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老师

2024-09-24

作文老师(19篇)

1.作文老师 篇一

老师老师初三作文

小时候,喜欢老师温暖的手,崇拜老师如海的智慧,沉溺在老师如母亲般的温柔目光里,感到自己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看着作文上老师的深情批语,黑板上老师的或娟秀或豪放亦或杂乱的笔迹,看着岁月在他们的脸上拨动的涟漪,他们如我生命的一部分,悄悄改变,又不曾改变。

那时,初上小学,心中兴奋犹畏惧。传言中,小学老师是很严厉的。我真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我便真不敢看班主任老师的眸子,总是将头低下去,再低下去。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偷偷瞟了一眼那令我害怕的老师时,却发现老师那双清亮的眼睛----带着鼓励的眼睛,我的心微微滞了一下,随即又低下头去。然而,我已不再害怕传言了。

老师秉行的教育方式较死板,总是叫我们一遍遍地抄写,一篇篇地背诵。我十分厌烦这些。于是有一天,我决定偷懒—不做作业。

第二天,我心怀忐忑地走进教室,竟发现老师一脸平静,似乎未发现我的小动作。我暗乐,却又不安起来:这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终于,“做贼心虚”的我,一步一步挪进了她的办公室,向她“领罪”。她却什么也没说,只是用一种淡淡的略含责备的目光看着我,又低下头批完最后一本作业,才笑着对我说:“把作业搬回教室吧!”看着那如山的作业本,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从此我再未不做作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七年。教师节前夕,我去看望她,想说些什么,千言万语却化成了省略号,说不出口,也不想说出口。

老师呵,老师!是您将我从一个胆小无知的孩子,培养成活泼外向的`少年;是您给了我那么多机会,让我的潜能一点点被激发出来;是您在我骄傲时,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清醒了大脑;也是您,走进了我的内心,为我良师亦知音……

老师呵,老师!您在我心中,不只是辛勤的园丁,献身的蜡烛,您更像一位天使,为我掌灯照亮前程,与我耳语授予经验。此时,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无尽的赞美已无法表达的,是我对您的感激!

在此书香飘洒的九月,真挚感念您的师恩!

2.作文老师 篇二

在作文教学上,除了制定训练计划、作前精心指导、作后认真批改和细致讲评外,坚持写“下水作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写“下水文”有什么意义呢?叶圣陶指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地帮助就越大……老师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方法,成绩就斐然可观了。”细想一下,确实如此。

一、率先垂范,融洽师生感情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学生做好的,自己先做好。让学生觉得老师“真厉害”“有水平”。

记得那是我刚接手初三的一节写作指导课,教学目的是“细节描写———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首先,我指出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叙事过程简单,人物描写苍白的老问题。接着进行当堂训练,要求学生以“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为题,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看到他们面有难色,我说:“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写,比比谁写得精彩!”学生听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写,而且要比赛,顿时来了精神,写作的热情一下子被激活了。二十分钟后,我先让学生展示“成果”,而后将自己的下水作文呈现给学生。当我饱含深情地朗读完这段文字后,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的这段“下水”作文,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不是因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它体现了老师的以身作则的品德。如今许多语文老师教作文“只说不练”,总是指责学生的作文这儿写得不好,那儿也写得不好,甚至写得一塌糊涂,而到底应该写成个什么样,则只能说出一些学生难以真正领悟和掌握的“纯理论”来,这对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是没有益处的。而写“下水作文”,不仅打消了学生对教师“只会夸夸其谈,谁不会写呀,你写出来让我们瞧瞧”的怀疑心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而且让教师充分体会了学生的写作甘苦,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效。

多写“下水作文”,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以用现身说法的榜样力量感召学生,熏染学生,使学生深深地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二、亲身实践,切中学生要害

具有先进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从学生角度来进行解题思路的思考,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有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语文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修辞,这些都在作文教学中做了系统指导并反复复习过,为什么到了实际写作时,学生就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解答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老师拿起笔来,和学生一起写,通过“下水作文”的实践,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从而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有时候,教师会对一些习作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会把文章写成这样?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举这种不恰当的例子?他不知道自己写的话不通吗?……而换到学生的位置上,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叙事类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讲究一波三折,采用的方法多为“设置悬念”或“欲扬先抑”。我在教学初三“记叙文写作训练”中,重点强调这两种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训练的作文题目是“没想到,我如此%%%%”。等批阅完学生的作文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欲扬先抑”的手法并不理解,更不要说运用了。于是,我在一位学生已有习作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将“欲扬先抑”的方法融入其中。在讲评课上,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印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比较,加深了对“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理解,也逐步学会了运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的确,常动动笔,我们就不会只停留于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在“下水写作”的亲身实践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了学生。

三、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都希望教师示范。学生的这种要求,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故意刁难教师,其实不然。这是学生在改革年代对教师的无限信任和殷切期望,也是一种鞭策和促进。

语文教师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不仅要收集素材,立体思维,而且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一些老师坦言:教了几年书,自己变得“眼高手低”了。真要自己“操刀”时,就“思如涸井,反应迟钝”了。殊不知,教学生读书,老师自己首先要会读书;教学生写作,自己也首先要会写作。这就要求老师做到: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不忘时时练笔。一句话,我们要走到学生的前头。

教师“下水”的终极意义,是为了引导学生“下水”,使学生不再畏“水”。当学生自己熟悉了“水性”,摸清了“水道”,掌握了“泳技”,已经很善游了,此时教师就可以把偌大的“水域”交给学生们,任“文水”漫回,一展千姿百态。当然,为了不断提高“泳技”,教师应该坚持常常“下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促进教学水平与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3.程老师谈作文(一) 篇三

“作zuò文wén,作zuò文wén,见jiàn了le头tóu疼ténɡ。想xiǎnɡ了le半bàn天tiān,一yí句jù不bù成chénɡ。”许xǔ多duō小xiǎo朋pénɡ友you都dōu有yǒu这zhè样yànɡ的de感ɡǎn受shòu。为wèi什shén么me一yì提tí起qǐ作zuò文wén,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就jiù会huì感ɡǎn到dào头tóu疼ténɡ呢ne?主zhǔ要yào原yuán因yīn就jiù是shì你nǐ们men对duì作zuò文wén缺quē乏fá了liǎo解jiě,对duì自zì己jǐ信xìn心xīn不bù足zú,没méi有yǒu真zhēn正zhènɡ掌zhǎnɡ握wò写xiě作zuò方fānɡ法fǎ,于yú是shì你nǐ们men害hài怕pà作zuò文wén,甚shèn至zhì讨tǎo厌yàn作zuò文wén。

其qí实shí作zuò文wén和hé说shuō话huà是shì我wǒ们men表biǎo达dá思sī想xiǎnɡ的de两liǎnɡ种zhǒnɡ方fānɡ法fǎ,它tā们men的de目mù的dì都dōu是shì为wèi了le把bǎ自zì己jǐ的de想xiǎnɡ法fǎ、意yì见jiàn用yònɡ语yǔ言yán表biǎo达dá出chū来lái。只zhǐ是shì表biǎo达dá的de形xínɡ式shì不bù同tónɡ。说shuō话huà用yònɡ的de是shì口kǒu头tóu语yǔ言yán——声shēnɡ音yīn,而ér作zuò文wén用yònɡ的de是shì书shū面miàn语yǔ言yán——文wén字zì。

许xǔ多duō小xiǎo朋pénɡ友you认rèn为wéi,说shuō话huà容rónɡ易yi,作zuò文wén难nán写xiě,其qí实shí作zuò文wén和hé说shuō话huà是shì一yì回huí事shì,只zhǐ是shì练liàn习xí时shí间jiān长chánɡ短duǎn的de问wèn题tí。你nǐ们men从cónɡ小xiǎo就jiù开kāi始shǐ练liàn习xí说shuō话huà,从cónɡ不bú间jiàn断duàn,所suǒ以yǐ张zhānɡ口kǒu就jiù能nénɡ讲jiǎnɡ,不bù觉jué得de难nán。而ér写xiě作zuò文wén呢ne?上shànɡ学xué才cái开kāi始shǐ练liàn习xí,每měi学xué期qī才cái写xiě几jǐ次cì,所suǒ以yǐ大dà家jiā才cái觉jué得de写xiě作zuò文wén比bǐ说shuō话huà难nán得de多duō。

4.坏老师,好老师作文 篇四

汪老师也不愧是“金牌奥数教练,”教学本领可真神。每次上课他都跟算好的一样,当最后一道题讲完,下课铃就响起。而且最厉害的是汪老师很会编儿歌。记得有一次学小数除法,大部分同学老把除数和被除数弄混淆,汪老师就编儿歌,让同学分清楚:除以天每天,除以人每人,除以小时每小时······又顺口,又易懂。于是,我对老师的看法改变了一些。

后来我发现,其实汪老师也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初入校奥数班的那段时光,因为成绩不佳,可能无法选入市级决赛。是汪老师一次又一次微笑着鼓励我,一遍又一遍的为我讲解奥数题,每次看着他讲得口干舌燥时,我都会觉得心酸。后来在汪老师的帮助下,我入选了。那以后,我经常对同学们说,汪老师是好老师。

5.作文老师 篇五

记得有一次,我午觉醒后,拿着皮筋去找老师梳头。我边排队边打哈切,但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到,我又急了,小屁屁立马坐在地上大哭。Www.66460.com这时李老师向我走过来问:“裴琳,怎么了?”我不回答只是一直在哭。李老师说:“别哭了,我知道你等急了,不如我教你梳头吧!等你自己会梳头了,就不用别人帮了。”“好啊!”只见李老师拿着梳子说:“来先用梳子把额头上的头发梳起来。”“哦!”我拿起梳子小心翼翼的梳了起来。但到最后一点儿时,我的小手不够用了,李老师看见了说:“你可以让梳子沾些水呀!”我按照李老师的办法,在梳子上沾了些水,就开始好梳了,“这个办法真好用。”我嘴里念叨着。“最后,再把剩下的头发拿在一起,记住!要沾水哦!不然小手不够用!”“好的。”我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先沾上水,和上面的头发一样用手拿起来,再用皮筋一绑就行了。“哈哈!梳头

正是这位启蒙老师――李老师。教会了我梳头,我才有机会梳的这么好。

6.老师作文1200字 感谢老师 篇六

大概时间选择与我们这帮正值孩子上学的家长来说,有点档期错位,有很多同学没能成行。由于老师加上师娘亲自操作,住行都不用我们这帮学生费心了。

很感谢,20年了,老师还在为我们操心。

师生会很顺利,看到了许多老师,虽然已经长了20岁,但老师们大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眉宇间还透着当年的灵气,相互间几乎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名字也不用多想,顺口就能直呼其名,见面会的气氛营造的十分感人,说到动情之处,眼角也泛起了泪花。说到某个开心处也会放肆的大笑,也许这很平常,20年,我这些当年在老师眼里的孩子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了,脸皮也厚了许多,当年的疑问了自然要当面澄清,老师更要探讨谁跟谁是一对了?修没修成正果?还有班长,怎么在学校时一点迹象也没有,隐藏也太深了。文泉那大男孩,跟老师说话都脸红,也把十二朵金花之一弄到手了?开怀的大笑一直飘到校园的深处。

可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我的制图老师告诉我,我23年前的制图作业他仍然保留着。我很惊讶,这简直不可能,从毕业到现在,我自己20年前的东西基本片甲不留,一份制图作业,怎么可能在我的老师这里还有?

没敢奢望,我只是表情夸张提了一句:还能找到吗?

老师肯定的说:能!晚上喝酒的时候给你带过来。

接下一天的活动,我希望尽快结束,因为,我想看看自己20年前的作业。

晚上,老师来了,面带笑容。我知道,成了。

作业封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可见老师对我作业的珍惜,激动的我带着颤动的双手接过来一张已经略微发黄的作业,我几乎落下眼泪。

我的老师,谢谢你!

我深感惭愧,20多年了,我几乎没有联系过您。有的也只是见到校友,道听途说的打听一下你近况,并无细聊。甚至在节假日在众多的短信里,给领导,给朋友,给同学,就连群发里都没有你的名字,因为手机里没有您的名字。

可你还保留着学生的作业?而我只是你在满天下的学生中的一名,一名普通的学生。

老师是英国名牌大学毕业,又从军工厂转业到地方学校,他的课十分幽默风趣,能把简单的符号和线条形象生动的表述出来,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喜欢听他的课。那天老师说了很多话: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他教不懂,他感到委屈,这不是教的问题,因为20年前他已经这样教了,这么多年,只有改进,没有退步。现在的学生只有等到要期末考试了,就会想尽办法找人说情,想要把学分提到优秀,平时上课却全不在状态,能够按时上课的还算是好学生,作业简直无法直视。

如今有收藏古董的,也有收藏字画的,可都是充斥金钱利益,哪里有老师收藏学生作业的,可我的老师竟然真真实实的保留了我的作业。当老师说,我的作业还有几份,老师要留着做纪念,只带给我一张,有时他也要跟现在的学生展示一下,当80后、90后的孩子用夸张的眼神,看过作业后,说:这绝对不是人手画的,一定是电脑做的。然后我老师骄傲告诉他们,这就是他20多年前,学生的作业。

我不知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也许他保留着是我们那时还没有被沾染的纯纯的心境。

谢谢你,我的老师!酒不敢多喝,我敬老师一杯。

7.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作文 篇七

这里我以五一节前夕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为例来呈现这种“构思示范式”的作文指导过程。

话题:劳动者的快乐

提示语:守望麦田, 挥舞镰刀, 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 抡起铁锤, 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 踏上田埂, 享受“带月荷锄归”的自在……请以“劳动者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作文指导过程描述。

第一步:解读话题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 所谓“劳动者”泛指所有辛勤工作、刻苦求知的人。前苏联流行一句话:工作着是最美丽的。中国人常说:劳动者最光荣。心理学家说:汗水是最好的抗抑郁剂。这些说的都是劳动者的快乐。审读此话题就会发现审题没有难度, 立意非常明确, 属于“好写但难以写好”的一类作文。

第二步:激发思维

一篇好写的文章怎么才能写好, 也就是超越平庸而出彩呢?那就在于文章是否有思想深度, 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文章的深度来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那就意味着本次作文必须把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与本质揭示出来。那么劳动者的快乐在哪里呢?

学生从提示语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希望、梦想、自在, 我从“对自己”和“对他人”这两个方面加以思维流向的引导, 最终共同归纳出劳动的快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如《茶馆》中的常四爷靠自己力气吃饭, 越活越有劲儿。

2.找到生命的意义, 证明自己的平凡人生的价值。比如后面所附的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女工的例子。

(以上两种例子适合写普通人)

3.劳动让个人的愿望和梦想得以实现。比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易中天, 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4.获得一种自在、自由的生命状态。如梵高沉浸在自己艺术世界里, 忘记了得失、荣辱以及自身的苦难。

5.给他人带来了快乐与幸福。如王顺友。

6.个人的劳动实现的是伟大的梦想, 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用伟大的成果造福于人类。如袁隆平、居里夫人、鲁迅等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 如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权利奔走, 欧阳修在贬谪之地治政, 使滁州百姓安乐幸福。

第三步:写法建议

1.最高级:既有劳动场面的描绘, 又有对劳动者的快乐的内涵揭示, 将感性描绘与理性概括结合在一起, 如后文所附的学生优秀习作。此类作文可得55分以上。

2.比较级:有清晰的思维层次递进, 从个人的价值证明到对他人及社会的价值实现, 将快乐的本质揭示得具体到位, 素材丰富准确。此类作文可得50-54分。

3.无奈级:在考场紧急情况下, 如果思维僵滞, 实在挖掘不出快乐的内涵, 就可以尝试用镜头画面式, 只要文笔好, 也可得48-52分。

经过教师启发, 学生挖掘出以下可用的“画面式”写作素材。

(1) 孙犁先生《荷花淀》“水生嫂编席”片段:

月亮升起来了,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 丈夫还没回来。

学生赏析:柔韧的苇眉子在纤纤素手中仿若是听话的丝线, 上上下下, 翻飞如风, 绣成一片洁白的云锦, 绣成一块醒不来的梦, 梦里是温婉如水的女子倚门待归人……

(2) 莫泊桑《西孟的爸爸》“铁匠打铁”片段:

店里光线很弱, 仅仅一座大炼炉的红焰发出强大的反光, 照着五个赤着胳膊的铁匠在震耳的激响中间向砧上打铁, 他们都是站着的, 眼光专注着他们所打的那块红铁;只听得一下子, 那五柄锤子一齐在那铁砧上面活动起来。他们拿着铁这样地一直打到晚, 都像那些满意的锤子一样地强健愉快, 斐立卜的铁锤竟盖住了旁人的铁锤的激响, 如同一座大教堂的大钟在节日发出那阵超乎其它一切钟声之上的巨吼一般, 一下一下带着一阵震耳的巨响锤击着。而他本人却睁起那双热烈的眼睛, 站在那些火星的当中热烈地注视。

学生赏析:暗淡的夜里, 血色的光焰映照着彪悍的身形, 飞溅的火星吞噬着黝黑的脸庞, “砰——砰———”铁锤落下, 敲击出一段铁与火的缠绵……

(3) 李白有一首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生动描写了火热的劳动场景, 赞美了工人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的性格。

4.设计一个诗意的开头。

学生翁杰的即兴创意开头:

穿越《诗经》中的河流, 那里有着星罗棋布的部落, 在河流的彼岸, 我看到了男耕女织的恬静;在河流的此岸, 我看到了机械轰鸣的激情。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代劳, 人们从历史中走来, 从劳动中走来, 且行且歌。

下面附上十则学生当场所做的片段练习。

(1) 劳动者的快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感, 在于工作之后的成就感, 在于看到自己价值的愉悦感。劳动者的快乐, 不足道于外人, 只是在内心默认自己的成功。劳动者的快乐简单而又充实, 在看似无意义的重复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 仅此而已。

(2) 古代的大夫, 丞相, 当年纪很大时, 大都有衣锦还乡的想法, 他们知道, 忙碌了一世的名和利, 到了晚年也该回乡里种种田, 安享生活了。他们知道, 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干活, 才获得一种满足与快乐。

这就是劳动者的快乐, 一个清洁工留下的汗水, 洗净了一条条马路;一个机械工的汗水换来了机器的成功运转, 而农民的汗水则哺育了一片稻田, 只等丰收的秋风安抚大地。劳动者的快乐, 不同于商人取得暴利后的狂欢, 也不同于官员职位升迁后的暗喜, 他们的快乐是踏实的、是实际的, 春天播种一片新苗, 秋天必收获一片金黄, 这种快乐虽不大, 但却是朴素的, 能抚慰人心的。

劳动者的快乐没有虚伪, 没有疯狂, 他的快乐建立在付出之上, 所以获得快乐的劳动者, 总是踏实自在的。

(3) 劳动者是光荣的, 他同样也是快乐的, 伴着汗水的劳动姿态才有摄人心魄的美。在田间, 挽起裤腿的农民, 滴入地里的硕大的汗珠, 孕育的是来年的希望。

劳动让人更加有活力与动力, 《茶馆》中的常四爷是晚清的没落贵族, 过着铁杆庄稼生活的他在清灭了之后反到有了生活的劲头。靠自己的能力吃饭, 让他过得安心, 过得自在。虽然在汗水中, 他可能会觉得累, 但他内心却是充盈的, 却是快乐的。劳动赋予了一个人新生的含义, 让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有了对生活重新的定义, 他以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一日三餐, 流淌的汗水, 让人感到咸的味道, 但让他更多的体会到甜的快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自己的食物, 劳动让人活得有人样了。

(4) 劳动造就不凡: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 她说:“我的工作和总统差不多, 他在收拾俄罗斯, 我在收拾克里姆林宫, 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 可她并不自卑, 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相比, 为什么呢?是劳动造就了她的不凡。一国之君也好, 一介草民也罢, 他们都在工作, 都在劳动。劳动让他们的内心充实, 让他们的精神饱满, 在劳动中, 他们感知着生活的美好, 也造就着自己的不凡。

(5) 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的快乐就是热情地向乘客售票, 多少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以及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是给顾客们的最深的印象。对于这位全国劳模而言, 售票是一件快乐的事, 乘客满意才是她的欣慰, 再苦再难不要紧, 只要把微笑留给顾客, 就是将快乐留给自己。

(6)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过程。一代隐士陶渊明在世俗的官场上找不到精神寄托时便投入到田间劳动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劳动给了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充实的快乐, 也给了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的快乐, 他的平凡而苦累的劳作因此而得到升华。

(7) 一个人, 一匹马, 一包信, 却是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20多年, 王顺友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 路的尽头还有路, 山的那边还是山, 孤独是他生活的常态, 但他并未厌倦。漫漫长路, 歌声, 马儿是他的朋友, 当他把一封封书信递交到收信人手中时, 孤独不再, 快乐是他的全部。普通甚至艰苦的邮递工作也因为心中的这份快乐而一干就是20多年。

(8) 劳动着, 快乐着:中国是人口大国, 要发展, 必须解决粮食问题, 利用杂交产生优势水稻品种, 这个前景多么诱人!带着这份梦想, 袁隆平带着他的助手走进了田间地头, 他早出晚归, 整天都泡在稻田里, 用了六年时间, 做了几千组杂交组合。劳动是辛苦的, 但他是快乐的。因为一旦成功, 这将给中国农业做出多大的贡献, 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然而, 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他又踏上了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水稻的漫漫长途, 当他在沼泽地里发现了一株野生稻时, 他竟然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终于, 在他的辛苦劳动下, 杂交水稻横空出世。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得意袁隆平。他的心中燃烧着希望, 他的每一份劳动每一份辛苦都让他一步步接近他的梦想, 因而他劳动着, 他快乐着。

(9) 劳动的快乐, 在于憧憬梦想之中, 在于向着目标一步步逼近。受刑后的司马迁, 有着千万冤屈无法申辩, 拖着屈辱的身子, 他想一死了之, 但冷静的理智压倒了一时的冲动。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的“私心”指的是他的意愿, 他的梦想, 他要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撰写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

那是一部能够“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的著作, 但完成的过程却是艰辛的。为了搜集确凿的史料, 司马迁要拖着劳累的身躯奔波于民间市井中, 顶着屈辱的名分遭受指责。但他未曾有过放弃, 因为他是把握自己的梦想, 一个真实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每向着目标——《史记》的完成———前进一步, 他的快乐就上升一级。这种快乐又反过来支持着他克服困难。当《史记》完成时, 他忘记了过去的哀怨辛酸,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抓住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快乐足以填补一切黑暗。

(10) 在大生产运动中, 延安军民积极参与劳动, 开山垦田, 自力更生, 创造了南泥湾等众多奇迹。他们在劳动中歌唱, 在劳动中成长, 他们收获了劳动的果实, 同时也收获了对革命胜利的希望, 他们用劳动的快乐创造着这个新世界。

另附学生优秀习作一篇:

听见花开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 是一种实在的期盼, 因为心里明白每一滴汗水都会结为果实, 每一份耕耘都会得到回报。可以想象农人们将那双被农活磨砺的粗糙的双手深深地插进一堆堆金灿灿的谷子时, 心里充盈着怎样的自豪与成就感。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 是一种诚实的满足, 因为自己的幸福是用双手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可以理解《茶馆》里的常四爷大叹自己自食其力卖蔬菜, 变得更有力气了的时候, 心里是怎样的清白与坦荡;可以想见像俞敏洪这样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回首望望自己从荆棘中开出的一条通途时, 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厚遇都是自己应得的酬劳而可以无怨无悔了。

劳动赐予人的快乐, 是一种淳朴的诗意, 是与天地万物的一种温柔和谐的羁绊, 看陶渊明“晨兴理荒秽, 戴月荷锄归”的安然闲适, 农余“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脱俗;看少年闰土夜晚在瓜田警觉地提防猹的窃行, 淡淡的星辉洒在绿油油的瓜田里, 夜晚的白雾升起来, 一切变得亦真亦幻, 别有一番风味。劳动的图景是美丽的, 劳动者的心灵更美丽。刘心武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自己全家到果园摘苹果, 年迈的果农无比怜爱的告诫他们, 摘时要谨慎轻柔, “果子会疼呢!”劳动使人更加珍爱生命, 更加富有人情, 因为劳动让我们如此地接近自然, 接近本真。

躺在自己开垦的处女地上, 将脸贴近新翻的泥土, 想着“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我们的心便能像花儿一般微笑绽放。

8.《老师》同题作文选登 篇八

敬爱的卢老师:

最近,您身体好吗?我有一些烦心的事,想跟您诉说。

住在城市,家里的开销逐渐增加。为了谋生,爸爸只得背井离乡,到深圳去工作。也许,他天生不是享福的命,终究一辈子要辛勤工作。看着爸爸这么辛苦,我们全家的心都快碎了。

我时常望着天空,望着小鸟,望着白云,一想到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不时“热泪盈眶”。我为自己的前途,为迷茫的人生而感叹。有时,我多想变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变成白云,无忧无虑地生活……,我多么希望大自然赐予我魔杖,变成云、变成雨、变成闪电、变成冰雹……

老师,您说,我的愿望有错吗?不该吗?还是不可能存在?对于这些,还可以暂且放一放,可是,我的眼睛已经近视了。怎样提高视力?我好希望这一切从头再来,或许,就不会这样了。老师,童年不是很美好的吗?如果是,为何我会经历这一切,想起来,真令人心寒啊!

啊,童年,你是快乐的吗?如果是,请赐予我快乐吧……

老师,真希望您能给我提宝贵建议。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黄妮荧

(南安市第二小学:黄妮荧 指导教师:卢救救)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敬爱的卢老师:

谢谢您两年来对我的栽培;谢谢您两年来的教育;谢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您就想辛勤的园丁,哺育我这幼小的苗儿;您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当我被学习的坎坷绊倒时,您总会耐心地告诉我:“没关系!坚持就是胜利!”您教会了我怎样写“横、竖、撇、捺”,教会了我四大名著的文化历史;教会了我造纸技术是谁发明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卢老师,您什么都好,身上全是“宝”,惟独有一个缺点——对我们太好了!太不严格了!

卢老师,您好记得吗?那次,您在布置作业时,我们班吵得跟菜市场一样,有的扔纸条,有的交头接耳,还有的甚至走动位置呢!而您还是在那儿专心致志地布置着作业,有时也只是亲切地跟我们说:“安静点!”您知道吗?如果,换作是陈老师的话,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她保证会大发雷霆,作业加多,叫我们抄这儿抄那儿的!卢老师,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您想陈老师那样管教我们,而是希望您多给我们讲点儿大道理,让我们多懂一些。虽然,我们这一班要骂了之后才知道错,罚了之后才知道悔改,但是,您若这样做,我相信会更好!

最后,我在放下笔之前想对您说一句:“老师!谢谢您!”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王钰昕

(南安市第二小学:王钰昕 指导教师:卢救救)

老师,谢谢您

人生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我的班主任,也是我语文老师,就曾鼓励过我。

那一天,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听课。忽然,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篇课文,顿时,全班都鸦雀无声。眼看着老师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我的身子缩成一团。心里忐忑不安,嘴里唠叨着:“老师,千万别叫我呀!”这时,有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摆脱困境了。

正当我暗暗高兴老师没叫我时,才发觉,老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别让别人把你看扁,举起手来吧,让别人看看你有多勇敢!”她的眼睛把我的身体充满力量,我突然信心十足,刚想举起手,我又清醒过来了,我奇怪地问自己:“你在干什么?你竟然举起你在课堂上从未举起过的手!”我又放下了手,心里不由想:“老师如此鼓励我,而我却辜负了她的希望,我真没用!”我反复思考着要不要举,最终,我毫不犹豫地举手发言了。我把文章读得非常流利,字音又标准,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雷鸣般地掌声。

老师,如果没有你的鼓励,我有勇气表现自己吗?如果没有你的鼓励,我能赢得雷鸣般掌声吗?如果没有你的鼓励,我的学习成绩现在可能不堪设想。所以,自始至终,我都想对您说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刘 骥 指导教师 陈玉琳)

培育我们的第二个母亲

花儿是美好的象征,她美丽、纯洁。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词歌赋去赞美他们!可是,有谁去注意会儿背后那默默无闻,辛勤培育花儿的园丁?如果说我们是祖国的花儿,培育我们的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最辛苦、但子最重的园丁就是从一年级一直到现在的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不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我们的班主任,班里的大事小事,都要让吴老师操心。你看:我们班级的男生比较多,有的还比较有个性,于是乎,打架斗殴的想象屡禁不止,吴老师就得费口舌苦口婆心调解;你再瞧: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开始了,选拔运动员,训练运动员,比赛时喊得最大声的还是吴老师;更不用说每天晚上吴老师都要挑灯夜读,呕心沥血批改我们的作业了。

老师的烦心事还不止这些呢。“铃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这看似平常的十分钟却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玩耍跑闹时,班里长得最胖的“阿Q”——洪波一不小心,一巴掌拍在女同学尤玲的脸上。这一巴掌的威力可真不小,尤玲的鼻孔里像喷泉一样涌出了鲜血!我们顿时慌作一团,好一会儿,胆子大的同学递纸巾的递纸巾,报告老师的去报告老师。没想到,面巾纸堵住尤玲的鼻孔还没一分钟,鲜血竟然把纸巾浸透了。这下,就连胆子大的同学也退避三舍了。老师挺着稍稍发胖的身子一路小跑过来了,我们才舒了一口气。吴老师一把搀住尤玲卫生间走去。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去“看热闹”。只见老师又是拍尤玲的额头,又是帮尤玲擦脸上的鲜血,不一会儿就搀着尤玲往直奔医务室而去……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在焦急中盼来了吴老师和尤玲。吴老師狠狠地批评了“肇事”的同学,并语重心长教育同学们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什么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师说了很多话,我到现在都忘了,可忘不了老师那如“救世主”的高大身影,那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崇高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您不只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还是同学们心目中无可比拟的神!您的谆谆教诲,您的苦口婆心,您的殷切期望,我一辈子都铭记在心。因为,大家都把您当作了自己最亲的人——培育自己的伟大的母亲!

9.语文老师-老师作文800字 篇九

我愣住。

许老师来的那两年,我处于性格沉闷又胆小的心理阶段。当她第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到门前的我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心理建设,鼓起勇气进去后,许老师指着我的作文本,笑吟吟地说:“你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有待进步!”

之后说的什么我已经忘却了,只有她眼镜下弯成一条月牙的眼睛与淡淡的笑容让我铭记于心。秋风明明已经有了几分凛冽的味道,但我在走廊上却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后来的交流是在课上与作文本上。许老师总会细心地勾画出可以更好的地方,写上贴心的评语,而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我心头一暖。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个上课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赞扬的眼神;亦或者是写作文的耐心指导,我对她的喜爱便更上一层楼。为什么,生涩难懂的古文,在许老师清脆声音的讲述下也能明朗不少,亦如同化腐朽为神奇。

许老师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与支持,还有信任。有一次轮到我们班广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与另外两位同学。老师支持与信任的眼神看得我心头一暖。虽然我操作的是电脑,但是每一步都谨慎着来做,当我不想坚持的时候,脑海里总会不住地浮现她那温暖的眼神。广播结束后,许老师在讲台上柔柔地笑,一周以来的忙碌顿时消失。

虽然许老师已经离开我们小学了,但是她为我做的一切却历历在目。自从遇到许老师,自己的性格就大幅度改变,变得活泼开朗;自从遇到许老师,自己的作文不住地进步,甚至得到了不错的奖项;自从遇到许老师,我的各科成绩都提升了不少,尤其是语文突飞猛进……她鼓励我多读书,我的阅读量大幅增加;她借给我的一本书,我爱上了摄影。对她的谢意千千万万,道不尽的感谢留存于口未能道出……

10.我的老师―――张老师作文 篇十

张老师皮肤黑黑的,表情有点冷漠,严肃,但是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他很和蔼可亲.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95分,比上学期期末考试差4分,但是比这学期的半期考试多了3分.张老师看了试卷,语重心长的说:“不错,比起半期考试有进步,继续努力!”说实话,95分连班上的平均分成绩都不够,张老师居然不批评我,令我十分感动.

张老师的和蔼可亲,还体现在对我们无微不止的关怀上.

有一次,我走过了办公室,被张老师看见了,他就叫我进去,说:“你的爸爸妈妈不在家,你和谁在一起呀?”我笑着回答:“我和姑婆在一起.”“那你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呢?”你看,张老师是多么的关心我们呀!

不过,张老师也有严厉的时候.

有一次,我没有做完家庭作业,同学叫我去办公室,我心想: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办啊?到了办公室,张老师严厉的批评了我,还打点话找大姨妈.大姨妈很严厉,当着老师的面教训我,还打了我,但那是为了帮助我改正错误!

11.作文普染“三病” 老师怎样应对 篇十一

一、重治宿构,整肃文风,扎实开展作文教学

什么是“宿构”?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完成的构思,包括主题、材料、结构,甚至全文,照搬进考场作文中。学生考试不是临场发挥,据题而作,而是把自己考前背熟了的文章或段落照录下来,以获取高分。所以说,它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宿构有两种情况:一是基于考生平时写作的积累,即现场审题以后,将考试作文与旧有构思自然联系,写作上起承转合圆润自如,这种情况大抵还可反映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第二种则是“剪辑和复制”。学生把自己考前背熟的文章、段落或自然融入话题,或牵强附会文意,纯粹的拼盘造作。因此,这类作文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的创造。由于宿构作文常出现在考试中,无法体现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因此,我们应该重治宿构,尤其是高考、中考这样选拔性的考试,更要重拳出击,绝不让考生心存侥幸,蒙混过关。只有重治宿构,整肃文风,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步入正常轨道,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作文的田地里踏实耕耘。其实,宿构作文的出现由来已久,原因也很多,其错不全在学生。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和近几年来话题作文的局限性,就是宿构作文泛滥的重要诱因。同时,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也是重要的病源酵母。试想,我们的学生,小学刚起步作文时,老师们就从所谓的“仿写”入手,常常要求他们模仿课文或者按老师提供的范文写作。一些老师甚至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强迫学生去背诵一些范文以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就陷入了宿构作文的泥淖之中。

二、鼓励独创,率性而为,摒弃套板写作

“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对文艺创作和行文态势进行心理分析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反映了作者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心理习惯。所谓“套板”,一是盲目引用前人所说的“套语”。比如,说美人都是“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论才子总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灞桥垂柳”,做买卖总是“端木遗风”等等。二是机械套用别人写作的思路和材料。例如,写议论文总离不开正反对比论证,表现妈妈的爱不是深夜看病就是雨中送伞。一个人的心理习惯一旦滑入这种“套板反应”,就作者而言,其运思布局就会流于板滞和生硬;就读者来说,则无法引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体验。由于“套板反应”严重扼杀了作者的思维张力和表达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要摒弃套板写作,尽量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创意表达。

学生写作出现“套板反应”,原因很多。譬如,学生生活积累的匮乏,话题作文的局限性,应试的错误导向等等。但如果要深究起来,老师恐怕也难辞其咎。试想,如果在平常教学中,老师不是一味强调文章的结构章法,不是强迫学生机械训练某种写作模式,学生作文肯定不会出现“新八股文”泛滥的现象。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生写议论文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就议论文的结构说事,什么三段论模式,总分总模式,正反对比模式等等。然而对学生如何多维度看问题,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提炼自己的观点看法,如何选择有力的论据来论证等等,却置之不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错误。由于老师引导不力,甚至引导失误,因此学生一作文,就往往按照老师的指导,生硬地套用预设的写作思路,或把作文书、课外读物上的素材往文章里硬塞,牵强附会也在所不惜,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生八股文。表面看来,这样的作文,叙写具体,论证严密。其实,却是新瓶装旧酒,变相的言之无物。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作文松绑,教学中不要太多地注重章法结构的灌输,而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端正认识,去粗存精,慎用网络语言

如今,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如:[MM]妹妹、[GG]哥哥、[BB]宝贝、[BT]变态、I服了U!……这些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让老师傻了眼。部分学生把追求网络语言视为一种时尚,以为只有使用网络语言才显示自己是一个现代人。有的老师由于看不惯这种表达,在评讲作文时全盘否定,拿“不规范,不纯洁,亵渎和颠覆祖国语言”的大帽扣压学生,严禁学生使用。可是学生并不买帐,作文中仍然照用不误,甚至故意难堪老师,写一些让你看不懂的讥讽话。笔者认为,对学生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老师应审慎对待,不可简单地棒杀或禁止,而应作好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和作文两种不同表达语体的区别,在作文时慎用、巧用网络语言。运用网语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审慎原则。由于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大,个性化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盲目套用,势必会造成误读,给正确理解字词,学习规范语法带来不利影响。

2、“雅”“俗”原则。“雅”就是要高雅,文明。“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运用已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语言,如“伊妹儿”、“牛市”“菜鸟”、“拍砖”、“灌水”等,我们可以大胆地使用。

3、扬弃原则。网络语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运用时要进行分析,辨别,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那些“雅”的、“俗”的、充满时代气息的网络语言要敢于吸收,恰当使用,使其发扬光大。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类似江湖黑话的语言和迎合少数人低级趣味的语言,就要坚决摒弃。

12.作文老师 篇十二

【教育信条】珍惜与学生结缘的机会, 为他们的未来幸福着色。

虽然与张秋达老师未曾谋面, 但是因为经常读他的论文, 所以对他在语文教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独到见解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作文教学是张秋达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中, 张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观。

张秋达老师的作文观可以用“自我的表达和表达的自我”来概括。所谓“自我的表达”, 是指作文是对自我的表达, 即说自己的话, 说出自己独特性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它强调作文的对象应该是自我的情感与思想。与此不同的是, “表达的自我”强调的是写作应该体现属于“我”的独特的表达。基于这样的作文观, 张老师认为, 作文训练不能停留在字、词、句、段, 语法、修辞、逻辑等的训练上, 也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能力的训练, 而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造性的表述”的目标。

一、自我的表达

张秋达老师认为, 作文教学强调“自我的表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 它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话, 实现“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的作文理念。当前, 一些人的社会价值观存在着误区, 并对青少年产生了影响。因此,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家长、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有责任, 也应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而不是消极避让。作家郑渊洁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 办成人事, 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 办孩子事。”教育一定树立“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的观念,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其次, 它有助于学生砥砺感知世界的细腻之心, 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每个人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外在的自我, 一个是内在的自我。作文需要学生用内在世界的细腻和敏感的心来体悟、来表达对自然、对他人和对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就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瞳孔, 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 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所给予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倡导“自我的表达”, 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的头脑、发现的眼睛, 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思想。

明确了“自我的表达”的意义之后, 张秋达老师还探讨了“自我的表达”实现的途径。一是要树立“作文应是表达内在世界”的理念。张老师认为, 作文一定要打通学生与生活的“隔”, 回归本真。而这需要教师在日常作文指导中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 讲技巧, 分门别类, 反复操练, 将文章结构、章法练就成酷似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的做法,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感悟自我、自然和社会。但是, 表达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复制生活, 而是需要选择和提炼, 就像孙绍振老师所说的:“原生的生活和原生的感情都要经过想象的扩张、凝聚和提炼才能转化生成文章。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原生的嬉笑怒骂, 才会超越粗鲁的喧嚣, 升华为个性化的文采、情采和智采。”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表达内在世界”。二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文的深度, 取决于学生思维的深度。缺乏理性思维的人, 是不可能写出认知深刻、见解独到、充满个性的作文的。张老师认为, 当前伪“文化散文”依然盛行, 许多学生追求美丽辞藻的堆砌, 忽视思维的拓展。然而, 透过堆砌的辞藻,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具美丽的躯壳, 见不到精神的生成。缺乏思维的文章不可能具有生命力, 很容易沦落为文字的游戏;失去思维的生成, 学生也容易丧失写作的内在动力。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对此, 张老师认为, 教师需要从僵化的思维中走出来, 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思维,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飞翔, 让他们敢想敢写敢歌敢哭, 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三是要借鉴他人经验, 寻觅培养的契机。张老师特别重视黎锦熙先生所推崇的“设计教学法”、袁卫星老师倡导的“专题式语文学习”和王栋生老师十分注重的“写作情景创设”。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激活学生沉睡的感情, 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

二、表达的自我

同样, 张秋达老师认为倡导“表达的自我”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力避“套话作文”, 使作文在“质朴中见光辉”。“套话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材料熟烂化 (总是选用历史文化名人) 、结构模式化 (用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主体) 、主题平面化 (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开掘) 。它从根本上说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 也是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着力打击的。这可以说是学生作文一定要有“表达的自我”的一个原因。另外, 虽然说质朴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很多时候表达上的无技巧恰恰胜过刻意的技巧上的追求) , 但是, 质朴为文也不能走极端。在考场作文中, 不能一味追求朴素, 要有亮点意识, 要有独特的表达, 正如何永康教授说的:“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 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 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 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 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关于“表达的自我”的实现途径, 张秋达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力求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正如陈钟梁先生说的:“我在学校给高中生作讲座, 或与亲朋好友子女在茶室聊谈, 总是从以下三句话谈起:1.高考作文千万毋忘‘我’是谁;2.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3.在叙述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这番平易的话, 实际上点出了作文的关节点。二是培养发现意识和发表意识。作文不仅需要有观察的眼睛, 更需要有发现的心, 这样才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追逐心灵的闪光。学生有发表意识, 就会把作文当成作品来对待;有了作品意识, 就会在写作过程中胸怀读者, 以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字。如此, “表达的自我”就会成为可能。三是作文训练与创作训练并举。目前的作文训练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甚至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 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的眼光来构思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对文章和文学训练实行“两手抓”:一方面, 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写童话、诗歌、散文、微型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基本功, 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3.语文老师-老师作文800字 篇十三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位,它承载着无数的人的希望,他孕育着无数的伟人,而他,却还是一个让无数学子落泪让无数学子伤心伤到绝望的人,他领导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懂得珍惜但那时我们已经晚了。

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但是我们总是说:是的老师,我知道了,在课余的时间我们的师生关系处得很融洽,老师这个人非常的爱笑,而且笑的时候让我们每个学生心里感到非常得暖和,但是老师这个人有时也非常的严格,例如:教室的地面,教室的玻璃,上课时的纪律,留的背的东西或写的东西必须按他的要求完成......

虽然有时候我们很顽皮不听老师的话,但是老师总是能用一种包容的心去包容我们给我们更多得时间让我们自己去反省自己这么做是否是正确的,老师自从接了我们这个班级以后她的身体状况就一直很不好也不知道以前是不是这样,还是和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生气气的,但是她还是坚持,硬挺着来上班,挺着处理我们发生的一件一件事情,在我这两年的的印象中,不管她怎么样,他总是会显得很精神显得很好的站在我们面前,永远都告诉我们我们:没事,我没事,但是我想告诉你:不要硬挺着老师,这样你真的很累,老师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我们会乖乖的,我们不会给你惹事的,你放心吧。老师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4.作文老师 篇十四

上课了,老师为我们讲解课文的内容,有时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有时还说说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我们每位同学听了老师的话之后,同学们就好像一棵棵小树一样,吸收着各种各样的养分,让我们心里装满了丰富的知识,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运用。

下课后,老师为我们批改作业,如果我们哪里做错了、不懂得,她都会为我们指点、分析。

放学后,老师还把我们送到校门口。

晚上,老师还在灯下为我们准备明天的新课文。

15.作文老师 篇十五

用什么丈量好学校、好老师?考分还是孩子的快乐

好老师,好教育,拥有穿越时空、滋润人心的力量,以至几十年前的学习生活凝注笔端时依然如此生动形象、历历在目。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却和深情的散文有了大不同,很多孩子对学校、老师的感观甚至显得有些漠然。在四年级小学生欣欣的眼里,学校就是一个让她“压力很大”的地方:“我不喜欢上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多啊,怎么写都写不完,一点儿自由的时间都没有。”在一些学校里,和欣欣有着一样烦恼的孩子并不少:安徽两个六年级女生服毒自杀,并留下遗言“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

“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外在的技术指标评价老师和学校。在升学率、考分的影响下,尽管看似名校名师不少,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好老师。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评价体系评判老师、学校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同样强调好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中小学阶段,人格养成、习惯培养、品质塑造等都比知识传递重要得多。好的学校和老师一定是遵循教育规律、善待孩子,能够让孩子自然快乐成长的。”

师生关系本该传递的是什么?焦虑还是温情

“好学校和好老师是由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和好的体制共同造就的。现在的很多师生矛盾、厌学情绪,看似是学校和老师自身的责任,实则直指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升学率竞争和更深层次的畸形教育价值观。”杨东平如此解释好学校、好老师难寻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的异化使得好学校、好老师的成长缺乏必要的价值支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奋斗不止的目标,而不知从何时起,“起跑线竞争”将教育的目的悄然演化为培养高分、听话的“好孩子”。有学者指出:“当教育变成了一条环环相扣令人沮丧的生物链,生物链的顶端是大学,而从幼儿园开始的所有教育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高考的‘预备班’时,学校和老师传递的就只有焦虑没有快乐了。”

在忽略了教育常识与规律的理念引导下,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成为阻碍好学校、好老师产生的现实存在。杨东平认为,尽管自2007年之后全国城乡就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时至今日,社会崇尚和奉行的依然是精英主义的价值。巨大的学校差距、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赋予义务教育本不应具有的激烈的竞争性和选拔性,从而引起了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不合教育规律的攀比和竞争。过多过早的竞争使得评价“好学校、好老师”的标尺也成为了冰冷的成绩和数据。

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还原被曲解的教育使命,让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是好学校、好老师的养成过程中自上而下、必不可少的价值导向。而在正确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样至关重要,要做到政府依法办学,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学校、老师依规律教学;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评价学校、老师,真正把孩子们从书山题海的压迫中、高度的选拔竞争中解放出来。

而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积极分析研究现有课程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则是好学校、好老师的养成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负责“新学校行动计划”的国家督学李希贵认为,好学校、好老师的培养要注重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构建健康和谐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变成幸福的乐园,老师才能成为学生喜欢、钦佩的老师。李希贵还指出,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不尚空谈、重在行动。恰如维特根新坦所言“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方能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也让孩子真正感悟教育的快乐和魅力。

16.让作文擦亮高考阅卷老师的眼睛 篇十六

江苏高考作文从2014年开始考查的形式采用新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所给的一段新材料内容自已立意,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从形式上看写法自由,立意广泛,其实不然。从这几年学生的作文均分和阅卷教师的反映来看,写议论性、抒情性文章较多,记叙性较少,但很多文章偏题、走题或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让他们看着看着趋于入睡,不能引起兴趣,所以如何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头脑一震,获取最大的分值才是高三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美目顾盼能传情——精设标题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如果眼睛炯炯有神、二目放光,就能够赚取阅卷教师的注意力。高考作文的文题既要明确化,同时又要诗意化。明确化就是文题要能够准确的体现文章的立意,给阅卷老师一个明确的立意信息。诗意化就是文题要有文采、诗意,要能够体现考生的智慧和匠心。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既给阅卷教师一个明确的中心,同时又能提高阅卷教师分值分档的提高意识。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引用化用法:是指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名言、书名等作为文题,这样可以使文题既有文采、富有哲理,同时阅卷教师产生你读书多,精心拟题的感觉。例如,所给的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诚信”,可以设置文题为《众里寻他千百度》;“思念”,可以设置文题为《粒粒相思豆,颗颗古人情》;“理解”,可以设置文题为《对面的父母看过来》;“读书”,可以设置文题为《爱你没商量》……

2.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拟题时使用悬念,引起阅卷教师的好奇心。例如2014年江苏卷材料所反映的是人与蝴蝶的内容,可以拟题为《害怕的蝴蝶》《蝴蝶的手记》《蝴蝶害怕人?》《不可惊扰的寂静》……

3.修辞使用法:就是文题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象化拟题。例如新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是“生态”,可使用拟人拟题为《蚊子的挑战书》,“文化”可以使用设问拟题为《“文化快餐”不足取吗》,“青春”可以使用对偶拟题为《长发长,短发短》……

4.富有诗意法:就是运用诗意化的语言,为文题构造一种诗情。例如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是“生命”,可拟题为《白云、夕阳、歌声》,“乡情”可拟题为《那山、那树、那人》,“机遇”可拟题为《花季,我们一起去看山》……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雕琢开头

文章只有有好的开头,才能快速叩开阅卷教师的心扉,融入你的文章,按照你文章的思路走。而且议论性文章的中心一定要居于最主要的位置——开头,同时要切合材料所反映的主题。只有这样文章才有灵魂,才能给阅卷教师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立意不能让阅卷教师去猜、去归纳,甚至只为浮云遮住眼,这样会导致阅卷教师的理解偏差。在文章的开头一方面要鲜明、清楚,一方面能让我们写文章时知道该围绕哪个中心展开,做到文脉清晰、一目了然。记叙类文章的开头要塑造吸引阅卷教师的意境,带着他们去经历世事的考验。例如2015年江苏卷作文材料是与“智慧”相关的内容,那么文章的开头就可以围绕“智慧”的中心去点题,可以是“某某是智慧”、“智慧像……”等点出。在开头抛出中心时要讲究技巧,使用事例、诗句、名言等引出,增加文采,但一定要明确、干脆。

三、巧持彩练当空舞——结构别致

教师阅卷时要快速读完一篇作文,因时间短留给他们的最主要的印象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因此文章的结构与众不同,才能够给阅卷教师深刻的印记。所以作文时要精心布局,创新巧设结构,让自己的文章在整体框架上具有完美别致的形式,使阅卷教师赏心悦目,一目了然。结构的形式有:反复递进式、剧情式、镜头拼合式、书信式等,这些结构形式可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结构,缓解阅卷教师的视觉疲劳,获取好感。例如2015年全国卷一是有关“父亲开车打电话被女儿小陈举报”的材料,可以使书信式的结构形式展开:《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一个敬畏生命的人》或小陈的一封书信《一封特别的“家书”》。也可以使用镜头组合式: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总结。

四、大珠小珠落玉盘——美化语言

古人用字字珠玑来形容语言的优美,好的语言在文中犹如珍珠亮人二目,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反之生涩、干枯的语言,让人呕吐、难耐,更别说去打动别人,获取高分。由此看来,优美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语言成为语文考试成败的关键。其实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做到词语的搭配和长短句的变化,做到文从字顺,气势贯通。其次运用各种手法、修辞格,增加文采,使语句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化,一篇文章要有几处闪光的句子或段落。再者可以引用化用诗词、名言、歌词、哲理性的句子等,既可以增加色彩也能给阅卷教师一个信息——知识渊博、读的书多。例如材料反映“人生”话题的文章的语言“生命不是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永不衰老的容颜。当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夕阳下小憩时,他也许会扪心自问:我的人生舞台谁是主角?是我吗?年轻人从今天起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吧!作人生的主角。‘田园将芜胡不归面对污浊的官场,面对良心的拷问,陶潜不由得仰天大叹……”这样的语言既有比喻、设问修辞,又有引用的例子,说明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语言优美、犀利而又简洁。再如材料为“感动”主题的记叙类语言“阳光暖暖的贴着每一寸肌肤,清晨的公园永远是那么悠然恬淡。晨风轻轻地拂动着柳叶,发出欢快的‘沙沙声,早晨的鸟儿也开心地看着风景,说着悄悄话。然而美好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辛辛苦苦复习了这么长时间,成绩依然没有起色……”这段语言既有写景的优美,又有反衬手法的运用引入事件。

五、画眉深浅入时无——美化文面

在高考评卷过程中,作文文面分值占了5分,有很多学生却不能得到,更别说印象分。虽说字要写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考场上把字写得工整,只要认真就能做到,至于文面的整洁也非难事,这两点恰如人光洁的脸面和穿戴。高考改卷过程中,考卷成叠,时间有限,眼看手批,紧张疲劳。如遇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语言流畅,提高一档赋分都有可能。而字迹草草、乱写乱画的,降一档赋分也很正常。因此要让自己的文面整洁、字迹优美、端正。

高考作文只有与众不同、推陈出新,不墨守成规,从标题、开头、结构样式、语言、文面等方面进行美化、雕琢,才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睛,提高文章在阅卷教师阅卷意识中的分值档次,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17.关于老师的作文:老师生气了 篇十七

关于老师的作文:老师生气了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大家刚参加完运动会的闭幕仪式,在教室里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汪老师气呼呼地走了进来。

“安静!”汪老师向我们恼火地喊道。我们都愣住了!汪老师从来没有对我们这么凶过,她从来都是笑咪咪,一副好脾气的样子。

教室里一下静得连根针掉地下都听得见,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在闭幕式上,你们每个人都在讲话。最让我生气的是,女生带头讲话,连班干部也带头讲话!晓娜还在那里踩别人的脚,这个动作很危险的!李爱怡呀,朱诗怡呀、陈子悦呀„„一群一群聚在一起说话!近来你们表现不乖,我本来就火,现在看你们这样,更加气不打一处来!......”汪老师向我们吼,“全体起立!”

我们乖乖地站了起来,继续挨训„„直到距离放学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汪老师才让我们坐下来:“写一份检讨好好反省一下。”坐下的一瞬间我看见铁子诺在悄悄抹眼泪。

我的检讨大概是这样写的:

“今天,汪老师骂了我们一通,原因是我们该安静的时候却一直在讲话。汪老师说得没错。我今天也有讲话,违反了纪律,应该要受到批评。我决定以后要做到下面几点:

1、参加升旗仪式时要肃静,不讲话。

2、放学少走好朋友队伍,不要形成见了好朋友就控制不住讲话的坏习惯。

3、上课不和凯凯、晓娜讲话。”

18.语文老师-老师作文800字 篇十八

面对这样一位“可爱”的老师的提问,我慢慢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

“是对世界各国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嗯,可以这么说。但是语文不研究英语,不说than u。”全班都笑了。

如此幽默,风趣,随和,这就是我对他—我们的语文宇老师的第一印象。

刚入学那会儿,他给我们看他家书柜的照片,里面排满了书,大都是文史类的书,而且每本书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注释。他还说,他看一本书至少要一个月,我真心觉得不可思议,我只需要两三天。不过后来想想,我那哪是读书啊,走马观花罢了。想到这里,我更是自愧不如,

他绝对算不上严厉,但绝对能管得住我们。时常,有同学上课与他人高谈阔论时,尤其是正当他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时(那真是往枪口上撞),深沉的朗读声戛然而止,厚厚的眼镜也遮挡不住他眼中折射出的“秒杀”。这只是轻一些的惩罚,重一些的话,“***,站到后面去,明天交来一张800字作文,《我这张破嘴》。”

他讲课始终保持着轻松的课堂气氛。有一次,讲到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给我们看他去旅游照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与本人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昔日的表情十分轻松,照片上却紧绷着脸,神情严肃,表情古板。我们问他原因,他道:“你们看看那后面的字,我能笑出来么?”“嗯?”我们先是一愣,随即又是一阵大笑,原来那上面写着三个字:“岳飞墓”。也难怪,如果在那样的坏境下比出剪刀手的话,恐怕是要受人鄙视的呢。

类似的课堂还有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是。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他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美女蛇那段,把那个年轻人的名字换成了我们班的一个男生,笑得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每节语文课下了,有两个感觉,一是肚子疼,二是脸上的笑容都僵了。

课下,他常常给我们布置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寒假让我们摄影,环城,学口风琴歌曲。这样倒也蛮有趣的,估计暑假就该搞商品义卖了吧。

他个人有一个博客,博文有的是我们的佳作,不过更多的是他自己的随笔。恐怕要不是因为作业的缘故,我是没有这样的毅力的。

19.作文老师 篇十九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都认同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且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取得实效。传统教育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很多学校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且学校德育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教学任务,这样往往会使其流于形式[1]。如学校有时会安排德育实践活动课,但并没有为其配备具体安排和内容, 很多学生只是把这类课程当做休息放松的课程,老师没能给予绝对重视,提出教学要求,最后直接影响德育成效。

(二)缺乏初中德育工作的技巧

德育是一门艺术, 必须首先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很多老师的德育都仅停留在口头单方面的说教上,这种方式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仅仅通过说教这种单调的手段是无法让学生欣然接受的, 并且长期说教也会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单方面的方式更是无法和学生形成互动,走进学生心扉。作为恶性循环的后果,德育会越来越僵硬和封闭,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技巧,构筑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格外重要,也是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匙。

二、当前初中德育工作艺术的探讨

(一)付出关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生的心智是不够成熟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子,并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3],因此强硬的说教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关怀才能越过那堵心墙。当然这里的关怀并不是刻意显露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远比说教能感化学生。相关实践证明,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重视关心和关爱学生,将学生看成自己家人,主动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将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将德育与生活直接结合,真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给予及时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撑,获得应有的温暖和关怀。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平等对待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只有在关怀学生的基础上,德育之光才能照亮学生心扉。简言之,德育工作的艺术就是关怀。

案例1:某班有一 位男生 ,长期迟交 或不交作 业 ,而且每天都 看起来很 疲惫。老 师调查以 后才发现 ,原来他每 天放学后都 去学校附 近的网吧 上网 ,一直到很 晚才回家 。于是老师 决定家访 ,了解情况 。刚开始 ,他很抵触 ,在老师的坚 持下 ,还是妥协 了。当老 师来到他 家之后才 发现 ,其父母离婚 了 ,现在他和 父亲一起 住 ,但是父亲 每天工作 很晚才回家 。他每天 去上网的 原因其实 就是寻找 精神上的 依托 ,很明显他 缺乏关怀 。于是 ,老师暗下 决心帮助 其走回正轨 ,首先老师 建议他父 亲以后多 抽点时间 陪孩子 ,不要一心只 在工作上 。其次老 师可在平 时经常鼓 励该生。 慢慢地 , 效果越来 越明显 , 他开始认 真学习了 , 成绩相比 以前有了飞 跃。

(二)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德行榜样

德育工作中的德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 还是对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良好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4],最好的榜样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在潜意识里效仿,因此躬行实践远比生硬说教有意义。很简单的事例,老师几乎天天和学生说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看红绿灯,一定要走斑马线。可是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一定会按要求来,而且有时甚至老师自己也不会这样做。万一有学生看到老师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不等绿灯,那么学生自然会认为那些要求只是口头上的,并不需要实行。相反,如果老师真的等绿灯再过马路,学生看到就会认为自己也得这样,那么无形中,德育工作就成功了。

案例2:某班刚开始实行迟到记名管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太配合,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由于交通原因,班主任在路上堵了很久,最后迟到了,赶到班上后,立马向同学们道歉,并且要求考勤员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保证说以后尽量不再迟到。之后一段时间里,班上迟到现象明显好转了很多。老师这次迟到后的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准时上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从传统教学模式看,或在老师传统思维的统领下,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学生经常被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两类。而学校经久不衰的奖项———“三好学生”往往授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类型,以成绩为标准是不合理的。德育更是如此,实行德育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尊重个性。《论语》中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古人尚能若此,更何况新时代的人们。每个班几乎都有很多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有方面都不行。如有一位女孩在学习上很努力,成绩却无法提高,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她会是市区艺术小人才绘画比赛一等奖得主。相似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同学在运动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书法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陶艺上有天赋,等等。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老师需要发现这些闪光点[5]。

案例3:在某班,班级管理一直存在问题,班干部无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决定改变班干部选举方式, 采取“应聘上岗”的自由参选模式 ,并且由同学们投票选举。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平时一些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同学都踊跃参与竞选。最后,新当选的班干部几乎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班级管理明显变得高效。

(四)畅游文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光靠目前思想品德教材上几篇浅薄的文章,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文章多数没有太大深度,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说教上。只有真正的文学作品才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如都德《最后一课》传递的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精神;海明威《老人与海》宣扬的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等。老师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为核心,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交流会、读书月等活动。某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分布情况,见图1。

由上图可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助课外书籍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上图中,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生最多,调查发现,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感染力,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从而更珍惜和热爱生活。

(五)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有无限活力和激情,有极强的表现欲望[6]。因此应该给予他们足够机会展示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个性特点发挥,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推动德育工作进行。初中各个班的班主任可以互相联系,举办一些团队性质比赛,如篮球赛、手工比赛、绘画比赛。在游戏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作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几乎所有年级团体篮球赛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场上的球员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汗水,场下的同学全力为他们呐喊助威。就这样在小小的篮球比赛中,整个班集体团结一心。由此可见集体比赛的魅力所在。当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

案例5:某班学生 长期看起 来没有生 机 ,原来学习 压力过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并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整个班级缺乏凝聚力。于是,班主任决定做出改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他要体育委员到器材室借来羽毛球拍等用具,带着同学们到附近公园游玩。同学们刚 开始不适 应 ,可慢慢地 ,开始放松 心情 ,大家在玩 耍间有了交流和互动,同学们脸上都浮现了久违的笑容。之后该班变得生机勃勃,老师决定每学期尽量组织活动,带大家去放松。

三、实践结果及思考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开展单元训练,其考试结果为:该班级40人,得分>80(含80)者30人,80-100分8人,70-80分有2人。本次考试中优秀率为95.0%。较上次考试优秀率明显提升9.6%,实践效果明显。整个班级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还有一人被评为“区孝敬标兵”,一人被评为“市金奖少年”,等等。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指导学生实践,完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上一篇:思维导图课内阅读下一篇:平凡的世界第一到第五集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