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2024-09-2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12篇)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显微镜的分析

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失误,或显微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生物实验的“四步分析法”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

《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 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 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具体划分为: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学生独立实验

《生物技术》中, 笔者认为有三个实验原理简单, 可操作性强, 材料装置易取, 适合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 尽量将实验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关, 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为其建构新的内容。如:果酒的制作

实验思路: (1) 果酒的制作其实操作非常简单, 需要榨汁机、发酵瓶、灭菌锅, 其实在家中完成用消毒的手可以代替榨汁机, 未开封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发酵瓶 (因矿泉水瓶本身已经灭菌, 发酵时拧松瓶盖就可放气) , 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 (2) 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可以事先准备好已活化的酵母菌。

实验器材:每组未冲洗的赤霞珠葡萄若干 (新疆地区品种优良, 来源广泛) 、烧杯1个、未开封的矿泉水1瓶 (学生自带) , 75%的酒精棉, 活化的酵母菌少量。

学生实验过程:挑选葡萄;冲洗;去梗榨汁 (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和烧杯, 直接用手挤压葡萄, 尽量揉烂一点) ;装瓶 (留出1/3的空间不要装满, 便于以后放气) , 并在瓶内滴入几滴活化好的酵母菌;盖好瓶盖并拧紧。

课后任务:学生将自制的发酵瓶保管好, 最好不要放在阳台上暴晒, 每天要观察现象并记录, 如果一旦瓶子胀气了, 要及时轻轻拧送瓶盖放弃并注意闻闻气味, 是否有酒香, 有时一天需要放气2~3次。

二、学生小组实验

《生物技术》中有部分实验虽原理简单, 但个人不易完成, 需要教师适时地对一些操作技能进行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如何, 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合作。随后当实验完成时, 教师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总结, 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这些看似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所隐含的意义非同小可,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提问、合作、评价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而这也是选修Ⅰ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在进行选修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以外, 在适当的情境中还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 即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推理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合作伙伴, 师生应就某些科学现象构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则不会有长远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与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一起就科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猜想或假设, 再一起收集数据,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最终师生共同建构理论或模型解释现象。在此过程中, 不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 对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 (坚定的信念) 、丰富的视野平台 (知识领域) 、充实的内在营养源 (专业知识) 、必备的硬件设施 (实践知识) 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教师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选修Ⅰ的内容实质, 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Ⅰ的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 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 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参考文献

[1]刘浩然.高中生物教师“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8-42

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反思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凸显课堂教学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角色的改变,就是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应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归纳和总结。但也不能盲目地搞“学生中心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由,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以引导点拨,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只有课后“加班加点”,必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学反思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是不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应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生活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

教学反思五: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都习惯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归纳总结的精华,一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好好背诵,可考试结果,事与愿违,教师既恼火又无奈,学生也很纳闷,记住了,就是不会考试;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认真分析,我发现,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有几点,一方面是学生没认真听课,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没认真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三是没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学生在学,而是老师在学,老师代替了学生学,可考试由学生去考,真正的学考分离,能考好吗?我认为,要适应新课标下的考试,必须改变教师授课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预习,听课,内化,认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把课本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再加应用得以巩固。

教学反思六:认真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会存在以下问题:(一)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对学生思路把握不准。(二)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教材,而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点处理不得当,难点突破不得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三)对新课改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低。(四)有些教师还搞“教师中心论”,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五)不能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不够,由于大部分生物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不够,有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备课不充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关心不够,不及时给予个别辅导,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六)加强进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七)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应认真备课,吃透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争取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

[3]《走进新课程》

[4]《中学生物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4.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篇四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新课程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并适当地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究竟应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活学高中生物,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建议: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忆生物知识

生物学属于理科课程,因此同数理化一样,具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性、知识的内在联系性、规律性和系统性;同时生物学的名词、概念较多,有些知识也比较零碎,又具有着文科课程的特性,也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鉴于生物学科的上述特点,要学好生物学,首先就得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理解,二是记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课本复杂、抽象、枯燥、零碎的知识内容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记忆它。例如,在学习“有丝、减数两类分裂图像的区分标准”时,可联系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部电影——《无间道》:①无: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②间:看同源染色体之间有无被其他染色体间隔开(如果有,则为有丝分裂;如果无,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道:赤道板(如果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有丝分裂中期;如果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上、下两侧,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如果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正远离赤道板,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正远离赤道板,则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复杂为简单,化微观为宏观,从而轻易地突破“准确识别有丝分裂图像和减数分裂图像”这一难点。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①当你的手被针扎了,你不会感到胳膊疼,你能准确地找到针扎的部位;②某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易地突破“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这一难点。又如,在学习“微量元素的种类”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孟同木(人名)用锌铁皮搭棚子。(“孟同木”联系“锰、铜、钼”三种微量元素,“用锌铁皮”联系“锌、铁”两种微量元素,“搭棚子”联系“硼”这种微量元。)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枯燥为有趣,化无意义为有意义,从而轻松牢固地把“微量元素的种类” 记住。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时,亦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翠云煮面条。(“翠”联系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云”联系蛋白质的运输作用;“煮”联系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面”联系蛋白质的免疫作用;“条”联系蛋白质的调节作用。)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零碎为完整,从而轻松牢固地把“蛋白质的功能”记住。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这其中,有不少题目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求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鉴于此,要学好生物学,就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可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家庭制作甜酒:先将大米煮熟,装入缸中,待米饭冷却至35℃左右,往米饭中加入适量的酒药(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和曲霉菌种),拌匀,然后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并在30℃的条件下保温24小时。(1)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从酶的活性考虑)(2)为什么酿甜酒时要用酵母菌和曲霉菌种?(从酶的专一性考虑)(3)在缸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所需条件考虑)(4)酿制甜酒时,为什么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考虑)又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鸳鸯湖由于生活污水排入导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及周边居民中毒的现象。据水样分析表明:①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引起的;②在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该湖泊的同一

用心爱心 专心 258

地点、同一水层的PH值及含氧量均不同。(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考虑)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2)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于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抽取水样分析,为什么其PH值、含氧量均不同?(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3)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是如何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居民的?(从食物链、营养级的角度考虑)通过以上联系,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夯实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要学好生物学,就应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研究课题,以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接近真正的科学探究,从中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如何考虑从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和思维的品质,习得探究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针对“近年湛江市是广东省酸雨重灾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研究课题(《湛江市区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酸雨的成因》);接着选择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做出计划(拟定调查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每人的具体分工等);实施计划;分析资料、数据(据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湛江市区大气降水pH值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得出结论(湛江市区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防治对策;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进行交流。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既训练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总之,学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5.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篇五

1.在重蒸酚中为什么加入0.1%的8-羟基喹啉及少量巯基乙醇?

保存在冰箱中的酚,容易被空气氧化而变成粉红色,这样的酚容易降解DNA,一般不可以使用。为了防止酚的氧化,可加入0.1%的8-羟基喹啉及少量巯基乙醇。8-羟基喹啉是带有淡黄色的固体粉沫,不仅能抗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DNase的活性。

2.如何将不同构型的质粒DNA区别开?

由于不同构型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同,ccc DNA的泳动速度最快,通过凝胶电泳方法可将不同构型的DNA区别开。

3.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4.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5.在提取RNA时经常使用异硫氰酸胍,有什么作用?

RNA是一种极易降解的核酸分子。高浓度强变性剂异硫氰酸胍使细胞结构迅速被破坏,使RNA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同时高浓度异硫氰酸胍还使细胞内的RNA酶失活,使释放出的RNA不被降解。

6.蛋白印迹中封闭液的作用?

封闭液的作用是封闭未吸附蛋白的部位,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背景的影响。常用的封闭液有脱脂奶粉、小牛血清等。

7.DNA通常保存在什么缓冲液中?

采用TE缓冲液,Tris-HCl的缓冲系统,加入EDTA可以螯合二价金属离子进而抑制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的DNA酶的活性,对DNA起到保护作用。

8.在酶切反应缓冲液中为什么加入BSA?

通过提高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对酶起保护作用。

9.简单的克隆载体必需包括什么?

复制起点;选择标记:主要是抗性基因;多克隆位点:便于外源DNA的插入。

10.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

11.在分离DNA时,要使用EDTA,为什么?

EDTA是金属离子螯合剂,螯合二价离子,抑制核酸酶的活性。12.在分离DNA过程中,造成DNA分子断裂的因素有哪些?

核酸酶降解;化学降解;物理剪切。

13.使用离心机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离心机和转子以及离心管,使用离心机时的工作转速不应该超过离心机、转子以及离心管的最大允许转速。离心前注意严格平衡样品。安装转子和转子盖要规范、准确。离心时要留人看守,发现离心机异常应立即关闭离心机。离心结束后要安放好转子。

14.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药剂消毒、过滤除菌

15.使用移液器有哪些注意事项?

6.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六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9)班、(10)班、2个必修班的生物和高二(5)(6)(7)(8)班的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需要有所创新,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7.构建高中生物兴趣课堂 篇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谓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在教学中兴趣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不仅需要细致,而且要有意识地加入“闪光点”,让课堂能够闪烁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鲜活起来。加入的“闪光点”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实践中可以将直观的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世界。

例如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学生对于肽键这种抽象的化学结构比较难理解。教师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到黑板前手牵手模拟脱水缩合过程,使原本看不到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鲜明,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上推导蛋白质相关计算公式,使推导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激发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渗透压这一知识点感到抽象、陌生。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有意识地考虑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精心准备的演示渗透作用的动画,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并容易理解和接受渗透作用的原理。这样做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用单纯语言讲解时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不足,大幅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走进了一个充满兴趣的生物课堂。

二、通过组织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与进步

在课堂中有效组织学生互动是构建生物兴趣课堂的重要方法。比起传统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营造互动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因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中组织学生互动,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群和生物群落”一节中,种群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觉离实际比较远,如果只是知识点学习,学生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展开学生互动。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如何灭鼠的问题。一时间学生对此问题兴趣盎然,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灭鼠方法。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论之间的差别,在互动中学生真正理解了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建立的条件因素。另外在“免疫调节”一节中,相关知识点较为独立和复杂,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形式让学生分组设计免疫题目,让其他组的同学解答,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评分。其间,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其中主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互动,让学生的不同观点互相碰撞和交融,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达到最佳预期效果,往往还需借助其他必要的教学手段。总之组织学生互动,无疑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真正的进步。

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要构建兴趣课堂,就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是必要。

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因真实情境的刺激,学习热情会被激发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由于涉及对细胞层面上的分析,学生对无籽西瓜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而导致不育这一问题认识模糊。这时可以创设情境:将市场上的无籽西瓜带入课堂,让学生观察体验真实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进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同样在市场上可看到那些凹凸不匀的西瓜,可以拿来用在“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一节中创设课堂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切开这样的西瓜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让学生萌发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究内在原因,最终调动学生的“情”与“知”。最后学生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容易理解果实发育不良是因为缺乏种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生长素所致。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所形成的思维燃点,绝不是一般习题所能带给学生的收获,从而真正实现了生物兴趣课堂的构建。

四、针对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行因势利导,除了帮助学生成立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外,在课堂中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构建兴趣课堂的思路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将学生的实验兴趣转换成学生真正的生物学素养。比如平时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只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并没有理解,这样很容易产生不少纰漏。这时要凸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不再拘泥于纸上谈兵,在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分析能力。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学生从对材料、提取和分离的试剂选择到对步骤的实施都容易出现思路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只是单纯记忆,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验。然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在“犯错”中进行真正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步骤的科学性,避免停留在识记水平上。再如在“酶的特点”一节中,学生对相关实验步骤的顺序感到疑惑,反映在做习题时对该知识点拿不准。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做对照实验来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自己动手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生物的热情,改变以往生物课堂学习中单纯记忆知识的习惯,真正实现生物兴趣课堂的价值。

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生物兴趣课堂的实现。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畏惧就谈不上产生学习兴趣了。因此构建兴趣课堂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平等宽容的教育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唤起真正的求知欲。

8.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八

一、观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认识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最基本环节。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注意叶的形状、大小组成、脉络分布的特点,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排列情况。并思考叶的着生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无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根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用肉眼观察学生自已培养的小麦根,再由根前端的根毛,找到根尖。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按顺序找到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4部分,最后转入观察每个部分细胞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思

“思”就是思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是学好生物学的积极因素。人类通过思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

三、探

“探”就是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只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例如,我在上种子的成分课时,先实验后讲课,让学生在探索种子成分的实验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因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四、读

“读”就是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在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以后,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课本‘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解的理解”。经过提示,学生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和图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讲

“讲”就是讲解,是教学的必要过程。通过“观、思、探、读”后,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全过程的图表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进入根的木质部,这就需要教师点拨。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加强了课外阅读及动手操作能力。

“观、思、探、读、讲”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是切实可行的。总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不断地探索更有效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

9.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九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二:多一份创意,少一份随意

10.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十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将继续以新课程的四个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高二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第一章—第四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制订。对培优班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理科平行班的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组练习。

在教学上,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在培优方面,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在扶中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更好实施新课程

(1)配合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及《20xx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并做读书笔记。尽快熟悉中学生物的知识要点,研究新课改后的会考、高考的新动向,关注并设计微型探究性题目,用于高二课堂教学。

(2)严格按照教务处的工作要求,每周集体备课活动一次,每次严格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认真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要多花时间,要离得开书本,要洞悉书本内容,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上课要精神抖擞,与学生加强互动性。批改作业和试卷要细心认真。不靠搞题海战提高成绩,要高度重视书本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布置适量的配套练习使之提高。

(3)加强组内听课,互相交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不断与同组教师探讨交流,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每月组内听课不少与1节。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掌握好课程进度,把好年段的试题质量和数量关。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为导向,进一步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研工作职能,以“有效教研”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按照区教研室的工作思路,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市生物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学“六认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核心工作。科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中心环节。而教学“六认真”则是科学教学的前提保证。

①认真理解课标、熟悉教材:教师能对课程标准、教材作一个深入、自主的研究,结合各种培训、交流,增进对生物课程的理解,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②认真构建预设、强调生成: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作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尽管课标强调知识的生成,但课前没有好的课堂设计,很难产生精彩的、有意义的生成,尤其是实验教学。“教学可有诗意,但不能太随意”。

③认真组织教学、突出有效: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在45分钟里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学中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要有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正确认识接受式和探究式学习的作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④认真选编试题、重视反馈:教师要加强评价意识,合理运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学会选、改、编写试题,收集学生容易错误的问题,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纠正。做到“有发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⑤认真反省得失、注重提升: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失多思考,多总结,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内涵素养,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⑥认真研究考纲、关注课改:考纲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本是帆船,师生奋力划桨,考纲便是航标。20xx年我国就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改的精神是导航仪。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鼓励培养青年教师,提倡师徒结对。通过岗位培训、各种竞赛等方式,搭建多种平台,培养青年教师、煅练骨干教师、推出名特教师。

②以课型研究和教材教法研究为纽带,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实行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生物中心组成员的作用,实现跨校之间相互探讨、切磋、对话。

3、加强教师间交流沟通

认真研究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三、活动安排:

周次、具体日期、活动内容:

第一学期

开学前

8月18日

高中生物第一次教研会讲析08、09高考试卷制定教学计划

9月下旬

初中生物课型研究(一)实验课的教学

11月中旬

高中生物第二次教研会期中考后交流结合课例进行如何评课的研究

11月下旬

参加泰州高中生物教研活动

第二学期

3月中旬

高中生物第三次教研会①高一生物实验课的教学②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情况交流③高三一轮复习后教学情况交

3月下旬

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参加生物学奥赛(初赛)

4月中旬

参加泰州高三生物复习研讨会专家谈高考

5月中旬

高中生物第四次教研会高三生物复习研讨组织参加生物学奥赛(复赛)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3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实验进度及安排:

周次、内容、节数、备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 分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 演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 分组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 演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 演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 演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演示 17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 演示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 演示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

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夯实基础,满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质的实际需要。根据我校的实际,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适当补充有关初中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成绩记在成绩册上。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由备课组长组织命题制卷(也可用单元自测题代替),统一阅卷,成绩上传。.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对演示实验要求全做,对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做,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至少要在课堂上演示,所有学生实验要有实验报告。.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并要求学生有知识疑难和错题摘录本。.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认真备课,其方式方法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高二年级教学计划进度表

上学期(40课时)

第一至四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五至九周: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

下学期(120课时)

第一至九周:

专题1基因工程

专题2细胞工程

专题3胚胎工程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全市统考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篇6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一、本校高中三年课程规划

高一:第一学期:必修1《分子与细胞》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第二学期:必修3《稳态与环境》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高二:第一学期:必修2《遗传与进化》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第二学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班每周两课时(含复习考试)

高三: 第一学期: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每班每周四课时

国庆后开始高考前第一轮复习,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复习

第二学期:完成选修模块的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训练,针对主干知识与知识缺漏 进行二轮强化训练,迎接高考。

二、对高一、二教学工作的建议

1、贯彻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

课标提出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认识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2)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考虑到学生之间个性习惯与动机需求的差异、治理水平与能力技能的差异等等。要注意公正地分配学习资源,发展性地评价学生。要创设一种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选择性的教育,教师在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始终要记住“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一切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

(3)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背景,展现生物科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学与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2、注意初、高中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衔接与统一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教师在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区别和联系后,应准确把握高中教学的尺度,使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既能兼顾到与初中学习的衔接,又能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梯性和层次性,这才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在探究课的设计中,要注意课程理念,设计目标,实验过程和达成结果的一致性,并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

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特别要注意提高的方法与技能有:

①提问的技能

提问的技能是教师课堂表现的一种技能。教师既要有准备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临时提问的能力。准备的问题是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能考虑到多种问题的梯度,提出的系列问题要与最后达成的目标一致。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第一问可以让学生马上回答出来,第二问只让部分学生答出,第三问应该是更少的学生答出,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

②组织和控制课堂的技能

在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时,控制课堂保证活动顺利进展,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不能因为让位于学生的活动,而忽略了自己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活动是否向着目标推进,同时还要明察秋毫,审视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无意识地偷换概念,要非常清楚学生此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还要观察是否全体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等等。

③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技能

探究活动中,评价结果是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作出的结果与已知结果不相吻合时,教师不能轻易地说:你失败了。因为对科学的本质而言,不一致的结果与成功的结果是具有同样的价值的。只要按设计方案去做,不论是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是成功的。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生物学因素与结果之间,不一定都是因果关系。教师可以看全班统计的结果怎样,可以鼓励学生再次测试,留下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创造。

三、对高三教学工作的建议

1.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精选习题进行有效的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中例题与学生练习的选择是直接关系到复习是否有效,优质的例题,应能帮助学生巩固典型考点;有针对性的讲评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专题练习,集备组教师轮流先解答一遍,确定只需要对答案的题目、需要详讲的题目、错题变式题、需要补充知识点的题目。

2、要降低教学重心,给教学准确定位。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2)

针对高校招生现状,教学要力争做到“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拉开高考成绩差距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

教学定位:阅读教材,回归基础;熟悉要领,掌握规范。

3、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给学生做;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规范,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

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5、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1)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

(2)控制考试的难度: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小考或阶段考中什么

11.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十一

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界的奥秘,还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如能游刃有余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会给学生带去无穷的乐趣,使你的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如何才能教得巧,学生才乐于学呢?下面具体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一、打造人格魅力,是教师巧教的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您,甚至是崇拜您。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地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打造人格魅力,是教师巧教的基础。怎样才具有人格魅力呢?我觉得作为老师要有淵博的知识,端庄大方的仪表,优雅的谈吐以及具备一定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高中所有生物教材内容,并且要认真钻研近几年的高考题,并能把考点潜移默化在您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您的教学才有深度、广度。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加强教育科研,向教研要质量,通过教研下功夫备好课。备教材: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要把握透,把握准,熟练地驾驭教材,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要备学生:对每个班级的情况能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备教法:力求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要不断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老师的言行必然会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因此,我觉得老师还要以积极、健康、真诚、感恩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伟大的职业,我们的学生才会健康向上,感激生活,爱戴老师。让学生先“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我们要以自身的由内而外焕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二、巧用生物课堂教学法,使学生乐在其中。

当您已对所教的内容熟练无比时,再根据不同的生物知识采用特别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趣味化,就一定能打动学生,即所谓巧教乐学。下面是本人常用的几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1、课堂幽默教学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其实生物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也需要幽默,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或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使枯燥知识变得有趣,课堂幽默能让学生沐浴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和享受学习。高中生物教材的许多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如果通过形象化处理,就会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把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中姐妹染色体的变化比做是姐妹俩分离后各自成家。姐妹俩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所以在各自成家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前,姐妹俩特意跑到赤道上合影留念(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样不仅避免了讲述有丝分裂过程的枯燥,而且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疲劳。在讲“减数分裂”时,我也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法炮制,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既可以借助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也可以借助眼神、手势、动作来表现。幽默是学生注意力的保护剂,是课堂传知解惑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润滑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黏合剂。恰当地使用幽默艺术,可以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想任何一位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课堂,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故事引入法。

生物知识大多数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只要老师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激情四溢,不知道您发现了吗?高中生物教材提到了30多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贯穿于整个教材,正是由于众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生物学才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每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导入或穿插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您的课堂妙笔生花,还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3、知识链接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和学生进行知识链接,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生物知识都跟“3”有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如糖类分为三大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质包括三类(脂肪、类脂、固醇);固醇类物质主要有三种(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常见的三种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常见的原核生物有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类致癌因子;酶有三种特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突触具有三部分;二倍体生物细胞图像鉴别采用“三看识别法”;DNA分子的特点具有“三性”;三个终止密码;新物种形成具有三个基本环节;人体的三道防线;基因操作的三种基本工具等等。这样的生物知识链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学生积极动脑,还能起到综合复习的目的。

4、CAI教学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CAI教学已经很普及,几乎每节课都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教法确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通过影像文件展示场所和过程,融声音、图片于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等内容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光反应过程,使知识更直观。又如用动画展示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及吞噬异物的过程使学生对膜的流动性理解更具感性化。另外一些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得到展示,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总之,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课堂空间,给予学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更喜欢上生物课。

12.打造高效高中生物课堂 篇十二

关键词:打造,高效课堂,生物

在高中时期,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处在一个比较系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 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将会影响到他们对一些自然知识的了解和生理现象的认识。因此, 作为课堂的领路人, 教师必须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在进行优质高效教学的同时, 打造健康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加强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去学, 学生会不会学, 学生怎样去学。正所谓“凡是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课堂学习的基础, 是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之一。有计划的课前预习, 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知识,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高中生物不同于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重要学科, 课时多, 高中生物课时较少, 往往隔一天或两天上一次课, 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本来就不够牢固, 这种情况下, 教师如果不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很容易忘得一干二净。但是, 预习并不等于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看一遍, 必须带着目的, 带着疑问去预习。因此,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告诉学生下节新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以及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及早的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信息, 使教学有的放矢外,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起来积极, 听起来轻松, 从而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资源, 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粉笔, 黑板, 教材为教学资源向学生传递知识, 长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网络技术, 模型, 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逐渐进入高中课堂。下面就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建立高效课堂的作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多媒体教学, 图文并茂, 声像并举, 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 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 有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自行理解, 此时, 教师可用多媒体为学生将抽象的概念, 知识形象化, 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固定不动的图像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加强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课堂

师生互动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理解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1. 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 在深深地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同时, 不仅能够轻松的传授知识, 而且也能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愉快。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将许多枯燥, 抽象的生物知识, 风趣的表达出来, 不仅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的思路,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2. 融洽的师生关系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 融洽的额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在教学中, 不宜对学生过多批评, 谩骂, 一面造成学生对自己的抵触。在平时生活中, 教师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们解决困难。长期以往, 教师便会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 就自然而然地与学生建立起了融洽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主动学习知识。

3. 贴近生活的提问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 教师如果能够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 提出贴近生活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自己的设置问题之中,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当堂检测, 巩固教学成果, 打造高校课堂

高中生物课不同于其他科目, 课后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复习, 更不会花时间去做一些习题。因此, 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课堂时即使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生物课堂上教师必须把握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练习, 对课上讲过的内容, 进行当堂检测, 并且当堂讲解, 加深学生印象, 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五、结语

总之高校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要让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愉快。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 不断调整, 在熟练驾驭课堂的同时,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笑男, 高中生物“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苏州:苏州大学, 2011

[2]孙延新,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生物高效课堂[N], 学知报, 2010-12-20 (9)

上一篇:房地产估价报告楼盘下一篇:家庭教育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