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2024-06-30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共13篇)

1.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一

浅谈初中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何凤【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07年03期

【原文出处】《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06年11上期第18~19页

【作者简介】何凤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白峰中学,315813

记叙文写作是书面表达的关键,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书面表达形式。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要重点抓好记叙文写作教学。

一、帮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体裁格式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是英语作文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一般说来,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一篇记叙文只要把这些要素写清楚,文章就会内容具体、眉目清晰、中心意思明确。写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写清事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二、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一)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

(二)时态

记叙文一般分为事实记叙文和想象记叙文。事实记叙文是写已发生的真实事情,常用一般过去时;想象记叙文是写虚拟的故事,常用一般现在时及将来时。

(三)叙述顺序

初中记叙文写作最常用的叙述顺序有以下几种:1.以时间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展开;2.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顺序展开;3.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或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展开。

(四)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

(五)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三、采取多样化的写作训练途径

抓好记叙文写作教学,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他们掌握简单实用的写作方法,与其他的写作体裁融会贯通,在以后的书面表达中能够游刃有余。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写作形式的多样化。

(一)仿写

仿写是初中生的一种主要写作形式。它不是机械的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以教材为蓝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所进行的较自由的书面表达练习。仿写前要从时态选定、句型预设、内容选材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辅导,让学生明白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在模仿写作中,格式、构思、表达方式等均可模仿,但必须要求学生灵活变通,切忌生搬硬套。语句要通顺,要符合英语表达方式。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供学生进行记叙文仿写练习。如学了JEFC Book 2B Lesson 100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第三部分的短文内容和时态,写一篇描述交通事故的记叙文。故事主人公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故事的结尾可以加以评论。这样的练习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改写

改写,即对目标材料的文体、句式等进行改编的一种训练方式。无论是改人称、改时态,还是改对话材料为叙述性文字,都既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还能起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是把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如在教学 JEFC Book 3 Lesson 40时,可以要求学生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展开叙述,把第二部分对话改为记叙文。文章开头部分已给出:“Last Saturday afternoon, Wei Hua and her classmates were visiting the History Museum…”这样,学生在操练听、说、读后,通过写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变。这类训练适合在课堂内听说训练后及时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巩固,强化记忆,又能加深印象,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叙事能力,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以及确定文章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图画形象直观,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提供的信息反映某一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练习记叙文的好材料。如JEFC Book 3 Workbook Lesson 12中的第4题。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可以用现在时态叙述。为了避免学生无话可说,应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细节,从周围环境和人物表情入手,分析其心理活动,加以想象、扩展、补充,并从正在发生的事情中挖掘其内在信息。又如JEFC Book 3 Workbook Lesson 24中的第7题。此题共有六幅图画,学生似乎不愁没话可写。但随着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师应适当点拨,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来叙述图画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表达内容应连贯、完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过渡要自然。

(四)根据表格提示写作

在“Co for it”教材中有相当丰富的表格资源。表格中给出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主要内容,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在教学“Go fo it”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A 2b时,学生在做完听力练习、完成了表格并口头操练完毕后,即可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词的记叙文来叙述Nancy,Kevin和Julie是怎么度过假期的。要求学生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或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展开叙述。写作时可适当增加内容,对文章加以扩展。

(五)根据要点提示写作

根据要点提示写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此类题目用英语或汉语给出要点,并提出写作要求。如: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1.昨天方老师带我们到飞云山野餐。2.清早在校门口集合,乘公共汽车前往。3.自带食物饮料。要求: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无明显错误;词数在70-80个。在这类写作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清楚题目要求,确定人称、时态和中心思想,灵活使用恰当的连词,写出合乎逻辑、语句通顺的文章。注意不要逐句翻译,不要遗漏其中的要点。这类题目叙述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应当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

四、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记叙文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它涉及学习者词汇的积累、句型的熟练、语法知识和篇章结构的掌握、阅读量的大小、对中外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因素。而且,要加强写作意识,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在平时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即把写作教学与词汇、句型、语法教学以及课文内容篇章结构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思如泉涌,下笔有神。^

2.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 写作目的性强, 学生缺乏写作情绪

记叙文的写作关键主体是学生, 学生只有对记叙文产生兴趣才能将记叙文写好。虽然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视更贴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 但学生缺乏写作情绪, 记叙文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学校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时, 往往之追求数量, 例如每周一篇或者两篇, 虽然旨在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但是这种行为过于单调, 对学生如何写作记叙文, 以什么题材进行写作等等写作技巧没有任何帮助。重复枯燥的作业, 在长时间的作文压力下, 学生只会对记叙文的写作产生厌恶情绪, 不愿意花时间创作。

(二)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两极化严重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呈现两极化现象很普遍, 一部分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语言功底、审题立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更令人担心的是, 一部分初中学生对记叙文不感兴趣, 会选择抄袭他人文章为己用, 只为了应付作文作业。

(三) 学生语言功底较弱

记叙文写作是需要大量词汇的, 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很多存在语言空白的现象, 不知道使用什么词语对所想所见进行描绘, 虽然脑海中出现需要描写的场景, 但表达不出来, 这种转化是需要学生在阅读和记叙文写作实践上有一定基础条件的, 掌握的词汇和阅读的记叙文越多, 更容易帮助学生表达。

二、完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措施

(一)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阅读

首先记叙文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很丰富, 但是缺乏细心的观察, 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细节投入注意力, 要积极的体验生活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题材, 从而产生写作情绪, 学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希望通过记叙文的写作表达出自己发现的哲理, 例如观看时事政治;其次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更大范围的阅读, 有了题材却不能如想象中更美好的表达出来是令人惋惜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掌握丰富的词汇, 为描写所见所感提供帮助。

(二) 鼓励学生更快的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分为两种, 一种是写人记事, 一种是写景。在写人记事上, 学生应当注意, 在选择题材上最好选用自己熟悉的事例, 自身实际发生的事能更生动的描绘出来, 也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情, 同时所选的事例需要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写人记事时, 学生可以通过紧抓人物外貌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描写来突出展现人物的形象;写人记事手法还可以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 虽然是以写人为主, 但景物的衬托也是必不可少的, 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密切相关。在写景上, 学生应当紧抓景物的特征;写景时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循序渐进, 层次要分明;写景形式上一般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描写景物不能千篇一律, 要多变化多层面的描写景物, 将景物更贴切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 作文修改

作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修改, 任何优秀作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在完成记叙文后应当多读几遍, 看看文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需要进行修改。很多初中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教师, 不会对自己所写内容进行检查, 当然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也是草草了事, 这是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不认真, 态度存在问题, 归根结底, 还是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掌握不熟练, 不会写也不会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作文审批时花功夫, 可以在学生作文中或者作文后进行点评, 让学生对教师的点评产生兴趣, 愿意花时间对文章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水平;教师还可以选择当面与学生交谈, 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更能理解记叙文写作的手法, 更容易理清思路;教师也可以选取较为优秀的学生作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彩处, 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还需要时间进行磨合,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创作, 从生活中发现题材, 从阅读中丰富自身词汇。教师的指导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关键, 应当循序渐进, 不急于求成, 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对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兴趣要积极培养, 每一个人对自己发现的事物都抱有自豪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记叙文写作中找到自豪感, 从而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更优秀的完成创作。

摘要:在初中语文写作中, 学生一般常以记叙文为写作文体。记叙文的写作是从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中摘取素材进行描写,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日积月累, 每天坚持写作, 由简入难, 从小事中发现大哲理。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重点以及难点,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关注的。在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联系学生实际写作情况, 探讨目前初中学生语文记叙文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展开分析, 完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3.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新思路 篇三

一、新鲜的素材与生活同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让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起来,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予作文的新内涵。这样的写作要求源于应试又高于应试。如果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人生体验,提高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这岂不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科目的独特魅力?

鉴于此,我平时要求学生每周都写随笔,内容不限,但要有真情;长短不限,尽量有自己的思考,以质取胜;文体不限,精彩就好。有时还鼓励他们一材多作,发挥个性。这样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的习惯。生活随时会给我们以灵感,但那些独特体验思维火花有的稍纵即逝,如果能及时记录,日积月累,那将是一个写作的宝库。因为是自己的即时感受,真实性会更强些,也就比较有感染力。像刚进高中时,学生一般会对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产生极大的必趣。这时不妨就写写“二中印象”“校讯快递”“人物速写”“住校生活侧记”等。评改时,我有时从写作的技巧方面加以点拨,更多的时候是与他们一起分享人生的体验。看重文章的内容,借此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倾听着他们的心语,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就拿前面的“风景”作文来说,如果学生能好好盘点一下我们平时练笔的内容。会发现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崭新的高中生活就是一个说不尽的风景园。气派的教学楼。园林般的环境,敬业的教师团队,文明优秀的学生,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难忘省健美操大赛上参赛队员们优美的舞姿;难忘校园文化节精彩纷呈的才艺大放送;难忘军训检阅台前稚嫩脸庞上透着坚毅的神情;难忘国旗下AFS交流的美国学生激动的普通话演说;难忘夜幕时分给高三学子送饭的亲友团……这些难道不是独特的风景吗?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只要我们留心,新鲜的材料信手可以拈来。可粗疏的学生却对身边的美景视若无睹。他们眼中似乎只有成堆的作业,飘飞的试卷,严格的管理。有人甚至自喻为笼中鸟,这样的心态下。如何妙笔生花?也许是应试教育的流弊,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急功近利,在书山题海中停留久了,反而淡漠了现实。缺少了拥抱生活的激情。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所“为”,尤其是对高一学生,要认真引导他们,激发热情,培养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二、从教材中借一双慧眼

如果说学生的生活还相对单调的话,那么阅读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当我们徜徉在文学大师们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图景中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拘谨,阅读本来就是与智者对话。所以,拿起笔,试着与古人交谈,不经意中,我们的文思变敏捷了,我们的心胸变豁达了,我们的视野穿越了山山水水。摘抄精彩句段,撰写阅读札记、美文推荐,成为积累作文材料的又一形式。而我们平时阅读最普遍的便是教材,教材中总有一些经典之作,值得沉潜玩味。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别具慧眼的同学,从教材中撷来几幅“风景”与我们共赏:暮春之初,与王羲之等群贤聚会兰亭,流觞赋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壬戌之秋,同苏轼及客泛舟赤壁,纵论人生;江山在变,人生代代无穷已。让所有的惆怅与失意随风而逝,突围出来的苏东坡依旧笑傲文坛。烽火岁月。那倔强地朝向窗外的那一茎绿藤曾是陆蠡心中不老的“风景”。

三、行万里路,赏万种景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孩子们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也以电视电脑精彩的节目锁定了孩子们有限的课余时间,再加上学习的压力,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亲近自然。关注他人,注重实践,似乎越来越遥远。远离生活,还要求有真切的情感体验,有新鲜的表达实在太难。所以,语文教师尤其要开放课堂,设法激励学生融入生活,调动各种感官,获取最直接的体验。一次我安排学生作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作前特意给学生留了充裕的时间,让他们选定人物,搜集材料,要求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后来学生们的作文深深打动了我。例如:王雨婷同学写外婆,她叙述了中秋节回去看外婆的事情,突出介绍了那桌丰盛的菜肴,这可是一向节俭度日的老人家特意犒劳外孙女的。回家之后她才发现从超市购买的高价月饼不知何时又被外婆给放回来了。而鲍琳玲同学写她的舅妈一样精彩:舅妈是位生意人,能说会道是少不了的本事,于是大商场的打折商品还是砍它没商量。舅妈待人接客自是满腔热忱,都说做生意做的就是个仁义,此话真不假。而舅妈人到中年,还染着一头夸张的红棕色头发。仅此一笔便可见舅妈的性格了。上述材料的选用正源于小作者们的近距离观察,用心感受,否则文章效果定要打折。

4.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篇四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作者/陈加娟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 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 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 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223800)

5.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篇五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6.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六

1、导入:学生朗读必修三《药》中的一段: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提问:这段文章什么地方最精彩、最值得品味?

明确:动作描写。里面实际上运用了动作分解法,将老栓给钱刽子手给药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写的栩栩如生。

2、出示动作分解法的概念:分解法即把描述某人做某件事时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使每一个动作写得具体、生动。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例如:跳高可分解为:做准备运动--助跑--冲刺--起跳--翻跃--落地等步骤。

3、请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动作分解法,就“父亲给钱”或“青年给母亲洗脚的过程”写一个片段。内容不超过200字。

例文

1、父亲给钱:父亲拍拍手站起来(准备),微倾着身子(姿势),从怀里掏出一只破钱包(过程与道具),取出三十元(过程与数量),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细微情态),递给我(方式)说(语言):“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照城里人的.样儿买件儿算了。”

2、青年给母亲洗脚:他先在盆里接了些水,然后又对了些热水用手搅了搅,还觉得不够暖和,又稍微加了点热水。这次再用手试,觉得温度比较合适,然后他帮母亲脱掉鞋和袜。他托着母亲的脚,不停地把水撩在母亲的脚背上,轻轻地搓着母亲的脚。由于母亲天天送报,走了太多的路,脚上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他都觉得手有些扎。他小心地撩着水,细心地清洗母亲的脚的每一个部位。母亲确实老了,脚上的皮肤都已变得松弛。他不时地抬起头,望着母亲慈祥的脸,眼中充满感激与尊重。他明白,正是这双脚,为他在布满荆棘的地方趟出一条人生的路。

7.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七

而现实中, 许多学生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有一幅对联生动地描写了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作为语文教师, 我有一个多年的夙愿, 就是希望能有一个“点石成金”法宝, 快速点化一个个顽石, 使他们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我多希望我的学生个个锦心绣口, 出口成章。多年的探索, 我终于摸到了记叙文写作的脉。

一、学会观察, 从生活中找“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初中生活丰富多彩, 可为什么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疼, 总觉得无话可说呢?其时是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写作时抓耳挠腮, 冥思苦想, 总也写不出好文章, 只好胡编乱造了, 虚构的文章怎会有感人的力量。由此可知,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 找到米才能做饭。写作犹如蜜蜂酿蜜, 蜜蜂采花酿蜜, 首先要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有诗云:“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只有学会观察, 养成观察的习惯, 善于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 才能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素材, 为写作提供物质基础。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是为写好作文做准备, 也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如何观察生活, 是个难题。要坚持观察, 更难。作家艾芜指导写作初学者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 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 观察生活, 首先要有一双慧眼, 一副聪耳, 一颗敏感的心, 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对同学们来说, 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于是设计了一个“校园生活花絮”专题, 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校园中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求观察要细致, 要善于发现观察对象与众不同的细微之处,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 印象就越清晰, 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避免“千人一面”, 活脱脱地跃然纸上。一个月的观察过后, 来一个分享“乐吧”大聚餐。同学们如数家珍把自己抓拍到的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花絮, 如军训剪影、运动会盛况等集体活动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 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 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打开作文这扇门

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 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 (记事为记人服务)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是事,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 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 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 表现文章主题[1]。

1. 写自己熟悉的人。

学生最熟悉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爱好了如指掌。但要写得有血有肉, 还要加以写法指导:不但要写人物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还要写人物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 要写出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要符合年龄、身份等。让人物自我表演。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 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一味地介绍。这样,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例如作文《街头见闻》片断———

放学了。回家。路上。一个身着花毛衣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从我眼前掠过, 她看上去只有七八岁, 红扑扑的小脸上, 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 小鼻子微微上翘。她手里拿着一封信, 当她从我眼前飞过时, 我瞥见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径直跑到邮筒前, 踮着脚尖, 刚要投, 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 只见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 把地址又看了一遍。而后, 又踮起脚, 再一次把信封小心地插入邮筒口, 但又很快地抽了回来。接着, 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 才投进信筒。之后, 一个小花点蹦蹦跳跳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这篇作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欲投又不舍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 揭示了小女孩纯真的情感。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

2. 写自己熟悉的事。

写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比较容易, 能把感受与认识写进去。叙事如何才能具体真切?首先, 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交代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前因后果, 学生在叙事时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简单空泛, 于是要强化训练才能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其次, 要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要求学生尽量写好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并且努力写出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 富有吸引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语总结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真谛。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做人实在才有人缘。作文要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才能感人。

参考文献

8.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八

高中作文教学记叙文文体回归意义分析作文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将来的深造、工作等成长的角度看,写作能力是其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交流,因此,写作训练的中心就是能够恰当的表达。各种文体就是恰当表达的各种形式。高中作文教学从何种文体入手才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才更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现实背景?这值得高中语文教师深思熟虑。

一、从面向两个实际(高考和现阶段高中校园生活实际)的意义上,作文教学训练必须回归记叙文为主

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高考成为了高中教学的一根指挥棒。新课标实施以来,高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作文命题也逐年贴近生活,贴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尽管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做出自己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从这些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写作的学生作文整体情况比写议论文相对较好。

二、回归记叙文为主,高中作文教学训练的具体做法的教学意义探究

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训练回归到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接下来就要思考,在作文教学的训练中,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解决“怎样训练,训练的指标与内涵”的问题。笔者认为,多年来,许多教师先后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笔者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抛砖引玉,粗议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在作文的文体形式上要训练学生写好“完整记叙文”

所谓“完整记叙文”,是相对“单项描述为主”的“小作文”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有头有尾、记人叙事比较完整的记叙文。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努力挣脱。当然,要想写好“完整记叙文”,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要认真审题。由于命题往往是一个词,如《雨后》《眼睛》《寻找》《手》等,所以,显得有虚、有实,既确定又不完全确定。这就要求考生在下笔前吃透这个词的含意。譬如《尝试》,就一定要抓住两个要点来写:第一次作为;主动作为。否则就走题了。

文体感要强。通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得大发议论。为了防止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不妨“断其后路”:通篇不发议论,只靠记叙、描写和适当的抒情。

要以情动人。所选的生活题材,必须是能让作者自己十分感动的。就是说,在高考考场上,一想起这个人、这件事,作者就十分动情。自己都不感动,怎么能打动阅卷教师呢?

2.在作文写作技巧中要训练学生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

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强调训练学生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不排除学生作文出现“新”、“奇”、“怪”,但是,这得建立在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弄巧成拙。

记人记事要顺乎自然。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小学生的记叙文写得比初中生有味,初中生的记叙文写得比高中生有味。这里所说的“味”,非指词汇量和文字基本功,而是指文章给读者带来的真实感、亲切感和生活美感。中学生大哥哥、大姐姐就会比小学生小弟弟、小妹妹更会“做人”、“做文”,更会“摆平”各种人际关系,更容易说“套话”,更容易“拔高”和“贬低”,于是,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犯了作文的一大忌:做作,不自然。貌似平平常常的记叙,纯然是家常话语,但它有时能把亲情、爱情、友情,把当代世俗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各种感情的“浪花”,天然无邪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清水出芙蓉”,这就是“天然去雕饰”。

要用“小石子”激起“大波澜”。记叙文的感情力度要大,但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要小;还是那句老话:要以小见大,一以当十。激起感情“波澜”的“小石子”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常常是一个动作,一样东西,一种眼神,一两句话……这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活細节一旦冒出来,就能够诱发我们的思路,叩响我们的心弦,只要投放得当,击中生活的漩涡,其写作效果是颇为理想的。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向记叙文的回归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实际的行为操作可能。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终身能力构建最基础的能力保障,这就是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张作富.好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关于高中作文训练的建议\[J\].时代教育,2004,(02):18-19.

9.对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类别及内容英语作文教学往往应与单元目标紧密相连。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

1.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词汇学习可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英语词汇量,才有可能为写作提供“可理解的输入”。可见,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初三学生来说,让他们写一段文章,可能会我们不妨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做一些扩词练习。有畏难情绪。由教师或学生提供若干个单词,让他们利用这些单词编成一段有意义的对话或合乎情理的故事。对学生即兴发挥的词组、句子和小短文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情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课堂限时作文就显得尤为必要。课堂限时作文的设计,最好同步于学生课程教学。给初三学生设计看图写短文和一些材料作文等。教师可经常让学生当堂写作一篇作文,给予评价后放入档案袋,作为学生该学期写作的终结性评价。通过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袋,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及整体上写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从而及时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而学生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

2对课后写作练习要重视。每步置一篇写作练习,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列出写作提纲。②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进行讨论。③让他们“添枝加叶”,丰富提纲以形成短文。④课后修改整理。

三、拓展初中英语教学途径

1.加强英美文化习俗教学,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不熟悉英美人民的习俗,就不可能用英语的习惯来表达。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该国语言。多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在非自然英语环境中,英语学习者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地道的书面语言,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一些好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乃至熟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审视和鉴赏材料的语言结构和组篇技巧,吸收它的精华。多年的英语教学证明:让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的、地道的、口语化的、实用的段落和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保证足够的积累,才能有针对性地输出。若能理解熟记十几篇乃至几百篇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写文章时就能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10.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十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

一、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11.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考查的时间,以初中新生入校后的一两个月内为宜。

考查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写作文。首先看语言运用能力,然后看对人、物、事的描写、说明能力,对环境、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场面、细节的描写能力。一般说来,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查,既能看出学生动笔前的功底,又能看出学生动笔后的功夫。因为是以考查为目的,故要求不宜过高,事先也不宜提过细的要求,对考查题目稍作说明后让学生自然发挥为好,因为那样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通过考查,即可对学生排队分组,将能力大致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分别辅导。一般说来,从小学跨进中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影响,学生基础方面的差距较大。程度好的,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意思完整明确,错别字、病句较少,基本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进步。程度差的,则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行文毫无技巧,甚至错别字连篇。而程度居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人数可能占大多数。因而在指导训练时一定要区别对待,一方面要注意抓尖子,以部分带全体;一方面还要对差生开小灶,首先不能歧视他们,要和他们一起分析作文得失,然后鼓励他们重做,重做之后,改进的地方要表示赞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表扬,而后进一步指出其不足之处,鼓励其再次修改。实践证明,这种以学生自我完善为主的指导方式,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极佳。但是这种指导以老师面批为好,所以教师工作量非常大。

要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不论是作文,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要如此。要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依赖教师的督促,鼓励他们自我完善。要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即使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便会在许多方面受益终生,而且教师也可以省去许多无谓的消耗(比如错别字、病句及文章中一般的小毛病均可由学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改正、提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去。

指导作文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即平常所说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谈,但实际运用起来并不容易。

从描写能力的考查与训练入手,等于找到了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的最佳突破口。而且在考查描写能力的同时,其实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想象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训练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体参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训练的时间,可以安排在考查排队之后。训练方式以单项训练为佳,待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综合训练,切不可急躁冒进。

较强的观察力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观察力就是迅速感知事物特点的能力,观察力培养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迅速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世间事物虽然纷纭繁杂,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之处;而所谓独特之处,乃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观察事物的关键就在于发现事物的独具特色之处。观察力培养和训练的具体材料俯拾即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具体物件:一株花草、一处景致、一个人物等等,都完全可以用来供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之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总之进行训练的材料不成问题,关键是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顺序意识。观察顺序要合乎生活本身的顺序。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自觉不自觉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比如观察一个人,一般是先总体观察其身材高矮胖瘦,然后要么由上而下,依次观察头部(包括脸型、五官、发型、头饰)、上身(包括上衣样式、双臂、手部)、下身(包括裤、裙样式)、脚部(包括鞋、袜样式);要么由下而上,依次观察脚部、下身、上身、头部。不可能先观察下身或者上身,再观察头部,再观察脚部。再比如观察一间屋子,一般顺序是要么由左而右,要么由右而左,而不会忽左忽右,把头摆来摆去地观察。总之,按照生活本身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生活本身的顺序进行描写或者说明,写出来的文章才合乎生活的逻辑,才能真实可信。

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人不可能对繁杂众多的构成要素同时进行观察和描述,所以只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一项一项慢慢看来,慢慢道来。比如前面说到的对一个人的观察,就是按照头部、上身、下身、脚部或者脚部、下身、上身、头部的顺序进行观察训练,也就是说,把一个人的形象分解成头部、上身、下身、脚部几个要素进行分项观察和描述。再比如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株花草,一般是分解成形状(包括干、枝、叶、花、果)、颜色、气味、声音等要素,甚至还可以具体到白天、黑夜以及春夏秋冬的不同之处进行分项观察和描述训练。像这样仔细认真地进行过观察、分析后,进行写作时必然心中有底,言之有物。

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联想力是指由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能力,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能力。想象力是指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联想力和想象力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视野的开阔程度。事实上,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观察事物时是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和想象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写出生动多姿的文章奠定基础。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眼前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发散思考,对与这些眼前事物相似、相反的事物(注意对比也是联想),并且鼓励学生由这些眼前事物创造出新形象。为了降低难度,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文学作品中见到的有关内容介绍给学生。比如文学作品中关于“树”的描写:有的作家写“像把巨伞”,有的作家写“像华盖”,有的作家写“像苍虬”,有的作家写“像挺拔的战士”,有的作家写“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要素分析,而后将观察和感受到的内容试着用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表述出来。比如肖像描写,可以先指导学生将人物肖像归类,比如身材,无非是高矮胖瘦以及介于中间者几种情况;由此可以进一步细致到人的脸型、头发、肤色以及眼耳鼻口等的分类。比如脸型,大致可分为圆型、方型、长方型、国字型、心型、苹果型、鹅蛋型、瓜子型、梭型、窝瓜型等等。同时应教育学生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注意描写顺序、运用修辞方法等等。这实质上是启发学生回忆他们曾经经历过而又不曾留心过或留心不够的那些内容。通过这些训练之后,学生懂得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大多比以前更加留心一些小事。

联想力和想象力训练得好,就为学生写作文时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生动多姿打下了坚实基础。

动笔之前的训练,亦即观察、分析、联想、想象的训练,解决的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问题。动笔之后的训练,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表达准确、生动的问题,二是围绕中心展开话题的问题。运用修饰、限制和补充成分可以使表达准确。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不断为主谓宾语添加限制、修饰、补充成分也就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方法达到描写准确的目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表达生动。修辞也是强调的技巧,是把话说得生动的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拟人、对比等练起。围绕中心展开话题实际上是段落规范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要写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中心句,然后紧紧围绕中心句选择、组织材料,坚决不写与中心句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之后,即可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他们会更加兴致勃勃。比如让他们写自己的家、胡同、村庄、学校、教室、宿舍等以练习环境描写;写自己的同位、同学、老师、父母等以练习肖像描写;写第一次离开家乡、怀念亲人的心情、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心情、盼望周末回家的心情等以练习心理描写;写早操、课间操、植树、扫地等甚至具体到一个动作如擦汗、梳头等以练习动作描写;写班会、校会、劳动、放学、赶集等以练习场面描写……总之要善于做细致的工作,要有耐心。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练习之后要及时检查指导。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带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集中讲解,一般问题学生相互之间即可解决。而且本着自我完善的原则,要鼓励学生一次次地修改提高,直到满意为止。

上述记叙文教学中基本功的考查与训练问题,即如武术里的基本招式一样,都是搞好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人常说“熟能生巧”,而上面谈到的基本功训练,则是指导学生由“生”到“熟”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绝对不可轻视。初中学生又有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优点,这个基础打得好,可使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受益终生。

12.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被调查90人, 只有15人认为自己作文优秀, 占16.67%;有16人认为自己良好, 占17.78%;有25人认为自己一般, 占27.78%;34人认为自己在书面表达方面有很大的困难。笔者初步发现了问题所在: (1) 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具体表现为: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主谓一致、语态及时态错误, 以及标点符号、大小写的错误等。 (2) 受母语的干扰。在写作过程中, 习惯用汉语组织思维, 然后翻译成英语, 导致用词错误, 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 使文章显得词不达意, 语病百出。 (3) 语言表达能力差, 写作技巧贫乏。例如缺乏适当的关联词, 使文章枯燥乏味。

针对以上各问题, 笔者尝试了书面表达的分层教学。

一、书面表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因材施教理论。现实告诉我们: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 又有共同性, 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 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 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 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 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 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共同进行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实施书面表达分层教学,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分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针对差异,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从而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因材施教, 将学生客观地分层

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 把学生分成A、B、C三层, 这种分层是动态的, 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效适时地调整和重新分层。我们将英语基础较好, 具有一定的词汇量, 并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和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学生分为A层;将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能进行初步阅读, 词汇量不够多, 平时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缺乏篇章感、流畅感的这些同学分为B层;将英语基础较差, 对英语学习又没有浓厚的兴趣, 而且往往对英语学习怀有恐惧心理的这些学生分为C层次学生。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 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 可申报换组, 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

2. 进行写作的分层指导与训练

(1) 不断巩固学生的词汇与语法知识。写作离不开句子, 句子离不开单词。要学会书面表达, 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整个训练遵循“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句子是文章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 应做到三结合。第一是造句与句型相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句型, 以图片、实物、情景等为辅助, 开展造句练习。第二是造句与语法相结合。语法教学与造句相联系, 使学生通过造句来领会各种语法现象。第三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子中, 做到词不离句, 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这三个阶段彼此衔接, 教会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运用词句, 从而达到在书面表达教学中“教、学、用”三者的统一。另外, 让学生背诵重点语句或短文, 对增加学生英语作文知识, 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每个单元笔者要求C层次的学生背诵重点短语和句型, A、B层次的学生除了背诵重点短语和句型外, 还要求背诵课文, 一些谚语格言, 经过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培养语感, 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出手成章”。

(2) 口语表达作先导, 以口语带书面。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一般来说, 口头能流利表达的东西如用笔头表达则比较容易,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编排, 充分利用课堂的内容, 以听、说领先, 教学重点句型和对话, 达到脱口而出。然后, 利用谈论的话题, 让学生把谈论的内容写出来, 最终落实到写作训练上。创设语境, 角色表演。教师提供情境或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进行角色分工, 要求A、B层次学生依据表演中的对话内容, 独立谋篇, 写成概括大意的短文, C层的学生先做有关的填词练习, 后改写成文章。在简单的口语活动中我们采用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 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这个时候A、B、C三个层次的同学混合在同一群体中, A层同学解决较难的问题, B层同学解决正常难度的问题, C层同学解决容易的问题, 互相协作,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正确处理内容要点, 并学会恰当运用关联词。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在处理内容要点上, A层同学, 能进行正确的短文材料分析, 形成一定的分析材料的思路, 正确处理要点, 形成信息完整的书面材料。B层同学, 能对短文材料进行分析, 形成信息相对完整的语言材料, 使他们对材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C层同学, 能抓住短文材料的主干, 找出需要写下的内容, 并在大脑中搜索需要的英语词汇。书面表达往往以小作文为主, 字数要求在60~80词左右, 并给出适当的提示词。A层同学在训练与指导中, 要求充分运用恰当的关联词, 在平时的评价中充分展示优秀同学的书面表达连接、过渡方式, 在不断的渗透中使A层同学都形成这样的书面表达习惯。在对B层同学的训练与指导中, 要求他们先在阅读中体会关联词、承上启下句, 仿用关联词、承上启下句, 通过理解与运用慢慢培养起关联的概念。对C层同学, 给他们指出关联词的存在, 并对一些关联词进行背诵、默写, 能在初步的练习中使用, 如果用上了给予及时、合适的评价。

(4) 及时讲评与反馈,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日常写作训练中, 教师评改, 应多用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 批出错误不当之处, 这就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去写去练。从一个精彩的构思到一个优美的句子, 甚或一个确当的词组, 我们教师都要去用心发现, 或圈或点, 给以批注及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不仅能改出错误而且能改出学生的自信, 尤其对于C层学生, 他们对写作有困难、惧怕写作, 多一句鼓励、多一句表扬能带给这些学生信心和动力。由于教师在日常的写作训练当中, 很难做到全批全改, 学生自改和互改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同学互改中学生都能发现对方文章中的主要毛病, 并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 同学批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 内化英语写作技巧。利用这种方式批改作文, 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在同学的反馈中, 学生一方面通过作文与他人交流, 另一方面通过评改他人作文使自己受益, 取得进步。这样, A、B、C三层的学生就能通力合作, 互相提高,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更加强烈, 从而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

(5) 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 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习惯。大部分学生一看到写作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写作效果。因此,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应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明确告诉学生初中英语的书面表达是一种低层次的表达形式, 不同于语文课的写作, 它的要求不高, 只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语写出符合图意或提示、结构完整、语法正确、书写清楚的作文就可得高分。然后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选材时从易到难, 认真细致地批改, 耐心讲解, 适时表扬, 让学生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产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写作的欲望、写作的内心自然感, 自觉地克服由写作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最后,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多读多写, 持之以恒, 教师批改后, 教会学生认真总结, 平时注意词汇的点滴积累, 注意分辨词汇的恰当的用法, 写作能力会逐渐地提高, 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写作的健康心理。在这个方面要求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在平时认真训练中培养自己良好而平和的心理状态, 久而久之就能在进步中端正自己面对书面表达的心态。评价学生的写作应自始至终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 这样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 从惧怕写到乐于并善于写, 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 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实施写作分层教学后取得的成绩

在坚持将近1年的书面表达分层教学后, 我们的同学颇有收益, 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作文优良, 有32人认为自己一般, 占35.56%, 只有18人认为自己写作是困难的。在这学期的期末统考中, 所任教的两个班的作文平均分拿到7.5分 (总分10分) , 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同学基本上都能把内容要点表达出来, 大部分同学都会运用到关联词, 注意到文章的流畅性, 相信通过努力他们今后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飞跃。

四、书面表达分层教学实施后的几点反思

(1) 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有动态的分层才能形成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2) 英语写作要求不高, 要消除学生在写作中的心理障碍, 始终保持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3) 探索更好的、更规范的英语书面表达评价机制, 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4) 学生对于关联词的运用, 对于作文的流畅性等方面都等待我们师生双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5) 注重生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写完作文后, 通过学生互相之间的检查与修改,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3.教学反思写作方法 篇十三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1)不合理的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作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都必须在教案薄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少于100字;每学期上交3份20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以备上级检查。有的教师在教案薄上,随意写几条提纲,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学习”“教师课堂上导的太多以后要注意改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课堂上过于调皮,以后要加强对学生管理”等等这种只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戏弄。每一节课都要有反思,并且要有100字,这种不看具体情况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对教师来说,只会反感,不会起真正的作用。

(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的。不能理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二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学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录音、录像、当案资料等。教研组、平行班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求专家、同事,或通过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索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三

现在,教学反思的写作正越来越盛行,许多教师都将它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综合来看,现阶段的教学反思的写作大致有下列五种方式。

(1)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就是将几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出是非标准来。

运用比较行文,由于对比鲜明,往往能给人强烈的冲击,得到较为深刻的印象。较之一般的平铺直叙,这种方式是很新颖的。

(2)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就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让读者自己在陈述的客观事实面前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陈述式的优势就是用事实说话,只要把事实摆出来,读者自然就会看出结论。

(3)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问题讲清楚。

(4)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相关性原则,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件上去。

联想式写法是先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由头,而后展开联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前的叙述要能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后面联想到的一番道理要是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两者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分离。

联想式的好处就是能使说理形象化。

(5)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就是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四

课后教学反思“七要”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能“沟通”和“合作”;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五

经常进行反思的教师会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接受最新研究成果。

反思可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

列举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列举你要改变的三件事情,你想如何改变,你的做法将会有什么不同。

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的比较(不)好,为什么;将来你会做什么改变;课的内容有趣吗,是否适合课堂教学;学生是否具备必需的背景知识;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关于授课过程的反思: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讲了多长时间;谁说的最多,为什么;还有没有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我在教育学生吗;我在这堂课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

一般性的反思:如何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做到专心听讲;如何使一名后进生做到专心听讲;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的反应如何。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六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解决教学实践中一系列问题的方法,用以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成功疏漏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的教训,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赏识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来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七

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做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的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八

专题反思有着明确的问题趋向,常常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这种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分析也较为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写专题反思,可选择作为反思对象的专题是很多的。比如,从教学个因来看,可以是教育任务的完成程度,或是教学内容的确定的适宜程度,或是教学策略选择得当程度等;从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来看,可以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和空间的程度,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等。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当作专题反思的内容来写。如针对部分同学语言不文明,劳动意识差,乱花零用钱,书写、坐姿不规范等现象,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并确立以养成教育为专题的大讨论,教师人人确立反思专题,并在一周内写出专题反思,然后集体交流。通过反思,开展多方面的养成教育活动。如“规范字竞赛”“争做十星少年”,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将会有明显的提高,必将形成比学习、比纪律、比礼仪的校风。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九

整体反思常常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以下行为:

(1)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达到了,标准是什么?如果没达到,标准又是什么?

(2)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有哪些打算?

(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如何缩小这些差距?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4)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这些行为涉及机械的各个方面,虽然缺乏专题反思的针对性,但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十

好的教学反思应体现以下五点:

(1)成功点。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失误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救其失”。

(3)疑惑点。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本外知识相关的其他问题,教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专研。

(4)思维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启动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映,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处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学氛围中。

(5)感悟点。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而会发现许多感悟,及时将这些思维的结晶、灵感的火花捕捉住,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上一篇:区委全会政法工作内容下一篇:管辖权异议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