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2024-11-27

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共10篇)

1.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一

一、传递函数:对于线性系统,设其输入量为输出量为Xr则它的传递函数X0((tt)),G(为s)是指初始条件拉氏变换0时,输出量的X0(s)对输入量的拉氏变换Xr=X0(s)/Xr(s)(s)之比,即。Gs)二L[Xr(t)*g(t)]=Xr、卷积定理:(s)*G(s)两个时间函数之卷积的拉氏变换就等于他们各自拉氏变换的乘积

三、鲁棒性:在存

在扰动和未建模动态条件下,也就是系统的实际动态与应用数学模型之间误差较大时,系统仍能保持稳定性,基本维持原有设计中力。它的研究可以控制性能的能从“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两方面来区分。

四、极点配置:使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预先设定的特征值是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之一,称为极点配置。

五、比例度

Q:使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达到全量程时输入偏差改变了满量程的百分比。带宽,Q大则比例窄。Q小则比例带

六、衰减率: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是衰减率,它是指每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Y2/Y1数,即¥=Y1—Y2>Y1,。¥调节过程是<0则,发散振荡的;Y2=Y1,等幅振调节过程是=0,荡的;1>¥节过程是衰减振荡>0,则Y2

七、超调量

Q%:最大动态偏差调量稳态变化幅值Y1占被Y(无穷大)的百分数。它反映系统的平稳性,超调量越大说明系统过度过程越平稳。一般调速系统10~35%之间。对轧Q%可允许在钢而言,初轧机要求轧机小于Q%小于2~5%10%,连,卷取机的张力控制不允许有超调量。

八、古典控制理论 的控制策略包括:PID制,解耦控制;现控制,smith控代控制理论的策略主要包括: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智能控制理论的策略主要包括: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

九、古典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定常反馈系统,数学基础是拉氏变换,数学模型是传递函数设计分析方法基于频率法和图解法;现代控制理论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时变参数,分布参数,随机参数非线性等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数学基础是矩阵理论,数学模型是状态空间法。

十、空燃比:u=A(t)((燃烧中实际空气入炉空气量)/A(r)用量)

十一、集散式控制系点: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概念和优统是以多个微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的调节监视管理的控制技术。

十二、最小二乘法:

如果以不同精度多次观测一个或多个未知量为了求各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各观测量必须加修正值,使其各修正数的平方和与观测数小。之

和相比为最

十三、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及利用线性定理这一 作用:性质,就可在求由多项组成的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时,用逐项求拉氏变换后再求和的形式来解决;利用微分定理这一性质,在时域内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微分,就相当于在复域内将象函数用即将时域内的微分s乘一次,运算简化为复域内乘以用积分定理就可以s的运算;利用就是说,对原函数1/s代替?,这每进行一次积分,就相当于它的象函数用这样把时域中的积s来除一次,分运算化为复域内除于

十四、所谓环节,s的运算。就是指其输入输出之间可以组成独立的运动方程式的那一部分。它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一个元件的一部分或者由几个元件组成。我们称具有典型数学模型的环节为典型环节。放大环节又称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G(/Xrs)=K,即X0(s)为:输出量与输入(s)=K,其特点量成比例,环节的输出量能以一定比例,不失真、不延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积分环节:G(s)=1/s,微分:

十五、G(s)=s。点:原理简单,使PID控制的优用方便;鲁棒性强,其控制适应性强;品质对被控对象的变化不太敏感,非常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工业生产现场;PID整的参数整定与设算法有一套完计方法,易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许多工业回路中对控制快速性和控制精高,而更重视系统度要求不是很的可靠性时,使用PID高的性价比;长期控制能获得较应用过程中,对PID算法缺陷可以进行改良。

十六、状态空间法 的实质就是将系统的高阶运动方程写成一种一阶微分方程组的形式,然后再把一阶微分方程组写成矩阵方程,这样就简化了数学符号,方便运算。

十七、系统辨识就 是通过试验或者运行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来估计出系统的数学模型。黑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均为未知;灰箱:系统的结构已知而参数未知

十八、频率响应法

是向系统输入振幅固定、频率变化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端测量输出信号,输出端信号应为振幅逐渐衰减、频率相同且与输入信号有一个相位差的正弦信号。

最小二乘法:未知量的最可能值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各次实际观测值和计算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乘以度量其精 确度的数值以后的和为最小。优点:它比其他方法容易理解,并且不需要严谨的统计知识。它既可用于动态系统,又可以用于静态系统。既可以用于线性系统,又可 以统。既可以用于离用于非线性系线估计,又可以用于在线估计,是具有最佳统计特性的方法。

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积分(过程)型性能指标(拉格(结果)型性能朗日型);末值指标(梅耶尔型);综合性能指标(鲍尔扎型)最小值原理:即当。

控制作用的大小限制时,由最优控制规在一定范围内律所确定的最优轨线在整个作用范围内必取最小值。(公式)系统设计通常包括

如下三个方面:确定构;确定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的结类型;确定控制器的参数。串级控制系统:是

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统,它是由主控回的一类控制系路和副控回路构成,在运行中通过主控回路与副控回路的协调工作来提高控制性能。减小副控回路的等特点:效时间常数;对二次干扰具有很强的克服能力;改善对象的动态特性,提高率;对负荷和操作系统的工作频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前馈控制系统的特 点:它是对扰动绝对不灵敏的系统;前馈控制使用的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一种前馈控制作用只能克服一种干扰。前馈控制根据控制规律和控制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典型的有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馈控制,前馈—串前馈---反级控制等。集(DCS散型),就是集散控制

系统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称,也称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吸收了模拟仪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它在实现控制功能分散的同时,也实现了危险性的分散,并将参数显示和操作部分进行集中。它不仅有很高的可靠性、直接数字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前馈控制等功能,而且还具有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功能。它是以计算机、控制、通信和屏幕显示相结合为特征的系统,通常也将集散控制称为分级递阶结构;采4C控制。特点:用微机智能技术;采用局部网络通信技术;丰富的功能软件包;采用高可靠性技术。分级递阶结构通常分为4级,每一级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对下级施加作用,同时又受上级的干预,子系统可通过上级互相交换信息。第一级为过程控制级,第二级为控制管理级,第三级为生产管理级,第四级为经营管理级。最佳燃烧带:热损

失和污染最小、热效率最高的低过剩空气燃烧区称为”最佳燃烧带”炉温:是指炉气、.炉壁和被加热钢坯三者温度的均衡温度。炉温分布模型是指沿加热炉炉长方向的炉温水平及其变化规律,连续加热炉的炉温呈连续分布规律,其温度可采用热电偶在线检测获得。串级控制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实用、负荷跟踪速度较快,但在动态特性变化频繁的过程中不能保持空气、燃料较好的跟随关系,难以实现空燃比。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方式,即根据给定的空燃比,使系统在调节动态过程中,空气的变化受限于燃料的变化、燃料的变化受限于空气的变化,始终保持空气、燃料之间的相互跟随关系控比,保证在炉温调制最佳空燃配节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烧,这样既可节约都达到充分燃能源,提高钢坯加热质量,又可防止环境污染。空气过剩率:在加

热炉炉温控制系统中,空气过剩率是描述燃料流量与u空气流量比例之间是否合适的重要参数。U值定义为:入炉空气量中实际空气用量At与燃烧的比值,记作Ar:u=At/Ar控制炉膛压力的两。

种方式:通常希望炉压保持在微正压为好。对于带有余热锅炉的加热炉,可通过调节引风机的抽力实现炉膛压力的控制;对于没有余热锅炉的加热炉,则可通过调节烟道翻板的开度实现制。炉膛压拉氏变换的性质及

力的控其作用:利用线性定理这一性质,就可在求由多项式组成的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时,用逐项求拉氏变换后再求和的形式来解决;利用微分定理这一性质,就是说,在时域内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微分,就相当于在复域内将象函数用即将时域内的微分s乘一次,运算简化为复域内乘以用积分定理这一性s的运算;利质,这就是说,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积分,就相当于它的象函数用s来除一次,这样就把时域中的积分运算化为复域内除以s的运算。比例调节的传G(s)=U(s)/E(s)=Kp递函数:积分调节:=UG;微分调节:(s)/E(s)=1/T1s(s)G(s);=U比(s)/E(s)=TDs;G(s)=U(s)/E(s)=Kp例积分:(G(s)=U(s)/E(s)=Kp1+1/T1s);比例微(1+TDs);PID:G(s)=U(s)/E(s)=Kp(比例度1+T Ds+1/T1sQ对被调参).数的影响(很大(p51)味着调节阀的动作Kp减小)意:Q幅度很小,因此被调量的变化比较平稳,甚至可以没有超调,调节时间也很长;但残差很大,当Q再进一步增大时,系统出现不振荡的过度过程。减小Q(Kp增大)就加大了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引起被调量来回波动但系统仍可能是稳定的,残具有一个临界值,差相应减小。Q此时系统处于稳定边界的情况,进一步减小Q,系统就不稳定了,我们把这个临界值称为“临界比例度Qk”;若用比“临界比例带例带表示则当Q

了状态空间法,因此所研究的系统可以是单输入单输出,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可以是线性,也可以是非线性;可以是定常的,也可以是时变的;可以是集中参数的,也可以是分布参数的;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的;它的研括:以最小二乘法究内容主要包为识;以极大值原理基础的系统辨和动态规划为主要方法的最优控制;以卡尔曼滤波理论为核心的最佳估计。状态方程描述了输

入主要引起的内部状态变化的情况,如果系统能够在输入作用下从一种状态达到另一种状态系统就是可控的,否则就是不可控的;输出方程描述了状态变化引起输出变化的情况,如果系统的状态可以根据输出的观测值确定出来,系统就是可观测的,否则就是不可观测的。p90解释:对于两个 系统,假如它们传递函数相同,但由于出现零极点对消现象的位置不同,那么两个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果在传递函数中出现了零极点对消现象,系统或是不可控,或是不可观测的,也可能既不可控又不可测三种情况;若传递函数中没有出现零极点对消现象,则系统既是可控的又是可观测的。实际上对于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可控性不变;可观测性可能会产生变化。对于输出反馈控制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测性均不变。最优控制系统是这

样一种系统,它在完成要求的控制任务时能使某项性能指标为最优值:在整个控制工程中使误差达到极小的系统;时间最优控制系统;最优末值控制系统;能量最优控制系统;最大可靠性系统;最小投资系统。前馈控制:又称干

扰补偿控制,它与反馈控制不同,它是依据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在这种控制系统中,当干扰刚刚出现而又能测出时,前馈调节器(亦称前馈补偿器)便发出调节

信号使调节参数作相应的变化,使调节作用与干扰作用及时抵消于被控参数产生偏差之前。因此,前馈调节对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调节快。静态,动态,前馈p238--9-33:---前馈串级。--反馈,当 原料时,如果仍采用原凸度发生变化先的压下量,带钢轧出的板形就要改变;要想继续维持板形良好的状态,则需要改变压下量值。原料凸度增大,压其基本原则是:下量应相应增大;原料凸度减小,压下量可适当减小。在轧制过程中原料凸度发生变化是影响带钢凸度Q的一个干扰量,在生产中除。应 设法加以排

2.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二

一、优化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学中,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或强化或弱化, 甚至省略。比如对材料成型专业, 因其将来专业方向为模具或焊接, 故对铸造、切削加工部分强化, 而对塑性变形及焊接部分, 只做基本内容和概念的介绍, 让学生有基本知识的框架即可。

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重点和必需环节, 既避免课程体系中内容的重复, 又可对整个知识体系做合理补充,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材料成型工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由于内容庞杂、知识点分散, 因此学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应探索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1. 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1) 要重视绪论部分。绪论部分会对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做总体介绍。通过材料成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用的介绍,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对该课程的足够重视。对课程内容的介绍则是通过一台机器, 先介绍装配成机器的零件都有其不同的性能要求, 引出选材的概念及热处理的作用;再从每个零件的结构及装配要求, 把各章内容衔接起来, 让学生感觉各章不孤立, 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

(2) 课堂讲解时要善于总结。讲课时, 教师都应尽量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议题。下课前也要对本节内容做小结,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强调重点, 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从而引出下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结启发学生去思考, 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预习, 思维更活跃, 注意力更集中。

2. 采用激励或互动方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和学生互动, 比如增加课堂讨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讲课时根据所讲内容结合生产实践选定论题, 要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选学生展开讨论、完善解决方案。最后, 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系统讲述, 学生也理解困难, 容易降低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从教学方式上需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文字描述变为形象、具体、生动的动感画面展示, 利于知识点的对比讲解, 也使学生始终保持精力集中和思维活跃,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进行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考试命题主要以填空、判断、简答等形式为主。对于个别平常不努力的学生经过考前突击、短期记忆, 甚至考试期间夹带作弊来应付考试, 很难起到督促的作用, 也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建立。因此, 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平时成绩中增加科技论文查阅、课堂讨论、课后答疑成绩等;期末考试命题加大主观题的比重, 甚至还可采用开卷形式, 以期能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总之,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 通过课程建设,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编排, 让学生学有所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材料成型工艺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合兰州交通大学材料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现状, 从不同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入手, 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梁.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3 (1) :128—130.

3.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三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核心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余海洲(1978-),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刘文俊(1971-),男,黑龙江绥化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34-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虽然就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1]据统计2010年全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共792所,其中学院430多所、大学350多所,绝大部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同时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不同层次的供给体系。[2]地方高校在客观条件上,如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新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弱于重点大学,如何能在众多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专业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专业定位及特色凝练

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前身为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起源于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金属结构与焊接专业。该本科专业创立于1989年,为原电力部品牌专业,具有较强的水电特色,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水电行业和社会的一定认可,其学生就业率在全校工科专业一直名列前茅。[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水电金属结构设计、制造行业中约50%的专家级工程师为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同时,我校地处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省宜昌市,周边有众多大型水电站及金属结构制造和施工企业,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重要的金属结构工程问题。这些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实习和实践的场所,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外,我国水利电力行业在目前乃至今后20年内都处于大发展时期,其金属结构工程量之大和技术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大量金属结构焊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其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电力主辅分离改革,降低了地方高校学生进入电力设计研究院的门槛,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教师们长期从事金属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对铁搭、杆塔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同时我校在前期开设输电线路专业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大批懂杆塔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国仅有包含我校在内的四所本科院校的输电线路专业涉及到杆塔结构设计方面,其他三所高校分别为东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因此,根据专业历史传承、独特的区域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于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大型水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杆塔结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

按照教育部有关四年制工科大学生总教学时数及实践性环节安排的指导原则,结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两平台、三模块、一拓展”的课程体系框架,以适应专业方向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如图1。其中“两平台”分别为实践教学平台和理论教学平台;“三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一拓展”为素质拓展项目,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为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依据,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能更好地为形成专业特色提供扎实基础。[4]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中需重点解决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专业特色。本文重点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厚基础、宽口径,构建专业基础模块

材料成型专业是一门多交叉学科形成的领域,含有材料学、材料成型科学、制造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4]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构建一方面需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另一方面需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方向。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色是大型水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杆塔结构设计与制造。在金属结构设计与杆塔结构设计中需要较强的机械基础、力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因而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专业基础核心模块。在专业基础核心模块中加大机械、力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机械方面的核心课程为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力学方面的核心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核心课程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及软件实训。在专业基础模块设置中围绕“材料基础”、“机械基础”、“力学基础”、“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整合课程,不仅有利于真正夯实专业技术基础,从而也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为达到“加强基础、注意衔接、避免重复”的效果,对材料类课程进行了适当融合,围绕材料基本原理—性能—应用的主线,把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三门课程开设为机械工程材料,内容适当整合,加大学时。另外,为体现宽口的原则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在专业基础模块中设置了大量选修课程。

2.突出专业特色,构建特色专业方向模块

学科专业是高校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办出特色才会有更大的社会影响,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依托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科优势和世界水电之都的地理优势,立足学校的办学传统、理念、精神以及所处的区域位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学校的服务面向,构建“一个专业,两方向,三个子模块”的特色专业方向核心模块,如图3。

其中方向一包含两个子模块,分别为焊接子模块与金属结构子模块,共计五门核心课程。焊接子模块根据专业定位,偏重于焊接工艺,包含焊接冶金学、焊接结构、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三门核心课程。金属结构子模块偏重于大型水电金属结构的设计、制造与安装,包含金属结构设计、金属结构制造与安装两门核心课程。方向一是我校该专业的历史传承,其目的是培养既懂金属结构又懂焊接工艺的水电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该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水电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方向二是该专业特色的进一步拓展,包含焊接和杆塔结构设计两个子模块,重点突出电力杆塔的设计、制造与安装。前文已经说明了目前全国仅有包含我校在内的四所本科院校的输电线路专业涉及到杆塔结构设计方面,因而开设方向二重点突出杆塔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具有巨大广阔的前景。另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面,在专业基础模块中也设置了一定量的选修课,比如模具设计、模具强化技术、无损检测等。

综上所述,通过专业基础核心模块与专业方向核心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有别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学科专业的在水利电力行业具有特长的人才,提高其专业竞争力。

三、结语

由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历史背景不同,其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整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现在的工作仅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将继续立足于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不断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专业方向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大新,周述积,张元好,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3).

[2]马澜,熊季霞.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定位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1,(14).

[3]付建科,刘文俊,余海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与探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152).

[4]肖兵,陈哲.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4.材料成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篇四

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班级:092班 学号:09011020201 姓名:曹开立

指导老师:袁泉 刘颖 罗怀林 谢文玲

一、实习目的、要求

认识实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炼铁---炼钢---轧钢的整个钢铁生产系统及厂间的相互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对钢锭的轧钢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建立起必须的感性认识;同时,对铸造,焊接与锻压等生产过程建立起必要的感性认识,以便为以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学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生产实际知识和为”四化”勤奋工作的精神,增强热爱专业,爱劳动的思想.对实习的要求:

①要求对各厂原料的种类,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用途,生产的品种规格和用途,成产过程及主要设备和生产能力有一般性了解.②要求对各个厂的原料,产品,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设备的结构形式,主要参数,生产能力及轧钢车间的品面布置等有基本的了解.③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在实习结束候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并交给指导老师根据报告质量,实习态度及考试成绩中和评定.④认真听取各级安全报告,遵守交通规则及车间劳动纪律,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二、实习公司简介

1、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自贡市工业学校、自贡市农业学校、自贡市财经学校和自贡市工业经济干部培训中心(自贡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四校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办学历史悠久。2005年四校合并组建自贡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座落在风光秀美、具有“盐之都、灯之城、龙之乡、食之府”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自贡市的东大门,是自贡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曾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市级校风示范学校”、“计算机绘图技能鉴定站”、“省级外语考试考点学校”、“四川省中小企业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定点学校”。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管理干部、岗位能手等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5万余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30亩,校内外实训基地20余处,有价值600多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建有数控实训车间、普通机床实训车间、特种加工设备、液压、计算机、CAD/CAM、语音等实验室,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介绍所各一个,图书资料16万册。开设覆盖工科、财经商务、计算机、农学园林类等专业达20多个,市级重点专业4个。

2、自贡山川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

自贡山川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地处恐龙之乡——四川省自贡市,东距重庆210公里,西距成都200公里,南距宜宾大峡谷温泉110公里,比邻旅游胜地——九寨沟、峨眉山、蜀南竹海、乐山大佛及都江堰,境内交通发达,内昆铁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直达重庆、成都和昆明。公司是由专业生产气体压缩机的国有骨干企业“自贡空压机总厂”改制而成,是原机械工业部生产压缩机的定点企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有五十多年悠久的压缩机生产历史,是建国以来最早生产空气压缩机的三家企业之一,1953年5月1日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柴油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现已拥有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及驰誉中外的“山川”品牌。

公司本着 “专业打造精品 科技铸就辉煌”的理念,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采用新传动理论、新机械结构和新加工工艺,从事新型气体压缩机技术及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靠一流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开发、设计、制造、检测气体压缩机和D类压力容器的能力,具备铸造、焊接、冷压、热处理、金加工、装配、测试等全套压缩机设计和制造手段。公司制造的VF-3/7型空压机获机电部优质产品名称,L-10/7、VF-6/7型空压机获四川省优质节能产品称号,L-10/7型无基础空压机获1998年国家级新产品称号;公司研发的L系列主机自然冷却式CNG压缩机,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径向平面浮动活塞、氟橡胶高压密封圈、主机自然冷却,风、水冷兼顾等先进技术,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被专家组评为该产品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荣获自贡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实习地点: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实习时间:2012年7月9日 实习过程:

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本专业所涉及运用的领域以及日后的发展前景,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开始了本学期的认识实习。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机械学院实验室,开始我们认识实习的第一堂课。我们将在这里认识了解和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机械设备:车床。

老师以C1632A卧式车床为例,向我们讲解了关于车床的知识。㈠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㈡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铣床和钻床等旋转加工的机械都是从车床引伸出来的。

㈢车床按照主轴箱放置方向不同,车床主要分为卧式车床和立式车床,在所有车床中,又以卧式车床应用最为广泛。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车床、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自动车床、数控车床等。我们看到的C6132A卧式车床即是属于卧式普通车床。

普通车床:主要组成部件有:主轴箱、交换齿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光杠、丝杠、床身、床脚和冷却装置。①主轴箱:又称床头箱,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主电机传来的旋转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变速机构使主轴得到所需的正反两种转向的不同转速,同时主轴箱分出部分动力将运动传给进给箱。主轴箱中等主轴是车床的关键零件。②进给箱:又称走刀箱,进给箱中装有进给运动的变速机构,调整其变速机构,可得到所需的进给量或螺距,通过光杠或丝杠将运动传至刀架以进行切削。③丝杠与光杠:用以联接进给箱与溜板箱,并把进给箱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溜板箱,使溜板箱获得纵向直线运动。④丝杠是专门用来车削各种螺纹而设置的,在进行工件的其他表面车削时,只用光杠,不用丝杠。⑤溜板箱:是车床进给运动的操纵箱。⑥刀架:有两层滑板(中、小滑板)、床鞍与刀架体共同组成。用于安装车刀并带动车刀作纵向、横向或斜向运动。⑦尾架:安装在床身导轨上,并沿此导轨纵向移动,以调整其工作位置。尾架主要用来安装后顶尖(与卡盘相配合,针对较长工件防止工件向横向歪斜),也可安装钻头、铰刀等进行孔加工。⑧床身:是车床中都要求很高的带有导轨(山形导轨和平导轨)的一个大型基础部件。用于支撑和连接车床的各个部件,并保证各部件在工作时有准确的相对位置。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主要通过冷却水泵将水箱中的切削液加压后喷射到切削区域,降低切削温度,冲走切屑,润滑加工表面,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㈣普通车床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㈤操作时应该注意部分的操作事项:① 工作前按规定润滑机床,检查各手柄是否到位,并开慢车试运转五分钟,确认一切正常方能操作。②卡盘夹头要上牢,开机时扳手不能留在卡盘或夹头上。③工件运转时,操作者不能正对工件站立,身不靠车床,脚不踏油盘。④禁止高速反刹车,退车和停车要平稳等。

在最后老师演示了车床加工零件的实际操作过程。

在观看了这台普通车床后,我们来到另一个实验室观看车床中的另一种:数控车床。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数控车床按照车床主轴位置不同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大类。在实验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台立式数控车床,可以四轴连动,分别是X轴、Y轴、Z轴和转盘旋转轴。之前看到的C6132A卧式车床则是两轴连动的。

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一样,也是用来加工零件旋转表面的。一般能够自动完成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以及螺纹的加工,还能加工一些复杂的回转面。车床和普通车床的工件安装方式基本相同,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数控车床多采用液压、气动和电动卡盘。

数控车床的外形与普通车床相似,由主机(包括机床身、立柱、主轴、进给机构等机械部件)、数控装置(包括硬件以及相应的软件)、驱动装置(在数控装置的控制下通过电气或电液伺服系统实现主轴和进给驱动)、辅助装置(包括液压和气动装置、排屑装置、交换工作台、数控转台和数控分度头,还包括刀具及监控检测装置等)、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与普通车床有质的区别,传统普通车床有进给箱和交换齿轮架,而数控车床是直接用伺服电机通过滚珠丝杠驱动溜板和刀架实现进给运动,因而进给系统的结构大为简化。老师用其中一台车床向我们演示了用数控装置编写程序置换刀具的过程,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数控自动化的快捷与方便。

(二)实习地点:自贡山川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12年7月16日 实习过程:

继上次在实验室中初步认识了解车床后,我们这次来到了工厂里,实地感受车床的工作流程,并且了解本专业的一个学习方向—模具。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个车间就是模具车间。模具车间是生产加工装配模具的车间。在这里生产出组成模具的各个零件,然后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模具。

热室压铸机(简称热空压铸机)压室浸在保温溶化坩埚的液态金属中,压射部件不直接与机座连接,而是装在坩埚上面。这种压铸机的优点是生产工序简单,效率高;金属消耗少,工艺稳定。但压室,压射冲头长期浸在液体金属中,影响使用寿命。所以热室压铸对机器的耐热性要求比较高。

而后我们来到另一间实验室,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液压系统。在学习数控电火花加工时,液压和气动装置是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前面刚刚看过的卧式冷室压铸机也是用液压驱动的。在其他的机床和大型机械设备中,液压系统应用也广泛。

液压系统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①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②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③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④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⑤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

了解完了液压系统,再来了解另一种系统——气动系统 气动系统,即气压传动和控制:气压传动和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其工作介质(压缩空气)制造成本高,能量利用率又相当低。气动执行元件主要用于作直线往复运动。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之后参观的生产加工车间里,模具充当了各种零件的加工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它是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生产出的模具零件被运送到车间的另一处——钳工车间,按照图纸进行模具零件的组装而最后成为符合要求的模具。然后模具被应用在模具加工中。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还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通常情况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将钢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实现材料的成型,当压力机打开时,就会获得由模具形状所确定的工件或去除相应的废料。后面参观的两个车间都是进行模具加工的车间。

在车间,我们看到工人根据图纸确定数据,然后在一系列操作步骤后,加工出模具零件。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模块: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就是研究优化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部分问题。这样我已经在向我的专业慢慢靠近了。

我们来到冲压车间,了解冲压模具。与注塑车间类似,都是利用模具来加工小型零部件。但是,不同的是,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冲压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冲压加工时用到的冲压模具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这更加证明了模具在工件加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冲压模具可分为a.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b.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d.传递模: 综合了单工序模和级进模的特点,利用机械手传递系统,实现产品的模内快速传递,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节俭材料成本,并且质量稳定可靠。

在车间里,我们看到,刚刚在锻造车间里生产的毛坯件被运送过来,在这里进行表面的精加工。外圈和内圈一般是先加工内表面上侧和外表面上沿,然后再进行剩下部分的磨削。这样,一般经过两台车床的加工,内外圈的表面初步达到精度要求了。这些加工完毕的内外圈,接着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它是一种调质处理。在这里对于外圈内圈热处理的一般步骤如下:①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②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缓慢冷却。

经过这两次处理后,工件的硬度升高和脆度降低,达到加工要求。之后加热处理过的工件送入下一个车间,进行工件表面处理。

在经过车削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磨削只是打磨去除工件表面薄薄一层氧化物,所以磨削而产生的废料是粉末状的。随着冷却液流走。在冷却液过滤装置中被过滤出来,而冷却液继续循环利用。经过磨削最后的精加工后,内外圈已经加工完成,经过简单处理后,将被送往装配车间进行装配。

参观到这里,我们的这次认识实习暂时结束了。总结以上所见所听,其中最重要的是模具。模具使这些加工得以进行。所以注塑成型和冲压加工都属于模具加工。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的专业以后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对象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就是研究设计制造模具和解决模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优化机器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

5.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五

2.1 参观模具展..............1

2.1.1展览概况及特色.............1

2.1.2展出的产品、制造工艺及流程........2

2.1.3个人参观相关信息(部分)...........2

2.2 技术讲座................4

2.2.1塑料成形及其模具装配技术..........4

2.2.2中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5

2.2.3 ANSTS技术仿真应用................7

2.2.4 Moldex3D在现代塑料成形生产过程中的应用.........7

2.2.5 大型商用飞机设计制造中的新材料及其现代成型技术.........9

2.2.6 轿车设计制造及整车安全技术..............10

2.2.7 钛合金的发展前景及其锻压技术............11

2.2.8 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与创新.........12

2.3 生产现场观摩...........13

2.3.1上海东芙冷锻制造有限公司.........13

2.3.2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14

2.3.3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北厂.........16

2.3.4上海爱知锻造有限公司.............18模具总装图.................19

3.1冲压模总装图...........20

3.2注塑模总装图...........22总结和体会.................23

4.1 总结............23

6.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六

依照 《远安职教中心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从2011年4月起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实验,课题组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进展顺利,态势良好,现将我校近半年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中培训、分段实施

为保证基础课程评价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开展,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2011年4月,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实验的通识培训,其目的是提高课题组老师们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实验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

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实验的基本原则

文化基础课程学科备课组在教研组的指导协助下开展评价工具的研究开发设计,并运用新的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试行评价改革实践,表现在改革和完善学校考试制度,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状况。

1.试卷命题要求考试内容不出偏题、怪题,试卷分层要求,基础性试题应占80%以上,拔高选做题占20%。

2.考试形式结合学科实际实行,例如实践和理论各占一定比例,开卷或半开卷,试题内容形式多样性等。

3.考试成绩不搞一锤定音,坚持发展的观点,鼓励学生再学习再补考,给予二次成绩,激励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发展。

三、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

1.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校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专门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3.要将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4.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如将语文的评价和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采用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查方式,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5.注重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实验区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有的学校在期末数学考试中出了“三张卷子”——基础卷、反馈卷和提高卷。基础卷尊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该卷做得不理想,可以通过反馈卷对没有掌握的部分进行弥补和强化,而那些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卷后可以做提高卷。这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6.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

很多学校都将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在数学考试中要求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车棚,这样的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决策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进行评价。很多学校在英语和语文考试中施行了口试,不但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的能力,还考查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政治课的教学和评价中,采用情境故事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收集论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并进行论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论证内容是否清晰合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表达和沟通等。

7.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

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他们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一年来,我校课改实验求真务实,做了大量有实效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课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回顾实验历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为了把今后的课改实验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对已进行的课改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并针对具体问题拟好今后工作对策。

问题之一:近一年的课改实验,已使课改理念深入到了我校广大教师之中,但是仍然有个别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领会不够深入,教学观念仍较为传统化,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非文化基础课程教师

对策:1.进一步加强对课改理念的学习研究。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论坛,为教师交流教学信息,学习教改理念,探讨课改实践的过程与效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学叙事和教学论文,撰写一篇课改方面的心得、体会。

2.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定期参加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小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课改,为自己的课程教学积累好的经验。

3.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利用寒、暑假开展校本

培训,争取在试点的三年时间内,使全校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刻领会课改理念,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都能自觉地坚持学习、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思想理论和业务水平。

问题之二:课改使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课改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生动局面。但也出了一些新问题:其一,由于学生原有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班级人数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不一,因此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其二,由于评价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自评、他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必然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判断、评判和表述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对课堂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造成了课时紧张等。

对策: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要求每个课改组每学期召开1—2次研讨会,专题探讨如何解决课改课堂教学的微观调控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结合我校每学期开展的“改革教法、激活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要求实验学科每学期至少开出4节的课改教学观摩课,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进一步落实我校“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全部成才”的提优辅差方针,继续加强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差生克服学习困难,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

3.加大我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主课题的研究力度,落实《中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农村中职

学校英语新理念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体育融合教学模式发展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等8个子课题的过程管理,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之三:我校课改实验工作初见成效,但是我们对课改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对课改经验的及时总结,并对外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到不够。

7.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七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 涵盖的领域广泛,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传统的成型技术都未必弄清楚, 新颖、前沿的技术对其学习的难度将更大。

2.由于本课程的特点 (领域多、基本概念多) , 导致图片和文字所占的比例较大, 学生理解困难,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 在ppt中文字和图片是主要的内容呈现方式, 且以学生被动听、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 但是, 由于本课程具有领域广等特点, 如果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 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

3.传统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进行教学。但是, 对于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这门课程而言, 传统的教师配置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本课程涉及的专业领域多, 且内容均为本领域的前沿内容, 那么1名专业教师对如此多的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和理论熟悉, 这是很难达到的, 也是不现实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也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与思考, 具体如下:

1.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本课程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比较类似, 即知识覆盖面广, 实践性强。对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而言, 相关教育同行提出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必需加强实践教学, 对实践教学时间、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1]。但是, 本课程完全不同, 由于是前沿类课程, 很多技术和方法都是比较新颖的, 现阶段实验室条件可能达不到要求, 因此, 强制性的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并不适合本课程。不过, 不同的专业教师有自己主要的科研方向, 在该方向上专业教师一般是紧跟前沿, 因此, 可以尝试通过引导本科生参与到不同专业教师在研的科研项目以及工程项目中去, 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改为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研究相结合, 并应用音像、CAI、多媒体、试题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交互式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2]。此外,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尽量收集、整理现场照片及视频等资料[3], 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中相关的专业设备和操作过程。

3.考核方式多元化。由于课程特点的改变,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尝试改革,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2], 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 可以将课堂提问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此外, 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把学生进行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某个实际的问题或某个小的专业领域进行查阅文献资料, 最终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4], 同时安排时间进行演讲汇报, 由教师课堂评价和提问报告中的任意成员。最后, 教师根据调查报告、汇报演讲和课堂提问的情况对该组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打分并纳入平时成绩。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 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4.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为了充分发挥不同专业教师在各自领域的专长, 进一步给学生讲授更多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可以尝试采用多学科、多专业教师共同教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本课程按专业分成若干个模块, 不同专业教师教授不同的模块, 这样很好的避免了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更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材料先进成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思考。通过鼓励以教师科研为主的学生实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及专业教师分模块教学等措施, 有望调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贺毅强.“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12) :135-136.

[2]吴树森, 柳玉起, 熊建钢, 蔡启舟, 王桂兰, 余圣甫.《材料成形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5) :62-63.

[3]吴伟辉.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学理论, 2011, (18) :250-252.

8.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旨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它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继续探索课改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学习新课标,参加新教材培训

学校印发各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通读新课标,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走出去,请进来

我校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水平。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方法。走出去锻炼: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评比,发挥科组作用,集体备课,利用比赛促教研、促课改,通过比较认识不足,在学习中前进。请进来:请名师来校传经送宝,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学年开展校教学开放日,请来各学校的领导、教师指导教学,提出宝贵建议。

二、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推进课程改革

我校建立了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校长靠前指挥制度,主任中间调控、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制度,特别是细化了备课、上课及作业批改制度,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并讨论推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教学、教研常规量化考核细则,定期对教师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领导靠前指挥,用大量精力和时间听课、指导,参加教研组活动,检查教案、作业,对教师工作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由于校长、主任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经常参加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因此能随时把教学中的成绩给予肯定,也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为我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调控下,教师十分重视课堂40分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40分种要质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有明确的课外作业量,安排科学适当。

我校按国家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开足课时,学校严格执行“三表”,做到开齐学科,开满课时。

学校十分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培训意识。通过计算机和远程教育培训,使广大教师很好地借鉴了各地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同时也为教师拟定练习题及作电子教案提供了方便条件。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校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实现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摸索出适合我校实情的“四步”教学法,“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第一步:学前指导、明确目标。要求教师在学案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第二步:自学自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勾画出知识点,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导学练习。最后把不懂的问题写在学案上。第三步:合作探究,互解质疑,要求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第四步:当堂训练,能力提升。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三、加强教研,以教研促课改

我校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坚持教研指导教学,教学中开展教研的理念,从实际中来,运用到实际中去。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根据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要求,以“先学后教”、“以说促思”等课题为重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每学年我校每位教师都要上至少一节校内的课改公开课,检验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课后开展评估与小结,总结得失,指导课堂教学工作。

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我们狠抓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每位教师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研、培训、课改和教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定期在任课教师中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价值取向较高的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开展具有指向性的专题研究。

3、在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重点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和说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两项活动,将课改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4、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即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课改反思,一篇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改研讨课,写一篇优秀专业论文。

9.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九

实验小学是保德县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是全县教学质量一流的县直属学校之一。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67人,教师104人,学校占地面积2507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硬化。

我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小学、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课题引领课改实验学校、忻州市德育达标校、忻州市依法治理示范单位、保德县管理规范化学校、保德县教育战线先进集体、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

我校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在县艺术节书法、绘画、舞蹈等技能比赛中获奖。多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在城区学校中名列前茅。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及县百佳教师、十大标兵。十几名学生荣获省级、市级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因此,我校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

2010年投资120多万元改建了高标准的学校办公楼,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还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建设了校园文化长廊,张贴了名人画像、弟子规等,改建了高标准旗杆,修建了图书馆,并建了花池。校园内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更换了生态环保锅炉和暖气管道,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各类教学用房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 器材配备齐全。近两年来,学校为我们买回大量的专业书籍和光盘,鼓励大家借阅书籍。学校还建有适合学生活动锻炼的篮球场、乒乓球桌和课间活动的操场。

我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计算机总数100台,学生生机比20:1,信息技术课基本能够开展。有打印复印一体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建有多媒体技术、微机室、远程教育室和光盘播放室,并开通了101教育网站。我校对实验教学非常重视,改建了标准化科学实验室,新增了教学仪器,按规定配备了实验管理人员,教学仪器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均达100%。我校藏有图书48510册,生均藏书22册。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配备齐全。

2012年冬季,我校还完成了校讯通工程,这样,学校和家长通过短信互动、平安签到、亲情通话、作业情况的了解等,家校联合、互动教育,为和谐的教育环境构建了沟通的桥梁。

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书香飘逸的学园”、“传承文明的乐园”、“充满活力的校园”。我校以“办学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科研兴校特色化、教师队伍优质化、培养学生个性化“为办学目标。坚持以育人为治教中心,以读书为办学特色,以课改为兴校策略。

经典诵读,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我校从2010年把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朗朗的诵读声从此便不绝于耳。每日上午课前学生必读10分钟,诵读内容有:《三字经》、《千字文》······为我校增添了浓厚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二、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配备齐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研究能力。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95人,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学历34人,大专学历54人,中师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100%,从教师的专业技术结构看,小教高级56人,小教一级39人。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教学能手12名,县级教学能手1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全校教师数量按编制配齐,学历达标、结构合理、岗位明确,教师业务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力量。

在学校管理上,我校一直秉承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尊 师重教,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公开内容涉及学校发展计划、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大宗购买、收费标准、财务收支、招生工作等,公开载体有校园网、教代会、文件、会议、公开栏等,形成了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统一的格局。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完善了教室激励机制。

三、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有关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的大力宣传倡导下,学校更是对此活动紧抓不懈,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师德教育。校长挂帅领导德育小组,书记乔拖惠和职代会主任陈霞为直接负责人。班主任为德育教育的骨干队伍,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优化育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中华魂”读书征文等活动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养成教育活动和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会、队会和一切有利时机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保护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

我们提出了“校内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口号,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公约》来强化师生建设,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检查有记录。

四、抓好教育教学,搞好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音、体美、劳、活动课等。学期初,学校各年级、各学科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进度,采用集体备课制,做到超周备课,以此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备课、作业、检测、教研教改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学校通过网媒购买了几百张专题讲座、课堂实录光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摩名 师课堂,倾听专家讲座,临摹教学,掌握方法,更新理念。用最简捷的办法“走”出去看世界;“请”进来学经验。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探索新模式,深研教材。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紧抓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扎实开展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特别强调了严格“个人初备→中心发言→集体讨论→交流研究→形成个性化教案→课上实践→课后交流”的程序,集体备课活动设主讲人,采取说课的方式,简析教材,阐述教法,说明学法,概论教学程序,简析教学效果,其余科任教师则在集体备课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及时捕捉他人的亮点。研讨后,主讲人要根据集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写出教学简案,印发给大家,完成第一次教学设计。其余教师根据主讲人的教学简案写出自己对教案的修改意见,完成第二次教学设计。讲完新课后,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本节课教学,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从而在集体备课上形成经验特色。

2、积极开展新课程研讨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老师们虽然在努力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为了尽快地使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逐渐形成对新思想、新观念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反思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策略,采取研讨、集体备课、阶段性总结、校级干部专题讲座,80%的任课教师确立“三单四环”教学模式下的小课题研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就如何备课、教师角色如何定位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倡导教师考虑:教学内容要开放,除了教科书外,还应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方面拓展学习内容;教学形式要开放,体现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师生关系要开放,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于学生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发展个性。

同时,我校还非常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要求教师除了参加自己任教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以外,还要主动争取时间参加非任教学科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对非任教学科的教学改革、动态有一定的了解,来更好地促进自己所教学科研究工作,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研能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渠道,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

(1)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师生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争着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向老师质疑;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评价,甚至还可以评价老师;可以看到师生一同游戏、欢笑。

(2)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如:语文科从张扬学生的个性出发,突破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数学科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有声有色。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按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抓好第二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学有特长。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抓特长: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设了书法班、绘画班、音乐班、文学社等多个项目多个兴趣小组,参与率达80%以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的才艺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施展才华的舞台。抓激励:学校把握各项指标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和谐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学校注重改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作为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认真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对全校学生运用《家校联系手册》进行及时评价。注重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评价内容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多方面。

五、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校从学模、临模、创模,到模式成型,从“三维五环”到“三单四环”教学 模式的改进,既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感受了课改所带来的喜悦,更看到了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美好景象。

去年,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县教育局各级领导、全县各小学校长、教研室主任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现场会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课、互动交流等,激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使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并得到了全面提升。

今年,我们又先后三次去山西省课改示范学校——汾西二小、曲沃小学参观学习,满载而归后,我们便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级小组长培训工作,多次召集全体教职工召开经验交流会,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取经学习,深层次的探索研究,我校终于成功地推进了“三单四环”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目前,我们已将此模式立项、结题评审书递交保德县教研室审批。

六、今后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课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大对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3、加强课题研究,真正将课改新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科研推进学科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确立研究课题,4、正确处理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生动活泼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的关系。

5、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之彼此形成一个融洽的“学习共同体”。

6、进一步探究和完善评价体系。

10.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报告 篇十

高分子材料作为最重要的材料品种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国内高校都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其中不少学校的专业方向都偏向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尤其是塑料成型加工。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 均开设有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高分子助剂》、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成型设备》、《塑料模具设计》等课程。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明显缺陷: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 《高分子成型设备》和 《塑料模具设计》的不少内容发生重叠,由不同的教师向学生重复讲授,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能将授课内容严格按照课程名称完全分开。例如: 教师在讲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时不可避免会介绍到 《成型设备》 和 《模具设计》的相关内容[1 - 4]。这种情况下,学生反映: 不少内容听教师讲授多次,非常重复; 同时由于不同课程的讲授时间可能存在时间差,例如 《成型加工工艺》已经开始讲授到注射成型工艺,而 《成型设备》还没有介绍到相关内容,这种情况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5 - 6]。

同时根据目前的就业实际,本专科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成型类相关职位,岗位对于成型工艺的要求较高,而对于成型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掌握关键成型部件结构、原理和各成型部件间的配合协调就可以了[7 - 8]。现在工业化分工非常缜密, 即使成型设备出现故障,也会有专业维修人员处理,而不需要成型相关人员动手。

2教改思路

针对固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本人考虑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以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为主干,将 《高分子成型设备》进行适度精简后完全并入其中,在相关章节中专门设立介绍成型设备的部分; 同时将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助剂》、《高分子材料》、 《塑料模具设计》中与成型关系密切的内容,在 《成型加工工艺》课程讲授中进行穿插介绍。

下面将通过对挤出成型的介绍,对教改思路进行说明:

在挤出成型章节的讲授中,介绍以下成型设备知识: 挤出机的各系统组成、基本机构和基本功能,其中重点介绍挤出系统( 机筒、螺杆) 并包括使用维护和更换、传动系统( 减速机构) 包括保养、各种常见挤出产品的成型机头和定型机构( 包括管材、板材、薄膜等)[9]。

在挤出成型工艺的授课中,精简挤出原理方面的授课量, 减少对于理论性方面的介绍,使学生重点掌握对挤出成型影响显著的各种因素。在授课过程中广泛采用视频、动画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课时安排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能够具体接触挤出成型生产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在授课中穿插介绍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助剂》、《高分子材料》、《塑料模具设计》等相关内容。

例如介绍挤出PVC异型材的尺寸控制,由于高分子的离模膨胀现象,从原理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就会涉及 《高分子物理》中高分子熔体的弹性[10 - 11],以及机头不同部位温度差异对于高分子熔体弹性回复的影响,另外如果考虑选用改变原料的配方组成、降低树脂基体的分子量( 涉及 《高分子材料》) , 选用不同的助剂( 如填充剂品种和用量,涉及 《高分子助剂》) ,以上措施均能明显改善离模膨胀现象,降低产品尺寸控制的难度。同时改变成型机头的结构尤其是平直流道部分的长度,改变成型辅机( 如定型冷却结构、牵引机构)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改善作用,这些内容会涉及 《高分子成型设备》 方面的内容[12]。

3结语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学科交叉性[13]。如果能够基于大工程观视野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建设,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求教师对于高分子材料科学多门课程具有较强的驾驭、组织能力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这方面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摘要:从大工程观视野出发,考虑对目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为课程龙头,将关系密切的《高分子成型设备》课程并入其中,并将与成型相关的《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助剂》、《高分子材料》和《模具设计》内容进行穿插介绍,构建起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上一篇:三年规划达成下一篇:烟花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