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稳态复习大纲

2024-07-11

电力系统稳态复习大纲(共9篇)(共9篇)

1.电力系统稳态复习大纲 篇一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空中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空管机构及职能,空域,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飞行规则。

无线电信号基础,民航通信系统,民航导航系统,民航监视系统。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云和降水,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雷暴及山地背**。

飞行签派工作介绍,航空公司组织结构,航班计划管理,航空器管理,机组管理,航空器重量及性能限制。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航空气象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查运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理论解决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运行环境的突出问题的开展综合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50分)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45分)

空管机构及职能: 约 15分; 空域: 约 10分; 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 约 10分; 飞行规则: 约 10分;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30分)

系统结构及基本概念: 约 6分; 无线电信号基础: 约 6分; 民航通信系统: 约 6分; 民航导航系统: 约 6分; 民航监视系统: 约 6分。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45分)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约 7分; 云和降水: 约 8分; 能见度: 约10分;

常规天气分析: 约10分; 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 约10分。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30分)

飞行签派机构及职能: 约 5 分; 航班计划管理: 约 5 分; 航空器和机组管理: 约 5 分; 航空通讯: 约 5 分; 签派放行规则: 约 5 分; 签派组织与实施: 约 5 分。

(四)题型比例(满分为150分)

选择或填空题: 45分(约30%)问答题: 60分(约40%)综合应用题: 45分(约30%)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1.1 空中交通管理概论

了解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历史;熟悉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理解我国空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理解空管与飞行安全的关系。1.2 空管机构的设置

了解我国民航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熟悉塔台、进近、区域各管制室的职责和管制范围;熟悉报告室的职责,以及它与各管制单位的关系。1.3 空域结构

掌握民航空域的种类、划分原则和命名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空域结构的特点;熟悉我国飞行情报区的职责及具体范围。1.4 气压和气压高度

熟悉各种气压高度的概念;熟悉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含义;有关高度表拨正的规定。1.5 飞行高度层

熟练掌握高度表拨正程序,牢记在不同飞行位置的气压参考面;熟悉航空站范围内、航线飞行、RVSM巡航高度层的规定。1.6 飞行规则

熟悉目视飞行的定义和条件;掌握目视飞行的气象条件和携带燃料的要求;熟练掌握航空器空中避让的规定;理解按VFR、IFR飞行对飞行高度的要求;了解仪表飞行无线电通信联络的规定。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 2.1 系统的结构及基本概念 了解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结构及服务区域;了解现有航行系统的情况及其缺陷;熟悉新航行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各部分的发展情况。2.2 无线电信号基础

了解无线电波的形成与传播;熟悉无线电发送设备;掌握调制的概念和幅度调制;了解无线电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传播规律;掌握不同频段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特点;熟悉无线电接收设备各级功用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要求;掌握解调理论。2.3 民航通信系统

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容量;了解主要指标;熟悉民航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2.4 无方向性信标系统(NDB)熟悉无方向性信标(NDB)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无方向性信标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机上无线电自动定向系统的作用及其导航原理。

2.5 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VOR)掌握VOR系统的特点及其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VOR台站的种类及其作用;熟悉VOR系统提供磁方位角的比相原理;了解机上甚高频导航系统的组成及VOR方位角的指示。2.6 测距机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

了解测距机的作用及测距系统的组成;熟悉频闪测距原理;了解机上测距显示功能;掌握ILS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在机场的安装位置;了解LOC系统的性能及其航向道指示原理;了解GS系统的性能及其下滑道指示原理。2.7 INS/IRS 系统

掌握惯性导航系统的作用及特点;了解惯性导航的一般原理;熟悉惯性导航系统的一般应用;掌握IRS的组成个在飞行中的应用。2.8 雷达概述

了解影响雷达的概念,发展;掌握雷达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熟悉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影响;熟悉一次雷达最大距离方程的推导;熟悉最小探测距离;了解雷达信号的检测和雷达的虚警;掌握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 3.1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大气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风压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2 云和降水

各种云的名称及符号,低云的外貌特征及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和降水对飞行的影响。3.3 能见度

不同能见度的定义,影响能见度的因素;造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及特征。3.4 常规天气分析

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的填图格式和分析内容;各种天气系统的定义、气流结构和一般天气。3.5 雷暴

雷暴形成的条件;普通雷暴和强烈雷暴的结构和天气;热雷暴、地形雷暴的特征;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3.6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与微下击暴流的概念,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3.7 山地背**

山地背**的定义和形成条件,背**对飞行的影响及判定。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 4.1 签派工作概述

掌握飞行签派员的基本职责;理解飞行签派的重要性;熟悉运行控制开展的背景和要求;掌握运行控制的功能。4.2 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

熟悉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的内容;掌握运行手册和运行规范的内容和区别;理解CCAR121的内容和重要性。4.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

熟悉航空公司的组织结构;掌握各个部门与飞行签派的关系。4.4 运行控制中心的介绍

熟悉AOC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飞行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动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载重与平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机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4.5 航班计划管理

理解航线选择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配航线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要素;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申请程序;掌握航班计划的制作方法;掌握优化航班计划的方法。4.6 航空器管理

熟悉航空器的分类方法;掌握航空器的国籍登记方法;掌握保留故障放行的程序;熟悉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求;能理解航空器的定检;熟悉飞机的排班程序;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的飞机的调配原则。4.7 机组成员管理

熟悉机组成员的组成;掌握机组成员的职责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资格要求;熟悉机组成员的训练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运行经历要求;掌握空勤体检规定;掌握机组成员的值勤时限规定;掌握机组排班原则;掌握机组排班的方法。4.8 签派组织与实施

熟知签派员的执勤时间;掌握签派的组织实施程序及要求。

2.电力稳态分析试题 篇二

1、下面所列各组电力网接线方式中,完全属于有备用接线的一组是()。

A、两端供电网、环网、双回线路辐射网 B、双回线路辐射网、环网、单回路链式网

C、单回路辐射网、两端供电网、单回路干线网

2、关于中性点不接地三相对称系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运行时为零,单相接地时升高为线电压;

B、正常运行时为零,单相接地时升高为相电压;

C、正常运行时无法确定,单相接地时为相电压。

3、220kv电力系统中性点应采用的接线方式是()。

A、不接地; B、直接接地;

C、经消弧线圈接地。

4、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

A、减小输电线路电阻; B、减小输电线路电抗;

C、增大输电线路电容。

5、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两端装设并联电抗器的目的是()。

A、防止输电线路重载时末端电压降低;

B、防止输电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升高;

C、防止输电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降低。

6、关于单侧电源电力网,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力网的功率分布由负荷分布确定,其潮流无法调控;

B、电力网的功率分布与线路阻抗有关,其潮流无法调控;

C、电力网功率自然分布就是功率的经济分布。

7、在一个具有n个独立节点的系统中,节点阻抗矩阵的阶数为()。

A、n×n阶; B、(n-1)×(n-1)阶;

C、(n+1)×(n+1)阶。

8、系统中有功功率不足,会造成()。

A、电压水平上升; B、电压水平下降; C、频率下降。

A、1号机组; B、2号机组; C、同时减小。

10、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配的目的是()。

A、使电力系统总的能源消耗最少; B、使电力网的有功损耗最小; C、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最好。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1、输电线路首端电压不一定总是高于末端电压。()

2、高压系统中,有功功率总是从电压相位超前的点向电压相位滞后的点传输。()

3、辐射形网络的潮流分布和环网的潮流分布都可调控。()

4、在多电压等级环形电力网中一定存在循环功率。()

5、中等长度线路是指100Km以下、300Km以下的线路。()

6、35KV电力系统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7、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最优分配原则是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8、任何两端供电网的供载功率分布都不可能是经济功率分布。()

9、同一电压等级的所有电气设备的平均额定电压都相同。()

10、多电压等级环形网络中,线路串联纵向加压器主要改变电力网的无功功率分布。()

11、未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降压变电站的低压母线为PQ节点。()

12、最大负荷时将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升高,最小负荷时将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降低,电压中枢点的这种调压方式称为逆调压。()

13、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改变分接头。()

14、并联电容器既可作为无功电源向系统送出(感性)无功功率,又可作为无功负荷从系统吸收(感性)无功功率。()

15、我国对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的规定是正常情况下不超过+-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对调频电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什么电厂最适宜担负系统调频电厂?

3、什么叫功率分点?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的功率分点。

4、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的实际变比如图所示,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中有无循环功率存在?为什么?如果循环功率存在的话,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

5、在无功电源不足引起电压水平普遍偏低的电力系统中,能否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35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已知35KV线路长度为100公里,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为,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3.6安培,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10分)

2、110kv降压变压器铭牌数据为:

① 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归算到110KV侧);

② 画出变压器的 形等值电路。(10分)

3、某地方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有关参数均已标于图中,求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标出其功率分点,并计算其经济功率分布。(10分)

4、联合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及参数如下,联络线的功率传输限制为300MW,频率偏移超出 才进行二次调频,当子系统A出现功率缺额200MW时,如系统A不参加一次调频,联络线的功率是否越限?(10分)

5、某降压变电所装有一台容量为10MVA,电压为 的变压器。已知: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4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5KV;最小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5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3KV。现要求在低压母线上实行顺调压(最大负荷时要求电压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最小负荷时要求电压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10分)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B

4、B

5、B

6、A

7、A

8、C

9、B

10、B

二.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错误的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分);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2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好(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1分)②调节速度要快;(1分)③调节过程的经济性要好(1分)。具有调节库容的大型水电厂最适宜作为调频电厂(2分)。

3、答:电力系统中如果某一负荷点的负荷功率由两侧电源供给,则该负荷点就是功率分点,功率分点又分为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3分),分别用“▼”和“▽”标注。图示电力系统中负荷点2为有功功率分点(1分),负荷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1分)。

4、答:有循环功率存在(3分)。因为上述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多电压等级环网,两台变压器的变比不匹配(如取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 ,所以存在循环功率(1分);循环功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分)。

5、答:不能(3分),因为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并不能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状态(2分)。

四.计算题:(共50分)

1、解:

3.复习大纲 篇三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第一个提出,李大钊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3、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三中全会上《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4、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5、马克思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不在其中))

第二章 第二节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

二、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背)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讲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事实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

第一,它是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指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毛泽东确立,邓小平恢复,重新确立)

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具体看书,不用背)

*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第三章 第二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

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

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物产阶级专政)

第四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主体”)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两翼”)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章第二节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第一个提出(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全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奋斗。

第七章第二节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二、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特区——内地

第八章第二节

*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三、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的分类。

3、生产要素有两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会区分)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凭借资本获得的利润,利息,租金)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书本19

5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看书本196~197的那一段。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遏制差距的拉大

第四节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看书本203)

注意书本218页课后第五题(十一章有答案P287)

第九章第一节一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核心)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本方略)

第十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260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

三、如何深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P266

坚持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第十一章第二节

二、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推进: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P286~287)

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四要取缔非法收入

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香港、澳门:殖民统治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和平解决台湾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整体

2、邓小平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核心)P3183、世界多极化,(20世纪50年代是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时期)

4、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多强(中、日、俄罗斯、欧盟)

潜在力量(印度、埃及、南非、印尼、巴西、尼日利亚)

5、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P32

2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三大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P3272、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P328

32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4、江泽民——和平的周边环境P329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第二节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

第三节

4.化工原理复习大纲 篇四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课程编号:210850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

使用教材:姚玉英.化工原理(新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陈敏恒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蒋维钧主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性质: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讨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通过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的: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基本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通过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科学思考方法,训练其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察、解释、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⑴掌握不同单位制间的单位换算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的求取;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类型的确定、阻力的计算;流体压强、流速、流量的测量原理、方法。了解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⑵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流量调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及泵的选型。了解往复泵、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⑶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及计算。了解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及选型;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过滤设备的结构、性能;过滤基本方程式和恒压过滤。

⑷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

⑸掌握蒸馏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t~χ图、y ~χ图)关系、拉乌尔定律;汽液平衡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计算;梯级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的计算。了 1

解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关系、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⑹掌握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不同的表示形式;吸收速率方程式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及最小液气比的计算。了解传质机理、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流体力学性能、梯级图解法和图解积分法求总传质单元数。

5.《固体物理》复习大纲 篇五

招生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专题除外), 主要有:晶体结构, 晶体结合, 晶格振动和晶体热学性质, 晶体的缺陷, 金属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主要参考书目: 1.黄昆, 韩汝琦, 固体物理学, 高教出版社

2.陆栋, 蒋平, 徐至中, 固体物理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3.朱建国, 郑文琛等, 固体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

«新型功能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工程

一、复习大纲

1,材料、新材料的重要性;

2,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形成与学科内涵;

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的内容;“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用图来表示);“四要素”在材料研究中的作用;(要求能结合具体材料事例予以说明)4,如何理解材料、特别是新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5,怎样区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的内涵是什么?

6,了解新型功能材料中相关科学名词的解释,并能给出适当的例子,如:信息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能源材料;高性能陶瓷;纳米材料;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压电材料;铁电材料;复合材料;梯度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材料设计;环境材料;低维材料;生物材料;非线形光学材料;光子晶体;半导体超晶格;等等;

7,注意了解材料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注意了解材料的成分测定、结构测定、形貌观测的方法;材料无损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8,能结合具体的材料对象,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原子价态分析、结构(含微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所得出的主要结果;

9,对若干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XRD),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核磁共振谱分析,等,能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它们在材料物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和能解决的具体问题;

10,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极为丰富;当代材料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8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这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1,了解重要功能陶瓷(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信息功能陶瓷)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所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要求能至少对一种重要功能陶瓷有比较详尽的了解)

12,当给出功能陶瓷的具体配方和所使用的具体原料的纯度(百分比)后,能具体的计算出该功能陶瓷配方的称量百分比;(该方法适用于不同材料的配比计算)

13,功能陶瓷发展中所需解决的共性科学问题有哪些方面;

14,信息功能材料对信息技术乃至整个信息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信息功能材料可进一步分为信息的检测与传感材料,信息的传输材料,信息的存储材料,信息的运算与处理材料,以及信息的显示材料。分别以一个具体的材料为例,对上述材料的作用予以说明;

15,在前述五大类材料中,至少选择两类材料为例,对其制备、特性和应用进行讨论,并由此说明信息功能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6,了解当前信息功能材料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要求至少能对一种重要信息功能材料有比较详尽的了解和分析)17,光子晶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8,信息功能材料的总的发展趋势和共性科学问题;

19,科技界公认,纳米科学技术(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 ST)被认为是21世纪头等重要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将改变几乎每一种人造物体的特征。纳米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对未来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纳米科学技术必将妊育并产生出一大类重要的高、新技术。试从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讨论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内涵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20,结合具体材料对象,说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制备技术; 21,纳米材料都具有奇异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概括为两大类:量子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说明纳米材料的这两大类效应的具体内容;

22,纳米材料表征的重要意义何在?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23,当前国内外人工晶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选择1-2种具体的晶体对象予以说明;

24,在人工晶体的研究与发展中,其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有哪些;

25,新能源材料的定义是什么?结合具体材料对象,说明研究新能源材料的意义,并综合分析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

26,大体了解生物医学材料和仿生材料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27,大体了解环境材料(或生态环境材料)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28,重点学习、深入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中主要涉及新型功能材料)学科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十大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能针对其中两个(或至少一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结合具体材料对象的事例,深入地进行分析和讨论; 2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战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战略为例来说明)

30,我国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战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发展战略为例来说明)

二、参考书目 重点参考书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师昌绪,材料科学技术。该文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一书的前言。3 “高技术新材料要览”编辑委员会编,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1.10节。其他参考书目: 干福熹主编,王阳元等编著,信息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该书中相关章节)。雷永泉主编,新能源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该书中相关章节)。

«热力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其它热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含电介质、磁介质等)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函数、热动平衡判据、单元系的复相平衡、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等相关内容。能够熟练应用热力学理论推导、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参考书:

1.《热力学》,王竹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热力学统计物理》(热力学部分),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复习大纲:

掌握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除外)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反应、化学热力学原理和化学平衡原理等方面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状态(含气体、溶液和固体)、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含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和化学反应的方向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内容。能够熟练应用无机化学理论分析、计算较为复杂的综合问题,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陈种菊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 材料学

一、主要参考书:

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五版(英文影印版)作者:William D.Callister, Jr.,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2.《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谢希文,过梅丽 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科学出版社 徐洲等编著 5.《金属固态相变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康煜平编著(注:无机材料方向参考1~2本书,金属材料方向参考3~5本书)

二、考试复习内容:

1、固体结构

晶体学基础、金属的晶体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2、晶体缺陷

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扩散

扩散理论和热力学,扩散机制,扩散激活能,影响固体材料扩散的主要因素

4、金属和陶瓷的力学性能

弹性变形的本质、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断裂。陶瓷材料的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陶瓷样品的力学性能的测定。

5、回复与再结晶

静态回复与再结晶、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6、金属的凝固

形核与长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熔液的精炼。

7、二元相图

相图的热力学、常见的二元相图及其凝固

8、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奥氏体的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扩散型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切变型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三、参考重点:

无机材料方向:1、2、3、4、7、部分 金属材料方向:1、4、5、6、8、部分

«功能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一、功能材料定义和分类

二、金属功能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2、贮氢材料(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3、非晶态合金: 定义、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分类和应用。

4、超导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微观图像和BCS超导微观理论、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1导电陶瓷(电子导电陶瓷、离子导电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2气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3湿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4生物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5功能转换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声光材料等):定义、原理和分类。

四、高分子功能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优势和应用。

2、高分子药物及药物释放和送达体系

参考书目:

1、“功能材料概论”,殷景华等,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等,化学科学出版社。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主要内容: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热、电、磁、弹性与内耗)的变化本质、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性能、介电性能不作要求。

热:热容、热膨胀、热传导、热电效应 电:电导率、电阻率 磁:磁化理论

弹性与内耗:模量、内耗机制 名词解释:各章节基本概念

简答及问答: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热、电、磁、弹性与内耗)基本理论、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

田莳:材料物理性能,北航出版社,2003 陈述川,材料物理性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宋学孟,金属物理性能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新型无机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材料学

《新型无机材料》要求了解当今国际上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的概况,重点掌握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制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型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参考书为《新型无机材料》(郑昌琼、冉均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全书分为四篇十八章:第一篇 绪论(重点第二章)。第二篇 低维材料(重点第三、五章)。第三篇 高技术陶瓷(重点第六、八章、十一、十二、十三章)。第四篇 无机生物医学材料(重点第十六、十八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大纲

一、材料晶体学基础

二、材料相结构

三、晶体缺陷

四、固体扩散

五、相图(二元相图)及合金凝固

六、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七、回复与再结晶

八、金属固态相变

九、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和技术

十、合金钢及热处理基础

参考资料 1.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大出版社 胡赓祥等 2.材料科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石德珂 3.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潘金生 4.金属材料学 吴承建 冶金工业出版社

«材料物理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能顺利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二、方法和考试时间

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物理化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共100分。

三、考试的主要内容

1.热力学定律的基本概念,意义及方法。

2.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晶体的对称性, 晶体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典型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晶体的缺陷,缺陷分类及基本规律。3.非晶态固体,表面与界面,扩散与固相反应,烧结的相关知识。4.相平衡与相变的相关知识,各类相图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5.纳米材料的常用表征手段及分析方法,其他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应该了解的常用的纳米材料及技术有关物理,化学知识。

参考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贺蕴秋,王德平,徐振平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物理化学》,张志杰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或其他有关参考书。

«功能材料»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功能材料定义和分类

二、金属功能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2、贮氢材料(合金): 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

3、非晶态合金: 定义、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分类和应用。

4、超导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微观图像和BCS超导微观理论、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

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1导电陶瓷(电子导电陶瓷、离子导电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2气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3湿敏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4生物陶瓷:定义、原理和分类。

5功能转换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声光材料等):定义、原理和分类。

四、高分子功能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优势和应用

2、高分子药物及药物释放和送达体系

参考书目:

1、“功能材料概论”,殷景华等,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等,化学科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能(含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四、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五、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六、纳米复合材料

七、纳米材料的应用

注:以上内容涉及纳米微粒,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块体材料。

参看书目:由于目前没有一本较全面的纳米材料学的教材,因此可参阅相关的书籍,不限于列出的资料。

1.纳米材料科学导论 陈敬中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张立德,科学出版社 3.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 许并社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4.纳米材料学 曹茂盛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技术»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技术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生物信息处理、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分支的重要基础。其中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技术的组成部分。本试题主要考查对C/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掌握,数据结构的算法描述与实现以C/C++语言方式出现。复习大纲 C/C++语言部分 一 基本概念

内置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语句以及函数 二 基础语言

C++语言预定义的内置和复合数据类型;表达式;语句;抽象容器类型 三 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

函数;域和生命期;函数重载;函数模板;异常处理;泛型算法 四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

类的定义、初始化、构造与析构;操作符重载;用户定义的转换;类模板 五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类继承与子类型;多继承与虚拟继承;iostream库 数据结构部分 一 基本概念和术语

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效率的度量;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二 线性表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三 栈和队列

栈的表示和实现;栈的应用;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链队列;循环队列 四 串

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 五 数组和广义表

数组的定义;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

六 树和二叉树

树的定义和基本;二叉树的定义、性质与存储结构;树和森林;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七 图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连通性问题;最短路径 八 动态存储管理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 九 查找

静态查找表;动态查找表;哈希表 十 内部排序

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十一外部排序

外存信息的存取;外部排序的方法 十二文件

基本概念;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谭浩强、张基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C++ Primer(第3版)》中文版,Stanley B Lippman,J o s é e L a j o i e,潘爱民 张丽 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生物医学电子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以电子学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临床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问题,并为之提供手段和设备的科学。因此,《生物医学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高技术的课程,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复习大纲

一 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和提取

生物电与非生物电信号特点、提取方式、提取过程中的干扰与噪声。二 生物医学信号放大

生物电放大器前置放大电路种类、隔离级设计、生物电与生物信号的放大器设计。三 信号预处理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非线性变换、电压比较器、采样保持电路、信号的模拟运算。四 信号处理

信号数字化处理基础、数字信号的基本变化、离散系统的基本变换、随机信号处理。五 生物信号遥测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生物信号遥测方式。六 电刺激

电刺激产生兴奋的条件、临床点刺激、心脏起搏、除颤。七 现代生物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概述、超声影像设备、XCT断层扫描系统、核医学影像设备。参考书

《生物医学电子学》,蔡建新,张唯真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普通化学»复习大纲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一 考试内容:(带下划线者为考试重点)1.气体、大气污染与防治 1.1气体定律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道尔顿分压定律

1.1.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 1.2大气及大气污染

1.2.1大气的组成和层次 1.2.2大气污染 1.3大气污染的防治

1.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2大气污染的防治 2.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1.1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1.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 2.2化学反应的方向 2.2.1自发过程 2.2.2吉布斯自由能 2.2.3熵

2.2.4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2.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2.3.1 化学平衡 2.3.2平衡常数 2.3.3化学平衡的移动 2.4 化学反应速率

2.4.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水的污染及其处理 3.1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3.1.1水的熔点、沸点 3.2.2水的温度体积效应 3.1.3水的比热容、熔化热、气化热 3.1.4水的介电常数及溶解特性 3.2 溶液的酸碱性 3.2.1 酸碱质子理论

3.2.2弱酸弱碱水溶液的pH值 3.2.3缓冲溶液

3.3 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3.3.1 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 3.3.2沉淀的转化 3.3.3分步沉淀 3.4 水的污染

3.4.1酸、碱、盐等无机物污染 3.4.2重金属污染 3.4.3有机物污染 3.4.4热污染

3.5水质指标与水处理

3.5.1评价水质的工业指标 3.5.2水处理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 4.1原子结构

4.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4.1.2核外电子运动描述 4.1.3核外电子的分布 4.1.4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4.1.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4.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2.1 离子键 4.2.2共价键

4.2.3 分子的几何构型及杂化轨道理论 4.3.4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 4.3.5分子间力和氢键 4.3晶体结构

4.3.1晶体及其结构 4.3.2离子晶体 4.3.3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4.4.4混合型晶体 4.4.5实际晶体 5.化学与能源 5.1 能源概述 5.2 煤、石油和天然气 5.3电化学原理及化学电源 5.3.1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5.3.2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5.3.3 化学电源 5.4核能

5.4.1 核裂变能、核电站 5.4.2 核聚变能 5.5新能源

5.5.1太阳能 5.5.2氢能 5.5.3 生物质能5.5.4地热能 5.5.5 海洋能 5.5.6 风能 6.化学与材料 6.1 概述 6.2 金属材料

6.2.1 金属材料概述 6.2.2 金属元素通论 6.2.3重要金属结构材料 6.2.4 重要金属功能材料 6.2.5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6.3 无机非金属材料

6.3.1概述 6.3.2新型陶瓷材料 6.3.3激光材料 6.3.4耐磨耐高温材料 6.3.5纳米材料 6.4有机高分子材料

6.4.1高分子概述 6.4.2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6.4.3传统高分子材料 6.4.4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6.5新型复合材料 6.6信息材料

6.6.1半导体材料 6.6.2光导纤维 6.6.3化学传感器 6.7生物材料

6.7.1 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 6.7.2几类重要的生物材料 6.7.3生物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6.8智能材料

6.8.1 智能材料的概念及其功能 6.8.2 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

二、参考书

《大学化学教程》

主编:谢克难 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6.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篇六

第一章 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重点)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的原理

2、年龄特征(重点)

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重点)

1、创始人

2、标志性的代表作

四、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1、霍尔:青年心理学

2、荣格:成人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重点)

4、毕生发展心理学

五、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年龄特征

(二)简答题

1、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重点)

一、精神分析的发展观(重点、难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重点)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重点)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重点、难点)

1、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重点、难点)

1、皮亚杰的发展观

2、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3、发展的阶段

五、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同化、顺应、图式

(二)简答题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

1、试比较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发展理论。

2、试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3、试论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研究原则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重点)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重点)

1、纵向研究(重点)

2、横向研究(重点)

3、聚合交叉研究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四、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二)简答题

1、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2、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三)实验设计:请用分别采用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设计三个实验。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了解内容,略)

一、遗传基因与胎儿的发展

二、遗传疾病

三、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四、母亲疾病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五、药物等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六、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七、母亲所处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三、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记忆、学习的发生发展(重点)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重点)

1、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重点)

2、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重点)

3、模仿说——阿尔波特、班杜拉等(重点)

4、认知学说——皮亚杰

二、前言语的发展

1、言语知觉的发生发展(重点)

2、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3、前言语交流的发展(重点)

三、言语的发生发展

四、语法的获得

第四节 婴儿的气质

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1、传统的四重类型学说及特点(重点)

2、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最初的情绪反应

二、婴儿的微笑

三、婴儿的依恋概念、类型(重点)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视觉偏爱法、习惯化、去习惯化、依恋

(二)简答题:

1、婴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

2、简述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阶段

3、简述前言语交流的发展的三大基本特性。

4、婴儿的依恋有哪些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

1、试比较言语获得的四个理论。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了解内容)

一、大脑皮质的成熟顺序(重点)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的理论

1、经典的游戏理论(重点)

2、现代的游戏理论

二、幼儿游戏的分类(重点)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

四、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五、第二语言的获得与学习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特点(重点)

1、记忆容量的增加

2、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发展

3、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

4、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思维的特点(重点)

2、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重点)(1)三座山测验;(2)守恒;(3)类包含

3、幼儿思维形式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化的概念(重点)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重点)

1、自我概念的发展

2、自我评价的发展

3、自我体验的发展

4、自我控制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2、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三、侵犯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重点)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守恒、社会化、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认同、性别化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的游戏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

2、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3、简述“三座山测验”。

4、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三阶段。

5、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七章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了解内容、略)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1、分类

2、症状

3、产生原因

4、预防和矫治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五、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重点)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重点)

1、社会性认知概念

2、角色采择技能及发展阶段(重点)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1、与父母的关系

2、小学儿童友谊及发展阶段(重点)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一、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

二、道德动机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 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

2、简述小学儿童友谊及发展阶段(重点)

3、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4、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包含哪几个阶段?

5、简述塞尔曼的友谊发展阶段。

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生理发育高峰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重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3、易出现的心理与行为偏差

第二节

初中生智力的发展

一、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重点)

1、思维的创造性和评判性日益明显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重点)

第三节

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高涨

二、反抗心理

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重点)

四、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重点)

五、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第四节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一、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重点)

二、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三、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五节

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重点)

二、价值观的确立

三、自治需求 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2、初中生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有哪些表现?

3、简述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的表现。

4、简述初中生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5、简述初中生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7.《民事诉讼法》复习大纲 篇七

名词解释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支配。

质证是指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宣读、展示、辨认、质疑、辩驳等活动。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减、免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法院调解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所作的尚未生效的裁判,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级法院撤消或变更该裁判的诉讼行为。

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一方的名义,在法律规定能或者当事人授予的权限范围内

代理实施诉讼行为,接受诉讼行为的人。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的诉讼。

认证是指法庭对经过质证的各种证据材料作出判断和决定,确认其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和非讼案件审理程序终结时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简答题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现法律监督的内容主要有:

1.监督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2.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进行监督。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加诉讼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1.对原告、被告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全部或部分的独立请求权;

2.本诉正在进行;

3.以提起诉讼的方式参加。

法院调解的效力有:

1.结束诉讼程序;2.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不得提起上诉;4.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特别程序案件的特点有:

1.性质是对某种法律事实或者权利的实际状况进行确认;

2.没有原告和被告;3.实行一审终审;4.审判组织特殊;

5.不适用审判监督程序6.案件审结期限较短

7.免交诉讼费。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有:

1.债权人必须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作为诉讼请求的标的;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有价证券已经到期而且数额确定;

3.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4.支付令必须能够送达债务人。

起诉的条件有: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中无需证明的事实有:

1.诉讼上自认的事实;2.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

3.推定的事实;4.预决的事实;5.公证证明的事实。

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有: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2.双方当事人拥有同等的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书证与物证的主要区别是:

1.物证是以其存在、外型、特征证明案件事实;书证则以文书或物品所记载的内

容证明案件事实;

2.法律对物证无形式上的特定要求,只要能以其存在、外型、特征证明案件事实,就可以作为物证;书证则不同,法律有时规定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才具有证据效力。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是:

1.法官中立;2.当事人平等;3.程序参与;

4.程序公开;5.程序维持。

民事执行的含义有:

1.民事执行由国家机关进行;

2.民事执行以执行依据为前提;

3.民事执行须经债权人申请;

4.民事执行国家使用公权力的强制行为;

5.民事执行是实现已确定的私权的程序。

简述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

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

2.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

3.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的;

4.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证据。

案例分析

1.李方明在南京市下关区有房屋三间,一间自住。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林现居南京市下关区,次子李明在上海工作,三子李洪在镇江工作。二00三年二月,李方明去世,李林即将其父的三间房屋占为己有,并出卖给张帅,该张又将房屋出租给陈家宏居住。陈居住后,发现房顶有裂缝,雨天漏水,给生活带来不便,遂要求张帅维修,张又找到李,要求维修,李拒绝。于是张帅把李林告上法庭,要求李履行维修房屋的义务。李明、李洪得悉后,也准备以李林侵犯他俩的继承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问:(1)李明、李洪应向哪一个人民法院起诉?为什么?

(2)李林、李明、李洪的诉讼地位如何?为什么?

(3)张帅、陈家宏在案中处于何诉讼地位?为什么?

2.浙江省永嘉县天一公司与江苏省昆山市东方钢管厂在济南市槐荫区订立购销合同一份,合同履行地为济南市槐荫区。合同履行完毕后,天一公司认为东方钢

管厂所供钢管质量不合格,遂请求法院追究其民事责任。

请问:1.哪个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理由何在?

2.原告同时向有管辖权的多个法院起诉的,由谁管辖?

3.若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哪个法院管辖?为什么?

3.甲于1996年5月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被乙抢占的北房三间归自己所有,并判令被告搬走。经审理,原告甲拿不出证据,被告乙坚决否认,但也举不出证据。人民法院收集不到证据。房屋所有权处于不明状态。县法院于8月5日作出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同月15日送达判决书。同月24日,原告甲找到了该房在土改时的所有权证书,当即送交县法院要求改判。县法院经审查,认为证据确凿,原判确有错误,即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8月30日,县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判甲胜诉。送达判决书后,双方均表示无异议。请问:某县法院的做法是否符合有关程序?为什么?

填空题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权利和————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所在地管辖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中适用拘留措施必须经————批准。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

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2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分为、训诫、、罚款和五种。

离婚案件和涉及——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权利和———权利。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审结。

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的民事案件。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讨论决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所在地管辖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为开庭准备、————、————、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等几个阶段。

单项选择题

当事人可以对()人员申请回避。

A.仲裁员、书记员、证人、鉴定人

B.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C.证人、审判员、书记员、勘验人

D.调解员、仲裁员、鉴定人、勘验人

以主张某种事实的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为标准来划分,证据可分为()。

A.本证与反证B.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C.主要证据与次要证据D.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

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

A.以口头方式辩论B.以书面方式辩论

C.在法庭辩论阶段进行辩论D.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进行辩论

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联系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

A、本证与反证B、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D、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使用()。

A.当事人选择的语言、文字B.当事人所在国的语言、文字

C.世界通用的语言、文字D.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凡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及其痕迹的证据,称为()。

A.书证B.视听资料C.物证D.鉴定结论

判决不一般情况下,诉讼费用由()。

A.原告负担B.被告负担

C.胜诉人负担D.败诉人负担

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

A.可酌情受理B.可征求被告的意见决定是否受理

C.应当受理D.不予受理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称为()。

A.确认之诉B.给付之诉C.变更之诉D.撤销之诉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其审限为()。

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D.24个月

当事人申请回避时,审判人员的回避由()。

A.审判委员会决定B.院长决定

C.审判长决定D.审判庭庭长决定

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住所地B.原告住所地

C.纠纷发生地D.港口所在地

甲在追索乙借用他的100000元诉讼中,向法院提交了乙向他借100000元的亲笔借条一份,这借条是()。

A.原始的直接证据B.原始的间接证据

C.派生的直接证据D.派生的间接证据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被告住所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是()。

A.地域管辖B.一般地域管辖

C.特殊地域管辖D.移送管辖

当事人对法院作出可以上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

A.15日内提起上诉B.10日内提起上诉

C.5日内提起上诉D.30日内提起上诉

不定项选择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

A.重大涉外案件B.涉港、澳、台案件

C.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A.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B.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

C.被申请人有执行能力

D.申请人提供了担保

法院调解应遵循合法原则,这要求()。

A、调解的主体应合法B、调解方式应合法

C、调解程序应合法D、调解协议应合法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主体B、客体C、标的物D、内容

诉的要素包括()。

A、当事人B、诉讼标的C、诉讼理由D、法院

甲厂欠乙厂货款5万元,甲厂并入丙厂之后,乙厂要追索货款,向法院起诉,应将()列为被告。

A.丙厂B.丙厂厂长C.甲厂D.甲厂厂长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包括()。

A、选民资格案件B、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C、认定财产无主案件D、认定婚姻关系无效案件

在()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A.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C.因医疗过失致人损害的诉讼

D.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

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

A.涉外民事案件B.重大涉外案件

C.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可以上诉。

A.不予受理B.驳回起诉C.中止诉讼D.不准许撤诉

按照《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有()。

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B.离婚案件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下列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有()。

A.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B.因登记发生的诉讼

C.因继承遗产发生的诉讼D.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时,应坚持()。

A.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原则B.当事人自愿的原则

C.合法的原则D.公开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裁判。

A.发回再审B.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审

C.维持原判D.依法改判

简易程序的审理程序简便,主要表现为()。

A、起诉方式简便B、开庭审理不公开进行

8.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篇八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请予以解释

3.标志管理心理学萌芽的理论是什么?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者是谁?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哪一年

4.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灵魂指什么?

5.人的认知过程具体包括哪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6.有效管理的心理原则有哪些?

7.了解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评价经济人假设。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者是谁?

8.了解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有哪些?

9.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形状知觉的整合构图原则有

10.什么是社会知觉?了解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请探讨在管理中防止社会知觉效应干扰的措施。

11.了解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社会知觉的效应有哪些

12.结合实际理解社会知觉中的偏差效应现象

13.归因的定义。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谁?海德、韦纳的归因模式各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研究认为,一般人对行为的成败常归因为哪几个因素?

14.了解四种气质类型的行为特征。

15.理解什么是能力?了解能力按不同标准的分类。

16.什么是性格?理解性格的结构包括有哪些特征?了解按不同标准的性格分类,阿德勒的性格分类、培因和T·李波的性格分类

17.了解动机、需要的定义。人行为的源泉与动力基础是什么?(需要)

18.激励的概念。理解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有哪些?以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激励理论是哪种激励理论?

19.阐释管理中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20.团体凝聚力的概念

21.沙克特关于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22.了解个性的定义。艾森克认为个性特质可以从哪两个两个独立向度来描述?

23.结合实际理解社会助长倾向和社会惰化现象比如在大庭广众面前,当众上台讲演或当众表演节目等,常常表现出的不自在现象属于社会惰化现象,又比如“三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典型的社会惰化现象。

24.从众行为的含义.应如何正确对待从众行为。

25.说说解决团体冲突的有效原则有哪些?

26.心理契约的概念。了解员工心理契约具有的特性。

27.理解具体的沟通方式。

28.谈谈意见沟通障碍解除的途径有哪些。

30请就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见沟通障碍及其解除的途径谈谈你的观点

31.了解什么是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什么是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32.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S)中,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效能识别系统 的符号标识各是什么?

33.组织文化的概念。联系实际理解组织文化的几种作用。

34.联系实际分析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35.领导影响力的构成因素有哪些?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哪些?。

36. 联系实际谈谈提高领导影响力的途径。

37.了解领导有效性的现代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38.管理方格理论中研究了哪几种领导方式 ?

39.考核与评价领导者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0.管理中如何克服归因偏差。

.在20世纪30年代测评人际关系最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方法,由谁提出的?

42.解释EAP、组织发展、组织承诺、组织形象的含义.

43.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的应对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有哪些?

44.职业倦怠的含义.职业倦怠的缓解途径有哪些?

9.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篇九

绪论

1、凝固定义

宏观上: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微观上:激烈运动的液体原子回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

2、液态金属凝固的实质: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渡为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组成: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空穴或裂纹构成

3、液态金属的性质:粘度和表面张力

粘度的物理意义: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粘度的本质上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影响液体金属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温度和夹杂物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上与表面相切的力,单位N/m

影响液体金属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取决于质点间的作用力

4、液体结构的特性: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

晶体: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单晶体: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大多数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组成,属于多晶体。

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

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

当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溶质后,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并且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深度,则称该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称为正吸附。反之,如果加入溶质后,使溶液的表面自由能升高,并且表面层的溶质浓度小于液体内部的浓度,则称该溶质为非表面活性物质(或非表面活性剂),这样的吸附为负吸附

第一章 凝固过程的传热

1、凝固过程的传热特点:“一热、二迁、三传”

“一热”指热量的传输是第一重要;

“二迁”指存在两个界面,即固-液相间界面和金属-铸型间界面。

“三传”指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三传耦合的三维热物理过程。

2、金属型特点: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非金属型铸造特点:与金属相比具有非常小热导率,故凝固速度主要取决于铸型的传热性能。铸型外表面温度变化不大,故可把铸型看成是半无限厚的。

第二章 凝固动力学

1、自发过程:从不平衡态自发地移向平衡态的过程(不可逆过程)

2、化学势:某一组元的化学势为1mol该组元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是1mol的恒温等压势。

3、公切线原理求相平衡P61.63

4、判断平衡相(液相还是固相)P65

4、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恒温下固相溶质浓度CS与液相溶质浓度C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K0=CS/CL=mL/mS=

5、界面曲率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影响:曲率半径小的晶体,其固液界面前沿富集起来的液相溶质浓度比曲率半径大的晶体小。在理想溶液中是均匀向下移动相图中液固相线位置。

6、压力对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的影响:均匀地向上移动相图中液固相线位置。

第三章 凝固动力学

1、形核:亚稳定的液态金属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微观小区域内生成稳定存在的晶态小质点的过程。

2、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质溶体中,依靠液体金属内部自身结构自发地形核。均质形核在溶体各处概率相同,全部固液界面都由形核过程提供。因此热力学能障大,所需驱动力大。

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溶体中依靠外来夹杂或型壁界面所提供的异质界面进行形核。异质形核首先发生在外来界面处,因此能障较小,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小。

3、形核相变的驱动力:固液相体积自由能差;阻力:界面能。

4、形核速率是在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晶核数目。

5、在液相中那些对形核有催化作用的现成界面上形成的晶核称为非自发形核

6、均质形核理论的局限性:

均质形核是对理想纯金属而言的,其过冷度很大比实际液态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大多了。实际上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一般为几分之一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实际的液态金属(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多为异质形核。

7、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的异同:

相同点:异质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在形式上与均质形核临界晶核半径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均质形核临界晶核是球体,而异质形核的晶核为球体的一部分(球冠),因而异质晶核中所含原子数目少,这样的晶坯易形成。②润湿角θ与均质形核无关,而影响异质晶核的体积

8、形核剂的条件:

①适配度小 ②粗糙度大 ③分散性好 ④温稳定性好

9、当晶格点阵适配度δ≤5% 时,通过点阵畸变过渡,可以实现界面两侧原子之间的一一对应。这种界面称为完全共格界面,其界面能较低,衬底促进非均质生核的能力很强;当5%<δ<25%时为部分共格界面;当δ≥25% 时,为不共格,夹杂物衬底无形核能力。

10、界面共格对应原则:固相杂质表面的原子排列规律和原子(晶粒细化剂的选择原则)间距与新相晶核相近。(晶粒细化剂选择原则)

11、粗糙界面(非小晶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非小晶面长大。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

光滑界面(小晶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小晶面长大。非金属、类金属(Bi、Sb、Si)属于此。

第四章 单相合金的凝固

1、合金可分为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两大类。单相合金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只析出一个固相的合金,如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多相合金是指凝固过程中同时析出两个以上新相的合金如有共晶、包晶或偏晶转变的合金。

2、溶质再分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已析出固相排出多余的溶质原子(或溶剂原子),并富集在界面的液体中,造成成分分离的现象。(合金凝固过程的一大特点)

3、平衡分配系数Ko实际上描述了在固、液两相共存的条件下溶质原子在界面两侧的平衡分配特征。

4、成分过冷:合金晶体在长大过程中,因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其过冷度称为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5、热过冷:金属凝固过程中,纯粹由热扩散控制形成的过冷,称为热过冷,其过冷度称为热过冷的过冷度。

6、成分过冷条件:①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在固-液界面前沿富集;②满足成分过冷判别式。

7、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在生长着的固-液界面处最小,离开界面逐渐增大,因此界面很不稳定。

8、成分过冷降低了实际过冷度,阻碍了晶体的生长。凡是溶质富集的地方,那里成分过冷就越大,其过冷度就越小,该处生长就越慢。

9、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由成分过冷判据式可知,下列因素有利于成分过冷: ①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L小; ②晶体生长速度快,v大; ③陡的液相线斜率,mL大; ④原始成分浓度高,C0大; ⑤液相中溶质扩散慢,DL低; ⑥k0<1时,k0小;k0>1时,k0大

备注:①和②属于工艺因素,③-⑥属于合金方面因素。

10、强成分过冷元素(表面活性元素)的选取原则: ①熔点低

(液相线斜率陡,mL大)

②原子半径大

(液相中溶质扩散慢,DL 低)③在合金中的固溶度小

(k0小)

11、成分过冷的单相合金四种宏观生长方式(如右图):

①无成分过冷的平面生长

(GL1)②窄成分过冷区的胞状生长

(GL2)③较宽成分过冷区的柱状树枝晶生长(GL3)④宽成分过冷区的自由树枝晶生长

(GL4)

12、“外生生长”与“内生生长”的概念:

外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此类。

内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

13、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成分过冷主要结论!)

①无成分过冷——平面晶 ②窄成分过冷区间——胞状晶

③成分过冷区间较宽——柱状树枝晶 ⑤宽成分过冷——内部等轴晶

14、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树枝晶生长演变过程:

由大逐渐减小,即随“成分过冷”程度增大,固溶体生长方式变化为:

平面晶→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第五章 多相合金的凝固

1、共晶组织的分类:

①规则共晶(金属一金属共晶),属于非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 固一液界面:在原子尺度上是粗糙界面。

 组成:金属—金属相或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相。

 组织形态:层片状及棒状(出现哪种结构要取决于:①α与β相间的体积比②第三组元的存在。若某一相体积分数小于1/π时,该相出现棒状结构;若体积分数在1/π-1/2之间时,两相均以片状结构出现。造成原因:结构表面能的大小。体积分数小于1/π时,棒状结构表面能小于片状结构;体积分数在1/π-1/2之间时,片状结构表面能小于棒状结构)。

 决定共晶两相长大的因素:热流的方向和两组元在液相中的扩散,两相长大过程互相依赖的关系是界面附近的溶质横向扩散。

固一液界面形态:将近似地保持着平面,其等温面基本上也是平直的。(每一相的长大受着另一相存在的影响,当共晶结晶时,两相并排地结晶出来并垂直于固一液界面长大)。

②非规则共晶(金属一非金属共晶),属于非小平面一小平面。 固一液界面:一个是特定的晶面。

 组织形态:多种多样,简化为片状与丝状两大类。

 固一液界面形态:非平面的且是极不规则的,其等温面也不是平直的。△金属—金属共晶与金属—非金属共晶相同点: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一样;不同点如上所述。

2、共生生长:在共晶合金结晶时,后析出的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而析出,进而形成相互交叠的双相晶核且具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的横向扩散,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偶合的共同向前生长。

3、离异生长: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而独立生长,在形成的组织中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4、偏晶合金的最终显微形貌将要取决于三个界面能、L1与L2的密度差以及固一液界面的推进速度

5、晶体生长机制(方式):

 非小晶面结构——连续长大(正常长大)

 小晶面结构——侧面长大

①二维晶核台阶

②晶体缺陷台阶:螺位错、孪晶沟槽。

6、“侧面长大”方式的三种机制:

 二维晶核机制:台阶在界面铺满后即消失,要进一步长大仍须再产生二维晶核。 螺旋位错机制:这种螺旋位错台阶在生长过程中不会消失。 孪晶面机制:长大过程中沟槽可保持下去,长大不断地进行。

7、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生长区P173

第六章 金属凝固的宏观组织

1、浇注及凝固过程中液体的三种流动形式: ①浇注时存在液流的冲刷——强制对流。②浇注时及浇注完毕后液体存在自然对流。

③存在着枝晶间及分枝间的液体流动——微观流动。

2、金属凝固的典型宏观组织: ①表层细晶区

②内部柱状晶区:晶粒垂直于型壁排列,且平行于热流方向 ③中心等轴晶区:晶粒较为粗大

3、获得细等轴晶的措施:

①增大冷却速度(V冷↑)和降低浇注温度(t浇↓)

②加强液体在浇注和凝固期间的流动

(促使型壁上已凝固层晶体的脱落,分枝的熔断脱落及脱落晶体的增殖。)③孕育处理 ⑴外加晶核:

(在浇注时向液流中加入被细化相具有界面共格对应的高熔点物质或同类金属的碎粒,使之成为异质形核的有效衬底,促使异质形核,增加晶粒数而细化晶粒。)⑵采用生核剂

(加入的物质不一定能作为晶核,但通过它与液态金属的某些元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晶核或成为有效衬底,这类物质称为生核剂。)⑶采用强过冷成分元素

(强成分过冷元素在Al-Si合金中称为变质剂,生产中称为变质处理)

孕育处理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其它物质,促进形核、抑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 简答题目:

1、纯金属和实际金属液态结构有何异同?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和原子晶体显微晶体和“空穴”组成。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存在着两种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微观上是由结构和成分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空穴和许多固态,气态,液态化合物组成,是一种浑浊液体,而从化学键上看除了金属基体与其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键外,还存在着其他化学健。

2、液态金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固定的体积。②有很好的流动性。③物理化学性质接近于固态,而远离气态。

3、相平衡条件 相平衡时,每一组元在共存的各相中的化学势都必须相等。在k个元素含有p个相的体系中,恒温等压的化学平衡条件是:

4、固液界面在结构上有哪两种类型?他们在微观和宏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光滑界面(小平面)和粗糙界面(非小平面)。粗糙界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光滑界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

5、界面类型的实质是什么?

能量最低时的原子沉积几率不同。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0或1,说明是光滑界面;能量最低时原子沉积几率近似为远离0或1,说明是粗糙界面。

6、讨论长大机制与过冷度的关系。

①过冷度小,按螺位错方式长大;②过冷度大,连续长大;③二维晶核长大在任何情况下,可能性都不大。

7、形核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形核的首要条件是系统必须处于亚稳态提供相变驱动力;其次需要通过起伏作用克服能障才能形成稳定存在的晶核并确保其进一步生长。

8、为什么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等于形成临界形核表面能的1/3? 见P93

9、均质形核机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冷液体中存在相起伏,以提供固相晶核的晶胚。

②形核导致体积自由能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为此,晶胚需要体积达到一定尺寸才能稳定存在。

③过冷液体中存在能量起伏和温度起伏,以提供临界形核功。④为维持形核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

10、即三个基本条件:过冷度,能量起伏,结构起伏。为什么过冷度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

等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液态金属自由能随温度降低的趋势大于固态金属。在熔点附近凝固时,热焓和熵值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则有相变驱动力:

过冷度△T=T-Tm为金属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驱动力越大;金属不可能在T=Tm时凝固。

11、为什么说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容易?影响异质形核的基本因素和其他条件是什么?(1)因为均质形核在其形核过程中为克服过程中的能障,所需要的过冷度是很大的,而实际金属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远小于此,所以较难发生;对异质形核而言,液态金属中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核,因此形核所需的过冷度大大降低,所以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更容易。

12、界面共格对应原则的实质是什么? 增大固、液两相界面附着力,减小异质形核的形核功,使固相质点成为异质形核的有效衬底。

13、成分过冷的判据式(有过冷/无过冷)无成分过冷判据式为:

有成分过冷判据式

为:

14、成分过冷的本质是什么?

①成分过冷使实际过冷度降低,阻碍固液界面的推进。②成分过冷使界面不稳定,不能保持平面生长。

③成分过冷阻止原有界面的生长,促进界面前方液相中形核。

15、共生生长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两相生长能力要相近,且析出相要容易在先析出相上形核和长大。②A、B两组元在界面前沿的横向传输能保证两相等速生长的需要。期末成绩=考试60%+平时40%

一、填空题

15×1分=15分

二、名词解释题

5×4分=20分

三、简答题

5×5分=25分

四、计算与证明

3×10分=30分

五、论述题

上一篇:农夫山泉标准门分析下一篇:武装部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