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精选8篇)
1.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一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睡眠、排泄等。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等。
④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
⑤了解有无合并症: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等。
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
④重点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切口敷料情况、引流管情况、疼痛情况等
⑤营养状况:进(禁)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等。⑥用药情况: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⑦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⑧心理情况:有无恐惧、焦虑、是否知晓病情等。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等。
3、饮食指导: 一般成人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饮。
4、常规检查 :协助医师完善患者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并知晓阳性检查结果。
5、常规准备:
①手术前一日完成皮试、备皮、备血、术前访视、沐浴。
②手术当日晨排空大小便,更换衣服,去除身上的饰物及假牙。③医护人员根据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等。
④测生命体征、核查手术部位、做好身份识别。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记录。
⑤注射术前针剂,待入手术室。
6、急诊手术立即准备。
三、术后护理
1、体位: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病人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1)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全麻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2)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①手术方式、了解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吸氧2-3 l/min ③持续心电监护
④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行四肢约束。
(3)伤口观察及护理:若有渗血、渗液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4)呼吸道管理:
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气管插管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耐管或咳嗽、吞咽反射等,应及时通知医生拔管。
(5)做好伤口引流管及导尿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 术后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多发生于24-48小时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随时CT复查,遵医嘱使用止血类药物,必要时行血肿清除。
② 术后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天,患者感到切口再次疼痛,局部有明显的红肿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头皮所属淋巴结肿大; 颅内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4天,病人疼痛、呕吐、发热、嗜睡,甚至出现谵妄和抽搐等;肺部感染:对在术后易周,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逆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医嘱药物或物理降温。③ 高热:多发生于术后12-48小时内,体温高达40°,物理降温效果差,及时用冬眠合剂。④ 消化道出血: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及量,遵医嘱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使用止血药物。⑤ 顽固性呃逆:压迫框上神经,刺激咳嗽,肌内注射氯丙嗪或利他灵。⑥ 术后癫痫:
A、解衣扣、松裤带、取下假牙、尽快将压舌板、筷子、手帕或衣角卷成小布卷至于病人口中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和颊部。B、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洗净口腔分泌物。C、立即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及撞伤。
⑦下肢深静脉血栓:A、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其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踝泵训练、抬腿运动等,病情允许时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B、保护血管:尽量不在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避免在下肢和瘫患肢体穿刺,尽量缩短深静脉留置的时间。C、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触摸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观察皮肤颜色、有无肿胀、感觉有无异常等。
⑧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4-6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3、用药情况: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4、饮食: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活动、休息及功能锻炼:根据病情适当在床上活动,逐渐半卧位、坐位过度到搀扶下适当屋内活动,如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被动活动。
6、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
7、安全管理:昏迷躁动者适当约束或使用护栏,防止病人受伤或坠床。
8、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定时翻身、让患者清洁及床单元整洁.四、健康教育
1、营养支持:病情稳定、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一天可进流质,3天后可进半流质,手术一周后可进普食。康复期饮食以清淡为宜,不易辛辣食物、烟酒。
2、皮肤护理:卧床病人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在卧床期间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时用50%红花
酒精外涂。
3、安全管理:躁动病人可适当约束,预防坠床或自伤,防止抓脱输液管、各种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
4、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
练习时:开始可以在有依靠处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20分钟。然后从无依靠站立过度到行走。
被动练习的顺序:上肢为手—手腕—肘—肩关节。下肢为:足趾—踝—膝—髋。目的是防止关节粘连。每日4-6次,每次20-30分钟,因病人而异。
5、对语言障碍患者的指导和训练:开始先练好一二三在逐渐引导练习单字、单
词、短句,每次让患者重复数次,以巩固效果。
6、排便功能训练: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胡萝卜等),平时可用手掌部顺时针按摩腹部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以利大便排出。
五、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限制烟酒、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3、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因人而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量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5、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前,不去公共场所,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感染其它疾病。
2.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研究对象选自2014 年8 月—2015 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74 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现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37 例) 和对照组 (37 例) , 实验组中男28 例, 女9 例;患者年龄平均 (52.3±5.1) 岁;对照组中男27 例, 女10 例;患者年龄平均 (52.1±4.9)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2.1 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因为担心疾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常常会出现紧张、 焦虑、 恐惧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多和患者交流、沟通, 并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法、手术流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等, 使患者可以很好地了解手术治疗方案, 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3]。
1.2.2 术前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术前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血糖控制措施, 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 精确计算每天需要补充的蛋白质、 糖类以及脂肪等, 1 d的热量摄入可以根据1/5、2/5、2/5 的比例来分配早餐、中餐、晚餐[4]。 千万不能进食含糖量太高的水果。 如果患者血糖升高, 应该采用相应的降血糖措施, 一般都是在每餐前30 min给予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最好控制在7.25~8.34 mmol/L左右, 而且确保患者并没有合并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同时, 应该结合患者的尿糖值、 血糖值适当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 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术前一定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控制血糖等症状, 静脉滴注20U胰岛素 (加入500 m L浓度为0.9%生理盐水) , 刚开始静脉滴注速度为20 滴/min, 并且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适时调整滴速, 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7~10 mmol/L左右再实施手术。
1.2.3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室应该配置一台血糖监测仪,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适时准确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 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防止由于全身麻醉使患者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 手术过程中应该每间隔30 min监测1 次患者血糖, 尽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不用导尿。 假如患者一定要导尿, 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无菌原则操作[5]。 假如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而昏迷, 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1.2.4 术后护理术后也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尿糖变化。 术后患者因为禁食常常会出现多汗、心悸、嗜睡、头晕、昏迷、乏力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 应该定时监测患者血糖、尿糖水平, 严格掌握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进而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 而且应该及时告知责任医师检测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 可以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 L, 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患者可以进食后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当口服药物治疗。 (2) 病情观察。 术后一定要持续监测患者血糖饱和度、心电变化、血压等变化情况, 每间隔30~60 min记录一次, 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可以每间隔4~6 h记录一次。而且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等状况, 防止患者出现高渗综合征昏迷、酮症酸重度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告知医师[6]。 (3) 基础护理。 术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因此, 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病房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 适当限制家属的探视次数,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而且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咳嗽技巧, 促进患者排痰。 而且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患者休息时最好取半卧位, 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应该加强口腔清洁、卫生。 术后, 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伤口护理干预措施,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敷料, 并且密切观察切口有没有出现红肿、压痛等相关感染症状。 (4) 加强引流管护理。 一般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会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或者尿管, 护理人员一定要妥善固定引流管, 确保引流管保持畅通, 每天详细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以及量等情况。
1.2.5 活动指导术后患者适量进行运动有利于帮助机体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但是一定要把握活动程度、活动时间, 防止由于过度劳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术后早期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练习以及四肢屈伸训练, 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术后中期可以结合患者耐受力、手术方法以及手术部位等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慢慢增加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量, 最好是不要产生劳累感。 到了康复期, 患者可以结合自身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但是一定要按照由慢到快的方式进行活动, 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一般餐后30 min活动, 而且每次活动时间应该控制在1 h以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 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 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一汇总, 并作统计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n (%) 表示, 组件比较以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糖值、 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 例, 泌尿系统感染1 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 例, 泌尿系统感染2 例, 切口难以愈合1 例, 呼吸道感染1 例, 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5.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8.9%)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根据相关学者表明[7], 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术风险因素, 会大大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感染风险, 可能也会增加患者病死率, 为此一定要加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部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 该研究表明, 实验组患者加强腹部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 患者术后血糖值、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且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难以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5%, 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8]。笔者认为术前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待患者血糖达标后再手术。 术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术后一定要以改善患者预后为护理服务目标, 积极预防并发症,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翠霞.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江苏医药, 2013, 39 (3) :367-368.
[2]王彤, 肖新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 (6) :527-528.
[3]徐素彬, 杨晓枫.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 (1) :122-123.
[4]王慧娜.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8) :125-126.
[5]郭柒莲.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6) :146-147, 149.
[6]韩勤.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0) :3400-3401.
[7]余水秀.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 2013, 32 (2) :168-170.
3.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三
【关键词】外科;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负性情绪;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 年5 月住院的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41例,女69例;年龄9-61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9例,大专22例 ,高中或中专45例,中学29例,小学及以下5例。 2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
2 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期盼的同时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害怕,抱怨,恐惧,孤独感,易激惹,有些病人甚至因为知识缺乏或者经济压力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轻视生命,失眠,食欲下降,沉默寡言,血压升高等,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协助病人正确对待手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介绍医院设备设施等,热情主动与病人沟通,和蔼亲切、周到、礼貌,使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说出心里话,尽量消除恐惧和紧张,让其充分表达情感。在不违反手术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各种需要,对病人不愿提及的生理缺陷或其他隐私,严格保密,帮助接纳病友减轻陌生与孤独感。干预认知,对轻视疾病和有负罪感的病人,帮助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尽快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疾病,稳定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并配合手术和护理。
2.2术中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就绪后进入手术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其心理变化及时作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让病人能平静的接受麻醉和手术。由于衣裤被松解,家属不能陪伴,对麻醉和手术效果有忧虑,手术人员独特的衣着,整洁、陌生而安静的环境,术中医生认真严肃的表情,金属器械的钳夹声等让病人产生孤独、不适、无助感,预感性恐惧,精神极度紧张,身体肌肉绷紧,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抚慰病人,减轻病人紧张心理,鼓励病人,陪伴病人。用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病人作好心理护理,增强手术耐受力,同时也给医生手术提供满意的支持。
2.3术后心理护理
术毕返病房,遵医嘱严密观察病情,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稳定,麻醉苏醒后积极处理术后不适使病人生理和心理上尽可能舒适,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切口疼痛、尿潴留等不适。提供周到,细心的护理服务,多关心、鼓励、体贴、陪伴、倾听,引导病人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预防并发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根据病人不同病情病种、文化层次、个性特点、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等与病人溝通,调节不良情绪,每天至少3至5次的近距离轻松交流,提供支持和咨询,及时将病情好转、手术成功的信息反馈给病人及家属,消除顾虑,增强信心,按时正确服药,指导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加强饮食指导,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对不能恢复术前状况的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帮助面对现实,摆脱困境,作情绪的主人,积极乐观的生活,对于毁容,肢体残缺,丧失生育能力等悲观绝望的抑郁病人应协助认知,正视现实,鼓励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最大限度发挥潜能,走出绝望,融入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3 心理护理效果
根据对我院外科这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者占91.1%;忧郁者占9.2%;精神紧张者占90.5%;对手术有顾虑的占71.2%,其中包括:担心手术失败者占22.3%,担心手术效果不佳的占27.1%,担心术后复发者占38.4%,担心术后功能障碍的占17.2%,担心收费过高者39.9%;担心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者占6.9%,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71.7%。经过对这11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出院时结果统计评价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69.6%;忧郁者降至3.9%;精神紧张者降至42.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6%;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增至89.6%。110例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当满意,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表示肯定,均能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绪稳定,基本上如期康复出院。
4 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不同于技术护理,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具有同等临床价值。通过护士的服务、言语、行为,充分利用所学护理心理学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与认识,消除负性情绪,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增强手术耐受力,减轻、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实际意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要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开展人文关怀,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无处不在,纠正不良认知,做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到位,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实情感,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和肯定,护士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天的每项工作中,保护患者隐私,尊重、理解、同情、关心患者,使患者尽早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达到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4.围手术期管理相关试题 篇四
1.术前准备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的耐受手术。
2.术后处理的意义?
手术后的处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手术安全核查记录三方核查是哪三方? 是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4.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患者能否成为知情同意权主体?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患者可以成为知情同意权主体。
5.紧急特殊情况时,患者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时,知情同意权主体为?
患者委托的决定代理人
6.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实施前核查内容?
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7.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开始前核查内容? 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8.手术安全核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内容? 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9.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如何完成?
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10、手术风险评估内容?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11.《手术风险评估表》使用步骤及分工? ⑴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度的确认; ⑵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分级)的确认; ⑶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
⑷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由主管医师填写
12.手术风险评估分级(NNIS)≥2分的手术,术前讨论有何要求?
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有麻醉科及相关科室参加的术前讨论。
13.手术部位标记如何执行? 手术前一日由手术医师、护士与病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标记黑色“Ⅹ”。
14.术中使用体内置入材料有何要求?
都需经设备物资处审核通过,不得使用未经医院设备物资处审核通过的材料,所有材料条码都应贴到手术记录单中。
15.急诊手术流程?
⑴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或医疗组组长,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⑵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如为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⑶由手术科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配血等。
16.手术记录完成时限? 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17.手术记录由谁书写?
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18.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 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
19.成人术前常规禁食和禁水的时间是? 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 20.术前常规禁食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及误吸 21.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择期手术应在何时进行?
至少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多长时间后进行 6个月 22.诊断术后肺不张较有意义的体征? 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 23.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 是麻醉反应,24.如腹部手术后反复的呕吐,可能原因是? 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25.头面部手术术后几天拆线? 4~5天拆线,26.下腹部、会阴部手术几天拆线? 6~7天拆线。
27.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几天拆线? 7—9天拆线。28.减张缝线拆线时间? 14天
29.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应在术前多久停止吸烟? 术前2周停止吸烟
30.手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 一般是术后 2~3天 31.手术切口分类?
分三类:清洁切口用“Ⅰ”代表,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污染切口用“Ⅲ”代表
32.手术切口愈合等级?
分三级: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33.外科常见的休克有哪些?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34.预防术后肺不张的措施?
⑴手术前练习深呼吸。腹部手术前须练习胸式呼吸,胸部手术前须练习腹式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
⑵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如有吸烟习惯,术前两周应停止吸烟,并注意口腔卫生。
⑶手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
⑷协助排除支气管内分泌物。如鼓励咳嗽,体位引流等。
⑸防止手术后呕吐物的吸入。35.试述外科感染的特点? ⑴多为混合感染 ⑵局部症状明显
⑶受累组织或器官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36.试述清创术的要求? ⑴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 ⑵彻底止血
5.骨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五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6.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篇六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健康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与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样,剖宫产孕妇会担心手术引起疼痛或者恐惧手术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及止痛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手术效果、麻醉方法等,消除患者怕痛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2.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接受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护士长24小时内向患者自我介绍。
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健康及心理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器官功能等。
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
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各种治疗、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测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1).注产妇左侧卧位,注意休息。(2).听胎心音1次/小时,胎心监护1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少于十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各项检查、检验、备血、备皮、皮试等落实到位,符合要求。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尊医嘱认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进行每项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来争取产妇配合。同时做好技术工作,住其多关心安慰产妇,多方面给予产妇支持和照顾,消除其思想顾虑,更好的配合手术。遵医嘱灌肠、放置胃管及尿管,禁止饮食,准确及时给与麻醉前用药、更衣。
手术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择期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充分,可有专门护士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前一日晚餐少食,保证良好睡眠,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技术,给予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尿路感染,遵医嘱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药物。对急症剖宫产病人,应快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可有几名护士共同配合,以争取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宫缩及胎心变化,并注意安慰孕妇。
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取下假牙、发卡、饰品等。
责任护士将患者的病历、B超单、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等一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双方签字。
术中护理
1.给产妇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
手术室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式。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机器噪声,保持环境安静。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要一丝不苟,操作快、准、稳,避免机械性刺激,热情周到,边操作边解释,多沟通使产妇获得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胎儿娩出处理好后,把新生儿抱给产妇看,并与之身体相贴,告之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完毕后平卧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应将患者右髋部垫高,或者将手术床轻微左倾,给予吸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3.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1)麻醉导致机体保护性防护机制减弱,手术中易导致体温偏低。因此,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应对产妇进行皮肤表面保温,术中持续监测温度变化,并经常观察其四肢末梢的温度情况,及时做好各项保暖工作。(2)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40%~60%,这样可以减少寒冷刺激和热量散失。(3)手术开始后,除手术部位暴露外,病人其他部位均应用电热毯、棉被、棉裤腿等辅助措施保暖。(4)术中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纱垫,冲洗液、静脉输液等适当加温至37℃左右,减轻寒冷刺激。4.预防出血性休克
剖宫产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所以剖宫产术前输液时即选用输血器,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 观察出血量,适时进行输血。胎儿取出后立即用促宫缩的药物,减少失血量。术后护理
1.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使其并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2.患者的体位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8小时,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后即可靠枕。嘱其勿抬头、摇头,有呕吐现象时头可偏向一侧,并早期进行翻身。常规吸氧4~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3.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疼痛性质、出入量,各种管道及切口渗血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一级护理患者每30-60分钟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发热患者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使用心电监护是要注意在绑袖带时一定要避开留置针的一侧肢体,同时避免袖带捆绑时间过长而引起上肢水肿。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神志等变化,并详细记录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出血,并做好抢救工作。
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4.术后饮食
术后6小时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禁食蛋、奶、糖等,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食,禁食以少食多餐、循序渐进为原则。若产妇术后乳汁不足,住其多食汤类,促进乳汁分泌。5.伤口的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子宫复位及阴道流血情况,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伤口每日更换敷料1次,辅以物理治疗。术后严格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宫缩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子宫收缩。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和性状,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嘱病人多饮水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剖宫产一般术后12h可以拔除导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产妇及早下床自解小便,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伤口恢复,防止肠粘连。
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按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按时更换引流袋。7.外阴护理
每天擦洗外阴一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垫。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8.母乳喂养
术后产妇怕痛,体位受限,分泌乳汁不足加上心理准备不足而影响母乳喂养,故护士应多巡视病房,随时指导母乳喂养,进行宣教,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心理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早期母婴互动即可促进母亲生殖内分泌生理功能的恢复,有可加快心理调适,促进其尽早进入母亲角色。9.疼痛护理
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无嗜睡和呼吸抑制情况及镇痛效果,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耐心向产妇解释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疼痛的规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产妇的疼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10.护理全管理
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11.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功能锻炼等,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措施落实到位。1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切口、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来院复诊。小结
剖宫产是解决某些难产最有效的手段,做好孕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严谨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良好的术后康复。
1.患者入院责任护士应介绍()、()()和(),护士长()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2.剖宫产术前()小时禁食禁水。
3.剖宫产术后需禁食禁水()小时。
4.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小时。
5.剖宫产术后()后可进食流质。
6.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周围皮肤有无()
7.术后六小时后取()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
8.术后()小时可拔除尿管。
9.术后应密切观察尿液()、()和()。
10.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和()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
11.一级护理每()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
12.发热患者()测量体温一次。
13.引流袋及尿管须妥善固定,标识醒目,避免()(),保持()。
14.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和()及(),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
7.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需择期实施手术的患者,共计104例,包括男58例,女63例;患者年龄在20~46岁,平均为(30.2±2.4)岁。其中39例来自普外科,34例为泌尿外科,19例为妇产科,12例为骨科。患者职业状况:31例为个体,42例为农民,26例为职员,其它4例。受教育程度:11例为本科以上、19例为本科、31例高中、25例初中、9例小学、9例文盲。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从事职业、受教育程度、手术及麻醉种类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舒适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术前访视:手术使患者产生的紧张或焦虑情绪将给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术前1d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护患交流,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让患者对手术绝对放心。(2)一般护理:术前向患者说明可能使用鼻饲管、导尿管、引流管以及其他器械。术前需合理增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给患者创造既安静又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3)体位护理:首先备好维持手术体位必需的各项物品,按照手术要求摆放体位,通过调整手术床垫,使手术野得以完全暴露,也让患者感到舒适且安全。
1.2.2 术中护理
将患者放到手术床上,术中护理人员需站在病床旁,安抚性的抚摸患者的手或脸等,使患者放松,在麻醉时辅助患者保持固定体位,温和的语气告知患者可能会有何种感觉。当患者术中感到疼痛时,需耐心倾听、给予安慰,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术中需合理遮盖患者,使不必要的暴露尽量减少。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擦净血迹以及消毒剂残留,密切注视患者的情况,患者清醒后,需告知其手术成功、效果理想,以减少患者心理负担,保持患者心情愉悦。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向患者讲解疼痛原因,根据情况可于术后48 h内给予杜冷丁等镇痛剂。对术后患者的饮食给予指导,鼓励患者及时参加活动,加强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2]
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个量表各有20个条目,以此评定患者的焦虑及抑郁主观感受。50分以下者代表无焦虑或抑郁,在50~59分之间者代表轻度焦虑或抑郁,在60~69分之间者代表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及以上者代表重度焦虑或抑郁。在两组住院患者出院前让其填写调查表(调查表由正规管理机构提供,包含护理质量、安全的20项内容)每个项目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层次由被调查人任选,表上交后由按分值90分、75分、60分、45分、30分进行统计。60分以上为满意。问卷在15min内独立完成。发放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1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记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用χ2检验,对于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在心理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且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3%(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7/52),P<0.05。
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比,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和悲伤,同时有少部分患者还害怕疼痛甚至恐惧。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刺激是不可忽视的,能导致患者的精神紧张以及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影响将导致患者机体免疫机能的显著下降,使患者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大,对麻醉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均带来一定的威胁。目前舒适护理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它强调整体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化,显著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达到身心愉快的状态[3]。本组研究将舒适护理措施融入到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中,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在心理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3%(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7/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情况,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曹燕.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53-54.
[2]贾海燕.手术体位在手术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3):471.
8.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八
(安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601)【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04-01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 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大,花费高,患者术前往往存在恐惧心理,术后又常面临着疼痛、睡眠障碍、肢体活动不便及绝对卧床导致腰酸背痛等不适,如何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是一个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舒适护理模式, 又称“萧氏双C 护理模式”, 它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笔者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中, 以增进患者的舒适感,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4例, 女46例,年龄4-75岁, 平均41岁。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治术41例, 瓣膜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67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心脏外科常规护理外, 还采用舒适护理。2.1 术前舒适护理:(1)心理舒适护理:大多数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不了解, 甚至产生一定误解, 存在恐惧感, 这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经常主动与患者交流,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排除其疑惑和顾虑。由于缺乏心血管手术的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的主要问题集中在1、手术能否成功?2、手术持续时间;3、手术后住院时间;4、术后疗效;5、手术费用等这几个方面,小儿患者家属则会更加关注手术后患儿是否留有并发症、是否能和正常同龄人一样学习、生活;而准备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经常为选择生物瓣膜还是机械瓣膜拿不定主意,容易产生不安、焦虑情绪。对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个人信仰、家庭状况等情况,多与床位医生沟通,做到1、根据不同患者设计出个体化的术前宣教方案,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手术医师的优秀技术以及术后病人可能会面临的一些不舒适问题,如在一定时期内会控制入液量, 病人会不同程度的感到口渴; 要面临的疼痛;对陌生的环境及周围监护设备的声音感到焦虑等,有针对性的解答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疑问;2、同时利用科室多媒体的优势, 组织术前患者观看相关心脏手术过程的flash动画, 结合图谱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安全性, 使之对所要做的手术有较为明确、直观形象的认识, 消除心脏手术的神秘感和由此产生的恐惧感;3、介绍同类手术成功事例,请术后的热心患者现身说教, 介绍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咳嗽咳痰训练及床上大小便练习等, 以充分解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通过充分交流沟通,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达到心理上的平静、舒适与满足。 (2) 术前准备 ①术前2天开始落实训练床上排尿的措施。首先告知患者练习床上排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给予具体方法指导: 患者在床上取平卧位, 练习排尿。每天训练2次以上, 达到患者感到能自然、顺利、舒适的排出尿液为止。②向患者讲解术前饮食饮水要求, 一般术前禁食水12h为宜。小儿患者晚上10点时可嘱其进食少量牛奶,避免禁食时间过长。术前1日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③术前一晚应减少人员探视, 保证患者睡眠。睡眠差会使患者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 使心理恐惧更加严重[2] 。保持病室安静, 督促患者及早就寝, 指导患者睡前用温水泡脚,并予关闭病室大灯, 打开床头灯, 调整灯头方向, 使灯光向上, 以利于患者入睡。对于平时睡眠欠佳者, 可与医生联系, 遵医嘱予安定2.5-5.0mg睡前口服。④术晨嘱患者排尽大小便, 以减少术中、术后的不便。2.2 术后舒适护理:(1)机械通气时舒适护理:患者在麻醉清醒后100%感觉到气管导管刺激所引起的不舒适[3] , 气管导管的存在使患者无法进行口语表达、有咽喉异物感、咽痛等不适, 而上肢动静脉留置针给行动带来的不便又直接影响其书面表达, 患者往往有苦诉不出, 生理需要只能通过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得以满足。故应加强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安慰患者目前的不适是暂时的, 指导患者有效呼吸, 以免人机对抗。经常检查牙垫的位置, 保持呼吸管道的有效支撑, 防止导管牵拉、移位而增加患者不适。如患者对呼吸机不能耐受, 应及时告知医生按医嘱应用异丙酚以维持镇静状态, 降低患者不适感。禁水期间, 常用棉签蘸水以湿润唇部, 也可让患者含湿纱布, 以缓解口渴、口干的不适感觉。(1)体位舒适护理: 患者清醒后及时抬高床头150, 循环稳定后应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及引流。每1-2h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给予四肢按摩, 避免卧床时间过长所引起的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等不适。对小儿患者可轻抚患儿额部、背部、手背, 增进患儿舒适感及信任感。病情不允许定时改变体位或体质过于消瘦者, 予以凉垫置于骶尾部, 增加患者舒适, 同时预防压疮发生。护士应充分关心、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 加强巡视与观察。并动员患者家属给予充分的关心支持, 增加术后患者战胜不适、顺利康复的信心,以使患者生理、心理上得到安全和满足感。(3)环境舒适护理:由于噪音的产生对患者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影响, 最常见的是使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增快, 使心理恐惧更加严重[2]。故应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 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说话轻、开关门轻,及时处理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报警音。同时调节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空调机送风口忌直吹患者,用冷或暖空调时提供厚度合适的被褥。病房光线柔和,日间拉开窗帘, 让患者感受时间的转换,晚间护理时拉上窗帘并在入睡前使用床头小灯,避免光线过强影响病人睡眠。将时钟放在患者视野内,有利于其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行。(4)心理舒适护理: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更加重要。病人行心脏手术后, 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面对监护室内种类繁多的仪器及不时发出的报警声, 而身上不同部位、长短不一管道的约束, 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 应多倾听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使患者感到受重视, 得到关爱, 心理上感到舒适。在顺利渡过危险期后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 患者对家人的陪伴有较高愿望。只要病情允许, 尽可能安排家人探视,短时陪伴;还应将监护室外亲友的关心与祝福及时转告患者, 让其心理上得到满足。2.3 评价方法: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在获得研究对象口头同意的基础上, 由资料收集者发放问卷, 由研究对象进行填写。不能书写者, 由资料收集者将每个条目读给研究对象或家属,将研究对象或家属的回答记录在问卷上, 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 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用四格表X2 检验。α= 0.05。3 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 观察组病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改善, 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达93.3%。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4 讨论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4]。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 护理人员需要有高度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不仅要关心患者身体上的疾患, 还要关注由身体疾患而引发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从各个层面上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舒适护理的开展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还激发患者术后配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減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运怀英, 满力. 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 护理学杂志, 2006, 21(5):74.[2]唐文凤. 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2):99- 100.[3]刘秀芹. 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措施. 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10): 56-57.[4]洪琳.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8):583- 584.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推荐阅读: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12-14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07-23
围手术期报告制度07-22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07-01
202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07-08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09-25
外科手术11-27
常见胸外科手术操作记录07-16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