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共11篇)(共11篇)
1.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 篇一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人类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儿童在成长过成中通过视、听、嗅、味、触、重力感、磨檫等,使外界感觉器官接收刺激通过感觉神经传达到大脑,经由大脑的功能区整理、总结、组织后做出正确的反应,大脑同时接收很多信息时,功能区必须协调、整合、统一才能做出多种正确的反应,这就叫感觉统合。否则就会出现障碍和紊乱,行为上出现一系列的错误表现,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感统训练的原则:
1、快乐体验原则: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儿童主体原则: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老师起诱导带教的作用;
3、注重刺激原则: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 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单纯教孩子如何做;
4、积极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边训练边了解孩子对训练项目的感受;
5、共同分享原则:对孩子的态度要重鼓励、奖赏,避训斥、体罚,多表扬、少批评,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6、适度与安全原则:在执行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体能、技能、兴趣、注意力等)作适当调整。掌握各项目动作要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
儿童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容易跌倒或撞墙;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固执、脾气暴躁; △粘人、爱哭、性格孤僻; △挑食、偏食、饮食习惯不佳; △怕别人碰触自己身体,容易吵架;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课、心里障碍多;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发音不准、口齿不清、语言发展缓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及其他十二位儿童专家共同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由以下两大原因造成:
A、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2)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3)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4)怀孕期孕妇缺乏足够的休息,以及吸烟、饮酒和浓茶、毒品等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婴儿触觉发育不良。
B、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抱的多爬的少,没让孩子经过爬就直接学走路,产生前庭平衡失调;(4)父母或保姆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怕弄脏,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5)过早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严,缺少与小伙伴交往,人为的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结果;
(7)延误矫正时机,错过15岁前的矫正年龄,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定型化。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有训练经验的老师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2-12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阶段是20次,一次40-60分钟,一星期应不少于2-3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记忆、思维能力训练两部分。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再次评估,制定新的方案。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统合功能,而非教孩子做某一特定的活动,或学习某种运动技巧。感觉统合训练是根据活动所提出的感觉刺激之种类、性质、强度和分量,以及活动目标,对孩子的挑战性等因素来设计。
2.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 篇二
钦同学, 男, 1995年生, 重度自闭症患儿, 智力极低, 无法配合。七岁时, 患儿进入金阊区培智学校就读, 至今已经七年。方案实施之前, 他终日与食品为伴, 不听任何劝告。在班级里, 会大发脾气, 不听命令;在家里, 会打开冰箱乱吃一通, 然后随地乱吐, 或踮起双脚边向上如袋鼠状呈跳跃式奔跑、绕圈子, 外界事物与他无关, 不能服从他人对他的指令。
日常观察片段:
(一) 见他的第一天, 我打开他满载的书包, 里面是各种糖果, 这些告诉我, 他是个好吃的孩子。他斜眼看人, 走路踮脚尖, 玩自己的声音 (叫、笑、自言自语) 。他走进班之后, 四处奔走, 不理睬他人。我走到近前, 对他说你好, 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久, 我发现了他喜欢吃橡胶类的东西, 破了的气球他会放进嘴里啃, 在老师要求下仍不肯吐出。
(二) 晨间活动, 玩积木时, 他坐在那里, 手里拿一块积木, 用“八字形”量来量去, 没一会, 就站起来在班级内外四处逛一圈, 老师叫不回, 追他回来, 就会抛下全班其他同学。上课了, 还是同样的情形。他在班里, 无所事事, 只有一个兴趣, 就是找吃的, 不听命令。
(三) 在训练前, 每天的第二节课, 他总是会莫名其妙地惊天大哭, 没有人能够让他停下来, 然后他会摔椅子。
……
家校访谈:
据爸爸说, 钦同学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 曾经有一次, 爸爸出差, 平时习惯爸爸陪伴的钦同学, 因为没有爸爸陪伴, 晚上大闹, 然后将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打开, 不听家人的劝告, 偷偷放水, 造成家中“发水灾”。
据妈妈说, 钦同学自从家中添了小弟弟, 觉得不开心, 在家中, 居然整个身体坐在弟弟身上, 不能服从指令, 后果十分可怕。
二、矫正方案的设计
(一) 交往诱导阶段:对于有自闭症倾向的钦同学, 要使他获得发展, 必须先帮助他和别人交往, 至少在校要有一个依赖的老师。
(二) 初步服从指令阶段:主要用教育训练实验法、行为矫正法、任务分析法、程序训练法等, 并详细记录训练过程对训练效果作出评价。从孩子兴趣着手, 增强其无意注意, 让他服从一些简单明白的指令。据心理学家说: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都会使人产生期待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 从而引起无意注意, 而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对于自闭症倾向儿童而言, 要引起其注意, 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 引起他的无意注意, 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在对钦同学的观察中, 我发现钦同学很喜欢玩感觉统合训练室里的训练器械。他的基本运动能力很好, 在圆木秋千上自由自在地摇晃, 在平衡浪木上来回地晃动, 很容易地走过去……因此, 要从他的这个兴趣点入手, 逐步让他注意教师的指令, 并服从这些指令。在整个教育训练中, 主要完成以下类型的简单指令。
(1) 服从简单方向性的指令, 如:钦同学, 我们去感觉统合训练室;钦同学, 我们去走平衡浪木;钦同学, 跳羊角球到这里来;钦同学, 走到老师这里来, 等等。
(2) 服从相关动作的指令, 如:钦同学, 拍拍手、踢皮球、拿毛毛熊、往上跳, 等等。发出的指令都是和他的兴趣有关的, 来自生活经验, 他比较愿意服从。然后, 把这些指令逐渐迁移到其他环节中, 他也能适应。比如, 我说:“抬饭盒。”对于抬饭盒本身这件事情, 他并不感兴趣, 然而, 他对于抬饭盒的结果却很感兴趣, 吃到肉和饭, 那足以满足他的口福。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 自闭症倾向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 所以, 我所给出的指令都是简单的, 而且要统一, 变化尽可能少。
(3) 自觉服从生活环节的指令阶段。各个生活环节具体指令的训练这里所指的各个生活环节主要指的是孩子在一日生活中都要碰到的具体事情。比如:取毛巾、拿杯子、洗手、如厕、喝水、早操、活动、上课、吃饭、回家、看电视, 等等。对这些指令的训练, 将整个过程分为分层熟悉指令、对指令做出反应和服从指令三个阶段来训练。
阶段 (一) :分层熟悉指令。
请教师将以上各指令做成了图片卡片, 通过认识卡片来帮助他熟悉这些指令, 具体的教学也为两个环节。
(1) 认识卡片。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都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让钦同学认识卡片, 从一张, 到两三张, 示范, 跟读, 后教师再解释。
(2) 找卡片。对已经教过的卡片, 老师采用找一找的方法复习。
阶段 (二) :对指令做出反应。
(1) 寻找卡片。教师念卡片, 让钦同学从众多的卡片中找出来。每次无论完成与否, 都给他相应的奖励。
(2) 模仿动作。把所有的卡片都设计成一个相应的动作, 在认识卡片的同时教给钦同学。这是针对钦同学语言理解和发音都比较差而设计的教学过程。他也表现出感兴趣, 愿意学做。
(3) 巩固动作。条件反射的建立, 以后老师每指一张卡片, 他就会做出动作, 而老师指的都是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字卡片, 使其熟悉老师发出的指令。此间, 主要训练钦同学能在具体情境下对以上指令能做出反应, 即在没有卡片的提示下, 要求他有意识地注意老师发出的指令, 然后去完成指令所要求的行为。这时, 只要他出现了配合的意识, 甚至是部分配合, 就对他进行奖励。
阶段 (三) :强化服从指令。
(1) 在具体情景中, 强化他的服从意识。此间主要训练钦同学学会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 比如要上课了, 就请他帮老师拿些教具, 或者和老师一起来准备活动的学具等;分发和收拾玩具的时候, 请他来做小帮手, 然后老师请他吃糖。由于他感兴趣, 听指令行为比较明显。用同样的方法, 在家培养他对父母指令的服从。听家长反馈, 钦同学在家里对于家长简单指令做出反应比训练前的状况要好得多。
(2) 强化物的选择。确立多样化奖励机制吸引钦同学参与活动中, 配合服从指令的训练是十分必要、有讲究的。陈云英在《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一书中指出:“从儿童行为矫正的观点来看对学生的矫正的目的是为了决定增强、减弱或维持某一种行为, 矫正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实现。”奖励有各种方法, 可以拥抱, 或和他玩, 借玩具给他, 还可以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小事情。惩罚可以是坐一把象征惩罚的椅子, 可以让他出去 (如果他不喜欢出去。) 但惩罚不能打骂。如果惩罚得当,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良好的行为定型后, 逐渐淡化惩罚的作用。当一个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 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 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 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总的来说, 对于自闭症或自闭症倾向儿童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时可能收效甚微, 但要坚持。
(3) 训练人员配置。在为不同残障类型的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实施训练的过程中, 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训练, 需要有老师和专家的参与。
三、训练反思
经过七年的训练, 钦同学在服从指令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他在远处, 我只需要叫一声, 他就会立即跑过来。班级里, 大家看到的是坐在位置上上课的钦同学, 到超市里听老师的话不吃没付过钱的食物, 自己能独立洗手, 能帮助老师把书放好, 经常帮老师抬饭盒……而且比较乐于这样做, 能听从老师的指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平时生活中, 以前的问题行为也有一定的减少。但应该指出,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 暂时进步还是非常不够的, 在自闭症孩子身上, 永远只能是开始, 每天迎接新出现的问题, 要永远注意你能做什么, 用爱奖励他, 尊重他。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华夏出版社, 1994.
3.浅谈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 篇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语言 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4-01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发展障碍。主要的障碍是认知的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言语发展障碍和社交发展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语言。这类儿童有的从不说话,有的说少数几个词语,有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词语,尤其是句子中最后一个词,还有的说话单调刻板,多数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或代词运用颠倒。
2.不会面部表情来表达某种需要和要求,也不会理解和运用躯体的动作、姿态等与他人交流。
3.语言理解的能力非常差,常不听从指令,自己的需要、痛苦和不适不会表达,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
4.有的词汇量还挺丰富,但对周围的人和事是一种“漠视”,沉迷于自我的世界里,因而也不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这些障碍给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也尽所能训练他们,增进他们的语言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方法对我们的训练有所帮助。
一、亲情接纳法
亲情接纳法指的是主训教师与自闭症儿童之间建立一种非常亲密友好的关系。主训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自闭症儿童,通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接触,慢慢的让他们从心理上接纳,本能服从教师的指令,配合主训教师的训练。因为自闭症儿童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往往对主训教师非常的排斥,拒绝跟主训教师上下别训练课。所以主训教师首先必须稳定儿童的情绪,走进其心理世界,师生互助接纳,用浓浓的师爱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与主训师建立友好关系,这为后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二、发音训练法
对于完全无语言的儿童可采用:
1.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板上,用双手交叉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
2.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腋下部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痒”。
3.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在进行此项运动训练时,先要训练运动的力量,幅度及准确性,然后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如:口部活动,舌部运动,下颌运动,软腭运动等。
三、游戏训练法
我用游戏来作为介质,来训练具备很多的词汇量,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不会运用这些词汇交流沟通的自闭症儿童,推动力是喜人的,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增进语言理解交流的能力。如:陈?鄢?鄢是个缺乏主动性,语言交流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孩子,我在设计“开火车”游戏时,请陈?鄢?鄢当“火车头”,“火车头”发出笛声:u——u——,火车开动,后面同学有节奏地说“开动了、开动了……”;到“火车站”时说:“到站了,我要休息了,我要休息了。”后面同学齐声说:“啊哟,累坏了,累坏了。”经过几次训练后,他就能在午睡前说:“我要休息了”;上完体育课说“我累了”等词语。这说明了利用游戏式教学不仅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而且在促进语言发展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四、生活训练法
即把语言溶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一天的生活起床到睡觉看似平凡,其实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的好机会。孩子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训练,训练即生活。从简单开如由易而难,使孩子的语言循序渐进的发展。比如:要求孩子坚持每天上、下学时与家长、老师、同学打招呼,跟老师汇报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干些什么事?吃什么菜?每晚看什么电视节目?今天班上有没有同学穿新衣服和新鞋?你今天穿什么衣服?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很具体的感受语言,并帮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其实和语言总是联系在一起,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万万不能因孩子不愿说话,就放任自流,要充分利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启发他们多说话。
五、情景创设法
主训师有意为儿童创设语言环境,建立一些儿童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的情景,这是激发主动语言很奏效的方法。比如:把一个他很喜欢的东西放在一个透明盒子里(很难打开),给孩子,因为他要那个东西,就应该要说话,此时主训师示范“我要” 或者“打开”,或者说那个东西的名字。再比如,我们要离开一个地方时,主训师假装打不开门,这时示范说“开门”。
六、音乐训练法
自闭症儿童拥有超凡的音乐感,辨音能力非常强,正是由于音乐是自闭症儿童所喜爱的,音乐活动能带给他们满足感,于是我们利用音乐课,首先训练儿童模仿主训师的节奏进行拍手或跺脚,然后利用歌咏、乐器、演奏、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比如编排了配合“排队”的表演唱《排排坐》;配合“打电话”内容的音乐游戏《小猴子打电话》等,使儿童在欢乐的音乐感觉不仅发展语言,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儿童的听力、认知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周?鄢?鄢是个自闭症而且腿有毛病的孩子,很不好动,且不让别人亲近,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也较少发音,她的无意识发音只在环境很安静时或者睡觉前才发音,别人一说话她就不吭声,但我们发现她上音乐课特高兴,于是对她个别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后,现在她一听音乐就会跟着节奏拍手,跺脚等,叫她名字有反应了,且对音乐训练师特亲近,还会跟主训师撒娇呢。
总之,前面六种方法的应用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希望全社会都参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
参考文献:
4.自闭症儿童社交行为训练 篇四
河北唐山世纪星自闭症康复学校
杨静雪
一、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增进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三、社交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四、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一).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自闭症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二)建立自闭症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三)引发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2.制造自闭症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四)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五)减少妨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自闭症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六)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自闭症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5.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 篇五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孤独症康复指导师或自闭症父母和孤独症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自闭症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孤独症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孤独症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孤独症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孤独症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孤独症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自闭症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自闭症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孤独症父母或自闭症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自闭症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自闭症幼儿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6.拧旋训练
如拿一些螺丝让自闭症幼儿拧紧或放松,或者拿一些用过的瓶子让他们拧紧或旋开瓶盖。
7.拨算盘训练
拿一算盘,让孤独症幼儿用手把算珠拨上拨下,既要一个个地拨,又可同时拨动几个或一排、几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拨,又可用两手同时在算盘上拨动。拨动时,算盘珠碰撞时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使他们乐意用手去拨,效果也很好。
8.插孔训练
用一较长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条,在上面钻上一些在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上筷子,小的能插上吸管)。开始让婴幼儿先用筷子、蘸笔管等向大孔中插,继而练习能把吸管插到小孔中去。
9.揉面训练
准备一些面粉、水和盆子,和婴幼儿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掺合成粘土状。面揉好后,可以里面加一些红色添加剂,指导他们用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狗、小人等。
二、对4、5岁及大龄自闭症儿童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折纸训练
这是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的技巧、手灵活性的很好的办法之一。
在刚练习折纸时,孤独症儿童由于手指的软弱无力,手指不听使,动作不灵活,对此教师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去折。最好是教师折一步,然后再让幼儿模仿折,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教师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幼儿智力残疾的程度以及每个幼儿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2.画线练习
教幼儿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刚开始幼儿往往不会握笔,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拿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教幼儿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当幼儿具备了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再教他们学画图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原直线不同颜色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孤独症幼儿用红色笔在上面描。
(2)让自闭症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
(3)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自闭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4)画两条平行线,让孤独症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
(5)让自闭症患者听命令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或孤独症父母交替画线。如教师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幼儿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教师画一竖线,让幼儿画一条水平线,或教师画一条水平线让幼儿画一条竖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双方交叉画线,如教师画一横线,让幼儿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也更愿意与成人合作去画。
3.画圆形和弧形训练
做法如下:
(1)孤独症康复指导师画一个圆,让孤独症儿童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圆上描。
(2)自闭症康复治疗师用虚线画圆,让幼儿沿虚线画。
(3)教师用点画圆,让幼儿连点成圆。
(4)让幼儿与教师交替画圆。如教师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幼儿也画上一个圆;教师画一个大(小)圆,让幼儿画一个小(大)圆或者教师画一个大圆,让幼儿在大圆内画小圆,抑或教师画一个小圆,让幼儿在小圆外画大圆,用大圆去套小圆。
当儿童学会画圆后,再教他画弧线。弧线有大有小,初教时可把弧线画得大小点,幼儿容易辨认,也容易画,以后慢慢画短、画小。一边教幼儿画弧线,一边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比如说:“这条像小桥,小桥弯弯,跨河两边。”这样容易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画的积极性。方法如同画圆。
4.学画图形训练
当孤独症幼儿学会了画点、线、圆和弧形以后,即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后,要不失时机地教会他们学画图形。一开始所画图形不要太难,要尽量简单,如画太阳、月亮、饼干、牙刷、茶杯、钢笔、小刀等。以后根据孤独症幼儿所画情况适当加大图形的难度,如教画小动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幼儿学画图形时要尽可能地画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或用到的物体。如水果中的苹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动物中的狗、猫、鸡、鸭、鹅等;衣服中的褂子、裤子、鞋子、帽子、袜子、围巾等;炊具中的盆子、碗、勺子、汤匙、筷子、锅、刀等及其他的一些诸如茶杯、茶壶、茶碗、茶盘等等。这样,智力障碍儿童在画时就容易与其已有的心理表象产生共鸣,所以他们容易去想,乐意去做,并且画起来也形象逼真。同时,这也更进一步强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5.学写汉字练习
汉字的笔画复杂,其空间配置和结构也很不一致,因此,汉字笔画和结构的不同就为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的技巧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横、竖、点、撇、捺组成,正如前所述,写“一”画“1”这本身就是训练手指技巧的很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汉字结构、搭配的不同,要求幼儿地写字时运用手指技巧的能力不同,汉字结构复杂的,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确性更高。
在教孤独症患者写汉字时,最初可让他们去描红,但描红的模子
一开始不可太小,应从大到小、循序渐进。汉字的难易程度、笔划多少也要视幼儿完成的情况而定,也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经验后,进一步指导幼儿把字写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开始教师可自行设计田字格,其规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达到田字格本中的标准。
教师所教汉字最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物体的名称,如“米”、“瓜”等并配之以适当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充分给以“标记”。另外还可学写10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一、二、三、四、„„十”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对于一些较难写的汉字可采取分步教学法进行。
6.剪纸训练
教智力障碍儿童用剪刀剪纸也是训练手的技巧、功能的很好方法。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义重大。同时,使用剪刀剪纸也是很好的视、动协调的过程,它需要眼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样子来。
在训练孤独症儿童剪纸前,最好先拿一些用塑料做成的玩具剪刀做合、开练习,即先学会使用剪刀的姿式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础上,用秃头(圆头)、刃较厚但能剪纸的剪刀来剪。为安全起见,切不可用过于尖利的剪刀。具体的剪纸方法如下:
(1)拿一厚薄适中的纸让幼儿用剪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去剪,只要能把纸剪开或剪下来就行。
(2)在纸上画一横线或斜线,让幼儿沿线把纸剪开。这种剪法难度较前加大,幼儿的手指不太听使,剪时往往偏离画线。对此教师或父母不要指责他们,要耐心地教并鼓励他大胆去剪。
(3)老师或父母在纸上画一弧形或圆形,让幼儿沿线剪开。刚开始时,弧形或圆形不要太小,以后慢慢由大变小,循序渐进。
(4)在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大体轮廓图形或者在废旧画报上找一些简单图形让幼儿剪下来。
7.拼图形练习
用较硬的纸或纸板,在上面用铅笔或钢笔画人或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然后分几个大的部分沿线剪开。拿这些被剪开、打乱了的图形让幼儿用双手去拼,以此来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6.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 篇六
论文题目: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姓
名:潘
楠 指导教师:王海涛
专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2009级 层
次:高起本 学习中心:广州(珠海)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26 日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摘 要]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治疗师投身到特殊教育中来,音乐治疗也广泛运用到包括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落后、精神或行为紊乱、行为偏差问题儿童等特殊需要人群。本文着重阐述音乐治疗及其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尝试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音乐治疗 自闭症 康复 尝试
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医教结合理念的深入,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音乐治疗
1、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各国专家在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
(1)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此定义强调:音乐治疗是一个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的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音乐治疗运用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等等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要素。
(2)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而只要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应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
2、音乐治疗的形式
(1)被动音乐治疗。被动式音乐治疗就是让自闭症儿童聆听事先录制好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他们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2)主动音乐治疗。主动音乐治疗是一种由被试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即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参与游戏、演奏、表演等等音乐行为,进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二、自闭症
1、儿童自闭症的定义 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2、临床表现
(1)起病年龄。儿童自闭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2)临床表现。儿童自闭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儿童自闭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成年期表现各异。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交流障碍。儿童自闭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言语发育迟缓或缺、言语形式和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和节律等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等言语交流障碍以及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等等非言语交流障碍十分突出。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儿童自闭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
三、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尝试。
随着对自闭症及其教育的认识的提高,越老越多的家长、教师越来越关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希望通过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与语言、感知觉与动作能力、社会适应与生活自理等等方面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1、康复训练对象
浩浩,男,1996年5月出生。顺产,14个月时开始走路,4岁入幼儿园。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87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会适应评估37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基本同年龄相当外,在生活自理、时空定向、劳动技能方面都存在问题,在语言发展、经济活动、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工具:CARS量表):38分,重度孤独症。语言发展滞后,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课堂上不听指令,课堂上不与任何老师合作,稍有学习要求或情绪表达不畅而哭闹。
小杰 男 1995年7月出生,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92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会适应评估34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外,其余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38分(工具:CARS量表),重度孤独症。多动指数评估量表12分(工具:康奈多动指数评估量表)。认知能力弱;注意力差;课堂上总是一个人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不愿意在任意地方行留一分钟;既使在教室,要么晃动椅子,要么就在教室内频繁走动、跑动;任性和冲动,不愿意与小朋友—起玩,排斥别人,抢玩具,稍不顺心就扔东西、虽然多动,但肢体协调性差。
2、治疗前的准备
(1)收集医学、教育学评估资料及课堂表现。
(2)与班级教学人员一起讨论训练计划。确定治疗的关键问题。针对训练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现在发展状况等等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研究后确定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形式和内容等关键问题。设定音乐治疗的目标。在分析训练对象基本情况和治疗的关键问题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计划既有一小时、一天或一星期为目标的“短期目标”,又要有一月、几月、一年的目标“长期目标”。
2、实施音乐治疗活动。
(1)被动音乐治疗。利用体感音乐诊疗、可视音乐诊疗等专业治疗设备本身的音乐进行规定性的治疗。治疗中,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听觉、视觉感知特点针对性的选取音乐,提供身体和听觉刺激以及提高感官意识、减缓儿童的情绪紧张,制造身心融合。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圣一桑的《天鹅》、海顿的《小夜曲》以及中华民族乐曲《渔舟唱晚》等,缓解儿童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利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比才的《卡门》序曲、苏配的《轻骑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以及中国的民族音乐《得胜令》等音乐健脑益智,促使音乐诊疗与智能开发结合。
(2)主动音乐诊疗。即兴音乐游戏治疗。在班级集体教学及个别音乐诊疗中,从即兴游戏入手让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学习如何抒发内心的情结,学习用身体语言等沟通媒介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歌谣表演。歌谣表演即表现音乐本身,也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也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如《去郊游》等等歌谣表演过程中,儿童借助聆听歌词和旋律,在既有说唱又有跳跃,更有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的的氛围中表演,使 言是、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舞台表演。舞台表演难度虽然很大,但打击乐表演、唱歌等形式和内容的演出,促进儿童动作反应灵敏行及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等都会得发展。
四、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治疗效果。
1、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治疗中,愉悦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重感官经验,满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其感官的开发与统合。比如,昊昊在笔者设计的音乐舞蹈节奏系列训练活动中,视觉、触觉、听觉的参与改善了注意力和感知觉的发展。昊昊在敲打乐器时,视觉上需要专注乐器,乐器的震动直接传到他的双手,而震动的声波也通过空气及地板间接地刺激着他的皮肤触觉,这样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强了孩子对节奏的感应,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节奏的掌握和控制。另外,笔者还安排该自闭症孩子观看律动操教学DV,模仿简单的律动操,和他一起做配合性动作,使其在视、听、动、想一连串的活动中,丰富多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扩大感知容量。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昊昊不但越来越喜欢音乐,还在书写,认读,操作训练中都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主动配合治疗训练,使他的感知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促进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在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面,音乐的声响直接通过大脑,不需语言直接跳入脑海,所以就能很快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小杰的注意力差,容易转移,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为他设计的内容紧凑而全面些,听、唱、视、记忆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使他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其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治疗,小杰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注意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同时由于有意注意的多种感官参与,锻炼了他注意的分配能力,使其注意范围随之扩大,从无意注意也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3、促进自闭症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肢体的协调。
打击乐器是音乐治疗的工具之一。小杰对玩具等实物很感兴趣,却不能恰当的使用,且动作协调能力差。笔者给小杰制定音乐治疗计划的时候,考虑这些特点,利用双响筒、沙锤、碰铃、铃鼓等乐器的敲打,在聆听节奏感强的音乐的同时,教他使用打击乐器的方法,丰富他的感官刺激,增加其活动的意愿,让他在有规律和特定的音乐治疗情境中发展出主动式或被动式的肢体动作。通过这一项训练,改善了小杰肌肉控制力与肢体协调性,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技能和身体本身的活动力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
4、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
音乐能够对情绪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浩浩情绪波动大,情感表达能力差。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笔者设计小组治疗,把浩浩融入小组治疗中。首先采用可视音乐治疗仪引导儿童们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播放特别安排的视频(如: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时的表现,有语言或喜、怒、哀、乐等非语言的表达),同时引导孩子们在听和看的同时自由地联想或回忆,鼓励他们试着表达兴奋、沮丧、快乐、生气的情绪;另外,为儿童们设计简单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体验生活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二恶徒们的表情都丰富了许多,有的还懂得他人的情绪,浩浩也会观察老师的表情,课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一些不良的情绪也得到改善。
5、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技能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不单是听到与听不到的问题,还牵涉听力辨别和听觉理解的能力,而音乐治疗与这项能力训练存在相关性。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昊昊来说,此项训练起到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音乐治疗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训练他按节奏说话,用旋律记忆歌词。通过歌咏和童谣的模仿学习,昊昊的语言清晰度提高了,词汇量也增加了,表达性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或非语言表达)和主动性也所提高,接收性语言能力(了解对方语意之能力并接受指令)也得到了锻炼。
6、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音乐治疗活动能将特殊行为合理化。小杰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躁的孩子,因此集体活动总是无法参加,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在自然的情况下(如团体的课程模式中)引导他学习互动的方式,如唱问候歌与再见歌,学习等待、分享、轮流,与他人互动,眼神的接触等。通过长期的音乐治疗后,他的情绪有所改变,能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社会性学习行为和良好的自信心,并从他控变自控,由注重自我到注重整体活动和他人行为。
五、总结与反思
1、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科学。
2、以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其中包含有系统、有组织的音乐经验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正确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合理的有效的各种音乐体验、各种专门设计音乐形式。
3、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规范、科学、适合自闭症儿童发展需要的音乐治疗对消除自闭症儿童心理障碍,协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语言能力,加强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4、评估尚需改进。目前的尝试中对音乐诊疗效果的评估量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总结和规范。
5、音乐治疗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仍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6、音乐治疗工作还需要更为专业的专业人士做技术支持和指导。参考文献
1、K.Bruscia 音乐治疗定义(美国)(1989)
2、郑玉章,陈菁菁 音乐治疗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03期
3、高天 《音乐治疗学导论》 2006年
4、邓永兴 主动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5期
5、陈莞 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年01期
6、张鸿懿 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0年10月
7、朴永馨 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8、陈云英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研究.华夏出版社 1999年6月
7.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 篇七
关键词:自闭症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6-03
一、自闭症研究进展与临床表现
(一)研究进展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孤独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李欧·凯纳(Leo Kanner)博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早把这一罕见的症状命名为自闭症,从此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和康复治疗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上世纪50至60年代末,自闭症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它的病理被归纳为有情感冷漠的高智商父母对患儿养护不当所致,直到60年代初期,这种观念被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否定,该成果证明了自闭症是婴儿初期的生理疾病。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佛尔斯丁博士和卢特博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家庭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异常基因链,这个基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发病率。上世纪 90年代初,辨别携带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基因物质染色体的研究工作开始进入临床科研阶段,现在,此基因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进行更具深度的研究。
(二)自闭症儿童患者临床表现
经过系统的研究,自闭症侯群被归类为自闭症、瑞特综合症、儿童期分裂障碍和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五种亚类型。1994年,另外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比较轻的自闭症类型)被正式归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自闭症儿童患者通常存在获得正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如语言沟通能力低下、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缺乏区分社会环境中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听觉刺激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归纳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发病初期,幼儿与家人及社会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正常同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迟缓或不正常,有一部分儿童直到3岁左右才会玩耍、嬉戏等娱乐活动。
2.不愿主动与人接触,非语言性的社会互动缺乏,特别体现在相互目光接触期间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缺乏与人非语言的沟通、交流行为。
3.语言沟通能力与质量异常显著,说话时有时会发不出声音,伴有较为有固定的模式或重复性特殊语言,缺乏同时间的即兴模仿能力。
4.表现怪异的行为举动,如不停地摇手、不停踢墙或家具、连续长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不断的转动自己的手或做一些其它的奇怪动作。
5.适应环境能力差,不习惯于改变的新环境,到了不同的环境就会引起患者的烦躁,甚至会出现乱喊乱叫,摔打物品等异常行为。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发病率
我国对于自闭症的研究源于1982年,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提出了案例报告。对于我国儿童自闭症人数的估算,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标准,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千分之四,以此推算我国自闭症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为523万人,即便按照千分之一的比率推算,也有130万人。但如果根据2014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和新华公益共同发布《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 。
目前,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只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北京2004年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133。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
(二)自闭症儿童复训练现状
截至2013年7月,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级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任务的实名制康复教育机构已达933个,据此推测目前全国机构数量已经过千。其中绝大部分康复机构为民办机构。这些大量的民办康复机构的建立有效地弥补了国家政府资源的不足,缓解了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但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不强,亟待政府积极地扶持、引导和管理。这些康复机构无法满足自闭症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发展,更无法满足这个年龄层面患者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除了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以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实际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困难,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中国残联从2009年到2015年,共投入自闭症康复训练经费4.68亿元,组织实施贫困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为近4万名3至6岁的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补助。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中国残联实施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试点项目,连续3年扶持了50个康复机构。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机构,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工作。其中,笔者从武汉市残联获悉,武汉市有4000多个自闭症患儿家庭,针对0-14岁自闭症患儿,市残联每年将给予1.6万至2万元的补助,这笔钱可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4个月的康复训练。
当前我国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设立的特教康复机构,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时,主要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正强化、机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Floor Time)等康复训练体系。这些康复训练方法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个别康复机构在治疗中引入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和戏剧治疗等艺术治疗形式。
nlc202309081705
三、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音乐疗法应用
(一)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应用原理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与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Jensen,2001)。Jensen(2001)认为音乐在促进人类发展中有以下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生存;音乐有预期的发展阶段;音乐可以提升视觉空间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认知系统;音乐使情绪系统受到正面影响,包括:内分泌、荷尔蒙、社交技巧、人际交往及文化与美感鉴赏;音乐可提升知觉能力动作能力,包括:听觉、前庭系统、感官敏锐度及时间感等;音乐可以强化压力反应系统;音乐可以激化记忆系统,包括:提升聆听、注意、凝神、回忆等。
基于音乐对人发展影响,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借助音乐这一干预媒介,来达到改善治疗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目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张鸿懿教授临床实践证实,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有效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音乐具有可以暂时越过认知过程而直接触及到情绪和性格障碍层面的作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由的音乐打闹、喊叫、律动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音乐治疗活动可以有效吸引患儿的专注力,从而培养患儿的学习、交流能力。在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借助音乐沟通改善患儿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感。在团体音乐治疗中,患儿则可以从中体验到他人存在的集体意识,培养与其他成员建立起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聆听音乐
选择聆听自闭症儿童喜爱的音乐、歌曲来降低患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躁动、分心行为,训练患儿的注意力与对环境刺激的警醒度。在聆听音乐或歌曲的同时,让患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或用手拍打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拍双肩、双腿等),来表达情感。通过聆听来学着辨别音色、音高、强弱、音量来刺激患儿对声音的感受、理解与记忆。
2.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或背诵短句、诗歌、歌词等,来锻炼自闭症患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朗读或背诵内容配以适当的音乐播放,让患儿配合音乐节奏、情绪训练,以便使其达到能准确表达语言和情感的目的。
3.舞蹈训练
在用舞蹈形式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音乐治疗一般多见于团体治疗。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进行,其中一种是,借助音乐让患儿自由发挥动作,尽兴舞蹈,这样可以让患儿在即兴舞蹈中释放紧张、焦虑、强迫、恐惧等不良情绪。另一种是由治疗师来教患儿来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让患儿在跟随学习跳舞中锻炼其精力集中、肢体协调及与他人的配合能力。
4.歌唱训练
歌唱患儿喜好的歌曲不仅能给患儿带来快乐,而且,通过歌唱发生训练,也可以帮助患儿学习呼吸控制、音量大小控制、音色控制及语言清晰控制,以此促进患儿的语言发展,并刺激使用声音的动机及次数,像是重复、模仿、回应等。通过对认知功能相对健全的自闭症儿童,还可以合唱歌曲教唱形式,来促进他们彼此间的的交流、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5.即興表演创作
在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的即兴表演创作中包括了乐器即兴、歌曲即兴、聆听音乐后即兴绘画、即兴音乐剧等形式。即兴创作目的是使儿童在具有结构性音乐的安全模式中,自主、自由地借助音乐形式来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行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儿童即兴表演中投射出来的潜意识的心理矛盾冲突,来针对性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结语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康复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治疗师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活力,用演唱、演奏、舞动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音乐治疗的逐步渗透,让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今社会,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不仅仅是患儿个人与其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以及各类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政策、计划的落实,必将有效推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把音乐治疗引入到自闭症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一项崭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将会让更多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成员感受到音乐治疗中所体现出来的温馨的、安全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Juliette Alvin,Music Therapy for the Autistic Child 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勇,张鸿懿.我国当代音乐治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人民音乐2014(5).
[4]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R].北京: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2014).
[5]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感统训练 篇八
1、跳绳,循序渐进,从100到500,每次必须完成任务。
2、拍球,篮球、排球都行。单手、2手交换、单腿拍,3、蹦羊角球,健身房的那种大个的,小孩可以坐上蹦跳的 4、2人互相传球,与篮球的传球近似,但需要被训者站在一个不稳定的台子上,孩子背靠墙什么的。
5、爬小车。木板下安4个轮子,让孩子趴在上面,在地上爬行
6、坐1条腿的板凳,然后孩子分别轮换踢出左右脚,练平衡 上面这些家里都能准备。+++++++++++++++++++++++++++++++++++++++++++++++++++++++++ 统合失调训练方法
[折叠]
A、大龙球压滚游戏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 让孩子俯卧或趴在垫子上,大人将大龙球放置在孩子身上,前后左右滚动或在中间轻轻挤压。注意事项:
1.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更容易接受些
2.可以在孩子身上加一块毛巾,或把大龙球的气体只装到一半,让孩子感到重力的变化。B、俯卧大龙球
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教师由后方抓住幼儿双脚,配合大龙球的滚动,前后拉动。
注意事项:
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
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
C、仰躺大龙球
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教师握住幼儿双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地滚动。注意事项:
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
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
D、坐上大龙球
目的:提高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准备:大龙球
游戏方法:协助孩子坐上大龙球,教师放手,协助保持大龙球稳定,孩子做上下振动。
注意事项:
1、孩子前后左右摇晃时,教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腰部或双手,协助孩子不至于倒下来。
2、孩子可以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另一位老师与孩子做抛接球游戏,或让孩子将球投入指定的篮或筐里。
3、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
E、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双侧均衡操纵能力的提高。准备:大龙球、目标物(积木、娃娃、球类等)
游戏方法: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目标物放在孩子前后滚动时可以触摸得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前后滚动,使孩子可以触摸到物体。
+++++++++++++++++++++++++++++++++++++++++++++++++++++++++ 锻炼幼儿全身协调能力15法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很难做好某件事情,他的能力就会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长。例如,海海总不会踢球;为什么呢?因为海海总是不能正确提起脚踢球,这是协调能力没有培养好。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可以用下面的锻炼方式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一、跑步刹车。
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二、学踢足球。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三、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
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四、更上一层楼。
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五、抛气球。
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六、开飞机。
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七、过小河。
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八、金鸡独立。
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九、走平衡木。
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十、花样滑滑梯。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十一、绕迷宫。
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十二、学拍球。
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十三、荡秋千。
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十四、团团转。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十五、定向骑车。
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以上15种锻炼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洪洪每天都在做这些运动,他不但很高光,而且体格一大天健壮起来。因为这些运动正好是体质培养的最好方式,既考虑到1~3岁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又符合1~3岁孩子的身体特征。
+++++++++++++++++++++++++++++++++++++++++++++++++++++++++ 如何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下面的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过关斩将”,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第一关:走“平衡木”
两块大约长2米宽15厘米的长条木板对接在一起,中间和两头最初先垫两本书,让孩子在木板上走。
作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感觉和本体感。“平衡木”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孩子表现情况逐渐增加,从而有效改善孩子视觉判断不良、胆小的状况。
第二关:拾“金豆”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人蹲坐在一只柔软且有弹性的皮球上,地上撒满玉米豆,争抢着看谁捡的最多。
作用:锻炼孩子在柔软物体上的平衡感和本体感。
第三关:“金豆银豆排队形”
准备两个盒子,一个里面是大米(银豆),一个里面是玉米(金豆)。让孩子用它们间隔着摆出各种几何图形,可以一粒大米一粒玉米相间,也可以一粒大米三粒玉米相间,每次有不同的要求。
作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身—脑”协调的能力。
第四关:玩滑板
准备一个滑板,事先和孩子商量好滑行距离,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用整个身体来驾驶滑板进行运动。
作用:孩子在滑板上运动,身体内的感觉组织也会随着运动而改变,使神经系统做更有目的的活动,达到锻炼孩子动作协调的目的。
第五关:夺奖品
事先用纸把礼物裹几层,放在一个孩子稍微跳一跳就可以拿到的地方。
9.感统训练教案 篇九
活动器材:布袋。
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手脚协调及本体感训练。
最终目的:
适用班级:小、中、大班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可播放有节奏的音乐或用语言提示:“我们是一群小袋鼠,今日要到前方去觅食物吃。”
活动过程:幼儿把袋子打开,一只腿先伸进去,踩到底,另一只腿再进去,两手拉袋子的边缘,向前跳跃。
结束:器材归位:将布袋放回原位。
延伸活动:可侧向跳或向后跳。
注意事项:
①让孩子跳起来,离开地面。
10.感统训练让感统失调消灭在萌芽期 篇十
感统训练——让感统失调消灭在萌芽期
《今日消费》
文=见习记者 连子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贝贝的妈妈早年不育,很大年龄才有了贝贝。也因为这样,贝贝的妈妈比一般的妈妈都更要宝贝孩子,对贝贝的各个方面也特别注意观察和留神。即便这样,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
贝贝上幼儿园之后,每天回家妈妈会问孩子老师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啊,和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啊之类……慢慢妈妈发现,贝贝每次都回想不起来任何内容。
等到幼儿园上公开课的时候,妈妈发现: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贝贝第一个举手,可是等老师请贝贝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贝贝的回答却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若说是孩子还太小吧,可问题是别的同龄孩子就不这样。妈妈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贝贝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
妈妈于是努力去查找各种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专家的帮助。到后来贝贝的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郑州感统训练营,经过测试,确定孩子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到底什么是感统失调呢?专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这时候就要依赖感统训练改善这种失调。
智灵童早教专家荣合灵女士根据美国爱尔丝博士的感统试验得出结论:对问题孩子而言,感统训练不啻为雪中送炭;对正常孩子而言,感统训练则意味着锦上添花。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美国一所幼儿园,专家们用三年时间对一部分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另一部分孩子则维持正常幼儿园生活。三年下来,做感统训练的孩子证实比不做感统训练的孩子大脑发达得多。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人长大以后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如果不足说明幼儿时期运动思维能力不足。因为人长大之后思考问题学习生活所用的神经就是小时候运动所练的那个神经。
感统失调意味着什么
随着剖腹产儿童的增多,都市化生活和“非常6+1”的养育环境(意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一个孩子的家庭养育环境),使得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早产剖腹产以及胎位不正等引起婴儿触觉和平衡失调外;类似过度保护;父母太忙碌、对幼儿感觉刺激少,抱得多爬得少,过早使用学步车,与小伙伴交往太少等等都使孩子不同程度地感觉统合失调。
有多年感统施教经验的师岱郑老师介绍:过度保护的家庭剥夺了孩子发育过程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听话,做事不积极,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刚好相反;七八个月没爬的孩子前庭不好;剖腹产的孩子,触觉和本体感不好,娇气难伺候,对很多事情易起过激反应……
另外,视觉统合失调儿童会出现读书跳行、抄错题目等等;听觉统合失调儿童上课时老师讲授内容听不进去;前庭平衡统合失调儿童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被人们看做是有“多动症”;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对触摸过分敏感、易受惊、缺乏自信;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不会跳绳、动作不协调、发音不准、口吃等……
爱因斯坦说:孩子生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错误的教养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协调出现障碍,许多应该优秀的才能却表现不出来。在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
感统失调矫正要趁早
在美国,感觉统合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基础的概念。在台湾,也已列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从一些孩子家长那里,我们了解到:进行感统训练的孩子,身体协调而敏捷;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反应能力快,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学习效率高;语言表达能力好,专注力好。像前边的贝贝小朋友,经过半年的训练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回答问题了,其他方面也改观很大。
郑州目前设置感统训练课程的亲子机构主要有“智灵童”、“聪明兔”、“真爱”和“小海豚”……每家都有专事感统教学的专业老师。并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大班制和小班制区分。具体到大小班,又分别有针对不同失调状况制定的不同训练项目,孩子上感统课之前必须经过正规严格的测试。专家认为:对感统失调的孩子进行训练以3-7岁为最佳训练时机,7-13岁是最佳矫正期,一旦超过13岁就会定型……
基于此,建议爸爸妈妈们都去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也不妨到亲子机构为孩子做个测试,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取适合自家宝宝的训练模式;还可以从网络中和相关的书籍中去寻找帮助。一些用心的妈妈们发现,除了选择亲子机构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开发一些感统游戏让孩子练习——
总之,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有了性格和学习问题再想办法亡羊补牢哦!
可以在家进行的感统游戏
刷子脱敏(1-2岁)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刷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感统训练应注意 在训练前的接触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孩子和你的距离缩短拉近,这样才能让孩子容易适应训练。让孩子觉得是在与喜欢的人做游戏!
在训练中孩子刚开始接触训练会有不良情绪,即使他们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这时要做的就是保持最好的情绪和精神面貌,耐心的带孩子进行训练。当然在训练中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可以进行惩罚。在新孩子训练中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强化孩子的训练热情,提高孩子对于训练的接纳.3 在训练中不要过分依赖器材,要适当的添加游戏内容,避免枯燥厌烦情绪产生。
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尽量说简单的语言,便于孩子理解。这需要有语言训练的知识。5 其实在机构里的许多训练项目是相联系的,除了需要有语言训练的知识外,还要熟悉其他训练内容和方法。因为其中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要与负责其他训练项目的老师打好关系,及时沟通!
我园席园长已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学习(剪影及详情可见园内公告或访问我园网站即可),我园正在紧张筹备将在下半年对所有的幼儿不定期的进行专业系统的感统训练。希望各位家长给予孩子鼓励及支持。
11.感统训练 大龙球 篇十一
1、仰躺大龙球: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作用:仰卧在大龙球上,可以强化前庭体系机能,调适重力感的讯息,采用此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刺激作用很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症孩子有特殊的效果.◆训练指导方法: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由指导者握住他的大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作此游戏前一定先作好趴卧大龙球游戏。
训练次数:游戏每次进行20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2、坐上大龙球
作用: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对孩子前庭感觉机能的建立帮助较大。同时可以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对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帮助较大。
◆训练指导方法: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这时孩子可以利用屁股力量作上下振动。
延伸活动:孩子可以坐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由另一位指导者与他作投接球游戏,或让他把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
治疗时间和次数:此游戏刚开始每次先从摇晃20次开始,熟悉后可慢慢增加到每次摇晃50下,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3、伏卧大龙球抓东西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
使用器具:大龙球、便于抓放的小玩具 作用:在缺乏重力平稳的大龙球上,作抓东西游戏,可以强化手眼协调、双侧均衡操控,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帮助很大。
◆训练指导方法:协助孩子伏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玩具置于孩子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拿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向前后滚动,用快慢、距离判断,使孩子触摸到玩具并将它拿起来。
治疗时间和次数:此游戏每次约进行20—30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功 能 : 大龙球是婴幼儿最佳的训练器材,婴幼儿在球上运动相当于在母体中运动,有支撑感,每分钟转动次数不超过15次,慢慢晃动,锻炼孩子前庭,使之达到最佳发育!在婴儿情绪好的时候给予训练。幼儿在做抓、握、捏的动作的同时,手掌与球面的突出颗粒相互摩擦,可对幼儿手部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触觉神经,训练儿童的协调能力,使其对大脑统合全面发展。经过训练的婴幼儿其运动能力、智能、平衡感、情绪等各方面都高于没训练的婴幼儿。大龙球适合不同的人群,大人也可以用来运动。特别对刚做妈妈的恢复体形训练有很大的帮助,真可谓母子共用的最佳活动器械,全家人适用。感统训练之游戏篇 游戏1 手偶来跳舞
父母手上戴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偶,一边唱宝宝最喜欢的儿歌,一边不断地舞动手偶,让宝宝的眼神随之游动,让手偶和宝宝进行交流,小家伙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还可以把宝宝抱坐在腿上,给他的小手上也戴上手偶,伴随着儿歌,一起摇摆身体。
游戏功能:这个游戏不仅仅是对宝宝视觉的刺激,同时也对听觉,平衡能力、交际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游戏2 爬过小拱桥
妈妈平躺在地板上,用玩具逗引宝宝爬过来,试着爬过妈妈的身体;然后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下面爬过去。
游戏功能:爬行对于宝宝的头颈、四肢、视觉等发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让宝宝多爬,这样才有助于健康的感觉统合。
游戏3 叫醒宝宝皮肤
抚触是宝宝最享受的时刻,父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刺激宝宝的皮肤,比如用羽毛轻轻地拂过、用软毛刷慢慢地刷过、用笔杆轻轻地敲打,都是唤醒宝宝皮肤的好办法。游戏功能:缺少触觉刺激的宝宝,会有胆子小、爱哭、适应性差等能力上的弱点,因为对皮肤的刺激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感统上的失调,同时在唤醒皮肤的过程中,也是不错的亲子交流时机,不要错过哦!
游戏4 宝贝足球比赛
妈妈趴在宝宝的对面,把球推给他,鼓励宝宝再把球传递回去;一个家长提起宝宝,使其双脚离地,让宝宝尝试去踢球,重复若干次。
游戏功能:在运球的过程中,宝宝的视觉、肌肉能力和平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还让宝宝慢慢地学着协同合作。游戏5 小小飞行员
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呈俯卧姿趴在小腿上,拉着宝宝的双臂,慢慢地伸展开来,顺势抬腿,让宝宝呈飞翔姿势,重复若干次。
游戏功能: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宝宝与妈妈的眼神互动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开心,同时在“飞翔”中,平衡能力、肌肉配合能力,以及胆量都得到了提升。游戏6 小战士过小泥潭
在宝宝的面前设制若干障碍——小垫子、枕头等,在另一头用玩具逗引他,鼓励他慢慢地爬过一个又一个“泥潭”,顺利到达彼岸,拿到宝贝。
游戏功能:在爬行的过程中,宝宝会遇到很多坎坷,这对他的平衡能力和感官的敏感度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游戏7 我是大力士
给宝宝安排一个任务——做个搬动工,让他把小桌子推到门口,把小椅子推到客厅,自己推着小车子散步,根据宝宝的实际能力来安排重量,减少摩擦力,不要让他有挫败感。
游戏功能:在宝宝直立推物的时候,四肢肌肉能力、平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是直立行走的一种训练方式。
游戏8 钻过小山洞
准备一个两边通透的麻袋,或者用若干枕头支起一个长约两米的小山洞,逗引宝宝钻进去,并且自主地爬出来。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推荐阅读: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07-03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10-15
自闭 听力训练07-31
以关爱自闭症儿童为例的爱心策划书10-06
公益广告策划自闭症08-29
关爱自闭症孩子活动策划书09-27
得过自闭症的孩子的小学作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