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4-12-06

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精选9篇)

1.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一

开发区2015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2015年1-6月份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约22.9亿元,同比增长32.4%;

2、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29家,1-6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3.1%;

3、财政收入约52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0.2%,同比增长19.5%; 4、2015年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同比增加14.6%:;

5、进出口额1350万元,同比增加19.5%;

6、项目建设进展:全区新增入区项目4个,引进资金30.6亿元。新增开工建设项目11个;新增投产项目10个,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已达3家,分别是根力多生物科技、利晖电器、欧塑型材)。

二、存在问题

1、经济总量依然较小。虽然经济总量每年都保持较大增长幅度,但按照省商务厅的评价标准,我开发区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量依然较小,相距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部分项目进展较慢。因资金的问题,全德翰、艾德照明、梦依服饰、荣鑫酒业、宝华板材等项目建设缓慢;因征地清表问题,通力化工、鸿振化工进不了场;由于市场原因,昊丰电子、中波轮毂、汇源药业、路泽金泰等项目不能按期投产达效。

三、下一步措施

1、下大力招大引强。一是着力招大引强,把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强企作为招商主攻方向,加力度上措施,争取年内有1家投资10亿元的大企业落户开发区。二是开展以商招商。主动联系区内企业老板,捕捉招商信息,通过客商的牵线搭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2、督促项目投产达效。严格监督项目履约。结合县有关部门,对不按协议或不完全按约定进度建设的项目,进行集中治理,追究违约责任。对闲置土地又无力建设的依法收回,安置其他项目;对闲置厂房的引导企业转产或引进新项目。重点抓好凯塑塑胶、尤里卡电车等项目投产,抓好开源节水、比之尔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3、加大帮扶力度。及时掌握企业在建设和生产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结合县有关部门对企业在手续跑办、水电气暖、用工和融资、创新和改造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企业排忧解难。

2015.7.3

2.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二

1.1 水泥需求萎缩, 产量增速大幅下降

2015 年对水泥行业发展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 在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和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背景下, 水泥需求呈现了24 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 全年水泥产量23.48 亿吨, 比2014 年减少1.3 亿吨水泥, 全年需求同比增速下滑预计超过5%。

需求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处于转型期, 过去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继续发生着改变。2015 年水泥需求下游行业中房地产和基建整体表现乏力, 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 从2014 年增长10.3%直线下降到2015 年的1%, 下降幅度超过9 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已经连续2 年接近10 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是导致水泥需求快速减少的直接原因。基建投资虽然依旧维持在17%左右的高位, 但起到的更多是支撑现有水泥需求总量的作用。

从区域来看, 除西南地区略有增长外, 其余地区水泥产量全部下降, 东北和华北下滑幅度最大, 分别达到15.7%和14.6%, 西北也下降了7%。水泥产量权重最大的华东和中南分别下降了5.62%和1.72%。

单位:万吨, %

1.2 效益全面下滑, 行业步入艰难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11 月我国水泥行业累计实现收入8080 亿元, 同比下降9.56%, 行业亏损企业额达到历史新高的202 亿元, 比2014 年增长128%。行业盈亏企业相抵后实现利润270 亿元, 比2014 年大幅下滑61.29%。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 是2001 年以来最低的一年。预计2015 年全年行业利润在300 亿元左右, 亏损额超过210 亿, 亏损面超过40%, 31 个省份中10 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 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 水泥行业已步入最艰难时期。

从区域来看, 六大地区利润呈现无差别化的全面大幅下滑走势, 其中华北全行业亏损, 东北、西北和西南下滑幅度超过90%, 我国两大利润区华东和中南地区也分别下滑接近50%。

从利润率来看, 华北地区创历史新低为-5.7%, 连续3 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是目前区域效益最差区域。东北、西北和西南表现接近, 利润率不到1%, 形势堪忧。华东和中南地区利润率好于全国平均, 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

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⑴需求下滑:需求持续低迷, 产能利用率下降, 过剩压力有增无减, 多数地区库存高涨。面对需求下滑, 企业出现恐慌心理, 致使价格下滑不止。

⑵新增产能:部分省份政府对遏制水泥过剩行业产能政策落实力度不够, 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依然核准大规模水泥项目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区域产能过剩的进程。

⑶大企业担当不足:一是部分大企业主导的低价竞争淘汰法则, 逼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而其他相对较落后的企业, 又不愿意主动退出, 反而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不断降低水泥销售价格, 压缩了水泥行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大企业之间“怄气”拼实力。前两年优势企业都在市场中获利丰厚, 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和前几年利润积累, 加上大企业融资能力强, 一改过去自律协同的做法, 通过低价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1.3 水泥价格:旺季不旺, 淡季更淡

2015 年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 恶意价格战和违规竞争此起彼伏, 大部分企业销售价格仅能维持在现金成本, 有的已亏现金流。据数字水泥监测数据显示, 截止12 月底, 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249元/ 吨 (全品种含税落地价, 下同) , 企业平均出厂价为195 元/ 吨, 同比下跌均在20%左右。

从时间点上看, 上半年因延续去年底走势, 加之对于上半年需求较差早有预期, 行业自律仍能执行, 价格也保持在285 元/ 吨中等水平, 企业盈利情况尚可。但进入下半年, 由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未出现明显好转迹象, 为争抢市场份额, 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 致使价格不断下挫, 全国各地基本无一例外都跌至谷底, 众多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并且短期市场难以呈现上涨格局, 表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特点。

从六大区域走势看, 全年平均价格同比下调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地区, 下跌80 元/ 吨, 跌幅为23%;其次是华东和中南地区, 分别下跌70 元/ 吨和60 元/ 吨, 跌幅为20%和18%;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别下跌15%、14%和11%。其间, 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二季度和四季度均有小幅反弹, 但力度较为微弱, 平均实际上涨幅度仅在20 元/ 吨左右, 与过去两年50~60 元/ 吨相差甚远;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均呈单边下跌走势, 尽管陕西和甘肃个别地区也有推涨, 但维持时间有限, 最终未能成功执行。

分省份来看, 广东省同比跌幅最大, 接近45%, 12 月P.O42.5 散出厂价仅在180 元/ 吨, 熟料价格更是由于有新增产能释放, 出现超低价130~140 元/ 吨。其次是山西、云南和辽宁, 同比跌幅均在28%左右;其余大多数省份价格同比下跌也都在20%左右。

1.4 出口量总体平稳, 结构有所变化

2015 年水泥和熟料出口预计保持在去年的水平, 出口量约为1400 万吨, 但出口量的结构有所变化, 水泥熟料产品比重提升, 主要原因是国内煤炭价格的下降使得熟料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1.5 供需: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

在需求进一步下滑的背景下, 供给端产能依旧在持续增长, 2015 年行业水泥熟料运转率进一步下降到67%左右的历史低水平, 产能过剩矛盾依旧非常突出, 供给端新增水泥产能依旧在持续增长,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 2015 年全国新增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共有31条, 合计年度新增熟料产能4712 万吨, 比2014 年减少2319 万吨。已经连续三年新增产能呈递减走势。截止到2015 年底, 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1764 条 (注:去除部分2015 年已拆除生产线) , 设计熟料产能达18.1 亿吨, 实际年熟料产能达到20 亿吨。累计产能比上年增长2%。水泥熟料年实际产能富余量超过6 亿吨。

1.6 集中度提升慢

在需求和效益双下的背景下, 企业兼并重组更加谨慎, 并购大潮未在2015 年大规模出现, 2014 年前10 家熟料集中度约在52%, 2015 年预计在此基础上提升3~4 百分点。但随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重背景下, 后期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2 2016 年展望

2.1 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在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提出2016 年及今后一个时期,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同时, 多家研究机构对2016 年经济增长作出了预测, 央行预测GDP增速为6.8%, 社科院预计GDP增速6.6%~6.8%, 摩根大通预计2016 年GDP将降至6.6%, 惠誉预计降至6.3%, 多个研究机构对2016 年整体增长预测结果都有下调预期, 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 2016 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转型, 增长模式将朝着创新和科技方向转变。预计2016 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 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

固定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 我国投资自2003 年开始连续十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 直到2013 年才首次降到20%以下, 2014、2015 年连续回落幅度加大, 2015年已经回落至10%, “新常态下”这一回落趋势将会延续。

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经过十余年高增长后, 我国房屋存量已大幅度增加, 房地产进入“去库存”阶段, 政府正在通过包括鼓励开发商降价, 鼓励个人购房出租等各种政策实现房地产的去库存化, 因此, 意味着政府不会出台过大的刺激政策带动投资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 也就说明房地产投资增速短期不会反弹, 并且会继续探底和走低。另一方面, 由于制造业正处在调结构的过程中, 制造业投资依旧处于下降阶段。最后一方面, 基础建设投资作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投资, 2016 年稳增长重心将再度向基本建设投资倾斜, 基建投资呈现趋好态势, 但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不足, 融资增量受限, 新项目开工建设力度可能弱于预期等不利条件, 投资力度预计无法抵消前两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预计2016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很有可能跌落到8%、甚至7%, 回落幅度比2015 年略有收窄。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很有可能呈负增长, 即与2015 年投资规模增长降至零以下;而基建投资将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预计2016 年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可能达到18%、甚至到20%。

2.2 水泥行业发展形势预测

整体看来, 在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背景下, 2016 年水泥市场需求将依然弱势运行, 水泥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明显好转、水泥价格难有大幅反弹, 企业盈利状况难言乐观。

⑴水泥需求继续下行, 但下降幅度收窄。

从水泥需求结构来看, 下游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 增速将呈现多年来首次负增长, 但下滑幅度将收窄。基建投资增速将维持18%的水平, 因此2016 年水泥需求将继续探底, 增速将从2015 年下降5%基础上继续下降3%左右, 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⑵“去产能”将成为2016 年主旋律。

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水泥行业而言, 将主要体现在“停新增, 去产能”, 水泥行业在市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时期, 引入了大量的投资, 使得产能大幅提高, 2012 年以后, 产能过剩矛盾逐年加大, 到2015 年行业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 较上一年下降幅度达5 个百分点。

在整体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 行业发展重点将立足于产能结构优化, 劣势企业将逐步退出, 但退出过程不会短期迅速完成, 在市场及政府的推动下将分区域优先对重点地区 (过剩最为严重、效益低) 进行产能清出。

⑶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

2016 年水泥行业联合重组步伐将加速, 优势企业将发挥区域市场的主导作用, 行业协会在市场协调、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 以联合重组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 从而提高资源效率。

⑷经济效益难有根本性改观。

3.2015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 篇三

全球信息经济发展态势

跨界、融合、创新、转型成为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经济正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战略布局、重构竞争规则的新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信息经济增速高于GDP增速的特征没有改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融合型信息经济对整体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主要国家基础型信息经济的整体规模增长明显趋缓,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历史峰值水平。一批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基础型信息经济结构软化已成全球趋势。主要国家信息资本存量增长态势良好,中国信息资本存量增速尤为突出,但信息基本效率没有明显改善,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我国信息经济基本特征

我国信息经济总量与增速呈现“双高”态势。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延续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2014年期间增速由10.93%提高到了14.32%,总体规模已达到2.73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的信息经济规模之和。

我国信息经济占GDP比重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信息经济增长逆势而上,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攀升,于2014年首次超过GDP的四分之一。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35%,逐渐接近甚至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信息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国信息经济内部结构演进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融合型信息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1996—2014年期间,我国信息经济内部结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2000年期间,基础型信息经济占比逐步上升,信息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基础型信息经济为主;2001—2007年期间,基础型信息经济和融合型信息经济的占比基本维持不变,二者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相近;2008—2014年期间,融合型信息经济占比逐步上升,融合型信息经济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上升,2014年贡献高达92.30%,信息经济增长的动力以融合型信息经济为主。

基础型、融合型、新生型信息经济发展呈现不同态势。2014年,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速创历年最低,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逆势崛起,推动基础型信息经济呈现软化发展态势。各传统产业中信息经济占比不断攀升,融合型信息经济极大促进了传统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化改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生型、福利型信息经济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双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动力。

全国各省信息经济规模情况:各省信息经济规模呈自东向西逐级递减趋势,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四个梯队,2008—2014年间各省信息经济规模所属梯队没有发生变化,短期间各省也较难实现梯队间的跨越。

全国各省信息经济增速情况:2014年,全国各省信息经济增速整体呈现“枣核型”结构,绝大多数省份信息经济增速都集中在10%—25%之间,安徽、贵州、重庆信息经济增速在25%以上,吉林成为信息经济增速唯一低于10%的省份。

全国各省信息经济GDP占比情况:2014年,全国各省信息经济GDP占比整体呈现“枣核型”结构,除部分东部沿海省份与西北省份,其余大量的省份信息经济GDP占比均在20%—30%之间。各省信息经济GDP占比排名在18年间发生颠覆性转变,上海、广东等东部省份由全国靠后位置攀升至全国前列。

全国各省基础型信息经济规模情况:2008—2014年间,全国约一半的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实现大发展。基础型信息经济规模集中度较高,仅江苏省和广东省的规模总和就占全国总和的37.02%。

全国各省融合型信息经济规模情况:全国融合型信息经济规模地域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但各省在2008—201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绝对量与相对量看,广东省均为提升幅度最大的省份(增加12859.3亿元,4.92倍)。

全国各省新生型信息经济发展情况:2014年,全国各省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金字塔型”分布特征,北京、上海、浙江三省市的电子商务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电子商务指数在15以下。

信息经济影响力模型:根据信息经济规模与GDP规模全国排名的差异,各省信息经济的影响力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同步发展型、信息经济超前型、信息经济迟缓型。东部地区的信息经济影响力优势显著。

信息经济成熟度模型:按照信息经济规模与增速两个因素分别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各省信息经济成熟度情况可分为四大类型——引领型、成熟型、潜力型、成长型。东部沿海省份呈现信息经济规模、增速、占比“三高”的态势;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信息经济发展迅猛;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山西、河北、内蒙古等能源与原材料大省信息经济亟待发展。

信息经济结构特征模型:根据基础型信息经济与融合型信息经济在全国的排名,各省份信息经济内部结构特征可分为三类——信息经济均衡发展型、基础信息经济先导型、融合信息经济先导型。

新生型信息经济均衡发展模型:按照电子商务指数与人均GDP两个因素分别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各省新生型信息经济发展情况可分为四大类型——均衡领先型、繁荣型、追赶型、均衡滞后型。新生型信息经济的集聚特性更加明显,且发展水平与本省经济整体水平息息相关。

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

信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是指驱动其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信息经济内部产品、服务、技术从研发到扩散、应用、生产等整个过程,即传导机制,以及驱动信息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技术性、要素性因素量化分析,即动因分析。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诸多特征,报告对我国信息经济发展传导机制及动因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力求从全新角度审视我国信息经济发展路径、驱动力量、发展方向和演进规律,继续推动信息经济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根据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全国信息经济发展情况可划分为三类地区。可以概括为创新要素驱动型地区、综合要素驱动型地区、投入要素驱动型地区。

信息经济创新驱动与投入驱动阵营区分显著。创新要素驱动型区域,如北京,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要驱动要素的增长阶段;综合要素驱动型区域,如天津,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对信息经济的贡献基本持平,处于创新要素驱动与投入要素驱动交织并进阶段;投资要素驱动型区域,如青海,仍处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阶段。

综合要素驱动型区域信息经济正由投入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过渡。综合要素驱动型地区处于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发展模式由投入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过渡的阶段,部分地区呈现出信息基础设施由低类向中类转化,资源社会消耗由高类向中类转化的特征。

信息经济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附随扩散。以信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在不断加速形成。区别于其他技术进步,信息经济技术进步更多表现为附随扩散的模式,即为通过偏性技术进步的方式作用于其他产业。

完备的“经济生态圈”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信息经济整体产业链而言,每个环节,包括研发、实验、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反馈,都更加密切依附于其他环节,经济生态圈的形成与发展将成为信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区域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传导机制及动因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按照信息经济驱动要素的差异,我国不同省(直辖市、自治区)可以分为创新要素驱动型地区、综合要素驱动型地区和投入要素驱动型地区。创新要素驱动型区域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六个地区。综合要素驱动型区域包括福建、辽宁、河南、天津、四川、河北、重庆、吉林、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北、安徽、内蒙古、云南、江西、广西、湖南等十八个地区。投入要素驱动型区域包括海南、宁夏、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六个地区。

创新要素驱动型地区以北京为例:

近年来北京信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4年信息经济总量达到7383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显著高于GDP全国第13位排名,信息经济占GDP比重34.61%,排名全国第3位。总体而言,北京信息经济增长水平与发展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基础型信息经济:2014年,北京市基础型信息经济总量达到2610.65亿元,排名全国第4位。融合型信息经济:2014年,北京市融合型信息经济总量超过4772亿元,排名全国第10位,高于其GDP排名3个名次。新生型信息经济:北京市新生型信息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指标、移动互联网指数、互联网上市公司个数均排名全国第一,分别为27.95、20.44和46.00,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11000亿元,排名第2位。福利型信息经济:北京市福利型信息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北京市智能服务指数为55.8,排名全国第2位。

北京信息经济驱动要素。北京市2014年信息经济驱动能力综合排名第1位,驱动北京市信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市场和ICT技术五类。资本投入驱动要素方面:北京的人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排名第3位,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排名第20位。人力资本驱动要素方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每万人)排名全国第1位,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占比全国第1位,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排全国第5位。信息基础设施驱动要素方面:人均移动电话基站数和人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均排名全国第2位,移动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行政村比重排名全国第1位。应用市场驱动要素方面: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排名第2位,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水平和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排名第1位。ICT技术驱动要素方面:北京市人均政府研发投入总额和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书(每万人)均排名全国第1位。

综合要素驱动型区域以天津为例:

天津是我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近年来天津信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信息经济总量4979.17亿元,排名全国第14位,信息经济增速23%,排名第18位;信息经济占GDP比重31.67%,排名全国第5位。天津的信息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信息经济影响力方面,天津信息经济排名超过GDP排名,信息经济发展快于GDP发展,属于信息经济超前型;在信息经济成熟度方面,天津的信息经济规模低于全国水平,信息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潜力型;在信息经济结构特征类型方面,天津属于信息经济均衡发展型;在新生型信息经济均衡发展度方面,天津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指数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属于均衡领先型。

其中,天津的基础性信息经济总量1297.76亿元,排名全国第14;融合型信息经济总量3681.42亿元,排名全国第15;天津在新生型信息经济方面成果显著,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天津市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2014年电子商务指数全国排名第8;天津在福利型信息经济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14年天津智能服务指数为39.1,排名全国第9。

天津的信息经济驱动体系的特点是:资本投入雄厚,人力资本强大,ICT相关产业和应用市场发展较好,信息基础设施和ICT技术有待提高。

其中,天津的资本投入驱动标准化指数为92.34,在全国排名第2;人力资本驱动标准化指数为80.83,在各省中排名第2;信息基础设施驱动标准化指数为23.58,在各省中排名第13;ICT相关产业驱动标准化指数为69.51,在各省中排名第4;应用市场驱动标准化指数为52.32,在各省中排名第4;ICT技术驱动标准化指数为24.01,在各省中排名第4。

投入要素驱动型区域以海南为例:

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2014年海南信息经济总量844.2亿元,排名全国第28位,其信息经济GDP占比24.11%,信息经济增速24%。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成为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高峰对话平台,在推进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和海南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对于信息经济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信息经济影响力方面,海南信息经济排名与GDP排名相同,信息经济发展同步于GDP发展,属于同步发展型;在信息经济成熟度方面,海南的信息经济规模低于全国信息经济评价水平、信息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信息经济增速,属于潜力型;在信息经济结构特征类型方面,海南属于信息经济均衡发展型;在新生型信息经济均衡发展度方面,海南的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电子商务指数高于全国电子商务中位数,属于繁荣型。

其中,2014年基础型信息经济总量达到63.24亿元,排名全国第29;融合型信息经济总量超过780亿元,排名全国第28;新生型信息经济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电子商务指数为6.95,排名全国第12;福利型信息经济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智能服务指数为19.1,排名全国第29。

海南的信息经济驱动体系的特点是:资本投入一般偏弱,人力资本很弱,信息基础设施中中等偏弱,ICT相关产业发展较差,应用市场一般,ICT技术较为薄弱。

其中,海南的资本投入驱动标准化指数为40.45,在全国排名第18;人力资本驱动标准化指数为2.58,在各省中排名第26;信息基础设施驱动标准化指数为54.49,在各省中排名第8;ICT相关产业驱动标准化指数为6.31,在各省中排名第18;应用市场驱动标准化指数为23.12,在各省中排名第11;ICT技术驱动标准化指数为0.84,在各省中排名23。

全球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技术进步,基础型和融合型信息经济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新生型和福利型信息经济也将进入大规模拓展阶段,对信息经济的体制机制需求愈加迫切。

信息通信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信息通信技术引发产业战略、组织和制造模式重组;信息通信技术引发传统企业组织形态创新;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数据成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资源。公共数据开放成为全球共识;数据不断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数据不断激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催生新产业。

基础型信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技术应用推动信息通信业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转型中快速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智能制造引领融合型信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进入高峰期;围绕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的竞争持续升级;主要发达国家围绕智能制造持续加紧战略规划布局。

新生型信息经济进入大规模拓展阶段。新生型信息经济呈现出纵深发展新特点,新生型信息经济重点领域深刻变革。

福利型信息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互联网催生公共服务新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及理念应用于更多行业和领域。

面向信息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需求愈加迫切。信息经济顶层设计和统筹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评估、广泛参与成为提升信息化成效的重要途径。

政策措施建议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既往科技革命的经验表明,只有准确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的国家,才能引领时代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引导树立正确的信息经济发展观。把信息经济作为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立足生态体系打造制定地方信息经济发展战略;设立积极性和科学性相平衡的考核评价方法。

构建富有效率、创新开放的治理体系。推动信息经济治理相关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推动监管、财税、立法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形成信息安全前提下的数据开放和共享。

打造国家产业治理新型能力。提升适应性制度的创新能力;强化复杂经济的管理驾驭能力;形成“产业公地”的培育能力。

提高信息经济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和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

4.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四

动力设备部围绕公司制定的管理方针、目标和部门岗位职责,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工作,对公司设备台账进行了审定,列出了部门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重要环境因素制订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对公司重点设备符合性进行了评价,部分运行工艺参数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改,对测量设备进行了定期校验,对动力设备紧急状态进行识别,并对紧急状态的危害性制订了应急预案。

动力设备部严格按照体系标准认真执行,各项工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在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当中,动力设备部严格按照体系标准,采取专人负责计划编制,定期上报计划,并与供应部门联手把好外委加工单位的资质审查这道关,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外加工件的验收工作,对相应的技术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封存归档,从而切实保证了备品、备件及外加工件的质量关,为生产检修奠定了备件基础。

二、依照体系标准要求,动力设备部对全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及生产辅助设备建立了设备台账。设备台账的建立,使设备部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和特种设备分门别类,分类管理,依据设备各自的运行特点和故障周期,制定检修计划,力图检修任务合理明确,设备的维修工作井井有条,维修标准的出台使设备的维修质量大幅提升。清晰的责任划分,验收工作的认真到位,确保了公司设备的平稳运行。

三、动力设备部不仅严格把好维修关,更要认真地做好平时的维护考核工作,只有在平时将设备按照标准定时定量的做好维护保养和监督考核,才能切实减少设备的故障时间,从根本上提升设备的作业率,进而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在动力设备部的进一步运行,各项工作均已经进入到了标准化、合理化、制度化的进程当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严格的依照体系标准认真执行,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对体系标准予以适当的改进完善,从而将体系管理工作真正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产管理当中,使公司的质量管理更上一个新高度!

动力设备部

5.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五

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姓名:王楚昕

班级:11级经济学

学号:J1101113 关于2015年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经济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

2014年10月28日——2014年11月16日

三、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形式

四、调查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就业困难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客观现实。近年来随着大学持续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发凸现,特别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并造成全球动荡的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展望2015年,中国将迎来劳动力就业“洪峰”,大学生就业状况难言乐观。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截至2009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133474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这意味着就全社会而言,有超过2亿的人口未能充分就业。

8月17日,《人民日报》的消息,根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即便是按照这个相对乐观的统计数据(民间学者多认为根源于学校上报的数据存在“水分”),也有175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拿到毕业证书时没能找到工作。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上,我们还必须考虑往年毕业但没有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这个数据至少也在100万以上,也就是说社会上大约有300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更需要客观冷静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之道。就业历来是民生之本,但正如温家宝总理9月13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话。”从中长期而言,只要能够维持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2015年中国适龄就业人口的“拐点”来临,整体就业难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可望随之缓解。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1. 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2.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2.1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

据调查显示,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2.2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2.3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3.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

3.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3.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6.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六

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说法,错误的有()。

A.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

B.凡在房屋征收评估前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均可增加补偿费用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中断供水、供电和限制道路通行等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D.建设单位可作为房屋征收的实施单位实施搬迁

E.被征收人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标准答案: B, C, E

解析:考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内容。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A正确。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B描述错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C说法错误;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D说法正确;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由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E说法错误。答案为BCE。

2、以需求中心论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和()。

A.定位策略

B.分割策略

C.渠道策略

D.人本策略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的含义。根据需求中心论的营销观念,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归纳为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称之为4Ps。

3、房地产交易中导致房地产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的原因有()。

A.交易双方过去互不相识

B.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不够了解

C.交易双方斤斤计较

D.交易双方对市场行情不够熟悉

E.交易双方有利害关系

标准答案: B, D, E

解析:考察市场法的概述。在具体一宗房地产交易中,交易双方可能有利害关系,可能对交易对象不够了解或对市场行情不够熟悉等,导致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

4、下列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工作中,一般应先开展的是()。

A.选择工程施工单位

B.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商

C.选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D.选择工程监理单位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程序。房地产开放项目管理的程序第一步是工程建设

准备,在该阶段,需要完成施工现场勘察与施工图设计,因此本题推断为答案C。

5、因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建筑物价值损失,属于建筑物的()。

A.物质折旧

B.功能折旧

C.外部性折旧

D.经济折旧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物质折旧的概念。物质折旧也成为有形折旧,是指建筑物在实体上的老化、磨损、损坏所造成的建筑物价值的损失。

6、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一般分为()阶段。

A.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B.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D.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的流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7、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房地产抵押贷款,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是()

A.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

B.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

C.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

D.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房地产金融的职能。间接融资是资金有金融机构将资金从供给方传导需求方的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属于间接贷款。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获得资金的方式。

8、下列房地产市场指标中,属于反映房地产市场供给状况指标的有()

A.新竣工量

B.房屋成交量

C.空置量

D.商品房吸纳量

E.房屋施工面积

标准答案: A, C, E

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供给指标。在市场调研中涉及到的房地产市场供给指标主要有新竣工量、灭失量、存量、空置量、空置率、可供租售量、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平均建设周期、竣工房屋价值等。

9、业主委员会会议作出的决定,应由()签字确认。

A.全体委员

B.半数以上的参会委员

C.业主委员会主任

D.参会委员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业主委员会会议的内容。业主委员会议应制作书面记录并存档,业主委员会会议做出的决定,应有参会委员的签字确认。

10、物业服务企业应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事先向业主明示,这体现了物业服务的()原则。

A.合理

B.公平

C.公开

D.质价相符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物业服务费的收费原则。公开原则包括事项公开和事后公开。实现公开指收费标准要事先向业务明示。

11、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有()。

A.窗明、地净、水通、灯亮及采暖通风设备运转正常

B.有工程质量监督站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C.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D.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E.工程质量监督站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标准答案: A, C, D, E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完成开发项目全部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使用要求。交工工程达到窗明、地净、水通、灯亮及采暖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建筑物周围2m以内的场地清理完毕。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③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④有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⑤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12、因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建筑物价值损失,属于建筑物的()。

A.物质折旧

B.功能折旧

C.外部性折旧

D.经济折旧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物质折旧的概念。物质折旧也成为有形折旧,是指建筑物在实体上的老化、磨损、损坏所造成的建筑物价值的损失。

13、房地产开发项目完工后,结算工程价款最终依据的经济文件是()。

A.竣工决算

B.竣工结算

C.施工图预算

D.工程预算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竣工结算的含义。竣工结算是表达项目最终工程造价和结算工程价款依据的经济文件。

14、房地产保险的目的是()。

A.防止房地产发生意外灾害

B.提高房地产盈利能力

C.降低房地产运营费用

D.补偿因灾害造成的房地产损失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房地产保险的作用。房地产保险通过对房地产领域因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或资金给付。

15、下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做法中,会降低月偿还额的有()。

A.提高首付款比例

B.争取贷款利率优惠

C.增加贷款额度

D.延长贷款期限

E.在贷款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

标准答案: A, B, D, E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察个人住房贷款的相关术语及计算。提高首付款比例、争取贷款利率优惠、延长贷款期限、在贷款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式,都可以降低月偿还额。参考答案为ABDE。

16、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的高层住宅小区不同销售单元进行定价时,首先应确定()。

A.楼幢均价

B.楼层差价

C.朝向差价

D.楼层均价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房地产项目定价的基本依据。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如果存在多个楼栋,首先应确定楼栋平均价格。

17、购房人贷款45万元,贷款期限为15年,贷款年利率为4.8%,若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按月还款,则第20个月末的贷款余额为()万元。

A.33

B.35

C.40

D.43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等额本金还款的计算。贷款期限为15*12=180月,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下的贷款余额Pm=P(1-m/n)=45*(1-20/180)=40万元。

18、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说法,错误的有()。

A.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

B.凡在房屋征收评估前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均可增加补偿费用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中断供水、供电和限制道路通行等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D.建设单位可作为房屋征收的实施单位实施搬迁

E.被征收人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标准答案: B, C, E

解析:考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内容。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A正确。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B描述错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C说法错误;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D说法正确;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由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E说法错误。答案为BCE。

19、住宅小区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组长,应由()担任。

A.居民委员会代表

B.业主代表

C.建设单位代表

D.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代表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业主大会的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代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代表和居民委员会代表组成。筹备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代表担任。

20、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的高层住宅小区不同销售单元进行定价时,首先应确定()。

A.楼幢均价

B.楼层差价

C.朝向差价

D.楼层均价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房地产项目定价的基本依据。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如果存在多个楼栋,首先应确定楼栋平均价格。

21、根据《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一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为()万元。

A.300

B.400

C.500

D.600

标准答案: C

7.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七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消费方面,网上商品零售、通讯类商品、旅游等领域消费高速增长,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出口保持正增长,而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明显下降。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显著,多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而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重庆和贵州两地逆市上行,实现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长,领跑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相对平稳,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长区间;辽宁、山西等资源型、重化工业大省下行压力较大,减速幅度大,增速低于3%,甚至其省内部分地市出现负增长,情况极不乐观。

企业景气分化,同一行业内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上市企业紧抓市场、政策机遇,发挥其规模、品牌等优势,发展相对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

民生持续改善,收入就业指标表现较好。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5.2%。居民收入实现了“两个高于”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6367元,同比实际增长7.7%,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3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结构性通缩压力加大。受新拉涨因素不足,及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2015年全年月度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均低于2%,个别月份低于1%,物价总水平平稳。但受国内需求总体偏弱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生产领域中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5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大,工业领域结构性通缩风险已较为突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2015年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4.7%,较上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更低,新开工大项目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受到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经济增速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致使部分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同时,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动服务意识差,仍然存在投资项目需要各部门串联会签审批现象,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低也影响稳增长措施的落实。

二是市场出清困难。

截至2015年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负增长记录,且伴随经济增速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局面缓解难度进一步加大,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1~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到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去年10月份,全国22个城市5大类品种钢材社会库存环比有所上升。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830.81万吨,比上月增加26.93万吨,上升3.35%。当前急需通过市场出清恢复市场供需平衡。但受过剩产能行业重资产技术经济特征、地方政府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和清除“僵尸企业”仍面临种种困难。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是就业压力逐步凸显。

2015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就业稳定,但受资本市场波动、总需求低迷影响,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在下行,去年10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已较7月份的年内高点降低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部分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目前勉力维持的就业局面可能会被打破,部分隐藏性失业可能会显性化,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可能将对2016年的就业稳定造成影响。同时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调研中反映,图书、服装、家电等产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四是金融风险加大。

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效益恶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金融领域传导。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逐季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连续16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进一步升至1.59%,环比上升0.09%,同期拨备覆盖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集资问题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2016年投资增长可能降至9%左右。

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一是企业经营景气度下降影响投资积极性。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解释。201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持续负增长,较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恶化抑制企业扩大投资。且上半年受益于股票市场持续活跃,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若去除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利润数据显示的还要差。二是产能过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资动力不足。从2015年行业统计数据来看,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且伴随经济下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行业有扩展之势。三是高新制造业规模尚小,难以提供足够投资支撑。全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出全部制造业投资近4个百分点,但其占比不足10%,对制造业投资增长拉动较弱。

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一是当前的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虽然去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3%,增速连续多月提高。但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都连续多月负增长,仅有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正增长。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去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1%。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上行是结构性上行而非整体上行。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景气上行更多,三四线城市低迷。从房屋购买结构看,改善型住房景气度高,而刚需房和高端房类的景气度相对较低。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下降。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可能回落2个百分点。一是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2016年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次下降,则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将受到极大约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新预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资竞争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

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2015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7%,高于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但年度比较来看,却是持续减速。二是受失业显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信心可能有所减弱。三是一些热点消费可能减速。首先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效应减弱。其次,2015年受黄金价格波动及股市波动引发的避险情绪增强的影响,三季度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金银珠宝类消费大幅走强,平均增速达到13%,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出口可能略高于2015年。

一是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10月份报告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复苏会有所减弱,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环境优化和低基数可能提高出口增速,进口可能低速增长。2015年进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所致,进口数量降幅不大。预计2016年进口数量将窄幅下降,价格影响降低,进口实现低速增长。

总体来看,2016年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2016年宏观政策选择

2016年宏观政策的重点仍是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平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供需两侧发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度。第一,建议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提高赤字率,新增赤字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第二,建议考虑加大中央国债发行规模,并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继续适时推进债务置换工作,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为地方腾出部分空间用于其他领域支出,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第三,进一步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第四,适当加大针对东北地区及其他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配合其他相关政策,增强其自主增长动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松紧适度。第一,建议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在资本外流增多的情况下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在保持汇率总体走势基本稳定的大局下,根据市场情况,继续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减轻出口部门压力。第二,稳定股票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宽进严出,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第三,发挥好定向调控作用,进一步扩大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支持重点领域建设。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各类企业成本,引导“双创”活动走向纵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8.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八

一、2014年机械工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机械工业上半年增势较好,但下半年增速开始逐月递减。全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以上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增加值:2014年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10.9%)O.9个百分点;但高出同期全国工业(8.3%)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略低于上年同期(13.84%)4.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96%)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低于上年同期(15.56%)4.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3.35%)平均水平7.26个百分点。

税金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8438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9.49%)1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15%)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比上年同期(3.72%)提高4.35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外贸(3.4%)4.6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6%,比上年同期(0.74%)提高7.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0.4%)8.16个百分点;出口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较上年同期(6.24%)增速提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6.1%)1.91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9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0.68%。

(二)70%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4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产量中,46种保持增长,占比71.88%,同比下降的产品18种,占比28.13%。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发电设备:2014年累计产量已完成1.33亿千瓦,同比增长5.2%,连续9年超过亿千瓦。(数据来源于发电设备中心)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金切机床:2014年累计产量85.93万台,同比增长3.06%(2011年最高为88.6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6.09万台,同比增长14.78%,增速远高于金切机床11.72个百分点。

大中型拖拉机:2014年累计生产64.37万台(2013年最高为58.46万台)。

总之,机械工业发展快于全国工业平均速度契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也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表现。因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发展本应先行一步;而且因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轻、技术和服务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困难及趋势预测

(一)2014年机械工业承压运行,增速呈现逐月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

1、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逐月放缓

从12月当月看,在通用设备及电器及器材制造业回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7.9%,比11月(7.5%)回升0.4个百分点。但2014年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行业、产品间分化趋势持续

面向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下行趋势明显,而汽车、环保、基础件、仪表等利于民生和提高全行业素质的子行业及产品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是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小幅增长,其中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继续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商用车受国四标准实施的影响,商用车销量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4年持续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二是发电设备行业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效益大幅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增幅均明显回升。输变电行业形势不如预期,如变压器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30.14、13.39%;电力电容器累计下降17.52%,高压开关设备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10.8%、1.38%。

三是上年回落幅度较大的机床行业因为上年基数低,2014年产量已转降为升,但仍未改变低迷状态,1—12月金切机床同比增长3.06%,其中数控机床增长14.78%,高于金切机床增速11.72个百分点。

四是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大中型拖拉机,受市场需求放缓的影响全面下滑。今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虽然年初形势尚可,之后产量逐月下行。2014年累计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6.64%,中小型拖拉机产量仍负增长(分别为-9.29%、-13.92%)。1—11月拖拉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05%,利润同比下降23.88%。2014年拖拉机增长不尽人意,但是收获机械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谷物收获机械同比增长12.51%,玉米收获机械同比增长39.86%。收获后处理机械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五是一些量大面广或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相关的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如:压实机械、分析仪器及装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等均保持增长。与房地产、钢铁、煤炭等投资相关的行业产品增势仍低迷, 1—12月工程机械的代表性产品挖掘机和装载机当月与累计产量增幅均仍为同比下降;重型机械产品中的金属冶炼设备、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均仍为同比下降;分别下降3.49%和11.96%。在利润增长中,1—12月重型机械行业的起重机制造同比下降3.27%,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同比下降377%。

3、产品价格指数虽有回稳趋势,但仍在低位

受需求不足的影响,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上年的低迷态势,截至12月机械产品累计价格指数已连续35个月低于100%。12月99.08%,比上两个月微弱回升,但总体而言增长缓慢。

4、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低于1—11月(9.65%)0.24个百分点。1—12月重点联系企业订货同比增长仅3.55%,并逐月回落。

5、机械工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

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比1—11月(11.24%)回落0.63个百分点,其中,非汽车行业同比增长6.27%,比1—11月(7.94%)回落1.67个百分点。其中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农机行业(同比下降3.42%),工程机械行业(同比下降8.55%),受房地产等基建项目投资影响,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同比下降8.09%。

1—12月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7.94%,虽然位于各行业前列,但增幅回落较大,1—12月比1—11月(16.58%)回落1.3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已经回落了11.42个百分点。

6、库存压力上升

自年初以来,机械工业存货中的产成品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逐月走高的趋势。1—12月机械工业存货同比增长8.64%,高于上年同期(7.15%)1.49个百分点,存货中的产成品同比增长14.94%,高于上年同期7.06个百分点。

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回落趋势

1—12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2%。逐月看,年初投资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1—2月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9个百分点,之后累计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累计增速已比上年同期高1.65个百分点;自下半年开始总体呈现逐月回落趋势。从当月投资看,12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47%,比11月14.26%的增速回落4.79个百分点。

(二)对机械工业走势的预测

机械工业的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需求缺乏强劲拉动力,新增长点还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影响。尽管到目前为止,机械工业产销增长速度仍保持适度增长,但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矛盾十分突出。综合判断,机械工业2015年行业增长速度将继续缓慢下行。

从机械工业占比较高的电工电器行业、汽车行业、石化通用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看:

电工电器行业:2015年总需求难有大的增加,但国家大力推进的在役火电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蕴含巨大机遇,从企业对2015年的订货及排产看,2015年总量仍会在亿千瓦;同时火电设备向清洁高效节能发展,新能源和核电装备有望适度增长。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得益于电网公司相关重点工程加速启动,景气度预计将好于2014年。预计2015年电工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将保持适度增长。

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权重最高的子行业,其主营收入在机械工业总量中占比高达32%,利润总额占比更高达42%。近几年汽车行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一直快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2015年汽车行业将主要受益于市场消费不断升级和细分市场,汽车产销将达2500万辆左右,2015年乘用车市场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一二线城市的换车需求,三四线城市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政策环境的变化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如新能源汽车政策《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增势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黄标车淘汰工作要完成500万辆,以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等影响,民生改善还将继续带来新购车刚性需求,对2015年汽车消费提升有积极作用。2015年汽车行业有望实现平稳增长、效益增长进一步改善。预计2015年汽车中乘用车增幅将比2014年回落,商用车增幅将在2014年持续下行的基础上逐渐趋稳。

石化通用机械:从目前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该行业1/3企业比较好,1/3企业一般、1/3企业不好。不少企业反映该行业最大的困惑是,行业看不到新的增长点,由于该行业小企业居多,技术创新缺少支撑,技术创新没有新突破。行业发展不乐观。

机械基础件行业:基础件行业是关系到机械工业素质提升的基础性行业,服务的领域十分广阔,其中的高端产品成长空间很大。汽车、高铁、军工等主机企业转型升级对高端零部件仍有较大需求;预计2015年仍可保持增长。

综合分析,目前机械工业增速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但下行将逐渐趋缓,预计到2015年年中增速有望回落趋稳,2015年全年预计将可实现较2014年略低、但仍处于中速区间的增长。

(三)对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初步分析

对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看,将会继续延续2014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一季度增速不会高。一是受2014年走势影响,上年增长趋势为前高后低,因此一季度的对比基数相对较高;二是虽然2014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是措施到位有一个滞后期;三是机械工业的相关行业如钢铁、有色、石油等行业景气度还没有明显改善。

机械工业受季节性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是农机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农机行业目前产销总体正常,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市场需求不如往年,以往12月份企业已经开始铺货,以准备一季度的销售旺季,但目前多数企业都没有大量生产。一是由于补贴政策没有下来,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生产要靠自有资金垫付,大家都在等;二是经销商有库存,收货不积极;三是市场需求不明朗。但多数企业对2015年的农机市场还是乐观的。

工程机械行业反映,现在看一季度还比较早,进入1月市场仍没有大的起色。一是感到虽然国家启动了一批项目,但是投资拉动的力度有限,二是经销商库存仍比较大;三是销售金融支持不够,银行的支持不如以前甚至上年,工程机械企业近年经营形势不好,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大幅萎缩,部分企业面临资金断裂;四是外贸出口上,政策银行的作用有限,目前对出口俄罗斯的信保没有了,政策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越来越小。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需求不足仍是未来增长的最大隐忧,应予以关注

机械工业相关行业的投资需求不旺,致使机械工业订单增长乏力。1—12月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其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长为12.2%。2015年及今后几年的困难不可轻视。市场需求不稳,近来企业订货出现退货和延迟提货的趋势,需密切关注后期走势。

(二)库存、应收账款持续攀升,拖累企业正常生产

1—12月机械工业存货及存货中的产成品增幅持续攀升,1—2月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1.72%,1—12月已升至14.94%,产成品增幅高于存货增幅8个百分点,库存上升使行业的应收帐款占用持续增长,截止12月机械工业累计应收账款3.37万亿元。

据电工电器行业反映,在“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发展迅猛,用户单位资金充足,货款支付及时,有的用户甚至全部现款提货,设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基本处于合理状态。但根据目前对发电设备企业调研情况,目前发电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快速上涨,其中某发电设备企业2014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285亿元,应收账款已达175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的61%。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警惕。

(三)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金融、税收和产业政策建议

9.2015西方经济记分作业 篇九

1、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5、投资乘数()。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6、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8、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9、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0、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2、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13、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5、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6、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7、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9、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2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3、公共选择的特点()。

A.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B.它是建立在对生产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C.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D.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由领导决定的

E.公共选择适合于任何物品

4、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5、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6、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 B.补贴 C.企业合并 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7、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8、短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的曲线表明()。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1、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12、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3、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4、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16、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7、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8、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9、总供给的构成包括()。A.净出口 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 E.进口物品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

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

5、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 ×

6、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7、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

√ ×

8、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

√ ×

9、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11、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2、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3、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4、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5、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 “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 ×

1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

19、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20、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一、单选题

1、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出

B.小于l C.大于1 D.等于1

3、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6、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7、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8、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9、消费和投资增加,()。

A.国民收入减少 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11、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12、总需求曲线表明()。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5、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7、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8、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9、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2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3、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4、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6、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7、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8、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 D.政府的支出 E.净出口

9、外部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10、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 B.补贴 C.企业合并 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11、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12、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13、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6、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7、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20、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 ×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6、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

√ ×

7、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9、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0、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1、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

12、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4、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 ×

15、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1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

17、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18、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

1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

20、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

一、单选题

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6、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8、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9、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1、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

A.为0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12、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

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生命周期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相对收入理论

13、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A.凯恩斯 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 D.杜森贝

14、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7、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9、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0、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

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经济中有“瓶颈”部门存在

3、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4、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6、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7、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9、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10、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3、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4、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6、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7、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8、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19、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3、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4、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

5、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6、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

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8、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

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0、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1、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

12、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 ×

13、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5、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1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

17、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18、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 ×

1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

20、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

一、单选题

1、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2、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3、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4、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5、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6、投资乘数()。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7、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8、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9、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12、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13、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14、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A.凯恩斯 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 D.杜森贝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8、边际储蓄倾向等于()。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9、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20、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公共选择的特点()。

A.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B.它是建立在对生产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C.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D.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由领导决定的

E.公共选择适合于任何物品

3、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4、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5、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 D.政府的支出 E.净出口

6、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A.非利普斯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基尼系数 D.国民消费曲线 E.拉弗曲线

7、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8、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总需求的构成包括()。

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 C.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E.居民的收入

11、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4、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17、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8、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9、总供给的构成包括()。

A.净出口 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 E.进口物品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

2、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3、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

4、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

6、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

√ ×

7、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

10、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1、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2、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3、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4、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

15、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7、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

18、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19、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20、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上一篇: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下一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