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共20篇)
1.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一
紧张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静下心来看看教研室的统考试卷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对照自己命题的试卷,我做以下对比分析。
一、知识能力落实情况对比。
一年级下册的知识要点分为四大块: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书面考查主要从前三块着手。下面我就从这几点来展开。
1、汉语拼音:本册教材的目的是继续借助拼音识字,在学习中不断巩固。本学期有个新的内容,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尤其是识记大写字母,为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并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对于这一内容区教研室的这份试卷中主要是考查了学生的字母顺序表。让学生按顺序填字母。
我在命题时,主要考虑到平时学生的具体应用,所以是以查字典的形式出示的。要求学生查字典填写音序、音节、并给所查的字组词。
2、识字与写字:本册要求学生能掌握550个常用汉字,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识;其中会写250个常用字,要求要会正确端正的写,会运用。这一块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块。
两份试卷都注重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的考查。比如看拼音写词语,加(减)偏旁或笔画等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像组词、连一连、用上恰当的量词、写反义词等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这一块中我注重考查学生对那些同音字和形近字的理解,因为平时教学时,发现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是学生的薄弱点,若不正确区分这些字,将来孩子写作时就很容易写错别字。平时教学时,期末复习时我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帮助孩子区分这些字。因此在本次试卷的第三大题我就考查了这一方面的内容,我出示了平时学生很会出错的“坐和座”、“玩和完” “做和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词选字。
结合教材的要求,比较分析两分试卷,发现自己的试卷忽视了两点:
1)忽视了对认读字的考查。 对于认读字教材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识。而我只有在第二大题选择正确的读音中出现了两个认读字“跃和清”。而且严格地说也不是考查学生对这两个字的认识,而是在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拼写规律如:“跃”。而教研室的试卷考查就比较全面,对认读字的考查占了13%。特别是第七大题,它以摘苹果的形式很灵活地考查了学生对认读字所组成的词语的理解。
2)忽视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端正地写250个常用字,但我的试卷除了看拼音写词语绘制了田字格,其余我都只给了学生一个小括号。而统考试卷除了组词,它都为学生提供了田字格。帮助学生写端正,写整洁。而且整张试卷有5分是卷面分。
3、阅读:课文的朗读与背诵,本册共有8篇课文要求背诵,有两篇是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还有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复习和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让学生练习从文中提取一些基本的信息。
丰富学生的积累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虽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但在考查时我却忽略了这一点,我没有对学生的背诵进行考查,这样学生在今后学习时也容易忽视对课文的背诵。
二、命题形式对比
从区教研室这份试卷的命题形式来看,比较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比如第七大题连优秀品格的词语,第九大题和阅读题中的造句,都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这样的题目约占了14%。
比较两份试卷,从形式来看,我发现自己的试卷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题型死板、缺少童趣。我的试卷除了单调的方格和线条,没有富有童趣的画面,完全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诈眼一看还以为是中高段的试卷。而统考试卷版面题型就显得比较的活泼、有趣味。比如同样是组词,统考试卷就以一朵朵美丽的花瓣来呈现。再如连一连变成新字,统考试卷中每一个字都是一块块小巧可爱的几何图形,仿佛孩子玩耍的积木。更为有趣的是选好品德、好习惯一题,它把词语写在一个个的苹果上,让孩子把选中的词语放进篮子里,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积木、花朵、摘苹果……这一道道考查下来,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次快乐的游园活动。
三、难易程度对比。
区教研室的那份试卷,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基础,但有几题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第七大题题型比较新颖(把品质的词语放入篮子里),他考查的是学生对认读词的理解和运用,有学生对题目要求中的“品质”一词就不理解,所以要正确完成这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第八大题第二小题给合适的词连线,试卷中有一个小陷阱,这题中的“美丽”既可以和第一个词“衣裳”搭配,也可以和最后的“夏夜”一词搭配。很多学生往往先入为主,连成美丽的衣裳,于是“夏夜”就连成了“碧绿的夏夜”,出错比较多。再就是“帮忙”一词造句,学生很容易和“帮助”一词混淆。从试卷所占比例来说,难题约占了6%。作为一张期末试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本人的试卷题型过于细碎,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就很容易漏做,答错。从内容来说,难点主要是第三大题同音字选字组词,成绩下游的学生容易出错。还有第十五大题的第三小题的连词成句估计很多学生会出错。让学生默写自己学过的古诗,题型虽然开放,但由于一年级学生会写的字不多,很容易出现错别字导致失分。统计易错的题目占了整张试卷的10%,比例过高,将有很多小朋友达不到优秀成绩,这作为一份期末试卷安排不是很合理。
四、命题改进意见
细细分析区教研室的这份期末试卷发现它比较注重这三点:重书写的整洁,重语言的运用、重词语的积累。这对我今后的教学起了个导向的作用。
但对本次教研室的这份试卷也有些自己的想法:
1、个别几题的排版及题目要求的表述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第一大题按顺序填字母,排版时分成了两列,同一行的字母从中间断开连到下一行,而不是按顺序连续下去,既然是按顺序填空,就没必要排版成这样,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容易思维中断,导致出错。第五大题的`题目要求表述不明,它本身是要求学生去掉偏旁成新字,再组词,但它的表述是:减一减,去掉偏旁再组词。 就有学生理解出误,在横线上写的是所去掉的偏旁,而不是去掉偏旁后的新字。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2、我认为应该安排一定比分的看图写话、或根据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因为第三册教材已经要求学生用“谁”、“在哪里”、“干什么”写一段话,作为区教研室出来的期末试卷,我认为对我们的教学室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的,是因此作为期末考试安排一定比分的写话是很有必要。
2.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二
一、趣, 即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 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喜好。他们不会因为爸爸妈妈、老师说这门学科很重要我就学, 而是因为我喜欢, 所以才学。因此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才会乐意做、专心做。然而,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之中进入系统学习的第一年, 是刚刚迈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看到前方是一片阳光灿烂的幸福之地, 让孩子们在一种对知识无限渴求的内驱力的推动下, 大踏步地向着明亮那方前进。因此保护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说特别重要。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是学习的重点。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伙伴之间玩玩打卡片牌, 玩玩“我说字你找字”, “我指词你读”的游戏, 或者玩玩“摆长龙”的游戏也是不错的方法。总之, 一套字卡在手, 只要你有好点子,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这样, 在玩中, 孩子们多次地与生字见面, 一回生, 二回熟, 三回就是老朋友了!另外, 制作卡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识字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多数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识字。我们可以布置孩子制作识字本, 引导学生将在商品包装袋上或者报刊杂志上认识的字, 以及通过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称等认得的字进行收集、展示, 并且在班级进行识字大王的识字比赛, 以激发孩子识字的积极性。
在小学低年段,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写好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因此随着孩子们写字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同事的介绍下, 我认真地阅读了马玲老师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这本书。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进行读、写、绘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也展示了部分一线教师的教育成果。我觉得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极大地开拓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而且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观察、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通过孩子们挚爱的绘画这一媒介展开的。因此这个学期我们班也进行了这种尝试。
教学中, 我会充分利用课内资源, 比如我们学习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课下我便布置孩子们去网上查一查一些小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 并且去找一找除了青蛙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之后让大家进行读、写、绘的作业: (1) 画一画《雪地里的小画家》; (2) 模仿课文结合自己的画创作一首《雪地里的小画家》; (3) 把你创作的小诗读给家人听, 读给伙伴听。有时候, 我会给孩子们一首课外的儿童诗, 比如金波的《蝴蝶飞》让他们自己读, 自己画, 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并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在图画的一角;有时候, 还我会给他们讲绘本, 比如《等我长大了》, 我布置孩子们自己创作一组故事, 可以是一幅画, 也可以是多幅画, 创作你自己的《等我长大了》;在讲完绘本《亲爱的小鱼》后, 我问小朋友们:重逢后的猫咪和他亲爱的小鱼在那美丽的海岛上, 除了玩扔帽子游戏, 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 画一画, 把你的故事写出来, 自由选择一个听众, 可以是爸爸妈妈, 也可以是朋友, 请把你创作的故事说给他听……在我的启发下, 我们的数学老师有一次也给了孩子们两道题:3+2, 2+8+5自己任选一题, 进行读、写、绘的创作。收上来的作品让人惊喜。这些小画家们通过自己的笔画出了对一道算式的41种理解!真好!
二、实, 即扎实
兴趣固然重要, 但作业更要落在实处。都说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孩子尽早的阅读对于识字是一个相互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和朗读、背诵。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阅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这个学期我除了在学校对孩子们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以外, 还利用《家校联系手册》, 还建议家长每晚将孩子阅读的书目、时间进行登记, 便于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情况, 并对阅读内容适时给予指导。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每天我会将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进行登记, 每个星期计算出阅读时间的总和, 在班上对做得好的孩子以及有进步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奖励。在班级的阅读课, 安排小朋友进行阅读交流, 并且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选。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的得到极大的激发。
关于诵读, 记得以前教低年级时, 每当早读我们班孩子在大声地朗读“单元知识要点”里的词语时, 我的师傅廖老师总是要批评我:眼里只有分数!于是我开始思考, 怎样的早读才最让孩子受益?后来无意中我看到了由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老师主编的《亲近母语日有所诵》。薛瑞萍老师的一段这样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 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天长日久, 积累的是语言, 培养的是诗性, 也是定力和静气。”“什么叫智慧, 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 就是秀戒定慧, 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借着背诵, 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是语言。”只有日不间断的诵读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积累, 终有一天量变会转化为质变。于是今年这一届孩子一入学我们班便坚持使用这本书。我还将《三字经》, 部分《诗经》篇目, 以及书本以外的30多首古诗, 纳入了学生们的日常诵读。早读, 我们不再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些早已熟悉的课文, 也不再读那一个个词语, 从教室里传出来的是一阵阵朗诵那些真正美妙的篇章的悦耳的童声。放学了, 孩子回家总有一份不变的作业那便是快乐的背诵。相信在这些温暖而美好的母语的滋养下, 学生们定是健康而快乐的!
愿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们收获一个快乐、阳光的童年!
参考文献
3.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三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4.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试卷 篇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按 要 求 归 类。(9分)
d uzi z yi sh ɑo t er r yuɑn ye ie un wu g ui eng
1.声母:
2.韵母:
3.整体认读音节:
二、我 会 选。(9分)
一座(zuò zòu)桥 雨伞(sǎn shǎn) 北京(jīn jīng)
天(tiān tián)空 拿(ná lá)包 早晨(chén chen)
绿(lù l ǜ)色 拍皮球(qíu qiú) 晚(wǎn wǎng)上
三、读 拼 音,选 汉 字。(8分)
爸 大 巾 惊 走 有 又 子 纸
dà ( ) jīng ( )zhǐ( ) yǒu ( )
bà ( ) jīn ( ) zǐ ( )yòu ( )
四、读 一 读,选 一 选。(8分)
面 朵 片 条
一 ( )云 一( )旗 两( )鱼 一( )叶
五、我 会 变。( 9分 )
1、加一笔
月→( ) 人→ ( ) 木→ ( )
口→ ( ) 二→ ( ) 了→ ( )
2、加两笔
人→ ( ) 日→ ( ) 口→( )
六、选 字 组 词。(8分)
树(木 本) (白 自)菜 (土 云)地 下(雨 两)
(木 本)来 (白 自)已 (土 云)彩 (雨 两)个
七、找 朋 友。(12分)
弯弯的( ) 蓝蓝的( ) 清清的`( )
( )皮球 ( )电话( )衣服
八、写出相反意思的词:( 12分)
大( ) 东( ) 去( )近( ) 低( )出( )
进( ) 有( ) 右( ) 南( ) 前( )古( )
九、照 样 子 连 词 成 句。(6分)
例:衣服 妈妈 洗
妈 妈 洗 衣 服。
1.电视 看 哥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纸 沙发上 爸爸 看 坐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白了 大地 冬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 读 小 天 地。(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8分)
小 文 看 了 看, 走 开 了。 东 东 大 声 说: “啊, 是 谁 没 把 水 龙 头 关 好?我 去 告 诉 老 师!” 明 明 什 么 也 没 说, 走 过 去, 关 好 了 水 龙 头。
1.小文是怎么做的?( )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2.东东说了几句话?( )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3.明明是怎么做的?( )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4.他们三个中,(小文 东东 明明)做得对。
十一、把 下 面 这 句 话 补 充 完 整。(只 填 序 号)(3分)
一天, ,它一会儿轻轻拍, , 。
①一会儿重重拍 ②小熊到草地上玩球 ③玩得真高兴
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篇五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uān qìng qí miào chūn tiān ɡuǒ shù tái jiē
( ) ( ) ( ) ( ) ( )
rèn zhēn xǔ duō dài biǎo zuò yè jì niàn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树( )家( )映( )牛( )百( )
对( )安( )秧( )件( )白( )
三、找朋友(4分)
明亮的 燕子 火红的 红旗
辽阔的 教室 雪白的 枫叶
可爱的 田野 一眨的 眼睛
碧绿的 草地 鲜艳的. 头发
四、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5分)
1、小明干( )起活儿可正买力。(gàn gān )
2、种子喝了一口水,觉( )的很舒服就把身子挺一挺。(jué jiào)
3、喜鹊只( )会捉树干里的虫子。(zhǐzhī )
4、妈妈身着( )一件长袍,漂亮极了。(zhuó zháo )
5、妈妈着( )急地向村外跑去。(zhuó zháo)
五、选词填空(5分)
(一) 吗 呢 吧 呀 啦
1、外面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 ?
2、是谁种的花 ?
3、着是什么 ?
4、你到底怎么 ?
5、给我一根竿子,或者一条绳子 !
(二)选字填空(7分)
圆 园
1、公( )里有很多树。
2、皮球是( )的。
做 坐
1、我( )在椅子上( )手工。
请 清 晴
1、老人一到我家,我就( )他吃水果。
2、这条小河里的水真( )啊!
3、雨过天( ),我和妈妈上山看风景。
(三)选字填空(10分)
只条 棵 朵头 本 首座片 张 件 个
一( )云 一( )树 一( )书 一( )桥
一( )本子 一( )牛 一( )鱼 一( )鸟
一( )歌 一( )纸 一( )礼服 一( )篮子
六、照样子填空。
(一)例:上——下(8分)
出——( )来——( ) 东——( ) 来——( )
笑——( )左——( ) 开——( ) 小——( )
上——( )苦——( ) 北——( ) 白——( )
坏——( )晚——( ) 瘦——( ) 短——( )
(二)胖乎乎 (4分)
七、将下列词语排成句子。(8分)
1、办法 他 一个 想出了 终于
。
2、唱歌 我 非常 爱
。
3、一只 回来 蚂蚁 了 食物 寻找
。
4、爱护 一定 我们 要 财物 公共
。
八、补充句子。(8分)
1、我和小文 。
2、我们要保护 。
3、大熊猫喜欢 。
4、只有 ,才能取得好成绩。
5、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
6、下雨了,蘑菇说:“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春天的手抚摸着( )( ),大地( )( )( )绿。春天的手掠过( )( ) ,( )( )唱起了( )( )( )( )。春天的手拂过( )梢,枝头传来( )( )( )( )( )。( )( )春天的手,春天就在( )( )( )。
2、元宵夜,( )( )( ),( )( )()齐欢腾。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7分)
北风呼呼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落了叶。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躲进了窝。
(1) 这段话有_______句话。
(2) 北风吹向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篇六
shén me kuài lè hǎi zi shuōhuà zhuānxīn
二、小明找不准字的读音,请你帮助他在正确的读音下画“—”线,(8分)
却(què qüè)万(wán wǎng)清(pīnɡ qǐnɡ)百(běibǎi)
软(luǎn ruǎn)女(nǔ nǚ)爷(yié yé)粗(cū chū)
三、连一连,找朋友(7分)
所 可 眼 晴 时 事 知 来
惜 以 情 睛 天 刻 到 道
四、你可以给生字组两个词吗?(12)
和()()放()()写()()
诗()()连()()亲()()
五、请你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10分)
粗心—()长—()远—()早—()关—()
六、照样子,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6分)
肖 消(消息)关()相()昌()
七、请你在()中,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松果 几()鱼 一()果园 一头()
一()尺子 两()花 一()菜子 一道()
八、把上下排的字(部首)连起来组成新字,抄写要工整哦!(7分)
犭 辶 鸟 ㄡ 氵 灬 禾 门
鸟 甲 师 占 车 可 口 日
(狮)()()()()()()()
九、请你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9分)
1、一边 一边。
2、正 呢!
3、渐渐。
十、你能把下列的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话吗?(6分)
1、学习的 孩子 小明 是 爱 个 好
2、学会了 本领 小狮子 生活的 自己
十一、请你想一想课文内容,再填空(8分)
1、荷叶是()的摇篮,是()的歌台,是()的凉伞。
2、()要用尾巴拨水,()要用尾巴赶蝇子。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
3、()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引力。
7.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七
一、养成学生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文字之类的东西, 而养成自觉读书与选择书籍的良好习惯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步。书本作为学生成才与进步的法宝, 发挥它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单纯追求拥有书本的数量, 而是要追求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对于一年级学生喜爱的读物, 我们要经过精心的选择, 选择那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书籍引导他读下去, 读完后, 可以听听他的观点与想法, 将其说法中的优缺点挑出来并与他进行交流。交流后试着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来区分书本的好坏、适合与否, 逐步地培养学生选择好书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古语有言:“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说的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认为是自己的书就不会那么快速而认真的阅读了。事实上, 这仅仅是拥有了书本而不是拥有了知识。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借阅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来给他们读,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又能培养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因时间仓促不允许他偷懒, 加上兴趣的促使, 小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二、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进程中强调让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 在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使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在读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 使这堂课上得生动而流畅。首先让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小松鼠要找的花生在哪里, 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 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原来花生是埋在地里的。同时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 让他们带着多个为什么来思考, 最后让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并且回答问题, 以致这堂课的氛围异常热烈。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 纷纷发言, 积极地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所以说, 只有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阅读与看图训练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课文中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开始讲解课文之前, 请学生们先看图, 并通过看图让他们对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进行讨论。从而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描述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然后教师将图文对照讲解课文。比如, 在一年级下册《春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 让他们自己描述插图中的春天有哪些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 并将课文中的景观与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对比。由于课文插图生动形象, 以及对身边春天的接触, 所以学生描述得声情并茂, 而且还添加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文, 看课文如何将图像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 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地对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描述。这种活动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所以说将阅读能力与看图训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入佳境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四、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假如我们说“阅读与思考”是信息的录入与贮存的话, 那么“说话”就应该是信息的录出与释放了。因此, 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上了高度。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 在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的教学活动中,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后, 点名叫了一个同学来读, 读后, 我问:“你读得很认真, 但是听了你的朗读后, 老师头脑中并没有出现小熊的可爱形象呀?大家能想象一下, 小熊活泼的样子吗?所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住在山洞中的小熊, 然后才能够表达出小熊笨拙可爱的样子。”就这样在我的启发下, 大家开始讨论小熊在山洞中活动的样子, 不一会儿就涌现出许多奇妙的想法, 并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意境中,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 将阅读、说话、情感三者紧密结合, 正所谓“一石三鸟”。所以, 将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路径。
总之, 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按照学生心理特点, 创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每个学生喜爱读书、自觉读书, 进而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这样才是我们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高褒奖。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在各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彦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11) .
8.浅析小学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 篇八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
教师在开展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的活动时,必须不断加深自身對习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结合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教师需要对写字教学给予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理念中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深浅直接决定于学生书写衡量的标准。为此,教师必须对于写字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教师就需要教育学生:“字如其人。”在学生逐渐意识到写字的重要性时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字就像人一样,笔画是支撑它的一部分,只有打好写字的基础,字才可以写得非常漂亮等。”教师合理恰当的运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写字重要性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我必须要把字写好”这一学习理念。
二、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在开展写字教学之前,需要侧重培养学生准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准确无误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将汉字写得规范,还极大地保证了学生身体的正常成长,进一步保护了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原动力,学生在一年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受益一生。学生开始写字活动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调整自己的坐姿,用准确无误的执笔方法。教师需要经常巡视,时刻提醒学生的坐姿,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时刻告知学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执笔手法,还需要考虑整个字的总体结构框架。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写字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为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认知并理解汉字的前提条件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教学生准确地掌握书写的正确手法,不断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淑花.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53.
[2]冯艳梅.浅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80.
9.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篇九
怀素是一个好(hǎo hào)学上进的好(hǎo hào)孩子。
二、看拼音,写词语。(10+14分)
tīng fēng yú shēng hé
说 满 村 气 江
大 车 头 旗 我 你
xiě zì hé qì quán miàn tīng shuō yú cūn
jiāng nán bái yún kāi fàng yīn tiān gǔ shí
jiǔ niú yì máo dōng xī nán běi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背 树 东 浪
青 对 车 渔
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只)小鸟(清清)的小河(升)旗
一()国旗()的小草()字
一()水牛()的冰花()操
四、写出反义词。(8分)
去—— 地??—— 大—— 后——
上—— 火—— 晚—— 外——
五、填字成词。(6分)
多加 光 色 声琅琅
红日 鹅 雪 明珠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3+2+2+2)
1、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还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美啊!
3、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是你的好朋友朵朵的生日,你打电话对她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25分)
1、国歌声,高高 起。,您 敬 礼。
2、上海黄 埔江边,座 播 视塔,美丽的名,叫“ 明珠”。
3、菊花 怕冷,家都很喜爱它。
4、怀素 以后,成 名 法家。
5、识,呼作 玉盘。疑瑶台镜,端。
6、放学了,我背着书包面向太阳回家了,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7、一九二九,三九四九冰上走。七九八九燕。
八、认真看图,把句子填写完整。(9分)
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在天上。弯弯的 边长着一棵 ,周 围长满了 的小草。落了下来,给小当 船用。
附加题(10分):
连线。
9月10日 妇女节
3月8日 教师节
正月初一 中秋节
6月1日 儿童节
八月十五 春节
10.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题目 篇十
一、 看拼音写汉字。(20分)
huáng cháng fàng su
( )河 非( ) ( )哨 告( )
cháng chéng xióng wěi qiān bǐ yǒng yuǎn
( ) ( )( ) ( )
xīn xiān dòng wù gǎn kuài kōìng qì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语。(10分)
住( )城( )该( )做( )园( )
往( )成( )刻( )作( )圆( )
三、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6分)
讠--( )( )( ) 氵--( )( )( )
土--( )( )( ) 木--( )( )( )
四、 在正确的音节后面画∨(6分)
美(mǎiměi)丽 海军(jīnjūn) 只(zhīzhǐ)有
雪(xüěxuě)花 着(zhezhǎo)急 北京(jīnjīng)
五、 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一( )鸡 一( )书 一( )手 一( )树
新鲜的( )
捉( ) 拍( ) 种( ) 抬( )
六、 先组词,再写句子。(9分)
1、美( )
11.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一年级;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小学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一、从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
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拼音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
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宋洪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12(19):143,145.
12.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十二
一、转换角色, 培养学生“悟”性
新课程一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 我们身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依然是“满堂灌”。一些语文教师误认为自己讲好了, 语文课也就上好了。于是乎, 不少教师每篇课文的教学只是陶醉在自己绘声绘色的剖析中, 根本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 学生要么听了热闹, 要么在百般枯燥中昏昏欲睡。教师不给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 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沉睡,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想而知。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阅读教学中, 应始终贯穿一个“悟”字。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 转变角色, 变“主教”为“助读”。语文课上, 教师只是引导者、倾听者, 一方面要抛出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文, 并通过讨论交流, 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 揣摩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咬文嚼字, 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 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 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同时, 对积极发言及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浓了, 喜欢思考了, 敢于发表自己对课文理解的一些看法了, 其语文感悟能力自会水涨船高, 日见成效。
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课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 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 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贯穿于课堂内外。除在课堂上探究课文时, 教师用默读、指名读、指导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 课后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朗读课文, 让学生用普通话朗读, 带着感情朗读, 甚至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评选了“本周的阅读之星”“本周的阅读进步之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张贴, 并提出表扬, 还将阅读之星的随笔在班内传阅。这样就能让没得到美称的学生去追赶得到美称的学生。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 读出了滋味, 有利于进一步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 进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的体会理解。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些语文教师课上只顾自己侃侃而谈, 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文, 课后一有时间又让学生背词语解释、近反义词、中心思想等 (其实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悟, 完全在课堂上就可以消化掉的东西) , 根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大家忽视了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甚至认为花费时间朗读课文是无用的。这种做法, 不但无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视语文学习为负担, 渐渐厌倦了语文课。
三、注重课外阅读,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持续性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最根本的表现是, 他教的孩子爱上读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提出, 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 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 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如果把一些有趣的文章实现“情境再现”, 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情境去体会文章, 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例如, 在教《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时, 我就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 描写了草原美丽景色。刚上课时, 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 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 或读、或讲、或背、或画, 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 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 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 个个读得起劲, 读书声响彻整个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的学生还绘声绘色地讲草原美丽的景色, 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 更有学生闭上眼睛, 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 那真是如痴如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能增加学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而且, 语文学科的特点注定了语文无所不包, 因而, 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多方面的好书, 如历史故事、名人传记、儿童文学及儿童感兴趣的各种书报。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 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样, 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当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学生没有足够的书可读。因此,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读书条件, 如鼓励家中有藏书的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书拿来, 用这样的方式把零散的书聚集起来, 设立班级图书角, 由专人管理, 让学生借阅。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 把文章中精美的词句、语段摘抄下来,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总之,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通过教师正确引导, 让学生得到全面熏陶感染的过程。高年级语文教师要真正把新课改的精神运用到教学实践, 用更为自由灵活的方式教语文阅读, 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提升, 不要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盲目和无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和领悟”。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可见, 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下面, 笔者就对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轻松阅读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轻松阅读
参考文献
[1]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
[3]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3.小学语文一年级期末测试题 篇十三
hóng rì shuǐ tián fēng yǔ fēi kuài
()()()()()
dōng xī diàn dēng mǎ chē pái duì
()()()()()()
tiān tiān xiàng shàng liù yuè yī rì
()()()()()()
二、数笔画,填空。
收:共()画,第1画是()
哥:共()画,第10画是()
读:共()画,第2画是()
奶:共()画,第5画是()
三、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
氵:()()()忄:()()()
讠:()()()足:()()()
四、写反义词。
大—()出—()来—()
上—()多—()左—()
五、把偏旁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妈秋树排家和机把字科
14.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十四
一、我能按(àn)韵(yùn)母(mǔ)顺(shùn)序(xù)填(tián)写。(4 分)ie—ei iu—ui 3.先填空(kînɡ),再组(zǔ)词(cí)(8 分)。①“长”共(②“年”共(4.“大”加一笔)))几笔,第三笔是()几笔,第三笔是()。分)(2)。(2 分)(2 分)(2 分)
ɑi
ɑo ou
ûe er
xuþ rãn(xuþ rãnɡ(ɡuǒ pí
二、我会选(xuǎn)正确(quâ)的音节画“√”(3 分)。lǎo yÿn()cì wei()lǎo yÿnɡ()chì wei()
三、我会拼还(hái)会写。(26 分,每字 1.5 分)zú hã chū mãn huǒ chý 球 苗 yþ。我 有 zì jǐ 的 shū 包。
(写两个不同的字,4 分)
六、我会写古诗(shī),还能写出诗中意(yì)思(si)相反的词。(7+4)分 画 远 春 看 有 色,近在,有—— 听 声。惊。去——
去 花 还
jÿn tiün yîu ɡuü fýnɡ le 刮
四、我会填。(17 分)1.一棵 一台 一条 一把 3.yá ɡüo 河 伞 电视机 树 文 jù qiün bǐ(6 分)
例:远——近
七、我会读,还会做(zuî)(5 分)。谁的耳朵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duǎn)?谁的耳朵遮(zhý)着脸? 驴(lǘ)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着脸。谁的耳朵尖(jiün)?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1.用笔圈(quün)出小动物(wù)的名字。2.用“——”画出小动物耳朵的特(tâ)点(diǎn)。(2.5 分)(2.5 分)
2.弯(wün)弯的 清清的 美丽的 可爱的 日用 pǐn xiünɡ zào xǐ yÿ fþn
河 shuǐ 小路(lù)朋友 鲜花(6 分)(5 分)ɡã chǐ
八、照(zhào)样(yànɡ)子写一写。(10 分)例:一朵 一朵朵花 1.一只 2.我爱 3.4.正在 有(2 分)。分)(2。分)(3。分)(3
15.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十五
一、生活知识匮乏, 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 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能抓准关键信息, 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 单价是25元/kg, 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 (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 占总人数的64.7%, 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 占总人数的15.5%, 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即“四舍五入”的方法, 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 不需学生自己判断, 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 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 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 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且主观意识较强, 所以, 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 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 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 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 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 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 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 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 高为10厘米, 斜边为8厘米, 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 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 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 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 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找到“中间量”, 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 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 (平方厘米) , 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 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 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 (平方厘米) 。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 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 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 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 因此, 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 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 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 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 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 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 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 就是弄清题目内容, 弄清已经知道什么, 要求 (求证) 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 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 M老师买了K瓶, 付了50元, 可以找回 () 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 下面的数中, K可能是 () 。
选项: (1) 任何数 (2) 15 (3) 25
正确解法:找回 (50-2.5K) 元, K的范围是0<K≤20, 并且取整数, 所以只能选择 (2) 。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 即 (50-2.5KM) 元, 属于审题不够清晰, 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 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 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 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 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 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 作为教师也需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 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开阔审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16.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十六
关键词:一年级;沟通;兴趣;语言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由于受一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限制,要想把这些教学任务很好地完成,面对的困难很多;加之一年级的识字量大,传统的拼音和识字教学弊端明显,这些都要求我们创新一年级的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跃,学生更喜欢,知识性、趣味性更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使课堂教学策略有效,首先要做到两点
1.教师要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合理取舍。教师上课前就应该做到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上好每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人教版义务教育一年级语文教材以其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适用性引领新的课程改革。现在的教材越来越适合学生的口味,但不一定老师就熟悉,老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向学生传递,结果是学生喊苦,老师叫累,效果不好。
2.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注重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习心理。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出幼儿园,对时间和空间、对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还很模糊,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叫做未分化的心理状态。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学期,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教学中要努力抓住孩子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发扬他们的长处,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二、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采取有个性的教学策略
1.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了,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教师的教学才会有效。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使教学有效,一方面,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奖给表现好、守纪律的学生,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先制订规矩,赏罚要分明,做好前半节课与后半节课的衔接,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3.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识字比赛。如:同桌之间比、组与组之间比、男生与女生之间比等。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如采取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比赛朗读的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生字练习组词,鼓励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同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4.一年级语文课堂中要尽量用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一年级课本都有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可以如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也可运用一些新颖的方式开展教学。如:“擂台赛”“闯关赛”和“课本剧场”等。利用一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把课堂变成展示台,让学生进行表演。
5.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还应包括有效的语言策略。儿童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幽默风趣、表扬鼓励性的语言也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如老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来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吴代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4.
17.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十七
xiǎng shòu saì pǎo xiàn mù yù yán
( ) ( ) ( ) ( )
tuò mo shū cài jiāo huàn dǎo tā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4分)
恰( ) 堆( ) 预( ) 镜( )
给( ) 稚( ) 项( ) 境( )
三、 根据意思写出寓言故事三则。(3分)
1、与及时改正错误有关; ( )
2、与做出准确判断有关; ( )
3、与明确方向有关; ( )
四、写出下列近义词。(4分)
立刻( ) 赞叹( ) 节俭( ) 观赏( )
五、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亡羊( )( ) 聚( )会( ) ( )( )玲珑 学而( )( )
提( )吊( ) 小心( )( ) 恋( )不( ) 彬彬( )( )
六、 选词填空。(5分)
鼓励 勉励
1、这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有了提高,老师____________我们说:“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老师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________________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严肃 严励 严格
3、爸爸的神情变得____________起来。
4、我___________地批评他。
5、家长和老师对我很____________。
七、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光线强 ②声音响亮 ③开朗、清楚 ④显露、显示
(1)心明眼亮( ) (2)亮相( )
(3)洪亮( ) (4)明亮( )
2、①光亮、明亮 ②清楚、明白 ③没有效果 ④没有加上什么东西
(1)一穷二白( ) (2)不白之冤( )
(3)白费力气( ) (4)东方发白( )
八、默写古诗:
嫦 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十八
一、当前学生状况分析:
全班学生中多数以对本册课文的主要内容及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有掌握。但还不是很巩固,需要反复的练,对部分差生更需要归类,有系统地重复。以其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掌握,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使他们把学过的知识成为永恒,给他们学好下学期的功课创造条件。
二、复习重点、难点
1、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三、复习策略
1、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助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大胆想象,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四、预期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为了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使学生全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采用单元复习法,分单元复习。主要复习每一单元的生字词及需要背诵的课文内容。
第二阶段:归类复习,复习知识点。具体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如,形近的声母、韵母的区分,生字的识记、生字的书写等。这一阶段以做练习为主,先集体做典型练习,再自由做其他的。
19.初步培养一年级孩子语文自学能力 篇十九
一、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加强培养孩子预习——课堂———复习三步骤学习习惯。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年级的孩子预习一般从生字词入手, 能在课文中找出要学的生字, 并将生字标注好拼音, 将课文读通读顺, 有些请家长配合, 和孩子提出一个或两个简单有趣的问题, 达到语文预习的目的。
二、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老师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 趁机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 他们倍感自豪, 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孩子也不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设法提高孩子成绩, 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1.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灵活的识字方法,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潜移默化进而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我经常用上不同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法、趣味识字法、朗读识字法、卡片识字法、表演识字法、游戏识字法、多媒体识字法、比较归类识字法、课外延伸识字法。用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从而也培养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堂上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采取别致新颖的导入, 在课堂让学生表演, 还有课堂上开展竞赛或游戏, 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孩子良好阅读的习惯, 引导孩子能够自主学习。
古人云:“开卷有益。”所以, 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快乐!
使孩子能够自主学习语文, 让孩子们开始拥有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20.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 篇二十
关键词:识字教学;编儿歌;讲练结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教版小语教材要求的识字量非常大,两年时间内需要认大约1600~1800个常用汉字,而且要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汉字,并了解字词在语言应用中的意思,能够独立做到口头、书面表达。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色彩、形象和声音。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利用实物、图片以及幻灯片等多元化的形式,直接将汉字导入课堂,将孩子们引入到识字情景之中。
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看图片、实物等教学导入方式进行识字教学。比如,在学习“蛋”字教学过程中,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个鸡蛋,引导孩子们将自己认为的形状或者名称大胆说出来,再出示生字卡,让孩子们能够结合实物,认识“蛋”字,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印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听音导入教学方法,即在实际识字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呱、哗”等声音字教学时,建议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备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听音辨识实物(动物)的方法感知、体会,此时出示生字卡,将动物的叫声与生字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牢固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通过编儿歌的方式促进学生识字
对于小学一年学生而言,学儿歌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很多儿歌背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很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编一些儿
歌,将生字根据组成关系合理地编成孩子们的喜闻乐见的儿歌或者顺口溜,以此来促进孩子们形象记忆。比如,“范”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编儿歌,即草字头,三点水,撅着尾巴还张着嘴;再如,“确”字教学过程中,顺口溜:羊角长在石头旁等等。除了自己编儿歌,还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参与其中,共同编儿歌,这样可以使他们记得更牢靠。
三、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巩固识字教学成果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具有好动与好奇的心理,因此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活动和表演,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自主地进行识字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更为孩子们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孩子们享受到识字的快乐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在一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和要求学生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生词。实践中,可通过猜字谜的识字教学方式,比如远看像头牛,近看不是牛,是牛却没头,问是什么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同时,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游戏形式非常多,根据内容上的区别,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强等特点,可将各种识字练习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识字积极性,有效巩固教学成果。
四、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积极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识字;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听以及多问和多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万金油式的教学方法,只有結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泽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2]柴亚萍.小学语文识字有效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
[3]刘伟.让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充满乐趣[J].学周刊:中旬,2014(5).
【小学一年级期末语文】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 期末考点总结01-18
小学一至三年级期末语文考核方案08-19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试卷10-0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总结12-10
学年度丰台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08-26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