学课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属于初等水平的实验, 具有操作的基础性、过程的趣味性和实验的工具性等特点。实验本身蕴涵的自然科学知识、实验所展示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往往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能学会一定的操作技能, 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还将知道实验是我们认识自然的工具和桥梁, 知道应该利用实验手段去认识自然规律, 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因此, 科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年龄小、动作协调性不强、心理承受力较差) , 选择难度适宜的实验操作, 选取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实验,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引导思考 (想)
在完成了观察这个最为关键的一步之后, 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就更加重要了, 这也是完成“观察引路”教学策略的第二步。可以说, 学生经过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是零乱的, 只有通过大脑思维的加工, 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换句话说, 思考的过程就是“想”的过程, 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取舍、提炼和组装的过程。这里的“猜想”, 是“科学猜想”, 它往往是科学实验的先奏———有了“猜想”, 才可以产生引发证明“猜想”的实验, “想”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打基础。实践证明, 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之后, 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之前, 引导学生对有关科学规律作出各种推测。事实上, 在观察中和观察之后, 不少学生会自发地对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作出各种猜想。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既要发扬科学精神, 又要兼顾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鼓励学生敢想、多想、会想。例如《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某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去鉴别树叶的形态。这样就为后面制作叶形标本、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奠定了基础。
科学学习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不能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正如《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描述的那样:“学科学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科学是学生们要自己实践的事, 而不能由别人来代劳。‘动手’的实践活动自不可少, 但这还不够, 学生们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
三、探究实验 (做)
看、想都完成之后, 接下来就是做的环节, 这是“观察引路”教学最令学生兴奋的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 其目的就是验证看和猜想的结果。我们知道, 实验是利用一些设备和物品验证某个现象或探求某个答案, 每个实验都将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实验方式有三种:一是演示性实验, 即教师在讲台上做展示性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 掌握与当前的研究主题有关的事实;二是自主性实验, 即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分组或独立进行自主实验, 以掌握与当前研究主题有关的事实, 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三是模拟性实验, 即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模拟实验, 让学生通过屏幕, 观察实验过程, 掌握与当前研究主题有关的事实。由于大多数观察会占用较多时间, 所以通常都是教师进行“演示性实验”, 很少是学生自己做的“自主性实验”。
对于这一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第一阶段的实验进行研究和讨论。不但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研究, 更要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 要紧扣实验的主题、原理和结论, 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推断和综合。
四、组织讲评 (评)
讲评是“观察引路”教学策略运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其宗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综述实验结果, 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实践证明, 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但相对于前三个环节, 讲评的过程耗时较多, 因此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在讲评的过程中, 学生聆听或参与讲评, 是对习作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讲评之中。既然要讲评, 其间必然涉及到成绩的好与坏, 教师要有重点地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显然, 要达到上述目的, 教师一人讲评、学生只当听众是不行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的集中讲评。选择自评与互评的优点就在于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对自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行为的检测、学习过程的反思等进行针对性的评定, 据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有效地调整与改进, 实现自我教育的结果。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评价能更具全面性和公正性。
总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启蒙课程, 其突出特点就是浅显性、趣味性, 为此教师要细心呵护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的情感和求知欲。科学课的教学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 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多为学生安排一些现场考察、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小制作、种植饲养、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等活动。此外, 小学科学课程还要关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包括对科学的情感, 即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不相信权威;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与价值观, 即知道应该用科学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 要关注与社会有关的社会问题;对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即应该珍爱生命、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当科学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才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郁波.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方红, 常利梅.科学教学实施指南 (小学卷)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吴颍惠, 刘英健.九年义务教育学科活动指导书——科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13.科学小实验小学作文 篇十三
来到教室,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三组,准备了几个杯子给我们,每个人分了一个胖大海。老师把开水倒入杯中,我们把胖大海放入开水中。过了一会儿,胖大海变大了,并不断冒泡泡,像小鱼一样开心地吐泡泡,胖大海慢慢裂开,吐出了一些毛绒绒的东西。看着我的胖大海,原来只有指头那么大,现在却足足有拳头那么大了,似乎要撑破了一样。
白开水变成了赤黄色,我喝了一口,苦苦的,我又用手指夹了一点儿胖大海,吃了下去有一股中药味儿差点儿吐了出来。但我想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我艰难地咽了下去。
14.关于科学小实验的作文 篇十四
篇一:科学小实验 例文
记得一次有趣的实验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如果把二本书一张对一张地展开像洗扑克一样的相互交叉在一起,那会怎么也拉不开。为了证明电视上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便亲手试了一下。
我首先拿了二本薄厚差不多的书,然后把书打开,将它们一张对一张地展开像洗扑克一样的相互交叉在一起。我拿起二本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的拔,可是却怎么也把不开,这两本书像是两个好朋友一样,永远也分不开。于是我思索起来:应该让谁来拔开这两本书呢?“啊,就让家里最最强壮的爸爸来将这本书拔开吧。”于是我找了家里最最强壮的爸爸,让他将这本书拔开,虽然爸爸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是也拔不开,我又把全家的家人都叫上,开始了一个“拔书”比赛,可二本书像是被胶粘上一样,怎么也分不开,我们非常奇怪,难道这二本书被施了魔法吗?
爷爷给我们揭晓了答案,原来是摩擦力在起作用。这二本书本来是很好弄开的,可它们互相交叉在一起,如果拔的话就会产生摩擦力,拔的劲越大,它的摩擦力就越大,难怪聚我们全家的力量也不能拉开这两本书。
通过这次试验,我懂得了:我们要多多看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五年级二班吴丽丽今天,老师教我们做一个既好玩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听了老师的话,我非常好奇,老师先拿来两杯干净的清水,又拿来两个一样大的生鸡蛋,接着老师把鸡蛋轻轻地同时放入水中。“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我看见其中一个鸡蛋沉到水底了,像婴儿一样安静地躺在水底;又像一艘潜水艇在海底巡逻;还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等你来挖;另一个鸡蛋却像被施了魔法般神奇地浮到水面上来了,像一个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像一只鲸鱼露出了雪白的肚皮;像一个人躺在椅子上晒太阳;像一只小鱼儿跳出水面来透气;还像一只小鸭子在水面上快活地游来游去。老师说:“是盐水让鸡蛋浮出水面了。”我听了恍然大悟,这个实验真好玩。今天,老师教我们做一个既好玩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听了老师的话,我非常好奇,老师先拿来两杯干净的清水,又拿来两个一样大的生鸡蛋,接着老师把鸡蛋轻轻地同时放入水中。“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我看见其中一个鸡蛋沉到水底了,像婴儿一样安静地躺在水底;又像一艘潜水艇在海底巡逻;还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等你来挖;另一个鸡蛋却像被施了魔法般神奇地浮到水面上来了,像一个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像一只鲸鱼露出了雪白的肚皮;像一个人躺在椅子上晒太阳;像一只小鱼儿跳出水面来透气;还像一只小鸭子在水面上快活地游来游去。
非常有趣的实验
今天晚上的时候,我和爸爸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在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再轻轻的放进一个硬币会怎样呢?在这里,你将看到激动人心的结果.第一次,我用一分的硬币。我用手拿着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在水面上,结果没有成功。爸爸来的时候拿得太高了,害的我和他都溅了一脸水,而妈妈却在一边偷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我又试了一次,结果硬币浮在水面上,我成功了!我激动万分,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又试了五分、一角、五角的硬币都没有成功。它们都不听我的话,有的像调皮的孩子跳入水中;有的像喝醉酒的醉汉,晃晃悠悠地走进水里;有的像孙悟空一样,翻着跟头沉入水底??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怀着疑问去问爸爸。爸爸说那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我拿一分的硬币又试了一次,看着一枚像小船一样飘在水面上的硬币。我觉得这是我做过的最有趣的实验
科学小实验
不久前,我听妈妈说,一杯倒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几十枚曲别针不外溢,我不敢相信。今天,我央求妈妈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
我先用平常喝水的杯子盛满水,直到水鼓起来,但不流出来,把它放在桌子上,找来曲别针。准备好后,我们的实验开始了,我小心翼翼的把一枚曲别针放进去,看它没有动静,妈妈也往里面放了一枚曲别针,它还没有一丝想流出来的意思。真奇妙啊!就这样,我们母女二人一个接一个的往水杯里放曲别针,放到第七十枚的时候,我们停下了。“水竟然还没有溢出来!”我惊得目瞪口呆,看了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和妈妈都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突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了网络。
查完电脑,我知道了:这其实是一道物理实验,因为水有一定的粘性和张力,即使是满满一杯水,当放入曲别针的时候,水面升高了,但是在水杯边沿的水,由于受到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粘性而保持连接不脱离,所以如果放的物体体积足够小,水的表面会由于张力而上凸,因而不会溢出。原来如此呀!怪不得我们放了七十枚曲别针水还没有溢出呢!
关上电脑,我和妈妈又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往杯子里放大米。这回我们也是一粒一粒的放进水杯。我惊奇的发现,居然放进了约二百粒,水杯里的水还没有溢出来,只是水位在涨,边缘的水竟然还在顽强的挣扎着,不愿离开自己的兄弟们。
实验的最后,我赞叹道:没想到一杯水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
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这是为什们呢?
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
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_作文_描写
今天,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目是:如何让气球鼓起来?材料有:白醋,苏打粉,气球,矿泉水瓶。实验开始了,只见付老师,先把白醋灌入空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把苏打粉注入气球里面。接着把气球扣在矿泉水瓶,让气球倒立起来。只见苏打粉慢慢地进入白醋里面,这时候,气球开始慢慢的变大了,好神奇哦。我们大家欢呼鼓掌,叫好。为什么会这样呢,付老师收好工具,跟大家解释。苏打粉和白醋在一起,会行程二氧化碳,气球是密封的,那产生的气流就往上冲,气球就自己慢慢鼓起来了。原来这样有趣,我决定回家也自己做这个小实验。
会吹气球的瓶子
今天我在笔畅作文班里学到了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做会吹气球的瓶子。你一定会有疑问,一个普普通通的瓶子怎么会吹气球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继续往下面看吧!
魔术前老师先把道具给摆了出来,摆出的道具有,一个空瓶子丶一个气球丶一个装醋的瓶子丶还有一些白色粉末和一把勺子。
开始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只见老师首先把醋缓缓的倒入瓶子里,然后舀了几勺白色粉末小心翼翼的倒入气球里,接着老师紧紧的把气球口给套道瓶口上,轻轻的拎起来,最后老师
上下摇晃,瓶里慢慢的升起了泡沫把整个瓶子都占满了。气球原来是扁扁的,摇晃了以后气球鼓起来像小灯泡,像鸡蛋,像大水滴。
魔术后我们又出现了疑问,这到底怎么回事,老师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告诉我们白色粉末是小苏打,醋是酸性的,小苏打是碱性的,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原来是二氧化碳气体把气球吹起来的啊!
今天我不紧学会了一个小魔术,又学会了怎样写作文,如果你想亲自感受一下的话,也可以和你的好伙伴一起做一做这个魔术哦!
科学小实验
今天,我在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青蛙王子副班长》这本书上发现了一个有趣、奇妙的科学小实验,是华汪德做给副班长秦超逸看的。你们可能不认识他们两个,哦,不说啦!你们一定很期待这个小实验吧,那我就开始讲喽。先拿一张报纸,用手把它按在墙上,必须两个人合作哦!然后,找一支铅笔,用铅笔的侧面在报纸的周边嚓嚓地摩擦。摩擦了一会之后,把按在报纸上的手拿掉,这样,你就会瞧见那张报纸似乎紧紧地贴在了墙上,就像是粘上去的一样。你用手轻轻地揭开报纸的一角。一松手,它又紧紧地贴回到了墙上,就像是那面墙有吸力一样。怎么样,神奇吧?这是因为铅笔摩擦报纸就产生了静电。如果你是个仔细的小朋友,还能看见报纸和墙之间有细小的火花,也会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
你看完了这个科学小实验,可能不相信吧!那么你就试试看。
科学小实验
今天,我偶然看见我的实验书上,有一个这样的实验——灭火器是如何灭火的。灭火器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灭火器是如何灭火的,我还真是不知道。于是,我与老妈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胶卷盒(带盖子的)。一瓶食用醋。一卷卫生纸。一个平常吃饭用的小勺子。外加一袋小苏打。
实验开始!首先,往胶卷盒里倒入半瓶食用醋,记住哦~那实验过的胶卷盒就不能再装胶卷了。然后,再将三汤勺左右的小苏打撒在一张卫生纸的中央,用卫生纸将小苏打卷在其中,将纸的两端拧紧,包成糖果状。
最后,把包成糖果状的小苏打快速放进胶卷盒里,盖好盖子。不一会,交卷盖就会被顶开,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泡沫就会溢出胶卷盒。可是我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就连一个气泡都没喷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跟老妈大瞪小眼。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一点头绪,突然,我好象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诶呀!原来是我放的小苏打的量不够,书上说要放三满勺小苏打,而我却只放了一勺半,因为每一勺我都只放了小半勺,怪不得就连个气泡都喷不出来呢。
知道了原因,我跟老妈又把计量调大,放了满满三勺小苏打,看来这次是比成功无疑啊。我心里想。果然,这次加大了量后,从杯子里喷出来很多气泡和醋,高兴啊!可是,这次喷出来的远远比不上书上写得多。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打开杯子一看就傻眼了。原来这杯子里的小苏打竟然还有很多没被醋沁湿。看来,只要把醋倒多一点就行了。
终于,第三次实验成功了,我刚把盖子盖上还没两秒钟,就听见“膨”的一声就被顶开了,喷出来了超级无敌多的泡沫和醋,壮观那!做完了实验,大家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么?现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当包有小苏打的纸遇着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气体和泡沫,瓶盖就会被顶开,泡沫灭火器就是这样的原理,大家明白了么。
科学小实验,大家一起做哦!
科学小实验
暑假里的一天,我从一本课外书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会“跳舞“的火柴。觉得 篇二:科学小实验作文
科学小实验----获取指纹
学校近日来在举办“XZC”科技节活动,我的探索项目是一个小实验,它的名字叫“获取指纹”。
篇三: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
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
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
(一)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温馨家园里的科学小实验。我们准备好塑料杯、大米和竹筷子。
实验开始了,我们按照要求往塑料杯里倒满大米,把筷子从手指缝插进去。可是,筷子很容易就被我拉了出来。难道是杯子太重了吗?妈妈又给我找来一次性塑料杯,我又重新试了一次,还是不行。妈妈问我:“你觉得结果应该是怎样呢?”“我觉得杯子应该能被提起来,可是为什么不行呢?”我说。
最后,妈妈给我找来我小时候的塑料奶瓶。我把奶瓶里倒满大米,使劲地压紧。然后把筷子往里插,这次感觉和前两次可不一样。筷子往下插得很费力,这次可能会成功。我在心里暗暗想。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杯子。哈哈,成功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杯子被我稳稳地提了起来。筷子就像被大米咬住一样,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我明白了,前两次没有成功是因为杯子太大,我把大米压得不够紧。而最后一次,大米里的空气被我全部压出来了,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里的压力,杯子就被稳稳地提起来了。
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
(二)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下面我要做的是瓶子“吃”鸡蛋的实验。
上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我在家里一边吃着煮鸡蛋,一边把一只剥掉蛋壳的鸡蛋放在玻璃杯上。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玻璃杯能把鸡蛋“吃”进去吗?我以前在书上看过玻璃杯能“吃”鸡蛋的实验介绍。于是,我吃完早餐,就开始动手操作。我先准备实验的材料:一只煮熟了的鸡蛋、一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玻璃杯、一些沙子、酒精、棉球、打火机。把一些沙子铺在玻璃瓶里,酒精洒在棉球上,用打火机点燃棉球,放在玻璃杯里,然后用煮熟了的鸡蛋堵住玻璃杯口。杯子里的火熄灭后,鸡蛋就“扑通”一声掉进玻璃杯里了。
“太好了,我成功了!”我欣喜若狂地呼喊着。“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好奇地想着。于是,我上网去查资料,原来,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瓶子里的氧气被耗尽。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玻璃杯口堵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有一定弹性的鸡蛋就被吸入瓶子里了。
完成了这个实验,我明白了道理:如果我们多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
(三)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 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张勇兵说:“还2000呢,顶多是个20。”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15.科学实验课作文 篇十五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16.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篇十六
一、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是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课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手段。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或是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教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所研究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教学所需的情况,创造特定的条件,从而引起所研究事物的变化,让学生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当今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趋于完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主观因素,主要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安排不合理等。要使科学实验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主要以从实验中学习抽象的知识为主。科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现象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喜欢实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不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常常是毫无目的的、跟随心意随便看,容易偏离实验的观察目的。在自己操作实验器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明白操作思路,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做试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规范。比如在《电路的研究》这一节课上,先给学生预备好灯泡、导线、电池等实验用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想办法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在实验开始以前可以先将一些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的任务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目的达到,实验顺利完成。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刻板的说教式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有趣的磁现象》《做一个钟摆》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时,可以给学生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实验,在玩耍中将所需的知识深刻地记在脑海中。
(二)巧用电教,形象直观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电教类辅助教学工具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等各类教学素材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课本知识。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实验,将那些无法用仪器演示的科学现象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此外,一些科学课中的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演示来向学生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演示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奥秘,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大自然中并在大自然中进行研究,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温习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学生仅通过课堂知识是无法全面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多进行科学实验,将大自然中的现象和所学课堂知识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延伸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所讲解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有效评价,天天进步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始终以饱满的情感学习。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措辞,所讲的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水平,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有如下的激励语句:“老师发现你不仅回答得很好,听得也很仔细!”“某某同学今天表现真好,字写得也很工整!”“老师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能做到!”“某某同学今天拾金不昧,捡到东西第一时间交给老师,大家鼓掌表扬一下!”“你真棒,做得很好,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你要加油哦!”“摔倒了没关系的,起身拍拍身上的土,男子汉要坚强。”等等。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给予评论,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激动万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做到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就要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和好奇心为宗旨,使学生以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品质去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为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难点相结合,就会使实验课教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四个方法,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形象生动电子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鼓励、表扬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动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发现、总结的良好习惯。
【科学实验课作文】推荐阅读:
科学小实验单元作文07-23
科学实验的作文12-11
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教案doc09-15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10-05
我的第一次科学实验400字作文06-08
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06-30
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操作11-1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效果09-12
一次科学小实验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