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试卷(精选8篇)
1.新生儿窒息复苏试卷 篇一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题)
1、ABC复苏方案指什么?()
A阿氏评分,碳酸氢钠和胸外按压
B评估,责任和危急
C阿氏评分,血容量和协作护理
D气道,呼吸和循环
2、复苏过程中评估和决策主要基于哪三个体征?()
A呼吸,血压,肤色
B血压,肤色,心率
C呼吸,心率,肤色
D呼吸,血压,心率
3、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A肤色和肌张力改善;自主呼吸;心率增快
B心率快速下降;有胸廓运动;可听及呼吸音
C有自主呼吸;口腔分泌物减少;肌张力减低
D有胸廓运动;胃区可听及声音,肤色改善
4、以下哪项是需要开始使用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A虽然吸21%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2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B呼吸增快;肌张力低; 5分钟时 Apgar评分低
C尽管吸100%常压氧,仍持续紫绀;新生儿有呼吸,心率仍<100次/min;呼吸暂停或喘息
D肌张力低;新生儿表现呻吟、鼻翼扇动,胸廓凹陷;当使用常压空气氧(21%浓度的氧)仍紫绀
5、当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配合进行时大约每分钟各多少次()
A 30次呼吸,90次按压
B 40次呼吸,80次按压
C 60次呼吸,60次按压
D 60次呼吸,120次按压
6、下列哪项是胸外按压指征的正确描述()
A无论何时心率< 60次/min。
B在 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仍< 60次/min。
C尽管进行30sec有效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 80次/min。
D只要心率< 100次/min。
7、你已施行胸外按压和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30秒 , 但检测心率仍为40次/min, 下一步措施你该做什么?()
A继续胸外按压30sec并重新检测心率。
B插入脐静脉导管,给肾上腺素,并考虑气管插管。
C改换正压人工呼吸的不同装置(如气流充气式气囊改换为自动充气式气囊)。
D因无效停止胸外按压。
8、胸外按压时,复苏者应同时进行以下哪项措施?()
A每次按压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离开胸部大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B应提供空气常压给氧(21%浓度的氧)
C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默契配合D拇指法与双指法交替(即拇指拇指-双指 ···)
9、以下哪一项是气管插管的指征?()
A“有活力的”新生儿伴随“豌豆汤样”粘稠的胎粪污染
B需要紧急给碳酸氢钠
C疑诊先天性腹股沟疝
D无效或延长的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0、肾上腺素使用指征?()
A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低于100次/min。
B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持续低于60次/min,然后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30s后,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
C新生儿出生后心率为0。
D在30s的正压人工呼吸和30s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从40次/min上升至80次/min。二:填空题(每空3分)
1.在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做气管插管吸引时,有活力的定义是指哪三个特征?
()
;();().2.吸引新生儿鼻腔和口腔的规则是先吸()后吸()。
3.数新生儿心跳,6Sec内共跳了6次,报告心率()
次/分。
4.正确握持复苏装置以便能看到婴儿的()和()。
5.检测正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否有效,除了观察胸廓运动、心率、肤色、肌张力的改善外,另一方法是用()听两侧肺的()音。
6.胸外按压和正压工呼吸次数的比例是()比()。
7.无胸外按压的正压人工呼吸,其每分钟呼吸节律是()次/分。
8.胸外按压配合正压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动作”频率为()个动作/分。
三,问答题(8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气管插管的指征。
DCACA BBCDB 1(1)强有力的呼吸(2)肌张力好(3)心率>100次/分。2 先吸口 后吸鼻60次/分(6X10=60)4 胸部和腹部
5,听诊器听呼吸音 6,3比1
7,40-60次/分 8,120个动作
2.新生儿窒息复苏试卷 篇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4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8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29例, 重度窒息9例;胎龄37周~42周23例, 大于42周7例, 小于37周8例;有妊娠合并症的13例, 胎儿宫内窘迫12例, 剖宫产2例, 产钳助产和胎吸引助产各2例, 正常分娩7例。
1.2 分娩前准备
产科护士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 在其分娩前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和药物, 检查器械功能是否良好, 熟悉药物药性、剂量和给药方法, 并请医生在旁等待分娩, 做好新生儿保暖准备。
1.3 结果34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转院, 2例死亡。
2 复苏护理
2.1 复苏的程序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方案, 即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
2.1.1 清理、通畅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不急于娩肩, 而应立即挤尽或用负压球吸尽口、咽、鼻部的黏液。新生儿全部娩出断脐后, 先勿结扎脐带;取15°头低足高位放于保暖台上或用烤灯照射取暖, 擦干羊水血迹以减少蒸发失热;同时再次用一次性吸管吸净口、咽、鼻部黏液, 每次吸引勿超过10 s, 因吸引管刺激口、咽深部的迷走神经, 可导致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如有胎粪污染羊水, 防止吸入深部, 接生者可用双手紧箍其胸部, 护士立即用喉镜气管插管吸清后再触觉刺激使哭。每次使用喉镜气管内插管和吸引的时间要求在20 s内完成, 用电动吸引泵者负压应根据黏液黏稠度调节在60~100 mm Hg, 吸管连接处要有T形指孔或笛口, 以便在吸引时控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
2.1.2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确保呼吸道通畅, 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新生儿背部等触觉刺激, 促使呼吸出现。新生儿窒息经一般处理后Apgar评分逐渐下降者可用气管插管, 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接简易呼吸器;无自主呼吸, 心率小于100次/min者, 应立即人工呼吸, 连接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 注意各连接部位是否漏气, 调节好氧流量5 L/min, 挤压气囊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 第1口呼吸约需22~30 mm Hg的压力才可扩张肺叶, 以后只需11~15 mm Hg压力即可, 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5~30 mm Hg压力, 挤压时注意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缺氧是否改善。
2.1.3 建立有效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人工呼吸后, 心率仍小于80次/min者, 立即胸外按压心脏, 一般采用拇指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下1/3, 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 cm~2 cm;胸外按压时需与有效通气配合, 胸外按压3次, 通气1次,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频率分别为90次/min与30次/min.同时在复苏过程中应及时评价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2.1.4 药物复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经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后, 若患儿病情继续恶化, 需给予复苏药物。用1:10 000肾上腺素加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气管内注入, 可加强心脏及外围血管收缩力, 使心率增快, 必要时可每5 min重复1次, 当心率大于100次/min, 停止用药;当心率小于100次/min, 有代谢性酸中毒时, 同时已建立良好的通气者给碳酸氢钠;若心率正常而脉搏弱, 给氧后仍面色苍白, 复苏效果不明显时, 当考虑血容量不足, 给予扩容剂。在输入药物时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输入体内, 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以免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记录。
2.2 给氧
呼吸道畅通后立即给氧, 轻度窒息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当评价有自主呼吸, 心率大于100次/min, 皮色红润或后足发绀者, 只需继续观察。个别呼吸、心率均正常仍有中枢性的全身紫绀, 往往是血氧仅够供应正常心率, 而不够全身需要或有先天畸形所致, 这种不够正压给氧指征的紫绀应给80%~100%常压氧气, 待皮色转红再逐渐降低氧浓度, 以免氧中毒;无自主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以及给纯氧后仍有中枢性紫绀者, 须立即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者在自主呼吸恢复, 心率100次/min以上, 面色转红, 方可拔管。给氧时注意氧流量及氧浓度, 氧浓度低时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并可导致脑损伤, 浓度过高又会发生氧中毒, 可致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故高浓度给氧应短时, 间断应用, 一般不超过24 h.还应注意增加通气量, 以防引起CO2潴留, 加重病情。不论何种给氧方式均应注意氧的湿化和温化。
2.3 保暖
断脐前注意保暖, 以降低缺氧及酸中毒的程度, 保持室温在26~28℃, 湿度50%左右, 皮温36.5℃左右。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 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 使新生儿体温在12 h~24 h内逐渐恢复正常, 切忌体温骤升, 以免突然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2.4 体位
插管时取仰卧头低位, 复苏后头颈部抬高, 呈头高脚低位, 头肩略垫高, 使腹腔内脏下降, 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 以利肺扩张, 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 先右后左侧卧位, 每2 h变换体位1次。
2.5 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 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 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避免创伤。随时监测患儿心率、意识、肌张力、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 注意喂养, 合理给氧, 避免感染, 观察用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 与母孕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严重可致脑、心、肺、肾、消化道等多脏器损伤, 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和儿童期残疾[1], 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 及时处理高危因素, 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应做好抢救准备。另外要求护士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有娴熟的技术, 给予正确、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 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3.新生儿窒息复苏111例护理体会 篇三
资料与方法
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娩出新生儿窒息111例。
复苏原则: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方案。A.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B.建立呼吸;C.建立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与监护。
复苏准备:估计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窒息,分娩前应做好复苏准备,对于每一例接生即使是预计正常,也要做好复苏准备,把握抢救时机。①预热顶悬或辐射保暖台;②全套复苏器械连接备用,用时得心应手:包括呼吸气囊面罩、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全套等;③抢救人员必须经过复苏训练,熟练掌握复苏技能。
复苏护理
保暖:断脐后将新生儿侧卧于辐射台上,温度调至25~30℃,并立即擦干体表羊水血迹,减少体表散热。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代谢亢进,加重酸中毒,使复苏反应延长。
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仰伸时,右手仍要保护会阴,不急于娩肩,用左手自鼻向下颏将羊水、黏液挤出。胎儿娩出后,保暖的同时立即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鼻腔,吸出口、咽部的黏液和羊水。抽吸时间应小于3~4秒,同时头部抬高2cm,仰头抬额,每个过程(擦干、清理和吸收黏液)应在20秒内完成。若重度窒息,应立即协助医师在喉气管下进行气管插管,吸净羊水和黏液。
建立呼吸:①轻度窒息,可采用指弹、拍击足底,酒精擦拭或手按胸廊等方法刺激患者恢复自主呼吸;②重度无呼吸或呼吸呈叹息样,心率小于100次/分,持续低流量吸氧后呼吸仍不能建立,必须建立正压呼吸,有复苏囊加压给氧呼吸,频率40次/分,流气量2~4L/分。
给氧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不论窒息轻、重,临床都应给氧:①氧浓度40%~50%为宜;②氧流量轻度窒息1~2L/分,重度2~4L/分;③给氧一般用面罩,也可用鼻导管;④给氧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湿化,防止分泌物堵塞。
停氧指征:①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且呼吸节律、频率正常;②吸氧后面色红润、紫绀消退;③PO2大于78%。
建立循环:两个大拇指按在胸骨中下段,其他几个指头环绕新生儿下压胸骨1.5cm左右,频率90次/分,每3次停1次,3次1个节律,正压给氧1次(3∶1),有效时间30秒,若心率小于80次/分,进行下一个步骤。
药物治疗:排除习惯用药(如阿托品、呼吸兴奋剂、可拉明等),因为此法对新生儿无呼吸期不能刺激呼吸中枢建立呼吸,反而导致低血压,增加耗氧量,甚至抽搐。
肾上腺素:万分之一的浓度每次0.01~0.03ml/kg。
5%碳酸氢钠:只有在肾上腺素注射失败的情况下或同时应用,可用等张液3ml脐静脉注射(5%NaHCO33ml+10%GS10ml)。
纳洛酮:在产妇产前4小時应用镇静剂的情况下0.1mg/kg。
评价:(以阿氏评分法为标准)评价过程始终贯穿在每个过程当中,边实施边评价。
复苏后的护理
密切监护:复苏后,要密切监护体温、心率、呼吸的变化,注意皮肤颜色,以及排尿情况。特别是注意保持新生儿最佳体温状态36.5~37.5℃,WHO的专家认为,新生儿在这个体温段是新生儿耗氧量最低,代谢率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最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同时,新生儿对各种疾病抵抗力量强,可减少低血糖、酸中毒、水肿、硬肿症的发生。
4.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总结 篇四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最新技术,根据《卫生部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项目方案(2011-2015》,及《黑龙江省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穆棱市局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4家医疗助产单位专门成立了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领导小组,新生儿科、产房和手术室配臵了项目需要的设备及设施,在新生儿科和产科积极开展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一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穆棱市就开展新生儿复苏项目工作以来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项目目标
(一)培训覆盖率达100%。培训覆盖全市4家医疗助产机构。市级以上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等专业人员均接受定期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二)培训质量优良。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人员技能考核抽查合格率80%以上。
(三)制度建设完善。全市所有4家医疗助产机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健全。
(四)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15%以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2011年下降15%以上。
二、项目要求
(一)全面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穆棱市选派五位产儿科主任于2012年11月6日-7日参加了牡丹江市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培训班。并作为师资人员为此次培训班进行详细的讲解。培训班以模拟操作为主的复苏技术,重视临床操作技能及团队配合能力的提高,强化对复苏后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随访
(二)建立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在所有4家医疗助产机构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协作,加强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开展新生儿窒息(重度和死亡)病例讨论,推动助产机构持续有效的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以确保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
(三)强化督导。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专项督导制度。2012年,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重点对已开展 “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工作的助产机构进行督导。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抽查,合格率达94%以上
(五)加强信息管理。
市乡级培训、督导、师资认证、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工作情况及总结上报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市妇幼保健院审核汇总后报市卫生局疾妇科。
三 项目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臵,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臵,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5.早产儿窒息复苏[范文] 篇五
背景资料:患儿出生胎龄32周,估计体重1400g,经阴道分娩,前羊水清亮,其母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无其它内外科合并症。
人员:儿科医生2名,护士1名,助产士1名
物品准备:新生儿气囊,面罩,导氧管,T组合、储氧袋,面罩、喉镜(0#),气管导管(2.5#),10ml空针2个,胶带,听诊器、吸痰管、胎粪吸引管、6#胃管、毛巾2个,肩垫1个,氧饱和度监测仪、肾上腺素、生理盐水、PS备用,5%碳酸氢钠,塑料薄膜,无菌手套 1.角色扮演(角色可互换,但以儿科医生为主导,其它人员协助)A角色-儿科医生 B角色-接生助产士 C角色-儿科护士 D角色-儿科医生 2.站位
A-接生时站在接生台左侧(以产妇位为坐标),抢救时站在辐射恒温床的正前中位
B-站在右侧(接生主导位),抢救时转到辐射恒温床的右侧 C-站在产妇与恒温床之间 D-不定 3.职责分工: A-负责指挥组织抢救、评估新生儿、气囊正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管理呼吸)
B-初步复苏(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行胸外心脏按压等。
C-负责穿刺、抽血、传递物品、用药、处理垃圾、维护抢救物品的整洁有序、抢救后终末消毒等。
D-请示上级医生、向院内汇报、与家属沟通、联系会诊、转诊转院等、记录等。
4.演练过程
(1)复苏前准备(C准备好后口述)产房温度:26-28℃,避免对流风;新生儿辐射台温度调好:早产儿辐射台温度设定以中性温度为准(34℃ 1.0-2.5kg);准备干毛巾平铺,吸痰管连接好吸引器;吸引器压力已经调至0.01mPa、连接好复苏球囊及氧气、T组合装置;戴上无菌手套
(2)第一个30秒(A步骤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B-接生出一男婴,将婴儿置于复温台。C-报告出生时间
A-5秒钟内完成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羊水清吗?有呼吸或哭声吗?肌张力好吗?)口述:羊水清亮,没有哭声,呼吸弱,四肢略屈曲,肤色青紫,早产儿貌。请大家立即准备抢救。
D-请示上级医师及院内急救小组,向院内汇报。B-塑料薄膜包裹全身(头部擦干,不包裹)、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弹足底或摩擦背部2-3下)并重新摆正体位。
A-再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呼吸、心率、肤色。(评估心率方法:数6秒的心率数乘以10所得次数)。
口述:呼吸不规则,心率80次/分。请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21-40%氧复苏,压力20-25cmH2O)
(备注:以上步骤大约于30秒内完成)(3)第二个30秒(B步骤建立呼吸)
C-将连接好的T组合面罩递给A并把血氧监测仪绑于右手掌或右手碗,采集脐动脉血气
A-左手将气囊罩住新生儿的口鼻并固定使T组合面罩和面部贴紧密封,右手操作T组合,一边报口令:“呼吸-2-3”,拇指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2,PIP(一般为20-25cmH2O)频率每分钟40-60次。B-评估正压人工呼吸的效果,口述:PIP时两侧胸廓匀称抬起,胃部不膨胀。以上步骤进行至约30秒,评估呼吸、心率、氧饱和度。口述:心率40-50次/分,无呼吸,全身皮肤苍白,四肢瘫软。D-再次请示上级医生、向院内汇报、与患儿家长沟通病情,签署病危通知书、医患沟通书及气管插管同意书。
A-通知:准备气管插管,插管后同时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4)第三步(45-60s)(C步骤建立循环)
A-将球囊转交与B,C将喉镜、气管插管导管、胶布等用物按顺序递交给A A-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插入准确位置,与C配合将T组合和插管连接,用胶布固定于新生儿的口角、继续正压通气,口令:“1-2-3-呼吸”(共23-30个循环)。
B-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将按压频率和口令改为和医生配合的口令(胸外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胸骨下方;深度:新生儿胸前后径1/3;按压频率:每分钟90次。与人工呼吸配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是“1:3”,两者交替进行不能同时进行。)A-以上步骤进行45-60秒后,评估心率。心率仍<60次/分,呼吸弱。
(5)第四步(D步骤药物的使用)
A-有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45-60s后心率小于60次/分,需使用1:10000肾上腺素0.5-1ml/kg从气管导管内滴入。C-快速准备好药物,经气管内给药,同时建立好静脉通道准备进一步用药。
A-再评估,3-5分钟后可再次予以肾上腺素。
A-5分钟评估:口述:自主呼吸60次/分,可见明显三凹征,心率112次/分,肌张力低下、皮肤转红润,双肺呼吸音弱,对称。A-患儿为早产儿,复苏后仍有呼吸困难,转新生儿病房继续予以NCPAP治疗。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且为早产儿,NRDS发生率高,选择性使用PS。监测血糖。
6.2014新生儿复苏培训总结 篇六
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技术和应急救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新生儿复苏项目的函》的精神,7月15日至16日,卫计委在县人民医院举办了两期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班,全县各医疗机构产科、儿科、麻醉科、助产士共261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由妇幼保健所承办,邀请参加过省、市级新生儿复苏师资培训的8名产儿科专家,以案例模拟操作为主,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授课。××医院××院长在上午讲解新生儿复苏原理、最初步骤、正压通气、胸外按压以及气管插管和药物应用等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培训结束后分小组分组模拟演练,由每位专家带领学员进行操作训练,并将二级以上医院和乡镇、一级医院人员进行搭配分组。专家老师认真示范讲解,大家积极参与操作。操作训练结束后分两人一组,按照复苏流程逐个进行严格的操作考核。专家及学员们认真严谨,积极操作,力争能达到“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的要求。
7.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 减少或避免致残率, 我院自2007年1月起除严格按新生儿窒息ABCDE方案进行规范复苏外, 还着重加强了复苏后护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儿科接收分娩活产婴发生新生儿窒息198例, 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3.68%。其中轻度窒息162例 (81.82%) , 重度窒息36例 (18.18%) 。
1.2 诊断标准
根据Apgar评分标准判断有无窒息及窒息的程度, 新生儿娩出1min即进行评分, 8~10分无窒息, 4~7分轻度窒息, 0~3分重度窒息。如1min评分降低, 应在5、10、15min继续评分, 直到正常[1]。
1.3 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 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三项指标;按照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维持正常循环, 保持足够心搏出量。情况无明显好转者, 羊水被胎粪污染者立即行气管内吸引。
1.4 结果
经积极抢救 162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均评8~10分, 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规范复苏5min Apgar评8~10分。无1例新生儿死亡, 抢救成功率100%。
2护理
2.1 保暖
给患儿保暖, 使患儿体温尽量维持在36.5 ℃左右, 以减少氧耗。对于早产儿、体重<2 500g或在气候寒冷的季节给予保温箱保暖, 根据患儿体温调节保温箱温度, 避免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
2.2 吸氧
对于复苏后新生儿, 根据其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环, 选择不同的吸氧方法及氧流量。轻症者可给予低流量单鼻导管给氧, 缺氧较重者可给予面罩、头罩吸氧;重症者可给予CPAP呼吸机吸氧,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在患儿缺氧完全纠正后30min左右, 应酌情停止吸氧。对于早产儿吸氧一定要慎重,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3 监护
窒息后的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不稳定, 监护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其中呼吸是监护重点, 呼吸评分和呼吸次数对复苏后的观察有一定帮助, 出生12h内4h评1次, 以后24h内8h评1次, 最后在出生后48 h再评1次。同时监护心音、心率、面色、末梢循环、神经反射、肌张力、抽搐、抖动、意识状态、哭声、眼神、吸吮力、大小便情况, 并做好记录[2]。
2.4 体位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 部分患儿喉中有痰或有呕吐现象, 同时由于早产儿颅骨较软, 外部压力压迫枕部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 因此在病情无特殊变化情况下一般多采取头侧卧位, 并抬高上半身, 使腹腔内脏下降, 有利于肺的扩张, 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
2.5 喂养
窒息患儿胃肠道缺氧、缺血, 易发生呕吐和消化道出血, 因此喂养必须慎重。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者可正常母乳喂养, 但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 适当延迟开奶时间, 吸吮差者给予胃管喂养, 胃管喂养不能耐受者则给予静脉补液及静脉营养。为防止发生低血糖, 可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并监测血糖。另外, 早产儿喂养时应注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2.6 防治感染
复苏后患儿抵抗力较低, 特别是在抢救中更容易造成损伤, 增加感染机会, 因此防治感染非常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探视制度,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次/d常规脐部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 衣着要柔软、透气, 勤更换,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 防止红臀发生。酌情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7 疾病知识宣教
向家长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知识, 让家长认识本病的危害以及早治疗的必要性。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3]。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 因窒息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20%~30%[1]。发生新生儿窒息, 必须及时准确处理, 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儿的发病率, 减少远期合并症。
本组198例新生儿复苏过程中, 由于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及密切配合, 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做好保暖工作, 使新生儿尽快建立呼吸通道, 改善微循环, 纠正缺氧, 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 使窒息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 均抢救成功, 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126.
[2]和旭华.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J) .护理研究, 2008, 22 (S1) :82.
8.新生儿窒息复苏试卷 篇八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4-01
所谓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儿在子宫内因为缺氧出现窘迫,亦或是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没有自主呼吸而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伤残与死亡的主要症状之一,新生儿窒息大部分都是因为缺氧所导致的,而缺氧的情况会对新生儿脏器与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倘若处理措施不够妥当或者不及时,会致使新生儿出现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的分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提升窒息新生儿的复苏几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脑瘫、残疾、癫痫等症状的几率。现将我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与护理的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新生儿出生以后1分钟的Apgar评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为12例(0—3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为36例(4—7分);早产儿为12例,足月产儿为30例,过期产儿为6例;导致窒息的因素:羊水过少为5例,妊娠期并发症为3例,早产儿为12例,胎儿宫内窘迫为28例。
1.2 复苏抢救措施 ①首先必须要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倘若出现胎粪或羊水堵塞的情况,应当采用喉镜进行检查,采用导管吸出,而胎粪应当用消毒棉签进行清除。②迅速建立呼吸,当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被清除干净以后,应当及时为新生儿建立呼吸,同时纠正新生儿缺氧的状况,建立呼吸是复苏抢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分泌物清理完成以后,倘若还没有建立呼吸,心率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新生儿,应当采用人工通气的模式构建呼吸—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属于临床当中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相关的医学文献分析得知,通过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能够达到83.4%,而没有通过插管的新生儿,其复苏成功率仅为64.8%,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仅为4.7%,而不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高达12.1% [2]。③气囊面罩复苏,面罩加压给氧人工通道属于新生儿复苏当中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建立呼吸的措施,操作的具体步骤:先吸干净新生儿口、喉部分的粘液与羊水,之后在实施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其氧流量控制为2--5L/min,气压控制为40--60毫米水柱,氧浓度通常选取40%-60%,重度窒息新生儿最多可以达到100%,频率控制为每分钟40--60次[3]。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措施 抢救新生儿的设备,器材药品都应处于备用状态,做到每天检查,班班交接。
2.2 保暖护理 将新生儿放在红外线辐射保温台上面,保温台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5℃左右,并且要防止加温过度的情况,以免新生儿体温过高。
2.3 医护密切配合 认真监测新生各项体征的变化,仔细记录复苏抢救过程的每一个的环节与Apgar的评分情况,及时准确且熟练的执行对应的医嘱。
2.4 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复苏完成以后应当密切观察两周左右,监测的内容应当包含新生儿肤色、体征与关键脏器的体征与症状等,便于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并发症,使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2.5 病房中的继续保暖 将新生儿放在远红外线保暖台,等到其病情稳定之后,在放进保暖箱中进行保暖,保证腋温在36.5℃左右。
2.6 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顺畅 护理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新生儿应置于側卧位。
2.7预防感染 根据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将手的消毒作为重点,保证病房中的环境干净,空气流通,针对存在母体感染、胎膜早破在一天以上、先天性感染性疾病者以及吸入胎粪或羊水的新生儿,应当给予一定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2.8 喂养护理 针对轻度窒息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在半小时内吸允母乳,存在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延迟喂养。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重度窒息新生儿则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
3 讨论
本组48例窒息新生儿通过复苏抢救以后全部成活,如此高的成活率与复苏抢救措施的规范化,拥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医患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复苏之后密切监测复苏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重点在于:①采用科学、合理且规范的复苏措施;②医护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争分夺秒,熟练掌握新生窒息复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③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④复苏完成以后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窒息并发症并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贺万香,梁迎盈,王存艳,袁娟.新生儿窒息120例急救复苏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22)
[2] 方玉琦.新生儿窒息82例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4)
【新生儿窒息复苏试卷】推荐阅读:
新生儿窒息复苏总结09-29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表10-11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总结08-17
新生儿复苏考核表12-07
新生儿复苏考试网注册06-12
新生儿复苏在线试题及答案教案11-24
2011执业护士 习题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11-04
新生儿护理措施09-18
新生儿护理经验12-03
新生儿出生情况证明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