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2024-09-11

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共12篇)

1.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一

篮球运动是一项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以提高学生团队之间的配合度以及学生的反应能力等,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同学、队友、朋友之间的默契度,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影响下,大多数学校在篮球教学中还是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篮球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对篮球理论知识的理解,导致许多学生篮球素养低下。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如果不及时对高校篮球教学理论知识与结构进行优化,就很容易让学生对篮球课产生倦怠感。每项运动都有其魅力所在,篮球运动的魅力在其以对抗性和合作性深深吸着引当前大学生的喜爱与关注。在当前高校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在大学生的空闲时间里,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积极向上的运动休闲方式。所以,根据当前教育部的课程改革要求,高校急需要对高校篮球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将一些丰富的内容引入到篮球课堂中,这样才能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篮球知识及篮球运动的兴趣。

2.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二

1、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存在的不同

曾经中国也是世界篮球运动的先锋国家, 但是近年来, 由于理论实践上的差异, 我国的篮球运动能力每况愈下, 实力大幅度的下降, 而美国成为了现代篮球运动强国, NBA赛事中聚集了众多的篮球运动强将, 在世界篮球赛事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与平时的篮球训练理论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篮球训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不同。

从理论撰写者的实践水平来看, 美国篮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他们大多都具有着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和训练经验, 同时还“身经百战”, 具有着丰富的篮球实战经验, 众多作者撰写的理论素材以他们的切身经历为蓝本, 这使编撰出的书籍能够得到普遍的赞同。如美国现在还在畅行的《实用现代篮球》一书, 它是美国著名的传奇教练约翰·伍登撰写的, 他在NCAA篮球联赛中曾多次打破世纪记录, 而这是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还有现在的赫伯·布朗的《论篮球防守》, 他曾担任NBA波特兰开拓者和活塞对助理教练等等。而我国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教练和篮球工作者所撰写的, 如刘天锡的《最新篮球运动》、陈文彬的《篮球技术、战术运用》等等, 而自70年代以来, 尤其是近10年的时间, 我国虽然也涌现出了一批著作, 但这些作者大多是体育学院的教师, 极少是篮球队的教练员所写, 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具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缺乏实战的经验, 所以所撰写的教材多是从单一、微观的课题入手, 缺乏对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指导实效, 这反映了我国的篮球理论有脱离实践的弊病。

1.2、对篮球运动的理念理解存在不同。

理念不仅正在篮球运动中常常被人提起, 而且在其他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也多次出现, 像是比赛理念、管理理念及训练理念等等, 所谓理念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在理性领域内的概念认识, 篮球理论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理念问题。在美国, 篮球教练员或教师的篮球哲学主要包括了篮球的教育作用、队员的训练态度及获胜信心和如何组建篮球队等方面, 教育是美国教练员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在中国, 每一时期篮球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都是不同的, 50年代是“积极、主动、快速”, 60年代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 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发展成为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及“打好基础、强化体能, 全面、创新, 百花齐放”的训练指导思想。可以说我们的理念方向一直是正确的, 但是在比赛训练的实际中确往往有让人抓不住边际的感觉, 这主要就在于我们缺乏对训练动机的正确把握, 将利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采用过度训练的方式对青少年过早的进行专项训练, 影响了他们成年后的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进行把握。

1.3、篮球教材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层次存在不同。

中美篮球教材在编写的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的教材更加注重形式, 讲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 简练明了的表达需要表达的内容, 具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而国内的大多数教材多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阐释, 教材的编写拘于主流思想, 形式单一遵循固定的形式, 缺乏鲜明的灵活性, 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因此翻开国内的教材总会让人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失去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而从教材的内容层次上来看, 国内的教材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国内的篮球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大而全, 虽然讲究循序渐进、条理清晰, 但是却存在着详略不当、实践结合较少的缺陷, 这使学员对战略战术及运动技术的理解与实际的比赛产生脱节, 导致实践与理论无法达到真正的统一。

2、正确理解篮球理论对对教学训练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篮球教材一般是将教学理论与训练理论分之而讲的, 但这种教学方式明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陷在里面, 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对实际的比赛造成很重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理解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训练:

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不应该分开的, 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对我国篮球界的几位前辈进行了访谈, 他们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导致我国篮球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2006年全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的培训班上, 韩国的著名教练方烈先生也就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他肯定了教学与训练是一本同源的两项任务, 这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都是为促进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坚决不能将教学与训练进行完全的分离, 毕竟篮球活动是一项具有着重要实践性的运动项目, 它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训练, 没有人可以仅仅通过几本书、几个理论就学会了如何打篮球, 我们必须要加强实践, 要将篮球的技术战术教学与实际训练进行有效的整合。

3、新时期促进我国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加强训练理论教材的编写, 提高教材的水平

训练理论教材与实际的脱节是妨碍我国篮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理论教材编写的监督, 不断的采纳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 丰富完善我国现有的训练理论, 使其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相联系, 从而真正的成为训练的指导思想。

3.2、强化训练理论应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便准, 训练理论的好与坏都要通过具体的训练实际来进行检验, 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训练的理论知识与训练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 按照训练理论的指导进行训练, 提高整体队伍的训练素质, 从而通过实践的需求不断的完善我们已有的理论知识, 大大的促进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进步。

3.3、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优秀的理论撰写队伍

理论撰写的水平也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的因素, 我们在平时就要注重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 不断要训练学员的战术技巧, 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让他们将自我的比赛训练经历进行有效的整理总结, 从而使形成的最总理论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能够真正的对训练事项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提高, 通过与美国篮球训练理论的综观对比, 我们知道了我国的篮球理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我们要向在世界篮球界中崛起, 就必须要进行改革, 将篮球教学的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不断的优化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先进训练理论, 以为训练实践提供有效的思想战术指导, 从而大大地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东, 宋君毅, 李明达, 张成龙.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对比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5.

[2]李治.浅析美国篮球的成功因素及对中国篮球的影响[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9.

[3]马金凤, 师永斌.中美篮球著作中接球技术分析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1.

3.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归因理论;篮球战术教学;应用研究

一、归因理论阐述

归因,又称归属,它是表示对他人或自己的某种行为或倾向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也是指人们在主观上如何把某种行为表现或倾向归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属性,建立他们之间逻辑联系的认知过程。

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海德(Heider),他于1944年总结了归因理论重要性的一些观点,并且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种,即:个人力量和外部力量。他认为个人力量由能力和努力两因素组成,外部力量则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两因素组成,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的一维理论。二十多年后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归因方面的研究者才开始探索归因形成的情景。

20世纪70年代初归因理论一直是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十分感兴趣的一个有影响的理论。维纳(Weiner)及其学生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维度理论模式,即:增加了稳定性和控制点两个纬度。能力和任务的难度是稳定的,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因素。

二、归因理论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战术教学中应用归因理论的心理效应,得出依赖于结果的情绪与结果本身相联系,属于对结果的自然反映,依赖于归因的情绪则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不同的归因维度以不同的方式与情绪相联系,自尊情绪与归因维度中内外源维度的内部归因相联系,与期望有关的情绪和归因的稳定性维度相关,交往情绪与归因的控制性维度相关。

1.归因内外源维度对情绪的影响。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受其人格特征的影响。把成功归于自己努力,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这是内控型;把成功归于运气或他人帮助,把失败归于外界条件,属于外控型。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内控型的个体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外控型的个体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抱怨运气不好,裁判员不公平。个体对成败结果的不同归因,必然影响其后的情绪、情感反应。通常将成败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比归因于外部原因更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成功或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的类型与原因的部位有关”。当人们把成功归于内部原因时,会产生自豪、自信和满意;当人们把成功归于外部原因时,会产生内疚、羞耻甚至沮丧。相反,当人们把失败归于外部原因时,会产生愤怒和惊诧。无论是归于内部还是外部原因,对成功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热情的,对失败的情绪反应是消极、低落的。通过所观察到的情绪反应可以推测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什么原因。因此,有计划地进行归因训练,转化其归因部位,将失败知觉为是由于运气不佳、场地不适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则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不致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2.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对情绪的影响。有些情绪,如乐观、悲观、绝望、担心、惧怕等,是由个体对未来行为结果的预期派生出来的。当个体将成功归于如能力、稳定努力等稳定的原因时,就会预期自己在这类活动中还会成功,导致对未来充满希望,产生乐观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当个体将成功归于运气、机遇之类不稳定的原因时,他对随后的类似活动能否成功就不敢肯定,而产生担心等情绪。在失败情境下,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等稳定原因,那么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就会较低,引起消极的

情绪反应;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运气不佳等不稳定原因时,个体对以后的期望不致过低,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个体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主要与个体对成绩的期望有关”。个体常把符合自己期望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把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无论其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如此。“基于个体对成绩所做的归因,可以预测他对下一次成绩的期望。如果个体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则说明他认为下一次还会有同样的结果。所以,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是有效的,这意味着通过努力可以变失败为成功”。当个体把成功归于稳定的因素时,表明他对再次获取成功抱有期望;当个体把失败归于稳定的因素时,则表明他认为下一次还会失败。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成功和失败做出适当的归因十分重要。如鼓励成功者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内部的原因,这将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鼓励失败者把失败归于不稳定的内部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将有助于个体对行为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

3.归因的控制性维度对情绪的影响。“胜败的情感与可控性维度联系紧密”。在运动中获得成功时,归因于可控性因素,个体能从结果引起的一些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多的自豪感。如归于不可控的因素(能力),则较少有自豪感体验。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学生如觉得自己的失败是由其本来可以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体验到惋惜、后悔之类的情绪。而当归因于自我无法控制的原因时,就会很少产生这种悔恨的情绪体验。有研究指出控制性维度能够更好地解释情绪的唤起。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体育运动情境由于蕴含激烈的人际竞争并需要较大的自我投入,所以控制性维度对情绪的预测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可改变可控性归因维度的指向,能相应地转变其情绪体验”。归因训练既有短期效果,又有长期效果。短期效果体现在学生全面接受教师的理想归因信条,提高了成就动机水平;长期效果体现在学生能够长期地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对于成功或失败倾向于作积极与现实结合的复合归因,是一种成熟的理性的归因倾向。从学校教育角度讲,归因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对于学生为成功和失败所作的归因进行记录和分类

1.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原因对于年轻运动员的自尊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应该鼓励年轻运动员把失败归因于能够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例如,努力不足就是对失败的一个理想归因。

2.把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原因,比如能力,对于增进年轻运动员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青年运动计划来说,自信心的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目标。教练应该鼓励运动员接受对自己成功的赞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原因归因的后果三维归因模式,包括把原因归因、自我归因与情绪反应相结合,遵循原因归因与期望的变化关系,重视归因后的行为抉择的作用。篮球战术教学中应用归因训练,既要重视归因训练的行为强化法、补偿纠正法、情感移入法等方法的使用,又要重视说服、示范学习、讲解、讨论、作业与批改、诱导、个别咨询等归因手段的运用,把归因训练对随后类似活动的期望、行为效应相结合起来,把战术教学训练的系统性、目的性相统一,消除学生的学习无助感,培养学生的高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技能掌握和心理發展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刘德松:《归因学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第6期.

[3]严美萍,李林:《体育教学中归因理论的应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4]归因理诗与学习动机的激发[J].心理科学通讯,2003(5).

4.篮球理论课教案 篇四

单位: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 学科: 体育

年级: 八年级 执教人: 刘腊生

时间: 2016.5.11

篮球理论知识教案

教学内容: 篮球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篮球运动概述、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简述篮球场地及设施、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等; 过程方法:经历精彩篮球赛事视频欣赏及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介绍达成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情绪饱满,培养篮球兴趣。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篮球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篮球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播放篮球赛事视频供同学们欣赏(时长约3分钟)生:同学们谈感想、谈体会,各抒己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篮球基础理论知识(出示课件)新授:

一、篮球运动概述: 师:课件展示、讲解——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球为竞赛工具,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篮球运动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并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篮球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易于广泛开展,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篮球运动的起源: 师:课件展示、讲解——

篮球运动于1891起源于美国,是由一名学校体育教师名叫詹姆士·奈史密斯的人发明的。因篮球运动本身特有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很快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于1895年传入我国的天津,1932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男子篮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增加了女子篮球项目。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向职业篮球球员敞开了大门。篮球运动在中国广为普及,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师:课件展示、讲解——

篮球运动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快速发展,使篮球运动成为一项成熟并且接近完善的体育项目。

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就是;快、高、全、准。

1、快:就是进攻的速度与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快攻得分率逐渐升高;二是比赛得分逐渐增加,具有关统计美国男子在第25届奥运会上平均每场得117分,如果比赛规则不变,这一趋势还会发展。

2、高:就是比赛双方争夺的高度越来越高。目前高水平的比赛争夺高度已达到3.5米以上;主要体现在队员的身材高和弹跳力好;随着选材的科学化和早期专业化训练,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

3、全:全队的配置和个人的素质、技术越来越全面。全队的全面是指全队队员的实力平均,比赛时可以频繁换人而不影响进攻和防守的水平;个人的全面是指队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各种位置的攻守、战术,比赛打破了位置的界限,使战术配合更灵活,实战效果更好。

4、准:主要表现在投篮的准确性。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赛时投篮命中率在不断地增长。

四、简述篮球场地及设施: 师:课件展示、讲解——

设施:包括篮板、篮架、篮筐等;

五、篮球基本规则(包括违例和犯规)

师:课件展示、讲解——

1、违例:违反规则但未能造成犯规的行为叫违例。,(或者说,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是与对方没有发生身体接触和不包含有不道德行为的,叫违例)。罚则是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违例的种类有:⑴走步; ⑵两次运球; ⑶脚踢球;⑷球回后场; ⑸使球出界; ⑹罚球违例; ⑺跳球违例; ⑻违反时间方面的违例等等。(违反时间的违例有:3秒违例,5秒违例,8秒违例,24秒违例四种情况。

2、犯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不道德的举止。罚则是对犯规对员进行登记,并按照规则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犯规共分两大类:一种是侵人犯规;另一种是技术犯规。

㈠、侵人犯规:侵人犯规是一种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的队员犯规,但队员发生了身体接触冻一定是侵人犯规。侵人犯规有:一般性经常发生的犯规;故意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双方犯规;聚众犯规;双方犯规和另一起犯规;特殊情况下的犯规共有七种。

㈡、技术犯规:两个比赛队的成员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发扬优良的道德作风,积极地与裁判员密切合作,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以最大的努力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双方在比赛中如故意或连续违反上述 精神,应视为技术犯规。技术犯规有场上队员的犯规、教练员的技术犯规、替补队员的技术犯规。罚则是:凡属技术犯规,裁判员应按规则的规定严格要求,根据场上队员和教练员或替补队员的行为,视其有意或无意、严重程度,本着教育为主,分别进行劝告、提醒、警告、判罚,直到取消比赛资格。

六、作业布置:画一个篮球场

板书设计: 篮球理论知识

一、篮球运动概述

二、篮球运动的起源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快

2、高

3、全

4、准

四、简述篮球场地及设施

5.体育篮球理论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单手肩上投篮

教学任务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2.提高学生动作分析能力.教 学 内 容

一、单手肩上投篮的用途:

单手肩上投篮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投篮方法是行进间和跳起投篮的基础。它具有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其他动作、不易被防守等优点,并能在不同位置和距离上应用。

二、持球姿势:

以可手投篮为例。右手持球于肩上,手腕后翻,前臂与地面接近垂直,左手扶球的左侧。两腿微屈,右脚略前于左脚,身体的重量落在两脚掌上。眼睛注视篮圈前沿或碰板点。

三、持球手型:

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托球的后下部,手腕后屈,小臂向上,用手指和指根把球控制住,球的重心落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四、投篮动作:

投篮时,右臂随着下肢蹬伸的力量向上充分伸展,同时左手离开球,最后用手腕屈和手指用力拔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脚跟稍提起,球出手后身体充分伸展,重心移至前脚掌,食指正对瞄篮点,手心向下,腕、臂放松。

五、出手动作:

投篮时球最后出手的动作,是投篮能否准确命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投篮的方向、力量、弧度和旋转。出手动作包括正确的投篮手法和全身的协调用力。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要有一定的顺序,整个动作要协调连贯,轻松柔和,掌握好节奏。投篮时,随着下肢蹬伸和腰腹伸展,投篮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和手指上,由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的动作,使球通过食指、中指的指端柔和地飞出。出手后,全身随球跟送,手臂自然伸直。通常距离越近,身体其他部分用力越小,多以手腕和手指用力为主;投篮距离越远,身体协调用力越大,对手腕、手指调节力量的能力也要求越高。

六、瞄篮点:

瞄篮点是指投篮时目视的点。它是掌握投篮动作,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方面。投篮有直接投中和碰板投中两种方法。

1、直接投中:应瞄准离投篮者位置与篮圈上最近的一点。

2、碰板投中:应瞄篮板上能使球碰板后弹入球篮的一点。一般投球点与篮板成15-45度角的位置时较好。投篮时,应根据投篮的位置、距离、球飞行的弧度和球的旋转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瞄篮点,若碰板角度小,距离远,则瞄篮点离篮圈的距离高而远;若碰板角度大,距离近,则瞄篮点距离篮圈的距离低而近。

七、抛物线:抛物线是指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的弧度。一般有高、中、低三种抛物线。

1、高弧线:是指球飞行的路线接近于垂直,篮圈的暴露面在下面的面积最大,故容易投中。但是这种球飞行的弧线太长,若要在较远的距离投篮达到这种高度的弧形路线,比较困难。如果要达到这种高弧线,用力就必须很大,这就不易掌握飞行方向,而实际上降低了命中率。

2、低弧线:是指球飞行的路线接近篮圈的水平面,篮圈暴露在球下面的面积很小,球易碰篮圈前沿或砸篮圈后沿而弹出,故也不易投中。

3、中弧线:这种弧线球飞行的最高点接近篮板上沿,球篮的大部分暴露在球的下面,故容易投篮命中,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抛物线。

八、球的旋转:

球的正确旋转是决定投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投出的球在空中飞行保持匀速后旋,在正确情况下能使球沿正确的方向飞行,这是投篮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匀速地向后旋转,一方面可使球稳定飞行,另一方面球下落触及物体后能减缓反弹力,增加球入篮的可能性。球正确的旋转取决于出手时手腕、手指的柔和用力。

九、单手肩上投篮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单手持球不稳

原因:手指没有充分分开,手接触球的面积小或掌心接触,或是手腕后翻不够。

纠正方法:多做各种接球或拿球后的持球动作,固定持球位置,注意上举翻腕托球。

2、持球或出球时肘关节外展

原因:动作要领不明确或持球于头的侧后方。

纠正方法:肘关节内靠。

3、投篮时用力不协调原因:蹬地和伸臂用力脱节,经常臂伸至一半又停顿,然后再做向前的压臂投篮动作。

纠正方法:徒手做快速蹬地、伸臂动作,并要求碰一定高度的标志物。

4、手腕前屈不充分,用手指前屈代替手腕前屈原因:对手腕前屈动作不理解。纠正方法:讲清手腕前屈的作用,多做徒手和持球时的手腕前屈练习。

5、球在空中飞行不后旋原因:手腕前屈、手指拔球的时机掌握不好,或手腕前屈不充分。纠正方法:反复练习压腕、拔球动作,掌握屈腕和拔球的时机。

6、抛物线太低原因:前后脚距离太远,重心过度前倾,以及肘关节没有抬起,或球没有通过指端拔出。

纠正方法:投篮时以肩关节为轴抬肘伸臂,多做徒手或持球模仿练习。

6.“篮球技战术理论”课教案 篇六

班级:初三(3)、(4)班男生 时间:2006年4月17日

教师: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篮球比赛运动员身体对抗的三大要素:身高、体重、技术。2.了解简单的篮球技战术理论和实践运用手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篮球运动技战术配合意识。2.通过引入课堂辩论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现代及未来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教学难点

学生的见解能够独立、清晰的表达,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思路

由于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学生们对篮球技战术略知一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他们非常喜爱的两位不同风格的球星资料,在课上进行辩论,激发他们回忆现有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篮球技战术的思考。针对辩论赛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评,将问题展开,呈现系统的技战术理论知识。通过演示教学法对“掩护进攻战术”以及“三对三、五对五”的战术运用进行讲解,顺利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第二轮辩论赛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予以反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宣布课的目标,根据上节课的要求,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姚明及奥尼尔个人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2.根据支持对象分组,推选代表,准备辩论赛。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宣布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同学按支持对象分组就坐。(2分钟)2.展示姚明、奥尼尔的个人资料及图片并讲解。(4分钟)

3.辩论开始,请双方代表上台各自阐述观点,教师主持。(11分钟)

4.教师讲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将问题展开,引入教学目标一。(4分钟)5.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篮球技战术演示板上讲解掩护进攻战术的运用过程、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5分钟)

6.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篮球技战术动画中演示“三对三”“五对五”战术运用过程,并详细讲解该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5分钟)

7.请奥尼尔的支持者代表进攻队,姚明的支持者代表防守队,双方同学运用战术攻防理论进行辩论,遇到疑难问题,教师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目标二。(10分钟)

8.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成果,提出要求。(4分钟)9.宣布下课。

三、器材要求 1.多媒体教室。2.多媒体课件。

7.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七

1 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

对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的介绍及其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甚至相关策略的提出都建立在对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基础之上。下面主要从合作学习的概念、基本理念两个方面做理论上的概述。

1.1 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最先提出来的,并在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具有时效性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师生有效互动基础上的一种理论,我们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也是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下面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对合作学习所下的概念。

第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从根上来说,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由3~5人组成的小组中共同学习,互帮互动、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第二,我国教育学者、合作学习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王红宇认为,合作学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学会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 . 2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等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教学策略和理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之间互动是十分珍贵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第二,合作学习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合作学习注重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不是单一化,而是全面的目标观。第三,合作学习重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根基,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模式。第四,合作学习认为,在竞争、单独、合作这三种学习氛围中,合作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合作学习认为,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才能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合作学习并不反对单独和竞争,只是更为注重与合作的有效结合。

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为了正确认识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小组活动更为有效,正确把握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之间的本质区别,需要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积极互助。积极互助是指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信赖、互助、合作的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必须苦乐与共、互帮互助。

(2)面对面的互动。这一基本要素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实现对问题的沟通,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勉励,从而激发学生完成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而达成自身和小组的学习任务。

(3)人际和小组技能。人际和小组技能是学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人际沟通技巧,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与他人交流互动,出色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个体任务。小组中每个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每个成员个体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建立在每个成员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

(5)小组历程。这一基本要素的安排皆在分析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实现互动合作、能否达成小组目标等,并有助于反思哪些方法和经验需要继续发扬,哪些又需要改进调整。

3 合作学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高职篮球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的讲解、演练、比赛、全面与分解,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篮球人才。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不仅有运用的必要性,也有运用的可行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是我国体育教学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策略,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都必须进行改进完善,因此,高职篮球教学适时地引入合作学习来调整教学实践便是顺其自然的。

(2)篮球是一项集体性、合作性的运动,篮球运动的特征为实现合作学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便利。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篮球是团队的运动,篮球需要球员之间相互信赖、精诚合作,共同为了比赛的胜利而努力。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赖、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这与篮球运动的特点是十分相似的。

(3)篮球教学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技巧练习、传接球演练方面都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因此,篮球教学以合作为基础,篮球教学与合作学习密切相关。

4 实现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策略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相比,在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际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那么如何实现合作学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4 . 1 学生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

可以说,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存在沟通障碍,如何让小组每个成员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听懂其他成员的观点意见,需要一定的交流共同技巧作为保障。

4 . 2 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如何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篮球教学中必须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在篮球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合作,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4 . 3 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对这些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都应该与合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形势下,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广大高职篮球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难得的机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快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合作性教学模式在此大背景下便应运而生了。合作性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是现在以及未来篮球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理论概述;其次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再次对合作学习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策略。

8.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八

根据篮球比赛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特点,我们认为,篮球运动的专项耐力是指:长时间反复进行短距离的高强度运动的能力。长时间是指比赛总时间长,而且一般都要连续比赛多场;反复是指各种急起、急停、跳躍、滑步等动作,在一定比赛中,多次重复;短距离的高强度运动是指各种急起、急停、跳跃、滑步等动作的实际距离较短,但都属于爆发是极限运动。篮球运动专项耐力素质的内涵的理论依据简单概括如下:高能磷酸原的储备,快分解解能力与有氧再合成的速率。其中储备和快速分解与爆发式运动有关,再合成速率于保持爆发式运动能力有关。

2篮球耐力素质的含义及特点

2.1篮球耐力素质的含义

所谓耐力,即人们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在运动训练中,耐力是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和竞赛中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是重要的运动素质之一。耐力的分类繁多,根据各专项运动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动部位、运动环境等不同,从各不同的角度去划分,有不同的分类命名。在运动训练中,为了便于分析、又能符合各专项的归类与训练实践的需要,一般以参加运动的能量供应的特点,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有氧耐力的生理机制是将吸进的氧气,经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弥散入血液,并与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当血液循环进到肌肉等组织时,红细胞则将氧释放出来,供肌肉等组织利用,肌肉中的糖元、脂肪等则可在酶的作用下利用氧进行有氧代谢供能。有氧耐力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能力,促进氧进入血液的弥散过程;增加血红蛋白的数量和给氧释氧能力,提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及血液循环量,从而提高肌肉组织进行有氧代谢的机能。所以有氧耐力训练的任务是:提高机体的摄氧、输氧及利用氧的能力,从而提高持久运动的能力。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处于无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为肌肉收缩供能的能力。其生理机制是由于训练强度大而时间较短,引起机体氧供应不足,产生氧债,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血液酸化,从而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增强机体的耐酸能力,进而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发展无氧耐力。

2.2篮球耐力素质的特点

由于篮球运动员所承受和所达到的强度在比赛中不断变化,其比赛时供能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当今的篮球运动以发展成一项高强度、高速度、对抗激烈、运动总时间较长、复杂的综合性的运动项目。比赛的训练强度和密度在不断提高,所以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耐力素质作为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是人体抗疲劳的能力。它是决定或严重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动作速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使运动员的身体能确保比赛要求的负荷时间里达到最佳比赛强度,必须提高运动员比赛中短时间反复快速奔跑的能力,也就是要增强篮运动员在有氧耐力基础上的保证无氧代谢能力。篮球比赛是一项长时间、大强度、攻防交替进行的运动,以无氧供能、无氧-有氧混合供能为主,以有氧供能为辅的供能机制。对于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无氧代谢供能的专项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能力,这样才能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发挥最好的水平。

3篮球耐力素质在生理机能以及身体素质上的体现

3.1篮球耐力素质在生理机能的体现

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激烈,技术上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快速起动,制动和变向,拼抢篮板球,快速奔跑的能力,运动强度大。有氧生理机制是将呼吸进的氧,经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弥散入血液,并与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当血液循环到肌肉等组织时,红细胞则将氧释放出来,供肌肉等组织利用,肌肉中的糖原、脂肪可在酶的作用下利用氧进行有氧代谢功能。无氧生理机能则体现在训练强度较短,引起机体供氧不足,产生氧债,从而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增强机体的耐酸能力,进而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发展无氧耐力。

3.2篮球耐力素质在身体素质的体现

耐力素质从人的机体机能能力来说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不论是速度素质还是力量素质都是在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机制基础上的动作快慢和做功多少的体现。所以,耐力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维持人正常活动的基础素质,而从特殊意义上来说,它又是人体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支持与保证人体特殊活动方式的特殊素质。由于缺乏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的深入分析,从而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也多缺乏针对性,这也许是我国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可以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专项速度耐力在篮球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总体看,目前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还多是从经验和逻辑分析出发进行的定性描述,而量化的、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篮球耐力素质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篮球耐力素质可以促进身体最根本性的器官的健康和增强心、肺、血液循环系统及其耐久力,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标志。青少年坚持篮球耐力素质锻炼,可以促进心肺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对心脏的血液、营养物质和氧的充分供给,使心脏的发育及功能的逐渐提高得以保证。而且可以消耗大量能量,减少脂肪存积。对于那些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而体重不足的体弱者,适量的耐力训练就能活跃新陈代谢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增进食欲,起到了适当增加体重的作用。可见耐力训练也是控制体重的好方法。同时,青少年进行篮球耐力的训练也为以后自身的篮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在后面的训练以及比赛中能更好的贯彻教练员的场上安排,给与球队最大的体力和动力上的支出。

5篮球运动员耐力的因素

有哪些因素决定及影响着耐力素质,根据耐力素质的生理机制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9.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卷及答案 篇九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比赛规则。

A、15条;

B、14条;

C、13条;

D、16条。

2、男子篮球于()奥运会上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48年第十四届; B、1952年第十五届;C、1936年第十一届; D、1940年第十二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应该依据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在组织教学上,教材教法和运动负荷安排上,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

A、直观性原则; B、从实际出发原则;C、循渐进原则; D、巩固提高性原则。

4、篮球教学中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学生掌握篮球理论、技术与技能的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勤学苦练,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A、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B、合理地准确地评价; C、提高教学质量; D、加强课堂控制。

5、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击地点应在距离()的地方。

A、接球人三分之一; B、接球人一米左右;C、接球人四分之三; D、接球人三分之二。

6、防守无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位置上。A、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B、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C、站在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D、站在对手与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

7、当进攻队员掩护时,防守掩护的队员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后撤一步,让同伴及时从自己和掩护队员之间过去,以便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此配合是()。

A、挤过配合;

B、绕过配合;

C、穿过配合;

D、交换防守配合。

8、制止快攻发动的关健是()。

A、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 B、防守快下队员;C、堵截快攻第一传和接应; D、控制对方的推进和少防多。

9、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10、快攻战术的三攻二配合中,防守队员平行站位时进攻应用()。

A、从两边线快速运球切入上篮; B、遇到防守时快速跳起远投。

C、快速传递超越防守到篮下攻击; D、从两个防守中间的中路运球突破,然后根据防守的堵位情况分球攻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 年成立,成员国从最初的 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 多个国家。

12、现代篮球运动仍然是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13、1954年至1955年,我国篮球界展开了有关篮球战术问题的讨论,确认了 和 是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提高我国篮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14、篮球技术教学步骤是 ; ;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15、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示范、讲解局部战术配合的方法和用途时,应包括、、和运用时机等。

16、从一个传球过程来分析,是由、和 三者所组成的。

17、投篮的用力是以准备姿势开始,用下肢,腰腹用力,手臂 伸直,手腕前屈或翻转,手指拨球全身 用力将 球投出。

18、篮球战术分为 与 和 三大部分。

19、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 和全体队员 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20、篮球运动竞赛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编排方法和名次的评定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

22、篮球组合技术:

23、篮球比赛中的攻守转换:

24、策应配合:

25、合法的防守位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同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8、简述编制篮球教学进度有那些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C;

3、C;

4、B;

5、D;

6、D;

7、C;

8、C;

9、D;

10、D

二、填空题:(共10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11、1932,8,190

12、高超技巧,高速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

13、快攻战术,紧逼盯人,积极主动快速

14、掌握技术动作,掌握技术动作组合,在攻守对抗条件下

15、配合的位置,移动路线,配合时间

16、传球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传到的位置

17、蹬地发力,向上伸展,向前上方,综合协调

18、进攻,防守,攻守转换

19、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相互间协调配合 20、竞赛的组织工作,竞赛制度的确定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是在明确教育目的的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22、篮球组合技术是指两个以上单个技术动作有机衔接、巧妙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技术群的总称。

23、攻守转换是竞赛中双方对控制球权得与失的瞬息变化。失去球的队会奋力想尽办法夺回控球权,它是篮球竞赛争夺的焦点。

24、策应配合是指处在内线的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以他为枢纽,通过多种传球方式与其他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

25、合法的防守位置是防守队员面对对手,双脚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即是采取了合法的防守位置。两脚间的距离一般与身高成比例,不得采取不正常的跨立姿势。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篮球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应为:

(1)安排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体系进行教学,安排好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要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从无对抗到有对抗,循序渐进。(2)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教学,注意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心理机制。从认知定向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到熟练程度阶段,都要按照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规律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注意教学的环节和层次,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体会和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3)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材性质及其相关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运动负荷的安排既有宏观控制的有序性,又有个别调整的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也符合全体学生的特点。

27、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学篮球训练要注意教学与训练相结合。这是中学基础训练的特点决定的。要避免“少年训练成人化”的不科学的作法;要强调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循序渐进,学练结合,打好基础,着重质量,逐步提高。

(2)要注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根据训练任务,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运动训练的各种方法,提高训练的艺术性,使训练效果显著,学生想练、要练、争着练。

(3)要注意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与思想教育、作风和意识培养紧密结合,不要“单打一”。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次课要有侧重点,但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8、编制篮球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三条:

(1)教学进度的编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它与完成大纲任务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教学进度不是教材的内容简单分配,应力求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攻与守的矛盾。在制定教学进度时,既要考虑攻守技术与战术本身纵向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对内容的安排,既要主次分明,又要把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结合起来,把技术与战术结合起来,把攻与守和培养教学能力结合起来。

(3)篮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 技术与战术和基本技能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编制教学进度时应把它们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时数,反复出现,确保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五、论述题:(1题,共20分)

29、为完成篮球战术的教学任务,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建立战术概念,掌握战术方法。

a、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要了解战术体系、基本特点、战术运用目的以及攻守战术之间的矛盾关系。教师首先要对全队进攻或防守战术的落位队形、移动的基本路线、主要配合方法、顺序、时间、队员的职责和同伴的协同行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战术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在讲解和演示时,可配合使用小黑板、图示、沙盘、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然后再进行试做练习。试做时,可让学生在假设攻守的情况下,实际体会战术阵形、位置分工、移动路线和配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战术意识。

b、掌握局部战术配合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讲解分析,重点练习战术中的主要配合,并注意配合之间的衔接和变化。练习时,可在假 设攻守的条件下,掌握基础配合方法,使用立柱或其他标志物,假设对手 的位置,按配合方法有序地进行练习。然后,可在消极攻守的条件下,学会掌握配合时机,同伴的协调活动变化。采用二攻二守,三攻三守的半场或小半场、左右侧或内外线的练习方法,掌握局部的配合方法,进而在积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进练习,提高运用配合的能力。

c、掌握全队战术方法,全队战术方法的练习是在掌握局部战术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按照全队战术的队形布阵,以局部战术配合为基础,从消极对抗到积极对抗进行练习,熟悉全队战术的配合方法,明确局部与整体关系,逐步提高全队配合的质量。(2)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篮球战术的教学中,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全队攻守战术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攻守转换进行各种战术组合练习,掌握攻守节奏,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能力。

在练习中,当进攻结束时,无论对方抢到篮板球或掷界外球,应立即封堵与退守,落位后调整防守阵式,迅速转入全场与半场防守;当防守结束时,获球后应立即反击,首先组织快攻,如快攻受阻,即落位组织阵地进攻,进行选位攻击。组织这些练习时,可以先从二攻二守,三攻三守,四攻四守等战术组合练习开始,再进行全队攻防转换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按照竞赛规则或采取某种信号刺激,培养学生攻守转换的意识和提高攻守转换的速度。(3提高战术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战术教学中,应课内外结合,通过教学竞赛或课外篮球竞赛,让学生在竞赛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战术方法,根据竞赛对象情况,选择和运用战术 方法。教师应进行具体指导,提出要求,并布置作业,让学生拟订战术方案,并注意赛后的总结,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拟订方案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战术意识,提高战术的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B)

一、选择题

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成立。

A、1930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4年。

2、女子篮球于()奥运会上将女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72年第二十届; B、1980年第二十二届;C、1976年第二十一届; D、1984年第二十三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看清示范动作,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法。篮球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4、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

A、静力性力量;

B、动力性力量; C、绝对力量;

D、快速力量。

5、滑步移动时,异侧脚向移动方向蹬地跨出,转移和控制身体重心,以便衔接奔跑或滑步动作,这个动作方法应是()。

A、攻击步;

B、侧滑步;

C、后撒步;

D、交叉步。

6、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离手的一刹那间应是()。

A、食指用力拨球; B、中指用力拨球; C、中指、食指用力拨球; D、五指同时拨球。

7、防守持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位置上。对手离篮远则离对手远些,离篮近则近些。

A、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B、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C、对手与球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的; D、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8、当进攻队员进行掩护而即将到位时,防掩护的队员主动贴近对手,让同伴从自已();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

A、身前绕过; B、身后绕过; C、体侧绕过

D、侧身绕过。

9、决定快攻成败的关键是()。

A、快攻的意识; B、快攻结束阶段;C、发动与接应; D、快攻的推进。

10、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12、1981年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小打大、以快制胜、以巧打大的我国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和、、、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13、在移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抓住提高 和 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提高脚步动作的突然性和灵活性。

14、防守时必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把、、、,以及抢、打、断球技术结合起来,加以合理运用。

15、快攻最能体现篮球运动的 的特点,它对培养篮球运动员 的作风,对发展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技术,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6、人盯人防守战术的优点是以

、、;便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17、篮球战术教学步骤是

18、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发展。

19、篮球竞赛中违例是

的行为,罚则是

。20、篮球竞赛中循环制包括

、、三种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投篮:

22、篮球防守技术:

23、篮球进攻战术:

24、课外篮球活动:

25、篮球比赛中的犯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

28、简述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C;

3、B;

4、D;

5、D;

6、C;

7、B;

8、B;

9、B;

10、D

二、填空题:(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1、快速,灵活,全面,准确

12、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变化

13、防守姿势,位置站法,脚步移动,手臂动作

14、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积极主动勇猛顽强

15、盯人为主,分工明确,针对性强

16、先局部,再整体,最后在对抗中进行

17、提高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18、违反规则,该队失去控球权

19、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20、篮球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中,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21、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全体队员相互间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22、课外篮球活动是指在完成篮球课堂教学任务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篮球活动。

23、篮球比赛中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不道德的举止。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

24、篮球教学中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在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组织教法尽量简单易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讲求实效,达到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增强体质,提高能力的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抓好基本功及主要技术的教学,突出教材重点。篮球技术的手法、步法及其基本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掌握娴熟,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2)以练为主,精讲多练。讲解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多练习,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3)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讲求教学效果。每次课、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具体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关键,解决教学难点,对教学要不断进行检查与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5、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主要的任务是:(1)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战术方法,了解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初步学会打篮球,并运用篮球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3)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 馁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6、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表现为:

(1)兴趣浓厚,课外篮球活动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内开展篮球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篮球基础、学生的愿望和爱好。学生一旦确定参加,便会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进行活动和练习。这是课外篮球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2)目标明确,课外篮球活动的这个特点是同第一个特点相联系的。由于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是自己选择的,有深厚的兴趣,都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想借助增强体质;有的学生想通过活动,提高篮球专项水平。因此课外篮球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解决学生对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的特殊需要。

10.篮球教学与篮球意识培养方法论文 篇十

[摘要]篮球意识是一种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观念,支配着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运用的各种技术及战术。基于篮球意识在教学当中长期被忽略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以提升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从加强篮球课的理论教学、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强化篮球意识、在篮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应变能力、在战术配合的教学中深化篮球意识四大方面入手,来对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培养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篮球教学;训练;意识;培养

我校篮球教学一直以来以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为最终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为重要原则,以力求创新与不断完善的教学理念为推动教学进步的基础动力。经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成为鞭策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然而,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我们也逐步发觉自身存在着多种不足。尤其是在国际比赛当中,我国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普遍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篮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追溯问题的根源也暴露出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本身我国对篮球意识的研究就不多,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更是被忽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甚至是将培养并提升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作为重点工程。

一、加强篮球课的理论教学

大家对篮球的一般性认知是,篮球是一项集体性、技术性、比赛对抗性等多种特征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也有着较强的应变能力要求。其实,除此之外还要求运动员能够掌握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这是运动员篮球意识形成的基础条件。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篮球课的理论教学。(1)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律、特点以及原理的认知,引导其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学习、感知与锻炼等,促进篮球意识的形成。(2)将有关学科知识渗透于教学当中,如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等知识来分析大量战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去更好地理解那些较为抽象与概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

二、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强化篮球意识

在篮球教学中,除上述理论教学之外,正确的.篮球动作、身体素质等其他因素同样是形成篮球意识的重要基础。

(一)突出篮球技术的规格化教学

篮球技术是将众多专门性技术动作方法做以合理组合并有效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形式,而其中正确的篮球技术能够使最机体能力达到最为合理、有效以及经济的使用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更高层次的篮球技术动作。对此,教师必须突出篮球技术的规格化教学,通过严格各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及其要点,进而为篮球意识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对抗中提升篮球技术的运用

作为一项非周期性运动,篮球运动中的各种基本动作均不可以单独状态存在和运用,需要在对抗中提升篮球技术的运用。

(1)学生心中需建立一个对手的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性动作。

(2)逐步开始进行对抗性练习,将传球、投篮以及切入等动作运用其中。这样一来,基于对抗性练习,可以大幅强化学生对篮球各项技术的运用意识及能力,这便是在学生建立正确篮球意识的前进步伐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在篮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应变能力

首先,就观察能力而言,其可以说是培养篮球意识的“窗口”,人体大多基于观察而做出相对应的心理与生理活动机能。对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对教师的示范性动作仔细地观察,同时还能够在教师技术动作分析之后,逐步发掘出动作现象之本质与规律,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集中体现。另外,就应变能力而言,在不可预测的竞赛环境中,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战术、技术去处理,这是衡量运动员篮球意识的一把重要的标尺。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抬头运球”,可以扩大视野范围,及时掌握赛场上敌我双方所处的各个具体的位置,进而根据情况以做出及时、准确和高效的传球、运球以及投篮决断。

四、在战术配合的教学中深化篮球意识

篮球战术是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与各成员间相互配合的组织形式的集合,很大程度上其对比赛胜负有决定性作用。对此,应加强学生的战术学习,包括配合结构、特点以及形式等理论学习,进而具体到某一种战术进行实践练习,以掩护配合战术而言,引导学生掌握掩护技术、动作、位置、距离以及时机等,同时还应使学生掌握战术配合,如利用掩护突然反跑摆脱以迅速突破篮下,实现一连串动作的协调,逐步深化战术配合篮球意识。新时期,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篮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需要从基础抓起,将理论、技术与战术进行统筹安排,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篮球意识。

参考文献:

[1]曾毅刚.篮球训练中篮球意识统一性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12).

11.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1.1 篮球游戏的基本特征

1.1.1 趣味性

篮球游戏的激烈竞争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又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篮球游戏采用的技术动作和身体要求能引人入胜,使人跃跃欲试,加之动作难度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去完成,因此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引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

1.1.2 集体性

篮球游戏一般来说是讲究集体性的游戏,许多游戏需要参加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积极的认真操作,为本队获胜尽职尽责。篮球游戏既强调团队协作,共同进步又要求队员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服务集体的优秀品德有良好的作用。

1.1.3 竞赛性

作为游戏的一种,篮球游戏常以胜负作为结束。在比赛中既要克服外界的干扰,又要克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因此在比赛中对学生的体力、毅力以及意志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但为了胜利必须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坚持到底,最终体验成功的愉悦。通过篮球游戏能良好的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1.2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发现, 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是他们认为体育课枯燥且令人乏味。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它是青年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投身体育锻炼的原动力。我们常常看到, 一个有趣的游戏时常能出乎意外地激起学生大脑的亢奋, 令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倍增。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参与活动的双方在竞赛规则的约束下, 力争战胜对手, 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我的展示和自我的肯定。体育竞争奖励强者, 激励落后者, 对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竞争精神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

1.3 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1.3.1 启蒙篮球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技术,并且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篮球运动中移动、传接球、投篮、突破、防守等基本技术,都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每一个技术动作对人的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辅助性游戏,对学生特别是初学者可以避免出现因练习的单调枯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在教学中对一些初学者,运用适当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们熟练球性和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1.3.2 综合运用,形式多样

篮球游戏是将篮球运动中的各种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合理有序地编排起来的。在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时,要有明确的技能战术要求和原则。篮球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篮球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1.3.3 减轻学习压力,加强思想教育

在篮球教学中多采用游戏进行辅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篮球游戏的组织形式多为集体进行的有明确的规则限制。具有明显的对抗性、技巧性,通过游戏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等优良品德和作风。

1.4 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1.4.1 在篮球课准备活动教学中的运用

准备部分是保证基本部分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通过准备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各运动器官尽快适应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精神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状态。体育游戏在于它形式多样,具有竞争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2 在篮球课基本部分教学中的运用

篮球课的基本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各种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掌握技术,提高技能和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有目的及时穿插、运用游戏的练习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更换和创新。

2.1 篮球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的教学意义,锻炼价值和教学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在篮球教学中应重视把篮球和游戏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

2.2 在篮球教学中,增加游戏练习的比例是必要的,有利于篮球技术教学和训练质量的提高。

2.3 在篮球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体现在游戏对训练者心理及生理方面的适应和提高,有利于篮球技术的练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孙明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唐基云.体育游戏在快乐体育中的实施[J]教育探索,2007,01

[4]冯健.体育游戏与高校体育教学[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6).

[5]杨正云. 试述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与教学[ J ] . 体育教学, 2002( 6)

[6]张军红.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J ] .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13)

12.篮球理论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1 多元智能理论中心观点

1.1 环境对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加德纳认为,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周围环境极大的影响。“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有利于培养某一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按照同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具备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无论其生理智能怎样,都不可能激发出那种潜能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都具有可造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深度的拥有7种智能,但各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塑造方式和发挥程度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的挖掘和发挥,从而造就不同类型的人才为社会所用。

多元智能理论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智能结构特点以及优势智能性质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1.2 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先天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于个体智能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应该把学生多种智能的挖掘和发展作为教育最终目的,摆脱单一的知识的传授的误区。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方式和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每个人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智能差异的基础上,采取针对学生智能特点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灵活丰富的教学模式,多方引导,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智能的有效、全面发展。

1.3 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加德纳将评价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运用评价识别学生智能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使他们在特定的职业或业余领域内有较好的技能,产生良好的自信心。学生的发展方向受到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引导和指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我们应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2 在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2.1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人才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自己有效率的学习风格。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在篮球专项教学中,不是要把篮球课程某一方面的课题和知识强塞给学生,而是要把教育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为“思维”而教,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有了思考才能体现个性和自我,也就有了假设和创造,学生的智能才能发展。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在确立某一研究主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这一主题设定在特色的情形中,从而确定研究这一主题的不同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急停跳投这一研究主题,学生则可以选择从研究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力学原理、教学方法、错误技术分析等不同方面展开研究。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思维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且是作为一种教学目的来实施的。这正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成份与主要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应定期邀请篮球领域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来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各种角色扮演,使学生进入到全新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训练、教授、指挥、管理和组织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

2.2 根据智能的不同特点设计课程,创新教学观

2.2.1 更新课程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类个体都至少拥有7种智能,每个人以独特方式将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多元智能结构,但是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来自于环境和教育方面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使篮球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我们把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多项智能领域的内存充实到课程中去,更新、丰富旧的课程内容体系,确立起新的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内容体现人类智能的多元化。体育院校篮球专项的毕业生大多在普通中小学、体育院校、体校、体育局、专业队等部门工作。综合考虑篮球专项的教学实际和篮球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篮球专项的人才培养分为篮球专业技术知识、篮球专业战术知识、比赛的控制和指导、裁判基础技术和实战技巧、篮球课的组织和教授、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以及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等方向。篮球专业技术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由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所需的专门性知觉共同构成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学生的运、传、投技术,以及各种进攻与防守的脚步动作如基本站立姿势和起动、跑跳、急停、转身、跨步以及防守步法等身体运动智能;篮球专业战术方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两、三人的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及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及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和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和进攻区域联防、人盯人全场紧逼和进攻人盯人全场紧逼、区域紧逼和进攻区域紧逼的组织形式、配合方法和运用时机等方面的数理逻辑智能;比赛的控制和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双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进行正确地指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限制对方特长等方面的自我认知智能;裁判的基础技术和实战技巧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在比赛中指明罚则肯定合理接触、限制不正当的行为、不合理的动作,确保比赛有秩序地进行的空间智能;课的组织和教授方向是培养学生能在明确课的目的、任务前提下,合理安排课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及时地讲解,实现课的主要目标所需要的语言智能;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培养学生掌握讨论和决定组织方案、制定比赛规程、成立组织机构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赛前管理工作方法,以及比赛活动的管理和非比赛活动(开幕式、闭幕式、赛事服务工作)管理工作的赛中管理方法以及编制和印发比赛成绩表和获奖名单、对比赛资料进行归档、办理参赛队伍离会、对收支进行财务预算的赛后工作方法所需要的人际关系智能。

2.2.2 教学模式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定义,其一,多元智能是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其二,多元智能是工具。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结构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受其影响会产生明显不同。两者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多元化。在篮球专业技术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技术动作练习的时间,再创造不同场景使学生体会技术动作的运用时机和方法,最后要依赖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的技术经验基础上,以最积极干预来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和处理技术经验,形成具备个性化的篮球技术认知策略系统,为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篮球战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理逻辑智能,将其作为教学工具和途径,分析不同战术布局的博弈关系,同时对战术布局中某一个局部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策略做出合理化预测;在比赛的控制和指导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加入自己的思维,善于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比赛教学法,以正式比赛为课题背景,营造正式比赛的真实氛围,使学生在与实际比赛环境的互动中根据优势的转变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比赛的节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结合实际指导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反思,使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得到培养;在裁判的基础和实践技术的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加强专题短片和动画播放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将教师演示与学生的自主调研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空间智能的得到开发;在课的组织与教授教学中,将讨论辨析法引入到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课堂教学中去,针对课的效果应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将课堂讨论、提问和教师评议结合起来,并努力针对知识点为教授对象提供恰当的类比,调动教授对象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启发;在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教学中,设置案例,采取多个项目小组协同配合工作的方式,各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2.3 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加德纳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知道哪些实事、定义、表格和细节,只消透过指尖一按就唾手可得”。教学不应当再以传授“事实”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体系应该和教育的目的一致化,否则广大教师和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同时,由于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影响下,智能特点也不尽相同,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对学生的智能特长发生影响。在篮球课程的评价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真实性”评价,重点提倡过程性评价及情景性评价。所以,在篮球课程的评价中,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提倡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传统的考试形式仍是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主要方法,实践技能的考核要坚持创新和突破,要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展示其不同的智能状况,促进他们发展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从评价时间上,评价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围绕日常教学过程不定期的展开,起初向学生介绍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其后评价过程就在学习和教授中自然展开。例如:在进行二、三人基础战术配合练习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过程中,教师会观察学生在无防守和有防守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并分析造成学生动作行为的客观原因,从而将观察到的学生在发展这一智能方面的实际情况用测试表及时记录、保存。在评价方式上,情境性评价扮演重要角色,情境的选择要努力与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保持一致。如在对学生的指挥比赛与控制比赛水平的评价中,要为学生创造激烈地、正规地比赛情景,实现“学生”角色向“教练员”角色的转移;让评价在学生参与的实际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应该为学生的智力才能发展铺设路径和创造条件;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类、整理和积累;应该发挥档案袋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及时获得来自各方的激励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人才观;根据智能的不同特点设计课程,创新教学观;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篮球专修,应用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4]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6):6-8.

上一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下一篇:证据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