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14篇)
1.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一
一岁时,我得了一场病,高烧久不退,烧得我啼啼大哭,爸爸妈妈心惊胆战地把我送到医院,经过治疗,我的病慢慢地好了。
有一天,姥姥抱着我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教我说“妈妈”。姥姥见我没有反应,很惊讶,连忙跑到妈妈厂里把情况告诉她。妈妈非常伤心地哭了。第二天,妈妈、姥爷带我去市里的大医院找专家给我看耳朵。经过电测,确定两耳的听力损失均为110分贝,属于重度耳聋。后来,医生诊断:由于注射庆大霉素过敏,导致中毒性耳聋。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到处寻医问诊。什么“脱敏疗法”“气功疗法”“耳朵注射药物法”等都试过,却没有效果。在我三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经过商量,把我送到北京。那年冬天,天气好冷,爸爸带我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哇!多么宏伟的城楼,多么壮观的广场。我们又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看到了他老人家安详的面容。
在北京,爸爸抱着我跑了多家医院,最终没能治好我的耳朵,我们只好回家了。那几年,父母亲先后带我又去了上海、山东、浙江,家里的积蓄早已花光了。可那时,我对于发生的一切,并没有悲伤的感觉,依然快乐地成长着。
一年又一年,我长大了,渐渐地懂事了。有一次,一位可爱的长发小女孩走到我面前跟我说话。因为听不到,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我心里很着急,只能摇摇头。那女孩很失望地离我而去。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很烦恼。我为什么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面对面地交流!我知道,世界上一定有美妙的声音、动听的音乐。要不然,怎么有那么多人在听音乐会?我渴望听到声音,我要听见小鸟唱歌,我要和小朋友说话。
我梦想着上帝能给我一副健康的耳朵,让我恢复听觉,我愿做一名节目主持人,把来要说的话,在一天内都说出来。
2.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二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3.写花的七年级下册优秀作文 篇三
清晨的穹顶九霄澄净如那汪海碧波,晨光熹微,倾洒于古老沧桑的遗址。落寞百年的建筑物拉长了影子,显得无尽陈旧与凄凉。
残垣断壁之上,一阵清风带着吹落的花瓣,如风吹薄?将我的视线带了去,远处,淡淡的梨花香沁人心脾,满树的梨花随之而动。这朵朵雪浪并没有让我如痴如醉,而是将我的视线牵引至了那片海棠花。它静静地立在那,不浓不淡,那粉不如牡丹妖艳,却比梨花多几分烟火气,我顺着微风寻得了海棠花溪。
一株株洁净的白,如同刚刚出阁的女子,正值妙龄,素净中又带出些许风情。静立于水畔,却又在融融春日浮现出点点红晕,风OO@@地吹过少女的裙摆,小心翼翼地带下几片浅粉的花瓣。枝头的几点粉红躲在微微颤动的棕色树枝下含羞浅笑。
向前走去,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海棠花树,都想一睹这亭亭少女的风姿。这时,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角,用小小的手指着湖水:“妈妈,水里……”我不禁向男孩手指的方向望去,水面上荡开环环涟漪,而一树树的海棠花正在这薄纱之中缓缓摇曳。风吹过,海棠花如雨点般落下,轻轻地飘落于湖面的倒影上。这时,一条红色的鱼儿游到了花瓣前,小嘴一张一合,仿佛在亲吻着这一树花朵。穿梭于海棠花海中,小鱼的尾巴轻轻带过,如同一把调色刷,为花瓣刷上一点点粉色。这一树繁花就这样在水中盛开着,被万物亲吻着。
一片花瓣飘落进我的手心,也落入了我的心中。我用指腹轻轻摩挲着这小小的花瓣,指尖传来的不仅有柔软的触感,还有淡淡的无形的清香。花落得多了,仿若烟花一般,很美,也很短暂,但仍然热烈。烟花亦如海棠,也亦如人的一生,花开花落,转瞬即逝。
4.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四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王文丽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初次见面,彼此还不认识。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 生:王老师——
师:我最喜欢老师这个称谓。有人说,做老师好,因为老师每一天都在温习着童年。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可是我最羡慕的是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是学生,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师:是呀,我也曾经拥有这样美好的岁月。生:因为我们生活的无忧无虑,非常开心。
师:有这样一句词“少年不识愁滋味”,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因为我们还拥有无限的时间,还会度过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时间是无限的,我想等你到了我这样的年龄,你会更加懂得这只是相对而言,时间真的是很有限的,只不过因为我们年龄小,有的时候意识不到罢了。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我们刚才谈论到的这个话题——“时间”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 强调:“赛”字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师:你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 生:我和同学赛跑过,一般都是我赢,因为我跑得快。(笑声)生:运动会上,我和对手赛跑,我得了第一名。生:爸爸骑车,我和他赛跑过,爸爸赢了。
师:这位爸爸好像有点欺负人。(笑声)我听出来了,你们赛跑,大抵是要比出个输赢,要争取第一。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为什么提出来要和时间赛跑呢?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试试能不能找到最重要的一句话。(生自由读书)
师: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生:因为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我非常认同你的说法,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学生默读,标画,汇报)
生: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生:有一天,你会长大,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你们刚才找到了三句话,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 生: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教师板书)
师:当爸爸和自己的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难过。
师:为什么而难过?
生:为失去亲人而难过。因为外祖母也是爸爸的亲人哪!
师:看到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在无情的时光隧道中走完人生之路,的确是很让人难过的事情。生:我也认为是一种难过的感情,但是是爸爸为时光的流逝而难过。因为他说“爸爸原来也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说明他对再也不能回到童年感到无望。师:“无望”这个词用得好!言简情重,我很欣赏。还有其他的情绪吗? 生:爸爸感到很无奈,因为时光的流逝他也挽留不住。
师:眼睁睁地看着时光就这样从身边溜走,却又无力挽留,当然无奈。
生:爸爸还对我寄予了一种期望。“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这说明爸爸希望我不要太难过,希望我能够正确看待这件事。
师:看来,这一段当中凝结了爸爸太多的感情。有失去亲人的悲伤,有挽留不住时光的无奈,还有对孩子的一种安慰。这么多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你能读出来吗?请你试一试。(指导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师:这里面谈到了“一寸”这个长度单位,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吗?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体验“一寸”)这个“一寸一寸”是想说明什么呢? 生:太阳落山很快,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师:多可惜呀!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导读,板书:太阳)师: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讲到了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生:时光如梭、光阴似箭
师:(板书这两个词语)你能从这两个词语当中找到几组表达意思一样的词? 生:“时光”和“光阴”。
师:对,这两个词语都指的是时间。生:“如”和“似”。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生:梭和箭也是一个意思。
师:是这样吗?看老师在黑板上画:(边画边讲解)“梭”是古时候织布的一种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枣核。织布的时候,它要牵住线上下迅速地运动。箭呢,大家很熟悉,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通常箭杆后面附有羽毛,射出去的速度极快。它们两个表示的是一种事物吗? 生:不是。
师:那它们到底什么相同? 生:都是说时间过特别快。
师:也就是说表示的意思相同。说到这里我还有个问题:既然表示的意思都一样,为什么还两个词语来说明?只说一个不行就行了吗? 生:这是为了更加强调时光流逝的快。
师:好极了!看来,我们的讨论不光学会了知识,还懂得了一点写作上的技巧。下面继续我们刚才的话题,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也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生:我看到鸟儿飞过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师:同学们认真听,他在读的时候强调了“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原来再也不会回来的还有鸟儿。(板书:鸟儿)作者用老鸟和小鸟作比较,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时光中事物的变化之快。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分钟,汇报)生:今年的花儿开了又谢了,明年再开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这一朵了。师:所以古人有“花无重开日”这样的诗句。
生:今晚你在天空中看到了眨着眼的星星,明天再向你眨眼的已经不是今天的星星了。师:这句话意境非常好,不过要注意一下语序,应该是“今晚你看到的在天空中眨着眼的星星„„”
生: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又是不同的,因为我一天天在长大。(掌
声)
师:在时光的流逝中,我们得到了成长,这就是人生的收获。
生:我认为,万事万物都在时间的变化中发生着变化,例如:小草、星星、太阳等等,而且时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我们人能够做的就是抓紧时间,这样才能留住今天。(掌声)师:是呀,所以当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中包含了这么深的蕴意,于是他决定和时间赛跑。他赛跑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学生自己练习读89、10自然段,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师:第八自然段讲我跑赢了太阳,你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 生:高兴。生:愉快。生:兴奋。
生: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师:读得时候节奏稍微快一点就更能突出作者这种愉快、兴奋的心情了。(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八自然段,很投入)
师:这段话当中出现了三个“有时”。听老师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和我们不一样。老师读得好像在回忆着什么,而且感觉在偷偷地笑似的。(笑声、掌声)
师:(跟学生握手)你真是我的知音哪!我在读的时候的确想到了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在我小的时候我能够十天就把一个暑假的作业写完,那真的是一件值得回味的美好的事情。同学们,这就叫读出感受。你们再来试试。(学生练习读)
师: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因此而受益无穷。什么叫“受益无穷”? 生:就是得到的好处很多。
师:这里面“无穷”的意思就是“好多”。多到什么程度呢?说不清楚。然而请你发现作者最大的收益是什么?
生: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师:为什么作者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还要和时间赛跑呢? 生:我觉着作者说的并不是真的和时间赛跑,而是说要抓紧时间做事。
师: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
再来读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学生练习)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可是你们知道吗?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往往不懂得珍惜时间,他们以为时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王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还不懂得和时间赛跑,直到上了初中,读了一首题为《揽镜》的诗歌,才得到了一种顿悟。今天我把它也带来了,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它带给我的启迪。(出示诗歌,师带生读)揽镜
偶然揽镜瞧一瞧,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是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看见那些老者弓背弯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那么老。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的消耗„„
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接下来我想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和时间赛跑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静静地思考约1分钟)
生:我的爸爸是一名教师,珍惜时间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师:你这么理解父亲,把教师这个职业看得这么高尚,我作为他的同行感到很欣慰。生:我的爸爸是一个医生,时间对于他来说非常宝贵,他可以在手术室里抢救更多人的生命。师: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生:我的爸爸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时间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为别人服务。师:这个“别人”说的更准确一点,应该是什么? 生:乘客。
生:(不好意思地)我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我觉得时间对于我爸爸来说意味着多赚钱。(笑声)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笑是在肯定你的诚实。多赚钱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偷税漏税、不违法,多赚钱是很光荣的事情。
师:(走向一个沉默不语的小姑娘)我看你一直低着头,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小声地)我爸爸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
师:你觉得他不工作了,珍惜时间对于他来说还有意义吗?
生:(沉默)
师:她对这个问题很迷茫,显然她需要帮助。谁能告诉她?
生:我觉得他爸爸躺在床上不能工作了,但是时间对于他来说也有意义,因为他活着、家里人就高兴,这就是意义。(掌声)
生:躺在床上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啊!我看过电视节目里介绍一个姐姐,手不能动,就用嘴叼着笔画画,画出来的画特别漂亮。我觉得带给别人美的享受,时间就有意义。(掌声)师:可能我们把他父亲的病情想象的太严重了。但是不管怎样说,我想大家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只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作者所说的跑赢了时间。师:(走向一个红着脸低着头的男孩子)我注意你很久了,感觉到你一直在思考,能跟我们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生:我妈妈没有工作,我也不知道时间对于她来说是不是有意义? 师:你妈妈不工作,每天都在家里干什么? 生:做饭、收拾屋子。
师:把家里的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使得你能够安心上学,你爸爸能够安心上班,这对于你妈妈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意义。(掌声)
师: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交流、碰撞,我们对于时间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跟时间赛跑,最终跑赢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一个目标。刚才我把流沙河的一首《揽镜》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家,此时此刻,你想对我说些什么,或者你还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生: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师: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来勉励自己,很好。
生: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就是时间。
师:世界上最多情而又最无情的也是时间。珍惜时间的人,时间报以他温情微笑,浪费时间的人,时间会给他无情的惩罚——一无所成。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吗? 生:是鲁迅说的。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看来你是个有心人,非常善于积累。
生:我会背明文嘉写的《今日歌》,还会背清鹤滩写的《明日歌》,我想把它送给所有的人。(掌声)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背诵,我想这样的文字一定会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启迪。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 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师:此时此刻,如果我请你把这句话也送给我,你会说—— 生:假若您一直和时间赛跑,您就可以成功。
师:如果我请你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你会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地说—— 生:假若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
5.往事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五
教我英语的老师姓顾,我们都叫她顾老师。由于我的英语成绩很不错,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她的赏识。由于我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她总是很给我面子。
那时跟现在一样,已是深秋。天黑的有点早。在上最后一节英语课时,夕阳很红,因为快下山了。我的`同学送给了我两颗磁铁。在上英语课时,我控制不住玩心,把手伸向了它们。老师打开了灯,可它们却不怎么听话,亮几下就灭了。老师只好借助外面的那昏黄的光给我们上课。
也就在这时,那两颗磁铁碰到了一块。“啪——”,声音很响,全班都听到了。顾老师问到:“是谁?”但她的目光一直盯着我。她看得真真切切,我也看得真真切切。放下了磁铁,我的手又痒起来了,心里安慰着自己:“没事,不要再让磁铁碰到一块儿就好了。”鬼使神差地,它们又撞到了一起。我吓了一跳,手一松,他们又到了地上,发出了两声巨响。老师的话音里充满了怒火:“王聪翰,把磁铁交上来!”她的目光死死拽着我不放,我低着头,慢慢地走到讲台那儿,极不情愿地交出了那两颗珠子——在班级所有人的注视下。老师忽然分开了它们,还了一颗给我,说:“当你什么时候考到一百分时,我就把剩下的一颗也还给你。”
也真奇怪,自从老师说了那句话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错,总是与100分无缘,一直在九十八分、九十九分之间徘徊,甚至有一次就因为自己意志不坚定,临交卷时把正确选项涂改而扣了分。
机会再一次降临,快要期末考试了。我似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夺得了一百分。当我看着那张100分得试卷,我却不想去找顾老师了——权当留个纪念吧!
6.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六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7.冒险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七
一大早我就兴冲冲的来到了事先约定好的集合点,我和我的队员们一起讨论队名。大家交头接耳,有的说皮卡丘队,有的说勇往直前队,还有的人说复仇者队。经过投票,复仇者队以三人获胜。教练又说让我们取我们队的口号,我们再顿时变得沉默了。突然有一个人举起手来,对教练说:“教练,我有一个想法,我们队就叫勇闯长沙,复仇者在此!”因为队员们没有想出其他的口号,所以就只好认定这个口号,勇闯长沙,复仇者在此。我们又来了一个麻烦,就是要竞选各种职位。一个职位如果只有一个人举手,没有别人举手的话,教练就直接让他当这个职位。可是轮到队长这个职位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小学毕业的大哥哥都要当队长。我的理由是我能管理好整个队,而大哥却说觉得我们当不好,就让他来当。经过竞选,我以一票之差输给了他。我败下阵来。选副队长的时,我却以三票当上了副队长!职位都安排好了,我们就开始了。第一队叫勇闯队,第三队叫铁梅队。
我们的问路官和我们讨论了一会儿,就决定先去最近的火宫殿。到了那里面,我们找到了任务图,里面要求找到这里有哪些领导或者名人来吃饭?等我们找到了,就让负责任务的人把它一一记上。我们又要去完成第二个任务,找寻不同颜色衣服的人和她一起拍照,问她从哪里来?我们成功问了五个,也拍了照,可我不敢去,所以我没问任何一个。到了卖东西赚钱的时候,我有了兴趣。可是我问了好几个人都没有什么收获。而我一个队友一开始就卖出去了一块钱。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卖出了一块钱,我却一分钱也没卖出去!我有点垂头丧气,教练鼓励我,我就继续开始卖东西。我问了一个又一个人,终于有一个人用一块钱买走了我的一包纸巾,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就趁着这个好运气,连着卖掉了四块钱,我们七个人赚的钱合在一起就有39块,39再加35块,我们就有70多块,就可以吃午饭啦!
我们走着走着,准备到第一师范的食堂去吃午饭,结果碰上了失落的勇闯队,原来,他们早就已经到了第一师范的食堂门口了,可惜食堂关门了,谁也进不去。我们就在附近的一个小粉馆吃了一顿饱饱的粉,一共花了50多块钱。而勇闯队只花了31块。我们又来到了第一师范,据说毛主席曾经在这里读书。我们找到了任务图,里面要求我们找出毛主席曾经暑假留学跟谁去留学的?我们在一面墙上找到了这个答案,原来他是和萧子升,萧喻一起去的。
这次我们又来到了白沙古井,那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下面的的井里取水。而我只和队员在那里卖纸巾,这次收获不怎么大,但是我们还是赚到了钱,可以坐车买雪碧喝。而且还有一次,我们坐在勇闯队的前面,让他们看着我们吃冰淇淋,他们馋的直流口水。我们坐着车,悠哉悠哉的来到了万达广场,结果,勇闯队都已经到了,他们还买了小玩具,没有关系,反正他们有玩具,我们吃的多。不过,第三队铁梅队有点搞笑,他们去了岳麓山,从山脚爬到山顶,从山顶爬回山脚,这样来回搞了两趟,最后冒着雨跑回来了!
8.关于校服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八
校服是红蓝相间的运动套装,挺好看的。它的样式虽不新颖,但掩饰不住动感与潇洒的气质。这身校服,向我宣告了初中时代已悄然拉开序幕。三年的初中时光,期间可能会有波澜与挫折,也可能会伴随惊喜和挑战。
校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过于胸前的“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这十个字了。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啊!还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和妈妈走在街上,与穿着这样校服的学生擦肩而过。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几年后,你要是也能穿上这身校服,我就心满意足啦!”现在,这身校服就真真切切地摆放在我的面前,不知妈妈会不会心满意足呢?
是的,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拥有了这身校服。而另一些同学,因为没有升入五中,只能将梦想深埋,穿上一套完全不同的校服,他们会不会有一点点遗憾呢?
我突然心血来潮,把小时候穿的那些衣服都找了出来。也找出了童年的许多回忆,那些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时光也都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看着这些小去的衣服,我想到了一个词——-成长。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穿小的衣服都藏在了柜底,又把新的校服放在床头。昨天已逝去,明天将到来。对于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做好当下,当好一个小小五中人。
9.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七点认识 篇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会合作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合作学习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 在这种交往中学生不仅会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 而且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
1.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营造合作学习环境 。
首先把全班按学习表现平均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再在每个小组中根据学习表现用结对子的方式建立互助学习小组,结对子时做到一名好学生与一名或两名较差的学生相结合。划分好后,征求所有同学的意见,争取建立和谐的互助关系,为以后愉快合作,共同进步打好基础。
1.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帮教活动,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中组长要发挥作用,组织、调控本组的学习活动,对于每个学习任务首先自己要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要相互帮助,提倡学生相互提问、相互检查,并且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以结对子两人的平均成绩来定,哪个同学出了问题,两个人都要承担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所教的学生教者愿教、学者愿学,互帮互教已蔚然成风。在这种一对一的帮教活动中,学习好的同学以教会了其他同学为荣, 以小组顺利通过测试点取得好成绩为乐;学习差一点的同学因学会了知识而感到欣慰,因合作过关而感到快乐。
2.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上课前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语文口味等,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课堂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1在预习中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是孩子自主识字的过程,可以指导孩子读准字音,先读读生字条中的字,认识的旁边打个小五角星,不认识的在文中圈出来,读读上面的拼音,记住字音,再读读生字条中的字,会读了,把拼音朋友请来,写在字的上面,以便巩固。
3.2在教学中巩固字形。经过预习 ,课堂教学时老师再有意识地问:“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组织大家汇集好的记忆方法,集思广益,学习互补,可以巩固字形的识记,掌握识字方法。
3.3在阅读中理解字义 。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朗读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从而强化识字。
4.作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见闻,激发写作欲望,使他们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验,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5.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和注重作文的评价
学生要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 还要学会修改,使它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绝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对基础差的,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6.课外阅读教师要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阅读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激发兴趣。比如: 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聂耳》、《贝多芬》的故事。 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 ,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 这样会使他们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7.教师要有意识地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10.关于承诺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
转眼间就到星期天上午了,但是屁股并没有把作业送过来,反而在电话中教训了杰克一顿:“你是不是还想着我一定会遵守承诺呢?但,屁股的屁股是不会代替脑袋的。”
这个故事写的主要是不遵守承诺,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时候,我们可以不遵守承诺,但是得在别人偷懒的前提下;或者这么说吧,不管是遵守还是不遵守承诺,都得看前提:一味地遵守承诺不一定好,不遵守承诺也并不意味着不好。”
过去,吴起出去遇见朋友,并且叫住他一起吃饭。朋友说:“好。”吴起说:“等待您吃饭。”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来,但是,吴起一直不吃饭,等待着他的朋友。的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他的朋友。朋友来了,吴起才和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等待朋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自己遵守承诺,而是害怕他的朋友因为自已吃了饭而失去践行诺言的机会。
吴起不仅仅是自己遵守承诺的人,而且是一个懂得维护他人承诺的人。一个人没有履行承诺可能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的,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遵守承诺剥夺了他践行承诺的机会,那么,他的遵守承诺也就失去了价值。
11.成长中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一
在童年时,我快乐的与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跳绳,踢毽子……记忆犹为深刻。
有一次,我刚吃过中午饭就出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已经在大坝子等着我了。我招呼道:“唉,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他们打断了我的话,匆匆忙忙地说:“快点,我们还要去摘李子呢!”说完,便急忙拉着我,一起去摘李子了。我们有的拿小板凳,有的拿小勾子,有的拿小背篓,蹦蹦跳跳地到了李子树下。李子树很矮,我们只需要站在板凳上,就能摘到了。
一个个李子青中带黄,在绿叶中掩映着。一个伙伴说:“我先吃两个,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家边摘边吃,邻家阿婆说:“把核扔在水里,来年还可以长出小李子树。于是,把核扔在水田里。突然,一个声音大喊道:“谁呀!砸到我头上了。”呀!砸到正在田里劳动的大伯身上了。
……
可是现在,我真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当然,只要是放假,那电视机前就少不了我。我不知道怎么的,又很少说话了,自己的事情也不想对父母说,时常会觉得孤独,心里总是堵得慌。这也许就是成长的标志吧。人在长大,思想也在变化,那美好的童年再也不能找回来了。
12.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篇十二
一、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问卷调查是收集客观数据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为了调查教师备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经统计结果如下:自主独立设计6%,多数独立,少数摘抄15%,基本摘抄65%,其他的4%。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确实让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虽然是课前备了课,但形同虚设。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意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很少经过个人的思考,也甚少考虑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课堂中更多注重灌输学生各种知识,很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气氛沉闷,效果低下。个别教师偶尔上公开课才认真备备课,备课的形式也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
导学案从字面理解为:“导”是引导,“学”是以学习为目的行动,“案”是设计的方案。它的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成为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但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万年牢》为例,尝试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探究导学案在自学课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提高自学课堂的效果。
1. 课前——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突显“导”的功能。
导学案设计最大的功能是“导”,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案。因此,在授课前,笔者充分预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进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引发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此外,笔者在备课时正确把握导学案的特性,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预设学生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统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巧妙地将隐形目标和显性的目标正确呈现,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中的方法与情感因素,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如在《万年牢》的目标制定,笔者是这样制定的:(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这样笔者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在教学中充分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塑造学生的全部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显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课中——精炼价值问题,鼓励自主交流,达到“学”的目的。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灵活地将学习目标穿插在各个问题当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基于此,笔者分析《万年牢》的教学目标,精炼课堂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层次化,不断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得。笔者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问题”、“同伴问题”、“群学问题”、“班级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还积极引导学生先对个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继而笔者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充分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提高探究效率。这样通过同学思维的碰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3. 课后——注重疑难反馈,巧用评价机制,把握“案”的有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问题答案是唯一,学生一般能在书本找到答案,往往把问题设计填空式、判断式、选择性的方式,缺乏开放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定式,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基于此,笔者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希望能够在同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发散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了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者你对文章某些句子还有个人的观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反馈个人的学习收获。虽教师是按“案”来上课,但从“案”走出来,注重学生生成,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的技巧固然能提高课堂的实效,但教学评价的实施也不可缺少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娒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对导学案的原则的评价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进行学情的调查,了解课前学生预习的情况;课中,主要是通过即时性,鼓励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课后,通过批阅导学案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使导学案做到真正的有效。
三、使用导学案的效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对备课形式的调整,在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课堂效果明显。笔者积极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热情高涨,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能将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学能力和团结协助精神得到明显地提高,轻易完成教学目标,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效率。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途径,此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调控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13.人物的七年级语文作文500字 篇十三
高钲凯长得不胖也不瘦,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非常机灵,好像再难的题也难不倒他。他长的一张红润的嘴巴,耳朵也比常人大,真是一脸福相。他经常穿黑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黑色的鞋子,很漂亮。
为什么叫他“事多先生”呢?因为他非常事多。比如:作文课上,我们正在安静地听老师讲一篇作文,“咚”!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教室的安静,同学们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高钲凯又摔倒了,同学们有的说:“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有的说:“我都快吓出心脏病了。”他则会说:“我的腰好疼啊。”老师则会无奈地说:“你可真是事多先生啊!”
他来学校上课时都买很多吃的,在上课前总是吃不完,上课时那些吃的就在桌洞里诱惑着他,终于他再也经受不住诱惑了,他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就开始吃东西,被老师发现了,他总是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赶快把吃的放进去。看,他很事多吧?
每次我们在安安静静地写着作文,高钲凯总是要问一句:“现在几点啦?”“下学了吗?”“今天星期几?”“今天谁接我?”等等和写作无关的东西。真是事多!
14.丢失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四
——题记
我的家原本是十分有钱有势的,哪怕战火蔓延,洋人入浸,也没有打垮我家,可是,这个家却败在了我的手里。我每天花天酒地,仗着家里是开武馆的,和一群武士,每天出去惹事,给家里添了不少麻烦……
而如今,我正在和同样忠于自己祖国的日本人打斗。他曾经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还曾说过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现在我要证明给他看,中国人绝不是东亚病夫,中国是一个有修养、有礼节的民族,她的子民也将会是堂堂正正的有为青年。
啊!那一招一式都令我痛快,有六个字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誓死保卫祖国!
没有人料到,一杯毒茶已放到了我的桌子上。
我喝下了它,顿时觉得全身上下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我料想自己是中毒了,可比赛尚未结束,我得坚持下去!
我沉着地走上了台,几招之后,我有点受不了了,血!顿时如那翻滚的江水从我的喉咙里涌出来,好痛!好快!
对手大声地说:“暂停!”我勉强地走回了座位,做为一名战士,我依然留恋着这个舞台,我那颗充满热血的心已不能再等待!
我又再次走上了台……
几招过后,我想出那一拳,如果我尚未中毒,那一拳足以致人死亡的。可惜我知道,却无法做到……
隐约之间,我似乎看见对手把我拉起,大声叫着我的名字:“霍元甲!”我又似乎看见我周围围满了我的老朋友,家里忠心耿耿的老仆人还有我的无数弟子……我又隐约听见人们在喊着我的名字。
做为一个战士,能够拥有一位知心的对手,是幸福的;能够拥有一位患难与共的朋友,是幸运的;能够死在战场上是幸福而又幸运的!
我是个失去生命的人,但我死而无憾!
【时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推荐阅读:
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9-29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认识时间06-1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与时间赛跑》教学教案10-14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四年级作文08-22
时间的概念小学六年级作文09-09
关于美食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6-27
《时间隧道》读后感三年级作文12-15
八年级作文题时间无价600字11-03
八年级关于珍惜时间的优秀作文600字07-24
七年级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600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