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欧洲民间音乐(共6篇)(共6篇)
1.多彩的欧洲民间音乐 篇一
通过抽签这次比赛的题目是《欧洲民间音乐掠影》,由于抽到第一个上课,早上7点15就要上课,备课时间只有一个晚上,时间过于紧迫,所以选了一个小的切入点介绍,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意大利人热情豪放,善于歌唱。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极有利因素。意大利的民歌主要分为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和面向地中海的南部地区音乐。音乐都是人民创造的,音乐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和土壤。
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字、音乐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演唱、交流、听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善于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本节课是歌曲的赏析,所以采用以聆听和演唱为主,一般高中生不太乐意开口演唱,但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总结出来一是因为在上课时我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二是我所选的听赏歌曲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共鸣;三是意大利民歌本身富有歌唱性,感染力强。
从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看,由课前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到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
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些遗憾,或许是我本人不太喜欢在鉴赏课上搞些太“花哨”的东西,整堂课都是以聆听、感受、演唱、交流、讨论为主的活动,形式可能单一了些;另外备课的时间过于仓促,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挖掘得还不够深,所选的歌曲也偏少了些,在总结意大利南北部民歌特点时应该再对比听赏一下让学生更容易去比较出异同点。
2.多彩的欧洲民间音乐 篇二
一、分层次评价
在课堂上会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虽然同样是学歌, 但是有的表现活跃, 有的表现沉默, 其实这些都是以为个性或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时, 教师就要给予层次性的评价:高年级多采用演唱、讲述歌曲内容, 为歌曲伴奏或吹奏歌曲旋律的方式评价, 而低年级则多采用歌表演、创编舞蹈动作等方式进行评价。音乐学科的分层评价, 无论从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还是评价形式上来说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 评价维度的多样性:a.学习态度 (课堂纪律、学习兴趣等) 。b.音乐素养 (知识、技能等) 。c.艺术实践 (班级、学校的各类文艺活动) 。d.艺术特长 (器乐、声乐、舞蹈) 。2) 评价内容的多样性:a.演唱 (指定曲目或自选曲目) 。b.演奏 (口琴或自选乐器) 。c.律动 (节奏拍击) 。d.欣赏 (感知音乐情绪、了解音乐内容和作品背景等) 。e.笔试 (听音记谱、节奏或旋律听记等) 。f.素质测试 (听音乐写曲名;听乐曲写其演奏的乐器名称、听歌曲选择演唱形式、看演出剧照写音乐表演形式、艺术表现形式、听音乐片断选择相应的国家名称、小乐评、听乐随想等) 。3) 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分层次评价中可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
二、合作表演评价
合作表演评价可使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同时才艺展示的过程是发现人才的过程。“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要想真正的全面提高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 并非一时之功可以达到。而通过真正意识上的合作探究, 小组各成员之间不懈努力协作、互动。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以四个人一组, 为刚学会的歌创编舞蹈或一起合唱, 又或者是歌表演、歌伴舞, 然后再以合唱加伴奏、指挥的形式进行全班表演, 总之, 想尽一切方法将复习巩固这一环节设计的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合作表演评价内容包括:歌表演、配乐朗诵、舞蹈、小品、相声、快板、器乐演奏、打击乐合奏、情景剧表演……题材范围可在教材内外不限。我们要鼓励各种表演形式在音乐会中亮相, 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和表演才能, 从而各小组群策群力, 现场发挥智慧, 展现集体音乐艺术素养, 鼓励合作。最终合作评价的结果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表现 (也包括学习态度纪律等) 和艺术素养测试、才艺展示三部分组成, 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在充满了乐趣的音乐课堂中, 合作的学生们一次次上台的表演、唱歌、跳舞, 都是成长的记录, 每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小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个人也不断进行着成长、发展、巩固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个人音乐素质的成长, 音乐技能的提升, 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真正实现了自我超越。
三、特长展示评价
平时, 由于受教材内容和时间的限制, 好多学生各方面的才艺未能施展, 每一次的特长展示评价都为他们创造了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如在“班级新年音乐会”中, 有些学生竟然一人准备了两三个节目, 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肯定。有一位同学不但独唱还和同学搞音乐组合, 又给另外独唱的同学伴舞。有些同学做演员的兴趣非常浓厚, 他们喜欢演小品, 演喜剧, 有一个班的八个小组竟然有六个组都编排了小品, 一台节目简直快成了小品大赛。所以说, 特长展示评价是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平台。每次给三年级上课时, 都准备了一个快乐五分钟的节目, 让同学们课下找好要表演的内容, 然后在上课时为同学们表演, 实验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不仅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且也能客观的给表演者进行评价。在进行特长评价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 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2)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重视学生的自评, 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3) 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的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在众多的考核项目中,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 扬长避短, 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特长展示形式有:1) 鼓励各种表演形式在音乐会中亮相, 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和表演才能。2) 各小组群策群力, 现场发挥智慧, 展现集体音乐艺术素养, 鼓励合作。3) 结合形成性评价。最终评价结果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表现 (也包括学习态度纪律等) 和艺术素养测试、才艺展示三部分组成, 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
四、即时评价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需要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进行引导。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 能够改善小学音乐教学形式, 并且创造积极性的小学音乐课堂氛围, 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即时评价通常可使用以下方法进行:1) 表现分析法: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不是简单地记个等级和分数, 而是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 对学生实施积极、适度的鼓励性评价, 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优点, 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表现中的不足, 客观公正、热情诚恳, 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2) 观察法: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变化、人际关系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创造性发挥程度。教师可以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3) 谈话法:这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 教师把话题自然地转向评价, 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音乐表现的反思, 同时又不会中断教学进程。
就学生而言, 评价是一把坚韧的标尺,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教师而言, 评价是一棵挺拨的忘忧草, 在自我完善中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就教学活动而言, 评价是一缕轻扬的春风, 轻抚心田的同时也净化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实践证明, 评价活动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和意义。但是, 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看到, 它既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 也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 需要长期的实践;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评价的作用价值, 这只是一种检测、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不能做我们的根本目的。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对音乐也感兴趣了, 不敢放声的学生也敢于尝试了, 喜欢音乐的学生则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了, 这样的评价, 才是有效的, 才能真正的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多姿多彩的隆德民间艺术 篇三
隆德地处六盘山区,既有中原文化的渗透,又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故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这里的民间艺术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等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芬芳的泥土清香。
隆德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农民画、剪纸、雕塑、刺绣和皮影。
农民画
农民画是隆德民间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出自民间画匠之手,最初形态为庙宇、寺观中的壁画、民家箱柜衣饰图案等,20世纪50年代,农民画结合政治宣传和生产需要,以墙报、壁画等形式出现。
农民画取材极其广泛,凡生活所及,画笔皆可到,既有《送粪》、《除草》、《打垛》、《割麦》、《碾场》、《放牧》等农业事象的描绘,又有《醋坊》、《压面》、《元宵观灯》、《戏剧人物》、《马社火》等各行各业的图景,从中既能看到编耱、锄地之类的原始耕作方式,也可看到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等现代生活的标志。 隆德农民画淳朴、清新,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极高的民俗价值和艺术价值。由农村妇女王玉秀创作的农民画《马社火》在1981年“全国首届农民画展”中获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挪威、瑞典、瑞士等国展出。张雪梅的《放牧》、靳守诚的《瓜甜》等画作也在全国画展中获奖。农民画创作者靳守恭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农民画开拓者”称号。
淳朴清新的隆德农民画如同三月的春雨,给人们的心田洒下了滴滴甘露。
剪 纸
剪纸是隆德民间艺术大观园中又一朵美丽的花朵,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
隆德民间剪纸主要用于过年的窗贴,故又称“窗花”。在祝寿、婚嫁等喜庆日子,亦能见到她美丽的面庞。
隆德民间剪纸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构图单纯、造型洗练,既质朴大方又古拙优雅。它多取材于乡土生活中的家禽家畜、花草虫鱼、飞鸟走兽、故事传说、戏曲人物、生活场景等。民间艺人们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谐音、隐喻、假借、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以其纯朴的感情、丰赡的心智、灵巧的双手,用一张纸、一把剪,纵横捭阖,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给人极高的审美享受,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农民张炜、靳淑田、虎凤英都是隆德剪纸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访问》、《敬老爱幼》、《回族赶集》、《太阳灶》、《幸福家庭》、《毛主席过六盘》、《十二生肖》等,成为隆德剪纸艺术的精品。
质朴优雅的隆德民间剪纸将传统的、民俗的氛围渲染上每一个观赏者的心头,挥之不去。
雕 塑
民间雕塑也是隆德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项绝活。寺观庙宇历来都是民间雕刻、泥塑艺人荟萃之地。民国时期,隆德有大小庙宇数百座,其中的雕梁画栋、脊兽瓦当、佛龛神像非雕即塑,都出自民间雕刻、泥塑艺人之手。
隆德盛行的民间建筑砖雕,既是建筑装饰材料中吉祥的象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古老民俗的实物资料。老艺人魏世祥的砖雕造型独特,仿古的“蛟龙脊兽”、“玉鬃脊兽”、“狮子滚绣珠”等,飞舞飘洒,古朴大方,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传统雕塑用品有香炉、香筒、蜡台、笔罐、花瓶等。雕塑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远近闻名的雕塑世家杨栖鹤子孙三代,根据民俗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创作了《十二生肖》、《梅鹿送子》、《农村社火队》等一系列彩塑作品,生动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及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大型彩塑《毛主席过六盘》,再现了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宏伟场景。杨氏家族作品多次参加全区及全国大展,多幅作品被宁夏群艺馆、中国美术馆收藏。杨栖鹤的“木雕香炉”也已成为雕刻中的精品。
刺 绣
隆德传统刺绣群众基础广泛,种类繁多,有枕头顶、小儿鞋帽、婚嫁衣饰、钱包、肚兜、针插、笔袋、烟袋、荷包、桌裙、门帘、马褥、缠腰、袖套、香囊、笔套、书包等。这些刺绣品,装点着隆德人民的生活,体现着人们的情趣。隆德刺绣具有针脚精细、形象逼真、造型质朴、配色艳丽和谐等特点。
被《隆德县志》誉为“隆德八景”之一的“祝霖疏雨”所在地祝霖寺保存有一幅《麒麟送子》刺绣图,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长2米,宽0.72米,质地厚实细密,彩绣人物栩栩如生,至今色泽鲜明,完好无缺。
民间刺绣品除用于装点日常衣饰之类外,也用于对外交流。1987年,隆德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山前线指战员送去的760双鞋垫和两面锦绣旗帜均属刺绣佳作。农村妇女杜玉莲绣制的《红绸五彩绣》方枕顶,于1989年12月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美术佳品奖评及名艺人作品展”,荣获“收藏奖”,并出国展出。党秀英的《古梳妆台》和冯琴花的《胸花》都堪称刺绣艺术的精品。现在,刺绣工艺已从服装扩展到被套、洗衣机套、电视机套、电脑套等现代生活用品方面。
皮 影
皮影俗称“牛皮灯影子”,是活跃于隆德各村镇的一种特殊演出形式。它是用牛皮纸剪成的各种人物形象投影到屏幕上来表演的。皮影戏班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文武乐队3~4人。“耍线子”的师傅兼多角色唱板,以声腔变化之妙适应生、旦、净、丑各色人物。剧种以秦腔为主,重唱工,尤其以表演神仙鬼怪剧见长。皮影以其独特的风格招徕众多民间观众。
4.多彩的欧洲民间音乐 篇四
如像《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让世界充满爱》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 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 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 从基本音区看, 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 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 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 播放教学录音带, 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 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每当教一首歌曲的时候, 教师都会请个别同学单独演唱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的学生内向且不善于表现, 歌唱时声音很小, 虽经一再鼓励, 还是不敢大声唱, 再加上其他同学因为听不清, 也会不耐烦的议论, 他就更不敢唱了。要提高这些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喜欢上音乐课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使音乐课更具有魅力。针对这些情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看着生动的画面, 听着悦耳的声音, 产生跃跃欲试的表现欲, 战胜自我不自信因素, 进而能拿着话筒看着歌词站上讲台演唱, 而声音经过扩音及优化音质的处理, 动听的歌声会让每一个学生自信起来, 投入到积极参与教学当中。
三、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 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 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 录音配上画面, 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 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水面上, 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欣赏完毕, 学生对这首曲子的作者、曲子的旋律体现了什么内容等就一清二楚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欣赏现代京剧《唱脸谱》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 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 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 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增长了见识, 同时也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 在教学录像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能比较形象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景, 印象深刻。可见, 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还能创设教学情景, 提高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德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的德育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那么怎么才能使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体现出来, 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呢?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以往的教学是从书本到书本, 从理论到理论, 无论多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革命斗争场面, 由于缺乏应有的热情, 都未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声、形、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设备, 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就能使德育方面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 当画面上呈现出前苏联著名画家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的作品时, 同时响起男低音浑厚的声音, 相信在学生的心里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学生在这幅作品中也找到了答案, 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六、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初一第一学期的音乐课教材中, 有一内容为器乐音色。为了让学生能更规范、更系统地掌握乐器知识, 将这一内容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两大类进行教学。与以前的教学相比, 我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以西洋乐器这一课时为例:西洋乐器较之民族乐器, 学生了解得可能相对少一些, 乐器形状、制作材料、音色间的互相关系和演奏方式等是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多媒体手段能让视、听、讲同步进行。比如在介绍乐器分类知识时, 教师轻松地点击小小的鼠标, 事先制作好的图片和文字归类说明就会伴随着老师的讲解, 有序地出现在屏幕上, 介绍具体的乐器时, 屏幕上会出现相对应的乐器图片, 该乐器还会演奏美妙乐曲, 让学生通过声音和画面同步作用, 增添学习的乐趣, 通过多媒体, 学生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 指挥的风格手势, 音乐的情感形象, 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 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听得清清楚楚。
5.浅谈民间音乐的特点 篇五
把民间音乐比作民间女子, 其实一点也没有眨低它的意思———它本来就生于民间、长于民间, 而且长期以来受到统治者的轻视和压制。可是, 民间音乐却一点也不低微,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民间音乐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的时候, 它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之中。民间音乐的种类和品种最多, 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 中国拥有345个说唱品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 至于不计其数的具体曲目, 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民间音乐的生命力最旺盛, 它长期处于边缘状态, 以特有的方式倔强地生长, 当其他音乐衰微的时候, 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势头。民间音乐的风格最鲜明, 它热情奔放, 直接抒发人们的感情, 不为某种功利服务和限制, 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要从它这里吸取营养。民间音乐还是听众最多的, 上至皇帝, 下至平民, 从广阔的乡村一直到繁华的城市, 民间音乐的身影无处不在。
一、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也就是民歌, 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 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一般体制短小, 曲调通俗、易于上口和记忆, 同时旋律清新、风格简朴, 是最能反映现实和人们心声的一类歌唱艺术。中国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歌谣。它节奏鲜明、结构单纯, 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 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演唱形式大多是一人领唱众人和, 也有对唱和独唱, 风格大都刚毅有力。常见的号子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是人们在劳动中, 为抒发情感、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 其特点是曲调高亢、节奏自由、风格质朴, 即兴性强。山歌种类繁多, 分布极广。一般来说, 南方山歌秀丽悠扬, 音域不宽, 旋律跳动较少;北方山歌豪放粗犷, 音域较宽, 旋律起伏较大。
山歌传统的内容是对爱情进行讴歌和对苦难进行倾诉。比较著名的山歌种类为陕西的信天游。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 曲调悠扬高亢而多变化, 歌词活泼自由。当地人们常在山野间歌唱。信天游篇幅短小, 两句一节。第一句多为比兴句。如“五谷里那田苗子要数高粱高, 一十三省女儿家唯有兰花花好”。有名的山歌有《兰花花》 (陕北)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 、《小河淌水》 (云南) 。
小调又称小曲和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 除了在农村流行, 也在城镇集市中传唱。它是城市和农村两种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 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是民歌中最为艺术化的形式。代表作品有《小白菜》 (河北) 、《茉莉花》 (江苏) 等。
二、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又称为曲艺, 是说 (白) 、唱 (腔) 、表 (作) 三位一体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早在东汉时代就已经存在, 到宋元时期达到成熟。当时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舍, 集中了大量的民间艺人进行表演。除此之外, 说唱艺人还普及到了乡村。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很能说明当时说唱艺术城乡普及的盛况。
说唱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密切, 它以叙事为主, 多讲唱历史传说故事, 尤其是像《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厢记》这类文学名著。艺人表演时一般在原著的基础上敷演发挥, 使其更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习惯。像扬州评话《武松》, 经整理成书后达几十万字, 几乎是原著有关武松情节字数的无数倍。
中国的说唱音乐品种丰富, 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种有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四川清音等。
三、民间器乐
民间器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与民间风俗关系密切。在传统的婚礼丧葬仪式中, 会有专门的民间乐队进行演奏。在迎神赛会、节日行事等民俗活动中, 器乐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起到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6.徽州民间音乐的旅游动态价值 篇六
关键词:徽州,人文,音乐,动态,价值
徽州, 简称“徽”, 古称歙州 (源于东、西两座山, 西边黟山即黄山, 东边——白际山脉即歙县的发祥地, 主峰搁船尖。黑白两山, 龙飞凤舞, 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 , 又名新安, 由黄山市的歙县 (含现徽州区及黄山区汤口镇) 、黟县、休宁 (含现屯溪区) 、祁门及婺源 (现属江西上饶) 、绩溪 (现属安徽宣城) 六个县组成。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 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新安亦指徽州与严州之新安江 (钱塘江北源) 及分治前之新安郡, 严州现已并入杭州。徽州不仅拥有美丽神奇的黄山, 更有着很多与之相辉映的徽州民歌。它联袂着徽商、徽学、徽画、徽医, 组成了一个璀璨的星座, 向世界闪烁着黄山山水的俊伟旖旎, 向世界倾诉着黄山人丰富的内在情怀。
徽州民歌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 有号子、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小调中又有不少民俗、歌舞。早在八十年代初, 屯溪民歌《小石桥》、歙县民歌《牧牛花鼓》《猜谜对歌》《十二月花》等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向国内外发行,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将屯溪民歌《小石桥》作为听众欣赏节目向听众播放。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国外播放屯溪民歌《小石桥》、歙县民歌《十二月花》, 只可惜如今都面临着濒危的窘境。
那么, 如何让古老而丰富的徽州民间音乐资源在旅游业中回复生机, 能让徽州民间音乐在旅游业的发展大环境下能够深度挖掘它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成为当下继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对徽州音乐多年的了解和研究基础上, 再结合对徽州旅游业的了解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徽州具有非常丰富和知名的旅游资源, 如久负盛名的黄山、宏村、西递、歙县、绩溪、祁门、休宁等旅游资源都是汇聚了文化、人文、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可以说跟徽州的旅游业相比较, 徽州民间音乐还比较弱, 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如其旅游业发达。所以当下来看, 徽州民间音乐面临的情况有喜有忧。一方面, 徽州旅游业已经形成并取得了游客的认同, 在国内旅游业已经占有重要之地。徽州民间音乐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搭载的平台和展示的环境。另一方面, 徽州旅游业与徽州民间音乐之间的差异甚大, 相比与旅游业, 徽州民间音乐的知名度还比较弱, 或者说它本身具有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能够适应当下旅游业的发展潜力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两者脱节的情况, 会有越来越分离的可能性。鉴于以上现状, 在向下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处于弱势地位的徽州民间音乐怎么样才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展现出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并体现出其动态价值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所尝试:
第一, 政府作为和支持。当今各地民间音乐发展都呈现出逐渐衰落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年轻一代人的审美变化与没有经济价值两个方面。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访谈中听到民间艺人最大的苦衷就是生活维持的问题, 现金学唱保留民间歌曲都以老年人为主, 而这样的现状也只是因为他们对儿时民歌的记忆和情怀, 才保持了一份热情, 从而能够把一部分民间音乐保留下来, 但面对当下的生活时他们总是很无奈。因为唱歌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以年轻人更不可能专心学习民间音乐, 更不可能把它当成一个工作和事业去做。不光是徽州民间音乐, 全国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要让徽州民间音乐能够在旅游中展现动态价值, 首先要确保徽州民间音乐能够留存下来, 而要让徽州音乐留存就必须解决艺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对于徽州目前的现状来说, 旅游业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不论在经济方面, 还是在旅游业的影响方面, 所以应该由政府作为, 从旅游业中提供专项基金来支持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可以首先解决艺人的生活问题, 还可以开办专门的学校来培养民间音乐的传承人。
第二, 文化部门的专业支持。古老的徽州民歌有其深厚的文化和音乐价值。但是它的原始状态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所酝酿的, 如果将原始的形态直接放入当下的旅游业中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旅游业是一个新的产业, 与古老的徽州民歌相比还显得年轻, 更多的是体现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 古老的徽州民间音乐首先要进行自我更新和发展, 要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就要发挥地方文化部分的优势。比如文化部分应该大力支持各级文化部分和团体进行以徽州民间音乐为素材和体裁的文艺节目, 经过文艺团体的融合和改造, 能够让徽州民间音乐焕发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活力, 这样才能让现代旅游业所接受, 从而让旅游者观赏到比较轻松的民间音乐形式。
第三, 旅游业的支持。在徽州已经取得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业中能够真正给予徽州民间音乐一个展示的舞台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台湾的旅游业中, 就将当地土著的歌舞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整个旅游业给土著歌舞留有很重要的展示平台, 旅游者在整个行程中土著歌舞是一个必要环节。久而久之旅游者就对土著歌舞有了很好的认识, 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迅速扩大。这种影响力对于计划赴台旅游者来说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期待和渴望, 从而土著歌舞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徽州旅游业可以借鉴这种类似的做法。旅游业不能等到民间音乐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再进行引进和嫁接, 而是要在其还尚未发展时对其进行大力的扶持, 这样才能够真正将徽州民间音乐融入旅游业中, 而不是单纯的借用。
总之, 徽州民间音乐要在旅游业中体现其动态价值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这既包括徽州民间音乐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又包括旅游业对于徽州民间音乐的态度和支持力度。更需要政府和各个文化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时白林.《安徽戏曲音乐的源流与特色》.1993 (02) .
[2]周显宝.《人文地理学与皖南民间表演艺术的保护》.2006 (04) .
[3]黄成林, 冯学钢.《徽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1999 (01) .
【多彩的欧洲民间音乐】推荐阅读:
欧洲大陆的政治改革08-05
欧洲电子政务的成功11-21
进城务工的欧洲农民工12-07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政策12-25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06-22
欧洲风情--教案07-20
欧洲礼貌礼节08-18
高中欧洲西部教案07-11
国贸欧洲市场总结07-18
亚欧及欧洲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