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现代散文(11篇)
1.春节现代散文 篇一
窗外,鞭炮声疏疏落落,空气中弥漫着年的味道。飘香的酒肉欢庆丰收的喜悦,大红的对联描绘来年的梦想。没有神,依旧重复着虔诚的祭祀,古老的节日延续着亲情的传承。
小年之前,和几个哥哥一起去祭拜逝去的母亲。母亲的坟在哥哥家的一片果园里。整整一个冬天没下多少雪,果园里到处是干枯的荒草。在母亲的坟前,看到大约有十几平米的地面有着被荒火烧过的痕迹。哥哥说,那是父亲带着大姨(继母)来拜祭母亲,不小心点燃了地上的荒草,还烧死了几棵苹果树。二哥说,这是母亲显灵了,向着父亲和“大姨”发怒呢。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灵魂,但是不管有或者没有,我都要虔诚的祭拜。没有迷信的色彩,也没有攀比做秀的心,只因为有着永远不能忘记地养育之恩。可是天人永隔,“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哀思只能飘零在这凛冽的风中。看着纸在风中燃烧,我在心里默默在祈祷:愿地下的母亲能够一切安好;也愿母亲能理解父亲地续娶,毕竟孤寂的父亲需要一个依靠,很多心灵世界的索取,我们做儿女的永远也无法给予!
祭拜完母亲,考虑不想给“大姨”添麻烦,我们就决定在哥哥家小聚。原本计划请父亲和大姨过来一起吃晚饭,打电话的时候才知道他们被老邻居请去吃猪肉了。晚饭在琐碎地闲聊中结束。过了一会儿,父亲也从邻居家回来了。一进门,父亲便声音颤抖着说:“不是亲妈,要是亲妈,你们就不会在这吃饭了!”只是这一句话,父亲的泪水就再也无法抑制。泪水流出眼眶,流过苍老的面颊,沉重地摔在地上,也砸在了我们的心上。那是父亲孤寂中的希望,希望我们这些家人还像以前那样围在他的身边,终于在大家的一翻解释和劝说下,父亲止住了泪水。我们陪着父亲回到家里,又经过一翻解释和劝说,才陆续离开。
一转眼过了除夕。初一的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去给老人拜年。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收起了压岁钱,父亲的脸上也流露出笑容。给父亲拜完年,我便按照古老的习俗去祭拜祖先。在一间小屋子里,桌子上是祖父、祖母和外公的遗像和整齐地摆放着供品和香炉。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虔诚地点燃几根香插在香炉里。我又一次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里没有母亲的遗像。很想问一问为什么,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逝者已去,难道我还要给生者增添烦恼吗?我肃立着,在心里默默地叙述着我对母亲的哀思。
初
二、初三,二哥和三哥两家人也都陆续回来拜年。这一年,二哥和三哥都改掉了闲暇时去卖店和街坊邻居打麻将的习惯,待在父亲家里陪父亲打会扑克,陪“大姨”打会儿麻将,用有限的时间滋润着老人脸上的笑容。
……
一首小诗感恩我的父亲
父亲的斧头
公鸡在梦里等待着黎明
明灭的老汉烟是坠落的星光
劈砍着冬天和贫困的斧头
在山谷中和柴禾碰撞
雪在嘴中融化成琼浆
北风把汗水吹凉
一双绿色的眼睛穿过丛林
和冰冷的斧头在颤抖中对抗
那雪地里的一串脚印啊
一端是生命中的交响
一端是茅屋里的希望
炊烟点燃了冬天里的太阳
柴禾在灶膛里吟唱
红彤彤的炭火走进屋子
屋子里是冬季里的春天
一家七口人围着火盆儿
贪婪饭菜的清香
斧头在磨刀石上滑动
凉水浸润着皲裂的手掌
那堆小山一样的柴禾呀
一半是温暖的火炕
一半是度日的口粮
一段话哀思逝去的母亲
飘落
饱经的风霜融于生命的脉络,经春寒,历风雨,秋霜打磨,这是你一生的岁月,一生的坎坷!身边绿树丛丛,桃李朵朵,万千生命中,你是其中平凡的一个!在瑟瑟的秋风中,熄灭了生命之火。轻轻地,轻轻地在秋风中飘落。悄无声息地落下了生的帷幕,却让我心里的泪水流成了长长的河。再也听不见春天里,您在月光下哼唱的摇篮曲,再也听不见夏天里,您永远唠叨不完地牵挂碎语;再也听不见秋天里,您坚强微笑后面隐藏的叹息;再也听不见您所有的声音了;可是那曾经的话语去在今日异常的清晰!怀念您,是您用生命的精华,让一颗颗种子诞生、长大;是您撑起绿色的伞,让弱小的我们生根发芽、抽枝展叶!我们长大了,可是可是您却就这样悄然的飘落。飘落了,这个世界上平凡的您,飘落了,我的世界里最伟大的您!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哭泣:因为我知道,那一双从我出生开始便期待我坚强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永远也不会离去!
2.春节现代散文 篇二
关键词:产品设计,生态设计,春节礼品,创意产业
1 当代国内外节日创意设计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 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影响巨大, 而且在历史上也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发展, 尤其是对亚洲临近国家的发展更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近代的动荡环境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经济的落后使得曾经一度辉煌无比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也空前低落。不过, 20世纪末, 又一次机遇来到中国人的面前:全球范围内蜂起的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创意产业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且依然处于上升势头。可以说21世纪, 各国的经济竞争更多体现在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上。中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可选择的必须走发展创意产业之路。创意产业是一种以文化为内涵, 创意为载体, 财富为输出”的产业类型。文化在创意产业中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形中为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先天得利的优势。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再次走向辉煌的契机。但是从现阶段来看, 中国设计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很多但还不够深入, 多停留在文化本身的内容及特点研究阶段。
现代创意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中心, 以人的情感为出发点。但是现代创意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大多数都是为他国文化服务的, 我们一直都忽略了我们本国文化的本源, 并一直追随着西方思潮, 这体现在国内大部分现代创意礼品产业均被西方文化所侵占, 本国传统元素带来的革新较小, 一直停留在水平较低、链条较短、辐射不广的阶段。
诚然, 传统意味着保守与遵循, 但并不代表不能与现代创意思潮所结合利用, 就不能发展。在日本, 本国节日创新文化一直是其设计产业中强大的一环。日本跟中国一样, 是一个传统儒文化国家。他们的节日数量非常多, 题材广泛, 每个地区都能将其当地节日文化元素与创意产业设计相结合, 比如, 每年的男生节、女生节、盂兰盆节等等, 其周边产品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令人咂舌, 这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附加产值。
而我们本国, 每年除了中秋、春节两大节日以外, 几乎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 而中秋春节的礼品, 80%被食品、烟酒等传统礼品所占领。春节年年过, 每年无新意, 这是十分令人苦恼的, 当然, 食品、烟酒品也是有设计附加的, 但是其中置入了多少生态、以人为本、创新的元素呢?
我们的节日设计产业人大多数被过多的外在形式所包裹, 越来越显得空洞和老套:例如, 某县申请了一个高达1亿的省级发展项目去发展自己当地的文化产业, 却只停留在建旅店、修葺基础设施的领域, 而不去开拓当地富有情调的文化元素, 这永远不能算是一个合理的规划, 它没有可持续地、生态地进行思考。
2 结合我国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去开拓自己的节日文化领域呢?
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 找到一个现实出发点, 向周围领域进行拓展;
(2) 重视中国人文化根基、与当代设计方法相结合;
(3) “小而精”才能“大而美”;
(4) 重视可持续发展。
第一, 为什么首先要找到一个现实出发点呢?这是因为节日文化领域往往非常大, 元素非常密集, 每个人心中的好恶也差异较大, 我们需要从现实出发, 找到最具代表的元素作为起点。
第二, 设计是在现代思潮中产生的, 我们对现代设计概念更为熟悉和理解, 而以中国文化为根基, 则为传统的新生与发展, 是一个变通的方式。
第三, “小而精”才能“大而美”, 节日产业的发掘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小而精、特色明显, 才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第四, 重视可持续发展, 这是产业利益的必然要求。
3 以一个春节礼品创意设计为例, 阐述作者对我国创意节日礼品的生态设计发展的思考
春节,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重要名词。从古至今, 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 各种中华元素便会汇聚起来, 形成一股暖流,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热情与欢快, 也提前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关于这次对题创意礼品的设计, 作者便以“点”为出发, 中国人春节的元素很多, 外在的、内在的都可以衍生成创意礼品, 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华人过春节的一种情结:团圆……
关于春节团圆,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 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 能加强人与人的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 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 人与人相互团结和支持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 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团圆习俗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族情结。它是把全世界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精神命脉。对于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这些身份上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 希望获得归属感的人群, “团圆”主题更是有着特殊的感召意义。
特别是在中国冬天硬冷潮湿的南方,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除夕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来得更直入人心, 从远古时代开始, 红火与团圆便交织着让人类文明上升到新的高度, 那么这个取意也使产品的文化价值得到提高。
但是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不必在使用过去的烤火盆、火炉, 我们能够使用新技术, 诸如电热器等方式去更舒适地享受团圆带来的感动, 这些也是作者论题的一个例证设计的客观素材。
那么到现在这个设计产品立意便出来了:体现团圆这个春节内涵的创意设计。
但光是这些还不够, 怎样才能让产品的外在形式符合内在功能呢?众所周知, 一提到春节, 给人的外在印象便是红红火火, 福到财到。在这里, 作者查阅了不少中国古典装饰文献, 其中, 以葫芦为代表的吉祥纹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理之一, 而“福”与“葫”谐音, 福与产品暖手暖气的功能相统一, 与春节“福气”的概念又碰撞出了火花!
“福气福气, 大家团圆在一起, 一起沾沾福气, 贴贴喜气。”这不正是每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春节时最淳朴的向往吗?这也就是节日创意设计带给我们的生态情感思考:怎样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发现人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赵娅军.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传播[D].山东大学, 2006.
[2]房彬彬.基于福文化消费心理的广告设计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3]黎敏娜.春节经济观察[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刊) :理论版, 2010.
[4]王颖梅.浅谈我国春节礼品消费现状[J].知识经济学报, 2009.
3.现代散文朗读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散文教学;朗读;体悟感情
中国分类号:I26
散文本身都很美,生动的描景,清晰的叙事,精致的语言,隽永的思想,肺府的情怀等等,无不让人感念深深。作为老师在上课时就应该把散文的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悟到散文中的美,享受美,这才是散文教学深远的追求。现将自己的一些散文朗读教学感悟总结如下:
1.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
1.1抑扬顿挫与节奏的变化
在朗读的技巧上,要注意吐字要清晰,发音要正确,这是朗读的起码要求。朗读还必须确定朗读的重音,重音一般是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感情及作品的精神实质来确定的。处理好朗读重音与停顿,抑扬顿挫与节奏的变化,同时品味如何将作者在课文中蕴含的感情表达出来。尤其要求学生朗读时,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2.朗读多种多样的形式变化
其次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充分发分调动情绪,所以有时全班读,自由读;有时让几个学生先读,相互比较;有时学生读,然后老师来读等等多种形式的参与,一比较就知道谁读的更有情,使学生很容易的被调动情感了,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理念了。再次读要读文本中重要的关键的语句,老师要适时的帮助学生找到这些句子,针对性的朗读,研读、点读,而且一定要放到语境中磨这些句子和关键性的词语,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发现文章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寓意之类。我想每个老师肯定有自己的方法方式的。
2.注重教师的范读作用
在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录音的范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首先从教师或录音的范读中获得对课文朗读的第一印象,他们会模仿老师或录音中对课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因此,教师对朗读的把握就要准确、规范、有感情,力求达到能丢开书本准确无误的朗读出来的效果。这样既能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加一把劲儿力争朗读和背诵。
3.从朗读中体悟感情
3.1自读自悟,感受美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朗读的美文,文章表现“爱子亲如天”的真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的倍加怀念之情。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感人至深。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讨论朗读方法,然后再分析课文。如:这里应怀着怎样的心情读?为什么?怎样才能读出懊悔之意来?在反复的揣摩作者写作本意的前提下修改完善自己的朗读方法,走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声音来再现文中情境,感悟作者情感。再由调动激情的朗读转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3.2指导赏读,悟情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去赏读,去体会,从这些细致入微、富有特色的描写中,了解到作者对景物细致的观察以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读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得到自己的情感体念。
譬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把济南的冬天描绘得形象动人,它既不同于朔风中北平的“寒”,也不同于迷雾中伦敦的“暗”,又不同于烈日下热带地区的“热”,它温暖明亮,真得算个宝地。而冬天的济南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你看:老城、山水都“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如同一个婴儿躺在摇篮里,“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多么甜美的睡态!多么恰当的修辞!多么优美的语言!作者把雪后的济南描绘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蕴意深刻,耐人寻味,整个冬天的济南就像是块“空灵的蓝水晶”,“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一切无不细致、恰当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美好。
3.3反复朗读,获真切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用读去代替繁琐的课堂分析。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引导学生忘情地读,让学生对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这种真切感受还会诱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深层渗透,进而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例如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任何分析讲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用心去诵读,品味那如诗如乐的语言,头脑中才会出现那曲曲折折的荷塘,出水很高的田田的叶子,零星点缀着的白花……进而领略荷塘优美如画的意境。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诵美文
读能加深理解,读一遍理解就深一层;同时,理解得准,理解得深,也就诵得更好,背得更快。这一环节其实是前两环的一个提高,是朗读的更高境界,即做到“心中有文,胸中有文”。倘若教师把前两个环节都落实了,那么有感情的背诵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一环节中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一来死记硬背之后记忆保持的时间短,有的学生两三天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二来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背诵而背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忽略了,结果能背下来的文章他们却连中心意思,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不知。这种背诵只能说是肤浅的,没有实际意义。
5.提倡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每个学生的语感是不一样的,同一位位老师用相同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的状况也会参差不齐。对语言的感知力强,语文功底深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领悟、体会得更快一些,反之则亦然。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个性化朗读,教会他们如何潜心去体会朗读技巧的运用。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予以大力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带动全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在散文教学中采用朗读教学法,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才能形成较为扎实的朗读感受和良好的朗读技巧。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参考文献
1.《我怎么样教散文》,马中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4.春节大拜年散文 篇四
短信也从早晨开始收个不停,家人、朋友、同事的短信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一读就触摸到亲情、友情的恒温,感受到美好的祝愿。
黑龙江大庆市鑫洪公司的老总率先给我发来短信,这家专门从事油田修井作业现场油污自动回收处理装置的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是大庆市知名的企业,为陆上油气田实现清洁生产,绿色作业和节能减排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在共同的装备矿场试验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紧接着就是一个办公室的老大哥,我俩在一个监督组,他是我的铁哥们,我们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他始终以老大哥的姿态,关心我,帮助我,是最值得我尊敬的好兄长!
还有曾经和我一起前往大港油田公司,进行不压井带压修井作业的防喷队长,东子老弟。他说:我的祝福不是最早,不是最好,但是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无论你收到多少问候,我仍然为你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无论你拥抱多少快乐,我依然为你默默的祈祷!在新的一年里,东子祝你及家人健康!平安!如意!吉祥!
江汉油田公司江汉采油厂的采油工小樊,也在他工作的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岭采油厂给我发来祝福,“祝新年快乐!”虽然只有五个字,但也足以让我感到兄弟间浓浓的情谊。友谊无需太多的表白和陈述,只要在心里默默的珍藏即好。沟通从心开始,友谊没有距离。我也祝愿这位患腿部骨折,和我在一个病房疗伤的病友早日康复!
一位大修作业班的班长给我发的短信是,“人生爱恨交加,悲喜一瞬而过,坦荡面对生活,开心无时无刻,追求无需苟刻,心情无限快乐,新年新春之歌!亚民祝您健康、平安、幸福、喜事多多!
是啊,一条短信,道出了我们之间的恩恩怨怨,面对违章违纪和事故隐患,我们不徇私情,纠正过他们,处罚过他们,督促过他们,批评帮助过他们,真是爱恨交加啊!当看到因违章、隐患引发的事故和未遂事件时,痛心疾首的流泪,悲喜交加过,但是我们安全监督和工友们还是建立了亲如兄弟的感情,追求安全生产无事故,尚需我们共同努力,抓三基,强基础,在管理上升级,安全上稳定,生产上提速,持续改进装备、工艺、技术,做到稳中求进,注重安全,开创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新局面。
过大年,想起远在辽宁开原老家的叔叔和姑姑们,想念堂弟、表哥、表妹们,于是拿起电话,给家乡的亲人拜年最好是听见他们的声音。可是语音提示我,铁岭的区号改为024了,让我再次拨打时在原电话号码前加7,固话号码升至8位数了。
于是,放弃用手机拨打的念头,改用家里的座机,刚一拨通,老叔就听出了我的声音,一个劲的问寒问暖,让我别惦念他和老婶,他们和弟弟妹妹,表哥表嫂们都很好。
老叔还告诉我,铁岭、沈阳、抚顺的区号都改为024了,看来家乡变化很大,创建辽北经济一体化经济圈的目标提前实现了!
5.春节序曲散文 篇五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一直生长在这一块红土地上,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却是一个不恋家的人,我想远走高飞,离开这巷舍横屋纵横交错的败落屋舍。却与她有着不解的缘分,是无情有思吧。当年论文落在了《论客家山歌的特点》上,翻山越岭,采风听曲。接近了这片土地,了解我所生长的地方。客家山歌有着《诗经》的影子,那些装饰音修饰着客家人的生活。而如今,我又阴差阳错的一直经营着一家客家特产淘宝店,在网络向人们传递客家的风情,也和许许多多恋家的外地家乡人回忆童年,诉说着乡情。
临近春节,年味也浓了。最浓的年味我想还是在童年。小孩子是最惦记过年的。过去的好多个冬天和春天我都在这里,在家里过年。百节年为首,当然勤劳热情的客家人也不例外。进入腊月,就已经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杀猪宰鸡,声声惨烈,人们欢欣鼓舞地晒腊肉,冬天的太阳依旧火热,腊肉已经有了年的味道;洗红薯晒番薯干,蒸糯米酿米酒,每家每户的番薯香酒香,浸润了整个村庄;案板上的米果豆腐,入了油锅蹦跶着跳着“恰恰”,炉灶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和油锅里的吃食一起演奏着二重奏。好一幅生活蒸蒸日上的景象。人们将一年来的欢喜悲苦,全融入这些吃食上,人们把下一年的祈盼祝福也寄托在了这些吃食上。这些好吃的,除了自己享用待客外,还给左邻右舍,朋友亲戚们捎带。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改造,这些情景已经装入了我记忆的谎言里。如今过年这些吃食,到我们当地的超市就能一应够买全了,只有很少的人家还会自己动手做。也是啊,快捷方便已成为现如今生活的主题了,虽然外表一如既往,却总也找不回原来的味道了。
一般腊月二十五、二十六,家里就要开始大扫除,给全家各处统统洗个遍,寓意来年干干净净,健健康康。临近过年,家里的大人都教育小孩子们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了。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年前,亲戚家送来一条鱼,养在水盆里,过了一天以后,鱼就奄奄一息了,我着急了叫嚷着,“鱼要死了,鱼要死了……”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生起气责怪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会说话?都快过年了……”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过年的时候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过年前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在炸米果、豆腐,蒸薯干,酿米酒。天边刚翻起了白肚皮,嗅觉就拉起了警报,如浩然之气,如春色长空直入,让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的我无可奈何,只得乖乖的爬起来,帮奶奶妈妈,往灶台口加柴,以换得刚从油锅里,刚从蒸笼里出来的米果、豆腐、糯米蒸番薯,一饱这“春色”。通常人们都是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做米果,炸年豆腐的。这几天家里大人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孩子们只能在灶台旁添柴加薪,以及添一张大嘴了。地里收回来的黄豆要在头天晚上浸泡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要担着浸泡好的黄豆到豆腐磨坊去磨豆腐了。糯米也要在头一天磨成粉,预先通知左邻右舍或者近的亲戚,让他们过来家里帮忙做米果。大伙儿在一起拉着家常说着话,手里也从不停歇,好不热闹。
在这些美食里,我最喜欢年豆腐了,向来就喜欢吃素。豆腐可是素菜中的佳品。因豆腐的.“腐”和“福、富”相谐音,所以这金黄色的炸豆腐就成为了客家年里极受欢迎的美食了。寓意来年福气多多,富贵多多。年豆腐就是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的炸豆腐。一般都是自家栽种的黄豆磨成豆腐,切成不薄不厚的方块,入油锅捞起来就成年豆腐了。不过这火候可不好掌握,所以加柴的人也要有技术。我们家年豆腐好吃全靠了妈妈的厨艺还有我加柴的技术。也许正因为有我的劳动在里面,所以才会觉得这年豆腐尤其的好吃。一块块方方正正,大小一致,金黄色的,看上去香酥无比,让人垂涎欲滴。咬一口下去微妙可口,轻清香腻。炸豆腐表皮呈金黄色,你却不会知道它的内里,咬开里面却是如丝网,和刚磨好的白豆腐一样嫩滑。如客家人,外表坚韧而内心却是柔软热情的。要把豆腐炸成外酥内嫩,全靠了油温和火候,油温过低,时间太长,就会把豆腐炸得老硬难以入口。年豆腐炸好了以后,都要先祭神的,我们才可以动筷子吃,淋了酱汁吃,蘸酱汁吃,也是酿豆腐,赣南小炒鱼的最佳食材。入口微酥,吃到嘴里却是跟雪花一样绵软滑嫩。炸豆腐做好了,除了自己享用外,还会分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因为我们住的地方都是在一条巷子里,同一个屋堂有好几户人家呢,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是同一个族姓的,有什么大事都会到族里的祠堂商量帮忙。这是很久很久以前客家先民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们是群居生活的客家人。现如今这里的人们都陆续搬出去了,只剩下几户留守的老人家。所幸的是我还没有离开,身体好时,我会穿过纵横交错的巷子,看那杂草丛生的墙头,想象经久的年月。世界变化的真快,仿佛所有的情谊都被商品信息所取代,找不到原来的味道。我想无论走到哪里,客家人都有着一颗念祖的心。他们在高楼格子里定是会给儿孙们讲起那过去的故事。
到了除夕日,也是最忙的一天了。从凌晨3、4点开始,人们就起来了,到祠堂杀鸡祭祖,爆竹也在此刻陆陆续续的响起,待到天明,爆竹噼啪,村庄的上空到处弥漫着灰白的硝烟,闻着爆竹的味道,我觉得这就是年了。天一亮家里人开始贴对联弄年夜饭,我们也只有当下手的分。捆春筒、锤锤鱼、筛金珠、酿豆腐,忙得不可开交。叮叮咚咚,噼噼啪啪,好一曲打击乐的合奏。在我们这的宴席上必定少不了,客家锤鱼,客家凤眼珍珠,客家酿豆腐,客家春筒,所以在除夕夜就更不能没有他们出场了。备好了酒席,放爆竹开始开动了,吃饭的时候要多摆双碗筷,是请祖宗一起享用年夜饭,要筛酒洒地请祖先。之后我们才可以动筷子。米酒映红了每个人的脸,说着笑着辞旧迎新。
春天了,来年定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6.春节心情散文 篇六
农历新年指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传统上称为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岁首、正旦,现在一般称为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新年的主要节日。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日本阴历天保暦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现时除了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之外,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完毕为止。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昨天是除夕,俗话说,就是已经过年喽!早上,天好象还没亮,朦胧一片,就听奶奶爷爷在那嘀咕,把我都吵醒了,被逼无奈,害的`我不得不从温暖,舒服的被窝里爬出来,因为我只要一醒就再也不能入睡了,也不知道怎么有这个习惯,我哆哆嗦嗦的...
每年的春节,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准备好了一切,等待空中第一束焰火亮起。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边吃晚饭边听与过年有关的歌曲,然后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你是快乐的天使降落人间,给我带来快乐和美好的祝愿,谢谢你,朋友,我也要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福你元旦快乐,幸福永远!朝阳是新生的力量,督促奋斗的人前进;初恋是懵懂的情愫,牵绊相爱的人心上;元旦是新年的伊...
“咻、咻咻、咻咻、咻”只见妈妈爸爸的手在手机屏幕上上下跳动,对!正是支付宝“集五福”的活动。那我在干什么呢?我在下载支付宝。支付宝下载好后我便打开支付宝在右上角的位置按了咻一咻,刚进去就看到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分别集齐...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徐州的外婆家过的。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推开外婆家的大门,只见场院里满地都是爆竹碎屑、红纸屑,大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上联是“富贵门庭生百福”,下联是“平安宝地纳千祥”,横幅是“吉祥如意”。
过年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起床了。今年我是在乡下老家过年的,在那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红的大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喜气洋洋,爷爷家的大门上张贴着一幅年画,上面分别写着猴年吉祥,虎虎生威,吃过早饭,我们举行了乡下特有的谢年...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7.春节现代散文 篇七
何谓课程意识?肖川教授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的教学, 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 么样的教育经验, 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等。”⑵也就是说, 课程意识强调的不是技术性、操作性行为, 而是深层次的价值应答, 更多地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需要追问的就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具体到对一篇特定的现代散文进行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时, 笔者以为我们起码要追问这么三点:1.“为什么”要进行散文阅读教学;2.“为什么”要教学这一篇散文;3.“为什么”要在这一学年段、这一单元教学。
1.“为什么”要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这一追问的实质就是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 共性价值的探讨, 即关注散文教学究竟要达成什么目标的问题。这似乎不成问题。因为我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已经以国家意志的形式, 明确指出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就在于要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文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又强调要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此看来, 作为“文学阅读教学”分支的“散文阅读教学”, 其目标自然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散文文本的能力, 学会阅读散文,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问题的关键之一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知道, “理解能力”是学界公认的阅读能力的核心。而“理解”, 就是要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要弄清这些, 就必须要理清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思路。“理清文本的思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⑶所谓的阅读方法, 无非就是得文本分析之门而入的策略, 也即孙绍振教授所指出的“进入文本结构的深层, 恰恰从‘意脉’开始”⑷的会把握“意脉”, 孙教授所说的“意脉”也就是文本的层次结构及作者的深层心理结构。因此, 文本思路的梳理 (或曰“意脉”的把握) 自然就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
第二个关键的问题则是, 鉴赏散文与鉴赏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吗?或者说散文文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的美感特征呢?这一问题, 时至今日, 无论是从事散文写作还是研究的人, 仍在不停地追问着。即使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对现代散文给了个狭义散文的概念, 指出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问题也未能得以根本解决。散文虽“定体则无”, 但“大体须有”。笔者以为古耜先生的“文体彰显自我”“取材基本真实”“叙述自有笔调”⑸等观点不失为当前对散文美感特征较为令人信服的概括。要评价一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 就要着重考察他 (她) 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因此, 具体到散文阅读教学, 就要将感受并学会感受散文“有我之境”、体验散文作家特有的思想感 情乃至性灵气质、品味并学会品味散文笔调、探究散文文本言语形式作为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并通过适宜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使之得到实践, 进而养成相应的散文阅读鉴赏习惯。
2.“为什么”要教学这一篇散文
对“‘为什么’要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追问与回答, 仅仅是为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宏观的视域与背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散文,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散文文本的能力,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必须借助一篇篇具体的散文文本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散文这种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个性的“彰显自我”的文体特性, 使得此作家与彼作家, 此散文与彼散文, 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存在。当然, 那种认为“阅读‘这一篇’散文积累的经验, 不一定能被直接运用去阅读‘另一篇’散文, 这种阅读经验不完全复制性, 让我们的散文阅读并不一定能够举一反三, 更不必说以一当十了”⑹的观点则走向了“绝对化”的深渊。不过, 我们在考量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时, 的确有必要追问“为什么”要教学这一个作家的这一篇而不是另一个作家的另一篇散文。也就是说我们要想科学、合理地确定一篇散文的阅读教学内容, 就必须能够充分发掘“这一篇”散文文本的教学价值并准确把握其个性。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教学价值, 是扬弃了文本原已基本实现了的“信息传输价值”, 而形成的“语言信息处理”的新价值。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应该着眼于怎样对信息进行“接受 (读、听) ”、“加工 (内化) ”、“传达 (写、说) ”的语言信息处理历练上, 进而发展其言语智能。⑺具体到散文文本, “这一篇”散文文本的核心的本质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它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于“哪一篇”散文的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的范型、空间、机会和过程。
那么, 如何发掘“这一篇”散文文本的教学价值并准确把握其个性呢?笔者以为, 细读是唯一的出路。笔者所谓的细读, 不是死抓住文本不放, 而是要学会打开解读的视角。具体说就是用读者的视角来发现文本, 用作者的视角来还原作者。
用读者的视角来发现文本, 就要求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 要十分自觉地将自己的心理预期保持在开放性的姿态。在对文本表层的显性人物言行、事件过程、事物情态等不断的感知中产生连续的问题, 沿着这些问题, 你往往有可能进入文本的隐性深层, 发现“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 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正是因为发现了《背影》中“我”对父亲母亲式的爱从公然拒绝到偷偷被感动的“意脉”, 孙绍振教授解读出“朱自清笔下的亲子之爱与冰心的不同, 冰心的亲子之爱是心心相印, 而朱自清的亲子之爱是有隔膜的”, 达到《背影》解读的新高度。发现了《背影》这篇抒情散文的的个性就在于“到高潮处, 却不用抒情散文常用的渲染、形容、排比 (比如《荷塘月色》中那样) , 而是用了朴素的叙述”, 进入文本的更加隐秘的层次———“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还有文体的流派和风格”⑻。有了这样的解读, 我们自然就能发现“这一篇”散文文本的个性与教学价值, 找准可教点并确定相宜的教学内容, 达成教的有效性。
用作者的视角来还原作者, 就要求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 首先要走进作者独特的心灵 世界“识人断文”, “判断某一个作家散文的风格特点”, “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⑼。台湾散文大家王鼎钧“先后经历七个国家, 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⑽, “他的散文呈现出很强的小说化倾向, 他善于讲故事, 善于在讲故事中给你阐述道理。”⑾他的名作《那树》就具有强烈的小说化叙述特点, 它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 叙述, 冷静的叙述, 把作者的情感态度收敛起来了, 凝成了潜藏于文字之下更加深沉的情感暗流, 随时准备在细心的读者心头, 掀起情感的巨波和思想的浪涛。当我们发现小说化的倾向的叙述方式是王鼎钧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 体会作者“节制而含蓄”的表情达意的教学内容也就随之得以 确定。
用作者的视角来还原作者, 还要求我们要学会对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 我们更容易看出“这一篇”散文文本的个性及优缺点。比如分析《秋天的怀念》中的母爱, 我们可比较冰心、胡适笔下的母爱, 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个性各异, 多种多样, 进而理解史铁生笔下的母爱的“艰忍”。陈剑晖教授在《<解读散文文本的两个方法>———第四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暨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之三》中从题材、题目、“背影”描写、感情表达、哲理意蕴、文字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朱自清《背影》、龙应台《目送》、林非《离别》的异中有同和同中有异, 在比较中使我们发现了《背影》艺术上的独创之处和其经典所在。⑿
总之, 文本细读是准确把握“这一篇”散文文本的个性并发挥其核心教学价值的唯一途径。
3.“为什么”要在这一学年段、这一单元教学
问题是, 一篇文章初中可教, 高中可教, 甚至大学还可教。比如朱自清的《春》, 如此美文, 现行统编教材将其作为初一学生的积累性阅读教材, 当然是可以的, 但放在高中也未尝不可。因为该文至少隐含了如下古典诗文的艺术意境:“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子规声里雨如烟”;张志和的《渔歌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等。如此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 初一学生恐怕难以把握, 高中学生乃至大学学生读来倒可能饶有兴趣。那么, 一篇散文“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学年段、这一单元教学呢?答曰:教科书编者要这样编排, 问他去。这样的回答虽有些意气的成分, 但确实为我们探求“这一篇”散文在这一学年段、这一单元教学的价值指明了方向。
其实, 教科书编者从选择文本开始, 到组成教学单元, 再到编写每篇课文的助学系统, 都熔铸了编写者对该文本核心价值的认识和教学元素的筛选, 兼顾了文本个性和学情的考量。可以说文本一旦被编入教材后, 它就附加进了教科书编者对文本的理解和价值取舍, 文本就成了教科书编者用来承载“语文课程目标”的媒介, 而不仅仅是文本自身。文本的这些教学价值, 或隐藏在教材的编排体系或有选择地呈现在助学系统里。因此, 教师一旦把握了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 就能科学高效地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 内容。
具体到散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线教师在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 就必须把文本回归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发展体系之中, 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去进一步研判哪些内容是教科书试图通过该文本进行教学的, 哪些内容是需要反复训练与发展学生能力素养的, 哪些内容是学生在该学段已经掌握的或能够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需要留待今后学生在更高学段继续学习与掌握的。
首先, 一线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单元导读”确定该单元文本的基本教学内容。要知道导读不仅提示单元文本表现的主题还指明这组文本教学要着重训练的语言点, 是对单元学习的引领。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是这样写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 讴歌生命, 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 它们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阅读这些散文, 可以开阔视野, 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 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准确解读, 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基本的教学内容如下:⑴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和沉思;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揣摩, 品味文章的情思和意蕴;⑶通过对文章的情感揣摩,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次, 一线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这一课的核心教学内容。“‘阅读提示’虽然简短, 但它往往包含了编者对文本特质的解读, 对文本核心教学价值的挖掘, 渗透着编者对教学的希冀, 不但对学生有导学的功能, 还对教师具有导教的功能。”⒀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那树》课前“阅读提示”是一段十分抒情的文字:“那树, 是大自然的强者, 茂盛繁密;那树, 是人类的朋友, 给人类浓浓的绿阴、心神的慰藉。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 它倒下了……这一切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思考。”这一个短小精悍的提示, 不仅创设情境, 让学生提前进入文本的意境;还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同时还对文本内容是文明发展与自然的冲突作了提示,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 更是指向教材编者认为的“教学内容”。否则何来“研讨”“练习”巩固的必要。《那树》的课后“研讨与练习”有三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 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对那树, 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展开讨论。二、品味下列语句, 探讨括号中的问题。三、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 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 但是在今天, 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 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地倒下, 你面对人类, 有什么话要说?”揣摩“研讨与练习一”, 我们可以确定这篇散文应有如下教学内容:⑴感受那树的美和树之命运之悲;⑵体会作者一种被压抑的痛惜、愤懑之情。从“研讨与练习二”的中, 我们又可以基本确定:品味作者“节制而含蓄”的表情达意的言语形式, 感受文字背后深沉的痛惜与愤激 的教学内容。从“研讨与练习三”中我们还可确定该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 是时下语文教学研究界讨论的热点, 笔者承担的FZ2013GH012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研究》旨在探索一条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具有较强操作性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新途径。笔者企望这种“课程意识观照下的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方法, 能在这方面有一点突破。
参考文献
⑴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年6月第1版
⑵肖川《教师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9日
⑶边永朴《加强文本思路教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5年2月
⑷⑻孙绍振《序:读者文本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J]》《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⑸古耜《散文的边界之争与观念之辨[N]》《光明日报》2014.03.17
⑹贾龙弟《走向思想和情感的深处——例谈散文教学的浅表化倾向及其改变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9月
⑺胡立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1999年第2期
⑼戴荣里《王鼎钧散文的原生态质地及其写作特点[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月
⑽庄伟杰《王鼎钧散文的生命意识和文化精神[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⑾王鼎钧《有诗[M]》台湾尔雅出版社, 1999
⑿http://nyw.fhedu.cn/Html/5/Menu/8/Article/377/
8.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有效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散文阅读;内容;思想情感
散文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多的一种文体,散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散文由于文体的自由多样、取材广泛等特点,使得相当长时间以来,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模糊,缺乏有效地策略指导,加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迅速快捷,更使得散文阅读教学处于低效之中。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改变现实教学中的种种诟病,提高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教材知识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师的教学则需要在教学理念下,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对内容进行重构。一方面,要根据散文的特点确定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散文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更自由自主,重在表现自我叙写真情,展现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要以作者为核心,强调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在散文作品中,作者一般有两种方式进行描述,一是直抒胸臆,直接向读者呈现他的思想感情,此时的教学重点理应放在细读文本上,细细品味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方式、写作手法。二是隐藏呈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时则应将教学重点用来剖析对作者的复杂情感的认识和体验上。另一方面,要根据散文的审美特征来确定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散文是一种文学创作,具有审美特质,或讲求意境、或抒发真情、或自由灵活、或构思巧妙,现代散文都能为读者提供审美的触发点。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去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其一,要认识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作者将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细细欣赏,这与高中生的情感经验有较大距离,此时就需要借助对作品中关于秋的种种悲凉景象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将此作为该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其二,对于大多数抒情性散文而言,要把对散文描述意境的分析鉴赏作为教学内容。其三,品读体味散文语言之美,领略作者独到的思想和作品优美的意境。其四,把握作者的情感流程,体味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
当然,根据散文教学内容的侧重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抽丝剥茧,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步,要区分文章是对作者哪一类型情感历程的记录,如《荷塘月色》主要是记录朱自清自己夜游荷塘时的情感变化历程。第二步,要找到文章的线索,对文章进行梳理,还是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夜游荷塘的行动踪迹,进而分析他在各个阶段所见景物的特点,追寻其情绪情感变化的轨迹。第三步,探讨文章描述手法之间的内在关联。第四步,引导学生对文章所述所写进行解读,强化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领悟,此阶段要注意多元化解读,鼓励大家畅谈自己的观点。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适时的给予学生以引导和鼓励。一是,在教学中引入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甚至是文中有关人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要善于揭示矛盾,激发学生探究体味的兴趣。如《荷塘月色》中后面喧闹的蝉声和蛙声,而前面的描述确实那么宁静幽僻。让学生去揭示这种矛盾,逐步走入作者所描述的独处的自由自在。三是,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逆向推进,赏析散文的语言表现方式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其次,讨论为达到目的,一般会怎么写,效果如何,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将大众平庸的表现手法与作者不一样的表述相对比,找到作者的与众不同。然后,重点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他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巧妙构思。最后,进一步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究竟好在哪里?”在整个逆向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诵读。既可以大声朗读,也可小声轻读;既可教师范读,也可学生齐读;既可自由朗读也可比赛阅读。目的就是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美,进而对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2)比较阅读。这种方法符合高中生的探究心理,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思考。比较又可分为类比和对比,此教学方法可以用于相近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的教学上,比如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上,既可以类比同是悼词的特点和修辞方法,也可以对比其不同。(3)仿写对比。阅读是一个信息获取过程,通过散文阅读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写作训练,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仿照作者的某些手法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提高其对作者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评点自己的作文,共同分享写作经验。
结语
为了使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应该遵循一般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散文文体的基本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将诵读、资料引入、感悟体验、探究讨论、类比对比等教学方法有机组合。
【参考文献】
[1]吴忌.散文的阅读深度——略谈高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M].语文学习,2012, (4).
[2]闫峪铭,董正夫.散文鉴赏方法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 26,(12).
9.春节四川行散文 篇九
应远在成都工作的大儿子大儿媳的强烈要求,以及世居在宜宾南溪的亲家夫妇的盛情邀请,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我和妻子坐上了从仙桃西站开往成都的高铁,一路向西,领略了川蜀大地的无限风光,感受了亲家公一家人的无限热忱和浓浓亲情。这个春节,虽然离家千山万水,但却可说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充实、最温馨、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
一、
我们从家里出发到仙桃西站的时候,是凌晨七点多钟,天空灰鞯囊黄,还挥着毛毛细雨,北风凛冽。侄儿驾着小车载着我们,小心翼翼地在三一八国道上行驶着。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仙桃西站。车站里进出站的人并不多,很快的,我们便顺利通过安检,来到候车厅,准备进站上车。
一列白色的火箭头动车缓缓地停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仔细地扫视了几眼站台,除了有两三个乘客下车外,站台上唯一上车的乘客就是我们夫妻俩了。
两分钟后,动车徐徐启动,很快便提高速度,风驰电掣般地向西飞去。动车两旁的村庄、河流、田野、车辆,眨眼间便被抛在了车后。
动车上空调开着,气温适宜,旅客们的表情都显得有些急迫,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完全溢于言表。坐在我座位旁边的是一位重庆丰都的小伙子,白白净净,举止温文尔雅。小伙子主动和我打起了招呼:“大叔,您要去哪里啊?”
“到成都。”我微微一笑,实言相告。
“您是成都人?”小伙子又问我。
“不是,儿子儿媳在成都工作,非要我们夫妇去他那里过年,没法子,只得去了。”
“那敢情好啊!大叔,瞧您儿子儿媳多孝顺哪,你们多有福气啊!”小伙子现出赞许和羡慕的眼神来。
“唉――”随即,小伙子突然长叹一口气后,端起水杯喝下一口水,对我感叹道,“我可没有您儿子这样的本事,让我父母享点福哦……”小伙子说着,眼里渗出一丝泪光来。
小伙子告诉我,自己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辗转于全国各地,很少有机会和父母亲见面,更别说接父母去过年过节了。再说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家里种田犁地也没有什么收成,为了帮妹妹筹学费,帮自己积攒结婚、买房的费用,父母只得离开家乡,在武汉、荆州等地帮人打零工为生。这次春节,父母就在武汉一家餐厅打工,由于餐厅生意兴隆,父母也难得回家和家人团聚。自己这次回家,就是要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正在读高中的妹妹。听着小伙子的述说,我心里五味杂陈。为了能让两个儿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当初,我们夫妻何尝不是如此呢?远离亲人,背井离乡,吃苦受累,才换得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事业小有所成。是啊!生活不易,生存不易,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的宿命,但,只要我们还有梦想,我们的希望就一定会实现,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小伙子一家人祈祷着……
动车轻盈而又平稳地运行着,荆州、枝江、宜昌、利川……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在我眼前一晃而过!动车穿过一条条长长的道,越过一座座险峻的高峰,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任劳任怨的小伙子一样,承载着这些归家的游子,向家的方向靠拢!
经过近九个小时的旅途,下午四点五十分,我们乘坐的动车终于准点停靠在了成都火车站,早已在车站出口处翘首以盼的儿媳妇(大儿子还在单位)见到我们,双手不停地挥动着,呼唤着“爸爸妈妈,我在这里等你们……”见到温馨孝顺的儿媳妇,我们夫妻心里真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随即,儿媳妇便带着我们夫妻俩穿过人流,来到地铁一号线入口,乘地铁回到他们的住处。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这次到成都,我感觉到,岁月的痕迹离我们是这般遥远,历史的风云变幻也难以言喻,迢迢几千里的秀山丽水,竟然在我们不经意的闲聊间,就不知不觉地“动车已过万重山”。当代中国用科技和智慧写下的“中国速度,中国创造”,是多么令人折服、惊叹的人间壮举。我想,如果诗人李白还健在的话,看到今天这样的人间奇迹,他的笔下,一定会是另外一番韵味吧?
二、
成都,一座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西部重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又被注入了更多文明和新鲜的血液。
农历腊月二十九,儿子儿媳陪着我们,在他们租住的领馆国际城附近的天府广场、华阳镇,以及高新区等多个地方去游玩。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布满了各式各样辞旧迎新的花卉和色彩斑斓的广告屏。路灯杆上,街道两边的风景树上,挂满了红红火火的迎春灯笼。公路上的汽车井然有序地奔跑着。天空中虽然有些鞯奈眦玻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游玩的雅致。
随后,儿子儿媳带着我们来到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楼盘,那是他们将来即将入住的小区。那片楼盘大都有几十层高,不远处有一个大型购物广场,附近还有一所公立医院、幼儿园和一所公立中学。
楼盘后面的锦江河,是成都市的护城河。河水清澈见底,沿河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林木丛中,随处可见青石堆砌的石凳,雕龙画凤的凉亭,还有各种款式新颖的健身设施。只见树木下,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或卧或立,或徐徐徘徊,或在健身器材上运动健身。一处凉亭旁,还有几位老人边放录音机,边优雅地跳着广场舞。
儿媳妇告诉我们,当初之所以决定买这座楼盘的房子,就是看中了这里优雅安静的环境。她说,这座小区虽然不在市中心区,但却交通便利,各种生活设施和配套措施完善,环境优雅,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堪称城市中的一片乐园,一方净土。
听着儿媳妇和儿子的介绍,我打心眼里为他们的选择感到高兴。
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流光溢彩的城市夜色中倘佯,近距离地观赏了中国远大集团的迎新春焰火燃放盛会。只见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焰火,一束连着一束,箭一般地冲向天空,绽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和弧形来。那一声声脆响,响彻云霄,震耳欲聋,让人激情澎湃,心花怒放……
这个城市的`迎春大序幕就此拉开了。
三、
农历大年三十,大约六点多钟,我们便起了床,匆匆吃过早餐后,我们便来到小区外边的马路上,准备坐公交车到成都汽车总站。由于天气较冷,时间早,我们在马路上公交车停靠点等了约十来分钟,还没见到从华阳到成都汽车总站的公交车开过来,为了不影响我们乘坐从成都开往宜宾南溪区的班车,儿子毅然决定招滴滴打车。
儿子掏出手机,手指很熟练地在手机上划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有电话打过来了。“滴滴车马上就过来了!”儿子说。我们都有些兴奋。“到了,前面那辆299牌照的车就是!”见前面不远处有一辆红包小车减速驶过来,儿子忙对着小车招手,我们便背好包Y,向小车快步走过去。
我们上了这辆滴滴车,司机是位女同志,很热情,满脸笑意。她十分娴熟地驾驶着小车,在公路上七弯八拐着。忽然,我们远远看到前面一段公路因维护封路,女司机只得调头改道行驶。她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安慰我们说:“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你们安全送到汽车站,不会影响你们旅程的!”
女司机说到做到,终于把我们安全准时送到了长途汽车站。临走,还一再祝福我们新年快乐。我问儿子,这一趟车应该花了不少钱吧?儿子很平静地说:“二十来块啊!一点也不贵呀!”才二十来块?我在心里暗自庆幸着,在这样大的城市,这么冷的天,跑几十里路,的确不算贵。想想我在广东打工的日子,某些时候,坐车、上酒店,购物,常常不知不觉中被“宰”的情景,真感觉到成都人的这股正直、诚信守法的行为,犹如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让人心里不由得充满感激之情。
中午十二点钟左右,我们乘坐的客车安全到达宜宾市南溪区。儿子说,今天一路上顺风顺水,就连小堵都没出现过,可谓奇迹哟。
亲家一家住在离长江边不远的长江国际社区。亲家公和亲家母早已做好了可口的团年饭,就等我们一家人入席了。
长方形八仙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菜肴。大都是四川特色菜,有宜宾香肠,江南(镇)熏肉,长宁竹荪,风干萝卜,南溪黄粑,南溪猪儿粑,郭大良心豆腐干,凉拌折耳根……那色,那香,那味,让人垂涎欲滴。儿媳妇说,这些菜都是我们南溪的标志性美食,样样都大有来头呢。
亲家公和亲家母十分热情地招呼我们喝酒,吃菜,对远道而来的我们夫妻俩和儿子儿媳热情有加。亲家公边劝我喝酒,边笑着向我们介绍说:“这风干萝卜,做起来还真要花费不少功夫呢!”所谓风干萝卜,就是把那些白萝卜用水洗干净(整个的),然后放在阴凉的地方让风慢慢吹干,待萝卜水分全部干掉后,将萝卜放在火上烘烤,又不能让萝卜烧焦,烤到一定程度后,再将萝卜外面的一层皮掰掉,然后将里面的萝卜肉洗干净,切开,用猪蹄、猪肉、鸡肉、鸭肉等煲汤,或者是炒着来吃,味道十分纯正鲜美,胜过山珍野味,是南溪古今闻名的特色菜。
介绍完风干萝卜,亲家公又给我和儿子各I了一杯酒,我们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聊,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两三点钟。亲家母从蒸笼里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的用黄叶包Y着的方块黄粑,放到我和妻子面前,不住地劝道:“来,亲家,这是我们南溪最有名的黄粑,尝一尝。这可是我们南溪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吉祥安康。”我托起黄粑,轻轻打开叶片,黄叶飘香,一块黄橙橙,软绵绵,热气直冒的黄粑呈现在眼前,轻轻地咬一口,那香,那甜,那爽,直扑咽喉。果真是名不虚传!
这一顿年饭,让平时总是自诩为见多识广的我大开眼界,饱享口福。南溪的美食文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亲家一家人对我们的盛情,更是让我体会到世间亲情和真情的可贵!
四、
下午三点多钟,亲家一家人带着我们到南溪著名的滨江路去观景。
南溪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县(后改建制为宜宾市南溪区),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这里滨临长江,环境优美,是宜宾市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这里还是“水中大熊猫”白鲟的故乡,世界上唯一的活体白鲟发现于南溪。
滨江路沿长江修建,此时虽然是腊月,但依然垂依依,绿草葱葱,这得益于南溪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南溪年均无霜期345天)。沿途隔三差五有造型别致的各式雕塑,和名人塑像矗立,形成3.5公里长的景观带。这片由四川美院整体设计打造的景观带,被独具匠心地分为古城遗韵、城市阳台、城市客厅、露天博物馆和未来画卷几大部分。前年落成、让南溪市民见识“洪水脚底过”的观景平台,就是城市阳台的一部分。这座观景平台临江而建,面积1万平方米。这种直接“飞”入江中的观景台,目前在长江沿岸城市独一无二。而它,只是南溪在3.5公里长的滨江路绘制古城历史长卷的一个缩影。此刻穿着节日盛装的三五成群的市民和游客,站在观景平台上,凝望长江之水缓缓东去,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漫步滨江路,古城南溪的美景,如一帧画卷般徐徐展开――南溪千年历史,雕铸于石墙之上;南溪历史名人,或坐或立于树荫之下……在滨江路中段,一块30多米长的青花瓷景墙尤为引人注目。这就是被誉为南溪版《清明上河图》的一幅陶瓷画卷,巍峨的古城墙、繁华的水码头、当地百姓辛勤制作豆腐干的情形,跃然其上。不远处,艺术家们用巧手精工制作的“豆腐干”,层层叠叠,逐层攀往空中,塑成意境深远的雕塑。
滨江路的左侧,则是大块巨石垒砌的南溪古城墙,城墙的壁面上现出斑驳陆离的痕迹,那是千百年来历史的凄风苦雨留下的印记。城墙里边,是一座一座古老的建筑,依然傲立于历史的天空。城墙下面,观赏的游人和市民络绎不绝,卖各种玩具、小吃和烟花爆竹的小商小贩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徜徉在城墙边,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扇高大结实的拱形大门前。亲家公微笑着对我说:“来,我们一家人在这里拍张照片吧!”说完,便让我们一家人靠拢在一起,把手机递给一位顺道而过的市民,让他帮我们一家人拍下了一张难得的合影留念。亲家公又指着城门上面的“文明门”三个字,对我们介绍说:“这座城门,就是有1400多年历史的文明门,你们看,保存得多好啊!”
城墙的石侧,滨江路南边,美丽的长江蜿蜒东去。此时,正值长江枯水季节,长江的水并不大,就像我家乡的襄河水一样,平缓地静静地流淌着。白沙滩上,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用绿色、蓝色细石铺就的观赏道,这里就是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沙滩体验区。沙子颗粒均匀,是市民们和游客体会江岸踏浪的好去处。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尽情地追逐着,嬉闹着,也有孩子扯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在放飞着。更有成群接队的青春男女,举着手机,拍着长江上空翩翩飞舞的一群白鸽和水鸟。石道远处的一片沙滩上,有的长着苍翠色的芦苇,有的则点缀着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风中轻轻摇鲎拧=南岸,是一座座起伏的山峦,山那边,隐隐传来紧一阵慢一阵鞭炮的轰鸣声。置身于那山,那水,那人,那景中,此刻,让人不由得赞叹这繁华盛世的良辰美景。
提到享有盛名的“五粮液”,绝大多数人仅知道它是宜宾的名酒,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造人。“五粮液的创造者邓子均先生,就是我们南溪人。”在南溪历史名人墙前,亲家公很自豪地告诉我们,“革命家朱德和孙炳文,新中国第一任军工部长刘鼎,还有被慈禧太后称为‘字妖’的清代大书法家包弼臣,都是我们南溪人……”土生土长于斯,军人转业的亲家公说起南溪的名人和历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夜色降临,古城的大街小巷,点点斑斓的灯火和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形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让我们流连忘返。
10.春节的唯美散文 篇十
童年时节,每至除夕,全家人总爱围桌而坐,边吃边聊边守岁。爆竹声渐渐稀少,我的眼光开始迷离。这时父亲常拿“年”这种怪兽来吓唬我。说“年”其实是面目狰狞、凶恶强悍、生活在荒原中的野兽,专吃各类飞禽走兽,小至瞌睡虫大至活人,如若一眨眼,就可能把你的头咬去。这话奇效无比,我立马警醒起来,睁大了眼睛。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关于“年”的传说,也对它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我在乡村度过了二十二个年节,灵魂深处对年的理解全是那时的记忆。买爆竹,送灶神,贴门神,祭祖礼,送火神,赶庙会,听大戏,拜大年,吃五花八门的年夜饭,走亲访友……这些活灵活现的场景就像“年”这棵大树上的`枝枝节节,实在让人心驰神往,情醉神迷。总之,乡村的年味儿浓,浓得化不开,让人能赏玩到十足,体悟到深透。
城里也有年味儿,只不过像天边飘飞的云朵,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让人不会产生太多的情趣。不串门,不寒暄,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夹杂着从乡村飘来的火药香味儿穿巷口而出,清闲得很,缥缈得很。当然,聚餐是有的,公园里也能走出零星的三五个人,但这些与熙熙攘攘赶庙会和浩浩荡荡拜大年,自不可同日而语。
但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门之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李世民不久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种传说,但却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大概起源于桃符,贴春联当然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算作我国最早的春联。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过年的习俗当然也各不相同。老舍回忆中就说北京那地儿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年节还是一种人生的体悟。异乡游子,每到年节总有忧思忧愁萦绕心头,这种羁旅乡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唐代的高适就有一首《除夜作》,他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欲归不能、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不是王安石的《元日》诗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他说:“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中。
年节怎样去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独家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幸福。
“爆竹声声一岁除”,其实,年节对我们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就会从你的指间溜走。把握当下,惜时如金,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当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其实,在浓浓的年味中能生出如此的感想,应当说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11.春节现代散文 篇十一
【关键词】《白杨礼赞》;现代抒情散文;转折
《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史中的名篇,其中应用的借物言志、象征等表达手法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同时,《白杨礼赞》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是现代散文的转折点,并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
一、《白杨礼赞》的创作历程
在1938年,矛盾开始了自己的新疆之行,这一旅程历时两年,在这两年内,矛盾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在事后编辑为《白杨礼赞》、《时间的记录》、《见闻杂记》等集子,西北之行给予了矛盾非常深刻的创作启发。在当时的社会,抗日战争爆发,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的优越阶层,虽然会免遭屠杀,但是往往不得已必须要迁徙到他乡。矛盾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开始他的西北之行,在迁徙的途中,他发生了高亢的声调。
二、《白杨礼赞》的创作姿态
《白杨礼赞》并非是作者一时的感慨,而是对于自己西北之行的总结,可以说,矛盾将自己对于西北最为深刻的情感都融入到了《白杨礼赞》中。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对西北黄土高原风景进行了描绘,塑造出了白杨树挺拔、傲然的形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句话中既包含肯定,又有否定,之所以用这样的表达形式,就是为了塑造白杨树不折不饶、力争上游的形象。接下来,作者又对白杨树的品格进行了新一轮的论证,重新审视白杨树的审美趣味,他用铿锵的词句赞美白杨树,也是赞扬西北高原的抗日军民。读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感情的荡漾,作者反复使用准确、有力的形容词释放自己胸中的情感,因此,《白杨礼赞》并不是简单的礼赞,更是作者对于情感的宣泄。
三、《白杨礼赞》中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救亡精神高涨,知识分子开始走出禁锢,深入到民众的现实生活中,重新审视我国以及整个世界体系,知识分子开始分析中国的未来。在这一背景下,文学大众化运动发展起来,这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新的意象与抒情方式,在以往,很少有作家描写白杨树,矛盾当然也了解这一问题,因此,在文章中提出,白杨树并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却以退为进表现出白杨树中蕴含的新美学。除此之外,矛盾还清算了旧的美学与意象,借此表达出了白杨树的灵魂。《白杨礼赞》中虽然蕴含着矛盾的情思,但是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在这一时代下,大量新意象诞生,白杨树开始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彻底摆脱了五四后乡土文学的卑劣形象。同时,农民也开始翻身做主,作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以往对于农民的态度,积极从他们身上攫取时代的精神,《白杨礼赞》正是这种典型新美学的佼佼者。
四、《白杨礼赞》中散而不乱的结构美
《白杨礼赞》尽管内容广泛,联想与想象丰富深刻,并且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但是“散”而不乱。 全文以白杨为线索贯穿, 形成一个严谨美妙的整体。开篇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暗含了“礼赞”的强烈之情。 继而撇开白杨,笔锋一转而写西北高原的“雄壮”、“伟大”、及“单调”之感的“潜滋暗长”。 表面上似乎不再写白杨了,线索像是断了,其实不然,写西北高原恰恰是在写白杨,在为后文的盛赞作铺垫、设伏笔,暗中仍在写白杨。以至紧接着写“猛抬眼”见到白杨的一刹那的惊呼,感情为之一振,再次礼赞。然后又正面写开了白杨的“极普通”,于“极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之中,突出白杨的“不平凡”:“力争上游”,“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在描写白杨外貌的基础上,又由白杨展开联想——联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哨兵,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点出了白杨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表达了白杨,对白杨所象征的伟大人民及其美好的精神的强烈赞颂之情。全文无一处不在写白杨,无一处不体现白杨的光辉形象。
五、结语
《白杨礼赞》从抒情开始到抒情结束,运用了很多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来形象自然地说理。抒情与说理结合后,可以直达主题,很直观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绪,也可以运用诗歌、对偶、比喻等修辞方式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还要让文章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蕴涵哲理并给人一种启示。议论和抒情,常常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并不是在一段叙述后加上一段议论,而是在特定的主题之下,将议论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郑江义.横看成岭侧成峰——作家笔下的白杨树形象浅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刘娜.情景交融 如诗如画——简析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美[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8)
【春节现代散文】推荐阅读:
春节现代经典对联08-16
夜雨现代抒情散文07-06
春节过年的散文07-03
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06-16
现代爱情优美散文随笔07-10
女儿的生活趣事现代散文07-26
清明的雨现代散文09-08
岁月轮回爱心永远现代散文10-05
父爱的现代散文诗10-11
从失去中找回自己现代散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