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精选15篇)
1.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一
篇一: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7.课题:《长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一)1.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这节课就随老师一起去游览长城。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2.说一说你长城的了解。
二、自学质疑:
1.听录音朗读,听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3个,要求会写的有12个。“戍”“崇”“砖”“智”“敞”是翘舌音,要读准确。
篇三: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四季风光
阅读《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阅读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活动①:积累词汇
1、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2、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句代表季节特征的句子,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过渡:四季如诗。春天是一首美丽而优雅的山水诗;夏天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秋天是一首风韵而质朴的叙事诗;冬天是一首含蓄而深沉的哲理诗??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
4、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各从哪些景物表现了季节的特征?
⑶一起赏读。
过渡:四季似画。春之红,夏之绿,秋之黄,冬之白;桃花之绚烂,莲荷之高洁,落叶之惆怅,雪花之浪漫?? 走过四季,品味如诗的时光;走过四季,感受似画的岁月。
5、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
过渡:相信,你也会成为诗人,让你的生活如诗一般美好;相信,你也会成为画家,让你的明天似画一样多彩。
2.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二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 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 标题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例如, 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 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 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 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 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 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 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 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 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 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 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 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3.语文口语教学“四步法”训练 篇三
一、第一步——练胆量
这一阶段注重训练学生在公众面前敢于讲话的胆量,通过训练要达到使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站在公众面前讲话。
通过观察,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胆小、害怕、羞于开口,心里没底又害怕讲不好而被人笑话。结果因为思想负担重,就失去了许多的训练机会。眼看着积极参与训练的同学能力在不断提高,怕被笑话的越发不敢讲话,恶性循环。所以训练的第一步,教师要采取引诱、鼓励和强迫并重的方式让学生肯走上讲台开口讲话——练习讲话的胆量。至于讲话的内容,则需要体察现状。中专阶段的学生可采取自我介绍、播报新闻、街边见闻、校园趣事的方式,还可以开故事会、朗讀比赛、复述课文等等。这一阶段,教师万万不能吝啬赞美之词。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成功,那也是同学们经过激励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自我取得的。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全体学生养成尊重、友好、理解、宽容的风气,摒弃嘲笑、挖苦、讽刺、尖刻之恶习。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站在台上掌声热烈所带来的骄傲和激动。
二、第二步——练声音
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讲话声音的训练,使学生能讲一口清新、响亮的普通话。
练声音包括:音质训练。使说话音质优美动听,在歌唱状态下讲话是我们追求的语音音质的最高境界与标准;音调训练。运用音调的高低表达思想感情;音律训练。掌握说话节奏的快慢;音力训练。在公开场合练大声讲话,使音力持久强劲,在一般交谈场合,使音力强弱适度。这四项训练都可通过朗读训练来进行,通过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锻炼口才。指导要项包括:
1.发音指导。包括普通话指导、正音指导、发音方法指导。其中加强普通话读音的准确性的训练尤为重要。正音指导方面,强化大连地区语音中方音问题,如:“un”“en”不分:孙“sun”读作“sen”;“y”“r”不分:肉“rou”读作“you”;单音节读为双音节如力“li”读作“lei”;“z、c、s”及“zh、ch、shi”不分;侍“shi”读作“ci”等等。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可任意监听每个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发音方法上可通过充分打开口腔、提高声音位置、运用气息支点、加强共鸣意识等进行训练。
2.朗读指导。包括停顿、速度、重音、语调变化等。以普通话语调训练为例,先进行单音节四声顺序训练,然后是双音节,四字词语训练,最后进行声调的综合训练。这样由字到词到句的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
3.表情指导。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此外,对换气与运气给予正确指导。朗读训练要让学生争取逐个通过,个个过量读关,制定达标条件(清、纯、美)培养典型,带动集体,搞多种朗读方式的评议,进行朗读考试。训练中,可采用朗读比赛、新闻联播、模拟配音、演小品、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三、第三步——练条理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思维有条理,才能说得有条理。这一阶段的训练注重学生讲话条理逻辑。训练方法包括:
1.写发言提纲。使思路条理化,按提纲顺序述说。
2.语脉的训练。通过范文讲读,使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学习分层次、析语段、明句法,掌握有条理地表情达意的要领。指导学生把一件事、一个意思讲清楚、讲连贯,还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每张上面写一个问题,抓阄回答,然后让同学们评议。
3.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综合练习,它是跟据提纲讲述的提高和深入。按如下方法进行:(1)指导学生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像各部分;(2)理解图像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理解作者的构思和创作意图;(3)展开想象;(4)按说话要求有中心有顺序地把图的内容表达出来。
四、第四步——练反应
本阶段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自我监听能力和临场应变力。本阶段的训练方法包括:
1.成语接龙。给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往下接。
2.答记者问。题材可围绕学生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生活学习中的困惑等易问易答的问题加以练习。
3.即兴演讲。采取现场抽取题目的方法。2分钟准备,3分钟演讲。演讲题目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如“如果我是班长”“让我感动的一句歌词”“对职业教育的看法”等。
4.辩论。围绕课文抓住可辩论的知识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阐述正反观点,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深入剖析,陈述自己的观点,如《雷雨》一课,围绕周朴园怀念鲁侍萍是不是真心?学生就会展开激烈的辩论。还可以选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出好题目,以顺、逆相对的一组题目出现,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如以《“酒香”不怕“巷子深”》与《“酒香”也怕“巷子深”》引导学生用不同思维或顺向类比,或逆向求异,确定自己观点进行辩论。
4.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生评价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1、评价的依据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评价的目标是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评价的指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进行。
4、评价者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本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或学生家长等,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一种理念、情感与行为统一的互动过程。
5、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具有导向、预测、诊断、激励和交流等功能,侧重发挥其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二、评价指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语文,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知识、能力:着力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以语文基本能力为重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两大块。在语言积累这一块,侧重于字、词、句、篇的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测查识字、写字、背诵等方面的内容。在语言运用这一块,侧重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主要侧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内容。在考虑两大块的权重时,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比例,但从总体上来说,应是语言运用大于语言积累。新大纲将两大块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等,为了便于操作,本方案参照新大纲分类。
方法、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三、评价方法
1、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学生的许多语文能力仅仅通过笔试是检验不出的,比如“听”和“说”就需要通过口试的方式进行测查。
2、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既可实施分项测查,更要实施综合测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查中。比如作文考试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水平。
3、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一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语文能力。应该注重平时的测查,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情况。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但某些测查(如口语交际等)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即兴表演、辩论赛等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5、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高,但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实施意见
1、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的评定,应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分项学习知识、能力测查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观察轶事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表现备案。教师评语强调个性化评定,即视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就其突出的某一方面或某有一闪光点或某一滞后问题,作正面的鼓励性描述。热爱祖国语文,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2、小学语文的知识、能力成绩的评定办法
(1)采用等级制的方法,即“A”、“ B”、“C ”、“D”四级;(或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级。)允许小学生对“C”、待及格的分项内容要求复测,并按复测后的成绩重新评定。
(2)采用分项评定的办法,不搞分项后的综合评定。共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四项。
5.小学语文培优方案设计(四年级) 篇五
(四年级下册)
一、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问题,必须采用灵活的教法和学法。突破传统教学,打造不定向的思维形式。将以前的束缚甩掉,但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应把我校的“培优教学”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教学总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内容与措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6.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六
建议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老师要完全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语文园地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上。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流程,都始终抓住具有自信心,具有激励性,具有亲切感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认、去读、去背、去写。经过教学实践和整理,我认为教者应该遵循以下教学流程去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注重情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三年级的孩子富有好奇心,但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不够强,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观察发现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如在教学“我的发现时”,课堂开始,以问题解决问题导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了解句子中哪个字使用错误,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掉动起来。在学习“读读认认”认识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字词的时候直接站起来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如在学习“读读背背”时,尝试让学生复习花钟的开放时间,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宽带网”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后尝试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我想三年级的孩子一定会高兴地不得了。想语文园地这类教学我们可以化理性的学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还可以设计猜字游戏、背诵比赛、编写花开放的谚语等,比如介绍字谜:有土可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可闯天下,让学生打一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添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语文园地”以板块形式呈现,可以通过设置主题情境、趣味情境或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形式,串联或重构教学板块,使学习充满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低年级“我的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
如在教学“我的发现”中12个形声字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 老师: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老师:同学们,在这些加点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全部都换了偏旁。
生2: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有一个读音不相同的。
生3:声就是三个读音都有相同,形就是换了偏旁,有一部分相同。
还有在教学“读读认认”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发现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学习
老师:汉字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一些与身体有关的汉字也很有趣,请大家学习第三部分读读背背。同学们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然后在生字表中挑2个写一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同学自由读书,练习描红。师:读了这些字你有那些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规律的过程,为让检查真正是否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比如:习题区分形近字、形声字,直接举例子等。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发现;不仅积累,还在运用。所以每个板块都应重视自主合作,适当拓展,引导运用。下面介绍各板块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注意事项
①积累是前提(日积月累,当然重在积累),理解是基础(理解能促进有效积累),运用是导向(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适度拓展,丰厚积累。②语文园地提供的练习大多是单项的、孤立的,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因此教学重在尽量为孤立的练习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学语文。
③面向全体,多创造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合作小组(同桌)的力量,当场检测。
④“读读背背”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细讲。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
7.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七
“一环四步”教学的设计理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明确要求
1.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里的“要求”主要指学习的内容、任务、方法等。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 主动地围绕学习任务, 按要求进行学习和探索。
2.操作要点
一般由教师口头说明或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也可以采用导学的形式呈现学习的内容、任务等要求, 还可引导学生设计和提出学习要求。
3.注意事项
(1) 教师要认真学习、钻研大纲和教材,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 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学习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提出简明扼要的要求。
(2) 所提出的要求要具体, 表述明确, 言简意明;有时也可提出具体的数字要求, 便于检测, 切忌大而空的语言。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 才能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3) 在每个学习环节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 根据学习和训练需要还可以提示怎么学, 用多长时间, 应达到什么要求, 如何检测等, 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 或提高学习的速度、不拖拉, 不断地促进和完善学习。
(4) 以题目形式呈现任务时,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来设计内容,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自主学习
1.设计理念
“知识可能被遗忘, 但能力不会被丢弃, 它将伴随你的终身。”自学能力是依靠自己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学的过程, 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 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在学习能力中, 个体的自学能力已成为基本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而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这一步骤的设计, 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 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学习,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2.操作要点
(1)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方法自主学习, 对学生学习进行巡视、督促。
(2) 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自查学习情况, 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3.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生之间要相互配合, 灵犀相通。
(1)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的则和同桌及前后桌同学讨论解决, 学会寻求帮助。但要控制好音量, 不影响他人。
(2) 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注意中差学生的表现, 及时矫正偏差的学习行为。
(3) 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学习,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适时提供必要的参考提示, 提供恰当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将自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 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采取符合学习特点的方式、方法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4) 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适当表扬学习速度快、方法得当、效果好的学生。
(5)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 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中, 一般自学的内容包括:
(1) 字、词学习:认读、拼写、听写、理解、运用。
(2) 句子学习:重点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语法的理解与运用, 重点短语的总结与运用, 句子的表达方法。
(3) 段、篇:读, 读通、读顺、表情朗读;在课文上标注字、词、短语、句型和待解决的问题;理结构、知大意、体会情、明白理;本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表现手法。
(4) 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三、互动检测
1.设计理念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能否解决独学中存在的问题, 都可以在“集思”中得到验证和实现。互相探讨的过程就是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互补使人全面, 互动使人深刻。这一环节就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个体的自学进行检测, 通过同桌检测、小组检测、全班交流检测, 让学生在对学、群学中, 以“兵教兵”的形式进行互助、互学、互补。这是一种共学的形式, 这里的检测, 不单是为检查而检查, 更重要的是在检测中发现问题, 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在这种共学中, 强化记忆, 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 自己对问题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互动检测”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操作要点
(1)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同桌检测、小组交流检测、全班交流检测。
(2) 教师通过汇报、提问、板演、竞赛等多种形式, 检查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充分暴露存在的问题, 师生、生生多边互动, 合作解决问题。
3.注意事项
(1) 要求学生在分组交流检测时, 要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注意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倡导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力求组内解决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或教师协助解决。
(2) 教师要注意进行合作的礼仪指导, 注意监控课堂, 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空, 又要掌控课堂秩序, 做到和谐交流, 活而不乱。
(3) 要转变观念, 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
(4) 教师要洞悉学生的思维, 动态把握课堂资源, 快速梳理和把握好交流检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精讲、补讲做好准备。
(5) 适当评价学习效果。一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精讲补讲 (精练强化)
1.设计理念
“朝着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这一目标精要地讲” (叶圣陶) , 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强化知识, 内化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精讲、补讲是讲重点、讲难点, 对教材精华部分加以解释、论述、说明;将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知识内在联系点, 适时地加一把火, 或生成拓展出新的知识。设置精简的练习, 通过练习实现对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提升。
2.操作要点
(1) 精讲、补讲在交流检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
(2) 引导学生归纳, 学会概括与运用。
(3) 根据需要进行精练、巩固、提高, 进行应用、迁移、拓展, 以内化学习能力。
3.注意事项
(1) 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讲, 但不能有头无尾, 开讲不收。
(2) 要讲得准, 言简意赅, 寥寥数语使学生开窍, 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讲在“点”上。点拨要有层次性, 有针对性, 规范、明了。
(3) 根据需要, 适当使用课件支持。
(4) 精心设计练习, 真正实现精练强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环四步”的教学模式将讲授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的独立学习与多维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三维”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关键项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中学生由“观众”、“听众”真正变成了“主角”,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 运用已有的或共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都具有较为开放的空间,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 从任务的逐一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减少以往由于片面追求简单讲授、灌注知识、无成就感带来的茫然;教师的角色由“主演”变成了“导演”, 除了具有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外, 不具备其他权威, 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 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当然, 在教学中, 我们还可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时机, 以丰厚学生的直接阅历和理性看法, 让课堂出现更多的外显活动, 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一环四步”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或重要环节) , 按照“明确要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精讲补讲 (精练强化) ”四个步骤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对“一环四步”教学的设计理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环四步,明确要求,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精讲补讲
参考文献
[1]姚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苑教育, 2011 (14) .
[2]吴桐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5) .
8.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探析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持好奇的心态,但是情绪方面非常不稳定,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太过于沉闷,乏味枯燥,不能对其课程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脚步。因此,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方式,更新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从而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识文断字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四年级也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更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正如茶如荼地进行着,急需相关教育者相互之间友好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改善当前的四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跟城市小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相差甚远,这样不仅会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发展,还会促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其中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差异造就教育水平分配不均匀
虽然,我国近几年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规模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跟其他地区的教学设施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部分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要知道,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老旧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任。但是就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素养并不强,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摒弃,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水平逐渐降低,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要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加大教育投入量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量,健全并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升高,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要与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逐渐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农村小学也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学语文教师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时刻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在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从而来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3.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师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课外可以看一些文章型的书籍,以此来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上另一个发展高度。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明建.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9.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篇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用圆润柔美的声音,和谐统一的音色来表现对未来的憧憬,感受小纸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进一步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并能准确唱出八分休止符,感受到小船随波飘荡的韵律感受和声的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和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通过演唱理解歌词的情感内涵。初步感受合唱曲中的和声效果,通过二声部合唱表达出主人公向往成长的梦想。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体会小纸船带给我们的乐观、奔放地情绪。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轻松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达到背唱效果。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走向,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唱好曲子的副歌部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纸船和彩纸。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桌上多了什么东西呢?
生:小纸船和彩纸
师:对,是小纸船和彩纸。这只小纸船有自己的梦想,小纸船的梦想就是有个美丽的家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和小纸船一样有自己的梦想,老师想知道我们同学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谁能说一下?举手告诉老师。
生:略。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棒!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纸船是怎样带着我们的实现梦想的。打开课本《小纸船的梦》。
(二) 新课教学,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小纸船的梦》,学生认真聆听。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带有二声部的歌曲,初听歌曲,你们觉的这首歌曲的主人公都向往着什么呢?
生A:他想快点长大。
生B:他想当船长。
……
课件出示关于船的图片。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非常正确。主人公有自己的理想因为他想当船长,所以他折了一只小纸船,想象着有一天小纸船变成了大船,这样,就可以载着他的梦想飘向远方了。我们也带着自己的梦想随小纸船飘向远方吧。
2、朗读歌词
课件出示歌词,教师敲击双响筒,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旋律
(1) 课件出示正歌部分,用u来跟琴模唱主旋律,达到练声效。
(2) 师生合作,进行旋律对唱。
(3) 在旋律线上出示歌词,学生初步尝试唱词。
(4) 学唱副歌部分。
a、学唱高声部
b、引导学生自学低音声部
c、学生分组练习并配合演唱两声部,充分感受合唱的感觉,感受它的和谐统一。
4、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导、纠正
师:真好听。我们把这首歌曲唱完了,也充分感受全曲中的合唱部分的音响效果。那么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条走向是怎样的?
生:是向上的
师:对,它的旋律走向是向上的,体现出来我们对梦想的向往,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三) 创编旋律,动手实践
1、请同学们也用向上的旋律线条创编一条简短的4小节的旋律来表现你的梦想。
2、学生创编旋律,并把自己创编的旋律唱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3、用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折小纸船,看谁折的又快又好。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鼓励学生。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今天咱们一起愉快的学习了《小纸船的梦》,在学习中大家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梦想归是梦想,只有梦想醒后挥汗如雨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实际行动,通过努力,达成自己心中的梦想,最后,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写上自己的梦想,折好纸条放进船里,让我们驾着满载理想的船,扬起希望的帆,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吧!
10.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方案参考 篇十
播放歌曲《生日快乐歌》和《娃哈哈》,想象教科书左页图片中的情景。
(二)发展阶段
1. 通过对教科书左页三幅照片的细致赏析,让学生了解画面中的情景。
2. 学习设计成长纪念册的要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构思作业应包括什么内容,准备使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师生商讨表现内容与收集到的材料是否符合主题需要。
3. 学生依据构思进行创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
4. 将学生的作业按绘画和剪贴两类分别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评一评,哪些作品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5. 学生交流创作构思。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可以添加什么图案和文字使纪念册内容更丰富?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展现特色?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简述制作心得及创作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11.中职语文教学要做到“四融入”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4-02
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求职就业的严峻考验和竞争,如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融入:
一、融入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是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主阵地,学生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也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但是,不必讳言,中职学生学习普遍较差,认为进职校就是学点技术,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师就要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公事的姿态,感知文学文字,产生共鸣,对课文中文化知识的熏陶,特别注意加以补充或点拨。
就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所提供的文化底蕴,可以有显性的内容,也可能有隐形的内涵。课堂上教者不能只做字词句的解说和思想内容的分析,还要充分挖掘隐含的深广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在阅读讨论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透过显性内容:“胡同”这种民居建筑的特点,“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合院像个盒子”,“北京城像一块豆腐”。进而深入发掘隐形内涵:由它而形成的“胡同文化”——市民“各扫门前雪”、“爱看热闹、不愛管闲事”。从而认识北京胡同文化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北京城建得四方四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样,不仅给学生以知识积累、文化熏陶,而且直接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能在富含文化底蕴和语言资料里吸纳有用的东西。
二、融入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把能力培养落实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语文课上融入能力培养,必须尽量减少划一性、强制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题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
三、融入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创造型的学生是最可贵的财富。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有时不太听话,有时不太守规矩,有时不按统一布置行动,语文课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1.根据学生个性扮演角色。有些课本剧、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角色朗读时,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人而配角色。学生因自己的特长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时,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学都有莫大的帮助,都会从中获得愉悦和兴奋。2.扶植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阅历、成长道路的不尽相同,所以各项面的能力也不一样,课堂上、生活中充分运用这些同学的特长,无疑是对其个性的褒扬,对其个性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个性产生。不可否认,有一小部分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有从众心里,他们不愿或不能充分展示其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充分激发学生个性的产生。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道主观题不满足或不拘泥于一种答案,允许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求解答,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个性产生。4.培养学生豁达乐观、谦虚谨慎的个性品质。学生能否豁达大度,不但关心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乃至自己的健康,而且关系到日后就业的兴衰成败。具有乐观的品质,是一个人精神愉悦的前提。乐观的情绪,给人以信心与力量,使人成功和幸福,课堂上,我列举了古今中外成才立业人士,在艰难困苦道路上坎坷的逆境中乐观泰然,不舍进取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了乐观心态才能不畏艰难,敢于拼搏,有了乐观品质,才能加强思维功能,促进智力发展。谦虚谨慎的品质即要求学生虚怀若谷,细致严谨,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感。为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融入挫折教育
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具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和勇气。近年来,就业情况反馈表明,我们有些毕业生在岗位上不能迅速地适应竞争,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不辞而别。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情感脆弱,意志力不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而造成的。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恰当利用语文课堂优势,寻找教育的契合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品格。中职语文教材中许多主要人物或作家面临挫折都能表现出正确的人生态度,他们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客服困难的决心,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好素材。
12.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十二
一、单元整体式预习学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 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 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结构逻辑序列。以单元整体式预习学案的牵引, 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帮助学生进行单元内课文间的类比与分析。
(一) “走进单元”预习学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教师引航:
翻开崭新的语文书, 走进第一组课文, 你将感受到祖国千山万水的绚丽多姿。请把本单元的三首古诗, 3篇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内容认真读一读,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不懂的问题做个记号。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填空: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并学习作者陈淼先生写的《》;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碧野先生写的《》三篇写景的课文。
(二) “把握内容”预习学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预习学案
第二组课文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一组讲述做人的故事, 用心去读这四篇珍贵的文章。1.《中彩那天》的主人公是。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万年牢》这篇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两件事?3.把《尊严》一课的故事简单地写下来。4.《将心比心》中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三) “体会中心”预习学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预习学案
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祖国的三大著名世界遗产——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细细地品读, 你总是会有所感受。请以下面的形式对单元课文进行感悟与提炼:
1.《长城》一课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
2.《颐和园》一课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3.读完了《秦兵马俑》一课, 你最想说什么?
“单元整体式预习学案”清晰地体现了对中高年级的阅读训练目标。为课堂教学中体现语文阅读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学生需要式预习学案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效率的高低最主要的问题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这“机”即学生在运用心力自求后的思维走势:求彼知所未知。通过学案进行预习, 学生对课文已有所了解。对学生领悟了的, 研究出来的, 则无须乎教师“讲”了;而对学生困惑之处、谬误之处、不得要领之处, 教师则要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进一步引导、启发乃至纠正、补充和阐发, 使教师的“讲”真正成为学生所需, 真正讲到困惑处, 讲到关键处, 讲到深奥处。
对于教师较难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的阅读教材,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了解学生需要式预习学案。通过学生学案反馈, 了解了学生需要后重新处理教材, 设计目标与重点。教师就和学生一道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地提高, 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三、激趣、理文式预习学案
对于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的阅读材料以及各单元的典范作品,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激趣、理文式预习学案指导学生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情节复杂, 虽然故事感人, 但学生对这种骨肉分离的经历少之又少, 怎样通过学案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理清文章条理, 初步理解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把本次学案设计定位在激趣、理文上。
(一) 大自然并不是每时每刻造福着人类, 地震常常威胁着他们, 带给了人类痛苦的灾难。请你查找有关地震的资料。
(二) 借助字典, 预习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一读:读通课文, 二读试着读出感情。想一想,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本文重点描写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物角色, 认真默读课文, 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主要描写父亲的, 哪些自然段是主要描写儿子的?
(四) 从文中的12自然段的描写中你想到了什么?
(五) 你喜欢阿曼达吗?请说说原因。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年级激趣、理文式预习学案。借助这样的学案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 无论何种层次的学生, 都将对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认识。激趣、理文式预习学案总是能让课堂成为深层次学习的殿堂。
四、呈现教学流程式预习学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需要学生大量收集资料, 蕴涵学生个体发展潜能的阅读材料。我们大胆地把教学内容通过学案在课前提前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围绕学案问题开辟自己的阅读渠道, 广泛地收集资料, 细致地整理材料, 课堂则成了生生、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相互碰撞的舞台。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中, 把在预习中存在的困惑, 在讨论的时候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 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 增进阅读的效果。学习成了一个不断创造、生成新知识、新能力的过程, 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四种形式的学案不仅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参与机会, 还提供了主动探索信息及利用信息自主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学案导学, 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等待老师“奉送真理”, 而是创造性地精心自主探索。在“学”中“创”, 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这种迥异于缺乏引导的传统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安廉, 和学新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 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13.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十三
一、加强备课工作
开学伊始,我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每两周一次的备课活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钻研教材、共享资源、认真备课、上课、做好批改,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研究符合本年级、本班级教学实际的措施。
二、做好常规工作
(一)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探讨教法,教研氛围浓厚和谐。本学期,我多次参加了学校语文教研,每一次我们都是认真聆听,做好记录,学习好的教学经验,把教改精神落实在课堂上。在学校教学活动周中,开展校级教研活动模式,进行备、说、听、评、思活动,正是有了这种浓厚和谐的教研氛围,各项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促进老师教学相长,上好每一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是着眼提高成绩,认真抓好学困上的补缺补差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李乾宁、姚辉慧等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既做到了严格要求,又讲求方法。每周安排一定时间,不是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就是默写字词,让学困生到前面板演。午间休息时,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做到了面批面改。席梦丹、何如冰等同学基础比较差,我对症下药,帮助她们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质量检测中,这几位同学成绩有了明显上升。
(三)是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单元测试,每次我们都做好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弥补。
三、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学校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缺乏深入研究,特别对落实课改行动纲要措施不利,致使语文阅读教学与好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不够,课堂缺少创新精神。
三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学困生无从下笔,中等生布局谋篇欠佳,阅读面不广,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
二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三是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通过课题研究,通过专题指导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4.《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篇十四
“字词句运用”编排了12个词语,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熟字新词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喜欢的四季。
“展示台”引导学生做自己的姓名卡片,并且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的名字。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珍惜时、“日积月累”环节,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名言,组内交流正音。鼓励学生说说名言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在熟读的基础上,采用指名读,学生推荐朗读等多种形式中,熟读成诵。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其他惜时名言。
“和大人一起读”环节,学生为主,课前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读,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感受大自然事物的神奇,课上交流朗读方法,在班级内推广,分享朗读收获。
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加油站”环节中,我重点关注学生“正”的后鼻音发音,部分学生“女”字发音不准确,因此,在词语朗读中正音,效果不错。在学生朗读六组反义词时我相机引导利用反义词也是一种识字好方法,在书写时我时刻关注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字词句运用”环节中,学生自由认读,指生读,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有的同学用一个词,有的运用了好几个词,就此,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同答案。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15.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篇十五
一、研读文本, 胸有成竹
1.破题读书, 纲举目张。看文先破题, 可以“顺藤摸瓜”弄清课文要义。浏览小语教材的课文题目, 可以发现: (1) 有的交代了角色, 如《春笋》《小松树和大松树》《小河与青草》《鲜花和星星》等。这类文章一般可围绕角色看看内容是如何展开的, 具体说了些什么, 从而决定备课思路。 (2) 有的交代了内容, 如《草原的清晨》《陈毅探母》《放小鸟》《乌鸦喝水》等。可认真钻研好题目内容的重点部分, 如上列题目中的“早晨”“探”“放”“喝水”等, 围绕此类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3) 有的交代了中心, 如《蘑菇该奖给谁》《吃水不忘打井人》《好学的爸爸》《世界多美呀》等。其中, “奖”“不忘”“好学”“美”就道出了中心。可抓住这一中心推敲课文里体现中心的内容。 (4) 除据题摸清角色、内容及中心外, 还可以从题目中找到篇章结构和体裁的特点, 以利于确定教学策略。如《小河与青草》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 抓住对话, 双线并进, 体现个性, 体验情感, 就成为主要教学方法。
2.咬文嚼字, 探索内涵。为上课得心应手, 备课时教师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十分重要。教师自己理解在先, 再辅之恰当的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体验和表达。这一过程叫“欲快先慢”, 前面花了工夫, 剩下的仅仅是写下教学构思而已。此时, 即使没写教案, 其教学流程已是“运筹帷幄”在胸, “决胜千里”在手了。
3.内联外拓, 丰富多彩。
(1) “内联”首先指课文本身内在的联系。有段落之间的, 包括事物发展、过渡、呼应、因果等;有语言内容之间的, 包括词语、句子不同或相同的表达, 相同语句前后反复的不同意义和感受程度等。如:《小河与青草》里小河与青草相互感谢的话与后面“更欢”“更绿”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通过回文重温对照品读联系思考。也就是要为学生建立文章语言及形式上的联系, 这对学生今后的阅读或写作都有裨益。因此, 备课时教师“建立联系”的意识要增强。
(2) “外拓”一般指: (1) 与该课文相关的辅助知识的收集。可以上网, 广览博采, 它会让获取知识的面更宽。 (2) 与教材联系的其他学科内容。这有利于学生不仅平面地而且立体地掌握知识, 发展才能。当然要综合渗透得当, 达到和谐共振的效果。 (3) 设计练习的外拓。不仅指写字、写句、写段、填空等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课内当堂展示的, 也有课外延伸学习的。 (4) 与“教学参考书”对话。无论是“内联”还是“外拓”, 都是为了让课“活起来”, 让思维“活起来”, 让学生的头脑充实起来, 让学习变成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
二、分析学情, 以生为本
1.分析学情, 找准起点。钻研好教材后, 确定实施方案时还需记住, 别忘了所教班级的实际状况, 即所谓“备学生”。低段、中段还是高段;孩子普遍水平属上、属中还是属下;读书习惯处于什么阶段;特殊学生状况等。要针对具体年级、班级适当调整难度、速度、坡度乃至运用何种教学方法。
2.催化生成, 塑造人格。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小学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新课程标准更强调课堂上的“生成”过程, 因此, 在备课时要尽量考虑全面一些, 尤其是触动学生思维的地方, 要多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和自己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促进生成, 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设计好不同情况的应对“策略”, 即针对自己大概构思好的教学框架, 想一想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应因人而异, 因文而异, 实事求是, 务求实用, 有利学生, 方便操作, 力求达到“点石成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3.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 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方式不是应景点缀, 更不是哗众取宠, 必须是能引起师生思考、争论、辨明的内容派生出来的学习形式。抓“本”务“本”, 由“本”生成, 本色厚实, 真实自然, “于无声处听惊雷”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三、设计方案, 高屋建瓴
对课文本身成竹在胸了, 就可以考虑设计教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钻研过程需要“深入”, 考虑教案需要“浅出”。所钻研的东西不等于都要搬到课堂上, 哪些该讲, 哪些应舍弃, 要从前期的钻研中“跳出来”通盘考虑。要突破重点, 但求“一课一得”, 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可以从梳理脉络开始, 有的可以从中心段落开刀, 有的可以由结尾 (或叫“结论”) 逆推, 有的可以从已经学过的类似课文比较中切入, ……下刀要巧, 举重若轻, 经济实惠,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桂花雨》一课, 抓住“作者喜欢桂花树的什么呢?”学生对喜欢桂花树的“香”这一特点不难理解, 追问:“作者喜欢桂花树还有其他原因吗?”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每到这时, 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从而品读“摇花乐”, 进一步理解桂花树带给作者童年的欢乐和对亲人、故乡的浓浓情意。
2.课文如需2到3课时完成, 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力求做到课课衔接, 环环相扣, 过渡自然, 逐步深入;还应做到动脑、动口、动手相互搭配, 动静相宜, 相得益彰。
3.学习“母语”, 不读、少读或走过场读都是失误。为此, 要设计好教学中的“读书”环节:有的要略读, 有的要精读, 有的要熟读乃至背诵;有的要大声朗读, 有的要轻读品思;有的要集体诵读, 强化气氛感染, 有的要个别范读, 提供模仿创造;还有的要艺术处理读, 进行“二度创作”……以读助讲, 以读代讲, 讲读相济, 读讲相融。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欣赏, 在读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化为语文素质。教师前期“备读”就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了, 有的课文不妨背出来。如《桂花雨》一课的教学片段:师:“现在老师就是桂花树了, 谁想来摇桂花的?说说看, 桂花纷纷落下, 像 () 落得你们满头满身?” (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像春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交流各自的想法。“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 你有什么感受?”生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 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生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 有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生C:桂花落满一身, 我感觉自己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 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师:“大家喜不喜欢这种感觉?刚才摇得开心吗?我们也来喊一喊, 我们该怎么喊?” (兴奋地) “好, 我们兴奋地来喊一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还可以怎样得喊?” (心花怒放、欣喜若狂……) “我们再来喊一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此时此刻, 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 心里也装着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 作者怎能不兴奋呢?即便几十年过去了, 回想起童年这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清晰,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和作者一起释放那欣喜若狂的心情。” (齐读)
4.化简为繁, 收放自如。一旦教案形成以后, 就先可熟记详案, 而后理出环节提要及容易遗忘的关键教学语言, 甚至板书, 浓缩在小于32开的一张纸头上。从宏观到细微, 成竹在胸, 既不担心忘记, 又有利于随机应变, 做到“收放自如”。
四、教后反思, 总结得失
从教案形成到课堂实施再到教后反思是构成教学链的三大环节。及时进行教后反思是对教案设计实施的深度回眸。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学生见解等都是反思总结的内容。
1.反思成功之处, 精益求精。新教师的教后反思首先是总结这堂课的教学实施是否与教学预设基本吻合, 是否有得意之处、神来之笔、教学高潮等, 增强自信心, 快速提高独立备课能力。例如:一位新教师对所教课文《梅兰芳学艺》进行的部分反思:
“课前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孩子对京剧有兴趣, 但对‘男旦’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感到不理解甚至有偏见, 而且梅兰芳和孩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时代背景相去甚远, 这就造成了本文在阅读欣赏过程中的极大障碍, 所以布置预习要求: (1) 从互联网上查找梅兰芳相关资料, 了解谁是梅兰芳; (2) 看一场京剧; (3) 读课文、补充阅读材料。
我自己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 阅读书籍, 观看纪录片、电影, 等等。精选出京剧脸谱, 极富美感的旦角图片, 给孩子京剧艺术美的感受。铺陈梅兰芳京剧世家的身世背景, 对京剧的浓厚艺术。抓住《梅兰芳练跷功》、《蓄须明志》这一系列小故事, 证明梅兰芳热爱京剧, 技艺高超、深受欢迎, 并有着高尚的人格。为学生呈现出了一个鲜活、生动、传奇的京剧大师形象。当孩子们眼里流露出对梅兰芳由衷的崇敬之情时, 本课目标圆满实现。”
2.反思教学缺漏, 整改提高。教学设计总会与课堂实施效果有差距, 给课堂把脉,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缺失, 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一位老师教授《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 一开始就由理解“盗”字的意思入手, 接着问: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品德不好吗?他是个怎样的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快速地进入文本。学生自主阅读, 边阅读, 边思考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 并试着把自己想到的词语记在文中相应的词句旁。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 教师让他们把想到的词语板演在黑板上的括号中, 他们想到的词语除了书本中提到的“富有同情心、勇敢”之外, 还有“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等词语。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思考, 学生展示了思考后的成果, 这点非常可取。如果后来教师还能以学生想到的这些词作为本课的主线, 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大胆放手, 让他们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 进而接受课文的熏陶、感染, 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 则效果更好。
【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推荐阅读:
第四单元语文天地09-29
语文天地2教学设计09-07
下册语文天地六--近义词 教案教学设计10-21
四年级上册语文《触摸春天》教学方案10-13
《语文天地五》06-28
第五单元语文天地10-17
我的新学习天地四年级作文09-04
部编版语文一上天地人10-07
天地玄黄教学设计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