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2024-06-27

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精选10篇)

1.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一

对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现状的

调查和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渐趋火热。校外培训机构是以课外辅导学生来获取利润的机构,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其发展前景很是乐观。国内研究校外培训机构的学者有很多,但常熟却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常熟市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举措展开论述,以期能给相关人士带来启发。关键字:常熟市

中小学

培训机构

现状

思考

一、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兴起的原因

伴随着常熟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的投资也越发关注。笔者之前做过一个关于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项目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常熟市民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方面加大投资的原因。

上文提到的常熟市民经济条件的改善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经济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市民们的工作愈发忙碌,他们很难抽出空余的时间来督促孩子的学习。而中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果在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将会很薄弱,其在校学习成绩想必不会令家长满意。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便希望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来代替自己照顾孩子的学习。

当然,有些家长送孩子去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完全是因为孩子的成绩太差,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因而只能求助相对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国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虽然科举取士这一选拔人才的举措早已被废除,但现代人的名校观念却应运而生,即只有成绩优异才能考取名校,而考取名校就意味着未来的生活将会是一片坦途。不可否认,这是现代绝大多数家长的朴素愿望。所以,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想方设法的提高其成绩,那么社会上比较专业的校外培训机构就是家长们的选择之一了。

正所谓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因为家长们有了让孩子接受校外培训的愿望,常熟市的校外培训机构才会遍地开花。在大多数孩子都上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形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些家长又产生了跟风现象。

种种因素促成了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热潮,但遍地而生的所谓校外培训机构却又良莠不齐,存在种种不规范的问题。

二、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分布

据统计常熟市目前规模大,服务区域广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共7家且主要集中在市区。其它一些规模较小,服务区域小的校外培训机构分布零散,主要坐落在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的

街区和院校附近,无法完全统计。

这7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是:世茂教育培训中心(世茂实验小学北侧,锦湖花园大门对面,泰慈菜市场2楼)、常熟市金钥匙教育培训中心(环城北路24号)、常熟市腾飞教育培训中心(西门大街230号;石梅小学往西100米;市一中斜对面)、东洲区教育信息培训中心(东洲区东洲大街)、常熟市汇能教育培训学校(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甸新路8号)、常熟市虞山镇爱学堂培训中心(常熟市琴湖新村三区14-1室(大润发北五星对面)、常熟市捷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常熟市书院街19号4楼)。

这7家大型的教育机构并不都是独立经营的,它们有的是上海或苏州总部下的一个分公司,例如常熟市捷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笔者虽然不懂经营之道,但个人认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能够形成品牌,加强合作,并寻求地区以外的市场,这样不仅能够整合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扩大知名度,而且有益于提升和带动所在地区的教育培训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常熟市民对中小学校外培训的认识程度

在调查市民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原因时,约有3.8%的人是因为孩子成绩差需要课外辅导;有34.6%的人是因为自己繁忙无法顾及孩子学习,希望孩子在培训机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有53.8%的人是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7.9%的人是因为其它一些原因。这些数据表明市民希望孩子在课外接受辅导。

在对市民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标准调查时,机构的社会舆论佳占19.2%,离家近或可接送孩子占46.2%,收费合理占42.3%,有名师占38.5%。通过调查显示市民希望校外培训机构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可以接送孩子,为自己减轻负担。

以上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的,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常熟市民的观点。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常熟市民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的投资也逐渐增加。但家长对校外培训的投资缺乏深入合理的认识,受从众心里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个人认为家长应当提高对校外培训的辨别水平,发挥文明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校外培训机构的自我完善。

四、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常熟市中小学校外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存在参差不齐,规模不一,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不足;内部结构单一,这集中表现在经营管理与教学混合方面;师资力量多与宣传不符,教师多是兼职大学生或退休的老教师,师资流动性相当大,这使得培训机构的教学力量得不到稳定的保障;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缺乏专业规范,许多小型的培

训机构甚至仅仅是看着孩子做作业,当孩子遇到难题便会请教培训机构的老师,做完作业老师还要检查,如果第二天作业中被学校老师发现错误,学生便会质问培训机构的老师。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师生间交往。

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育人与盈利的双重目标,主要以盈利为主,所以出于成本的考虑,一些教育投资者不会投入过多无谓成本去增强育人水平。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是有偿培训,所以只有具有支付能力的家庭的孩子才可获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产生冲击。而且,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缺乏规范,一些孩子知道自己是交了培训费用的,所以遇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问老师,老师解决不好便言语相激,甚至家长找上门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加剧师生相处的矛盾也影响了孩子思想的正常发展。

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打着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冲刺名校等口号,但教育的内涵不仅仅如此。校外培训机构的对象是孩子,所培训机构应该以满足孩子的真实需要为主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而并非仅仅是提高成绩。

五、对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产品需求的增加,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前景很是乐观。为了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本小组经过调查分析,针对中小学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和引导

中小学校外校外培训机构现归工商行政部门管辖和监督,而目前常熟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良莠不齐,规模不一,相当一部分的机构甚至是无证经营。这种现状的结果是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以营利为主,自主招聘的教师也多是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的兼职大学生或是兼职的一线老师,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缺乏规范和创新,培训效果得不到真正保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办学的管理和监督,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自身的内部运作,保证师资力量;同时也可以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最新的教育改革信息,使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动态,为自身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内容的落实提供依据;同样,政府应当帮助和鼓励培训机构的发展,在严格规范其运作的同时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引导教育机构的良性发展。

校外培训机构本身存在很多优势,只是因为缺乏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所以存在许多不足,只要政府部门合理引导,加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会因为其提供的丰富的教育产品而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训宗旨

校外培训机构都是打着提高学生分数,保证升学率等广告招收学生,这主要是为适应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而制定的策略。校外培训机构因其目的性强而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分数和名校,这样的结果只能加剧教育的功利化趋势,这是于目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的。

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因为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校外培训机构应担负起一个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重点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校外培训机构应增强培训的专业水准,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成绩。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确保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掌握孩子的基本情况,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三)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应拘泥于眼前利益,而应立足长远发展

校外培训不应当仅仅是一个投入少,收益快的盈利型产业,而应该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双赢的伟大的事业。但现实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属于个人投资,因而其发展深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再加上部分投资者对教育产业了解不深,目光短浅,仅是怀着快速盈利的目的,所以导致常熟市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规模不一,培训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校外培训机构的决策者应高瞻远瞩,不被眼前利益所束缚,增加投资来优化内部结构,提高管理经营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专业师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行业接轨以掌握最新教育信息,追求创新;针对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法接送孩子的问题,培训机构也可以安排专车专人接送,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强自身服务能力,让家长放心的前提下,一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的目标,校外培训机构也可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六、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与不应该仅仅是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办学宗旨。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固然是以营利为目标的产业,但既然与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那么便不单单是普通的营利机构。我们虽然不愿意教育和利益挂钩,但社会趋势如此,那我们也希望不仅是常熟市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能够名副其实,其它地区的同样也能够担起应尽的社会教育责任,尽力完善教育培训水平,以期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2.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二

1 常熟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常熟市奶牛养殖产业现状

截至2012年10月, 常熟市共有奶牛存栏4161头, 共有养殖场14个, 散养户21家, 其中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个, 其余均为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场。

1.2 常熟市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特点

1.2.1 规模化逐步推进

据统计, 2000年常熟市奶牛养殖户356户, 存栏量为1530头, 其中5头以上的养牛户为66户, 仅占总养户数的18.5%。自2000年起, 常熟市依托区域优势, 资源优势, 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 奶牛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007年底, 全市奶牛养户发展到了192户共计6105头奶牛, 奶牛产业达到鼎盛时期。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常熟市奶牛业从盲目发展进入理性回归的关键期。之后为了提高奶牛质量、保证鲜奶质量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常熟市奶牛业发展重点从增加数量转移到提高质量上, 结合疫病控制, 引导奶牛养殖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至2012年10月, 奶牛养殖共14个养殖点21个奶牛饲养户4161头奶牛。

1.2.2 养殖质量逐年提高

为了提高奶农使用优质奶牛冻精的积极性, 增加优质冻精的使用面, 减轻奶农使用优质冻精的经济负担, 加速奶牛品种改良和改善牛群质量的步伐, 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林厅的统一部署, 常熟市自2006年起,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奶牛良种补贴:对成乳牛实施配种补贴, 补贴形式通过优惠供应优质冻精体现, 补贴标准按每头成年乳牛每年供应优质冻精2支, 每支冻精优惠15元;统一全市奶牛配种收费计算口径和收费标准, 制订了《常熟市奶牛配种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 奶牛配种精液费和配种服务费必须分开收取, 配种费按每次配种30元的标准收取;规范奶牛配种操作, 制订《奶牛配种操作规程》, 并把该《规程》印发到全部奶牛养殖户, 使配种员的操作接受奶牛养殖户的监督。

1.2.3 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9月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 奶业遭受创伤的同时也将部分管理不规范、效益低下的养殖户淘汰出局。伊利、蒙牛、光明等乳品公司也在尽一切努力赢回消费者的信心和支持, 对奶源的控制得到空前重视, 要求常熟市奶牛养殖户必须在2008年5月1日后采取管道挤奶设备挤奶, 否则不予收购, 也推动了该市奶牛产业的进一步规范。

1.2.4 奶牛疫病控制逐步规范

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加, 受到“两病”感染的奶牛也越来越多。常熟市在2002年开始对全市的奶牛进行了“两病”监测。200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 通过市、镇两级财政补贴的方式, 各补贴1500元计3000元/头, 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测为阳性的必须淘汰, 并进行定点无害化处理。通过连续几年对本市存栏奶牛“两病”检测及净化, “两病”奶牛阳性率下降幅度很大, 基本达到了疫病控制的目的, 规模化程度和优质奶产量也越来越高。

1.2.5 奶牛政策性保险开始实行

常熟市2012年新增了奶牛保险。每头奶牛保费为240元, 养户承担48元, 其余由中央、省、市、县财政承担。

此外, 常熟市还全面实施奶牛电子档案、二维码标识, 便于奶牛的管理和“两病”监测。为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各镇均与奶牛养殖户签订“两病”防控责任状, 明确要求全市奶牛养殖采取自留后备牛进行扩群, 严格控制从外地引进奶牛, 对个别规模场确需引入的, 实行严格的报检制度, 先报所在镇政府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同意, 凭调出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奶牛“两病”健康证明方可调入, 并先行隔离养殖60d, 经常熟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测“两病”健康方可混群饲养, 大大提高了“两病”的防控率。

2 奶牛业的发展趋势

2.1 生产标准需进一步提升

实行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优质增效。以奶牛良种化为基础, 建立健全奶牛生产性能记录系统, 继续实行优质冻精补贴, 尽快提升奶牛群体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当地奶业实际和资源特点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 推进奶业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提升原料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全面建立鲜奶购销档案, 实行可溯源管理。

2.2 养殖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个别养殖户科学养牛水平不高, 不按规定使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 造成鲜奶中兽药、农药、重金属、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影响牛奶的质量。特别是奶牛的乳房炎发病率较高, 滥用抗生素治疗, 且不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乳期规定, 使鲜奶中含有抗生素, 长期饮用抗生素奶对人体, 特别是儿童很不利。所以, 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工作, 加大对禁用、限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督力度, 淘汰高残留投入品, 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处罚政策, 确保奶源安全。

2.3 环境友好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生态化建设力度加大, 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对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的投入, 但粪便资源化利用能力仍然有限。所以, 在设立养殖场所时, 应远离水源、居民集居区等重点区域, 防止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水体、传播病菌, 实行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 并且做好防渗漏、防恶臭等措施。实施种养结合, 与无公害蔬菜、林果种植基地等建立互利机制, 形成良性循环。

常熟的奶牛养殖业, 经历了从个体散养→规模化→集约化→健康化发展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虽已积累了丰富的奶牛养殖实践经验, 在积极推广的同时, 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奶牛良种、卫生防疫等让奶农真正受益的资金补贴和信贷支持, 建立让奶农真正放心的奶牛政策保险制度。做好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衔接, 推进农企对接, 完善原奶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制定符合地区奶牛养殖的标准, 以各类硬性的刚性指标, 来加强奶牛养殖业的规范化运作, 以优质的奶源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形成互利互惠的农企关系, 确保奶牛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国家农业的核心行业之一。常熟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奶牛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为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发展现状和特点两方面对常熟市的奶牛业进行了总结:奶牛规模化不断推进, 养殖质量不断提高, 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奶牛疫病控制逐步规范, 奶牛政策性保险开始实行。常熟的奶牛养殖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将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幼儿;亲子游戏;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游戏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亲子情感为基础的一种游戏形式。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亲子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长如何看待亲子游戏的价值?在家庭中亲子游戏的开展现状如何?影响亲子游戏开展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常熟市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选取常熟市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抽样

本次调查研究在常熟市幼儿园中选取了H幼儿园和T幼儿园中的小、中、大班幼儿,各抽取60位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共计120个家庭。

(二)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本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为主,结合少数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旨在了解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亲子游戏的内容与类型、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的问题。

(三)问卷的施测及统计

本次问卷分别随机抽取了常熟市两所幼儿园的3-6岁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未填写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80%,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开放性题目整理出了家长的各种观点。

三、调查结果

(一)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与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性较强,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游戏的开展情况。家长作为幼儿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如果家长有亲子互动的意愿,亲子游戏随时都可以发生。绝大多数家长认同亲子游戏对于孩子的发展价值。

(二)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

1.亲子游戏的时间和频率

调查显示,有38.8%的家长选择了“时常”,42.2%的家长选择了“经常”,对于每次持续的时间,50.9%的家长都选择在0.5-1小时之间。充分的游戏时间会鼓励幼儿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每天专门用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不能低于半个小时。[1]因此,从总体来看,家长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数量和充分性。

2.亲子游戏的材料

调查数据显示,有48.3%的家长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7%的家长选择了“有时”给提供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的家长“很少”在亲子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游戏的工具,很多类型的亲子游戏都需要借助材料进行。绝大部分家长都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很多亲子游戏缺少相关的游戏材料就无法顺利进行或无法达到一定的游戏效果。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需求性还是挺大的,但这也与具体的游戏内容有关。

对于亲子游戏材料的获得,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正规商店购买,在工作空余时间,选择自己制作游戏材料的家长也不少。除此以外,随着电子购物的发展,很多家长也会选择网购,但由于其游戏材料的不正规、不安全并未得到很多家长的热捧。

(三)亲子游戏的内容

1.幼儿性别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亲子游戏的内容就是指亲子游戏的类型。我们在问卷的选项中将活动类型具体化,为了更通俗,使其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亲子游戏类型。实际上根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不同,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可以分为角色游戏(扮演一定的角色,将创造性融入现实生活,如过家家等)、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等物品进行搭建、构造的游戏)、表演游戏(根据故事或童话中的情节创造性地扮演特定人物,如角色扮演);有规则游戏可以分为智力游戏(发展智力、锻炼思维能力的游戏)、音乐游戏(以音乐为背景和辅助手段进行歌唱、伴唱的游戏,如唱儿歌)、体育游戏(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还有绘画等艺术类游戏以及讲故事等语言类游戏、因电子媒介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电子游戏。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孩子常玩的亲子游戏类型排在首位的是语言类游戏(讲故事),其次为绘画、建构游戏和音乐游戏和户外活动,排在最后的是电子游戏。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家长并没有被大众媒体所侵蚀而错过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游戏、情感交流的机会。由于不同的性别角色和不同的气质类型,男孩与女孩对游戏类型的喜好是不同的。在建构游戏和绘画类游戏上均存在孩子的性别差异,男孩倾向于建构游戏,喜欢搭积木等;女孩则倾向于安静一些的绘画类游戏。

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幼儿的陪伴者和照料者大部分都是母亲,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男主内,女主外”的影响,教育子女的责任母亲承担的较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渐渐成为局外人,逐渐淡出家庭教育。父爱的缺失、父亲的缺位现象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此类现象的出现无疑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Power(2004)的研究认为,父亲和母亲与孩子游戏的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别,母亲倾向于情感内容,父亲倾向于肢体的、打闹的和非固定化的游戏。[2]父亲的游戏诱发了儿童对外部物理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好奇,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说,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激活关系”,母亲和孩子之间属于“依恋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是父亲担任平时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的人员,那么孩子会更偏向于喜欢玩电子网络游戏。所以父亲如果担任幼儿的生活照料者,并且在亲子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那么就会对亲子游戏的内容产生影响。从访谈的分析结果来看,父亲如果担任平时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和陪伴者,游戏内容则偏向于刺激、冒险,比如电子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等。而对于隔代抚养的家庭来说,爷爷奶奶作为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和陪伴者,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则比较传统,且缺乏游戏指导策略。

3.大众传媒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人类新闻传播文化的一种强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以前,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大多是报纸、广播、书籍等,等到八十年代之后,网络和电视才慢慢开始进入家庭,很多电子媒体应接不暇以迅速的发展之势进入万千家庭。一直到现在,电视和网络成为很多孩子除父母以外的亲密朋友,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让孩子们着迷,很多亲子游戏都依赖于电子媒介,而在户外、在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亲子游戏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而渐渐低迷。“有时候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就跟他一起看看电视,把Ipad给他,让他自己去玩。平时太忙了,有时候实在抽不出时间。”在访谈时一位家长这样说道。在家长缺乏指导策略,自己又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会将亲子游戏的时间交给电子媒体,而失去了与自己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4.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虽然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大部分家长对亲子游戏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且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开展亲子游戏的频率、时间也比较充分,但是在本次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不断上升,各种打着“把孩子训练成天才儿童”旗号的父母也层出不穷。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很多时候也在亲子游戏开展过程中寄托了这种期望。将游戏转化为一种“智力训练”,在内容上偏向于智力游戏,并没有考虑游戏的趣味性愉悦性,只是为了达到训练孩子思维、锻炼智力的一种手段。

(四)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1.游戏的发起方式

为了了解亲子游戏的发起方式,本人设计了“当孩子独自游戏时,您常主动寻找机会计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吗”这个问题。有56%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有26.7%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有12.1%的家长选择了“很少”,4.3%的家长选择了“总是”,有0.9%的家长选择了从不,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主动加入亲子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2.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超过半数都选择了扮演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选择“主导者”的家长有16.4%,说明家长大部分不会主导亲子游戏,而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和空间,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另一方面,从访谈的内容来看,在具体的亲子游戏中,家长对游戏的指导策略还不是特别清晰和到位,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访谈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孩子,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四、讨论与建议

针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从观念到行动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亲子游戏情况的改善和发展。

(一)观念层面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及效果。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有效开展亲子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1. 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游戏与学习是两个对立面,即使是游戏,也是一种被冠以“游戏”美称的益智类活动,为了锻炼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孩子自发而感兴趣的。对孩子本身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游戏对孩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家长可能考虑得并不多。再者,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更多地为孩子的抚养提供物质条件,陪孩子的时间较母亲而言少的多。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间最少的就是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游戏中的缺位现象极为严重,这就要求家长要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好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

2.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为家长提供游戏指导策略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及经验缺乏,往往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成人参与幼儿游戏,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积极互动,可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亲子游戏质量的提升。很多家长在具体的游戏中不知道如何合适地参与游戏。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需要利用媒介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观,在具体的电视节目中可以对家长提供一些亲子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让家长灵活地运用指导策略,为亲子游戏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行为层面

有了观念做铺垫,接下来就是要从行动出发,促进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1.政府乃至全社会应引起重视,为幼儿的游戏创造条件,加大户外活动的场所建设

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需要有大背景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实际的举措。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对未来儿童的生存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社区规划时,政府要将儿童的户外场所建设考虑在内,增大对儿童的投资,为亲子游戏提供物质支持。

2.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

幼儿和家长作为亲子游戏的主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发挥其主导性对亲子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会、开放活动日,通过具体的活动给予家长相关的指导,丰富其家庭教育理论及游戏知识,家长之间共同交流指导策略,互相学习,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更好地实现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3.大力推广亲子园,加强亲职教育

在访谈以及问卷最后的开放性题目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游戏,也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家长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亲子园逐步发展起来,为家庭早期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方法,传播正确的育儿观念,对亲子游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亲子园的发展对不懂得家庭教育理念及亲子游戏指导策略的家长带来了福音,观念和知识随着教育的发展应不断更新。亲职教育即指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亲子园在具体的活动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与家长间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

4.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篇四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编 写 者:

编写时间:

审 核 者:

审核时间:年月年月

1日 日

目录

1.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美兰区集镇街坊分布..................3 3.土地利用状况..........................4 4.调查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集镇部分)美兰区集镇地籍调

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1.项目概况

1.1任务目的和来源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海口市集镇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地权属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海口市集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实现海口市集镇土地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受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委托,由我院于2011年5月前完成海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集镇部分)美兰区集镇地籍调查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籍测绘及调查工作的测绘任务。

1.2测区地理范围

海口市美兰区集镇调查范围为美兰区灵山镇灵山居委会、美兰机场;演丰镇演丰墟、曲口墟、塔市;桂林洋农场、桂林洋大学城、海口经济学院;三江镇三江居委会、三江农场;大致坡镇、咸来墟。

海文高速公路、S201省道联接美兰区各镇,交通便利。测区位于海口市东部,南渡江东岸。

2.美兰区集镇街坊分布

3.土地利用状况

美兰区集镇用地总面积为29692022.10平方米。下表为城镇土地调查土地利用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4.调查基本情况

5.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五

内容摘要: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及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机制,本文阐述了在目前行业协会监管机制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及监管分析

一、促进和配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有必要规范发展社会化专业力量。

加强不动产登记中介市场的培育,建立层次分明、相互协调的制度规范。不动产交易日益活跃,充分应用好社会化专业服务,对促进统一登记规范有序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这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接下来统一登记全面实施阶段,特别是出台相关政策时,应将不动产登记相关社会化专业力量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予以推动发展和规范管理。建议把更多登记事务性的工作交给市场去承担,在尊重权利人意愿前提下,引导形成专业化登记代理服务市场机制,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督体制。

完善和细化具体规定,避免因政策障碍导致必要的专业服务缺失。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施后,登记范围涵盖土地、房屋、林地、草原和海域等各类不动产,登记机关有大量技术工作需要社会化的专业队伍提供相应支撑,行政相对人也肯定会有专业服务的需求。但就现状而言,不动产登记代理机构是什么,在哪里,又能提供什么服务?相关制度规定都还很模糊。根据改革后的职业资格规定,建议尽快将土地登记代理人执业范围扩展包含土地、房屋、林地、草原和海域等各类不动产在内的登记代理服务事项。此外,还可以借鉴法律资格管理经验,将登记官资格和登记代理人资格进行整合为“国家登记职业资格”,建立统一体系的专业水平管理制度。

二、强化土地登记代理行业的行政管理及行业自律管理

(一)是行政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土地登记代理,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土地市场信息的交流,在土地市场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管理机关的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土地登记代理工作,加强行政管理。如建立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把土地登记工作中的一些技术性、业务性工作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减少登记环节,推向社会,由登记代理机构承担。此外还应逐步增加土地登记代理人的可做业务,拓宽代理市场,通过严格土地依法登记,明晰土地产权,为土地登记代理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促使其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二)是行业自律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为土地登记代理行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土地登记代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规范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土地登记代理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明确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管职责

1、按照有关要求,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实行行业自律管理,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是全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土地登记代理人员的注册和管理工作。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理人员注册办法和行业管理办法,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要及时予以处理,直至注销资质;要通过培训研讨、组织交流、拓展合作,不断提高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职业操守和执业水平。

2、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在当地执业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当地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土地登记代理人注册资格进行审核和具体备案工作;负责对当地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年检材料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诚信公示制度,加强对宗地界址、面积测绘成果和土地登记代理资料的审查。对违规操作的,要给予公示、告诫,并及时向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妥善处理;对诚信代理的,也要予以公示,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设立

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设立,要严格按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向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申请注册登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注册审核工作和具体备案工作。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建立与土地登记代理工作量相适应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按市场规则,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并防止过度竞争,要鼓励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

(三)坚持自愿委托、合理收费的原则

土地登记代理中介服务,要坚持“尊重意愿、自主选择、自愿委托、合理收费”的原则。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实行土地登记受理窗口与代理窗口相分离,不得暗示、强制或变相强制土地权利人到中介代理机构接受服务,依法行使土地登记的行政职能。对土地权利人自愿委托代理的,强调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应与委托人签订土地登记代理合同与土地登记代理委托书,明确代理内容、代理权限、代理费用和违约责任等有关事项,并按广东省相关规定标准收费。

(四)实行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执业承诺备案制度

1、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各地从事土地登记代理业务,应到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并提交《土地登记代理承诺书》;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本地开展工作。

2、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到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承诺备案应提交以下材料:

(1)土地登记代理承诺书原件;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注册证书副本复印件(正反面);

(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土地登记代理人从业注册证明复印件;

(6)土地登记代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7)土地登记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8)其他应提供的材料。

3、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提交的承诺备案材料要认真审核,必要时可查验原件,提交的承诺备案材料要存档保管;对不符合条件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可不予备案。

4、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对已承诺备案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要进行公布,以方便土地权利人进行业务委托。

(五)严格审核,切实把好土地登记质量关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受理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土地登记申请时,要严格审核,切实把好土地登记质量关。

1、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审查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申报材料。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代理每一宗土地登记时要按规定组件,卷中还要附以下材料:(1)土地登记代理委托书原件,(2)土地登记代理人从业注册证明复印件,(3)土地登记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4)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注册证书副本复印件(正反面)。

2、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其执业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注册、年检情况进行审核。凡在我省从事土地登记代理活动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均应按《广东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员登记注册暂行办法》注册登记,并按《广东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年检办法》进行年检;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员在《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注册证书》和《土地登记代理人从业注册证明》有效期内从事土地登记代理业务;否则,不得从事土地登记代理工作。

3、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由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或当事人提供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宗地界址和面积等宗地调查测绘成果,要加强审查,必要时要到实地查看核实。

(六)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行为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要加强对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停止其土地登记代理业务,并及时向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通报情况,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经调查核实后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直至注销资质。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2、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3、在代理过程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4、工作失误,造成被代理人或行政机关经济损失的;

5、被土地权利人投诉且确有不正当行为的;

6、有其他违规操作行为的。

(七)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土地登记代理中介服务质量

土地登记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土地登记申请的专业化水平,宗地界址、面积等宗地调查测绘成果的精度和质量等,对规范土地登记有很大的影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对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土地登记代理人员的业务指导;省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要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土地登记代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土地权利人服务。

四、加快推进数字地籍调查,建立和完善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

6.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六

基于柴达木盆地1959-土地沙漠化的6次动态监测结果,对该区土地沙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沙化土地面积从1959年的5.80×106hm2增加到1994年的1.03×107hm2,年增长率为2.13%;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1994年以后沙化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1.03×107hm2减少到20的9.50×106hm2,年下降率为0.67%;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严重和中度沙化面积之和占整个盆地沙化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89.6%上升到年的.94.1%,占整个盆地土地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23.2%上升到2004年的38.0%,说明局部地区沙化仍在加剧和扩展.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人为因素,结合监测结果以及沙产业理论,提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作 者:赵串串 董旭 辛文荣 张凤臣 杨晓阳 ZHAO Chuan-chuan DONG Xu XIN Wen-rong ZHANG Feng-chen YANG Xiao-yang 作者单位:赵串串,ZHAO Chuan-chuan(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董旭,辛文荣,DONG Xu,XIN Wen-rong(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青海,西宁,810007)

张凤臣,ZHANG Feng-chen(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48)

杨晓阳,YANG Xiao-yang(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7.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七

(一) 自然条件概况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简称“莫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 大兴安岭东麓, 嫩江右岸, 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

莫旗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支脉形成的浅山区, 南部系松嫩平原的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并由西北向东南呈梯形逐降。

莫旗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带, 属中温带温和气候。由于地处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受地形、地势、植被及纬度的影响, 形成了温度由西北向南递升, 降水由西北向南递减, 山地风速小于平原, 风向呈河谷走向等特征。

莫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1.93亿立方米, 属丰水区, 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根据莫旗土壤的成土母质条件, 土壤类型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4个土类、15个土属、51个土种。

(二) 社会经济情况

全旗共有8个镇、2个鄂温克民族乡、220个行政村、770个自然屯, 980个村民小组, 13个社区。2008年全旗总人口340896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1983人, 占总人口的24.05%, 农业人口为258913人, 占总人口的75.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267元。

2008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959万元, 同比增长9.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82万元, 同比增长7.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53万元, 同比增长8%, 其中: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726万元, 同比增长13%,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627万元, 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24万元, 同比增长15.80%。产业结构为54.2:22.7:2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23元, 比上年增长7.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1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4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148万元。

二、莫旗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莫旗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据莫旗2008年土地调查数据, 农用地937355.8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90.51%, 其中耕地498312.38公顷、园地面积为389.70公顷、林地面积为225309.76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77492.58公顷。建设用地26521.31公顷, 占总面积的2.56%。其它土地71736.01公顷, 占总面积的6.93%。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农用地面积的48.12%, 林地次之。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3.06%。基于此, 对全旗土地利用状况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如下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特征:

(一) 耕地面积广阔, 质量好, 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3.16%。其中灌溉水田4707.79公顷, 水浇地884.41公顷, 旱地492720.18公顷。

(二) 林地资源较丰富, 结构合理。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76%, 其中有林地195492.95公顷, 灌木林地21153.33公顷, 其他林地8663.48公顷。乔灌结合形成防护林带。

(三) 牧草地资源次之,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7.14%。其中天然草地176632.15公顷, 人工草地860.43公顷。

(四)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小,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78%,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651.40公顷, 农村居民点23028.63公顷。

(五) 其他土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93%, 其中难利用土地居多。其中水域70216.70公顷, 自然保留地1519.31公顷。

三、莫旗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表现在土地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因地域间经济状况不同, 导致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如莫旗的尼尔基镇有显著的地域优势, 这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其利用土地的手段和力量是全旗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能够给土地利用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丰厚的,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在全旗是较好的。而其它地区尽管所处的土地自然条件与尼尔基镇相同, 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 在土地利用状况上要逊色得多, 在农用土地的利用中也是如此。因此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的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民族生产经营习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莫旗以达斡尔族为主, 汉族居多数, 并有其它少数民族的半农半牧地区, 广大农牧民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合理利用土地积累一定经验, 体现了土地利用合理成分, 但亦保持着一些原始、落后的生产经营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三) 随着人口增加, 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紧张

该旗所显现的人地矛盾:第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表现出的人口与吃饭的矛盾;第二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所表现出来的人畜争地的矛盾和环境退化的问题;第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用地的增加,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的建设与吃饭的矛盾。

(四) 土地管理失控, 布局不合理

土地管理失控, 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的混乱, 这种混乱状况主要表现为滥垦、滥牧、滥伐、滥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现有耕地的利用主要采用广种薄收, 掠夺式经营方式, 采取撂荒耕种制, 对土地只用不养, 造成地力耗尽后不断废弃, 新农田又不断开垦, 加速了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对草原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不够, 人为破坏草场的现象较严重。如盗窃草场的建设设施, 毁坏草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非农业建设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较严重。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上, 乱占、滥用土地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结构在局部地区还不尽合理, 如东南部农区林地、牧草地缺乏, 北部林区又有许多宜农土地尚未开发利用。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农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强化重点区域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保护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含量的投入, 改变经营方式,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实行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用地与养地结合, 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设并举,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系统。

(二) 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地资源是莫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严禁乱砍乱伐, 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扩大森林面积, 适地适种, 提高森林覆盖度和森林蓄积量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杜绝“重造轻管”现象, 从而提高森林成活率。扩大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 调整树种结构, 种植水保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和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同时大力营造防护林、新炭林等特用林种和各类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构成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生态系统,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土地盐渍化

莫旗水资源比较丰富, 嫩江等河流以及水库建设以比较丰富的水量供给着莫旗各方面的用水, 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比如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 不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使得土地盐渍化加强。今后应加强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止土地盐渍化。另外, 大力发展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可逐步防治盐渍化土地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 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莫旗,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

[2]莫旗数据更新调查工作验收汇报提纲.

[3]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 .

8.常熟市土地现状分析 篇八

党杨(1984-),女,吉林长春,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助理,讲师。

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探析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需要,从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政府行为和制度、容积率等七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我们研究和分析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向城郊农业用地扩展已不可避免,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在土地问题中,最为突出者又为土地价格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价格机制对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若土地价格上升超过真实土地价格或一般物价水平而演变为土地价格高涨,则会引发土地投机,并最终造成土地投机与土地价格高涨的恶性循环。

一、关于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的分析

1、以具体城市为例对影响土地价格综合因素的分析。魏静、郑小刚等人以河北省冀州为例,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与已发生征地交易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对征地区片的综合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征地交易地价与土地供求紧张程度、临路距离、距城市距离和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概率高达99.9%,成为制约征地交易地价高低的关键因素;征地交易地价与耕地面积百分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概率高达90%,对征地交易地价的影响程度次之;征地交易地价与近三年农业产值几乎不相关;征地交易地价与临路距离、距城市距离、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百分率呈负相关,表明临路距离和距城市距离越近,人均耕地面积越小,土地开发程度越高则地价越高;征地交易地价与土地供求关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社会保障价格呈正相关,表明土地需求紧张、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和社会保障状况好的区域地价较高。

2、对影响土地价格异化和土地价格差异性综合要素的研究。蒋满元通过对现阶段城市土地价格异化问题的探讨,对影响土地价格的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往往易于受到政府政策选择的干预,由于土地市场上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和开发商相互间的不正当竞争活动,由于目前的关于土地方面的税费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成分,由于隐性土地交易的行为还普遍存在,因而土地价格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往往也就并非经济学意义上的由供求平衡影响所确定的均衡价格;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多体现的是对现实中土地价格的歪曲并进而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土地价格的异化问题。

3、对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分类的综合研究。杨继瑞系统研究了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体系,把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分为:城市土地供求状况、城市土地的物理因素、城市土地的环境因素、城市用地的行政因素、城市用地的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社会因素、城市用地的心理因素、国际因素和其他因素十个方面。金家鼎则把影响土地价格的变动因素归为:影响土地价格的整体因素和具体因素两大类。整体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发展程度、土地制度和投机作用;具体因素包括:位置、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业用地的开发程度、税收和土地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

4、对影响小城镇土地和特定用途土地价格的综合要素的研究。肖更生、李贞玉则较具体地对我国城市工业地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供求二方,取人口、经济、区位、政府行为等四大板块中的基本要素对我国工业地价的相关性与影响力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从相关性看:城市设施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弱;大区位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强。房产税额、耕地占用税额、本年购置的土地面积等政府行为因素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强;余者与工业地价相关性较弱。从影响力度看:工业地价对经济、政府行为、区位因素的弹性系数总体呈现一种矛盾、混乱的特征,佐证了中国工业地价违背客观规律性的现象。剔除其混乱因素,仍可看出大区位因素对工业地价影响的力度要大于经济因素,土地类税额对工业地价影响的力度微乎其微;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土地的掠夺性开发利用。

二、关于政府行为和制度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杨庆媛、刘智勇在《城市土地价格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成熟的土地市场中,土地价格与政府行为间为弱相关关系。在我国目前先一级市场后二级市场的市场体系中,政府不仅充当市场的裁判,而且活跃地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作为主要供给者,又是市场交易程序、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其行为影响到土地市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影响城市土地供求关系、制定地价政策以及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等影响城市土地价格。肖更生、李贞玉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住宅、工业地价的影响力度,认为: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地价的影响力度大,住宅地价次之,对工业地价影响力度甚微,验证了中国工业地价的紊乱性;土地供给因素对地价影响力度微弱,反映了中国城市扩张冲动中对土地需求的饥渴症状。彭松、童青对土地征用价格的制度缺陷进行了思考,指出: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表现为土地征用价格的不合理,土地征用价格是一种游离于市场之外的一种垄断性价格。王雪松、张绍良、王雪梅从土地内在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价格虚高的成因,进而揭示了地价虚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关于容积率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欧阳安蛟从容积率影响地价的机制入手,提出了只受收益机制作用下的地价随容积率变化规律,并进而得出收益机制与市场供求机制共同作用下积率成比例关系,容积率越高,建筑面积越大,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地价则越高,但个别时候也会出现由于容积率增加,地价会随着容积率增加反而降低的情况。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容积率大小不同,对低价的影响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容积率,对低价的影响不同”;“用途不同,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不同”。章波、苏东升等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就容积率影响城市地价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作为城市规划重要内容的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nlc202309030645

四、关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的研究

黄亚平、丁烈云就城市规划对低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规划阶段对地价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其中对城市地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实施程度对地价变化有着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实施的过程受制于城市开发建设速度的快慢(即城市发展速率),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快时,土地需求量上升,市场供需平衡容易被打破,地价上升;城市发展速度及规划实施程度对城市各个次区域内部的级别价、路线价、区片价及反映具体地块的宗地地价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更为直接。规划实施方式也对地价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规划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城市开发与再开发的战略决策,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若采取中心——外围开发模式,整个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多呈单核心的分布形态;若采用外围——中心开发模式,将导致城市外围地区地价首先上升,拉动城市整体地价水平的升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除市中心地区外,在外围也有可能形成多个次级地价峰值区;规划实施方式对地价的影响还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增长形态的差异与地价动态变化的关系上。

五、关于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区位要素的研究

杜德斌、徐建刚以上海为例,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了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认为: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上海市地价与区位因子这种关联性与该市的商业分布格局、CBD的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有关。唐菊兴、李少达、王乾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对城市区位模式与城市地价进行了研究,认为:城市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通过竞争选择相适应的空间发展区位的过程,是一个对区位择优、开拓与占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城市内部用地通过竞争进行动态的调整和置换,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寻找、开创新的城市发展区位。杜小娅、陆跃进根据南京市1998年的出让地价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区地价变化同主要区位因子的关系,认为:城市地价与区位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区位对地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一方面是因为区位是决定城市土地利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区位是衡量地租、地价的主要标尺。(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魏静、郑小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4期;

[2]蒋满元,城市土地价格异化问题探析,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杨继瑞,中国城市地价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肖更生、李贞玉,我国城市工业地价影响因素及力度的计量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杨庆媛、刘智勇,城市土地价格与府行为的相关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

[6]欧阳安蛟,容积率影响地价的规律及修正系数确定法,经济地理,1991年第1期;

[7]黄亚平、丁烈云,地价,地价评估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6期;

[8]杜德斌、徐建刚,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地理学报,1997年第5期。

9.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建议 篇九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规范进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末,我县共有6,801户农民流转土地面积110,343亩。其中流转耕地的有6,594户,面积108,063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与流转总面积的97%和98%;流转林地的有46户,面积1,001亩;流转荒地的有135户,面积1,733亩。土地流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自发流转的有5,641户,占流转总户数的83%,面积9820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9%;二是经村组织流转的有1,160户,面积12138亩。由此可见,目前农民自发流转占主流。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转让。共有3,184户农民转让土地面积46,422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46.8%和流转总面积的42.1%;二是转包。共有3,443户农民转包土地面积55,870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50%和流转总面积的51%;三是租赁。有98户农民共租赁土地2,304亩,仅占流转总户数的1.4%和流转总面积的2%;四是互换。全县仅有76户农民互换土地5,747亩。

二、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不规范纠纷多。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承包土地热情高涨,原来外出劳务人员纷纷回村要地、种地,产生外出劳动力回潮。一些人,要求解除已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由于多数流转为自发形式,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大多数的流转是私下进行的,未向发包方备案或经发包方同意,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条款不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承包关系不清晰。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不规范的流转和承包合同潜在大量的纠纷隐患。去年以来,全县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40件。另外由于私下流转多,口头协议多,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无法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给解决土地纠纷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矛盾的恶化和农民频繁上访。

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从流转规模看,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从流转期限看,由于我县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种地仍然是农民眼中最保险的。所以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从土地流转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的少。同时劳务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使更多的农民转出土地程度。去年,输出劳 务的农民占25%,其中55%属季节性、临时性打工者。他们工作不稳定,有的甚至干完活拿不到钱,多数人年均劳务收入不足3000元,仅靠劳务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不肯把土地轻易的转移出去。

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仍是主流。在农民收入中63%来自种植业。因此,目前多数农户仍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部分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一些集镇及城郊附近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及城市发展占地等,怕转让土地以后征用时会失去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别人。特别是当前国家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更加不愿放弃耕地,甚至外出务工农民也纷纷返乡重新开始经营已流转的土地。

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的也不够。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流转对象更多的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承包期已经延长30年不 变,土地流转属承包者个人的事,而且上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所以对土地流转不过问,也不加强引导和必要的规范,造成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三、建议和对策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以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由村报帐员兼任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协调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利益,督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登记,及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土地流转动态情况。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一是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组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统计,逐级上报汇总,实行年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有条件地方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成本。

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是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二是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放手发展农村第二、三次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业劳动力。对全家自愿放弃所有承包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可以就地农转非。对于全家不再承包地、落户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其子女入学、工商营业登记、建房购房等享受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协会组织。对外联结市场或企业,对内联结千家万户,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也可以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自主开发经营农业项目。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此,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

10.土地流转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

坚持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三权分离的原则。即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三权分离,明确所有权,稳定

村位于中部,325省道穿境而过,距镇政府3公里,距大峡谷旅游区7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84户,人口1607人,劳动力743人,外出务工224人,其中:乡外县内52人,县外省内110人,省外278人。全村农用地总面积7427亩,其中:耕地1778亩,园地2697亩,林地2952亩。外出务工收入55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主导产业为茶叶、蔬菜、旅游和生猪养殖,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763万元。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

到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604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33.97%,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37.81%。其中: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四起,流转土地农户15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31.61%,流转土地面积5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32.62%;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30户,占全村总农户数484户的6.20%,流转土地24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的1.35%。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主要为为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用途为农业用地。

二、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

1、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已开始起步。从 年至2011年村委会班子成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国家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解放思想,结合村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住机遇,深入到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先后引进现代农业展示园、御景园、脱景园和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实体,落户村,形成了“三园一社”以土地流转为为基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四起,流转土地5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1778亩的32.62%。涉及农户153户,占全村总农户484户的口31.61%。

2、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增加。村大宗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凸显。一是大宗土地的流转,使土地的投入加大。承租土地的企业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年,现代农业展示园入住该村,租地210亩,并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并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的要求,引进高农公司、赤诚生物、县农科所等七家企事业单位入住展示园,进行花卉、优质茶苗、五倍子、油茶苗的培育,投入500多万元,产值近1000万元。二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户的年收入增加。土地流转户土地收益稳定。土地流转户每亩土地的租金为500元,加上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60元左右,土地流转户每亩土地的固定收入可达560元左右;土地流转户务工收入增加。农户的土地流转后,承租土地企业的用工都优先雇用土地流转的农户,使其在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相应的务工收入。年土地流转户在展示园务工收入户平达17000元。其中最高的户达20000元,最低的户也有3000元。

3、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一是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年,随着现代农业展示园在该村流转土地210亩,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设施的引入,不断发挥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随后御景园、拓景园和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实体分别与该村农户签订了大宗土地流合同。年,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将总部迁往村,一期流转土地80亩,建高标准的蔬菜示范基地,并逐步向周边幅射,带动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蔬菜发展。二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示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使企业实体加大了投入,共建高标准大棚22000平方米,封闭式育苗间700平方米,引进高科技农业栽培技术,对茶苗进行无性系繁植,运用浮法穴盘育苗技术进行烟苗、香葱等经济作物的育苗,为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也使新的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示范。

4、土地经营权流转,凸显四大效应。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大提升了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蓄积了农业发展后劲,显四大效应。一是促进了规模化、区域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展示园成为我县茶叶、烟叶、香葱的种苗繁肓基地和新的农业技术的培训示范基地。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特色生态无公害农业。借助业主投资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建高标准无公蔬菜基地,其产品一直销往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今年将销往香港市场。三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业主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车间”,将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成功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除了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以外,还可以到业主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同时,随着土地的流转,农民也把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转嫁到抗风险能力强的业主,获得稳定的收入。

三、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不到位,制约了土地流转。少数村干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理解不彻底,在流转过程中引导不力,方法不当。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够熟悉,思想认识不足,心存顾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经营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加上农民的恋土情结,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转出去。

2、流转行为不规范,增加流转纠纷隐患。少数大宗土地的流转,农户虽然与业主签订了书面土地流转合同,但合同文本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没经农村土地发包主体的村委会鉴证、盖章;也未报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备案。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留下了发生纠纷的隐患。

3、流转后缺乏管理,导致土地改变农业用途,流转期满后很难如数退还给农户。少数土地流转后业主缺乏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复耕困难。

4、流转机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服务。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形成,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服务职能作用没得到发挥,尤其是对协调流转,指导签订合同等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制约着土地流转。

5、土地流转补偿制度不建全。未建立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土地流转费的确定没有可操作的价格标准,未考虑物价上涨和土地增值因素,长期以固定价格支付土地流转费,容易出现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

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1、坚持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三权分离的原则。即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三权分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只有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对农民的法律意义,才能切实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二是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法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不论采取那种流转方式,都应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土地流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有偿流转。三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要给予产业发展方向上的引导,尽量符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的要求,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总之,必须使流转的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强化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推进流转的规范化,提高流转质量。一是明确管理职能。县、乡农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工作规程,使之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阶段,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缺乏调整的法律依据。县政府要制定、完善和出台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基层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尽可能避免农地流转纠纷发生。三是培育流转市场。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制度,以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为标准,在充分考虑土地级差、质差、地区价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类型农地流转的指导性价格,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地流转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流转合同签证以及流转纠纷调解等。四是创新流转方式。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如通过置换,把村社废弃的厂房以及农民废弃的宅基地在复耕的基础上,按同等面积置换到乡镇周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五是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社保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进一步加快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转移,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3、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指导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依法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将土地流转给有资质、讲信誉的业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招投标课程设计任务书下一篇:房地产销售渠道大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