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共13篇)(共13篇)
1.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一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内容纲要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 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1.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1.2 数据结构与算法1.2.1 常用数据结构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
栈和队列
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遍历树、堆)、图、集合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Hash(存储位置计算、碰撞处理)
1.2.2 常用算法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字符串处理、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1.3 软件知识
1.3.1 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地位、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信号灯、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磁盘调度)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1.3.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程序调用的实现机制
1.4 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Browser/Web/Datebase结构 网络性能分析 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数据库技术
2.1 数据库技术基础
2.1.1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概念模式/外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库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数据模型ER图(实体、属性、关系),逻辑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
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RDB(关系数据库),OODB(面向对象数据库),ORDB(对象关系数据库),NDB(网状数据库)几种常用Web数据库的特点
2.1.3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2.2 数据操作
2.2.1 关系运算
关系代数运算(并、交、差、笛卡儿积、选择、投影、连接、除)
2.2.2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的功能与特点
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
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
安全性和授权
程序中的API,嵌入SQL2.3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数据库事务管理(ACID属性)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UNDO、REDO)
并发控制
2.4 数据库设计基础理论
2.4.1 关系数据库设计
函数依赖
规范化(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
2.4.2 对象关系数据库设计
嵌套关系、复杂类型,继承与引用类型
与复杂类型有关的查询
SQL中的函数与过程
对象关系
2.5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础知识
数据挖掘应用和分类
数据仓库的成分
数据仓库的模式
2.6 多媒体基本知识
2.6.1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
2.6.2 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编码的国际标准
2.7 系统性能知识
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
3.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知识
3.1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知识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目标和任务
软件开发项目基础知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及其常用管理工具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软件开发过程评估、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基础知识
3.2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描述加工处理的结构化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UML)
3.3 系统设计知识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存取设计,系统配置方案)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3.4 系统实施知识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4.安全性知识
安全性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
加密与解密机制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5.标准化知识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本知识
6.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意识
有关的法律、法规
7.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
1.1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了解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范围
确定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各种关系
新系统中的数据项、数据字典、数据流
1.2 系统开发的准备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
1.3 设计系统功能
选择系统机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欢迎访问软件考网)
1.4 数据库设计
1.4.1 设计数据模型
概念结构设计(设计ER模型)逻辑结构设计(转换成DBMS所能接收的数据模型)1.4.2 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方法与内容
存取方法的选择
1.4.3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数据加载与应用程序调试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4.4 数据库的保护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1.5 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编写系统说明书(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
1.6 设计评审
2.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2.1 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的架构(如Client/Server)与DBMS
多用户数据库环境(文件服务器体系结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大规模数据库和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SMP、MPP)
中间件角色和相关工具
2.2 设计输入输出
数据库交互与连接(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Java、Visual Basic、VisualC++、PowerBuilder、Delphi中任一种开发工具与数据库互连的方法(如何与数据库服务器沟通))
2.4 设计安全体系
明确安全等级
许可(对象许可、命令许可、授权许可的方法)2.5 应用程序开发2.5.1 应用程序开发选择应用程序开发平台
框架开发
源代码控制
2.5.2 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2.5.3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2.5.4 程序设计评审
2.6 编写应用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配置说明、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屏幕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程序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
2.7 设计评审
3.数据库应用系统实施
3.1 整个系统的配置与管理
3.2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SQL Server、Oracle、Sybase、DB2、Access或Visual Foxpro)
创建数据库
创建表、创建索引、创建视图、创建约束、创建UDDT(用户自定义类型)
3.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安装
直接安装(安装新系统并使系统快速进入运行状态)
并行安装(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
阶段安装(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阶段使新系统各部分逐步投入运行)
3.4 数据库应用系统测试
拟定测试目标、计划、方法与步骤
写出数据库运行测试报告
3.5 培训与用户支持
4.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4.1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计划
运行策略的确定
确定数据库系统报警对象和报警方式
4.2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新旧系统的转换
收集和分析报警数据(执行报警、故障报警、安全报警)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重构、安全视图的评价和验证、文档维护)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统计(收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数据库系统的审计
4.3 数据库管理
数据字典和数据仓库的管理
数据完整性维护和管理(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备份和恢复(顺序、日志(审计痕迹)、检查点)
死锁管理(集中式、分布式)
数据安全性管理(加密、安全、访问控制、视图、有效性确认规则)
4.4 性能调整
索引的改进
数据库性能优化
5.SQL
5.1 数据库语言
数据库语言的要素
5.2 SQL概述SQL语句的特征SQL语句的基本成分5.3 数据库定义
定义数据完整性
修改表(Alter Table)、删除表(Drop Table)
定义索引(Create Index)、删除索引(Drop Index)
定义视图(Create View)、删除视图(Drop View)、更新视图
5.4 数据操作
Select语句的基本机构
SQL中的选择、投影
多表查询
子查询
5.5 完整性控制与安全机制
主键(Primary Key)约束
外键(Foreign Key)约束
属性值上的约束(Null、Check、Create Domain)
全局约束(Create Assertions)
5.6 创建触发器(Create Trigger)
5.7 SQL使用方式
交互式SQL
嵌入式SQL
SQL与宿主语言接口(Declare、共享变量、游标、卷游标)动态SQL
5.8 SQL 标准化
6.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
6.1 分布式数据库
6.1.1 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与目标
6.1.2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
数据分布的策略(数据分片、分布透明性)
6.1.3 分布式查询处理和优化
6.1.4 分布式事务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的恢复(故障、恢复、2段提交、3段提交)
分布式数据库的透明性(局部、分裂、复制、处理、并发、执行)
6.1.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6.2 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数据的分布设计
数据库互连技术
6.3 面向Web的DBMS技术
三层体系结构
ASP、JSP、XML的应用
7.数据库的安全性
7.1 安全性策略的理解
数据库视图的安全性策略
数据的安全级别(最重要的、重要的、注意、选择)
7.2 数据库安全测量
用户访问控制(采用口令等)
程序访问控制(包含在程序中的SQL命令限制)
表的访问控制(视图机制)
8.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8.1 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MS)
8.1.1 OODBMS的特征
8.1.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对象结构、对象类、继承与多重继承、对象标识、对象包含、对象嵌套
8.1.3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
8.1.4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MS)
嵌套关系
复杂类型
继承、引用类型
函数与过程
ORDBMS应用领域
8.2 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数据库
8.2.1 ERP概述
基本原理、发展趋势
ERP设计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两类业务、三条干线)
8.2.2 ERP与数据库
运行数据库与ERP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
运行数据库与ERP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8.2.3 案例分析
8.3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数据仓库设计
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
2.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二
1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的流程
在线考试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 分别是用户部分、 考试部分和成绩部分, 通过3个部分的协调作用, 充分发挥在线考试系统的功能。 而数据库的设计是保证在线考试系统各个部分、 各个功能模块作用发挥的根本, 所以, 势必要设计合理的概念和有效的逻辑[1]。
1.1概念设计
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 主要是根据在线考试系统的实际情况, 对用户、 考试部分内容设计相应的概念, 并得到相应的实体, 具体有:
(1) 教师档案实体, 主要属性有教师姓名、 用户名、 编号、 密码、 院系以及联系方式等。
(2) 考生档案实体, 主要属性有考生姓名、 编号、 密码、 性别、 年纪和班级、 专业以及学号等。
(3) 试题库实体, 主要属性包括课程名称、 考试内容、 答案、 题目类型和难易度以及备选答案A-F等。
(4) 试卷组成实体, 主要属性有课程名称、 试卷代码和编号、 考试日期以及试题类型、 题目难易度和分数等, 具体如图1所示。
(5) 试卷实体, 主要属性有课程名称、 试卷编号和状态、 大小题号、 数据库中序号以及学生考号、 答案、 得分等。
(6) 考生成绩实体, 主要属性包括试卷编号、 学生准考证号、 题目分数、 合计分数以及所属课程等。
在上述基础上, 数据库、 教师、 学生和试卷实体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教师根据考核的目标确定试卷组成题目类型和多少, 数据库根据要求生成相应的试卷, 用于学生的在线考试中, 并得到相应成绩, 确定学生学习情况。
1.2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庞大, 各种数据十分繁杂, 为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需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模式。 在数据库的管理中, 采用的通常是关系模型, 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逻辑, 将概念设计的相应实体转化为关系模型。
在逻辑设计中, 应当遵循的原则有:(1) 设计应当规范化, 避免发生数据重复和冗杂, 提高数据使检索效率;(2) 在设计中, 在考虑结构合理的同时, 要尽量提高设计的可操作性, 确保逻辑的实用性;(3) 设计后的数据结构应当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可以实现在新、 旧系统间的有效转化, 不会发生数据丢失、 错码等问题。
在经过逻辑设计后, 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根据概念设计的内容创建对应的数据表, 具体有:
(1) 用户专用表, 分别有教师信息表、 管理人员信息表和考生信息表, 作用分别是保存教师、 管理人员和考生的基本信息。 在教师信息表中, 主要字段有教师编号、 姓名、 用户名和权限及密码等, 不同教师还应当对设置一个权限字段; 在考生信息表中, 主键为学号, 主要字段有学生姓名、 学号和密码等。
(2) 套题和试题信息表, 其功能是保持套题和考试题目的有关信息。 其中, 试题信息表的关键字段中有课程ID、 套题ID, 通过查询ID, 即可得到某课程某套试题。
(3) 成绩信息表, 主要保存的是考生的成绩信息, 关键字段为所属课程和课程名称, 采取级联更新方式, 来查询某个年级、 某个课程考生的成绩信息。
2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的连接
2.1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概念设计能够经逻辑设计后生成相应表格的保障, 是概念设计数据库语言表达的重要依据, 也是数据库连接实现的基础。 目前, 数据库系统有很多类型, 包括My SQL、 SQL Server、 Oracle等, 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系统,是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开发的首要环节[2]。
2.2选择合适的在线考试系统开发平台
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平台有多种, 比如PHP、 Net、 JSP等, 通过运用开发平台, 可以建立与数据库系统相适应的在线考试系统, 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果。 以PHP为例, 属于HTML内嵌式语言, 具有C语言、 Java等语言的特点, 此种开发平台得到的数据库集成层能够符合绝大部分数据库系统的要求, 支持SQL标准, 提供标准数据库接口, 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能够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在校考试系统的操作更为方便, 性能稳定且运行效率较高。
2.3做好数据库的连接
在数据库访问过程中, 通常需要先建立系统与数据库间的连接, 会造成一定资源的损耗, 导致访问时间延长, 如果数据库访问量较大时, 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此问题, 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来解决, 此技术是通过在数据库当中预先建立部分常用连接, 放置于连接池中, 具有重复利用资源、 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优化资源配置等优点。
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基础上, 在从在考试系统向数据库进行访问时, 同样的访问内容无需重新建立连接, 连接池中预建的空闲连接会直接分配出一个来, 完成该请求; 在程序执行完成后, 该连接又会回到连接池中, 而不会释放消失, 减少了访问连接建立过程, 提高访问速度。
此外, 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中, 为保证所有请求都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会在预建连接低于下限时, 按照管理机制再次建立部分连接; 而超过上限时, 则会主动释放部分连接, 避免占用资源导致的浪费。
3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应用的安全
在应用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过程中, 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此, 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系统, 主要包括3个层次内容, 具体为:
3.1网络系统
数据库系统与在线考试系统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网络的安全是数据库应用的主要外部环境, 也是数据库系统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在数据库系统入侵过程中, 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网络系统, 因此, 要加强对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
为保证网络系统安全, 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主要包括防火墙建设、 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3]。
3.2宿主操作系统
宿主操作系统是在线考试系统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资料、 完成在线考试功能的重要依据, 是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 对数据库系统安全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前宿主操作系统主要有两种, 即Windows和Unix, 安全级别可以分为C1和C2。 从技术层面而来, 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3个方面, 分别为安全策略、 安全管理策略和数据安全, 其中, 数据安全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包括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对数据进行备份、 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等, 具体的技术包括Kerberos认证、 SSL、 TLS技术等。
3.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取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只有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的完善, 才能有效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就当前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 常用的是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安全性能存在一定不足, 降低了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 对此, 可以通过加密数据库数据来保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 主要包括3个方面, 分别是OS层、 DBMS内核层和DBMS外层。 其中, OS层由于数据文件数据关系的识别难度较高, 密钥生成较为困难, 且不易管理和使用, 并不适用于大型数据库数据的加密。
DBMS内核层加密是指在物理存取完数据文件前, 对其进行加密, 具有加密效果强、 不会干扰DMBS正常运行的优点, 加密功能可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耦合; 但是, 此种技术存在服务器荷载加重、 需要专门接口的弊端。
DBMS外层的加密是通过将书库加密系统当做DBMS的外层工具方式实现的, 可以根据相应要求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加密操作, 其加密运算是由客户端完成的, 不会加重服务器荷载, 而且能够在网络传输中同步加密; 但也存在加密功能限制、 无法有效耦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
4结语
在现代教学当中, 在线考试系统是一种有效、 普遍的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工作效率、 教学效果提升等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可靠、 完善的在线考试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 所以, 加强对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研究, 根据在线考试系统的需求设计与之对应的数据库, 并做好数据库应用的连接、 安全处理,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洪江.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3:508-511.
[2]张桂英.标准化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数据库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Z1:222-225.
3.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三
对技校现行课程考试业务进行详细了解,通过认真调查后得知,原有的人工操作在考试工作中占的比重较大,考试流程是这样的:教导处下发考试通知→老师出卷→安排考场→组织考前宣传以及公布考场地点→印刷试卷→正式考试→阅卷→出成绩→张榜公布成绩等。根据调查结果,得到考试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如图所示。
通过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并结合现行考试模式,而确定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1-2所示。
技校考试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根据需求分析可知,技校学生考试系统是由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模块、考试功能模块以及领导审核功能模块,如图2-1示。
数据库设计。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名为exam的数据库。该考试系统包括的数据表有:考生信息表(XS),成绩表(CJ),学生档案表(DA),题库表(TK),班级表(BJ)等表,因编幅有限而略去。
Oracle数据库优化技术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SQL语句的优化是作为Oracle数据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考试系统数据库的日渐增大,系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数据访问的响应速度。因此,这里对考试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查询技术进行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上面的Oracle中的SQL语句我们能够发现学生考试记录查询语句中对SQL语法使用存在错误,而最终使得某些字段索引出现失效的现象,即and to_char(c.dt,'yyyy-mm')=to_char(sysdate,'yyyy-mm')这一句,因为索引列在函数中,那么索引将会失去原有的作用,这样的一种SQL语句错误的做法,使得在考试系统数据库建立时就被忽略掉了,其实这样的忽略会使访问速率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改成这样:andc.dt=trunc(sysdat e.'yyyy-mm')and c.dt<=last_day(sysdate)。另一个语句a and b.id(题号)In(Select id From TK t With t.id=b.id Connect By t.id=Prior sj_b.id)中的in能够用exists来取代替,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考生信息记录查询的速率,优化后完整的SQL语句是这样的:
考生成绩信息查询优化
select*from CJ a,DA b where a.id=b.sno order by sno,km
该语句主要是实现了考生各个科目成绩的查询和排序,由于技校考生人数较多,且每个考生又对应着多个考试科目。虽然SQL语句很简单,但是查询速度却是十分的慢。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个语句中,有两个关联表中的两个字段都没有建立索引,从而使得查询速度十分的慢,如果对这些字段全面建立起索引,那么就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这个语句的查询速率。具体做法是:成绩表(cj)的科目字段km索引名为km_idx,档案表(DA)的学号sno的索引名为sno_idx。所以需要在Oracle数据库中创建两条索引来进行优化,下面通过两条语句来建立数据表的相应索引:CREATE INDEX km_idx ON Exam.CJ(km)
CREATE INDEX sno_idx ON Exam.DA(sno)
优化效果。通过对考生考试信息查询和考生成绩信息查询页面SQL语句的优化,以此来提高查询速度,下表3-1是优化前和优化后所用的时间:
4.数据库考试 篇四
1.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他是数据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的数据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且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表示。
2.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他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应用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综合的考虑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他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Independence of data
1.逻辑独立性:1它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像表现出来。2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3对同一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对于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的映像作用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2.物理独立性:1它通过模式/内模式反映出来。2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3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而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Main factors of the data model
1.数据结构:指所研究数据集合及数据间的联系,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类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检索、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一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Design strategies for conceptual design 1自顶向下: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下: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4混合策略: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Translation Rules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对实体间的联系: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它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码为两端实体码的组合;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The Phases of Database Design
1需求分析:通过详细调查显示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2概念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4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5数据库实施:用r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和其他实用程序将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结果严格描述出来,成为dbms可以接受的源代码,再经过调试产生目标模式,然后组织数据入库。
5.深圳大学《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篇五
学院(盖章):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考试科目:数据结构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据结构》是为招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数据结构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熟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熟悉为实际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要求考生能够编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结构清楚、正确易读的算法(程序)。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
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算法的特征及设计目标
了解算法时间、空间需求的大O表示法
2、向量、链表、栈、队
向量(顺序表)、链表(静态链表、单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及相关算法 栈、队,了解其应用,理解递归
串及C语言中串的表示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了解多维数组的行优先和列优先的顺序存储
了解特殊矩阵(如上、下三角矩阵)的一维数组存储
3、树和二叉树
树(森林)、二叉树及其性质;两者的对应关系
二叉树的llink-rlink和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法
二叉树遍历
赫夫曼(Huffman)树的构造及应用
4、图
图(网)的概念及其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法
图的遍历、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等算法
5、查找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
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排序树及插入、删除时的平衡方法
B-树、B+树
哈希(Hash)表
了解查找成功及失败的平均查找长度
6、内部排序
排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希尔”、“快速”、“堆”、“归并”、“基数”等排序算法
了解上述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
了解上述部分排序算法的适用场合三、考试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算法设计题等。试卷满分为150分。
6.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数据库SQL》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世界中,网络是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途径,而数据库以其强大的信息操作和管理能力悄然进入网络世界,并成为网络应用扩展和高速信息表达的有力工具。《网络数据库SQL》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最好同时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前端软件开发工具(如DELPHI、PB、VB等)的使用方面的知识。
SQL课程应用性很强,教学中要学练结合,在了解命令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创建和管理是本课程的两个主要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
1. 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发展、SQL SERVER 2000的安装有一定的了解。2. 能运用SQL SERVER管理工具集来配置数据库和安全管理。
3. 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来进行数据库对象的创建与管理、熟练掌握查询设计。
4. 初步了解在Internet上发布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5.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的建设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网络数据库的管理能力,也为培养数据库前端软件开发、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1、熟练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相应实践。
2、掌握、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较好的掌握所讲授的内容。
3、了解:
对所学习的内容能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按主教材章节顺序排列,没有列出部分或特别说明的部分,不作要求)
第1章 数据库系统简介(P1)
1.1 数据库概述(P1)---了解
1.2 数据库系统发展史(P1)---了解
1.3 数据库系统的模型和结构(P4)---理解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P6)---理解
作业
一、基础题
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
第2章 SQL SERVER 2000 简介(P9)2.1 SQL Server 语言介绍(P9)---了解
2.2 SQL Server 语言特点(P9)---了解
2.3 SQL Server 和 Internet(P10)---了解
2.4 SQL Server 2000 的安装(P11)---知道
上机 SQL Server 2000 的安装
第3章 SQL SERVER 管理工具集(P24)
本章要求能够掌握各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3.3 性能监视器不作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
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 如何打开和使用各管理工具
第4章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P33)
4.1 数据库的设计基础(P33)
4.1.1--| 4.1.2--| 4.1.3--| 4.1.4--|-掌握
4.1.5--| 4.1.6--| 4.1.7---了解
4.2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P39)---熟练掌握
4.3 设置数据选项(P46)---熟练掌握
4.4 修改数据库(P47)---熟练掌握
4.5 删除数据库(P50)---熟练掌握
4.6 压缩数据库(P51)---掌握
4.7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P51)---熟练掌握
4.8 发布内容和订阅数据库(P54)---了解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5章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管理(P61)
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熟练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6章 查询设计(P84)
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熟练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7章 触发器和数据的操作(P148)
7.1 触发器概述(P148)---了解
7.2 使用INSERT语句添加新数据(P148)---熟练掌握
7.3 使用UPDATE语句修改数据(P154)---熟练掌握
7.4 删除无用数据(P160)---熟练掌握
7.5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P161)---掌握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8章 索引(169)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熟练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9章 视图管理(P184)
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10章 SQL Server 2000 的开发与实务(P196)
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可相应扩展)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要求能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练习)
第11章 ODBC 数据库应用程序(P227)
11.3 ODBC数据源管理---掌握
作业
一、基础题
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
第12章 安全管理(P241)
本章节中所有的内容都作掌握的要求
作业
一、基础题
上机
二、上机操作题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其先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它同时也是多门程序设计课程,如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的先修课程。
五、学时数分配
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90学时。其中授课60学时,上机实验30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第1章 数据库系统简介 第2章 SQL SERVER 2000 简介 第3章 SQL SERVER 管理工具集 第4章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第5章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管理 第6章 查询设计
第7章 触发器和数据的操作 第8章 索引 第9章 视图管理
第10章 SQL Server 2000 的开发与实务 第11章 ODBC 数据库应用程序
合计
授课学时 2 4 6 6 10 12 3 3 6 4 60
实验学时
2 4 4 6 4 2 2 30
六、实验要求
1、保证学生上机人手一机。
2、实验机应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0标准版、DELPHI、PB、VB、VF等软件。
3、实验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任课教师可自定扩展。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考试或考查,实验考核应有明确的任务并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版本:《新编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实用教程》
编 著 者:廖疆星、张艳钗、肖金秀等
出 版 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版 次:2002年2月第1版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7.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七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 在线考试已经逐渐在高校中流行起来, 数据库作为在线考试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 做好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十分必要。
2 需求分析
本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高校在线考试系统, 可以满足高校各科目的考试需求, 因此在系统的分析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考试科目的公共特性, 具备一定的可设置的弹性化设计空间。
本系统主要有教师、学生、监考人员和管理员四种用户, 其中教师主要完成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学生主要完成在线考试功能;监考人员主要完成监控考场、启动考试、回收试卷等功能;管理员主要完成对用户、权限、考试课程和考试等管理功能。
3 概念设计
E-R图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型, 提供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把该系统的需求说明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 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进行系统的概念设计, 部分E-R图1 所示。
选择题实体, 包含编号、课程编号、题目、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章节、知识点、难易度等属性;
一般题实体, 包含编号、课程编号、题目、答案、章节、知识点、难易度等属性;
试卷规则实体, 包含规则编号、课程编号、单选题数量、多选题数量、填空题数量、判断题数量、综合题数量、单选题分值、多选题分值、填空题分值、判断题分值、综合题分值、总分和考试时间等属性;
试卷实体, 包含编号、学号、规则编号、题型、题目编号、题目序号、学生答案、是否正确、得分等属性;
4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E-R图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数据库支持的关系模式, 在转化过程中, 注意命名问题、非原子属性问题和联系转换问题, 根据设计创建对应的数据表, 具体如下:
管理员表 (编号姓名, 密码) ;
教师表 (编号, 姓名, 密码, 系部, 联系方式) ;
学生表 (学号, 姓名, 密码, 年级, 班级, 联系方式) ;
课程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班级表 (班级编号, 班级名称, 系部, 专业) ;
上课班级表 (编号, 课程编号, 班级, 上课教师编号, 出卷教师编号, 组卷规则编号) ;
考场表 (考场编号, 课程编号, 班级, 考场人数, 考试开始时间, 考试结束时间, 监考老师编号, 考场密码, 考场状态) ;
单选题表 (编号, 课程编号, 题目,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答案, 章节, 知识点, 难易度) ;
多选题表 (编号, 课程编号, 题目,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答案, 章节, 知识点, 难易度) ;
填空题表 (编号, 课程编号, 题目, 答案, 章节, 知识点, 难易度) ;
判断题表 (编号, 课程编号, 题目, 答案, 章节, 知识点, 难易度) ;
综合题表 (编号, 课程编号, 题目, 答案, 章节, 知识点, 难易度) ;
试卷规则表 (规则编号, 课程编号, 单选题数量, 多选题数量, 填空题数量, 判断题数量, 综合题数量, 单选题分值, 多选题分值, 填空题分值, 判断题分值, 综合题分值, 总分, 考试时间) ;
题型表 (题型编号, 题型名称) ;
试卷表 (编号, 学号, 规则编号, 题型, 题目编号, 题目序号, 学生答案, 正确答案, 是否正确, 得分) 。
5 数据库实现
本考试系统选择SQL Server2005 作为数据库开发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库优势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 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 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 而不是再重新建立一个;释放空闲时间超过最大空闲时间的数据库连接来避免因为没有释放数据库连接而引起的数据库连接遗漏, 能明显提高对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系统部分功能如随机组卷和客观题自动评阅功能将在数据库端实现。随机组卷功能将通过用户设置的题型、分值、章节、知识点和难易程度等要求通过存储过程完成, 而客观题的自动评阅功能将通过在试卷表中建立触发器来实现, 部分代码如下:
6 小结
一个好的的在线考试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 所以, 如何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 对系统的后期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美莺.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应用研究[J].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2015 (21) .
[2]刘洪江.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01) .
8.试论如何建立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 篇八
关键词:工程地质 钻孔数据 数据库 地层
0 引言
地质勘察数据地域性强、种类繁杂、输入输出量大、加工处理十分复杂,其中土层的钻孔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料,这种资料更原始、量更大、更具特点,处理起来也更复杂。怎样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公认的针对地质钻孔信息的数据库结构应用于实践。本文引入了内外两级数据库优化映射的思想和一种新颖的地质“块—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对地质勘察信息特别是钻孔资料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地层情况的插值模拟。这样不但能够积累工程经验,对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借鉴。
1 内外两级地层数据库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是人们对地球表层岩土分布情况的记录,包含了地层的众多信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地壳运动和周围环境的原始构造运动,二是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施工扰动,这就造成了地层结构复杂多变,地层翻转、缺失时有发生。要把这些浩如烟海、多源异构的数据建库,用数字化的方法直观地展现出来,采用单一而简单的地层数据模型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尤其在大型工程中,大范围地揭露土体,土层较多、土体类型变化复杂时更是如此。用户编辑信息时使用的数据库繁杂,计算机内部处理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要求结构规范化,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矛盾。本文提出的用户数据库和系统数据库的两级映射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
1.1 用户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是一级数据库,面向用户,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要,包容性比较强,它的结构可以比较松散,和钻孔勘察的记录数据差不多,有点号、平面位置、标高、各个土层类型和厚度等信息。用户可以在这个数据库里以区域为单位导入导出数据、修改编辑数据、查询数据、生成和浏览各种报表图表。采用对象嵌入技术还可以实现图形(主要是地图)和数据的超链接。
1.2 系统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是二级数据库,应用于系统内部的数据处理,由一级数据库优化映射得到,各个钻孔的信息具有规范统一的数据模型,即下面要介绍的地质“块—层”结构。这就克服了用户数据库结构松散、数据冗余的缺点,同时适应内部管理数据的要求。
1.3 区域地层层序优化技术 用户通过一级数据库输入某一区域的地质钻孔数据。但是实际应用中地质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各个钻孔所揭露地层的层数、层序都不会完全一致,需要再经过一个“优化”的过程,得到针对这一区域的“优化地层层序”。“优化地层层序”包含了该区域所有钻孔揭露出的各种类型的土层,并以一种“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目的是着眼于区域中大多数钻孔的地质情况来组织系统数据库。例如某种类型的土层在大多数钻孔中都处于靠近地面的上层,那么它在“优化地层层序”中的位置也相对靠上;某种类型的土层只在极少数钻孔中才出现,就可以规定一个阙值,小于这个值时这种土层在“优化地层层序”中就被忽略了,或者与临近土层合并。当然,这些“优化”的方法也可以由用户选择使用。如果把优化规则定义为:给钻孔的不同位置赋予不同的数值,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和地面最接近定义为第1层,最远离为最后一层,以此类推。
1.4 两级数据库映射技术 得到“优化地层层序”后,就以此为基础,联系下面要提到的“块—层“结构模型组建系统数据库。因为经过了优化,系统数据库的结构紧凑规范,为特定区域专用,方便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由用户数据库可以映射到唯一的系统数据库。同样,由系统数据库也可以唯一映射回用户数据库。在一个数据库中所做的修改可以迅速地反映到另一个数据库中。从本质上说,这两个数据库是对同一个客观事物用不同结构进行的抽象和反映。应该强调的是,用户只能操纵用户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
2 地质“块—层”结构模型
用户数据库优化之后仍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各钻孔怎样利用“优化地层层序”来表达自身的地层层序呢?这就要用到地质“块—层”结构模型。这种结构模型把“优化地层层序”作为一个基本块,这个基本块重复出现。即各个地层组成基本块,各个基本块组成钻孔模型。各钻孔的土层情况与基本块比较,顺序相同的依次填入数据,有土层翻转的就增加一个基本块再填入,有土层缺失的就填0。数个基本块连接成钻孔的土层结构,形成一种灵活的、可伸缩的数据模型。
3 地质勘察数据库的数据处理
数据建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效、合理、科学、规范地管理和处理数据。现在有关地质实体的研究多着眼于三维地层建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适应于地层模拟的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二是三维地层建模的具体实现方法。综合考察现有的各种地层模拟方案发现:多数方法的建模过程都比较复杂烦琐,而且最终成果往往是形态构造和直观形象,缺少具体的数值结果和量化指标,可利用性不强。针对这些缺陷,本文提出的地质数据库处理系统不但能够向用户提供以查询结果为基础的报表、平面图、剖面图、压缩特性曲线图和土工实验表等可视化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钻孔的地层信息量化地提供给用户。由于工程钻探的高成本和自然条件的约束,在一个特定的研究区域中,往往只能获取有限数目的钻孔数据,那么没有钻孔资料的点位怎么办?在系统数据库中,各钻孔的地质信息有形式上一致的结构,可以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利用各钻孔点的平面坐标构建整个区域的点位拓扑关系,如构建Delaunay三角网。再根据拓扑关系选择一些已勘探点来模拟插值未知点的地层信息。
4 结语
4.1 要把繁杂的钻孔地层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前提是要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统一规范的数据模型。地层“块—层”结构就能够比较完美地解决地层层序中的大多数异常问题,如地层翻转、缺失等。但对于在同一钻孔中重复出现的地层只能舍弃,认为它只出现一次。虽然实践中重复出现同一地层的现象不太常见,但是这也是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建议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4.2 要由钻孔信息的原始数据建立地层信息数据库,就要先由用户数据库优化出区域的“优化地层层序”,建立各个钻孔的地质“块—层”结构,再建立起适用于信息处理要求的系统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发出的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工程建筑设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的计划、决策提供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朋根,龚健雅.地勘工程3维空间数据模型及其数据结构设计[J]. 测绘学报.2001.30(1):74 81.
9.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教学大纲 篇九
Data mining and data warehouse
课程编码:05405140 学分: 2.5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计划学时: 48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 上机:16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推荐教材:
陈文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Richard J.Roiger, Michael W.Geatz.Data Mining: A Tutorial-Based Primer.2003.2.Ian H.Witten, Eibe Frank.Data Mining: 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005.3.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2001.5.4.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第2版),陈京民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1 5.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苏新宁 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6.数据挖掘Clementine应用实务,谢邦昌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基础,通过课堂讲授、实例分析,提高学生数据挖掘技术的认识,熟悉基本工具应用,并掌握设计和开发数据挖掘算法和系统的初步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概念、特征、应用范围,以及主要数据挖掘工具
2、了解OLTP 和 OLAP的区别;熟悉OLAP 的体系结构,以及如何评价OLAP工具;掌握多维分析的基本分析动作。
3、了解数据质量,掌握数据预处理方法,4、掌握数据挖掘的定性归纳技术、关联挖掘、聚类分析、分类方法、预测方法、文本挖掘、WEB挖掘
5、熟练掌握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在各类挖掘任务中的应用。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概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概念、特征、应用范围,以及主要数据挖掘工具。[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1.1 为什么要数据挖掘 1.2 数据挖掘的应用示例 1.3 数据挖掘方法简介
1.4 数据挖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5 商务智能的三大块 1.6 常用数据挖掘工具简介
第二章 数据仓库技术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仓库的概念,区分与传统数据库技术的不同;掌握数据仓库存储的抽取、转换和装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仓库存储的抽取、转换和装载;数据仓库存储的数据模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2.1 数据仓库的概念
2.2 数据仓库存储的数据模型 2.3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2.4 数据仓库应用的抽取、转换和装载
第三章 数据仓库开发模型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仓库开发模型的概念,了解数据仓库开发过程,掌握数据仓库三种概念模型:星型模式、雪花模式、或事实星座模式,掌握数据粒度概念,元数据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仓库三种概念模型,数据粒度概念,元数据概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3.1 数据仓库开发模型的概念
3.2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 3.3 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 3.4 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 3.5 数据仓库的生成
3.6 数据仓库的使用和维护
3.7 数据仓库的粒度、聚集和分割 3.8 元数据
第四章 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OLTP 和 OLAP的区别;熟悉OLAP 的体系结构,以及如何评价OLAP工具;掌握多维分析的基本分析动作。[教学重点与难点] OLAP 的体系结构;多维分析的基本分析动作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4.1 从OLTP 到 OLAP 4.2 OLAP 的基本概念
4.3 多维分析的基本分析动作 4.4 OLAP 的数据组织 4.5 OLAP 的体系结构 4.6 OLAP 工具及评价
4.7 Codd 关于 OLAP 产品的十二条评价准则
第五章 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技术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为什么要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常用数据挖掘方法和工具,掌握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技术,数据挖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5.1 知识发现的过程
5.2 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 5.3 数据挖掘的知识表示
第六章 数据的获取和管理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的数据获取和管理,掌握数据质量的多维度量,掌握数据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质量,数据预处理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6.1 数据仓库的数据获取 6.2 数据管理 6.3 系统管理 6.4 数据的预处理
6.5 数据质量的多维度量 6.6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 定性归纳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挖掘的定性归纳技术,掌握ID3算法、C5.0算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ID3算法、C5.0算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7.1 基本概念 7.2 数据泛化 7.3 属性相关分析 7.4 挖掘概念对比描述
7.5 挖掘大数据库的描述型统计信息
第八章 关联挖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联挖掘和的方法,掌握Apriori算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Apriori算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8.1 基本概念
8.2 单维布尔逻辑关联规则挖掘 8.3 多层关联规则挖掘 8.4 多维关联规则挖掘
8.5 关联规则聚类系统(ARCS)8.6 关联规则其它内容
第九章
聚类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什么是聚类分析、聚类和分类的区别,掌握聚类分析的算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聚类分析的算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9.1 什么是聚类分析
9.2 聚类分析中的数据类型 9.3 主要聚类算法的分类
第十章 分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什么是数据挖掘的分类,掌握K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和Bayes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K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和Bayes分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10.1 10.2 10.3 10.4 10.5
第十一章 预测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预测算法,掌握回归预测、广义线性GenLin模型预测、支持向量机预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回归预测、广义线性GenLin模型预测、支持向量机预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11.1 11.2 预测的基本知识 预测的数据准备 分类的基本知识 决策树分类 支持向量机分类
K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 Bayes分类 11.3 11.4 11.5 11.6
预测的主要方法 回归预测
广义线性GenLin模型预测 支持向量机预测
10.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十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2、关系数据库中的视图属于4个数据抽象级别中的(A )
A 外部模型
B 概念模型
C 逻辑模型
D 物理模型
3、在下列关于关系的陈述中,错误的是(B )
A 表中任意两行的值不能相同
B 表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相同
C 行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
D 列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
4、关系数据库中,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D )
A 公共索引
B 公共存储
C 公共元组
D 公共属性
5、下面系统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 C)
A Oracle
B MS SQL Server
C IMS
D DB2
6、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B )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RE
7、有一个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其中一台计算机A存有DBMS软件、所有用户数据和应用程序,其余各节点作为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向A发出数据库应用请求,这种方式属于(A )
A 集中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B 主从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C 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体系结构
D 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8、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C )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参照完整性约束
C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9、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为r和s ,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 ( A )
A r+s
B r-s
C r*s
D max(r+s)
10、在SQL语言中,条件“RETWEEN 20 AND 30”表示年龄在20到30之间,且(A )
A 包括20岁和30岁
B 不包括20岁和30岁
C 包括20岁不包括30岁
D 不包括20岁包括30岁
11、为了使索引键的值在基本表中唯一,在建立索引语句中应使用保留字( A)
A UNIQUE
B COUNT
C DISDINCT
D UNION
12、下面有关主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不同的记录可以具有重复的主键值或空值
B 一个表中的主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字段
C 在一个表中主键只可以是一个字段
D 表中的主键的数据类型必须定义为自动编号或文本
13、下列哪一个数据库不是SQL Server 的系统数据库(C )
A. master数据库
B. msdb数据库
C. pubs数据库
D. model数据库
14、有关系R和S,R∩S的运算等价于( B )
A. S-(R-S)
B. B. R-(R-S)
C. C. (R-S)∪S
D. D. R∪(R-S)
15、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11.《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酶工程;考试命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43-1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人才,尤其需要创新型人才。所谓人才不是背书本的“复印机”、“扫描仪”,而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创业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为紧跟时代脚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大学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命题等细节均需要不断的调整完善。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构成高等教育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考试、命题有必要推陈出新,體现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课考试命题形式较为固定,一般广泛采用的题型包括填空、概念、简答、论述以及选择和判断等,此类题型主要适合考核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理论及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且区分度较好。然而此种命题方式也有弊端,就是不能区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不甚理解的情况下背下来也能获得好成绩。于是有些学生为求高分而考前突击,也有的铤而走险,夹带抄袭。其结果是学生不能通过复习、考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些还因违纪而受到处分,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此,本课程组(酶工程)在近几轮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对考试命题进行改革:将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以此考察是否注意到了实验的细节,是否用心思考实验的原理,是否通过实验掌握了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将原理、公式演化为应用题进行考核,以此避免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应付考试;以论述题的形式考察学生针对复杂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入综合拓展题,设定与科研、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综合拓展题型的引入是本项改革的重点,在此题型的设计过程中本课题组借鉴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常见的自主设计题型,此类题型的特点为题目中只给出要求,不给条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独立设计出解决方案。此类题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展示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不给出所需的条件此类题型的解题自由度相当大,作为本科生有时会感到无从入手。为使此题型能够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尝将问题试设定在特定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设定学生为某酶制剂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给出背景信息(减小试题自由度),信息中包括了解决问题所需且超出学生掌握范围的必要条件,但条件并不充分,同时背景信息中也包括一些非解题所必须冗余条件(此种设计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设计方案,进而总结出方案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再根据背景信息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完成设计或进行计算给出答案。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我们在评价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是根据学生每一步的分析、判断综合评价、客观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程度和应用能力。
经《酶工程》课程应用实践,此项改革对于学生全面而灵活的掌握知识,并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起到促进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发现新命题方式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实验细节题的总得分率为68%,结合实验课成绩分析,实验中认真操作并能够深入思考实验原理举一反三的同学(实验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分率较高(88.2%),而在实验课中草率应付的同学(实验成绩在60分以下)得分率较低(32.7%),由此调动了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并使其真正通过实践应用牢固掌握知识。综合拓展题总得分率为71.6%,其区分效果较好,成绩分散(满分5.8%,0分3.4%),有些同学虽然在概念题上答案不够严谨,但在应用题、拓展题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有少数同学放弃此题。从整体的成绩分布来看,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5.2分,与预期75分相符,其中60-70分、70-80分和80-90分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6.67%,33.33%和34.38%,以80-90分略多,90-100分的同学超过8%,说明学生普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以往那些善于背书的同学在新的命题中成绩一般,而那些课堂能够与老师积极互动(平时成绩80分以上),真正将知识的核心实质掌握在头脑中的同学成绩优异(平均85.9分)。
结合试卷分析的情况以及考试后同学们对试题的反应看来,多数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对于知识细节,包括关于实验和生产应用中知识的灵活应用均能较好掌握。对于此种新题型的引入多数同学认为这样的“活题”更能够反映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能激发自己的兴趣。由此我们设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得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借鉴了本项改革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灵活的命题方式引导了学生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教学效果得以改善,专业课成绩明显提高。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调整和重建》及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孙旸(1976-),男,博士,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酶工程教学与研究。
12.数据结构考试改革的探索 篇十二
课程现状
(1) 教学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既有较强实践性又有较强理论性的专业基础课, 需要有较好的数学知识和计算学科的思维能力, 一向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的课程, 所以在开课的前四周讲课进度比较慢, 目的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适应抽象思维的概念。教学中, 经常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多举课程知识的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配套示例动画和课件, 使教学内容具体、生动、直观, 降低抽象度, 便于理解和记忆。对基础差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的方法让他们跟上正常教学的进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学好这门课。
(2) 实验方面:从开课的第二周起开始上实验课, 每周都有明确的上机题, 每做一道实验题前, 主讲教师都会大致解释题目的含义、用到的知识模块。对于基础与验证型实验,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综合设计型实验, 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所有的上机实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辅导教师进行验收。对于优秀学生, 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创新性实验, 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的ACM程序设计竞赛。
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课程考试方式, 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对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 高校以考试得分作为检查及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地推进, 但传统的试卷考试却依然暴露出一定的缺陷, 如考试内容的片面性, 评价标准的局限性等等, 这一考试方法尤其不再适合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对传统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检验手段的考试,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主要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 而这种形式过于固定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突击式”学习的状况,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非常肤浅,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主要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 而无法做到灵活应变, 举一反三。这就需要变革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 使得考试真正成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 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的作用, 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继而“会用”的目标。基于上述原因, 在近几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 对考试改革方法进行了探索, 主要是增加了平时考核和每章完成后的阶段式测试, 并且尝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测验, 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测评, 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通过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实践,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数据抽象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研究建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结构课程的考试模式, 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在近几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 对考试改革方法进行了探索, 采用了“综合性、全程性、多元化”的考试模式。“综合性、全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 对教学过程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激发了学生参与平常学习的积极性, 多种形式的课程作业,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规范的计分标准和核分制度, 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 提高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
考试改革模式的探索
探索课程考试模式, 解决或改善目前考试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 以提高考试的实效性。考试改革改变了过去的期末单一的考核形式, 该为新型的考试模式, 即:期末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20%+阶段考核成绩50%+结课考核成绩30%”。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督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学习,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考试改革老师更加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 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较之以往教学, 加强了过程性考核,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树立新的考核观念, 实现由传统考试模式向新的考核理念转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的执行者, 其教育理念对教学的各项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考核模式的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2) 、改革考试内容, 注重学生的能力的考核。考试的内容除了注重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外, 还应增加一些反映专业特色的具有探索性, 实践性的内容, 重视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考试方式应采取多种方式并存, 根据学生的特点不仅包括闭卷考试一种形式, 还包括开卷、口试、论文及答辩等多种形式。通过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实践,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高了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
(4)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 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并重, 即期末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20%+阶段考核成绩50%+结课考核成绩30%”。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督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学习,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考试改革教师更加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 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较之以往教学, 加强了过程性考核。
(5) 、建立成绩考核的分析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建立合理的考核分析、评价、反馈体系。不能为考试而考试, 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从考核的内容、方法、成绩的评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 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十三
I 考试的性质与目的
本科插班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考试主要检查考生对常用基本数据结构(顺序表、链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等)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应算法的掌握程度,以保证后续课程的学习。
II 考试的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知识
(l)、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算法的描述方法和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线性表的基本操作以及这些操作分别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实现及复杂度分析。
(3)、栈和队列的定义、存储结构、实现和典型应用。(4)、串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
(5)、数组的定义、运算和存储,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6)、树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及其各种操作,哈夫曼树的概念和应用。
(7)、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及其各种操作。(8)、各种查找方法的算法、适用范围及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9)、多种内排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不同排序方法的比较。
2、基本技能
(1)、能阅读用类C语言编写的算法。
(2)、能分析算法所完成的功能、运行结果和时间复杂度。(3)、能根据要求用类C语言编写算法。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元素、结点等基本概念。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
2.算法、算法的特性、如何用类C语言来描述算法。
3.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有关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四种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2.理解:四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基本运算,算法复杂度度量的基本概念。3.应用:用类C语言描述算法
第二章
线性表
一、考核知识点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表示和基本运算。
3.线性表链式存储,带有附加表头结点和不带附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表示和查找、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线性表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各种链表的表示。2.理解: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比较,各种链表的基本操作算法
第三章
栈和队列
一、考核知识点
1.栈和队列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循环队列。2.栈和队列的主要运算。
3.栈的应用举例,如:数制转换、表达式求值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栈和队列的概念、功能、操作特点、主要运算。
2.理解:栈和队列与一般线性表对比的特殊性,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循环队列。3.应用:栈和队列的常见的使用场合。
第四章
串
一、考核知识点
1.串的定义、空串的概念。2.串的基本操作。
3.串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在顺序存储结构下基本操作的实现。4.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串的有关概念。
2.理解:串的基本操作,串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3.应用:串的基本操作函数的使用。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一、考核知识点 1.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2.二维数组的按行存储及按列存储和计算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公式。3.矩阵的压缩存储、三元组表的概念和基本操作。4.广义表的定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广义表的定义。2.理解:二维数组的地址计算,三元组表的表示。3.应用:用三元组表解决稀疏矩阵的存储问题。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一、考核知识点 1.树的定义和术语。
2.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顺序表示法和二叉链表表示法)。3.二叉树遍历算法(先序、中序、后序、层次)。4.树和森林转换为二叉树的方法(孩子兄弟表示法)。
5.树的路径长度、树的带权路径长度、Huffman树的构造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树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遍历算法,孩子兄弟表示法,树的路径长度,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 3.应用:利用哈夫曼树解决一些最优化问题
第七章
图
一、考核知识点 1.图的定义。2.图的基本术语。
(1)图及无向图、有向图、网、子图、连通图、强连通图。(2)顶点的度、入度、出度。(3)顶点间路径、路径长度、环。3.图的存储结构
(l)邻接矩阵
(2)邻接表(含逆邻接表)4.遍历图
(l)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图的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2)广度优先搜索遍历图的思想及其时间复杂度。5.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6.拓扑排序的方法 7.求最短路径的算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最短路径的概念。2.理解:图的存储方式和基于该存储方式的基本操作(求入度、出度、下一条边等)3.应用:求拓扑序列的方法,求最短路径的方法
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不要求)
第九章
查找
一、考核知识点
1.查找、关键字、平均查找长度等概念。
2.静态查找表的查找算法及其效率(最坏和平均查找长度)。(l)顺序查找
(2)折半查找
(3)分块查找
3.动态查找表
(1)二叉排序树定义、构造过程及其查找算法和效率。(2)平衡二叉树的定义。4.哈希表
(l)哈希表的特点。(2)构造哈希函数的方法(除留余数法等)。(3)处理冲突的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有关查找的基本概念,静态查找表和动态查找表的概念,哈希表的概念
2.理解:各种静态查找算法的比较次数分析,二叉排序树定义的构造过程和查找算法,哈希函数的选择,冲突处理的方法。
3.应用:分析各种查找算法的比较次数。
第十章
内部排序
一、考核知识点
1.排序的目的、分类和排序方法的稳定性的定义。2.直接插入排序的思想 3.快速排序
(1)冒泡排序的算法。
(2)快速排序的思想。4.选择排序
(1)简单的选择排序的算法。(2)堆的定义、堆排序的思想。
5.归并排序的思想。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的思想
2.理解: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的思想,各种排序方法的稳定性、平均比较次数、平均移动次数 3.应用:用类C或者C语言编写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等排序算法。
第十一章 外部排序(不要求)第十二章 文件(不要求)
III 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100分。
2、试卷中各章所占的比例:第一章约占8%,第二、三、四、五章共约占40%,第六章约占20%,第七章约占15%,第九章约占12,第十章约占5%。
3、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约占30%,理解约占40%,应用约占30%。
4、试题难易占分比例:易约占30%,中约占50%,难约占20%。
5、考卷的结构: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程序填空题等类型;主观题一般有简答题、算法设计题等类型。
IV 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V 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一棵深度为8(根的层次号为1)的满二叉树有______________个叶子结点。
2、串的长度是指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__________ A.e d c b a B.d e c b a C.d c e a b D.a b c d e
2、对于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是___________。
A.先进先出 B.后进先出 C.后进后出 D.不分顺序
三、名词解释
1、连通图
2、完全二叉树
四、程序填空题
下面的程序段是在一棵二叉排序树中查找给定的关键字,找到返回1,找不到返回0。请把该程序补充完整。
Tree定义如下:
struct Tree{
ElemType定义如下: struct ElemType{
};
KeyType key;/*关键字 */ … /*其他数据项*/
};ElemType data;/* 存放数据 */ struct Tree *left;/ * 指向左子树 */ struct Tree *right;/*指向右子树 */
int Find(Tree * boot, ElemType item){ Tree *p=boot;
whi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f(item.key < boot->data.k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lse if(item.key > p->data.k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l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turn(0);
五、简答题
1、试比较链式存储和顺序存储的优缺点。
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分别为BDCEAFHG和DECBHGFA,试写出其先序序列。
六、算法设计题
设计一算法,实现将一个递减的数组 A[0..n-1]和一个带头结点的递增单链表B合并成一个带头结点的递增链表C。已知单链表的数据定义为:
struct SingleLink{ ElemType data;SingleLink *next;};请用函数原型: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数据库系统期末考试题07-24
软件工程数据库编程技术论文06-12
工程数据上交办法07-12
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08-31
大数据培训课程大纲10-16
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的基本职责10-21
数据结构a教学大纲07-15
软件工程之数据流图08-29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计科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