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4-12-18

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精选10篇)

1.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

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阳文山(桂林市德育培训一班)

地址:桂林市临桂县六塘中学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新的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来自于科技、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家庭、网络以及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诸多挑战;安全教育始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的早恋现象也让班主任焦头烂额,心力憔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让班主任防不胜防,精疲力尽;在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还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挑战

安全教育

早恋

网络游戏

工作创新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多年来,一直都担任班主任,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一、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为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以某种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凸现出来。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空间激烈的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的时代,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人,越来越显示出关键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班主任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表现在:

1、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挑战

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社会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业发展带来的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采和过度的放牧,造成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的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热点问题;在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犯罪已成为全球共同而临的棘手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出现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从而引起新的伦理道德的问题。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成为中国不得不改变模样。

2、市场经济提出的挑战

当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性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增加了很多消极的负面的东西。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冲淡和侵蚀了社会的主导价值,使许多青少年学生产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丧失了正确的理想,前途信念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

3、社会环境提出的挑战

从前有种说法,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一周的正规教育,但一到社会,眨眼间就化为虚无。这说明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不可低估。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个体书摊、个体影视点仍在出售或放映黄色、淫秽、凶杀暴力的刊物或影视;营业性的台球场、电子游戏厅、网吧、按摩房、夜总会等遍布大街小巷,无不吸引、诱惑着青少年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贪玩、丧志、早恋、违法、追求时尚和享乐等不良思想。

4、家庭教育提出的挑战

234567-

2.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二

1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班主任方面

1.1.1 班主任注重事务性工作, 轻思想性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文件) 中指出, 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但是目前班主任工作大多是陷于事务性工作中, 很少有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跟学生在思想上交流的不多, 简单的做一些重复性的事务工作, 这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1.2 班主任队伍思想上存在的顾虑和包袱对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影响

由于诸多原因, 目前班主任队伍思想上存在许多顾虑和包袱。有些班主任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思想都很活跃, 难于管理。于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缩手缩脚, 有畏难情绪。也有的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额外的负担, 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1.3 部分班主任缺乏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班主任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他们在处理班级工作的时候缺乏技巧,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挫伤学生的上进心。还有部分班主任受惰性的影响, 不愿意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 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班干部去做。所有这些造成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信息渠道不通畅。

1.2 学生方面

1.2.1 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 由于不能正确树立目标而丧失学习的动力。由于是高职院校, 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也与本科大学存在着差距, 那么班主任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在平时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外, 还要根据每位同学的个性鼓励其发挥特长, 参加社会实践。

1.2.2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 竞争力的增大, 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良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严重的还会导致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班主任, 不仅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事务, 还要密切注意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对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好坏是一个考验。

2 加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对策

2.1 健全班级管理体制, 培养优秀班级干部

2.1.1 班主任应通过各项学生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学院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前提。班主任要认真组织班级学生学习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在一定时期内结合班级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思想状况, 重点强调有关条款, 明确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法, 并结合学生的自身利益, 分析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从而使每一位同学明辨是非, 自觉养成遵纪守规的好习惯。

2.1.2 培养优秀班级干部,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 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 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 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首先, 要物色好班干部的人选, 所有学生干部均需要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严格遵守校纪班规, 严于律己。其次, 班主任要注意在班级树立班干的威望, 特别是班级主要干部的威望, 以增强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便于开展工作。最后, 班主任应经常对班干进行思想和工作方法教育, 向班干部指明当好学生干部对学生本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等方面提高的作用, 对学生以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使学生珍惜班干部锻炼机会, 积极做好班级工作。

2.2 必须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在班主任工作中, 要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一是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是错还是对, 让他们真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和羞愧;二是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利作出适当的处罚, 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心悦诚服, 并对其勇气给予鼓励;三是与学生交流要注意场合。班主任在进行表扬学生时, 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稍有进步时, 可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激励, 以唤起其自尊心、上进心。批评学生则不宜在大庭广众下, 而要选择适当场合和时机单独谈话,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批评。

2.3 利用班主任专业教师的优势做好班风学风的营造工作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多选用专业课教师来担任班主任, 专业课老师除了和学生课余的交流, 在课堂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了解, 那么就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学风教育, 从抓好上课的风气来抓好整个班的学风。

2.4 班主任自身要不断提高素质

班主任要想真正做好工作, 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思想上, 作为高校的一名班主任, 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班主任的这些思想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习上, 要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 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不断需求;生活上, 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举止文明,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结语

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应以高度的责任心, 深入到学生当中, 关注他们的生活、成长, 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 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培养出更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漆小平.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蒋霞玲.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高教论坛, 2006, 8.

[3]许根祥.批评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挑战;对策

纵观近些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发展方式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在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到位;党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缺乏主动性;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没有严格遵循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律,无法满足企业的改革需求;电力企业党政干部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导致电力企业党建任务无法落实到位等。因此,必须加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策略的研究,才能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涵

新时期企业的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想要做好党建工作就必须掌握它的规律、问题和制度条例等。在电力企业中,党建工作是企业的政治核心,需要做到理解、尊重、掌握和运用。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政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党建工作应该遵循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则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则。电力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当今社会电力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就必须认真做好党建工作,真正帮助电力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二、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业务轻党建。片面地认为企业领导干部是做好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只要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就一切万事大吉,对于党建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领导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个“硬指标”,是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的;而党建工作是一个“软指标”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也就导致在党建工作中大部分人存在应付的心理。同时,有的党委纪委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时缺乏担当意识。因此要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深刻认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极端重要性。

(二)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形势来看,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方面。在他们看来,企业只要盈利就可以了,党建工作的好坏无关大局。这样的思想导致在企业中党建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是无法开展的境地。其次,部分电力企业党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改革

要求。

(三)工作方法不合时宜

在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中,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仅仅是“走走过场”,根本无法解决一些实质性的现实问题。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党建工作一味地等待上级指示精神和上级下达任务。如果没有上级的指导就会无处下手、无所适从。此外,党建工作的实际内容没有弄清楚,对于职工的实际生活问题关注度不够,不能给职工“归属感”,更不能使员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核心

领导力。

(四)党建管理不够全面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党建管理工作上也存在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党建制度的不完善。首先,电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党建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缺乏针对性,执行上也存在不到位之处,很多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党员管理管理手段缺乏人性化。如对于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方面,不注重从根本上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而是一味地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这样一来,严重制约了党员个人的创造能力,无法发挥党员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在党建工作中,必须向所有的职工明确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使每一个员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并不只有提高生产力这一项内容。做好和落实党建工作也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思想是进步的源泉,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引企业走向辉煌。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还应该认识到,企业职工的思想水平只有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企业才会产生足够大的凝聚力,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才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成就。因此,企业应该扩大党组织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加强党对电力企业的领导,强化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转变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

在党建实际工作中,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引起重视,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是系统管理党建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对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从根本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对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从而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党建工作还要努力做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将一些落后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三)实施多元化的党建工作形式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而这种多元化形式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前景。因此探究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多元化的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多元化的工作形式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党建带来特色和亮点,可以不断规范党建的工作流程,使之不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群众客户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客户急需解决的问题。把群众客户对党建工作的评价作为目标,群众客户认可了,党建工作就算合格;群众客户不认可了,党建工作就不合格。

(四)完善企业党建工作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党建工作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完善企业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不断督促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对党组织的成员进行绩效考评;完善企业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奖罚分明,对于工作积极、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要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以保持和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消极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警示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奖罚分明,党员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才能地将党建工作具体落实到位,才能使党建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许多观点,形成了反腐倡廉新思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党风廉政工作和反腐败斗争,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近些年来,电力企业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电力企业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的方针,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工作和反腐败斗争。这就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党委和纪委的责任担当意识,迎接各种挑战;建立责任体系,抓好主业主责;对“两个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促进“两个责任”落实,确保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从根本上净化电力企业的思想环境与政治氛围。

四、结语

总之,在电力企业中,党建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认真分析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探索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落实到位,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德玉,黄志刚,陈桂营.新形势下推进首都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1(Z1).

[2]曾玉品.供电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

[3]严峰.当前供电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积极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9).

[4]杨正光.国有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22).

4.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四

一、面临的问题

(一)执行政策不严肃

(二)依法管理不到位

(三)奖罚政策落不实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五)技术服务水平低

二、对策

(一)强化宣传,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法律地位和对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

(三)强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管理

(四)依法加强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

(五)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六)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发与实施,表明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国策必须过渡到国法的要求,从目前贯彻执行的情况来看,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人口与计生工作执法问题与对策作了调研。

关键词:人与计划生育工作执法 问题 对策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发与实施,表明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从国策必须过渡到国法的要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对我国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从目前贯彻执行的情况来看,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一)执行政策不严肃

中央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为不严肃、不认真、不坚定,使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持之以恒,造成从农村到城市二孩加多孩生育时有发生。

(二)依法管理不到位

1、违法生育时有发生。守法是法制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在学法、用法、守法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部分城市干部职工和农村群众观念滞后,弄虚作假,伺机抢生、偷生、超生,还有少数群众早婚、私婚、非婚姘居,另外还有假双胞胎、假收养、选择性终止妊娠等问题依然存在。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增多。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在管理上出现“空档”,使漏管、难管和管不到位的问题存在,造成人口隐形增长难以遏制。

3、非法收养增多。按照《收养法》规定,收养人不等在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由民政、公证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收养一个子女。然而部分人为了躲避行政和经济处罚,千方百计把亲生的子女审报为收养、拾养,钻政策的空子。

4、假病残儿童增多。医疗部门缺乏法律责任,对非遗传性疾病 判定不严,有的出具假证明,提供假鉴定结果现象存在,使计生部门在审核二孩指标时难以审定。

(三)奖罚政策落不实

按照国家规定对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享受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兑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兑现落实的不好,同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不到位,“有钱的不怕罚,没钱的罚不怕”现象。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计划生育事业费人均投入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面落不实,因而远远跟不上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使管理难上加难。

(五)技术服务水平低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明确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任务、性质、义务和法律责任。但从目前管理与服务上来看水平很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没有理顺,广大育龄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为育龄人群服务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对策

(一)强化宣传,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法律地位和对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律。它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奠定了法律依据。

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顺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行政行为,明确规定

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农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强化了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

1、强化认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对生育政策的调节;依法行政,体现农民依法生育权利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统一;依法行政,体现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依法行政,体现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的统一。不断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向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新台阶,实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严格掌握生育政策。要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地方法规,依法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强化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优待奖惩办法和规范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依法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3、强化干部群众法制意识。要深刻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全社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依法调整人们的生育行为;要依法管理和维护群众的相互利益,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快转变婚育观念,改变以前依靠行政命令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严格法定职能,坚持纠正不依法行政,不按法律程序办事,甚至损害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破坏干群关系的行为;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常抓不懈。

(三)强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管理

计划外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子女对社会进行的经济负担补偿,也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正式颁布赋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是遏制计划外生育的必要手段,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征收和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服务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建设中去。

1、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秩序,加强依法审计。行政监督是依法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在各线社会抚养费征收存在严重的乱收乱支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加强管理,依法监督审计尤为重要,使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支出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更好地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中去。严格使用程序,彻底杜绝那些非法占用、非法截留、非法挪用的贪污不法行为。

2、落实责任,依法实行责任追究制。计划生育事业费的下拨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上交财政,统一调控是国家的宏观指导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占用。对超范围,超标准,超计划的开支,违反财政纪(转载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律的当事人,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依法加强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

1、强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责任感。干部职工计划生育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的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综合服务,坚决纠正和遏制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城里生、农村长、农民严、干部宽的腐败现象,引导干部群众彻底转变生育观念,促使城乡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均衡发展。

2、加大政策宣传,消除生育观念上的偏差。我国生育政策不制定是按照一定的特别人群结构、地理、民族、社会经济等进行微观调控,也不是每对夫妇都符合1、2、3生育条件,属于生育一胎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生育;属于生育二胎的要通过申请审查审批方可生育;属于少数民族经批准,按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可以允许生育第三孩,对在生育上相互诱导,钻政策空子的现象,必须坚持予以纠正。

3、依法依纪加大对党员干部和职工超生违育问题的查处。近几年来干部职工城镇居民超生违育严重。目前虽有转机,但部门和单位领导疏于管理,超生违育仍有蔓延之势,查处不力依然存在。为此,一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在管理上要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超生违育及无政府的生育状况,强化单位管理职能,坚决落实部门,单位计划生育的管理责任,谁开了绿灯,谁开了口子“谁管理失职,谁弄虚作假,就追究谁的责任”;二是敢于碰硬顶真抓典型,对顶风违育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三是健全网络跟踪服务,加强育龄妇女的孕前管理,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四是积极推动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落实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及家庭社会保障制度,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生产、生活、优生优育的服务。篇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一、面临的问题

(一)执行政策不严肃

中央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为不严肃、不认真、不坚定,使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持之以恒,造成从农村到城市二孩加多孩生育时有发生。

(二)依法管理不到位

1、违法生育时有发生。守法是法制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在学法、用法、守法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部分城市干部职工和农村群众观念滞后,弄虚作假,伺机抢生、偷生、超生,还有少数群众早婚、私婚、非婚姘居,另外还有假双胞胎、假收养、选择性终止妊娠等问题依然存在。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增多。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在管理上出现“空档”,使漏管、难管和管不到位的问题存在,造成人口隐形增长难以遏制。

3、非法收养增多。按照《收养法》规定,收养人不等在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由民政、公证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收养一个子女。然而部分人为了躲避行政和经济处罚,千方百计把亲生的子女审报为收养、拾养,钻政策的空子。

4、假病残儿童增多。医疗部门缺乏法律责任,对非遗传性疾病 判定不严,有的出具假证明,提供假鉴定结果现象存在,使计生部门在审核二孩指标时难以审定。

(三)奖罚政策落不实

按照国家规定对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享受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兑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兑现落实的不好,同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不到位,“有钱的不怕罚,没钱的罚不怕”现象。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计划生育事业费人均投入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面落不实,因而远远跟不上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使管理难上加难。

(五)技术服务水平低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明确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任务、性质、义务和法律责任。但从目前管理与服务上来看水平很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没有理顺,广大育龄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为育龄人群服务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对策

(一)强化宣传,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法律地位和对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律。它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奠定了法律依据。

2、《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顺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行政行为,明确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把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农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强化了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

1、强化认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对生育政策的调节;依法行政,体现农民依法生育权利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统一;依法行政,体现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依法行政,体现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的统一。不断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向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新台阶,实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严格掌握生育政策。要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地方法规,依法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强化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优待奖惩办法和规范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依法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3、强化干部群众法制意识。要深刻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全社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依法调整人们的生育行为;要依法管理和维护群众的相互利益,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快转变婚育观念,改变以前依靠行政命令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严格法定职能,坚持纠正不依法行政,不按法律程序办事,甚至损害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破坏干群关系的行为;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常抓不懈。

(三)强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管理

计划外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子女对社会进行的经济负担补偿,也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正式颁布赋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是遏制计划外生育的必要手段,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征收和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服务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建设中去。

1、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秩序,加强依法审计。行政监督是依法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在各线社会抚养费征收存在严重的乱收乱支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加强管理,依法监督审计尤为重要,使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支出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更好地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中去。严格使用程序,彻底杜绝那些非法占用、非法截留、非法挪用的贪污不法行为。

2、落实责任,依法实行责任追究制。计划生育事业费的下拨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上交财政,统一调控是国家的宏观指导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占用。对超范围,超标准,超计划的开支,违反财政纪律的当事人,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依法加强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

1、强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和农村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责任感。干部职工计划生育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的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综合服务,坚决纠正和遏制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城里生、农村长、农民严、干部宽的腐败现象,引导干部群众彻底转变生育观念,促使城乡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均衡发展。

2、加大政策宣传,消除生育观念上的偏差。我国生育政策不制定是按照一定的特别人群结构、地理、民族、社会经济等进行微观调控,也不是每对夫妇都符合1、2、3生育条件,属于生育一胎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生育;属于生育二胎的要通过申请审查审批方可生育;属于少数民族经批准,按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可以允许生育第三孩,对在生育上相互诱导,钻政策空子的现象,必须坚持予以纠正。

3、依法依纪加大对党员干部和职工超生违育问题的查处。一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在管理上要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超生违育及无政府的生育状况,强化单位管理职能,坚决落实部门,单位计划生育的管理责任,谁开了绿灯,谁开了口子“谁管理失职,谁弄虚作假,就追究谁的责任”;二是敢于碰硬顶真抓典型,对顶风违育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三是健全网络跟踪服务,加强育龄妇女的孕前管理,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四是积极推动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落实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及家庭社会保障制度,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生产、生活、优生优育的服务。

(五)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政策宣传教育落实到位,使流动人口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认识到位,要把流动人口管理作为落实责任目标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并作为考核责任单位和部门的一项重要依据;工作网络建设到位,建立公安、工商、城建等有关部门的联防工作网络机制,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责任到位,流动人口管理由谁抓,怎样抓,必须明确执法责任,一抓到底。

2、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把好流动人口的审批与发证关和现居住地查验服务关,使流出地与现居住地互通信息,了解育龄人口的育龄状况,以加强服务与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网络程序,实行卡表册档案管理;把好“流出人口审批关、发证登记关、环孕情形服务返回关”;实行“七个一”:即填好一份《申请审批表》、办好一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定一份《合同书》、找一个相对担保人、落实一项有效节育措施、留下一个详细的地址或可靠的电话、按时寄回一份有效环、孕情服务证明,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依法落实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和义务。目前流动人口逐年剧增,这大批的劳动力对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服务于社会,各级政府要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以调动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1、强化监督,违法必究。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权,对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滥用权力,进行假手术、假证明胎儿性别的鉴定,造成严重恶果,损害党群关系,阻碍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事,要一查到底;要建立健全刚性的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机制,防止弄虚作假,破坏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要建立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失职或超范围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操作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扬民主,发动群众进行社会监督,把依法行政、强化监督落到实处。

2、加强对病残儿鉴定审报的法制化管理。鉴于各级在病残儿申报工作中存在管理不严的问题。目前,要加强对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规范鉴定程序;做到公正执法、严防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是正确给予人们合理生育、合法生育的权利,真正体现党和政府的生育政策;加强组织建设,实行民主监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增强透明度,把病残儿医学鉴定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篇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文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转移,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同时也给我们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成为当前计生部门和计生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动态掌握难

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性、从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及居住环境的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给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准确的流动人口相关信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就没有稳固的根基,流动人口信息所以难掌握。

2、商住楼及出租房流动人口管理归属不清,服务管理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买卖和租赁房屋的活动日趋增多,城市外来人口陡增,而属地管理体制尚未落到实处,造成单位情况不清,社区情况不明。形成了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上的“盲区”。

3、现居地与户籍地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两地协管难

一是全国各地生育政策各异。生育“以女方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与流动人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冲突。二是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和考核手段的差异。致使现居住地对外来人员的生育以至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不积极和户籍地取得联系,致使户籍地无法跟踪相关信息。三是有的流动人口离开户籍地数年,在现居住地工作、生活多年,这些人没有居住地户籍,户籍地想管,人不在不知情;居住地想管,婚育情况不清;四是流动人口从业行为的随意性导致其流动信息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上就无法匹配,两地协管的职责就难履行。

4、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综合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流动人口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仅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服务管理到位。随着企业改制、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新形式的出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也不相同,综合治理的力度在形式上是加强了,但综合治理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真正形成。

5、计生技术服务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育、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把流入人口看成管理对象,而没有视之为服务对象,对他(她)们是“重管理”、“轻服务”,考虑他(她)们的意愿需求少,计生工作人员对流动育龄妇女疾病的诊治,开展优生优育咨询等方面工作做得尚不够,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在此,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提高认识,为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保障条件。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狠抓协调和保障,通过各类制度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及考核制。各级各部门与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接受督查和考核。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人员落实,经费保障是确保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实做好的关键。为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队伍网络,确保基层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将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经费列入计生事业经费之中,更好地推动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三)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建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积极探索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是全面启动并运用好全国流动人口padis平台和湖南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提交和反馈流入、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相关信息,通过平台跟踪外出务工人员的生育节育信息。二是利用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完善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双向管理、协作配合制度,力求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无缝化服务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服务管理体系

根据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服务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职责。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实行人口、户籍、婚育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行统一信息内容、统一信息采集、录入和运用。同时,要实行所有人口、所有房屋管理全覆盖,做到服务管理关口前移;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和信息通报工作,医疗机构要及时提供在生育和孕期保健时未能出具《生育证》的孕产妇名单;公安、工商、城建、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督促外来人员及用工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抓好住房出租户的管理,切实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计生专干和信息员的职责,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做到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把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人员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相关职责(摸清育龄妇女底数、采集提交有关信息、查验婚育证明、协助宣传计生政策等)落实到位。二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落实部门、法定代表人服务管理责任制。三是积极探索城镇出租屋流动人口协作管理新办法,实行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动态监测的服务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人房共管、动静结合、以静管动、综合服务”的计划生育户况管理新模式。

(六)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属地化服务与管理

5.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篇五

作者:山东省双„文章来源:中国双拥网点击数:1107更新时间:2007-10-19

一、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给我省双拥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面对国际新军事变革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双拥观念,树立新型国家安全观。在当今世界,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日益突出。世界主要国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新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新军事战略调整纷纷出台,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发装备进入了新阶段。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强化,但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责任奉献意识也容易淡化。比如,有的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而对涉及国防建设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的只看重局部利益、自身利益,而没有从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双拥工作;有的只看到双拥工作任务重、付出多、受益少,而没有看到双拥工作对稳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巨大作用;有的视经济指标为政绩,而把双拥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双拥观念与时代脱节,新型的国家安全观没有得到有效确立,没有看到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是国家安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面对法制化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我国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社会的轨道。双拥工作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从目前看,双拥政策法规仍存在着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在对象、内容、方式上都遇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情况,单靠行政的和感情的手段,无济于事,必须走依法做好双拥工作的路子;已有的双拥法规与其它法规相错位、不对接,致使安置、优待等工作落实不力,难题越来越多;国防建设的立法滞后于国家的法制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同步、不适应。这就要求把双拥政策法规建设纳入整个法制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双拥政策法规的建设力度,推进双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面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创新机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样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政府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从统包统揽转向协调、监督和服务,从配置政治资源转向发育社会。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双拥工作适应新形势,确立新的运行机制。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拥工作市场化程度不够,行政干预和指令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程度不高,一些部门、行业和群众参与双拥工作积极性仍没有调动起来;激励措施不到位,从事双拥工作的同志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激发;约束措施不力,一些单位对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的认识不清。这些问题说明,双拥工作必须顺应社会结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效能,不断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四)面对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理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军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双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必须看到,不从国家发展的全局上摆正国防建设的位置,超越国家财力的可承受程度去搞国防建设,势必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将国家拖垮;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难以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大投入、大发展,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关心不多、支持不大;有些驻军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支持地方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就要求双拥工作要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使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同步推进。

二、双拥工作的新对策

在新形势下推进双拥工作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提高认识,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强化双拥观念,宣传是基础,教育是根本。要坚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物质利益的影响,容易淡化忧患意识,弱化国防和双拥观念的实际,必须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着眼增强民族精神,搞好爱国传统教育;着眼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搞好国家安全教育;着眼培养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搞好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着眼发展地方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搞好双拥共建教育,切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真正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根植于全民的头脑之中。要坚持教育内容的广泛性。针对社会阶层的多样化,要抓好不同对象的教育。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要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纳入目标责任制,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真正使他们既受到教育,又自觉抓好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要采取增加教育课程、开办少年军校、举办国防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学习国防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牢爱国拥军的思想基础;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要与普法教育、全民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不断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对广大官兵的教育,要坚持进机关、进课堂、进连队,深入进行“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教育,切实端正对人民的根本态度,增强拥政爱民的自觉性。要坚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既要坚持传统的基地教育、知识竞赛、灌输式教育等宣传教育形式,更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开展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媒体教育,做到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内容。

(二)适应社会需要,在政策法规建设上要有新进展。双拥政策法规建设难度大、要求高,必须加大立法、完善、配套、落实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双拥工作健康持久发展。一是没有立的要立。全国要尽快出台《双拥法》,用一部综合性的法规规范双拥工作的地位、作用,责任、义务,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各地也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二是对不完善的要完善。要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已颁布实施的优抚、安置、国防、支持部队建设、拥政爱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完善、提高。在转业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中,要将已经探索成功的一些好的经验,升华为法规,推进安置工作的创新发展。优抚政策法规要适应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尽快完善充实起来。在拥军政策法规上,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措施、目标、任务,建立对责任和义务不作为的约束机制。三是要加大落实力度。对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双拥政策

法规,要通过监管、监督、督查、巡视等多种形式,对落实难度大的政策法规重点抓,对执行中容易出现反复的政策法规经常抓,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集中抓,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大探索力度,在运行机制建立上要有新突破。双拥工作只有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党政军主要领导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全局的高度,认识、重视双拥工作,对涉及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亲自出面协调处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靠上抓落实、做工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切实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建立健全各级双拥工作机构,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要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拓宽社会化的路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推进双拥工作的落实。要强化激励机制。要制定双拥工作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目标激励;制定严格的考核总结制度,以成就激励;开展比学赶帮 超活动,以竞争激励;组织评比表彰先进,以荣誉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军民参加双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要强化保障机制。双拥工作的长期性,决定了各级双拥办不是可有可无的机构,也不是旨在完成某项突击任务的临时机构,必须在编制上固定、人员上加强;双拥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投入,既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又需要发挥部门、行业、企业优势,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实力。

6.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六

如何给非公经济党组织定位,这是实践中碰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党组织是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这一规定对任何企业都适用。但从实际的情况看,目前的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处于规模小、层次低、管理粗放、家族制倾向严重的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些企业里要真正发挥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至今并没有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有的同志主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所谓保证监督作用,就是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努力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依章纳税,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的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企业的业主有权支配企业的一切,包括党组织的负责人(企业业主兼任的除外)都有随时被“炒鱿鱼”的可能,因此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并无保障,因而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在实践中往往难于真正落实。目前,有的地方把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定位于“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提法把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范围限定于“职工”,虽然从实践层面上看,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但党组织与企业、与企业业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尚待进一步界定的问题。事实上,在非公经济组织里,如果党组织与文秘杂烩网企业之间没有一个准确的关系定位,如果党组织在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中不占据一定的地位,党组织是难于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的。一个对企业和企业业主没一定影响力的党组织,对职工也不会有什么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问题,至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

除了定位问题,还有一个地位问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所遇到的最大和最普遍的问题是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淡,不愿支持开展党建,党组织在企业中没有地位。但从实践中来看,有的企业发展了,有了经济基础,就专为党员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室,加强了阵地建设;有的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倒闭,党支部也随之撤销。由此可见,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相互促进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与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同步的。离开企业的发展谈党建,党建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大循环,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www.业经营发展上来,多开展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企业主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好处,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支持党在企业的建设工作。

二、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大多实行属地化管理,有的由企业注册地党组织管理,有的由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也有少数私企党组织仍挂靠在原主管部门党委,实行行业化管理。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合资、合作企业党组织,主要依据产权关系,隶属中方控股单位党组织管理;独资企业则有的挂靠在街道党委,有的挂靠在乡镇党委;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大部分分别隶属商会、民营企业党委、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由哪里审批,归属哪里管理,没有统一的做法和明确规定。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造成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工作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新发展党员找不到批准单位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这是有各种具体情况造成的,是有其各方面的原因的。当前,要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需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宜强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哪种方式有利于加强组织管理和开展党的工作,就采取哪种方式。从长远看,隶属关系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比较适宜,要逐步创造条件实行以街道、乡镇为主的属地管理,工商部门参与配合。时机成熟时做出规定,明确条块各自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当前,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特点可分别采取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等不同模式,建立系统的党员管理网络。具体做法是:(1)单位管理:在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管理本单位的党员。(2)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把党组织的“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化、明确化。(3)行业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在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统管党委,对本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统一管理。(4)挂靠管理:在劳动人事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成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档案挂靠关系、暂时未能纳入其他管理渠道的流动党员实施挂靠管理。

组织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定期研究本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对

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制定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三、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制度建设问题

目前,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运作尚处于不规范状态之中。有的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成了自娱自乐的组织;

有的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有的又突击性发展党员,没有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的各项程序和制度,这些都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战斗力的弱化和党员形象的退化。

为了使党的力量在非公经济领域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使党的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规范,必须健全落实相关制度。要搞好制度规范化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培训制度。每年对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支部书记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非党员厂长、董事长也要进行有关党的知识的定期培训,使他们对党的历史、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通过培训交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支持党的工作,支持党组织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二是建立沟通例会制度。要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沟通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沟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例会制度的时间、内容、形式都要作出具体规定,便于操作监督。

三是建立工作责任制。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抽查,年终有考核。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遍布城乡各地、隶属关系复杂的实际,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分级负责制。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实际,要建立健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队伍建设问题

队伍建设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单独组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由企业重要负责人兼任的占据多数。在非企业主要负责人兼任的党组织负责人中,由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兼任的居多数,这部分人或是企业主家族中的成员,或与企业“老板”多多少少有一些亲缘、师生、朋友关系,总体上往往依附于“老板”,缺少从事党务工作的独立性。而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来看,可以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来概括。可以说,在非公有制企业里,要寻找一位既能为企业业主所接受,又有文化、懂党务、年富力强的党务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众多的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化管理,以至有的企业党员全部是业主的亲戚,建立党组织就成为“家族党”、“私家党”。在这样的企业里抓党建,有人称之为“围绕老板抓党建,抓好党建富老板”。家族化倾向和党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私”字当头的私营企业与“公”字当头的党的组织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党组织如何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保证党的活动正常健康开展,也是目前困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一大难题。

因此,要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抓好队伍建设,首先要防止和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家族化问题。对于由业主亲友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和风细雨的思想政治工作,劝其离任,选择企业中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较强、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担任,或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以及公开招聘的办法,从企业外物色合适人选。

其次,选配好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负责人。非公经济组织企业主对党组织支持、信任与否往往与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有较大关系。党组织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也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因此,要认真选配好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把既具备党性强、懂政策、有党务工作能力,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又要会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一般来说,党组织的负责人由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副职或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为宜。如果企业没有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没有正当理由企业不能随意解聘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符合劳动法的规定,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和上级党组织的同意。只有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才能既搞好生产经营,又抓好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地把党建和生产串起来,把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连起来,把培养和使用人才结合起来,真正推动企业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第三,党组织与工青妇组织队伍建设要一起抓。党的工作应该包括党群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足党的自身建设工作。因此,应该把工会、共青团、妇联三支队伍向新经济组织的延伸看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并创造各种条件,推动其工作的积极有效进行。要积极推进工青妇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组织网络。在新经济组织开展的不少活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工青妇出面组织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凭借这些载体灵活、多样、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使之为党的全局工作服务,最终可达到“组织、教育、凝聚”的目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党建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确实有利于党组织参予企业的重大决策,也有利于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五、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

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采取何种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这是许多党组织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大问题。从各地所取得的经验来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改进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是要主动工作,服务上门,不要靠发文件等人上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光发几个文件或通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企业主主动要求在其企业内建立党组织的毕竟是少数。思想工作做不到家,即使企业有不少党员,党组织也不一定能够建立起来。因此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绝不能守株待免。二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工作做细做实,不要靠行政手段压人。根据非公经济组织的特点,开展党建工作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和诚心,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拿大帽子压人,要允许非公经济组织业主有个认识的过程,允许他们有思想反复的变化。三是要保持和发扬清廉勤政的工作作风,不要接受私营企业主的吃请或礼物。非公经济组织业主最厌的是各路“神仙”来揩油添乱吃大户。各级党务干部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到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一定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良好的形象,让非公经济组织企业主感受到各级党组织是真心实意地为企业着想,是来“保驾护航”而不是来添麻烦的。只有这样,他们对党建工作才会大力欢迎和支持;反之,则会避而远之。这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其次,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应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使党的活动既保持政治性和严肃性,又有时效性。把解决党内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相结合,既使党员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7.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用电检查,窃电,问题,对策

用电检查是供电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防窃电又是用电检查的重点和难点。在法制化环境下, 用电检查需要运用法律手段, 对窃电者给予强有力的打击。由于窃电技术手段不断发展, 实施窃电的主体构成日益复杂, 窃电案件不断加大, 查处窃电需要运用一些技巧,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地保护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1 用电检查工作的一般内容

用电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客户要依照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 按一定的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来使用电能;客户受电装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客户的用电设备运行是否安全的检查;客户用电具体状况的检查;客户电源的保安措施检查:客户进网作业电工的资格、进网作业安全状况及作业安全保障措施;客户执行计划用电, 节约用电情况掌握;电能计量装置检查;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调度通信等安全运行状况。供用电合同及有关协议履行情况;受电端电能质量状况;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检查等。广义的用电检查一般包括:用电业务办理、客户停送电联系、用电稽查、客户服务、抄表收费等实际业务。

2 用电检查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窃电证据难以取得

由于电能有别于其他商品, 其生产、运输和销售同时完成, 因而电能被盗不同于其他商品被盗, 有其独特的表现: (1) 窃电现场难于保持, 窃电者完全可以迅速销毁窃电工具, 不留下一点痕迹; (2) 窃电工具小巧隐蔽, 大多安装在室内对检查工作造成困难: (3) 电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需要运输、储藏和销赃; (4) 即使窃电者被现场抓获, 却做不到其他违法者的人赃并获, 因为被盗的电能供电企业不可能马上知道其具体的金额, 查证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只能通过调查询问和收集有关资料后再确定具体的电能数据。鉴于以上特点, 供电企业一方面对窃电者的检查查处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 已取得证据的可信度常在司法实践中又遭遇质疑, 因为查证出的证据一般都缺少时间准确界定和人员证明。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 又难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受偏向弱势群体和办案责任追究制的影响, 使得供电企业千辛万苦得来的证据经常被轻易否决。其结果是:供电企业的损失不能被较快的、全额的追回;窃电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更为严重的是, 窃电行为日益严重, 对全社会的用电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2 农村窃电行为猖獗

农村窃电常见用户为动力用户和照明用户2类。这种窃电都采用电能表的物理原理, 常常通过改变电流、电压、相位、安装接线4个参数入手。分析如下:

2.2.1 失压、欠压窃电法

采用分压原理, 将电压分担在其他电阻两端, 电压线圈负荷的电压降低, 减少电能表的转速, 进而少计用电功率。

2.2.2 断流、欠流窃电法

这种方法使用导线在电能表的内部或外部将电流线圈短接, 致使电能表停止转动或转速减慢。这样电能表就会不计或少计用电功率, 从而达到窃电目的。

2.2.3 移相、改变接线法根据电能表的内部

结构, 将经过电能表的零线与自设地线自由控制。这种方法最常见的是自设地线, 使零线不经过电能表, 以达到窃电的目的。

2.3 用电检查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用电检查人员的思想水平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用电检查工作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 有着检查工作的实际难处, 很多人不配合用电检查工作, 利用各种方法逃避检查。种种社会现象造成了检查人员松懈对待检查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社会因素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用电检查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普遍不强, 对于窃电行为没有很强的预防意识, 发生了窃电行为也不会主动去寻找线索, 联系群众找到根源, 管理水平问题主要是由于检查人员没有联系群众的亲和力, 对待工作只是一味地例行公事, 缺少群众基础的检查工作很难做到完美。更有甚者, 为了一些短期利益, 用电检查人员自身还会出现违法行为。

3 供电企业提高反窃电能力的对策

3.1 加大安全用电宣传教育

电力监管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用电整治专项活动, 紧抓整治契机, 重点开展"安全用电、文明用电"主题宣传活动, 明确告知用户窃电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开展此项活动时, 可以发放印有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单、安全用电手册、安全用电示意漫画等。在配合宣传的同时, 可抽调电力检查人员在窃电较为突出的地区设点讲解, 对电力政策、法规进行面对面的讲授, 倡导文明用电, 打击窃电行为。

3.2 针对农村的反窃电对策

建立群防群报体系, 开通举报热线。主要职能就是接听群众举报窃电用户。通过开通热线, 用户可以匿名举报周围违法用电现象, 更好的保护自身的权益。同样, 供电局鼓励广大用户尽可能实名举报, 增强举报的真实性, 还积极对真实有效的举报者给予奖励。

3.3 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

用电检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和供电企业有组织的培训。检查人员首先要树立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决心, 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用电检查人员学习, 要总结每一次用电检查的经验, 对窃电案例要有自己的总结和观点、能力, 从经验中找到对付窃电手段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供电企业要组织用电检查人员进行培训, 一方面组织学习国家的电力法规, 如《电力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管理条例》等, 一方面也要组织学习一些地方的法律法规, 还可以请对打击窃电有丰富经验的同志进行座谈, 力求用法律知识武装用电检查工作, 使用电检查人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 彻底地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

3.4 采用多种方式来检查窃电

(1) 经常性检查法。检查人员要经常进行用电检查,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电能表、检查连接线、检查互感器。做到检查要经常, 这样有利于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对窃电者也有警示作用。 (2) 电量检查法。根据客户的用电设备容量及其构成, 结合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对照检查实际计量的电度数。 (3) 仪表检查法。用普通的电流表、电压表、相位表进行现场定量检测, 从而对计量设备的正常与否做出判断。 (4) 用电能表检查。当互感器及二次接线检验确认无误而怀疑是电能表不准时, 可用准确的电能表现场校对。

3.5 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窃电

用电客户虽然是供电部门的服务对象, 历来供电部门对于窃电行为都是以劝说、催缴为主, 但是对于一些窃电行为恶劣的用电客户有必要通过法律渠道对其进行制裁。对于性质和情节严重的窃电行为, 为了防止其对社会用电行为造成极坏的影响, 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在用电检查过程中, 要注意收集窃电的证据, 并对窃电现场进行拍摄和保持;对于能够提供法律证据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情节严重的窃电单位最好能够同公安部门一起进行收集证据和催缴活动, 这样有利于震慑窃电者, 保护用电检查人员。

结语。总之, 用电检查可以指导和帮助客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的用电, 通过用电检查可以整顿用电秩序、避免事故发生, 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用电检查就是电力企业为了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公共安全而从事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用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用电的行为。

参考文献

8.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八

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从阜阳奶粉、三鹿奶粉、皮革奶到双汇瘦肉精猪肉,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袭来,让消费者在警醒之余,对身边食品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食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在执法实践中把握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能,不断改革和创新执法方式和手段,提高执法技能和技巧,强化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缺乏相关的食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落实食品监管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实现软件到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度,使基层监管做到有章可循,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对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不能较好的运用于监管。另一方面,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办案力量薄弱,难以实施强有力有效的监管。

(二)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还不到位。面对当前食品市场量大面广的实际,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才能有效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安全。从掌握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经营者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发挥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参与意识淡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

(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企业诚信度有待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失信行为缺少有效的防范和惩戒机制,违规失信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负责人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忽视食品安全质量,一些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参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向社会作出的质量承诺难以兑现,食品消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四)生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基层消费者素质低下。表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有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忽略食品质量,有的经营者识假辨假能力差,缺乏识别商品质量的有关知识。二是大多基层消费者的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想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造成了假劣食品屡禁不止。

(五)假冒假劣食品依然存在。虽然持续保持打假高压态势,但因制假利润较高,违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而且其制假行为非常隐蔽,都是匿藏于农户家中,经常变换地点,查处难度很大。

(六)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监管职能不到位。当前假冒伪劣食品之所以屡打不绝,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带来的

2恶果,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严重,甚至少数人与违法分子内外勾结,充当“保护伞”。同时,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经营主体的复杂性和经营行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打击违法行为的需要,监管人员应当与时俱进,改革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提高思想认识,彻底转变观念。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管是当今质监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的重点,应当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本部门前途的重要意义上来认识。食品安全是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职能的划归是国家对质监部门的充分信任,对食品监管的成功将是质监系统立足之本,反之质监部门则会遭遇市场拒绝、政府失信而失去部门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将监管执法的重心转移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来,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营造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对现职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既要加强法制培训,适应不断更新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素质,熟练运用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深执法人员对的法律理解和认识,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加强监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三)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方法。一是群众举报法。食品安全监管仅仅依靠监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动广大民众,调动广大民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制止食品安全

3问题。因此要健全12365举报投诉网络,覆盖到城乡村镇,便利群众举报;要加强与“110”的联动,疏通和扩大举报渠道,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注入申诉举报的物质动因。

二是联手打假法。发挥食品生产企业识别辩假的优势,开展与食品企业联手打假维权行动,进一步健全“打假维权网络”,把被严重假冒的名优食品企业纳入协作网络,既可使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假冒食品的特点、制假手段、假冒地域等,以便及时运用科技手段防假防冒,确保自己商品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又可发挥食品企业对自己的食品独具慧眼,便于打狠、打准、打及时。

三是信息互动法。各地质监部门可以将发现的、查处的不合格食品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地方质监部门,这样可以顺藤摸瓜,依法取缔制假企业,打击面更大、更彻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是监管的保障。当前,一是要尽快对已建立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系统、科学地清理和修改,进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只明确了质监部门对生产的监管,而没有具体的规定如何监管,企业不再办理卫生许可证,而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或对营业执照进行年检时,要求生产许可证为前臵,没有则不予以办理,而我省对小作坊监管的法规尚未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导致过去证照齐全的小作坊成为黑窝点。因为对小作坊的监管没有具体规定,并且由于没有具体约束手段,也导致有的小作坊对工作的不配合。所以应尽快出台有关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建立监管的具体规范,以及对所实施的监管制度赋予法律强制手段,保障基层监管制度

4的实施。

(五)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要准确、恰当运用法律。目前对于经营者经营行为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诸多法律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可以说是法律竞合比较集中的领域,而且质监部门同时又是这些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机关。准确、恰当地适用法律,是质监部门正确履行食品质量监管职能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二要不失职、不越权。质监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食品监管职责,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发现的不属自己管辖的案件,应依法移交有权机关处理,对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要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质监部门如有包庇、放纵食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将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包庇、放纵违法行为或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质监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与经营者、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要树立部门协作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的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质监部门牵头的工作要唱好主角,忠于职守,充分发挥监管执法作用,真正做到到位不缺位,对要求质监部门当好配角的工作,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到位不越位,主动补台,不袖手旁观,更不能拆台。要充分发挥12365投诉举报网络和巡查的作用,及时发

5现案件线索。要协调新闻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媒体宣传的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打假成果,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常识,引导消费者学会识假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新闻媒体要发挥信息快的优势,通过舆论监督的手段,发现和曝光制假售假行为,从而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起到为消费者维权保驾护航的作用。

9.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九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自身素质不高和责任感缺失,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学校管理存在着一些误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等,使班主任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为了走出困境,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亟待找到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 问题 ;对策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的三个重要责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确保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自身素质和责任感缺乏

有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工作无非就是看班级里几个后进生有没有迟到、有没有违反纪律,然后采取应对措施,而一般的处理方式又以惩罚为主。尤其是在做了几年班主任之后,他们都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育方法,不改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不提高自身素质,不增强责任感,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发展中落后于时代潮流,产生不胜任感,工作千篇一律,敷衍了事,不断重复过去。再加上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压力,他们往往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引导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或者是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慢慢地使学生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产生质疑,进而不尊重班主任,不会和班主任敞开心扉地交流,使班主任产生挫败感。还有一部分班主任则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劳役,态度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可想而知,如此带领的班级的结果便是一团糟,还会带来恶性循环。

(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难题

中学生大约处于12至18岁阶段,正值孩子们的青春期,此时期的最大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在青春期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处于半成熟状态,而自我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这种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必然会使青少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 1

理。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性格,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人对事偏执、冷漠,不能与多种类型的人正常交往,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萎靡不振,那么也就必然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难题。

(三)、学校管理样板化、模式化

1、德育工作“严”字当头,“分”为命根,“罚”为手段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是培养“四有”人才,保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关键一环。但是,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严”字开头,“分”为命根,“罚”为手段。

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德育工作者习惯使用高压政策。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某些学校的校规或者是班规,就不难发现类似“不准”、“不许”、“严禁”、“必须”等字满眼皆是。让学生望而生畏。“分”为命根的量化考核必然要与分数相连。学生的日常工作行为、卫生情况、自修纪律、衣着打扮等所有一切都量化为分数,并且与先进班级和班主任考核直接挂钩,几乎整个学校,各个班级都是围绕着分数团团转。为了保障量化考核制度的监督和纠错职能,有些学校或班级便出台了一系列的惩罚细节。如“迟到罚站”、扣分罚扫地“等等。

“严”字当头,“分”为命根,“罚”为手段做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必然产生两种效果:短效或无效。学校严格的管理和扣分,形成了学生表面守纪的虚假现象,而一旦离开了制约的环境时他们就无拘无束了。相信我们不少人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检查时间教室里干干净净,检查完毕地上又满是纸屑;学生在自习课上,教师在时安安静静,秩序良好,而老师一走,则马上闹翻了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我们要求得不严么?显然不是的。恰恰相反,这正是因为我们管得太严,管得太多,而又没有将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的结果。

2、过于重视智育

由于社会上人们对“应试教育”的认可,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的应试化,学校和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升学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尽管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迫于社会的舆论,老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不敢大胆地抓素质教育,把智育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于是,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搞“满堂灌”、题海战役、课外辅导、假日补课、办补习班等等,而当学生出现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时则采取压制的方式,也不注重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3、学校管理过于硬化

“管”和“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管”偏重于控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是

刚性的;诸如规则、条例、细则等等。“理”偏重于协调,指疏通、理顺各种关系,以理服人,以理动人,体现以人为本,人文本色。然而,许多学校和班级过分迷信行政管理,过分依赖制度去约束;对学生经常采用若干“准则”、“守则”、“必须”这样低水平的强调制度的管理,总认为增加的内容越多,提出的要求越高,就能够加强管理,而管理的效果就越好,致使教师这项重要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学生的能力锻炼也受到限制。

(四)、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加重班主任工作的负担

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分溺爱、宽容放纵等等,以造成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冷漠、粗暴等等心理障碍而缺乏坚强意志、良好习惯、和谐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在校内勉强接受教育,回到家里我行我素,形成心理上的双重人格,从而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难题。

同时,社会上流传的淫秽书刊、黄色光盘、电脑网络中的黄色站点和网页等成了毒害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鸦片;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也使青少年学生迷恋。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小流氓结成犯罪团伙,到学校滋事、打架、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这些都会使青少年学生情感冷落和自我迷失,影响其心理成长,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倾向和行为等。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都无疑会加大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挑战。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班主任存在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工作重压下身心俱惫的状态,是身心被工作耗尽的一种感觉。

班主任背负着对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的重任,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对班主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过高的期望值和班主任所得与付出间的强烈反差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失落感。除此之外,班主任由于担子重、事务杂,外出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而时代要求班主任应该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怎能提供充足的知识?提供不了充足的知识,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使班主任产生失败感。长此以往,班主任必然会感觉到工作没有意义,自我没有价值,心生厌倦,疲惫不堪。

(二)、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大部分青少年营养摄入过度,生理成熟明显提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从已建立初步秩序

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等等。

(三)、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衡量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

素质教育已实施十多年,但在现实中,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为数不多,有些学校表面是素质教育,实质是应试教育。大多数学校以升学率为衡量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判断教师的教学业绩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依据。在教学上,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在思想观念上,重升学率,重分数,重排名,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少学校认为:只要升学率高,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多,就完成任务,能向上级和群众交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造成了学校领导、师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四)、学校管理未能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未能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实施管理:首先表现为封闭性。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其次表现为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的主体作用。然后表现为单向度。许多制度中都存在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制度,教师们只能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最后表现为低效能。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必然带来学校管理的低效能。

(五)、社会的变化强化人们的功利意识

世纪之交,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人的变化,特别是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向于功利性,从国企单位到私营企业,以文凭取材,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分而漠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就业压力、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这些都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加上他们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班主任要转变心态,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必须转变心态,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教育者是幸福的,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当然,有良好的心态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加强学习。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班主任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对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

理、行为习惯的认识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减弱青少年学生的逆反情绪

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通过读报章、杂志或叙述网上、电视上别人的事例来教给他们一些社会经验,增加一些感性阅历,多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缩小他们身心发展的差距。同时,我们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居高临下,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内心,平等地跟他们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接纳学生表现出来的感情和态度,帮助他们积极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告诉他们只是小大人,需要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辈来指导他们活蹦乱跳的思维,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减弱逆反情绪。

(三)、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建立全方位的学校支持系统,为班主任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学校要切实提高班主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促进班主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工作,给班主任教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培训要注重实际操作,针对教育热点、班级管理难点和常见问题分析作专题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于班主任教师个体行为的结果经验、新闻媒体的教育事件,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班主任效能感的教育事件,进行引导性的理论分析,让班主任教师看到问题所在,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要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积极发挥班主任教师的垂范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建立全方位的学校支持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完善的学校制度,如评价制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规范等,作为学校无形的,强大的支持系统,是学校良性运作的基础。学校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调动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他们工作中的进步及时给予奖励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巨大的成就感,以提高班主任教师的信心和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深化其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理想。

(四)、建立先进的学校管理制度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模式过于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兴趣学好,片面追求升学率。由此班主任成了学校扼杀学生创造性的帮凶。从而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学生不是没有创造性,而是不敢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为他一旦费时费力地去发挥创造力就很有可能与好成绩失之交臂,更有可能被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相委而去,谁敢拿自己的前途甚至是命运去开玩笑?为了避免这些怪现象,我们学校只有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这面大旗升起来,从客观上改变以分数为定论的模式,这样班主任

才能充分展示其积极性和培育作用,把班集体管理好。

基础教育战线要按照中央要求,在对中小学校的规范中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如此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层的服务意识,使学校管理层能够更高效的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管理应该尊重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教师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充满神圣和光荣。我们试图建设的管理制度基本特征应该是: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科学性管理是指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机制。倡导教育民主,这是实现学校文化实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也是学校育人目标以及办学模式的本质体现。所谓人文性是指人文关怀,学校管理是一项面对人的发展工作。所谓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实际上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人的内在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在精神上、情感上、以及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位师生予以关怀。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要重视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爱护孩子,耐心诱导,不娇惯;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善于学习一些必要的文化科技知识,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爱好,这里所说的兴趣学好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有利于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那么班主任费尽的心血所做的工作就不会化为乌有了。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所以,在实施三结合的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教育活动(包括社区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各方面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社区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

总之,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从而影响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这一切都要参与教育的主体通力合作把它解决好,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主编:教育人事司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迈向教育现代化》 主编:曾令格,冯增俊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0.谈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

1 绩效考核概述

所谓的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 绩效考核是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 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工作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综合性的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实绩的评估制度, 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实施该行为取得的工作成效, 它是管理者与单位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其最终目的是使单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单位管理者的认可、认同和认定, 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同时, 提升单位的美誉度、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最终实现单位和个人发展的“共赢”之目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 业绩考核。绩效考核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单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这是一项基本工作, 也是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关键部分, 单位员工的工作业绩主要包括实际工作中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以及效率等。业绩考核是对单位员工在工作中的最基本评价, 也是对单位员工做出贡献的最直接评价。

其二, 工作能力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就是对单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具体个人能力的展现, 它和业务无关, 完全属于个人具体能力, 主要就是考虑单位员工的工作判断力、协调能力、工作技巧以及与他人交往沟通能力。

其三, 适用性考核。这种考核制度与上两种不同, 它是考核比较隐蔽的内容, 不是我们平时的肉眼所见的内容。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中, 单位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他的个人能力虽然很重要, 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单位员工是否与现有岗位和职业相适应, 单位员工只有适应了现有的岗位工作, 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工作。而我们要进行的考核, 也就是在保证每个员工都可以得到合适岗位的同时, 对人力资源进行完善的配置,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 绩效考核的地位与作用

如前所述, 绩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它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笔者对近20家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的微观考察和问卷调查, 有96.8%的员工普遍认为, 系统的绩效考核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2.1 有利于加强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和个人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控制、绩效考评、绩效结果的实施与反馈, 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事业单位整体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评估需要上级和员工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通过沟通, 使员工对既定的工作职责、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影响、员工和上级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在考核之前, 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沟通, 共同确认工作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考核结束后, 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 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

2.2 有利于决定人员的任用

单位选择员工都希望是德才兼备, 用人原则是因事用人, 用人所长, 容人之短。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判断人员的德才状况, 长处短处、优点缺点, 从而分析、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位, 这个过程就必须经过绩效考核来实现。绩效考核可以全面对人的政治素质、知识素养、业务能力、行事作风以及岗位工作适应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会在此基础上对每位员工的能力和专长进行评价。事实上, 每个员工都是具有差异的, 我们要了解员工是否能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 能否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的新价值, 以及在工作实践中能否具备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都需要通过员工的工作实践和绩效考核制度来检查。也就是说, 绩效考核是一种认识人的方式, 是用人的前提。

2.3 有助于实现公平分配

现有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报酬中, 其中一部分是浮动 (奖励性绩效) 工资, 这部分工资与事业单位员工的季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和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以及岗位有直接联系;如果经过考核发现该员工不合格, 单位就会按考核结果决定其奖励性绩效工资, 降低或停发。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不开展绩效考核, 其工资制度也无法公平履行, 没有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工资制度, 就无法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也不能体现社会公平, 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然也无法发挥出来。

2.4 有助于实现公平竞争

在日常管理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则导致高岗低能或者低岗高能的现象。同时, 即使在同一岗位职能部门内的不同职员之间也会出现各种差异, 特别是处在技术岗位和高层管理岗位的人员, 这种差别较为明显。为保证单位员工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竞争, 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提高各自的绩效。单位不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 还要完善它, 并严格落实执行。只有进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 才能促进员工公平, 公正的竞争, 让员工在工作中尽情地施展才华, 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也提高竞争力。

3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考核有待加强

新考核体系的建设和新职能岗位的标准化工作都能影响到基础性工作的效能。目前事业单位在新职能岗位及考核体系的建设中, 忽略基础工作, 并未对这些岗位进行科学的岗位评价和科学的指标量化, 进而导致岗位职能得不到论证, 其工作的差异度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方案, 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3.2 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 考评评语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样, 一方面, 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 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 走“上层路线”, 使单位内的正常管理秩序遭到破坏。现有考核制度往往忽视绩效考核作用而依赖人际关系, 任用原则不以绩效指标为标准, 而出现任人唯亲;虽然也具有考核体系, 但手段单一, 缺乏科学系统性, 并不能系统综合评估事业单位员工;考核僵化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考核指标很少进行重新设置, 导致考核流程与经营发展不兼容, 绩效考核体系混乱, 指标不能量化, 严重影响考核效能。

3.3 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

对于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将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许多单位则考虑得很不周到。一般来说, 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 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指标称为任务绩效;一部分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 通常被称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映等指标来评价, 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一套体系, 同时也可以操作化地评价。相反, 考核过程无检测体系就会有失公允, 考核质量则无法定量分析, 考核结果就难以评价, 达不到有效考核的目的。同时, 由于过多精力注重考核体系的设计、考核指标的量化、操作流程的优化, 忽视考核结果的信息整理收集反馈, 导致前面考核指标的科学公平性因信息的整理出现偏失。如考核信息混乱难以整理会导致员工福利薪酬和岗位调转的偏差, 导致职员不满。可以说, 良好的考核结果整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3.4 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

考核的周期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 这与考核的目的有关系。如果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奖金, 那么自然就会使得考核的周期与奖金分配的周期保持一致。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 一般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 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

3.5 考核定位存在偏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 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 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 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

4 提升绩效考核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 重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 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 它是一种“基于绩效而管理, 基于绩效而发展”的管理哲学。量化和科学的评价并不是绩效管理的终极意义所在, 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管理者养成科学的管理习惯, 帮助单位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质量, 从而促成单位既定目标的实现。领导阶层一定要对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绩效考评工作能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同时能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使事业单位员工发现自身缺点而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可在人力资源部门设立一个由高层领导者构成的岗位评估领导小组, 其职责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在咨询、支持、反馈方面提供帮助。高层领导的关注就为绩效考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能使单位员工产生公平感, 同时能够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其中比较关键的是考评标准和考评指标的制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从实际出发, 指标必须具备关联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确定绩效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要与事业单位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相一致。考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员工工作行为、态度、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它是员工行为的导向。在考评内容中必须明确:单位在鼓励什么, 又在反对什么, 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引。

4.3 选择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方法的选择, 是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问题。在一些成熟的事业单位里, 由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绩效考评文化, 诸如纵向考评、横向考评、360度考评、自我考评等方式和方法。但是, 在一个刚开始介入绩效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 机械地套用上述办法, 很容易使考核过程变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博弈游戏, 或者成为填表游戏, 并不能真正发挥提高绩效的作用, 还可能使员工与主管间产生矛盾, 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

4.4 建立员工申诉制度

一是, 即便实行了民主参与制, 在绩效考评中仍有可能由于没有充分分析各种因素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二是, 就算制定了考评监督制度, 考评者还是有可能因感情用事、偏见而产生有失公平的评分。所以, 为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严格落实考评制度的各项要求, 就非常有必要实行事业单位员工申诉制度。申诉的形式包括很多种, 其中, 通过基层逐级上报至相关部门是一般的申诉渠道。员工如果存在顾虑, 可以利用工会、党组织等书面申诉。

4.5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谈”

绩效考核完毕以后, 面谈是有效的绩效考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考评结束后, 应该通过墙报、文本等正式的书面报告将考评结果公布于众, 同时在原则上领导一定要和员工进行一次正式的面谈。先将考评结果告诉员工, 鼓励单位员工提出更多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其次面谈的方式可以使优秀者继续保持其良好的表现, 同时指导单位员工更加积极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另外, 一些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表现有待改进, 也可以通过考评面谈来警醒、指导这些员工的工作。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方面的表现已有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面谈, 能够准确掌握其变化的原因, 进而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 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最大体现。

总之, 绩效考核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是对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管理的手段。绩效考核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每位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工作效率, 为人员的培养提供条件。通过绩效考核, 各级管理层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传输“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铙静安, 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

[2]刘翠芳, 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

[3]王云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M].

[4]郭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M].

[5]刘大卫.绩效考核[M].

[6]刘昕, 主编.薪酬管理[M].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下一篇:十佳青年之实践之星答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