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2024-09-22

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选自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art a let’s learn的内容,本课时的知识目标就是:

1.能够听、说、认读5个有关衣服的单词:clothes, hat, skirt, pants, dress。2.能熟练运用句型:i like that green skirt/those pants.来表达自己对某衣物的喜好。衣物类的单词为了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我结合了旧教材中with这个单词的用法,引导学生运用i like that----with....学会自己搭配喜欢的衣物。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上述所学单词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衣着搭配。2.了解一些不同国家的服饰风格。

情感目标:

建立朴素大方的审美观,养成及时整理个人物物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听、说、认读5个有关衣服的单词

难点:pants一词的用法以及this_these和that_those的用法。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词汇课的教学总是很枯燥,貌似5个单词教读几遍就好了,但是课后发现孩子根本都不会,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些单词放在一定的或者真是的情景中

去让学生感受,英语是一门语言课,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和设置的,单纯的学单词没意义。无论是对话可还是词汇课,都可以在一定情景下教学,体现语篇意识。

这是一节词汇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经历很痛苦,闭门造车的感觉,只会把书本中那个呈现的情景和句子拎出来说一说,半节课后回归课文,看了一些教学视频后,渐渐的能够理会一些思路,将本课的重难点放在一个合理的情景中一步步由简到难的呈现,放手让孩子在你设置的情景中一步步的学和说。本节词汇课我尽量放手让孩子在情景中操练单词,在pair work中学会对话句子,在group work中学会交流喜爱的句子。

课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单词时没有顾忌孩子是否真正会读这个单词,过于急切的要求学生在句子中运用。2,在找规律环节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说,自己巩固。3,不要框住孩子,放手让孩子在情景中一步步的学和说。篇二:our clothes教学反思 our clothes教学反思

反思一:our clothes>教学反思

这节教授的是《开心学英语》教材中unit 5 our clothes的词汇和目标语部分,复习两个旧句型:is this...?are these...?学习新句型:whose...is this?whose...are these?针对这节课,我有几点反思,现>总结如下:

1、课的开始,我用了一些漂亮的服装让学生欣赏,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的话题。接着让学生自己看单词、读单词,形成自学的状态,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单词的氛围中,而且学得轻松,减轻教师负担。

2、在学习单词中,我先引出旧句型练习问答,然后再引出新句型学习,通过播放课件的图片结合,学生跟着大屏幕的图片作出回答,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进行问答,学生很快就对新句型熟悉了,为下面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营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这节课充分运用了游戏的教学。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单词、句子都可以用游戏教学法来教授。只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等实际情况,创造不同形式游戏,然后加以灵活运用,学生更加乐于学英语。

4、这节课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说英语。同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减轻心理压力,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人机交互,运用多媒体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创设形象生动的动态效果,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

反思二:our clothes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根据 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比较多的每日谚语: clothes make the man.人靠衣装马靠鞍 well fed, well bred.衣食足而后知廉耻。控制性教学,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控制性教学多,给学生空间少。

反思三:our clothes教学反思

整节课能按课前设计轻松完成各教学流程,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各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听、说、读、写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积极主动举手解答问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整个教学流程回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图片导入,引出课题,导出新词;图片教学新词汇,扫清对话障碍;听对话填表格,学会捕捉信息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自由朗读对话并圈出新词和重点语句,熟练掌握对话内容;与录音同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表演对话,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整篇对话内容;完成课本练习,对课堂学习效率进行现场检测;根据表格内容小组谈论对话,小组推荐代表复述对话,最后根据复述内容生成文章,把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转化成日常的交际能力——交流,最后上升到理论文字——学生当场完成文章。

从课后检验学生的课堂题单看,课堂设计目标明确,难易适中,梯度感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课堂的密度来看,容量大,时间紧,前松后紧,若把导入部分的图片减少一些,挪出时间把学生生成的文章当堂展示出来,课堂会更加丰满、精彩。欲上好课先得设计好课,欲设计好课得先想上好课,想上好课得先明白什么算好课,唯有多听、多看专家的课才知什么是好课,教学是无边无际、永无止境的。只有跟上才能跟进,只有跟进才有希望;有了期望才有希望,有了希望才有精彩。反思四:our clothes教学反思

在两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而我的这一教学设计是一节公开课,上课前做的准备是相当充裕的,所以这节课师生互动、学生乐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1、教学导入环节,包括唱歌、情景电话、学生提建议的导入,学生配合得好,进行得很顺利。授课用时6-7分钟。

2、把这节课的重点设计为走catwalk的形式和趣味相结合的游戏,配以简单动作,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要比上课前唱首英语歌单为活跃气氛要好。

3、做课件时,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制作、美化,整理图片等,长达好几天,心思、时间用得比较多。如果按仁爱英语光盘上的模板授课,就轻松的多,但是我没有这样子做,我想这就是我上英语课的原则:从自己带的学生的实际出发。

4、学生的catwalk表演放得不开,没有及时进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这一点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不足,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积极性的培养!

5、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觉得鼓励成绩偏下的学生积极参与很有必要!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成绩不怎么好、但又外向的那部分学生帮了我很大一个忙,本来他们并不热衷于英语课堂的内容,但教师的鼓励令他们也参与其中了!

6、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给学生拍的照片和与学生合作的电话录音,用作为教学载体,既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利于提高大容量课堂的速度。我觉得自己的这点做得较好。

把生活带入英语课堂是我上英语课最大的特点。篇三:3b m2u3 clothes教学反思 3b m2u3 clothes教学反思 案例反思:

1、创设情景,愉快学习

从心里学的角度来说,愉快心情下的学习会事半功倍。在前面环节的英语歌曲和热身谈话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在新知的呈现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说一说自己或朋友喜欢的服装。在巩固提高阶段,设计了mary’s birthday party这一情境,让同学们在听听,看看中练习所学句型,同时还以替朋友设计新衣服为情境,以段的形式进行介绍反馈。整个过程学生一直兴致勃勃。

2、任务活动,拓展思维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自觉地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的过程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听、看,做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能说出问题的关键,能帮助不同阶层的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做到每一个环节有明确的任务给学生,让他们有序、有效地在课堂中进行活动。

3、合作交流,善积累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方法,不同的鼓励话语,启发他们大胆交流。坚持一帮一、一对一互助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小组交流,同桌交流,朋友交流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中得到充分的交际,同时在交际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们对于儿歌、游戏的感知能力极其强烈,融科学知识与情景,技能训练与游戏与一体,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形式。篇四: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教学反思

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教学反思

重新中学 刘丹丹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在英语教学

中教师设置适当的活动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

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信息交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生

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使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在游戏之

中逐渐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组织好每一项课堂活动,把表演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

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

展.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体现在教师对

教材的钻研,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励,致力于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针对本课的知识点,我灵活设计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充分运用了被动

语态,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在运用中感受自己的成就感,体会到了学英语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设计

0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山区初中的英语教学陷于“费时较多,收效极低”的困境。教学呼唤改革。为此,我们进行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真正困难的根源,促初中英语教学走出困境。

1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也称“任务型”学习,主要是设定某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即教师在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时起一个引导作用,即引导学生完成语言学习。学生通过进行特定的语言行动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人进行交际等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其理论依据是交际教学理论和“输入与互动假设”。

2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1)Warming-up:热身。(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明确目的和任务。(3)While-task:设计出由简及繁的数个活动,引导学生个人或通过合作逐步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加以促进。(4)Sum-task:各小组展示任务结果,自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5)Presentation:各小组合作,综合呈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6)Homework: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扩展知识,根据课堂任务去解决实际问题。

3 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不是以某个语言形式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而是以一个个任务作为引子,让学生为了完成各项任务而进行多形式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和任务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因此,设计好的任务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3.1 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Go for it”初三Unit11“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后,笔者围绕“direction”这个话题,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问路指路”的活动,让学生按照以下四步完成各项任务:(1)布置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街道,熟悉每个标志建筑。(2)把教室布置成模拟街道,把桌子贴上标志建筑物的标签。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并用纸写下有关方位方向的短语及句子。学生分别扮演陌生人与当地人的角色。每组派一个代表扮演当地人来指路,一个代表扮演陌生人问路。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写上标志建筑物的卡片让“陌生人”来抽,看指路人能否将其带到目的地。(3)由其他学生做评委,看哪一组最终完成任务到达目的地,给予一定奖励。(4)让学生把他们所使用的短语句子抄起来,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学校为起点,用所学短语及句型介绍到达当地一个超市的地理位置。

由于学生都有过向人问路或为人指路的经历,因此对“direction”这个话题都比较熟悉。在话题展开前,让学生先对周围的街道熟悉了解,并将“模拟街道”的活动通知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有备而来,在顺利对话完成问路指路任务的同时,把英语书的流畅自然,更好地掌握了英语语法和课本内容。

3.2 学以致用的任务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的基本理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形态的交际教学实践得以体现。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将与学生生活相关场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学生在未来社会运用英语交际的需要得到满足。例如,教学“Go for it”初三Unit6 Section B selfcheck 2时,笔者围绕“Email”的主题为学生安排了以下任务:(1)让每个学生自己申请一个email。(2)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书写,如:向别人介绍自己、自己的学校,或是讲述一些自己周围人和发生的事,也可以是对一些娱乐新闻的评论等。(3)给班里的同学或老师发邮件。要学生注意邮箱的格式,即要写上subject(主题)及from(寄件人)。

Email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邮件时,学生会对邮件内容认真修改以使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在EMAIL写作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得到很大的提高。

3.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既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学习到了英语知识,提高了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开发了思维,磨炼了意志,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Go for it”初一下册Unit one“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围绕“世界各地的国家”这个主题,笔者设计的以下任务:(1)所有同学自动分组。每组4-6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国旗、语言文化等有关的资料。(2)各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问答活动,例如:指着米字旗问:“What do they speak?”(3)将每个国家的信息制成世界村卡片,卡片上用英语注明该国的名称、使用语言等信息,同时配上该国国旗和标志性建筑。(4)教师收集各组的世界村卡片,汇编成“世界村图册”,供全班学生阅览。

为完成所布置任务,学生要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使其相关能力得到提高,并在实践过程中巩固了“Where is he/she from?”句型的学习。

3.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篇三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这种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日的。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能够不断的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面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的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应注意必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适合所有的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如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其选出所听到的词、句子及相关的画面;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能做True or False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能简单的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对于性格外向善于表演的同学,要求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活动。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形式真实性要强,趣味性要浓,极富感染-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多彩的现实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Go for it七年级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问路及指路方向?)我画了一张本市的地图,并收集许多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立刻被唤起,他们的不仅再次熟悉了家乡,更为家乡的巨变而心生自豪。接着教学方位介词next to , between, across on等。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介词描述各种建筑物的不同方位。最后让学生充当志愿者导游,向来宾介绍我市的建筑并指示方向。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景中高度亢奋,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荣誉感。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生必须知道通过活动来具体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

三、任务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连贯性,一连串任务形成一个序列,后面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前面任务的完成。形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人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性层层推进。同时要注意任务韵难易程度,要区分不同层次,使学生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任务。

四、任务的设计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具有评价性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是课程的一部分。在设计每个单元的任务时,应抓住重点灵活处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与否是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任务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学生可以展示其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成果可以有各种形式,可能是语言性的。

4.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四

首先,我利用课件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如:yours的用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your+名词=yours,从而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将句子进行改编。但是,我觉得在这一部分我讲的有点多,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说,自己去观察并找出规律。

其次,我在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又一遍,有跟录音读,有齐读,有教师领读,还有个别学生领读,但是没有进行拓展训练,所以导致孩子们只是停留在课文的听读上,抛开课本仍然不会,以后我会在这方面进行改正,争取让孩子们将知识活学活用。

最后,我的整节课设计环节紧紧相扣,但是在操作的时候时间没有把握好,到最后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时间有点紧张,而且没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5.任务型教学设计[范文] 篇五

——本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高一英语section B of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一、设计思路和依据

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approach)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调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1979)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时,学习的效果更加有效。随着研究的深人,任务型语言教学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它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所谓“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2.教学设计的思路—以英语短文的阅读理解为范例

本文所选取的范例来自于人教版高一英语第二单元的课文阅读部分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教学设计以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以英语阅读为背景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思路是按照英语阅读理解的思路来展开的。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阅读目的,学习者的角色和阅读材料类型。这些因素实际上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变量。不论客观条件怎样,教师手头的阅读材料一定要新颖,跟得上时代。题材的覆盖面要广,但重复的体裁没必要多做,这样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事半功倍。另外,训练方法不能太呆板、单一。传统的“单词——课文——句法——语法——练习”法,以及教师给现成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后核对答案了事的方法会使得教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乏味。学习者阅读时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阅读理解。读到一段文章,学习者要从中获取特定的信息,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等细节性内容,但是获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学习者是对输入的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形成语言的表达,即输出。在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大脑要进行注意、记忆、思维、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的加工活动,而获取细节是任务的理解以及有效完成任务的表现,是完成任务中材料与想法的转换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者的角色主要依据学习者是否主动要求参与的。例如,在读一段文章时,学习者精神高度集中,尽力获取文章的主要意义,完成既定的任务,当完成的任务准确率较高时,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种阅读策略。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词汇的记忆和应用: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够将本单元的词汇学会并达到融会贯通的使用。

 英语阅读方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英语阅读的技巧,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 情感因素: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获得了英语阅读的内容建构,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和文章本身的内涵的兴趣和了解度,以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的调整和计划的改变。

三、任务分析

根据任务型学习理论的原则,教师布置给我学生的任务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之上”的教学原则。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模式: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运用(production)”。任务型教学阅读理解的模式:运用(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等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所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四.教学重点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阅读和理解课文所表述的内容,完成于课文内容有关的任务,例如文章的主题大意,细节表述,作者的观点等内容。五.教学难点

1.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于具有初步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一学生来讲,不是最大的难点。最大的难点是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句的用法,尤其是一词多义,固定句式,长短句,复合句等的结构问题

2.英语文章的阅读技巧,例如快速阅读中的跳读法(skimming)和略读法(scanning)及精准阅读(intensive reading)时遇到的细节表述题型。

六.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2.合作学习(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3.传统的讲授法(illustrating teaching method)七.硬件配备

1.多媒体设备Multi-media devices, 2.教学课件PPT document 3.高一英语课本(text book)

4.教师教案及教学计划(Teaching documents and planning)八.教学流程

1.热身(warming up),教师讲解和课文有关的英语背景知识。英语作为西方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使用与不同的领域,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英语语言从发音,词汇及语法方面,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略有不用,举例介绍。

2.和本文相关词汇的引入(words introduction)。词汇的导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因为陌生词汇的阻碍而降低阅读的速度。3.任务的布置(task-based theory used in the tasks-set process)。

阅读前任务:浏览任务的内容: 例如: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匹配等任务;

阅读中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阅读及相关的任务(tasks);

阅读后任务:总结检查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九.板书设计

主要以展示教学课件ppt documents 为主,黑板上仅限于书写相关的词汇或者课件上没有呈现出的内容。

十.教学创新点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主要是体现了“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的原则。摒弃了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译法(逐字逐句的拆解,翻译及解释),让学生以自主的形式学到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策略,以及文章内容所包含的内涵。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英语文化的普及程度较高,更利于原版英语文章的阅读顺畅。

十一.教学反馈

6.任务型教学法 篇六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基本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产生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方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主要特点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本要素

(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教学本质

7.任务型教学刍议 篇七

1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 一堂课或一个单元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 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 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 还能亲自体验“做事”的经历和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常采用活动 (pair work) , 小组活动 (group work) , 集体讨论 (discussion) 等形式指导学生用英语去完成某项交际任务。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 也就掌握了语言形式;当学生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 英语的习得也就达到最佳程度。

2 任务型教学的总体思路

在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任务为载体, 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 进而有效地习得语言。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 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 整个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3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3.1 根据每堂课的课型, 设计不同的任务, 而且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 真实性, 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3.2 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异同,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

3.3 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 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场合, 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特长。

总之,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 为学生组织并开展, 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手段、以任务为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通过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 为学生组织并开展, 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8.巧设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 篇八

关键词:任务 理解 原则 类型

任务型教学法已经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理念已随着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和讨论得到了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和应用还处于探索,进一步完善当中。下面我就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这一环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任务的理解

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信息沟通活动属于任务范畴;而教师讲解、学生抄写的活动不是任务,而是练习。

2.任务设计的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入深,构成一个有梯度的链。学生在通过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不断地获得语言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3.任务的种类与设计

一般来说,“任务”可分为五种类型,笔者以一个篇章为例,根据以上任务设计的原则来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来说明。

3.1举例型任务

常常可以通过课文的中心内容给出任务的关键词和问题,之后让学生们搜索在脑子里已有的知识贮存,列举出与之相关的。通常大家的知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量不同,从而大家所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这样可以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课文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延伸。本课的举例型任务可这样设计。学生可以围绕问题When and where can trees be planted?展开讨论。 相信可以进一步使用和巩固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结构,同时,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更会觉得受益非浅。

3.2整理型任务

就是把课文段落、重点小结或图片的顺序故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这需要学生十分清楚文章的内容,而且要领会课文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只有仔细阅读文章后,才能正确排列顺序。本课的整理型任务可设计如下:教师可设计一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和小芳去山上植树。用简笔画将整个故事反映出来,尤其对于植树的几个环节应特别明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将图片的顺序故意打乱,让学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重新排列,然后让学生叙述整个故事,下课后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用日记的形式将它写下来。这样的任务可以让种树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里得到再认,并通过口头表达到书面的形式将种树的基本步骤得到巩固和实践,并以日记形式联系到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上来,从而有效地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3比较型任务

对比不同的材料或叙述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此类任务不但可以是所学内容的再一次复习和巩固,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互动。本课的比较型任务可设计如下:先呈现种水稻的几个主要步骤,设计出一张表格,比较种树和种水稻的异同,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和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异同。这项任务的设计可以将植树与种水稻两种技能并列在一起,既有效地将目的语如neither…nor, make sure…, must + 被动语态的结构等反复使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通过比较两个过程的异同,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又让学生尤其是生长在城市的学生了解了盘中食的来源,从而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劳动创造生活的道理。这样的任务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具有推广的价值。

3.4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

个人经历不同,自然所掌握的知識也不同,利用彼此的信息差能很容易地设计出此类任务。在学习植树的几个步骤之后,可以让大家继续谈谈如何植花、如何养护树木的经验和做法或还可谈谈其它用具的操作规程。当时的说课比赛中,有三位教师选择了如何种植兰花。兰花的话题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之一,实际操作中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此话题会引起学生普遍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其步骤可设计如下:首先让学生看几盆精美的兰花,引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共鸣。其次提出中心话题,Do you know how to plant an orchid?让学生互相交流,看看哪一些同学对此有一些初步的印象,让他来说一说,其他人来分享他的经验和做法,然后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补充的。此时的经验分享带给多数同学还是初步的或者说是不成熟的,同时能带给陈述者一定的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下一步呈现图片来展示种植兰花的几个主要步骤。让学生们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具体过程。再呈现出一些关键词,其中重点是一些目的语词汇,让学生在它们的帮助之下来陈述。最后将整个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去实际应用一下。

3.5项目探究型任务

项目探究型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条件―输入―过程体验―产出”的经典探究方式进行任务型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实际应用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体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本课的解决问题型任务可设计如下: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去调查和了解本市的绿化面积的变化以及判断今后的变化趋势。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要求学生将调查和讨论的结果用英语写下来,各组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将班级的意见综合起来,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尤其要注意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个人的实际行动联系起来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可将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一个人,然后合作互补,初步形成小组报告。这一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所做的工作是大量的,成果也将是丰硕的,学生将会从中体现成功的喜悦并带给他们实际生活的思索,从而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以上五种任务类型均反应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它们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口头讨论到书面定论的原则,位于上方的三种任务类型的难度低于下面的二种,而在同一任务的各步骤中,难度由上至下递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这些任务类型作为依据,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两个或更多的任务。前面的任务设计要为下一任务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从而让各个任务有机有序地层层推进,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为一堂按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葛文山“简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韩刚、王蓉“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中小学外语教学》

3、罗少茜、陆锡钦“解读‘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真实性·任务链”,《中小学外语教学》

4、佘广安“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

9.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九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与英语新课标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教学途径。本人认为设计一个合适的任务是运用理论的关键,是任务型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就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等进行一些探索。教师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重点

一、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2.还给学生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组织每项教学活动的能

二、英语教学需要新理念

10.我的任务型教学反思 篇十

庞启峰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课堂反应效果往往不能令我满意。表面上看起来,讨论场面热热闹闹,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可实际上小组讨论的效率不够高。有的小组为谁代表本组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成员思想开小差,聊一些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则像躲在避风港一样,不说不答……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我认真的思索着,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课改要求师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动要动的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以人为本,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体验、感知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情感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的任务布置要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到任务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促使他们愿做、能做、乐做。爱因斯坦曾说过,“观察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因此,要想使任务型教学不虚设,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启示,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具体操作如下:

1.在布置完学习任务后,不能马上简单的让同桌后前后桌组成一组展开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确自己的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同时也是对学困生的鼓励,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2.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的加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的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同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意见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

4.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有所控制。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应多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多加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

5“有趣”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围绕“有趣”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多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适时增添多样的游戏、竞赛等,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1.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十一

任务型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所教单元的主题,然后学习一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单词和短语。任务中阶段,学习者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然后准备向全班报告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在任务后阶段,重点在语言,强调任务中的一些特殊形式并进行练习,并就学习者在任务中阶段的表现给予回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任务型语言教学无法顺利实施的困境,如课堂难管理;学生因语言水平低而过多地依赖母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时,缺乏语言的充分运用等。

笔者认为,任务前的教学活动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阶段,通过各种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输入(显性的或隐形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其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帮助学生重建语言系统与思维模式;二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减轻在下一阶段完成任务时的压力。任务前的活动可以有两个重点,一是对任务总体认知的需求,二是注重语言方面的因素。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水平低、能力差,无法完成任务。但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任务前”阶段设计的活动不足以支撑后面的主要任务。这一阶段是决定任务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对任务前准备阶段的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可译为“头脑风暴法”或“智力激励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它体现了高度自由的思维与想象这一原则。采用Brainstorming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合作学习,相互促进;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尽快反射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克服畏难情绪。

比如,在学习7A Unit 4 food时,教师给出关键词food, 然后问全班同学会想到什么食物。这时,学生都会踊跃地说出一些他们能想到的词,包括一些课后词汇表中没列出的词,教师总结这些词汇,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保证学习的信心。

二、 激发背景知识

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如饮食习惯,传统节日,体育活动等,学生并不十分了解,一些诸如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话题,学生也可能极为陌生。教师需要围绕话题做足热身活动,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在学习7A Unit 2 My Day时,教师可以呈现学生一天各种活动的图片,并在询问学生何时做各种活动时,配以相应的词汇,使学生熟悉这些单词和短语。

三、 引入新语言材料

任务型语言教学不应在学生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呈现语言材料,而应注重在输入语言材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把该语言的使用环境及与话题有观的思维脉络、思维方向同时提供给学生。例如,在7B Unit 5 Abilities的阅读课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火的看法:火对人类用处很大、很多,但也可能十分危险。然后让学生讨论发生火灾时应怎么做。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呈现生词,随后进入关于张华火中救人的课文的阅读。

四、 任务示范和演练

在任务开始前,提供一个示范,让学生观察任务是怎样完成的。这个阶段也是语言的呈现阶段。如在7a Unit 5 Going shopping教“购物”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水平较高的学生和自己共同做一个购物对话的示范。把对话用幻灯打出,引导学生观察售货员怎样提供帮助,顾客怎样回答。这种示范活动提供了对话发生的情境、人物关系及语言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减轻学生认知上的负担。在任务示范之后,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教学目标集中在一两个语法架构上或新的表达方法上,这一阶段的活动决定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能否完成主要的任务。

五、 任务规划

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任务前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完成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要求;帮学生理清思路,提供可选择的思路;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如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一篇故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这样的步骤: ① Read the text twice. ② Find vocabulary. ③ Look for meaning. ④ Think about how to use your own words. ⑤ Paraphrase! (write, speak) 并給以相应的准备时间。学生按步骤执行,任务完成得会更轻松顺利一些。

总之,任务前的教学活动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任务前阶段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激发和调动学生已有的或尚未掌握好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习了新语言知识,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使其更深刻地了解任务。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并规划好任务前活动。任务前阶段的准备充分了,任务的实施自然就会成功。

12.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 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师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众多语言教育学家的观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 即任务”。杜威主张“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其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实施《英语课程标准》,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在生活中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听来的容易忘, 看到的不易记, 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肖川)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目标性任务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交际语言, 不断感受到成功, 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 并自己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过程, 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者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 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主动思维和大胆尝试, 从而掌握语言。既然这样, 教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肖川教授说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渔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句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 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其次,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 教师应扮演:

(1) 助学者:在学生活动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以便学生顺利开展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中,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组织者:教师布置语言活动任务, 指导学习策略, 即授之以渔;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交流 (表达) 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 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介绍进行课堂总结、评价。 (3) 监督者:面向全体, 整体要求。为每个学生或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即“授之以渔场”。 (4) 佼佼者:在活动中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即“不死守阵营——讲台”, 到学生中去, 成为学生的先进者或楷模, 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步骤

任务具有结构性, 由教学目标 (goals) 、输入 (input) 、活动形式 (activity) 、教师与学生角色 (teacher/ student role) 和环境 (setting) 五部分组成。在任务型教学中, 任务是语言的载体。教师设计任务时, 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教师设计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流利性或准确性两方面起到平衡的作用。也就是让“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 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主, 然后才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第二, 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为小组学习、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 活动必须以教材为蓝本,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课堂反馈时要注意是否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语言交流。这样, 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才能促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活动设计应注意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并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关照学生的生活,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努力打通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 与学生的成长沟通, 与知识的发展过程沟通, 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命色彩。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 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应将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 “任务型”教学应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 前任务 (pre-task) ——引入任务, 即教师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到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去。 (2) 任务环 (task cycle) :a.任务 (task) ——学生执行任务, 即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 从而掌握教学目标内容;b.计划 (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 (reporting) ——小组代表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 后任务 (post-task) :a.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c.运用——学生用本次活动中的重点词、句, 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进行巩固练习, 即让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 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体验, 自由地表达着个体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 学生在任务中体验着获得新知的喜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面临问题的困惑以及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样的课堂, 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愉悦和民主,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之间互相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任务型教学是许多教师青睐并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任务型教学所获得的启示做出总结, 以便与同仁探讨。

13.Clothes任务型教学设计 篇十三

摘要: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例,阐明了开展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任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汽车专业;职业任务驱动;任务设计原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4-0086-02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关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合格的汽车维修人才短缺。尽管我国各个教育层次的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等纷纷开设与汽车相关专业,每年有很多汽车专业毕业生,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汽车专业教学不能很好地与就业市场衔接和匹配,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技能需求脱节,未能很好地与企业各岗位的职业任务相结合,没有跟上技术更新步伐,导致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之前许多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与实践岗位不适应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忽视了企业之间规模、条件、工作过程、工作情境的差异,淡化了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人才培养难以实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为此,近两年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改革――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

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简介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职业任务驱动”是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将任务与职业岗位工作挂钩,更强调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这一教育目标,更强调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并考虑到企业差异性而专注于职业核心任务。在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合理确定十分关键。

任务设计的原则

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任务要有连贯性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范围,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结构应能顺利完成任务。任务的提出最好有连贯性、综合性,能承前启后,应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的知识综合进去,使学生既学到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检修为例,可以设计子任务“桑塔纳AJR型发动机节温器的拆装与检修”。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冷却系大小循环、节温器的结构功用等知识,把新旧知识通过这个任务串接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知识链。而不是让学生看完教师的示范操作后机械地拆装与检修,以致检修完还搞不清节温器到底有何作用。

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已有基础的不同,设计任务时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尽量让所有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布置任务时最好能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任务层次。基础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这类任务规定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教师给出样例或示范演示,学生照着自主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去完成提高任务,这类任务具有延伸扩展性,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这样可以在不分班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有效解决分班分层次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传统点火系”的教学,关于检测可以设计“点火线圈的检测”、“火花塞的检测”、“分电器的拆检”等基础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都能独立完成。另外设计提高任务“传统点火系接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教师只提供指导,不做示范操作。

应结合生产实践设计任务时应尽量结合汽修企业的生产实践,能反映企业技术进步,避免设计出不切实际的、概念化的任务。例如,在讲《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课中的“硅整流发电机”时,关于发电机的检修,通常的教法是先将发电机实物分解,然后分成转子、定子、整流管、电刷组件四部分分别检测,但实际维修过程中多是采用就车检测。开展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在设计任务时,就可设计“发电机的就车检测”这一任务,而不要设计成总任务“发电机的检测”,子任务1“转子的检测”,子任务2“定子的检测”,子任务3“整流管的检测”和子任务4“电刷组件的检测”。这样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要涵盖本专业工种的鉴定标准职业教育受技能考核鉴定标准的约束,学生必须考取相应工种的等级证书,故只能在鉴定标准与实际能力需求两者间找结合点,在涵盖鉴定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如汽车维修中级工实操考核项目之一是传统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但传统点火系目前几乎被淘汰了,现代汽车都采用电子点火。鉴于这种情况,设计任务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这一知识点,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任务:“……缸不工作故障诊断”,通过这个任务,学生首先要分析故障是出在低压电路还是高压电路,若分析出问题在高压电路后,接着进一步找出是高压电路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之前学过的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结构作用等知识来判断故障和排除故障,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加强专业课程整合,增强教学效果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以《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中的点火正时的调整为例,可以联系《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课中的分电器――真空式和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把点火提前角的调节与发动机点火正时的调整进行整合。这样的好处是能使学生体会到汽车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

应注意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职生全国平均就业率达到95.8%。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的“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甚至供不应求。然而,相关研究资料也显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中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繁,不讲诚信,盲目随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职生职业素质缺乏。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其中职业技能是显性的,通过学习和培训容易获得,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范畴,是隐性的,学生难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而恰恰是这部分素质支配和调控了人的全部的职业行为,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因此,职业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应当是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然而,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来完成这项任务显然是不够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纸上谈兵,抱之以轻视、不以为然的态度,教育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汽车专业课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中,设计任务时可考虑隐性素质教育的渗入。可模拟职业岗位工作情境,设定职业岗位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让学生完成岗位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

近几年,笔者在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深入应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也日渐成熟,辅以科学的任务实施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2006级汽修班、2007级汽修班、2008级汽驾班的《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结果来看,合格率分别为72%、80%、90%,优秀率(85分以上)分别为11%、18%、2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满意度分别为70%、80%、93%。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完善“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显强.任务驱动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22).[2]盘亮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09,(5).[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4]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5]田妹华.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2).[6]刘琨,李爱菊,杜丽娟.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罗勇.职业院校数据库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8]刘远.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J].商场现代化,2008,(15).[9]金加龙.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建设的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作者简介:

丁娅(1976―),女,硕士,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技术与汽车服务营销。

14.浅析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篇十四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的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第一次正式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事情,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学习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年来,任务型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摒弃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快乐学习的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1.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开发有益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材料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英语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使用真实的教学材料,如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教学问题,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任务型教学方式在任务的设计上都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任务型教学不是以某个语言形式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而是以一个个任务作为引子,让学生为了完成各项任务而进行多形式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再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乐得做和做得乐。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

3.注重学生体验、语言实践,加大了语言实践的活动量。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而这种交际能力的获得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型教学强调掌握语言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任务型教学中,由于 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 work或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这样就将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了学生,那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总量就大大增加。因此,任务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4.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任务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任务要有层次性,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参加,绝对不能只让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不单如此,设计的任务的形式和要求要使全体的学生感到安全。不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老师学生面前做他们不能做的活动。活动的内容要避免触及学生的个人隐私。如生理缺陷,单亲家庭问题等等。在任务布置之前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任务的可操作性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前提。任务型教学要贴近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又要有可操作性。太难了,学习者会产生焦虑,太容易了,又会觉得无味。

二、任务型教学的模式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为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六点指南:第一,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第二,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第三,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第四,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第五,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第六,完成任务后应有一个具体的效果。

基于此,教师要善于设计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向学生提出任务完成方式,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的 基础上设计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创设听与说的语言环境,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教学设计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国际语言学家Wills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应设计好三个步骤:第一,前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手段解决任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这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学过的知识,使他们组织将要表达的内容,利于完成下个环节的任务。第二,任务环。首先是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机会用现有的知识围绕主题表达思想,教师的角色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干预学生的活动。其次是策划,学生可以草拟或预演最后要表达的内容,策划的目的是使最后的汇报内容清楚、恰当、有条不紊。当然,教师可以察看活动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则可以向老师提问。最后,教师请若干学生汇报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遗漏的内容,然后由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评议。第三,语言要点。语言点的教学要通过“分析”和“练习”来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奥秘,了解句法、固定搭配和掌握词汇,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William Littlewood曾说过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Together ,over-coming the isolation of the tradition classroom ,students with their teacher activate their skills and knowledge.Often this togetherness may take the form of overt speaking, but even in silent tasks students may keep asense of the classroom as a learning community.The activity that takes place is not unguided “busy-work”but purposeful movement towards targets and objects.Finally,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lassroom and the outside world is increasingly reduced , as the tasks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late learning to the whole domain of their experience.三、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本校名老师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尊敬的老师,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名老师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Weather, Teacher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1: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2: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3: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4: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并自制采访表。

5: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人填写采访表。6:小组汇报人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作出评价。7: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本校名老师的短文。

8: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活动设计来源于生活,它借助教材内容引入学科外和课堂外的五彩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通过做事来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学习的任务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校生活、学习习惯、兴趣和爱好息息相关,学生感到该任务很亲切,距离很近,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形式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和实事去做、去完成,从而愿做、能做、乐做。来源于生活的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和感知、认知学习语言的乐趣,同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15.任务型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1《英语 (基础模块) 》课程

《英语 (基础模块) 》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日常生活中, 英语已经成为常用的交际工具, 英语要和实际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包括工作和生活交际有效结合, 不能单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结合课程内容, 突出基础英语的实用性, 对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实用还要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相关的词语、词汇等, 以及听、说、读、写的技能相互融合, 相辅相成, 这样才能到达期望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提高。因此, 教学重点逐渐从纯理论教学转向以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英语 (基础模块) 》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础模块)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学校生活、购物、时间、日常生活、住房、食物、工作八个话题。《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要求。中职英语的教学要保证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更深的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英语教育。培养各种英语语言技能, 逐步形成在职场上的英语应用能力。养成一个爱学习, 敢学习, 会学习的好习惯。中西的语言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要了解, 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 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以及情感态度。由此我们判断, 此课程所要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英语日常用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 》课程是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类型的课程, 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中以演绎法最为常见, 以语言形式为中心, 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 过度重视语法知识与老师的教授。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以任务的形式来设计每一个主题, 让学生能够得到准确度额巡礼, 不要单纯的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必须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通过不同语言情境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账务语言知识与技能, 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工作直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国外任务型教学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实践历史了。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Prabu在Bangalore Project实验中提出的,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任务完成语言的产出,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他认为语言的学习本身就存在于任务的执行过程, 太过注重纠错与反馈都是不必要的。学习任务分为三大类:信息差活动、推理差活动和观点差活动。1989年, Nunan提出了交际任务的框架应包括有:目标、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情境等内容。他认为, 任务是一种侧重于语言意义的活动, 涉及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产出和互动。任务必须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目标、输入语料、活动、情境和角色进行分析与归类。1996年, Jane Willis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环活动和语言聚焦活动。语言聚焦活动令学生关注的是在他们执行任务和报告过程当中出现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即语言的形式。1998年, Skehan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大要点:意义是首要的;期待解决某一交际问题;任务与真实世界有一定的联系;任务的完成是首要前提;任务完成的情况是评价的根据。

通过以上的叙述, 我们可以了解到,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交际语言教学理论框架之内的一种教学途径, 把学习作为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 并把这些任务与课程目标有效结合, 两者相辅相成, 这是中心思想。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中也包括工作和娱乐, 这样才富有多样性;任务的主要内容则是要模拟我们日常在社会或学校所涉及到的活动和交际,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还要培养学生可以完成任务的能力, 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所以, 在制定任务时, 要考虑内容具有真实性, 题材要来源于生活, 任务的过程中要使用语言来交流, 这样才能达到语言技能的训练。完成任务后, 教师的点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非常重要, 教师要对好的任务进行鼓励, 对不足之处进行指点更改,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反思中前进。

3 任务型英语教学设计

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学习, 为此, 笔者试着把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合理的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其中, 举《英语》 (基础模块) 第一册Unit 8 Work Lesson 3 Applying for a Job为例, 把教学设计分为任务前 (pre-task) 、任务环 (task-cycle) 和语言聚焦 (language-focus) 三部分。

3.1 任务前阶段

该阶段目的是为顺利实施 (执行) 任务做准备。教师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提出单元任务主题:掌握社交礼仪, 学习面试英语。教师向学生介绍企业面试的相关背景知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升, 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明确地提出了要求;面试过程一般涉及英文简历的填写以及与企业代表的对话活动。这可以让所有学生弄清楚课堂上要进行的任务活动是模拟企业面试过程;让学生了解任务的具体结果是学习填写英文简历以及英语面试对话等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同时, 在此阶段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分组工作。每个小组选举一位组长, 其目的不仅可以督促组员积极的参与和讨论, 还可以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按照优劣结合的标准完成分组工作, 这样才能相互扶持、帮助, 做到共同进步。

3.2 任务环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要按组进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维持课堂纪律,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如学生有错, 要及时的记录, 不要急于纠正, 集中在语言聚焦阶段提出错误并给予纠正。

3.2.1 英文简历填写活动

教师呈现企业招聘会英文简历一份, 要求学生完成简历填写任务。教师以课本的简历和对话为主范例, 或可补充报刊、网络中的相关简历样本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在填写英文简历时, 可以利用小组的讨论来完成, 便于了解并掌握简历的内容与格式要求等。另外, 教师应强调简历中与面试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 如name,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school, education, experience, award and salary等,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完整的英语句子和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 要求学生用于小组的角色扮演活动。

3.2.2 面试题目征集活动

教师播放企业招聘面试视频一段, 要求学生讨论总结企业面试的题目以及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社交礼仪。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企业面试一般会提出的问题如下:Please make a selfintroduction of yourself./What is your name?/Which school are you in?/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at school?/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most?/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And why?/Why do you want to work for our company?/What kind of position do you apply for?/What is your expected salary?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再进行面试问题答案的讨论活动。

3.2.3 模拟企业面试活动

此环节为角色扮演活动, 每组成立一家模拟公司, 可根据面试情况拟录用学生一名。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都对企业设置做选择, 利用网络资源, 收集相关信息, 完成企业标牌的制作。牌子上列清楚该企业的名称、拟招聘的岗位、岗位工资以及工作地点等信息。继而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和角色分配, 组内两名学生扮演公司经理 (即面试官) , 其他学生扮演求职者。每组学生携带个人简历进行现场的求职面试活动。

3.2.4 模拟招聘会面试活动

经过之前的小组模拟企业面试活动, 教师还可设计班级模拟招聘会面试活动, 即大型招聘会的形式。全班推荐之前小组活动时表现优秀的面试官担任招聘会的面试官, 每家模拟企业拟录用的学生参与此环节的面试活动。此时, 三名面试官坐在前台, 随机地向求职者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对求职者答案的评价, 面试官可选择是否进行下一步的面试。当选择该名求职者的面试官继续提出不同的问题时, 求职者可以通过再次展现自我, 试图说服面试官录用自己。最后面试官必须做出选择, 提供各自认为合适的工资和工作地点。求职者自行选择公司录用。

3.3 语言聚焦阶段

该阶段围绕评价和语言分析来展开。教师在任务结束之后, 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度进行评价, 以任务完成的进度、参与的情况为参考指标, 对每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语言的掌握情况做出细致的评价, 优点要鼓励, 缺点要指导更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该面试活动课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模拟招聘会的形式, 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文简历的填写又掌握基本的面试英语, 还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从简单的简历填写到递交简历跟企业面试进行基本的英语对话, 再到挑战职场应聘环节争取更高薪酬职位, 从完成任务活动中体会英语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此任务是结合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的问题而模拟的, 真实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其中融入理论知识,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 热情度很高。

4 结束语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 学生要具有目的性的积极的对各样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尝试, 在体验、参与、探究、协商、讨论等过程中接触各种语言, 充分提取和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巩固旧知识, 构建新知识。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的进行交流、协商等活动, 在学习新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恰当的使用这些知识, 还需要监控到自己的学习过程, 审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交流中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 是社会交往者、协商者、组织者、帮助者等。

但是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 教师要注意“任务”设置要恰当, 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必须在学生可操作的范围内, 而且教师应客观地对学生做出公平的评价, 评价方面不要只固定在角色扮演活动这一项内容上, 还要结合学生的语言和合作的技能, 以及情绪态度等等, 还要把教师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考虑在内, 充分的调动积极性, 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成长。

任务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延展和补充, 对学生的勇于创新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要重点培养。任务型教学的利用和有效使用, 可以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更可以全面的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适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Nunan D.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5]程晓堂.任务型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龚亚夫, 罗少茜. (Gong&Luo) 任务型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6.任务型阅读教学刍议 篇十六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学生可以获取资料和信息,并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教师要明确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向,科学地布置阅读任务,确立英语阅读课的主题,并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完成阅读任务。

一、一个中心——明确任务

恰当、科学的阅读任务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判断、推理、分析和处理课文,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逐步提高阅读技巧,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两个基本点——教师导读和学生主读

1.教师导读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关键词,把握全文大意,并帮助学生扫清理解的障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知识,某些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以及人名、地名和文化生活习俗等相关知识。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生疏词和短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示,如阅读课文注释、上下文猜测、用简单英语释义、构词法、互换词组等,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2.学生主读

接触课文只是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了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必须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学习,即理解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了解文中的主题词、主题句或主题段,通过理解文中的主要事实来明确主题。学生可以采用略读法来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事实,用浏览阅读法来完成课后判断正误的练习,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或主题句来确定文章的结构,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段落大意。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做好了准备。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通过引导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归纳新词语、习惯用法、句型以及重要的语法知识,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范例让学生模仿造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实现三个教学目标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三个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②解读课文,帮助学生获取所需信息,把握全文大意;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容易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和兴趣。在任务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本中的知识,还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自考毕业生单位鉴定下一篇:羡慕不如行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