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精选13篇)
1.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一
学校共青团活动方案
为结合我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学生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行动中提升境界,在中传播文明,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学校团委决定在三月份组织开展“三月春风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三月春风伴我行
二、活动时间:3月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利用2月28日的国旗下的讲话对“三月春风伴我行”主题活动宣传。
2、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新星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
3、“校园之声”广播站配合宣传志愿者精神、报道校内外志愿者先进,营造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播撒爱心之春风:
(1)各班在3月4日前出好一期“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板报。
(2)各班召开一次以“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班会
(3)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把筹集到的捐款用于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①在3月7日上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捐资助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
②3月8日-3月11日,教师以级为单位进行募捐;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募捐,在3月11日前捐款汇总到团委。
③3月7日-3月11日,公布《新圩中学“爱心助学”基金实施方案》,有需要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各年级按方案审核提出申请的`学生。
④3月16日-3月20日,公示受助学生名单。
⑤3月21日下午班会课举行“爱心助学,拥抱阳光”助学金发放仪式。
2、进取奉献之春风
(1)各班召开一次以“全心进取,真心奉献”为主题的班会课。
(2)3月5日学生会组织一次“三月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敬老助残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打扫卫生,与老人们谈心。
(3)立足学习开展“互助一帮一”活动 ,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文明礼仪之春风
(1)各班召开一次以“讲文明、懂礼仪,净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
(2)加强“三礼”教育,包括课堂礼仪、师生间礼仪和同学间礼仪,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与一切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3月底,活动结束后,各班团支部进行总结,并把好人好事、活动记录资料、活动的总结上交校团委。
2、4月初,学校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各班要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开展活动。
2、提高安全意识,各项活动开展前要做好安全教育。
3、各班团支部要收集好各类资料(最好有照片资料)并以新闻稿的形式及时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4、活动月结束后,以简报、总结等形式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活动的开展情况。
2.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二
从学校所承载的主要使命来看,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三至五年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相对扎实的专业技能, 为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但是,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学校不仅仅应该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 更应该形成良好的、优秀的个人品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既能够使学生学会做事, 更应该使学生学会做人。这就意味着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非常重要, 中职学校的共青团工作是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因此, 落实中职学校的共青团工作, 加强共青团建设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 那就是作为中职学校的团组织即学校团委, 要在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 结合学校的工作需要, 发挥其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作用。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来科学、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工作。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团组织是是学校团员的领路人, 自身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首先, 作为团组织要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 不断健全和完善团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使团组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才能够确保学校团组织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次, 要不断创新团组织工作。从我们中职学校的实际来看, 我们的学生除了要经历在学校的长时间学习之外, 还有一段时间是在校外实践, 这就意味着我们中职学校的团组织工作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实际进行创新, 学校团组织除了要巩固好我们已经长时间在坚持的团组织的组织模式, 即“学校团委———团总支部——团支部——团小组”这一基本组织结构之外;也要结合学生实践的现实增设临时团支部或者团小组, 切实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二、重视思想教育, 配合好学校的德育共组
学校工作是一盘棋, 学校团组织也有自己明确的职责, 其中做好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是学校团组织的职责所在。对此学校团委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依托各班级团支部和学校的学生社团,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给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 特别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力争把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
作为职业学校来说, 就业率的高低是社会和家长评价中职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参照指标。但是, 从现实来看我们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习惯较差或者是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 所以如何更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 切实使学生学有所得是我们中职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中职学校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切入点, 把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了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与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结合起来。要用与专业相关的成功创业案例激励学生, 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发展趋势, 看清职业发展前景, 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保障 (劳动保障) 部门和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 促进中职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
社会的发展使一部分青少年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 这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团组织要关注在这一问题, 可以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通过心理活动课、心理交流、心理辅导、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 帮助他们疏解情绪, 做阳光少年。对心理困扰学生, 学校团组织发挥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师, 与心理困扰学生结对,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预防和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团委还将为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和后进学生建档立卡, 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3.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三
关键词之一:“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实行高中新课改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科目设置各异,河南新高考最后选定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含听力,暂不计入总分);“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目前确定的分值为“文科综合”满分300分,“理科综合”满分300分,其他各科满分均为150分,即文、理总分满分均为750分。这预示着我省持续多年的高中文、理分科不会改变。
从省招生办公室2011年考试日历上看,今年统一考试时间仍定在6月的7至8日,考试组织、试卷评阅、成绩评定和公布、招生录取等将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关键词之二:选考内容
实行新课改后,河南省高考试卷仍委托教育部命题,继续使用全国卷。各考试科目内容为《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豫教基〔2008〕138号)规定的必修模块和部分建议选修模块(具体内容见附件)。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考试内容中除必考内容外,还增加了选考内容。比如:
语文:必考内容包括(一)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二)古代诗文阅读,(三)语言文字运用,(四)写作。选考内容共两项,一个是选修(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另一个是选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考生可任选其一。
数学(文科):必考内容包括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选修1-1,选修1-2;选考内容为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因为今年是我省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数学(文科)虽然有选考内容,但仅此一项,“选考”实质意义上还是“必考”。
数学(理科):必考内容包括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考内容共两项,分别是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5,不等式选讲。考生可任选其一。
关键词之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与往年高考录取方式不同,实行新课改后,河南开始试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按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与高考录取逐步挂钩,从目前全国试行的高考录取方案看,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的认定,各省各有千秋、皆有创新。
如江苏省实行“3(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2008年出台方案规定,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实行等级计分,必修科目测试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3年内有效。2008届及以后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报名参加4门必修科目和2门选修科目考试,6门科目成绩均达A级且技术科目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享受在划线前对语数外3门考试总成绩加10分的政策。高二学生在2007年参加必修科目测试后,可在2008年再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学生相同科目的两次测试取其中的最好成绩,但此类考生不能享受加10分的高考奖励政策。社会考生对同一必修科目,亦可报名参加两次考试取其中的最好成绩,但社会考生不享受加10分的高考奖励政策。2010年,江苏又将“6A加10分”调整为“见A加分”,即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应届考生,每1门必修科目成绩达到A级,在划线前加1分计入统考成绩;如4门必修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在划线前再奖励1分,即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
再如山东省采用“3+X+1”高考模式,语文、数学、英语(听力除外)、文综、理综和基本能力测试。其中,基本能力测试是山东省新课程高考的创新之举,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6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考核目标主要包括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等9项内容。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
其他如海南省2010年将基础会考的总成绩按10%的比例折算(满分为30分),计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总分;黑龙江省2010年高校招生录取与学业水平考试适当挂钩,未达到10个C级及以上等级的,仅能填报本科第三批、高职(专科)院校(不包括报考单独招生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及体育、艺术院校(专业)志愿。目前许多新课改省份实行的是高考录取与学业水平考试“软挂钩”,即考生分数相同时,高校可参考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遴选。我省应当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软挂钩”, 招生录取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均会以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高校,在1∶1.2投档的情况下,综合条件占优势的学生会被优先录取。
关键词之四:新课程实验
从2008年秋季开始,河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新的课程改革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豫教基〔2008〕138号)精神,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注重与现行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方案的衔接,保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方案的连续性。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综合考虑普通高中的教学情况、学生的适应程度和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情况,在技术操作层面简单易行,为考生、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接受。
这次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是在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精神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方案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录取实施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充分发挥自主权,在普通高招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重视发挥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的作用。
关键词之五:多元化选拔体系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公布,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风向标。改革的目标任务为: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根据河南省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际,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切实做到可信、可用。
(二)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神,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以能力考核为核心,注重对考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篇四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一
近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相关任务。高校共青团改革主要针对哪些突出问题?有哪些具体举措?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抓住脱离青年学生的本质问题
问:这次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整体考虑是什么?主要针对哪些问题?
答: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和重大考验,更是高校共青团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聚焦核心目标。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引领广大大学生群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高校共青团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和最根本的遵循保证。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积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的形势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团组织和团工作脱离青年学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基层组织活力不足、“二八现象”等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次就是要通过改革,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实现根本重塑。就是要通过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高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凸显学校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使命,实现高校共青团的价值重塑;通过改革,重构学校共青团在领导机构、干部制度、基层组织等方面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实现高校共青团的组织重塑;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高校中党与团、团与教、团与学校、团与团员、团与学生、上级与下级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实现高校共青团的制度重塑。
改革举措聚焦五大方面
问:这次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具体举措主要有哪些?
答:这次高校共青团最核心的关注点主要有五个,概括起来讲就是优化机制、活跃组织、创新工作、打造队伍、强化保障。
一是优化机制。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比如,在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指导;推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切实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
二是活跃组织。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确保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特别要注重巩固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要在高校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等。
三是创新工作。在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等方面有新的部署。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提出要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在素质拓展方面,提出借鉴高校“第一课堂”的模式和机制,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权益服务方面,提出进一步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四是打造队伍。一方面要打造高校共青团“专、挂、兼”相结合干部队伍,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分级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高校团干部的职业发展,为高校团干部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撑和资源。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五是强化保障。要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和资源条件保障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团的工作成绩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等。
加强学生骨干作风建设 遏制“学生官”现象
问:高校中“学生官”的现象一定范围内存在,本次改革对此有何对策?
答:学生骨干是“火车头”“发动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所谓“学生官”现象的存在,反映出的是部分学生骨干的作风问题。此次高校共青团改革,在从严治团的大背景下,对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提出诸多举措。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学生骨干健康成长教育,不断强化学生骨干的宗旨意识、表率作用和严实作风。
二是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指标,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心得体会《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三是探索实行学生干部签订自律公约等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干部严格自律,接受广大同学监督,坚决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广大同学的倾向。
四是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完善全国、省、高校三级培养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骨干坚定理想信念,并将作风建设作为各级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内容。
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重要发力点
问:据了解,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经在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先行探索,请介绍一下目前的相关情况。
答: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增强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具体行动。
今年9月,我们举办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会,确立了38家试点单位,开展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同期,团中央学校部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在课程设计、系统开发、制度构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厘清“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科学内涵、工作内容、运行逻辑,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在未来2至3年,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经历和成果的品牌载体,成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二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案提出,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有关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以及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任挂职、兼职副书记的制度,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团干部;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
5.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与内容:
为了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细胞,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及兴趣活动成果,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31日中午
三、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四、活动参与:
全校师生、家长
五、活动流程:
1.前期:
(1)充分利用年级组资源,开动脑筋,积极排练,为活动做好表演道具。(年级组长于12月20日前报至政教处)
节目名报送年级
表演大致时长播放音乐及材料表演内容说明
主持串词
(2)各班下发节目评选表:“我最喜爱的元旦节目” 我最喜爱的元旦节目班
1.(节目名)2.(节目名)3.(节目名)
4.(节目名)5.(节目名)6.(节目名)请在你满意的元旦节目后面打“√”,最多选2个。(于活动结束后交于政教处)
2.当日流程(首尾参照少先队活动仪式)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领导讲话
(3)节目表演:
(4)大队辅导员讲话、呼号
(5)宣布结束
3.评选结果于元旦后一周国旗下讲话时间揭晓并颁奖
六、安全纪律说明:
表演时各班主任随班维持秩序
政教处、团委间歇巡视
庆元旦文艺演出活动方案
6.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六
------辽中县冷子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我校作为沈阳市辽中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六年前就提出了“以课程革新为突破口,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课程的革新、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我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内外的省、市级和我们辽中县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术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热潮。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就我校课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课改的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从实践层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在国家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
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着重研究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研究,以现代人的素质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据,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方向研究。
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设立的综合课程的教学探讨,进行加强学科间联系,重组课程内容的研究。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重点搞好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根据我校实际,选择七年级各学科为我校课程改革的先锋团队,应用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工具和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实验,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二、师资的培训。
实施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师观念的变革,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学习掌握科学的课程管理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课程研究、开发和执行能力的队伍。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先
培训后实施课改”。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学校制订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请进走出、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教学研讨。
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三、课改的组织
为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
小组。该小组由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组 长:喜春军赵树权
副组长:喜平年英贺
组 员:张士新何荣新朱大可孟德江陈大伟孙敏张桂秋
制度与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的组织研究、管理协调和实施。每半月召开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法,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社会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四、课改的评价与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校的课改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起步晚,经验少,在课改这块天地上,还有很大的需努力的空间,今后,我们一定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使我校课改工作蓬勃开展,直至全面成功。
7.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七
一、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 大多职专生行为习惯差, 学习能力差, 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 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存在将就业导向片面解读为“就业教育”的倾向, 使会计专业的课程规划在课程方案、标准、教材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均陷入“专业技能本位”的怪圈, 无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忽视用人单位对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导致中职毕业生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 日益暴露出就业质量、履职能力和转岗能力低下, 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这种脱离市场的僵化培养方式造成毕业生不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何设计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示范校专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所以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又是重中之重, 专业建设探究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的实际需要, 有效兼顾中职学校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 使学生在专业内容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举措
(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学校对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进行了调研。深入社会和企业, 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看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 熟悉哪些技能。在调研基础上, 我们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1. 为什么要设这个专业。
在课程体系方案提出之初, 我们就组织了相关的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 我们对22家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 77%的企业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会计岗位、出纳岗位, 稽核岗位及其他岗位。
2. 怎么办好这个专业。
在专业课程体系购建中, 我们要注重抓好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衔接教学工作, 培养的学生要能尽快地满足岗位需要的原则下来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结构。
3. 办成什么样的专业。
中职学校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我校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 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 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 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 针对就业岗位群, 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 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 制定课程标准, 合理组建课程结构, 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二) 优创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方案
1. 重组理论教学模块, 搭建能力素质平台,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要求严格按照“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岗位能力分析论证→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对应职业能力要求→拟定教学目标→策划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 坚持“二条主线、二本证书、三项要求、五个突出”原则着力构建“四横三纵”矩阵式课程体系建设要求进行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最终达到基本培养目标。
2. 改革专业课程设计, 重建专业课程体系,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为了体现中职的职业性特点, 在专业素质理论教学上, 改学科课程模式为项目课程模式, 形成“技能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1) 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的对应性分析。了解学生技能情况,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设置的讨论和分析, 确定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
(2) 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与构建。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重组, 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并确定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3) 进行课程体系的配套性改革。对课程体系内的课程, 尤其是专业素质课程中的技能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界定,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 并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实到实处。
(4) 开设校级专业选修课程, 进行学分替代管理。立足于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会计核算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依托、以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教学为平台,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 采用学分替代管理办法对学生学习的课程进行管理。
三、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收获与思考
(一) 预计目标基本达成
1. 学校的发展目标达成。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明确中职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思想, 构建专业“四横三纵的课程体系”框架, 基本达成研究目标。目前财会专业已形成了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技能学习领域、企业实践领域为基础的“四横”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发展能力为基础的“三纵”矩阵式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
2. 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基本达成。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研究中专业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 并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实到实处。学习中, 专业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 应该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规格来定位指导学生学习,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设计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 教师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的现状,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解决了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 促使我们对教材、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 学生成长的目标基本达成。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个学校课程设置上各不相同, 教学研究更加关注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 我们在建设中通过整合课程组织方式, 构建新型教学课程体系, 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 部分课程还通过公开课研讨后创新和改进教学教法, 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较之前进一步强化, 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学生的成长目标基本形成。
(二) 课程体系建设折射出的实用价值
1. 提高了教学质量。
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块, 遵循中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倍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量明显提高,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凸现, 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有了明显提高, 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成绩显著, 学生毕业就业率、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2. 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使专业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把自己的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出总结论文, 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课程体系方案, 在研究中专业教师及时总结整理典型教学案例、教案、教学录像、课件, 编写校本教材、形成分析性结论、研究报告等, 这些报告和经验总结都是我们今后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3. 提高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是中职的主要教学内容。专业技术知识呈现在职业活动中, 离开了职业活动和实施情景, 大部分技术知识便失去了意义, 这就决定了技术知识不可能是形式化的学科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 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是情景性的、立体的, 并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因此, 它需要综合性的教学项目作为载体。课程体系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通过课程体系设置这个载体的完善改进后, 有效把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相结合, 最终得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提高了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并且也培养了综合职业 (行动) 能力。 (1)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3) 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4) 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 (5) 培养了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6)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 (行动) 能力。
(三)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1.应注重多渠道、多方位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培训, 提升教师们理论水平。
2.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素质来考虑课程体系的建设。由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 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感性认识, 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有很大困难。尤其是会计专业, 因为学生本来对数字没有兴趣, 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 所以即使设置了适应学生需求的新课程, 但教学安排上还需要综合考虑。
3.应加强对中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了解社会对财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对课程体系方案不断进行调整。
4.应鼓励中职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教师能够争取机会到企业实践, 做到既是教学行家, 也是业务好手, 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专业教师要既具有教育系列职称, 又取得与所在教学岗位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其他同级别的职称。
8.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八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瓶颈;应对措施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9]35号)文件中描述: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对象。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实现胡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团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职责: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上谈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中职学校中共青团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担负着青年道德情操、德育素质方面的教育工作,未来将可能影响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共青团应当一切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国家、社会、学校的需求,按照党的要求,青年的实际,做好德育工作。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动态分析:
中职学校老师普遍都是反映“现在的学生上课都不听课”“上课睡觉,趴倒一片”“都在玩手机,低头一族”。这些都是中职学生较为共性存在的问题,笔者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普高和高等教育的扩招,中职招生难度逐年加大,生源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层次也在逐年下降,学生素质层次不齐,学习习惯普遍较差。
2.拈轻怕重。
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给很多老师留下这种印象:拈轻怕重。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班级活动不愿参加;老师交办的任务能不办就不办、能少办就少办;实习就业时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就以各种理由离开实习岗位。
3.厌学情绪严重。
基本上八成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根本毫无兴趣,与科任教师没有交流,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都不沾书本。他们的兴趣爱好:网上聊天交友、玩游戏,沉迷于网络。
4.我行我素。
中职生具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主要表现为:上课拖拉、迟到,吃东西,遇见老师熟视无睹、说脏话(女生一样)、旷课、从不写作业、逃学、打架、夜不归宿、染发等。
5.荣辱尺度较低。
一些中职生心中没有融入尺度、审美观念不足,对一些不文明的、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时尚”去追赶、去盲从。例如:抽烟酗酒、染发、着奇装异服、无视校纪校规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人自身因素。
1.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大部分中职生都是在初中三年时间中被老师放任自流的孩子,自由散漫惯了、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缺乏自控力,也“习惯了”遭受批评和奚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自己内心敏感、普遍缺乏自信心的性格。其次,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没有得到老师的足够认可和关注,也引起了自信心的不足,产生自卑感。
2.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愿。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职生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超过八成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表示听不懂、不愿听。有的学生在选报专业时都是父母做主帮助选择,并非出自本人兴趣爱好,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3.中职生普遍好高骛远。
中职学生普遍在实习就业阶段所体现出的问题是:自我定位不准、好高骛远。想象自己将来的工作一定要是薪资高的、环境好的、劳动强度不大的。由此可见他们不愿意立足现实、正视不足,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
(二)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方面: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较晚、进度缓慢、社会认可度不够,我们很多的家长仍然把是否能考入大学作为评价自己孩子是否有出息、有作为的唯一标准。但是,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总归有人会失足、会落后,这个标准就是扼杀了一切高考名额外的孩子。
2.学校方面:中职生本身较其他高中阶段的学生就缺乏学习兴趣。进入到中职阶段后,各专业都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作课,有些课程理论难度较高、不易理解,有些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他们初中“底子”差,加上不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时对学习不够重视,导致越听不懂越不想听,学习中的问题也越积越多,学习兴趣成几何级数递减,最终彻底放弃学习。
3.社会方面:由于中职教育的目标最终是一线的产业工人,而在社会认可度上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学生对学习、实习、就业都失去了信心和满足感。
四、共青团工作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依托学生社团,强化共青团德育职能。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的、有共同兴趣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而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的丰富性、类型的广泛性、学科的专业性等特色,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德育功能,可以充分的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也可以在活动中贯穿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对思想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是中职共青团的优势阵地,也是吸引广大同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学习时期是学生掌握技能、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最理想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落到实处,才能辅助学校在未来输送出大量合格的一线技术劳动者,不负“职业教育”之名。
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
[2]张华;对中职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学校校务公开改革实施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稳步、有序地发展。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升我校校务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公开;
2、及时全面;
3、人人参与;
4、监督到位;
5、注重实效;
6、职工满意。
三、组织机构
1、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组长:A
副组长:B C 成员:D、E、F
2、校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 组长:B 副组长:G 成员:H
Q W E
3、跟踪工作办事员:R
四、校务化开的主要内容
1、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案。
2、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
3、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行教师聘用、人事制度改革等情况。
4、教职工职称评聘及工资晋升、奖惩情况。
5、大宗物资的采购。
6、学校基建修缮情况。
7、校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8、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选聘任免干部等事项。
五、公开的形式
1、教代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向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报告工作,学校改革发展规划、财务预算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大会通过。
2、设立固定的校务公开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学校改革发展和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事项,公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热点问题。
3、采取行政会、党政工联系会、教职工代表小组会等形式进行校务公开。
4、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公、家长会、学生代表会等公开校务。
5、设立学校网页,并上网公布重点、热点信息。
六、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栏目设置
系统包括项目公开、部门公开、民主测评、表彰奖励、信息反馈、公开统计、责任追究等七项功能模块,在充分利用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将系统栏目设置如下:
1、前台网站:
⑴组织机构、⑵工作动态、⑶政策法规文作、⑷表彰奖励、⑸招生考试、⑹人才招聘、⑺资料下载、⑻民主管理,包括二级子系统如下:班级日常行为检查、校务公开考核、面向社会公开信息、工作计划与总结、校务公示、工作安排、党务公开、行政会议纪要、学生收费标准、平等协商合同、公开采购。
2、新闻后台操作:
⑴新闻管理、⑵模版设置、⑶LOGO管理、⑷导航管理、⑸群众信箱管理、⑹用户信息、⑺新闻备份。
3、工作平台:
⑴我的任务,包括如下二级子系统:待办任务、在办任务、已办任务、所有任务。
⑵启动新工作,包括如下二级子系统:项目公开、部门公开、信息反馈、公开统计、民主评议投票。
⑶系统管理,包括如下二级子系统: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公开类别设置、评议时间设置、评议项设置。
七、公开程序
10.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十
一、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关键环节,厚积才能勃发。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
1、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新课标明确指出:一二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五万字左右,三四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万字左右,五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给学生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大量阅读。作为老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阅读的条件。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为教材所选的例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质优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范本,对精彩片段要求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课外阅读更不能忽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阅读,并交给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藏书资源,在班内设立图书角,满足学生大量阅读。更要利用网络的积极效应,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多积累。
2、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曾告诫说:“习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水平自然就很难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例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去认识美好的自然景观,了解美好的人物事件,获取丰富的习作材料,使习作与家庭、社会、大自然紧密结合。
3、在口语交际中积累语言。新教材注重了对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要充分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4、多开展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故事演讲会等,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指导学生大量练笔,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1、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本的习作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习作的资源。例如:学完文章后的仿写,扩写续写谈体会谈感受还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自然课中的手工制作等等。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些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让学生随时练、随堂练。
2、创设情境和氛围,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以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传统的作文训练忽视了情景的创设,一般是老师出个题目学生在那儿绞尽脑汁地空想;或者翻出作文选来在那儿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完成一篇习作,给人的感觉又免不了是老生常谈。这又怎么会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就提倡让学生自由创作。在每次作文的时候老师如果能够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自己选材立意,不限制体裁,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真切切地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学生自然就有内容可写,自然也乐意写,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写文章其实并不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把自己的生活描写出来,自然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3、写好日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易训练、容量大,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人、事物、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于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这样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的素材,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注重习作评价的积极效应。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习作评价的积极效应,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学会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增强信心;写批语的时候,可以按不同标准来评定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最佳”,使人人都能快乐而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1)竭力捕捉闪光点。
为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你写的结尾意味深长,很有启发性”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到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2)婉转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作文中存在不足是难免的,老师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致使文章中美好的童真同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要适当点拨,语言委婉。例如:有的学生描写某人口才好,写成“他说起话来夸夸其谈”,很明显夸夸其谈一词用得不当。老师可以这样提出建议:请你查查词典,比较一下“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几个词语有什么不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选出一个最合适的词语。
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11.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十一
一、支部建设抓基础,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
学校团委在党组织的指导下,以团支部常规工作和团组织生活的范例活动为抓手,加强团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围绕主题,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团组织基础建设。中学阶段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好团的组织生活一直是团组织基础建设的难点之一,我们实现了团的组织建设“四化”,即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入团仪式的神圣化,民主建设的规范化,志愿活动的社会化。以团员发展为着力点,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处理好团员队伍的先进性模范性和积极性的关系。成立“高考志愿者服务队”,在每年高考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利用好业余党校团校的平台,坚定青年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多年来有四百多名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学生党员二十多名。
围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抓长效机制的探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开展好“先进团支部”的争创活动,加强了团支部建设。二是抓住活动契机开展好团员的教育工作,力求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三以德育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展示了我校团委工作的亮点:加强教工团员队伍建设,教工团支部开展师德素养教育活动、释放学习的力量活动,并对青年团员教师进行个人3年规划发展;向全校中学生团员发出倡议开展“中学生志愿者大手拉小手爱心护航”活动,中学生团干部与小学生进行爱心结对,在奉献中体验成长;学校团委还利用退队入团的契机,利用党团共建的平台邀请党支部一把手亲临团校进行讲座、座谈、党团队结对帮扶等活动,开展好少先队员团前教育。团委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内容落实好,进一步扎实团的基础工作。
二、做好主题活动成系列,深化内容突出特色
1. 拓宽团工作的阵地,让团的工作起到辐射作用。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团队活动内容。学校团委利用校园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大门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是一副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佳联。弘扬学校对联文化“三畏九思”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并把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养成教育中,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写出“江翻浪涌文章”。学校坚持周一升旗时集体诵读经典,做好书香校园文化浸染,通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团委的品牌,学校被评为梅州市书香校园,学校团委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组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学校团委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和爱国主义教育片活动,各班级团员参加学习,这不仅是一次德育,更是一次心灵洗礼,爱与宽容的伟大让很多同学热泪盈眶,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法律的严肃和爱的伟大。团委会与深圳北大邦越爱心团队携手主办了“生命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展开爱的翅膀”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互动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这个活动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参与活动的义工们、师生们、家长们脸上都挂着晶莹的泪花,心灵震颤溢于言表,共享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心灵之旅。这些点滴做法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润物无声中培养了的美德。
2.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建立好实践活动阵地,开展好志愿服务。做好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支持,明确社团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扬帆文学社和三江音乐社为点,每年举行一次中学生主体社团活动大赛,主题辩论赛、主题征文比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这些活动。这些社团和学生会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以美育德,求真启善,培养了一批能创敢干,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队伍,为创建学校良好的德育环境发挥了团委的中坚作用。
三、优化三项活动,构筑四块阵地,加快五项创新
优化三项活动:建立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三月份爱心奉献月、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份文化艺术月、六月份诚信教育月、九月份法制教育月、十月份感恩教育月、十一月份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十二月份安全教育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三月份学雷锋活动、青年节、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适当开展德育活动;扩展宣传平台,发掘和表彰身边具有教育意义的表彰活动,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全体的作用。
构筑四块阵地:立足思想教育工作,用足用好德育资源阵地;整合学生社团建设,锻造学生优秀素质,完善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阵地;促使共青团的工作得到有益的支持和补充,使团的工作得到延伸;加大活动报道力度,强化共青团宣传阵地。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校园黑板报、班级黑板报等扩大共青团的宣传;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阵地。
加快五项创新:在学习制度上进行创新,办好“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确保“有班级、有师资、有教室、有制度、有档案”;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团委将以月份主题活动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质量开展工作,鼓励特色活动、鼓励形式创新、鼓励走出班级,加强年级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资源共享;在任职资格上进行创新,建立“团委委员竞争上岗制度”,实行“高二带高一”,“高三促高二”的年级互带机制;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除了以月份活动和特殊日子的育人功能以外,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等适时开展活动;在服务理念上进行创新,团委把工作重心下移和创新引领作为第一方法,在校园营造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学生成长、支持团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学共青团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对规律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学共青团工作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12.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十二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核心的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这一转型反映在教育领域,既构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又对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到新课程实验阶段,即新课程成为新的宏观教育背景时,我们重新解读这段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展现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到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学校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战略,已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现学生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必须办出各自的特色。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六年间,我区作为全省第一个素质教育实验区,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方面,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大课程”体系的实施方面,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借鉴行知思想、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培养出一批批合格加特长的小学毕业生,造就出一批批具有改革意识、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在省、市、区各级素质教育现场会、创新教育现场会、学陶师陶现场会上和相关活动中,全区各小学均展示了自己一个甚至多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项目,产生出一大批学校特色的雏形。这些具有**区特色的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厚底蕴和创特色、创品牌的浓郁氛围,给我们今天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校本环境。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理念与目标
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我们有新颖的理念:创建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神圣使命。一方面,在当前新的历史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公众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政府是教育的管理者,学校与学校之间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就成为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学校只有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展的历史、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办学,才会有生机,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创新人才。而另一方面,教育本身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尤其在深化之中的教育改革,我们对它的规律还知之甚少,尚需学校和和广大教师勇于探索其规律,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尝试全新的办学模式。
特色学校的创建还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强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突出学校个性,提升学校品位,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传统,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建各类特色学校,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在此基础上,用三年半左右时间,逐步形成**区的立体教育、品牌教育、强势教育,整合和凸现以课程改革为主轴的学校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家庭教育、已扩张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社区教育的三大优势,全面拓展**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使全区30的学校争创省级特色学校,60的学校争创市级特色学校,使**区真正成为教育强优区、教育特色区。
为此,支撑和引领我们的理念及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实践精神为支撑,推动各类学校的特色建设,确保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序地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措施
我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是: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
(一)纵向“三个阶段”,即区级层面整体实施时间划分:
准备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成立特色创建组织机构;
2、进行特色创建宣传动员、调研论证工作;
3、拟定区校两级特色创建方案及区级评估细则;
4、与安师大教科院和芜湖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给各校聘请科研副校长,通过专家引领,开展全区各校(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5、审核认定各校(园)特色创建方案。
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
1、定期举办特色创建论坛,研究特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每年举办体艺节、科技节、素质教育开放周、特色教育现场会进行交流展示,推动全区特色教育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3、开始对申报区级特色教育星级校(园)进行评估命名。
4、进行创建工作阶段性调研、总结和表彰。
总结提高阶段(XX年1月—XX年6月)
1、总结特色教育经验,推广特色教育成果;
2、继续对申报区级特色教育星
级校(园)进行评估命名;
3、召开区特色教育经验总结交流表彰会;
4、吸收转化特色教育成果,辐射推广特色教育经验,进一步提升特色教育层次,进一步均衡特色教育发展,形成符合区情,突具特色的特色教育工作模式。
(二)横向“三步推进”,即各校(园)分层实施具体要求:
我区特色学校的建设,将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所谓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形成的单项性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初级阶段。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是特色建设的中级阶段。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这是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各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校传统的积淀中定位特色建设的新起点,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新优势。
从现在起,区境内各小学都要开展此项创建工作,凡申报各级各类称号的单位,必须先通过“**区特色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
为此,支撑和引领我们的理念及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实践精神为支撑,推动各类学校的特色建设,确保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序地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措施
我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是: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
(一)纵向“三个阶段”,即区级层面整体实施时间划分:
准备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成立特色创建组织机构;
2、进行特色创建宣传动员、调研论证工作;
3、拟定区校两级特色创建方案及区级评估细则;
4、与安师大教科院和芜湖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给各校聘请科研副校长,通过专家引领,开展全区各校(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5、审核认定各校(园)特色创建方案。
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1
2(六)方案评估要求
1、各校在学期初认真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
各校制定规划(方案)时,应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制定好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可由“背景”“目标”“可行性论证”三部分组成:
“背景”包括学校的传统优势,所在区域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特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等。
“目标”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要求,分步制定具体目标。
“可行性论证”主要应写学校特色建设的可行性,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领导、特色教师现状及其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等。
2、区教育局在年内严格进行规划(方案)的审定
特色学校的创建具有严肃性,而规划(方案)的制定又具有导向性,它是创建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创建的质量和进度。为此,各校制定的创建规划(方案)须经区特色学校创建指导小组审定后才能附诸实施。
3、校、区两级积极稳妥地进行申报与评估
(1)评估方案的制定。为了便于操作,我局参照省教育厅有关评估标准拟定了《**区特色学校评估标准》,并由教育科牵头,会同区教育局有关职能科室,根据各校递交的创建规划(方案),在逐校确认的基础上,开展实施工作。
(2)评估方案的实施。各校要处理好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稳定与创新的关系,要在精心策划、运用资源、建设队伍,创出特色等环节上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因地制宜,确定项目,配套制度,狠抓关键,促进发展”的32字实施方针。
(3)评估前的申报。由于各校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存在差距,特色学校的创建进程不可能一致。为此,评估将遵循“积极稳妥,保证质量,成熟一个,评估一个”的16字评估原则进行。各校应根据创建的达成度,提前两个月提出评估申报,并附创建专题总结。
(4)评估和命名。区教育局将成立相关职能科室成员组成的特色学校评估验收组,对我区的特色学校建设进行评估验收。对通过“特色项目”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对通过“学校特色”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对通过“特色学校”评估验收的,颁发“**区特色学校★★★级”铜牌。
13.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十二五”规划,“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现代教育强市”的要求,切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精心的态度、细致的工作落实细节管理,把学校管理做“精”做“细”,在精细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优化,在优化中求特色,向细微处要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2、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
3、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精品高中、特色高中”。
4、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必须“改课”,即改造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学生差异。全面推行导学案及小组教学。
5、关注每一位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名学生有大学可读”。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及分工:
教育工作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从宏观思考,从细节入手,坚持弘扬正气,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自主管理,不断丰富德育内涵,着力净化育人氛围,有效构建了一个多方渗透、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运行格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系统工程的角度来思考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
1、讨论制定新版的《 班主任考核细则》、《自贡南山中学学生处罚条例》、《自贡南山中学住校生管理条例》、《自贡南山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制度,从制度上对学校改革进行有力支持。
2、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不乱扔垃圾、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学校主动引领学生的文明进步,持之以恒。
3、抓好常规管理,针对学生着装不规范、手机使用泛滥等现实问题,学校从小处着手,从下学期起,禁止学生将手机、不良小说等带入校园,设制学生带入校园物品的范围,把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物品全部阻挡在校门之外;抓好学生着装规范,不穿奇装异服,背双肩书包上学等,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为人生奠基。
4、德育活动,要认真作好德育活动的开展,想方设法推出能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以全局、科学、有效的活动载体丰富好学生的头脑。
5、榜样引领,不但在在教师中评选出班主任的榜样,让老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生方面也要加大榜样的“星级学生”评选,以引领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促进学生道德建设。从更加务实的、更加有效、更加震憾的角度去推选出学生的榜样,来引领学生的进
教学工作
(一)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的主旋律。
1、完善我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好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2、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各种特长展示活动如大合唱、体育竞技比赛、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及评教、听课、教案检查等形式督导并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树立全面正确的质量观
1、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兴校”的思想,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范。
2、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理念。教育要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音体美专业生的教学,更要降低重心,切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当然,质量的高低离不开考试,但考试的分数只能从一个角度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理念下的质量观应全面提高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夯实常规管理,构建良性的教学秩序
(三)落实学校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1、扁平化管理求效应,管理结构从“金字塔”到“扁平化”,实施以“扁平化”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尝试把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教研组、年级组管理职能。
2、坚持以制度管人促事,逐步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校园环境洁美、文化氛围浓厚、学生行为规范、队伍素质优良、课堂教学高效、后勤服务优质、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
3、做好导学案和小组教学工作。全面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全校
推进导学案工作,放手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组建“名师工作室”。为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学校组建了“自贡市第南山中学学校名师工作室”,有效推进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四)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1)、抓实教学常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教学过程管理重点是落实教学常规,抓好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等基本环节,做到立足专业、注重细节、科学量化,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教导处要根据市教育局《课堂常规九项要求》以及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常规考核,教研组、集体备课组管理办法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等教学常规制度。
①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精”,即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案、备学情;精心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编制题目,运用教学策略,优化学案。(具体操作、检查由教导处制定出相应管理办法)
②集体备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主要就是备学案,共同明确学生要学什么?学生如何学?
③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五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差必补、有错必纠),提倡对作业实行面批。高三作业与测试做到“批改不过夜,反馈不隔天”。
④坚持常规检查,做到检查到位,反馈及时,整改有效。加大备、讲、批、辅、考、思、研等各环节管理、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将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评之中。
(2)、着眼生本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着力创设生本课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关注课堂有效性,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为课堂评价的标准,积极探索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
②实行“低重心运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难度要低重心,新课教学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学要求要低重心,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抓重点、抓基本;教学针对面要低重心,面向后面的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校考核全班后30名学生的平均分;考试要低重心,降低考试命题难度,让多数学生达到优生水平。要从起始年级抓起,整体设计三年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益和教学质量。
“面向的低重心”——面向后30名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要求的低重心”——每节课明确让学生掌握两个或者三四个问题;
“难度的低重心”——作业是做的就是课堂上讲的那几个问题;
“考试的低重心”——降低命题难度的要求,每次考试优秀率须达80%以上。
③做好质量分析。教导处将加强对各年级、各学科质量分析,加强对统考学科、薄弱学科、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实行跟踪调研、质量监控工作,全面了解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科学、准确地评价、分析与反馈教学的实际情况,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五)、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大力倡导并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我校的教育资源,开设校本课程,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求各教研组在原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之更加成熟。对还没有开设校本课程的学科要至少开发一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推进二轮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本学年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学校将选出部分教师成立“南山中学名师工作室”(参与教师作为区、市级名师等教学荣誉评选的必要条件),借鉴衡水、杜郎口、昌乐二中等先进教学模式,探寻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案的制定、小组教学法。
2、全面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普遍使用导学案,放手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狠抓教研氛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培育教研文化,考核将从常规与实效两个维度进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成为学科建设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全体教师要积极理解、支持、配合。
2、要求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出教研活动的具体时间、具体内容、授课教师,杜绝将教研活动开成工作布置会、抱怨会。教研活动立足课堂,以听课、评课,看录像课为主,认真研究课堂、研究导学案、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每位教师每学期一节公开课。
3、校级干部和教导处两位主任下到教研组,定期参加教研组活动,积极参与教研组评课议课。
吴万文:数学组、艺体组
李雪滔:语文组、社科组
牟高琴:英语组、理化生组
4、加强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学展示月、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武、教师专业素质竞赛等活动,为优秀教师成长搭台铺路。
(八)、抓好高三的教学工作
(1)制定《高三管理方案》,加强高三常规管理,重点学生落实到人头,随时关心关注高三师生的情况。
(2)做好高三后一阶段的四次模考工作,对每次模考进行认真的成绩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做好考前动员及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高三誓师会,保证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高考。
(4)制定并实施《高考奖励方案》,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敬业爱岗的优秀团队、不断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使我校高中办学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关爱下,我们坚信打造“精品高中、特色高中”一定会成为现实。
自贡市第南山中学学校
【共青团改革学校方案】推荐阅读:
学校共青团改革措施12-10
乡镇机构改革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01-07
共青团_学校_经验_交流材料06-09
果里中学共青团建设实施方案10-19
新的一年共青团工作计划方案11-16
共青团满城县委团组织格局创新实施方案06-22
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07-29
共青团委中秋的活动方案12-27
共青团员示范岗方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