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18篇)
1.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学得很有兴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探究氛围。
5.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意图之一,游戏中创设问题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
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6.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开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列出如下一组算式后,我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得数。 ①9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③(100+8)×125=? ④98×35=?
当学生听老师说出得数后,感到惊奇不已,这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急于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别迫切。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7. 编拟童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且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级新教材中许多主题图,都可以编成童化故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妈妈给两个猴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先让猴孩子猜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多媒体展示带来的梨、桃、香蕉。
猴妈妈接着说:咱们分别数一件带来的礼物,并用数字表示,看谁数得对,数字表示得正确,谁就是聪明的猴子,也请咱们班的同学们评判一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多媒体展示猴子们是如何数的,用什么数字表示。猴妈妈接着问:我们有几只呢?都数成了两只,谁也没有数对。这时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他们为什么没有数对呢?请同学们帮帮猴子们。猴妈妈又问,我们每只猴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谁能动脑筋想出来谁就最聪明。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同学们都来帮猴子们想一想。多媒体展示3只猴对3个桃子,3只猴对2根香蕉,3只猴对4个梨的图。从而观察比较出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在猴子比聪明的过程中,通过猴妈妈提出的问题,猴子们的比一比,同学们的评判参与、帮助参与等,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
8. 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
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9.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又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节练习课,出示这样一道题:有2个长方形木框,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图形,求它的周长。大家可以用实物操作一下,把周长指给同位看,再算一算。这样的操作会牢牢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学生得到的结论既准确又全面。
10.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在课堂中故设悬念这一情境,定会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利于引发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有什么秘密的问题“悬念”,来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布设了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多位数,师不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当学生对老师的这一快速判断持有疑问,利用计算机验证又准确无误时,定会被老师的敏捷反应充满钦佩,定会沉入到一种思考当中,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研究奠定思维基础。
11.巧设室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数学课堂的室外活动情境,易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24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老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
紧接着老师又指着旗杆说:“若学校想要更换新的旗杆,你能帮助算一算旗杆应有多长吗?”“以小组为单位先研究方案,在确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生很快利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这一知识设计出方案。
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12.利用新旧知识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过去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试试。”
再如,当学生在学习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退位),可以启发学生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时(进位)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顺口溜
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在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小化大,除不差。
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开口朝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着大数笑
2.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二
一、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教师的尊严和地位不容侵犯, 使得我们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面无形的墙, 阻挡了师生心灵的沟通。调查显示, 在这种环境下只有5%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其他学生只是出于害怕教师而“被迫”地学习历史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是不可能学好历史知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放下身架, 和学生交朋友, 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思想感情, 给学生多一份关爱, 少一些责怪;多一份体贴, 少一些冷漠,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无处不在。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同时也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跃课堂气氛, 实施高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自我发展, 也给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 实施高效的教学课堂, 而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形象生动的课堂演示、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 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下, 学生参与的欲望更加强烈, 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这样一来, 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负担, 更有利于我们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们高中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种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其中, 多媒体教学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因为,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此外, 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更加准确和直观,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对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四、运用历史中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包含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及在此过程中所涌现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代表人物。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必然的历史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把德育教育和爱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 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样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良好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仅仅限于历史课堂, 我们还可以运用课外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组织不同的历史兴趣小组。比如, 游览一些就近的名胜古迹、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根据史实演一些历史情景小剧、读一些历史读物等, 使学生对于历史产生新的认识, 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同时, 学生通过参加历史课外兴趣小组, 不仅增长了见识, 也提高了自身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3.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应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生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情感,有个性的鲜活生命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多听学生的想法,见解多表扬少批评,不能一票否决,多交流多探讨,学生感觉到他和老师、和同学间都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和发现,而针对带学生的任何问题,即使看起来很幼稚的或明显错误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责备挖苦。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尽量找到其闪光点,小心呵护这种萌芽。从而使他们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他们才能主动探索问题,才能自主学习。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教学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唤起求知的欲望,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书本让学生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讲授《木兰诗》一文中,我先后让学生反复的读,采用了齐读,分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兵加上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此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想,思考,自己下结论。这个过程的同时调动他们互相探讨,能够质疑,议疑。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说出自己思考的角度,交流的同时又互相的道启发,最终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它不仅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这样,让学生结合实际,加上思维创新,得出正确答案。我认为这样 既能尊重学生的意愿,顺从了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成为主动学习者。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规律。”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我们都有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老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就要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认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微笑的进步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是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的勇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利用他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动采用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物,激发他参与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我讲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我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吧观察到的景物用语言写下来。然后再回到我所要讲的文章上来。这样学生机掌握了知识有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曾现出生情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提供人知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在学生之一的过程中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我讲《木兰诗》,我找到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为学生播放,受到了出奇的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语文教学使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开阔,思维也变得活跃,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和快乐。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往往还能灵活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很好地把握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不管是导入语、启发语,还是提问语、体态语,他们都力求新颖、巧妙、激趣,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另外,要注意板书的设计,在注意板书的教育性、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板书的审美性。一个优秀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而不由自主地去倾听教师的分析。同样,在日常谈话中,经常涉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提高倾听的质量。
4.四个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篇四
(1)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
在学比如对数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当在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不可以改变课程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在学语文时,暗示自己:“学好语文很快乐,我对语文充满兴趣。”在学数学时,暗示自己:“学好数学很快乐,我对数学充满兴趣。”
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
(2)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可以从增强自信心入手,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① 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
②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将再学会10个单词”,“今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
(3)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这种经验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学习的兴趣培养上;如果你对某一门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你就可以训练自己假装对它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训练自己面带微笑。当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并要从心底里愉悦起来,保持一种快乐感。
然后,用肯定、简短的语句宣布:“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很感兴趣!”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发生兴趣了。这种方法并不是说“心想事成”,不是讲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它要求你在心里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4)兴趣迁移法
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遵循下列做法:
① 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② 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③ 想象自己上所喜欢的课时的情景,让心情快乐起来。
④ 想象自己上不喜欢的课时的情景,然后就将上喜欢的课时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⑤ 立即开始学习。
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
这就是爱因斯坦列下的著名成功公式。他把勤奋看成是成功的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形式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培养勤奋精神,首先要加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立志做一位未来社会的成功者。
市场竞争的机制决定了优胜劣汰,进入21世纪后,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便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不勤奋学习就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勤奋不能只是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勿需我们“悬梁刺股”,更不用“映雪夜读”,但前人的勤奋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具备勤奋精神的学生,即使头脑不太聪明,但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一个具备勤奋精神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即便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但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5.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五
兴趣是现在学生学习的最大最现实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个问题是每个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习好,对学习感兴趣,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在面对新课改要求的同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课改要求要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必须使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得动力,才能有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要求下,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基本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天性。这个好奇心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但这个好奇心往往被我们大人给扼杀了。家长跟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有好的成绩,在学习中加入了许多严肃无味的强制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抗,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艰苦无味的义务劳动,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其实,只要我们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多鼓励、多赞扬,用其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一步步的将内容升华、拓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那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的困难,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了。
二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思考 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诱导作用。如何把学生带到学习中来,就要靠教师的带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多。例如在教授数学除法的过程,就可以模拟在商店买东西。老师做顾客来买东西,让学生做售货员,付钱时就让学生作答,答对了就给他表扬,鼓励。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三、让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学习中做出自己觉得很难的题,高兴;掌握了一种别的同学可能不会的一种方法,快乐……尤其当积少成多,考试取得了好成绩,那种感觉是十分欣慰的。通过帮助、“打气”,多让尝试解题、完成任务的成功的滋道,有时,成功感简直比中彩票更快活。让学生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做好的,成功感越多,兴趣就越多。
四、赏识性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给予鼓励与赞扬,给予他肯定,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6.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六
一节课能不能开好头,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故事情节中,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胸,更要精心策划一个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出现的历史人物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融洽而不失活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开好头。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历史图片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把握好图片的教学,尤其是历史漫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可以说,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现在,漫画较多地选入历史课本中,试卷也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因此,让学生认真体会漫画的立意,通过漫画了解真实的历史,既增加了生动性,又给枯燥的课堂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新旧,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兴趣并不断探索。因此,教师在讲新课时,如果涉及到旧知识,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时间、主要参战国、结果、影响,接着又及时切入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与第一世界大战又有那些异同?”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这样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情感教学,联系实际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具有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文化课,历史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体验人文精神的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更要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研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进行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样,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会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创设一种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能起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之效。在21 世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必须的。它可以优化教学,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六、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使学生既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好提问题和提好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7.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七
一、重点突出, 脉络清晰
历史课容量大, 教学内容庞杂, 这就使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犯面面俱到的错误, 结果是重点不突出, 整体脉络不够清晰, 一节课下来, 教师很累, 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因此, 我们要竭力避免这一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教材、分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大胆取舍, 将有效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对一些重点问题特别是统筹全局的重点问题进行理解、拓展和延伸上, 做到既重点突出又兼顾系统性, 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来拓展思维空间, 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寓教于情, 激发兴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心灵得以沟通, 进而以激情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素材, 对学生加强情感引导和培养, 而历史学科原本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宝库。例如中国近现代史, 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直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一部部壮美的诗篇,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接触这些史实中, 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情感得到升华, 既实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目标, 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人, 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对学生而言, 社会现实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 要求教师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将“现实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比如, 在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时, 教师很自然地联系到“三农”问题, 特别是我国的税制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维护农民工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接触中, 学生对历史、对现实、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提高了认识能力。
其二, 从现实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 深入挖掘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素材。比如, 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 在导入语设置当中, 教师可引入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一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些既轻松的又为学生所熟悉或关心的话题的引入,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结合
把历史学科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现知识的综合化,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其中, 最常见的是历史科目与语文科目的教学相结合。比如, 在讲到“皖南事变”时, 我带大家阅读叶挺写在被囚牢房墙壁上的诗歌《囚歌》, 来展现这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操;在讲到“渡江战役”时, 我带大家领略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再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南京的宏伟气势。引入诗词, 既陶冶情操又激发了兴趣。除此之外, 历史学科还可以和政治、地理、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挖掘活运用。
五、引入地方史料, 激发学习兴趣
8.略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篇八
一、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跟学生交朋友,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把学生带到学习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对您所教的知识感兴趣。曾经有一位学生对老师说:“老师,你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这就说明老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很大,学生在情感压抑的气氛中是学不好的.老师平日要多接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切忌疏远他们,经常与他们一起参加有益活动,拉近师生的生理距离,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小孩那样,语言要和蔼可亲,情感要真诚,即使他们做了错事,也要从关心、帮助他们出发,委婉的指出来,这比严厉指责效果会更好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在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悬念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线,设置悬念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设置悬念,就得对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巧妙的设计。如果老师把化学课堂设计的生动有趣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觉得化学越学越有味儿,喜欢参加学习化学的活动,这样就有利于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
我在给初三上第一堂化学课时,我把化学魔术带进了课堂,向学生要了一块小手帕,(把手帕放到事先配制好的酒精溶液里,湿透后取出。)把手帕点燃,手帕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然后我把手帽抖几下,火焰熄灭了;把手帕归还原主,完好无损。而后我又拿出一根玻璃棒,(沾上事先配制好的浓H2S04和KMn04混合物。)然后把玻璃棒在空中挥动几下,往酒精燈上点火,酒精灯点燃了,学生十分惊讶,手帕怎么烧不坏!玻璃棒能点火!真是太神奇了,学生迫切想知道是怎么实现的,我就给同学们说了,要想知道这礼貌的原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破解里面的谜团。
三、切实做好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根据使用现象,使同学们对该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容易记住,难以忘却。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把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用实验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由于实验生动有趣,现象各异,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也促使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表演了这样一个节目,首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问题出那儿?我伸出双手,在右手上放一个小铁蛋,双手握拳举剑头两侧,两拳慢慢转动几下,人喊一声“去!”结果打开左举没有铁蛋,“在右手,在左手。”同学们大声叫嚷着,我慢慢地张开右手,也没有铁蛋,铁蛋怎么就不见了呢?(原来学生没有注意剑,我在双拳转动的时候,拳心朝后时右手稍松,铁蛋滑落到我的衣袖里,被固定好的吸铁片吸住了,不会掉下来。)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否则会造成实验结论的错误。我在试验C02性质的时候,我没有给同学们准备C02,也没有药品制取C02的原料,要同学们白己想办法找二氧化碳,要同学们在试管里放点水,在滴两滴紫色年石蕊试液,再把二氧化碳通入其中,观察变色情况并说出理由,然后给试管加热,观察变色情况并说明理由,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因为没有二氧化碳,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开始。这时几个头脑转得快的想到了用玻璃管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里吹气,石蕊变为红色,再将试管加热,红色消失又呈紫色,人家也照着做完了实验,要求同学们好好想想,把今天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回到教师,认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吹的C02,颜色变化也是自己亲手操作中观察到现象,时间久了也会想得起来的,实验既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消除学习中的疲劳,又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是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老师不要总是用考试来刺激学生,而是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新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发新书的时候,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要一本本翻阅,兴趣怏然。学生对新书为什么这么感兴趣呢?兴趣就产生产于“新”,因为那是新书本、新内容、新插图,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从这里,从这里我们应该得到启示,学生对新事物、新内容、新方法,一切新的东西感兴趣,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中,不要老是墨守成规,不变的教学定式,老师心怕学生听不懂,把一个知识点反来复去的讲,不给学生留下一点思维的空间,不给学生留下一丝悬念,学生看厌了听烦了,容易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有阻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在“新”上下功夫,要做剑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就必须认真透析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例如:采用魔术、游戏、图解,座谈、影片、抢答、分组对抗、编成顺口溜等多中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欢乐的环境中讨论,学生就会感到精神愉快,情绪高涨,轻松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有积极地促进作川。
9.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九
音乐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江苏 泰州 ●张 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强大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因抽象的音乐知识,单调的技能训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该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呢?重点就在怎样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使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用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教师仅一遍又一遍地教唱歌谱、歌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和感染学生;要注重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背景、旋律、速度、力度、情绪、情感;要注重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融入一体,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物、词语等来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便会喜欢唱歌并且可以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
二、乐器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在歌曲演唱或欣赏作品活动中选择性地利用各种小乐器(如:铃鼓、三角铁、串铃、沙锤、钹等)进行教学,可以渲染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体验京剧的“锣鼓经”等这种需全班都加入的`活动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制打击乐器。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它不仅能启发情感还能表现情感。因此,有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记忆歌词和表达情感的动作,配合歌曲演唱。有时会准备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还可适当加入一些道具。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旋律感,还了解和体验了多种舞蹈风格,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再进行讲解、纠正或示范练习,最后让全体或部分学生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对音乐地理解,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引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把竞赛引入音乐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独唱、合唱、舞蹈、表演、音乐知识或人文地理知识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小竞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在《西部放歌》单元中,可以先设计个小竞赛让学生了解西部的人文地理和音乐风格特点;在《亚非拉掠影》单元则可以分版块模拟“青歌赛”中知识问答环节的形式来进行小竞赛等。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展示自己,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五、针对性引导,诱发欣赏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钔。例如:有生动音乐形象的《动物狂欢节》《金蛇狂舞》;有优关旋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蓝色多瑙河》;有表现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等等,以此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对于音乐欣赏,不仅需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还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
六、拓展延伸,引发创作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授学生书本内容,还应该根据各单元的情况进行一部分音乐或知识的拓展延伸,或者有选择地开展主题音乐会,或者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编等等。例如:感受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所带来的不同风格;在《故乡的云》单元可以举行“故乡情”音乐会,利用各种材料设计京剧脸谱,对歌曲填词创编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凡是遇到拓展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喜欢采用创编歌词、创编舞蹈等,千篇 一律,没什么新颖的。要创新就要多动脑筋。我们为什么不能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或者我们可以改变歌曲的拍号、速度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其不同之处。教师要注意在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进行活动,尽量发散其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真正体现出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七、良好的教态,和谐的氛围
教师的言行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地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说话的影响力1=0.07 (言辞)+0.38(语调)+0.55(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切不可把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要学会用语言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应爱护和诱导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你对学生每个智慧火花的赞许,对学生上进表现的激励都能成为他们努力吸取知识的动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参与课堂中的各项音乐活动,共同感受音乐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进行兴趣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苦学”变为“乐学”,使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
10.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师为了提高成绩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不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与现实相结合,加上初中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限,并且在这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历史课程,致使学生“提史色难”。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們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学习意义、教学方法、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切入,仅供交流。
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这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指出了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李大钊认为,“立在过去的世界上,寻出来的新世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他把历史比作“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登之愈高,无限的未来世界才能被看得愈加清楚。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尊疑、重据的科学态度。史学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以这种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这种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在教学中,各种生动的事例、名人、名言都可以用来告诉学生,在当今社会,对于一个国民,学习好历史,才能明理,才能懂得如何做人;对于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历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胸怀宽广,视野开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PPT、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的分裂国家言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中原与西藏、新疆的史实,通过全方位的历史学习,可以无可辩驳地指出台湾、西藏、新疆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藏独、疆独分裂分子的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这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
这里所谓创新,不是完全弃旧,而是要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中学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可能在某些方面还要超出教师的水平,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历史学科的“传声筒”,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录音机”,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经个人思考或探索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问题,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应重视和保留学生这种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激活点,巧妙地、适时地利用课堂有利的条件和同伴学习、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决学生个人思考中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作用”时,教材中对其进步的作用已十分明确,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工业革命就没有负面的作用吗?于是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得出了较合理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科技创造了先进的武器,展开了对外侵略和掠夺,造就了先进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有的说,工业革命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念走向了拜金主义;还有的说,由于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的使用,使人类对资源开始进行掠夺性开发,会直接造成能源枯竭;类似的还有人认为,环境污染、社会阶级斗争严重等等。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浪潮而来的负面问题。如此,学生们懂得了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既能掌握工业革命的进步作用,也能较好地关注其负面影响,对它们的评价也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这样,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同学们慢慢就会理解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比较生硬的概念或理论,同时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其他学科来解释和说明问题也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启蒙运动”时,很多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一运动与思想要以“启蒙”来命名,那么我们就可以介绍“启蒙”的英文单词“enlighten”,从字面上看,其意为“使……光明”,这样学生对启蒙运动反对黑暗(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光明(即追求自由、民主)的本质,就很容易把握了。另外,“文史结合”也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再现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对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再现历史的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这样一来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史学讲演、小组讨论、历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利用情境教学法、多元思维教学法、串联知识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新思路和新空间,只要能启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给学生自由探讨和研究的空间,我们都可以大胆地采用。
11.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一
笔者从事历史教学26年, 其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已10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由于笔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 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所教的班级在每次县统考中都名列 (全县普通初中) 第一或第二。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新课导入是一种艺术。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每一课的前面都有“导言” (导入框) 部分, 但不是每一课的导言都能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关键在于执教者怎样科学地、成功地处理它。成功的导入法可以起到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导言 (导入框) , 用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前, 笔者曾按照这一课的导言, 用视频编辑软件设计、制作一段“荆轲刺秦王”的多媒体视频作为新课的导入, 学生满脑子都是荆轲———有的夸荆轲勇猛, 有的叹荆轲悲壮, 有的为荆轲惋惜, 有的为荆轲流泪……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对比、筛选, 用视频编辑软件这样精心设计、制作:用电视剧《秦始皇》里面的主题曲和一些视频镜头, 一边播放韩磊主唱的主题歌《秦王扫六合》, 一边导出预先剪辑好的《秦始皇》里面的秦王嬴政、秦军攻赵、秦军攻魏、秦军灭楚、秦军灭燕、秦军灭齐的视频镜头, 作为新课导入。课堂上, 韩磊唱《秦王扫六合》雄壮有力的歌声, 秦王威武的雄姿, 秦军进攻六国强大的阵势,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有学生提出, 《秦始皇》这么好看, 我们要继续看!笔者笑着说:《秦始皇》有32集呢, 我们一节课怎么看得完?我这里播放的是课件, 是与这次课学习有关的内容。同学们如果要了解更多有关秦始皇和秦朝历史的, 请接着学习“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这个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在传递教学信息方面比较直观, 一些在黑板上难以用板书表达出来的,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在历史教学中, 多媒体的运用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对教学重难点转化成为动态带声音的视频, 加上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而西安事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第一个重点九一八事变, 笔者是通过从网上寻找资料, 用视频编辑软件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如从《二战全程记录·九一八事变》 (冯华志编导, 吴俊全解说) 、《张学良将军》、《杨靖宇将军》、《赵尚志》、《末代皇帝》里面剪下很多视频镜头, 把九一八事变的真相、经过、后果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解释, 学生很轻松地了解、掌握了“九一八事变”这个内容。为了解决“西安事变”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 笔者同样从网上下载、编辑了电影《西安事变》和电视剧《张学良将军》中的很多视频镜头, 把西安事变的前后经过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性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共产党的主张, 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 (‘兵谏’) 的经过”、“国民党内部何应钦等想挑起内战”、“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张学良释放蒋介石”等。用多媒体展示后, 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 如“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难点)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 很容易就归纳出其原因:1.日军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 加紧侵略华北, 民族危机严重;2.国民党内部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 找借口乘机扩大内战 (攻打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 ;3.内战爆发, 人民又要面临一场新的灾难;4.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 找机会各个击破, 坐收渔利, 妄图迅速灭亡中国;5.要蒋介石签字答应“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不仅新内战可以避免, 而且我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就会实现。所以,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这里要说明的是,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 不是简单选一些视频镜头或图片, 或者单纯播放一些录像、电影, 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解决重难点问题的。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 熟练运用视频编辑软件 (如编辑星等) , 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对从网上下载的资料进行选材、剪辑, 插入很多问题 (如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议一议、找一找、比一比、表格等) 及很多文字 (文献资料等) 或声音 (解说、配音) , 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 循循善诱, 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紧扣教材内容, 穿插趣味视频, 增加趣味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许多内容只是浓缩提炼后的简单概括, 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教师教学时不补充一些内容则会显得枯燥乏味。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 运用视频编辑软件插入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有趣知识、故事等动态视频,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七年级人教版《中国历史》中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 特别是他的“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军事思想学生很难理解。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孙武的军事思想, 笔者在设计、制作课件的时候, 就用视频编辑软件插入电影《侦察兵》的一些视频镜头:“解放军侦察连长假扮成敌人的处长, 到敌人的炮兵阵地视察, 掌握了敌人的兵力布防情况, 为解放军主力部队提供情报, 最后摧毁了敌人的炮群, 消灭了敌人的主力”。也插入《渡江侦察记》的一些视频镜头:“解放战争中, 解放军在发起渡江战役前, 为了弄清敌人兵力布防情况, 派出侦察连渡江侦察。解放军侦察员分头行动, 联络当地游击队混进民工里, 摸清敌人兵力布防情况, 截获敌人车辆并以进山伐木为名, 暗中绘制敌人兵力的布防图和炮群位置图, 提供给解放军主力部队, 渡江战役很快取得胜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 学习兴趣更浓, 加上教师的讲解、引导,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个道理。
四、运用多媒体引入新信息、新科研成果、时政热点等,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本有相对的稳定性、滞后性, 而社会和科学在不断发展。在多媒体教学中, 引入新的科研成果、新信息或时政热点,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增强。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 求知欲很强, 对时事新闻等比较关注。如在学习“两弹一星”这个问题时, 课本上有两幅导弹插图《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和《东风-5号战略导弹》。在多媒体教学中, 笔者展示了这两种导弹的图片并分别作简单介绍:“东风-2号战略导弹,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其最大射程是1500公里……东风-5号战略导弹, 是我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 其最大射程是15000公里, 弹头威力是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同时, 也引入新的导弹东风-21D、东风-41、东风-51等的图片, 并作简单介绍:“东风-21D是网传中国新型中程反航母弹道导弹 (航母杀手) , 可以攻击将近2000英里以外正在移动中的航空母舰。”“东风-41是中国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发射。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 命中精确度很高。”“东风-51继承了东风-41导弹的电脑控制、卫星定位的惯性制导系统, 并借鉴俄罗斯SS-18撒旦导弹技术和白杨导弹系统的全程变轨技术和西方精确制导技术, 是 (美国) 导弹防御系统的绝对克星, 美国可能几百年内也无法拦截这种导弹。”通过用多媒体引入新的信息、新的科研成果, 学生纷纷惊叹我国导弹技术的先进,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2.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一巧妙设疑,讲述故事,运用多媒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置课堂结尾,这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 者:张芬 作者单位:榆林林校 陕西 榆林 719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5)分类号:G642关键词:创设 情境 激发 兴趣 提高 质量
13.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三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时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介绍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法,主要方法包括注重“乐学教育”,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统一,注重各种学习方法的教育.
作 者:张凤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学院煤炭系,黑龙江,七台河,5146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兴趣 教学法 能力
14.再现历史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篇十四
“历史都是过去所发生的且不可改变的事情”。这一特点, 使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灵活性太低, 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因此, 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如果可以让历史“再现”, 那就是重演有效的历史“环境”。为学生展现生动的情境“亲历历史”, 无疑将是学生兴趣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将根据自身从教历史新课改的实践, 谈谈提高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再现历史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真实的画面, 丰富的动画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 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如课例《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笔者收集了一段《走进非洲》中对于金字塔和法老的介绍以及古埃及第18位法老王图特卡蒙的黄金面具及其头像复原图, 使学生们有如身临其境, 感叹万千。
再如, 课例《经济大危机》, 在讲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 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幕关于1933年美国金融危机及银行提款浪潮的场景。让学生注意观察, 然后, 提出相关问题: (1) 图片中反映了什么? (2) 人们做什么事? (3) 他们为什么这样?随后进入讨论, 讨论完毕, 各抒己见, 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们了解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后来的深远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能有效地再现历史,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变单一为多样, 变苍白无力为有血有肉,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是历史再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设置问题, 凸显历史
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如图片、动画、视频给学生的冲击效果极强, 偶尔使用, 效果显著, 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顾此失彼。因此说多媒体教学只是运用手段之一, 要因课而设, 认清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 简单的问题设置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课例《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导入本课时用了两张老照片和对照片的文字解释:1971年, 联合国大会上, 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972年, 尼克松访华, 快速走下旋梯与周总理主动握手。随后提问: (1) 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2) 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 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那么从拒绝到主动握手其间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 兴趣高昂, 顺势导入新课。
历史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与课程的目标性有效结合到一起,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热情是其本质性所在, 因此,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合理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三、古今结合, 激发兴趣
历史学科的一大劣势是与现实相距甚远, 但历史学借古鉴今的功能又是其一大优势, 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 历史发展是有其因果联系的, 与现实生活也是密切联系, 而以此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 更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以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相关材料图片为背景, 向同学们介绍事件的始末, 认知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泡沫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最后再加上大量的近20年之内的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对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对此, 学生兴趣盎然, 整堂课学生都能围绕相关问题积极思考、探究。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在历史学科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 因此, 古今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实用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活动探究, 共同参与, 各抒己见
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 可开展方式有讨论、辩论、知识抢答、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热情, 提高学习内涵。
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 通过角色模拟方式让学生亲历亲为, 深入探究, 具体如下:以约翰一家的故事为主线, 分为4个场景——幸福篇, 不幸篇, 抗争篇, 完结篇, 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紧密结合, 让学生自主深入角色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最后由教师做出小结。
从课堂上学生主动积极思考, 积极回答, 实际上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 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 通过概括史实、总结知识点、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活动, 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前提和驱动力, 历史再现能自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 让学生带着高昂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 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愉悦、新奇和回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深入科学地钻研教材, 积极有效地设置问题, 稳妥贴切地采用方式, 行之有效地积极互动, 让学生能够更加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快乐中去。
摘要: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都有了更高要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深深体会到,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让学生愉快学习、有效学习, 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将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从多媒体教学、问题设置、古今结合、活动探究等几个方面谈历史情境再现与学生学习习兴趣的提高。
15.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五
关键词:实习教学学习兴趣途径方法
0引言
当代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更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即:会操作、有技能的现代企业员工的摇篮。它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与现代企业生产相结合,坚持以实习教学为主要方向的教学模式。实习教学的目的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上,使之行成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工作技能。怎样使学生在操作技能的实习与训练中,绕有兴趣的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是实习教学中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探索、总结的课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化工类中等职业学校工艺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深深地感觉到要想全面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就必须探索教学方法,了解教学对象,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初步形成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操作技能兴趣的教学模式——途径和方法。
1充分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是对演艺界人士台上功夫的描述,同样也适合为人之师者。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实习教学的备课与基础理论教学的备课有所不同,必须按其自身要求的规律办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好:
1.1确定教学目的,找出重点难点,即备教材首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及教材各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其次在确定教学目的,弄清重点、难点基础上,进而订出教学计划,使知识技能连成锁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就能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1.2针对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即备学生“备学生”的关键是要充分掌握各级各类学生的文化层次状况。近年来,由于各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素质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故尔,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在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上下功夫,既要考虑大纲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避免早已被心理学和教育学反复证明了的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教学方法,即:过浅或过量的教学内容:过深或过难的教学内容;单调死板的、没有规律的、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内容要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教学方法上要科学灵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化。
1.3根据实习岗位确定操作实习方案,即备设备实习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实习岗位及设备的情况。首先要强调化工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讲清、弄懂化工单元的工艺流程,这样才能切实可行,保证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确定训练实习方案时要立足设备,注意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即要科学正确、规范,又要安全可靠易行,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遵循认识规律。
以上的备教材、备学生、备设备可以说是搞好实习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实习教学大纲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2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操作练习方法
操作练习是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技能的基本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练习,机械式的重复,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一般到高级的过程。对于每个练习项目,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基本原理上搞清弄懂,更要在操作技能上达到规范要求,做到应知应会。
如何使学生的操作练习和教师的讲授做到有机的结合,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它的基本方法是:
2.1单项操作练习与综合操作练习相结合操作练习从形式上可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单项练习即任何一项基本操作练习:综合练习即几个单项操作练习联在一起的练习。把操作练习分为单项和综合练习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操作训练时,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刚刚进行操作练习时,往往情绪、精神紧张,动作不协调,顾此失彼,难以连贯地完成操作过程,尤其是面对比较复杂的设备或难度较大的操作过程更是如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把复杂或难度较大的综合操作练习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练习,即单项操作练习,释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把化工单元压缩机的正常开停车操作练习分解为:①全面检查压缩机各部件所属设备及全部管道是否完整无误,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开车。②接通水源;③加机油;④盘车;⑤检查各阀门的开关状态;⑥送电:⑦打开空气入口阀:⑧向贮气罐送气,等多个操作步骤进行。每一步操作,教师都应讲清要领,做好师范,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此时,教师更应细致观察,发现有违章操作及时纠正,耐心说明要领并加以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使之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分步骤的单项操作过关以后,再将各单项操作连成一个单元,进行综合操作练习。继而,还要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设置事故让学生分析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亢奋的情绪之中,增强了学习技能的自觉性。
2.2集中操作练习和分散操作练习相结合技能的形成主要靠练习,但练习的效果并不和练习的次数、时间成正比关系。尽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让学生多加练习,但随着课程的进展,时间的推移、学生操作技能的逐渐提高,此时学生对操作练习的新鲜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导致学习和练习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求知欲望下降,技能形成的速度减慢,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每个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开展分散操作练习和集中操作练习。其基本做法是:
对于难度较大目关键的步骤、复杂的操作,把学生集合一起,进行集中练习,方法上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即让操作技能掌握较快、较好、较准确无误的学生做师范、当小老师,起到学生教学生以点带面地作用:让操作技能掌握较慢、较差、操作中易出错误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评判,认识错误与问题怎样发生,以及它所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继而根据操作学生存在地问题、错误程度,其他学生反映和认识程度进行讲解和纠正。如此循环往复进行示范,“抛砖引玉”式地操作练习指导,造成“比、学、赶、帮、超”的实习教学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激发练习热情,促进技能形成,是比较理想的实习教学方法。此时,还可根据学生情况,让他们结成对子,互帮互学,把学生分成操作小组开展操作无误比赛,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对抗性操作,激发学生的操作练习热情。
3重视实习教学总结,保持学习兴趣
没有总结难以发现问题,没有反思易难于解决问题。“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如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重中之重。作为一名称职的中职教师,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任务,有的放矢针地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要,在理论、技术上不断充实自己,认真总结经验,虚心听取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反馈的学习经验和需要改进的教学建议,围绕实习教学,始终追求、探索,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16.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六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成都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李成凤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原因,得出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语文 兴趣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也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一问三不知,只好自问自答。在我们身边总听到这样的感叹:在中职学校当语文老师真没意思。面对这样的境地,老师也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语文教学也成为无效教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近一年时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调语文的功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为中职学生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阶段。任何知识或信息都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理解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如果专业课是“硬件”,那语文课就是“软件”。语文课不学好,那将影响其技能的发挥。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三、巧设导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个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节课刚开始,如果教师一开口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全无新意,完全没有号召性,学生的兴趣瞬间消失。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那种期盼就消失了。导入有很多的办法:故弄玄虚型、故事导入型、情景设置型、设疑引入型……不一而足,每种都有它的特点。(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能够很好地安排,学生就会心存期盼,心有所问。例如:在上《赤壁怀古》时,我在导入设计中会让学生先听《三国》中的主题曲,再赏析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最后导入我们的作者苏轼也非常崇拜三国时的一位英雄,他是谁呢?设疑激趣,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进入到学习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四、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乐学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画里阴晴》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赏析中西方的`水墨画和油彩画的不同特点,利于让其感受画里阴晴的内在含义,学生兴趣很浓厚。本来以为很枯燥的课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上的有声有色。在教学诗歌时,配以画面、音乐去刺激学生的听视觉,从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与专业接轨,设计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针对之前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远大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与专业接轨,就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最大交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可以结合专业设置情境,如作文可以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写作一个计算机组装过程。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查、收集本专业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的一个阶段后,采用朗读课文精彩片段比赛;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正反方的观点辩论大讨论;利用重要节日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甚至是书法比赛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有计划地穿插入正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将引领职校学生朝着乐意、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行列里发展。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职校语文教师有心、用心的在语文课中尝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七
第19课是《钱学森》,与第20课《詹天佑》属于同类文体,都选择了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场景、事例进行介绍,且都引用了人物的语言来画龙点睛、提升中心。
名人,不像明星,孩子们不会追捧,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定会尊崇,并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继“走近文学巨匠巴金”之后,我又开始寻找这两课的教育切入点。
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的导弹之父。央视一套电视剧《国家命运》中也有大量对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内容。与邓稼先、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一样,他在祖国科技发展过程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隔天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班里的“二钱”显得特别兴奋:钱文宇,福建人,父母是珠宝商,生意经不错;钱进益,单亲家庭的孩子,随祖父生活,生性开朗,喜爱唱歌但容易跑调。两人成绩在班里仅一般,但活动中是积极分子。只见钱文宇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老师,我已经把钱学森的所有资料都搜集下来了。”话音未落,钱进益也凑过来说:“老师,我也提前搜集了!”好事情啊!难得“二钱”在学习上这么主动积极,都是与钱学森是他们的本家分不开的。于是就趁热打铁:“好,不错,明天课上会让你们发挥的!”
课文的主旨,是让学生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揭题之后,让孩子们交流预习中了解的钱学森,“二钱”手举得高高,但我没有让他们说长篇大论、照本宣科,而要求用三句话把他们最想介绍的说出来。钱文宇挑了生卒年、毕业学校、任教情况,钱进益选了研究成果,同时,其他孩子作了补充。看来大家对钱学森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在我准备的课件中,同样包括了钱学森孜孜不倦、严谨勤学的图片,当看到钱学森帅气的毕业照、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神六发射成功、钱学森授奖的照片时,“二钱”带头鼓起掌来。我微笑着说:“钱家有如此杰出的前辈,想来晚辈更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二钱”咧嘴笑,很是得意。
与介绍巴金的材料不同,我还增加了钱学森富有正气的几段语言,让孩子们还没有进入课文就全面感受钱学森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的爱国、治学、做人等的风范。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孩子们读着这句,眼神都飘向了钱文宇,我知道,那是在进行对比、提示,果其不然,小钱脸上略显羞涩,但调整之后,马上腰杆挺直,声音响亮,继续朗读。不用说,他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碰撞。
第一课时就着重研读钱学森说的两段话,通过语境还原、对比体会,大家对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有了深刻的理解。《我的中国心》原来是想读歌词体会,但应孩子们要求,播放了张敏明的原唱,课堂气氛在孩子们不熟练的歌声中更加热烈,再回到钱学森说的两端话朗读,气势明显增强……
整堂课,“二钱”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想,钱学森,一定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那《詹天佑》呢?《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老师们一般是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来探究品质,通过三个典型事例的分析来得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内涵。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解决课文难点不是问题,既然与19课由共通之处,是否能放手让孩子们来主宰课堂呢?这可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自助式教学哦!
适逢双休日,准备时间绰绰有余!研究小组学习和汇报可以实施!
6人为一组,分工合作,解决如下问题:
1、搜集詹天佑相关信息,对比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选材用意。
2、练读课文,课上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开火车朗读,即每个小组读一节,哪一节由我随机定。(每人各自练习,周一早读课合练。)
3、说词解字,每个小组自主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关键词,用拆词法、找近义词等方法自我解决字词意思,并在课上向他组提问。(每人必须全面预习,早读结束分享。)
4、完成《三级训练》内容,并分工做好分析、阐释工作。(《三级训练》习题基本将课文重难点突出,解决了练习,就解决了课文要点。但学生理解有梯度,需要在交流中把控和提炼,教师参与引导。)
教学仍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资料介绍,全面了解人物;回归文本,通读课文理解字词;小组碰撞,寻找中心定小标题。作业是校对三级训练一到三题字词训练。第二课时围绕“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进行寻文阐述,找出说他“杰出”和“爱国”的理由,完成感情朗读,校对剩余练习,积分评选最佳学习小组。
18.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 篇十八
一、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1. 恰当导入, 妙趣横生。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知或积极趋近的倾向。如果说“天才出于勤奋”的话, 那么兴趣应是勤奋中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说:“激发兴趣, 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一旦建立起来, 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 使感知觉活跃, 注意力集中, 观察敏锐, 记忆持久而准确, 思维敏锐而丰富, 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学得生动活泼, 做到好学、会学、乐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实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情绪, 达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炼之以志, 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 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 逻辑关系, 创设出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导入。如, 在学习必修二专题六《1929年经济危机》一课时, 可在导入时出示两幅图片, 一幅是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长龙, 另一幅是1929年美国的失业大军,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图片中的情景, 进而导入新课。总之, 通过精彩导入, 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灵感, 增强历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 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做到精和趣, 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 引导学生“景”的诱入, 达到主客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2. 充分协调, 增强互动。
许多高中生认为高中历史课是纯理论的枯燥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进行教学, 如历史知识小竞赛, 课堂辩论等。通过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而且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结尾设计, 引人深思。
教学的结尾也非常重要, 俗话说:“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在教学接近尾声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 并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做最后的归纳总结, 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到达“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引人深思,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直观、生动和情景性特点,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采用这些手段目的是为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而创设教学情境, 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 对课堂教学直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课堂辩论
这种方法高中生比较感兴趣, 既可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流利的口才。要经常选择一些争议较大的题目供学生辩论, 事先指定一些学生做好认真的准备, 辩论时完全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 使他们能言善辩、争胜好强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如高一上学期学习《近代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时, 我采用辩论赛的形式, 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辩题:正方是由于李鸿章的卖国使《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那么多的权益;反方是由于李鸿章的灵活斗争使中国没有丧失更多的权益, 他是一个功臣。通过认真的准备, 成功地进行了一场辩论赛, 正方认为在《马关条约》中, 中国无论是割地还是赔款、开放口岸都是空前的, 正是由于李鸿章的贪生怕死没有据理力争, 中国才丧失了那么多的利益。反方则认为清政府的腐败才是中国丧权辱国的根源, 李鸿章充当了替死鬼, 即使换了其他官员也不会做得比李鸿章好。在整个辩论赛的组织期间, 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 分组练习, 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四、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 概念、事件较多, 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概念和事件, 课堂中进行探究活动, 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新航路开辟》时, 我使用“世界地图”, 将教材中提到的地名及航线标识出来, 根据地理位置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利用这张图进行探究, 每讲一条航线, 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航线位置, 并注上该航线开辟的人物、时间等要素。这样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便一目了然了。师生互动, 通过形象记忆, 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 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习动机。
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 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探究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 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历史课教学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 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 使他们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则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提出的问题要恰当, 要适合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水平。总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 调动高中生求知的积极性, 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动机。
1. 运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历史知识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 但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可以给现代的人以启迪。用现实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 有吸引力,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好这一资源, 我们的教学就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如现行教材《传统思想的演变》, 就可利用现实中孔子学院的开办等热点问题, 进行情境教学, 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为了利用好这一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读书看报, 关心身边的热点, 关心国家国际社会大事。条件允许的学校, 也可以借助互联网, 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 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 为情境的创设做好准备。
2. 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情境。
历史知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和漫画呈现的, 并且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也成为考查学生能力试题的重要载体。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漫画、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注意在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创设情境时, 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气息, 应当让学生感到时代的气息;同时, 所选材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
高中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将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中历史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高中历史老师去不断探索、创新, 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摘要: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激发的。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起更大的求知欲。要想让高中生喜爱历史课, 就必须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不断丰富多样化的教学环节,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 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魏书生, 刘继才, 孟庆欣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历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方法略谈】推荐阅读:
提高历史教学思维能力11-30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08-07
初探初中历史教学方法08-15
初中历史常用教学方法09-19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09-22
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08-05
初中、高中历史学习方法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