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沟通机制

2024-08-25

新媒体沟通机制(共15篇)

1.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一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2.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A.王勇平B.王旭明 C.武和平D.毛群安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B.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

C.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D.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2.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正确 错误

2.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二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新媒体, 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较之于传统媒体, 其有以下特点:

(一) 舆论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即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 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 公众难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双向的、互动的, 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 这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讨论, 对现实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观点。

(二) 舆论传播渠道多元化。相对于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有限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使得社会舆论的传播无孔不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 450万, 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6月底,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 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 270万人。2012年上半年, 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海量的网络、手机用户使新媒体成了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三) 舆论传播速度快捷化。这一点在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上尤为明显, 网络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或形成舆论强势, 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

二、有效应用新媒体, 提升政府突发事件媒体沟通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自然环境看,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社会发展看, 我国目前既是社会经济的关键发展期, 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这两个方面决定我国目前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期, 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都将面临突发事件带来的严峻考验。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迫性、影响性、关注性等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 一些传统媒体在被动权力管制与主动的监督权利二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失去新闻的“时效性”, 甚至是“真实性”, 造成媒体失语与信息真空。同时, 由于传播技术的推动, 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又进一步造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表达上的缺口, 不仅使得传统媒体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 而且对政府公信力构成威胁。为此, 政府亟需在新技术、新环境下完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 提升政府的媒体沟通能力。

(一) 转变观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首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经指出:“对于公众危机, 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信息不透明、阻塞, 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 甚至会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社会负面行为。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 对突发事件进行严密封锁已不可能, 那么就及时公开信息, 正如迈克尔·里杰斯特所提出的“3T”原则:Tell it your own (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Tell it fast (尽快提供情况) ;Tell it all (提供全部情况) 。其次, 要落实对信息公开主体的制约与监督。

(二) 抓住第一时间, 多渠道实现信息发布的有效性。

政府在危机状态下选择信息发布和沟通方式时, 应把“第一时间”和“便于公众知晓”作为主要考虑标准, 根据各种方式在信息容量大小、更新速度快慢、使用成本高低、影响范围宽窄、作用时间长短等方面的优劣, 灵活选择、取长补短, 形成各种媒介整体联动的高效率、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长时段的整合效应。

(三) 加强网络监管, 有效发挥新媒体正能量效应。

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 要发挥其正能量效应, 就要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 加强对网络的治理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的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 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

(四) 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 政府要唱响主旋律, 除了加强对社会网络的有效监管, 更重要的是建设好电子政务这一主阵地。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政府网站是政府各机构与网民在互联网上打交道的窗口和重要渠道。《中国政府网站发展数据报告2012》数据显示, 当前, 我国政府网站已基本普及, 网上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但网民对政府网上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还较低。与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相比, 近年来我国政府网站进步较慢, 国际排名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其核心原因是, 我国尚未真正建立以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政府网站发展机制。要唱响政府网络主旋律, 一要发挥引导政府网站向更加关注用户的方向发展, 努力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 提高党和国家利用网络治理社会的能力。二要建立社会的联动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 引导企业网站、网络社区的良性发展, 当前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

(五) 提升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和媒体沟通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 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 树立大安全观;在突发事件媒体沟通中要善用新媒体, 学会“网言网语”, 发挥政务微博的时效性和主导性, 在完善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机制中不断提升自身媒体素养。

面对新环境、新挑战, 政府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从理念到方式都要适时作出调整。唯有适应环境、不断创新, 在互联网上形成“善治”的格局, 才能开创互联网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才能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建涛, 马林艺.新媒体环境下的行政风险研究[J].人民论坛, 2012

[2].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

3.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一、运用新媒体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在社会大环境中新媒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的、开放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与载体,更是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因此《沟通技巧》课离不开新媒体这一交流平台。

就高职学生自身特点而言,经过高考选拔后,其心理上存在挫败感,自信心不足导致沟通交流意愿不强,这就可能影响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开设《沟通技巧》课就成为必然。另外高职高专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偏好,只有通过交流平台走入其内心世界,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深受大学生喜爱。目前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及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宿舍学生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并用;在课堂手机不离手,有侵袭大学课堂的趋势。基于此种情况,传统课堂与新媒体展开一场博弈,尽管教育工作者努力控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但效果并不明显。怎样让新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困惑。

二、如何方便、快捷的运用新媒体串联课堂教学

沟通与交流能力是旅游职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旅游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面客服务的特征,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情商特质,还需要擅长沟通交流,把控自我情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为客人带来美好的交流体验。

在《沟通技巧》课教学改革中,笔者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方便、灵活、快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串联,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人际沟通能力测试法

学生选修《沟通技巧》课可以了解自身在沟通技巧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自身问题的同时提升沟通技巧能力,但因自身自卑和羞怯等心理,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对课堂教学提出较高要求。上好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因为第一堂课非常精彩就喜欢上这门课,这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利用新媒体搜索人际沟通能力测试题,对学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测试,激发学生微笑倾听、认真作答、并仔细计算所得分数,教师对于得分高的同学进行肯定,对于得分适中和偏低的同学,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法

教师展开项目化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分组扮演角色,要求学生课下确定场景和情景内容进行不多于三分钟的微视频制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三五人一组,利用手机、相机、Pad等工具,以教室、校园景区、实训室等为拍摄背景,以自由交谈为交流内容。高职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学生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拍摄,结果出其不意。有的学生在面点实训室进行互动交流,由西餐面点工艺专业的一名学生进行讲解、教其他学生做小兔子面塑,不仅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三)生态体验模式法

生态体验模式是通过营造体验场、亲验活动、生态位优化、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理论提升等环节,凸显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体验职场幸福和人生成长乐趣。在名校建设推动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立了多个实训室,其中生态体验馆受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青睐。在利用新媒体拍微视频过程中,学生身着工装,到生态体验馆拍摄客人入住酒店的场景,学生扮演客人,或扮演前台服务员,或扮演门童,在真实场景中举手投足间透着职业经理人的风采。学生在生态体验活动的文化氛围中,全息沉浸用心用情去感受体验,由受教育者转化为体验者,在生命深处积淀难忘的生命感动和生态阅历,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

《沟通技巧》课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利用新媒体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通过让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搜索相关案例并锁定典型案例。案例激发学生从生态体验的角度切入,积极发言体会不同角色不同立场的感受。师生共同点评找出案例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课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动和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分析。课堂讨论气氛浓厚,学生各抒己见真正起到身临其境和设身处地体验的作用。

(五)游戏教学法

根据高职学生精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鼓励学生选择有趣、促进沟通交流的游戏。例如学生选择团队沟通的课堂游戏:向前传递。教师课前为每组准备一张写着一条“消息”的小纸,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确定每小组传递消息的第一人和最后一人,每小组的第一人看完后将纸片交给老师。消息由每小组的第一人依次向小组其他成员传递,直至最后一人将听到的消息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老师念完纸条的内容再念正确答案。规则如下:每组都有一名监督的学生;每次传递时只允许将消息说一遍;将自己理解的消息告诉后边同学,依次传递下去。最后由老师点评信息传递过程中配合最好、传递最准确的团队。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如何传递信息能减少信息的失真,提升团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做游戏期间学生集中精力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六)视频欣赏法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培养记忆能力。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中,视频集自身的画面质感、声音、文字、图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使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沟通技巧》课学习过程中,巧妙插入沟通交流的视频,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观看同学自拍的微视频,激发上课的兴趣;课堂上,给学生穿插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尤其是与服务业相关的、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视频,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相关沟通交流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

(七)激励教学法

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当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应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努力。在课堂上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分组学习,各小组进行比赛每名学生承担相应的角色和任务,一个学生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小组的评比,即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种激励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间互评,教师对各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点评,将学生的成绩进行过程性考核,并给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礼物。在竞争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的沟通技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八)反转教学法

新媒体因其自身优势,能灵活组合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型。笔者提到的以上七种教学方法中,能隐约捕捉到反转教学的影子。例如,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视频的创建等。运用新媒体在教学中凸显的优势来支持反转教学,在新媒体和反转教学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因新媒体技术的局限,目前只能小试牛刀,需要逐步推广实践。

三、新媒体为教改带来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新媒体在推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人对此发出相反声音。对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易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会责任感缺失。《沟通技巧》课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面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四

企业沟通机制——提升内部沟通机制

只有持续不断提升沟通机制,让内部组织体系深刻认识到各自工作职责,业务状态,目标使命,现存问题,提升方向和规划实施等等,才能达到信息共享,让信息流动无障碍,从而使组织体系发挥效能。

上海英才网认为: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聆听

聆听没有成本,也无需付出代价,聆听也是最精明的投资,一个善于聆听者,会得到宝贵的智力财富。

聆听员工不同意见和建议,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聆听与市场一线接触人的看法,会更加贴近市场状况,认真去聆听,就有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和症结,可能豁然开朗,会发现以前一直深藏的问题盲点。

管理者的积极聆听也会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得到认可,使沟通更加平等,会增强员工的主人公精神。

非正式沟通更轻松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非正式沟通则增加有效沟通的开放性。

非正式沟通会少了很多约束和压力,人们在交流信息时更容易畅所欲言和相互激发,从而大大提高活跃的沟通氛围,让员工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让沟通深入而平等

优秀的企业不仅沟通频率较高,而且沟通深入,彻底,不流于形式。管理者和员工沟通时给予员工平等的地位,让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排除地位差异,个人偏见和经验主义,例如,向下沟通比较容易,向上沟通比较有障碍,做为上级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避免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这会使沟通效果适得其反。

优化内部组织机构

机构越复杂,沟通越困难,信息传达越容易扭曲,变形和失真,致使效率降低,因此,如果组织机构臃肿或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多头领导,人浮于事,就会严重影响内部沟通。

一:组织架构设置应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原则

二:各分支机构要讲求协调性

三:要对组织机构进行“体检”

根据实际运营后的绩效表现和运营效率来判断评估其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健全沟通渠道,完善沟通制度

沟通渠道可以分级,分层次,部门内完善定期交流制度,增加交流频率,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进行非定期会议和讨论,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

部门之间制定定期和非定期的沟通计划,就特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目的性讨论沟通,还可以通过建立信箱,短信平台,员工论坛,服务网络等新的沟通渠道,结合传统的面谈,电话,信件等,使员工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最佳的沟通,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要重视员工的参与性,密切结合员工自身综合条件,抓好员工心理,结合员工培训等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预期。改善沟通环境,注重信息化建设

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情报,以便做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如果管理者真正要和员工建立亲密关系并使他们热诚工作,那他们就应该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抱着真诚的愿望和他们相互交流,并且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信息化建设能强化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营造富于活力的企业文化。网络办公,能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节约办公成本,使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提高。这种虚拟性沟通平台的延伸,使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文化更具备了真实性和有效性,更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时代价值。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完整的沟通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注意观察有效沟通后的反应和行动,并收集可用的反馈信息,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和改进方法。

信息反馈畅通使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能实现双向交流机制,真正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评价,总结,持续创新

5.内部沟通与谈心机制 篇五

内部沟通与谈心机制

1、目的确保各岗位人员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有效沟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流程

4.1内部沟通坚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原则,达到构建和谐企业、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增进理解、促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

4.2 内部沟通的范围层次分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活动;

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之间的谈心活动,中层干部与员工之间的谈心活动。

4.3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每月至少谈心一次,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干

部之间每月至少谈心一次,中层干部与员工之间的谈心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尤其是新入职及转岗员工要及时与其沟通,对离

职人员部门经理及人事主管要与其进行面谈,了解离职真实原

因。

4.4 内部沟通的内容要查找问题紧密结合,要与找准公司存在的突

出问题相结合,要与解决员工个人思想、工作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与解决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疙瘩和矛盾相结合。

质量管理集团认证管理文件文件编号:HZ/GL-XZ-19-2009

4.54.6 在开展内部沟通时要注意做好相应纪录。内部沟通时要认真负责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指出别人的不足,又要诚恳地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并勇于改正。同时,做到“四要谈”、“五不谈”。“四要谈”,即优点、缺点都要谈;

思想、工作都要谈;单位、个人都要谈;现状、方向都要谈。“五

不谈”,即一是溢美之词不谈;二是不着边际的话不谈;三是把

握不准的问题不谈;四是过激言辞不谈;五是模棱两可的话

不谈。

编制:审核:批准:

6.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六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一:沟通机制主要渠道

◆ 向下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要保持即时性和实效性

向下沟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做为管理者要了解实际状况和沟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瓶颈,并提供解决方法,给予下属提供经验和指导建议,并紧盯过程能实现管控,注意过程化管理,使目的有效到达。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沟通中讲话的技巧,要关心体恤下属的难处,而非给予压力,态度应诚恳温和,把握下属优点,少批评,慎用惩罚,适时巧妙地给予赞扬和激励。

作为上级要善于倾听,并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自我张扬,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当下适用。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避免形式化,控制时间和与会人员数量;企业高层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避免一言堂。

◆ 向上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避免地位差异,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有人抱怨领导不了解你,可能是因为你的主动性沟通力还不够,因为沟通是主动的,积极的。

在与上级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风险评估。和上级沟通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和上级沟通。

要注意和上级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对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 水平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尽量能做到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决策阶层之间的沟通,管理阶层的信息沟通,各分支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属于水平沟通。

水平沟通目标是互相配合,提高协作效能,克服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倾向,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当部门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中层认为是部门职责和权限划分的问题,而忽视水平沟通的重要性。

水平沟通往往有一定困难,如果能避免以自我部门为中心而忽视其他部门的价值,用真诚且比较适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感受,沟通才有效。

所以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设置,沟通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的持续优化才会让水平沟通渠道保持顺畅。

二:沟通机制的常用形式

李旭先生认为:常用的沟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口语形式

做为最常用的沟通形式,自信,诚意,开放,幽默,机智,友善等是有效沟通的特质。

◆ 员工会议

针对具体问题,利用会议形式鼓励大家发表意见,由一定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共同参加,实行不同等级的成员直接接触,直接沟通。

◆ 建制度,建平台

经常性的沟通制度,帮助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就会热心参与公司的一切事务,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

如接待日,意见箱,物质奖励,定期召开分析会,座谈会等。

创造一个与员工平等交流沟通的平台,倾听员工的心声,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化解员工的思想疑虑,交流对职业的认识及观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择业观,事业观,价值观,同时发现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弱点,盲点等。

◆ 文字形式

当信息必须广泛传播或信息必须保留时,以报告,备忘录,信函等文字形式进行沟通,采用文字形式沟通要注意:明确清晰,文字简洁,合理组织。

◆ 其它形式

7.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七

一、新媒体时代基层检察机关面临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 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64亿, 占比上升至78.5%。2014年, 我国新增网民5656万人, 在新增加的网民中, 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 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截至目前, 国内最大的两大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的注册人数早已超过5亿。新媒体的空前发达, 使其受众数量远超传统媒体, 管控的难度更大。庞大了新媒体用户群为公共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 一旦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涉检舆情风暴, 后果将不堪设想。

新媒体用户的心理和检察职能, 决定了涉检舆情的敏感度远高于一般的舆情信息。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 随着新媒体用户的增多, 信息传播受众群逐渐倾向低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群体, 这些受众在社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易对社会产生质疑和愤懑的负面情绪, “仇官仇权仇富仇腐”的“四仇”心理严重, 正是新媒体这个虚拟的载体和空间, 给他们提供了宣泄的不满的发声口;另一方面, 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的行政机关的不同, 检察机关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屏障, 信息受众对检察机关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苛。在如今空前的反腐形势下, 检察机关负责侦办的贪污和渎职犯罪案件, 更易挑起信息受众的敏感神经。

二、基层检察机关在现阶段加强与新媒体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与新媒体沟通能力建设不到位

在人民群众眼中, 检察人员不仅代表着公权力, 更代表着“公平”、“正义”。检察人员无论在办案过程中、还是8小时以外的生活,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包括着装、执法的细节、开的警车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一个个重要而敏感的信息源, 随时都可能引发公众的“围观”。从众多涉检舆情的案例来看, 矛头常常指向检察人员执法的手段、程序和效果这些细节上。虽然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执法办案的相关程序进行了严格规定, 但仍有少数检察人员“角色意识”淡薄, 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处于舆论中心, 检察人员与检察机关、甚至是政法机关是“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办理案件特别是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案件过程中, 在政治素养不高、业务工作不细致、工作作风不严谨, 以致在办理案件时存在漏洞、瑕疵, 给少数群众抓住了把柄, 在各种媒体上大做文章, 引发涉检舆情危机。

(二) 被动应对有余, 主动沟通不足

检察机关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 必须从被动应对新媒体舆论监督转变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积极进行与新媒体的社会沟通。在今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孟建柱同志将提高政法干警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建设作为五项重点建设之一, 表现了政法机关积极、主动参与新媒体社会沟通的良好姿态。就基层检察院而言, 对新媒体没有清醒的认识, 摸不清新媒体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出现涉检舆情事件时, 心存畏惧, 倾向于采取遮掩态度。多数检察机关在涉检舆情面前以“躲避”、“冷处理”的方式为主, 集体失语、贻误“发声”的最佳时机, 体现出一种“恐网”的不自信的被动态度。不到逼不得已不回应, 即使回应公众也是惜字如金、欲盖弥彰、遮遮掩掩, 缺少与媒体和网民的互动交流, 在媒体和公众的深挖下, 反而更多的问题被曝光, 使自己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利境地。

(三) 专业的涉检舆情队伍建设也是力不从心

由于案多人少的矛盾长期存在, 致使大部分检察人员长期忙碌于检察业务中,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想办案子”, 缺少一批了解网民心理、熟知网络语言、善于应对危机事件、能够娴熟地运用法言法语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声的涉检舆情专业人才。各地检察院一般由负责管宣传工作的同志来兼职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协调工作, 这些同志很少得到专业培训的机会, 加之兼职的人手少, 更难以担起处置涉检舆情的重任。

三、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的几点措施

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 检察机关只能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对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工作规律的研究, 着力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悉心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有效引导公众情绪, 运用最有效的形式, 把权威的声音及时传送到新媒体的各个角落, 最大限度增加舆论的“正能量”。

(一) 鼓励检察人员广泛接触和运用新媒体

开设电子阅览室, 常年开放供全院检察人员随时浏览互联网信息, 弥补了检察内网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的缺陷。鼓励检察人员浏览北京贴吧、延庆贴吧等区域网上交流社区网站, 及时了解本地新闻。及时发布检察评论新闻正确引导舆论。要求检察人员对具有警示意义的刑事案件在结案后, 撰写附有评价内容的对外宣传稿件, 由我院统一向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投稿, 旨在引导社会形成一种健康的价值取向, 正确引导舆论。

(二) 完善制度确保对外宣传形成长效机制

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 将对外宣传工作作为检察人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鼓励检察人员积极宣传检察工作。同时完善了三级审批制度, 防止在对外宣传案件信息时造成涉密信息的泄露, 消除了检察人员对外宣传的后顾之忧。建立新媒体涉检民意的诉求表达机制。不可否认, 有部分点燃涉检舆情火苗的当事人、关联人是因为自身原因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检察机关取得联系、表达诉求, 转而在具备利用隐蔽性、即时性的新媒体平台上引起公众围观, 进而引起检察机关的关注。可见, 检察机关在密切检民关系的平台上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宽涉检民意的诉求表达平台。不仅要完善好日常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的传统诉求表达机制, 更要在QQ群、微博、微信、电子邮箱等新媒体平台建设上有所作为, 积极推进网上举报、法律咨询、检务公开等检察常规工作, 加强培养检察人员的“自媒体意识”, 积极发动检察人员建设网络个人主页, 刊登干警个人经历和办案故事;开通手机平台, 借力使力、形成合力, 利用新媒体的短、平、快的宣传模式, 增进检民互动和互信。在学习和掌握运用新媒体中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消除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神秘感、陌生感, 逐步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执法水平。

(三) 强化检务公开, 主动及时动态发布权威信息

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创新新闻发布形式,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强化检察机关自有媒体信息发布功能, 建设好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微博, 打造“阳光检察”新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新载体, 及时发布重要检察新闻和公开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及典型工作经验、推出的新举措、新机制、查办的重大典型的案件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应该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坚持开门搞活动, 无论是定方案、查问题、找原因, 还是出措施、搞整改, 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特别是在查找问题环节, 既要自己查, 还要请群众提, 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 防止自说自唱、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李萌竹.论新媒体时代下法院的机遇与挑战[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02) .

[2]李卫东.新媒体时代加强检察工作与社会沟通能力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4 (14) .

8.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 篇八

关键词:输入元素;隐蔽性;交互性;板块设置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63-02

网络环境的参与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包括“输入元素”和“输出元素”。输入部分的特征也觉得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每个人都在电脑的后面,通过网线互相连接,这种连接性质决定了它的隐蔽性。另外网络发言者的只言片语也造成了话语权的微观化、负面消息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网络客户端的设计都会成为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因子。

一、网络参与的隐蔽性与放肆性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这句话原本是彼得.施泰纳创作的漫画的标题[1]。但后来因这句话形象的体现了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变成了互联网的一句常用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环境里,大多数人通常采用匿名登录的方式,没人知道你真实的身份,或因网络环境很容易伪造身份而不容易被发觉。这让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放肆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宣泄着自己的不满甚至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压抑的一面,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用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交流,这使得传统环境既有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作用。更深入一步的讲,这也是大众的一些内在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的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休息之余,在网络上,吐露一下自己的心声,这种没有目的碎片的生活感想或抱怨似的“吐槽”,这种负面的呼声会在网络里越积越高,这种负面的环境,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

法律责任的模糊性,在網络的传播环境里,法律责任意识的模糊性,也给这种“不净”提供了传播的可能性,消息的多次转发,粘贴、复制,造成了谣言的信息源的模糊性,再加上参与传播的人员复杂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传播,这也给法律上准确惩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仅仅因为互联网上一次转发的点击,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意识从老百姓的心里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信息发布者话语权的微观化

英国广播公司从1992年成立起,就把“广播之梦”建立在“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上。其掌门人瑞斯坚信公共广播应有责任向公众传输教育,道德,文化和精神价值观的知识,他认为,媒体应该在节目的内容方面发挥一定的公共引导作用,理直气壮地向公共提供“我们认为他们需要的”东西,因为公众“更多的时候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更少有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2]这就是所谓的精英主义理念。精英主义的理念在当时的社会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造成的,毕竟当时的新媒体环境远没有现在复杂,网络的使用普及率也远没有现在高,当下社会这精英主义控制媒体话语权的物理优势已经消失,媒体的话语权正越来越微观化,它表现的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觉察“现代权利是毛细血管状的,他不是从某个核心源泉中散发出来的而是遍布于社会机体的每一微小部分和看似最细小的末端”现在的信息的发布者有原来精英,转向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只要你有一台终端设备,你便是这张庞大网络里的“神经末梢”话语权正面临着微观化的趋势。

三、负面信息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和传播速度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恨人有笑人无”的民族劣根性成为一种覆盖面甚广的思考方式。这使得公众在看待明星名人的时候由原本的精神崇拜质变成一种物质嫉妒。甚至说,公众不愿意去仰望帅气、才华、艺德和地位,反而更热衷去嘲笑那些丑陋、庸俗、卑劣甚至下流的另类群体,这种嘲笑或批判,让一部分人产生超脱的自我存在感,这种现象体现在网络新媒体的环境里,就是受众乐于分享,和传播这种信息。也正是这种频频的点击,与分享,造成了这种负面的信息在网络上经久不衰。

另外“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受众偏好, 也造就了人们乐于分享传播负面的消息,辅之以开放的网络环境、“沸腾”的民意、“井喷”的表达欲求、不法利益的驱动,使其保持旺盛生命力、能够持续传播。

四、交互性——负面性交互大于正面的交互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互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当信息发布在一些新媒体的平台上的时候,你可以立即评论,但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就是,这种评论往往是负面的,或者说负面的新闻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评论,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一幅很漂亮的图片,你的反映大概有两种,一是,感到心情舒畅,然后微笑一下,然后不做评价。二是,如果你是想表达一下你的观点,很多情况下,你只是会“赞”一下。但是如果你看到这幅图片是一张负面的图片,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被一个人踩的很烂,那么这时候人们一般会加以评价,比如说“多可惜呀”,或者开始攻击这个踩花的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负面的新闻贴下面往往是骂声一片。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即使那些想发表客观观点的人“例如也许是这个人不小心踩到的”,会通过自己判断得到自己的观点也许不会被认可,于是他就会保持沉默,就像控制论传统“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到的那样当人们通过“统计类感觉”感到那种立场能占上风时,会根据对舆论的猜测来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媒介只关注那些公开表达的人,于是这种负面的表达就会无意识的被放大。

五、功能与板块设置问题

网络功能板块的设置也很重要,笔者以搜狐网的弹出小窗的门户为例,并进行了截圖,来分析网络板块的设置。搜狐的门户的弹出小窗,分为九个板块,分别是新闻、视频、图片、娱乐、时尚、体育、财经、房产。看似很合理的板块设置。但是如果你点开每个板块时,你会发现每个板块的图片区域,都基本上无一例外的用极具挑逗的图片或文字为重磅消息,进一步讲,就是无论你想浏览的是汽车板块,还是房产板块,都会有很多与当前板块不相关的内容出现。我们可以随机的截图的搜狐微门户。可以看到,房产一栏信息的旁边是有关美国妓院的消息。浏览汽车一栏时,图片区域又是关于车模走光,等大尺度图片。与国外一些网站的板块的设置相比,很多国外的新闻网站都无一例外的把艺术,和科技作为自己首页,板块的一部分。国内这种,板块的设置与编辑,也为新媒体环境的“不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另外微博,信息量大,更新快,造成一些具有正面力量的信息,不能被充分挖掘等问题,都可能为新媒体的“不净”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网络环境的“输入元素”的角度多去研究,才能尽可能的去化解当今网络环境的一些负面因素,网络媒体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正在现实生活中凸显,其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同样也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功能不不断完善,手机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那么对应手机媒体发展起来的来的一些手机的应用(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APP,这些应用将会在在手机媒体发展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些,应用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新生事物,研究的现象也正在发生。所以难免会造成本研究不够全面,但对于任何研究来说,前期的研究都免不了做出一些,相关的铺垫工作,也正是这些铺垫工作才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另外网络管理除了这些有效的法律法规外,我们还要呼吁互联网使用者的自律。这就像我国的刑法和道德的关系一样,两者要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为计算机伦理学制定了十条戒律The Ten Commandments)等准则堪称从道德底层去唤起网民自律的自觉性、自主性、内控性和自教性,较为具体的主体自我约束“规矩”。[3]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2]李军著 传媒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224

[3]蔡文之著.网络传播革命:权利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04

9.小米媒体沟通会直播网址 篇九

目前已经得知的是小米互联网时代三大件中有一个是“小米路由器”。    剩下的小米互联网时代三大件中两样会是什么呢?网友的猜测多为小米手机,小米wifi,小米平板或者其余智能家庭产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此前关于小米电脑新闻也有传言会推出,更有网友曝光了小米电脑的配置,配备15.6英寸1080p全高清屏幕,搭载酷睿i7四代处理器和8G内存,提供的显卡为GTX980M,

小米媒体沟通会直播网址:weibo.com/xiaomikeji 【锁定小米公司官方 就可以观看实时小米媒体沟通会图文直播】

小米媒体沟通会时间:6月10日 下午2点半。

10.工商部门如何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 篇十

当下,我国正处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的时代,公众对行政职能部门的关注和监督更加密切与深入。如何提升应对媒体监督的能力,既是是代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工商机关履行职能的内在需要,在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中涉及的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监管、商标广告监督、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等经常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媒体,加强舆论分析,把握相关技巧,抓住媒体特点是加强与媒体沟通必须注意的问题,把抓好,处理好。

一、加强舆情分析,掌握媒体关注情况

舆情分析是指围绕公众舆论焦点,从自身职责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并拿出应寻方案的一种研究工作。开展舆情分析工作,能够为社会公众呼声,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逐步建立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及进掌握新闻媒体对工商工作的宣传报告情况,掌握公众舆论的动态变化情况。

工商机关履行职责的涉及面很广,与经营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讲,与新闻媒体有很大的共同点。

越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情,越需要工商机关注意,新闻媒体当然也会随时追踪。如果能够针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最新热点或者趋势情变化,那么对于工商机关了解社会各界的关注对象、收集舆情信息、掌握公众舆论动态情况,有很重要的帮助。

二、坚持学习培训,主动面对新闻媒体

有不少地方的工商领导干部,对媒体、记者有种怕的心态。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怕自己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担心自己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露怯。这就要求基层工商机关的领导干部在平时多下功夫,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加强学习培训。

对内应认真学习工商法律、法规知识,认真研究总局和地方工商局出台的支持经济发展政策,认真钻研工商业务知识。对外,当当广泛了解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熟悉地方党政的经济发展部署,随时跟踪了解辖区经营者、消费者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做到辖区情况了然于胸。这样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可以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正确把握基本方面呈,不犯原则性错误。

作为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对一些基本数据、基本法律条款、基本经济政策掌握得非常清楚,要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绩、难点熟知,对重要事件、人物等要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样,在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时,能够

抓住要点,沉着自如,得心应手。

三、抓住媒体特点,把握舆论宣传重点

从新闻报道角度看,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和电台等新闻媒体都有不同的受众群,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善与不同媒体进行沟通合作。一般来说,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主要有以下5种形式:⑴举行新闻发布会;⑵发布新闻公报、声明、谈话、新闻通稿;⑶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⑷针对新闻媒体的采访申请,进行书面答复;⑸通过政府网点和有关新闻网站发布新闻信息。,有利于引导公众舆论朝着健康、公平、公正的方向转变,有利问题本身的正确处理或者受善处置,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工商机关的形象和声益,就可以根据事情的主题、内容、时间、紧急程度、本部门权限以及公众的关注程度和实际效果等。与新闻媒体进行密切合作。

当然,发布信息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不遮掩,不模糊,不虚假。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信息。尽可能让媒体准确掌握情况,全面客观报道。对于一些负面报道,要有大局意识,客观分析,正确对待,尽早及时提供权威、真实、全面的数据或者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实情,了解工商机关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在舆论导向上掌握主动。切忌反应迟缓,回避问题,避免出现社会公共急需要了解而职能部门又保持沉默的现象。

11.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十一

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机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传播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更使得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和人们的思维逻辑和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关注青年的热点问题,以引导和服务学生为工作重点,高校共青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的主题,结合党和国家发展和校园主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使得青年大学生在课外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的特征

1.信息开放,网络依赖

相对于传统媒体,随着互联网和只能移动用户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交叉性强、内容涉及领域宽等诸多特点。“无处不在”的各类经济、政治、娱乐、文化等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所有的社会个体,信息的开放度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凯度《2016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中国社交媒体近3年用户平均年龄均在30岁左右,且各年龄层中社交媒体用户的渗透率逐年增加,2015年“90后”渗透率达到71.5%,“80后”渗透率达到60.2%。可见,青年群体作为新媒体对象的主力军,对各类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于网络,对网络具有更强的依赖性。

2.价值冲击,自主性强

新媒体形势下,青年接受价值引导的渠道由传统的“由上而下”“由一对多”转变成“平行发展”“相互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包容性允许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和传播,相对于以往更多集中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引导,当下青年面临着多种价值取向的相互冲击,对各种价值引导会有多元化的理解。当代青年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不成熟不完整甚至负面的观点对青年积极向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影响。

3.思维发散,思考表面

信息时代的另一特性是信息的碎片化和时间的碎片化,每天海量信息的涌入在拓宽信息渠道,多元化理解事物的同事,也使得思维跳跃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信息的理解和梳理更加居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较难形成主体的价值取向,并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模式,造成深度不够,毅力不够等现象。结合青年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特性,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心理和行为。

二、新媒体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信息大爆炸,弱化共青团主流价值导向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引导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青年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大环境中,他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青年接受更多的信息轰炸,新媒体形势下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时间、空间的无主控性让信息交互更加自由和没有边界,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青年无时无刻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加上青少年所处阶段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特点,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信息的理解和加工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左右。由团组织到青年、由上而下的传统共青团价值引导途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青年的吸引力严重下降,导致共青团的声音被淹没在爆炸的信息中,不能很好的起到对青年的价值引导作用。

2.自媒体发声,增强共青团工作监管难度

新媒体时代的另一重大特点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中,舆论的声音不再是“主流媒体”的主控,人人都有金话筒,人人都是新闻的报道者。由于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事物理解的的局限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大差异,面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理解和反映也千差万别。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考证难度较大,这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平台,通过网络舆论操控事态发展或营造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言论。青年处于三观形成时期,并且团员数量巨大,如何在新媒体形势下实现对青年价值的正面引导,对青年接受的社会信息进行监管,让正能量的声音得意放大,是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

3.思维创新性,挑战共青团传统管理模式

由上而下的逐级管理制度,以主题实践、青年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失去对青年的吸引力。共青团成员数量众多,通过传统活动让更多青年参与其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当下青年关注信息的方式也决定了青年的思维方式,青年自组织形态发展迅速并出现了一系列自组织发起的活动,这改变了传统的交际方式和群体参加活动的方式,对共青团传统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击和影响。而形式各样的网络活动更能提升青年参与的覆盖面和积极性,对共青团工作对团员的管理和制约力形成巨大影响,青年思维创新带来的行为也使得共青团工作正在慢慢失去在青年团体中的引领地位,进而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产生冲击。

三、新媒体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路

1.因势利导,搭建网络工作新平台

青年作为新媒体重要的参与者和主要的群体,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该顺利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因势利导,搭建共青团网络工作平台,在传统工作模式开展的同时,将工作阵地像新媒体平台转移,将传统的线下活动像线上转移,将共青团的主流思想通过新媒体平台渗透到青年中去。同时,建立网络工作平台,通过网络建立与更广大青年之间的密切联系,倾听青年声音,了解青年所想,紧跟青年关注的热点,并以此结合共青团工作进行思想引领,实现共青团工作的高效性,拉近与青年之间的距离。

2.打破格局,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媒体的主人,尤其在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发生,共青团成员个体原子化、再次组织化并不独立,而是彼此交叉,以前共青团动员广大青年的方式无法实现100%对青年造成影响,因此,工作手段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大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共青团工作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及时调整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让青年可以广泛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不再是单纯的被组织者,被动接受相关信息和内容,而应该让青年成为发声者,信息的传播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共青团的声音和主流思想传播的更远。

3.思想引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思想,将之与青年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网络风尚等诸多形式相结合,通过广大青年的“兴奋点”,通过青年自组织的掌握和渗透,将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发散到高校青年关注的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诸多内容中去,最终实现点、线、面全方位一体化的共青团工作局面。通过互联网+的工作模式,从“管理”到“服务”,于无形中影响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参考文献:

[1]白燕燕.浅谈新媒体发展态势及对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3,(03):32-34.

[2]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03):54-57.

[3]付亚楠.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5.25.

12.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十二

一、高校危机的类型和特点

今天我们眼里的“危机 (crisis) ”属于社会管理学的范畴, 通常意义指危害社会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如自然灾害、疾病等。狭义的危机是指因内、外因素引起的那些对组织生存具有严重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所谓高校危机, 是指危及高校自身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的事故与事件, 其中包括严重伤害或者死亡事件、集体骚乱、恐慌等等。它们往往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某一特定高校发生, 直接或间接威胁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并会带来不良后果 (如:校园伤害、破坏事件, 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事件等) 。

(一) 高校危机的类型

按高校危机产生的性质划分,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自然灾害事件 (属于突发事件) , 一般指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外部危机,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往往来势汹汹, 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 (2) 高校人为灾害事件, 多数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 例如发生在高校校园的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 还有高校卫生性灾害事件 (与校园内部环境污染和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例如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事件等) ; (3) 高校群体聚集事件 (包括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等) 及高校校园伤害事件 (包括师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等) ; (4) 高校公关危机事件 (一般由于高校自身行为不当或者媒体报道失真引起, 包括因各类事故、丑闻、传媒报道引发的损害学校信誉、形象的危机) 。

危机的法则是:一切皆有可能发生。高校危机的发展一般有三个不同的时期:首先, 是出现了一个关键的境遇, 问题可能突然摆在人们面前, 使我们顿感束手无策;其次, 事态不断扩大, 随着紧张和混乱程度的增加, 逐渐超越了应对能力;最后,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有时甚至需要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

(二) 高校危机的特点

(1) 突现性与连锁性。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已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稍有疏忽, 某个偶然因素就可能使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推动下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性事件。 (2) 迅速性与紧迫性。危机爆发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当危机发生时, 要求决策者必须当机立断, 第一时间对情景做出适当反应。但正因为是瞬间爆发的危机,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难以应对。 (3) 危害性与破坏性。危机的危害性带来破坏性后果, 破坏性的大小依可能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的价值来判定。正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血气方刚, 处事鲁莽, 危机事件爆发后, 他们往往不明真相就迅速聚集并情绪激动。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 无论发生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事件, 都必然会给高校的财产、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安定。 (4) 不可预见性与不确定性。不可预见即意外, 是危机发生之初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危机难以把控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所谓高手就是指那些能在不确定中把握时机快速化解危机的人。 (5) 公开性与轰动性。“纸里包不住火”, 虽然危机过程中人人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 但是网络环境中不但公共隐私难以保证甚至个人隐私也无时无刻不被关注, 公开性主要可来自于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探求真相的欲望。“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般危机事件发生后会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特别当媒体介入后容易引起更大的轰动, 这点极像社会学中的“涟漪效应”。

二、高校危机产生的根源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9年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指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从人类文明进程来讲, 网络从根本上动摇了高校作为社会知识中心的地位。新媒体时代之前, 人们业已习惯把高校作为获取知识的权威圣地。现在, 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在知识和技能传承上的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同时, 高校长久建立起来的作为知识与道德象征的形象正在消解。大众媒体将这座象牙之塔的致命缺陷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而学阀、师德败坏和学生的诸多“堕落行为”令人们不再以崇敬的目光看待生活在高校里的人。高校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赫然地呈现出来。如果说以上的原因是导致高校危机的间接因素的话, 那么, 笔者认为, 以下谈到的就是一些直接原因。

(一)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高校今天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 一方面, 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管理机制带来严重冲击, 高校师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自主化、个性化、独立化趋向, 也伴随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使我国高校正经历着变革的阵痛, 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高校对内不仅要对教职工、学生负责, 对外还要对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等负责。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面前, 高校不得不“瞻前顾后”, 矛盾重重, 有时还疲于应对问责和诟病。

(二) 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

高校在二十多年的扩招发展期内, 遇到了后勤社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学生群体多样化等前所未有的问题。高校管理不善激发各类矛盾, 成为直接引燃高校危机的导火索。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 近年几乎各大高校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师资紧张、学生食堂拥挤、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难以满足学生要求的现象。高校学生生活空间狭小, 部分学生沾染社会不良习气, 情绪不稳、心理易波动, 若管理不严、疏导不利、措施不当, 治安问题很容易演变成政治性事件和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的局部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也是大学生向快乐人生出发的温馨港湾。家庭成员之间若不能和睦相处将会给大学生的人生旅途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尤其那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残缺家庭或者遭受过家庭暴力影响的大学生, 心理问题更为严重。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 压抑不满, 往往更习惯把目光投向消极落后的阴影, 而看不到生活中积极灿烂的阳光。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校、社会关注的问题。现代人的普遍通病就是压力大。高校学子面临学习、经济、就业、感情等各方面的压力及各种困惑, 当他们无力排解无法面对时, 或者选择彷徨徘徊、消极逃避, 或者走上极端, 多年来, 大学生因压力较大, 不能应对而出走、自杀等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研究高校危机事件, 找出高校危机的根源, 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危机管理, 对于预防高校危机、培养学生危机意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分必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应对措施

高校危机应对绝不是危机出现了以后才开始的。正如危机管理专家游乔昌所说, 危机既是危险, 又是机会, 高校危机应对是“刀尖上的舞蹈”, 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门艺术。

高校危机管理是一种产生于灾难应对过程中的智慧, 也是新媒体时代任何高校都难以回避的话题, 更是衡量一所现代高校管理水平的标尺。历经多次危机事件的洗礼, 迫使我们获得一个基本的应对理念, 那就是, 一所一流大学, 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危机应对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做足危机管理的功课。谈到高校危机管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统一的高校危机管理专门机构, 它的职能是:收集危机信息, 规划反危机战略并将其纳入学校日程, 判断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评估其危害风险, 预防监测危机管理日程的实施, 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训练, 危机发生时, 协调高校的各院系、各部门采取危机行动等等。

1952年, 卡特里普和森特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到:“公共关系, 只有当它与危机处理联系在一起时, 才显得格外重要。”在这里, 我们完全可以移花接木, 把危机公关理论运用于高校危机应对的实践。由于高校管理不善、高校间的生源抢夺以及激烈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 而给高校品牌形象建设带来危机, 高校针对这些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 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 就是高校的危机应对。可见, 高校危机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目的在于预防、摆脱、转化危机, 避免或减少高校的损失, 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和重塑良好品牌形象。

高校危机应对是高校塑造自身品牌必不可缺的基本功。没有踏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要想打造高校品牌就如同妄想沙上建楼。一般说来, 一旦遭遇危机事件, 高校很难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挽回损失。所以, 危机应对的最高境界就是防患于未然。“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未雨绸缪, 就是要在没有事情发生的情况下, 有应变的预案。

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不同, 今天的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监控各类专业网站上的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分类评估, 及时将有利或不利的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加强危机事前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危机因素, 并且采用相应的方式消除这些因素, 把危机化解在萌芽阶段。

(一) 建立高校危机预警机制, 包括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和建立危机预控系统。

(二) 发生危机后, 高校应对危机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危机预警与监测。利用网络资源, 采集信息, 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测, 明晰危机处理的原则、步骤、人员构成与责任关系, 将处理危机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配置, 做到有备无患。 (2) 沟通协调。建立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良好的沟通关系。事前对各类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分析, 立足长远, 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公众需要, 强化双边联系。 (3) 危机处理。建立并启动危机应急小组, 配置应急资源。高校危机发生后, 在主动、快速、缜密等危机处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危机处理预案, 协调处理与危机利益直接相关者、媒体、政府机构等的关系。 (4) 教育引导。利用网络媒体澄清事实真相, 将事件进展情况告知公众, 使其了解事件真相以及高校在化解危机中所进行的各种努力, 积极引导舆论。 (5) 评估反馈。做好危机总结和评估。“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一次危机过后, 要注意搜集相关的各种信息, 及时反馈以备将来改进之用。这一过程要尽可能避免负面信息。

危机以其狰狞的面目让人望而生畏, 但生活中又充满了危机。高校在新媒体时代要学会直面危机, 化解危机, 甚至善于利用危机, 转“危”为“机”。有个说法叫危而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论高校危机管理.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徐利兰, 姜寿山, 宁立功.高校危机事件的新种类及原因分析.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4) .

[3]薛澜, 张强, 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US Dept.Of Education,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Crisis Planning:section6 (6-7) , A Guide For School And Communities, 2003, (5) .

13.新客户沟通的十分钟 篇十三

一、告诉对方爱麦萌是什么?是一个在手机上可以购物的电子商城,支持微信支付,安全、方便。

二、告诉对方爱麦萌能给我们什么?——确保商品质量,并将利润的80%分配给消费者(先不提100%的事儿),如果对方要问爱麦萌的目的,那就是现金流、品牌价值。

三、告诉对方如何才能参与利润分配——只要换到爱麦萌掌上商城消费累积达到88元以上即可;

四、通过情景带入,让对方了解爱麦萌的核心魅力:

1、比如,当你在商城购买到了88元以上,把商城页面分享出去,会有多少人点击?(不要提“锁定”的概 念,让对方回答多少人)

2、好,就算30个人吧。他们一次点击,就被你锁定为你的第1代终生消费者,锁定的意思就是,以后他们在 爱麦萌商城购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产生的利润终生和你有关。

3、你的第1代消费者,如果和你同样每人都锁定300个人,就是900人,这900人就是你的第2代消费者,以此 类推,第3代是27000千人,也就是说,这3代都和你有关!(要和对方互动,有问有答,3代都要说完,强调倍增的魅力)

4、如何分享利润呢?第1代消费者消费时产生的利润的75%的25%归你,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件商品是198元,成本为98,利润为100元,那么100元你的一代拿25元。二代拿20元,三代拿30元,消费发生的那一时刻,以积分的形式进入你的后台帐户。

五,然后和对方说一下和某销的区别:

1、不需要被强迫购买几千上万的商品当入门费;

2、即使不消费到88元,也可以分享商城去锁定微信好友;

3、即使是锁定了别人,也强迫不了别人买东西;

4、锁定的第1代消费者数量没有限制;

以上是解决了“为什么做”的问题,建议不要跨过任何一步 * 以下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

六、告诉对方基本操作流程:

1、如果对方还没有关注微信公众号,告诉对方如何关注。*

3、提醒对方留意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有人点击,或产生每一笔消费时的返利,都会有信息提示。

4、告诉对方“我是怎么和你沟通的,你就怎么和别人沟通,初步沟通后,你把他拉进学习群,你不能回答 的问题,群里的人来回答。”

七、最后一步,征得对方的同意,拉对方入群,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和大家共同学习。

八、电话结束后,记得把对方拉进群,并发一些资料给对方:包括商城介绍PPT、一些收入高的朋友的个人 中心截图。

特别提醒:

1、以上沟通焦点不是你在求对方,是对方需要这样的机会,所以不必担心别人怎么看你;

2、告诉对方这不是一个什么项目,所以不是要全职做,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即 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4.关于新分公司负责人沟通会议通知 篇十四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各地市新分公司、办事处筹建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推动分公司的成立及业务发展,决定于2011年9月16日在宜宾分公司召开关于新分公司现场会议。会议具体安排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各参会人员于9月15日(星期

四)到达宜宾

二、会议地点:宜宾分公司

三、参会人员:梁总、陈汉运、朱穆训、邱家玉、督导室全员、各新分公司

负责人、宜宾分公司产品负责人共计18人

四、会议流程:

(一)上午9:00梁总讲话

(二)宜宾分公司总经理王成汇报关于宜宾分公司筹建工作情况介绍

(三)各分公司负责人汇报各自区域前期工作进度报告

(四)邱家玉讲解车贷操作流程、后台、业管等关联事项,银行平台搭建相

关问题。

(五)朱穆训讲解融资风险控制、平台搭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陈汉运讲解近期筹备分公司、办事处相关工作要求,解答筹备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

(七)参会机构沟通工作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八)梁总宣布泸州分公司成立筹备推动小组的决定。

(九)梁总总结发言

五、会议要求:会议主持人负责会议记录宣导、会议时间掌控、会议各环节

连接,会议记录人负责会议考勤、会场纪律管理

市场发展中心

15.新媒体沟通机制 篇十五

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对广大团员青年产生的新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加快发展和普及,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新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笔者认为, 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新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学生对新媒体依赖程度加大

传统的报刊、广播等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已经比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媒体技术大量出现的今天, 信息从单纯的静态模式向多元化的动态形式转变, 信息的叙述方式也了更多的视角转变, 青年获取信息的特点表现为更加地多元化、快捷化2。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平台拥有信息海量、传播便捷快速等特点, 每个手机用户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源, 学生利用新媒体来获取知识、学习时事、娱乐活动等, 已成为当前主流趋势, 这使得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空前, 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新媒体都将成为大学生的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

(二) 大学生的交流、交往形势产生明显变化

与以往面对面和书信、电话等传统人际交往的形势相比,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下, 广大青年学生面临着现实和虚拟两个环境, 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QQ、微信等社交软件以及微博、人人网等形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在这一平台上, 学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更加自由和广泛, 逐渐成为展示个性的舞台, 相对于现实交往来说, 新媒体平台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 大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拥护者和使用者, 也是对新媒体使用频率最高和时间最长的群体。在相对宽泛、缺乏监督的新媒体环境下,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各种思潮不断涌现, 内容杂乱无章, 使得广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强大冲击。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尚不完全成熟, 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极易产生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 甚至转化为带有消极、曲解和反叛的思想逻辑, 思想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 若不加以引导, 极易走向极端道路。

二、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 了解和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新纽带

传统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直是各大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薄弱点。近年来, 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开展共青团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 传输速度快,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成为了解和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新媒体, 广大团干部可以与各类团员青年开展网上网下互动交流, 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进行搜集、统计和分析, 更加有助于十分直观、全面了解团员青年。目前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开展了微博和微信平台, 进一步拉近了共青团工作与广大团员青年的距离, 实现了与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覆盖, 成为了解和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新纽带。

(二) 提升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工作的话语权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活动, 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定要充分利用宣传便利条件, 广泛利用基层团支部、网络、手机、微信等传统和新媒体阵地, 加大舆论宣传。要围绕团组织和学生活动工作重心, 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学校工作重点领域和学生成长成长关键环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将“正能量”第一时间进行传达, 把握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引导网络舆论向正面方向发展, 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话语权。

(三) 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新平台

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近年来一直是各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团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 搭建各类平台创新团建品牌工作机制。一是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广大团员青年在思想引领、成长成才、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服务;二是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向网络化推进, 通过新媒体搭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团建工作平台;三是网上网下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 将日常工作中所举办的品牌活动例如团校学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项目等通过网上造势、网下助威等方式, 将品牌活动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让更多团员青年受益于新媒体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思考

正如网络一样, 新媒体环境所搭建的各类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 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新媒体浪潮的扑面而来, 共青团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挑战, 牢牢把握机遇, 推动团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笔者认为, 要开创共青团品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新发展, 要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提高团员青年的媒介素养

加强对团员青年媒介素养的提升不能单纯进行简单的说教和出台规章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从团员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角度入手, 从共青团工作顶层工作理念的高度来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与学校其他部门联动配合, 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机制, 加强舆论宣传来引导和约束团员青年的网络行为。二是要通过各条战线提高团员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举办沙龙、案例分析等方式主动引导团员青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能够在新媒体浪潮下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

(二) 打造并提升新媒体工作队伍的能力

要打造和培育一批能够适应新媒体工作形势和工作要求的主体力量。一方面要营造团干部运用新媒体的工作氛围, 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新媒体的使用技能, 并在实践中加以锻炼提升。二是作为高校开展新媒体工作的辅助和延伸, 要在各级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中培养一批中坚力量, 通过洞察、搜集和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 并加以研判, 供团组织参考借鉴, 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三) 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共青团品牌建设工作新平台

高校共青团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特性, 利用新媒体的不同形式, 打造团建品牌工作创新平台。一是要努力建好团属新媒体阵地, 在数量上要加强各级网站、手机报、微博的扩张, 为创新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质量上, 要加强资源整合联动, 推动团组织向扁平化的网络型转变, 提高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要积极关注团员青年新媒体应用转变趋势和方向, 例如不少团员青年由以往的手机QQ转向微信公众平台和基于微信的移动APP应用等, 要不断占领团员青年分布较广的应用阵地, 努力做到团的工作全覆盖。三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 结合时事热点, 利用手机媒体开展现场播报、互动性强等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网络主题活动, 以满足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不同需求下开展团工作的需要。

结语

总之, 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共青团工作,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一个必然方向, 是传统共青团教育工作走向新媒体时代、创新性开展工作的重要一步。面对新媒体形式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我们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模式, 紧跟时代步伐, 洞察新媒体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信息, 努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核心价值观,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机制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授权员工委托书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