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专家信

2024-12-31

医学生专家信(9篇)

1.医学生专家信 篇一

27 May, 2012

Dear Sir or Madam: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recommend Mr. Shen, a dynamic and diligent young man for admission to your university as an elective student. I’m the counselor of the Student Affairs Office formedical students on the extended program track and the supervisor of Mr. Shen, who is now inhis fifth year of the eight-year-term medical program. Our frequent contact both in daily life and academic affairs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have allowedme to get to know Mr. Shen quite well.

I always meet Mr. Shen in the morning on my way to the office, when he has just finished swimming. Usually, this talkative young man would greet me cordially and share his latest ideas with me, either on the problems he encounters in his study or on the challenges of th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In him, I se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doctor, including the compassion for the sick and the persistent love for medicine.Besides, Mr. Shen has a verypleasant temperament.His politeness, honesty, optimism and the willingness to shar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make it very comfortable to get along with and also makes him well liked among his classmates.

Apart from his unique character, Mr. Shen was an impressive student in many ways. Having been the winner of many scholarships and awards and maintained a high GPA as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Mr. Shen is alsorecognized for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and now serves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Union in the north campus of our university. One thing t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medical forumhe attempted to establishin our campus last year, which, at that time, was opposed by many of his colleagues owning to the shortage of both finan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t was his resolution and optimism that enabled him to find the sponsorship thatfinally made the program possible.

Mr. Shen will begin his internship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our school 8 months from now. Meanwhile, many times he has expressed to me an interest in experiencing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himself, for he has long aspired to broaden his vision on clinical medicine in an advanced medical system. I am sure that Mr. Shen, with his attentiveness, intelligence and inquisitiveness, would make the best of anopportunity to study at your institution. Again, I strongly recommend him for the position.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you would like further information.

Sincerely,

Counselor of XX Office of XXMedical School, XX

E-mail:

Telephone:

2.保研专家信 篇二

从教授该班级财政学课程算起,我认识xx同学已经2年了。到目前为止,共教授该班级三门课:财政学、发展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由此,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该生成绩确实优异,后来在与他的交流中得知,他还担任了两年的班长,这更加让我吃惊,因为像他这样既能做好工作又能保持如此优秀成绩的同学确实少见。

其次,该生勤于思考,思维活跃,从不局限于课本,对于不理解的问题从不马虎放过,总是很谦虚地请教,而他有时对于某些问题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让我都受启发。

最后,谈一谈xx同学的科研潜力,通过几年的接触,我发现该同学确实很踏实、很认真,我就打算将来他读研的时候把他留在本校,由我来带他。所以,前段时间还让他参与到我的课题研究中来。在这段时间里,他独立写出了《胶南蓝莓产业发展新探》一文,该文很有实际意义,已投往核心期刊。所以,我认为赵旭同学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是个搞科研的苗子,希望贵校初审予以通过。

推荐人签名:

3.专家信 篇三

本人于20XX年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担任其课题指导教师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该生爱国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水平。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推荐信第一栏内容)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该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并对肝脏疾病研究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推荐信第二栏内容)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作风严谨、踏实,反应快,个性坚韧。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该同学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进入贵校,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在此,本人愿毫无保留推荐劳远翔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推荐信第三栏内容)

推荐人签名:

4.自主招生专家信 篇四

我作为一名大学助教,很荣幸能够向贵校推荐xx同学。

20xx年7月我参加了xx夏令营,以教师身份接待了一群渴望利用暑假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这其中就有慧敏同学。虽然我们只短暂相处一个月,但她在这期间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她是我班上最勤奋的学生,每天早晨7点的早读与晚上7点的晚自习,必定有她刻苦的身影。与很多高中生相似,她在听、读、写方面的英语技能远远强于口语技能,然而她能够将勤补拙,在口语课上踊跃发言,从不怕说错,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兴致。

其次,她是我班上目标最明确的学生。我仍清楚记得她说想从事医药行业时那坚定的目光。说来惭愧,我大学时亦就读医药专业,熟练背诵方剂歌诀,然而兴趣所使,转到了英语专业继续求学。xx不同于我,她有着从事医药行业应有的坚韧沉着的品质,她对医药的执着与热爱将会是她最好的老师。

最后,她成绩优异,在全级1200多名学生当中名列前茅,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钟情化学的同时,也涉猎人文学科。

我相信,在中山大学这所卓越的高等学府,她定能全面提升自我,充分施展才华。

5.博士考生专家信 篇五

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出刻苦、忘我的精神。

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

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该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

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

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

并对××××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

作风严谨、踏实,反应快,个性坚韧。

6.工科考博专家信格式 篇六

教育部下达各招生单位博士学位 研究生招生规模数,制定全国 招生简章,并汇编《全国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并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也可以报考。各招生单位要制定健全的招生工作制度,完成命题、考试、阅卷等工作。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个阶段。考试成绩由招生单位书面通知考生。招生单位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录取新生。

入学考试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被录取新生要当年入学。

经过培养学习阶段后,成绩和学位论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博士生,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博士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

7.博士生入学专家信 篇七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该生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提高无产阶级理论素质和水平。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具备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该生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反应快,个性坚韧,作风朴实。热爱××科专业,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该同学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本人认为该生具有继续培养的前途,建议贵单位给予考核和选择培养的机会。

推荐人:×××

8.硕博连读专家信 篇八

该生学习勤奋踏实,面对困难从不气馁,具有应对挑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学术水平上,该生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很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对于学术问题努力钻研,并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保持有效的交流沟通。

该生能够自主学习,阅读文献,思维发散性强,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与经验。

我认为该生具备进行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潜能和培养前途。

推荐人:xxx

9.全科医学专家简历 篇九

    徐群渊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10月2日生于云南,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到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工作,1981年至1988年在瑞典Karolinska学院和加拿大McMaster大学学习。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等职务; 国际上,是国际解剖科学会(IFAA)的副秘书长、执行委员,美国Texas大学Houston医学中心可做教授、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解剖学会名誉理事或名誉教授等。

发表论文及综述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

到2002年,主要论文被SCI检索605次,多次参与国际交流;

部分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9项、教学奖3项;主持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研究项目;

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19部。

领导和参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已经培养出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50余名。

获得过北京市劳模、教育部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以及人事部和北京市的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自然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委员,国际解剖科学会(IFAA)副秘书长、执行委员,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监事等。

      

吴春容

教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国 全科医学理念主要创建者、著名社区卫生服务专家、医院营销策略与管理专家、留美学者。

         梁万年

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1961年出生于安徽,1978年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专业。1983年攻读流行病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0年任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初作为跨世纪人才    被引到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教授。

1998年被派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预防医学。

2000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2003年4月在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调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获硕士学位;

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4月至10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IC)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4月至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U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主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医院院长论坛杂志副主编、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级人才,北京市跨世纪人才。

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任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

主要从事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全科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863计划、北京市奥组委、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科委、世界银行等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成果奖共 4 项。支配科研经费共 800 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8 部。

现指导6名博士学位研究生,9名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王嵬

学习经历:

1978.9-1983.7 中国医科大学

学士; 1983.9-1986.7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

1986.8-1987.8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住院医生; 1987.9-1988.8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院

访问学者; 1988.9-1989.8 瑞士苏黎士大学

访问学者; 1992.8-1997.1 日本大分医科大学

博士;

1997.2-2000.7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

博士后。工作经历:

1987.9-1990.8 中国医科大学

助教; 1990.9-1992.7 中国医科大学

讲师;

1992.8-1993.8 日本学术振兴学会

高级客座研究员; 1993.9-1997.1日本大分医科大学

文部教官;

1997.2-2000.7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

助理教授; 2000.7-2003.1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

讲师; 2000.8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

兼职教授; 2003.1-2004.1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科研教育部副部长;2003.1至今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

兼职教授; 2004.5 至今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4.12 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院长。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群体遗传学。教学、科研成就:指导硕士生12人,博士生5人;在近亲结婚、遗传病、亲子鉴定和社区遗传学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曾获得过多项国内外科研基金。

目前承担六项科研项目,包括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The Wellcome Trust”基金。

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副主编、《Annals of Human Biology》、《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及《中国妇产科临床》编委、《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Human Biology》的特约审稿人。

杨凤池, 男,46岁, 医学心理学暨精神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

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 杨凤池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译著六部,主编、参编教材七部及科普著作四部。

 曾获两项科研成果奖,一项技术改进奖。1995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同年9月当选为首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

 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18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经验。 1995、1996和1997年三度赴意大利进修,学习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技术,1996年获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1997年6月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心身疾病研讨会,1997年10月参加莫斯科第一届世界本体心理学年会,并做大会发言。

上一篇:秋季学期第10周国旗下讲话下一篇:作文同学的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