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2024-07-12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精选8篇)

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一

白山市江源区爱林村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白山市江源区爱林村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地点: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爱林村

建设性质:新建

资金申请额度:20万元

爱林村位于江源区北部,全村办幅原面积35.2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屯,工农混居。农村总户数310户,1031人,其中:贫困户21户,特困户7户。全村实有耕地面积98.13公顷。林地面积32平方公里。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林木各类繁多,铁矿石储量丰富。距鹤大公路1000米,距靖白公路500米,紧邻白河铁路,交通便利。自来水、高压电一应俱全。

由于我村尚属贫困村,耕地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不到2亩,农民收入微薄,为使本村尽快脱贫,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依托江源区政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势,引进食用菌良种繁育项目,建成年产母种3万支,原种年生产14万袋,栽培种年生产600万袋,的食用菌繁育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1133.03万元,建成后,在三年内可逐步达到1000万袋生产能力,能辅射江源区8个镇及白山、通化两个地区,为社会提供800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数千农户投身食用菌生产。一业兴,百业旺。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还可拉动菌需设备制造、物资供应、产品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届时,食用菌业产值可以逾亿元,为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这就可以大大加快我地区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带来新的机遇,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公司﹢基地(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生产上,由公司提供母种和原种,基地提供栽培种。公司本身生产一部分食用菌,大部分食用菌将由基地和栽培户生产,以提高社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现在资金方面尚有缺口,为了能够使我村民尽快致富,请求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使该项目能尽快投产,早日实现我村脱贫致富的梦想。

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爱林村

二0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二

1 畜离良种基地建设情况

全区建有菏泽市牡丹区鲁西黄牛原种场、菏泽种羊场两大国有种畜禽场, 主要承担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的品种保护工作。特殊的地理位置, 独特的品种资源优势, 使本区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繁育基地。同时, 本区还被山东省畜牧局确定为2013、2014年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 重点扶持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的品种繁育, 为菏泽市唯一承担此项目的县区。通过项目实施, 目前全区已建成鲁西黄牛良种繁育场4个, 青山羊良种繁育场8个,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场16个、均取得了上级业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同时还建成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场12个, 规模牛羊饲养户3000余个, 菏泽种羊场、牡丹区鲁西黄牛原种场还承担了农业部畜禽良种工程项目, 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畜禽良种繁育推广机构。全区鲁西黄牛存栏量7.6万头、青山羊存栏量35万只、小尾寒羊存栏量76万只、波尔山羊存栏量58万只, 年提供良种50余万只, 出栏肉牛、肉羊120万只, 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良种畜禽推广繁育基地。

2 基地建设计划

3.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三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经济和特色作物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贯彻《种子法》推进优势种子繁育基地永久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基地认定,有利于构建基地优质品牌,有利于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基地集聚,有利于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对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10月17日印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范围包括杂交小麦、马铃薯、棉花、大豆、油菜、蔬菜、西甜瓜、柑橘、苹果、甘蔗、梨、葡萄、桃、茶等作物种子基地,以及冬繁夏繁等特色育制种基地。申报按照“宜县则县、宜市则市”的原则,可以基地县为单位申报,也可以基地市为单位分别申报。

申报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生产规模;要种子生产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好,区域内无检疫性有害生物;要种子生产区域相对集中,近3年种子生产面积基本稳定。要监管能力较强。基地所在地种子管理机构健全,近年来未发生种子生产重大责任事故,种子生产秩序良好。要有当地政府重视。当地政府有扶持种子基地发展的规划,或制定了支持基地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有稳定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

4.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四

情 况 汇 报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做强茶产业作为我县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势推进,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茶产业蓬勃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我县茶叶基地建设计划新建标准茶园1.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配套建设优质茶苗繁育基地500亩。3月7日,召开了全县茶产业工作会议,将2012年茶园基地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任务分解下达到乡镇(《安政办发[2012]18号》),建设重点区域为茶马古道沿线、资江南岸的苞芷园至黄沙坪沿线、省道308线马路至奎溪沿线。

2011—2012我县共建设茶园基地建设1.86万亩,其中新建13450亩、改造5150亩,目前正在组织实地验收。冷市镇新建良种茶叶苗圃基地30亩,在梁家村、桃竹村、冷家嘴村新栽2000多亩,江南镇、马路镇、小淹镇、奎溪镇新建茶园都在800亩以上,其中江南镇通过土地信托流转已累计高标准建设茶园 6000亩。另外,建设基础差的乡镇也有较大突破,如高明乡今年新建茶园基地120多亩。

今年以来,我县社会各界投资建设茶园基地的积极性比较高,根据各乡镇上报的2012年基地规划数据汇总,全县规划新建茶园面积5.5万亩、改造0.8万亩,预计今年我县可新改建茶园基地3万亩以上。特别是主要黑茶企业白沙溪、华莱生物等都积极发展茶园基地,通过土地信托流转,新建了大型茶园基地,如华莱生物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新建生态有机茶园1000亩。4月底,我县已动工建设的茶园基地7000多亩,已通过土地流转为企业和大户解决茶园基地建设用地1.2万亩。同时在小淹镇、冷市镇、马路镇、烟溪镇、仙溪镇等地建有优质茶苗繁育基地420多亩,年底可出圃茶苗2000多万株。

二、主要做法

1.下达建设任务,加大考核力度。县政府将基地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乡镇和、企业,加大对各乡镇茶叶基地建设情况的督查力度,年终进行考核,强化问责。由财政、发改、扶贫、移民、国土、农业等部门重点支持茶园基地建设,并将基地建设任务切块划分到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2.加强宣传引导,督促企业建设自有基地。我县已出台相关规定,全力推进“企业联基地、基地联茶农”的开发模式,全面提高茶叶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凡新进入企业无茶园基地的不得登记注册、不得进行生产许可评审,对无茶园基地的企业不得安排项目支持、不得拔付已安排的项目资金、不得授权使用“安化黑茶”证明商标。

3.强化科技服务,突出高效标准建设。一是制定技术规程。组织专家将茶园机修机采机耕机防、配方施肥、规范化育苗、病虫综合防治、清洁化连续化机械加工等技术集成配套,制定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示范推广了一批关键技术。二是开展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深入园区,指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田间操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开展技术培训。自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邀请国内茶叶界知名教授和高级农艺师讲授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制作与加工等课程,举办相关培训27次,发放资料5000份,培训人员2300多人,其中茶艺师720人、制茶员100人、评茶师100人、种茶大户及茶农1300人、茶叶营销经理100人。

4.加快土地流转,突破政策制约。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流转平台,加快土地的合法流转,突破茶园建设用地政策的制约,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报批、集中连片”的原则,充分利用老茶园、旱土、弃耕地、天水田建设茶园。推进茶园基地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将全力打造以江南工业园为核心区、以省道308线为中轴,从敷溪至奎溪的“百里茶廊”和以雪峰湖地质公园为中心的“百里茶湖”,推进茶旅经济一体化建设。

5.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五

(一)项目名称:吉林省桦甸市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桦甸市良种繁殖场

(六)建设地点:桦甸市所属17个乡镇

(七)建设年限:2004年1月——2004年12月

(八)建设内容及规模:生产繁育、精选加工优质高油大豆种子。生产繁育面积4万公顷,预计种子产量8万吨,大豆种子精选加工能力7万吨。

(九)投资估算:总投资1500万元。

(十)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优质高油大豆种子7万吨,可供140万公顷耕地生产用种。140万公顷耕地可生产商品大豆28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70亿元。

二、项目背景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从政策导向看,按照“十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商品粮基地的重大决策,今年,是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较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家财政将新增300亿元的资金投入,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结合桦甸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产业化、加速发民营化”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产业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这就给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优越的自然条件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桦甸市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3.9度,有效积温2765度,年降雨量748毫米,日照2379小时,无霜期130天。土壤主要以灰棕壤为主,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2.6%。春季寒暖变化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大豆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二)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桦甸市现有耕地面积11.4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基本稳定在9.5万公顷左右。在粮食作物中,大豆种植面积约占50%。大豆主推品种以中晚熟品种居多,如长农

13、通农

11、九农

22、吉丰1等。虽然我市大豆生产在全省及东三省小有名气,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豆生产中优质品种偏少、种子生产能力低、新品种更新速度慢,从而导致大豆产量低、品质差,较难为加工企业所用,农民也就难有效益,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近50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00万公顷,占世界的11.3%。我国生产的大豆仅能满足国内消费的50%,其余50%需要从国外进口,国产大豆数量的不足,一方面导致国家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另一方面进口大豆绝大多数为转基因品种。

吉林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全省种植面积常年约在70万公顷,而我市又是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大豆已成为习惯,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的大豆因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而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国内大豆生产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大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①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实现农业高效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一直存在着“四低”问题。即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整体效益低,加之千家万户共同生产,互相模仿,一哄而上,大起大落现象十分突出,并且结构明显不合理。近年来,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的吉林省,因普遍存在大豆经济价值低,销售渠道不畅,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大豆良种供应不足是主要因素,致使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的高油大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高油大豆生产势在必行。

②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目前,专用大豆产业已成为吉林省发展订单农业的龙头产业,全省已建成10余个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可达250万吨以上,而当前专用大豆生产严重滞后,一方面制约了专用大豆产业进程,另一方面造成大豆种子品种繁杂、良莠不齐,影响了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基地,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企业的需要,使广大农民加入到农业产业化行列中来。

③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种繁多,仅大豆一项,就有数百个品种。在传统农业中,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多数生产单位对品种没有严格区分,造成农产品品种混杂,无法用统一标准检测,致使其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能从源头上满足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的需要,并辅以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为农产品加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是实现农业生产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传统农业是效益低下的弱质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向结构优化的商品农业转化,但还带有明显的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小农经济印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传统农业必然要受到冲击,迫切需要组成农业产业集团,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在世界农业经济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建设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有利于组建种养加、贸工农、育繁推、科工贸一条龙一体化的大豆产业集团,从而组建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农业生产国际化。

2、可行性

在桦甸市建立优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是国家今年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投入,为建立和发展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资金保证。二是桦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振兴国家商品粮食基地的历史机遇,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由一名政府主管市长亲自挂帅,组织实施,从而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技术力量雄厚,有较健全的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协调,生产实践经验丰富,有比较系统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以吉林市农科研院校为依托,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四是农民对种植大豆恢复了信心。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我省的大豆科研和生产已取得迅速发展,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国外进口大豆受到抑制,农民恢复了对大豆生产的兴趣和信心。五是项目建设的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田所辖乡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农户科技意识强、栽培水平高,所产大豆品质好。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全省现有以大豆为原料的大型加工企业10余家,如德大公司、黄龙公司、东高油脂公司等,年需加工原料300万吨左右,而我省目前生产大豆能力约150万吨,仅占所需原料的50%左右,其中优质高油大豆少之又少,远远满足不了加工企业对大豆总量及优质高油大豆的需求。4万公顷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省内所有大豆加工企业对原料总量及优质高油大豆的需求,而且还可供给辽宁、黑龙江两省大豆加工企业一定数量的大豆原料,从而可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商品大豆紧缺的局面。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桦甸市良种繁殖场始建于1960年,属全民事业单位,位于桦甸市永吉街辖区,距市区2公里,距长大公路100米。该场现有职工181人。其中:技术人员58人,在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1人。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负债200万元。自有耕地100公顷,办公楼500平方米,库房5000平方米,晾晒场10000平方米,精选加工设备3台套。自建场以来,主要承担着全市农业生产所需的三大作物种子培育、生产、精选加工工作,43年间已累计生产三大作物种子4万余吨,其中大豆种子1万多吨。多年来,在全省农垦系统评比竞赛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 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

五、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4万公顷优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土质肥沃,交通便利的十个乡镇,这十个乡镇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合理、范围集中,便于技术指导和管理。

2、社会经济状况:桦甸市现有耕地面积11.45万公顷,主要作物为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粮食总产30万吨左右,大豆平均单产2.0吨,总产8万吨左右,玉米单产9吨,总产18万吨左右,水稻单产7.5吨左右,总产5万吨左右。总人口45万,劳动力8.6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粮经面积比例稳定在7:3,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实现72亿元,2004年要达到83亿元。财政收入2003年实现2.11亿元,2004年要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实现3620元,2004年要达到3800元。

承担该项目的10个乡镇总耕地面积8万公顷,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粮食单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2个百分点,大豆种植面积5.5万顷。总人口 17 万人,劳动力6。2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6亿,约占全市的78%,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1。6亿元,约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6%,2004年财政收入达到1。75亿元,约占全市的70%;2003年人均纯收入3636元,比全市人均纯收入高出16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3830元,比全市人均纯收入30元。

3、自然条件:全市地势较高,地貌起伏多样,主要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冲击土,其中灰棕壤居多,约占82.6%,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5%以上。全市水域广阔,河流水系发达,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9条,3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松花江流经本市9个乡镇,回曲弯转,源远流长,地下水资源丰富,贮量2.5亿立方米,可开采水量3000万立方米,地下水的开发方式主要有井、泉两种形式。多年平均降水748.1毫米,日照2379.3小时,年平均气温3.9度,无霜期130天,有效积温2765℃。承担项目的乡镇大多数位于松花江、辉发河和金沙河等流域,属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的小气候,气候资源和土壤肥力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4、现有农业设施:全市共有中小型水库51座,塘坝、较大型拦河坝110座,总蓄水能力为5480万方。全市交通便利,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足,境内有白山和红石2座发电厂。通讯网络遍布城乡,村村通电话工程早已实现。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较好,商品流通顺畅,城乡市场活跃。

六、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1、品种选择:九农

22、九农

26、长农

12、长农

13、吉丰

1、吉林

35、吉林39等十余个品种,这些品种的脂肪含量均在22%以上,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

2、生产规程:

3、生产设备、作业机械选择:

①种子加工线二条(厂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②小型播种机:100台(厂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③大型大豆收割机:10台(厂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④大型大豆脱粒机:50台(厂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⑤种子检测化验设备一套

4、节能及生态与环境保持措施:

4万公顷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均安排在25度坡度以下的熟地上,不破坏原有植被和生态环境,相反,由于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在肥料选择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有含氯元素的化学肥料。整个实施过程均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同时,技术监督部门要长年跟踪监督,确保大豆生产实现标准化。

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及建设规模

(一)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振兴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历史机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县域经济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达到的目标:项目建成后,4万公顷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年可生产大豆良种8万吨,加工精选国标一级大豆良种7万吨。3000平方米库房可贮存1万余吨大豆种子;5000平方米晒场可晾晒和暂存大豆种子5万余吨。

(二)总体布局

建设4万公顷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总体布局本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选择在乡镇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强、农民参与积极性高的金沙、桦树、红石等10个乡镇,共计126个村。其中:

金沙乡:5000公顷

桦树乡:5000公顷

常山镇:5000公顷

横道河子乡:5000公顷

八道河子镇:4000公顷

榆木桥子镇:3000公顷

北台子乡:3000公顷

公吉乡:3000公顷 红石砬子镇:4000公顷

二道甸子镇:3000公顷

(三)建设规模

10公顷试验田、50公顷示范田和4万公顷生产田,年生产优质高油大豆良种8万吨。

年精选加工国标一级大豆良种7万吨

种子库房:3000平方米

种子晾晒场:5000平方米

种子检测中心楼:3000平方米

八、项目建设内容

(一)田间工程

1、大豆新品种试验田:10公顷(增加排灌设施)

2、大豆新品种示范田:50公顷(增加排灌设施)

3、大豆种子生产田:4万公顷(种子补贴)

(二)土建工程

1、大豆种子库房:3000平方米

2、大豆种子晾晒场:5000平方米

3、种子检测中心楼:3000平方米

4、种子加工线厂房:1000平方米

(三)配套仪器设备

1、种子加工线:2条

2、种子检测化验设备:一套

(四)配套农机具

1、小型播种机:100台

2、大型大豆收割机:10台

3、大型大豆脱粒机:50台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建设行业估算指标。

2、编制工程内容、设备购置及其他措施数量

①田间工程:大豆新品种试验田10公顷、大豆新品种示范田50公顷、大豆种子生产田4万公顷以及增建的排灌设施。

②土建工程:种子库3000平方米、种子晾晒场5000平方米、种子检测中心楼3000平方米、种子加工线厂房建设1000平方米。

③配套仪器设备:种子加工生产线设备二套、种子检测化验仪器设备一套。

④配套农机具:小型大豆播种机100台、大型大豆收割机10台、大型大豆脱粒机50台。

3、农业部下达的文件

4、地方配套文件

5、自筹能力 按照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和财政实力,完全可以保证该项目的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我市已将此项配套资金列入2004年财政预算之中。

(二)投资估算

经测算,该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其中:

①田间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大豆新品种试验10公顷10万元,大豆新品种示范田50公顷20万元,大豆种子生产田4万公顷370万元)

②土建工程:总投资500万元(种子库房3000平方米150万元,种子晾场5000平方米50万元,种子检测中心楼3000平方米250万元,种子加工线厂房1000平方米50万元)

③配套仪器设备:总投资200万元(种子加工线二条150万元,种子检测化验设备一套50万元)

④配套农机具:总投资280万元(小型播种机100台50万元,大型大豆收割机10台100万元,大型大豆脱粒机50台130万元)

⑤项目预备费:45万元(1500X3%)

⑥项目不可预见费:75万元(1500X5%)

(详见附表)

(三)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国家财政投入:1000万元

地方配套:500万元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建设期限:2004年1月---2004年12月

实施进度:2004年1—2月立项申报;2—4月技术培训,备足种子、化肥、农药; 5—9月完成库房3000平方米,晾晒场5000平方米,加工生产线厂房1000平方米,种子检测中心楼30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5-8月份完成大豆新品种试验田和示范田新增排灌设施的建设任务;4—10月份配套的农机具、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完毕。12月份聘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组织专家验收。

十一、环境保护

为保护生态环境,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要求组织生产,不破坏植被、不使用高剧毒农药、不使用含氯元素肥料,在种子精选加工过程严格控制粉尘排放量,不超过规定标准,噪音污染要低于环保规定分贝标准,确保环境安全。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建立项目法人制

项目负责人段维启,桦甸市良种繁殖场场长,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有着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曾多次参与长农

12、长农

13、九农

22、九农

26、吉丰

1、吉林35等多个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累计推广面积10万公顷以上,增产大豆2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4亿元。该项目实行法人管理机制,项目法人段维启,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桦甸市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朱喜民(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刘奇志(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齐占文(市农业局局长)

王 萍(市财政局局长)

姜宝仁(市粮食局局长)

布占生(市科技局局长)郝银生(金沙乡党委书记)

张瑞平(桦树张党委书记)

包德库(常山镇党委书记)

钱玉文(横道河子乡党委书记)

邹铁民(八道河子镇党委书记)

苗载宇(榆木桥子镇党委书记)

马士臣(北台子乡党委书记)

高政忠(公吉乡党委书记)

陈 辉(红石镇党委书记)

马志富(二道甸子镇党委书记)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主任:齐占文(兼)

(三)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项目合同管理

2、项目招标管理

3、项目施工管理

4、项目监理管理

(四)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国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有和效果。具体如下:

1、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并统一存入良种繁育建设基地单位帐户,坚持先到先启动、后到后启动、不到不启动的原则,保证地方匹配资金同国家投资同时到位。

2、项目建设的前期预备费及管理费,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的规定管理使用,并从地方配套资金中支出。

3、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一律实行报帐制,将国家投资和地方匹配资金按标准进行报帐核销,搞好项目资金记帐、原始评证管理,做到“四专” :即专款、专人、专帐、专户,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和不被挤占挪用。

4、本着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遵循预算程序,严格按照确定的项目内容、规模、投资额度专款专用,避免超计划、超标准、超规模滥建无效投资。

5、加强审计、检查、监督工作,防止挪用、串项及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

(五)项目经营和运行机制

1、实行产业化经营

2、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

3、建立股份合作制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4万公顷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可生产良种7万吨,除满足我省现有70万公顷大豆种植需求外,还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万公顷,每年可获直接经济效益2800万元,是项目投资总额的180%。

2、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加工大豆,原料中含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吨就可为企业增加43元的收入。高油大豆的含油量比我省目前生产大豆的含油量高3个百分点,每吨就可为企业增收129元,若按我省大豆生产较好时期70万公顷计算,每年可生产高油大豆15亿公斤,即150万吨,按每吨增收129元计算,共可增收1.9亿多元。

在我市实施该项目,参与农户3.8万户,户均可增收500元左右,累计增收1900万元,同时,可有效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生态效益分析:

随着全省大豆生产品种高油化,必然为企业和农户带来高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我省大豆生产,给我省轮作制度、作物布局、用养地结合方面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

6.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篇六

林场发〔2011〕13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请与确定程序,确保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林木良种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指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潜力,育种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良种选育和推广能力,在林木良种生产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经国家林业局筛选和评定后确定的林木良种基地。

第三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管理、申请与确定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由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

(二)负责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确定、取消。

(三)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四)指导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生产,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五)组织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

(六)组织开展有关技术培训和交流,并建立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七)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分树种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协作组,搭建良种选育科研攻关平台。第六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具体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审核和推荐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审核批复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生产计划。

(四)指导及监督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生产和管理。

(五)协调落实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地方配套经费。

(六)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推广的林木良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根据本地林业生产和社会需求提出主要建设树种的调整建议。

(七)对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将结果报国家林业局。第三章 申请与确定

第七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按照林木良种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国家林业局评审确定的程序产生。

第八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基地自然条件适合建设树种生长发育,区域布局合理,当地或者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对选育树种的种子(穗条)、苗木有长期或者潜在的需求。

(二)对选育树种开展了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育种资源,且保存完好。

(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生产用地规模不少于20公顷且不能为租赁土地。

(四)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享受财政补贴(拨款)人员不少于3人;具备一定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五)建设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六)重视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与科研、教学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单位。

(七)具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八)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一年以上。第九条 申报与确定程序

(一)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单位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及生产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果等内容),填写《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报表》,并附基地照片等图片材料,报所属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提出推荐意见,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经公示后予以确定。第四章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任务 第十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本基地生产、建设计划,报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完成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建设和生产任务。

(三)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

(五)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六)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技术专家及其他林木良种基地的协作,与科技支撑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科技支撑的内容、责任和任务,实现资源共享。

(七)每年年底前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上报基地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检查,国家林业局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抽查,并对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取消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资格:

(一)经检查和评估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

(二)不按要求上报总结和下生产计划的。

(三)生产的林木种子、苗木已不适应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林业发展需要的。

(四)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

(五)基地管理混乱,挪用资金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第六章 附则

7.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七

贵州是刺梨的中心分布区, 数量多, 分布广, 全省都有分布, 是特有的药食两用优势资源植物, 也是我国特有的、正在培育的新兴果品树种。龙里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刺梨, 已初具规模, 近两年, 黔南州、龙里县相继出台加快刺梨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龙里县刺梨产业发展现状、刺梨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提出建设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是当前发展刺梨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1 全县发展刺梨的现状

龙里县是人工种植刺梨起步最早及最多的地区, 2012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刺梨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等进一步扩大刺梨种植规模, 现有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余亩, 进入盛产期面积近4万亩, 年产量1.8万余吨, 年产值近9500万元。现刺梨产业已成为龙里县林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龙里县的刺梨产业发展仍存在品牌、品质及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刺梨产业, 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2 刺梨的主要价值与开发

刺梨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含多种维生素、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成分。维生素C含量远超过其它果树蔬菜, 被誉为“维C之王。”

刺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据研究, 刺梨果实含有原儿茶酸, β-谷甾醇和多种三萜类化合物, 对防治冠心病、抗心绞痛、平喘、抗肿瘤、治疗皮肤癌和早期宫颈癌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对防止胆固醇增高有明显作用, 对治疗和预防铅中毒有显著效果,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刺梨还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贫瘠的土地上能生长。利用价值主要在果, 经营期内不需采伐林木, 可作为生态公益林永久经营。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项目区实施造林, 达到改善树种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目的。

具有生态屏障作用, 是喀斯特地区的适生物种, 将刺梨人工种植作为石漠化治理既保护了环境, 又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在我国产刺梨的地区, 有吃刺梨鲜果的习惯, 尤其在贵州, 吃刺梨鲜果的历史悠久。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 食用刺梨鲜果比较多, 对刺梨加工产品优点还示充分认识, 人们对刺梨的营养及保健药用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近年来, 通过不断宣传, 人们开始对刺梨有进一步认识。近几年龙里相继引进贵州龙港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黔宝公司和华南理工生物有限公司等刺梨加工企业, 其生产的刺梨汁、刺梨果脯、刺梨软糖和刺梨精粉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广受消费者的青睐。综合讲来, 刺梨是集食品、药品、保健, 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作用于一身的生态经济树种, 我县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经过规模化发展, 打造刺梨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将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刺梨发展定位

随着刺梨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被人们所认知, 开发潜力巨大, 逐渐形成我省的一个特色产业, 黔南州委州政府和龙里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刺梨产业高度重视, 2012年中共龙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 规划到2020年龙里县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

2013年中共黔南州委、州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意见》, 规划到2017年以龙里、贵定、长顺、惠水为核心的全州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大量刺梨良种壮苗, 而建立刺梨良种繁育基地, 是推动龙里县及黔南州刺梨种植基地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4 建立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的必要性

4.1 当前刺梨种苗生产的局限性

刺梨是贵州的特产, 但人工种植刺梨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在刺梨品种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但良种壮苗培育和资源培育尚处在摸索阶段, 人工种植刺梨的良种壮苗使用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刺梨产业的发展。龙里县发展刺梨种植选择的主要是以“贵农5号”为主, 近年来龙里周边县市及省内其他县市发展刺梨种植的种苗基本上都来源于龙里县, 主要是贵农5号。

刺梨育苗主要是扦插苗, 一直以来, 龙里县刺梨育苗主要是农户育苗为主, 即每年用冬季修剪下来的枝条进行育苗, 没有专门的采穗基地, 由于种植刺梨农户受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及投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种植的刺梨单株个体表现的性状不一, 种植经营管理得较好的枝粗果大, 经营管理差的, 枝细果小, 品种退化, 加上当年龙里县引种进行人工栽培的有贵农1号、贵农3号、贵农5号, 贵农7号等多个品种, 虽然现在种植是以贵农5号为主, 但在种植中还夹杂着少量的其他品种, 农户每年用从种植地修剪出来的刺梨枝条进行扦插育苗, 苗木的质量、品种及品质难以保证。

4.2 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是刺梨特色产业培育的基础, 是规模化发展刺梨的重要途径, 是提升刺梨品质和提高刺梨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从总体上看, 目前国内外刺梨生产企业规模偏小,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 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展, 产品影响不断扩大, 大型食品、保健、制药、化妆品企业加入刺梨产品应用和生产, 刺梨的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对刺梨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不断认识, 刺梨已逐渐成为我省的农业朝阳产业, 要将朝阳产业发展壮大, 良种壮苗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刺梨良种繁育基地, 进行刺梨良种资源的收集和培育, 营建优质刺梨繁育圃和采穗区, 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刺梨良种壮苗, 才能提高刺梨营造林质量和产量, 对加快贵州省刺梨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篇八

关键词:马铃薯;高寒:山区;体系:步骤:方法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8-1

马铃薯富含高品质淀粉和人体极易吸收的蛋白质,它是集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为一体的多用途农产品。因其适应性广,食用价值高,增产潜力大,被全世界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进行大规模发展,也是汉中市仅次于水稻、油菜、玉米、小麦之后的第五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60万亩左右。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生产上急需大量脱毒种薯,但目前主要靠外地调进,质量差,成本高,为了保证汉中生产用种和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们与省市科研单位合作,在略阳高海拔高寒山区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探索与示范,组装完成了一套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技术体系,为我地脱毒马铃薯种薯规模化繁育与推广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1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基地建设概况

略阳县是以中高山为主的山区县,土地多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带,个别地方海拔1700m左右。这一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冷凉,能满足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适宜脱毒马铃薯的生产,更适宜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2008年我们在县内选定4个海拔在1400-1800m之间的示范基地,春播繁殖脱毒马铃薯原种56亩。2009年繁殖原原种5万粒约10亩,繁殖原种300亩,到2010年四个高寒山区原种繁育基地累计生产脱毒马铃薯栽培种450000kg。

2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立

从2008年开始探讨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一是与汉中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茎尖剥离培养试管苗和微型种薯生产;二是用微型种薯在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繁育原种,为就近繁育提供种源;三是在1400m以上的高寒地区进行生产种繁殖。初步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为脱毒马铃薯种薯在陕南山区的繁殖总结了经验

3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步骤及方法

3.1茎尖剥离培养及微型种薯生产

选定适宜汉中种植的品种早大白、8002,经过消毒处理,催芽后,在40倍解剖镜下进行剥离、培养,获得试管苗后通过病毒检测,把不带任何病毒的健壮脱毒苗经过快繁,到无菌网棚移栽,最后生产出合格的原原种(微型种)。

3.2原种生产

3月上旬在海拔1700m以上地区网箱种植微型种薯,亩密度5000-5500穴,按1m播幅开施肥沟,在施肥沟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kg和40%的薯类专用肥25kg。沿施肥溝两侧播种两行微型种,小行距30cm,株距25cm,起鱼脊垄,垄高20cm以上,并覆盖地膜。5月中旬开始药剂预防晚疫病和蚜虫,连防三次,间隔7d。

3.3栽培种生产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海拔1400m以上地区地膜种植原种,亩密度5500 6000穴,按1m播幅开施肥沟,在施肥沟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和40%的薯类专用肥25kg。沿施肥沟两侧播种两行切好的薯块,薯块必须保证有1至2个以上健康的芽眼,小行距30cm,株距22-25cm,起20cm高的鱼背垄,并覆盖地膜。初花期(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药剂预防晚疫病和蚜虫,连防三至四次,间隔7-10d。

4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应注意的关键技术环节

4.1严格控制海拔高度,降低病毒的积累和增殖。

海拔高度是脱毒马铃薯繁殖的关键环节,汉中良种繁殖海拔高度必须在14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疏松砂壤土为主,气候春季温湿、夏季凉爽,有利于马铃薯苗期生长和花期薯块膨大,不利于病毒积累和增殖,才能保证繁殖种薯的质量。

4.2适时提早播种时间,加快生长发育进程。

通过地膜覆盖,尽最大可能的提早播种时间,使高寒山区马铃薯的播期由3月15至20日提早到2月底和3月初,同时也加快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进度,使块茎生长期提早了10d以上,充分利用了高寒山区初夏的凉爽天气,躲过夏季高温及风雨天气。既能降低病毒的积累和增殖率,提高种性,又能使块茎膨大期避免晚疫病、病毒病等的发生为害。

4.3加强病虫综合防治,推迟和减轻病害发生。

上一篇:2011教研简报下一篇: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