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现状

2024-12-30

中国留守儿童现状(精选9篇)

1.中国留守儿童现状 篇一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由此可见,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问题,它产生背景是非常复杂,本文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户籍制度是留守儿童产生的历史根源

我国户籍制度的建立最初就是为了防止大量的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1956年前后,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生活机会,或逃荒乞讨,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此,1956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年3月、9月和12月又连续下发通知和指示,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制止农民外流。1958年1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91次会议通过,正式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虽然再维持社会稳定、控制城市人口以及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在城市人(非农户)和农村人(农业户)之间设立了严格的界线①。改革开发以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流动的功能开始淡化,农民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进入城市务工,但户籍制度仍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限制作用。他们虽然从农民进入城市,从农民变为农民工,但却未成市民,他们的农民户籍并未发生变化,他们也不能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待遇。在偌大且繁华的都市里,虽然他们承担着城市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却只能聚居在城市边缘地带简陋的出租房,甚至是住在建筑工地或简易的工棚中。因此,艰苦的打工生涯中,他们无法将子女一起带进城市,只能让孩子们留守在家中。

(二)陈旧的身份等级观念使孩子们只能留守家中

即使农民工在建设美丽大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血汗,但是城市市民却普遍对他们怀有偏见,认为城市的脏、乱、差都是农民进城带来的结果,市民们还认为城市犯罪率生高也主要是农民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城市居民的这种舆论倾向和观念导致基

层决策者按照舆论调整思维,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门槛。头上戴着农民工子女的孩子们,即使父母出再多的钱,也很难待在城市里站住脚。虽然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慢慢进步,开始慢慢形成了包容的文化环境,然而,要彻底地改变中国几千年的身份等级制度的腐朽观念却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路程。这特点使得农民的身份一旦确定,社会流动的空间和机会是很小了的。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义务教育就实行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造成城市里的公办学校不能接纳流动儿童,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其子女不得不留在本地就学。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妇联今年二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经过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根据全国妇联的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父母的长期在外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祖辈或亲友缺乏对孩子科学喂养的知识,使得留守儿童没能得到合理的日常饮食。据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造成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

致一部分儿童会偏离健康的生活追求和道德准则,由此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而在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由此可见,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以湖北省枣阳市的三镇十四村为例,抽样调查了17所中小学,根据班主任所提供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分析可见,“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 %,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而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有些甚至是文盲,加之还有近一半委托监护人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这就造成了监护人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因此,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被“转嫁”给学校,但由于农村教育资金普遍不足,专业资源也相对匮乏,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常常是有心无力。

(三)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是把精力放在孩子的生存和生活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监管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现。这是因为大部分女童软弱无助、对生理知识毫无了解,造成其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识,因此,留守女童的生理、心理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性伤害。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儿童居多。同时,交通安全隐患和溺水造成的悲剧也居多。一方面是孩子生性玩劣,交通意识淡薄,视交

通规则而不见,恣意地在公路上骑车或嬉戏;另一方面农村多塘坝、沟渠,孩子喜欢偷着去游泳。结果交通及溺水事故的死亡悲剧多数发生在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身上。以上的所有案例都说明了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教育,加上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今,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经变得尤其令人担忧不已了。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据相关数据表示,在将近2千万留守儿童中虽有88.2%的留守儿童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但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甚至还有8.7%的儿童与父母没有联系。其中有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聊天。这些数据足以证明留守儿童严重缺乏亲人的关爱,这已经成为了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越来越大。以某一省为例,其缺口已达9亿元,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这一缺口。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负债达25.3亿元,占全省教育负债的79.7%,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而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四)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相当不够,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有关人员调查中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留守儿童任何实际的问题。薄弱的社会

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教育观念,这些因素导致了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此外,农村的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不能有效管理,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切入,全面地认识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做好解决对策,让数量不断增加的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政府积极改革制度为起点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②。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具体可以借鉴江

苏省在2006年秋季尝试的给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发放《义务教育证》的方法,拥有《义务教育证》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到城市教育部门指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这样就解决了处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至于是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而缺少父母的关爱。

(二)以学校加强关注度为重点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祖辈们本身文化水平低下,除了照顾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方面以外,基本上把教育这等重点问题交给了学校。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学校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知识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针对女童,学校应该加强其性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况,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生活,让留守儿童不觉得孤单,从而弥补其因亲情缺失而受到的伤害;第三,学校应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充分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向家长深入地反映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三)以家庭倾注更多关注为中心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第一,要认识到亲情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父母要和孩子加强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第二,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且有一定责任感的亲朋好友处,并且多和监护人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

(四)以社会的大力宣传教育为辅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大力关注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具体的做法是:第一,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使其能够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等,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留守儿童现状 篇二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思考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扩大, 农村留守儿童也在成倍增加。目前就有9683万的儿童处于留守和流动状态, 古人讲究“父母在, 不远游”。留守儿童现象正好相反, 是“儿童在, 父母游”。“空巢现象”令长者成为“孤寡”, 晚景凄清;“留守现象”则让孩子成为“孤儿”, 童年不幸。“父母在远方, 身边无爹娘, 读书无人管, 心里闷得慌, 安全无保障, 生活没希望”, 这样的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留守儿童的“群像”。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 使得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有着典型的性格缺陷。“少年强, 则中国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你的梦、我的梦, 可近亿儿童处于非正常的成长状态, 谁来给亿万留守及流动儿童一个多彩的“中国梦”?他们的明天在哪里?中国的明天又在哪里?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有几点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留守儿童的成长不能缺少陪伴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的时候, 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成了留守儿童, 这个群体占到了中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 数量还持续增加。我们能够想象, 在一个个孤寂深夜里, 他们对亲情的思念打湿了枕巾, 面对成长中的挑战和困难, 他们不知如何应对, 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与严酷的现实抗争。在性格与心灵发育的关键期缺乏引导, 自己根本不清楚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和方式来成长, 只能任凭人生观、价值观自然形成。不久的将来, 他们将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会成为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份子。如何来弥补他们成长中缺失的爱和关怀, 是他们父母、亲人的责任, 更是你我、全社会的责任。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 承担超龄压力与孤独。特约评论员杨禹先生强调:留守儿童家有缺憾, 但政府不可缺位,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在创造物质条件与关爱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能两全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这个难题应该由学校、政府、社会来做补充。我们许多地方都做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 一些年轻的志愿者作代理家长, 有意识地引领留守儿童向校外生活延伸, 以弥补他们校外生活教育的不足, 成长的路上多了一个引路人。政府动用退休老教师、离退休干部的力量,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按就近原则, 老同志与留守儿童之间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 为留守儿童当起了“义务家长”, 退休同志“助力”, 留守儿童受益, 这样, 孩子们身边多了一些温暖, 生发更多亲情, 留守儿童成长路上不再孤单。

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再只是单一

有的留守儿童会因为远离父母, 而郁郁寡欢;有的会因为生活和学习方面有许多困难而闷闷不乐, 这是因为长期缺少关心和爱护形成的。单从哪一个方面来解决好这一问题都是不可能的, 必须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 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在电视、报刊上时常看到记者报道的有关留守儿童的现状, 孩子们展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关爱的期待, 希望有人能伸出关爱之手卸下他们稚嫩肩膀上过重的压力。当地政府要为留守儿童多办实事, 健全政策机制, 积极引导各部门分工协作, 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 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学上;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 创办更多的托管中心, 让其能接纳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更多关爱, 学校可以发起“你我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教师和学生们都热情参与其中。另外, 学校可以经常性举行不同形式的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 如相互体验生活、共读一本好书、亲情游戏等, 让孩子们体验到付出与拥有的快乐。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 幸福生活, 学校还可以启动“暖留工程”。例如, 学校把各个年级办公室的电话设置为“城乡情感热线”, 让他们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定期通过电话交流, 体验亲情。尤溪县文公高级中学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好, 学生在教学区可以用年级办公室电话, 回宿舍可以用保卫科的电话与自己的家人联系, 这就是你我手拉手, “暖留工程”平地起。社会对留守儿童也要关爱, 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例如,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 不仅要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健全图书馆 (室) , 还要在村委会或比较集中的地方设图书角, 方便孩子阅读。尤溪县各乡镇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不仅学校图书增多了, 图书角丰富了, 各乡村也重视了, 在村委会、老人活动室等人口较集中的场所, 也增添了不少图书广角。

三、让留守儿童不用“留守”, 根本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仅仅依靠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力量, 很难覆盖到全国各地。另外, 在帮助和扶持留守儿童方面, 人们往往重物质援助, 疏于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有关数据显示,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人格缺陷问题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自卑等方面, 具有轻度及其以上人格问题的留守儿童明显高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调动专业机构的力量, 集中一批心理专家, 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对症下药”, 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和误区。但也是由于留守儿童涉及的地域广, 数量大, 所以, 很难做到及时到位。

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从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角度考虑, 还是要解决家长和孩子们之间怎么能够最终在一起的问题。在这一方面, 我们要做两个努力, 把它归纳为一句话:走出去的家长要能够把孩子带得走, 回家来的家长要能够在家乡呆得住。

东部特大城市或沿海地区, 家长们在这些地方打工, 能不能与孩子团聚, 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让他们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 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保护留守儿童的政策, 比如, 《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暂行规定》, 规定中明确表示: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子女, 一律按本地居民看待, 不得歧视, 就近合理分配就读学校, 不得收取任何额外费用。这样, 家长们走出去了, 孩子也带得出去, 实现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目的。新型城镇化提出, 大中小城市均匀发展, 让更多的农民在离家不远或就在家门口就业, 这样, 他们就能够与孩子在一起, 但回家来的家长能不能呆着住, 关键在于他们家乡能不能合理地发展一些产业, 我们政府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巨大作用了。这样, 不论是走出去, 还是回家来, 孩子始终跟父母在一起, 那“留守”就真正消失了,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片段 篇三

岳朝虎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晴

家里很穷,每天放学我都饿着肚子回家。早上起得太早,也不想吃饭。这是我的一个困难,也给妈妈增加了负担。

放学回家时,我看见路边有一片绿绿的草,一下开了窍,心想:我家附近也有这样的草,每年夏天栽稻秧的时候,人们没有时间给牛弄吃的,很多人家还要到场坝上去买干草,我现在可以把这种草割到家里,用机子砍碎,再把它晒干了保存起来,到夏天拿出去卖!

回到家,我就拿着镰刀、背着背箩兴冲冲地上山去了。果然收获不错,很快我就割到一大背箩草背回家。我家没有打猪草的机子,就借邻居家的用,不一会儿就砍好了。我兴奋极了,可惜今天已经很晚,没有太阳了,只好等到明天再晒,明天割的后天晒,就这样循环下去。

我把我保存下来的草装进麻袋里。我问妈妈:“妈妈,这样一袋能卖多少钱?”妈妈回答说:“运气好的话,可以卖15块钱,运气不好最多可以卖到10块。”妈妈又笑了,说:“现在你开始懂事了,可以找自己的零花钱了!”我高兴中又加高兴,心中已经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了“你开始懂事了”这几个字,我一定会一直做下去。

杨海香

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小雨

今天下午,妈妈打电话回来,说星期五她就回来了。我听说妈妈要回来很高兴。

后来我就去打扫房间。哥哥回来给我看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后,就去吃饭,杨海刚也去吃。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话明天就不够了。后来杨海刚去睡了,哥哥还在不停地吃,我就和爷爷说,哥哥说不吃了。

徐江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晴

因为离家很远,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同学不能回家吃午饭,我也得饿着肚子,一直挨到下午放学。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都饿得好像肠子都不在了。今天也是一样,到家的时候已经很受不了了。我草草地吃了几碗饭就跟爸爸去背水了。我们取水的地方不算很远,来回只要一个小时。我和爸爸总共背了两趟,每趟一人背一壶,爸爸的壶装了50斤,我的只装了30斤。好像是因为我很勤快,晚上妈妈用酸辣椒炒了一碗瘦肉来给我们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味道!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晴

早上,我起床洗了脸就去背水。昨天我姐姐带了两位同学来玩,我们去背水的时候,那两个同学也和我们一同去。

现在还有水的那个水井,出水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小的洞,里面很深,洞口小得连抽水机都放不进去。抽水的人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把小小的管子绑在一根很长的竹竿上,然后把竹竿放进洞去。一根两丈多长的竹竿差不多要放完了才触到底。那水很好,又清澈又凉快。

回来的时候,我们要经过一段很陡很长的大坡,爬坡十分艰难,我们的脚都抖了。我背的水一路走一路洒,同到家,30斤恐怕剩下的还不到20斤呢,好可惜啊!而我几乎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想起以前,用水很方便的时候,不光用水不节约,就算是水摆在面前都还不想洗衣服。现在好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可衣服还得洗。我决定每个周末都要把衣服洗干净,再不懒散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赶快下雨,要不然,背水这件事,会把我们折磨得很惨。

徐芳芳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阴

今天,妹妹和妈妈去赶场,我去上学。

放学回家,看见妹妹在家看电视,我就问:“妹,你们买了什么吃的东西没有?”妹妹说:“没有。”我看见妈妈早上背的背篓,很快把书包丢在沙发上,去看有没有好吃的东西。一看没有,我很失望。

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奶奶的背篓里有好吃的,特别吸引我的是一块西瓜。我跑过去拿来就吃,妹妹抢不到就哭。

妈妈叫我拿给妹妹吃,我又大口吃了几嘴,才拿去给妹妹吃。妹妹说:“你吃过的,我不吃!”妈妈说:“你吃不吃?你在你二姑妈家也吃过的!”

妹妹说她没有吃二姑妈拿给她的西瓜,妈妈说谁叫你不吃的。我又把西瓜递给妹妹,妹妹二话不说就拿过去吃了。

这次为嘴争吵,真是没意思,细细想来,也够好笑的。

李红志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把作业完成后,突然想到买校服的事,于是我就对弟弟说:“你去问一下,我们能不能买校服?”

爸爸打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弟弟只好去问妈妈。但弟弟不知在搞什么,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问的,问完后还没有听妈妈怎么说,就跑回来了,很怕妈妈似的。我问他:“你到底是在搞什么呀!”

弟弟说:“我怕。”

我又问:“你怕什么?”弟弟说:“我学习不好,我怕妈妈骂我。”于是我就自己去问妈妈。没想到我刚说完,妈妈就答应了。

我真是有点不敢相信,前几天妈妈还说爸爸没有寄钱回来,家里没有钱,买菜都成问题,说是不买,怎么今天这么快就答应了?不过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真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

李丽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晴

赶场那天我叫妈妈帮我买一双鞋。妈妈出门的时候问我要什么样的,我说想要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她叫我在家帮忙把猪管好,按时间给它喂食。我答应了。

我一向是很乐意听妈妈的话的。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又做早饭吃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就坐在门前等。

好久以后,妈妈终于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迎接了妈妈。当我问妈妈鞋子的事情的时候,妈妈却说没有买到,说等到下一场再买。我心里说: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给我买啊!

岳朝龙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晴

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难。

就拿包子来说吧,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吃包子很不容易。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青天!

nlc202309010056

夏丛艳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晴

我今天突然想到我10岁那个生日,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也很满足。

说起生日,孩子的生日几乎是没有人提的,也就不用说谁过生日了。但值得骄傲的是,我10岁那年,真的过生日了!

那一天,妈妈对我说:“丛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真的不敢相信妈妈会想到我的生日,当然就笑得合不拢嘴。我问妈妈:“我有生日礼物吗?”妈妈说有,她指给我看的是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我太满足了。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了奶奶家,奶奶也做了一桌好饭菜招待了我。我又去了外婆家,外婆又特意给了我几个苹果。回来时,我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了!跟别的小孩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

张雷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晴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晚,起来(时)大哥和二哥已经不在家了。突然想起今天赶场,他们是不是去赶场了呢?

以前爸爸妈妈在家时,总是爸爸妈妈去赶场,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了,自然就是大哥二哥去,不过还真有点不习惯。

今天大哥会给我们买些什么吃的呢?卷粉、面包,还是别的什么糖?我等不及了,真想他们早点回来,看看到底帮我们买了什么好吃的!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晴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到半路时,突然发现随身带的瓶子里没水了。

我、张庭、张俊、李红青、张华、李红进,我们六个人像一棵棵半死的树,呆立着,一动不动。

后来我们到了丫口,看见我大哥在丫口背水,就去问大哥要钱。大哥身上没有零钱,我就说先拿10元,这个星期都不要钱了。然后大哥就拿了10元钱给我。一次可以得到这么多钱的机会,非常不容易碰到,我想哥哥对我太好了。

杨敏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晴

今天又是个赶场天。我和弟弟去读书,刚刚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爷爷就朝我们走过来。他到我们面前就递给我们一人一块钱。我说:“爷爷你老了,这两块钱是你辛辛苦苦去山上找药材来卖了得的,你自己留着吧。”

爷爷不是啰唆的人,他没有说什么就把钱递到我们手上,我们也就接了。他说:“你们好好读书啊!”然后就走了。

我心里想着:爷爷虽然只是给了一人一块钱,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爷爷、善良的爷爷,只要有钱他就会给我们的,过年的时候他还给我们一人五块钱呢!他真是个好爷爷!

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爷爷赶场去了。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正在煮饭,爷爷就来我们家。他坐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黄果给我们一人一个。爷爷说:“没有钱,就买给你们一人一个,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多买一些给你们了!”爷爷显出很遗憾很抱歉的样子。他又叫我们吃了饭要记得喂鸡、喂狗,然后就走了。

等爷爷走出去了,我对弟弟说,以后我们有机会赶场买东西的话,我们就买东西给爷爷吃,爷爷对我们真好,只有两个黄果都拿来给我们吃,以后我们要好好孝敬爷爷。弟弟等不得了,一边答应,一边剥了黄果皮就吃起来。

(节选部分略有改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邮购电话:010-83670073)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篇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找不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5.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感想 篇五

管理学院 宋芳芳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弱势群体的文章,我瞬间想到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个令人心痛的群体。自从第一次看过湖南卫视播放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节目后,我再也不看关于留守儿童的任何信息。几年过去了,我仍然不看,看了我特别心疼,因为我也没能力改变他们,他们过早地承担起本不该这个时候承担的责任,每天勤勤勉勉地做工,就像山野里的草和树一样,自由自在却有被遗忘了的苦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都是那么遥远,他们的发展权是那么稀薄。城里的孩子是花样年华,而这些留守儿童却是飘萍一般的草样年华。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

我从亲情,心理,物质,教育,社会这些方面,结合前辈们的调查来谈谈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友情、爱情占据了我们情感的绝大部分。可是亲情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奢侈品。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因此在人际交往、生活感受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抱有强烈要求。在问到“什么时候最想念父母”时,大都选择了“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常回家看看”或“快点回家”。

二、心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据调查,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三、物质

留守儿童大多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孩,那里土地贫瘠,资源稀少,不用调查也可以想象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不然他们的父母不会背井离乡,有的甚至为了节省车费,几年都不回家。那些留守儿童,各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太多的原因造成他们生活的贫困。

四、教育

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可是这句话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确实空话。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只有33.6%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还有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至于学习成绩,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留守儿童”约占1/3,另有35.1%的人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信心十足。然而学校老师和监护人却一致认为,“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数据显示,有63.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分析说,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五、社会

在我们格外关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将目光投向这群跨世纪的孩子?这些走向极端的孩子们,用鲜血在一次又一次地刺痛我们,他们带有缺陷的成长意味着我们明天的艰辛,这种“世纪之痛”或许早已为社会的发展刻下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1、制度性贫困让他们承受生存的重压。

2、身份歧视让他们的尊严日益破碎。

3、户籍歧视让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二等公民”。

6.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篇六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陆伟学号:31022P21班级:31022P

[摘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日,农村除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我利用暑期实践实地调查了一下家乡附近的农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孩子交谈,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我也有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关键词]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调查的现状: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次数也普遍较少,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六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如下:

1、学习问题他们的学习得不到有效地督促和引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

2、道德品行问题长的关键时刻。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3、心理人格问题饥渴”。

4、安全问题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监护问题 根据我对家乡宿迁市新化村的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951:由于临时监护人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容易成为某此外,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我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42%。还有6%每隔三年回来一次,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五54%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37%。这表明35%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24%,由于缺乏或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

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4/1/201

3这,%,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憋%,“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营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11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比2010年的2.11亿增加4.7%,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农业、公安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1.农民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父母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

较盛行,导致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必须改变,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己对小孩的责任和义务,让其认识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只有这样,理。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告诉将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虽然不违法,但是,最好是能不委托就不委托,实在是必须委托的,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另外,还要重视亲情的培养,在外出打工期间,要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形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如不少另外,新的读书无用论当前在农村也比这些都是错误而且片面的观念和认识,所以,急迫的是需要让父母认识到自小孩除了需要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良好小孩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还要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了解孩子的学4/1/2013。2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家庭有利

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应捎寄些衣物、学习用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2.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享有天伦之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但是,太多的无奈使然,就像林文容的父亲说的那样:“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生活。

3.政府要落实措施,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政府要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了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河南省采取了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落实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式值得推广。

○2要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3.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发展,常不利,因此,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及时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乡镇开办青少年法制班,落实专门民警担任法制老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对“空壳”式家庭的管理,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

○4.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并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少年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7.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篇七

一、生活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 吃饭、穿衣, 这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 并且或许本身就不是问题, 但现实是在留守儿童中, 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 他们却连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缺少照顾, 留守儿童生活问题急需关注。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时的儿童年龄较小, 主要看护人多为祖辈。百分之四十七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时自己需要下地劳动和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 还要经常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劳动负担较重。

2. 生活习惯不好。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祖辈监护人的溺爱下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是作息习惯不好。二是饮食习惯不好。三是卫生习惯不好。

3. 留守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

喜欢零食、挑食、偏食, 营养水平低, 尤其是肉类、鱼虾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较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患病率较高。体重、身高、坐高均低于相对照的同年龄同性别儿童。

环境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 不论是在生活质量上还是心理的健康成长上, 都呈明显的劣势。

二、监护状况

就目前而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状况令人担忧, 小孩本小, 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是反过来行事, 不是大人照顾小孩, 而是小孩照顾大人。当然这里的大人不是指他们的父母, 而是他们的爷爷奶奶。首先我们对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加以总结。

留守儿童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和同辈监护四种, 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 这在研究的所有监护人中占到了近百分之八十, 其次是单亲监护, 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十七。由于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占所有监护类型的绝大部分, 这里主要说明这两种类型。

1. 隔代监护及其特点

隔代监护又叫祖辈监护, 是指父母外出后, 由祖辈来抚养教育孩子的监护类型。但是, 首先由于祖辈观念陈旧, 无法按照现代生活标准照顾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 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十分不利。其次, 祖辈们与留守儿童代沟较大, 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 对孩子行为管教极少, 当孩子犯错误时也常常袒护, 造成孩子养成不辨是非的习惯, 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十分不利。

2. 单亲监护及其特点

单亲是指父母一方外出务工而由另一方在家行使监护权 (父亲留在家行使监护权的很少) , 所以这里仅讨论母亲单独作为监护人的情况。这种监护类型占所有监护类型的百分之十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显然与我国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有关。

家庭教育是完善儿童道德品质的根本, 每个儿童都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儿童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家长的道德语言以及道德行为。对孩子来说, 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行为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但现实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留守儿童失去了其人生路上最早的最好的老师, 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发生偏离, 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心理状况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可能就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 在社会各方各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的时候, 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在此我们简要谈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关怀, 没有安全感, 信任感, 缺乏对社会的好感。这样, 对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1. 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完完全全是农村式的农民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饭吃, 有衣服穿, 平时自由散漫, 不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低下;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合作精神,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1]

2. 逆反消极、价值扭曲。

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迅速发展, 易我行我素, 常常和长辈的要求背道而驰。容易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2]

3. 心理缺陷。

人类从形成开始就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孩子们的许多习惯都是模仿父母形成的。通过[3]观察、调查、了解, 发现留守儿童们总是沉默少语, 学习做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时还有敌对心理。

四、学习状况

百分之八十的留守儿童表示喜欢上学。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 找工作容易, 成为有用的人。能认识到当农民和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 希望自己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将来上大学, 摆脱贫困, 改变命运, 回报父母。但是, 由于缺少关怀, 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不够。留守儿童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好的家庭教育,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 逃学、辍学比例较高, 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学习自觉性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 大多数还是文盲, 无法检查辅导孩子作业。再加之, 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贪玩, 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父母在外打工, 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 学习时间减少, 学习成绩欠佳。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绝大多数是由隔代亲属抚养, 由于祖孙年龄悬殊, 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

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管理放纵自流, 留守儿童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良行为比其他儿童更为突出。

摘要: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监护状况、心理状况及学习状况四个方面着手, 揭示出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刊文.普通教育学[M].甘肃省教育出版社1997.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8.中国留守儿童现状 篇八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46-03

笔者是广西防城港乡镇中学一名教师,从教20多年,但近几年来,跟同行交流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好孩子,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有些男生偷窃其他寝室同学的财物,有学生沉迷于网游玩“失踪”,有学生成帮结派收其他同学的保护费,女生进出娱乐场所……

问题的产生,是中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综合症。“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

随着社会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同时,由此而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给社会、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笔者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对他们的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供子女上学、修房子、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一)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学校港口区公车镇中学,地处沙潭江边,距港口区市区约11公理,与防城区为邻。为了给家庭以更大的经济支持,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了不少的收入,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的温饱得到解决,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电视、电话等通讯工具得到了普及。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不容乐观。

由统计可知,以2012年秋季为准,笔者所在学校共有学生426人,初一151人,初二152人,初三 123人,其中“留守儿童”,初一18人,占11.9%,初二26人,占17.1%初三27人,占21.951%。

(二)笔者所在在学校“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1.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监护人,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不健康,性格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如笔者所联系关爱的一位叫李阳扬的“留守儿童”,父亲长期在外,电话都很少。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该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词,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经常坐在教室的角落,一个人望着窗外发呆。有一次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他却坐在宿舍自己的位置上,望着窗外,又在发呆。我轻轻地走到他的位置上坐下来:

“怎么不回家?”我问。

“老师,他的钱掉了,他不敢问他的爷爷要。”旁边一个叫李杰的男生小声地说。

“哦!为什么?你爷爷很凶吗?”我开玩笑地问。

“不是,老师,他爷爷都有八十多了,他爸爸三年多了,都没回来过一次,也没打过一次电话。”旁边同学继续说。

“那他妈呢?”我还想问。

李阳扬低下了头,眼里多了一丝泪花。

我突然感觉到我问错了,赶忙说:

“来,给你五元钱。”

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五元钱,递给李阳扬,他飞快地跑出去了。

一个多月之后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操场上,李阳扬轻轻地走过来,递给我五元钱,“谢谢你,老师!”然后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旁边的李杰告诉我,这五元钱是李阳扬从他爷爷给的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我望了一眼他瘦弱的背影,又抬头望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摇了摇头,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

2.学习成绩差。

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不积极举手发言,也不思考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答非所问,或直接说“不知道”了事,至于作业则是应付了事,错误百出,更有甚者连题都抄错了,更不用说结果了。当然,抄袭或不做的情况经常发生。

3.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性格扭曲,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参加打架斗殴、逃学的事经常发生,不听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报复心极强。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姓许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跟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外公、外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其专门的心理疏导和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该“留守儿童”在女生面前脏话连篇,经常有女生到班主任面前哭诉;在男生面前,稍有矛盾便拳脚相加。骂人、打架乃是家常便饭。而且报复心极强,对于老师的教育更是怀恨在心。

二、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他们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难免综合症状并发。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缺失。

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生的影响。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学生就越来越难教了。

nlc202309011325

2.社会不良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很多农村中学旁有一些网吧违反国家规定,唯利是图,招揽学生甚至引诱进网吧。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差而留守儿童又无人监管,经常逃学上网,没钱就偷。加上农村闲人太多,无事干的人整天在牌桌上玩,这种风气潜移默化孩子的心灵。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病,也使教育缺乏动力。

3.社会关爱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理解发展,于是道德差、心理缺陷、学习差等问题就出现了。他们的问题不是个案,而是社会综合症。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策略

在一年来的调查、研讨中,笔者认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型产生并将长期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以人为本,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在本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于孩子要做到言传身教。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法定的。父母或监护人应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父母外出打工也要抽空多和孩子联系,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有空多回家陪陪孩子,时年时节要回家过,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和家庭温暖。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施以爱心。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者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因素,对好学生投入更多,对差生不给机会或少给机会,而差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得不到关爱,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要建立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扶体系,老师要做思想的引路人,又要做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帮助,并把关爱延长到假期,使留守儿童有地方可以去,并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4.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力度,坚决禁止网吧、游戏厅、会所,歌舞厅等游乐场所向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开放。

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努力协调,让留守儿童在集体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形成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当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要想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从法律上、制度上、社会上完善自身功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他们不再是“留守儿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筑美好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http:ww.sina.cn.

[2]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3]小熊维尼妈妈.秘籍之独生子女培养方略[DB/OL].http://www.xici.net/.

9.“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篇九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人员外出经商打工,这些青壮年男女只身在外拼闯谋发展,留下老老少少守护家园,这样,“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存留了一个空档,据统计,640名儿童中,父母外出打工的204人,占总数的31.9%,由于时间、距离和经济等因素的困扰,有相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在社会的表现缺乏了解、很少过问,或是简单粗暴,不问青红皂白,对犯“毛病”的孩子泄愤。据教育部门反映,有相当部分家长不知孩子在哪一年级哪个班,更不用提了解孩子老师的姓名及孩子的表现了。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而这些留守儿童却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数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一些地区,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通过几年的家教工作实践,本人认为心病还须心药治,找出“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及成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留守家庭儿童的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人怎样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先了解 “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通过调查,本人发现造成 “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都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在我区一些留守家庭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见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由于没有主见,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根据我区一所学校初中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统计,本学期,该校800多位学生中,其中近250人属“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31%,他们中有100多人或多或少在自我认定上出现问题,占“留守儿童”的40%。

4、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

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5、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有“反正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好就行了”的思想作祟,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样重要。有些村、有些家庭,在春节期间,赌博风、迷信风盛行,有些大人不知其害,甚至让子女参与其中,严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灵。有的家庭出现了不该让子女干的、不该让子女看的,不该让子女听的,都让他们耳闻目睹,插手染指了。

6、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原因外,还有许多主客观因素。作为家教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因人制宜,因事制宜,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加强对这些儿童的心理教育。

二、对策---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提高教育实效

了解清楚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家教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呵护,使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提高教育实效。

1、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教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首先,通过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分担家务等形a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其次,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

2、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近年来,西方的心理学家特别强调成就动机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动机,包括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从这个角度上看,赏识教育就是通过赞赏,使受赞赏者感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处于青春时期的孩子,“自我认定”意识迅速增强,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是一种进步,应给予肯定。对留守儿童教育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如老师、祖父母等,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例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讲课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授,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做好课外辅导、查缺补漏,对这些学生的进步,要认真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注意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留守家庭”的子女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因此,家教工作者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培养他们。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道理,分清是非,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同时,要有打长久战的思想准备: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该有耐心、恒心,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实效。

4、着力依靠“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心理监护,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教部门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监护,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成长成才。家教部门可以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办宣传栏,刊登未成年人教育有关法律、管护

上一篇:一年级美术教案 大家都来做下一篇:店面管理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