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总结(精选8篇)
1.特色农业发展总结 篇一
突出“活动育人”理念
规范学校管理 彰显办学特色
——**小学创建市级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自被市教育局命名为“特色项目学校”以来,我校积极总结经验、深挖潜力、增添措施,突出“活动育人”的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拓宽了学校的育人空间,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发展概况
**县**小学始建于1837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设两个校区,有55个教学班,学生3500名,教职工139名,是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师资雄厚的县教育体育局直属的完全小学。
近年来,学校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宗旨,以“文明、勤奋、启智、健美”为校训,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先进集体、教育科研项目实验学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法治校园、少先队红旗大队,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卫生先进单位、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20多项殊荣,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二、学校办学特色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深切感受到:作为学校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更要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校在大教育观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活动育人”的思路,长期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把思想、行为教育贯穿于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锤炼意志、增强能力。
(一)实施“五个一”活动。
在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开展“说一口普通话、练一手漂亮字、读一本课外书、会一门运动项目、有一项业余爱好”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为了保证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我们制订了实施细则,提出来明确要求,并从时间上大力保障。
1.落实“晨读”。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既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读的素质,又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我校规定,每天上午早操前为学生“晨读”时间,并安排老师巡回指导。经过长期坚持,我校学生的“晨读”习惯已养成。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即进入读书状态,教室里听不到学生的吵闹声,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演讲,展示学生朗诵水平,并多次举行朗读比赛,激励学生积极晨读。
2.增设“午写”。中午课前20分钟为全校统一练字时间,学校派专人指导学生进行练字,分别从写字的姿势、写字的要领、写字的格式等方面进行讲解,不光使学生能写出方方正正的汉字,还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包含的文化韵味,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年来,每个学生每周平均练字200个,学生的错别字明显减少,比三年前下降了50%。三年共展出1000余副书法,有100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市县比赛中获奖,学校于2008年被宝鸡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3.开设阅读课。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以中华经典和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了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可爱的陕西”“我心中的圣地”“红岩情”等红色经典诵读。三年来学生人均读书四万余字,记读书笔记一万余字,先后有100多篇学生的习作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300多篇获奖,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写作的兴趣,推动了学校的读书和习作教学。
4.普及“三跳”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战略举措。为了在全校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我校大力普及“三跳”项目(跳绳、跳方、踢毽子)。学校为各班统一提供体育器材、体育教师抓训练、班主任进行组织,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锻炼项目。课间活动时,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运动场面。同时,学校在每年11月份开展一次大型“三跳”运动会,是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学生体质体能的一次大考验。
5.培养业余爱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号召学生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到目前为止,学生或在书法、绘画领域,或在下棋方面,或在体育方面,都拥有了一方喜欢的天地,为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升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县组织的各类赛事中,我校学生都有精彩的亮相,获取了骄人的成绩。
(二)进行班旗班徽设计活动。
每学年我们在三至六年级利用一月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班旗班徽设计活动。学生或单独制作、或合作完成,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班旗、班徽、班号,然后各班选出最优作品,在升旗仪式上,配上精彩的解说词,向全校师生展示。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但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开展低年级口语交际展示和中高年级现场作文竞赛。
我们采取“情境对话——现场录音——播放试听”的形式,增强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利用校园景物、室部或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后进行现场作文,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四)制作手抄报、自拟考试题、自制学具。
我们先后开展了红十字知识、廉政文化进校园、安全小常识、创建文明县城、盼奥运和庆祝节日为内容的手抄报、以快乐测试为主题的学生自拟测试卷活动,结合学习内容自制学具,并分班级和学校两个层次进行了展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不吃早餐危害的调查、学生课间活动的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等。学生自行组合成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走向街道,走近市民,去观察社会、了解民情、体验生活,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撰写小论文、小调查报告。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也拓宽了学校教育的渠道。
(六)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我们由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学生以自愿参加为原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频频获奖,学校多次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数次被评为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优秀单位。
(七)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为了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聘用了年轻有为的教师为辅导员。每学期各中队制定班队活动计划,通过演讲、主题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不但丰富了班级文化,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管理,有效地落实了班级承担的各项创建任务。近年来,共举行主题队会四百余次,演讲八十多次,知识竞赛六十余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同时,利用班级黑板报进行知识扩展和各种班级宣传教育,在教室墙壁开设书画作品展示栏、学习经验介绍栏、激励语专栏等,让墙壁说话,让墙壁育人,真正体现处处留心皆教育的育人理念。
(八)举办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良好的艺术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造就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我校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9年以来,由学校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如每年正月十五的民间社火游演、庆 “六一”的文艺汇演、“清明节拜谒先烈”系列民俗活动、教师节主题文艺演出。此外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到两次主题突出、规模较大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活动,2010年学校组织了**小学文明礼仪文艺展演活动,2011年我们举行了《弟子规》进校园综合展示活动。,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主题活动。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目前,我校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校内外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在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知识,习得涵养,懂得道理;在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到了活动的温馨与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领略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扎根于新课改的土壤,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为了润红朵朵鲜花,为了使**小学成为一座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大花园,正不懈地追求着和努力着,相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2.特色农业发展总结 篇二
———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与阶段总结
摘要: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 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08) 10-028-03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便在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地建设着。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摸索新道路、探究新规律, 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更鲜明地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的问题, 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 更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曾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课题做了鲜明的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后,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又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刻而生动地探索并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性“社会公德模
范”、“职业道德标兵”、“家庭美德榜样”等竞赛活动, 弘扬正气, 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 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管理体制,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
●连恩德
认识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过程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始, 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再次突出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摸索与探究始终都是紧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特征来展开的。实践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不断持续稳定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是不切实际大搞平均主义的单一经济, 更不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贫富悬殊的两极经济。在中国, 要解决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人口的温饱问题, 本身就是一项艰巨无比的历史任务。而在全社会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基础上, 要再使广大人民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 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事业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不断摸索与探究的过程中,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继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多劳多得, 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 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制度改革课题继续不断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党的十七大在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 也进一步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做了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论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 强化税收调节, 打破经营垄断, 创造机会公平, 整顿分配秩序,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
改革开放,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以来,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进行摸索与探究,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 历程艰辛、目标伟大, 我们必须自觉维护、积极支持并倍加珍惜。
第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高效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更不是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传统的观念认为,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困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难题,
发展。以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 积极组织开展“三节”文化活动以及“群星风采”广场文化活动。合理优化配置文化资源,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挖掘阳泉作为“中共创建第一城”的丰富内涵, 开发好百团大战纪念碑 (馆) 、药林寺八路军制药厂、盂县彭真渠等红色旅游资源, 积极开展国情和市情教育, 凝
聚人心, 鼓舞斗志, 激发人民群众热爱阳泉、建设阳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为实现“两先”目标,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作者为中共阳泉市委常委、秘书长山西阳泉045000)
(责编:伟平) 邓小平同志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 针对当时中国的发展现状, 又做了精辟的阐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1992年发表的南方重要谈话, 解放了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头脑的保守片面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 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认识。谈话中对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所做的精辟阐述, 既继承了前人, 又突破了常规,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从而把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推向了更高、更广、更深的历史阶段。
当前, 我国完全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也已经相当有效地解决了因市场自发调节所产生的市场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问题, 并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持续稳定中不断得到科学发展。
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 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 必定是一种完善的法治经济, 同时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经济。我们所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纵观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以下结论:市场经济只有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发展;市场经济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运行, 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良好环境中健康稳定地发展。实践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要发展和完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 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经济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其中, 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法律部门的出现, 可以说是这一成就的重要体现。经济法在起到修正市场缺陷并补充市场不足的作用的同时, 还起到了限制政府权力边界的作用, 因此, 经济法既是“补缺”之法, 又是“控权”之法。!"我们不仅要学习经济法, 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经济法来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及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 国家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 有财政税收方面的, 也有金融证券方面的, 有市场竞争方面的, 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 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法律体系强而有力的保障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强劲、更加迅猛、更加健康的科学发展。
三、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 不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曾深刻地指出, “经济体制的改革, 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 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党的十五大也突出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更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继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我国改革发展到了关键阶段的历史时期, 党带领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七大, 对如何发展和繁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规划。反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虽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 但从本质意义上来看,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 其与思想腐朽、道德败坏、享乐主义盛行的堕落文化杂糅在一起, 共同构成并支撑着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回顾党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 并从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历程所进行的分析总结中, 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从一开始起, 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断发展并逐步得到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确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纵观20世纪的复杂态势, 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史实阐释着这么一个道理:经济与社会,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个社会, 如果常常处于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状态, 必然要导致其经济的动荡;而反过来, 其动荡的经济, 也将必然会加速这个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冲突更加频繁, 乃至最终走向崩溃。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曾语重心长地特别强调“要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这些精辟论述, 为我们如何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起来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阶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又进一步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的市场经济, 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经济, 它不是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动荡经济, 更不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私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观念在更新, 实践在深入。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基本问题的不断探究与不断回答中, 逐步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发展期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绩面前, 倍受鼓舞;成绩面前, 倍思进取。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 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 不断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渠道、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层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局面。要继续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有机地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注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9.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10.12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
-.朱崇实.经济法 (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3版
/0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11.8
34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678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即“南方谈话”) .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福建漳州363000) (责编:若佳)
摘要:由于个人所得税税收的信息不对称, 尤其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给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危害。有必要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基础上,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利用一系列的信号显示机制和激励与惩罚机制, 有效地减少纳税人的逆向选择和税务人员的道德风险, 最终有助于节约征纳成本, 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收的征管效益, 实现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建设税收法治。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显示机制激励与惩罚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08) 10-030-03
200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约7%, 尽管目前相对比例偏低, 但是每年都以48%的速度增长, 已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而且发展中国家平均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水平为10%~20%, 反映出我国个人所得税偷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据专家估计, 我国每年税金流失金额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导致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主要负担者是工薪阶层, 很多高收入阶层、新生贵族阶层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反而较少, 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社会公平, 也没有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而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在于, 目前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 金融信息体系没有建立、个人收入状况监控机制的不完善;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 经济、社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 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征管信息数据不准确, 而且时效性差。因此, 有必要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以保证个人所得收入信息有效收集, 使税务部门准确判断税收信息真伪, 提高征管效率。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中参与者一方拥有而另一方并不拥有或拥有信息比较少, 而导致的信息资源占有量的差别, 也就存在信息失真的可能性。9:
1. 除了信息使用人不直接参与信息产生
过程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不可避免, 信息产生过程自身的一些特征也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即: (1) 个人收入、家庭存款等信息是由非公共产品生成的私有信息, 具有私有性、隐蔽性, 一般不予披露;而且在交易中自己拥有的信息越多对自己越有利, 信息的优势方为了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 构成对于信息的垄断。国家即使花费很大的信息成本才有可能获取这部分信息或根本得不到。 (2) 由于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与征收机关, 税收管理各级机关之间关系呈现层级性, 对于纳税人信息, 纳税人与税务管理机关之间形成不同层级的信息不对称, 它为“下欺上、下瞒上”创造了机会。 (3) 信息都有生成过程性, 经过加工整理的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许多人为的分类、判断、估算, 极大地影响了其可靠性。 (4) 由于信息传递都要经历从生成、传递、汇总到披露的过程, 最终到使用部门时传递滞后性就变得不可避免。缩短信息加工与信息使用之间的时间差十分必要。信息技术越先进, 时间差越短, 信息传递越及时, 对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也就越有帮助。
2. 每个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面对政府的
信息管制, 各自心态和行为是有区别的, 所以信息披露动机也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优势企业往往为了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以利于自身的发展的动机, 而自愿借机多披露部分信息;而劣势企业的思维定式则为了赢得新机的动机, 不愿披露信息, 甚至采取一些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修饰来欺骗公众, 有意制造信息不对称。
3.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采用不同的信息
加工技术方面, 造成信息内容的详细和粗略、获取的及时和滞后、质量的好与坏、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等方面差别, 也会导致信息不对称。;<
这种对个人所得和所得扣缴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严重降低了经济管理效率。
二、信息不对称对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的不利影响
1.信息不对称引起纳税人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参与交易的一方可能隐藏自己的私有信息, 反而借着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以求增加自己的福利, 但是这种行为却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由于税务机关在纳税人私有信息的掌握上处于“信息劣势”, 易发生漏征或未能发现纳税人违法的现象, 此时纳税人违反税法的成本极少甚至为零, 而收益却较大, 纳税人因此获得正收益。纳税人成功隐匿的信息或提供的不实信息越多, 他对税务机关的“信息优势”也就越大, 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 这会进一步激励纳税人隐匿更多的纳税信息甚至向税务机关提供虚假信息, 以获取更大利益, 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纳税人来说, 显然是不公平的。一方面, 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会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 更严重的是他们自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 也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结果自然也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来牟取利益。如果把合法经营, 照章纳税的纳税人称为“良企”, 反之则称为“劣企”, 这时则会在纳税人中间产生“劣企驱逐良企”的现象, 并伴之纳税人整体质量的下降和诚信纳税人的减少, 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纳税人的逆向选择。并且, 如果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越少, “信息劣势”就越明显, 若又未能建立运作良好的信息显示和甄别机制, 则“劣企”在税收上获得的利益越大, 退出“良企”的纳税人就越多, 结果纳税人中剩下来的都是“劣企”。?@
2.信息不对称引起税务征管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参与交易的一方在双方契约签订后才会做出某种选择, 一旦契约中所包含的刺激设计不佳或是没有考虑到信息不足的缺陷, 极可能会引起一方浑水摸鱼, 致使另一方权益受损。一方面, 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状况及能力的了解更多取决于税务征管人员的效用函数;另一方面, 税务机关也不可能详细了解每个税务征管人员的收入、家庭状况、工作能力等情况, 无法像他本人一样了解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并且没有使其无可辩驳的证据, 加上纳税人缺乏揭发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中的应用
●金邦庆刘晓平
""""""""""""""""""""""""""""""""
摘要: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 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规律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9.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10.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
朱崇实.经济法 (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3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1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3.高山特色农业发展探析 篇三
关键词:高山;特色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6
阿旺镇位于昆明市东川区南端,称为“东川区南大门”。呈河谷和山区典型的立体气候。东临会泽县驾车镇,西、南面分别与寻甸县金源乡、功山镇接壤,北与铜都镇毗邻。镇境内最高海拔3295米,最低海拔130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454米,相对落差1955米,典型的山区,非常适宜发展高山特色农业。近些年来,阿旺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山区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特色农业,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高山农业是指在具有海拔较高,温差较大,污染较少等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山地发展培育动植物等获取食物及工业原料的特色农业。高山农业具备的优势:凉爽气候优势。高山立体气温差异明显,海拔每升高100米,山地垂直温度降低0.5℃~0.6℃,即海拔1300~3295米的山地气温比当地平原低6.5℃~16.5℃;山地资源优势。我镇山地广阔,可开发高山生产;品质优势。因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高山产品商品性好,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高山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因此更有利于绿色农业的生产。
1 当前阿旺镇高山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一些村镇干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高山特色农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不足,导致没有将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相关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没有实地调查,没有工作规划,同时也没有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导致干部和群众都没有意识到发展高山特色农业带来的好处,影响了农民进行高山特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2 外在动力不强
发展高山特色农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的项目繁多,例如:选择项目、制定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引进良种、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这些繁杂的工作仅仅依靠镇政府是没有办法顺利完成的,需要省、市政府甚至国家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信息、技术等方面。另外,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也需要全镇各个部门加强联系,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高山特色农业发展。
1.3 管理不完善
目前,阿旺镇高山特色农业发展仍旧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都是单打独斗,因此,各家各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比较低,一旦出现问题,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市场发育也不够完善、市场信息也比较缺乏,农民很难预测市场,非常容易造成损失。农业技术推广也没有实现全覆盖,技术服务跟不上发展进程,严重影响了高山乡特色农业的发展。
2 加快阿旺镇高山特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认识
利用得天独厚的山区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特色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选择;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体现比较优势的客观要求;是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发挥农业基础优势的实现形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意识到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的这些作用,我们有必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作为重要工作提到日程上来,要齐心协力、献计献策,为高山特色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健全特色农业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特色农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二是加快推广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三是全力实现农业产业市场化流通。
2.2 加强项目建设
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造现代农业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调整农产品结构,激发农业发展活力,需要始终将做强、做大、做优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阿旺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阿旺镇的实际情况,为发展高山特色农业,应该着力发展以下几个农业项目,包括:一是大力推进坡改梯建设;二是积极推广项目富农工程;三是全面推行“一村一品”工程。
2.3 加强帮扶力度
根据阿旺镇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丰富帮扶类型,实现每村一个帮扶团队并覆盖所有村庄,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开展帮扶工作。一是实施来料加工村企对接项目。通过积极联系来料加工经纪人,实现村企有机对接。为了给全镇有致富意愿的农户提供增收途径,邀请来料加工经纪人、骨干参加各类培训及对接活动,以增加来料加工村企对接项目数量;二是实施创业增收结对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靠各种行业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相应的帮扶小组,通过实施“结对帮扶”,促进全镇农民共同致富。组织全镇的“致富能手”、“农村能人”与一些村庄收入低的农户结对,将致富经验传授给农户,包括项目选择、技术经验等都一一传授给农户,帮助其增收致富;三是建立健全奖补制度。建议镇政府制定鼓励金融企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资金不足的“贫血”问题。建议镇财政每年设立一定数额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以奖代补”扶持高山特色农业示范项目,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元东仁.关于山区特色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
[2]杨建波.发挥山区特色农业优势 打造农产品加工大县[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
4.特色农业发展总结 篇四
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2004年,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由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承担了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任务,在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中心把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和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以开发有机特色食品、发展高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示范为主,在广西开发建立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1、专家咨询、培训、宣传等费用开支20万元,其中:(1)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等咨询费8万元;(2)在全区分别举办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需经费6万元;
(3)通过《走进农家》节目、报纸、报刊等宣传有机农业、推广有机栽培技术资料费6万元。
2、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10万元,其中:传真机1台,台机计算机5台,数码相机2台。
3、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40万元;
4、有机水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补助50万元;
5、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80万元。
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费主要用于认证费、改善基地灌溉用水,土壤改良,购置有机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有机生物肥、有机农药试验示范等费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1、组织技术力量开展适用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全年分别在茶叶、蔬菜、水果、瓜类、香料等农业生产上进行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试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顺利完成了《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组织人员完成了《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并印刷成册5000册,已经免费发放给农民共3000册。
2、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项目聘请的首席专家杜相革博士到各示范点检查、技术指导4次;每个示范点指定一名技术干部蹲点督查建设工作;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检查一次;全年开展有机技术培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氛围。本我们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使有机食品为消费者认同,与广西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专题宣传四期;百色电视台作了六期专题宣传;农民日报、广西日报、右江日报共报道8次;出墙报、印发宣传资料1800多;先后有新华网广西频道、广西日报、市场报、广西茶叶等多家媒体报道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4、设备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按时完成了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的购置,并投入使用。
5、认真做好示范点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区有机农业的发展。项目实施以来,以点带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完成了4个示范点的建设实施工作,带动了全区有机特色农业生产包括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香料、油料等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面积发展至30000多亩。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的工作,中心和各项目协作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领导重视。今年的项目任务下达后,各项目协作单位极为重视,纷纷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职能科站集中精力抓,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3、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协作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承担单位、协作单位也积极自筹一部分资金,发动农民自筹一部分。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有机特色农业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有机特色农业种植,我中心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层层抓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培训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发放资料20000多份,技术咨询6000多人次,进行现场指导20次。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有机特色农业栽培技术。
5、加强与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如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都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分别与北京、深圳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协议,保证了产品销路问题。
(二)项目效益显著
1、社会效益。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区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到30000多亩,通过开展《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和试验,及时总结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措施,编辑成《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为今后开展有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贵的技术资源。
2、经济效益。从凌云、西林县有机茶的销售情况看,价格普遍比一般茶叶高出30%以上,而且全区有机农产品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可见,有机农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调整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是推广应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条件,降低农产品农药、化肥的残留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品牌效益。通过应用有机技术进行生产,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深受人们的喜爱,凌云有机白毫茶、西林有机茶、有机香油、容县有机沙田柚等农产品知名度迅速得到广传,产品供不应求。
四、建设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新型农业,技术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有机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对前期收益可能造成一定的减收。
3、种植农户认识还不到位,推广工作进度较慢。
(二)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培训,特别是培训最新的农业理念和农业技术方式。
5.特色农业发展总结 篇五
XX县畜牧水产局
自今年3月份我局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我们立足XX、XX两个乡镇的实际,确立了以“放活科技人员,激活畜牧水产站,带活基层群众”为突破口,以科技人员创办畜牧水产养殖业基地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全县的基础产业,激活科技运行机制,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创办基地。组建服务小团队,采取“依项目选人员,以项目带人员”的方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方法。首先建立能进能出,流动有序的科技特派员选派任用机制。在特派员选派工作上,实行双向选择、利益驱动、高质下派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的“拉郎配”,乡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要求县科特办派出适用的科技人才,并根据科技人员的专长,尽可能的派到能发挥自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同时考虑到有些科技人员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和实施所在地,在哪里实施就派到那里,保证科技项目研究的持续性,使科技人员资源得到了有效合理的配置,并由以前“要我下”转变为现在“我要下”。其次是强化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精心安排部署。制定和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措施,加大了对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质量、履行职责方面的监管的力度,深入基层对科技特派员申报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指导,了解问题。明确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时间以及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就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考核优秀的特派员在立项等方面给优先。
在确定和发展产业方面积极调整思路。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慎重确定项目,采取原有产业带动新型产业的发展思路。首先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倡导的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研究确立各乡镇的重点实施项目。同时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科技特派员管理领域,要求科技人员根据生产一线需求先选好项目再办理下派手续,对没有项目或项目不切合实际的科技人员我们不予下派。建立了项目管理库,常年向科技人员征集项目,并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以便进行项目的筛选和管理工作。
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原有基础产业和经济发展目标,不断引新项目、搞示范、抓培训,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通过科技特派员亲自搞示范点,做出来给农民看。如:科技特派员XXX、XXX在XX村XX畜禽水产有限公司,通过GAP规范管理,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多个农户和50多个养殖规模大户发展生猪生产。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方式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型向技术投入型、独资服务型等多种形式转变。在鼓励科技特派员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以技术为资本,通过投资、报酬、入股、提成等方式,让特派员的劳动和收益挂起钩来,将项目的效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即调动特派员工作积极性和创业性,也为项目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科技特派员XX、XX在XX县XX特种水产繁殖场进行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以及黄古鱼、翘嘴鲌等鱼的亲鱼培育和产卵孵化,为全县各乡镇及XX、XX、XX等XX市周边县市区提供优质种苗及夏花。通过技术投入,提高了成活率,XX县XX渔场特种水产繁殖场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收益。
6.特色农业发展总结 篇六
——2010-2012区级党建课题研究总结会交流材料
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
党建研究是新时期学校党支部创新工作和科学化建设的有效抓手,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举措。我校党支部把坚持党建研究作为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们开始进行“学校党组织引领教师提升服务意识的实践研究”。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找准方向——选题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丰富,选什么样的课题是课题研究之前第一个思考的问题。
服务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十二五”初期,学校在教育形势的需求、学校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倡导的教育及服务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专家和干部的论证研讨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教师对教育的认识统一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高度。教师的服务意识,就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欲望。服务意识正是新时期服务赋予师德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坚强基石,是师能发展的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尤其是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新的师德要求,让教职工牢固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经支委和干部的数次研讨论证,我们形成共识: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与学校的办学特色“服务教育”相结合,并落位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服务意识提升的实践研究上。
这样的选题与正在进行的学校办学特色的深化相一致,一方面把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紧密融合,克服了研究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确保课题研究不空、不虚,扎扎实实地进行。另一方面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增强了动力,提供了思想和组织的保障。
二、强化主体——研究中以党支部自身建设为重点
我们认为:党建课题有别于一般的课题研究,党建姓“党”,要有党味。党建课题研究要抓住党支部自身建设的重点。支部委员、党员和党支部的制度建设都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利抓手,都可以成为党支部引领的主体。
(一)明确引领的主体
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学校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支委策划、引领的作用。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支部委员不仅是党组织的领导者,更要成为党组织的服务者,可以发挥他们在教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学校党支部要抓住党员这支队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凝成的政治核心是难得的宝贵政治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党员在学校教职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学校党支部要不断健全落实相关制度与机制。教师的服务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党支部立足服务教育,建立多项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创设教师落实服务行为的氛围与工作环境。
(二)抓实引领载体
1.发挥支委思想引领作用,帮助教师明确服务意识
学校党支部坚持要求支委以“一线工作法”引领教师明确服务意识。即:在一线体现服务,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融合情感。学校党支部制定了《干部服务教师细则》,要求支委“树立一个意识,做好三项工作,坚持四个深入”。支委根据分管工作,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活动,开展子课题研究。
强化学习宣传。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工会主席)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服务教育”的办学特色、解读教师服务意识,纪检委员(教学副校长)解读《如何打造服务型课堂》,组织委员(德育副校长)解读《服务教育实施细则》,使教师们了解服务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工作中心转变的需要,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强化子课题研究。德育副校长组织开展《学校服务教育实施细则》标准的研究,教学副校长组织开展“服务型课堂”的研究,工会主席组织开展服务型工会的研究,书记、副书记组织开展“服务型党支部”的研究。各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每个子课题无不是自上而下,充分调动干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研讨,反复提炼而诞生。这些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让教师明确服务意识的一个很好的过程。
强化活动跟进。党支部与工会联合组织教师开展“落实服务意识,师德建设自查自纠”等活动,教师们对照《教师服务细则》,对每天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地反思。党支部组织教师开展了“读名著,书名句,做名师活动”,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主题,启动了“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活动,增进教师间的了解,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2.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树立服务意识
专项手册强学习,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引导者”
按照年度教育主题,党支部编印内部党员学习材料,便于党员比较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如:《党员创先争优学习手册》、《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庆祝建党90周年学习手册》。党支部采用干部领学、测试考学、微型党课等有效方法,达到“内化、结合、转化”的目的。每位党员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体会。同时,以会前党员论坛的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展示党员风采。通过学习,党员教师们的服务意识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而且成为落实服务意识的火种,影响了群众,感染了群众,带领群众不断取得进步。
双向谈心重沟通,党员成为干群间的“凝聚者”
学校党支部把党员谈话制度作为沟通思想、凝聚智慧、促进发展的有效抓手。采取个别谈心、双向互动、分级递进的方式进行。除了支委、干
部和党员、群众谈心外,党员也要与责任区的群众进行谈话,坚持七个必谈。党员谈心活动增进了干部、党员与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也畅通了教师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形成了从谈心到知心,从知心到同心合力谋发展的喜人局面。
党性锻炼建平台,党员成为行动中的“激励者”
学校党支部找准教师所需、支部所能的结合点,创设载体、设立主题、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全校党员服务师生的作用。
围绕“育人做模范,岗位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支部设置了干部安保先锋岗、党员教学示范岗,使全体党员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创先争优作表率,以身作则当先锋。每名党员教师都要完成年度党员践诺“六个一”。即:负责好一个责任区、联系好一位群众、作一节高水平的展示课、上一节优秀的复习课、辅导一名学困生提高成绩、为学校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8名市区党员骨干教师作用,建立帮扶对子,在骨干教师的培养带动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党员干部“五带头”的带动下,全体教师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帮助,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意识,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进步。
3.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强化教师落实服务行为
多项评价强化落实
党支部充分发挥导向与监督的作用,将意识层面的服务落位于行为层面的服务。通过评比、评价等机制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的落实。学校“求实杯”课堂教学评优大赛中,“为学生服务”的评价指标要素定为50%;全校主题班会评比中,“教师服务学生”占据了20%的权重。通过月考核、党员民主测评等措施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服务行为。在各级骨干的推选及职称评定中,党支部也是有效地引导、督促考评组坚持标准,把服务态度和工作实绩放在首要位置,使评出来的先进教师真正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成为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动力。
表彰宣传巩固提高
坚持年度各项评优评先制度,党支部将评选出的优秀教师通过“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宣讲、校刊《心语》和橱窗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全体教师整体服务意识的提高。
(三)收获引领实效 1.构建了两个体系
一是标准体系
形成了以“服务意识”为内容的价值标准体系,构建出被学校成员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的《学校服务教育实施细则》。
领导班子合力界定了服务型课堂的概念,提出了服务型课堂遵循的基本原则,构建了以“尊重为核心,以互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的服务型课堂教学理念。
这两项研究成果让教师的服务意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落脚点。
2.形成了一些机制和制度
形成了提升学校党组织、党员形象、教师师德方面的一些制度规范和构建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
学习培训机制。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安排》、《中层以上干部月汇报制度》等。
党员责任机制。健全、完善了《党员谈心日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责任区工作要求》等。
表彰奖励机制。建立了《服务型教师评比办法》,完善了《优秀党员评比制度》、《十佳教师评比制度》等。
3.实现了全体教师的价值认同
教师们已将服务意识很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涌现出了许多师德楷模。一名党员教师荣获了北京市师德标兵,两名党员教师在北京市教学评优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两名党员教师在北京市空中课堂授课,一名党员教师“带着孩子去支教”的感人故事整版刊登在了2011年4月6日的《京郊日报》上。服务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受到了市区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三、总结提升——研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追求
在本课题研究中坚持研究为现实服务,将实践研究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同时,又注重把总结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思路和办法充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提高。通过研究,我们归纳出党支部在引领教师提升服务意识的实践探索经验,即:抓好 “四个”结合,坚持“四个”原则。
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提升教师服务意识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结合;二是提升教师服务意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三是提升教师服务意识与学校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四是提升教师服务意识与解决学校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相结合。
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重点突破的原则
始终坚持“先统一思想,再工作部署”,让教师知道为什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通过学习、反思、讨论等活动引导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认知——教师服务意识,激发教师的高位追求。
二是支部搭台的原则
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领导干部要给教师落实服务行为搭建平台,如:组织教师课堂教学评优,各项活动的评比,搭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等都能让教师将意识与行为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是情感管理的原则
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感受,关注教师情感的唤醒与激励,引发教师价值体现的自我构建。开展谈心活动以及人文关怀的措施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是标准明确的原则
提升意识的最终落脚点是将意识落实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党支部和行政班子研究出台的《干部服务教师细则》、《服务教育实施细则》、《服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标准》,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有了明确的落脚点。同时,通过各项评优表彰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向服务行为的不断转化。
7.发展特色农机服务现代农业 篇七
1 特色农机的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 江都市积极探索特色农机服务现代高效农业新领域, 以果蔬保鲜库、高效植保机械和渔业机械推广为突破口, 发展特色农机, 服务高效农业, 2008年该市推广果蔬保鲜库10座, 高效植保机械150台, 渔业机械431台, 据初步统计, 该市特色农机装备情况见表1。
尽管特色农机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涉及领域广, 作业环节多, 机具适应性要求高, 需求量相对少等原因, 总体上推广有限, 不少环节仍为空白, 特色农机发展任重道远。
2 特色农机的发展前景
2.1 高效农业规模化必须依靠特色农机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江苏提出的一个新的农业发展定位, 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从产业上看, 高效农业将主要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 如特色蔬菜、特色林果、特色水产、特色畜禽等。2008年, 江都市花木、蔬菜、特水特经三大特色农业扩面提质, 分别突破13.33 khm2, 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55%。这种农业结构调整隐藏着特色农机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经济作物农机、设施农业装备、养殖业及其初加工机械需求进一步增加, 规模化更为特色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
2.2 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呼唤特色农机
江都市目前有乡镇劳动力45万人, 农、林、牧、渔劳动力为20万人, 而单独从事农林牧渔的人员更少, 且多为老人和妇女。许多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如蔬菜、花果的收种、清洗、保鲜、分级加工、苗木的栽挖等依靠大量的人工作业。劳动力紧张,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为机械代替人工提供了可能。
2.3 环保、节约型农业需要特色农机
优质稻米生产、蔬菜生产、果品生产以安全、优质、营养为目标, 现在农业生产存在着过量使用化肥、高残留农药等现象, 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污染。近两年江都市已启动了植保机械更新换代工程, 使其向高效安全、精量对靶、自动化施药技术方向发展。此外, 着力开发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新型、高效有机肥料”设备, 将推进畜禽养殖向环保循环型经济发展。
3 多举措加快特色农机的发展
3.1 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加大对特色农机的补贴力度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措施等方面, 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特色农机, 政府同样要增加引进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数量, 加大特色农机引进消化和科技攻关力度;要将成熟的特色农机尽快纳入各级财政补贴范围, 加快其推广速度, 对一些效率高、实用性强, 但价格较高的机具, 应予以补贴, 鼓励引进。
3.2 广泛宣传, 培植典型, 加快特色农机的发展
当前必须加快特色农机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各类新型特色农机的信息, 避免“有机不知有求, 有求不知有机”的情况。要积极组织农机科研推广人员参观类似蔬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等专业机械的展览, 农机推广人员还应加强自身对特色农机业务知识的学习,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目前, 该市小纪超大集团规模666.67 hm2, 吴桥高效蔬菜园面积533.33 hm2, 扬州宏大猕猴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面积400 hm2, 丁伙花木面积达2.67 khm2。这些基地标准要求高, 劳动力紧张, 对机械需求迫切, 以此为依托建立一批特色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加快新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步伐, 辐射带动更多的规模相对较小的种养基地实施机械化操作。
3.3 抓住重点, 使特色农机发展有所突破
特色农机涉及的产业和环节面广量大, 应把劳动强度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作业要求高或人力无法替代的环节作为发展目标。目前在江都市优先发展的特色农机应包括几方面:
(1) 蔬菜:
围绕做强蔬菜业, 大力引进推广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园艺、蔬菜温室大棚设施、喷滴灌系统、高效环保植保机、果园耕整机、果蔬保鲜等先进适用机械与技术。加大移栽机、采摘机市场调研力度, 选择适合本地区机型。
(2) 渔业:
围绕做大渔业, 重点普及应用鱼塘增养机、饲料自动投饲机等渔业机械;推广应用池塘清淤机械;市场调研智能型渔业增氧控制技术集成系统, 灌排水智能控制系统等现代渔业设备。
(3) 花卉苗木:
江都市是花木之乡。当前的苗木移栽、嫁接尚以人工为主, 如苗木挖穴机, 移栽机械需要加大推广力度。而相应的耕整机, 专用植保机械, 整枝伐条机等有待推广应用。
(4) 果品:
8.日照市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篇八
关键词 山东省日照市;特色农业;发展;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1 特色农业的理论内涵
特色农业就是将一个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是特色农业之魂,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特殊的农业传统、特殊的农业科技条件等共同造就了特色农业发展之“特”, 可理解为此事物所具有的而他事物所不具备的特性。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体现出其“特”来。
特色农业是指以追求最佳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2 日照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优势特色分析
2.1.1 小而专
日照市建设了一批特色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了“专业村”和“专业乡镇”,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了优质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形成了陵阳的西瓜、峤山的大姜、小店的芦笋、许孟的西葫芦、碑廓和安东卫街道的大棚黄瓜等一批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以巨峰镇为代表的茶业生产基地。同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已初具规模,管理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促使农业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1.2 小而优
日照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表现为品种优、质量优。五莲县的户部乡和松柏乡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樱桃特色产业,引进乌克兰、红灯、美早等大樱桃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生产出的大樱桃以“口感甜美、果肉厚实”著称。再以优势特色产业—茶产业为例,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优良的栽培制作技术培育出日照绿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殊品质,堪称中国绿茶中的杰出品类,“日照绿茶”现已成为展示日照魅力的城市名片。目前,老百姓逐渐意识到品质优的重要性,不断对所生产的农产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促使有机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成熟,并把培养优质农产品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
2.1.3 小而强
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升高,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以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应用双层无立柱大棚、地下水循环保温、蜜蜂全时授粉、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韩日进口种子、全有机肥料,并开发建设生物动力农业工程项目,其生产的有机果蔬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已出口至韩国、日本、新加坡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收益良好,该公司种植的草莓论个卖,一个就10多块钱价格高,销路好,供不应求。
2.1.4 小而精
积极努力打造精品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高效、科技、设施取胜,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以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走了一条“小而精”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苹果园、大樱桃园、茶叶采摘观光园等农业园区,积极与旅游采摘业相结合,努力打造精品采摘园和示范园区,发展采摘、观赏、品尝等参与其中的休闲农业。特色农业都在朝着精品农业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小而精”的农业生产特点。
2.2 不足分析
制约日照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导致农业产业链条短、增值效益差,致使特色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健全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管理粗放等问题,服务功能不强,带动能力弱。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低,导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全市95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占5.8%,小型加工企业达700多家。这些小型企业大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而且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基地、对农户拉动力不强。目前,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仅占60%左右,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仅为55%,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65:1。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90%以上,全省是56%,差距还相当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纳的成员,多数只有十几户、几十户,形不成大的规模。许多合作组织是依托血缘、地缘、人缘关系自发建立起来的,有些只是在种植、养殖某一个环节上的互助合作,效益偏低,稳固性差。
2.2.2 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
种植业基地1.61万hm?,其中企业自属基地433.33 hm?,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到10%、0.3%,分别比全省低6%和0.6%。由于实行均田制,企业成片征用、租赁农村土地困难,导致农产品生产基地连片经营困难重重。美佳等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农产品基地大都建在市外。农产品原料在市内基地采购值仅56亿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7.1%。
2.2.3 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方式自发、随意、松散。订单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企业与农户之间合同的履约率不高,农户是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企业拒收、限收、压价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农户与企业之间缺少中介组织机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机会更少。一些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农户与合作组织之间也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endprint
3 日照市特色农业发展主要路径探究
3.1 走提升传统产业的路子
近年来,瓜果、渔业、桑蚕等传统产业,在应用新技术、转变经营发展方式上,走出新的发展路子,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由劣到优、有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转变。在果品方面,对果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贮藏加工等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并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充实基层果树技术人员,强化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实现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品种的融合,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在渔业方面,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渔业产业从以捕为主发展到以养为主,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首先,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推行浅海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集约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以沿海和沿库区为主,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开发建设工程、标准化池塘整理工程和原良种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现代渔业设施基地,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发展壮大海参、中国对虾、梭子蟹和大菱鲆等名优珍品。其次,优化提升海洋捕捞业。按照“保护近岸、维持近海、发展游钓、探索远洋”的发展方向,更新、淘汰木质渔船,逐步压减近海捕捞能力,建设节能环保、统一船型的玻璃钢渔船和现代、大型钢质捕捞渔船,提升渔船现代化水平,推进海洋捕捞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移。实施海外渔业工程,加大国际合作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国外建立大洋性或过洋性渔业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最后,科学发展水产增殖业。充分利用渔业资源的再生和可塑性,加快“海洋牧场”建设。以近海和水库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加强人工鱼礁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扩大底播、放流增殖品种和规模,恢复和壮大自然资源。在桑蚕产业,各养殖农户实施一棚两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桑蚕业经济收益,创立桑蚕业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推广桑蚕实用新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蚕茧质量。发挥全市桑蚕技术服务网络化和桑蚕科技服务队伍优势,建设良好的基层茧站和农民技术员队伍。
3.2 走扶持新兴产业的路子
新兴产业有三条兴起的路径:自己培育出来的;从国外引进来的;大企业带过来的。走扶持新兴产业路子,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日照市新兴的蓝莓、食用菌、核桃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之路。对于蓝莓产业,按当前预期,每亩盛果期蓝莓,最高可实现收入20余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的上百倍。可采取的途径:第一,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把蓝莓产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把土地调整、预留茬口等结构调整中最基础的工作作为突破口。发展蓝莓产业实现农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典型,打造一项强村富民的农业主导产业。同时,依托蓝莓产业基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经济。第二,制定奖励扶助政策,鼓励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发展,对连片发展蓝莓的村庄和农户给予资金奖励,并在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壮大蓝莓产业规模。一方面在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林网配置等方面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区财政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取以奖代补、定额补助的方式,扶持蓝莓产业的发展。第四,引进工商资本,与大企业合作。对于食用菌产业,以西湖镇的食用菌行业为例,西湖镇自然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是食用菌生产适宜区和重点产区,发展前景广阔。日照市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第一,抓示范样板促规模发展。建立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强辐射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基地),推进种植规模平面扩张。第二,抓龙头带动促产业壮大。在壮大提升天诚食品、乐丰食用菌、五彩湖生物科技公司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等形式,鼓励支持各方能人创办一批种植栽培、原料供应、培养料加工、产品流通等专业大公司、大企业,提高食用菌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第三,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性人才,不断研发食用菌生产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科技含量,创建精品名牌。第四,抓组织服务促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协会(合作社)运作的原则,积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组织领导环境、政策支持环境、投资生产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政府重点抓好土地流转与应用,做好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对于核桃产业,一是指导合理规划,帮助确立明确目标。各地要制定合理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详实的年度发展计划,落实和预留好土地,将发展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二是强化服务,做好苗木调剂准备工作。加大指导、培训、普及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已建核桃园的管理,认真总结和推广经验,及时帮助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核桃产业发展。三是创新机制,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按照“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大户带动,农民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特别要鼓励引导大户承包,要本着“规模化、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水源地周边和山区资源条件,突出整片、整流域发展,着力打造千亩大片,形成区域特色,实现规模效益。
3.3 走培育优势产业的路子
茶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日照市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茶叶生产呈现出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品质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首先,发展规模化生态高效茶园。以建立高标准规模化生态高效茶园为重点,稳步扩大茶树种植面积,建设生态高效示范茶园试验示范点,提高建园层次、档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茶园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次,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强与国内茶叶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方面的茶叶专家为日照茶叶发展服务;引进、培养、稳定一支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和农民技术员队伍,为茶叶科技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借助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组织开展茶叶科研攻关及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再次,促进茶叶产业化。健全茶叶产业化经营运作机制,把企业与基地、茶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增强市场竞争力;扶持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业龙头企业,鼓励茶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绿茶上市公司;加强专业协会建设,鼓励成立与茶叶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强化行业管理,在实施标准、日照绿茶品牌管理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茶产业链开拓研究,实行多元化开发,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把茶文化发展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全面打造“日照绿茶”品牌,实现创牌、护牌、扬牌。一方面,把质量安全作为茶叶生产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和落实与茶叶安全性相关的“标准”“规程”,保证茶叶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另一方面,所有茶叶生产企业在宣传、销售活动中,不仅要使用“日照绿茶”品牌,也必须按照“日照绿茶”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加强茶叶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以次充优、以南方茶冒充日照茶的行为,维护正常的茶叶市场秩序。
3.4 走融合发展的路子
农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行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必然是发展复合产业,促进各产业融合。日照市农业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发挥创造性,走种养结合、与旅游相结合、把农业产品转化为工业产品的复合产业路子。第一,种养结合。以高兴镇的桑蚕产业为例,各桑蚕养殖户现建起了蚕菜双用大棚,把桑蚕养殖和蔬菜种植相结合,并合理利用生物生长周期的空闲时间,用大棚养猪,实现了一棚多用的发展模式,即养蚕—种菜—养猪的模式,提高了农民收益。据统计,每户约有0.4 hm?土地,桑蚕收入5 000元/667 m?,蚕桑总净收入约3万元,种菜收入约1万元,加上养猪收入约2万元,每户家庭平均创收共6万元。第二,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与旅游观光业和旅游采摘业相结合,把农业转化为复合产业,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首先,以日照绿茶的最大产地巨峰镇为例,绿茶已成为日照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的典型代表,素有“江北绿茶第一镇”的美誉。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加大生态观光茶园、特色风情旅游的开发,举办日照冬茶节、新闻发布会、技能大比武、茶叶发展论坛和各级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宣传推介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产品,使茶文化生态旅游成为日照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的主力军。开发赏茶、采茶、制茶、品茶、赏鱼、垂钓等旅游项目,带动茶文化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其次,以高兴镇瓜果种植业为例,高兴镇利用靠近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具有发展旅游采摘业的优势,发展葡萄园、蓝莓园、苹果园和樱桃园等果品采摘园。发展旅游采摘业,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包括人工采摘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等,从而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性效益;另一方面,开拓了新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复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三,把农业产品转化为工业产品。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比如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促进农业产品向工业产品的转化。
【特色农业发展总结】推荐阅读: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10-31
特色农业市场前景08-10
关于加快我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0-14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燕窝01-09
发展特色农业 拓展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12-05
特色发展发言稿10-04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12-31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问题06-18
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现状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