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2025-02-02

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共16篇)(共16篇)

1.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一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012——2013)

一、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复习内容: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1、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树的大小。

2、认识数位表,掌握数的组成。

(二)、100以加法、减法的复习。

1、学生能熟练的进行100内数的计算(包括口算和竖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2、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以及用计算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主要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对于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用竖式计算,同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的复习。

1、熟练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准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能够准确地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换算。

三、复习方法与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习,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4、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2.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二

关键词:基本概念,解题技巧,培优补差,因材施教

期末复习能够系统回顾本学期学过的知识, 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也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十分重要。下面就小学数学期末复习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期末复习要做好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做题过程中加强基本概念的识记

小学数学中基本概念较多, 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故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有些概念变化后出现在数学题目中, 学生不能准确的解答。如:三年级数学题目:判断三 (一) 班平均捐款5元, 就是说每位都捐了5元。做这道题时, 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做错了。这道题目看似简单, 就是对“平均”的理解。其实不然, 这是一道关于平均的逆向思维的题目, 若是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往往会出错。因此, 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做一些练习题, 加强理解记忆。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提高解题技巧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应用题、图形题、单位换算等都渗透着计算。因此,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数学复习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多练习。有些人认为学生计算题做错了, 就是粗心的原因。其实不然, 学生计算题出错是计算熟练度不高的原因, 教师在复习期间可以让学生每天做几道计算题, 但不能过多,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计算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可以增加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解题技巧的练习题。如:计算25×36时, 可以先分解36, 得到算式25×4×9, 然后先计算25×4, 再算100×9。通过这样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抓好典型题目的讲解, 解决全班的共性问题

在数学期末复习中, 部分题目不会做, 是全班共同存在的问题, 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讲解, 并加强类似题目的练习。例如:三年级应用题, 在一个周长为32米的正方形菜地种上小白菜, 每平方米种小白菜12棵, 这块菜地可以种小白菜多少棵?教师可以用倒推法来分析:要想知道这块菜地种多少棵小白菜, 就必须知道这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要想知道这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 就必须知道这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虽然正方形菜地的面积不知道, 但是给出里正方形菜地的周长, 通过周长就可以算出正方形菜地的边长。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豁然开朗, 再出类似的题目, 学生能够很快准确解答。

四、注重培优补差, 兼顾中等生

在数学复习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作业进行梯度设计, 对不同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例如, 三年级题目:一个数除以4之后比原来的数少147, 另一个数乘以8比原来的数多168, 问原来这两个数相差多少?像这样的题目可以让优等生多思考,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对于后进生就不多太多要求。而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让优等生吃透, 让中等生弄懂, 让后进生会做。

3.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三

一、你看,已经抢先飞上了“算一算”趣味小擂台。她要和小蜜蜂们比一比,看谁的舞姿更美。

二、“我来啦!”瞧, 也爬上了“找一找”趣味小擂台。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找位置特别准确。

1.小狗的后面是(),梨在小狗的()面,小兔在小狗的()面。

2.从我们的角度看,足球的()边是西瓜,()边是小猫。

3.苹果在飞机的()面;飞机的下面是(),右面是()和()。

4.小猫在第1行第3列,飞机在第( )行第( )列,小狗在第( )行第( )列。

5.我喜欢的水果是(),在第( )行第( )列。

三、小朋友,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快去“买一买”趣味小擂台,当个文具店的“小老板”吧!

1.乐乐带了5元钱,可以买什么?

(1)可以买:。算式是,找回 元。

(2)也可以买:。算式是 ,找回 元。

2.聪聪花了18元钱,他可能买了 。算式是。

3.玲玲花了10元钱,她可能买了 。算式是。

4.我有 元钱,可以买 ,应找回 元。

四、的动作真快,一转眼就跳上了“猜一猜”趣味小擂台,仔细地做了起来。

1.的年龄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它( )岁。

2.要找到82前面第4个数,这个数是( )。

3.用做成一个,的对面是( )。

4.右图缺了( )块砖。

5. 的只数等于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这个数是( )。

6.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 有( )只。

7.新鲜的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

五、 姐姐已经登上了“画一画”趣味小擂台。她准备画出最好的图画,让大家瞧一瞧,请你也来画一画。

六、小朋友,“做一做”趣味小擂台最适合学了知识能灵活运用的你了,还等什么呢,快快动手吧!祝你成功!

育才小学一年级同学做好事件数如下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参考答案:一、1.略2.(最后一格) 92二、1.苹果前下2.左右3.上西瓜小兔伞4. 21325.略 三、略 四、1. 572. 783.☆4. 85. 896. 697.(1) 38404142(2) 101619(3) 407090100 五、1. 3:103:404:104:402.略 六、1.略2. 一(2)一(4)123. 2件4. 9件5. 42件6. 略

4.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四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1

5、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掌握算理,会用竖式计算。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5.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进一步熟练凑十法。

3、在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0以上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规定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修改: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9+4=9+0=9+7=9+9=

9+8=9+2=9+3=9+10=

9+1=9+5=9+6=0+9=

学生集体读算,开小火车。

挑选9+4和9+8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独立完成(二~四)

提醒:要先计算,再比较。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三、从6、7、8、15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在这几个数字中,你选哪三个数?

7、8、15

为什么?

因为7+8=158+7=15

学生填写

四、填表。

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面有7只猫,右边有8只猫。

求什么?

一共有多少只猫?

么列算式?

7+8=15

学生自己完成其余几题。

交流最后1小题。

最后一题,求什么?

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我们可以在图上知道哪一些已知条件?

第一堆有3个,第二堆有4个,第三堆有5个。

怎么列算式?

3+4+5=12

六、解决问题。

1)小红栽了5棵树,小明栽了7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红上午写了8个大字,下午写的和上午一样多,小红写了多少个大字?

3)原来有16个苹果,拿走了10个,还剩几个?

4)

猴子

梅花鹿

小狗

9只

4只

7只

猴子比梅花鹿,梅花鹿比小狗()。

猴子和梅花鹿一共有多少只?

梅花鹿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

5)小红拍了9下,小明和小红一样多。

一共拍了多少下?

6)看图填空:原来有()个鸡蛋,做蛋糕用去()个,还有()。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答案。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6.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六

一、生活知识匮乏, 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 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能抓准关键信息, 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 单价是25元/kg, 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 (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 占总人数的64.7%, 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 占总人数的15.5%, 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即“四舍五入”的方法, 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 不需学生自己判断, 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 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 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 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且主观意识较强, 所以, 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 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 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 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 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 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 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 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 高为10厘米, 斜边为8厘米, 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 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 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 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 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找到“中间量”, 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 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 (平方厘米) , 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 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 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 (平方厘米) 。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 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 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 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 因此, 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 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 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 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 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 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 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 就是弄清题目内容, 弄清已经知道什么, 要求 (求证) 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 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 M老师买了K瓶, 付了50元, 可以找回 () 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 下面的数中, K可能是 () 。

选项: (1) 任何数 (2) 15 (3) 25

正确解法:找回 (50-2.5K) 元, K的范围是0<K≤20, 并且取整数, 所以只能选择 (2) 。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 即 (50-2.5KM) 元, 属于审题不够清晰, 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 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 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 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 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 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 作为教师也需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 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开阔审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7.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期末复习;针对性;策略

上学期有机会随机听了十多节小学数学期末复习课,能够看出有些教师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但是总体看,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也确实不少,但总给人一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讲风还是太盛,教师不管学生会与不会,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分析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一概讲下去,很显然,复习缺少针对性,期末复习如何确保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呢?

一、开展全面的学情调查与分析,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和关键

我们要做到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必须做好期末复习的一些重要工作,即对本学期教材的再梳理和再认识,对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再审视。此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复习前要对全班同学本学期的学情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从而确定接下来复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收集和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那就更好了。我们可以对本学期一个一个知识块的所有错题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弄清是个别性错误、偶尔性错误还是普遍性错误,如果是普遍性错误,要弄清错误率,还要和教师指导后,学生练习时的错误进行对比,看正确率提高了多少。如果是普遍性错误,还要分析和反思错误的所有可能性,还应当再次翻阅前面每个单元测试的具体情况:错误率统计和分析,特别是对错误率比较的高知识点,我们必须重点加以关注和再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可能情况,并还要与后来的补救性练习后,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提升程度。

我们教师必须弄清,有些普遍性错误可能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生就能掌握了,如,一些计算性知识,但有的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长时间地练习、运用、感悟,才可能理解和掌握的。如,“比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数的意义等。

2.针对期末复习前测结果进行重点分析

只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的统计和分析还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在某一时间节点学生对某一个认知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了解,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多个知识的叠加,再与以前的学习内容相互交织,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可预测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原来学生不会和不理解的,由于受到新知识的启发和影响,现在学生可能会了,理解了。而原来学生会的和理解的,由于受到新知识的影响和干扰,或长时间不复习、不应用,现在又模糊了,又开始生疏了,不会了,产生误解了。

因此,在期末总复习前有必要根据学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上面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分析,进行一个全面的期末复习前测,前测内容要全面,难度在中等偏下,要将学生平时和单元检测时错误率高的知识点重点考虑进去。检测后,要对前测进行全面的统计、整理、分析,要分析小学生对各块知识的目标达成情况,对教学重点的知识掌握情况,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认真考虑学生平时和单元测试中高错误率知识点的现在状况。

最后,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确定复习重点、难点、关键点。弄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理解,还需要教师帮助,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理解,还需要加以训练和巩固,哪些知识学生已完全达标,不必纠缠它了,腾出时间去解决学生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当然,还应当考虑,今后哪些数学知识可以在本学期末复习中进行渗透和铺垫。

二、真正落实主体和主导地位,让学生先复习教师后指导

上面只是根据平时学情和前测情况的主观判断,复习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要做好提高复习质量的准备,还应当根据复习中随时出现的情况随时调整复习计划、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和复习策略。

1.学生先整理,教师后帮助梳理

期末复习中,教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首先对一类知识复习整理,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因为复习的所有数学知识,都是学生前面学习过的,不是陌生的。让学生先进行复习整理,给学生重新进行知识重组提供机会,给那些还不太理解,掌握得不太熟练,或理解不太全面等情况的学生再学习和再认识的时间,给那些理解和掌握较好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提高学习信心的机会。当然,更给我们教师自己再次了解学生的机会,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重建知识组块、找准切入点做好了准备。

2.学生先练习,教师再进行点拨

期末复习,更多的是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优化,让点状的知识组成线,让线状的知识组成网,是为学生以后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容易提取,便于应用。所以,期末复习时组织学生练习(应用)极其重要。让学生先练习,教师再进行点拨,和前面提的让学生先进行整理一样,学生先行练习,在练习中,我们有时间巡视,容易发现普遍性问题,为后面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帮助,也有利于我们教师发现学生的个别问题,为特殊的个别辅导提供时间和空间。

8.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八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难点 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学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59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对于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方面的内容个别孩子计算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为了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五。复习的设想:

9.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九

1、认真梳理教材知识点,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整理复习。

2、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查缺补漏。

3、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4、加强后进学生的辅导工作,不断促进其进步。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10.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十

( )1. —Dad, we can____________sports in school an hour a day now.

—Really? That sounds great.

A. play B. to play C. plays D. playing

( )2. —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About four____________.

A. hundreds B. hundred C. hundreds of D. hundred of

( )3. She often____________a train to school; sometimes she goes to school____________bus.

A. takes; takes B. by; by C. by; takes D. takes; by

( )4. Our teacher is very strict____________us____________our homework.

A. in; in B. with; in C. in; with D. with; with

( )5. The movie is____________, and we are really very____________when we see it.

A. relaxing; relaxing B. relaxing; relaxed

C. relaxed; relaxed D. relaxed; relaxing

( )6. —Why do you look so unhappy, Mike?

—Im hungry, mom. I would like____________a large bowl of dumplings with eggs and tomatoes.

A. to have B. have C. having D. had

( )7.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to visit my friend Lin Tao____________the morning of last Sunday.

A. on B. in C. for D. at

( )8. —Did you see the kids____________on the playground this afternoon?

—No, I was in my office all the afternoon.

A. to play B. plays C. play D. played

( )9. —Whats Jim doing over there?

—He is____________his lost keys.

A. looking for B. finding C. looking at D. looking after

( )10. —Did you enjoy your trip?

—Yes, it was____________!

A. awful B. terrible C. boring D. great

( )11. —Is the boy____________?

—Yes, he cant find his way home.

A. happy B. late C. cool D. lost

( )12. —Your words made me feel____________again. Thank you.

—Im happy I can give some help.

A. tired B. nice C. sorry D. sad

( )13. They are too tired. They decide____________now.

A. to go longer B. to stop to work

C. not to have a rest D. to stop working

( )14. Oh, dear!The shop is____________.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here.

A. empty B. sunny C. crowded D. big

( )15. —I dont like mutton____________beef.

—I dont like mutton, I like beef a lot.

A. and; but B. and; and C. or; but D. or; and

二、完形填空。

There was a little poor boy in a small village. He lived 1 his mother. His mother had to

work all day. In the morning she 2 cakes. In the evening she was back home with some

3 .

One day she was ill in bed, 4 she gave the box to her son and said, “There are one

hundred cakes in the box. Go to the park with these cakes and sell them all. Now 5 , come back early 6 you sell them.”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The boy got to the 7 , opened the box and cried, “Cakes! Cakes! The most delicious cakes in the world.” A woman had a cake. “Oh, its really 8 !” Then many people near came to 9 them. Some wanted three and others wanted five. After a little time, there were not any cakes in the box, but one hundred 10 in it. How happy the boy was!

( )1. A. with B. like C. at D. from

( )2. A. had B. ate C. made D. got

( )3. A. cakes B. food C. children D. money

( )4. A. because B. so C. but D. after

( )5. A. look B. see C. listen D. hear

( )6. A. and B. so C. after D. before

( )7. A. park B. street C. village D. cakes

( )8. A. bad B. terrible C. awful D. delicious

( )9. A. eat B. buy C. sell D. take

( )10. A. coins B. cakes C. boxes D. people

三、阅读理解。

A

I really enjoyed this movie. Its a fun movie for the whole family. I had really good laughs and enjoyed being there. —James

I would recommend (推荐) this movie to everyone. Whether you go with family or friends, I honestly think this movie has something you will really enjoy! —Sam

Ive seen several movies of this kind, but this one is the best. It is so well made—some of the scenes are so beautiful. —John

I went to see this movie with my 9-year-old daughter this Tuesday, really without knowing too much about it. My daughter and I were pleasantly surprised at how funny it was. We just couldnt help laughing. I would recommend this movie to the whole family. —Mary

( )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tell that is spoken in the movie.

A. Chinese B. English C. Japanese D. French

( )2. The poster shows that the movie lasts .

A. 25 minutes B. 60 minutes C. 85 minutes D. 125 minutes

( )3. John likes the movie because of .

A. the funny actors B. the wonderful music

C. the sweet voices D. the beautiful scenes

( )4. Mary and her daughter spent watching the movie.

A. $30 B. $40 C. $45 D. $60

(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ovie most probably tells a story.

A. funny B. sad C. terrible D. true

B

We had a terrible school trip last week. Some students were late. Then we waited half an hour for the school bus, but it didnt arrive. Finally, our teacher took us to take the subway. It took over an hour. When we arrived at the zoo, we were all tired and hungry. We wanted to see dolphins, but there werent any. There were some really smart seals (海豹), but we didnt see the show because we arrived too late. We forgot our cameras, so we didnt take any photos. Then it started to rain, and no one had an umbrella. We didnt see many animals because of the rain. So we went for lunch. We ate hamburgers. My friends also had some ice cream. But I didnt have any, because I dont like it. I wanted French fries, but there werent any in the shop. They were sold out!Finally we went back to school. We were wet, tired and stressed out. I didnt enjoy my school trip at all.

( )6. Why did the teacher take the students to take the subway?

A. Because the students didnt want to have the trip.

B. Because the school bus didnt arrive.

C. Because the students didnt like taking the school bus.

D. Because the students didnt take cameras.

( )7. The students were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zoo.

A. excited B. happy C. tired D. lucky

( )8. What animal show was there at the zoo?

A. Dolphin show. B. Seal show. C. Monkey show. D. Panda show.

( )9. How was the weather after they arrived at the zoo?

A. Sunny. B. Cloudy. C. Windy. D. Rainy.

( )10.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school trip?

A. Terrible. B. Great. C. Not bad. D. Fun.

C

I went home one Saturday afternoon in the autumn of 1993 to get some work done in the garden. While sweeping leaves on the ground, my five-year-old son Nick came over and asked me to write something on a piece of paper to make a sign for him.

“What for?” I asked.

“Im going to sell some of my stones,” he answered.

Nick was fascinated with stones and had collected many stones (石头) from all over. “Im too busy to do that for you. Go and ask your mum for help,” I said.

A short time later, Nick returned with a sign, reading. “Stones One Dollar Each”. He took the sign, a small chair and 4 of his best stones and walked to the road in front of our garden. There he put the stones in a line and sat down on the chair.

After half an hour, nobody passed by. I walked to him and asked him to go back, but he didnt.

Another half hour later, a small car came down the road. I watched as Nick stood up, holding his sign up. A woman rolled down (摇下) a window and read the sign. I couldnt hear their talk, but I saw the woman turn to the driver and the man reach for his pocket.

I sat in the yard, as Nick ran to me. Waving the dollar, he shouted. “I told you I could sell one stone for a dollar—if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you can do anything.”

( )11. Why didnt the writer help his son?

A. Because his wife is better at making a sign.

B. Because he didnt know what to write.

C. Because he was busy sweeping leaves.

D. Because he didnt want his son to sell the stones.

( )12. The underlined words “was fascinated with” mean “ ”.

A. was far from B. was afraid of

C. was famous for D. was interested in

( )13. Nick was a boy .

A. who was kind B. who had a strong mind (意志)

C. who was honest (诚实的) D. who had many hobbies

( )14.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

A. the story happened in spring

B. the car was driven by a woman

C. Nick spent half an hour selling one stone

D. the writer might be moved (感动) by his son

( )1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Expensive Stones. B. Favorite Stones.

C. A Stones Value (价值). D. Stones for Nothing.

四、阅读理解填词。

Spring is coming. The w 1 gets warm. Its still a little cold and w 2 these days. But we can find spring everywhere.

Look at the trees. The l 3 on the trees are green now. They are growing (生长) well.

Some flowers are c 4 out. They are so b 5 . Listen, the birds are singing. They are happy to come b 6 . Spring is a good time for outdoor(户外的) a 7 . Children are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 Some are flying kites; others are t 8 photos; still others are playing football. They w 9 sweaters and jeans. Spring is a comfortable season. Its not too cold or too h 10 . I like it.

1. w 2. w 3. l 4. c 5. b

11.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 篇十一

一、 紧扣《大纲》, 系统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教学大纲,联系新课程标准、《考试指南》和课本,将整个三年的零碎的数学知识重新整合,进行系统复习. 教研室下发的《中考总复习》中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及其图像;4图形的认识;5图形与变换;6概率;7统计. 我们在讲每一个单元时,一般性是先讲概念,同时揭示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单元所采用的方法还是不一样的.

二、抓好例题、习题以及变式的教学

第一轮复习时,所采用的例题习题千万不能随意,尤其不能搞“题海战术”. 选的例题最好能选择一些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尽可能使每道例题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 如在复习“函数及图像”时,可以选择这样的例题:

例:已知函数y = (m + 1)x2+ 3x - m(2x + 1) + 7,求

(1)当m取何值时 ,对应的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

(2)当m取何值时 ,方程 (m + 1)x2+ 3x - m(2x - 1) - 7 =0没有实数根

(3)当m取何值时 ,此函数图像一定在x轴下方.

通过这一个例题,我们就把函数知识和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知识点综合联系了. 当然, 对例题和习题还可以引申扩充,挖掘出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1 寻找其他不同的方法;

2 改变题目形式(如可以把填空题改为选择题或者解答题);

3 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将题目进行变式练习;

4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引申;

5 可以增减条件从而探索结论;

三、注重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训练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等等. 要对数学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不可能全部到第二轮复习中才讲.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分类讨论思想,它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

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 点A、B的坐标为A(4,0)、B (4,3) 动点M、N分别从点O、B同时出发, 以每小时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点P,连接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p点坐标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

(2)记△NPA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 (0 < t < 4)

(3)当t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 ,最大值是多少 ?

(4) 点Q在y轴上 , 当s为最大值且△QA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直线AQ的解析式.

发现其中涉及了以下一些思想:

1. 函数思想 :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 方 程思想 : 将点 P 的 横坐标代入 AC 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中解得 P 得纵坐标;

3. 转 化思想 :将点的坐标与线段的距离的转化

4. 数 形结合思想 :具体的图形用代数方法求出 Q 点 的坐标,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

四、注重查缺补漏,及时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复习测试后, 会有许多错题产生. 此时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订正错题就必不可少. 可以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 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要注明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犯此类错误. 当然如果题目较长,可以将题目进行剪拼,以免浪费太多时间在抄题上.

12.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十二

林和小学叶小娜

一、复习要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时间,会看时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5.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的具体设想。

1.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内容是什麽等等。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时间安排。(9课时)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加与减(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5 认识时间(看钟表图写出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1课时

6.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13.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十三

1、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2、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14.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十四

一、从学生的思想方面入手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数学复习课往往不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因为复习课上不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而是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炉”, 这样学生就没有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新鲜感,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 数学总复习就是重复地学习, 觉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因此,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至关重要, 要让学生明白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运用系统性的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

二、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总复习的方式方法

1. 在总复习时,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当中, 要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 对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同时还要给学生们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让他们自己试着将知识串联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和梳理。

2. 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 要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无论是在学习新知识还是在复习的过程中, 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在复习环节中自身存在的不足, 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去反思。比如, 课堂上复习“解方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这样很轻松地就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首先, 习题要讲究精。对于学生来说, 复习课没有太多吸引他们的东西, 因此, 不能够采用题海战术。所以, 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就要讲究精, 笔者常从生活方面选取一个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出题。其次, 安排练习的时候要分层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分层次, 既要让学习好的学生有所进步, 又要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有所收获, 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所得。另外, 选择的习题要活。教师在进行习题的选择和布置时要灵活而且适度, 尽量保证所选择的习题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架构上进行延伸, 避免习题的重复性, 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三、通过自主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总复习的兴趣

在进行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只是在关键的知识点和难点上面进行必要的点拨, 而复习最终的目的是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 在课堂总复习的环节中,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要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 不能够稍有疑问就询问教师, 这样起不到良好的复习作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发挥他们思维的扩散性, 让他们进入到深层次的思考状态。若此刻还有问题再向教师请教, 这样就能够起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达到总复习的目的。

15.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篇十五

1. 单项式2πa2 b的次数是。

2. 函数y=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 点P(m,1)与点Q(2,n)关于x轴对称,则m2+n2=。

4. 写出一个与y=-x图像平行的一次函数:。

5. 分解因式ax2-ay2 =。

6. 直线y=2x-5与y=-x+4的交点坐标为。

7. 若4x2 -kxy+y2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8. 若2xm-1y2与-x2yn是同类项,则(-m)n=。

9. ()÷3a=4a2-2a+1 。

10. 如图1,在△ABC中,∠C=90°, AD平分∠BAC,BC=10cm,BD=7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cm。

11. 在直角ΔABC中,∠ACB=90°,∠A=30°,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若AB=4,则BD=。

12. 观察下列各个算式:1×3+1=4=22;2×4+1=9=32;3×5+1=16=42;4×6+1=25=52 …… 根据上面的规律,请你用一个含n(n>0的整数)的等式将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

二、选择题

13. 函数y=-x与函数y=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A. (-,)B. (,-)C. (-,-)D. (,)

14. 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 ② ③④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④

15. 化简x(y-x)-y(x-y)得()。

A. x2-y2B. y2-x2 C.2xyD. -2xy

16.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8cm和4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12cmB.16cmC.16cm或20cmD.20cm

17. 如图2,两条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下列方程组()的解。

A.y=2x+1y=x+2B.y=3x+1y=x-5C.y=-2x+1y=x-1D.y=-x+3y=3x-5

18. 要使x2+mx+成为一个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

A. ±B. -C. ±D.

19. 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 x2·x3=x5B. (x2)3=x6 C. x3+x3=2x6D. (-2x)3=-8x3

20. 下列属于因式分解,并且正确的是()。

A. x2-3x+2=x(x-3)+2B. x4-16=(x2+4)(x2-4)

C. (a+2b)2=a2+4ab+4b2D. x2-2x-3=(x-3)(x+1)

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A.65°,65° B.50°,80°C.65°,65°或50°,80° D.50°,50°

22.如图3,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则∠PBQ为 ()。

A.15°B.20°C.30° D.45°

三、解答题

23. 分解下列因式:(1)(y-x)2+2x-2y。 (2)a2-16(a-b)2。

24. 先化简,再求值:y(x+y)+(x+y)(x-y)-x2,其中x=-2,y=。

25. 将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则添加单项式的方法共有多少种?请写出所有的式子及演示过程。

26. △ABC是格点三角形。且A(-3,-2),B(-2,-3),C(1,-1)。

(1)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B′C′。

(2)写出△A′B′C′各点坐标。并计算△A′B′C′的面积。

27. 如图4。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图4 图5图6

28. 如图5,直线l1,l2相交于点A,l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l,0),l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直线l1表示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x为何值时,l1,l2表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

29. 如图6,有A、B、C三种不同型号的卡片若干,其中A型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型是长为b、宽为a的矩形。C型是边长为b的正方形。

(1)请你选取相应型号和数量的卡片,在图中的网格中拼出(或镶嵌)一个符合乘法公式的图形(要求三种型号的卡片都用上),这个乘法公式是

(2)现有A型卡片1个,B型卡片6个,C型卡片10个,从这17个卡片中拿掉一个卡片,余下的卡片全用上,能拼出(或镶嵌)一个矩形(或正方形)的都是哪些情况? 请你通过运算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2. x≥-2;3. 5;4. y=-x+1;5. a(x+y)(x-y);6. (3,1);7.±4;8. 9;9. 12a3-6a2+3a;10. 3;11. 1;12. n(n+2)+1=(n+1)2

二、选择题

13. A14. B15. B16. D17. D18. B19. C20. D21. C22. C

三、解答题

23.(1)(x-y)(x-y+2)(2)(5a-4b)(4b-3a)。

24.xy=-1。

25.解:添加的方法有5种,其演示的过程分别是:

(1)添加4x,得4x2+1+4x=(2x+1)2。

(2)添加-4x,得4x2+1-4x=(2x-1)2。

(3)添加4x4,得4x2+1+4x4=(2x2+1)2。

(4)添加-4x2,得4x2+1-4x2=12。

(5)添加-1,得4x2+1-1=(2x)2。

26.解: (1)△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B′C′如图7所示。

(2)由图可知:A′(3,-2),B′(2,-3),C′(-1,-1),

S△A′B′C′=4×2-×4×1-×1×1-×3×2=2(面积单位)。

27.(1)答:△ODE是等边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 OD∥AB,OE∥AC,∴∠ODE=∠ABC=60°,∠OED=∠ACB=60°。∴△ODE是等边三角形.

(2)答: BD=DE=EC,∵ OB平分∠ABC,且∠ABC=60°,∴∠ABO=∠OBD=30°。∵OD∥AB,∴∠BOD=∠ABO=30°。

∴∠DBO=∠DOB,∴ DB=DO。同理,EC=EO。∵DE=OD=OE,∴ BD=DE=EC。

28.(1)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2x+b2 ,则由图像过点(0,-2)和(2,3),得b2=-2,2k2+b2=3。解得k2=,b2=-2。 ∴y=x-2。

(2)由图像知, 当x>-1时,直线l1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0,而由x-2=0得x=。∴当x>时,直线l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0。∴当x>时,直线l1,l2表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

29.解: (1)乘法公式是(a+b)2=a2+2ab+b2,拼成乘法公式的图形(如图8所示)

(2)从三种卡片中拿掉一个卡片,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6ab+10b2。由①得6ab+10b2=2b(3a+5b)知用6个B型卡片,10个C型卡片,可拼成长为3a+5b,宽为2b或长为2(3a+5b),宽为b的矩形.

②a2+6ab+9b2。由②得a2+6ab+9b2=(a+3b)2知用1个A型卡片,6个B型卡片,9个C型卡片,可拼成边长为a+3b的正方形.

16.一年级期末复习数学 篇十六

共25分)1.(5分)一个商店有1200平方米的墙壁需要粉刷,计划第一天粉刷,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粉刷,第二天粉刷的面积是第三天的。

(1)第三天粉刷的面积是多少?(2)若计划剩余的在第四天全部完成,则第四天比第一天粉刷的面积少几分之几? 2.(5分)一袋面粉重25.5千克,第一次吃去了,第二吃去的是第一次的,第二次吃去了多少千克? 3.(5分)五(1)班同学去春游。他们租了一些船,如果每条船坐8人,正好坐满租来的船;

如果每条船坐7人,则多出4人。五(1)班一共去了多少人? 4.(5分)甲、乙一起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了,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了,甲、乙一起做8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 5.(5分)幼儿园将一批水果分给大中小和小托四个班,先将全部水果的 再减去 千克给大班;

再把余下的 加上 千克给中班;

又把余下的一半给小班;

最后把剩下的一半加上 千克给小托班,这时幼儿园还剩5千克水果,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二、工程问题(共4题;

共20分)6.(5分)阳光小学新进一批图书共750本,其中 分给六年级,剩下的分给五年级和四年级。已知五年级分的图书和四年级分的图书的比为5:4,问五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7.(5分)建筑一条水坭路,甲队独做要12天,乙队独做要15天,乙队先独做工程的,剩下的再由甲、乙两队合做,还要多少天修完? 8.(5分)挖一条水渠,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王伯伯每天挖的量是李叔叔每天挖的量的 .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9.(5分)小明读一本书,已读和未读的页数比为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和未读的页数之比为3:5,求这本书共多少页? 三、比的应用(共15题;

共85分)10.(5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51米,这时两天已修的路长和全长的比是1:3,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1.(5分)12.(5分)把下面的正方形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的面积比是1∶1. 13.(5分)六二班同学报名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一开始有 的人报名参加,后来又有5人报名,这样,参加人数与不参加人数的比是4:5。六二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14.(5分)10公顷小麦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4.8吨,按85%的出粉率计算,这些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吨? 15.(5分)说说下面的百分率各表示什么含义. 一种优质稻谷的出米率是78%. _______的质量占_______质量的78%. 16.(5分)实验室里有盐和水,(1)请你配制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和水多少克进行配制?(2)如果要求你把(1)所配成的500克盐水变成15%的盐水,需要加入盐几克?(3)如果要求你把配制含盐率12%的盐水5000克,你应该从含盐率5%和15%的两种盐水各取多少克才能配成? 17.(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出勤率 18.(5分)60千米比80千米少百分之几? 19.(5分)下面各题只列综合算式或方程,不计算。

(1)四、五年级一共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四个班,平均每班栽多少棵?(2)一种华为牌手机原价每部2580元,网上限时抢购每部1680元,网购每部手机降价百分之多少?(3)做一节底面直径为0.35m,长为3.5m的圆柱形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20.(5分)某市质量检测部门对全市的品牌矿泉水进行了抽查,部分结果如下表。

序号 品牌 抽查箱数 合格箱数 合格率 1 A 65 59 2 B 70 63 … … … … …(1)这两种矿泉水的合格率是多少?填在表格里。

(2)如果你去商店买水,你会选择上表中哪一个品牌的矿泉水?为什么?(3)淘气算出该表中一个品牌矿泉水的合格率大约是111.1%,笑笑说他肯定错了。你觉得笑笑的理由是什么? 21.(10分)一套运动服共300元,其中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裤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22.(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花生的出油率 23.(5分)用4000千克大豆榨豆油1440千克,求大豆的出油率. 24.(10分)某校为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体检,下面是体检后得到的体重正常、体重偏轻和体重偏重的结果统计图。已知体重偏轻的有48人。

(1)该校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2)体重偏重的学生占体检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共5题;

共25分)1-1、1-2、2-1、3-1、4-1、5-1、二、工程问题(共4题;

共20分)6-1、7-1、8-1、9-1、三、比的应用(共15题;

上一篇:对未来的想象作文1000字下一篇:校园广播站首届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决赛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