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与发展(精选8篇)
1.作文创新与发展 篇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时,发现零食货架上又出了好多新品。某事薯片又出了春日限定款汽水味的,它的外包装的颜色系列都是清绿色,淡蓝色,粉色的,从颜色来看就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我拿了一包白葡萄汽水味的,准备回家尝一尝。
然后我们又到了冷柜区,我本来想买一包奶酪回家解馋,却无意间发现奶酪也出了便携款,就是像奶片一样的包装,想吃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吃,不用向之前那么麻烦了,我出于好奇也想试试就买了一包奶酪片。
看到这些新品之后,我又想起来以前我和妈妈买的奥某奥出的,白桃乌龙味和樱花抹茶味的饼干,它们的外包装精致,而且能抓住现在年青人的小心思,知道他们的喜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外包装上的那些流行语,比如白桃乌龙味上面就会写:为你“桃”醉,你可真“桃”气。这样无论从精致的外包装,还是新颖的口味都要比平常的巧克力饼干更加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买一盒带回家。
某事的新口味的薯片从配色还有名字就让人想尝一尝,清绿色加上“白葡萄汽水”一听就让人垂诞三尺。回家后我尝了一下,一入口就有一种浓浓的白葡萄味,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比某比克的产品更有吸引力,大多数年青人也都会选择某事的产品。
这些商家的小心机会博夺更多人的眼球,也能使这些零食的销售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商家的这些创新,离不开平日里的思考,只有他创新了才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使产品有更多人去买。
2.作文创新与发展 篇二
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频繁, 信息资源杂乱无章, 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及传统媒体的改革与创新, 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背景下, 广播新闻如何脱颖而出、出奇制胜, 是广播新闻媒体应重视的问题。广播媒体的发展, 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减少习惯思维对广播新闻媒体的束缚, 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才能扩大广播新闻的受众范围, 为广播新闻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促进广播新闻的发展。
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途径
1. 创新和丰富广播新闻的内容
从新闻的定义来看,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因此, 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 新闻播报方向和新闻角度可以是灵活多变的, 只有创新新闻角度和方向才能得到听众的欢迎。新闻内容的创新, 首先应注重新闻内容的本地化, 即根据当地居民的喜好和需求, 在选择新闻内容上不仅应关注当地居民的信息需求, 还应该关注其交流需求。而后者是经常被忽视的环节。因此, 在地方广播中, 应注重与本地居民的交流和接触, 在新闻内容选择、新闻视角选择和报道方式延伸上, 都应该做到与本地居民的交流。
2. 优化节目编排, 充分发挥广播的特色
在节目编排上, 根据听众的需求, 适时调整、合理安排节目的播出顺序, 让广播新闻节目与听众的需要相契合, 才能获得听众的支持, 发挥广播媒体的特色。从广播新闻的优势来看, 广播新闻是一种时效性非常强的新闻, 这不仅是新闻文体的要求, 也是广播媒体的特点。在节目编排上, 应根据新闻编辑的内容, 以小时甚至是分钟来编排新闻, 而并非以日为单位。在广播电台, 从稿件采访、写作、播出的全过程, 都应该贯穿“抢时间”的理念, 节省采访、写稿、发稿、播出的时间。因此, 广播新闻工作者应特别注意时间问题,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在遇到重大事件时还应该优先播出。
对听众来说, 广播媒体都是“不见其人, 只闻其声”的, 在广播新闻编排上, 不仅应对内容进行选择, 还应该满足听众的听觉审美需要。因此, 广播新闻的发展, 应充分发挥声音有时, 使内容贴近生活、音调自然亲切, 才能让听众听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3. 注重广播新闻改革的平民化
与报刊、影视媒体相比, 广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能够通过声音媒介将信息传递出去。广播具有声情并茂、亲和力强、易接受程度高等特点, 因而受众范围广阔, 能够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阶层受众的需求。随着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发展, 广播辐射的对象不仅包括了文化层次较低的民众, 也包括了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阶层。基于这个特点, 广播因而又享有了“平民媒体”的称号, 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都有广阔的市场。
因此, 广播媒体的创新和发展, 应将“平民化”作为指导, 站在受众的角度, 重新定位新闻的价值, 让新闻内容能够贴近民众的生活, 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让新闻传播尽量切入平民的视角, 才能促进广播新闻的发展。但也应该注意到, 满足受众的需求并非一味“从众”。从当前广播新闻的质量来看, 不少广播新闻存在着很多问题, 色情、暴力情节的渲染, 以少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为依归, 不仅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对广播电台的长远发展也非常不利。因此, 在节目内容选择上, 应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能激励人心、感动人心的新闻内容, 才是广播电台长远发展的方向。
4. 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创新广播媒体模式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 对大众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效性等特点性吸引了众多的受众。目前, 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真实性和时效性等要求, 同时还强调了直观感和距离感。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都在寻求各种方法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广播来说, 创造新视觉传播平台成为广播新闻发展的新的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需要同其他媒体进行合作, 还应该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中国之声”作为一家优秀的广播电台, 在节目直播期间, 在中国广播网进行直播, 不少地方电台网站还能够查阅到震后救援的相关图文信息。
广播新闻媒体和网站的结合, 能够有效弥补广播电台的线性传播和稍纵即逝的局限, 让观众能够及时检索到喜欢的节目。同时, 网络媒体还能够为受众提供视觉传递的平台, 扩大广播新闻信息传播的范围。
5. 正确认识广播新闻的发展前景
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需要正确认识广播新闻的发展前景, 明确广播新闻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广播新闻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和设置, 才能促进广播电台的发展。因此, 在新闻工作中, 广播新闻工作者应有敏锐思维和长远的眼光, 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以此来改善和创新工作的方法, 推动广播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6. 转变新闻工作者的观念, 不断推陈出新
如前所述,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广播新闻应特别注重新闻的新颖性。广播新闻如何彰显自身特色, 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就必须对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进行改革。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最重要的要素, 对广播新闻的价值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广播新闻工作者应改变思想僵化的现状, 改变定向思维模式, 及时更新工作观念。对广播新闻工作者来说, 创新是广播新闻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成长环境, 对个人思维习惯的形成很有很大的影响。在面对问题时, 人们常常以某种思维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即称为习惯性思或者定向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对新闻工作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也会制约新闻工作者的思维。因此, 应将定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结合起来, 对于某个问题的分析, 在借鉴以往的优秀节目的基础上, 还应该从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其进行思考, 从而创造出耳目一新的广播新闻节目。随着新闻“标题党”日益增多, 在广播新闻节目创作和设置中, 应特别注意新闻标题的新颖性和概括性, 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出现, 广播新闻媒体与报纸、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但也为广播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广播新闻的发展, 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 优化节目编排, 注重广播新闻改革的平民化, 充分发挥广播的特色。同时, 还应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创新广播媒体模式。在广播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 必然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这就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 继续推进广播新闻媒体的创新与发展。
3.创新与发展 篇三
正像当年笔者在创刊词中所说,《中关村》与中关村同名,《中关村》是中关村的窗口。中关村人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孕育出以创新为主旋律的中关村文化,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中关村》杂志亦步亦趋,义无反顾地坚持“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和“追求创新,追随卓越,追求人本”的办刊宗旨,力图成为中关村奇迹的记录者和中关村精神的传播者。
时逢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关村园区建立20周年,“村民”正在“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经验,制定后20年的发展规划”。这一期的“封面故事”,刊发中关村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的《中关村剑指全球创新中心》。戴主任是中关村建设的经营擘画者,更是中关村发展的见证者,具有指挥员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建设者的丰富实践,因之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20年发展:中关村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未来20年:中关村将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中关村论坛”以“创新是中关村之本”为话题,邀请村内专家和企业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纪世瀛先生被誉为“中关村第一村民”,不知老之将至,振臂一呼“中关村精神万岁”!应者云集,因为喊出了中关村人的心声。如果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科学与民主”,那末,“中关村精神”的神韵就是“创新与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役中,中关村需要继续当好一个工兵!
“教育”版《未名湖畔说国学》,采撷了北京大学首届国学文化节节内节外的几个片断。一向被国人遗弃在古纸堆中的国学,近年来忽然成了显学,“中华文化标志城”、“孔子像”等更成为舆论焦点。究其原因,与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如何批判性继承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今日高速成长的中国补充营养,显然是一道非常艰巨的命题。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但是,藏独分子突然制造了“3.14”拉萨骚乱,随后又百般阻挠全球奥运圣火传递,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群起鼓噪,一瞬间,给中国出了一道大难题。“文化聚焦”《中关村人心头的奥运圣火》,邀请了夏颖奇、张颐武、喻国明、韩永飞几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畅谈感悟,言虽冷静,心怀热火。
文化版还有两篇文章似可圈点。“诗是心声”。厉以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家,他的诗词早已在“象牙塔”里传诵,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仅“黄昏忽又潇潇雨,乍暖还寒何足虑,隆冬已尽再难回,历史无情终有序”一阙,足以成为改革者的座右铭。“读书时间”付梓的《“秦晋之缘”愈老弥笃》——读厉以宁先生写给爱妻何玉春的诗词拾片,可见一斑。借此,我们遥祝厉先生和何女士“金婚”好和。夏颖奇博士有“美国通”之雅号。《尼克松来信》系作者亲历亲为的一件“小中寓大”的故事,娓娓道来,饶有意味,让读者更加明白——“海龟”的心中有“认祖归宗”的情愫。
4.《创新与科技发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能力目标:
1.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明确创新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
3.懂得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教学难点: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2012年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师设问:(l)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靠的是什么?
(2)我国的航天技术从“神八与天宫一号”的自由对接成功发展到“神九和天宫一号”手动对接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 生:科技发展靠创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创新与科技发展。
二、共同探究 学习新课
(一)科技发展靠创新
l.生阅读下面材料,思考:科技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火的发现,将人类送上了文明的第一级台阶,人类从此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文字的创造,使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结晶永久传递、永恒保存;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因特网的应用,使“地球村”的村民在网上恣意遨游。2.温馨提示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二)自主创新
闪耀世界
1.小组展示交流
我国近几年有科技创新成果
2.播放视频:“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自主创新成就,然后小组讨论: 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和可贵。
3.播放视频:欣赏我们苍山县“代村科技示范园”的科技硕果 4.放眼世界: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新趋势,你得出怎样结论?
(1)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赢得未来”构想。随后,白宫在2月4日发布题为《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报告。凸显了美国力图通过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巩固全球竞争优势的决心。
(2)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 “数字日本创新计划(ICT Hatoyama Plan,亦称ICT鸠山计划)纲要”。其目的是在数万亿日元的ICT行业创造新的市场,鼓励基于新增长策略的ICT投资行为,向ICT产业投入资金。达到在2015至2020年使信息通信产业总值翻倍的中期目标。
(3)目前,俄罗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纳米技术及核能技术,努力保持在航天领域的强国地位。政府出台的《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的文件,将创新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促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化为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4)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学生: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教师小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那么,创新的最初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三)由好奇到创新
l.生活在线:
(1)生讲故事
瓦特、牛顿、爱迪生这些著名的大科学家,我们都不陌生。他们是如何走向伟大的呢?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开水的壶盖为什么会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人能不能孵化小鸡”。这些在常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却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引导他们走向了伟大。
(2)说一说 :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好奇心与科技创新之间有什么联系?
温馨提示: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3)想一想:自己有过好奇心吗?
2.小小辩论会
“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一定能成功”
温馨提示:好奇心要正确把握,否则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取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3.畅说欲言
说一说:你心里现在最好奇的事
三、收获平台,大家一起谈收获
课堂小结升华: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好奇心又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同学们要正确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努力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5.创新与发展演讲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叫孙晓静,来自美丽的木兰围场。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发展是创新的风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就是在开拓创新之中发展记不的。在广阔的时空舞台上,我们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也同样肩负着创新与发展的神圣使命。社会每一步发展,总是伴随着改变、创新和进步,总是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逐步发展。回想人类从匍匐攀爬,到伸开双臂,迈开两腿的直立行走;从饮冷水、摘野果、吃生肉到圈养牲畜、耕种作物、生活煮熟食物;从衣不遮体到今天的绫罗绸缎等等。这一切时刻在告诉我们,发展源于创新,创新促进发展。
如果说我们昨天是奋斗,那么,今天的我们就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观点的激烈争论,每一次理念的更新,带来的都是一次次创新的风暴,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在碰撞中走向成熟,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发展,在观念的反复颠覆中形成新的理念。
创新,在于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转天地宽。” 创新就是闯,要敢闯、敢干、敢担当,不怕担责任,创新一定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略“谋史无前例之局,干前无古人之事”。创新,在于工作方式的不断自我完善。创新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海纳百川实质就是包容万物、提升精华。要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吸收接纳天地间的一切精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因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只有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才能成就大事业。积极性
创新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激情;发展是一次跨越,是一次腾飞。我们要善于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集中精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真正实现创新成就梦想,实干成就伟业。
6.第三章 创新与发展 篇六
第二十三条 芜湖铁画行业促进机构应当组织芜湖铁画企业和芜湖铁画制作人员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博览会。
第二十四条 对芜湖铁画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品集聚地的建设,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二十五条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芜湖铁画大师和从事芜湖铁画制作的工艺美术大师创办企业或者建立个人工作室的,享受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
第二十六条 鼓励芜湖铁画生产企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发新品种、新工艺,开发芜湖铁画衍生品、宣传品和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工艺美术品,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二十七条 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发展芜湖铁画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芜湖铁画艺术品评介、鉴赏和收藏活动。
鼓励拍卖企业举办芜湖铁画艺术品拍卖会。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将具备参观条件的芜湖铁画生产、经营场所纳入工业旅游示范点。
鼓励芜湖铁画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制作旅游工艺品,向旅游者宣传、介绍芜湖铁画。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有关组织申请注册芜湖铁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并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芜湖铁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
鼓励芜湖铁画企业申请注册商标。
第三十条 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指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与芜湖铁画相关的专利。
第三十一条 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芜湖铁画行业促进机构应当推动芜湖铁画产品各类标准的制定。
鼓励芜湖铁画生产企业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市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
第三十二条 芜湖铁画企业和其他企业合理利用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开展创新与发展活动的,依法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收、信贷、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第三十三条 芜湖铁画生产、经营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犯芜湖铁画相关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二)侵害芜湖铁画经营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7.作文创新与发展 篇七
硅酸盐建筑材料学科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近10年来承担了课题654项, 其中纵向项目253项, 横向项目401项, 共到帐经费22 905万元。其中973计划l项, 973课题2项, 973子项3项, 973预研项目l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0项 (含子项4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 (含杰出青年基金1项) ;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l个、新世纪 (跨世纪) 人才计划6项;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会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5项;项目经费在100万以上的横向项目32项 (其中大于300万的5项)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1项, 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72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4件, 授权发明专利约占国内本领域主要研究单位总数的近50%。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33部, 在国际刊物及国内重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 000余篇, 其中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256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65篇, 论文他引次数l 500余次。被SCI刊源论文240篇、EI刊源论文476篇, 占国内本领域主要研究单位国际期刊论文总数的约35%。近10年招收和培养博士生245人, 硕士生962人。
2 研究方向的选择
把握学科前沿与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积极实行研究方向创新。进行学科创新, 其首要问题是研究方向的选择。本学科研究方向的选取原则是:
依托学科发展, 面向行业需求,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实现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转化的统一。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 建筑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解决和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基本原材料, 也是相关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近20年来, 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迅速, 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主要建材产品 (如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 的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 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作为代价获得, 我国万元GDP的能耗为l.43t标准煤,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这种增长方式已对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形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产品的硅酸盐和节能功能差, 部分房屋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大量有害物质, 造成室内污染, 威胁人民健康,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 加上建材生产过程的能耗 (16.7%) , 建筑与建材工业占了社会总能耗的将近1/2, 其中由于窗户和围护结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差所造成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约3倍, 迫切需要研发高性能节能建材。
通过组织学术带头人进行反复讨论, 确定了硅酸盐建筑材料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 建筑材料的高性能化与劣质资源的应用原理与技术;
(2) 建筑材料工程理论与绿色制造技术;
(3) 建筑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建筑节能技术;
(4) 建材工业的整体技术升级。针对这些科学技术问题, 我们对建筑材料的资源优化、绿色制备和流程优化、以及能减轻环境负荷的各种高性能建筑材料等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 确定了以下3个重点研究方向:
(1) 利用废弃物制备硅酸盐建筑材料;
(2) 建筑材料的绿色制备原理与工艺;
(3) 高性能硅酸盐建筑材料。这些研究方向符合国际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
3 创新团队建设
以人为本, 完善激励机制,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要进行学科创新, 首先必须有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本学科非常重视人才聚集与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到目前为止, 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l27人, 其中教授56人,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42人, 硕士学位人数71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2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6人 (含新世纪) , 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为适应建材行业多学科交叉的特性, 近年引进物理、化学以及光电子等学科的博士和博士后共17人。
随着建材科技的发展, 单兵作战的创新活动已难以开展相关的重大基础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为此, 我们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 结合研究方向, 积极开展研究队伍的重组, 使各研究人员均有明确的科研定位, 鼓励研究骨干的相互协作意识, 团队联合创新的态势基本形成, 通过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和制度, 聘请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首席科学家, 由从事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等人员构成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其中以功能薄膜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入选200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以混凝土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于2007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以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分别于2009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目前, 正重点建设以下3类创新团队:以现有或培养、引进的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骨干, 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以学校和行业内外在工程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专家为骨干, 进行工程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创新团队;以学校、行业和国内外相关领域在应用技术和生产实践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主体, 开展绿色建材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
4 创新的方式
加强原始创新与技术集成创新, 推动学科科研创新。近年来, 我国建材科技发展较快, 在建筑材料的基础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形成了一批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技术及成果。但是, 总体来讲, 我国近年建材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 我国的总体建筑材料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建筑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创新能力不强, 缺乏从事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能力, 原创性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少, 与支撑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建材工业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我国在建筑材料方面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唯一具有中国品牌的“洛阳浮法技术”也逐步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技术, 演变为发达国家技术的大拼盘。同时, 随着发达国家基本建设接近尾声, 而我国的基本建设如日中天, 对建筑材料的需求约占全世界的1/2, 自主创新将是实现我国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先进的新材料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逐步进入传统的建筑材料工业, 单一技术的创新往往难以转变为生产力, 必须进行多种技术的集成, 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由科学转变为技术, 再转变为产品。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积极营造创新的学术氛围, 提高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能力。
5 创新基地的建设
构建学科创新平台, 创建学科创新基地。我校是建材行业唯一的一所重点大学, 在建材科技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基础条件。为了对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围绕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设了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长期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学科与工程研究的基础,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及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在实验室的各个研究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室在2007年工程与材料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 且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评估专家认为:实验室研究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具有明显特色和学科优势;研究方向很好地体现了硅酸盐建筑材料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实验室重视与现代节能环保建筑相关的新材料的开发, 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
实验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中, 一些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及胶凝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的研究。资源消耗、热耗、C02排放以及高性能化是水泥工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验室在国家“973”、“863”和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 开展了大量实验室研究、装备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关键制备技术、装备及其产业化核心技术群。其成果已在国内许多大型水泥企业实施应用, 累计新创产值逾13.78亿元, 新增利税4.89亿元, 节支总额达7.7亿元。获得国家专利5项, 发表论文53篇。相关成果获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推广应用企业上百家, 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直接经济效益10年间近18亿元。
2004年9月l8日, 由我校发起, 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建材行业董事会组织, 在北京召开了“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战略咨询会”。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发改委、国资委、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有关领导以及建材行业有关科技专家和大型企业领导等4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以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高度, 对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一致认为: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其绿色制备技术和高性能、多功能建筑材料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 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政府部门支持的、以行业企业、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相结合的“绿色和节能建筑材料及其制造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 我们已经构建了该创新平台的雏形, 它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以及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同时, 本学科一直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近年来已经与建工建材行业的大型企业成立了22个联合研究开发中心, 签署了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协议, 并成立了国际玻璃研究中心, 与国际上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通过国家和学校的投入以及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的投入, 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与行业密切合作, 行业联合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建材产品及其制造的绿色化方面形成了新的优势, 不仅发展成为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的基地, 并逐步建设成为了国内一流的建材新技术和科技转化的基地。
6 创新人才培养
建立创新基金,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生思想活跃, 精力充沛, 是科技创新中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本学科的创新活动也一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 为建材行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对在学期间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研究生进行奖励, 资助优秀研究生赴境外出席国际会议和进行合作研究, 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赞助。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或个人在本学科设立奖学金, 如长飞奖学金、华为奖学金、樵东陶瓷奖学金、鼎创奖学金、鑫利玻璃奖学金等。
8.创新视角与引领发展 篇八
用目标牵引现状的改变
创新需确立最高目标、阶段目标、应然目标。创新首先是从应然目标着手,经过一个个阶段,达到最高目标,所以创新就是用目标牵引着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领导工作一旦忘却了目标,就会停留于现状,造成多少年过去“涛声依旧”的残局。
差异性打造出独特性
“差异性”,在这里是表明每个地方的发展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将这些显在或潜在的条件开发出来,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发展成绩,所谓“差异即发展,失去了差异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新绝不是照抄照搬、简单模仿。
从主要矛盾处拓展
主要矛盾是领导创新的重要抓手,只有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创新的最佳着力点,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毛泽东说过,“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取得应有效果。
提升与打开实践层次
【作文创新与发展】推荐阅读:
创新与发展09-21
iphone发展与创新10-27
发展与创新教学设计10-27
关于高中作文话题创新发展的素材07-27
少数民族社区发展实践与创新06-19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0-06
创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10-17
关于创新与成功的话题作文08-02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09-07
传承与创新作文教学简案公开课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