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2024-09-09

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16篇)

1.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一

奉献统计 提升能力

思想决定行动

各位嘉宾、领导、同事下午好。我在今年7月刚刚加入南京调查队,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两个月来我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的感受。我将这些感受概括为三个决定,逐个来跟大家分享。

我记得人教处的同志对我进行政审时,询问我知道即将被录用后,有没有到未来的工作地点去看一看呢?我回答说,还没有呢,不着急,反正几乎下半辈子的时间都要在那里度过的。如果说奉献统计是一种思想,那么这就是我最初的意愿吧,那时我已经将自己未来的人生跟统计事业绑定。

带着这样的意愿,我正式加入了调查队,成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在经过一个月的轮岗实践和理论培训后,我对“奉献统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奉献不仅仅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件事,而是持之以恒地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去做好一件事,不畏困难,不计回报。

所以,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奉献统计,提升能力”,不是因为我紧张说反了顺序,而是我认为思想可以决定行动,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决定。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带着奉献统计的思想,就能够在工作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升统计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能够切实做好统计工作,以高质量的数据和高水平的分析为统计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奉献统计是内在的动力,提升能力是外在的行动,为着奉献统计的目标,我就会在提升能力中不断努力前行。要想走好这条路,就少

不了潜心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走出最优化的路线,走到最深远的境界。

态度决定结果

接着我想说的第二个决定是,态度决定结果。如果一个人的态度是积极的,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坚持,一种投入和一种认真。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刚刚来到我们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工作不免有些胆怯和迷茫。但是,当小张热情地带我参观我们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来到布满向日葵的露台时,这些总是向着阳光微笑的花朵,给我一种莫名的鼓励。

在一个月轮岗结束后,队长让我们谈谈感想,我说的第一个感想就是这段时间我觉得每天早上都非常愿意来上班,带着愉快的心情每天都认识新的同事,学习新的知识。后来的交流中范队说道,早上想要上班,下班想要回家,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状态,说明个人的价值在工作中和家庭中都得到体现。能够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要感谢队里的领导同事营造这样和谐温暖的氛围,也源于自己始终保持了一个积极的态度,不怕困难,不怕挑战,对新鲜的事物保持盎然的兴趣,对常规的程序保持平和的心境,以我爱每一天的口号去感悟工作,享受生活。

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我要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要想做好统计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就像统计分析的写作,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要多看多写,学习别人的先进创作经验,然后自己进行不

断的演练,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明显的进步,但是贵在持之以恒。坚持的过程中会有苦闷,放弃了很多休息和娱乐将自己封闭在创作的囚笼;会有怀疑,为什么付出总看不见回报。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苦闷,打消疑虑,更加投入地进行工作,更加有信心地等待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细节决定成败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决定是,细节决定成败。讲到细节决定成败,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他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名后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这位小职员共进晚餐。后来,这位小职员成了下一任的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顺带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是一个非常细小的习惯。但是这位小职员坚持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并且这个小细节符合公司的形象和思想,为公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可见在细节处巧妙用心,来一点创新的做法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上个星期我有幸参加了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工作,这是我来到我队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专项调查。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就

观察到队里的前辈们在注重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统计工作也是一项特别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而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是存在不足的,有浮躁粗心的问题。为了提升自己把握细节的能力,我让自己养成了每天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这也是一个很小的习惯,但是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很大。每天的工作日记中,记录日常工作要点,可以避免工作中发生疏漏;记录新学习的知识,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审视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时间,自身还存在怎样的不足需要怎样的改进。虽然工作日记里记录的是每天接触到的小事,但是我相信这些小事的积累会帮助我不断成长,为奉献统计工作打造更过硬的能力。

我与统计初相识

愿为统计献青春

坚定思想不放弃

内外兼修提能力

态度积极迎挑战

注重细节肯实干

期望自己快成长

愿与我队同发展

2.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二

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农办财[2012]71号文件) 以来, 特别是2012年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关于开展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 (农机推 (推) 发[2012]47号) 文件下达后, 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 于2012年7月下旬, 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调查活动, 重点对2006年以来山西省乡镇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将山西省农机推广体系现状以及下一步推进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介绍如下。

一、推广体系基本现状

山西省有11个地级市, 辖115个县 (市、区) , 撤乡并镇以后有1 340个涉农乡镇 (包括街道办、开发区、工贸区等) , 2 344万农业人口。山西省农机局为政府直属机构, 农机推广系统自成体系, 相对独立。目前, 山西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了2 927.3万k W, 农业机械保有量为280余万台 (件) , 其中动力机械40.5万台, 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37%。

1. 机构情况

截至2011年底, 山西省共有农机推广机构1 230个。其中:省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 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1个, 县级农机推广机构115个, 乡镇或区域性推广机构1 103个 (其中, 乡镇站761个、区域站105个、综合站237个) 。在乡镇或区域性推广机构中, 33.9%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 (374个) , 18.1%由县级农机部门管理为主 (200个) , 48%实行县乡双重管理 (529个) 。山西省县级推广机构人员的经费均为全额拨款, 仅有少数县能争取到项目工作经费。乡镇或区域性推广机构中, 78%为全额财政拨款, 其余为差额和自收自支, 基本没有工作经费。

在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乡镇管理和双重管理占较大比例, 导致山西省县级农机部门对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责任不明确, 难以有效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部分地方存在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没有主要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此外, 由于农机推广工作经费没有,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日常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材料编发以及工作交通、进村入户等费用得不到基本保障。

2. 队伍情况

山西省农机推广系统实有人数2 885人。其中, 省级推广机构39人, 市级126人, 县级835人, 乡镇级1 885人 (核编1 862人) 。全省农机推广机构本科及以上学历308人, 占到总人数的10.6%;大专学历941人, 占总人数的32.6%。编制内具有高级职称46人, 占总人数的1.59%, 中级职称622人, 占总人数的21.5%;按性别分男性2 130人, 女性755人, 男女比例为2.8∶1。编制内人员3年内参加过培训的人数有1 230人, 占总人数的42.66%。

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是人员聘用机制还不健全,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农机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农机推广资格准入制度未能认真落实, 导致大量非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公益性推广队伍;农机推广人员培训条件保障不足, 培训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慢;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和编制限制,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农机专业大学毕业生难以进入基层一线就业和服务, 导致乡镇农机推广队伍长期没有补充新生力量, 推广人员队伍老化的趋势十分严峻, 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的窘况已初步显现。

3. 制度和条件建设情况

全省115个县中, 有46个县的推广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5项制度建设到位, 占到总数的40%;仅有26个县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到位, 占到总数的22.6%。全省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有试验示范基地210个, 建立村级服务站点336个, 大多数乡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原因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 基本被有关部门挤占挪用。有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虽然有间办公室, 但也仅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办公条件很差。

4. 关于国家发改委《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

2012年, 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机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转发下达山西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及省级配套投资计划的通知》 (晋发改投资发[2012]1842号) , 共安排93个县 (市、区) 的843个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其中, 乡镇站702个 (包括享受西部政策县的乡镇站422个, 既安排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 也安排相应的业务用房建设或改造;非享受西部政策县的乡镇站280个, 2012年只安排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 区域站141个 (包括享受西部政策县的区域站76个, 既安排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 也安排相应的业务用房建设或改造;非享受西部政策县的区域站65个, 2012年只安排购置简单的仪器设备) 。项目总投资1.758 72亿元。由于该项目申报条件必须为完成机构改革和实行综合建设的乡镇 (或区域) 站, 从操作情况来看, 项目的组织实施基本以农业部门为主导, 农机部门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同时, 由于山西省农机推广体系相对独立, 该项目的实施对本省农机推广体系产生较大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申报项目, 通过编办, 将基层乡镇农机推广站与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合并重组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这个过程中, 农业推广一家独大, 严重削弱了原有农机推广体系的实力和作为。基层的愿望是争取农机部门单独建站、独立工作、建制到县、补贴切块。如山西省大同县、泽州等县的做法就是农机、农业分别设立行业中心站。

二、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我们将按照“分类指导, 理顺体制, 加强队伍, 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和农业部《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农办财[2012]71号) 文件精神, 以及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座谈会的会议精神, 积极参与本省已启动的发改委《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培育体系典型, 加强技术培训, 稳步推进山西省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机制完善、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 适应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1. 分类指导, 逐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架构的优化

针对山西省各地不同实际, 正确引导县级农机管理部门,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建立乡镇农机推广独立站或区域站, 明确公益性定位, 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对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以县级农机部门管理为主的地区, 要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稳定管理体制。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地区, 要明确县级农机部门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以及人员调配、岗位聘用和晋升等方面的指导职责, 落实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责任, 确保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继续深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目前, 山西省一部分县已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财、物统一收归到县农机局管理。

2. 积极探索推广队伍技术骨干的培育途径

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给整个大农业推广工作赋予了新内涵, 注入了新活力。就农机推广工作而言, 要完成好引进试验、集成示范、推广和促进农业机械新装备广泛应用的指导职责, 一要靠投入, 二要靠人才。投入不仅仅是量的概念, 还应包括方向的概念。人才也不仅是只会空谈, 更不是无知无识, 盲目瞎干。就山西省农机系统来讲, 能制得了图, 又能使用得了先进设备的农机技术人员寥寥无几, 据调查, 全省能讲能做能修的推广人员不足5%。所以如何培养作风过硬、专业知识过硬、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推广队伍已刻不容缓。

为此, 从2013年起, 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拟利用“阳光工程”项目资金, 依托省站承担玉米“丰产方”、科技推广等项目, 联合农机生产企业、农业工程学院、农机技术学校, 选择具有山西地貌特征、水温气候、植物种类及分布等代表性的区域, 创办两个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务实操作技能实训示范基地。操作应用培训内容涉及玉米、薯类、杂粮、设施农业、机械化养殖、林果机械化技术等, 着力打造和炼就一批能动口、善动手的推广骨干队伍和技术能手。同时, 加强对县级以上推广人员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训, 全面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队伍素质, 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3. 建设好县级推广服务中心站

每个县选择1个设施条件好的农机推广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基础, 引进适合当地作业的各类新机具和田间检测设备, 建成一个集技术培训、试验考核、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公益性职能为一体的农机推广服务中心站,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机推广站共同开展技术服务。每个行政村, 确定3~5个农机科技示范户, 带头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和辐射周边10~20个农户, 促进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3.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三

1.1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为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吉林省农机局下发了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农机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办法》,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单位把信息工作当作工作重点来抓,遇有重大活动或动态应及时上报市局,目前全市农机系统各单位都已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员制度,规范了信息上报工作。所有上报信息均通过电子邮件或软盘交换方式报送,切实做到了信息发送及时、准确,使信息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水平,而且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1.2信息网络功能逐步完善随着网站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站内容也日趋丰富,由建站时的基本资料,逐步扩展成为集资料性、动态性、公务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其中包括了综合信息、报刊文摘、市场信息、产品鉴定、农事宝典、专家论坛等一系列栏目。网络资源的系统性、相关性也日益增强。

1.3开放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农业机械化论坛》是舒兰市农机局开办多年的信息发布平台。它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为基层微观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农机部门通过《农业机械化论坛》及时向各级领导、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使领导决策和指导农机化工作有了科学依据。

2农机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缺乏,质量不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信息机构、信息市场和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推动了信息事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有人把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把计算机软、硬件比作高速公路上跑的车,把信息资源比作“货”,当前的问题是“车”严重空载和“货”的质量不高,影响了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

2.2信息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目前还存在信息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个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将客观情况转化为价值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由于名区县信息员队伍参差不齐,信息的采集传递不畅致使信息不能在网上及时发布。

2.3信息化功能开发工作有待完善目前信息开发应用主要局限于电子邮件收发与内部信息交流和互联网浏览,而对信息化工作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机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传播有关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等信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农机化信息,切实发挥农机化信息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服务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建议

3.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对农机化信息工作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坚持创新与求实相结合,依靠和联合相关力量,充分提高对信息化工作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工作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中的新需求,突出重点,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农情信息人手,积极采集各类农机化信息。信息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简报、传真和电话等多种传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的信剧报务窗口。

3.3明确信息服务对象,有效开展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要明确定位,根据不同服务范围、对象和内容开展工作,体现服务的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一条捷径。根据区域特点、生产情况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取舍,传递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推广信息等,为农业主体服务,为农业部提供农业信息支持。交流信息服务的经验和做法,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了解农机具推广信息,开展农机咨询服务,解答农民疑难问题,传播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4建立和完善农机信息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信息采集、报送和发布制度,统一和规范农业机械化信息的发布方式、管理权限和范围。建立—套农业機械化信息考核制度,促进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发展。同时,经常性地开展分级培训,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信息采编人员和广大干部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服务水平。

4.提升演讲能力的方法 篇四

2、语言能力也是个人的一个培养,我们要在平时就经常和大家进行沟通,你说的话多一些,经常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可以慢慢的提高你的.语言表现力度,说话的水平也会提高。

3、大家说话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方法,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一个腔调,你要根据人的不同性格进行交谈,这样才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欢,平时要学习观察人性格积极的和人们进行沟通。

4、说话的时候要给别人一个余地,也就是你说话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的一些感受,要给对方一个表达的机会,不然你滔滔不绝的说话,那就是乱说了,这样是不对的,要彼此相互表达立场。

5、我们和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辞,这点是很关键的,大家和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用敬语,这是起码的礼貌,说话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少用一些肯定的词语,因为任何事情没有绝对,不要把自己的话说的过于绝对。

5.关于提升演讲能力的方法 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你的焦点在口才训练上时,你必然就会关注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口才技巧。

兴趣在哪里,焦点到哪里;焦点到哪里,学问到哪里!

这种方法进步更快。

即使看电视,也要注意台词的优美,交际的仪态,幽默的笑眼,必然进步神快!

方法二、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最好的自我沟通的方法,每天写上一千来字,

既整理自己的思路,反省当日之进步与不足,

梳理自己的情绪,释放一些不快,

又可以学会遣词造句,天长日久,手能写之,口必能言之。

方法三、多找机会上台

很多同学认为生活中缺少锻炼的舞台,没有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

公众演讲的机会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这个意识去参与。

如果你想突破口才瓶颈,你一定要多找机会讲话。

每次开会,必定坐第一排,必定要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有机会就给自己的员工、小组成员开开会;

有机会还可以开开家庭会议,把家庭打造在学习口才的舞台;

现在每逢节假日,路演比较流行,那一有机会你就上台去参与,

不要管那么多,你只是在锻炼自己而已!

放下自己,放下一切时,你发现学习口才就这么简单!

方法四、经常朗读朗诵

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

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

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

大家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特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建议大家能够读熟背透。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师!

演讲的注意事项:

如果你的演讲需要讲故事。当然,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演讲的重要杠杆就是讲故事。那么讲故事的时候,就要让自己带入进去,跟自己讲故事里面的角色做出同样匹配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

这样观众也能在潜意识模仿你的行为,体验到你的感受。也就更能被你的故事吸引。

坦白讲,这个点,有个人刻意用的非常好:

这个人就是黄执中。

黄执中在说一个观点的时候,只要是否定式的观点,脸上的面部表情都是委屈,难受的状态,包括身体语言也是缩着的。而肯定式的观点,脸上的面部表情都是开心的,身体语言也是放开的。

这些细节都能说明黄执中老师对演讲的追求和细节功夫。

另外一个例子是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克里斯坦森,在TED的一次演讲分享中。讲到如何衡量一个人成功的话题是,竟然时不时的一直低着头。

这跟很多演讲课告诉大家,演讲的时候要自信,要抬着头,要无脑打鸡血基情满满是背道而驰的肢体语言。

而这样的反差肢体语言,反而是更具有震撼效果的。

还记得镜像神经原理吗?我们也在潜意识低着头,唯唯诺诺的思考这个宏大的问题。

克里斯坦森这个动作为后面这个命题的观点,埋下了伏笔,也在观众的潜意识里,调低了观众的情绪。

6.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六

同志们,根据计划安排,我围绕“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落实能力”为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同志们,省第*次党代会给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也明确了相关具体要求,而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就是抓好落实,就是提升工作效率、执行能力。抓好落实就要从思想方法上再提高,从整改问题上再提高,从建立机制上再提高。

一、提升站位,要增强主动性

“人民立场,不辱使命”迫切需要“强作风、抓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准则。我们工作中要以人民想不想要为出发点,以人民满不满意为落脚点。比如,我们引进的新项目,人民广场改造,等等。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殷实。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才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干”就是人民的期盼。修一段路、补一个下水井盖、管好一处弃管楼、解决好群众饮水、用气、供暖等,这些我们看似普通的工作,都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干。要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身边问题,进一步树起了务实政府、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大家既然身在领导岗位,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本着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就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情怀,提升抓主要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攻坚克难等能力,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才能做到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不浪费每一分财政资金。我们要用有限的财力,真正干点推动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工程,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把背街巷路建设好、把每一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都办好,让百姓真正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责任思维,勇于担当”迫切需要“强作风、抓落实”。讲责任。我们的职务都是党给的,都是人民给的,是用来服务人民的,不是个人的奖赏,更不是个人的财产。组织把我们放到这个位置,是为了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不是想干就干、想不干就不干,而是必须要干、必须干好。讲担当。苏轼曾说“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我们工作也是这样,要讲担当、有骨气、有胆色。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敢于向最难之处攻坚,敢于向最远大的目标挑战,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冲锋在前,坚决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

“系统思维,构建闭环”迫切需要“强作风、抓落实”。我们看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要时刻想着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否则就会导致工作碎片化,那就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工作安排要成系统、成体系,有布置、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有考核。要辩证思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干工作、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做到布置工作目标清晰、推动工作路径清晰、评价工作赏罚清晰,才能“千枪一孔”干好一件事。要掌握逻辑关系。事物是有普遍联系性的,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特别是抓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比如,产业链的逻辑就是要素和行政“两个成本”、资源和产品“两个市场”。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抓产业,产业就能壮大;招项目,就能招进关联性强的项目;引企业,就能形成集聚效应,等等。因此,大家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抓主要矛盾,辩证思考,按规律办事,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

“开放思维,把握大势”迫切需要“强作风、抓落实”。开放思维就是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不保守、不孤立。推动振兴发展,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夜郎自大,要勇于跳出看,站在全省、全国的高度谋划发展,把我们的成绩置于全省、全国大盘子中去比较衡量、去鉴别提升。要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对发达地区、先进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张开双臂,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使之成为助推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思维,积极进取”迫切需要“强作风、抓落实”。创新是解决难题的有效路径。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不能只凭经验解决问题,大家要解放思想,创新招法,运用新思路破解新瓶颈。创新来自于学习。大家工作不仅要勤奋,学习更要勤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视野,才能更加精准的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创新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换一种标准来考量和破解难题。创新更要善于突破自我,忍受破茧而出的阵痛,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开拓进取,用新思想、新招法来推动工作。

二、树好导向,要注重解决问题

一是标准不高的问题。

个别地区和部门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交办的任务,工作方法不多,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比、满足于今年和去年比,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高线”思维,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工作进度,努力做到“省内有亮点、同行是一流、自己创新高”。

二是执行不快的问题。

个别地区和部门对于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时限意识不强,动作慢、无回音。比如,有的单位对上级要求合意的就干,不合意就不干;不合利益的不干;不合心思的不干,甚至在下面说风凉话。这些问题大家要引起重视和思考。各地各部门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要第一时间落实,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并及时反馈,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不出周,件件有回音。这方面,市政府督查室要严格按照序时进度跟踪督办,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不严谨、不深入的问题。

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一些汇报材料,文字错、数字错、情况错。文字材料看似小事,但反映的是心态和作风,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更别谈干什么大事。今后,凡是报送到市政府的文字材料,各单位主要领导必须认真把关。市政府办公室要严格执行退文制度,对于没按要求起草的材料,坚决退回,并予以通报。同时,我们的政务活动,也一定要严谨细致,防止因协调不及时、衔接不到位出现工作纰漏。不深入,个别领导干部不学习业务知识,专业素养不高,说外行话、干外行事,工作起来抓不住关键;个别同志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深入研究,不了解问题实质,只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疲于应付。对于这类问题,各级干部要认真反思,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用专业思维考虑工作,用专业方法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四是不守规矩的问题。

有的同志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有的不按照程序办事,“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表态;有的不遵守工作纪律,重要情况不报告,外出活动不请假,重要会议不参加。特别是在省政府和省直厅局调度情况时,一些地区和部门未经市政府相关领导审核把关,便擅自上报,给全市工作造成了极大被动。

五是不亲自干的问题。

个别领导干部以结果为导向的观念树得不牢,会说不会干、说了也不干,热衷于当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习惯以文件签批代替工作推进;有的抓落实缺乏一贯到底的精神,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层层传达任务,致使一些重点工作落到科长、科员身上。有的不了解真实工作情况,上报材料不把关,习惯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我认为,弄虚作假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亲自干”思想,任何工作都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导。这方面,希望大家向王浩同志多学习,每项工作都坚持亲临一线、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着眼长远,要建立长效机制

年初以来,市政府办公室建立完善了五项工作机制,这是推动政府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借鉴学习,共同把政府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是领导包保机制。

年初以来,对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包保分工文件,每位市级领导同志都明确了包保任务。同时,各县(市、区)也参照执行,明确包保任务。凡是有包保任务的同志,要清楚包保内容,建立包保工作台账,明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销号清单,每个月实地检查指导一次,帮助包保对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到包出成绩、包出效果。

二是信息学习机制。

目前,我们有一些干部不懂经济常识,不懂城乡建设,不懂服务企业,更不懂如何去闯关突围。比如,GDP是如何核算的,经济指标如何统计的,说不清楚,抓发展、做事情,眉毛胡子一把抓,大而化之。如果再不注重学习,不要说跨越发展,就连本职工作都很难完成。因此,我们要坚持信息学习机制,这是战胜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的有效手段。这方面,市能源中心和市政府办公室利用下班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夜读”学习活动,业务水平提升很快,效果非常好。市政府办公室每日编印专刊,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希望各地各部门要在繁杂的事务中抽时间、挤时间,重点围绕国省新政策、产业链等方面知识,定期收集,定期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督导检查机制。

这是推动工作形成闭环的有效手段。任何一项工作我们都要坚持结果导向,工作不仅要有计划安排、有落实方案、有推进措施,更要有督导检查、有工作结果、有考核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闭环。决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甚至不了了之。这方面,市政府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作用,重点围绕国省文件要求、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各类专题会议布置的阶段性任务,一杆子插到底、跟踪督促落实。市政府各位领导也要加强日常调度,完善工作台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不落空。

四是民意直达机制。

无论是抓经济发展、城乡建设,还是抓环保整改、安全稳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这届政府务实作为的重要体现。要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信办舆情、市长信箱、“互联网+督查”、国省信访平台等渠道,让民意直达政府,也要把政府决策直达百姓,切实把群众反映的事、关心的事解决好。

五是专家咨询(法律顾问)机制。

建设务实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离不开外脑和智囊。年初以来,我们健全了专家咨询(法律顾问)机制,充实完善了国、省、市三级决策咨询专家库。这些专家,在政府决策事项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看,我们工作中咨询和“顾问”的还不多,专家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围绕经济发展、项目谋划、城乡建设等各个领域,通过召开务虚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7.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七

一、明晰大学生演讲和口才能力的既有荆棘

(一) 欠缺认知和锻炼

诸多高等专科学生可以认识到职业生涯与演讲能力的必然联系, 但是在演讲机会面前往往难以克服自身焦虑。一些院校开设的演讲方面的课程, 囊括了不少演讲环节, 在专业课程教授上也提供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然而却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比如表现优异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多表现自我, 部分焦虑且不自信的学生多是放弃演讲机会, 也会产生对现有机遇价值的误解, 长此以往严重制约大学生演讲和口才能力的提升。

(二) 演讲口才训练的不足

一些综合性高等院校通常将演讲和口才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限定了学生名额, 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很多高等专科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度明显不足。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接受科学正规训练的机会, 更不知晓演讲与口才表达上的有关技巧与礼仪规范, 学生不善于使用体态语, 特别是站在台上时, 像是左顾右盼这样的不规范体态语都严重制约了演讲效果, 这些失败经验继而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自信心的树立。学生只有经过正规化的培训, 强化体态语以及适度语言的感染力, 才能提升演讲口才的效果。

(三) 演讲经验匮乏

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很多不注重学习成绩, 一部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 也会产生不被关注的惯性思维、惯性心理, 继而造成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 不敢把握展现自我口才能力的机会, 也就造成了丧失诸多锻炼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机会。在公众面前表达观点时, 难以克服恐惧心理。真正优秀的演讲者能够始终保持轻松的状态, 所以, 经验的积累对于演讲口才表达的效果发挥作用举足轻重。

二、探究演讲与口才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 革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路径

高等专科院校在提升大学生的演讲口才能力的教学上不得要领, 往往难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 高等专科学校理应多开设专门的演讲口才训练课、技巧课, 把课堂当做训练的场所是不二的选择, 侧重于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以外, 高校还需要将这样的演讲口才技巧课、训练课纳入到学校自身的教育体系之中, 广泛开展选修课程教学, 一步步从教学育人目标、内容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 使演讲口才课程的定位能作为提升大学生技能与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师资的重要性, 真正研发出对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卓有成效的课程。

(二)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强化普通话训练

对大学生教授演讲口才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群体理应注重学生礼仪、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探究如何提升学生审美与情操的方法, 从学生沟通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几个方面着手, 帮助大学生端正生活态度。适时运用心理素质训练来帮助大学生在演讲时不再怯场, 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强化大学生的普通话训练, 增加晚间抑或是周末时间来统一开设普通话教学, 有针对性地纠正个别大学生的浓厚口音和不正确发音, 在长期的培训下, 切实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

(三) 扩展实践训练, 提升演讲口才

毫无疑问, 大学生想要具备良好演讲口才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足够的训练积累。在这方面, 高校可以凭借实践训练这一路径来拓展学生思维, 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进而克服在公共场合演讲的自卑情绪, 同时融入到各式各样的实践训练中来。譬如讨论、演讲、辩论以及案例教学等方式, 都十分有益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模拟各个场景, 让大学生有机会发言, 能按自身兴趣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中角色扮演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师示范指导, 训练提升大学生复述能力、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尤其是要注重活动过后的探讨环节, 及时鼓励和指正不当之处。如此一来, 实践训练便为大学生演讲口才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 大学生演讲口才水平是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职业选择、工作表现。只有有针对性地提升大专院校大学生演讲口才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 采用不同教学方式, 才能更好地带动高等专科学校人才的培养, 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毋庸置疑, 社会对现代人才职业培养的重视度居高不下, 尤其是演讲和口才能力颇受人们青睐, 高等专科学校强化学生演讲和口才表达的要求十分强烈。本文浅谈现下大学生演讲和口才能力的问题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提升大学生演讲口才的有效路径, 望对日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所增益。

关键词:专科学生,演讲口才,问题所在,探究路径

参考文献

[1]晏海英.论当代大学生的口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32 (5) :115.

8.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党委班子;民主集中制;作风建设;制度

党委班子建设是“龙头”工程,也是各级强调和建设的一个重点,建班子、带队伍、促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必须把目标统领作为党委班子建设的首要来抓

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是班子建设的第一要务。要让习主席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就必须不断强化“只争朝夕,创先争优”的思想,这也是紧跟看齐的主旨。工作中,要严格理论学习“七项”制度,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分段推进古田政工会精神落实,分层强化新《纲要》、《三十条》等规定的贯彻落实,坚定紧跟看齐强军改革的步伐;深刻学习好上级的指示精神,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法和各种载体引导官兵理解上级对团队建设寄予的厚望,明确紧跟看齐的目标;下大力解决好制约团队建设发展的疑难问题,采取群众性自我教育,话传统,忆辉煌,找差距,消除官兵自满情绪。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思维层次,结合实际搞好融合,提高顶层设计的水平;引导广大官兵认清建设形势,认清目标要求,认清责任担当,克服小进则满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凝神聚力,真正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争创先进的目标上来。

2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委班子建设的根本来建

制度建设是班子建设的重点,要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使党委依法决策的思想和行为更加自觉;对待重大问题、敏感事务要始终坚持民主决策,发挥班子集体智慧,确保在完成急难险重和事关部队长远建设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出现任何决策失误;扭住按《纲》抓建这一重心,探索和完善“四部”系统细化的规定统揽全面建设,分层分级明确职责,规范工作,强化标准,使按制度部署、按制度检查、按制度评比形成自觉,不断增强党委依法抓建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增强对制度的信仰。没有形成对制度的信仰,制度只是一句空话。对此,要注重对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让制度真正把大家规范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要调动班子成员和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全体官兵“畏法度者宽”的纪律认识,使部队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制度真正治下去、不走样,严起来、用起来。

3 必须把提升部队战斗力作为党委班子建设的核心来量

“能打仗、打胜仗”,这是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习主席和军委对我们的期望和使命要求。按照战斗力标准筹划开展、检验衡量各项工作,开展战斗力标准和训练价值观大讨论,规范重大任务中考核评价干部办法,完善练兵备战有奖的奖惩激励机制,切实形成聚焦中心的工作导向、精武吃香的用人导向、打赢有功的激励导向、兴武强军的舆论导向;倡导严打实备、真训实练,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部队训练不降低标准,不减轻难度,不减少内容,形成一整套战备训练方法。特别在重大任务、敏感节点备勤等时机,要召开党委会进行科学统筹,班子成员要躬身践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分工把关,不断提高指挥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4 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委班子建设的根基来保

“风正一帆悬”,只有作风好的班子才能带出好的部队。实践中,要狠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活动和“五超四过”问题治理,形成“倾听基层呼声、减轻基层负担、解决基层难题和服务基层满意”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要带头勤政廉政,贯彻严实要求,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官兵作出表率,按照党委分工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帮带力度,提升末端落实质量。要畅通民主渠道,真心实意帮难解困,定期安排蹲点帮建,深入基层深入兵心,让官兵更加信服党委抓作风建设的举措。要端正工作的指导思想,把真心为兵、真情为兵、真行为兵作为作风建设的目标和考量,安排部署工作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检查讲评听取基层意见,形成上下互动、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在涉及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官兵切身利益上,要坚持原则,严守规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搞好关闸分流,减少会议文件,充分保障官兵的自主权、休息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基层的忙乱、乱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武警8673部队政治部

9.强化责任 端正作风 提升能力 篇九

针对张兆江书记就责任、作风、能力三方面的讲话内容,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三方面的欠缺,现就这三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及打算。

由于自身农村经验的缺乏,至今在村所做的工作很是有限,镇里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只是了解并未有明确的任务及实际的参与。在此情况下谈及责任,我认为就是要强化责任。抓工作贵在有责任,讲责任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破解难题、打好硬仗的重要保证。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都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需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勇气,有一股誓不罢休的韧劲,有一种敢于胜利的魄力。增强责任感,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做好工作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不达目标不罢休,完成应有的职责和任务。勇担责任,平时要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各项事务中去,只有积极地参与,面对问题时才能真正有作为一名干部的责任意识,去办实事。

在作风问题上,要端正作风。首先要端正思想作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为民办事要及时,要考虑如何能做到更好。切勿思想上僵而不活,死板硬套。要联系实际掌握真实情况,研究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要集思广益,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打开思路,看出异中之同,找出同中之异,对别人的意见有所吸收,有所批判,有所增删,不能偏见来束缚手脚。思考问题即要从点到面,又要从面到体;既思前因,又想后果,扩大思维,不断突破,才能产生新境界。要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从多方面来扩大思路。其次要端

正工作作风,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眼。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要多开口多动手。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对每次的学习要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在学习中要多多思考。不仅要学习新时期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同时要学习农村的使用技术。

当一名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应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等等。而我们要想提升自我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要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作风、开拓视野、增强本领。要勤于实践。前些天下队做计生宣传与村民聊天发现了些许问题,这些是我天天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所以我们要做到腿勤、口勤、手勤,脑勤。针对自身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在语言表达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的人,年龄、性别、性格、脾气等各不相同,他们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对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因人而异,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不同人的地位、身份、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这些是说的个人能力,其实在工作中还需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不能自恃年富力强,事无巨细,做到大包大揽、一意孤行,忽略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责任到人;也不能老于世故、乐于应酬、工于心计,既不利工作也不利团结,那是十分要不得的。

10.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建设 篇十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才能落实好、实践好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只有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才能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提升精神凝聚力

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吸引力、向心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会,又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部署会。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上来,把措施和行动汇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法路径上来,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加强理论修养和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带头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怕艰难困苦、不惧风浪考验,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盯住作风问题不放松,从细小事改起,从具体事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群众的拥护,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二、提升基层创新力

创新力,就是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现期,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决定》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指出: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着力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整合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民间纠纷集中排查治理活动,对民间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努力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运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大调解中心”工作模式。村(居)调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乡镇(街道)调委会调解;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调解的,邀请有关部门参加调解,有效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建立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的值班、登记、报告、通报等制度,对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与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共同推动涉法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推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对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进行审查,规避法律风险。五是建立法律服务队伍定期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各种形式逐级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使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推进基层工作创新。

三、提升工作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当前国家已经把建立服务型政府当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群众对我们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待,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历史的发展证明:真正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好,提高执行力是关键。提高执行力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做起。一要认真学习,提高能力。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好上级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精神,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贯彻有力。二要增强责任,敢于超越。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三要注重细节,真抓实干。细节决定成败。要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提升发展推动力

推动力,就是能使事物前进,或者是能使工作展开的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稳定。要切实抓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这个事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大动力和优质服务。一要进一步推广适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服务方式,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扩大对农村的法律援助覆盖面,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络员等多种方式,方便农民群众寻求法律援助。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作用,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活动。深化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社区矫正模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康运行。推进“教育改造型、技能培训型、帮教安置型”公益劳动基地建设,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三要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律师执业中“三难”问题的解决,协调落实中办发〔2010〕30号文件赋予的律师权益。加强律师诚信执业,严格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律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提升队伍战斗力

战斗力,是完成任务、干好工作的能力,集中体现了一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强调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对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政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司法行政队伍是政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司法行政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司法行政机关社会形象的好坏。因此,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个标准,政法队伍五个过硬,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一要着力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干部教育培养,坚持基层一线锻炼。破除选拔使用人才的弊端,优化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地选拔使用人才,确保人才有德有才、德才兼备。二要着力干部使用管理。促进干部交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违纪责任追究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风清气正的干部发展环境。三要着力担当意识培养。敢于担当是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权力和职责,就必须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四要着力和谐环境营造。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时刻把干部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大家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11.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十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 作用发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这对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推动企业大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大人才战略思想,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培育三支队伍,推动五大转变。

一、围绕一条主线

突出围绕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动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主线,建立以人为中心,进一步开发、激发和管理好人力资源。针对所属企业人事基础管理薄弱的情况,重点推进企业人事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随着企业人事基础管理逐步加强,企业已着手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转变推进,开展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开发、调整等工作,着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才聚集工程。突出重点人才引进。在前两年引进一般技术人才的基础上,近期突出引进重点人才和关键人才,如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运作、国际经营管理等急需的人才。远期要突出引进财经类人才,为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储备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熟外语的国际型经营管理人才。突出新业务开展相关人才引进。要立足经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把引进新业务开展相关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要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引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中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推动提升国内人才素质向提升国内外人才素质转变。近三年来,企业通过企业大课堂、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及业务学习会,重点对企业中高层次员工进行了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还包括推荐到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院校深造和岗位交流锻炼等,集中培训基本上达到每月达1次多。党的十八大指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因此,在提高人才素质上,除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下工夫外,还应统筹考虑、分门别类推进各类人才素质的提升。

三是实施人才制度创新工程,推动建立国内人才机制向建立国内外人才机制同步建立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制度的创新重在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和人才价值的升值,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人才引进、培训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搭建起了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

三、培育三支人才队伍

一是抓好专家型技术人才队伍培养。目前,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少,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展要求,着力在企业选拔一批财经、法律、审计等专业类优秀中青年人才送外培训或交流锻炼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分类相对较齐的专家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是抓好复合型党务人才队伍培养。党的十八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党务人才队伍。目前企业从事党务工作专兼职人员少,且大多从事党务工作时间不长,业务水平不高。第一要引进一批党务人才,既要从国有企业引进部分成熟的党务人才,同时也要在院校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语言基础好、愿意从事党务工作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第二要培养一批党务人才,按照国资委提出推进党务人才职业化的要求,在企业选拔一批有志从事党务工作的人才送外或企业集中培训,不仅要培训党务知识外,还应培训财务等专业基本知识,包括推进混岗锻炼,提升综合监督检查的能力。

三是建立企业专业内训师队伍。企业内部有很多同志都是行业专家、资深专业人士,不仅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熟悉企业情况,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专家资源。企业正在按财务、金融等专业分类选拔一批内部培训师,为企业开展系统化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提供师资力量。如企业正在准备开展财务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四、推动五大转变

一是推动管理内容转变。从传统的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事务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以开发职工的潜能、激发职工的活力为重点,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重点工作已逐步由人事、工资报表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向员工培训培养、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方面进行着手推进。

二是推动管理形式转变。过去在人事管理形式大多是属于静态管理,更多的是将员工招聘到单位后,直接安排到一个工作岗位,员工被动性地接收工作。要推动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对招聘的员工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及个人综合素质状况,帮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并进行工作岗位动态调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才能,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对当年引进三个月后的员工,人力资源部专门与新聘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对岗位适应状况,听取是否需要调整岗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建立企业青年骨干人才队伍,按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确定了培养方向。

三是推动管理方式转变。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是人事管理的手段,也是推动人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要求。在人事基础管理建立的基础上,逐步从制度控制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不仅仅用制度控制员工,而是将制度控制与员工情感、自尊与价值实现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四是推动管理策略转变。重点改变在人事管理工作上就事论事,只顾眼前发展需要招聘人才,没从企业长远发展来对企业员工需求预测与整体开发规划。虽然每年年初,均要对年度人才引进需求进行测算,但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重点发展业务需求来预测员工引进和培养开发方面考虑较少,需要作进一步调整。

12.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十二

1 校园卫生应急的现状与不足

1.1 政府投入不足, 公众重视不够

当今, 我们还有许多急救误区, 最大的问题是, 因为公众缺少卫生应急知识的培训, 自救和互救能力非常差, 只能把急救完全寄托于医生和医院。而在美国, 法律规定成年人都必须接受美国红十字会的卫生救护培训, 在欧洲, 大约80%的人都有自救互救技能证书。但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上海, 大约只有6%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面对危机时, 灾难事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有效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就能把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 加强师生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做好自救和互救, 抓住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的黄金时刻, 才是有效提高现场急救能力的关键所在。

1.2 部门协调能力缺乏, 监管落实不力

目前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都承担公众急救培训的职责, 但两者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资质等存在差异[1]。无论是医院临床医师开展的救护专业技能培训, 还是红十字会培训师进行的急救知识普及型培训, 都以讲座或培训公众学员两种形式进行, 但这些公众学员多存在“医学知识匮乏, 急救技能操作不够规范,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等问题[2]。而且疾控部门和红十字会培训各自为政, 走出去主动开展卫生应急培训的积极性差, 都未对教师和学生群体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宣教和培训, 现有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能满足一线师生的卫生应急需求。

1.3 学校重治轻防, 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由于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升学压力, 各种资源都向教学一线倾斜, 在学校公共卫生工作中投入显著不足, 师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虽然学校都已制定了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但往往流于形式, 与医院和疾控部门联系不密切, 各自的知识面交融不多, 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一旦出现危机, 很难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1.4 急救培训基地缺乏, 专业人才不足

学校虽设立医务室, 但专业医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 缺少必要的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农村学校存在着不少非专业者或是不具备医疗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医务室工作, 兼职现象较为严重, 这些人员平时往往充当“创可贴”医师, 可对感冒、小伤口等进行简单处理, 基本上不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

2 对策及建议

2.1 建立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的卫生应急培训机制, 纳入常规化培训

建议建立以各地政府为主导, 以各地卫生职业学校为主体, 发挥职教优势, 面对中小学做好校园卫生应急保障知识的普及工作。具体可通过加强与教育局、学校进一步合作, 完善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职业学校-中小学的三级网络培训平台, 探索并建立骨干教师、班主任的长效培训工作机制等形式, 提高第一目击者自救和互救能力, 使校园卫生应急救护培训制度化, 规范化, 科学化。海南省教育厅已经从2011年下半年启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学校应急救护培训活动”, 要求到2013年底前, 完成500人以上的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培训, 完成7000名以上大中小学 (含中职学校) 教师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完成70000名以上大中小学 (含中职学校) 师生的应急救护知识讲座, 并在2014年以后在全省各类学校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

2.2 合理配置资源, 设立多部门多形式的培训基地

目前, 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承担公众急救培训任务, 疾控部门承担传染病防治及疫情监测职能, 各自为政现象严重, 培训规模有限, 可由其继续承担对社会公众面上的指导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卫生职业学校的职教优势, 因其兼具教育、卫生两个行业特色, 临床教师手持双证 (医师证、教师证) , 既有场地资源, 又有师资储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校园实际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及现场救援能力, 由其筛选实用性强的卫生应急资源, 率先在教师中间进行专项培训试点, 然后以点带面, 扩散到学生、公众, 提升公众紧急救护能力, 可有效解决目前卫生培训因师资、场地等原因培训规模受限的瓶颈问题。

2.3 完善制度建设, 落实应急预案

学校安排专人对照制度对学校卫生应急措施进行排查, 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涉及的部门及物资进行一一落实, 建立预案后, 所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并每年进行1~2次协同演练, 保证在发生突发性校园卫生事件后, 预案能够得到落实。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指导, 抓住传染病流行时期、期中、期末考试期间、寒暑假期间的关键点, 做好心理疏导,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防病意识的强化。

2.4 扩大宣传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领导者的危机意识, 加大卫生经费投入, 重视对医务室软硬件的建设力度, 积极引进人才, 开展多种形式卫生应急处置的科普宣传工作, 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力度, 责任到人, 动员师生广泛参与卫生应急工作, 共同努力, 建立全民急救模式。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意外伤害和传染病等校园卫生安全事件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针对校园师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 提升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与健全校园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与联动机制, 提高一线师生的专业知识和应急能力,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加强部门协同和社会动员, 才能显著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引起的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 才能真正保证校园师生的平安。

参考文献

[1]蒲晓煜, 马静, 席淑华.国内外公众院前急救培训现状及我国院前培训展望[J].解放军护理, 2009, 26 (5) :39-41.

[2]车颖华.浅谈培训公众学员急救技能教学能力的体会[J].医学信息, 2010, 20 (12) :310-311.

13.提升演讲与口才能力的重要性 篇十三

演讲是一种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现实活动;演讲是真理的呐喊,演讲是心灵的共鸣,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演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从而促使人们去行动。

演讲绝不是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闻名于世的杰出演讲高手都不是生来就是天才,而是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锻炼成功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生的演讲家,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奋斗不息的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和口语表达能力呢?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要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

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向有经验的演讲者和对口才有研究的专家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要经常冷静思考,反复分析,为什么有的人讲话非常受欢迎,有哲理,有深度,有广度,使人感动万分,受益非浅;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枯燥无味、漫无边际、毫无新意,甚至令人反感。多思者,就能从中悟出道理,获得经验和教训。

“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一名优秀的演讲者,一个口才出色的人,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演讲起来,才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谈吐自如。一个机智风趣的演讲家还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对答如流的能力,演讲起来才能谈笑风生,妙语联珠,巧问妙答,左右逢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

“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语言是灵魂的镜子,是行动的影子。一个人的行动和为人是最好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为化为语言困难多。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演讲家,成为受人欢迎的演讲家,就必须多学做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展现出人格的魅力。

“即使一个口才笨拙,不敢面对群众讲话的人,只要肯努力实践,刻苦学习,并且把演讲与事业连在一起,是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演讲者的。

古希腊著名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之所以能登上古希腊演讲艺术的顶峰,成为当时的“十大演讲家”之首,就在于他热衷于演讲艺术,并主动地求教于演讲学者和专家,自觉地进行极为艰苦的演讲基本功与演讲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伟人毛泽东早就告诫过我们:“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演讲与口才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无师自通的。同其他任何才能一样,口才的获得来之于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练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舌辩滔滔的演讲家,一切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雄辩家,一切口齿伶俐、善于应酬的交际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努力和苦练的基础上,靠自信、勇气、拼博、锻炼造就而成的。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14.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篇十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这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变化是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变量。技术更迭重塑社会结构,为政府治理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趁其利而避其弊,可借科技之力推动政府治理结构、流程和方式的变革。治理能力现代化呼唤治理工具与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建设数字政府,可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走出技术创新和政府治理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一 技术进步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当下,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竞争的新焦点,未来智慧政务已是大势所趋,建设数字政府渐成潮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智能化促进现代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走出政府传统治理手段“失灵”的困局,破解治理赤字,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

(一)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进步史。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换言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于 1988 年曾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历史证明,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经济、社会和人类文明上升到新的层次。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金属时代,再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技术更迭的周期在不断缩小,技术对人类社会改造和渗透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加深并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信息技术带来了一场势不可挡的深刻社会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表现为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等方面。近10 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蓬勃发展。得益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4G 上网、微信社交、电子货币支付等新兴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存储芯片技术的不断升级,使现代计算机不仅可以“算得快”,更可以“算得多”,这为深度挖掘大数据提供了条件,互联网金融、舆情与情报分析、智能辅助医疗等各行业都将由此受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引燃了社会巨变的“引信”。信息交换和信息传播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物品交换和资本流动而成为新的社会驱动力量。

(二)技术进步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变革

技术变革是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深刻动因。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从烽火传信到电报电话,再到光纤传输,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深刻改变社会的同时,也促使政府不断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技术。改善治理效率、重塑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难题是各国不懈追求的目标。

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政府治理困境重重。政府自身、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都存在不少问题,行政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痼疾沉疴依旧。从政府治理来看,成熟于工业社会时代的科层制官僚体制,在当代日益显示出其不适应性。以变应变,在体制创新的同时融合新技术,才能丰富治理手段,积极应对挑战。在传统政府工具“失灵”之际,技术的革新为政府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利器。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达 85%的准确率,能通过引导和干预显著提升高峰时段的车辆通行效率。社会的飞速变革伴随的是公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服务品质的日臻“苛求”,而其背后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政府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势之下,政府不仅要审时度势,更要藏器于身、依势而动,唯此,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在技术不断得以升级的今天,“智慧化”已逐渐成为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数字政府”已是大势所趋。数字政府的治理优势为破解当下治理困境提供了新的方案。

二 数字政府的治理优势

从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及合作治理,西方行政变革既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调,也有对效率、民主的追求,既有对官僚科层体制本身的反思,也有对公众诉求表达的考量,归根到底都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关注。提升

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不在于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运用了多少新技术,采用了多少新方法,植入了多少新理念,而在于这些创新在何种程度上改善了治理效能。数字政府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强化政府信息感知、收集、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地提升政府履职能力。

(一)数字政府具有更高效的系统回应能力

2019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完成组织重构、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新技术的融入是催化机构层级、部门间“化学反应”的触酶,通过准确的部门职能界定、高效的信息沟通与精细的环节对接,“无缝隙”政府内部将形成高效的机构与部门矩阵联动效应。其一,在结构形式上,数字政府上下联通,通过标准化管理,可打破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不标准、不规范的碎片化弊端;其二,在信息交互上,数字政府可打通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数据“蜂窝煤”现象,实现数据共享,形成统一高效、物理集中、互联互通的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使信息处理更加便捷,跨部门行政更加协同;其三,在政策制定上,数字政府以智慧决策为核心,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准确,更具前瞻性。政府决策一旦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会越来越量化、可预测化、灵敏化,能够快速响应公众诉求。与传统模式相比,智慧决策模式与过程越来越趋向民主化、自主化、智能化、透明化与精化的趋势。

(二)数字政府具有更精细的社会治理能力

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社会治理,实现精细化智慧治理,政府在民生、政务等领域将更加有为。其一,通过安全、交通、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技术嵌入,依托数据的海量收集和强大的云计算、智能处理与分析能力,政府资源整合与动员、调配能力将大幅提升,公众获取信息、享受服务的体验将更为美好;其二,依托智慧政务,政府职能转变更为彻底,通过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批流程标准化、业务手册标准化等流程再造,企业办事更加高效快捷;其三,依托智能舆情监控,政府在社会舆情信息方面的获取途径更为多元,对舆情态势的把握和社会风险的预测更为精准,在应对策略和防控措施的制定上更具针对性,在识别风险、疏导情绪、防止形势升级失控、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政府行动将更为从容;其四,依托智能监管,政府在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能力将更为精准。包括国家安全、消除贫困、发展可持续农业、健康服务、能源、交通、就业、工业可持续化、气候、海洋环境、生态系统修复等各个领域,数字政府在服务民生方面将更有温度,在破解复杂治理难题方面更有力度,在应对严峻风险挑战方面更有韧度。

(三)数字政府具有更强大的自我监督能力

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权力不仅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也处在技术编织的密网中,进而,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警钟长鸣,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无处遁形。其一,海量的数据存储犹如一个巨大的“信息蓄水池”,对大数据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可以让一个人的活动记录有迹可循,权利寻租和贪腐无处藏身;其二,对公众而言,网民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举报违法乱纪行为,民众通过官方的网络渠道所进行的反腐政治参与助推了反腐的深入推进[4];其三,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对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涉腐、违法违纪舆情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线索,可以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三 数字政府建设的着力点

数字政府建设,我们既要借鉴成熟的国内外经验,又要坚持立足国情、实情,走自己的道路,建设能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的数字政府架构,将信息通信技术嵌入社会各个角落,推进信息技术和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一)坚持数字政府建设基本原则是基础

其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数字政府建设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推进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一要从政治高度认识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组织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数字政府建设;二要把中央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精神转化为各地落实决策部署的动力,不折不扣地把党的意志贯穿到数字政府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

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要关注民生,以数字政府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推进大数据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在数字教育、数字养老、数字健康、数字交通、数字社保方面有所作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程度;二要解决民忧,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数字政府建设与“放管服”改

革结合起来,着力破解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顽瘴痼疾。

其三,鼓励创新,循序渐进。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方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地方政府要增强“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敢于突破,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强化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让类似北京“一网通查”、上海“一网通办”、浙江“上链盖戳”、广东“粤省事”等先进的举措遍地开花,通过“掌上办”“指尖办”方便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政府服务更加有温度、暖人心。

(二)完善数字政府体制机制建设是重点

其一,注重系统性,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数字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全局的视角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以整体的视角统筹考虑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的需求,并依此确定行动目标,拟定计划和建设路径,分步骤、分层次解决问题,提高建设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要全面审

视要素、结构、流程,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衔接、前后有序、统分结合的系统集成改革格局。要综合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进数据化、智慧化建设,为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提供系统化支撑。

其二,注重协同性,推动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多元合作机制。数字政府建设要强化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间的相互合作,力避分散化、碎片化,坚持目标导向,引入市场力量。一是建设无缝隙协同政府,完善政府部门间协同合作机制。要强化统一目标指引下的统筹协调,坚持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提升政府内部层级、部门间数据共享程度。围绕政务数据,要建立共享清单制度,明确负面清单,强化数据使用规范化程度;二是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建设机制。引入政府购买服务、PPP 等政社合作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发挥各自优势,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力度。引入“外脑”,成立地方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咨询机构,组织数据技术专家、传感技术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和信息技术企业人士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工程,发挥其在设计、论证、监督、评估、纠偏、矫正等作用,强化建设过程中的专业智力支持。

其三,注重标准性,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化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技术应用和安全管理等标准的研制,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规范性。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行政系统层级与部门间多层纵向贯通、多面横向联通。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无障碍对接与流通。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办事公众接受服务无差别化。推进技术应用标准化,实现业务模块、部门系统间的兼容。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健全数字政府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资源收集、处理、传输、使用等监管机制。

(三)推进基础研发与技术创新是关键

其一,要加强传感器技术与政务人工智能开发研究。传感技术是万物互联的“眼耳鼻舌”,承担着感知并获取自然环境中一切信息数据的功能。从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来看,传感技术是短板。人工智能是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其提供服务的定制性、精确性、高效性、正当性、稳定性方面,都是人力难以企及的。政务人工智能的应用,本身就是打破科层制的扁平化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摩擦点。同时,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24 小时不间断对企业进行监管。以技术为主要驱动力将助力简政放权等改革顺利向纵深推进。加强研发政务人工智能,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另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二,要着力推进 G2G、G2C、G2B、G2E 等多点连接功能的实现智慧化、精益化是未来政府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全方位推进数字政务,形成政府之间(G2G)、政府和民众之间(G2C)、政府和企业之间(G2B)、政府和内部人员之间(G2E)有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系,对外提高服务水平,对内提高效率效能。打通政府行政系统上下层级间、内外社会主体间、前后左右部门间互动网络,打破权力异化产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政府行政架构上,形成顶层决策精干化、中层业务受理智能化、基层服务精细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层级对接精准化的“无缝隙”高效政府。

15.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十五

关键词:浙江省,造价服务,能力,提升

我省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 建筑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 各项建筑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 也形成了一批以集聚建筑产业的“建筑之市”和“建筑之乡”。造价服务行业, 作为建筑行业三大主体之一, 在我省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目前我省建筑工程造价服务能力的分析, 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行业现状, 有利于充分有效地挖掘行业潜力,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1 我省造价服务能力现状与问题

目前, 我省造价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服务能力上。根据2014年数据统计, 我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226家, 比上年增加21家, 增长幅度9.29%;甲级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比例为57.07%。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32.54亿, 比上年增加2.75亿元, 增长幅度9.23%;企业平均产值847万元, 比上年增加63万元, 增长幅度8.04%;人均产值26.67万元, 比上年增加0.57万元, 增长幅度3.33%。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健康, 行业产值、资质等级、企业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我省造价咨询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造价服务专业能力不强。我省的造价咨询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 距离现代化、国际化的管理模式还有差距;整体行业指导、服务质量监控机制不成熟。二、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脱节。我省的造价服务方式单一, 无法满足市场对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求, 造价服务之间的竞争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 以互相杀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三、造价服务创新缺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造价服务手段单一, 形式陈旧, 服务范围有限, 对建筑工程投资控制作用有限。造价服务全过程投资控制并没有占据主要位置;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较少。

2 工程造价服务特点

工程造价服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范畴的专业中介服务, 是对经济、财务、法律、工程等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 广大工程造价工程师、一线专业人员、造价咨询机构在造价服务实践中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与总结, 由此形成和发展为工程造价的理论体系及方法系统。

工程造价服务的特点表现为: (1) 服务的一次性, 造价服务是依照客户委托而对特定工程目标实施的智力服务, 由于项目工程单独性, 决定了造价服务的一次性。 (2) 服务人员的专业性。造价从业人员提供造价服务工程, 就是对工程、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应用, 这就要求其不但要具备职业资格, 而且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实践经验。 (3) 服务手段的复合型。造价服务本身既牵涉有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 同时又与文化环境、经济、管理等因素紧密相关, 工程造价服务质量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所以要取得高质量的服务效果, 要综合运用各种服务手段。 (4) 造价服务的时效性。造价服务是按照客户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区段内提供专业智力服务, 其时效性直接关系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5) 造价服务的动态性。造价服务是涵盖整个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 造价服务工程中价格要素、结算方式等因素也发生动态变化, 这就决定造价服务也是一门动态的专业管理。

3 我省造价服务能力水平制约因素

就目前而言, 我省工程造价咨询业还不成熟, 整个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还存在企业规模偏小, 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不足, 同时行业也面临着税负较重、低价竞争、地区限制等困难。至2014年底我省规模企业 (造价咨询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 数量虽已经达到81家, 但规模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20.45%, 与上海和北京的差距十分明显, 且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

造价咨询企业实力不强、规模不大, 直接反映出我省造价服务能力水平有限。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 行业缺乏战略性发展目标。我省造价服务企业长期以短、快、急的发展模式, 目光仅停留在短期经济效益上, 欠缺做大做强的战略眼光, 整体行业分散零碎、小打小闹, 综合实力不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大多数规模企业都集中在杭州和宁波市, 两个地区的企业数量占全省的46%, 从业人数占54%, 营业收入占66%, 温州等地区企业数量和实力普遍较弱, 这就亟需站在全省高度统一制定发展目标。 (2) 造价咨询企业管理不科学。 (1) 企业结构组成不科学。造价咨询公司一般采用三级复核制度, 一级项目负责人复核, 二级部门负责人复核, 三级技术负责人复核。从管理学角度讲, 经过三级复核, 出具的服务成果质量能够保证。但受企业规模和成本等因素制约, 造价咨询公司一方面为节约成本, 减少复核级数, 内部审核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聘用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对造价服务成果中的漏洞和错误不能发现, 三级复核徒有虚名。 (2) 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工程造价服务是人才智力型服务, 其核心要素是人才。由于造价咨询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工资待遇低, 很难给员工归宿感, 致使造价师或造价员频繁跳槽。由于人员流动性大, 企业对人员管理难度极大。 (3) 企业制度建设不科学。造价咨询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其中责任赔偿和专业责任保险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在现今法治建设的背景下, 造价咨询行业应该在法律的保障下阳光透明地开展服务, 企业的责任赔偿制度也能让从业人员树立“错误成果必须赔偿”的意识, 增强其责任心, 约束其从业行为, 保证企业的成果质量。

(3)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省虽有造价专职专业技术人员12067人, 但接受系统造价专业教育的科班生不多, “半路出家”, “自学成才”占从业人员较大比例, 整体队伍实力不强。另外, 由于培养人才成本较高、见效慢, 企业一般采取直接聘用人才, 但对素质教育不重视, 也造成了人员素质难以提升。随着造价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方式的更新, 对造价精英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市场国际化的深入, 造价服务方式从单一的概预算计价方式转型为全过程造价管理,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建筑、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复合型知识储备, 但这类人才目前极为缺少。

4 提升我省造价服务能力水平的对策

(1) 转变整体行业商业模式。在新一轮的规划中,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启动, 政府转变职能服务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 过去的可靠关系获取业务、低价格低质量竞争方式, 必将让行业走上绝路。造价服务行业必须把握时代脉搏, 调整商业模式, 取得市场地位。行业要取得长久发展, 需要取得社会认可度和诚信度, 这就要求造价服务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和风险, 因此必须建立风控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2)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加大行业自律。以企业制度建设为抓手, 加快建立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严控造价服务成果质量, 加强人力资源库充实, 科学分工合理控制。行业自律也是提升我省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造价服务行业组织是由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等自愿组成的行业自律、自我管理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加强规范建设, 努力培育自己的社会功能, 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政府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积极创造条件, 支持行业协会改革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调动行业创新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 为造价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出谋划策。

(3) 加大造价服务能力的智力支撑。造价服务能力的智力支撑关键在人力资源。首先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持续更新, 及时对新政策、新法规、新信息的培训和宣贯。其次要促进从业人员多方面的知识积累, 不断吸收有利于提高服务能力的一切新知识。再次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可通过签署廉洁执业协议等方式规范其从业行为。最后还应重视对具备承接国际业务人才的储备,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省工程造价服务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 行业成熟度不高, 造价服务能力普遍薄弱, 因此提升全省造价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也是“浙江造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6.提升能力作风建设演讲稿 篇十六

加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基于省公司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分别下达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作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培训中心,响应并积极贯彻落实省公司工作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国网浙江培训中心而言,加强作风建设应体现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环节中,体现在教育培训实施者的言传身教上,也应体现在对培训学员的管理上。

第二,基于培训中心教书育人的职责。作为浙江电网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通过培训使培训学员汲取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是培训中心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同时,培训中心也肩负着对培训学员进行好习惯、好作风、好品质教育及培养的重要职责。

第三,基于严格管理培训学员的需要。目前,国网浙江培训中心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培训办班、比武竞赛承办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培训、集训、调考等人员涵盖一线技能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面对较大规模的培训学员管理,存在培训学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的情况,也存在着管理思路、管理手段单一等情况。部分培训学员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晚上迟归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严格管理培训学员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模式及实践

“三层联动”构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体系

(1)实现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上下联动。在推进培训学员作风建设过程中,国网浙江培训中心也在员工中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大讨论,并积极付诸实施。国网浙江培训中心领导、中层干部更是在作风建设中带头作榜样,要求员工、培训学员做到的,首先自身带头示范。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高效有序、遵纪守规的要求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在培训学员、员工中起到表率作用,影响了培训学员,影响了员工,形成作风建设进校园、进课堂、进办公室的良好氛围,形成培训中心作风建设领导与员工、领导与培训学员上下联动管理。

(2)实现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内外联动。在推进培训学员作风建设中,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对培训学员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培训学员八不准规定》等规定执行和检查,每期培训办班过程中,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培训学员出勤纪律、作业完成、有否外出聚餐等情况进行了解查实,并将此作为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还及时与送培单位联系,反馈培训学员培训期间的评价鉴定。对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有违反“八不准”规定等制度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送培单位,通过与送培单位的有效合作,形成培训学员作风建设内外联动管理。

(3)实现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教管联动。在推进培训学员作风建设中,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多措并举显成效。一方面,发挥培训师言传身教、教育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培训管理人员特别是班主任严格管理的作用,实现了“硬”管理和“润物细无声”式的“软”管理的有效结合,促使培训学员将管理要求自觉化作遵纪守规、自觉学习、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三个环节”确保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到位

(1)抓培训前宣贯教育。即在每个培训班开班前,各培训班班主任均要到培训班上作“培训学员八不准”等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宣贯,为此还专门制作了“培训学员八不准”视频短片及课件,开班前由班主任播放;还将“八不准”规定摆放、张贴到培训学员报到的大厅、住宿房间、培训教室等醒目处,使培训学员一进校园即感受到纪律、制度的约束,明确“八不准”要求。

(2)抓培训过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培训纪律、培训态度、培训行为规范、培训安全等方面情况的一揽子记录和考核,全面反映培训学员的培训学习效果、作风建设成效。同时,对培训期间对有违反培训纪律、违反作风建设要求的培训学员视情况作出教育、书面说明、联系送培单位等处理,使培训学员意识到抓作风建设是“动真格”的。

(3)抓培训结束前考评。即对每位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按细化的考核要求进行逐项打分、总体评价,并反馈至送培单位,形成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闭环管理”。

加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主要成效

培训纪律明显好转

据统计,目前培训学员迟到、旷课、早退等情况明显减少;培训学员晚上外出聚餐喝酒、迟归等情况基本杜绝。培训学员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培训纪律,“八不准”规定已成为培训学员的自觉行为,培训实效切实提升。

培训风气明显改进

自加强培训学员作风建设以来,培训风气有很大改观。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自觉把培训学习和健康的娱乐活动相结合,杜绝了原来一些不良的学习和娱乐习惯。培训课堂上,培训学员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培训课余时间,培训学员积极参加各项体育健身和文艺活动,培训校园中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的风气日渐浓厚。

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成效,促进了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据2013年培训项目满意度测评,国网浙江培训中心培训教学质量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同时,2013年由国网浙江培训中心承办的省公司参赛国网竞赛集训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助力省公司在国网公司比武竞赛综合成绩位列前三。

培训作风固化延伸

培训学员在国网浙江培训中心严格管理下养成的良好作风和习惯,很多已固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即使培训学习结束,这些好作风、好习惯也在培训学员所在的各供电企业得到延伸和传承。

完善培训学员作风建设工作的思考

第一,探索将培训作风建设教育纳入培训教学体系。在前期进行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管理和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拟从作风建设的系统理论、管理实践和本单位的培训实践中提炼并形成作风建设教育培训教材,纳入培训教学体系。并在每个培训班中安排一定的教学课时进行宣讲,切实推进作风建设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使之成为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探索形成培训学员作风建设常态化管理模式。将对培训学员作风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不断完善并予以固化,使之成为培训学员培训学习、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成为加强培训学员管理、打造培训学员“精气神”的重要抓手,成为培训学员自觉、长期践行的准则。

第三,探索建立培训学员作风与培训考核挂钩的评价机制。使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培训纪律、培训表现等通过量化或细化的考核方式得到较客观的评价或反馈,形成闭环的学员作风建设的实施、检查、考核、反馈的完整体系和机制,强化作风建设的执行力。

结束语

上一篇:什么让我获得快乐作文下一篇:网球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