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2024-08-01

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10篇)

1.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一

修改稿:加强了与周大福高层文化理念的联系,同时增加了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在周大福企业中的分析和描述。大陆地区的企业文化观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近30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有:无论企业还时员工,诚信体系的崩溃,不重视道德力量;个体思想观念由原来重集体主义逐渐转变为重个人主义,同时带有鲜明的利己特征;个体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明显等等。但由于周大福在员工的选择上,采用适用的原则,所以目前在大陆招聘的员工所处的社会阶层,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受到社会剧烈变化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少,所以大多数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比较容易认同周大福企业文化中,重诚信、轻个人;重道德、轻利他;重付出、轻拜金的思想。目前的周大福企业文化,受到大陆改革开放中思想变革的影响较少,仍然保留了鲜明的香港华人企业的特征。但随着企业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的不断增加,周大福文化中的理念必将与大陆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个体理念有更激烈的冲突。

第三节 周大福企业文化的国际比较

纵观周大福企业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不同时段所形成文化元素,可以发现周大福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是以东方家族式管理模式为起点,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良,不断尝试采用并融合西欧模式、日本模式及美国模式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大陆企业员工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有的企业文化。东方家族式管理模式,即华人模式,主要是指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华侨开办的企业,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这些地区的华侨中,中国传统文化保留的比较完整,他们兴办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深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的影响,东方家长式的企业管理,重视社会道德力量。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入世的,于是,华人办企业有“实业救国”的理想,有“经世致用”的愿望,有自立自强的雄心;这些文化元素在周大福企业高层理念中,有明显的印记。同时,儒家思想重人和,提倡“和为贵”。自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后的2000多年来,积极有为的政治家,管理者都奉行这一原则,华人企业家也不例外,把择人、用人看作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周大福的企业管理中,我们也发现了鲜明的人和思想,在高层的理念中,重视工作上的平等和对员工的尊重,并有效的将该理念层层的传递下级管理者,这是实现人和的重要基础。道家文化本质上是无为的,但道家文化对辩证法的运用出神入化,有无为无不为、以柔克刚、以屈求伸、以退为进的主张。以儒、道两家精神为主,加上兵家的谋略,就形成了华人企业文化的主导。所以,海内外华人企业一方面都有创业的雄心大志,勤劳肯干;另一方面,重视人和的因素,形成家族式的管理,并讲究经营策略。

华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家族化。大部分华人企业家都是一些仁慈的家长式领导人,具有许多家长式的特征。他们大都是企业的创业者,经过艰苦奋斗赢得了企业的成功。在用人方面,特别是选拔管理人员,不是以一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在企业管理方面,不重视组织结构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服从关系。即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制度的创新,需要引入其他股东共同投资,华人企业一般也极力谋求控股或企业最大股东地位,以保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家长的专制与慈爱,手足的亲情与相残等现象在华人企业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家族式企业文化。我们在周大福的企业管理体制中发现,周大福强调的“家”文化,实际上就时强调家长式的管理,在上下级关系中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服从。同时,在选拔管理人员上,主要以上级主管的主观判断为主要权重,但我们发现,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周大福也正在试图建立一套应用客观标准来衡量选拔员工的体系,来解决企业规模巨大,带来的用人失误的问题。华人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重道德表率,重人情,轻制度建设,轻过程,重结果。大多数华人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奋斗才获得成功,成功以后,仍然保持着勤劳节俭、朴实谦逊、事必躬亲的作风,成为企业员工的道德楷模。企业家也以此为荣,经常以亲身经历来要求、鼓励员工。员工好坏的标准首先是品行如何,工作能力倒在其次。品行好的员工即使能力平庸也会受到鼓励和奖励,能力再强的员工一旦品行不端也难以被企业容忍。这些特点在周大福企业中,也很鲜明。但是,我们发现周大福根据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意图下,主动调整自身的问题,试图改变轻制度建设、和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比如,目前企业很重视流程和制度建设,并逐渐开始重视流程和制度科学化。但是周大福企业文化,仍然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进化,在管理上是强调勤奋、付出和领导亲身示范的理念。

周大福企业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香港企业华人文化与大陆改革开放所逐渐形成的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大陆地区的企业文化观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近30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有:无论企业还时员工,诚信体系的崩溃,不重视道德力量;个体思想观念由原来重集体主义逐渐转变为重个人主义,同时带有鲜明的利己特征;个体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明显等等。但由于周大福在员工的选择上,采用适用的原则,所以目前在大陆招聘的员工所处的社会阶层,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受到社会剧烈变化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少,所以大多数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比较容易认同周大福企业文化中,重诚信、轻个人;重道德、轻利他;重付出、轻拜金的思想。可以认为,目前的周大福企业文化,受到大陆改革开放中思想变革的影响较少,仍然保留了鲜明的香港华人企业的特征。但随着企业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的不断增加,周大福文化中的理念必将与大陆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个体理念有更激烈的冲突。

应该说,周大福企业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重要的是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主动的自我进化,主动的自我发展,克服华人企业文化的局限性,比如,封建家族观念、非理性管理作风、轻过程重结果等因素。我们在周大福企业的文化元素中,也可以明显发现,企业员工封建家族观念的淡化,管理重结果等文化因子的积极改良的尝试。

同时,我们发现周大福企业在自我进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限于改进华人模式中传统的企业文化元素,也借鉴了国际上其他文化模式的特点。比如,在周大福企业内部管理中,很重视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组织成立了工会组织,而企业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愿望也很强烈,而且企业树立了员工之间平等、尊重的意识,努力营造归属感。这是典型的西欧文化模式。西欧国家的企业文化除了重视质量观念和勤俭节约的传统以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西欧很多国家政府,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员工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有些企业不仅设有由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各级工作委员会,职工参与管理企业,共同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同时,企业尊重为本企业工作的员工,员工对企业也有一定的归属感。在这种文化中,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工作建议的愿望比较强烈,也使得员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比较高。周大福借鉴了这些特点,并已经把这些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虽然努力营造归属感,发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但只能说有一定的效果,至于如何衡量这些效果,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似乎没有一个理性的答案。

我们还研究发现,周大福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或者说管理控制系统,正由传统的非理性管理,向理性化管理发展;管理控制系统正经历由传统的家族协作性和官僚政治型向带有预算机制和业绩评价机制管理控制系统发展。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自主开发的TMQ系统,即工作量化系统。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以科学地量化地评价个人工作成果为目的,由周大福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虽然该工具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充分反应了企业高层对建立理性化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要求。而在国际企业文化模式中,强调理性主义管理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重视个人的作用,提倡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强烈的奋斗意识和进去精神,强烈的自我驾驭生活的意识,明显的雇佣观念和淡漠的人际关系等特点。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两条:一是突出个人能力,强调个人作用;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

这种个人能力主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能力和成就。二是强调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美国企业工作岗位以个人为主,具有严格的岗位职责规范和明确的责任、权限。决策以个人为主,个人负责,很少采取集体决策的形式。即使在决策前允许下级参加讨论,但最终决策权还在个人。在决策的过程中,每件事都有人负责,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工作相互推诿的现象比较少见;三是企业奖励针对个人,充分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谁做出贡献就奖励谁,个人以此为荣。

美国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企业文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其具体表现是:一是求真务实,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比较少。企业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讲究实在和独立性,不虚伪,相互沟通意见直接、明确,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讲究实际意义。如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就信奉“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干得有意义、有效果就好”。企业中开会也务实,主题明确,有什么说什么,说完就散。企业求实精神很强,加上美国人乐于创新和冒险,所以美国企业能够容忍员工因创新和冒险所犯的“合理”错误,只有犯过“合理”错误的员工,才被认为是创新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人。二是提倡科学管理和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20世纪初,泰罗创立科学管理就是从时间、动作研究及着眼于组织机构合理化开始的。后来,美国企业继承了这种传统,比较注重合理的组织系统、合理的管理程序、合理的职责分工、合理的工作标准、科学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受这样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比较严密、职责明晰,像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制等。美国理性主义企业文化重视制度、轻视感情和“面子”,管理中较少受人情关系纠葛的影响。

以上两种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中,突出个人能力的企业文化,确实对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励了职工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关系的摩擦和能量内耗。但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是员工合作意识比较差,影响整体力量的发挥;二是员工对企业缺乏感情,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和实现个人抱负的场所,对企业的责任感比较差,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强,缺乏对企业的集体荣誉感。而美国的理性主义文化一方面为提高企业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又为发挥团队作用形成障碍。由于企业只重理性、效率,缺乏感情与弹性,再加上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和各种硬性规定,使得企业管理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压抑了人的感情,在企业经营出现暂时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凝聚力。

把美国模式的企业文化与周大福企业文化的比较时,我们发现周大福企业文化中出现很多似乎矛盾的地方。比如,她重视集体主义,但使用了强调个人能力的工具——岗位职责说明书;她本质上重视感情,但形式上,强调制度第一,感情第二;她强调求真务实,但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在企业中也比较常见;她淡化人情关系的纠葛,强调就事论事,但处理实际问题时,又遵循儒家“人和”思想;她重视员工合作,但又利用了TMQ个人工作评价系统,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等等。总之,我们看到周大福企业文化传统华人模式中的文化元素与美国企业文化模式下的文化元素之间,存在大量的交融过程。最终能够融汇成一个什么样的新文化模式,如何在管理实践中更好的把握并解决这些互相冲突的理念,甚至将组织绩效发挥的极致。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在目前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上处于支配地位,并且易于在管理层面的实际操作,所以被企业作为管理工具经常采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儒家、道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家族式管理,由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目前缺少显性的、通用的管理工具,从而导致该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仍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竞争需要。在周大福,我们也发现了团队精神的痕迹。我们知道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团队精神。日本传统上是一个农耕民族,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和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的家族主义传统和与之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企业与社会“共存共荣”。职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身后的“血缘关系”,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家规,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正因为日本企业吧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的灵魂,所以,即使是企业经营者,也把自己放在“命运共同体”成员的位置上,提出不能把公司视为私有财产,不能随便拍卖。由于各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属于一个公司这样的信念之上的,所以日本企业是一个有机组织,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则是一个机械组织。我们在周大福也发现了提倡团队精神的印记,比如组织骨干员工进行拓展训练的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业余体育活动锻炼组织凝聚力的活动等等。很明显,公司高层在试图借用日本企业文化特种中团队精神的理念来试图加强本企业文化,使企业运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然而,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不是空洞的,在大中企业管理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般不轻易解雇职工,使职工产生成功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这种制度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而是日本家族主义传统的一种体现。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晋升工资主要凭工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工龄,这就限制了工人的“跳槽”现象,鼓励工人“从一而终”,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在企业看来,雇员服务时间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把劳资关系变为家族内部关系,劳资之间的冲突和交涉只限于企业内部,强调“家丑不可外扬”。这三项制度象三条无形的绳索,把工人们捆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心,为企业竭尽全力。而团队精神在企业具体经营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倡集体主义管理。在决策中,上下级之间除进行正式沟通以外,还像“兄弟”一样进行各种非正式的沟通,自下而上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一项政策往往经过反复酝酿,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后方拍板定案。这种做法虽然令欧美企业大惑不解,有时也影响企业效率,但在客观上却能起到群策群力、增强下属参与感、强化团队意识和协调感情的作用。与此相联系,在决策执行中强调合作互助,有意模糊个人的权限和责任,不突出个人,但个人却吧集体看得高于一切,体现着较强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献身精神。

其次,提倡着眼于人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能的生活设施,组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比赛及送结婚纪念品或生日蛋糕等,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特别是日本企业普遍开展的员工广泛参与的QC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成效尤为显著,这两项活动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人的重视和职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据统计,在日本企业的QC小组已超过100万个,每年发布的成果100多万项,创造价值几十亿美元。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更是盛行不衰,人人积极参与,每年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在数千万件以上,产生的积极效益也是惊人的。

第三,日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是着眼于团体,而不是个人。日本企业普遍认为如果太突出个人,不利于团队集体的合作。在管理中,只有把集体激励和终身雇佣制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体效率最高。相应的企业人事管理也以整体效率为出发点,多采用论资排辈的办法,避免因完全量才使用,而在一般员工中产生不安全感,降低团队士气,遭到习惯于团队工作的员工反对。

强调团队精神的日本企业文化,固然有发挥整体力量、强化集体意识的作用,但是,也有压制个人能力、妨碍竞争、不利创新等负面影响,甚至也存在文山会海、效率低下等现象。我们看到周大福在经营管理中,在激励体制上正试图采用等级制和年限制结合的办法,树立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在奖励上也以团队激励为主,经营管理的本质上还是集体主义为核心。但我们认为,虽然周大福的高层鼓励并发展企业的团队精神,但如何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缺少清晰的思维脉络和具体的手段。比如,在完成组织绩效的过程中,团队精神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似乎还是模糊的。此外,作为团队精神的载体,周大福的“家”文化,还面临这一个大“家”,众多小“家”的内部利益博弈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比较华人企业文化模式、欧洲企业文化模式、美国企业文化模式和日本企业文化模式之后,可以发现周大福企业文化是以东方家族式管理模式为起点,在公司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中不断自我改良,不断尝试采用并融合西欧模式、日本模式及美国模式的一些特点,逐步形成了现有的文化。她吸收了欧洲企业文化模式的重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尊重员工的理念;借鉴了美国企业文化模式中理性化管理的思维方式,试图建立一套明晰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同时,她试图吸取日本企业文化模式中的团队精神,试图利用“家”文化,解决归属感和人员流失等问题。周大福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大背景下,以商业实用主义为核心,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其他企业文化模式中的元素,来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们看到了周大福企业文化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没有解决如何文化力由理念上的“虚”变为执行上“实”的问题;企业文化发挥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协调功能和效益功能上,效果不明显并且无法衡量;企业文化的内部传递仍然以隐形传递为主,强调亲身示范的作用;但对于文化信号的接收一方,理解并实践企业文化的效果无法控制;在管理工作上,主要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驱动,而缺少至上而下的管理,以及两者有效的结合等等。然而,静态的观察和评价周大福企业文化的不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周大福本身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自我进化特征的企业,相信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周大福的企业文化将会日趋完善,最终将解决儒道思想在公司治理中的难题。

2.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二

一、国际营销的文化差异表现

国际营销实质上就是经营者跨越文化屏障, 到异文化环境下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在跨越文化的过程中, 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的作用, 企业与当地消费者之间常常因为各种文化差异而无法良好地沟通和理解, 这些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沟通方式的差异

沟通是人际之间或群体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但是由于许多沟通障碍, 造成了沟通的难度, 导致沟通误会, 甚至演变为文化冲突。比如在英语国家, 直呼其名, 表示平等、亲切和友好, 而汉文化中, 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 不能直呼其名, 否则便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大多数国家都是摇头表示反对, 点头表示同意, 但是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马其顿、保加利亚等国, 却正好相反, 即摇头表示同意, 点头表示反对。

(二) 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异两个方面:东方表现为互助依靠、重视集体、保住面子、亲密无间、喜好共性、人际和谐;西方表现为自主独立、突出个人、不留面子、注重隐私、注重个性、个人竞争。东方人重视集体利益, 但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集体对个人权利的任何侵犯都被认为是不合法的。

(三) 宗教与信仰的差异

宗教和信仰是文化中真正能够持久的基质, 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倾向和禁忌, 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宗教进行研究, 能够帮助跨国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各国人民的行动不尽相同, 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观念上的差异常常会使跨国营销人员感到困惑和苦恼。宗教上的禁忌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天主教规定教徒星期五吃鱼;印度教视黄牛为“圣牛”禁止教徒吃牛肉;伊斯兰教认为猪不洁, 不准教徒吃猪肉, 也不许喝烈性酒。所以, 牛肉的出口就不该考虑印度市场, 猪肉和酒的销售就不应该考虑中东地区, 否则就会触犯禁忌。

(四) 民族思维模式差异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 例如,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 而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 和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 而英美人注重“对立”。西方人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与东方人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常常是企业跨文化沟通中构成冲突的原因, 使营销者不得不予以注意。

二、中国与国外的跨文化差异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

(一) 中国与国外跨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官本位价值观

中国企业“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 董事长、厂长、经理都是上级委派, 大多缺乏“职业化”的思想准备, 往往把“从政”、“做官”作为奋斗目标, 有的甚至把厂长、经理作为升官的中转站, 因此在经营中求稳怕变、不愿冒险。这种“官本位”思想会与外方, 比如西方经营者的职业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发生直接冲突。

2、营销理念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 中国的市场经济历程实在太短了, 造成了跨国营销观念的落后。比如西方的营销者比较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 当企业效益好, 考虑追加投资, 并对现有产品改进, 积极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这种经营战略观念不仅体现在市场开发方面, 而且体现在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方面,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而我国的企业比较重视短期行为, 当企业效益好时, 首先考虑的是提高报酬水平。

3、营销管理方式不规范

西方企业强调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 从营销决策到营销运营的各个方面都依据制度进行程序化管理。但是中国企业比较注重人伦, 习惯于以领导的意图和上级文件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指南, 造成营销工作中的不协调和冲突。

(二) 跨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

1、难以准确把握国外顾客的需求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缺乏对其他国家的语言、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所以经常导致营销活动的失败。20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曾有一家生产“五羊”牌自行车的企业想在英国市场上销售其产品。但是投放英国市场后, 却无人问津。原来该企业把“五羊”译成了“Five Goats”在英语里“Goats”除了表示“羊”的含义之外, 还有“色鬼”的意思。

2、沟通障碍加大沟通成本, 增加营销管理难度

我国企业在跨国营销中往往太注重结果, 不是很注重有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使双方产生矛盾, 增加沟通成本。如美国商人在谈判时, 态度比较干脆, 一听到不同意的意见, 就立即表示反对,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若对方当时没有提出异议, 就认为对方是认可了;但中国商人往往不习惯于当面表示反对, 愿意在过后适当的时机才提出不同的意见。结果, 美国商人认为中方出尔反尔, 中国商人则认为美方太蛮横、盛气凌人。随着中国企业跨国营销的开展, 员工的国籍趋于多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会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行为准则规范, 这势必会增加营销管理的难度。

3、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

在一个员工众多、民族不同、价值观不同和权力分散的环境中, 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文化建设将变得十分困难。如果对中美日文化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三个国家文化存在的很大不同, 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成就, 低集权国家, 追求平等的权利, 典型的宽容文化, 对不确定性有更多的容忍。日本是较强的集体主义, 高集权国家, 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比较强烈。中国是很强的集体主义, 较高集权国家, 强调和谐, 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强, 喜欢稳定的生活, 知足长乐。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深入细致的分析, 注意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别, 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中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的策略

根据我国企业跨国营销中面临的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文化整合能力的高低两个维度, 将中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分为中国文化取向策略、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全球取向策略和全球整合策略四种。

(一) 中国文化取向策略

中国文化取向策略是指中国的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时忽视东道国文化环境, 将在国内取得成功的产品或经验直接向东道国市场延伸的一种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取向策略也是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初级阶段所采用的跨文化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取向策略是在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小, 中国企业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较低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由于企业的实力比较弱, 开展跨国营销的经验、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无力对东道国文化进行整合, 同时由于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小, 两国之间的文化传统、风俗习俗、宗教禁忌等方面比较接近, 文化交流比较容易, 从而也就有利于中国企业将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产品或经验向东道国市场延伸。

(二)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开展营销时, 充分尊重东道国的文化环境, 顺应东道国市场的需求, 将产品、营销人员、促销手段等最大限度的当地化的一种营销策略。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是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中级阶段所采用的跨文化营销策略。这时, 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营销实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能够对东道国市场的差别做出反应, 并能根据东道国的偏好和习惯, 比较灵活的处理东道国的营销活动。

(三) 全球整合策略

全球整合策略是指中国的跨文化营销企业能够对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进行最佳的整合, 通过文化间的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优化, 形成文化协同竞争效应。全球整合策略是在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中国跨文化营销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高级阶段, 文化整合能力比较高时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全球整合策略要求“全球思考, 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方式, 要求中国跨文化营销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既要具有全球战略思维眼光, 又要顾及地区差异特征, 力图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真正平衡。一旦在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寻找到了有效的平衡点, 其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管理经验、市场规模、品牌引力、研发能力、规模经济人力财富等方面的优势就会得到最大释放。目前中国的跨文化营销企业还没有达到全球整合策略的要求。这不仅是因为缺少“全球思考, 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方式, 更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文化整合能力低, 企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 但是这也必定是将来我国企业跨国营销的最终目标。

我国企业还要开展进行跨文化培训, 造就一批高质量跨文化管理人员。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和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通过跨文化培训, 公司职员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这样可减少驻外经理人员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 使之迅速当地环境并发挥有效作用;维持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障有效沟通;实现当地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等等。在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样不断减少文化摩擦, 使得每个职员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 达成跨文化和谐的具有中国国特色的国际营销模式。

21世纪是公司全球化的世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序幕已经拉开, 国际营销的步伐越迈越大。掌握跨文化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是我国企业能从容驰骋于国际舞台, 实现成功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章丽萍, 沈雄白.跨文化优势、冲突与管理[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9)

[2]陈欣.国际市场跨文化营销特征分析与策略选择[J].经济论坛, 2005 (9)

[3]李贻伟, 黎永泰.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的双刃剑作用[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4)

[4]蔡小于.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 2005 (4)

[5]杨雪.关于跨文化营销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7 (6)

[6]顾肃.对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 2000 (2)

[7]卢泰宏《跨国公司行销中国》[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8]黎永泰, 张毅.跨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的建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 (6)

3.浅议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篇三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中阐明,未来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不同文化所孕育 的不同文明的冲突。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很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政治、经济、个 人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今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在国外建立了跨国集团 ,我们企业的管理人才应该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价值观,对东道国的企业文化有一个充分的认 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东道国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的作用,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譬如 美国和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两者又作为东西方两个重要的国家,其 文化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也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美国人大多数是欧洲 移民,具有创新、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美国人更多地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崇拜 英雄主义。美国企业文化重视个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发展,鼓励每个员工自由地进行选择 。日本人乡土观念比较强,家庭式的集团意识较为明显。日本的企业文化十分重视培养员工 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集团主义精神,荣辱共存,使员工把忠于企业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基 本准则,牢固树立"我是公司的一员"的观念。美国的企业文化则带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的色彩,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契约关系,基本上是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内容,而并不要求员工对 企业有精神上的依附和感情的寄托,员工和员工之间是单纯的工作关系,彼此缺乏亲密的情 感等等。

当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如果不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价值观,在进行企业的跨文化 经营时,就会导致文化冲突,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 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有种族优越感、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不同的感性认识、沟通误会、 文化态度等。发生文化冲突则会产生极度保守、沟通中断、非理性反映。文化冲突是一种客 观现象,谁都无法回避,也无法制止。正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不同的文化结合点上,寻求 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东道国人力资源 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在我国 的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上,要采取以下

措施:

1文化融合,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人们总是对自 己的 文化充满自豪,视为正统。正如中国古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视国外为蛮夷荒芜之地,而西方对东方文化所感到的神秘和不理解,都是视自己的文化为正 统的缘故。所以我们要对对方的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和沟通。在此基础 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也 就是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发挥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的作 用。

2积极培训跨文化管理的人才。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 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而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 才的竞争。对于跨文化经营的企业而言,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 管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去从事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力资源进行跨文化开发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 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通常来讲,对人力资源进行跨文化的开发培训应包括:(1 )对东道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3)语言培训; (4)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养;(5)地区环境模拟等。

3人才的本土化战略。本土化的实质是国际化企业把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 方面 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也是承担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本 土文化的过程。人才的本土化,可以减少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过程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作 用,从而激发文化差异对组织效率的促进。人才的本土化也有利于国际化企业降低海外派遣 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4长期导向性。跨国经营的企业要有一个长远发展目标,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发展, 实现 企业自身的目标;另一方面为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实现一个双赢的 局面。

4.试论企业制度文化的国际差异 篇四

一、决策制度文化比较

美国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是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精神之下发展起来的。以自由、平等观念相当强烈,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不可剥夺的权力。正是这种天赋人权形成了美国文化强调个体、重视个体的特点,体现在其决策风格上,则是管理上注重授权。美国企业相对于中国企业, 拥有上下级之间较小的权力距离,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美国人在“管理”这一概念的含义中,特别强调“授权”,他们信奉最接近过程的人最了解这个过程和问题,对问题最有发言权。美方的高层经理通常会给下属制订一个目标,然后就是由下属来达到这个目标和成果,高层经理只是以成果来衡量目标,至于中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他基本上是不会干预的。任何一个层次的部门经理,都可以在部门的范围之内作决策,如何把工作做好,只要不违反公司的商业道德即可。决策上的个人主义,由于美国文化当中强调个体、重视个体的特点,加之美国企业当中的管理者通常拥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比较注意自己个人的意志,因此主观性比较强,

美方的管理人员我行我素,通常滥用权力,根据现代管理理论, 这种个人决策制有其长处,即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行动迅速,工作效率较高,也易于考核领导业绩。但相应也有其不足之处,即受个人能力、知识、精力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很多美国管理学家也已经发现了美国企业这种个人决策方式的局限性,哈佛大学管理学家洛奇曾经指出,历来指导美国经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已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向日本的集团主义学习,提出治“美国病”需要“东方药”。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认为,日本企业“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是值得美国企业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美国人注重个人决策,从不依赖他人,也不太考虑下属意见,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认为征求别人意见是一种软弱的表现,雇员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关系较为冷谈。由于个人决策,所以决策过程快,但执行过程慢。

5.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五

blg公司对青年员工有严格的训练体系。青年员工经验少,刚从大学毕业,但公司会信任他们,交给他们一些重要的工作。对每位员工每年都有目标责任制,给员工一定的权利、一定的机会、适当的帮助和管理,使之达到每年合同中的目标。

blg公司给员工好的工作和待遇,一份优厚工资和资金必不可少,使之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公司有一套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如有员工离开,要仔细了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离开。“员工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员工都有一份自豪感,成为blg的一员是一种自豪和骄傲。”“要让员工有责任心。工作时间过长人们会有厌恶情绪,可隔一段时间,我们会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调换并满足他们。”“在blg团队精神很重要,但团队精神不等于大家在一起干活。要使职工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在blg公司以人为本被解释为:“在内部以员工为本;在外部以客户为本,如保证物品到达用户手中时是完美无缺的,同时给客户提供包装箱的回收服务。我们还让员工知道环保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知识点:

一、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

范文网

如何判断你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标语,还是员工手册上的行为守则,还是你们老板天天讲的那些精神激励讲话。或者这是你们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有可能这完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假象,企业文化的显性部分很容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核心的内容,即企业内容对于各种事物及矛盾的真正看法就不是那么直接和明了的。

你可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它可以帮助你分析所在企业文化的实际内容。

6.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朗,政治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世界历史形成以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今天在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同时,也要加大民族文化及语言对世界的影响力,这也必将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层次的进一步加深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交往日益广泛,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人了解中国以及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可以说汉语国际推广,尤其是以孔子学院为依托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尤其是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汉语推广研究,更是适应我国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所趋 尽管说我国关于跨文化的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然而跨文化与我国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语言推广结合的研究却还是一个新项目,新领域所以说,这个领域的研究应该提上日程 本文在对跨文化理论和文化生态理论,以及文化语言学等,多学科理论的认知的前提下,具体以韩国孔子学院为样本,结合了韩国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质,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韩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民族感情等诸多要素指标的量化,通过定量和定性的逻辑过程,抽象出可供我们实际展开项目开发和设计理论建构,同时预期了项目的发展趋势,并为项目的设计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标题: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管理 专业:对外汉语 学位:硕士

单位:山东大学@ 关键词: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汉语国际推广 项目管理

论文时间:2008 分类:H195.1

导师:宁继鸣 黄历鸿

语种:中文文摘

URL: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管理 来源:数字图书馆 http://dris.hust.edu.cn/view/6820542296.html 汉字对外汉字教学汉语教学汉字本体字本位

汉语教学韩汉现代汉语否定句否定词语法教学

发音教学韩国中学生汉语教学辅音教学法

汉语学习哈萨克族学生否定结构偏误语料

对外汉语教学介词语法意义义项联系

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校园用语语言文字学 韩国高级中学中国语教育汉语教学教学课程教学法

文化模式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语民族文化文化教学汉民族文化词汇学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语体风格表达技巧

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教育学课堂教学 标记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本体

在日华人子女汉语继承语教育华文教育母语教学教学方法国际型人才 需求分析语言培训市场海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总体设计营销法则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现代汉语同义词近义词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汉语学习

泰国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教学模式

汉语被动句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动词谓语句句法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极限性程度补语语法结构语义关系语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泰国中学生学习环境策略选择调查问卷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管理

泰国中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现象中介语语料分析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会话结构语料分析言语交际话轮转换机制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教材习题设置教材编写数据统计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焦虑感蒙古国学生问卷调查阅读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练习课堂操练教学模式互动关系

汉语教学一年级泰国学生词语偏误词语教学

认知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阅读能力汉语言语技能汉语阅读阅读方法 语言教学外语学习双向教学语言系统比较语言学外语教学习得序向对外汉语教材语言迁移选定量目标量教材编写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词汇习得词汇呈现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最低量基础词汇非汉语环境

对外汉语教学反问句句法结构语义语用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惯用语汉语词汇偏误分析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句式探究偏误例句教学质量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泰国汉语教学汉语推广调查问卷教学组织跨文化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形容词重叠形式二语习得调查分析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模式语言交际能力数据统计问卷调查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疑问句语言习得蒙语偏误分析问卷调查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教学课堂小组活动教学方法话题选择

现代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语法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学习策略口语语法汉语口语教学对策 汉语量词自然语料学习策略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课阅读教学阅读训练

留学生汉语口语自我修正口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语用教学对外汉语话语标记

对外汉语词汇处理教材

泰国华文教育华文教学汉语教学教育管理

汉语韩国语言形容词重叠重叠词汉语对外教学

留学生汉语教学心理机制 合作学习话语分析小组互动

汉语教学汉语教材美国环境

汉语词汇概念隐喻学龄前儿童空间移动源域

对外汉语教学受事前置句现代汉语被动句谓语动词前加成分后附成分

整体素质跨文化交际汉语教学香港地区普通话

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数字化系统教育评价理论学习理论 介词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介词教学偏误分析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被字句偏误分析朝鲜族中小学句法结构

交际策略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教学

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教材教材编排

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网络教育数据库

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课程

大学语文教学策略人文素质培养方式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教师培训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语普通话地方性普通话方言

话语标记语汉语教学交际策略 恭维语礼貌言语恭维应答对外汉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

汉语教学语法学比较教育学副词中介语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学员分析远程教学网校问卷调查计算机化教学

汉语教学语法学俄罗斯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表现分析

文化定势汉英禁忌语委婉语中英文化

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市场教育市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语文能力培养职校学生语文能力

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把字句汉语教

越南学生汉语学习语音偏误偏误标记

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混沌阅读小说鉴赏能力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趋向补语习得过程偏误语料

汉语词汇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泰国学生

把字句偏误分析韩国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

民族杂居初中生书面表达语言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方式交际能力培养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比较句式结构语用偏误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副词教学总括范围副词留学生语用偏误

第二语言中介语内部大纲儿童汉语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概念合成特征映射二元处理理论概念整合

文化多元性互动第三视角双向文化

语文课程新理念写作过程

留学生阅读心理元认知能力阅读眼动汉语阅读

越南学生汉语学习补语偏误分析 汉语学习母语偏误汉语教学语料参考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问话言语行为理论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语料库语用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插入语语用学教学体系语用功能语篇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学介词替换句法功能介词对介词向配价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转折复句教学语用偏误语法体系语义分析法课堂教学句型教学

7.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七

1.企业文化异国的文化冲突

我国的企业文化定位与国际文化整合滞后, 影响着企业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 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与国际上的不一致, 有的即便在形式上通过合并走向国际化, 但在组织目标和内涵上很难实现国际化。原因是:我国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影响, 企业内部未形成成熟一致的文化, 语言文化导致了沟通障碍, 行为举止导致了交流障碍;在国际市场上, 客户需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困难, 增加了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冲突。用什么方式使我们的文化融合于国际化, 需要什么条件, 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新问题。解决文化层次的冲突, 要求我国企业家在走出国门之前, 必须了解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 尤其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在语言和情感沟通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降低文化冲突, 提高企业文化的国际融合度。

2.企业文化异国融入的约束环境

对于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 要想让异国的顾客认可和购买你的产品, 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特别是把企业品牌与文化品牌结合在一起推向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受各国文化影响的因素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欧美企业文化, 一种是日本企业文化, 一种是以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融合型企业文化。文化在各国细化中又有不同, 如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 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人成就。欧洲文化受基督教影响, 基督教为欧洲提供了道德楷模。法国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 骄傲和优越感, 因此法国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意大利祟尚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性差, 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德国人的官僚意识较浓, 组织纪律性强, 勤奋刻苦;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 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统一, 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共同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的文明国家, 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其中既有积极创新的一面, 也有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消极一面。如何将我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 是企业和国民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3.企业缺少国际文化品牌

“中国有世界级的产品, 无世界级的名牌”;“中国有世界级的企业, 缺少世界级的企业品牌”;“中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缺少融入世界的多国文化”。这种有品无牌的状况正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尴尬。而这种差距并不是我国企业产品本身性能和质量方面的差距, 而是企业缺少最重要的一种灵魂, 也就是品牌“灵魂” (文化) 在市场中的缺失。国际文化品牌在企业品牌战略中的差距, 使我国多数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有品无牌”, 导致更多企业充当了为外国贴牌生产的“打工仔”。

4.企业国际化战略中“企业文化国际化问题”

海尔、联想和TCL通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 在国内已形成了各自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解决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内部有效性问题。在国内市场上作为行业领军者, 这三家企业的产品处于高端品牌区域, 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外部功能。但这三家企业走出国门后, 产品被国外消费者排列在低端区域, 究其原因, 企业各自原有的管理制度与当地员工已内化了的文化观念不一致, 企业文化的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均面临需要根据当地文化和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进行重建的难题。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位置, 调整、重建原来在国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 与他国差异性的文化相融合, 是我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 必须重视的“企业文化国际化问题”。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金钥匙”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 我国企业和企业家在与对手竞争或合作的平台上, 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 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符合先进企业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时代特征、独具特色、国际化的企业文化, 这是我国企业文化走向世界、取得成功的“金钥匙”。

1.企业文化国际化是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佳能公司行为指南中的第一条就是国际人主义——理解异国文化, 努力成为诚实而有活动能力的国际人。我国企业能走出国门的不多, 国外更缺乏对中国企业的了解, 有的国家对我国还怀有偏见。要想使我国企业能够走向世界, 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就一定要先传播中国文化, 引起世界对中国企业的注意;然后与各国文化进行整合, 通过文化国际化的传播, 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要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国际化的成功经验:第一, 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 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第二, 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三, 重视企业整体物质和精神环境管理, 培养员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激励的团队精神;第四,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 为企业献计献策, 树立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与企业共命运。

2.建立“企业国际文化服务中心”, 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同, 民族文化上存在差异, 导致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困难, 因此企业应先熟知产品进入国的文化内涵。企业自身了解国外文化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果建立一个“国际文化咨询服务中心”专门为企业提供服务, 使企业在生产某一款产品时, 注意产品的命名和包装, 或事先了解产品进入国的一些注意事项, 就可消除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产品准入障碍。如我国企业的产品说明书被各国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后, 对同一产品的理解会产生语言上的差异, 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曾在国内知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后, 其品牌被直译为“white elephant”, 这种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 “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 可想而知这个品牌怎会吸引消费者购买呢?还有一些外来语和中国语言根本无法翻译成对方国家的语言, 需要寻找近似的语言来表达, 难免会出现偏差。通过“企业国际文化服务中心”可解决上述问题, 有利于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搭建企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对方, 进行文化的多元交流, 应搭建企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引进国际文化并消化吸收, 同时将我国的文化和品牌向国外推介, 打造企业国际文化的产业链。其宗旨是增进双方的合作与了解, 寻找共同点, 为企业产品的生产、推广奠定基础;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深入了解我国企业, 认可我国企业的产品, 扩大市场空间, 提高市场占有率。

4.打造企业国际文化品牌

创建企业国际文化品牌, 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企业在创建产品品牌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创建国际文化品牌,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塑造企业名牌形象。产品可更新换代, 但企业的信誉品牌不可替代。通过实施国际化文化发展战略, 发展壮大国际文化产品品牌, 可使企业在产品同质化情况下, 保持领先优势。

5.培育大型跨国文化集团, 带动企业文化国际化发展

8.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 篇八

关键词:国际市场;文化适应策略;市场营销

(一)文化适应的提出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适应是指,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通过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营销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使决策在实施中不但不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而且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取得竞争优势。

詹姆斯·A·李提出了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克服自我参照准则影响的四个步骤:(1) 确定本国文化特征、习惯及规范的问题或目标。(2)确定国外文化特征、习惯及规范的问题和目的,并做中性评价。(3) 在问题研究中避开自我参照准则的影响,认真检查自我参照准则是如何使得问题复杂化的。(4) 在避开自我参照准则影响的条件下,重新确定和解决有关问题,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国际营销人员公正地去审视他国文化并接受目标国有关人员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区了解并适应他国文化。

(二)解决民族中心主义并认同文化差异性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工作的营销人员要理解他国的文化,必须理解本土文化,尊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性。跨文化沟通的营销人员必须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文化背景、文化精华和糟粕演变的理解,从而树立动态的和关联的文化观。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沟通中,意识到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异同参照系统,从而树立起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同时,在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的过程中,不能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他文化,用本土文化的范畴和价值观念去判断评价他文化,对他国文化存在偏见和歧视,要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各自的精华和研究价值。国际营销者应对可以做的和禁忌的要有文化敏感性,不要照搬国内的习俗和消费模式;对出现的各个问题要善于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辩证地寻求答案。

(三)产品设计和销售的文化适应

文化对人的影响最终是通过行为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国际营销者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注意各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切忌不可把本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强加给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而造成营销障碍。

产品是由品牌、包装、式样、色彩等一系列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其需求与审美观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要求特别强。非洲人常常喜欢醒目的颜色,因而包装可以选择国旗的颜色。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在确定产品包装色彩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在目标市场国代表了消极的意义,是否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在产品设计时,要注意是否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否则就可能造成产品的滞销。

根据目标国的文化特色设计出适合目标顾客群口味的产品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最好的做法是:先在目标国市场进行文化调研,了解什么行为在该国是被人们接受并认可的,又有哪些做法在目标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一种禁忌;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以及企业制定的总体营销目标草拟一份营销计划书;再就是将营销计划书交由当地的营销权威专家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请示总部海外营销小组;最后按照总部指示,结合当地营销专家的意见做好营销方案,成立一支熟知当地文化体系的高素质营销队伍进行产品的销售。

(五)加强文化适应理念并实施跨文化管理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要注意创建学习型企业并强化文化适应理念。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将“跨文化”纳入和作为企业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文化适应理念植入企业文化当中。强化文化适应理念与管理的任务,应根据企业推出产品、服务与国际市场的文化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他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加强对跨文化营销知识的调查与研究,组织跨文化营销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大量的跨文化高级人才,形成强有力的跨文化营销的团队,增强企业与营销人员对目标国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进行跨文化营销沟通创新,为推行全员跨文化知识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深厚的跨文化融合的底蕴和功底,促进企业在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实行跨国经营并进行全球营销的企业,面临的是具有文化差异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必须在充分了解不同文化的各要素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文化适应理念,实施企业跨文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研究跨文化营销的机构,便于企业系统地、科学地领悟跨文化营销的精髓与真谛。

最后在跨文化管理中,要以充分理解跨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基本出发点,承认本土文化与他文化存在差异的事实,是保证跨文化营销有效沟通的前提,同时,还应发扬中国跨文化营销沟通的光辉传统,结合成功的跨文化营销经验,采取符合跨文化营销市场环境的经营策略,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的跨文化营销因素。

(1) Philip R. Cater, john l. Graham,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第11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甘碧群 《国际市场营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

(3)桑德拉·黑贝尔斯 《有效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魏婷 期刊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刊号 100038)。

(5)彭咏虹 期刊《当代经济》 2007年第8期。

9.国际文化贸易整理 篇九

1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意义是什么?

①文化贸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其通过贸易而带来的直接收益仅仅是利润来源的一部分,衍生的其他相关产业收入比直接收入要高的多。

②文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具有整体带动作用。文化产业远远超越了信息产业的物质领域,他以其特有的广泛性和渗透性提升着物质生产领域的文明程度,带动着科技、休闲、传媒、体育等庞大的产业群体蓬勃兴盛,推动着人类知识经济时代高级阶段的来临以及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③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改变文化贸易中的严重逆差现状,进而改善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格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2日本动漫产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原因:①日本人很喜爱动漫,漫画文化非常发达。②日本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③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日本动漫作品在文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风靡全球。

启示:①大力开发原创作品。②大力完善和优化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③加强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④重视动漫的品牌建设。

3何谓版权贸易,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⑴所谓版权贸易,是指通过商业方式,在不同的法人或自然人之间进行针对版权的贸易行为。版权贸易的标的物是版权,而版权包括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两部分。一般所说的版权贸易主要是针对版权中的经济权利。⑵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的问题:

①我国对外版权贸易逆差严重;②国内版权贸易发展极不平衡;③版权贸易的输出地有很大的局限;④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内容单一;⑤版权代理机构政企不分;⑥版权贸易专业人才严重缺乏;⑦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营销水平不足。

⑶应对策略:①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制定出版业的产业政策和竞争策略;③扩大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④以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的出版业,大力发展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业;⑤引进国外资本及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出版业的竞争力;⑥大力开展图书进出口贸易和版权贸易,增强出版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4请简述美国电影产业的对外扩张策略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对外贸易的启示?

⑴对外扩张策略:①好莱坞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的分支结构,逐渐形成好莱坞影片一统世界电影市场的局面。②各大电影公司利用独立制片人来减少成本,将重点转向国际化,考虑开发欧洲、亚洲等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③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占领国际市场,好莱坞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介美国电影。启示:①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形成产业规模;②加强电影产业的国际营销力度;③在电影贸易中善于利用文化因素;④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贸易的支持。

5请简要介绍中国国际电影贸易的情况,并论述其开拓国际市场的品牌策略?

⑴中国国际电影贸易情况:①中国对外电影贸易仍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产生了反响,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国产电影的成功仅仅局限于“影响”方面,而对于真正的市场成功而言,国产电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③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市场狭窄,最集中的就是日本。⑵策略:①优秀作品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根本。对于改变中国对外电影贸易逆差,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而言,拍摄出优秀的本土化产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②注重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其电影的主体思想应该是本民族所独有的,而又能为其他的民族所理解和接收的。

③大力培养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来说,现在最缺乏的是国际化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电影人才,但是,适应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却十分的缺乏。

④完善电影发行体制,建立多种海外市场渠道。国产电影之所以不能进入西方国家的主流院线,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建立直接的海外发行渠道。

⑤加强与国外电影界的合作。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依然是中国电影应该走的路。电影创作根本不可能依赖一国资本和一国市场,作为导演就应该被迅速纳入电影全球化的系统,这样才能维持创作的连贯性。

6中国对外演出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走出去策略?

⑴问题:①引进演出票价虚高;②对外产出贸易逆差严重;③海外演出节目类型单一,难以形成规模。

⑵策略:①政府合理引导规划,统筹发展;②积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③重视演出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运作和市场营销;④鼓励中国演出团体加盟海外有实力的演出协会,为中国演出团体“走出去”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7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主要策略?

就整体而言,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解决政策、市场、产品等几个层面的问题。⑴在政策层面:积极介入当代国际文化贸易规则。

①在UNESCO和WTO两套话语之间保持平衡;②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规则的塑造。⑵在市场层面:明确目标定位。

⑶在产品层面:打造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名牌产品。①产品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8中国电视节目的主要交易市场有哪些?

①上海电视节②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③四川电视节④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 9文化偏好、文化折扣、规模报酬递增及文化产品的特性;

⑴文化偏好的特性: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自己对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熟悉的产品。

⑵文化折扣的特性:那些对产品所反映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方面内容不熟悉的消费者,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⑶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⑷文化产品特性:生产过程特性;复制过程特性;明星元素特性;销售特性;资产地租特性;购买动机特性。

10查尔斯﹒兰蒂将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链分析法引入对文化产业的解释,他提出了哪五个阶段的过程?

①开始。这表现了创造性过程本身。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创造性过程必然是与专利、版权和商标联系在一起的。

②从创造性到形成产品。这是指那些推动生产过程的角色——经理、生产商、编辑、设备供应商、电影和照片实验室、技师等。

③流通。这是指文化产品如何被传播——代理商、发行人及各种参与促进流通的中间人。④发送机构。发行的结构因素包括剧院、电影院、书店、音乐厅、电视频道、博物馆、杂志。⑤观众与接受。批评家的角色、市场营销和公开行业。11国际贸易的障碍包括有哪些? 国际贸易中有三大障碍:

①关税壁垒,如强迫接受关税的财政措施。

②非关税壁垒,如法律及实际操作中的保护性配额。

10.国际文化节总结 篇十

亲心茶艺缘是由四年级家委会承办的中国道之茶道。整个活动可以概括为四方面:

1.高雅中提高素养

清新雅致的布置仿佛向大家诉说着生生不息的文化馨香和精神余韵。悠扬的古筝,如细水潺潺,婉转清流,中华文化的风骨在学生的古筝声中袅袅传承。“未曾有声先有情”,学生动情地演奏吸引了诸多来宾驻足观看,亲亲学子向大家展现了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轮流演奏,在前期的准备中,这三位孩子在得到陈凌云老师的曲目推荐后,一有空闲就主动到办公室练习弹奏,这应该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吧!案几上点缀着青松、柳枝、书画,各式茶具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值得欣慰的是,从26号提前布置完毕直到活动结束,没有一位学生伸手随意乱碰,都只是近距离地静静欣赏,细细感受。我们在大厅门口为全体学生准备了大茶缸,共准备了600多个杯子,一开始策划时生怕出现学生一拥而上或乱扔纸杯的现象,于是安排了两位家长志愿者,活动开始后,家长笑言道: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非常有序,我们都不用管了。看来,亲亲学子的文明素养确实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高雅的场景布置也是促进学生明礼修身雅言雅行的有效载体。

2.赏茗中增添自信

25款茶叶都用中英文标识,分门别类地摆放在长台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为了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我们决定将静态的茶叶展示动态化,也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平台,于是特地在班级中选取了6位平时表现并不出众的孩子参加讲解;基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我们在最后一周将原计划的中文介绍改为全英文,看着学生自信从容地展示,我确实被打动了,来宾们的连连称赞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原来只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平台,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确实需要放慢脚步,欣赏每一个孩子。活动开始前,孩子们还在互相鼓劲互相叮嘱着:要注意站姿,面带微笑,别给四年级和我们学校丢脸。听到这句话时,我笑了,欣喜孩子们的天真,欣喜孩子们的成长。前一周,由于茶叶介绍涉及很多专业词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除了在校沈惠和我参与培训外,放学后,还有家长志愿者在班级微信群中对孩子进行一对一地语音辅导。家长和孩子的这份坚持和执着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和触动。

方桌前,我们的家长志愿者用娴熟的手法展示了精妙的功夫茶道,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并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艺师的表演和耐心细致地解说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我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活动中,外宾们连声赞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想要将茶叶带回国,结束后,当学生将茶叶送到外宾手上时,在孩子们心中肯定油然而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活动也吸引了诸多家长孩子老师纷纷围坐过来,4班的一位男生正是茶艺师的儿子,他边给大家沏茶边讲解着喝茶、饮茶和品茶的区别,孩子们听得津津乐道。这个孩子属于班级的学困生,但是当他眉飞色舞地讲解时,同学们都投以崇拜的目光,这不仅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更是增添了孩子自身的自信。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又涉及到水和电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在策划时排除了培训孩子做茶艺师的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接下来,我们年级准备请这位茶艺师家长在年级做几次茶文化的宣讲和茶道的表演指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或许还可以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增设相关课程,逐渐形成特色民俗教材,每个年级有不同的民俗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民族风俗的同时,树立民族精神。

3.缘会中学习待客之道

古有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今日我们“以茶会友聚嘉宾”。以茶会友,向来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待客以清茶一杯,看似淡泊,实含深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主人的热情正像炉火一样热烈。一波一波的中外来宾、家长孩子闻香而来,茶艺师为孩子们讲解,当主人为你沏好茶时,你可以用上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轻叩两下表示感谢,孩子们顿时就成了君子和淑女,同时也学习到了待客之道礼为上,待客之道茶为先。

4.合作中提升凝聚力

看着忙碌的四年级大小志愿者们,井然有序,迎宾、宣茶、引座、蓄水、沏茶、洗杯„„付出更多的是前期准备。首先要感谢我们年级的班主任,正是她们的积极推荐,才组成了我们这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前期,我组织家委会召开了四次会议商讨方案,提前将整个流程细化并做好分工,同时建立了微信群,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分工每个成员都抢着干,没有任何一个人拈轻怕重,这种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一个月来,一次次地调整内容,修改细节,一次次地逐字逐句校对,常常加班至很晚,想着这么多的家长和自己一样牺牲小家为着大家,我又何尝不是累并快乐着呢?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家长的这份热情与执着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给所有的来宾准备了主题肩章贴在胸口,为了能让大家更充分地感受中国的茶文化,还商讨设计了一本有关中国茶的中英文宣传册送给所有的宾客。为了节约活动经费,所有的设计和翻译工作全部自己承担,其中部分翻译工作也得到了英语组老师的鼎力相助,感谢团队带给我的力量。在大家的努力下,本次活动,包括灯光搭台共花费了四千余元。

由于一般的茶席桌都是实木桌,之前一直苦于借不到地道的桌子,王岚老师建议的书法桌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26日我们进行布置彩排时发现之前申请的两张不够,这时候徐菊芬老师得知我们的难处后,爽快地答应将她场地上的3张书法桌让给我们,于是,家委会们二话不说就搬了20张课桌椅去对调了3张书法桌。

“亲心茶艺缘”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展示,更是孩子、家长与老师构建的完美团队的凝聚,正所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们享受合作带给大家的快乐。

国际文化节是我们学校向家庭化学校、国际化学校、和理想学校迈进的枢纽,给了每一位同学释放活力,彰显个性的机会,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27日上午亲亲中华情活动,无疑成了一个传统文化集结的地方。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新奇、激动、溢于言表。每到一个场馆,孩子们都沉浸在精彩的节目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在中国道中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秀、中国韵等节目都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文化的舞台,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艺术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中国坊、中国画中,孩子们那专注的神情,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时,孩子们自豪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做起介绍。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年段的育人目标之一“学会交往”,在前期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着重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做到言行举止文明大方,积极与他人以及外国友人交流。

相信有个老师已经看到过一位参加中国颂的一年级家长写了这么一段话: “作为家长,本人昨天最感动的是四年级小朋友演绎的《少年中国说》。孩子们身着民国华服,静静伫立,当雄浑悲壮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开始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听到这儿,本人已经鼻子发酸,眼眶发热。因为这突然让我想起平时在柴米油盐上计较太多,在五子登科上向往太多,很多时候已经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了,也忘了告诉孩子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当诵读到“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全场的观众都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相信每一位家长的内心都共鸣了”感谢我们的老师和孩子,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拾起了作为中国人的信心。是啊,一个有理想、有素养、有健康的中国少年定能让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学科活动兼容快乐益智于一体,孩子们都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井然有序,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每一个活动点的老师应该都能感受到,当孩子们顺利过关得到一个印章的时候,那满脸喜悦的神色是多么动容。我想,如果每个活动能考虑低、中、高段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置不同难度的项目,应该会有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第二天孩子们在美食节中饱口福,跳蚤市场中饱眼福,运动会上燃激情。营业员们在跳蚤市场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其他孩子也从中树立理财观以及勤俭节约的美德,同时也在讨价还价中提高了应变能力。运动会入场式上,我们年级的主题是品国学经典,做阳光少年,瞧,孩子们各个精神抖擞。比赛场上,看着那一个个奋勇拼搏的身影,怎能不为之动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组女子800米比赛的起跑瞬间,四

(三)班很有实力的王靖菡同学,被其他运动员无意撞倒了。摔倒在地的那一刻,围观的师生和家长都惊叹一声,想要上前搀扶,谁知她顾不上左臂的大片破皮出血,自己迅速爬起,奋起直追,从最后一名很快就追到了第一名,而且一直保持这个名次到最后,勇拨头筹,为班级赢得了一块特别有意义的金牌。家长的一番话更是表达了我们的心声:“赛后,妈妈看到你手臂上磨掉的一大块皮,很心疼,但更多的是骄傲,你有这种坚持的毅力,能吃苦,这种品质以后一定能让你在人生中收获更多的金牌!”孩子自己也在日记中说道:“热血在赛场沸腾,荣誉在奖台收获。不为鲜花的围绕,不为刹那的荣耀,只有执着的信念,化作不停的奔跑,相信自己,我们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梦想在我们手中。”是啊,做一个有理想的追梦少年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第三天,走出校园秋游,增长见识。今年的杭州低碳博物馆之行,孩子们异常喜欢。对于一些低碳的新兴技术很感兴趣,不仅能看,更主要的是还有很多动手体验的项目。孩子们深深地被科技的魅力所吸引着,探究着各种科技。直到返校时还有很多孩子说:“我要爸爸妈妈再带我来一次!”回校后,有孩子总结道:我觉得博物馆电梯没开,虽然我们走得有些累,但其实就是低碳的表现。同样我们也在“我是小小评论家”的调查表中看到了孩子们的创新和思辨能力。

三天的活动结束了,很多家长也在不同的平台发出了感慨:感慨自己当初选择亲亲是正确的,感慨学校高效的活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感慨于所有老师家长同学的众志成城,四4班有个家长在朋友圈中感慨:有幸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国际文化节,让我毅然决定儿子今后也要报读读亲亲学校。家长对老师、班级、学校的高度认可鞭笞着我们需要不断进取,做好做细工作,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为创办理想学校而努力。

当然,每次活动都是对工作以及学生文明素养等方面的检阅,我们年级的师生在以下方面仍需努力:

1.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监管的情况下卫生和文明意识欠缺,如何将外在约束向自主管理转变值得大家深思,使得学生做一名真正有素养的亲亲学子

2.有效利用运动会等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年级中在良性竞争的同时形成分班不分家的意识

3.教师和学生应一起反思文化节中的得失,如何将学生对文化节的热情带到学习中去 最后,我想说:我们很快乐,快乐于实践,快乐于合作,快乐于收获!

上一篇:领导干部讲话艺术下一篇:公务员面试试题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