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2024-08-19

三国演义笔记高中(精选8篇)

1.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篇一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名著也是博大精深。其中我国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其中《三国演义》给我影响最大,如果你们去细细品味,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你的人生也有影响。

对于《三国演义》我是从小喜欢阅读的,他们的事情,是我很有感触如,刘备是中山靖王,三次出面给诸葛亮请他下山,最终以诚心打动诸葛亮,而且在刘备死之前将自己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刘婵,并写出《出师表》,深感后人,也深感动于我。刘备的礼贤下士的品质,诸葛亮的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后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名利。对我的成长,学习,社交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虽说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枭雄和奸雄之称,其中他身上有着许多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才能。《短歌行》中曹操对酒当歌希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离,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志气,而曹操希望更多贤能之士更多的来到曹操这边,这是有事者,事竟成,当你有理想的时候,你必须努力才能做出最好,这也能激励我,如果你想上大学,想考考一点的学校,你应该努力去提高自己,去问老师你不懂的,这样成绩擦有所提高。

周瑜是吴国孙权的水军,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也有过人之处,当曹操进攻时,蜀吴两国联合最终在赤壁之战下,一举击败曹操,周瑜在使用反间之计是曹操著名水将杀死。

虽然曹操,没有胜利,但在后面,曹操更加礼贤下士,体恤百姓和士兵最后曹操的后代建立了国家,这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场面。

如果一个人有恒心,有毅力,你想做到,你要想的都将会成功,如果你最终能成就一番事,而不挥霍时间。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给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需要不断反复琢磨,去领会,人的一生也如此,学一件东西,做成功一件事,都要努力,谨慎,这样时间才会是有意义的。

2.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篇二

由于各国教育发展、历史文化等差异, 英、美、瑞三国形成了不同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 英、美、瑞三国普通高中在学校类型、发展特点、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各具特色, 并形成了“以公学为代表的英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以综合中学为主流、以课程设置多样化为特征的美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经历多次改革、形成了以统合高中为主的瑞典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等基本情况 (见表1) 。

二、英、美、瑞三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共性特征

尽管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但从内在特征看, 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共同性:

1.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具有包融性, 形成了多种办学类型并存的局面。

从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家办学模式看, 它们都包含了至少三种类型的办学样态, 如, 英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包括学术型高中、综合型高中和职业型高中等三类, 美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有综合中学、普通中学、选择性中学和职业或技术中学, 瑞典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由高级中学系统和职业学校系统组成, 具体包括学术性高中、工业高中、商业高中和农业技术学校、林业技术学校和家政职业学校等。多类型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存在, 满足了高中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阶段、普及阶段所提出的办学要求, 体现了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提高的真实状况。普通高中多类型局面的形成为所有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了条件, 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中教育, 从而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水平。多种办学类型的存在是各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内在机制对其教育模式的一种整体建构和调节, 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存在。另外, 各国高中兼具升学、就业和全人的教育功能定位也体现出普通高中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包融性特征。

2.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虽然兼顾学术性、职业性或普通性等多重特性, 但是学术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就英国情况看, 以公学为代表的学术型高中在英国高中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高中都无法比拟的, 无论从发展历史、办学特色, 还是学术水平, 都成为了一种公认的事实;在美国, 尽管综合中学内部包括学术科、普通科和职业科, 但是以培养大学合格新生为目标的学术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3%。同时, 美国高中的普通中学也是学术性中学, 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瑞典统合高中虽然形成了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但是它所具有的专业化为其增添了学术的特性。普通高中学术性重要地位的存在意味着各国普通高中依旧把升学看成了最重要的办学任务, 确保了大多数学生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满足了国家对高层人才需求的同时, 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水平。当然, 普通高中学术性的绝对地位并没有否定其他, 诸如, 职业性、技术性等高中存在的价值, 而是表明仅有高中的学术性是不完善或者说是缺失的, 应该在确保高中学术性重要地位的同时兼顾到其他特性。

3.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在突出优质、特色的同时, 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优质、特色是各国普通高中一贯的追求, 也是高中阶段体现精英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在优质、特色方面, 英国公学作出了很好的示范。首先, 英国公学以优质著称, 从人才培养上看, 它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精英人才为培养目标;从教育质量上看, 不仅有优质的教育生源为基础, 也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而且教学条件非常优异, 公学的教育质量是相当高的。其次, 在办学特色上, 英国公学不仅有独立的自主管理模式, 而且形成了一系列诸如House制的公学管理行为。优质、特色的高中办学模式并没有排除教育所蕴含的公平性, 各国为了满足学生就业或个性发展需要, 设置的职业高中、技术高中和选择性高中等办学类型也就是这一理念的深刻表达, 使所有学生都拥有了平等的上学机会, 获得了最公平的对待。另外, 英、美等国家直接提出了让每一个儿童成功和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追求, 如, 2000年, 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国务大臣大卫·布伦基在其《建基于成功》的著名演说中指出, 改变撒切尔主义者的学校优胜劣汰倾向, 主张让每一所学校成功;改变教育中的精英化的趋势, 主张让每一位儿童成功。美国高中有影响力的组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提出, “放远我们的目光, 绝对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的口号, 并把2001年确定为“高中学生年”等等。

4.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集中体现了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特征。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选择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体现在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选择性, 如, 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家多类型的高中办学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学术型高中、职业型高中或综合型高中, 从而为自己的升学、就业和个人发展铺平道路。二是体现在多元课程设置与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上, 各国高中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种类繁多, 每所学校都开设了几十甚至上百门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多种类课程的存在为学生课程的选择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学生拥有课程选择权的同时, 提升了学生的课程选择能力。高中办学模式选择性特征的存在不仅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使“促进每位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得以体现, 而且发展了每个学生的自我选择力, 尊重了每个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中的主人。

5.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空间的同时, 坚持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性。

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家在学校和课程的选择上, 都体现出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赋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相对自由的决策空间。同时, 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也形成了一些规范性做法, 如, 英国公学在确定教育目标、筹措教育经费、选择生源、师资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些规范性做法, 且不会轻易被改变;美国核心课程的提出也体现了高中办学模式中的规范性, 规定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相关年限的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课程;瑞典学生虽然可以不需要考试就能够升入统合高中, 但是也必须完成相关瑞典语、英语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 统合高中形成了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其规范性主要体现为国家对统合高中教育内容、专业或课程设置、学业要求都有严格的统一规定。可以看出, 各国主要是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一些规范性要求, 这一方面, 意味着高中办学过程中要有规范的课程作为基础。另一方面, 也意味着课程是可以被规范的, 即使是分权制国家, 国家意志也是必须要遵循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普通高中在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三、英、美、瑞三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基本发展趋势

1. 从发展任务看, 各国普通高中将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发展指标 (2007年) 》的数据显示, 全球高收入国家高中教育的平均普及水平达到110%。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称, 全球发达国家多数实行了超过九年的义务教育, 也就是高中阶段被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 如, 英国实行的是11年义务教育。英国《1944年教育法》, 取消了严格的高中考试限制, 实施开放入学政策, 到20世纪90年代, 英国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占适龄青少年的百分比超过了70%;美国早在1990年就普及了高中教育, 现有4个州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多数州都实行的是9~11年的义务教育, 到2003年, 美国高中净入学率为96.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瑞典议会就已经决定, 从1992年7月1日起, 各级政府要使所有20岁以下的青年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 都继续接受某种形式的高中教育。现在, 更是明确提出人人需要接受高中教育, 认为接受高中教育是每一个合格公民最基本素质的体现。也就是说, 各国都把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当然, 高中教育的普及不仅包括数量上的全面覆盖, 而且包括高中办学模式系统与结构的完善, 还包括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

2. 从学校功能看, 各国普通高中将在促进学生升学、就业与综合素质提高等三维功能上发挥作用。

高中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高中学校功能的转变, 满足大部分学生升学的同时, 还要兼顾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 1997年, 美国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中指出, 中学教育要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富有一定挑战的学业标准, 为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继续学习和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好准备。此外, 美国综合高中为了实现“为所有学生提供普通教育、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有志攻读大学的学生作升学准备”的功能, 分别设置“学术科” (为升入大学做准备) 、“职业科” (为就业做准备) 和“普通科” (为学习普通知识服务) , 以满足不同学生按照其性向、能力和出路定向选择课程的需要。瑞典统合高中是通过在一所学校内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 将普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置于平等地位, 从而促进学生升学、就业和素质提升等功能的实现。普通高中三维功能的观点在大多数国家具有普遍性, 它已成为各国普通高中教育功能发挥的代表性观点, 并引领着各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未来走向。

3. 从培养目标看, 各国普通高中将以“促进每一位高中学生获得全面而充分发展”来进行定位。

在培养目标上, 美国高中一直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做的很好, 但是一定程度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 近年来, 美国在州一级范围内特别注重加强基础教育, 提高了对高中学生的全面要求, 使得州一级相对集中统一的加强基础教育管理方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 各国都逐步确立了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就高中而言, 使每位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成为了其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如, 美国的“七项原则”中, 保持身心健康、养成就业技能、胜任公民职责等, 反映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位;英国在《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中指出, “使所有年轻人能够发展并拥有生活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人素养”。同时, 英、美等国还直接提出让每一位儿童成功、决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等理念和口号, 这些理念和口号的提出不仅是教育公平观在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也是世界各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使普通高中教育在照顾到每个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 较好地处理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4. 从学校存在类型看, 各国普通高中将继续维持综合化或多样化并存的学校发展局面。

尽管综合高中最初是美国出于确立和维护民主制度考虑而提出和设立的, 即“将所有课程包括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之中”, 它是美国中等学校的标准类型。事实上, 学校综合化是贯穿20世纪后半期至现在, 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许多国家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的一场运动。在这场改革中, 由于各国人文环境、社会背景、教育现实和教育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差异, 使每个国家综合化模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如, 除了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是一体化综合高中之外, 其他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依然是形式上的综合, 实质上是分科的拼盘式综合高中, 主要通过在综合高中内部分设不同类型的学科或课程, 学生根据甄别考试等形式被分配到不同学科或课程学习。从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情况看, 相对于多类型高中并存现象而言, 综合高中更为普遍, 通常的做法是把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职能集于一体, 在同一所学校开设不同课程, 从而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使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让全体学生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理想落到实处。

结语

3.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指导

【分类号】G633.3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 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学生虽然读得如痴如醉,但往往光意会不言传,任真实情境下所产生的阅读灵感随风消逝。阅读收效甚微,写作捉襟见肘的现象屡见不鲜。仔细审视我们的教学,留给学生自由读写的时空是十分有限的。为了给学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读到自己爱读的书,写出自己想写的话;通过自由阅读引领自由写作,又通过自由表达引发深沉的思索,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动机;在读写心智活动的不断交替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及笔记的指导

1.读物的选择

对于读物的选择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相结合为原则。引用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所说的话就是“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要想这样,你首先得知道应该摈弃那些无价值的书,凡是浪费你时间的、该烧毁的、教坏孩子的以及使人懦弱而不使人坚强的作品,都该摈弃。”

2.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不是随随便便的读, 笔记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记,而是具有一定质量的阅读成果的纪录,因此必须交给学生一些遵守作者思维、探究作品内涵的礼节, 授之以阅读之“渔”。

(1)质疑阅读

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可以就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句的哲思进行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尤其是能在作者思维的矛盾错位上发问,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度。能在无疑处生疑,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若能进一步回答问题,这样的读书笔记就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2)比较阅读

茅盾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 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他途。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书上的结论与实际生活的比较,过去的看法与今天的现实的比较,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看法的比较,同一个人前后不同时期看法的比较,多种工具书不同解释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他们就不再等着教师公布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探究。

(3)批判阅读

学生应该批判性地阅读,敢于质疑经典,不迷信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 能跳出作者的思想客观评价是难得的思维品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和笔记中, 大胆挑战权威,并学会用各种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质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发起自己思维的火花。然后在读书笔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为什么不同于你, 你为什么不同于我的事实,启发学生承认不同个人间文化的深刻互连性,关注大家如何带着差异共同生活在一起, 从而共同丰富语文的文化情感内涵。

(4)创造阅读

创造阅读, 指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在阅读中,学生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并引发自己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对文本做合理的补充和续接。如可以依据所读之作中的某一语句激发起自己的情思, 进而联想起平日的诸多零星体验来完善和丰富文本的情节和结构,使文本的旨趣有合乎情理的衍生,并将此诉诸读书笔记。

三、读书笔记的双向交流

1.师生交流

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尽成熟, 对作品内涵的感悟有时较为偏激,只要他们能在读书笔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学生有不足,理应指正,最好委婉一点。每周评阅完学生的读书笔记后,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反馈。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做读书笔记的动力,在指正中及时修改、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这是与学习同伴间的交流,是一种最为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也最容易产生共鸣。这样,通过交流与碰撞就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生生对话。读书笔记的评阅上我采取小组负责制:全班分成五组,每组八到九人,教师每天评阅其中一组,改组则评阅其余各组。之后每周老师可以将全班笔记评阅一遍, 同學之间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学生在批注栏上写上自己的读后感悟,可以赞扬、质疑、批判,作者还可以回应反驳。

3.完善自我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与自我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读书笔记中的自我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读书笔记中学生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综上,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读书笔记的指导,教师要在读物选择、方法引领等方面加强具体的指导,并且适时组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自我反省,让学生的读书笔记质量不断提升,并且使之从中获得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宋红艳.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2]朱曼雯.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2).

4.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篇四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各路英雄为了一统天下,解决混乱局势不断争斗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就是《赵子龙单骑救主》,其中“他来势凶猛,但在赵云枪下没过三招,就被一枪刺于马下”写出了赵云的枪术厉害。这样武艺高强的英雄,没有造反之心,一心辅佐主公真的很难得。还有一句话写出了赵云对小主人的负责——“我还是杀回去找找吧,或许还能找到他们,要是找不到了我就在曹军中战死算了”。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为了保住主人一家安全,而奋不顾身,折身返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进退两难的事情,大部分人会选择先保住自己的利益,但也会有一些人像赵云一样舍己为人。我很佩服赵云这类人,也希望成为这样的英雄人物,能帮助到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也会收获到快乐。《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情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一个狡诈又多疑心的曹操。

之后我发现英雄也有缺点,曹操的确聪明,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口——疑心太重且残忍。他的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太过极端,而且他居然为了自己杀掉了自己的友人,相比之下赵云大义许多。“连门也不出,每天只在后院种菜浇水,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读后感·因为他知道曹操一直怀疑自己,所以在家中闷着不出来,这说明了刘备的聪明,他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让自己因为锋芒而受伤,也不让自己的锋芒割伤他人。刘备包容,不会像曹操那样一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掉挚友。虽然刘备没完成一统天下的心愿,但他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还收获了许多朋友。“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喜欢成为这样包容的人。

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范文网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六

这本书讲述的是蜀、魏、吴三个国家发生的纷争的故事。时间是从汉灵帝中平原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大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十分聪明,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与曹操水战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弓箭最好。”“没错,不过军中缺箭,早就耳闻您足智多谋,这件事您可有办法?”“没问题,我愿立军令状。”最后周瑜给诸葛亮三天让其供上十万支箭。什么也难不倒诸葛亮,在第三天的时候利用当时的天气、成束的草和二十只船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详细听了诸葛亮轻松取来十万多支箭后,大惊,感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学识渊博的人,长大为祖国效力。

7.浅谈怎样记好高中数学课堂笔记 篇七

在学习过程中, 笔记策略是以认知策略的形式发挥作用的. 因此我们从认知策略的角度对常见的笔记策略进行分类:

1. 一般方法: 在课堂学习中, 记录老师上课的板书和所说的重点.

2. 画重点: 考试中经常考到的考点, 学习中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

3. 摘要: 用简明、确切的文字记录核心内容.

4. 知识提纲与框图: 复习总结时帮助学生建立前后完整的知识联系结构, 梳理知识内部脉络.

5. 线性方法: 在发给学生的记录纸上已经列出了讲课内容的大、小标题, 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标题循序渐进地做课堂笔记.

6. 矩阵技术: 采用两维表格的形式, 在表格上端列出大标题, 在表格左端列出小标题, 在表格里大、小标题交叉的空白部分, 留给学生记课堂笔记.

一般学生记笔记会用到上述几种方法, 但受教育成长环境、年龄经验差异的影响, 学生对于不同笔记策略综合使用的意识还很淡漠. 无论是在元认知的发展层次上, 还是在资源管理的综合运用上, 不同学生在笔记策略的使用方式、程度上均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二、关注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意义

培养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的能力, 能提高他们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思维跳跃程度很大, 记笔记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培养缜密的数学思维. 例如资优生林运成一开始思路跳跃很大, 他在高中阶段记下整整七个很厚的笔记本, 并且每一个问题都有评注和进一步的思考, 终于在高三获得国际比赛金牌. 同时, 一份科学的笔记对提高数学成绩也大有裨益. 例如考上北大的文科生江敏在总结高三学习经验时充分肯定了数学笔记的作用.她写道: “我认真地对数学的复习内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分块总结, 将其一一罗列清楚. 同学笑我的数学笔记像政治、历史笔记, 但我觉得这个方法的确有效. 通过反复翻阅总结和题例, 做习题时觉得思路清晰, 思维敏捷, 容易突破. ”

研究表明,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 大部分的高中生都能够意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但在记笔记的具体方法上, 却因为个人的不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同时, 大多数高中生记录课堂笔记策略是: 一般方法、画重点、摘要、知识提纲与框图这种比较传统的做法, 很少有使用更利于认知发展的线性方法和矩阵技术, 且课堂笔记的使用率很低, 使用上存在很多务虚不务实的现象, 课堂笔记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苍白. 高中学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三、记好课堂笔记的措施

( 一) 教师方面

1. 向学生明确记笔记的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应说明记笔记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针对那些不记笔记或对记笔记认识不足的学生, 教师应当向他们讲明记笔记对数学学习的帮助.

( 1) 记笔记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 记课堂笔记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记笔记时学生需要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 不仅不能漏掉老师讲的内容, 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还要把这些记录下来; 其次, 对课堂上不能理解、消化的问题课后借助笔记, 再经过自己的思考能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 有时还会引发出对某一问题的新理解. 因此, 记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

( 2) 记笔记能让学生扩充新知识

教师通常在上课时会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 笔记可以把这些知识记录下来, 不致遗忘. 教材一般是由国家统编, 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通用性, 内容相对固定.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而对于某些重点、难点则会凭借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更深刻的讲解. 因此记笔记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能.

( 3) 记笔记能增强记忆和巩固知识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可见记笔记不但能增强学生记忆,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光听不记容易注意力分散, 降低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结构涉及数学基本概念、数学用语、数学基础理论、数学计算、数学实验操作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课上可能记得十分清楚, 即使记忆力再强的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会慢慢遗忘的.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记学习笔记有助于增强信息强度, 再通过复习和运用, 就能把所学知识贮存在大脑皮层的长时记忆之中, 即使对某些内容遗忘了, 还能从笔记中找到.

2. 正确指导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的几个环节

( 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由于新教材的空白处较多, 同学们可以把笔记记录在课本空白处, 但应注意记在相应内容的边上, 不能随意记录. 这要求课前对上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 对上课内容应做到心里有数.

( 2) 让学生明确记什么

记数学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 一是记思路, 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二是记纲要, 以提纲形式记录课程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三是记要点, 记下重要的定义、定理或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重要的例子、结论以及注意点和学习要求等, 对教材中没有的补充内容更应予以注意; 四是记问题, 记下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以及准备在课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 3) 指导学生简捷地记录课堂笔记

最有效的笔记应该是简单、清楚、快速、高效的, 即尽可能用少的字符记载尽可能多的内容. 另外还应注意处理好“看、听、想、记”的关系, 如果在课堂上这些关系处理不当, 往往会导致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一般来说, 先专心致志地听课, 然后抓住老师停顿的机会, 边想边记. 如果在听课时漏掉一点, 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适当的空白, 下课在问; 若对某点存有疑问可以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然后将所得的解释写在预留的空位上, 这样效果较好.

( 4) 教学生及时归纳整理笔记

由于上课时边看边听边记, 故所记笔记难免出现乱、杂、错等问题, 为了便于复习和留作永久性资料, 有必要加以归纳、整理. 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及时回忆, 趁热打铁. 课后学生应立即回忆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 对所记笔记加以整理, 进行补缺和改错. 为了便于检索, 有时还要把笔记按重点、难点、关键处、重要方法、易错地方、新旧知识结合点等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注并进行分类.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数学笔记习惯和技巧,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注意力, 增加学生知识量的积累, 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当然课堂上还应以听课为主, 记笔记为辅, 记笔记应详略得当, 简明扼要, 突出自身的特点, 多记思想方法, 要让笔记在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提高自身能力上, 发挥更大的作用.

( 二) 学生方面

( 1) 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 应该预习一下老师这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如果了解了上课的主要内容, 我们就会发现老师所讲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了, 笔记也会变得容易记录了.

( 2) 怎样记笔记

一个好的笔记应该是简明扼要, 脉络分明, 内容一目了然.

老师对于讲课的重点会给予学生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暗示. 下面是老师们在强调重要性时常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①改变声音. 老师在讲到重点时会故意放慢语速加大声音.

②直接说出. 有时老师会明确地告诉我们哪些是重要的, 有些老师甚至会向我们暗示某个问题考试可能会考到, 应该把这样的暗示记在笔记本里, 并在边上的空白处用特殊符号来强调这一项.

③写在黑板上. 老师在讲课时一般会把关键点写在黑板上. 如果老师用粉笔重写、打下划线、用彩笔写, 那么它们一定是很重要的了.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的时候, 应尽力辨别哪些是重要的东西, 哪些是次要的东西.

④无声的线索. 许多老师用无声的方法强调重点. 老师常常通过动作和面部的某些表情表达他们所要强调的问题.

由于一般人讲话的速度每分钟一百多个字, 我们不可能记下所有的东西. 即使会速记, 也不可能把老师讲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因此, 我们只能有选择地记下最重要的东西. 在记要点的同时, 应尽力组织和归纳所记的笔记. 这样便于了解所讲内容的脉络, 以便发现其重要之处, 知道哪些问题应引起注意并认真复习.

四、记笔记时的注意事项

怎样才能使记笔记变得更容易些以及更便于复习呢?一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用水笔或圆珠笔记. 铅笔易于弄脏, 时间久了字迹会模糊.

2. 留出足够的空白处. 为了使笔记清晰可辨, 易于阅读, 要留下足够的空白处. 这样, 如果漏了某个问题或某一点, 或者以后有什么感悟, 可以把它们加在空白处.

3. 记下作业. 有时老师会告诉我们考试的日期或让我们做某项作业, 我们应该把它记在笔记本上, 但一定要在空白处标明“作业”或者“考试日期”, 这样在需要时就容易找到并把它写在作业本上, 不会遗忘.

4. 标出不理解的问题. 如果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和概念不懂的话, 应在空白处标上记号, 方便下课后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把它们搞清楚.

5. 不要重新抄写笔记. 有些同学记笔记时匆忙, 字迹潦草, 到了晚上重新抄写一遍. 也许这些同学觉得重新抄写可以帮助他们复习, 实际上重抄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 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

6. 不要使用录音机记录. 为了能完整地记录下老师上课的内容, 有些同学使用录音机录音, 课后打开录音机, 记下笔记, 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事实上, 这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因为, 在你课后听录音的时间里, 别人可以阅读许多有关的资料, 而你则仅仅为了补上笔记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

7. 运用符号. 运用符号可以节省时间. 如“因为、所以”可以用“∵ , ∴”表示, “属于”用“∈”表示, “任意、存在”用表示, 等等.

摘要:笔记是人们为了帮助记忆而做的, 在文科之中用途很大, 同学们普遍很重视.而在理科的学习之中, 同学们却忽视了其重要意义, 学数学同样需要做笔记.文章主要介绍了笔记的基本认识、笔记的意义、记好笔记的措施、记笔记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笔记,措施,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徐斐迪.中学数学笔记策略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沈亮.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3]唐盛刚, 冯志刚.数学英才的早期识别与培育初探——基于案例的研究[J].数学通报, 2011 (3) .

8.三国演义笔记高中 篇八

关键词: 读书笔记 高中生英语学习 促进作用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而做的笔记。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却仍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这样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记下来。可见写读书笔记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好的学习习惯。写英语读书笔记是促进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训练学生书写英语读书笔记,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速度,还能使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

1.关于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顾名思义,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和之后所做的笔记,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就会随时随地地把它写下来。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2.读书笔记的类型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式、简缩式、评论式和心得式。

2.1摘录式

摘要式读书笔记非常常见,也便于学生操作,是在读书时把一些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具体来讲,就是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好的有用的词汇、短语、精彩精辟的语句,以及重要观点或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拓展词汇、丰富表达、积累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储备。

摘录原文后最好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页码等,便于日后查证。

2.2简缩式

简缩式读书笔记,其实就是对原文的缩写,是一个在读完文章并且在深刻理解之后的输出过程。在学生读完一些比较好的文章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缩写,也就是以笔头的形式retell。

2.3评注式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是文中批注,也可用提纲方法把文章中的一些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或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文中批注,是一种最简易最直观的读书笔记做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可以对书中的内容加深理解,而且可以为日后查找提供方便。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评注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做评注笔记。

2.4心得式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常用方法有: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心得,也叫读后感,是指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进行支持或反驳。写这种笔记,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读书笔记的表现形式

3.1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3.2书签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3.3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4.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用来书写读书笔记的素材不仅可以来源于杂志、报纸或书籍,还可以来源于课本。高中生英语课本的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包含三篇阅读篇章(包括work book),这些文章老师都可以在预习阶段或课后回顾巩固阶段拿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比如在预习阶段,可以写摘录式或评注式的读书笔记,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做简缩式或心得式的读书笔记。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完成一个单元往往需要八到十个课时,也就是一周半的时间。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三篇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需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英语书籍,这就为书写英语读书笔记提供沃土,而书写英语读书笔记又会反过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养。

4.1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文章、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时都会出现词汇贫乏的问题,影响学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得体性,尤其是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英语习语或谚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积累上的不足而无法理解。阅读英文篇章、摘录其中的一些好的词和短语,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4.2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英语语篇主要是课本里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总共8册书80篇文章,平时在做阅读理解时所读的篇章只是为做题而读,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忽略语言本身的美和文章所传递给读者的异国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人文知识。学生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更细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4.3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课外所阅读的许多文章,都含有或励志的、或富含哲理的、或引发心灵共鸣的、或引起读者思考的故事或道理,这些能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正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这些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缺乏的,却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4.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选择高考试卷上的文章时,命题组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英美国家杂志或网站上寻找文章,并适当改造成难度和长度都合适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题或完形填空题的语言材料。而这些文章中的表达都非常地道,跟学生在日常的课本当中学来的表达有一些区别,这就使得习惯了中式思维和中式英语表达的学生在面对一些地道的英语篇章时似懂非懂,影响答题。鉴于此,通过布置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接触到许多不同内容、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文章,学生的见多识广进而会帮助他们比较自如地面对考卷上的语篇。

4.5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书写读书笔记,读是过程,结果要以写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管是摘录,还是随想,或是读后感,都在点点滴滴上时刻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会出现他们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积累下的使表意更为恰当的词语、更精彩的句子及更地道的表达。

5.结语

本文从读书笔记的类型、表现形式、写法及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书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充分认识到动手阅读的重要性,不但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更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更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曾立伟,张乐慧.读书报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用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13(12).

[2]王红昌.浅析读书报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期刊读与学(教育教学刊).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角膜炎的医学知识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