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共11篇)
1.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一
号考名姓级班博林学校八年级下语文下期中测试题 满分150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驿.站(yì)细菌.(jǔn)酷肖.(xiào)逍.遥法外(xiāo)B.眼翳.(yì)脊.背(jí)污秽.(huì)啮.齿动物(niè)C,胡髭.(zī)粗劣.(lvè)胭脂.(zhī)目光灼灼..(zhuó)D.滞.留(zhì)锃.亮(chéng)甲胄.(zhòu)广袤.无垠(mào。)
二、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遨游 钥匙 枝桠 心扉 浑然一体B.赌博 蒙昧 貂皮 波澜 海誓山盟 C.犀利 迁徙 繁衍 驰骋 盛气凌人D.歧形 质问 宽恕 欣尉 翻来覆去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间或 间隔 间隙 间断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四、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并解释该字3分 1.油光可(2.()无消息 3.不可()状五,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菜芽姜一般的小手。B、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D、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六、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好意难却,只得别寻相宜 A.尽管 但所以B.虽然 然而 也 C.虽然 但是 所以D.即使 然而 也
七、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3分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 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重纪、热爱 劳动的教育呢?。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
1的住处了。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八、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6分 1.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老师,他给予鲁迅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
2.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他觉得母亲教给他怎样做人,而父亲带他出外读书。他深深地感谢父亲和母亲。()
3.《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本文主要刻画了莎莉文老师,是她引领海伦走向光明。()
4.《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抒情独自。其中雷、电都象征着邪恶势力。()
5.《海燕》一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6.《喂——出来》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他是著名的科纪幻小说作家。()
九、阅读
(一)栀子花之谜(12)
①自我十二岁起,每逢生日,总有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从天而降,没有附卡片,询问花店也打听不出谁是定花者,因为这花是被付现金买走的。
②我于是停止打听送花者的身份,只是来愉快地欣赏这束衬托在粉红花纸中洁白美丽的鲜花。
③但是我从未停止想像和猜测这花是谁送给我的。我常常激动地做着白日梦,想像着这个害羞而古怪的人为什么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④妈妈引导我进一步的猜测和想像,她问是不是我曾对某个人做了特别的好事从而使他有此赠花之举?是不是我曾帮忙卸货的那位邻居为了表达谢意而赠花与我?也许是正在马路的那个老人送给我的花吧,冬天的时候,我经常替他取回邮件,这样老爷爷就不用冒着在冰上滑倒的危险去取信。虽然我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但开玩笑地说也不排除某一个男孩送花给我,我们曾偶然相遇,他注意上了我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他。
⑤在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个男孩子伤透了我的心,在他给我最后一次电话的那个夜晚,我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⑥清晨醒来,我突然发现镜子上用口红潦草地写着“失去一半,还会获得一个”。在爱默生这句名言前我默视良久,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于是我离开妈妈写的字去取了一块抹布,当我擦掉玻璃上的字时,妈妈知道我的感情**已经成为过去。
⑦在我即将毕业前夕,爸爸因心肌梗塞猝死。巨大的悲痛压倒了我。失去父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我对毕业前夕的舞会及一切活动都失去了兴趣。但妈妈在自己巨大的悲哀中并没有忘记我的这些活动。
⑧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妈妈曾为这个舞会带我去采购裙装。我们发现一件镶着花边,红白蓝点相间的裙子,它使穿上就像《飘》中的郝思嘉,但衣服虽然漂亮,尺寸却不适合我。而且爸爸过世,我就忘了这件衣服。
⑨但妈妈没有忘记它。舞会前一天,我发现这件衣服神奇般地被放在我卧室的沙发上,而且正合我的身材,显然是特意定做的。它是那么美丽,那么艺术,那样可爱。那时我没有心情介意自己是否需要一件新裙装,可妈妈在乎。
⑩她想让她的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拥有创造力与想像力;感知大千世界的不可思议;并且具有一种信念,即使面对逆境,在不幸与灾难中也能发现美的存在。
⑾事实上,我的妈妈已让她的孩子就像那些栀子花一样,追求可爱、强壮和完美,充满迷一样的灵气,或许还有一点神秘和不可思议。
⑿我二十二岁结了婚,婚后十天,妈妈过世,自从那时起,我再也收不到栀子花了。
1. 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展开叙述的?2分
2.用简洁的语言根据出本文具体叙述母亲关爱“我”的一件事。3分
3.本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写出语言标志的词语,其中第段运用了插叙。3分
4.用横线标出议论、抒情句,简述其作用。3分
5.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的关爱对“我”产生了影响?3分
6.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文中的送花者是。2分。
(二)麦克鲁格海滨的死海豹(16分)
(一)在朝北到海岬去的路上,我遇到一头死海豹,打几步远的地方看,他像一段棕色的木头。他仰天躺着,才死了几个小时。我停下看他。已死的肌肉突然抽动。天哪,他还活着,我身上一阵战栗,好像房间墙壁忽地坍倒。
他头向后仰,细小的眼睛闭着,唇须偶尔起伏一下。他正在死去,这是石油闯的祸,他背下有石油,我们在屋里烧暖气用的石油。风把细砂吹回大海。这海豹面对我的鳍反折在肚子上,像一只没有长全的手臂,鳍边上沾的耗粒在微微发亮。另一个鳍半压在身下。他的皮肤看起来像一件旧大衣,有不少破洞……可能是被尖利的贝壳划破的……
我伸出手来摸摸他,突然他举起头翻过身来,叫了三声,像圣诞节的玩偶发出的声音。他朝我扑过来,虽然我知道他嘴里没有牙,我还是吓得往后一跳。他开始扑腾,朝大海方向移动,但又脸朝地趴下了,他不想再回大海。他仰首向天,样子像一个掉了头巾的老妇人。
他下巴抵在沙上,搁好双鳍,等着我走开。我走了。
(二)今天我又到那地方去向他告别。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今天他更瘦了,背朝天,头向前伸,肋骨看得更清楚——脊柱骨在皮肤下一个个凸现出来,闪闪发亮,他吸气,又呼气。
他抬起身,把鳍折在身下,好像是怕冷。海浪卷过来,水打到他的鼻子,他转过头来,斜着眼睛朝我看,头顶像儿童的皮上衣。他死得很慢,唇须像豪猪的刺一样白,前额向后倾斜。兄弟,再见了,在涛声中死去吧。如果我们害了你,请宽恕我们,愿你的种族绵延,你们,内气管种族,在陆上如此难受,而在海中如此自在。那么,在死亡中你也会自在的,鼻孔中不有沙粒,在纯粹的死亡中你可以游出长长的弧圈,潜向深处,而让暗杀你的阴谋在浅水上破裂。你不需要我来抚摩你。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
1. 为什么海豹“不想再回大海”?引起海豹死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朝岸上又爬过四分之一英里”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3分
3.本文的主人公希望暗杀海豹兄弟的人怎样?3分
4.文章结尾说“我攀上悬崖,找另一条路回去”意味着什么?3分
5.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反映了什么主题?4分
(三)马说(2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2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九、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2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2、《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3、《过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对”是 __________ _____;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是_____________ __。
4、《水调歌头》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历史的总结和评判的句子是。
十、仿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十一、作文(60分)
题目:我眼中的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中的任一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却印象深刻的人生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饱满。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2.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二
一.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 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 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 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 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 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 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 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 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 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 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绝对算监利特产, 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 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 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 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 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 这样, 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 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 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 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1描述团子,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要让人垂涎欲滴;2说明团子的做法, 要让人一听就会;3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 要让人羡慕不已;4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 要让人听了就 想买。面 对“要让 人……”的要求,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 果然是人人有话说, 特别是吆喝语, 不仅有文采, 更是有特色, 再加上当场吆喝, 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 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半命题作文, 要求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 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 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 监利有庙会 (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 ;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 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 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 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 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 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 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 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 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 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 写出家乡的特色, 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 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 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 从内容到结构, 从主题到情感, 从语言到手法, 力求有效借鉴。同时, 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 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 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 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 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 又有现成的范文, 知道如何去写, 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 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3.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三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2分)
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黄梁一梦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3.按要求默写。(4分)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写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同,以景写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人的科学,不该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应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气度;生命的意义,不该是沽名钓誉、追财逐利,而该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胸怀。(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
B.《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否定仕宦生活的心迹。
C.《满井游记》一文,文笔清新而有生气,比喻新颖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的轻松喜悦之情。
D.《藤野先生》一文用了大半篇幅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5.下面是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推出的徽标图,请展开联想说说此徽标的含义。(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关注藏羚羊的迁徙,曾经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遇到的一大难题。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们懂得了许多,丰富了自己的素养。
C.如果不是两名警察奋不顾身地抢险,数百名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重大损失。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7.名著阅读与仿写。(2分)
进入初中两年以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活跃着中外名著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一定会去铲除社会生活中一个个的“毒瘤”,如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黑网吧、制假售假的黑窝点等,还社会一块明净的乐土。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4分)
母爱是最无私的,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请你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①[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的名称和歌中的一两句歌词,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给母亲的话] 请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母亲提一条建议]为了让天下母亲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请你针对母亲该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芳草地(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2题。(8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这首诗是诗人在边塞送别友人时所作。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环境是__________,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奇特的比喻描绘出风卷飞雪骤然而至的壮观景象,使人忘记了边塞的苦寒,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之中。(2分)
11.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加以赏析。(任选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的最后四句写分别时的情景,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想到了什么?请结合诗中的意境简要谈谈你的猜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⑨?”或⑩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玠(jiè):南宋名将。②飞:岳飞。③交欢:结为友好。④姝:美女。⑤方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何以家为:凭什么来安家呢?⑩或:有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吴玠素服飞()
(3)饰名姝遗之()
(4)玠益敬服()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比较上面两个文段,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3题。(14分)
密码中的真情
霍忠义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大学生身上。
②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刻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③女孩当时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父亲的话并未在意。到了学校,要缴6000元的学费,把卡插入自动提款机,可怎么也想不起密码。无奈,她只好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为了便于记忆,父亲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又要取钱,却又想不起密码了。知道这组数字是妈妈的生日,女孩不好意思再问爸爸,更不好意思问妈妈,钱自然无法取出,她只能向同学借些钱花。
④暑假回家,父亲问她钱花得如何,女孩哭了。知道原委,父亲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说没有关系。女孩却有点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不把密码设成她的生日。父亲说:“不设置成你的,是为了保护你。”他解释说:“通常,人们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装在一起,这样,如果两样东西同时被盗,后果不堪设想。”暑假结束,女孩回学校,从此记住了母亲的生日。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女孩还专门给母亲寄了一张漂亮的贺卡。收到卡后,父母很是感到安慰。
⑤不久,家乡传来噩耗: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同时遇难。晴天霹雳!女孩疯一样赶回家,昏倒在父母的遗体前。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女孩安葬了父母。整理父母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张储蓄卡。女孩潸然泪下,父母曾经告诉过她,家里还有一张卡,存着她4年大学生活的全部费用。女孩知道,这是父母多年来的血汗钱。
⑥拿着卡回到学校,女孩日日以泪洗面。虽然很思念很悲伤,可是日子还要天天过。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渐渐恢复了过来。女孩自己卡上的钱已经用完,她拿出了父母遗留下的卡去取钱。
⑦在自动取款机上,她先输入母亲的生日,屏幕显示:错!再输入父亲的生日,还是显示错。她急忙将卡抽出,心中焦虑:卡上会用什么数字做密码呢?离家之前女孩曾经找遍父母的遗物,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密码的信息。
⑧她再度把卡插入,下意识地输入自己的生日数字。屏幕立即显示:请输入取款金额。
⑨女孩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父母使用的储蓄卡用的密码肯定是他们最容易记忆的数字,也是他们最疼爱珍惜的数字,这点做女儿的怎么没有想到呢?
取完钱,女孩修改了密码,她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
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
17.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第③段中“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后“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可女孩一到取钱时就忘记了密码,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问题?女孩想打电话问爸妈,又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概括密码中所包含的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初入大学时,女孩的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卡的密码是她妈妈的生日;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女孩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何用意?体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说结尾句“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你给自己的储蓄卡设置密码,会选用什么数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牢牢记住。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东西是你最需要牢牢记住的?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14分)
秋颂
罗兰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4.请推测选文中加点的“酡红”一词的意思,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篇散文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春》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二者略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结尾说秋是“成熟”“收获”“充实” 的季节,后又说秋是“淡泊”的季节,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中用了不少比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简要分析第⑨自然段所引诗词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创作大舞台(50分)
29.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大学演讲时说:“我是中国的总理,又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说,我的祖国是一棵巨大的常青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请你以“常青树”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
(2)挖掘比喻的含义,分析其底蕴。
4.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形式:对农业、手工业是建立农业、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4)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5)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②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3)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5)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6)左倾错误的纠正:1961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使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等,主要事迹见课本P28-P33。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1956年—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①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的建成投产;②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建成通车;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⑤在上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8、“”(1966.5—1976.10)(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小组”;(3)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4)开始和结束: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或“中央“”小组”的成立)标志着““””的开始;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的结束。
9、在“”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的“_”);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976年,悼念周恩来引起的“四五运动”为粉碎_奠定了群众基础;
10、“”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
11、“”造成的危害:①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②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③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5.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五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此外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第二节 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坦荡广阔,东部为碧野千里的大草原,西部为沙漠和戈壁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最严重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
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紫色土,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号称“北大仓”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旱风沙盐碱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水乡泽国”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内流河以冰雪融水的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第四节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灾害特征:种类多、分布广、频繁、危害严重等。
4、防灾减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旱地(北方)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
水田(南方)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林地(东北、西南)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高原(山区)
草地(西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丘陵
4、土地资源遭到的破坏:
现象
破坏土地资源的后果
飞来的山峰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小草的哀求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水土的怒吼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地的心酸
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6、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6.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六
1.B 2. D 3.C 4.A 5.A 6.C 7.B 8.C 9.D 10.D 11.C 12.B 13.C 14.A
15.C 16.C 17.B 18.D 19.C 20.A 21.B 22.C 23.C 24.C 25.B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47分。
26.(1)“错误的处境”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2分)“关系改善”: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2分)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2分)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2分)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汇流;民主革命必须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1)洋务运动。(1分)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分)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4分)
(2)向日本学习(1分);目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分)。
(3)从辛亥革命时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到北伐时的推翻北洋军阀及帝国主义。(2分)
28.(1)对外政策上的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清朝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运动。(2分)
(3)《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7.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七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8.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八
1.小敏同学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
B. 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摆钟、机械表、电子表、停表
C. 一个人的长度是165cm,一张3.5寸的磁盘的厚度是3.0mm
D.一张学生书桌的长度是0.60m,宽度是40M,高度是0.75Km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 B.空气传声比水传声快
C.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
3.人们在迎国庆的音乐晚会上,听到演奏乐团奏出《生命交响曲》,乐曲激昂,人们一下子分出了不同乐器奏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人们利用不同的乐器的( )
9.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九
综合
⒈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飘飞的蓬草。(2分)('12长沙市)
⒉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11连云港市)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语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07铜仁市)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2长沙市)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⒉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分)('11连云港市)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⒊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07铜仁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选择题
⒈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2徐州市)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⒉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12南宁市)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⒊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柳州市)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B ⒋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柳州市)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 ⒌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12铁岭市)
A.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C.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D.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使至塞上》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B项前半部分的赏析是正确的。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并不是这一句,而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⒍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1遂宁市)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⒎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08玉林市)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
外风光图。
B、D
渡荆门送别
综合
⒈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留念)的感情。(2分)('11河池市)
⒉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怜 ”。(1分)('07潜江市)
⒊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10曲靖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语句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10曲靖市)
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11河池市)
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这一特定的景观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分)想象大胆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昼夜交替、时空变换的奇景,表达了诗人豪迈开阔的心情。(1分)选择题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07潜江市)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A
登岳阳楼
综合
⒈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家国之恨__和__身世之悲__融于一体。(2分)('09孝感市)⒉诗歌以“
夕阳迟
”和“
欲暮时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12天门市)选择题
⒈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09孝感市)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A ⒉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12天门市)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B ⒊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2乌鲁木齐市)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10.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十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11.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 篇十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999年甘肃)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2000年山西)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2000年湖北黄冈)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1999年北京)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2000年辽宁)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2001年河南)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1999年江苏南京)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2000年云南)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D.55°
甲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24.
25.26.0.0239 s 27.6.27 m 28.(1)
(2)65°
海口团队代写作业
你写了一个月,而老师只写一个‘阅’,甚至交上去看都不看一眼,这样的作业交上去还有意思吗? 没有意思。
你还在为繁重的作业头疼不已吗?你还在担心因为完不成作业,开学的时候被老师责骂么?假期积累的那么多作业,那么多的辅导班,忙的过来么?那么请联系我们……我们的团队代写小学、初中、高中英、数、理、化作业。同时代写语文、英语作文,我们保证原创。保证85%以上的正确率。
小学每科
一页0.5元
初中每科
一页 1元 高中每科
一页1.5元
英语作文每篇 5元,语文作文每篇 15元。小学试卷每张 5元,初中试卷每张15元,高中试卷每张20元。(试卷中涉及作文,价格增加10元)
如果觉得以上价格偏高,可以根据具体题目难易、数量面议。
以上作业先预付30%,完成后支付另外70%。全科9折优惠,三人以上八折优惠。(海口市我们负责领取及归还作业,海口以外,顾客垫付邮资)
我们有海南省最专业的团队,我们的宗旨是保证作业的原创和正确率。我们将是你完成暑假作业的权威保证。
联系电话:吴老师 *** 胡老师 *** QQ : 1121677695
【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试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06-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题12-13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10-24
人教版八年级成语解释09-15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10-26
人教版八年级期末复习11-23
人教版八年级下《雪》教案07-1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