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13篇)
1.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一
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的信息技术设备都是学校重要财产和教学的必备设备,应合理使用,妥善管理。各类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进行编号,分类登记。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入学校档案室保管,保证配套使用。
2、信息技术设备应科学分类,根据设备不同类型定橱定位,做到有序摆放并作好登记编号。所有信息技术设备做到专室、专用、专人保管。
3、信息技术设备只能用于教学、教育活动,不得移作它用。严格实行领用制度,借用须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到期应及时返回,借用后归还时由管理人员验收,并作好记录。特殊情况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批准后方可借出。
4、严禁任何人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接收、散布、录放邪教谣言或淫秽信息。
5、学期结束时将所有信息技术设备归还集中保管。如有丢失、损坏,由审批和借用人员承担责任,因不熟悉设备性能或操作不当致设备损坏,视情节轻重由管理人员负部分责任或全责。
6、设备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禁止带故障运行。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要随便拆卸,应及时报告,由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7、加强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设备使用场所和库房要注意通风、防尘、防霉、防潮、防锈,保持设备完好率。
8、加强对设备存放处的安全防范,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电源、消防、防盗、防火状况。
9、定期向校长汇报设备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根据教学需要,请示补充必要设备。
2.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二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学生课堂意识非常薄弱。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 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脑海里的课堂, 一向是整齐的课桌, 庄严的讲台, 醒目的励学标语。可进了信息技术课堂, 情况便发生了变化。到处摆满了电子机器, 鼠标, 键盘, 显示器, 这些都显然与其经历过的课堂大相径庭。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 更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情况, 比如教师演示的过程中, 学生认为机器故障, 喊教师修机器;机房内嘈杂的机器声响, 偶尔学生敲击键盘, 学生低头交头接耳等。这些情况无不透露出, 学生课堂意识的淡薄。
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如何让学生树立起课堂意识, 避免一些无意识的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发生呢?
1. 立足学科, 以学科文化熏陶人
由于信息技术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 这一点, 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 轻视信息技术学科, 继而在课堂上无心恋学, 即使对此感兴趣的同学, 也只会觉得只是好玩而已。此时, 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简单的做法, 也会在学生内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 可以在机房里张贴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上著名的人物介绍, 或者在计算机里有意地存储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新技术、新发展供学生浏览等。这些做法, 会让学生在认识上树立学科意识, 转化成课堂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 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 会促成学生自发的学习氛围。
2. 精心准备, 重视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 是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我们可能承担着比较多而琐碎的任务。但这不能作为我们慢怠课堂的借口。实际上, 在课堂教学的前期, 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考, 更需要从课堂的角度去完善课堂环境。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或中断, 要使课堂像个课堂。不要无视地面的脏乱, 不要让学生进入教室却发现桌椅杂乱无章, 更不要让机器持续几节课无法使用。要想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首先要给他们一个整齐, 洁净, 正常的教学环境。
二、重点细节常规化
信息技术课堂中,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课堂管理, 一些必要的细节实施, 往往成为关键。课堂管理, 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 没有这些细节, 就不能形成课堂管理的整体框架, 课堂显得自由化。如上课伊始是否有起立问好的仪式, 迟到的处理, 课堂举手提问, 机器问题的处理等。我们需事先充分考虑这些课堂细节, 时时关注这些细节, 逐步使学生养成信息技术课堂的行为习惯。这些管理的细节, 并不需要成为确定下来的、大量的行为手册。实际上, 我们只要在一些重点细节上稍加注意, 持之以恒就可以了。笔者曾在网络上看到, 有的教师, 将课堂管理的细节, 归纳总结得很仔细考虑得很全面, 甚至连学生手脚的摆放都规定了位置。这大可不必。只要课堂的管理框架大体形成就可以了。如果将制度、规定复杂化, 不仅牵扯了教师的精力, 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以下列举了一些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细节。
1. 上课、下课的仪式;
2. 举手提问;
3. 机器故障处理方式;
4. 随意下位问题;
5. 迟到处理;
6. 适时提出疑问问题;
7. 课堂同学讨论交流方式;
8. 学习时间玩游戏的处理;
这些小小的细节, 是我们组织课堂, 管理课堂的前提。细节的实施, 关键在于要常规化。只有教师时时以此要求学生, 必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形成课堂中的一些自觉行为。这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是课堂管理中的基础所在。
三、开放媒体规范化
开放媒体的使用, 一向是信息技术教师一个头痛的问题。因特网, 校园网, 网络教室讨论环境, 这些开放的场所, 绝大部分同学, 都极感兴趣。甚至拿上网作为上课的目的。然而, 网络这个多元化的虚拟世界, 充斥着迥异的价值观, 如果不加以规范化的管理, 一些垃圾信息会对学生产生巨大消极影响。
加强开放媒体管理, 给学生一个纯洁的课堂环境, 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一非常重要的工作, 不可轻视。除去发现学生已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要坚决处理之外, 作为课堂管理的一部分, 我们应从更多角度, 加以预防和控制。
1. 有限上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防止学生关闭某些进程, 上网玩游戏行为的发生。要控制外部网络上网开关,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或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开放。具体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解决。软件可以用一些路由软件来实现。这些软件可以实现3种规则:
(1) 切断外网;
(2) 浏览部分事先设置的网站;
(3) 开放网络。
显然第二种规则比较适合我们的情况。但是, 学生需要一个丰富的网络, 仅仅设置几个网站, 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其实, 真正的教学里, 大家很多时候都会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网络, 这就需要我们更多注重下面一个问题。
2. 监控
网络开放, 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一旦开放, 监控一定要跟上。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桌面监视功能实现, 或者直接在学生中间巡视。只要事先做过了教育, 又有教师的监督, 学生上网行为就会规范化。当然, 我们对那些问题学生, 要坚决批评, 不能姑息。网络里的暴力, 黄色, 各种垃圾信息, 直接威胁到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管理不善, 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开放媒体的使用, 要规范化, 不能甩手不管。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特方面。
四、课堂组织严格化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处处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些特点, 使得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 合作式学习, 作品比赛等课程形式。除了对这些课堂内容的精心准备之外, 我们要对其组织严格化, 不能随意行事。有些课, 教师虽然给学生指明了合作学习的内容, 但是并没有具体进行组织, 任学生任意组合, 自行完成任务, 制作作品。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 随意起来。甚至有的同学并没有去完成任务, 而是乘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 并不能过分地责怪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组织细化, 时刻关注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都有具体的任务做, 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例如在总结网页设计学习的课程中, 合作制作作品是个很好的方式。单从课堂组织来说, 是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的。并不是说, 划分了几个组, 给予一些资料, 提出几个主题, 就了事了。我们要维护好课堂的秩序, 让学生在有限度的自由中完成任务, 不能放任。有些同学会跑到别的组, 去看别人做的怎么样, 发表看法。还有的学生, 借机松散起来, 在课堂上任意走动。有的学生, 打开游戏开始玩。课堂显得非常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 了解情况, 帮助学生组织分工, 监督学生的行为。力图做到气氛好而课不乱, 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总之课堂组织需要严格, 不能时松时紧, 时强时弱。
五、奖罚分明
这是课堂管理必须体现出来的原则。课堂是个学习的殿堂, 要维护她的严肃性。这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不矛盾。无规矩不成方圆, 课堂管理也是这样。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 要给予表扬, 对于那些违反课堂纪律, 干扰课堂管理的同学, 决不能不予追究。一旦放任了一个, 不久就会蔓延开来, 无法收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 一定要坚持原则, 下决心, 维护好课堂的秩序, 管理好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教学以良好的环境。
年轻的信息技术课程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 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大部分还取决于课堂。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相信在树立起学生的课堂意识, 注重细节的管理, 掌握好开放媒体的使用尺度, 严格进行课堂组织, 维护好课堂的严肃性, 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出色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薇, 李子运.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08, 5
[2]李秀兰, 蔡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3
3.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三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键盘及无键盘输入技术、语言合成技术、触摸屏输入技术、摄像输入技术、传真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传统的文件形成方式、文件载体、传送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而且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特别是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
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数字、图形、静态图像、活动图像、声音等几种信息的媒体集合在一起,并由计算机综合控制的技术。其特点为操作方式简便、用途广泛、具有理想的用户界面。
2.光盘技术。
光盘是一种用激光来记录和读取信息的图形盘片,是计算机信息存储的新型载体。作为一种复合技术,光盘技术集计算机、激光和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一体。到目前为止,在大容量、高密度、低成本与快速存取方面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存贮介质。
3.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以胶片为信息载体,采用感光摄影原理,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文献资料全文真迹存贮技术,是集光学、机械、电子、化学、计算机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它具有永久保存、节省空间等特点,并在法律上具有证据效力,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很成熟的一种信息存贮介质。
二、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状况还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机检索的数据数量严重不足,质量缺乏控制。
2.缺乏正确引导,标准推行不力。
3.档案网络化管理方面,我国大多单位仍处于计算机单机运行的阶段。
4.缺乏一支既熟悉档案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业务的专业队伍。
三、未来研究和发展对策
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经营信息的工作,它要求人们改变历来只重视知识生产和保护、忽视知识利用的传统偏见,人们只有掌握了利用知识、经营知识的能力,才能在应用知识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体现信息开发的社会作用。因此档案信息管理应走出安全保护为框架主体的狭窄的研究圈,制定面向发展、谋求发展、实现发展的政策目标。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在档案信息开发、管理工作中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加强宏观管理。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把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作为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要对之进行科学管理。根据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要求,尽快制定出全国档案部门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的方向、战略,制定一个周密的、系统的档案自动化管理标准,明确规定运用计算机自动管理文件、自动进行档案整理编目、自动统计、自动检索、自动完成档案馆(室)的日常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实施办法。
2. 明确档案信息管理政策体系模式,完善档案信息管理法律保障。
1987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档案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正是档案职业道德所提倡的。因此,遵守法纪,便成为档案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准则。严守法纪,就是指档案工作者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纪律,不徇私情,不怕打击报复,为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自觉地同一切违反政策法规和《档案法》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档案工作者肩负着特殊的历史责任和艰苦的任务,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能把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也就不可能做好档案工作。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档案信息管理原则,还应该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转变管理工作重心。在保持原有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拓展管理工作的其他职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得到全方位的革新;在指导方针的调整上,必须严格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也是政策目标制定时所提出的管理要求,要立足于档案信息管理活动自身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其他信息部门的联合协作,充分吸收其他信息部门和其他行业部门的管理经验,在政策上相互兼容,在实践上取长补短。
3.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应做到:要合理安排工作,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要加强思想和业务领导,使之乐于献身档案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
档案部门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才是非常珍贵的,为了稳定和提高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当运用一定的奖惩手段。要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树立典型榜样,开展向先进单位或个人学习的活动,使档案工作者学有目标,干有方向。按照“政治上更强,业务上更精、作风上更实、纪律上更严”的要求,从思想、组织、道德、作风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使档案工作队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旺盛的敬业爱业精神、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开拓进取的职业热情,为档案事业建功立业。只有奖惩分明,才能使档案工作的职业道德深入人心。
我国档案专业领域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缺乏高层次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第二,我国档案学研究深度、广度不够,经验不足。这样,档案学教育便需要适应社会的变革,培养造就出一批具备信息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与研究人才。所以,我国档案学教育,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式上则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对即将面临的新理论的建立提出见解或引导学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专业教育既要培养出多层次的现代档案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培训造就出一批致力于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研究的精华。在职教育则重在提高专业及文化素质,包括计算机文化和信息文化的培训等等。
4.信息技术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是学校的强用电场所,是消防安全的重点保护地点。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广大师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建立以校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为第二责任人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消防法》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懂得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遇到火灾人人都有参加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灾报警电话119,基本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所有进入信息技术设备机房的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制度:
一、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机房。
二、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
三、严格按照国家用电安全有关知识进行用电操作。
四、严禁使用超负荷的大功率电器。
五、所有用电设备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六、安装防火器材的部位,要人人爱护,不准任何人随意移动和损坏,违者严肃处理。
七、管理人员坚持经常检查有无火灾隐患,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排除。
力所乡中小学电教组
5.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篇五
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文档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公司营业部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文档管理体系,规范信息技术文
档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技术文档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营业部内的技术资料得到全面的记录和妥善的保管,并能够被迅速准确的查阅和使用,确保能够依靠存留的技术文档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三条 本制度所涉及的营业部信息技术文档主要指营业部内与通讯及计算机系
统有关的书籍、技术资料、图表、程序与数据。具体包括:软件系统技术文档、网络系统技术文档、服务器技术文档、弱电系统技术文档、电源系统技术文档、应急计划技术文档以及信息技术设备随机资料、技术图书、技术合同、培训教材与资料、系统配置参数、设备和基建工程的技术数据及相关技术文档等。
第四条 技术文档可用纸、磁带、磁盘、光盘等多种介质为载体记录和存放。
第二章 信息技术文档的内容
第五条 软件系统技术文档
软件系统技术文档应包括营业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各类资料。
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营业部软件系统组成说明;
(二)营业部各类软件配置、安装、使用操作说明书,软件开发者对系统安全
功能的测试报告和安全承诺书;
(三)软件设计方案、数据结构、加密算法、源代码等开发资料;
(四)国家认可测评认证证书;
(五)软件升级、维护和系统参数的调整测试记录;
(六)软件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权限。
第六条 网络技术文档
网络技术文档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整体概况描述、各类网络设备的功
能描述、设置描述和连接描述。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营业部网络系统总体结构说明,网络结构的拓扑图,VLAN设置的说明,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二)主干交换机的技术说明。包括主干交换机的品牌型号、主干交换机的地
址(IP地址和MAC地址)、交换机的安放位置、主干交换机上配置的各
模块的技术说明、主干交换机(包括配置的模块)各端口的连接说明(包
括与备份交换机的连接、与服务器的连接、与二级交换机的连接、与工
作站的连接等);
(三)二级交换机(或集线器)的技术说明。包括所有二级交换机(或集线器)的品牌型号、地址(IP地址和MAC地址)、安放位置、各端口的连接
说明(包括与主干交换机的连接、与工作站的连接);
(四)网络配置的操作说明。包括交换机(主干交换机和二级交换机)冗余设
置的操作说明、VLAN设置的操作说明等。要求所有操作说明都以命令的形式列出,并加以注解。
第七条 服务器技术文档
服务器技术文档包括营业部所有工作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的硬件描
述、软件描述和应用描述。对每一个服务器应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服务器的系统配置说明。包括服务器的品牌型号、安放位置、硬件配置
(包括CPU、内存、硬盘容量、阵列设置、电源配置等)、服务器的用
途等;
(二)服务器的连接说明。包括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连接方式、服务器的网卡配
置(包括网卡地址、网段号、连接速率、单双工方式等)、网卡的冗余
设置说明;
(三)操作系统安装说明。包括服务器上安装的操作系统以及补丁版本、系统
分区划分说明、操作系统的重要参数说明等;
(四)服务器应用说明。包括服务器上主要用户的用户名及功能用途、用户的权限设置及站点设置、用户的登录脚本描述等。
第八条 弱电系统技术文档
营业部弱电系统技术文档包含营业部数据网络布线、电话语音布线、监控、有线电视、背景音响等布线系统的技术文档。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各类布线系统的拓扑图;
(二)各信息点的平面位置图。要求对各信息点进行编号,并与系统配线架上的信息点一一对应;
(三)各配线机架的详细说明。包括配线机架的安放位置、配线架上各信息点的编号(必须与平面位置图上的信息点一一对应)、配线架上各信息点
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关系等;
(四)对于配线架上的电话语音信息点,应指明该语音点对应的电话号码及该
电话的用途。
第九条 电源系统技术文档
营业部电源系统技术文档包含营业部总进线配电柜开关进出线路
图、双路供电或发电机后备切换开关说明、电脑设备的市电供电和UPS
供电的输入输出总开关和分支开关图和负载量、机房用电的详细说明及
安全防范、营业部防雷接地情况技术说明、电脑设备使用的各分路开关
回路图及回路编号标识、关键开关的安全防范。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配电柜及分支配电开关柜的说明及标识,说明进出线路及分支回路的拓
扑图,输入、输出的负载总功率和分支功率,线径的最大安全负载能力
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二)各电源分布点平面位置图。要求对各点进行编号,并按回路说明对应电
源回路及开关柜内的具体开关位置,分布点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说明;
(三)详细单列UPS设备、电脑机房、LED大屏等及关键电脑设备用电的配
电线路图,详细标明开关柜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防雷、接地的技术文档;
(五)其他相关技术文档,如照明、空调、应急灯等。
第十条 应急计划技术文档
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应急计划技术文档应包括通信系统应急文
档、服务器应急文档、网络系统应急文档、电源系统应急文档、交易系
统应急文档。具体要求如下:
(一)通信系统应急文档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和通信软件的使用现状以及
出现故障时详细的应急操作步骤。
(二)服务器应急文档包括服务器网卡、磁盘系统、主机系统出现故障时详细的应急操作步骤。
(三)网络系统应急文档包括网络主干交换机(包括主干交换机上模块)、二
级交换机上的端口以及交换机系统出现故障时详细的应急操作步骤。
(四)电源系统应急文档包括市电停电或UPS等电源设备故障时的应急操作
步骤。
(五)交易系统应急文档包括交易系统关键用机(中间件和委托发送机)、数
据库系统出现故障时详细的应急操作步骤。
第三章 信息技术文档管理细则
第十一条 营业部信息技术文档管理包括:技术资料的归属,技术资料的登记、归档,技术文档的借阅、复制,技术文档的保管、存放,技术文档的移
交、销毁。
第十二条 技术资料的归属
公司所有信息技术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一律归公司所
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据为己有。
第十三条 技术资料的登记、归档
(一)建立技术文档专管责任制。营业部电脑部应设立技术文档的管理员,全
面负责电脑部技术文档管理工作;
(二)技术资料必须归档。根据文件材料形成过程的特点可分为定期归档和随
时归档两种方式。对记时性较强的文档材料可按定期归档;
(三)技术资料归档要求:材料收集齐全、核对正确、整理成套,做到帐、物
相符,编目清楚、字迹工整、线条清晰、签署完备,资料归档前应经电
脑部负责人审核;
(四)技术资料制作工作要与工程各阶段的工作和活动同步进行。特殊情况
下,对基建工程和设备的文档材料可视具体情况于项目结束后归档或分
阶段归档;
(五)电脑人员在对营业部信息系统执行完有关的技术操作(包括网络的规划
和配置、硬件设备的规划和配置、系统文件的安装和配置、软件的安装配置等)后,要将所做的规划、配置在相应的技术文档中及时进行更改。第十四条 技术文档的借阅、复制
(一)所有技术文档实行借用制。他人借阅、复制技术文档时,应有相应的书面
记录;
(二)技术文档由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人员要参阅、使用有关文档,应向管
理员借用、复制和归还,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非本部门人员不能借用、复制技术文档,特殊情况必须由营业部负责人批
准,办理借用手续后方可;
(四)借用的技术文档应爱护使用,必须及时、完好地归还。借用时间一般最长
不超过一个月。延长借用期限必须说明理由,提出申请并补办延长借用手续。
第十五条 技术文档的保管与存放
(一)技术文档应专柜存放;
(二)技术文档应根据涉及内容的重要程度设置它的保密级别:
(1)机密级
涉及到系统核心内容,如网络安全、系统配置等的技术文档。
(2)普通级
除机密类型外的一般性和应用性的技术文档;
(三)机密级的技术文档应有副本并异地存放,普通、常用的一般技术文档应在明显处张贴。
第十六条 技术文档的移交、销毁
(一)如技术文档管理员发生变动,应严格执行移交手续。由移交人员列明各
类移交文档清单,在营业部指定人员的监督下,经接管人员认真清点核查无误后,签字移交;
(二)营业部应根据技术文档相关软件、硬件或网络的实际生存期限,由电脑
部会同相关业务人员组织鉴定小组,定期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资料文档
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结束后写出鉴定报告和编制销毁清册,对超过保管期限,确无保存价值的资料文档编制清册,经营业部领导批准后销毁。未经鉴定与批准,不得任意销毁文档;
(三)销毁资料文档时,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档案遗失或泄露、漏销,销毁完毕,监销人员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并将销毁清册存档,永久保管。
第四章 附则
6.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篇六
我们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一部分学生从教学点转来,他们原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些学生即使家里有电脑,操作比较熟练,但是教材上学过的内容他们不清楚,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课堂上,有的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简单,没有事做;有的学生不会操作,也没有事情做。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悄悄地启动金山画王或网页,玩游戏,登QQ,以至于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当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学生们的交流与讨论却演变成了“吵闹”,演变成了小组“聊天”。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管理好我们的课堂呢?
一、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的原因
首先,从课程地位和观念上来看,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人们心目中的小学科,更是一门人们认为应该取消的学科,有着先天不足的背景。虽然在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它的课程地位,但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受冷落甚至被遗忘的学科。学校领导教师的不重视,社会家庭对学生接触电脑横加限制和阻拦。这些因素使学生对本学科认识出现偏差,甚至有学生到机房来上课,根本不是来收获知识的,而是来猎奇,来“消闲”的,缺失了认真学习的态度。
其次,从学科特点上来看,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层次性比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实践和操作,在操作中,学生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会超出教师事先的准备范围,引起课堂的突发事件,产生“哗变”。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特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学生基础水平的层次性造成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不一,出现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看别人玩游戏的局面。第三,从学习环境来看,信息技术学科的大部分课时是在计算机房进行,与教室相比,计算机房中干扰因素更多,环境更为复杂,带来的纪律问题和课堂麻烦也更多。
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现状
纵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觉得是否应该从自身开始反思一下? 1.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对这类“副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2.教师教学时的态度不够端正,放鸭子式的课堂教学居多; 3.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引起的“乱”讨论,使得有价值的辩论演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吵闹”,演变成了小组“聊天”;
4.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应该玩的课,对于作业敷衍塞责,玩游戏,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破坏机房设施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5.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机器故障发生率高,影响正常使用;机器数量少,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旁观,坐在旁边看别人操作,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对这门学科丧失了信心;
6.学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起点不统一,水平高的很快完成任务,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只能“观赏”,也没有事做;
7.小组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部分学生做其他事,课堂比较乱;
8.课堂评价,出现敷衍现象,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9.个别学生带零食或玩具进机房,使其他学生分散注意力,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操作错误引起课堂骚乱;
10.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依赖其“帮助”而自己根本没思考,也谈不上学习。
以上所列出的仅是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部分“问题”。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的有这么多“问题”吗?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喜欢聊天,喜欢QQ等,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把QQ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通 2 过这种工具,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为方便,这正是其他学科教师所羡慕的,也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先天优势。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本身就比较“乱”,学生的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不可能是安静的。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儿的“乱”是正常的“乱”,而不是失去控制的吵和闹。虽然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看起来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我们解决,但也有不少问题是合理的。
三、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对策
1.针对由教学内容引起的问题,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
2.针对教学软硬件引起的问题,首先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存在故障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操作。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可以采用分组上机的办法。另外,可以安装电子教室管理软件用以方便对学生的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收缴学生作业等。
3.针对教学方式引起的问题,我们要从备课入手,一是根据学生情况来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三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地讲解与演示,提倡任务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4.针对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问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同伴互助,合理编排学习小组。
5.针对课程地位和观念引起的问题,主要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改变信息技术课等于轻松课,等于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习打下良好 3 的基础。其次,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在工作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最后,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品。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6.针对学习环境引起的问题,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定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机房的封闭性比较好,又由于机房内的设备及装潢容易散发有毒气体,可能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有所损害,所以,课前教师要到机房开窗、打开换气扇,作好上课准备。再如,机房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可以玩游戏、可以上网等等。教师不能对学生玩游戏的现象视若罔闻,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四、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的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要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管理实效,有两个根本的途径。一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二是老师自身的努力。而学生观念的转变,需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来实现。因此我认为,要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老师。
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首选的教学策略是激励法。1.情境激励
为学生提供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的情境,使情境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和启发性,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2.需求激励
针对学习需求不明显的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置于不同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处理教材的能力。
3.兴趣激励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势诱导,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乐学、爱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达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
4.任务激励
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来驱动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完成后的成功和喜悦来激励学生。
5.目标激励
强调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目标意识培养,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化解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消除学习者“不知学有何用”的困惑。
6.活动激励
抓住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进行学科整合,从而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数学课件来激励学生学习幻灯片的制作。又如学习“画图”时,可以结合美术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开展电脑画图竞赛活动,或参加全国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再如用网上交流工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喜悦,解决平时学科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针对学生依恋上网玩游戏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来设计课堂教学。
1.教育疏导
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学习下降、学无所获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让他们的游戏情结淡化。通过屏避、监控等技术对机房进行管理,减少学生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适当加大课堂检查与监督力度,减少学生玩游戏的机会。
2.顺势引导
主动给学生一些玩游戏的机会,不一味反对游戏。如:针对一些健康、优秀的游戏,让学生组织对抗赛,进行游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区分游戏的优劣,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科学地探索游戏。把学生从沉迷引向研究的境地,减少对游戏的盲目崇拜。
3.鼓励创新
信息技术课上,向学生讲解游戏制作的一些技术,让学生体验到“制作游戏”比“玩游戏”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更能体现自我价值。在把学生玩游戏的注意力转移的同时,加大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更高境界。
7.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探究 篇七
一、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对课堂管理之难都深有体会。上信息技术课, 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 ,而对于书 本知识的学习则显得非常被动。学生在信息 技术课上 的种种行 为 ,究其原因, 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 一是学生认识电脑这个工具多数是从娱乐开始的。在他们的意识中认为电脑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其他功能则很少知道,这种先入 为主的思 想根深蒂 固 ,所以他们一遇到电脑就会想到娱乐。二是与前期养成的习惯有关。在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导致课堂纪律较为松散, 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就养成了 信息技术 课就是休 闲课、娱乐课、游戏课的习惯。三是学生思想重视不够。主课一直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差和学生成绩优异与否的标准, 辅课只是一门用来调节学生疲态的调味剂而已。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放松、解压的兴趣课。四是与环境有关。信息技术课因教学需要,多数课需要在微机室上, 由于教学环境网络化、机器密集化等原因容易产生遮挡情况, 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进入机室就想进入游戏和网络中。五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课堂纪律要求不严, 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六是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和电 脑操作技 能过于薄 弱 ,他们的好奇心或无助心理造成他们乱摸乱动,不能集中到学习中去。
二、应对策略
1.强化课堂 纪律 ,重塑信息技术课形象。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把加强课堂纪律教育作为首选策略。 信息技术课只在高中开设一年, 且只在高一年级开设。初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对学校、教师、环境情 况比较陌 生 ,他们极易适应当前环境、接受新的规则和新生事物, 所以一开始严明课堂纪律, 在学生心目中就可以形成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是纪律严明, 目标明确, 任务具体,全员重视的课程印象。
2.提高认识 ,让学生重 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并不高,其重要性与音、体、美课程都不能比拟。在此背景下,要想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必须发挥科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是结合教材介绍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神奇与高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三是不定期地组织信息技术类活动或比赛,扩大影响和重视程度。
3. 提高教师自身的 素质和能力。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吸引力呢? 笔者认为在没有客观优势的前提下, 信息技术教师要靠主观优势在学生当中建立威信。首先是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精湛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讲解时能深入浅出,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其次是在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 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 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
4.改变管理 策略 ,赏识每一 个学生的优点。赏识能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积极鼓励学生。除了要从情感上激励学生外, 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上的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应该向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的进步表示欢喜,对学生的失败表示鼓励, 这些都可以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行。教师充分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学习,从而建立 良好和谐 的师生关 系 ,课堂管理就不再成为问题。
8.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管理 教育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要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抓好课堂管理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也是班主任以及每一位教师所关心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很关心关于课堂管理的问题,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所以就希望自己的班主任或者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的管理问题。如果课堂上环境混乱,教师在制止的同时就占用了学习的时间,真正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减少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利的。所以,想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有所不同,这是一门训练和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是在微机教室,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上机操作、教师指导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思想行为有关,比如,同学之间随意走动换桌、偷着吃零食、上网、打游戏等。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呢?课堂管理问题就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了。
一、认真对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普遍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初中各学科中是学生特别喜欢的科目,每当有微机课时,上一节课的下课铃一响,学生就会兴奋地飞跑到微机室,情绪十分高涨。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课是抱着玩耍的思想来上的。由于年龄问题,初中生还存在随意的思想意识,于是就出现了在微机教室里一边上课一边偷着吃零食、随意走动和说话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其实,在初中学校里,自从取消和减少了信息技术科目的中考成绩后,信息技术课就成为被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冷落的科目。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还是很重要的。
在初中的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来微机室上课,没有认真的心态,其玩耍意识的体现就不足为怪了。另外,在微机的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能力不同,一些学生仅用几分钟就可以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显得没事可做,这样就出现了上网、打游戏、说闲话的现象。另外一些操作慢的学生就需要教师的认真演示并加以指导才能完成,如果对这些学生放任不管,他们的消极情绪就会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吃零食、说话、走动的现象。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特殊,学生操作水平高低不一。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的喜欢程度超过对微机教师的喜欢程度。信息技术课都是在微机室上课,教师要先通过演示,让学生观看,最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在演示时,就不会完全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在这时就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做出一些小动作来。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也会不同,有的学生家里很早就安装了电脑,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电脑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农村学校里,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家里已经安装电脑的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快,可能不用教师教,就已经掌握了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而家庭一般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这就要我们进行单独的耐心辅导。所以,微机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
2.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过于简单,评价制度还不完善。在初中教育中,教育对象是初中生,只有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是在微机室,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其独特性。面对一个操作过程,教材中要用大篇幅的理论才能表达清楚,实际操作其实就是简单的几步,这就给微机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费些心思。微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操作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通过这个简单的评价制度,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学习在不断地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与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三、针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制定策略加以解决
为了使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更加合理有效,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改善。首先,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放在首位,组织微机课的态度一定要积极。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的操作水平,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他们、他们也很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当使学生积极参与,养成自主学习的習惯。有了这种习惯以后,就会引学生以后在学习上就会积极主动,即使离开了学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会一直保持着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所以,微机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微机课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感是指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兴趣。教师要让操作能力好的和稍差一些的学生都对微机操作技能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去做一些提高题、挑战题等。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完善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制度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和综合考虑之后逐渐制定和完善的。这个评价制度包含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体性评价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实践能力要体现在综合评价中,这是针对信息技术操作技术性强的特点制定的。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把实践性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一节课或阶段性学习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9.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九
作 业 文 件 GE-QO-713
信息技术部工作制度
版本状态:A
属个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均由个人承担。
1.2收银设备的使用
1.2.1 当班收银员应做好收银设备的保养、清洁卫生工作,贯彻执行电脑的安全消防管理制度。营业结束,应按操作规程关掉所有电源,主机及外设均应盖上防尘罩。1.2.2 收银员必须按照信息部门制定的软件使用流程进行收银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收银设备软件系统的设置。
1.2.3 收银员不得随意泄露收银口令,未经主管部门及信息部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工号及口令进行收银。
1.2.4 爱护收银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通知信息部门进行处理。不得私自拆卸、修理及故意损坏收银设备。
1.3信息中心管理
1.3.1 信息部工作人员,应根据部门的职责分工,处理相关的事务。未经许可,不得越权修改数据资料,程序及数据结构。
1.3.2 非信息部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出信息中心机房和操作机房的计算机设备。信息部不得接受其他部门人员的越权查询,特殊需要必须经分管副总经理同意方可。
1.3.3 信息部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并维护集团及各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管理办法以及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拷贝、泄露商业自动化系统数据资料、相关文档及报表。1.3.4 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系统的维护,监督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应记录具体配置情况。
1.3.5 规划完善网络及软件系统使用权限。不得随意更改和泄露相关人员的权限及口令,防止对系统的恶意破坏。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购物中心
作 业 文 件 GE-QO-713
信息技术部工作制度
版本状态:A
2南京金鹰购物集团信息保密制度
2.1 应当予以保密的公司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2.1.1 商业资料:市场策划或论证资料;客户名单及其地址、联系方法等;合作伙伴信息;拟定的标书、内容及相关文件;价格体系;合同及合同类资料如合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电子邮件等;销售数额;财务资料;公司工资、福利政策及制度等。
2.1.2 技术资料:产品策划;项目或技术调研资料;论证报告;配套设备和技术资料、图纸以及其它资料;技术说明书或类似文件;管理及施工诀窍等。
2.1.3 员工资料:指公司为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由公司员工提供的其本人的个人材料,包括员工本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个人隐私;本人不愿或不适宜公开的其他资料等。非公司管理或业务需要,员工资料不得在公司内部或对外传播。2.1.4 公司认为具有经济价值,需要保密的其它经营信息或技术信息等。2.1.5 载有上述商业秘密内容的载体形式不受限制。
2.2 涉及商业秘密的部门或保管人员应提高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工作,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2.3 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加强文件、技术资料、图纸等商业秘密的管理,按管理权限使用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或资料。
2.4 公司网络管理员应当对公司局域网的安全运行进行适时监控并保证网上的数据不被非法复制、修改、删除,及时排除任何人对公司网络系统的非法侵入。2.5 公司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公司电脑网络及网络中数据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安全,不从事任何可能危及公司商业秘密或网络安全的行为:
2.5.1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获取、持有任务要求以外的公司商业秘密; 2.5.2 未经许可或出于职务上的要求,不得向他人(包括客户或经营与公司同类商品的企业)泄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中心的商业秘密;
2.5.3 禁止试图进入超越本人授权范围的公司电脑网络系统。即便因工作需要,也不得未经授权,进入超越本人权限的电脑系统进行操作或浏览;
2.5.4 对因工作需要所持有的、进入公司电脑网络的个人密码负有妥善保 管的义务,不得泄露。
2.6 对因泄密,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公司将保留追究有关法律责任及经济责任的权利。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购物中心
作 业 文 件 GE-QO-713
信息技术部工作制度
版本状态:A
3电脑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3.1 信息部应设立兼职义务安全消防员,并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和贯彻中心的安全消防保卫制度,增强安全消防意识。
3.2部门员工应熟练地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提高员工自防自救的能力。3.3 定期对中心电脑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并认真填写定期检查整改表,发现隐患应及时解决。
3.4 中心机房严禁吸烟,严禁携带易燃物品进入机房。
3.5 下班前应切断所有电源,防止因火灾、雷电等意外事故毁坏电脑系统。
10.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篇十
1测绘技术的作用及重要性
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恰好解决了事前准备的问题,测绘技术不容易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需满足一些最为基础的条件和前提,就可以实现迅速而精准的勘察和定位,这样就使得工程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由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也大为减少,误差的减少使得测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而且有利于测绘资料的生成,在后期工程竣工后能够迅速的总结测绘资料来完成工程竣工任务。测绘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大型高层建筑项目中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工程施工前数据采集的误差,有效的测绘工作能够检测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工程施工的利弊,便于施工单位事前做好准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建筑工程测绘的主要任务
(1)用于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为了使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提供到必要的和需要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数据资料,就需要在前期做好测绘工作。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锁定建筑工程所在建设的道路、房屋以及平原、丘陵或者盆地等地貌的相关绘制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了外业的实际观察和内业的数据处理,进而将地中地形图以及层面图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
(2)用于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将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实际地区在设计完好的建筑物的图纸上面标示出来,这可以说是建筑施工的一个极其重要依据。从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器械的安装来讲,也是不能够缺少测绘工作的。只有做好了这些测绘工作,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彼此之间能够更加的配合,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能确保在施工和安装方面的质量。
(3)用于建筑物变形和沉降的观测。要对建筑物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监测和观察,并且要对建筑物的沉降以及移动等进行严格的监测,通过严格的监测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建筑物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测绘工作进行的进度调控难。在测绘工作进行中,一般是需要在工作结束之后对于其测绘得到的进行进行必要的严格审查。这就导致了在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也谈不上及时的解决。而当发现问题时,已为时已晚,返工就会造成工程进度的延缓。
(2)测绘结果检查不严。部分施工单位和测绘部门过分注重过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而忽视了对测绘数据信息的收集、交换以及上交过程的规范,而且对上交之后的测绘信息检查不力。此时一个部门完成整个工程测绘工作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检查放水、测绘信息收集交换过程松懈等等。
(3)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不力。工程测绘部门的部分员工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在进行测绘工作时,时常会出现由于各种人为疏忽而导致的测绘问题。部分员工心存侥幸,在测绘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和解决,认为这些差错和疏忽不会导致大问题。但是,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小的疏忽和差错没能及时解决而导致工程测绘质量和效果的不佳,极大的影响了工程测绘工作的开展。
面对上述在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健全质量管理的体系。当前我国工程测绘技术应用效果的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相应健全的工程测绘技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够在工程测绘技术应用时有效的划分职责并对整个应用过程进行监控,这样能够避免测绘技术应用各个环节的错乱以及工程质量设计问题被忽略的情况出现,而且,合理的管理体系还能够保证测绘信息的有效而全面的收集,避免了信息收集过程中部分信息的缺失,这样的测绘信息方案上交到相关部门能够确保测绘工作质量的最大化。健全而完善的工程测绘技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要根据测绘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制定,只有结合工程测绘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才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2)严格检查测绘数据,规范测绘结果。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若是不出现问题,那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测绘信息的收集和检测。在测绘信息的收集、交换、上交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因为人为的失误而造成的信息丢失和错乱,因此,要对上交的测绘信息进行仔细而严格的检测,确保测绘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之后再加以使用。其中,尤其要注意对测绘信息中的图形、表格以及重要数据的检测和对比,一旦发现错误,若是无法进行更改,要对丢失和错乱的信息再次进行测绘。当然,若是能够规范测绘信息的收集、交换以及上交过程,那么就能够避免测绘数据信息的丢失和错乱问题,因此,必须要对这一阶段的测绘工作进行规范,直到测绘信息上交到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手中才能放松。
三、结语
11.信息技术部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水利信息管理;运用
1、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的空间信息技术通常指的是包括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PS技术和空间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管理的需求较大。同时,水利设施又和地域性紧密相关,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契合水利工程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水资源分布、数据信息遥感测量、DEM数据和水利工程水文信息数据的观测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采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引入不同功能的信息技术形式,组建成一个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很好的应对水利设施的日常水情监控、预报和防控。
2、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2.1大量数据信息的管理
大量的数据管理是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水利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数据通常指的是大量的区域矢量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信息、DEM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信息、水利设施参数信息,以及一些实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等,其总量可达几百GB,因此,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存储能力和数据引擎技术的要求较高,通常采用分类和分层的组织方式可以较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存储工作。
2.1.1数据库信息技术的管理。数据库是管理数据的存储终端,是进行所有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系统。水利信息管理过程中因为其数据内容较为广泛,并且数据含量巨大,数据格式分布各异,因此,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高效管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通常需要具备高效的硬件存储能力和科学的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也是数据信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需要在数据管理系统上通过合理的层次结构设计同高效的硬件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技术的高效性集成化管理。2.1.2数据引擎技术的管理。数据引擎技术即Spatial Data Engine(SDE),也作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是一项中间性技术,主要作用于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管理之间,可以匹配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对于复杂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该引擎技术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空间信息数据,而避免了数据格式、存储位置和储存方式以及数据结构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应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是ERSI推出的ArcSDE软件,该软件采用开放式的客户端服务器设置体系,通过TCP-IP技术接受和处理客户应用程序的数据信息请求。其数据传输模式采用异步缓冲机制,可以很好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使用户在大量的数据中可以快速的找到需要的数据信息。
2.2WebGIS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WebGIS技术是GIS技术发展出来的一个主流技术,主要建立在internet的连通性和互动性基础上的将GIS服务实现网络平台化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同传统形式的GIS技术或者局域网技术相比较而言,其摆脱了平台相关性,具有更加广泛的范围范畴,操作简单,计算负载能力平衡高效,系统设计成本较低。随着一项新型技术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XML)的引入,WebGIS技术更加具有功能性,对于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适应性,也是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需求。
2.3空间分析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空间分析技术一般指的是基于地理对象实现对地理空间布局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GIS的核心技术支持和灵魂,也是GIS技术有别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或者电子地图系统技术的重要标志性特点之一。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对水利系统中的水文信息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实时有效的支持,可以作为水利信息管理中水文预测、灾害预警以及损失评估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精准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根据可靠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为水利工程的决策、险情分析和防控工作提供真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2.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建立在以DEM、DOM和三维模型等基础上的将数据通过三维坐标系进行地貌重现和精准定位的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GIS系统应用,可以实现DEM数据通DOM数据的有机契合,从而达到直观反映当前地理、地貌以及地理位置的三维场景,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监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的演示平台和决策支持。
3、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运用的需求
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的查询、监测的有效性要求十分严格,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工作的精准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对于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水利信息查询、监测服务,同时还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水利信息管理对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性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水利系统的地域性较强,水利数据信息量大,对于系统的覆盖范围要求十分苛刻,系统设计需要满足水利信息区域内的二维和三维地图的实景重现性,以便满足用户可以在终端就可以对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定位,满足远程监控的性能需求。另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分层式的管理,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建档,并实时更新,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2)灾害预警和信息共享性。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对于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仿真模型,对水利系统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水利部门同其他相关部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为信息传递提供多向性。(3)系统开放性。水利信息管理系统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和改动,还必须具备升级能力,以便符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设计要求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4、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运用是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需求所在,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在新时期下实现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现状做好相关技术的整合和优化,为人们快速的提供相应的详细数据支持,对预防和应对水利工程自然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孙海,王乘,吴栋,曾钢良.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 2007,10.
[2]张穗,谭德宝,崔远来,汪朝辉,张治中.空间信息技术在灌区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01).
[3]谭德宝,李青云,黄奇.空间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03)
[4]毛广元,李宁,赵莹.3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内蒙古水利,2009(06).
12.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篇十二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中, 是财务人员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对财务管理的流程再造, 是人力资源、数据资源充分调用的一个过程。高校通过建设数字校园平台、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等方式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加快管理时效, 增强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达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 在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传递流程
信息在财务管理活动的传递过程, 可以大概将财务管理的信息传递运动分为三个运转过程:财务信息采集、财务信息加工、财务信息报告。
财务信息采集主要是在业务流程中采集基本信息。高校财务管理需要采集大量的基础信息, 为决策分析提供重要依据。高校财务管理采集的数据, 经常用到的主要有人员工资信息、学生信息、经费使用信息、原始凭证, 如销售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据等。
财务信息加工主要是对业务流程中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过滤、汇总、审核, 再进行账务处理, 即编制记账凭证以用审核记账凭证。处理完成后保存在设置的账套中。需要加工的数据主要有经费项目、经济分类、科目分类等。
财务信息报告主要是以账套为依据, 按照规定时间、规定用途编制的各种会计报表, 用于反馈资金使用情况、管理信息、分析决策。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 财务管理活动都体现为信息传递的过程, 财务信息采集、财务信息加工和财务信息报告在信息传递链条中是环环相扣, 紧密联系, 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 建立财务管理的流程设计
根据高校的财务工作功能和流程需求, 在规划和设计财务管理流程时, 从整体全面性统筹和规划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 利用信息技术对高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工作方式等适应性进行流程设计和系统开发, 财务管理流程的顶层设计基于各部门的业务发生的完整流程信息, 不只是财务管理所需的某项信息, 应该是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获取业务信息, 处理信息, 有效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时效, 以及增强数据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因此, 顶层的设计和建设中, 要提前考虑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 做好相关的业务流程的衔接和配合工作。同时, 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流程, 使各部门沟通与传达的过程更加顺畅。
(三) 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对接应用
数据信息在各个业务流程中互相传递, 而财务管理流程是其中一个信息传递的载体, 因此财务管理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业务信息, 转化有用的决策信息。
在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中, 信息采集是由财务人员完成的, 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把信息采集的起点可以扩大至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完成。编制统一部门编码、员工编号, 使各个业务流程实现数据接口对接, 业务部门信息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 财务部门做好数据端口对接便可直接调用业务部门信息, 实现财务信息调用或加工。例如, 在薪酬管理中, 人事部门将工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时,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的对接, 调用人员工资的信息;在会计核算管理中, 业务部门网上提交报账申请, 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处理报账信息, 并调用该记录信息进行账务处理。通过信息的调用, 不但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而且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 加强技术防卫和提升人员技能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由于高校内部数据的流动性大, 对内部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 必须加强财务系统安全控制, 加强防卫技术, 提高系统安全。此外,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 实现信息交互应用
利用信息系统平台与网络通信技术, 实现高校内部与外部, 数据端口之间的信息交互, 形成一体化管理目标。通过应用会计原理, 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即业务流程、业务流转以及资金数据集成一体化。数据信息的交互应用, 用以支持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应用于财务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信息共享功能, 提高信息传递功能以及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众多高校纷纷采用核算软件等信息平台管控财务, 有效帮助解决财务工作问题。总的来说, 财务专业内容的实质性没有发生变化, 改变的是由信息技术的引进, 使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从传统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 转变为多元化、更便捷的联网操作, 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部分高校在使用单机版的财务软件, 在财务日常运作中倾向于凭证制单、出纳复核到记账的主业务流程, 但涉及到前期的预算控制、中期的集成票据管理、网上转账及后期的统计分析功能都比较缺乏, 造成了财务数据信息孤岛现象, 给财务管理人员统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联网操作的财务管理系统, 可以实现信息实时交互, 解决存在问题。使用联网操作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经费使用者及时查询经费项目的使用情况, 有效进行跟踪和监控预算执行进度, 利用联网操作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网上报账、自助投递报账, 以及实现线下报账, 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报账流程, 为高校提供更快捷的报销方式。
(二) 全面有效地实现集中财务管理
通过财务信息化应用有效地发挥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包含多个功能集成, 如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收费管理、合同管理、薪酬个税查询等的财务管理功能, 而且结合网络通信技术,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 如网上报销、网上预算申报、微信查询等等。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 掌握充分数据信息才能作出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直接影响高校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 财务信息化应用为财务管理者解决了信息分散, 以及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而且能够发挥了集权财务管理的优势。
(三) 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实时监管
财务信息化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信息整合的基础, 更是加强财务监管的一个有力手段。在传统财务管理过程中, 财务人员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在采集信息和数据分析上, 有的甚至以手工台账形式存储, 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难以实现对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 以及无法实时监管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联网操作的财务管理系统, 不但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变得简单化, 而且具有查询账目、分析报表、财务监控、内部审计等功能, 有效解决信息不集中、监督乏力等问题,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实现管理者对财务数据进行事前计划, 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 起到了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作用。这样, 高校的财务管理不但减少潜在风险, 健全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而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趋势, 高校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 是财务管理程序乃至管理制度的更新变革, 对原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 高校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进一步适应。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建立起财务事项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体系, 努力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经济运转的核心,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为增强信息的质量、传递速度以及应用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对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向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主要在加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方面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高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璇, 赵瑾璐.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政监督:财会版, 2011 (23) :58-59.
[2]苏春玲, 方明忠.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4 (17) :219-219.
13.信息技术的成本造价管理论文 篇十三
1.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大量集聚,有利于成本造价高效的定位信息
首先,信息技术在当代的流行,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渠道,大量的信息不断地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于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信息得以积聚,同类性质的信息的集聚给成本造价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使得成本造价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成本造价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可以运用数据库录入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也可以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科学、快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这使得成本造价者在信息的搜集上面,大大的节约了时间,这便为成本造价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那就是效率上的提高,资金上的节省,在当今,成本造价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
2.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成本造价提供了便捷,节省了人力、物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搜集方法,不再依靠人力搜集信息,这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不再依靠动员大量的人力去进行不同地区的信息搜集,因为信息技术使得各种资源共享,即使处于异地,也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技术,这样就可以实现标准化信息的使用,并且减少了很多重复的信息搜集步骤,并且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每个地域的信息都可以广泛的传播运用,为成本造价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成本造价的管理缺少了信息技术便会变得十分低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成本造价提供了便捷、节省了人力、物力。
3.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消息的流通性提高
成本造价也有一定的政策管理,国家会有相应的政策不断出台,行业间也会有不明文规定的行业政策的更新,信息技术使得成本造价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新政策信息,这也为成本造价者在造价时避免出现与政策相违背的情况出现,这也使得成本造价的效力有所提高,并且可以促使成本造价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二、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在成本造价中的优势
1.建立完善的综合信息技术库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库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系统,完善的系统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网站,一是网络数据库,还有其他系统也可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搜集,网络数据库的开发使用可以使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并且可以为各地各种管理者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网站的开发运用也可以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共享提供了便捷,所以,建立网络数据库十分重要。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造价控制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造价,而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信息技术的母体网络便是十分重要的成本造价控制工具,企业通常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在局域网中实现会议、意见、座谈等的召开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会议模式,这样的内部交流模式与外部沟通模式使得成本造价更加高效便捷。成本造价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获得符合自己企业或公司的信息技术,并且高效便捷,因此,企业可以访问信息技术网站,或者加盟一些权威的信息技术网站,以此来获得最新最高效的信息技术。
3.加强各区域、各团体的社会协作,创造共赢价值
区域间的社会协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有利于企业资源搜索的效率的提高,社会协作可以打破区域的限制,通过不同地区的信息搜集员搜集信息后,共享于网络,便可使其他区域的信息使用者同样可以使用到自己区域的信息,这使得个个区域的效率都有所提高,资源共享的作用将对成本造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信息采集的成本,同时,节约了成本造价的费用。信息采集不再依靠传统的方式即依靠大量的信息采集员去往各地采集信息,这便大大省去了人力负担,同时节约了时间,使得整个工程或项目的运转速度加快,整体效率都有提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