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2024-08-11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精选8篇)

1.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一

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

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便是一个例

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 补写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

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就你会耍贫嘴!”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

下白。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鱼)美。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你按要求写出自己学到的诗句。▲含有花名的诗句: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表达思念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含有季节名的诗句: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含有鸟名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写出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春: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夏: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③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秋: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 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写出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春: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夏: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③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④黑山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秋: ①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 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趣味小练习: 1.填颜色: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

海流。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5)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填数字: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5)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里江陵

(一)日还。3.填植物: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选择和填空,瞧你会不会?(15分)杜甫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赞赏的诗人是A李白B苏东坡C高适 2唐代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儿女”指A儿子和女儿B孩子们C青年男女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这首诗是寄给 A朋友 B情人C妻子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5“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的诗句? A李白B白居易C张九龄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人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于谦

7“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分别是-------------------8

代的两

-----------

9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是指----------------------------

●选名句巧填空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有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说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它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范仲淹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但他始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事”指改造世界的活动,任何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器”——工具。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指的就是一个个的我,从我做起是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体现。焦裕禄心里装着三十万兰考人民,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局面,他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语)

9知识的获得不单要靠读书,还要注重实践,正如陆放翁的诗所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141)岁。(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龄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花甲,指六十岁。重开,指两个花甲,一百二十岁。三七为二十一岁。上联加起来共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指七十岁。双庆,指两个古稀,一百四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下联加起来也是一百四十一岁。联语的特点在巧于用数。)

读书不好()读书。”上联意思是说是年轻是读书的好时候却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了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机了。你能据此注出对联中“好”的读音吗?写在括号内。

12、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里所说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3、同是描写山中的幽静,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南宋诗人王籍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北宋诗人王安石则认为“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古人常用(桂魄、玉轮、玉蟾、蟾蜍、玉盘、冰镜、冰鉴、冰轮、桂宫、玉兔、夜光、蟾宫、银钩、婵娟)等词语来代表月亮,月亮是古人常常借以抒发各种情怀之物,请按以下提示写出含“月”字的诗句: ⑴满月: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陆游)

⑵喜月、残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⑶愁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⑷思乡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陈残云(风卷残云)

11、古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此联为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

★王任重(任重道远)★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甘如怡(甘之如饴)★焦若愚(大智若愚)●丁慧中:秀外慧中——好媳妇啊。●王任重:任重道远——担子重 ●甘如怡:甘之如饴——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当成甜美的日子)●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⑵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⑶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与命脉,千百年间,万口传涌,我们要继承这民族传统文化。

1、我国一些风格独特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佳句:提到淡汝浓抹的西湖,我就想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长浩荡东流的长江,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同是描写山中的幽静,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南宋诗人王籍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北宋诗人王安石则认为“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3、将下列送别诗中的诗句与对应的诗题及作者用线连起来。

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李白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送刘判官赴碛西》—— 岑参 但去莫复问,白去无尽时。——《送别》—— 王维 欲识离人悲,孤台见明月。——《别诗》—— 张融

● 看你行不行?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3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2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5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26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二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 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结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的场景,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 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模拟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古诗知识,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 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 为我国小学各门课程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鉴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直接兴趣, 因此,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 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生动形象, 使学生对古诗赏析、理解及运用等能力得到提高。

如教学《静夜思》这首诗时, 教师可在课堂播放一组月夜的图片或是相关视频, 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并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夜空说给其他同学听。在阅读古诗环节前, 可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静夜思》的范读视频, 使学生既能从范读中感受这首诗的节奏, 又可以从视频的提示中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在阅读古诗时, 教师可通过具体的诗句和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明确它的中心含义, 即全诗从“疑”到“举头”, 从“举头”到“低头”, 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 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之情。

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进入诗的意境, 和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进一步体味诗句给我们揭示的主题。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优点较多, 但在运用时需注意一些事项, 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 都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 课前要钻研教材, 理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辅助方法, 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 特别是学习古诗的自信心。

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再现情景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 古诗阅读可包括齐读、精读、唱诵、表演读及美读等方法。因此, 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恰当运用这些方法来为语文古诗教学工作服务, 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如《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教学, 在阅读此诗前教师可向学生讲明此诗的背景:诗人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 游览庐山, 看到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于是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并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请同学们运用齐读、精读、唱诵、表演读及美读等多种方法来阅读全文”。在学生进行阅读时 (以精读为例) 提醒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要按照顺序, 仔细看清每一个字, 对古诗的句子、字词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⑵要理解重点句子和字词的表面意思, 并理解它的表达作用、情感色彩、深刻含义、在诗中的作用;⑶要从古诗所描述的景色与其他事物联系来仔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古诗所阐述的道理。学生在阅读古诗时, 可根据景语引发情语, 进入优美的意境, 品味和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从而明白因为诗人所站的位置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进而能达到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相结合、丰富表象和提高思维能力同步进行的教学目的。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情境教学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几年语文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语文教学进入新的时代。在教学方法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并困扰着教学工作者。古诗文的教学就是一大难点。尽管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备课,在课堂上介绍背景、解释字词,但在小学生的眼中,这些内容艰涩单调,难懂难记,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

一、情景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上世纪末。该理论的四大要素主要是创设以学习者为主的认为情境、学习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协调这四大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建构出整体的知识意境。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因此,作为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建构主义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倡导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关注学生智力和认知及情感的发展,避免学生学习情境的被动化。构建主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为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它们都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教师有必要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帮助学习者增强建构整体知识体系。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是当前在西方备受推崇的学习理论。《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一书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中对于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的过分关注,对文化和物理背景认知方面的缺失。他们认为知识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应该高屋建瓴地将学生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网络中,从而将认知的研究重点从关注人转向关注人和环境。

二、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自发自主原则

自主自发原则注重师生间彼此信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情境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角度出发,从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方面去考虑,改善教学方案。

(二)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指的是无意识与意识的统一以及非智力与智力的统一,从状态上表现为轻松与精神集中并存且互补。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不但使学生思维集中,还要充分调动其兴趣无意识潜能、愿望等能动因素。

(三)愉悦轻松体验原则

学习效率与心理的激奋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轻松愉悦的环境更能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境时得到快乐感。

三、低龄段古诗词情景教学的方法研究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借助科技的力量,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形象、直观,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并且相对独立,便于与学生互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地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地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在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学习时,开课时就选择明快的乐曲,来激发学生对于古诗整体情境的想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则选用柔和富有意蕴的古筝曲进一步开拓意境,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水、山、彩云、猿声、小船飞流而下,学生在诗与音乐渲染氛围中,入境入情地随诗人去领略文字中展现的风光。又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空灵、静雅的古曲则带领学生走进寂静的古寺,感受到诗人宁静淡泊、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带领学生真情品读

王国维这样说过:“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这里的“境界”即“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灵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启蒙作用。老舍也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要有光彩。”在教师的导读中,语言描绘与直观手段的结合非常重要。在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中,教师言语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小学生对于诗歌的主观感受,从而帮助他们领略诗歌的意蕴,欣赏诗歌之美。

例如,《赠汪伦》这首李白所著的离别诗。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深千尺”与“送我情”相照应,诗人将友情之深巧妙地用“潭水”来做比喻,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踏歌送行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一首令人称道的名诗自有其过人之处,一字一句慢慢品味细细推敲方显韵味。这一方面的教学显然离不开教师悉心的引导。

(三)注重教学活动拓展

角色扮演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好方法。结合诗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角色表演来感受情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角色,贴合诗歌但也不局限于诗歌本身,充分调动活跃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位置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主地调换成诗词中相应人物的心理位置,必然有全然不同的体验。这种教学互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及时联想也是帮助小学生复习巩固学习过的诗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外出活动过程中,如看到有人垂钓,即问:“咱们学过哪些诗句与眼前情境相似?”学生们可能联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春天的时候,看到枝繁叶茂,可能会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看见夜色中农民扛着锄头归来,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锄禾》)脱口而出。将诗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明显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力、掌控力。

四、结语

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品德与性情的最佳塑造期。师生一起探索、发现和分享,将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内化为学生自己一生宝贵的精神资源。

4.高三语文古诗词及做题技巧 篇四

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

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

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

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

5.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五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2017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①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

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③(2017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2017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注】

②①,秋风斜月钓船归。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2017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1】

黄昏。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016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①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2016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2016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2016新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③①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2016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

①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①②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⑤③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

(2015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

【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怨。山有时而童巅徽外三两弦【4】

【3】

【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5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1: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2分)

(2)请欣赏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答:

(2015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201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 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

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015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015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②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 分)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②

①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

(2014北京卷)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2014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双调·蟾宫曲____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3 分)答:________________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杪:树梢。

6.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六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赤壁》 感情:

本诗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从构思、立意两方面作具体分析。

3、《水调歌头》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4、《早春》

感情:

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情: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④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

6、《观刈麦》

感情:

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感情: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④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⑤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8、《使至塞上》

感情: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④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⑤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9、《黄鹤楼》

感情: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0、《春望》

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④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1、《泊秦淮 》 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12、《过零丁洋》

感情:

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感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涵的哲理

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

14、《己亥杂诗 》 感情:

这首诗首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具体说说首联作者的复杂情感

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5、《望岳 》  感情: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16、《钱塘湖春行》

感情: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17、《登飞来峰》  感情:

“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8、《雁门太守行》

感情:

试从“炼字”的角度,对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作一点赏析。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渔家傲》范仲淹

①感情:

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⑤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20、《天净沙 秋思》

感情: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④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感情:诗人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表现了诗人对仕宦沉沦、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同时也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怀念故友;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2、《夜雨寄北》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有朝一日能和家人团聚的美好心愿。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④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⑤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23、《关雎》

感情: 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比兴。如开头由关雎说起,引出君子追求淑女,这种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诗中多次运用,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24、《蒹葭》

感情:表达出了一种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心情。(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25、《相见欢》李煜

感情: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亡国哀思)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 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愁情的纷繁错杂和难以排遣。】

26、《浣溪沙》晏殊

感情: 伤春惜时,对宇宙人生“无可奈何”、难以名状的惆怅之情,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态度。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情感。

【落寞、孤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感情:边塞壮丽景色赞美,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28、《饮酒(其五)》

 感情:表达了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的思想感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④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29、《行路难》

感情:由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30、《游山西村》

①感情:对农村风光、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悦、挚爱。(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l 分)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蕴含什么哲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臵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否极泰来)】

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感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革社会现实的崇高理想.把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保证国家、百姓的命运.沉思中振作,抒发体察人间的冷暖,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32、《观沧海》

①感情: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3、《江城子 密州出猎》

感情: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的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④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要赏析。【答:《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阙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下阙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只要从“外在形象”和“内在感情”两方面回答即可。】

⑤“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34、《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①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百姓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35、《无题》

感情:别离时的痛苦,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 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36、《木兰诗》

感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旦辞”、“暮至” 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 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④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7.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七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能力,自主探究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明了阅读古诗的重要性。古诗是鼎立于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编入小学课本里的一些五言、七言绝句, 都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取的精品, 可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养成勤劳的美德, 熏陶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可是目前古诗教学却处于老师教, 学生读;教师讲, 学生记的“高效低能”状态, 致使学生对古诗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让古诗教学趣味横生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参加了“重庆市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暨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讨会”, 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朱煜老师展示的一堂《江南春》的教学, 让我走出困惑, 茅塞顿开, 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创设诗歌情境,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欲望, 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法,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想象, 使学生感受诗情, 领悟诗意, 读出诗味。

《江南春》一课的教学伊始, 朱煜老师出示了四幅江南美景, 配上一段古典音乐, 引导学生从拍摄的时间、背景、人物活动等不同角度观察烟雨蒙蒙的江南、柳绿桃红的江南、莺飞草长的江南。有意识地创设诗歌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想象诗所描写画面, 让学生仿佛置于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境界, 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二、授之以渔, 培养阅读能力

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 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不学, 教师应教给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渔。朱煜老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引领他们反复阅读, 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教学片断一:

师:听了孩子们的阅读, 老师也真想读一读, 不过老师的读法和你们有些不同, 请你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

学生1说:我听出了老师读“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旗”字读得很长。

学生2说:我听出了老师读得有停顿、有轻重、有规律;因为读的节奏不同, 所以读出的感情也就不同。

学生3说:我觉得老师读得抑扬顿挫, 有节奏, 有轻有重, 像诗人当时读的那样, 好像杜牧再现 (全场笑声) 。

师:这个孩子的听觉非常敏锐, 她不仅仅是听出了老师读得有停顿, 而且听出来了怎么停的。很多古诗都讲究平仄和押韵, 格律要求很严。比如这首七言律诗, 有好几种读法, 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平仄, 我们把普通话中的第一声、二声称为平声, 用“—”表示, 读得长些;把第三声、四声称为仄声, 用“|”表示。出示大屏幕:

千里莺啼绿映红,

— | — — | |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 — | | —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 | | | |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 — | —

师:孩子们, 你们跟着老师的方法, 再把这首诗读读, 看看谁能读出诗人当时的感情。

解读:朱煜老师要求学生初读, 要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再读, 想想画面, 理解诗意;三读, 感悟情景, 读出诗情。抓住最关键处来理解诗歌内容, 字字领悟, 句句推敲, 采取范读、自读、争读,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深化。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使之受益终身。

三、自主探究, 激发创新能力

华师大博士生导师方智范教授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方法和形式的问题, 本身就是教学内容。主张诗歌教学要触摸语言的魅力, 理解诗人心灵的博大。学生只有进入诗“境”, 诗歌中的文字才能活起来, 学生内心逐渐与诗人相通, 诗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

在完成对学生阅读古诗的训练后, 朱煜老师进一步挖掘教材, 由表及里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 拓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片断二:

师:从这首诗里,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江南繁荣昌盛的景象。

生2:我看到了依山傍水的村郭、众多的寺庙、袅袅的青烟、啼叫的黄莺、绿树红花、楼台亭阁¨¨¨

师:同学们, 这首诗用那么小的篇幅, 居然让我们看到了很多, 想到了许多东西, 所以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不过, 在明朝时, 有个人读着读着说, 不对呀, 读出问题来了。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明]杨慎。谁能说出它的意思?若杨慎要把“千里”改为“十里”, 同意吗?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1:千里好, 能体现出江南黄莺齐鸣。

生2:千里好, 它说出了整个江南当时繁花似锦, 更富有诗意。

师:更富有诗意, 说得好!如用十里, 范围就太狭窄了。因为千里很夸张, 让人有更多遐想的空间, 能看出整个江南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姹芷妍红的景色。

师:古人写诗, 常常把感悟, 然后一边吟, 一边唱。反复吟唱完了, 就提笔写下来成了诗。古人没有普通话只有方言, 诗人会边走边摇头晃脑地吟诵 (方言模仿) 。

生:大笑, 鼓掌。

师:想不想用你们的方言话读一读这首诗, 想的同学就站起来读。

生:全部起立, 用方言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师:当你们用方言吟诵的时候, 诗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所看见的春色我们也见得, 大屏幕打出3张江南春景, 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张或两张, 如果在叙述时, 用上你学过的古诗就更好了。由此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解读:“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好之者, 不如乐知者。”营造课堂和谐,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纵观整个课堂, 朱煜老师的古诗教学像厨师用炆火焖汤一样, 慢慢地熬出了美味;像赵本山的小品, 使人在快乐中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8.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题 篇八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应用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加以语言的描绘,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倾向与思想态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情感态度,塑造完善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想象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发展前景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不仅仅适用于教育事业中,对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应用加以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

一、明确教学的目的,抓住意境

意境是古诗的一大特点。所谓意境即是诗人在诗歌创造时运用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寓情于景,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两者达到高度融合,为读者带来视觉与精神的享受。古诗的意境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词句的描绘加以实现,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词句巧妙的诗句启发学生思考、联想,使他们在古诗阅读中自主体会、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诗句的意境作为古诗教学的切入点,对诗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意境中陶冶情操,拓宽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想象力。例如:在教学《乌衣巷》一诗时,全诗用生动的词句、形象的意境创设了富有哲理性的艺术情境,运用周边的景物衬托出了王朝贵族的没落荒凉,全诗感情基调平缓、婉转,读起来使人如身临其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应当抓住这一艺术形象,以诗句的描绘为切入点创设有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走进诗所营造出的意境中,深刻体会、感悟诗人的情感思想,进而揭示全诗的中心主旨。这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古诗学习的兴趣,还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技术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种产物,它的运用领域愈发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用途是服务于教育事业。小学生的平均年龄在七到十二岁之间,智力、想象力、审美能力还不够成熟,在古诗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深奥难懂的诗句。对此,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诗歌内容与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贯穿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执教《江雪》一诗时,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内心孤独、彷徨、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思想感情,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看似简单,但想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领悟诗中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又很难,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收集相关图片及视频,将诗中的内容与意境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画面或视频中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在以多媒体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领悟诗中意象,提高学生审美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发挥促进作用。

三、启发学生思考想象,激活思维

古诗的另一大特点是形象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古诗语言的生动描述刻画出一幅幅形象隽永的画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展开奇异的想象,让学生在古诗的美中陶冶情操、领悟生活,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完善人格,为培养出社会发展进步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例如:在于谦《石灰吟》中,诗人以物喻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即使遭受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般的苦难,也要清白做人、不与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启迪学生要做洁身自好、高尚清廉人,勿忘初心。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就可以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他们的思想,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景美、意美,领悟到许多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进而提高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总而言之,古诗主要采用情境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体现出诗歌的建筑美、意境美、音乐美与形象美。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诗歌诗句所描绘出的意境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以深刻的体现与表达,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诗歌技巧,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与品味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99.

[2]王永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04:45.

[3]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05-106.

上一篇:污水厂运营监管工作方案下一篇:蒙古族学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