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12篇)
1.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一
浅论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基础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辩证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传统发展观有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虽有合理之处,但并没有达到科学的思维要求,在其指导下的发展也不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批判了传统发展观只重视数量的增长或提高、只重视物而忽视人、忽视自然生态环境、损害人的自身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弊端,强调发展应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本质上是辩证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 “好”与“快”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传统发展观也强调“发展”,但这种“发展”突出经济的增长,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发展,这种“发展”从本质上说属于运动的范畴,突出量的积累而不注重质的提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则实现了“发展”的真正含义由运动向发展的复归。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与以物为中心、以经济的单一增长为衡量指标的传统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确立和尊重人的主体尺度,关注人的发展,也尊重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适度原则和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等观点。全面发展要求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矛盾中心,突出强调经济的发展,又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平衡发展,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协调发展则要求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差距不能过大,体现了适度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矛盾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系统性、协调性、和谐性要求,也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科学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五对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快速同社会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生态制约之间的矛盾,等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加剧,对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造成严重冲击。由此可见,发展观问题十分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发展环境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势飞扬,实现了8.7%的超预期增长。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国内市场进一步启动的背景下的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近4000美元。按照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 4000~6000美元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中国国内一系列问题(包括房价持续上升,教育、医疗费用过高,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等等)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激化。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管理还没有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虽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它社会矛盾的加剧和不断激化,必然会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会致使经济社会取得的发展成果大大缩水,甚至付之东流。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王桂泉、胡延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四版
2.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二
一、建立电子档案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档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如何及时提出功能需求, 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确保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使电子文件得以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既是基层档案部门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适应数字档案资源管理需要, 履行监督和指导职能的重要体现。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 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 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 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 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 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 从而给以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此同时, 归档工作还占用了档案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 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编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的局面, 这就制约了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档案利用, 也是被动式的。
文书档案管理微机化, 档案人员就可以从繁杂琐碎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 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 使文书档案的管理以及在提供利用服务时, 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二) 有利于文件档案的保密
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提供利用。利用者只是利用该卷中的一份文件, 却要查阅整卷档案内容。这不符合文书档案管理的保密要求。而微机管理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只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 利用者就不必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 从而达到了文件保密的要求。
(三) 有利于文件档案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 补漏增缺, 就得拆卷重做。改为微机网络化管理, 文档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补漏增缺, 使文档不形成存积, 这时, 只需按一下键盘, 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可操作完成。微机管理省时省力, 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去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四) 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 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 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捷途径, 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寻的困难,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 而且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微机处理后, 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 改为按“件”整理归档。由于实现随机管档, 就可将过去的集中立卷, 改为平时随时整理立卷。这样, 集中的工作量, 就变为分散的工作量, 提高了立卷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归档的目的, 便于检索利用。
二、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
(一) 对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 一方面我们要观
念更新, 突破传统的思想认识、管理模式, 探索电子文件自身运动规律, 创造适合于电子文件和档案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应当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作为新生的事物, 必然有它的不利因素, 但这只是次要矛盾, 并不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也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需要我们置身于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探索, 从而使档案事业在信息时代得到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二) 在电子文件日益发展的今天, 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电子技术、懂档案管理的人员是当务之急。
档案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一方面, 要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使用素质高、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做文书、档案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现有的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特别是加大对现代科技知识和电子技术的培训。
在加强对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管理上, 要积极开辟电子档案存储的新途径, 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记录设备, 对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数据资料采用通用格式的光盘存储。要及时修补管理软件的安全漏洞, 对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实现全天候自动升级, 搞好档案上传、下载的安全等级和访问权限。在硬件管理上,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和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环境。强化防磁设施的完善和维护, 有条件的应及时升级服务器主机和数据库的硬件设施, 确保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安全、稳定。
采用通用、统一文件格式, 确保电子档案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长期兼容性。在保存电子档案时, 把电子档案格式保存为通用、统一的格式, 为使现在的电子档案能够更好地被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兼容, 把电子档案的格式保存为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同一公司的应用软件能读取的格式。
及时更新电子档案的文件结构, 确保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性, 当操作系统更新时, 及时更新档案支持软件, 并在不改变电子档案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前提下, 更新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 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行还原显示的, 可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 保存相应的档案支持软件和整个操作系统, 并与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 恢复时, 连同操作系统一同恢复, 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
(三) 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档案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
电子档案上网后必须从入口、传输、使用三个方面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目前, 为防止档案信息被窃取、删除和修改, 防止网络“黑客”的进入, 常用的技术方法有签署技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防写、档案备份、专机专用、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这些技术措施对于证实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 确保电子文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 防范对电子文件的非法访问和随意删改, 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 加强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
3.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三
一、油脂的性状
食用油脂是从油料中提取的脂肪,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的甘油酯。多数食用植物油大都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凝固点都比较低,因此植物油在常温下多呈液体。
由于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受空气中氧气所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进而降解为挥发性的醛、酮、羟酸的复杂混合物,使得油脂酸败变苦,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这就是油脂酸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比较不耐储存。根据酸败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将酸败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影响油脂酸败因素及其解决的办法
1.水分。水分是参与脂肪水解的重要介质,并能助长酶的活性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油脂中混有水,就会加速油脂的水解而酸败变质。
一般认为,油脂含水量超过0.2%,水解作用就会加强,游离脂肪酸也会增多。含水量越高,水解速度就越快,油脂就会迅速酸败变质,失去食用价值。由此可见,油脂中的水分含量是油脂安全储藏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油脂酸败变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油脂的保管中,要严格防止水分的浸入。
2.杂质。油脂中,特别是未精炼的毛油中,常含有如磷脂、蛋白质、蜡、饼末、种皮等杂质。这些杂质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速油脂的酸败,如在高温下,酸败的过程就会更快。
通常油脂中杂质含量超过0.2%时,就容易引起油脂分解酸败,杂质含量越多,油脂酸败速度就越快,失去食用价值。因此,杂质多的油脂不耐储藏。
3.空气。空气中的氧是引起油脂氧化变质(自动氧化)的主要因素。油脂长期接触空气,空气中的氧就会加速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酸败变质。因此,应严格密封储存。
4.温度。油脂在较高的温度下,可以加速它的氧化反应,增强脂肪酶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生长繁育,并分泌蛋白酶、解脂酶,使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加速氧化分解、酸败变质。一般每升高10℃,油脂酸败速度约可增加一倍,而降低温度则能中止或延缓油脂的酸败过程,所以油脂应存放在阴凉处。
5.日光。日光照射不仅会增加油脂的温度,还因在日光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常能形成少量臭氧,当油脂中不饱和脂肪与臭氧作用时,在其双键处能形成臭氧化物。进一步分解成醛、酮类物质而使油脂产生哈喇味,失去食用价值。
与此同时,在日光照射下,油脂中所含的维生素E受到破坏,抗氧化的功能减弱,因而也会加快油脂氧化酸败的速率。故储存油脂应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和强烈的照明。
三、酸败油脂的品质变化
食用植物油品种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
植物油脂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常会引起油脂酸败变苦现象。油脂酸败变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游离脂肪酸增加,酸值增高;其次是油脂中的沉淀物增多,透明度变小,颜色变深,浑浊度增大;最后是酸败,产生酸的和苦的滋味及气味,俗称哈喇味,食用品质大为降低,导致不能食用。酸败过程也使油脂中的营养素(如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同时遭到破坏。
长期食用变质油脂,机体可因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出现中毒现象。
四、科学鉴别食用油脂的伪劣
油脂酸败后,其物理化学指标会有所改变,如油脂的比重、折光指数、酸值、过氧化值及皂化价都会增加。
通常鉴别油脂是否酸败,一般都从检验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沉淀物、透明度、色泽、气味等方面入手,而酸值、过氧化值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又有哈喇味的,为酸败的主要标志。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食用植物油在储存期间容易引起酸败的原因,同时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必需品,我们该从哪些方面鉴别食用油脂的伪劣?下面向大家介绍二种科学鉴别方法:
一种是食用植物油的化学鉴别法:根据国粮发[2000]143号文件《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食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规定,食油以酸值(即酸价)、过氧化值二项指标来判别,只要有一项符合下表“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食油,不宜食用。
食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一般情况下,新鲜的油脂在感官上感觉不到异常,当酸价高于3.5mgKOH/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mgKOH/g较多时,人们食用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的油脂不能食用。同时,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36-2004《菜籽油》中规定,其原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4.0mgKOH/g,四级成品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3.0mgKOH/g,由此可见,食用植物油的酸价控制3.0mgKOH/g范围之内,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对于过氧化值指标,成品大豆油、菜籽油应控制在12meq/kg范围之内;成品花生油,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指标应控制在15meq/kg范围之内(GB1534-2003《花生油》及GB 10464-2003《葵花籽油》标准中规定),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另一种是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鉴别法,消费者需掌握以下几点要领:
一看色泽:油的色泽深浅因品种不同而色泽不同。一级油的颜色最浅,但太浅了以至于发白也不好。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经过精炼,会将它们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精炼到一点也没有,精炼程度越高,营养损失相对多一点,有点颜色对身体无害。
二看透明度:要选择澄清、透明的油。
三看沉淀物:质量正常的油无沉淀物和悬浮物、粘度小。
四闻:各品种的油都有其固有而独特的气味,闻其应无酸臭等异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用双手快速摩擦发热后,用鼻子闻应没有异味。如有异味就不能食用。
五尝:质量正常的油应无怪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感则表明已变质。
4.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四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促进了时代主题本身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从而迎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与战争而生的,而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进而实现和平与促进发展而生的。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它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直接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标尺来量度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可将其分成四类:第一类,主要是一种存留于历史的珍贵遗产;第二类,即具有长久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即发掘其中曾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这些与发展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向科学进军”,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毛泽东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三个世界的划分等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改善集中体现了上述外交思想的灵活应用,而这又为1978年以后的中国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这对于今天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五
相信新道德,就有新道德的产生,这是伟大的女权主义者波伏瓦的一句名言。20世纪70年代后,女性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兴起。它的主旨是以女性的视角来肯定自己,改变一直以来受剥削和压迫的境地。本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对从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四个主义方面对妇女被压迫的行为作出道德批评。呼吁男女平等的迫切愿望。
女性伦理是女权运动推动的产物。由此以女性视角出版的女性伦理的书籍开始出现,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有由易银珍等著的《女性伦理与礼仪文化》和屈明珍著的《波伏瓦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从书中的观点深刻体会了从古至今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封建传统思想遗留下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一直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起源和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古代压制妇女人性的例子太多了,明清时妇女缠足、封建苦不堪言的节烈观。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仍有残余。当代女性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女生的智商脑子不适合学理科,科学家中女性所占比例也极小。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烧纸钱的任务只能男性来完成,女性烧纸钱死去的亲人拿不到的说法依旧存在,认为男孩是传宗接代,重男轻女思想。父权制的思想下诸如此类的行为甚多。
本文主要从女性在婚姻、教育、家庭和就业四大方面取得的成就突破和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当代社会应该如何对待女性及其女性伦理学的发展和启示。
一、教育上
在传统道德观念里,古代女子一直遵从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认为女子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只需要学会一些最基本的女工、识得些字罢了。我们知道孩子的未来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的教育,而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对孩子未来品格、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波伏瓦指出,社会不给女人提供任何发展与完善自身的机会,却把孩子交给她,把“最精致、最严肃的任务---塑造人,托付给她,这实在是荒谬绝伦”。;波伏瓦认为,这种境况中的女人,感情是不平衡的、不理性的,她有可能会滥用自己对孩子的特权,把对社会的不满、对男人的怀恨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的重要性对社会不言而喻。而他的教育有很大一步跟取决于他母亲的教育。所以一个女性无论作为自己还是母亲的角色,教育对她们都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
二、就业上
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负责在家带孩子,打扫卫生。即便女性在近代逐渐可以走出去寻找工作,受教育的程度有限,也大多是进入工厂工作。收入不高,技术性要求不强。那么男性对她们经济支持上的诱惑便是形成女性依赖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低收入的女工想要过上物质充裕的生活,靠自己的工资远远不够。她若是满足于靠工资度日,这意味着她不能享受娱乐和被爱情拒之门外。如此境况下,要求她们要学会独立和自尊自爱,这是在给她们灌输苦行主义的道德,极其不具有说服性。其实女性在做家庭主妇的时候,每天的生活除了买菜、做饭拖地打扫卫生,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任务,毫无创造性和自主性。她渐渐与社会脱轨,需要过向老公索取和毫无自主性的生活。可即便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就业依然存在歧视。好多企业不招收女性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认为工作强度和工作性质,女性的就业面还是小于男性。
三、婚姻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古代对婚姻的原则。女性没有自由选择权。她们因各种政治家族或传宗接待的原因嫁给一个甚至完全不认识的男人。是对女性人性的压抑的道德。现代社会允许自由恋爱,主张婚姻自由。女性更加像是个独立自主的存在,她不再只是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她可以有和丈夫商量家庭事情的权利,她不再仅仅是个附属品。但是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还是存在的。尤其现在社会男女比例的失衡。所以婚姻中也可以看到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似乎社会给女性不公的待遇却又要求女性更高的道德要求。
四、家庭上
对于女性比较苛刻的要求向来是中国传统礼教一以贯之的做法。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古代女子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从”字贯穿一生。是一种就像波伏瓦所说的“绝对他者”的存在。我们需要进行的正是对这种绝对他者的道德批判,强调女性区分开做人与做女人的区别。在当代中国的家庭,接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女性的家庭地位明显高于偏远地区和贫穷落后地方。这也正是经济发达区域女权意识和女性主义伦理学发展的较为早和完善。偏远落后地区女性,家暴甚至与她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男性在外面工作不顺利或者心情不好,回家动手打妻子,这样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是没有将对方看做一个与他平等的.人看待,女性由于体力上不及男子,遭受更多的男性对其身心的摧残,这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不过早前国家已经颁布了第一部家暴法,它的出台标志着社会对女性的关注,而且家暴的事件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减少,这是女性伦理学在当代获得更好发展的又一佐证。
6.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六
摘要: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成效;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
一、当前环保工作的形势
1“十二五”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家把生态系统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启动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达3600多亿元,约10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近十年,我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3年的21.6%,不仅是森林,湿地保护率也提高1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356万平方公里减少为2013年的近295万平方公里,减少多达1/6。我国已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体系,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达17%的目标。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2.“十三五”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十三五”期?g,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重污染过剩产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趋缓。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环保投入减弱,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区域生态环境分化趋势显现,污染点状分布转向面上扩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统筹协调保护难度大。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挑战大。
二、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制定和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严格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切实整改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发展冬季清洁取暖。实施2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20吨以下燃煤锅炉1000台。加大油品升级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大石头口门、新立城两大水源地综合治理力度。新建、续建、提标改造10座污水处理厂。完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努力实现建成区水体长治久清。加快推进伊通河南南段、北北段和串湖、新凯河、东新开河、饮马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巡河、治河、护河常态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开展土地污染详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矿山环境修复。严格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犯罪,必须依法惩治。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
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整治。总结以往经验,建立完善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的楼院卫生管理评比机制和社区环境卫生日常监管机制,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楼院环境卫生挂牌机制,以引起物业公司和广大居民对楼院、小区环境卫生的高度重视。抓好市民素质教育,动员辖区退休职工、热心居民组建成立宣传队,加强对身边居民教育引导;动员热心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楼院“红黑榜”的作用,增强居民的荣辱感,引导居民收好自家杂物,做好楼道卫生,逐步养成人人注重生活环境、天天打扫卫生、及时清理垃圾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五是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这就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
7.发展农机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篇七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应做好多方面的努力, 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是一个关键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在农村, 重点在农民, 难点在农业。毛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繁荣了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正逐渐改变“三农”落后的面貌, 已成为缩短城乡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我县耕地面积4.6万公顷, 占到全县总面积的40.3%, 农业人口众多, 区域发展不均衡, 农业现代化 (特别是农业机械) 的发展对屯留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阻碍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因素
我县农机具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各县区的前列, 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这样那样因素的困扰,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 农机装备不合理
目前、我县大中型农机具较少, 小型、微型机具居多, 配套率较低, 农机作业范围较窄, 从而制约全县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 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人畜生产, 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 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 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二) 农民观念不够新
在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 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 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三) 用户经济受制约
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 农民收入低, 买、用机具都遇到困难。在农业发展上, 我国与世界主要经济强国比较差距很大。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 截至2008年, 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 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 与美国相差108年, 与韩国差36年。由于机车老化, 无用功多, 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 使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降低。
(四) 体制方面的制约
由于土地经营分散, 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 在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 功率为22.8k 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3.63~4.03hm, 作业成本为150元/hmz;而对于农户耕作, 由于田块小, 布局分散, 机车无用功多, 台班最多可耕1.67hm。, 作业成本至少为210元/hmz。由于机械作业效率低, 成本高, 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 效益下降。
(五) 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中国与竞争力强的国家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较低, 农业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农业劳动产量和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9年农业劳动生产率 (每个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 仅为美国的1.6%, 法国的7.2%, 日本的14.8%。
(六) 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现今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 使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具权益保证体系不够完善, 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尚未健全, 农机具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护, 农机化发展尚需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一) 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 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要从宣传教育入手, 通过召开农机现场会、农机使用推介会等形式, 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 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二) 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培植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力度, 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 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 拓宽服务项目,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三) 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2004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 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农机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 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 使之家喻户晓。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四) 实行机械化连片作业
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 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 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 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例如, 我县上莲开发区以种植核桃、经济林为主, 形成典型的“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农业格局。
(五) 加大上级财政扶持力度,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
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 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2012年,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215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 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基本是靠政府反哺资金得以实现的。因此, 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 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针。
(六)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提高农机化水平
全面推进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 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 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 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 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8.发展清水混凝土技术的现实意义 篇八
“朴实存精致,平凡见真章”,是笔者对清水混凝土材料的最终评价。清水混凝土以其无华外表、坚实质地给了我们的情感以真实寄托,它坚强而又不失柔和,冷静而又不失温暖,朴素而又不失华美,单纯而又不失厚重。
一、概况
混凝土建筑的特性源于它的结构是混合物成分,其材料由硅酸盐水泥、水和骨料混合组成。混凝土构件的特点是耐压性强,并具有较强的张力;而清水混凝土的显著特点就是在具有普通混凝土建筑的共性之外还极具装饰性,在装饰效果上独具特色,故且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用来直接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被大家所接受,清水混凝土这一绿色环保的建筑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而作为饰面的清水混凝土在建筑语言上的表现力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清水混凝土须一次浇注成型,不再做任何外装饰。清水混凝土的材质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其浇筑的质地表面平整光滑,无碰损和污染,棱角分明,色泽均匀;在技术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清水混凝土建筑无需普通混凝土建筑的后续工艺,只是在表面涂一至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是环保产品,用水就能稀释,属于水性硅烷系列,显得十分大器、天然、纯正。这种绿色环保的材质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渴望过一种低碳耗、无污染的生活,对清水混凝土也趋于理性化的认识,故使这一材料普及开来,广泛运用。
二、特征
纵观清水混凝土建筑,有如下特点:色彩很沉稳很朴素,始终的灰色成为清水混凝土的单纯表达,也成为建筑师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质地可粗糙可细腻。由于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设计师会根据建筑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肌理,可以呈现原始韵味的粗糙狂放,也可以表达人类文明的细腻温润。因此,清水混凝土建筑能够给人以朴素自然、厚重沉稳的心理感受。
很多建筑师正是利用清水混凝土技术成功建造了很多建筑。如建筑大师贝律铭、安藤忠雄等人,他们把清水混凝土的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著名的巴黎史前博物馆、悉尼歌剧院、日本国家大剧院等建筑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这是其他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佳作。
三、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需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当今人类倡导的是“健康、环保、有机、绿色”的生活方式。为了我们能永远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环保”的生态,拥有“有机”的食物,拥有“绿色”的大地,我们必须在生活中理性地减少碳的排放。低碳,这是人们正在追求的时尚生活,就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现代生活。
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建筑的成本及效率方面都越来越追求环保效益;而具备低碳效益的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材质和操作上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故而备受关注。我们看到,很多建筑都选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使得清水混凝土技术拥有了更好地发展的舞台。包括笔者在设计作品时,也努力使清水混凝土的建筑语言体现出很强的视觉美感。
(二)绿色环保的材料
清水混凝土耐用,节能,是值得积极推广的绿色建筑材料。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的原料来源广泛,适合环保要求,性价比很高。建筑设计师在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性能有了充分了解后,才能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其物质的形态转化为艺术的表现,塑造和展现设计理想中的建筑实体。
(三)朴实无华的质感
清水混凝土的色调和材质简约、自然、沉稳、大方,有着与生俱来的朴实无华,故使很多建筑师格外青睐其韵致。他们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物理属性和自然特性来完成对建筑的构想;他们努力剖析清水混凝土材料的外在形态、色彩、质地、肌理,以其在人们视觉、触觉中的不同感受及心理效应来进行设计;他们巧妙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质感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以自己独特的运用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情感;这不仅给予了建筑材料一种特定意义的实用价值,使其实现了非凡的视觉审美,也扩展了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设计师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探寻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原来美是如此简单:它来得如此自然、贴切,仿佛就是人们心底长久以来呼唤的那种简单的情愫,通过清水混凝土的材质美感得到了满足;而那又仿佛不仅仅是因为物质本身,是一种超越物质本身的愉悦。我们在欣赏清水混凝土材质美的同时,也要认真探寻清水混凝土表现美的魅力所在,认真发掘它美的因素及其情感价值,将材料价值与文化特性相统一;认识到它延伸的是我们的人文精神,它彰显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将建筑设计的情结植根于广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材料的价值才能有所依托,其技术研发才会走得更长远,最终使建筑上升到艺术层面。
以混凝土建造的各种建筑,无论摩天大楼、跨海大桥、体育场馆、高速公路、還是都市花坛,这种被朗普莱希特誉为“万用之石”的经典建材,一方面永久地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经过许多建筑师的天才构想,利用其坚固、经济、可塑性强的巨大表现力,为清水混凝土技术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
历史已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重新调整了对建筑的审美,开始倾向简约、天然的建筑材质。清水混凝土材料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理性的低碳环保意识促使这一材料逐步深入到建筑设计中。在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是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不断发展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清水混凝土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9.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九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创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时俱进的品格、有效整合与超越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为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面重大的指导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大的现实实践意义。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正确认识和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创新。没有一定社会实践矛盾发展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创立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共产主义、科学发展观产生和贯彻的动力都是人民群众思想和科学态度的高度统一。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破解这些矛盾与问题,引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有效整合与超越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这样理解发展的:增长不等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把社会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增长。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国家产生经济结构失衡、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带来了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不等于增长,但离开了经济增长,发展就无法体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本条件的,在增长的前提下,才能呈现发展的内涵和成果。
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面重大的指导作用。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和全面的指导作用。作为战略思想,它将成为谋划所有工作的准绳,为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引领全体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这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程度,就是人自身发展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程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权利都得到保障,价值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可以说,离开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本真意义和力量源泉,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众所周知,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路在于发展,希望在于发展,前途命运系于发展。然而,怎样发展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是几代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有加快发展的经验,又有发展受挫的教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了不少弯路,这一切都与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执政兴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理论,使之成为包括发展指导思想、方向与目标、实现途径与评价标准在内的一整套发展理论,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关于发展的理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总体到局部,都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逐步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对指导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罗文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09,(7)《科学发展观基本价值取向探析》潘先建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 2006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胡锦涛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社会构建探析》 毕红芳,李丁宁 求实
2010,(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胡锦涛
10.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意义 篇十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
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心愿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坚定性学前面、用前面
社会和经济建设真正起
示范和推动作用 联系实际真正贯彻学习、生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责任大学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历史使命成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才硬道理
活跃因素
必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发展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优越环境和良好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各种知
人
本、人全面发展目标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生产力实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专门人才做科学发展观坚定践行者
三、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大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价值观念、知识结
价值观念方面
当代国
包含科学发展观内社会构和能力系统三方面内容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主要、崇高价值观追求文化代表国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值得
知识能力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生观我们应该树立人生观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般知识结合系统方面包括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要素主要培养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若干关系
实际行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
主突当代大学生方面要断扩大自我生活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人
人民、国家利益重动融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另
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
实现
方面要社会允许条件下充分发挥性人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关系思想政治素质人灵魂决定人发展大方向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基础
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激发大学生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积极性弥补智力方面、文化业务基础方面足良好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能使大学生科学态度按照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佳效益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今天大学生尤其要求进步同学要断增强对党信念认同感、与人民亲切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努力成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先进文化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维护者
——知识与能力、素质
关系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热爱科学、热爱学习培养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真理、刻苦钻研精神养成认真严谨学习习惯用人类优秀文化成充实自己打下广博、深厚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真理科学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掌握探索、发现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
及自
能力特别要培养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学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通过学习把知识转化自身素质、能力进而转化改造世界力量
——生理与心理关系身体生活、事业本钱健康身体会使人精神饱满生活轻松愉快大学生应当珍惜自己生命和健康尽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现代心理否健康已成衡量健康
标准大学生要有健康心理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强、自知、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心理品质大学生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
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心灵
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主动参与、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八精神、98抗洪精神等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弘扬具有地域特色客家文化、苏区文化、创业文化参与全面小康建设和和谐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步增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认同感、与人民亲切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热爱科学培养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真理、刻苦钻研精神养成认真严谨作风用人类优秀文明成充实自己形成完备知识结构大学生要积极心态和科学方法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陶冶
性健全人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觉培养实事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知难而进、往无前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引用)第四、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很多优势,比如,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开阔,观念更开放,接触和掌握新的信息更快捷,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扬其所长、补其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谈到不足,我觉得最突出的一点,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缺乏了解,对国情民情缺少认知,缺少社会经验,因此最需要补的是实践这一课。从大处讲,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是因为对实践了解不够;从切身利益看,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输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上。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作为了解国情民意的平台,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主题,是当前最大的实践。我认为广大青年学生应该踊跃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要从身边做起,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更好地成长进步。第五、科学发展观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纲领。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对我们从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珍惜机遇,不负众望,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还应自觉尊重他人的权利,谋求社会的和谐进步。2.“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亟需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这是我们参与社会建设施展个人抱负的大好时机。但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普及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面对机遇与挑战,唯有适者生存。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形势,但我们可以提升自我。珍惜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既要学识渊博,又要学有专长。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合作学习,终身学习。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个人抱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必须用实力说话,用本领扣门。“可持续”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自觉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做好人生定位,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3.“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即要求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和兼顾各方。我们要学会学习,立足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我们大学生还要具有开放的胸襟,要对社会发展具有敏锐的反应力,要平等理解其他国家的文明与制度,要借鉴其中先进和有益的成分为本国的发展服务。我们还需要养成纵向思维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我们更需要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偏见和狭隘观念,从而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具体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11.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旅游产业;华阴;经济社会;文化;亚核心
一、陕西省华阴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华阴市委、市政府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依山兴城,以城带乡,旅游牵头,全面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四大战略,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障”的5项工作格局,团结和带领华阴人民,抓旅游、争项目、促发展、保稳定,使华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对华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经济意义
作为关中平原东部的重要城市,华阴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有雄居五岳之尊,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有在道教文化的发展起着深远影响的名园玉泉院,有被誉为“陕西故宫”的帝王行宫西岳庙,还有比万里长城早建百余年的魏长城遗址等,旅游景点多达500多处。华山景区是全国风景名胜40佳,全国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入选中华十大名山,并被国家建设部列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华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源源不断的旅游者,旅游业累积的经济价值在城市经济总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一大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并带动城市餐饮、宾馆、运输等大批行业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城市税收,优化了城市经济结构。
(二)环境意义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生态脆弱,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直接成本,而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尤其应当注意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统一,保证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华山旅游体制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华阴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依托华山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树立“大华山、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登山、戏水、论道”和“山、城、庙、水”一体化建设的生态发展思路,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结合华阴市城市发展与旅游业现状,全力构建“山水绿色华阴”。
(三)社会意义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等级,不断创造社会效益。华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目标,按照“东扩南接,城景一体”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十大民心工程为重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包联责任制,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把关,实行责任追究,坚决制止乱占乱建行为,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华阴市狠抓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积极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
(四)文化意义
西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西距西安120km,东距洛阳230km,南依秦岭,北临黄渭,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华阴春秋设邑,战国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为华阴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整体品质,不断更新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意识。
三、对发展壮大华阴旅游产业的建议
(一)“亚核心”视角的旅游产业化模式
所谓“核心区”,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其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边缘区是一个区域中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通常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区域的边远位置,在经济上对区域的贡献不大,在生产上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所谓“亚核心”,是指经济地位和功能介于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次级核心,是局部边缘区的核心区。
如果把整个华阴市看作一个区域,“核心区”就是以华山山岳区为核心的旅
游经济发达的华阴市区,而华阴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就可定义为“边缘区”。因此,华阴县域经济“亚核心”视角的旅游产业化模式是以华阴市的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等为依托,建立多个次级核心,通过“亚核心”的极化作用聚集市区周围“边缘区”的旅游、人力、科技等资源,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培育华阴市特色的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华阴县域经济发展。
(二)充分依托自然地理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分析县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培育农产品种植基地,依托基地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以食宿、采摘、娱乐、休闲为主的“农家乐”,建立农业旅游体系。华阴市有些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无法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利用这些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不仅能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还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素材。
以大规模农产品种植基地为基础,发展植物观赏、水上运动、垂钓、农产品采摘、生态就餐等旅游活动,形成景观优美、旅游功能相对完善的农产品景观旅游区,使当地群众通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产品景观旅游区发展食宿、采摘、娱乐、休闲为主的“农家乐”,实现统一管理、集体化经营,既能增强旅游区的服务功能,又能使当地群众实现多渠道创收,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三)重点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华阴市旅游资源应该在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彰显人文,把华阴市自然与人文并重齐驱。人文旅游是文化在旅游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受季节性影响的旅游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旅游之路就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深度发掘旅游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促使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特色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华阴旅游胜地的文化形象。
1.温泉文化。
华阴温泉资源丰富,在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温泉旅游的开发规划与华山壮丽的自然风光与西岳文化、关中文化、道教文化等相融合,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这样既开发了温泉资源,同时也将华山地区优良的文化传统很好的保留并传承下来。可以借鉴温泉旅游开发成功的案例,比如华清池温泉,华清池旅游开发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的利用温泉资源,同时把唐文化融入到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像在华清池景区可以看到杨贵妃的身影,听到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华清池的发展创造了文化氛围。
2.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之一,完美应取精华,将这一优良文化发扬光大。华山景区建设发展应联手道教文化研究机构,组织社会道教文化爱好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华山道教文化的发源、流传,以及文化地位与价值等进行系统地整理与研究,修饰改建华山道教宫观,使其作为道家文化场所吸引游客前去 拜谒。并广泛组织区域或全国性的道教文化活动,弘扬积极的道教精神,以拉动华阴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在当今“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陕西省“全面提升陕西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旅游产业在加快西部强省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目标下,华阴应依托自身旅游资源特色,积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促进华阴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玲.建设慢节奏、生态化的风景地区旅游小城镇——以华阴市为例[J].中国园林.2008(11).
12.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篇十二
中国之所以需要大量的国有经济, 首先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引导技术进步, 需要有许多规模巨大的大企业作支柱;更重要的是因为, 由于中国千年以来积存的文化特征, 中国的私营企业难以摆脱家族主义的束缚, 不同家族的人互不信任, 私营部门无法有效地学习和开发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也无力发展私营大企业, 使得技术进步和大企业的发展必须借助国有经济。
一、低信任度国家的两难处境
美籍日本人弗朗西斯·福山把相互真诚、信任并结成团体合作的精神简称作“信任”, 认为它是对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最重要的一种“社会资本”。他认为, 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人力资本”, 才可能成功地建立和经营现代的大公司, 才会以现代式的广泛分工来进行生产。
依据一个国家的人民内部相互信任程度的高低, 福山区别了两类国家两类文化:一种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 社会内部具有高度的相互信任, 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们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这样的国家就很容易从民间自发地发展起巨型的企业和生产上的广泛分工, 因而在20世纪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种则以中国文化为代表。在这种文化中信任度低, 人们普遍地不信任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 因而民间的私营部门很难发展起强有力的巨型企业, 这种国家在发展现代的工业化经济上势必落后。福山把拉丁语族的欧洲国家———法国和意大利都算做与中国一样的低信任度国家, 把英国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算做中间类型, 美国比较接近德日类型, 英国则更接近意大利类型。福山的这种假说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出极为令人信服的解释。
被福山归入“低信任度”一类的国家, 都在发展现代的工业化经济上碰到了极大的困难。对自己亲属以外的人不真诚、不信任、不自愿进行有组织的合作, 使这些国家的私营部门无法集聚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 更无法建立和经营需要大量资金和管理人才的巨型企业。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这些国家越发达, 发展现代工业化经济的这些障碍反倒显得越严重。
低信任度国家在发展现代工业化经济上的困难, 首先导致了它们在单纯依赖私营经济时现代工业化经济发展缓慢。18世纪末, 法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都居欧美第二位。而在此后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代, 法国的经济增长远远慢于美国、德国和英国, 以致到20世纪初经济实力已经落到欧美国家中的第四位。另一个例子是文化上类似于法国的拉丁美洲各国。同样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但是英美成了世界第一流的发达国家, 而拉丁美洲各国则落入第三世界的行列而不能自拔。
为了克服在发展现代工业化经济上所遇到的困难, 并保持民族独立, 低信任度的国家就走上了发展国营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道路, 并且把自己的国有经济融入到实行指导性计划的有系统的产业政策之中。法国在二战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 最终使国有企业占到整个GDP的20%, 并且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了高于英美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福山指出, “法国政府之所以一直在干预经济, 原因就是法国的私营经济一直没有活力, 缺乏创造性和创业精神”。与法国类似, 二战后意大利政府制定了有系统的指导性计划, 组建了大批巨型国有企业, 出现了二战后的经济奇迹, 真正实现了工业化。
在法、意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对比中, 可以看到, 社会低信任度国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单纯依赖私营企业而永远处于不发达的状态, 要么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而变为发达国家。
二、中国的文化环境:香港与台湾的事实
福山认为中国是社会内信任度低的典型, 经济生活中充满了家族主义。这样的社会文化和伦理习俗下, 只有发展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以政府的力量集聚技术人才和资金, 学习、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 才能建立和经营大企业。
二战后, 香港和台湾曾经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 从它们的发展特点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香港经济的崛起, 得益于在中国大陆与西方经济往来中的垄断性中介地位, 而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东亚, 香港是唯一真正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放任式资本主义私有制对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和高速发展几乎没有在香港打造出值得一提的私营制造业和商业大企业, 社会内部的信任度低, 对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不真诚、不信任、不自愿合作的文化心态导致经理人员腐败行为盛行, 资本家实行家族式管理, 把企业规模保持在家族小企业的水平上, 无法促进技术进步。香港经济制造业技术水平的落后已经到了与其人均收入极不相称的程度。人均收入达两万美元的香港, 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只相当人均收入仅几千美元的马来西亚的水平。在垄断性中介地位逐渐丧失的背景下, 香港的科技水平无力维持人均两万美元的高收入, 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台湾也因社会内部信任度低很难形成私营的巨型企业。但由于台湾当局强有力的经济干预, 台湾出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接近经济发达的边缘。台湾的经济是一种“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 “行政市场体制”。台湾当局制定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并以政策手段促其完成, 以弥补私营企业的不足。台湾当局的经济政策, 形成了“台积电”和“台电联”这样的巨型集成电路制造厂商。靠着成熟的产业升级政策, 台湾发展起了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 使半导体产业成了台湾经济的最新增长点。
台湾和香港的经验事实都从正反两方面证明, 在中国式的文化环境中, 要想取得足够的技术进步和企业规模, 取得真正的发展, 是不能依赖私有经济的。
三、中国大陆更需要国有经济
中国大陆与香港和台湾社会文化和伦理习俗相似, 在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私营企业无力成为社会所必需的巨型企业的问题。这一内在原因促使百年来的中国政府都通过兴办国有经济甚至国有企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在发展现代工业化经济上的困境, 从一千年前的宋代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能导致中国自主地发展起现代的工业化经济。甲午战争之后, 中国私营企业在技术和筹资上的先天困难日益暴露。由于当时绅商地主之间的信任度非常低, 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在筹资扩大企业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信人唯亲的心态使私营企业做大非常困难, 更无法产生真正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以铁路投资为例, 清末民间资本要求“商办”铁路, 却难以解决资金问题, 进展缓慢。1911年清政府鉴于多省商办铁路毫无成效, 宣布实行铁路国有。虽然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激起了民间的“保路运动”, 但必须清楚的是, 其矛盾的双方是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 不在路归国有, 而在名则国有, 实则为外国所有”。历史的结局是, 辛亥革命以后在中国兴建和经营的铁路, 如果不归外国所有几乎一开始就为国有。中国的私营企业一直没有能力为铁路这样大的投资项目进行筹资和经营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政府在30年中推行公有化政策, 依靠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有计划地推行工业化政策, 使中国能在半个多世纪中一直保持着比印度高得多的经济增长率。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之后, 保持了年均9%的高速经济增长。普遍的论调是认为这来源于私营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这其实是误解。这些年中国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甚至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国有经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大量使用了中国国有部门提供的技术人才甚至管理人才, 否则外商投资企业绝不可能在中国取得那样多的利润, 中国也绝不可能吸引那么多的外商投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地区中, 只有浙江省是真正靠当地的私营企业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和江苏的苏南地区, 除了外商投资所起的作用外, 主要是靠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甚至国有企业带动了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这两个地方乡镇企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利用国有企业溢出的技术 (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和其他方式) , 同时也靠当地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
四、中国的私营企业也依赖于国有经济
浙江的私营企业以温州的家族小企业和台州等地的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为代表。浙江私营企业的高速发展, 离不开国有部门的技术溢出。
小型的私营家族企业一直是温州经济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 温州经济增长的支柱是发展日用品的制造和电器开关的制造;90年代, 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所升高, 标志性的“拳头产品”已经变为低档的鞋和一美元一个的一次性打火机。这些产品的制造技术基本来自国营企业甚至是集体乡镇企业, 或者是外商投资企业, 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技术。靠着私营家族小企业克勤克俭、艰苦经营, 温州人有了较高的人均收入并积累了巨额资金。据可靠的估算, 温州的民间资金有3000亿元。可进入21世纪, 温州的经济增长率一度降为浙江全省最低, 投资不振。温州人的大量资金流向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 还有许多投向山西煤矿。温州人投资方向的转变, 暴露出温州的家族私有制根深蒂固的弱点。社会文化和伦理习俗必然导致他们自发地抵制英美式的现代股份制企业, 而一直以家族为单位经营和运作资金, 找不到私人自发投入足够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的途径。
温州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对私营企业的迷信造成的。没有国有的技术研发、不搞国有经济使温州经济丧失了发展后劲。如果由温州政府主导技术研发, 开发温州产业升级的必要技术, 并向私营企业扩散, 则会带动温州经济走上产业升级的健康发展之路。
浙江的另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台州, 更显示出国有部门的技术溢出对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台州的私营企业规模比温州大得多, 生产的产品也更重型化。台州最有名的产品是缝纫机和摩托车。有名的“飞跃缝纫机”最初源自上海的国有企业。私营摩托车企业也不例外。摩托车制造技术从国有企业“重庆嘉陵”开始, 扩散到重庆的私营摩托车制造厂, 再扩散到浙江台州的私营企业。
不仅浙江的私营企业依靠国有经济向其“溢出”技术、提供技术人才, 全国的私营企业也都显示出这样的依赖关系。在东北,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不仅是当地经济支柱, 甚至也是东北城市中的私营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据介绍, 沈阳从事真空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有近万人, 几乎全都在私营企业中就业。这些私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几乎全都来自原来的国有企业和研究所, 有些私营企业还由真空研究所的在职员工经营。显然, 国有企业和研究单位成了私营企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来源。但尴尬的是, 如此多的私营真空技术企业竟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新一代技术工人。没有了国有企业, 中国人的“人力资本”面临着不能增加反而减少的威胁。
最近几十年的事实证明, 中国的私营企业并没有克服其与生俱来的老毛病———无力研究、开发甚至率先引进现代的先进技术, 无法有效地聚集足够的资金来经营为整个社会所必要的巨型企业。要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 必须依靠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五、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并不低
许多人认为发展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会降低经济效率, 这是完全错误的偏见。这个偏见主要是将“利润低”与“效率低”混为一谈。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均利润远低于私营企业, 但人均产出并不一定低于私营企业。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净产值的内部分配比私营企业更偏向于企业员工。这种单纯由于净产值内部分配不同所造成的低利润, 并不能算做国有企业的无效率。即使只考虑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 设计了适当激励机制的国有企业也不一定比主要资金不是由经营者投入的那种私营企业利润率低。
许多人相信国有企业没有效率,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60%多的国有企业亏损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国有企业没有效率。全国工商联的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 有60%在5年内破产, 85%在10年内消亡。从这个角度看, 20世纪90年代中期, 那时的国有企业绝大部分运营了20年以上, 而只有60%多的亏损率足以说明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有效率。
近三十多年中的国有企业中, 则存在许许多多经营状况在很长时期中一直良好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既有属于垄断行业的, 也有属于竞争性行业的。例如, 钢铁行业中的宝钢、鞍钢和首钢, 新兴的家用电器制造业中的安阳彩玻、大连华录, 以及谋求MBO之前的四川长虹, 等等。
根据前面的分析, 通常在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不能由一个人提供的领域内, 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低于私营企业。而在经营者一个人就能够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的领域内, 私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应当高于国有企业。可是在中小企业有效率的典型行业———商业零售行业内, 也有不少经营很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像北京市“万方”集团下的“福绥源”小副食店, 还有大连的玉华商场和民勇商店。它们同为国有, 同样相当兴旺。这些曾经欣欣向荣的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展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下级员工的积极性的重要性。
当然, 要搞好国有企业, 使国有企业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就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管, 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们真正按照规则行事。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 严格清查和惩处一切盗窃和侵占国有财产的腐败犯罪行为, 清除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甚至侵占国有财产的行为。
根据上述论述, 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要在中国式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真正的现代工业化经济, 就必须依靠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拉动来取得足够的技术进步和企业规模。中国需要的不是“国退”, 而是“国进”。我们需要在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巨额资本的产业中进一步兴办和扩大国有企业;中国不应当实行“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的政策, 而是应当“国有企业进入竞争领域”, 在所有的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需要巨额资本的产业中建立并发展强大的国有企业。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07-0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07-2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意义06-09
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09-23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1-07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2-0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10-0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11-22
科学发展观的习题和答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