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2024-10-19

创业心态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一

【本文摘要】 关键概念:创业理财就是有计划地管理创业过程中的财富。

理财方程式:创业理财=财务计划+财务管理+风险控管+投资+聪明消费+节税

制胜要点:创业理财往往是心态决定一切。

2、富裕的铁匠把生财之道传授给儿子―烧红的铁,手是不能去摸的。

奥普浴霸现在是国内浴室取暖产品的著名品牌。其创始人、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杰,在1993年将浴霸产品引入中国时,国人尚没有在浴室吊顶的概念。限于资金总量有限,大规模铺广告显然并不现实,于是方杰想了一个办法,将浴霸定位为时尚产品,并且专门针对那些20来岁的漂亮姑娘进行营销。方杰的说辞是:“我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派。

在国外作为一个白领能不能在家洗个澡,是一个时髦的生活方式,是你家里面生活状态的一个标志。”海派小姑娘的标志就是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人”,如果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她们同周围土里土气的“自己人”区分开来,她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方杰就巧妙地利用了上海人的这种“海派”心理,将奥普浴霸在上海滩一炮打响。

3、致富的秘诀就是将你储蓄以后剩下的钱花掉,而不是将你花完以后剩下的钱存上。

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不懂得存钱的人就根本谈不上致富。当你的企业赚到1万元时,你首先要做的是将其中的10%存起来,以防不时之需而不是100%地花掉,进行再投资。

4、既会赚钱又会花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同时享受着两种快乐。

会赚钱不算什么,会花钱才是理财的精髓所在。据说,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有一次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到晚了,他们半天没有找到车位。于是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比尔・盖茨说什么也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停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但停车费很便宜。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在贵客车位呢?原因很简单,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涩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珍惜,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效益。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5、人可以一夜暴富,但想长期保持财富,却必须时刻注意理财。

理财的要诀就在于坚持、连贯,时刻关注你的每1分钱的去向,才有助于保持你的财富。杨澜起家于央视的《正大综艺》,90年代初红得发紫,别的不说,单是主持各种晚会、颁奖礼,就使她收入不菲。不过,虽然年纪轻轻就赚得了大把的钞票,但杨澜的消费观念却让很多人吃惊。直到她出国前,杨澜的置装费都节省得出奇。据说,她当时穿休闲衬衫、牛仔 裤,一副学生模样打扮,到北京著名的秀水一条街去淘衣服。大概是平日不施粉黛的杨澜太像学生了,因此她每每在秀水都可以自如侃价,购买到自己心仪的衣服。杨澜如此的节省自然有她的理由,随后在她最红的时候,她同时也已经积累下了“投资”自己的资金,而她选择的投资项目是到国外留学。

6、理财之道犹如车轮,不停滚动才能带来利润。

《福布斯》中国富豪陈金义当年也有过这么一番经历。陈金义在没有发迹前,有机会做一个蜂蜜加工厂。建一个蜂蜜加工厂需要30万元,但当时陈金义手头仅有3万元。他将这3万元存入银行,随后又利用这3万元做抵押,从银行贷出6万元,又用6万元做抵押,贷出12万元,如此一直到贷出办工厂所需30万元。蜂蜜加工厂办起来,陈金义的事业也逐渐走上正道。财富如水,不停流动才能增值。

7、愚蠢的投资者自己缴学费学习,而聪明的投资者以傻瓜缴的学费学习。

梁伯强想做指甲钳,在国内却找不到过硬的技术,找来找去,他发现韩国人在这方面行,技术好。可是韩国人一向抠门,对自己的技术看得很严。公开向韩国人讨要技术肯定不行,出钱买人家也未必肯卖。为了从韩国人那里偷师学艺,梁伯强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第一步,他先想办法成为韩国人的代理商,为其在中国内地批发销售指甲钳。这样既建立了自己的指甲钳销售网络,又取得了韩国人的信任。第二步,在取得韩国人的信任后,梁伯强便开始找借口,说韩国人的货这不行那不行,质量不过关,产品老崩口,天天找韩国人的麻烦,把自高自大的韩国人气得不行。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关,韩国人竟在一怒之下,将产品生产材料和工艺流程都告诉了他。梁伯强一听大喜过望,“非常小器・圣雅伦”于是呼啸出山。

8、投资的秘诀在于看到别人贪心时要感到害怕,看到别人害怕时要变得贪心。

对于创业者来说,智慧是不分等级的,它没有好坏、高明不高明的区别,只有好用不好用、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但理财能力却是可以分等级的。当年在所有保健品都大打广告战、抢夺强势媒体的宣传版面和时段时,谢圣明却带着红桃K一帮人,在农村的猪圈、厕所上大刷广告,如今在猪圈上刷广告的谢圣明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而那些争抢媒体广告的产品不少已经陨落。因此在归结理财能力时,不拘一格,出奇制胜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作为创业者,你的理财思维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旧?

创业理财,你需要具备的知识

● 需要牢记的概念

按照预定目标,运用金融知识与财务管理方式,有效地增加财富,聪明地消费,安全地避免财务风险,合法地节税,进而达到创业理想。

● 有效的增加财富

所谓有效的增加财富,最根本的要素就是努力开源。包括去谋取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寻找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兼职渠道、找寻良好创业项目并自行创业、有效利用手中的资金进行投资等。

● 聪明的消费

对于创业者来说,快速累积财富的另一条效途径在于节流。锻炼你的协调能力去安排消费计划、合理降低支出(尝试利用折价券、一次购足、利用替代品等方式),控制非理性以及过多的欲望,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实际上,节流是一个充分调动人智慧的方式。在节流中,你的创业理财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 安全地避免财务风险

保险规划和风险规避措施。完善的保险计划,对于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让你在遭受意外灾害时,家庭其余成员仍能过着正常的生活,以及通过事先防范的措施,减轻个人或企业在意外中所受的损失。

● 合法节税措施

在现代社会里,国家为了公共建设或均富,必须要求个人对社会分摊责任而缴税。而由于实际征税可能会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产生节税的需求,你可以通过经验与熟知法律知识,合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如果你一时不知道从何了解更多节税知识,不妨留意一下《科学投资》每期的《石桥说税》,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实用的节税知识.

2.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二

袁源的父母都在医学院工作, 家庭宽裕。大一时, 为学习管理, 他到肯德基打工;大二、大三在桥香园、佐丹璐做过店员;大四则到都市车迷做汽车销售直至毕业。在袁源看来, 却是“永远替别人打工, 拿自己的努力去帮别人积累财富”。

恰逢此时, 袁源的叔叔提供了一个机会, 力邀袁源一同成立致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转行从事绿化工程, 袁源当即同意了。他说:“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 所做的都是为了提高家人的生活品质, 为了家里的事情, 我一向都会不遗余力。我坚信, 有梦想就要去实现, 不要等到中年、老年时, 才后悔叹气。”

公司成立之初, 招人和进货渠道让袁源头疼不已。当时是10月, 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已就业, 公司很难留住有经验、有理想的人在工地;采购又是由以前合作的公司人员做, 价格质量很不稳定, 比较被动。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他只能亲力亲为。

招人方面:他亲自到各大院校的招办联系, 也直接联系学生;甚至通过朋友, 互联网等其他途径收集人才信息, 最后自己挑选, 招聘;还要和这些人员交流工作经验, 让他们能够学到新的东西和以往的经验;也要和他们谈公司的发展, 个人的机会, 消除他们对新成立公司是否稳定的顾虑;树立个人目标, 和公司共进退。

采购方面:他亲自到周边的集中市场了解相关材料的价格信息, 供求关系, 和负责人接洽联系, 再签订合作协议。因为苗木供应商通常在地州, 条件都比较艰苦, “那段时间几乎都在云南宜良、云南大理、云南西双版纳和怒江的农村里, 不过这段记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苦中回甘的。”

袁源也很时尚。但为了工作, 他曾睡过猪棚。“一次, 在大理的一个小镇上, 为了赶进度, 一直忙到半夜。后来就在村子旁的一个猪棚将就睡了一夜, 就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洗, 连穿了三四天。”不仅如此, 每天在工地上日晒雨淋, 在昆明和工地的间来回奔波, 但他毫无怨言。

两年的时间里, 公司已在宜良拥有了自己的专人管理苗圃, 不仅可直接成本生产苗木, 自给自足, 还可对外销售。目前, 公司已承接了20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 除昆明有办公室外, 地州市已有两个项目部。

大部分客户源于袁源的叔叔。“我毕竟入行太短, 涉世不深啊!我侧重的是管理、运营。”袁源以前在云南都市车迷集团做过销售顾问、主管、经理, 长期接触营销、市场方面的信息, 参与市场政策、促销方式、广宣手段的决策, 这让他形成了重视营销运作的多样型、立体型、长期型模式, 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他还参与过各种培训, 营销和管理能力很快得到了提升。以前的公司除了坚持主营业务, 还通过网络、报纸, 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来加大公司的知名度, 积累宣传资本。袁源却强调希望大家不仅仅局限于营销后的眼前利益、直接利益, 要注重长期效应和发展。

现在, 袁源的公司主要承接绿化工程, 包括市政 (住宅、市政、厂区) 绿化和个人 (庭院、别墅) 绿化。其次是养护工程、植物种植、销售、租赁。袁源说:“承接工程中, 有很多的故事, 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万众一心的理念和齐心协力的精神, 也难忘在过程中结交的那些付出全部心血的建设者们。”

近年来, 庭院绿化成为绿化市场的一个亮点。在北京, 从业主在自家院子里种花草到有专业庭院绿化公司介入, 庭院绿化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云南庭院绿化需求大、几乎没有专业的庭院绿化公司, 袁源正是看中这样的前景。

袁源打算开拓庭院绿化市场, 根据庭院主人配置属于自己的风格庭院, 以及个性植物等。当初, 就是他亲自设计的公司名称和Logo, 意思就是:“全力用心做好润泽大地的事”。正是有了这样超前的行业理念, 现今公司已为市政府小区的一幢别墅设计庭院,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3.创业理财 八大黄金心态 篇三

理财方程式:创业理财=财务计划+财务管理+风险控管+投资+聪明消费+节税

制胜要点:创业理财往往是心态决定一切。

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吗?相信没有,谁会傻到故意与“钱”为敌。只是这“钱”的脾气并不好捉摸,你想让它变得越来越多,可它偏偏会变得越来越少,为此不少人都对“钱”的问题感到挠头。

很多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辛辛苦苦地赚钱,好不容易钱到了手上,就以为完成了使命,其实这种心态正是跟钱过不去的一种表现。且不说那些“月光族”的与“钱”为敌,就算是很多知道需要存钱,尝试着用于投资的人,也会时常有跟“钱”过不去的情况。比如:有人会因为懒得把工资卡里的活期储蓄转化为定期或其他高收益的投资,每年无端损失几百元甚至几千元;有人则会因为懒得去管自己股票账户里的被套股票,由此损失的金钱达几万、几十万元;甚至有人只有在发现自己投资的股票面临摘牌了,才到处问怎么办。结果,整整忙活了一年才好不容易赚的几万元钱,却因为懒得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关心一下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从而让辛辛苦苦赚来的金钱从身边悄悄溜走,是不是很可惜?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道理不仅对拿固定工资过日子的老百姓是极重要的,对靠艰苦创业创造财富的创业者更是必须要牢牢记住的至理名言。

曾经进入《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排行榜的杨澜,即使身家上亿,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家庭的理财也丝毫不马虎。据说家中每日的开销,包括油盐酱醋的花费,杨澜都要一一记账。

别以为理财只是富人的事情。《科学投资》通过对上百名创业者的调查发现,平日生活中善于理财、懂得运用手中现有资金创造财富的人,往往其创业项目的进展也会比较顺利,因为这些创业者虽然可能对自己选择的项目心中没底,但他们永远不会对自己手中可供利用的资金心中没底。这种心态往往使他们从创业开端就可以掌控局势,对困难应对自如。山东省的秦红英就是其中一位。

创业从理财开始

8年时间,从一个下岗女工到现在身家上百万、3家个公司老板的秦红英,与别的创业者不同的是,正是十几年精打细算的理财习惯,使得她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一直令人羡慕。

山东省东营市的秦红英从小家境贫寒,在下岗前就极为重视理财,每月都要从家庭收入中取出20%作为固定的家庭储蓄,并且十几年雷打不动。为了确保这项固定家庭储蓄可以持之以恒,不会因为特殊的家庭需求而更改,秦红英格外重视每1分钱的去向,也极为用心地去琢磨让自己手中的每1分钱都用得物超所值。在全家3口人的服装购置上可以看出这一点。秦红英和丈夫以前都在工厂工作,工厂每年发的劳保工作服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着装,所以家中每年的服装购置费用主要集中在独生女儿身上。从女儿出生开始,心灵手巧的秦红英就亲自动手为女儿做衣服。起初,她用自己年轻时的衣裙为女儿做小服装,等女儿慢慢长大了,她到布料店购买小布头来做衣服。女儿上了中学后,对妈妈做的衣服样式开始有些不满意了,虽然懂事的女儿没说什么,但是秦红英不想太苦着孩子。此时,秦红英的弟弟在当地开了一家小服装店,每逢过季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服装积压下来。虽然秦红英的弟弟经营的是成人服饰,但秦红英却每次在过季后都会去格外细心地挑选上几遍,从中翻腾出几件衣服。回家后她需要针对女儿的身材修改腰线、领口等部位,通常只花三四十元钱,就可以给女儿“购买”4-5件新衣服穿,女儿也十分高兴。

除了在服装上的省钱之道外,平日里家中每一笔开销,秦红英都详细记录。大件物品的购买上,秦红英向来不赶热潮,她总是耐心等待。别人都在争着换大彩电的时候,秦红英托人从二手市场购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只花了700元。而她家现在使用的29英寸彩电,是直到2003年才花1900多元购买的。

秦红英会过日子,在当地厂宿舍大院是出了名的。在别人看来,秦红英并不是抠门儿,而是会用钱。正因为如此,1997年秦红英下岗时,她已经积攒下了6万元的存款。后来她从中取出400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开办起了一个小服装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富人理财向穷人看齐

卓别林当年在好莱坞拿到他的第一笔巨额片酬时欣喜若狂。此时,有个制片人对他讲: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毁在对钱的贪婪上的。于是,卓别林问:那怎么知道有多少钱就能毁了我呢?那个制片人就告诫他:当你还能理性地支配手里的钱时,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最大自由,但如果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花太多的钱时,那就离被金钱毁灭不远了。

除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豪后代以外,谁都不是一落地就富有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曾经在历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露脸的富豪们,绝大多数是从贫穷走过来的。他们对于金钱有着敏感的嗅觉,同时,也有着善待金钱的良好心态。

在河南建业集团还没上市之前,对于胡葆森来说,建业永远是一个“一人企业”,“我没有个人的钱财。”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业集团的资产等同于胡个人的钱财。1992年,胡葆森带着在香港炒楼花赚到的一两千万元回到河南,和建行合资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两年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买下了建行的股份,建业成为港资独资企业,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现在。在建业集团的董事会里,只有董事长兼总裁胡葆森、副总裁单六六和财务总监3人,胡葆森百分之百持有建业股权。

但人们很难相信,这位在河南开发了58万平方米房屋的“房产大佬”只有一处单身蜗居,在郑州城市花园小区的会所中心,胡葆森的办公室、起居室与建业集团的总部办公室在一起。胡葆森衣着很朴实,长着一张建筑工人的脸。这位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似乎并不在乎这些表象的东西,他理财的最大兴趣在于投资,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这是一个商人的本色。从房地产、物业管理、足球、信息技术到教育,胡葆森乐此不疲。2001年,胡葆森举资2.3亿元拍下了破产清算的郑州亚细亚五彩广场,紧接着与北京华联签下租让合同。由于善于理财,胡葆森称“我不相信我的企业会破产。如果破产是在假设的状况下,我相信自己会过得很好。我对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我可以回沈阳老家农村种地去。现在普通的下岗职工一个月200-300元钱,每个月300-500元人民币的生活我也能适应。我对生活看得比较淡,对于养老,我的要求也很低,有几万元就足够了。

可以说,胡葆森理财的过程,也是自己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而胡的理财能力也造就了其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会理财才会创业

很多人在创业之初,最关注的是如何寻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些都是必须的,但如果想达到创业的成功,还有一样更重要的能力必须兼顾,就是拥有一个正确的理财心态。对于个人理财来说,如果态度不对,即使有最好的理财方法,往往也是徒劳无功。而对于创业者理财来说,态度不对,将可能直接导致创业项目的全军覆没。

《科学投资》的“败局研究”栏目中讲述了很多创业失败案例,其中很多创业者之所以遭受失败都是因为资金运用不当。许多创业者“出师未捷身先死”,项目进行到中途就没有了资金,甚至负债累累,不得不黯淡收场。究其原因,除了资金规划上缺乏专业技能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贪大求全、一夜暴富的心态导致的。

正是因为秦红英十多年理财造就的良好心态,使得她的创业过程少了很多坎坷。

1997年秦红英下岗了,闲来无事时,邻居们看着秦红英女儿身上的漂亮衣服都很羡慕。由于当时适合中学生穿着的服装很难购买,款式上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号码又要符合中学生的身材条件,价格还要相对便宜,这样的服装在市场中很难找到。于是一些邻居纷纷找秦红英帮忙制作。闲不住的秦红英痛快地答应了。她先给邻居家的女孩量好尺寸,然后直奔弟弟的小服装店,从过季或过时的积压库存中淘衣服,回来后根据量好的尺寸进行修改。随着制作的服装越来越多,上门来找秦红英帮忙的人也多了起来,隔壁厂宿舍的人也纷纷前来。为了简化工序,她干脆用低价将弟弟店中可以修改的服装都抱回家,熨烫整齐后挂在屋里,上门来的顾客先挑选好衣服,她再根据顾客要求进行修改,每月单靠改衣服就可以赚上600多元。

几个月后,秦红英的家成了附近闻名的小裁缝铺。甚至不少人连扦裤口、改尺寸等也找她做,她的收入也相应多了起来。

1998年,看到学生服装如此有市场,秦红英开始琢磨自己创业,专门生产学生服装。不过要自己创业,秦红英遇到两大矛盾,此时,帮助秦红英解决矛盾的就是她的良好理财心态。按说她可以选择用积攒下的6万元创业,但是,多年理财的经验告诉她,长期的投入与等待才是理财致富、创业致富的先决条件。她希望通过创业赚到更多的钱,但同时她要确保自己投入的每1分钱都不会打水漂。

于是,从有了创业念头开始,她就为自己理财和为他人理财的角度来处理面临的两大矛盾。一是学生服装对面料的结实程度要求较高,但同时价格要相对便宜,对于这个矛盾,秦红英的解决方法是,从周遭的小布料厂中专门翻腾出积压的各色劳动布,回来后按照新款式制作,老布料新样式,平均一件服装的成本不超过7元钱;第二,自己办一个小厂,另租一个小店,还是干脆前店后厂?秦红英反复计算了各项投资的费用后,都觉得两者投入太多,不是理想的方案。她觉得还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自己弟弟的小店比较好。于是,她先制作了几个款式的衣服,拿到弟弟的小店中寄卖,看到衣服供不应求市场反映良好,她又将以前厂中的下岗姐妹拉来了几个一同制作服装。整整1年半的时间里,秦红英都是让姐妹们到她家中来干活,而没有另外租厂开店。后来由于缝纫机的噪音太大,邻居纷纷表示不满,秦红英感到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了,才从多年积蓄中拿出4000元钱,租了一个小厂房,购买了二手设备开始规模化生产。

秦红英这种利用现在资源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方法,正是创业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创业理财靠的是智慧

企业理财就是对企业的资本进行配置的过程。而资本在配置后的效率高低,源自创业者的理财智慧及良好的理财心态。《科学投资》在对创业企业资本配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提出,创业企业只有在具备良好的理财心态后,才能够使理财活动有效实施,并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这就是创业企业要具备的创业理财八大黄金心态。

1、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有耐心的反市场心理的人。

王传福做比亚迪,别人都是用整套的机器代替人力,引进生产线扩大规模,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量的人力代替机器,只在不得不用机器的少数几个环节才使用少量的机器。原因在于,王传福知道,作为一个劳动力供应的大国,中国工人的人力成本远低于购买成套机器设备的成本。使用人力代替机器,虽然使比亚迪的工厂变得不那么好看,显得不那么现代化,但却使比亚迪的生产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竟低于主要竞争对手日本人40%。凭借价格优势,比亚迪在世界市场横扫千军,将日本人打得稀里哗啦。王传福也在短短数年之内,积累了巨量的财富,进入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02年排名第41位。

2、富裕的铁匠把生财之道传授给儿子—烧红的铁,手是不能去摸的。

奥普浴霸现在是国内浴室取暖产品的著名品牌。其创始人、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杰,在1993年将浴霸产品引入中国时,国人尚没有在浴室吊顶的概念。限于资金总量有限,大规模铺广告显然并不现实,于是方杰想了一个办法,将浴霸定位为时尚产品,并且专门针对那些20来岁的漂亮姑娘进行营销。方杰的说辞是:“我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派。在国外作为一个白领能不能在家洗个澡,是一个时髦的生活方式,是你家里面生活状态的一个标志。”海派小姑娘的标志就是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人”,如果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她们同周围土里土气的“自己人”区分开来,她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方杰就巧妙地利用了上海人的这种“海派”心理,将奥普浴霸在上海滩一炮打响。

3、致富的秘诀就是将你储蓄以后剩下的钱花掉,而不是将你花完以后剩下的钱存上。

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不懂得存钱的人就根本谈不上致富。当你的企业赚到1万元时,你首先要做的是将其中的10%存起来,以防不时之需而不是100%地花掉,进行再投资。

4、既会赚钱又会花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同时享受着两种快乐。

会赚钱不算什么,会花钱才是理财的精髓所在。据说,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有一次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到晚了,他们半天没有找到车位。于是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比尔·盖茨说什么也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停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但停车费很便宜。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在贵客车位呢?原因很简单,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涩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珍惜,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效益。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5、人可以一夜暴富,但想长期保持财富,却必须时刻注意理财。

理财的要诀就在于坚持、连贯,时刻关注你的每1分钱的去向,才有助于保持你的财富。杨澜起家于央视的《正大综艺》,90年代初红得发紫,别的不说,单是主持各种晚会、颁奖礼,就使她收入不菲。不过,虽然年纪轻轻就赚得了大把的钞票,但杨澜的消费观念却让很多人吃惊。直到她出国前,杨澜的置装费都节省得出奇。据说,她当时穿休闲衬衫、牛仔裤,一副学生模样打扮,到北京著名的秀水一条街去淘衣服。大概是平日不施粉黛的杨澜太像学生了,因此她每每在秀水都可以自如侃价,购买到自己心仪的衣服。杨澜如此的节省自然有她的理由,随后在她最红的时候,她同时也已经积累下了“投资”自己的资金,而她选择的投资项目是到国外留学。

6、理财之道犹如车轮,不停滚动才能带来利润。

《福布斯》中国富豪陈金义当年也有过这么一番经历。陈金义在没有发迹前,有机会做一个蜂蜜加工厂。建一个蜂蜜加工厂需要30万元,但当时陈金义手头仅有3万元。他将这3万元存入银行,随后又利用这3万元做抵押,从银行贷出6万元,又用6万元做抵押,贷出12万元,如此一直到贷出办工厂所需30万元。蜂蜜加工厂办起来,陈金义的事业也逐渐走上正道。财富如水,不停流动才能增值。

7、愚蠢的投资者自己缴学费学习,而聪明的投资者以傻瓜缴的学费学习。

梁伯强想做指甲钳,在国内却找不到过硬的技术,找来找去,他发现韩国人在这方面行,技术好。可是韩国人一向抠门,对自己的技术看得很严。公开向韩国人讨要技术肯定不行,出钱买人家也未必肯卖。为了从韩国人那里偷师学艺,梁伯强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第一步,他先想办法成为韩国人的代理商,为其在中国内地批发销售指甲钳。这样既建立了自己的指甲钳销售网络,又取得了韩国人的信任。第二步,在取得韩国人的信任后,梁伯强便开始找借口,说韩国人的货这不行那不行,质量不过关,产品老崩口,天天找韩国人的麻烦,把自高自大的韩国人气得不行。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关,韩国人竟在一怒之下,将产品生产材料和工艺流程都告诉了他。梁伯强一听大喜过望,“非常小器·圣雅伦”于是呼啸出山。

8、投资的秘诀在于看到别人贪心时要感到害怕,看到别人害怕时要变得贪心。

对于创业者来说,智慧是不分等级的,它没有好坏、高明不高明的区别,只有好用不好用、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但理财能力却是可以分等级的。当年在所有保健品都大打广告战、抢夺强势媒体的宣传版面和时段时,谢圣明却带着红桃K一帮人,在农村的猪圈、厕所上大刷广告,如今在猪圈上刷广告的谢圣明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而那些争抢媒体广告的产品不少已经陨落。因此在归结理财能力时,不拘一格,出奇制胜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作为创业者,你的理财思维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旧?

创业理财,你需要具备的知识

需要牢记的概念

按照预定目标,运用金融知识与财务管理方式,有效地增加财富,聪明地消费,安全地避免财务风险,合法地节税,进而达到创业理想。

有效的增加财富

所谓有效的增加财富,最根本的要素就是努力开源。包括去谋取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寻找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兼职渠道、找寻良好创业项目并自行创业、有效利用手中的资金进行投资等。

聪明的消费

对于创业者来说,快速累积财富的另一条效途径在于节流。锻炼你的协调能力去安排消费计划、合理降低支出(尝试利用折价券、一次购足、利用替代品等方式),控制非理性以及过多的欲望,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实际上,节流是一个充分调动人智慧的方式。在节流中,你的创业理财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安全地避免财务风险

保险规划和风险规避措施。完善的保险计划,对于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让你在遭受意外灾害时,家庭其余成员仍能过着正常的生活,以及通过事先防范的措施,减轻个人或企业在意外中所受的损失。

合法节税措施

4.创业者心态价值观 篇四

对很多人而言,创业与否也不存在好坏、利弊之分,它仅仅只是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中的一种类型,从生活角度而言,没有必要让创业行为成为一件多么特别的事情。

创业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通过创业成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不去认真地思考创业的目的,并作为创业的指导原则,很可能即使获得了成功,却发现是以牺牲了个人的价值和理想为代价的。所以要有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一定能确保创业最终成功,毕竟创业中有些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掌控的,但在有问题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创业早晚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有时候很可能付出的是一生的代价。

5.创业者应该拥有一个好心态 篇五

2.相信自己投入的方向;在已经了解这份事业并开始执行后,就该相信更确认自己的选择,三心二意、从旁找快捷方式,不确定质疑的态度,都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进而瞬间打倒自己而失败。

2.建立自己努力的目标;给自己建立一个必达成的目标,随时提醒自己真正付出多少是否该在加强、寻找方式、对象、肯定;让自己有朝着目标努力迈进。

3.积极自己主动的学习;一开始创业总是会遇到许多问题,主动的寻找问题解决,主动的对上线提出问题,主动的学习上线,以及团队伙伴提供成功的方式。

4.认真做到落实的行动;认真做就是对自己负责,确实落实每天该做的,配合自己积极的行动,万事起头难,用心便简单,持之以恒的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5.安排自己参予的时间;无论有大大小小的事,一家店开了怎么忙也都要为店面做宣传,不能有守株待兔的心态想法,至少每天挪出1~2个小时的时间,为自己事业做推广。

6.时常自我充实-增广见闻;无时无刻都有信息来源,团队的也好、自寻的也好、半路杀出来的更好,只要接触了那都是能学习,提升自己的心智、观念、常识、信息以及经验,

7.时常自我勉励-加强信心;再强的打者都会遇到挫折的时候,为避免自己的气球一下子就没气,不忘常将打气轴随身携带,随时为自己加油、打气,比上不足可也比下有于,没有做不到的,别人可以我也行..如此这般肯定自己。

8.时常参予团队-伙伴互动;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自己跌头撞脚的,不如听听或多参考其它伙伴的意见,彼此开心的努力交流更能让自己成长更快,且能随时保持愉悦的心情。

9.遇到问题不退缩-不怠惰;当你遇到问题时不用害怕或担心,自己无法解决的还有其它方式可解决,别因一点小挫折,就让自己原先的努力停顿掉,秉持自然心态、平心的积极就好了。

10.心情低落不自闭-不客气;心情不好时,团队伙伴与上线都是最好的朋友,因陌生而联系相伴,彼此共同努力、鼓励打气所建立的友情,是少有的珍贵,当然,遇到问题就不要客气,若不说出来伙伴们不知如何协助有需要的你。

6.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六

2009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在京发布《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结果。

从今年4月到7月,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国内十大出口省市、3950家出口企业的经理人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完成了两万三千多字的《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企业现状与期望调查报告》。这是国内媒体针对出口问题组织的规模最大的调查行动,也是央视首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关注中国出口。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就以《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为题,调查了在人民币升值等压力下,东莞一家出口企业的生存状况。节目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并得到了广东省委的高度重视。进入2009年,《中国财经报道》敏锐捕捉到金融危机带给出口企业的空前压力,从今年3月开始策划新一轮的出口调查,决定继承和延续《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研究式、案例式的报道经验,策划“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系列节目。

在前期策划中,《中国财经报道》有意识地避开了一般媒体的宏观报道方式,决定从微观入手,从典型企业入手,力求反映金融危机中出口企业最现实的问题。

在执行过程中,除了制作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系列节目外,《中国财经报道》创造性地利用快递公司网络,进行出口企业问卷调查。

二.全新调查“新”在何处?

创新的调查角度,创新的调查手段,让《出口大户生存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样本准确

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调查样本的筛选严格科学。如:参与调查企业出口产值必须占企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经营出口业务需要超过三年,调查区域覆盖国内最典型的十大出口省市,调查企业的行业结构,基本涵盖了我国出口额排在前列的行业……

2. 投放精确

在问卷投放的过程中,利用国内的快递网络,由速递员点对点地向出口企业投放和回收问卷,并调动快递网络的各级主管监督审查填写质量,最终所有问卷100%被回收,有效样本量达到3950份。而问卷从投放到回收的时间仅用了不到一个月。

3. 统计科学

问卷回收以后,辽宁省统计局负责了调查问卷的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二次归纳整理,以专业权威的分析手段,充分发掘《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的潜在价值,形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企业现状与期望调查报告》。

4. 数据独家

目前常见的出口问题报道,一般侧重宏观产经分析,偏重客观数据解读。《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的视角正好相反,它深入到中国出口行业的每一个细胞,关注的是一般调查反映不到的领域,比如企业的当前心态和未来预期。而且这些调查数据全部来自真正了解企业运营状况的职业经理人。这些反映出口企业心态的调查数据,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出口企业真实面貌的最佳途径。

5. 手段创新

《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反映中国经济的微观状况,也在于它为未来的经济调查探索出一条新路。反映中国出口问题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本次调查巧妙地利用了社会已有资源,嫁接已有的信息平台,整合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辽宁省统计局、顺丰速运公司、3000多家出口企业等各方资源,把此次活动拓展成由中央电视台发起、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规模经济调查,为今后的经济调查模式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

三.值得思考的调查结果

关于中国出口,有很多问题是已知的,尤其是宏观数据,比如出口下降的幅度、贸易伙伴的需求变化等等,官方统计能更加权威准确地反映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这些不是《出口大户生存调查》重点反映的问题。我们想知道的是在微观层面,出口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它们的信心指数,战略调整的方向等等。通过整合对比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调查结果:

(1)国有企业(20.7%)中认为当前“危机重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外资(17.5%)和民营(16.5%)企业。

(2)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显得“最受伤”。

(3)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汽车及相关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相关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及相关制造业。

(4)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珠三角认为受到影响的比重最高,有80.3%的企业认为受到影响。

(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良好,外资企业则出现净亏损的情况。

(6)企业经营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成为企业出口减少的最主要的内部因素。

(7) 2009年以来出口企业采取保持常态做法的比重为57%,比2008年下降0.8个百分点,超过所调查企业的一半以上。

(8)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采取多种手段应对危机。其中,加强创新投入和员工培训为选择最多的两种方式。

(9)从企业的规模看,大规模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新产品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而中小企业更多选择降低产品价格。

(10)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大创新投入和扩大内销的办法以应对危机,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选择加强员工培训和关停部分生产线的比重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11)近1/4的特大型企业经营者预计2009年的出口甚至会有小幅的增加。

(12)企业经营者对于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结果显示,5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最艰难,两年内就将转暖”,10.2%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将持续三至五年,危险在后面”,只有1.6%的企业认为“将持续五年以上”。

(13)对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结果显示,近六成(58.6%)企业的经营者表示有信心渡过难关;但同时也有39%的企业表示担忧。

四.关于调查的多维思考

《出口大户生存调查》,揭示了很多出口问题的答案,也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但更重要的在于,从这些真实的数据中,人们是否能产生新的疑问、新的判断、新的探索。如果这些数据能成为关心经济的人们研究经济问题的标本,那将是《出口大户生存调查》最大的价值所在。

为了挖掘这种价值,《中国财经报道》播出《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系列节目后,又对调查得到的海量数据和丰富素材进行二次分析整理,广邀财经界的专家学者,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判断,最大程度地挖掘调查的潜在价值。

营造顶级平台,凝聚众人之力,是《中国财经报道》策划重大选题时的思路。《出口大户生存调查》发布仪式还同步推出了新书——《出口生死劫》,书中对节目的观点和案例进行了延伸,对调查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这本书是《中国财经报道》栏目“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的第10本。2008年以来,《中国财经报道》以“打开经济问号”为主题,与节目的策划与播出相配合,充分放大采访中的潜在价值,陆续出版了《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下一个疯狂是谁》、《粮食战争》、《中国经济十年螺旋》、《山寨来了》、《思变与冒险》、《钢铁链捆绑着的舞步》等。

7.创业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心态 篇七

为了弘扬在“科技北京”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使北京成为鼓励创

新、培育创业的沃土,本刊特开辟“创业人语”专栏,欢迎在北京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人士,撰写个人或者团队在创

业历程中的感悟,与读者共享。

我想首先讲一下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我个人比较反对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如果有人把创业定义成注册一个公司,你当CEO,你女朋友当CFO,再找个同学当CTO,公司不大什么都有,就想过把瘾,我认为这种创业更多是为创业而创业,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形式。我的理解是,你希望去追求干成一件事情,希望能够创造出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果你怀着这样一种创业的心态,我觉得你更适合创业。创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态。

最近几年,我们投资了很多公司。我发现很多创业者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大企业打工;二是从企业出来创业。

在打工阶段,你要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学习,这样你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能力。如果只想着去微软、去苹果,去大的外企和国企,你很难达到目的。我们看看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的掌门人和所谓外企高管,有没有出来单身创业成功的例子?基本上举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当他们到外企后,企业本身已经创业成功了,进入到稳定的状态,这时候企业需要是一颗螺丝钉,你不需要创造力,你更多的是执行企业总部定好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你所依赖的平台不是你建立的,你所拥有的很多资源都是前面人给你搭建好的。所以当你成为一个Google的员工,你拿着名片出去,所有人不是尊重你,他是尊重你的公司。如果你要自己创业,你发现一夜之间所有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你发现你自己需要建立体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建立。这些人肯定不容易创业。因此,我建议处于学习阶段的你,不要怕吃苦,不要太在意一些短期优厚的条件或者待遇,要加入到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中间,这样你才能学到创业的真谛。

在创业阶段,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学会合作。过去我也在中关村混,一个人写一个软件就可以包打天下,这种情况永远是传奇了。现在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还有整个社会的分工,整个商业环境变得复杂。即便你是天才,但不可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通才,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利用别人的资源,你一定要学会合作。初创期,尽管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是你可能不具备资金,不具备市场资源,这时你可以考虑跟一些公司合作,或者跟一些孵化器合作,像李开复的创业“梦工厂”等,他们不仅可以提供启动资金,而且能够提供商业运营的经验,提供市场运营的资源,提供用户的资源,来帮助一些有想法,但是缺资源的年轻创业者去成功。这个时期,你要学会与人分享,可以接受VC的投入,可以接受一些大公司的战略投资。我有一个朋友创办了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了8年都没有做起来,濒临倒闭,最后他们接受了行业内一家非常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创业者仅保留一部分股份。可是,这家互联网公司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资金,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多的用户资源,使得这家公司在没有能力市场推广的情况下,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现在这家公司的收入达到了1亿美金。

我们在做“奇虎起飞计划”时,遇到过很多优秀人才,但是他们自己实在是不足以把一个事情从小做到大。把好的想法变成商品,你需要市场营销,需要合适的商业模式,需要融资和管理投资人,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误。因此,我建议年轻的创业者,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积累一些经验,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文章来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协会联席会主办的中关村

创业讲坛,由仝伟整理)

8.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调查报告 篇八

调查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并分析其就业心理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时间:2011.5

调查内容:被试当前的就业心态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人生中真正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选择。当前经济危机仍影响全球经济,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有这样一个案例:

A同学今年已毕业2年,至今为止换过5、6次工作,不是嫌这个挣钱少,就是嫌那家公司管理不好,要不就是嫌太累压力太大。同期毕业的大学生很多已经开始在公司里崭露头角,可他却依旧在频繁的换工作与四处奔波中。家中的父母对他的这种状态不满意,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有摩擦,最近他一直感觉很郁闷,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A同学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找到工作了就开始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厌倦了就辞职,再找工作……结果时间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求职中消耗殆尽,停下来想想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这样几种:

一、功利心:话说求学十余年,一直被家庭、社会灌输的观念是为了将来可以过上好的生活,获得高收入、高地位。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就盲目的求职。

二、求稳定:很多同学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追求稳定的工作,选择那些国有企业,不求工资高,只求稳定。往往是一个职位百家求,造成就业市场严重失衡。

三、求安逸: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几年生活的十分安逸,出了学校也想找个清闲的工作继续安逸的生活,追求安逸、舒适。

四、求竞争:有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他们希望参与竞争,向往快节奏的高效率的生活。

五、求经验:这种心理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的短板在那里,他们选择工作不为名利,只求能多学到东西,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从众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清楚职位要求什么,看那里比较热门就奔着去了,丝毫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竞争力在那里,他们相信别人的判断。

那些错误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并且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分析那些错误的择业观念,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社会的原因。今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人才市场毕业生供大于求,使得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其次,学校的原因。当代我国大学生因就业困难而产生心理障碍与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不好有关,毕业生既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过硬的知识,用人单位怎么敢用你?还有就是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科知识更新太慢,能实际应用知识太少。另外就是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指导力度不够,在激烈的竞争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明确的定位,没有一个对未来清晰的规划,是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的。

最后,要重点探讨大学生自身的问题。①自我认知的偏差:一种是对自己的过高估计,觉得自己很优秀,什么都能做;另一种就是过于自卑,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②对于专业与工作的认知偏差:很多同学认为工作应该和自己的专业对口,才能对得起这些年的学习,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其实大学生们应该扩宽自己的就业视角,考虑哪些学科边缘的工作,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③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认识又片面,缺乏就业渠道,对某一岗位究竟要做什么缺乏明确的认识。④不适当的期望值:很多同学对于找工作没有明确的概念,想象中应该从事一个各方面都很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工作不可能处处合心,很多同学会因此产生心理落差,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综合上面多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我感受到了这些压力,想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知识上和能力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并且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作为学校来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更新那些旧有的就业观念,同时,更新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具有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的竞争力。通过一些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工作,择业方向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的指导。

9.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九

要确立自己独特的赢利模式,首先就要找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找到自己能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并想好由此而来的赢利问题。如果在开战之前还没想好,那么这场商战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在考虑初期的赢利模式时,不要想得太高,一定要做到短期之内就能赢利,在没有任何融资的情况下也要能够活得很好,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周鸿祎说要进行颠覆性创新,这是一个好想法,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做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生存还是主要课题,这时候就要踏踏实实赚钱,保证自己的现金流顺畅,只有生存下去才可能产生创新。

比如在爱多时代,消费者对之前录像机的视频质量已经不再感到满足,在这样的需求促进下,爱多促成了行业性的更新换代。当录像机生产企业还没有反应过来,爱多和很多当时的中小企业发挥了快速反应的优势,想到开始做品牌。爱多是第一个建立自己渠道的,第一个开自己的专卖店的,第一个请形象代言人做广告推广的,第一个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的,爱多的成功就是得益于跑在了行业的前面。企业要不停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存在于很多方面,是一个产品、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对创业型企业来说,创始团队也很重要,核心团队一定要同心同德、统一思想,大家都要清楚,企业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赢利模式怎样,然后围绕这个模式聚焦产生合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步一步实现定好的目标。我见过很多企业,还没有构建好团队就整天去找投资,其实这是不对的,在投资人考察企业的时候,创始团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也有一些创业者跟我说,他们没有钱就没法吸引优秀的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法构建健康的团队,进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这是初期赢利模式不清晰造成的,优秀的人才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能够看到你赢利模式的前景,他们不仅会投入进来,甚至会带入一部分资金。

在人才到位、项目赢利模式清晰的情况下,企业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源的整合。

很多情况下,企业的资金与目标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或许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资金就已经不够用了。这时,不要去选择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要利用之前积累的社会资源。积累起良好的人脉资源,身边有很多相信你、愿意与你合作的朋友,这是比现金更有价值的财富。积累这样的人脉资源,就需要“平时多烧香”,不能“临时抱佛脚”。企业并不一定需要专业的融资机构才能引进资金,这种朋友之间的投资也许会让你更为宽松。

总而言之,草根型企业创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很多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培养,其中,赢利模式、团队培养是核心。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的心态一定要摆正,不要在创业时就想干掉行业的“老大”,能做到固然好,否则,即便是被老大吞并或者收购,也是一条不错的退出路径。

10.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十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3所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调查统计,总结出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并针对突出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促使大学生健康、和谐心态的形成.

作 者:程媛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 “”(23) 分类号:C915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心态   调查报告  

11.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新闻稿) 篇十一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

一线城市不再是首选, 一线城市不再是首选,期望起薪平均两千元
英才网联/王锦春 英才网联 王锦春

又是一年就业大潮来临,2010 年应届生浩浩荡荡开进就业市场,开始了职业 生涯的“长征”.哪些城市是大学生的首选?哪些行业受青睐?这些职场新贵期望薪资是多 少?针对大学生就业心态,英才网联携手网易教育频道,腾讯校园频道以及慧聪 教育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心 态趋于理性,一线城市不再是他们的首选,而期望起薪平均也只有 2000 元/月.一线城市不再是主战场, 一线城市不再是主战场,二,三线城市成新宠 三线城市成新宠 曾几何, “京,沪,穗,深”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但面对目前一 线城市房价上扬,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局面,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 “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潮”正在蔓延.根据英才网联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显示(以下简称调查):仅有 29%的毕业 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61%的毕业生愿意选择二,三线城市择业.同时,面对“如 求职较为困难,您会考虑去小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吗”这个问题,有 31%的人群 选择“乐于接受” ,53%的人群选择“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仅有 10% 人群坚决不接受到小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对于择业的区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 但是竞争力也大, “抓小放大”是目前毕业生明智的选择.现在国家的诸多项目 越来越趋向于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此类地区人才紧缺,毕业生选择去这些地区 就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成长和特长的发挥.如果毕业生将眼光投向二,三线 城市或偏远地区,做“鸡头”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凤尾”.客观对待薪资, 1500客观对待薪资,期望月薪 1500-3000 元占五成以上

调查显示:29%的毕业生期望月薪 1500-2000 元/月,30%的毕业生期望月薪 2000-3000 元/月,28%毕业生期望月薪 3000-5000 元/月.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 现在大学生基本能理性客观地对待毕业后的第一份薪酬, 这是他们就业心态成熟 的表现.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认为: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首先要抱当普通职员而 不是当老板的心态.每年都有一批早已毕业的大学生依然“待字闺中” ,部分原 因就是“要价太高”.“大学生就业高定位是一种错误,一个人对岗位的初步选择只是一个起点.要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职业练兵场,而不是赚钱基地.如果你有真才实学,踏实工 作,薪酬会水涨船高的.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 大学生最青睐的就业行业:IT,电子, 大学生最青睐的就业行业:IT,电子,互联网和金融业 生最青睐的就业行业


查显示:毕业生青睐的行业前五位是 IT,电子,互联网业,金融业,教育 业,建筑地产行业,机械制造业,其调查比例分别为:17% ,15% ,14% ,13% , 12%.IT,电子,互联网与金融业成为毕业生首选行业.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IT,电子,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飞快,对于大 学生具有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性,同时发展空间“随心所欲”.而大学生生乐于选 择金融行业,薪资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原因.伴随着股票,证券,银行业的持续升 温,金融业的就业前景一路看好,福利待遇相对于其他行业也“稍高一筹”.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建议: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 未必能按自身的意愿发展.顺意社会发展是必须的,但不要“随大流” ,这样既盲目地迷失了自己的职业方 向,也耽误了自己的发展机会.热门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调整心态选择找冷门 行业,也许成功的机会更大.大学生看重企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 大学生看重企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 根据调查显示:个人发展,公司前景,薪资福利是毕业生最为关心的三大问 题,在调查中的比例分别是:38%,22%,18%.可见,单位有发展前途,个人有 培训晋升机会,收入持续稳定,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认为:与往年大学生相比,今年的大学生更加务实, 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比较明确的计划,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学生在选择未 来发展方向时,更趋于理性和客观.企业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企业 发展前景广阔,个人职业空间才能提升, “钱景”也会蒸蒸日上.


12.禁令之下公务员心态调查 篇十二

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

禁令之下,无论是官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灰色收入少了,有的办公用房小了,有的公车不能私用了,有的单位惯常的福利不见了,有的各种礼节活动取消了……中央禁令给官场带来了新变化,也对官员的心态造成了强烈冲击,有人欢迎,有人抱怨,有人敷衍,有人抵制,有人逃离。

心态决定心情,心情决定状态。官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其心态的好坏事关公共权力的履行效果,事关百姓的安危冷暖。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何看待官员的心态之变,官员如何重塑健康心态,是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心态一:牢骚满腹,抱怨 “福利减少了”“工资太低”

近日有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全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现在很少收到了,多数人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个别公务员称考虑离职。大量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之路被阻挡,有的开始抱怨喊禁令“一刀切”。还有不少跑到各大论坛发帖诉苦,纷纷“吐槽”,日子难过。

某报社报道的一个案例就很典型。小许2009年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福建某省直机关公务员,如今已是副科级干部。因为工作关系,也成为一些单位的公关“目标”。“请客吃饭比较正常,然后是购物卡和一些烟。”小许说在2013年之前,他的主要业余时间就是应酬,而收的购物卡数额一般在300~500元,每年大约有10张,烟则是软中华。

“看到好多公务员受到处理,中央是动真格的了。”小许说,他很快就推掉了一切应酬,送烟和购物卡的也几乎没有了,偶尔还有人送,也坚决不收。去年中秋前,关于禁收月饼的禁令出台后,小许连月饼也不敢收了。往年过节,他会把别人送的东西拿些回家送亲戚,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家人多少有些不解。“管得越来越细,看来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

一位基层公务员甚至在媒体“吐槽”,以自述的形式细数了这一年他少掉的福利。他自称:“八项规定”,威风不小。别说那些官老爷们了,就连我这样的基层小公务员,也感受到了“规定”带来的阵阵“寒风”。他十分怀念一年一度的年会。往年开年会,都有表彰、奖励,还有抽奖。如果运气好,抽个千把元的手机也有可能。今昔对比,这位公务员喟叹:“2014年的春节,我不禁惦记起年货大礼包来。中国人都爱好节日热闹喜庆,往年装满坚果粮油的大礼包虽然并不算多么值钱,但拿回家沉甸甸的感觉也很不错。”

“不让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我们都能理解,但禁到最后,连一些福利都没了,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江西某县一名副科级干部说,他阳光工资的收入,一个月就2000多元,平时难免会有些灰色收入,加上单位一些隐性福利,在当地才能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现在如果只剩下一点“死工资”,连维持全家的正常开支都有些吃力了。

江西抚州市一名科级干部表示,现在连一些基本的人情往来也不敢了,比如往年接待外地客人,总要送上几筐当地有名的南丰蜜橘。“其实值不了几个钱的,但现在连这个也不敢送了。”这名科级干部觉得,这似乎太过了,太没人情味了。

点评:倘若怀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放不下“领导就得骑马坐轿”的优越感,走不出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那么放眼看去,大到党纪国法,小到条条禁令,都是与自己为难作对,处处寸步难行。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实则是心里难以割舍特权所带来的权力福利,这与公务员是公仆的身份定位偏离太远。

心态二:敷衍了事,变相应付“躲风头”

“原来以为只是一阵风,现在相信动真格了”,这是不少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因为一餐饭、一顿酒、一次公车私用受处分甚至丢了“帽子”的案例隔三差五出现。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在某些官员那里甚至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即使在一条条严格的禁令之下,一些官员仍抱有敷衍了事,变相应付的心态,对于那些被查处的案例则称之为“倒霉”“撞枪口上了”。一些官员自认为级别高了便戴上了“护身符”,一些官员认为暗箱操作不易察觉;一些官员甚至认为逢年过节登门走访送礼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同时,一些官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和方式也更加隐蔽,招数更加多样。

“车”招——公车玩起了“借用”“租用”,私用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单位负责人抱着“不在意”的态度,对违规配备超标公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继续开公车外出吃喝、接送孩子上学等。

“吃”招——吃喝地点更隐蔽了。一些单位将吃喝地点转移到“五星级”食堂、定点饭店或高档会所;食材的配备也更加隐蔽精良,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名酒被灌入各种饮料瓶;而且在报销时动了歪脑筋,要么在发票上写上办公用品,要么就“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让人难以抓到“把柄”。

“游”招——广西玉林市一区财政局局长组织系统有关负责人及其家属等12人出国旅游;陕西宁陕县副县长等几名公职人员借中学生出国比赛之机外出旅游。为回避规定,一些干部想出各种“对策”,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时有发生。

“送”招——中央禁令之下,请客送礼之风有所收敛,一些高档销售品商家反映“今年明显不好卖了”。然而,一种名为“礼品册”的商品在网络上销售火爆。每个价位的礼品册对应着一些如单反相机、高档烟酒等价值数千甚至上万元的商品。据一陈姓推销员介绍,送礼者先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留下收礼者地址,网站先寄给收礼者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收礼者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自行选择礼品,之后礼品将会快递送达,既安全隐蔽,又投其所好。针对公款送礼歪风,中央纪委先后下发了多项规定。然而,送礼者一个“隐身变形”动作,便可出没于网络化解于无形。

点评:一年多来,在各种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中,“原则上”少了,“一律”多了;在中央纪委和监察部网站上,对顶风违纪者称“某某”少了,点名道姓的多了;各种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了,纪律的“高压线”也开始带电了,严格监督,严厉问责让不少人止于禁令,心存敬畏。然而,总有一些人割舍不下特权带来的诱惑,挖空心思去钻制度的空子,甚至顶风违纪。对此,一方面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堵塞制度的漏洞,将禁令规定得再细点;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敢于搞变通者、顶风违纪者要予以严惩。

心态三:逃还是不逃,成为一个纠结

最近《上海观察》刊发了一篇《80后公务员自述:我为什么辞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这位公务员自称,在机关工作7年,渐渐从最初父母的荣耀、自我的荣光,变成平庸与麻木,再到自我质疑与反省。7年收入没涨,职级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人生已步入而立之年,深深感觉到自己是个失败者。

年轻公职人员的反思与迷茫,未必全是矫情,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中央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步步为营,越抓越紧、越管越细,“为官不易”已成共识,离职转型也不再是故事,有关公务员下海的消息也不断传来。2014年伊始,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管理委员会主任覃朗辞职,到一家房地产企业任职。此前,已有两位辞职“下海”的公务员,分别是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原处长陈伟才,广州南沙区委原常委、常务副区长孙雷。他们的去向均是到企业任职:陈伟才被格力电子聘为副总裁;孙雷接受邀请,出任了浙江一家公司总裁。

愈来愈严格的禁令,让一些人心生退意和去意。江西一位厅级干部再过几个月就满60岁了,按照不成文的规定,他原本可以到人大或政协再干3年,但禁令之下,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到了人大或政协,头上还是顶着个官帽,在老百姓看来,你还是领导,出入都很不自由。”他说,现在出门公车不敢随便用,吃饭不敢随便去,感觉无时无刻不处在监督之中,连正常的人际交往都受到了影响,不如及时退休,彻底回归为老百姓的身份,出去旅游娱乐也不再有人管了,反而更自在些。

“前两天我和父母提了要辞职,本以为他们能理解,没想到他们惊讶得差点跳起来,坚决反对。”坐在记者面前,在浙江省某事业单位工作了5年的陈洋(化名)又开始纠结起来。“他们骂我‘是不是脑子坏了,这么好的工作上哪找,不知道多少人想进都进不了吗?‘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30岁的陈洋说,工作每天围着领导转,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变成了一台机器,每天忙忙碌碌,却浑浑噩噩。

另外,“我们一个月5000多元,以前每个月会发个千把块的超市卡,逢年过节也会有小几千的过节费。但现在超市卡、过节费都没了,连年终奖都大幅缩水”。陈洋自认为对金钱要求不是很高,但还是觉得这样的收入水平有些“寒碜”。他说,现在同学中在企业上班的都混得比他好。“三十而立,我怎么都感觉自己立不起来。趁现在还有点激情,赶紧撤吧。”“生活毕竟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陈洋安慰自己。

点评:几个公务员的说法并不能够得出公务员就成了“明日黄花”的结论,只不过,“当官不易”确实应该成为一个共识。公务员作为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操作员,应该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更应该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务员总体上收入和待遇在整个金字塔中不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群体。因此,对于公务员队伍来说,一方面应该对其严格要求,坚持反“四风”,反贪腐,纯洁队伍;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地对公务员的生活予以保障和改善,“这既是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保证公务员职业吸引力的需要”。

心态四:负担小了,应酬少了,双手欢迎“八项规定”

文山会海,空话套话一大堆;吃饭应酬,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近年来,一些干部的负面“标签”饱受诟病,而不少基层公职人员也对这些问题颇为不满,视为负担。中央禁令实施之后,一些干部从各种应酬中脱身出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或学习,或健身,或下基层,或陪陪家人,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江西某地级市政法系统一名副处级干部周某告诉记者,他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以前无论是在地方还是部队,喝酒是必备的“基本功”,因为他酒量较差,有时出差或下基层还必须带上两个能喝的,才能“过得了关”。“酒量不好,上了酒桌,连话都不敢多说,怕引来更多人敬酒。”周某说,如今即使上面来了人,中午一般都不喝酒,就算喝一点,也是礼节性的,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一大解脱。

“十年前就该禁了。”江西省直机关一位副厅级干部感慨,官场陋习太多了,必须用重典才行,就拿公款吃喝来说,以前互相吃请的现象非常普遍,当领导的几乎天天都要忙于应酬,回家吃顿饭都是“奢侈的”,更别说管教孩子了。他说,现在他不仅能回归家庭,平时闲暇时还能练习一下书法、出去打打球、健健身。

2013年9月1日起,江西在全省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明确提出“当干部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丢官帽”。据江西省委有关部门1月9日通报,专项治理活动开展后,全省各级党政干部上交“红包”总额6000余万元。对此,江西某行政机关一名处级干部曾向记者吐露“心结”称,有时碍于“潜规则”的存在,不得不接受一些灰色收入,虽然有时会悄悄交到纪检部门设立的“廉政账户”上,但心里终究“七上八下”,现在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拒收了。

点评:中央的规定、禁令、要求等等,不是使当官越来越难,而是使当官越来越容易了。因为这些规定、禁令、要求等等,都非常明确、具体、详细,按照要求和规定做就行了,用不着想什么办法去变通,挖空心思去钻营。对干部来说,觥筹交错的宴请少了,迎来送往的风气淡了,不只是利于身体健康,更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业之中;对群众而言,严治懒散庸拖,严责政绩工程,办事办证就会顺畅得多,民生民利就会有更多保障。

评论

让权力回归本色

文/孙爱东

2013年,中央禁令频出。一道道禁令如同闪闪发光的利剑指向“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公款消费中的腐败”,甚至连公款购买的月饼、新年贺卡、烟花爆竹这种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不放过。中央禁令的力度大、措施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广大百姓一致叫好。

然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当人民群众为中央禁令拍手赞誉之时,一些人坐不住了,感慨 “福利没有了、工资太低了”,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反腐败不能成为反福利”。这些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热议,一些公务员也纷纷“吐槽”官不好当了。于是,为“公务员涨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日前召开的一些地方“两会”上,多位代表也开始呼吁给公务员加薪。

中央反“四风”的一系列规定,让那些用惯了公款、拿惯了红包、习惯了灰色收入的官员们的工作受到了影响,交往受到了限制,生活降低了档次,心理受到了冲击。这一点,毋庸置疑。由此,一些官员产生的不习惯、不适应,甚至牢骚满腹也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这种抱怨与牢骚有道理吗?

中央是对官员的“吃、住、行、游”设置了禁区,划定了界限,但实事求是地说,一道道禁令哪一个管得过分了,卡得过度了,不合乎情理了?我们扪心自问,用公款相互吃请,可以吗?公职人员拿红包礼卡,合适吗?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搞奢侈浪费,不该管吗?用公款旅游、买爆竹年货满足私欲,能行吗?

个别领导干部对中央禁令的不适应,只是说明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错位了、失当了,他们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凌驾于人民之上,忘掉了公仆身份,助长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之风。如今,中央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官员的权力回归到本色,让公务员的身份回归到应有的定位。

公务员是什么?按照公务员法的定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是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拿纳税人的钱,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政治文明的应有之义。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正因为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只有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权力的本色。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各种诱惑下,某些党员干部在权力观上已经迷失了方向,“吃拿卡要”“开后门”“捞好处”“变相发福利”似乎成了某些公务员眼中的正常收入,一些人甚至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我享乐、获取好处、腐化堕落的工具。若对这样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对这样的风气不加以遏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执掌权力者陷入了人人自肥的泥淖,也就距离脱离人民群众进而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为时不远了。

既然身为人民公仆,就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这是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的一段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对于时下那些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官员们可谓醍醐灌顶,猛击一掌。

让权力回归本色,重要的是要理清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得清晰明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13.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十三

——对江西省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且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超过1.2亿,其中16—40岁的农民工占到了80%以上,平均年龄为28.6岁。可以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现实表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城市化的结果,而务工青年问题的解决对于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影响。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状况,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这些都不是偶然地,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中国人口社科院人口研究研究所前几年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30%以上,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岗位的一半以上,商业和餐饮业53%,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在中国的大工程建设中,有哪一项工程的建设能离开他们的身影呢?

但现实中,进城务工青年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生活居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发展还是从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进城务工青年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生活居住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并把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引起社会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关注,为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更好地工作提供一些条件。

2、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现状调查

永修县简介——永修县是江西省的一个普通县城,总面积3025平方千米,人口36万多。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出务工县,永修县每年约有五万的农村青年离开家乡,踏上开往异乡的火车,开始他们的进城务工生活。这些进城务工青年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他们的工种繁杂多样,从石灰匠到纺织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劳力工作。

永修县青年进城务工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乡镇企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迫使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城市转移;二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县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为49.8%,2007年为39.4%,并且差距在逐渐拉大;三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学习技能,求得发展,约有30%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到城里学点本事,以便将来回去建设家乡;而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进城赚钱帮助家里的外出务工青年约有20%。可见外出务工青年是想

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进城务工青年离别了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那他们的生活情况又是如何呢?此次调查,笔者走访了浙江省义乌市江湾工业区的丰恒袜厂,丰恒袜厂里的职工有一部分是来自永修县的进城务工青年。

3、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所受的待遇

3.1进城务工青年的工种及待遇

据永修县民政局有关数据了解,永修县外出务工青年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其中85%以上是初中或小学学历,他们绝大部分是从事苦、脏、累、险的普通工,只有约15%的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从事带一点专业知识的技术工。

丰恒袜厂是一家中小规模的个人独资企业,以生产袜子和游泳裤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约有职工200余人,其中90%为外出务工青年。这些务工青年主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以其中一项叫“翻袜”的工作来说,由于制作原因,产品成形时是反的,这就需要把袜子翻过来,然后铺放整齐再扎一个捆,就算完工。一捆袜子有20只,依据翻的方式的不同给每捆袜子计费,即有一捆8分、1毛、1毛2三个不同级别的计费。为了能赚取足够多的生活费,他们每天都要重复上弄好几百捆也就是好几千只袜子,这可以说是很辛苦的,然而工资却只有30--40元。

3.2进城务工青年的生活条件待遇

丰恒袜厂有两栋职工宿舍,男女职工各一栋,每个寝室约有十五六个平米,有二张双层床,共住四人,其余就只有二张破的桌子和一盏白炽灯,一层楼有十个寝室,还有一个二十几平米的公共厕所当然也是公共浴室,这就是他们的住宿条件。虽然住宿条件有些简陋和不便,但大多数务工青年表示他们对这样的住宿条件还是满意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若到外面租房一个月也要一百来块,而住宿舍则可以节省不少开支;而且再加上人多热闹也可以减少一些在异乡的孤寂。

丰恒袜厂有一个职工食堂,员工们基本上都在这里吃一日三餐,早上六七点就来食堂,买二个馒头就匆匆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由于物价的上涨,而务工青年的工资却没有多少提高,所以他们只能靠更为辛苦的劳作和节省才能保证一定的收入。据浙江省有关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3%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24%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500元到700元之间,余下的13%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700元以上。

3.3进城务工青年与城里人的交往上所受的待遇

3.3.1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在丰恒袜厂的十几天里,笔者发现进城务工青年由于读的书比较少,不少人对法律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当问到他们是否知道《劳动法》时,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模模糊糊的。至于《劳动法》里的内容,那对他们来说就更是闻所未闻了,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发生。王恒(化名)来丰恒袜厂前在一家皮鞋厂做过二年,在那个厂里有个“规定”:每月的工资只给些生活费,留约一半左右下来,到年底时结帐一次性给清。但会扣除500块,目的是为了让工人明年继续来该厂工作。对此那里的员工们虽然抗议过,但法律意识的淡薄使他们无力改变,只好默认。去年,王恒想换个工作环境,离开皮鞋厂,遂去向厂里要求将其未给的500块钱付清,但皮鞋厂以厂规为由拒绝交付,王恒也和厂里的一些领导交涉过,但还是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王恒最终还是没能拿到自己的辛苦钱就离开了皮鞋厂。笔者也问过王恒为什么不去寻求法律的帮助?他说“我不知道如何去寻求法律的帮助”。像王恒这样受到过侵权的进城务工青年还有不少,他们亟待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笔者在几次访谈发现在权利遭到侵害时,很少通过集体跟企业交涉,大多是单个的交涉,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维权方式思考的缺失,使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利益不到保护,而交涉又没用,他们就容易去通过违法方式去解决。

3.3.2存在一定的城乡歧视现象

当笔者向员工们提问到有没有受到歧视时,约有三成的人表示当地城里人有排外思想,不能完全接纳外地人。城乡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青年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与城里人交流由于语言上不清楚而被拒绝。李兰(化名)就说她曾经在一家小卖部买洗发水时,由于家乡口音较重,店主听了两句还是没听懂就干脆不搭理了,这让李兰很是尴尬,双方沉默几秒后,店主就连说没有你要的东西,便催李兰走,这件事让李兰很是伤心。当然并非所有的务工青年都感觉如此,大部分还是觉得和家里差不多,基本没有遭到歧视。

4、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状况分析

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都市,进城务工青年的内心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分析一下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状况。

4.1不平衡心理

在工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与一般城市居民的差异上,进城务工青年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如觉得待遇不公,分配不公,有诸多疑问“为何城里人就比我们工作轻松,工作环境也更好,工资又高等”。笔者了解到该厂职工有10%左右的是当地人,他们的工作是车间主管、会计、维修工、监工等较轻松的工种并且工资还比较高,而外来务工青年占了90%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从事体力较重的工作。据了解城市职工月工资多在2000元左右,而外来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大都在1000—2000元之间。

4.2迷茫心理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对于未来感到比较迷茫。在调查中笔者发现45.3%的务工青年时常感到很迷茫,23.4%表示有时有这感觉,7.9%的则从来没有那种感觉,特别是在很明显的对比之下,心理方面的落差就更加严重。

4.3自卑心理

因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而易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城里人交流时,经常会由于所知文化较少,往往与城里人话不投机。通过调查发现有76.5%的进城务工青年总感到很自卑,而36.4%的进城务工青年表示有时会有这种感觉,21.3%的进城务工青年则表示从来没这方面的感觉。在访谈中,张亮(化名)说他曾经买了一个MP3,却不知如何下载歌曲,就向一个城里朋友求助,可那朋友就回应了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连MP3都不会用。”当时,张亮就感觉很自卑。

4.4思乡情绪

在异乡的孤寂使得进城务工青年的思乡情绪普遍存在。当被问到是否会想家,觉得无聊时,近八成员工表示很想家,近四成表示经常感到寂寞、无聊,他们每年最多能回家两三次,大部分都是在过年时回家。王强(化名)每年至多回家两次,当笔者问他不想家吗,为什么不多回家几次,在家待长一点时间,他说:“想啊,但是回家车费蛮贵的,放假没有工资发,没办法”。

4.5高压心理

感觉压力大也普遍存在于进城务工青年当中。没有高学历,高技能,只能靠出卖体力来赚取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除去各种开销,还要往家里寄钱,每月所剩无几。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种压力就更显突出。在访谈中笔者问李明(化名)有什么方面的压力,他说:“竞争太激烈了,找工作越来越难,钱越来越难挣,但开销越来越大”。当问及其他人时,他们都说有同感。

5、进城务工青年问题出现的原因

5.1受教育程度低

通过调查得出具有小学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进城务工青年占抽样总量的59.5%。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进城务工青年占抽样总量的13.4%。进城务工青年年龄比较轻,且以男性为主,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向往城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文化的匮乏和劳动技能的不足,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简单的工作。

5.2.重男轻女和 “读书无用论”思想

在农村的家庭中基本上都不止一个小孩,本来农村的家庭生活条件就不怎么样,这意味着在孩子们读书时要有所舍弃,再加上传统思想中的重男轻女,在家庭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学时,一般都是尽量让男孩子读书;还有就是在农村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即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花了这么多钱,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出去打工呢。正是这种观点导致很多农村学生辍学,早早进入城里开始打工的生活。

5.3心理方面的原因

经过访谈发现许多务工青年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进城市工作后,城乡差别的碰撞对心理造成重要影响,容易产生不自信,低人一等的感触;由于从事的大多是较繁重的体力工作,并且时间长、劳动量大、工资低,而一些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他们工作时间比自己短,工资比自己高,就形成不平衡、自卑的感觉;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很少有专门的平台供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未来很迷茫,很有思乡情绪的感受。

5.4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

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是产生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机制性障碍,缺少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引导。据调查在务工青年之中很少有人参加工伤保险,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由于受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发展观等因素影响,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往往偏向投资者和企业主一边,缺乏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5.5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大多数进城务工青年属于季节性的短期非稳定就业形式,流动性较强,因此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没有组织归属感。正是这种组织化的缺失,使得进城务工青年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集体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反而往往以个人对企业的方式进行交涉。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一旦权益遭到侵害,有的因不知法而放弃维权;有的因未签劳动合同,拿不出维权依据;有的则为了保全工作机会而忍气吞声;而有的则干脆采取过激行为。

6、解决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6.1要各级教育部门确实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若要确保无一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投入资金,还要有教师资源的投入和培训,对农村学校校舍建设的投资,对学校乱收费的惩处决不手软。加大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必须性,对困难家庭的入学儿童进行补助,建立一个完善的补助体系。

6.2建立培训体系

要建立政府牵头、社会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参与的务工青年的培训体系,将务工青年的培训纳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务工青年,应由政府主办,相关社会力量建立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多渠道地培训。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6.3各级部门应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图书馆及在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桥搭线,直接为他们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务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务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建功立业。

6.4媒体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各种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务工青年的报导,加大报道务工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使社会各界更加地了解他们,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相互平等对待、相互和平共处的社会氛围。

6.5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上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轻重》下一篇:美德少年事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