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2025-02-11

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共10篇)

1.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一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能、美、劳全面发展,人物周报(网)专门成立组委会并研究决定,自12月25日起举办第一届《中国梦·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中小学生及幼儿。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含民办、私立)、青少年宫(活动中心)、文化馆、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工作室)等均可组织参赛。活动组织成效显著的单位,组委会将颁发组织奖。

二、大赛项目

1、绘画作品: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版画、国画、线描、速写、漫画、创意画、手工剪纸、儿童画、简笔画、年画均可。

2、书法作品: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如:毛笔书法、美术字及用钢笔、铅笔、圆珠笔等工具书写的硬笔书法作品。

3、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生活摄影、艺术摄影、风光摄影等各种形式、题材与内容的摄影作品。

三、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形式题材不限,内容须健康积极向上,反映作者的时代梦想,期望要求,展示时代风采。

2、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不得抄袭。凡抄袭作品一经发现,将撤销获奖资格,并追收报纸免费刊登的相关费用。

四、竞赛组别

大赛组别分幼儿组、小学A组(1—3年级)、小学B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职专及中等师范院校学生)。

三、评奖办法

特邀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摄影家和基础教育界、学前教育界优秀美术教育工作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初评评奖比例为(以百分比计)评选出各组金奖10%、银奖15%、铜奖20%、优秀奖若干名。金、银、铜奖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参赛作品将择优在《人物周报(网)》刊登,并免费赠送报纸一份(赠送的当期报纸作者须支付邮递费)。所有获奖作品将集结印制合订本。

本次大赛组委会不收取报名费和评审费。本着自愿原则,活动后期仅收取奖品制作工本费及邮寄费。

四、参赛细则

1、网络投稿:参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报名投稿,可将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高清照片,文件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幼儿园、详细联系地址、电话等请一同发送至大赛组委会,电子邮箱:renwuzhoubaojizhe@126.com

2、邮寄投稿:请用钢笔正楷字体填写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并注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幼儿园、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等。

3、作品邮寄地址: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人物周报(网)社(注明中小学生征稿字样)。电话:0311--85815673,87258008联系人:苌先生 邢女士

4、所有参赛作品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五、收稿时间

自月25日开始至5月15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颁奖时间

205月16日至18日初评、终评,寄发获奖通知;5月19日至25日为获奖学生寄发获奖证书。如6月1日仍未收到获奖证书,请及时与组委会联系。

七、其他事项

(一)来稿必须符合通知的要求;

(二)本次大赛的解释权归组委会;

人物周报(网)社

2.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二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激发我校学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发挥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志愿活动。现响应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单位的联合号召,开展法政研究会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作品征集活动。

二、主题

本活动以“传递正能量、践行中国梦”为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广告设计:

1.教育政策宣传

2.青少年文明礼仪

3.知识改变命运

4.信息化促教育公平

5.推广普通话

6.运动是每天必修课

7.给孩子快乐童年

8.校园平安和谐我行动

9.到西部、到基层创业

10.资助成就梦想

三、投稿时间和对象

1.时间:投稿日期截止2014.4.13

2.对象:法政研究会内所有成员

团队:设计部提交1份设计稿,其他部共提交2份; 个人:研究会内主席、部长及干事自由投稿,数量不限

四、作品要求

(一)平面广告

1.平面类公益广告为海报设计创作。

2.提交文件格式为jpg,色彩模式RGB, 规格A3(297×420mm),压缩率不小于9,分辨率:300dpi,系列作品不得超过3幅。单幅作品不超过10MB。

(二)视频广告

包括影视广告和微电影广告

1.拍摄、编辑所用工具不限,影视广告时间30秒以内;微电影广告要求有故事情节,时间5分钟以内,画面宽度均不小于600像素。

2.电子版提交:成片flv和mp4格式同时上交。电视广告文件flv格式大小不超过10MB、mp4格式不超过30MB,微电影广告flv格式大小不超过30MB,mp4格式不超过50MB。

3.光盘提交:avi格式。

(三)动画广告

1.动画广告用flash动画创作。24帧/秒,时间30秒以内,配音、配乐,系列作品不得超过三件,画面宽度500—800像素。

2.电子版提交:成片swf和mp4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 mp4格式不超过30MB。

3.光盘提交:fla格式。

(四)广播广告

1.电子版提交格式为mp3,文件大小不超过3MB,时间60秒以内。光盘提交: mp3格式。

(五)广告策划案

1.内容要求

(1)内容提要(2)广告脚本(3)创意设计执行提案

(4)媒介提案(5)预算方案。

2.电子版提交:ppt格式。

3.实物作品提交:策划书打印规格为A4纸,不超过30页,附件10页以内另附,装订成册。随策划书提交一张光盘,ppt格式。

(六)文字类

1.广告语

(1)公益广告语字数限制在140字以下,作品语言为中文。

2.微故事

(1)以微故事的形式创作。字数限制在140字以下。作品语言为中文。

五、活动流程

2014.3.30——2014.4.13

征集广告设计稿

2014.4.13——2014.4.16

3.艺术节学生美术作品大赛活动方案 篇三

一、比赛主题:

1、人与社会的和谐;

2、人与自然的和谐;

3、人与生活的和谐;

4、人与家庭的和谐。

二、参赛对象:

全校学生自愿参加,每班至少有五名同学参加。

三、时间:

时间:2011年5月30日至6月4日。

四、参赛要求:

1、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以比赛主题创作一幅画。

2、绘画形式以学生想象创作画为主,绘画材料不限,可以是国画、腊笔、水彩等。

3、学生想象创作画尺寸:画种自选,工具材料由参赛选手自备。纸张由学校统一分发。

五、评奖:

本次绘画比赛按画种分组分别设一、二、三、优秀奖若干名。

六、参赛程序:

1、学校各班必须认真组织初赛选拔;确定参赛作品。

2、各班将参赛作品于6月3日前报艺体教研组杜亮老师。

3、比赛结束后,将由学校组织评委对各参赛作品进行打分,最后算出选手的成绩。

4、学校将对获奖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黄塘小学艺体教研组

4.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四

参赛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毕节学院 东北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类别 学习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学习模型学习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数字模型物理模型

作品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C-28 采矿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雷顺、王光、张文德

屠世浩

D-06 煤与瓦斯共采及光纤光栅顶板离层检测系统模型

王雨豪 吕创新 康健 张中立 李良

万志军、阚甲广、吴锋锋

D-04 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模型 马 鹏 余伊河 李 阳 谭国俊 D-03 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原理应用模型 余伊河 马 鹏 陈 田

郑西贵 D-44

地面钻井抽采上卸压煤层瓦斯模型

赵兴朝 亓少华 杨志伟 曾旋旋 范茵

马衍坤

C-13 多功能工作面支护相似模拟实验装置 黄四光 崔 腾

周 婷

C-05 两堵一注带压封孔技术工艺演示 况常见 崔 腾 伍 清 孙道亮 方

齐 娟 穆朝民 王海露 D-45 现代化矿井井底车场模型 白壮壮 汪 洋 陶 争 郑 磊 陈

张向阳 鲍 鸣

D-46 巷道矿压测试动态演示模型 蒋 伟 郗 澳 李传波 李 婷 査文华 D-37 新型倾斜煤层倾向开采技术模型 赵 奇 高盼军 贺增源 朱文孝 张雪

飞 黄四光 杨 科 殷志强

D-66 超细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制备系统 马瑞雯 黄树巍 张亚明

张延凯 D-118 《基于STC89C52单片机及气体探测器的便携式气

体浓度检测及警报装置》 石世强 刘玉成 关文键

A-03 VR技术的地下金属矿山三维动态仿真

张驰

徐帅

D-53

立井箕斗提升系统

孟祥达 吴小刚 王连宇

崔景昆 侯玮 张维民

获奖等级 1 1 1 1 1 1 1 1 1 1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D-119 D-121 D-120 阶段矿房法平底出矿结构物理模型

井底车场设计及井口工业场地布置立体演示模型

无底柱分解崩落法 张 扬 项国权 杨希洋 杨 曦 孙文诚 姬 东 王宏伟 赵兴中 李红豆 张凯星 张海波

李占金 宋继勋 南 峰

王晓雷 1 1 1 河北联合轻工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六盘水师范学院

南华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D-127 采空区火灾预防与控制 陈子旭、、李增

一、赵伟、张丁方

A-06 防突预测三维动画演示

杜春宁 郝从猛 D-25 高瓦斯高突出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掘抽采立体模型

李华峰 孙培培 李 冬

D-23 急倾斜煤层液压掩护式支架钻式采煤机综采工艺 侯明松 王亚峰 刘向辉 都永正B-01 开拓、准备、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其支护参

数确定软件

张权 孙恒阳 陈凡

D-71 巷道围岩离层动态演示模型 喻智

D-80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滑坡预报演示模型

陈辰 叶自欢 卓毓龙 D-91 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系统模型 孙 伟 吴东东 张 彪 李咏蔚 A-12 露天矿卡车装车过程模拟 刘新洋 邓卫新 秦 凯 闫晓宇 D-99 煤矿工业广场和矿井风流演示系统模型

岳 汉 高 宇 李 政 郭垚伟 D-96 正铲挖掘机物理模型

赵 越 何兴华 王宴鹏 王乾宝 李

咏蔚

D-104 井底车场

宋庆昌 韩阳 白镕宇 D-79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系统模型 李明江 赵 辉 任 静 赵伍胜

C-18 溶浸采铀(矿)3D全景动态数字沙盘模型

李元 张朝松 邱冬梅 A-20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刘建康 赵 健 李文鑫 赵吉玉 D-110 地表沉陷监测系统 许少卿 李文鑫 刘建康 赵吉玉

B-07

深部巷道卸压技术

袁 野 张 浩 刘 雯

欧阳东 熊祖强 王 成 李东印 魏锦平吴海 饶运章 宋卫华 姜新宇 蒋 思 李晓丹 李刚 汤国水 孙凯 温彦良 汤 铸 孙冰 孙文斌 陈绍杰 张新国 尹立明 刘 勇

孙文斌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山东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D-108 综采工作面辅巷多通道回撤技术 赵 帅 巩现桥 李 阳 袁 野 C-30 聚焦采矿

石学兵、任君贵、杨佳宁、王必强、王波清、孙莉楠

D-75 缓倾斜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工艺 王巧莉 李 森 袁学双 陈金凤

C-21 矿山安全知识训练与考试系统开发 陈玄超 李春林 陈金凤 D-15 高瓦斯煤层群开采中瓦斯综合治理演示模型

戴煌彪 闵寄 王丹 伍扬 王珠宝 黄

A-22 基于Dimine和3Dmax三维动画演示

陈志 刘洋洋 付翰泽 王俊林

D-18 深井矿山热害综合防治模型 刘世杰 常璨 田凤杰 C-04 新疆绿洲矿区保水开采3D动画显示

魏欢龙 贾炳新 榭鹏程 D-34 矿井提升系统模型

鱼琪伟 胡晓亮 赵 甫 刘小刚 A-29 基于DIMINE软件的某地下矿数字化建模及在地、测、采工作中的应用 刘纪稳 钱江兵 尚泰 潘国栋 D-49 深海采矿技术物理模型

甘 蕾 彭 俊 陈佳耀 梁海阳

D-43 地面钻井配合保护层煤与瓦斯共采综合仿真系统 况常见 崔 腾 张柳涛 苏赛 冯世兵D-42 矿井离心式风机反风道通风演示模型 关海洋 王 辉 陈 磊 王忠悝 郑念

A-01 矿井通风网络图模型智能绘制与编辑系统

徐春波 黄植 刘雪奎 黄亚军 D-38

矿井综合监测与模拟控制系统

王财江 李凯 许翔 朱亚运 汪斌

C-03 煤炭地下气化及出气量稳定性自动控制装置动画演关海洋 周 玮 王忠悝 郑念尹 张鹏

A-02 基于3DMine的河北矾山磷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侯春来 王建栋 刘 杨 D-68

矿井多功能风速测量仪

李 斌 瞿孝昆 郑兴柱

吴士良 孙文斌

解秀梅

吴爱军 谭钦文

何利文 李志斌 龙海洋陈辉 陈辉 刘洪林、赵红超

王春来 黄仁东 杨念哥

穆朝民 齐 娟 戎立帆徐乃忠 蔡 峰 戴广龙 鲍 鸣

成云海

宋卫东 谭玉叶 李翠平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北联合轻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D-6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物理模型

钟 华 刘 刚 C-12 分段矿房法演示视频 莫载斌 赵冬平C-17 连通性结构面数据查询与分析系统

刘翔 沈家华 D-69 螺旋式斜坡道开拓模型 韦衍昌 凡柯 魏哲 D-54 遥控操作底卸式矿车卸载系统

冯雷 周金龙 孙少龙 A-05

3D巷道施工动画演示

殴正前 宁卫星 杜 森 陈宇超 武

旭 张亦海

A-04 矿山提升系统设备选型软件 赵 盼 刘红旗 高耀辉 刘 坤刘海强

D-124 不稳定矿岩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演示模型

尚迎亚、李智阳、王坤黄小勇、陈计

D-128 采空区赤泥胶结充填演示模型 张昊 吴旭 王志军 申浩 D-125 高应力破碎性软岩掘进支护一体化岩石模型

张喃喃、李文杰、宋文军、贾艳超、马进强

D-123 矿山通风除尘净化设备 杨少寒 李峥 沈振男 魏莎莎 张磊

D-122 矿下大倾角皮带运输系统 雷磊 张宁宁 周康 任春雨 D-126 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

张培靳、景伟、张艳、于洋 D-30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王 杰 王军飞 刘博文

C-09 井底车场信集闭系统操作软件

杨建威 穆驰 张欢 A-08 矿井通风系统与掘进工作面风瓦斯电闭锁三维演示

杨建威 穆驰 张欢 D-31 矿井通风系统演示模型

穆 驰 裴丽宝 孙望望 李欣潮

D-29 煤层底板瓦斯抽采专用岩层巷道法煤与瓦斯共采

马新根 陈 佳 杨盼盼

D-27 一种协调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装置 付腾飞 黄 杨

D-105

井底车场、硐室布置及调车方式演示模型

卢欣奇 霍天宏 肖福军 张 恺 李

吕文生 王存文 陈庆东 胡运金 陈庆发 张敏 闭历平

侯玮 崔景昆 王同杰 李占金 李示波 南 峰孙光华 宋继勋 李示波 欧阳东 李占金、安铁梁

欧阳东 欧阳东、郭洋 郭君、卢宏建

王 成 熊祖强 熊祖强 王兵建 王 成 郭保华 林井祥 康 健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王业顺 杨长飞 刘加柱 覃左栋 谭

湖南科技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六盘水师范学院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D-72 可伸长锚杆支护演示模型 D-130 新型基点快速安装顶板离层仪

C-14 采矿视频教学 D-81 深海遥控采矿物理模型 D-83 下盘竖井开拓物理模型 D-82 自行组装多形式竖井井底车场模型 D-97 采区煤仓防堵振动系统模型

A-09 井工矿矿井生产系统及综采工作面采煤回采工艺模

拟 D-92 矿井防坠器模型

D-87 矿井通风系统风流规律验证模型 D-95 矿用乘人猴车系统演示模型 B-02 露天矿生产车辆调度数学模型 D-86 露天煤矿单斗-汽车-胶带工艺演示模型 A-10 露天煤矿三维数字化半连续生产工艺模拟

A-16 露天综合开采工艺教学模型 D-90 煤炭开采设备——综合化采刨机 D-88 深钻孔多钻头快速输送装置

D-93 双滚筒采煤机模型

A-11 虚拟化煤矿生产系统及冲击地压来压模拟

D-102 便携式圆筒聚能药包模型 B-04 矿山三维实体建模 D-78 突出矿井瓦斯抽采系统模型 D-61 井下矿用架空索道的初步改良模型 D-59

无间柱连续开采胶结充填采矿法模型

刘 财 马秀玉 李松松 黄超、马师、高文凯 刘伟军 任助理 黄武林 徐志强 涂剑文 王广 张园堂 黄武林 李家新 顿长健 王 旭 尹燕春 刘新洋 闫晓宇 刘新洋 邓卫新 秦凯 詹广强 吴 昊 张凤嘉 何 江 成建宏 武司苑 冉惠文 张 鑫 韩鹏鹏 乔轲轲 姚海峰 赵英拓 岳 汉 高 宇 代连朋 李广贺 杨星辰 叶万云 徐 阳 朱洪涛 邓卫新 刘新洋 闫晓宇 秦 凯 岳 汉 高 宇 李 政 李广贺 张凤嘉 王进詹 广 强 何 江 刘 灿 林 超 杨付岭 李 师 雷耀龙 张振锁 张凤嘉 白少飞 刘新洋 秦 凯 邓卫新 闫晓宇

于 振 许兆武 张 航 陈钧魏 班 川 刘 冰 张振智 张益 卢朝均 赖 科 高志伟 古 超 彭志东 刘启力 沈秀斌

王 斌 李红涛 邱海涛

肖广哲 肖广哲 肖广哲 肖广哲 南存全 王猛 姜新宇 杨艳国 高 薇

洪林 张大明 蒋思 曹 博 刘光伟 范军富 王秀兰 刘宝勇 姜新宇 曹 博 刘光伟 岳立新 高薇 张春华 杜菲 李雨成 高薇 姜新宇 周云鹏

张大宁

汤铸 杨月平王富林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学习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D-111 超短壁采煤方法 张阳阳 张 鲁 王路杰 刘梦起

郭忠平梁赛江

黄万朋 D-116 短壁采煤法箱式充填系统 孔德志 曹 思 张荣辉 郭忠平张新国

孙文斌 A-19 风动凿岩机 袁 野 张 浩 粱颖坤 刘 雯 周

孙文斌

王 刚 梁赛江 尹立明 潘

D-115 具有反馈的系统灌浆灭火系统 尹大伟 赵书浩 谢正正 张亭亭

刚 孙文斌

A-18 矿山巷道湿喷系统展示及上料装置

程占博 王荣超 蒲陇云 冯开林、孙文斌

D-107 矿用皮带输送机模型

王 飞 尹大伟 孙洪浩 周 刚

D-112 一种新型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 李文鑫 郭炎旭 徐少卿 刘建康 王 刚 程卫民 梁赛

江 潘 刚 D-70 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区巷道布置模型 杨晓永 杨鹏程 程海杰 韩艺卓 李建忠 刑存思

D-65 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填采矿法模型 张丙涛 张 群 刘 洋 刘艳章 C-07 矿山高效通风与矿井废气净系统

刘 洋 李明杰 广申霖 刘艳章 D-63 溜井全景视频扫描装置 刘 洋 李明杰 张丙涛

刘艳章 A-32 基于VB的关键层判定软件 王超 段勇 王奇 赵兵朝

C-19

矿井通风系统学习模型

张兵 吴丹丹 王海龙 郑磊

徐中惠 彭熙 谭钦文 刘建

C-20 矿山下井前期安全常识学习模型 陈玄超 郑磊 王海龙 吴丹丹 徐中慧 彭熙 谭钦文 刘建

平D-77 天溜井施工及平巷特殊法施工 赵海迪 伍红红 赵 雄 李 可

钟 敏 D-76 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陈 峰 白 俊 吴家威 魏 勇 B-11

巷道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流场模拟及数学模型的建

胡文义 杨再高 朱强

陈星明 2 2 2 2 2 2 2 2 2 2 2 湘潭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D-16 煤矿井下智能发爆器 蔡国庆 赵津锋 刘世辉 周乐意 曾叶

D-19 露天矿时效边坡模拟模型 郭元栋 王伟 杨建明 D-20 新疆巨厚煤层采空区自燃发火监测系统

王毅 杨亚龙 欧阳承钊 王亚飞

A-21 远程矿山设备移动管控平台

李飞 邱家朋 郑鹏 石蒙

D-13 薄煤层综采沿空留巷定向钻进抽采邻近层瓦斯模型 张 波 井广成 童金星 王 力 C-24 大型露天煤矿轮斗胶带连续工艺系统动画教学演示

模型

栗嘉彬 姜南南 陈立民 D-02 井下集中式液氨制冷低温盐水循环降温系统 孙元田、强强、裴琦斐 D-01 具有多种工艺系统的典型露天煤矿物理模型

何伟民、刘云肖、潘飞亚 C-29 矿山学习在线网站

高德智、张文德、吕创新、刘子龙、刘泗斐、胡瑞永 A-25 煤与瓦斯共采和掘进安全保障虚拟现实教学模型 王志民 闫笑泷 李凌翔 B-12

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煤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

模型

董祥俭 马朝阳 赵 腾

B-13 松软易冒巷道支护系统脆弱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围岩

优化控制技术

吴赛赛 冀胤霖 王志民 D-10 主副井连续提升系统物理模型 时洪浩 马朝阳 冯星 魏陆海 D-14 综采机械化固体充填系统物理模型 刘樟平井广成 郑鸿超 D-32 采空区治理系统动态物理模型 高运 张开放 杨海刚 D-35 冲击地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模型 李炜强 刘 畅 刘 超 李长江 D-51 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物理模型

彭 君 赵 祥 卓思宇 吴先林 D-47 高度机械化VCR法 龚永超 杨 春 王瑞祥 D-50 立式砂仓造浆与砂浆沉降模型 陈鑫政 耿忠义 孙贵东 A-26

连续采矿法3D动漫演示数字模型

周勇勇 黄文丰 张海杰

谭新高 冷爱莲

吕金星 刘洪林 温颖远

管伟明 王方田 李克民 彭洪阁

李桂臣 尚涛、马文顶 万志军、李学华 张农、杨真 万志军、裴松

季 明 万志军、裴松

袁 永 杨宝贵 王春来

史秀志 张钦礼 胡建华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A-27 D-132 某矿山地下采矿Dimine(迪迈)数字模型说明书

组件式井底车场轨道模型

胡一波

葛鑫博 舒国钧 石雨霏

高盼军 贺增源 赵 奇 方 瑞 曹光

曹树刚 2 2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毕节学院 广西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字模型 数学模型

D-39

伴有语音解说的矿井三大系统自动化演示模型

泽 朱忠意 D-41 光弹试验模拟锚杆预紧力的作用模型 刘 旭 余 骏

杨晓强

C-10 基于Joomla!框架的采矿资讯学习交流网站——采矿蒋 伟 郗 澳 陶 然 李传波 房雪

知乎网

冰 D-117 《贵州省中小型煤矿典型主斜井运输系统模型》 舒小波 喻昌友 C-16 DKS-2型多功能空气动力学实验设备仿真系统

刘友能 刘烨烨 李诗华 A-30 井底落煤清理系统

杨文利 李强 周开 C-02 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及地下工程地质模型构

冀宇飞 侯倩楠 秦瑞雪 D-26 矿井轨道创意组合教学辅助模型 袁世博 赵松涛 董航宇 段凯文 D-24 煤矿井下窄轨道岔线路模型 李 勇 冯龙飞 张 权 康金瑞

D-28 无预留回撤通道综采工作面搬家工艺模型 杜春宁 郝从猛 刘 奇 A-07 新型煤层气开采技术(动画类制作类别)

孙培培 张项成 李兆欣

D-106 采准巷道布置演示模型 申庆祝 杨清萍 刘 翰 刘建勋 周一

D-129 综放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模型 曹东亮 郭富贵 马致远 D-84 矿山自动排水系统物理模型

黄旭 颜肃 代军辉 D-85 通风系统物理模型 林奇斌 陈军 刘伟军 C-01 “小黑煤”论坛 尹燕春 程国龙 王 旭 顿长健 A-17 采煤机之截割部数字模型

赵 越 王乾宝 王宴鹏 沙 浩

B-03

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及瓦斯抽采泵站输送管

合理安置区域模型

黄福军 张玉宝

彭 伟

李英明 薛长国 査文华 王昌琪 范育青 闭历平陈聚 侯玮 崔景昆 张海波 朱银萍 黄岩建邓广涛 肖同强 李东印 李化敏

夏大平林井祥 康 健

刘玉德 肖广哲 肖广哲 王 猛 邓长春 孙 凯 李晓丹

赵 丹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D-89 C-08 D-98 A-13 矿井降温系统不稳定换热系数测量模型

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网 水泵房动态演示模型 综采工作面数字化三维建模系统

纪洪泽 王 东 王宏生 朱洪涛 周坤友 胡铁男 陈 军 王 旭 尹燕春 顿长健 程国龙 蔡承锋 陈德阳 张小双 赵立钦

赵丹 杨艳国 霍丙杰 南存全 王猛 姜新宇 蒋 思 3 3 3 3 辽宁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学习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D-100 眼前山铁矿物理模型 D-58 倾斜格筛漏斗电耙耙矿底部结构 D-114 矿井底板突水过程及治理方式演示模型

C-23 矿井通风与空调(网站)D-109

矿用喷浆机物料联动配比机构

D-113 煤矿工作面胶带输送机头接矸装置

D-64 溜井底部振动放矿装置 D-57 矿用单级单作用活塞式空压机模型 D-56 围岩失稳声光电集成监测系统模型 A-28 基于FDS的某铅锌矿矿井火灾数值模拟

D-73 矿井安全避险“六大传统”模型 B-09 矿井通风教学用数学演示模型

C-22 矿山安全一体化综合防护安全头盔设计说明书B-10 露天矿山采-排动态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B-08 尾矿库溃坝砂流在下游堆积数学模型研究

A-23 采矿专业智能手机学习的平台 D-17 瓦斯爆炸氮气预留巷减灾对比模型

D-21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开采

张育维 白大川 曲同凯 刘峰银 陈玉谦 王荣超 程占博 商红博 吕卫新

杨鑫祥 于海明 郭 磊 李俊孟

孙令超 刘国兴 宋传宝 王学武

刘 洋 李明杰 张 群

贺晨皓 曹鹏飞 钱云云 范海超 葛睿智 林朋 刘桂江 莫爽 徐剑 周 楠 李 森 李焰文 史 杨

陈玄超 张兵 李兴迪 陈玄超 黄涛 鞠介波 胡伟 蒋哲政彭永根 陈诗墨 杨再高

吴家威 陈 峰 万之野 李鹏 玉山 买明 艾克伯尔 牛嘉 吕国正 任学福

陈晓青 李洋 曾 晟 尹立明 孙文斌

谢菲菲 解秀梅 刘 勇

李兴东 孙文斌 顾

士坦 乔 杨 梁赛江 臧传伟

孙文斌 刘艳章 来兴平曹建涛 许秦坤 周煜琴 刘建平谭钦文

王永强 谭钦文 陈星明 张志贵

魏 勇 陈辉 管伟明 李虎威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学习模型 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数字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C-26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多媒体课件 C-27 采矿工程专业词汇中英文检索软件的开发及推广 D-08 超高水速凝材料采空区袋式填充物理模型 D-09 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实体模型 D-07 基于AVR单片机的矿井自动道岔控制系统 A-31 基于surpac的安徽某煤矿地质数据研究 D-05 急倾斜煤层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机械化采煤法

D-11 煤炭地下气化物理模型 D-33 水平深孔落矿阶段强制崩落法

D-52 避难硐室模型 D-48

浅孔留矿法

刘樟平白 瑞 赵新宇 井广成 孙昭波 刘樟平赵新宇

董祥俭 葛星甫 李同双 葛星甫、周逸群、赵鹏瑞 刘樟平井广成 赵新宇 王傲 陈田 吴文军 张井跃 宗 炜 琚少杰 时洪浩 马朝阳 徐凯 魏陆海 刘艳晓 李仕博 李亚楠 崔国建

谷武函 周士淇

杨 慧

5.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五

各中小学、幼儿园:

今年,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将举办“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根据市区教育局要求,我宫将继续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参加本次比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比赛主题

我们的明天

二、参赛对象

全区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爱好者。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大组:1.小学组(分7岁以下幼儿组、7-9岁组、10-12岁组);2.初中组;3.高中组。

三、比赛形式

以绘画和书法作品比赛为主赛,以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制作等)和摄影作品比赛为附赛。

四、作品要求

1.内容

本届比赛以“我们的明天”为主题,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感悟今天生活的美好,畅想祖国明天的发展宏图,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和谐社会、快乐生活、美好理想,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书法作品内容以围绕主题、内容健康的诗词文句为主。

参赛作品必须是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以后的原创作品。

2.规格

①绘画作品不超过40×60厘米(四开大小),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不限,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②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作品不超过四尺对开,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③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创作、纸工及其他类型的工艺设计作品)以照片形式参赛,立体制作需选送同一作品不同角度的照片至少三幅参赛,同时需附送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简介,如有图片最佳。

④摄影作品需送5吋以上扩印片,并附送作品拍摄过程的相关技术介绍。

五、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2014年3月20日前

2、报送作品时间:2014年4月15日前

3、作品评奖时间:2014年5月

六、评选原则

符合比赛主题;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表现形式;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鼓励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七、奖励办法

分组设绘画、书法、设计和摄影作品的一、二、三等奖。

设组委会特别推荐奖若干;设指导教师奖。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向优秀组织单位颁发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八、具体要求

1、请各校按照要求,坚持师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并力争好成绩。

2、请各校将参赛人数和钱款(购买2014《中国校外教育》1—2月合刊,合刊每册12元)于2014年3月20日前交至北塘区少年宫计艳芳老师处。联系电话:***。

3、所有参赛作品信息用Excel汇总(表格附后),并与作品一起于4月15日前送北塘区少年宫计艳芳老师处。

★所有参赛作品请务必在背面左下角贴上“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报名表”(刊登在2014《中国校外教育》1—2月合刊上,复印无效)。

北塘区少年宫

2014年3月5日

注:根据有关通知精神,参赛作品版权归属主办单位所有,作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有权保留作品且在相关活动中使用(包括展出,在媒体及宣传资料上使用,如网站、海报、出版物等),不另付稿酬。

附表: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报名表

6.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六

(东丽赛区)

一、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

二、天津地区承办单位

天津市少年宫东丽区少年宫

三、比赛主题

我们的明天

四、参赛对象

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爱好者。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大组:1.小学组(分7岁以下幼儿组、7-9岁组、10-12岁组);2.初中组;3.高中组。

五、比赛形式

以绘画和书法作品比赛为主赛,以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制作等)和摄影作品比赛为附赛。

六、作品要求

1.内容

本届比赛以“我们的明天”为主题,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感悟今天生活的美好,畅想祖国明天的发展宏图,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和谐社会、快乐生活、美好理想,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书法作品内容以围绕主题、内容健康的诗词文句为主。

参赛作品必须是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以后的原创作品。

2.规格

①绘画作品不超过40×60厘米(四开大小),使用材料和表现形式不限,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②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作品不超过四尺对开,参赛作品须为原作。

③工艺设计作品(包括民间美术、电脑美术、陶艺创作、纸工及其他类型的工艺设计作品)以照片形式参赛,立体制作需选送同一作品不同角度的照片至少三幅参赛,同时需附送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简介,如有图片最佳。

④摄影作品需送5吋以上扩印片,并附送作品拍摄过程的相关技术介绍。

3.参赛作品版权归属主办单位所有,作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有权保留作品且在相关活动中使用(包括展出,在媒体及宣传资料上使用,如网站、海报、出版物等),不另付稿酬。

七、评选原则

在比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书画家、美术教育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组成作品评选委员会负责全部作品的评选工作。

评选基本原则:符合比赛主题;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表现形式;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鼓励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八、奖励办法

分组设绘画、书法、设计和摄影作品的一、二、三等奖。

设组委会特别推荐奖若干;设指导教师一、二等奖。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向优秀组织者颁发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各区县一等奖获奖作品原作、电子版汇总后,由天津市少年宫活动部统一寄送全国组委会终评展览(参赛校预留参赛作品电子版)

颁奖大会拟于2014年7月—8月隆重举行,并同时举办艺术之旅夏令营活动。

九、比赛程序

1.“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报名表”刊登在中国儿童中心《学与玩》

杂志2014年美术专刊上,专刊每册12元。凡参赛作者需填写“报名表”(复印无效)并剪下贴在作品背后右下角。作品背后没有贴附有效“报名表”的参赛作品不予评选。

2.3月14日前上报参赛人数及《学与玩》杂志款。

3.4月18日前按照定数发放《学与玩》杂志2014年美术专刊。

4.报送作品时间:2013年4月25日前(同时上报按学校初赛排名的电子版参赛名单)。

5、东丽赛区作品评奖时间:5月-6月。

6.参赛作品一律不退,未获奖者不另发通知。

十、作品报送地址:

天津市东丽区少年宫活动部

东丽区跃进路42号邮编:300300

电话:24393167-8402***王老师

东丽区少年宫活动部

7.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赛作品 篇七

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热情讴歌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期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协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于2011年6月19日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影展征稿响应热烈,来稿踊跃。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征集到8071幅摄影作品,最终甄选出202幅佳作,在为期5天的展览中为观众精彩呈现。这说明,随着党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施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逐步富裕之后,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心灵表达,而数码摄影技术的普及,也为农民掌握摄影提供了便利,意识到用摄影记录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烟雨杨家溪》 摄影:林章莼

《天路》 摄影:黄敬武

《翠坪》 摄影:吴芳魁

《陶醉》 摄影:杨巧云

《荡春》 摄影:杨双柱

《夕阳大漠》摄影:钟祖依

《龙脉》 摄影:温学昆

《生活宽裕》 摄影:王连明

《我家无闲人》 摄影:胡振梅

《套马》 摄影:胡振梅

《天牧》 摄影:张树文

《耕》 摄影:徐云霄

《通村路》 摄影:杨振东 《彩虹映渔排》 摄影:潘金华

《藏乡篮球赛》 摄影:杨巧云

《藏乡暖意》 摄影:杨巧云

《小镇情趣》 摄影:符炳方

《瞻佛归来》 摄影:江全官

《开捕前夕》 摄影:周建根

《三口之家》 摄影:周建根

《奇墅湖晨韵》 摄影:王建忠

《欢迎》 摄影:陈向升

摄影:韩德祥

《舞影》 摄影:赵涵

《选村官》 摄影:赵涵

《风筝传人》 摄影:郭永生

《田野音符》 摄影:刘媛

《冰山上的“顿巴克”》 摄影:石礼海

《杭千高速通我家》 摄影:周双成《八月渔火》 摄影:顾梅森

《乡村木偶戏》 摄影:曹建光

摄影:刘圣丰

摄影:潘美芳

《千岛湖》 摄影:施天安

《园塘四季图-冬》 摄影:李增军

摄影:黄水华

《社戏》 摄影:徐昌平

《海岸礁石》 摄影:刘海鸣

《泊》 摄影:汤先江

《蜘蛛侠》 摄影:汤先江

《纳凉》 摄影:郭伟芳

《雪后田韵》 摄影:杨家蒙

《风云》 摄影:金孝木

《日日如此》 摄影:余新奇

《客家民俗“走古事”》 摄影:石勇

《土楼夜色》 摄影:林章莼

8.师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策划书 篇八

策划书

师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

活动主题:用美点亮生活。活动时间:*月*日

活动参与者:**学院全体师生 主办方:**学院

背景与目的:值此**学院第二届艺术展演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全院师生举办这次师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旨在发掘对艺术有天赋的同学,培养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另外,通过此次的师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还有利于加强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师生间的融洽度。流程:

前期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出海报的形式加以宣传,并可以借我们每周查自习之便,对我系各大一班级进行宣传,对他们说清活动细则,奖励制度以及等等,鼓励他们对此有爱好的同学均可报名参加。

发放报名表:我们在查自习的时候对各班发放报名表格。

收集报名表:我们在查自习的时候收集发放给各班的报名表格。

收集参赛作品:可另找时间将各报名参赛选手的参赛作品收集起来。

整理参赛作品:将各位选手的作品收集起来后,应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分别将他们送往不同的赛区,并将各作品登记好,以免丢失。

比赛:评选期间可让参赛选手去观看,也可以让学生会派代表出席,以保证消息的及时传回。

赛后:对获奖的选手,我们将以出海报的形式告知大家,并会对其发放由系部发出的荣誉证书。

策划人:**

2011/3/

9.第二节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 篇九

大赛介绍

一、大赛背景:

为落实国家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实践创新能力,展示高校数字艺术学科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促进专业内涵建设,表彰勇于创新的学校教师及学生,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科研水平,鼓励师生积极参赛,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建设,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在成功举办首届大赛的基础上,特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特别支持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协办单位: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办公室、中国职教学会数码艺术研究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亚太地区经济和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上海多媒体行业协会多媒体终端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承办单位:NACG数字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办公室、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支持企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环球数码、完美时空、巨人网络、上海久点触控......联合承办单位:各省市分赛区高校

战略合作媒体:新浪

微博战略合作:新浪微博

云战略合作:新浪

三、大赛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推进高质量就业;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

四、大赛组委会:

主任: 王希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副主任:李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培训处处长)

姜鸣(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

朱毓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秘书长:郭清胜(NACG数字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办公室主任)

张苏中(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学院院长)

五、参赛对象:

1、国内本科、专院的教师及在读学生。

2、以院校作为参赛个体,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参赛。

六、参赛报名:

参赛院系可在大赛官网在线报名,同时需要提交正式盖章的报名表邮寄至组委会。

七、参赛作品的基本要求:

1、参赛学校预选作品后,统一推荐给组委会。组委会不接受个人报名、不接受跨学校跨单位组队参赛。

2、参赛作品一律由参赛校专人负责在线提交,见提交细则。

3、动画设计、微电影及影视广告三类作品,每副作品限三名创作人员(含三名),其他类别每幅作品限二名创作人员(含二名),指导教师限二名。

4、除微课程作品外,每幅参赛作品收取¥50元评审费,参赛学校至少推荐30幅参赛作品,不设上限。评审费用原则由院系承担,评审费不退还。

5、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大赛,微课大赛作品免收评审。原则上提交30幅学生参赛作品的学校,可以提交5幅免费微课作品。每增加10幅参赛学生作品,可以增加2幅免费微课作品。

6、本大赛不接受任何系列作品。

7、每件作品需填写一份电子报名表,并在大赛官网提交,提交的作品编码必须与报名表上的编码一致,编码规则见附件。

8、作品提交截止之后,不得进行作者及指导老师姓名的修改。

大赛内容

A.学生参赛作品类别如下:

1.平面设计类:

主题要求:以节能环保和公益类活动宣传广告创意设计为主;

内容要求:健康向上,遵守《广告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形式要求:自拟广告语,以原创性为主要标准,创意特色鲜明,制作精良;规格要求:A4幅面、300dpi、JPG、RGBCMYK。

2.数字绘画类:

主题要求:自选主题创作作品;

内容要求:健康向上、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形式要求:原创设计、风格鲜明、构图完整、技法精湛、造型严谨而生动;

规格要求:A4幅面、300dpi、JPG、RGBCMYK。

3.网页设计类:

主题要求:自选符合主题要求的风格进行设计。

内容要求:健康正面、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

形式要求:图文编排合理、页面美观有个性、多页链接、所有页面都必须与主题相关、网页中不含任何恶意代码,所有网页中的超链接也不能链接到除参赛文件以外的网页。

规格要求:作品应包含全部文件数据,网页效果打印拼图,同时需提供1套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效果图截图并进行排版,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4.动画设计类:

主题要求:自选题材原创FLASH/3D动画作品;

内容要求:内容健康、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形式要求:创意特色鲜明、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动画动作设计流畅自然、故事完整、动画片长度在5分钟以内;

规格要求:标清和高清不限、mp4格式、同时提供1套可供平面印刷的截图排版电子文件、格式为JPG、视频截图并进行排版、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5.微电影类:

主题要求:以自选题材为主,特别倡导社会热点题材;

内容要求:内容健康、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形式要求:创意特色鲜明、镜头语言运用合理、故事结构完整、艺术风格显著、片长10分钟以内、mp4或者mov格式,同时提供1套可供平面印刷的截图排版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排版合成画面A4大小、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6.影视广告类:

主题要求:自选题材为主,鼓励公益性选题;

内容要求:健康向上,遵守《广告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形式要求:原创影视广告作品、立意构思巧妙、视觉冲击力强、制作精良、印象性高、影片长15—60秒;

规格要求:mp4、mov格式、提供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格式为JPG、视频截图并进行排版、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7.广告摄影类:

主题要求:自选题材原创摄影作品;

内容要求:健康向上,遵守《广告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形式要求:原创单幅广告摄影作品、主题鲜明、广告意念传递巧妙,创意新颖、视觉冲击力强、立意构思巧妙、用光精致、影像清晰层次丰富;

规格要求:图片文件大小不得小于A3,JPG,300dpi,RGBCMYK。

8.久点触控产品设计类:

主题要求:以“智慧城市”为基本设计主题。分为“演示性自助终端产品造型设计”及“功能性自助终端产品造型设计”两大类产品设计选题,参赛选手可从选题中任选其一参赛。

产品设计内容要求:以自助终端外观造型设计为基本设计内容,可以登录http://或http://参考网站熟悉了解自助终端的功能、特性和用途。

形式要求:产品尺寸为功能性自助终端不大于1000mm*1000mm*2000mm(长*宽*高);演示性自助终端按照16:9的比例,厚度不大于200mm。要求整体线条流畅,简洁;区域分布合理;能让用户更容易操作,包括障碍人士。产品外观和图像设计体现“智慧城市”的精神;与软件界面融为一体,富有时代气息和亲和力。原创设计、功能科学、造型美观且符合主题,技术性高、有实用价值。规格要求:提交打包工程文件(含贴图、模型、材质文件)、产品渲染效果图(JPEG格式、300dpi)、产品使用说明(DOC格式),提供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9.建筑&室内设计类:

主题要求:以对当地经典建筑及室内环境的艺术表现为基本主题;内容要求:内容健康、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形式要求:设计意图明确、构图饱满、色调和谐、造型合理正确、模型布线合理、材质应用和渲染效果精致优美、禁止抄袭和剽窃。

规格要求:提交打包工程文件(含贴图、模型、材质文件)、产品渲染效果图(JPEG格式、300dpi)、产品使用说明(DOC格式),提供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mp4、mov格式、提供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格式为JPG、视频截图并进行排版、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10.景观设计类:

主题要求:以“家乡的记忆”为主题,设计住宅庭院景观方案;

内容要求:内容健康、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体现“家”的概念;

形式要求:设计方案能够充分表现出独创性,能够做到实用价值和形式感之间的良好平衡,设计选材和植物配置合理。

规格要求:提交含设计说明的景观设计效果图方案1套(不超过3张),每张电子文档须是A4幅面、JPEG格式、300dpi、DOC RGBCMYK格式1套。如果使用三维软件制作的设计方案,需提供打包工程文件(含贴图、模型、材质文件)。

B.教师类作品:

1、教师个人的各科目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与学生类相同:

2、教师个人参赛作品增加“微课程”这一特别科目。

11.微课程大赛要求:

微课作品是专门为专业教师设置的教学作品类比赛,目的是鼓励教师创作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教学技能,为适应未来网络化教学环境作准备。微课程大赛的具体要求如下:

课程设计要求:以面向网络远程学习的学生为对象、设计1节教师本人擅长的专业知识讲解和技能辅导的微课程;

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正确、无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范、无侵犯著作权行为。

课程结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知识体系选择合理、岗位能力指向明确、教学过程逻辑结构清晰、知识和能力衔接紧密、符合教学认知规律。课程形式要求:以辅导一个阶段性操作技能、或者讲解一个或者一个知识点为主,文字、音效、特效、视频切合教学主题、普通话标准、专业用语正确。课程规格要求:10钟以内的微课程视频、可以有字幕、背景音、旁白等元素;规格要求:mp4或者mov格式、同时提供可供平面印刷的电子文件、A4幅面,不低于300dpi分辨率,RGBCMYK。

大赛赛制

一、大赛时间:

2013年10月18日启动

2013-10-18至2014-03-31: 参赛学校作品征集&初选

2013-04-01至2014-04-30 :参赛学校在线提交作品

2014-05-01至2014-05-31 :作品评选,包括网络海选、评审专家在线评 2014-6月初:官网公布获奖名单

2014-06-15:邮寄获奖通知及颁奖典礼邀请函

2014年暑期(暂定7月): 颁奖活动及典礼(CG教学发展论坛、坛、获 奖团队教学展示、获奖作品展、颁奖典礼等)

二、奖项设置:

院校类:“优秀组织奖”

组别:教师组、学生组、微课程组分别评选

奖项等级: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级等级奖及优秀奖

网络人气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指导教师奖:根据指导学生作品的获奖等级而定

三、作品提交:

1、参赛学校预选作品后,统一推荐给组委会。组委会不接受个人报名、不接受跨学校跨单位组队参赛。

2、参赛作品一律由参赛校专人负责在线提交,见提交细则。

3、动画设计、微电影及影视广告三类作品,每副作品限三名创作人员(含三名),其他类别每幅作品限二名创作人员(含二名),指导教师均限一名。

4、除微课程作品外,每幅参赛作品收取¥50元评审费,参赛学校至少推荐30幅参赛作品,不设上限。评审费用原则由院系承担,评审费不退还。

5、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大赛,微课大赛作品免收评审。原则上提交30幅学生参赛作品的学校,可以提交5幅免费微课作品。每增加10幅参赛学生作品,可以增加2幅免费微课作品。

6、本大赛不接受任何系列作品。

7、每件作品需填写一份电子报名表,并在大赛官网提交,提交的作品编码必须与报名表上的编码一致,编码规则见附件。

8、作品提交截止之后,不得进行作者及指导老师姓名的修改。

四、评奖办法:

10.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篇十

注意事项:

1、每件作品均需填写作品申报表。

2、请不要随意调整表格,保证作品申报表不分页。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原有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提升。主办单位除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之外,还增加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工商联支持举办。

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大赛将由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承办。自3月开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2项专项赛将在全国31个省、市、区和近2000所高校展开。10月将举办大赛决赛,届时将有数百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数千名青年学子汇聚武汉,共同分享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汗水、丰收与喜悦。

新闻发布会上,以汉字“创”为主体图像的大赛会徽,首次公布亮相。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等主办、承办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大赛整体情况以及3项主体赛事和2项专项赛、赛事会务组织及重要活动安排等筹备情况。在汉高校师生代表、中央在汉及省市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创新办赛思路 融入“中国梦”主题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将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此为带动,将大学生的创业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打造深入持久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将激发创业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打造整合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和特色阵地;将创业引导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打造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形工作平台。

本届大赛将突出新观念、新视野、新平台的办赛理念,努力使“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领军”创业教育,“孕育”创业项目,“革新”创业文化,帮助更多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新观念”——注重创业实践,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大赛品牌;“新视野”——向公益创业领域延伸,向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延伸,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延伸;“新平台”——构建创业指导、项目孵化、风险投资、媒体推广等平台,助力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共圆创业梦想。创新组织机构 为大赛整合更多资源

原有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主办单位为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地省级人民政府。此次大赛在原有基础上又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主办单位,邀请工业和信

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以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资源、资金、智力等方面扶持。

大赛首次设立了由知名经济学家、著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方面人士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为大赛提供宏观咨询指导;在全国复赛、决赛期间,还将设立专业、独立、权威的全国评审委员会。大赛还将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委员会,搭建风投公司与优秀大学生项目“供需对接”平台,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等方式,推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孵化落地;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邀请高校团委、有关行政部门、地方高新技术和创业园区、创业方面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企业、新闻媒体、大学生创业者等领域人士加入,努力建设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平台、联结支持大学生创业各方面力量的纽带。

创新大赛赛制 “3+2”助推大学生创业

此次大赛由原来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项赛事,扩大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和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2项专项赛,开创了“3+2”的赛事模式。大赛将更加突出创业实践,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更增加了创业实践挑战赛,鼓励支持“真刀真枪”的实际创业运营,对于获奖的项目将给予实际的投资支持和跟踪服务。将更加丰富创业内涵,除传统的商业创业赛外,首次引入公益创业赛,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关精神,同时适应当前公益创业发展迅速的趋势,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社会、回报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育和催生能生存、可发展、有影响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在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更加瞄准创业前沿,专门设立了由国内全部MBA院校参与的专项赛和基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专项赛,鼓励在创业方面更加专业的学生参与和电子商务类创业,更加贴近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演进的前沿。

创新举办方式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今年的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承办,两项专项赛也将分别由襄阳市、宜昌市承办,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由高校、共青团、地方政府和园区共同承办此类赛事。

大赛将努力通过共青团组织在组织动员力量、协调各方资源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发挥华中科技大学在办学传统、学科特色、赛事组织等方面优势,并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襄阳、宜昌两地政府的创新成果孵化平台、中部地区经济辐射效应以及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保障。同时对于探索竞赛成果转化、产学研良性循环的机制建立以及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也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下一篇:二年级音乐《过新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