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2024-11-29

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精选10篇)

1.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篇一

弘扬时代新风,传承中华美德

大家好,我是来自只乐镇第一中学的一名老师,今天站在国旗下来和大家分享孝道文化,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时代新风,传承中华美德”。

巍巍中华,泱泱华夏,我们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孝道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是父母将他们的年华飞逝换来了我们成长着的生命。人们常说:母爱如水,滋润生长;父爱如山,遮风挡雨。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台湾作家龙应台谈过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带着85岁的父亲去台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当演到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时,她发现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因为她父亲受到剧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时,一天准备帮母亲到市场去买菜,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辗转流离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来不及道别的母亲„„深受剧情感染的不仅是她父亲,曲终人散时,她发现不少中年儿女及老人眼里都有泪光闪动。正如龙应台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孝道文化便是家庭、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我是一名到农村支教的特岗教师,在我上班之前总感觉父母还年轻,自己的内心从没有父母也需要被照顾的意识。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去银行去取钱,母亲按密码怎么也按不对,后面排队的人不耐烦起来,母亲的眼神里透露着慌张。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母亲老了。参加工作以后,我每次上班要走将近40多里地,但是工作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当然是先想到孝敬父母,当我把父母拽上街,他们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说什么也不缺,可是我明明看到父母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有些年岁了。再给他们买东西,他们会说,“你上班不容易,你的工资你存起来自己用,我们不需要”。后来我发现当我坐下来和父母聊一聊我们班哪个孩子又调皮捣蛋了,说一说工作上的琐事,他们比收到礼物还开心。于是,我发现了生活中尽孝的点点滴滴:父亲嘟囔着白头发又长出来了,我会搬个小板凳帮父亲染去一根根白发;母亲唠叨我们都是好吃懒做时,她做饭我勤快的打个下手;前段时间,由于家庭的变故,家里的负担突然增大。父母都快要退休,面对这样的变故,他们难免接受不了,我每次下班后就立刻回家陪在他们身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对他们而言最好的尽孝方式是陪伴,阳光温柔、岁月静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参加工作后就在基层教学,发现现在的农民都忙着挣钱,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不应该只教育好孩子的学习就行了,更应该尽一个教师的本分,力所能及的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是关于感恩父母,孝道文化的课堂。因为我认为,孝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道也是代代传承的文化。传播孝道的善行之旅我永远不会停歇,只是希望我在我的生活中和岗位上做的这一点,能让老年人更幸福,让孩子更孝顺,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虽然不是难题,但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侍奉好老人是儿女一辈子的事。还记得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古有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周仲由百里负米,黄香扇枕温衾。大自然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叶归根。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用心中爱的慧根,打开感恩、孝道的法门,让爱洒满乾坤。

2.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篇二

一、“生命、生活、生存”的概念界定

生命、生活和生存构成人之为人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共同体现人的完满。郑晓江教授把生命理解为一种存在, 人的生命即人之生、老、病、死的各个人生时段的过程。他认为, 人的生命有亲缘性血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精神性超越生命。[1]从这一意义上理解, 人的生命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生命是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 反映的是所有生命体 (人、动物和植物) 的自然生命。生活是生命的具体展开形式, 使生命在社会性交往中达到一个良好的存在模式, 反映了生命之社会属性。生存是对人精神层面意义的揭示, 体现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里所讲的生命主要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生活主要是对人的社会性及其与他人关系的理解, 包括生活技能的获得、社会交往的道德准则等内容。生存主要是对精神境界的无限追求, 具体包括人理想信念的树立, 完美人格的追求等内容。

二、生命、生活、生存视角下的孝道内涵

孝道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 它是一种发展的文化, 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古人把孝道划分为三个阶段:事亲—事君—立身。生命、生活、生存视角下的孝道内涵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上层层深入, 体现出孝道珍视生命价值的哲学意识和对人在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生存问题的思考。

(一) 事亲之孝体现对生命源头的敬畏

孝道是源于对生命的崇拜和延续以及代际间的呵护和群体间的互养而形成的。对父母的孝是孝道最基本的内涵, 通过事亲之孝传递生命的爱敬意识、追思意识和延伸意识, 孝道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大的生命情怀, 即珍惜自我生命、关爱家人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和善待自然界生命。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之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 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源自于父母, 每个人首先要懂得爱自己的生命, 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才能够完成奉养父母的义务, 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 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孝的行为。爱惜自己的生命是人们行孝事亲的基础和起点, 是孝道对生命本源的敬畏之情, 这就体现了孝道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古人行孝尤其注重对父母的真诚态度和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孝经》里介绍了孝敬父母的五项具体行为规范:“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足以表现孝道对家人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此外, 孝道的生命关怀还表现为“泛爱众”, 即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这是在关爱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爱亲者, 不敢恶於人;敬亲者, 不敢慢於人”, 正体现了以孝为基点, 把关爱之心和对生命的敬重之情由家庭推及社会他人。最后, 孝道的生命情怀还表现出一种普遍的超越人类的生命之爱。古人认为天地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已经存在, 因而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不杀胎, 不夭夭, 不覆巢”, 透过这种古朴而深邃的伟大, 可以看出生命视角下的孝道内涵是对生命的尊重, 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们对现世有限生命无尽珍视的哲学意识。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 不仅自杀现象不时发生, 而且出现一例例弑父弑母、手足相残、同窗残害、残虐动物等恶性事件。比如2013年5月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荣华小区惨案、2013年4月发生在上海的复旦投毒案等都说明一些人对生命的漠视,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重拾孝道的伦理精神, 通过孝道教育来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更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 事君之孝体现对生活品质的培养

事君之孝是孝的第二个阶段, 也是孝道伦理对人们在社会层面的规定性。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父母, 而且要不断增进自己的才能, 修德进业, 能够服务社会, 忠君报国。孝道事君层面的伦理精神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集中体现, 是教人们立足社会的生活之学。

首先, 孝道教人立足社会的生活之学表现为孝道对人之自立的要求。侍奉父母是孝道的最基本内涵,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子女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实现生活的自立自强, 让父母不再担心自己的个人生活。如果一个人都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 连自己都无法养活, 那就根本谈不上照顾和孝敬父母了。这就是孝道对人自立品质的精神启示, 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 实现生活的自立和自强。

其次, 孝道伦理由家庭范围推向社会群体就使它具有了延伸性和扩展性, 要求人们把对父母的爱敬和对兄长的尊重推及于人, 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和谐、亲善的人际关系。所以, 孝道十分重视人性情感的培育, 也注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礼节规范, “仁爱”和“礼仪”是在孝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两项重要社会交往内容, 体现了孝道伦理的整体主义、利他主义以及追求和谐友爱的价值取向, 这是孝道伦理精神教人学会社会交往的重要表现, 以实现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再次, 孝道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也就是说, 孝是爱国之心的根源, 孝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爱国主义。小孝爱家, 大孝爱国, 于是孝道便有了“为国、为民、为天下”行道的充沛情感, 出现了一代代的忠义人士。如汉代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仍不屈不挠, 被视为爱国民族英雄而被万家传颂;岳母刺字,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从这一意义上说, 孝的内涵已明显超出原有的血缘关系, 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 而这种爱国爱民的情感正是在爱家的情感基础上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孝道有助于培育人的生活感情, 对社会群众的仁爱之情, 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 立身之孝体现对生存境界的提升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立身之孝是孝的第三阶段, 立身之孝教导人们行道布施, 立功于世, 把好的名声留给后世。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立身之孝启迪人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孝道承志立身的内涵极力推崇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教导人们要有自强进取精神, 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为家庭、家乡、社会、国家争得荣誉, 能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所以说, 孝道包含了“立志”“立身”的积极进取精神, 彰显了珍惜生命的必要性, 人生奋斗的重要性, 以及善用此生的紧迫性, 可以推动人们自觉地追求符合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有价值的人生。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继承和弘扬孝道的这一伦理精神来劝诫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不朽, 达到人类精神生命的永恒接续和生生不息。

立身之孝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上, 要能够遵循道德、道义, 并且能建功立业, 留名后世, 让父母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感到荣耀。要做出一番事业, 这就要求人们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 所以古人视孝为“德之本”, “立身行道”是在主张人们把积极的优秀的嘉言善行留在社会, 体现古人对“立德”的重视, 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性价值。德性修养的提高就把孝道的“亲亲”情感由家庭出发, 把人与人的关爱之情和责任之心推至社会和天下国家, 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状态, 学会以善良、热情、友好的方式在社会群体里优雅地生存。孝道对德性的种种要求增强人的爱人能力和服务精神, 让人在社会群体的互爱互助中完善自身品德修养, 提高人的生存境界。

综合上述, 孝道丰富的伦理精神对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凝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孝道的“三生”教育资源, 改变传统的单纯以孝敬父母为唯一内容的孝道教育, 发展适应学生和时代需要的新型孝道教育。

三、传承与转化孝道教育

古往今来, 孝道一直和学校的教育紧密相连。一方面, 由于孝道本身就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与学校的育人功能相得益彰, 共同完成对人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 学校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责, 孝道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应当推行的教育内容。然而, 学校的孝道教育不应当局限于“给父母洗一次脚”“跪拜父母”等这样形式化的空洞教育, 而应传承孝道的伦理精神, 在生命、生活、生存视角下转化孝道教育。为此, 学校要从孝道教育目标设定、孝道教育内容整合、孝道教育环境优化三方面实现孝道教育转化。

首先, 学校孝道教育要把孝道内涵里蕴藏的生命、生活、生存伦理精神作为孝道教育的逻辑起点, 把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境界作为孝道教育的追求目标。学校孝道教育要加强学生爱惜生命的意识, 要通过孝道思想的渗透, 引导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近年来, 青少年漠视生命的事件不断发生, 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此, 通过孝道教育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就成为学校孝道教育的首要目标。还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性, 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基础上学会珍爱他人生命, 能够正确认识和善待他人和他物。在生活方面, 孝道教育要教导学生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 自觉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过分依赖家长, 养成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生活技能的习惯, 养成发展独立生活能力的意识和品质。在这种自强精神的支配和带领下, 实现学生生活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 也要通过孝道教育培养学生生活情感, 让学生学会爱己、爱家、爱他人, 爱国、爱民、爱自然, 做个富有爱心和情感的人, 提高自己的生存境界。

其次, 孝道教育要实现与学校课程的融合。例如孝道教育可以和语文学科渗透的生命关爱、人生价值、爱国精神等思想内容有效结合, 加深学生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的认识与理解。自然与生活科技、社会、健康与体育等学科的生命教育内容、社会交往内容都可与孝道教育的生命、生存意蕴相互穿插进行。艺术类学科 (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 陶冶学生情操, 学习中渗透地方艺术文化和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学校通过孝道教育和学校课程的融合, 促进教育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引领学生做个文化人、道德人, 追求生命的理想, 具备学会生存的能力和修养。

再次, 孝道教育要在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基础上, 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塑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孝道教育环境。

一方面,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孝道观。今天所讲孝道之“孝”并非封建社会父尊子卑、父命子从的人格不平等关系, 而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现代孝道。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 以沟通的教育方式为主, 避免命令和威慑,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孝的行为和习惯的培养。现代家庭结构多是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 这就容易造成家长的溺爱心理, 过分的呵护让孩子的孝知、孝感、孝行意识逐渐淡化, 因此家长要严慈相济, 理智施爱。不要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想法, 认为全家人都该为他服务, 让孩子在接受家人关爱时也懂得去爱别人, 也可利用身边的行孝故事,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孝心与责任心。

另一方面, 孝道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宣传。要合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功能, 打造传统孝道的社会群众基础。孝敬、明礼、感恩、博爱、立身成为新时代孝道的主要内容, 应通过大众媒体在全社会宣传孝道的文化内涵, 规范人们的行为意识, 树立合时代发展的孝道精神。特别是通过生活中的典型孝道事例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 对败坏孝道、危害社会的不道德行为进行强烈谴责, 引导学生树立优劣对错的是非观念, 使孝道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创建良好的社区文化, 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学生的生活社区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之一, 社区文化对广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也较大。为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孝道教育开展, 要立足社区, 做好社区工作, 通过建设社区孝道文化墙、孝道文化建筑等来宣传社会的孝道文化。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孝道教育才会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3.传承文明,传递孝道 篇三

古人云:天道远,人道迩,所谓孝道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孝的本义是什么呢?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意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思想和儒学就具有几千年的主导地位,而孝敬长辈、善待父母则是孔子思想和儒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孝”作为子女起码的道德和责任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美德,甚至可以这么说,“孝”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民族美德。父母长辈对儿女的恩情,是无比深厚的,也是无私的,更是伟大的。而我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就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了。

可是,如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怪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深思:笔者所在的农村,有许多儿女众多的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女抚养成人又把孙儿带大,最终却落得无人赡养的凄凉下场;一些年纪轻轻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到任何单位吃苦、磨练,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安安稳稳地在家里呆着,成为了“啃老族”。

社会在前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难道人们的思想、观念反而不如几千年前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我们不得不重拾经典,把我们遗忘甚至丢弃的孝道灌输给学生,让孝道重现时代的光彩。

笔者就自己阅读《论语》的体会,简单谈谈中学生该传承哪些“孝”。

孔子在“孝养”的基础上提出“敬”、“爱”、“顺”的观点。“孝养”是上古时期“孝”的基本涵义。而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指子女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和情感上去慰藉、尊敬和善待父母。因此,孔子在“孝养”的基础上提出了“敬”、“爱”、“顺”的观点。

第一,对父母要“敬” 所谓“敬”指的是子女要发自内心尊敬父母,和颜悦色侍奉父母。《为政》篇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从孔子对子游简短却意味隽永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满足父母的物质要求,保证他们吃饱穿暖无饥无寒只是做到了“能养”,至于犬马也能做到“养”。在“养”的同时还要“敬”。从本质上来说,子女对父母的“敬”是对父母为子女辛劳一生的承认和尊重。而只有真诚感情的投入才能标明和提升人区别于犬马的价值和地位。所以孔子在回答子夏问孝时语重心长地说“色难”。有劳役杂事子女去做,有酒食供父母吃喝,缺乏对待父母和颜悦色和毕恭毕敬的态度,这也不是真正地尽孝。孝行所难得的不是晨昏定省、衣食供养无缺,而重在有一份诚挚的爱心和虔敬的孝思。只有心怀诚敬,才能善事父母。否则,再好的但毫无敬爱之心的供养,也只是“犬马之养”。细看周围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众多学子,毕业后一段时期,不仅不能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还得伸手求父母支援,我们不能像孔子那样要求他们如何孝敬父母,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对父母心怀敬意,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和毕恭毕敬,却是为人子女该做的。

第二,对父母要“爱” 所谓“爱”指的是子女关怀、体贴父母和温暖父母。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孔子认为,作为子女,要多加关心父母,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作为孝子,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一方面因父母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父母日渐衰老而心生恐惧。父母的年岁越增,在世的时光也会越来越少,孝子应陪伴在父母身边及时行孝。否则一旦当操劳一生的父母突然去世,子女将再也没有尽孝的机会,徒留许多悔恨和遗憾。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逐渐衰弱,难免疾病缠身甚至卧病在床。这时父母最需要子女的体贴和关照。子女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好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子女如果远游,则无法侍奉父母,是不能够很好尽孝的。所以孔子主张“不远游”。但同时孔子也不是极力反对子女离开父母远游,如果非要离开父母,则需要“游必有方”。“方”有方向、方法、地方和礼法规范等多种含义。“游必有方”是说子女出门远游,一要讲清去处,一旦有事可招之即回;二要安排好老人,使年迈体衰的父母得到照应;三是到了目的地及时告知父母,以释父母之挂怀;四是在外面守规矩,行为合乎礼法规范,不让父母为其担心。其最重要的意思是强调时时处处为父母着想,外出时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到父母,切实安顿好父母,保证老人在物质上无忧精神上无虑。广告片中那个房子、电视、家庭影院什么都不缺的老人是都市有产者孤独老人的写照,虽然孤独但她的物质生活是充足的,并且她还有电话的慰问。可是农村里的许多父母,生、老、病、死无人问津在本地农村还很普遍,子女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是正当的理由,但对于养育他们的父母就找不到赡养的理由?别让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孤独是留守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而且是必要的课程。要对老人敬孝心,关心、关爱、体贴要先行。

第三,对父母要“顺” 所谓“顺”指的是子女要承顺于父母,尽量不触犯父母,但孔子同时强调“顺”不是对父母毫无原则盲目顺从。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里仁》)几谏,有不断委婉劝谏之意。孔子认为,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为人子应当尽力规劝,但劝谏时态度要委婉,不要粗暴。即使是反复劝谏,父母仍不接受自己的意见,也应恭敬而不违礼。显然,在孔子看来,父母做事不一定都正确,也有不是的父母。因此也不能一味地去顺从父母。孔子告诫我们父母做事也有不正确的时候,但倾听父母的心声,尊重父母的想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也是我们无以为报的恩人,为人子者只有在父母的在天之年尽自己微薄的孝心,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更不能在父母的脸上抹黑,随时把有权有势的父母拿出来当挡箭牌,告诉别人“我的父亲是李刚”那你就是不孝之子了。

父母在世时要对他们尊重、理解、倾听,好生侍奉父母,有朝一日父母离我们去了,孔子认为子女尽孝还没有停止,“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十九》)在孔子看来,父母虽然过世,但儿女对他们真诚笃厚的感情永远存在。父母去世后仍需尽孝,才是达到了孝的极至。而侍奉的方式便是慎终、追远。所谓“慎终”指的是谨慎地办理双亲的丧葬之事,把给父母送终当作大事。慎,指的是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正如孔子所说的“丧事不敢不勉。”(《子罕》)但也不能一味推崇厚葬,要根据经济条件办理。《先进》篇载: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可见,对于丧葬之事,孔子并不推崇厚葬。对于父母之葬,孔子极为强调怀有悲痛哀戚的感情。他说:“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又说:“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的弟子子游说:“丧致乎哀而止”,曾子说:“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旨:哀戚的真挚感情是丧葬的根本和灵魂;没有它,丧葬再讲究也会流于毫无意义的形式。所谓“追远”指的是虔诚地祭祀双亲和祖先。

对于祭祀,孔子并不要求一定按仪式办,仍是注重虔诚的思想感情。孔子说:“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实质上,祭祀是对父母祖先思念缅怀的一种寄托方式,它仍源于儿女后代对父母祖先的敬爱之情。作为子女,能够善于继承父母祖先的志向,善于继续父母祖先的事业,这也是孝。思念父母祖先,不忘他们的教诲和嘱托,把他们的优秀品德宏大理想继承下来,把他们的未竟之业发展下去,从而使父母祖先流芳百世,就是对父母祖先的最好的祭祀。

4.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篇四

传承美德”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百善孝为先,行善教为本”。一个“孝”字,饱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个“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文蕴含的就是孝道文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团结和睦的纽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面对孝文化断层的危机,传承美德,弘扬孝道文化成为我们强烈的呼唤。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传达出孝文化的深厚历史内涵及重要现实意义,启迪广大学子对孝文化的思考,激励更多的同学践行孝道。

一、演讲内容

以“弘扬孝道 传承美德”为主题,结合个人和社会实际,设计演讲具体内容。主题鲜明、材料典型,内容感人,演讲题目自拟。

二、时间:2016年3月

三、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四、参赛人员:

分高一年级组和高二年级组,各班选送两名选手参赛; 选手要求

1、形象健康、举止自然、端庄,能体现中学生的良好风貌;

2、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

3、具备较强的演讲能力;

4、选手参赛必须使用普通话,采用站立式脱稿演讲。

五、活动流程:

(一)、宣传发动、准备阶段(3月11日——3月20日)

本次比赛通过各班主任在各班进行宣传发动、学生踊跃报名,由各班班主任落实各班报名,筹备,学校团委总协调。

(二)、初赛阶段:(3月21日——3月25日)

以年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每年级分ABCD四个小组(A组4个班,B组4个班,C组3个班,D组3个班),以抽签决定分组。每小组8或6名选手进行角逐,评选一名选手参加决赛。各年级组共四名选手参加决赛。

(三)、决赛阶段:(3月29日——3月30日)

初赛选出的四名选手,参加学校范围内的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角逐。四名决赛队员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其他参加演讲的选手(包括参加初赛的选手)均为优秀奖。学校统一颁发证书和奖品。获得学校一等奖和二等奖、优秀奖的为班级加量化积分分别加6分、4分、2分,并在学校宣传栏中进行风采展示。

另附:参赛规则:

一、参赛须知

1、各参赛选手必须按时参加抽签和比赛。

2、比赛分组进行,除参赛选手到场外,参赛选手所在班级组织本班全体同学参加听取选手的演讲;遵守会场纪律,不起哄,不喝倒彩,做文明观众,对每一位选手的比赛都给予掌声鼓励。

3、当场确定得奖的名次。

4、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若有疑义,由评委会裁定。

二、比赛环节

1、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时酌情扣分。

2、选材:内容要围绕演讲主题。

3、配乐:可配乐,音乐与内容应相协调,可以自带音乐拷贝或自己配乐,或他人伴奏。

4、参赛选手原则上要求脱稿。

三、评分标准

本次比赛成立评委团,比赛主题演讲采用10分制进行对选手成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评分标准如下:

1、演讲内容(3):主题突出,内容真实感人,结构完整清晰等。

2、语言表达(3):普通话标准,声音宏亮清楚,语调和语速与演讲内容有机配合,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等。

3、演讲表情(2):表情自然并与内容有机结合,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动作与手势恰到好处等。

4、仪表仪态(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讲究礼仪。

5、其他(1):时间控制,出入场,演讲效果,创意及有关内容。

四、比赛组织纪律要求

1、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讲文明礼貌,讲普通话。

2、赛前,各班上报比赛演讲稿各1份。

四、分工安排 总策划:李运 组织协调:陈艳

5.传统文化之孝道演讲稿 篇五

我们老人常常讲福田心耕,什么心耕呢?简单的讲,福田孝顺心耕,福田爱心耕。孝顺/仁爱,我们人生的福分和智慧就不断的增长。儒家有一部经典《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末:不是最后一名,财者,末梢也,财者,枝叶花果也。财富的根本是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孔老夫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中就有讲: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是孝道。当我们力行孝道的时候,我们人生的福份就会很好地成长。

我相信很多朋友读过《二十四孝》,《二十四孝》里面第一个孝子是谁?舜王。舜王他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舜王对父母至孝。孝敬生福,孝敬生智慧,因为舜王他这一份孝敬之心,大幅度的提升他福分、智慧,大幅度地提升他的心灵的境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孝道就走到了一个国王的位置上,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他。“富有四海,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孔老夫子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有德行了,一定会得到与德行相应的地位、福禄、名分,还有最宝贵的长寿,您全部都能得到,只要您有德。因为厚德载物啊。

很多朋友讲,我这一生,可能都达不到舜王的那种孝顺的境界。那么我们退一步讲,我们做一个为人子应尽的本分的孝道,应该做到吧,我们深信,就您这一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道,一定会保证,你这一生的财富不会缺乏,你的工作会稳定,不会很辛苦。因为什么?你有德行。我认识一位先生,他小的时候特别贫穷,他跟他母亲住两间房子,一间房子是厨房,另一间房子就是卧室,是个小平房,上厕所,是几十户人家用的一个厕所,家非常贫穷。但是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父母。他父亲去世以后,他跟老母亲相依为命,特别孝道。二十多岁了,他母亲就到处找人,给他找对象,找了好多个,谈不成。他母亲就奇怪了,怎么都谈不成呢?后来母亲一打听,明白了,原来她儿子谈对象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女孩子,这个先生特别孝道,也很淳朴,就问人家这个女孩子,你能孝顺我妈吗?你要是能孝顺我妈,咱俩就成,不孝顺我妈,咱俩就别再谈了。他母亲也很上火,包括亲戚朋友也想,你家这么穷,搞一个对象就不错了,还有条件孝顺你妈。这位先生做的对不对?他母亲就劝他好几次,说我能活多少年,你找个对象我就安心了。他说那不行,我找个对象跟您打架,您能不上火吗?还不如我孝顺您,您多幸福。老母亲一听孩子这样讲,是又欢喜,又难过。母亲内心很安慰。大家想一想,这么一个穷人,但是很孝顺,能不能找到对象?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的太太,有一天也是偶然的听人家一说,有这么一个男士,有这么一个条件,他太太就很欢喜: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这么孝顺。就跟介绍人讲,你给我介绍介绍,看我有没有这个缘分。因为他的太太很孝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人一见面后怎么样,两棵相同的树,就站到一起了。所以这个先生跟太太结婚以后,两个人对老母亲恭敬孝顺。他们俩就商量,咱们俩都没工作,做点小买卖吧。结婚以后,他俩就做小买卖,第一年就爆发了,后来他俩就买了很多商店,变成很有名的一个富翁。有一次,这位先生来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听到我们讲课以后感动了,他一定要请我们吃饭,吃饭的时候,我就问这位先生,我说你为什么,今天一定要请我们吃饭?他说我今天只听了你们半小时的课程,我才明了,我为什么能发财。其实我并不会做生意,我的朋友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我跟我的朋友一起干,我能挣钱他就赚不到钱,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今才知道,原来我这个福都是在我母亲身上培来的,我并不知道孝顺母亲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福报,我就觉得我应该这样做,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孝道,没想到得来这么大的福报。所以郑玄郑夫子就讲:“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您不要去求财富,如果您想求财富也可以,怎么求?尽德、孝道,财富就来了,用德行来召感这个福分。《百孝篇》讲得很透彻:“孝子贫穷终能好”。现在我们就会知道君子求财,取之有道。哪个道是什么道?孝道。

我们的一个老师,夫妻两个人做生意做了二十年。没有推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她是做生意的。她说,我现在出去挣钱,一年挣二、三十万肯定没问题。但为什么不干了?有一次,我们夫妇俩到她们家里去串门,因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她就给我倒水、说话。她说孙老师,我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她说,别人都以为咱家会超过一千万,以为咱家多有钱,其实我老也没达到这个目标。我说为啥呀,你买卖做得这么好。她说我们俩口子都品出来了,品出来什么味道,就是咱们家的财富,攒到一定的额度以后,再增加咱家就出事了。她家的钱存款超过这个额度她家就出事。我说出什么事?孩子有病,咱们两口子有病,再不老人有病,就大量地花钱,这个钱一旦花到这个额度底下以后,降低到额度以下,她家的财富,她家的这个孩子的病马上就好,她家孩子就没病。所以现在她家做生意,挣钱接近这个数额的时候,她们两口子就心惊肉跳,她说我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讲。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我把这水杯端起来。挣钱,就是往咱们家的水杯里倒水,但是大家知道,谁是咱家的水杯,装财富的杯?大家知道吗?我们家

什么东西装财,能存住财,德行,厚德载物,德行就是杯。德行是杯,财富是水,我们开始挣钱,不能再挣了吧,再挣它存不住,您不白辛苦吗?老人讲的,不是进法院,就是进医院。咱们家这道德是一定的,其实现在社会很多人不尽德,道德都下降,他装钱的杯,越来越小,就算他德行是一定的,他不积德,好,杯是一定的,挣到这么多,再不能挣,这就是额度,再多了,满则溢。她听到我们这么说以后,她就知道,自已有多大的德了,为什么?您有多大德,您就有多少福分。所以他们两口子现在不挣钱了,明白了,她现在不做生意了,全心全力推展中国传统文化。她说我还是让杯,我把杯做大一点,挣钱是次要的,有多大杯,将来就有多大的福分。孔老夫子讲得很透彻,夫子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为什么?德能感动一切美好,所以大家要知道,孝顺是根,德行是本,财富是果实,当咱们大家的孝顺、德行不断提升,我们家的财富的枝叶花果就会愈来愈繁荣。

(待讲座熟练时可加:在台湾有这么一个新闻,我们老师讲的。这个先生,那是四十年以前的事了,他在部队里当兵,他是少将,少将的肩膀上扛两颗星,他的福分有多大,多重?两颗星的果实?少将工作很努力,上级就提拔他,变成中将,中将怎么样?肩膀上三颗星,它这个果实变三颗星了,沉不沉,是不是重了?能不能擎得起,很难讲。上头的红头文件已经下来了,内部的这些行政人员都知道,既然已经升为中将了,那就请客吃饭。他也很欢喜,晚上就请大家吃饭,吃饭的时侯,喝酒喝多了,脑溢血,就死在酒桌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他的福分,他的德行,跟少将,两颗星相应,再大了行不行?不行。所以我们老人就知道,您的福分是一定的,它是跟德行相应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有财此有用”,这句话什么意思?当我们力行孝道,广积德行的时候,咱们家财富这个果实越来越好,您的地位,您的财富,您的寿命,都会越来越好。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尽德以后,福分很大。我们要用这个财富来干吗?我们看看大自然的表法,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它都是来表达孝敬的,大自然的万有,都是用来行孝道的。

(待熟练事可加:大家看一看,这一缕温暖的阳光,每天照耀着我们。大家想一想,阳光每天普照大地,有没有向人类来收一分钱的费用?说你不给我钱,我明天太阳不出来,有没有这样的?没有吧。天旱的时候,天热的时候,我们希望上天能下清凉的细雨,天下雨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们收费,说一亩地交多少钱,我才给你们下多少雨,有这样的吗?没有。它就在表达孝敬和仁爱。)

您看看,森林里面,您到森林里面去看,原始森林去看,树根上有一层厚厚的叶子,那是干吗的?为什么树根上有一层厚厚的叶子?根吸取养分,来滋润这棵大树的枝叶花果,让大树繁盛,大树知不知道根的恩德?肯定知道。所以原始森林里面的树叶和花果,到深秋的时候,全部都落在根上,知恩报恩,来表达孝敬。好,再看花,花开得很美,花知不知道孝道?我们有首古诗里面有讲: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什么?化做春泥更护花。花有没有情?花有真情,孝敬。花很美,大家赞叹花的时候,花也在想,我要报答根的恩德。当花凋零的时侯,它落在哪里?落在根上,化做春天的泥土,来报答根的恩德。那么我们用福分来干吗?我们有钱了,我们有钱了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要用我们的财富、地位,我们的福分,力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贡献国家、民族、社会,以显父母,以显祖宗,光耀门楣。是为了给后代子孙带来很好的榜样,我们用人生的智慧福分去孝敬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长辈、祖先,去孝敬咱们家族大树根的时候,孝悌传家,我们家族这棵大树就会进入生生不息的局面。

(待熟练事可加: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国人,老祖宗的智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大树,为什么不倒?所有的后人,都全心全意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福分,来回报根的恩德,所以中华民族这棵大树,五千年,生生不息。我们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复兴,中国的经济在腾飞!我们深深地相信,我们诸位,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就会再造一个,中华民族兴盛的太平盛世!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这份责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从孝敬心开始,从家庭和睦开始。)

《大学》也讲:“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话什么意思?悖就是违背道德,钱,如果您用违背道德的方式进来的话,它也从不好的道走出去,这是什么意思?老人讲得很透彻,钱怎么来,它就怎么走,钱怎么来就怎么去。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先生正睡觉,突然听到公安局追小偷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他怕小偷跑进他家的院子里面来,就穿上衣服,到院子里面看着,就听到小偷把包裹扔到他家院子里,就跑远了。他早晨打开这个包裹一看,全是钱。这先生没见过这么多钱,他心动不动?见得思义,您不可以动心的,因为什么?您得到地位、财富、名份的时候,您要想一想,我得到这份福分,符不符合仁义道德。但是这位先生动了心,本应该把钱交给公安局,还给丢钱的人,人家也很着急,也很难过。他没有,风声过了以后,就用这笔钱做买卖,暴发了,但是还没有到十

年的时间,突然有一天就被一伙歹徒,把他家里洗劫一空,一个晚上,他家又回到原来。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能巧于计谋,天会怎么样?天更巧于报应。所以我们的一个观念,一句话,一个动作,不是没有人知道,老人常讲:“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人间说一句悄悄的话,您以为没有人知道,上天听到您的话像什么?像雷声那么大,不会没有人知道。所以做人干干净净,您有孝敬、仁慈,您积德,您的幸福美满才会长长久久。

这段经文是《太上感应篇》的一段,我们先看第一句,“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到这儿,第一句话,我们先看一下:横取人财,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财富。横取人财,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渐至死丧,妻子、家人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很过分的话,能让妻子和孩子,乃至先生死亡,很严重的话。黑龙江有一个案例,他的妻子就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先生是县里面一个很有权势的领导。他们夫妻两个人感情很好,他太太突然就得癌症了,先生就领着太太到全国的各大有名的医院去治疗,一共花了一百五十万。后来我们就想到,您再能挣钱,两口子可能存钱存一辈子,也达不到一百五十万,钱从哪里来?一定是不正常。您看,钱花了,把妻子的命给搭进去了,什么意思?渐至死丧。原因在哪?横取人财惹的祸。钱不干净惹的祸。

很多朋友讲,我没有那么大权利,也没有那么大的聪明智慧,我挣不了那么多钱,我打点小麻将,挣点钱,偷税漏税,该交的钱,该交两块钱的税,非要交一块钱,算不算横取人财?打麻将,打扑克,偷税漏税,还有彩票,都不算正当生意,并且咱们家用一块钱,是不应该得的您得了,都有副作用。现在我把副作用告诉大家,大家要注意,什么副作用呢?若不死丧,说您还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您也是打麻将,打扑克等等,偷税漏税,短斤缺两的,行不行?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您就会有什么呢?水灾、火灾、盗贼,有盗贼偷您家东西,遗亡器物,这干嘛呢,丢东西,东西莫名其妙就丢了,疾病,有疾;口舌,家庭不和睦。您看有几个打麻将的家庭和睦的。口舌诸事,以当亡取之值。您妄取,您取得财富不符合伦理,不符合仁义礼智信,不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偷税漏税在里面,不可以的,您会产生这些问题。

所以司马光先生就讲:“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您留钱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守得住的;“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很厚的经典,您留给子孙,他有没有那个清净心去看,很困难的。司马光先生告诉我们,“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古代的圣哲人,他们给子孙留什么?阴德,德行,孝顺,爱别人就是德行。圣哲人告诉我们,要留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里一个很大的暗示,暗示什么?德行能穿越时空,能照亮我们万代子孙光明的前程。东汉时期,在东莱有一位太守叫杨震,为官清廉,常常为国家举荐一些好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当时举荐一位读书人王密做昌邑县令。有一次,杨震办事路过昌邑,晚上王密给杨震送来一坛金子,以表达他对杨震的感激之情。大家想一想,杨震会收这箱金子吗?不会的。杨震拒收这箱金子。王密说:“杨大人啊,您收下吧!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怎么是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愧。杨震的德行也传递给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秉、孙子赐、曾孙彪都位置三公,做高官。杨震没有收这些黄金,他吃亏了吗?没有,他赢得的是更大的功德和庇荫子孙的福份。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而这个阴德不只庇荫后代,这个阴德在积累的过程已经成为子孙效法的榜样了。所以孔夫子、范仲淹先生、杨震先生留有阴德,也留下了处事待人的规范给后代学习。传家有道唯孝悌,能孝悌传家,家风必然可以兴盛不败。所以当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以后,特别是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了,这一生都不要做别的,就是尽德,我们力行孝道,去真诚的孝顺我们的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去孝顺我们的长辈和祖宗,然后把我们的孝道扩大,我们用孝顺父母的心,去孝顺一切人,我们用真诚的孝敬,去孝顺万事万物,去爱天下的苍生。您这份德行,就能庇荫我们无尽的后裔,让我们后代子孙,幸福、美满、智慧。

6.孝道的传承作文 篇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道的传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道的传承作文1

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

——题记

感恩祖国,赐予我们诗情画意的河山,感恩青春,赋给我们缤纷多彩的梦。感恩老师,似蜡烛燃烧般的无私,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无尽的呵护与关爱

我曾经,体会不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这般深情,甚至于觉得诗人太过矫情与做作,曾固执地认为,父母对我更多的是苛责,却不曾发现,父母将无尽的关爱隐藏在心底,埋藏在点点滴滴

总是不曾注意到,过马路时父母都会轻轻的牵起我的手,买菜父母总喜欢问我想吃什么,在书桌台前总有一杯温热的牛奶........可面对这些,我回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漠然与一句漫不经心的‘’随便‘’,我后悔,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父母的爱.......刚回家,父母总会问我冷吗,并将我冰冷的手贴近他们的脸颊,饭桌上,总有冒着热气的饭菜,生病时,父母焦急的面孔,感冒时,桌前的药.......父母的爱,隐藏在点点滴滴

父母的爱,真的很简单,但却不平凡,父母的爱,是简单,亦是伟大,面对犹如滔滔江海的爱,我想回报他们,才发现,自己竟似滴水,无以回报他们的爱,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面对他们的无私,我又能怎么做?替他们捶肩捏背,为他们端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不与他们拌嘴,可是,面对他们,自己做的这一切太过渺小。母亲的分娩之痛,我体会不到,父亲的劳累奔波,我亦感受不到,我又如何才能做到他们的那般无私,我唯有承载着他们的爱,驶向前方充满荆棘的路,去击碎前方的困难与阻碍

唯有感恩,感恩父母的苛刻,感恩父母的唠叨,更感谢父母的爱,我会用感恩的心,感谢你们对我无尽的关爱

孝道的传承作文2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孝是中华民族不变的传统,在各个朝代,孝一直处于传统文化的首位,白善孝为先。中华历史上有众多的关于孝的例子。我就在以下举一个不太著名的例子。

古时候有一位孝子,他在全国都非常有名,皇帝亲自为他写了一块扁,“天下第一孝”。他的家乡在北方,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他的父亲因为天冷,腿生了病,每天只能做在家中,不能活动,孝子每天用温水来温暖父亲的脚,每到冬天他家的柴是最多的,炕是最暖的。但他的父亲每到冬天就不太开心,几年过去了,他发现父亲在平时总是东家坐坐西家聊聊。他知道一到冬天父亲就只能坐在家中,不能出门走动,他便开始学习关于药物的知识,他此后经常出没于深山之中,有时药草生长在悬崖,有的是生长在沼泽,有的是生长在雪山…….经过多年的采集,他终于把父亲的腿治好了,但治好了以后,父亲又开始在村子里活动,因为他的父亲每天都在寒冷的户外活动,几天后老人病复法了,又卧床不起,刚开心几天的老人又不开心了,他用仅存的药把老人治好,但他不允许老人出门,他四处寻找可以根治寒疾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一位猎户告诉他,雪山上有一种貂,它的皮毛可以用来治寒疾,他用高价请猎户去打一只貂来,猎户说这种貂是打不到的,如果你真的孝顺的话,你脱下衣服躺在雪山上,他就会来救你,这样你就可以抓到它,孝子当天晚上就上雪山了,夜里下起了大雪,整个村子都变成白色,猎户早上去找他,在他躺的地方,雪已经把他埋在了地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形状了,猎户叹了口气,他用铁铲把雪挖开,发现他身上覆盖了一层白色的毛,猎户立即发现他没死,被貂救了,孝子回到家,把貂皮作成了一套衣服,老人又可以天天外出走动了,孝子把貂的尸体埋在家后柳树的根部,每天孝子都会来祭拜。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普遍的话题,我们要发扬孝文化。

孝道的传承作文3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道的传承作文4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诵中睡着的。

上小学了,从《天仙配》的电视剧里,我看到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感人之举,“孝恩”因之得名。

步入初中,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王祥卧冰求鲤,岳飞事亲,无一不令人动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但我一直未真正明白,直到父亲为我诠释了这个字的含义。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那轮骄阳挂在空中,向大地散播热量和光明,连蝉都热得没有力气去聒叫了,繁茂的大树下也无人乘凉,大家躲在房中,不敢迈出一步。

父亲从不下厨,可是那段昏暗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去厨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黑米粥、排骨汤、清蒸鱼,每一样令我垂涎。他只留给我一小部分,剩下的便装在保温筒里带走。我知道,是给爷爷送去的。爷爷不是父亲的亲爸爸,是继父。爷爷病得不省人事的时候,口里喃喃地叫着爸爸的乳名,于是,除了吃饭时间,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

每次去医院探病,父亲都在床前忙碌着,用棉签蘸水涂抹爷爷的嘴唇保持湿润,清理大小便,整理爷爷衣服,每次都是这样。我不由得敬佩起父亲来。日子一天天地流逝,爷爷在父亲的照顾下渐渐好转。出院的那天,爸爸扶着爷爷走进家门时,我看到爷爷眼角边的水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次想起,都会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你执意一人照顾爷爷呢?”父亲只是笑了笑,淡淡地道:“他需要我,我年轻时不懂事,伤害了他老人家,现在要尽孝报恩哪!”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问道:“现在晚吗?”他目光投向远方,依旧平淡的语气,说:“晚了,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要在现在更好地尽孝啊。你只要明白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才悔之晚矣。”

我还小,不懂这些话的含义。

渐渐长大了,我才逐渐明白,亲人给予了我们太多,我们还也还不尽,报也报不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要将孝心传承下去,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心需要传承,我端起一杯茶,走到父亲面前,轻轻道了句:“您辛苦了!”

孝道的传承作文5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

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父母的需要,让父母快乐,让自己问心无愧才是你当前最应做的。现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为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做子女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孝道的传承作文6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7.传承孝道。道德讲堂教案 篇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欢迎进入四年级三班“道德讲堂”。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孝亲敬老,学会感恩。一共有八个环节:自我反省、唱首歌、看短片、诵经典、讲故事谈感想、送吉祥、向“德”鞠躬、行善举。

一“自我反省”

1、你为父母和家中的长辈洗过脚吗?在他们生病的时候,主动关心过他们吗?

2、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

3、你有没有不听父母话的时候,惹父母不高兴、流眼泪的时候。

二、唱首歌

同学们,我们的一生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有许多许多,但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活的能力。感恩父母,感谢有你,让我们一起唱响《感恩》。

三、看短片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说起孝敬父母,我国山西师范大学,就有这样一位女学生,从她8岁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整整12年。如今她上大学了,不放心母亲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她的“道德短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一定跟我一样,为孟佩杰同学的行为感动着。面对家里突如其来的灾难,年仅8岁的她扛起了家庭的重担。8岁,8岁的我们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8岁的孟佩杰却要起早贪黑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抹药复健。她12年如一日地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孝敬父母的“最美女孩”致敬。

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四(3)班,也有许多孝亲敬老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诵经典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开篇就讲到了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谢谢同学们,请坐。其实孝顺并不难,它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像弟子规中写到的,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及时地答应,这就是孝顺;每天早晨向父母问声早安,这也是孝顺;对父母说话的态度要温和,这都是孝顺。老师相信,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到。

五、讲故事、谈感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古至今,在我们身边,一直这样孝敬父母的美德少年。下面就请 同学为我们讲个故事。

谢谢 同学的真情讲述。听了这两个孝亲敬老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许多的心里话。那就让我们打开心扉,问问自己,和他们相比,你在对待父母和长辈时有过愧疚吗?以后你会如何做到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又或者你有做得好的地方吗?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请举手。

六、送吉祥

虽然我们和孟佩杰同学的家庭情况不同,但是我们孝顺父母和长辈的心意是相同的。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拥抱,这些都是孝顺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在。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希望每个同学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去感恩你的父母和长辈。接下来,我将为我们每位同学送上一份神秘礼物,我将给每个孩子送上一张小书签,希望这张小书签能勉励在座的每个同学,成为一个讲道德、传播道德、实践道德的人。

七、“向‘德’”鞠躬。

道德是神圣的,它代表着世间一切的善良与美好,“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下面,让我们进入向“德”鞠躬环节。请大家起立,向“德”字鞠躬敬礼。

八、行善举

是的,孝敬父母不能等。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父母吧。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老师送的书签,正面是一句道德警语,在书签的背面,还有一件你能为父母做的小事。如果你做到了,就请你在上面签名,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孝道,学会感恩”的行列中来,让“孝”字深植每个人的心中。

8.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心得3篇 篇八

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礼仪之邦。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孩子进入课堂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讲孝顺孝道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下面是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心得

学会感恩是道德之本。为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倡导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8月23日,我院举办了一次以”传承孝道,学会感恩“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医院领导和部分干部职工子女等50余人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走进了我们的道德讲堂。

”道德讲堂“按照”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这六个环节开展。活动开始全体与会人员齐闭双眼,一起静默一分钟反省自己。接着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齐唱了《爱的奉献》。然后通过视频短片学习了”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与”带着父亲上大学——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蕾“的先进事迹,古往今来,道德模范数之不尽,主持人还缅怀古人,讲述了二十四孝中的第七孝——文帝”亲尝汤药“的典故,让大家一起共勉,并带领全体人员诵读并解读了《游子吟》。宣讲结束后,在场的学生们积极的发表了感悟,觉得参加道德讲堂受益匪浅,并表示要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整个活动现场充满着感动,学生们学会了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中付出的心血,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了在感恩父母的同时也要感恩社会,感恩社会给他们的幸福,感恩社会给他们的帮助,感恩社会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恩社会给他们的一切。

在”道德讲堂“结束后,我们为在场的每一位干部职工子女送上了吉祥物——文具袋和钢笔,祝愿他们生活愉快,学习进步,并希望他们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和社会。

篇二: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心得

浩浩汤汤流淌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孝道当推其首。无论是本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学说,还是泊来以后中国化了的佛典和圣经,抑或是古今民间的通俗文化中的各种图文谚语,都无不洋溢着孝道的光芒,中华孝道滋养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以孝敬父母为荣,附逆不肖为耻的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自古以来,无数中华好儿女,都是孝道的优秀践行者。无数英豪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大义,舍小家为大家。对自己父母的养育尽到了最大的孝。回报给父母高山仰止光耀千秋的丰功伟绩!我最敬佩这样的人,我也志在做这样的人。

然而,我们毕竟是普通的人,生活在平凡的环境中,我们怎么孝敬父母?我想,就是两个字,一是敬,二是顺。对父母,从心里敬,就培育和滋养了自己的感恩之心,就生发了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天天向上的动力和志向,从心里敬,就不会因为一点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使脸色,而是要时刻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记得那还是我四岁半的时候,妈妈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到颐和园参加活动,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了。

那是初春的一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远远就看见一辆930一样的大汽车停在门口,上了车已经有好多人了,一会领导来了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很快就到了,我们排着队走进大门,好宏伟的建筑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皇家园林。来到昆明湖十七孔桥畔,那里有好多卖纪念品的摊位,哥哥姐姐们都去买了,这时一个舅舅说:”童童,他们都买了你也让你妈去给你买,不给买你就哭,反正咱们这里你最小。“巧合的是一个姐姐真的因为家长不给买哭上了,大家都看着我,我看看妈妈然后笑着对那个舅舅说:”感情不花您钱呢,买那个有什么用,还得花我妈妈钱。我才不让我妈妈生气呢!“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那个舅舅说我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开心的笑了。

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那是我长大的一天;从心里想到”顺“字,就不会产生任何附逆不肖的念头和言行,就会感念父母的大恩大德,因为我知道我的年龄还小,很多事情我还都不懂,所以有时尽管我也有些任性,会发点小脾气,但是一想到爸爸和妈妈会无私地全部为我着想,我就尽量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让他们生气,努力做一个给父母带来自尊带来体面带来顺气的好儿女,真心要给父母带来幸福和快乐。

几天前,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听见妈妈在厨房”啊“的一声,我放下手中的书,快步跑到厨房,看到妈妈的手在流血,我吓坏了,赶紧从书柜里拿出创可贴,给妈妈贴上,我边贴边问妈妈疼不疼,妈妈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不疼,但是我知道其实一定很疼,我很心疼地对妈妈说,您去床上休息一下吧,我来做饭。然后我打开电磁炉,放上水,很熟炼地煮了一包方便面,盛到碗里给妈妈端去,妈妈很欣慰地笑了,边吃边对我说真香!我看着妈妈吃得这么高兴,心里感到无比地自豪。吃完了以后,我知道妈妈的手不能沾水,我主动把碗和锅洗干净。我跟妈妈躺到床上,给妈妈读我新发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里的文章,给妈妈背古诗,还出题考妈妈,妈妈对答如流,很快我也把六首古诗都背下来了。我看到妈妈很开心,她好像已经忘记了手指的疼痛。我知道爸爸工作忙,不在家,我要学会照顾妈妈。

晚上,我给妈妈挤好牙膏,让妈妈刷完牙,然后把妈妈的毛巾沾湿,帮妈妈擦脸,我又给妈妈打好洗脚水,帮妈妈洗脚。我也洗漱完了之后,我们就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我又给妈妈冲了一杯奶,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的好闺女长大了!其实孝行出自于内心,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无论贫富,只要对父母有孝心,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能力就行了。就像做官的,就一定会更加忠于党和国家,终于人民和事业,做学问的,就一定会一心向学,做工经商务农当兵的就一定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我们做学生的,就一定会牢记爸爸妈妈说的好好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

一个”孝“字,老在上,子在下,我们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为了下一代,纵观历史我们看到了战国时的孟母择邻三迁,教子成材,看到了宋代的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也看到了老一□国领袖从严教子,更看到了今天无数家庭的普通父母劳苦半生,供养自己的子女上大学,当超女,做白领......而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又是否时刻把老一代放在心上呢?我们的每一天是为了母亲的微笑而奋斗吗?是怀着一颗颗热爱慈母孝敬恩父的感恩之心在拼搏吗?在人伦之中,百善孝当头。同学们,这一个孝字,又蕴涵了多少做人、处世、修齐平治的道理!我想起了我并不十分熟悉的古代的”24孝“,今天的人们,应该好好的学学古人的孝道经典。一个都不能很好孝敬父母的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我也想起羊羔跪乳,乌鸦返哺的故事,动物尚如此,人更应该学会感恩崇尚孝道,更应该在弘扬孝道上从自身从点滴从现在做起!我祝福我的双亲和天下父母都幸福安康!

篇三: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心得

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礼仪之邦。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孩子进入课堂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讲孝顺孝道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孩子读书,要先学会孝顺孝道。在懂得孝道,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去学习文化知识。懂得孝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孝道不足,知识越多,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可能越大。但是,可能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做反了。我们一味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孝道、感恩的学习。所以,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没有礼貌了。这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懂得的知识多了,就要表现自己。学生认为他自己的对,你的不对。可是却又不懂得孝顺,不懂得感恩,当然就不听话,不礼貌了。

因此,我觉得,对学生的孝道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今年,我校申报了”感恩孝道“这一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孝道和感恩之行,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里,首先与各位老师分享两则公益广告。

相信大家也都一定看过这两则公益广告:

一是”给妈妈洗脚“。

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还为婆婆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当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正在为奶奶洗脚时,自己也打好了洗脚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这一场景确实很令人感动,也让人深省,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的引导,通过这样的公益广告和类似的经典实例的感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一则是”家“的公益广告。

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渐渐我长大了,少不更事得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渐渐长大的我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的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细心呵护起这个家,做父亲贴身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给母亲撑起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这就是家。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的起码的责任,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给父母一个依靠的肩膀,做父母的拐杖和庇护伞。

公益广告,是一盏指路明灯,给人们指明方向,指引人前行。

为此,我计划从以下两大方面,培养学生的孝道和感恩。

一、传承孝文化,播种行孝之念。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百善孝为先“,”罪莫大于不孝“,”感恩孝为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让学生重温经典名句,领会其中的孝义;讲述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孝亲之情。介绍当代中国十大慈孝人物:王春来•谢延信•史金凤•曹翠花•萧金定•林萍•鞠爱彬•洪战辉•陈瑞明•毛葆庆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身受感染。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孝道、感恩的魅力。即让行孝之念,在学生心灵中潜滋暗长。

二、创新孝文化建设,激发行孝之行。

开展孝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需要。孝文化教育可以弥补学生过去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盲区和缺失,因此学校是孝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我班孝文化教育建设以”孝亲“为基本点,以”励志“为起飞点,以”修身“为至高点,多角度,全方位开辟孝道和感恩建设。

(一)构建班级文化,实施文化浸润。通过班级黑板报、墙壁、班会课等阵地有机开展有关孝道和感恩文化的建设,全面传承孝道和感恩文化。让”孝墙“说话,使学生进出校门、教室都沐浴在孝道和感恩文化之中。

(二)构建活动序列,增强教育效果。以”讲孝心、献孝心、做孝星、知感恩“为平台,在班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孝道和感恩教育活动。

1给父母写信

以书信的形式和父母坦诚的交流,让学生写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让父母写回信。

2讲孝道、感恩的故事,举行”孝道感恩“主题演讲

以”行孝道、知感恩“为主题开展讲故事、主题演讲比赛,用敬老爱老的故事来教育引导学生,并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3为长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

号召学生利用周末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我为爸爸妈妈洗洗碗、捶捶背“等活动,形成学生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4班会宣传

召开孝道、感恩的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一些有关”孝亲敬老“的先进个人或故事,以感染学生,同时也可以将身边的一些”典范“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正面宣传。孝文化教育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孝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励志,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同学;修身,学会自理,学会合作,举止文明。

5用行动感恩,用成绩说话,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爱。

6号召学生说感恩话,让礼貌性话语长挂嘴边。

7推荐一批优秀孝道、感恩教育书籍和视频 向学生推荐教育经典书籍和视频,如:《弟子规》、《二十四孝》等。

8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唱一些孝道、感恩的歌曲,如,《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等。

10评选孝亲敬老的好学生,在班会上以个人演讲的方式展示自己孝亲敬老的故事或经历,班内推荐 ”孝亲敬老“并表彰。

通过这些活动,让全班营造了一个”比孝心、讲孝道、树孝德、知感恩“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的孝道感恩品行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9.父亲节作文:心怀感恩,传承孝道 篇九

我感激父母赐予了我宝贵的生命,呵护我从稚幼走向成熟;感激老师向我播洒知识的甘霖,教诲我做人的学问;感激亲人在我遇到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体会到亲情温馨;感激朋友们在我最失意的时候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安慰,让我倾诉心中的苦恼,让我体会到友情的温暖,使我重新振作起来;感激家人和我一起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给了我无数的甜蜜。我甚至感激明媚的阳光给了我晴朗的心境,感激春天花蕾绽放给了我惊喜的体验……

我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但幸运的是我遇上了无数热心人。在我成长的每一关口,在我前进的每一个转折处,都站着一位或多位好心人。是他们帮我改写了命运;是他们,使我变得越来越成熟,坚强。而我把这份永远的感激埋在心底,并时刻祝福他们:一路顺风,一生平安!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沐浴着种种的爱,却对那爱视而不见,不加珍惜,更不用说心怀一片感激心香了。他们很难自觉地向他人倾洒爱心,同时又会过分计较自己遭遇的不公和委屈,总是为之忿忿不平,心理失平衡。长此以往,这些人心灵变得日益自私,缺乏了应有的活力和热情,因此心怀一腔感激之情去生活,实在于人生大有益处。(www.lz13.cn)

心怀感激,我们才会发现这世界有太多的温情,觉得这世界实在太可爱。心怀感激我们才能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一种清醒的头脑。人生难免遭受不公与不幸。心怀感激,当不公和不幸降临时,我们便能冷静分析,正确对待,便能理智对照,自我安慰:“这点痛苦和自己获得的爱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从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抱怨中解脱出来。心怀感激,是治疗伤痛的良药,是成功的催化剂。

心怀感激之情,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就会热情创造生活追求成功,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以此来慰藉那些给予了我们关爱的人们。我们便会以那些给予了我们关爱的人们为榜样,不吝啬自己的爱心,传递自己的真情,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怀,援助,支持,让更多的人心存感激。

人心缺乏感激,人与人之间将更难相互沟通,理解。更多的人心怀感激,社会人际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和谐,我们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的欢笑和阳光。

10.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篇十

摘 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道德范畴,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如今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道传承存在应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尽孝意识的淡漠化、物质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其维系下的孝道文化日益模糊。基于此,文章通过对老人传统权威地位的丧失、子女生活相对贫困及对不履行赡养义务行为惩罚机制的缺失等原因的分析,以期能够对专家学者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有所助力。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孝道传承

西华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cjj2016010)

中国农村社会一直以来延续着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中子女的孝道意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也逐渐淡化。新时代下,孝道传承当更加予以重视,为保证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扬威助力。孝、家庭养老的内涵作用及关系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维系家庭养老的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家庭养老则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重要的养老方式。

1.1 孝的内涵和作用

1.孝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伦理态度和义务规范。关于什么是“孝”,从古至今存有诸多解释。《尔雅?q释训》中解释为“善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事父母为孝”。从字形上来看,“孝”字“从老,从子,子承老也”,其组成犹如老人在庇护着孩子,或子女在搀扶着老人,可见,“孝”与“老”是密不可分的。孝在古代的含义还包括尊敬祖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等诸多意思,但核心内涵为赡养父母。当代学者的解释和许慎的很类似,只是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使之更形象。比如,《汉语大字典》中“孝字的上半部分就像是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本文所述“孝”,侧重点即是子女后代对父母与长辈的关爱,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予以最大程度的关怀。

2.孝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首先是子女给予老人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对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而言,迈入老年基本已无收入来源,衣食住行需要靠子女维持,为人子女尽孝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即在于予以父母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老人晚年生活。其次是子女给予老人适时的精神慰藉。在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时代,部分农村老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立,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子女的关心和理解,尤其是感情更为脆弱的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的老人,希冀子女的陪伴更为殷切。常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妈妈洗洗碗筷聊聊天,对老人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能够填充父母所需的精神慰藉,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故此,从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孝敬父母,使父母感到身心愉悦,既能促进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更好地缓解家庭养老问题,对于社会养老亦是有力的推?印?

1.2 家庭养老的内涵和作用

1.家庭养老的内涵。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反馈式”养老,是维系代际之间“哺育”与“反育”的供养关系,即家庭中长辈进入晚年后,他们的诸多需求都由家庭中晚辈来为之提供。其内涵主要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和义务为基础,子女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与父母的感情维系、社会道德的约束等一系列因素,对父母进行赡养的一种传统养老模式。

2.家庭养老的作用。人到老年对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精神依托园地。“家庭养老从本质上反映了家庭内代际间的互助,更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情感模式的继承。”[1]老人在逐步退出生产领域的过程中,生存能力减弱,倍感孤独与空虚,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特别的关怀,社会责任并不能代替亲情抚慰,家庭为老人提供情感维系、精神慰藉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养老模式所不具备的。俗语言“三十岁前依父看子,三十岁之后依子看父”,当父母在岁月中逐渐老去,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率下降时,他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大多取决于子女的生存状况,如果子女负起家庭尽孝责任,无疑是父母扬眉吐气的最好方式。家庭养老更能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有利于老人重新回到和谐的心理状态和优良的生活中,也有利于家庭的整合。

1.3 孝和家庭养老的关系

孝道与家庭养老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孝道是家庭养老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家庭养老则是孝道实践的重要载体。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维系家庭养老的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支撑。家庭养老延续千年之久,最主要的依附就是家庭中子女晚辈的尽孝,否则,家庭养老恐怕早已出现断层,甚至不复存在。家庭养老是中国社会一直以来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它促进孝道的传承和发展,是孝道实践的载体。中国人一直有着极强的家庭观念,血脉相承的亲情维护并促进了家庭中基本的尊老孝老,使得代际间和善关系更为牢固,子女尽孝意识在这一体验幸福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孝道传承存在的问题

家庭养老作为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与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相适应,与农村社会保障相适应。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农村自身经济条件限制而引发的家庭赡养纠纷仍层出不穷,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同时家庭养老中孝道传承在新形势下也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

2.1 尽孝意识缺失

在农村,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遗弃父母的现象时有耳闻。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抚养儿女到18周岁就已经尽到了责任和义务,而今,只要是未结婚者,不论多大经济上依然依靠父母,婚后子女向父母伸手的也比比皆是。“啃老族”庞大群体的出现,已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养儿防老”这一源远流长的观念;“重小轻老”的代际亲子关系倾向明显,“养儿方知父母恩”也不再适用;更甚者,子女将老人视为负担、累赘,扬言“家有一老不如一草”。如此种种状况的发生,见之无不令人心寒。

2.2 尽孝流于形式

现如今,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多不是出于内心自然的情感和自觉的道德意志,而是取决于能否从老人那里获得利益及舆论力量的强制,亲情关系的感性行为已逐渐被理性的利益选择所取代。在农村,一些子女不愿赡养父母,但是迫于舆论压力又不得不养;子女较多的老人赡养,则是以所谓的“分养”、“轮养”、“协议养”等花样百出的养老方式来进行。虽然在农村特殊的环境中,由于家庭状况不尽相同而产生不同的尽孝方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如此流于形式的应付般尽孝不免令人心寒,情感利益上的“报恩心”尽孝,越发退向边际。满足老年人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的“奢侈”需求,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2.3 尽孝限于物质

激烈的竞争压力,忙碌的生活节奏,使子女婚后对自己的小家庭尚且自顾不暇,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父母。当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普遍的尽孝方式就是寄钱给留守的老人来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久而久之,便堂而皇之地将物质供养当成主要的孝行,认为给父母点儿钱就已尽到为人子女的赡养责任,从未在老人的心理需要上下功夫,缺乏与父母的交流、谈心。台湾学者杨国枢等人提出“孝道是孝道态度(包括孝知、孝感、孝意)与孝道行为的结合”。[2]单纯物质上的养老是片面的、狭隘的、浅薄的,是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养老物质化是一种隐晦的、危险的孝道危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孝道传承存在问题的成因

3.1 孝道观念弱化

随着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大量核心家庭出现,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成的联合式大家庭已然走向崩溃,核心家庭的涌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孝道的传承。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的流入,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代,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环境,导致子女要么以经济条件不好为借口,要么?H限于物质的提供,对父母缺乏尊敬、感恩的情感,孝道意识缺失严重。

3.2 惩罚机制缺失

从目前的家庭养老形势来看,仅依靠“孝”的道德教化来实现家庭养老,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借助法律来强化已经日渐淡薄的孝道观念,用相应的惩罚机制唤醒子女们那颗已被世俗利益所渲染的心。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舐犊情深,爱子心切,就算子女虐待自己,心里有千般苦万般恨也不忍心将其告上法庭,既担心丧失亲情,更担心有损子女的名声。“家庭争端一旦诉诸法庭,家庭成员之间就不再有人情与亲情的约束,因为上法庭本身就违反了人情原则。”[3]纵然有个别父母狠心将子女告上法庭,判决要求子女赡养父母,也往往由于子女因父母将其告上法庭,心存怨气,更因监督措施、惩罚机制的缺失,拒不执行判决,法律要求的赡养义务依然是一句空话,进一步滋长了子女孝道的淡薄。

3.3 老人传统权威地位丧失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小农经济下,长者因拥有家产的所有权和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在家庭中占据权威地位,子女由于惧怕、尊敬而对父母“惟命是从”。当今社会,农村子女收入明显已经高于务农的父母;而且在小农经济走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趋势中,老年农民的传统经验价值降低。当晚辈的经济收入、知识结构都超越长辈时,晚辈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就会上升,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就会处于家庭权力的边缘,甚至丧失,子女在舆论的压力下,便流于形式般“尽孝”。

3.4 子女经济拮据

农村的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田间劳作的经济来源,只好依赖于儿女生存。目前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不具备发家致富的本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竞争压力巨大的城市中,累死累活,战战兢兢。有时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何谈来供养父母?但凡生活稍微有些好转或存有点积蓄,首先想到的是把孩子接到城市,使其享有更好的教育,日子越发紧巴巴。想好好对待父母却力不从心,这是许多成年子女的共同无奈,也是尽孝流于形式化的主要原因。

无论哪一个时代,老问题都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善待父母,因为我们都会老去。然而如何更好的弘扬传承孝文化,如何让老年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如何来唤起更多的人对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视,从而推进家庭成员增强道德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注释

[1]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2000.5。

[2]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第85页。

[3]闫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第203页。

参考文献

[1]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2]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3]骆明、王淑臣.历代孝亲敬老诏令律例(先秦至隋唐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2

[4]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闫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6](美)米德.文化与传承: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2

[7]辛天霞.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6

[8]王玉军.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与当代农村家庭养老研究[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4.6

上一篇: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老鼠-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