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14篇)
1.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一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二
一、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性
数学课的特点是逻辑性强, 环环相扣, 稍一走神就跟不上老师的运算操作与思维进程, 造成后续内容不理解。所以很多学生一堂课往往只能听懂二分之一左右的内容。何况数学课中的问题解决, 靠的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以及迅速敏捷的思维能力。若对知识点与解题方法不熟, 或反应迟钝, 不善思维, 即使注意力非常集中也难听懂课。
对学生听不懂课, 一般肤浅的看法是学生基础差, 或老师讲得太快, 这些看法阻碍了人们对问题本质的探讨, 使人们很少注意到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其实质就是提高授课与听课的效率, 听课效率反映了学生的学识、见解、知识面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1. 以数学思维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生的听课效率决定于该生掌握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其核心可归结为思维能力。若思维能力提高了, 则反应快, 对以往尚未掌握的知识能很快地理解接受, 知识面也必然逐渐开阔, 且听课时兴趣浓, 注意力自然就能持续集中。所以提高听课效率, 关键是提高思维力, 而数学思维最能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数学教材应以数学思想的规律进行组织,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讲练结合, 讲知识的形式, 练数学思维的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达到深刻、敏捷、灵活、广阔。
例如, 在讲弧度制一节时, 若按书上的讲法就是先说明初中规定圆周角的为一度角, 这种用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角度制。下面再介绍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我们把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一弧度角。然后再把关于弧度的计算、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以及弧度的应用一条条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 学生听起来当然枯燥无味, 因为这都是毫无生气的硬性规定与僵死的教条。
若把人们在研究问题中的思维活动作为主线条来介绍“弧度制”, 同一内容就成了生动有趣的活教材。比如一开始讲人们在研究角的时候, 就想到用一个单位“度”来度量它。因为圆周代表一个周角, 所以首先要考虑, 对一个圆周角规定它为多少度才好呢?若注意到圆周的对称性, 它常常要被分为4等份、8等份、3等份、9等份, 有时还分为5等份、10等份, 所以一个周角数量要求能被8、9、5等数整除, 同时这个数字还要尽量简单些, 同学们想想周角规定多少度才好?大家立即脱口而出:360°。然后向学生指出:这是为了计算的方便而人为的规定, 周角与360°之间并无内在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与角本身有内在联系的量来度量角呢?为此, 我让大家来观察质点在圆周上做圆周运动的规律, 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与角有内在联系的量?当质点在圆周上运行一周时, 它走过的路程是半径的2π倍, 当运行半周时, 则路程是半径的π倍。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 若质点运行了半径的倍, 则质点经过了多少圆周?同学们开始活跃起来, 齐答圆周。又问:若运行了半径的倍呢?同学答:圆周。再想想经过圆周说明质点所对应的半径转过了多少角度呢?同学们答:90°与60°。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考虑:以上事实说明弧度与半径的比有什么性质?同学们自然发现了这个比值唯一确定了一个角的大小。
正因为把弧度制的介绍置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得到更新, 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相应提高, 求知欲更浓了, 听课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变。
2.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其课堂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提高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听课习惯, 还有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要提高数学课的听课效率, 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关于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中, 解题能力是核心。所以在课堂上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发现与揭示隐含在各种关系中的内在规律, 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三、让教学生动丰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与热烈的情绪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原因, 也是衡量一堂课教学气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 抽象而又概括的学科, 里面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技能, 利用几何模型、几何画板、投影仪、幻灯片等辅助教学,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篇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4.数学听课记录 篇四
今天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有幸听了人民路小学汤瑛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
1.信息量比较充分;
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3.教学目标明确性;
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
5.前呼后应;
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
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
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
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
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
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科目:数学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刘素彦
听课时间:20**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5.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 篇五
2、在教学认识乘法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儿童乐园主题图,让学生求班级男女生分别喜欢的游戏的总人数,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加数的特点将算式分类,利用对比、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乘法的意义,学生思考层层递进,并且板书贯穿始终,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演变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指导学生看书,低年级指导学生会观察主题图,并能在图中找出条件很重要。许老师还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在图下面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写出乘法算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从2+2+2+2=8和4+4=8 两个算式中渗透观察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思想。
4、强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思想。课中无论是复习旧知、新知引入,还是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如,班级男女生喜欢游戏项目的总数、图中玩游戏项目人数、观察药品包装等)始终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建议板书突出重点,字多、小观察起来不方便。
6.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听课 篇六
关键词:听课,准备,观察,反思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借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听课对教师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获取和借鉴先进教育思想、经验、课堂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达到甄别认定课堂教学优劣的目的,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听课也是广泛学习借鉴的最好时机,可以扬长避短,积众家之长于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如何才能听好课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人际交往,其间包蕴着科学,体现着艺术。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看似平常,却不平常,里面蕴含着众多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思想。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从执教者对课堂的驾驭,到学生对提问的回答,种种现象一一呈现在听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败,必有原因。听者在课堂上解剖教学,揽“成功”“失败”于眼中,析其“所以然”于心底,在对“得”与“失”不失时机的思量中,探寻教与学的真知。教师只有深入课堂才能获得,才能借鉴,才能提高,才能不间断的为自身“充电”。
作为教师,要重视听课,要学会听课。听课和做其它工作一样,需要注重实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仔细想,勤记录,多思考。要带着思考离开教室,把对课堂的感悟记录好。要逐渐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经验,学会挖掘教师课堂中的优缺点,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形成需要交流的合理化建议,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不打无准备之仗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就需要做好精心地准备,听课要讲究一个程序:听前准备——课中观察——听后反思。
2.1 听前准备
听课前,听者应关心一下执教者新授的内容,一旦知道了就努力去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筹划学法、设计教法,哪怕是临阵磨枪。听课有了准备,就有了投入,有了自己的教学“期盼”;带着自己的蓝图进入课堂,也就在“我教”和“他教”之间营造了对比的态势,利于在观摩中找异同,在比较中进行鉴别、思量教学的得和失。
教师常常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活动。研讨期间,免不了要听一些与研讨专题密切相关的公开课。大多数教师由于埋头于基层教学工作,涉及“学术”,常会受到“高原反应”的局限。参加研讨活动之前,我们有必要千方百计地去了解与研讨专题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请教,或查找、重温自己积累的资料。事先学习相关的理论,可以调整视向,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便于我们在听专题性的研讨课、观摩课时,透过“热闹”,窥得“门道”。
比如李吉林老师开创的“情境教学”,方法独特,自成体系,偶尔听她一节课,很难领会“情境教学”的真谛。倘若听前学习了她的《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等专著,我们便可以由点及面,透过课堂上具体的“情境”去理解李吉林老师对儿童心理规律和学习语文规律的尊重和利用。
2.2 课中观察
听课时,听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在对课堂动态的密切注视中,体验执教者的劳动和创造,品评执教者与学生“打交道”的艺术。
一位教师讲解《少年闰土》中的“雪地捕鸟”一段,将课本当竹匾,手指当短棒。他边以闰土的口气讲述,边支起课本,再“一拉”,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捕鸟过程。讲解与演示的有机融合,平淡中见奇妙,让听者领略了什么是讲解的“生动性”,什么是教学的“深入浅出”。这样,在执教者教学思路的展示中,从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观察教师的教,也从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习惯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从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衡量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尤其是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无论听什么样的课,都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详尽记录课堂的客观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将此记录看作档案,视为珍藏,天长日久,便会有相当的学术积累。
2.3 课后反思
听罢一节课,不能一听了之。要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来个透彻地反思。反思的方法由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有牵连”的课进行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一试……
将他人的课堂当作“教材”,细细咀嚼回味,常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益。课堂上纷繁复杂,听者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听后冷静反思,多少能挽回损失。即使课上没有“损失”,即席的评析也往往比不上课后的反思深刻。反思中,可设身处地地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为什么她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为什么他的课文朗读这么动人”“为什么他的作文讲评这么有特色”……立足课堂,将探寻、思考的目光投射到别人备教的整个过程,羡慕和遗憾之余,我们便能明白“我这一辈子在备这节课”的内涵。
3 跨越局限
尽管学科分门别类,各有个性,但毕竟统一于教学,受共同规律的制约。听课,倘若跨入多门学科,我们就能从多角度来审视课堂,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语文老师,不妨听听其他科任老师在本班的执教情况,那时,就有可能语文课上的“后进生”在数学课上的积极度,在音乐课上的出色表演,在体育课上的轻松跳跃。这不但能为我们转变语文“后进生”找到突破口,还可促使我们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跨学科听课,还能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学科的启迪。美术课上学术对“色”与“形”的浓厚兴趣,提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数学课上的十分钟作业启发我们作“语文文字堂堂练”的尝试。
7.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七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1)课文写……
2)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 “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四、同学们,……出示课件:“是取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要朗读求学生这句话;
8.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八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9、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9.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九
一科学记录与科学价值的概述
1. 科学记录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学习属于学生的启蒙阶段, 故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思考方式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有效地运用科学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思路与知识获得的途径方式。同时, 学生在科学记录过程中, 还可养成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科学记录不仅可以辅助实现科学学习的价值, 更是为课堂教学的实验与实践过程赋予意义。
2. 科学价值
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实验的认知可以通过科学记录, 即绘制简图和记录文字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践结果表达阐述的能力就是科学学习的价值。所以, 科学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科学记录的支持。科学价值还包括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和实验过程都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态度对科学学习有导向作用, 而消极的态度则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从而制约了科学学习价值的体现。因而, 教师想要有效地运用科学记录来体现学生科学学习的价值, 就不能不兼顾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科学记录有效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条件制约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能实现学生分组讨论, 又能留给全班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 是所有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精心安排设计的。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 但往往只将重心放在对实验报告问题的设置上, 所以组织教学和分组讨论就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然而, 小学生写字的速度以及独立思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导致了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另外, 倘若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出现了问题, 教师是否预留了时间为全班学生进行解答分析也成了影响科学记录的关键。
2.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条件制约
小学阶段, 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对知识点的兴趣, 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制约在于, 小学生写字速度慢, 并未掌握对目标进行科学记录的方法。依据调查, 小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不注重过程的描述, 而偏重于对结果现象的表达, 而更多的学生则不理解为何要进行科学记录。除去学生完成科学记录速度慢的原因, 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或教学内容的态度也成为制约因素之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学生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并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不一样。另外, 学生对错误观点的态度也会影响到科学记录的效果。
三有效运用科学记录实现科学价值的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运用科学记录反应小学科学价值, 教师不应当硬性规定科学记录的唯一标准答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用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 教师在课堂上讲到并反复提出强调的都是考试重点和标准答案。科学记录的灵魂在于体现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否则, 这样的科学记录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外, 教师还应当重视对学生绘制简图能力的启蒙和培养。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 图文并茂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勤于动笔、敢于表达的能力, 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价值的表现。
面对没有思路、无从下笔的学生, 教师应当避免用消极的语言对其进行批评和否定。反之, 应当消除学生对科学记录的畏惧感, 引导这类学生多观察, 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之后再组织语言, 完善成文字形式或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科学记录,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利用课堂时间, 兼顾到进度慢的学生, 从而实现科学记录的优化。
四结束语
科学记录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反馈, 需要教师注意的不应当只是一个形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为学生对科学记录的启蒙与能力培养, 教师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利弊因素, 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为主, 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完成科学记录。
参考文献
10.小学听课记录 篇十
1、谈话。
师: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
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
生:应当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师:你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
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 52÷2= 42÷2=21
3、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样办?
生1:能够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明白结果,能够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样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样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样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齐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剩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齐后再平均分成2份。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竖式。分两步:先把5捆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得到2捆,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商几?写哪儿?为什么?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样办?12除以2商几又写在哪儿?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样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此刻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样没有拉下来的数?
4、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我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一样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确定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团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26÷2 84÷6 56÷7 75÷3 66÷6 64÷4
85÷5 91÷7 55÷5 64÷8 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日来听课的教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能够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一样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构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
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确定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提议:
1、能够让学生经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日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11.小学英语听课记录 篇十一
i love my family
一、主持人(两名一年级的同学)宣布活动开始
二、小品
一生演妈妈,其余小朋友演各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
m: come, come, potato, tomato
ss: potato, tomato, nice, nice.m: nice, nice, children, children
s1: good, very good.ss: nice, nice, mummy good.………
三、全班齐唱
四、introduce my family(配合多媒体照片,学生上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
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my father is a … this is my mother.my mother is a… i love my father.i love my mother.they all love me.五、say a rhyme
i love my dad, this is my dad.dad, dad, my dad.i love my dad.(mummy)
六、draw a picture for our parents, say i love you to them.学生把作好的卡片送给父母
七、小品: the garbage outside the window
八、sing a song: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九、flash: merry christmas 教师送学生礼物
12.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十二
一、成长记录袋的意蕴
不同学者对成长记录袋有不同的称呼, “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表现展示评定”及“学生学习成果档案评价”等都是其代称。尽管人们对其称呼不同, 但意蕴是相同的, 有“优秀作品选辑”的意思, 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系统收集一定的学习主题的相关资料, 通过整合、选择与反思, 形成独具个性的内容丰富的成长记录袋, 以展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成果, 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发展性评价。
它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倾向, 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注重定量评价、只以卷面成绩论英雄的倾向。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使用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和教师汇集学生优秀语文作品的样本, 形象地展示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状况, 记录与珍藏学生语文学习成长历程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 考试对学生而言相当神秘, 从考试标准的制订、试题的选择直到分数评判都被教师掌控, 学生与家长被完全隔绝在外, 有时制定试卷仅仅是几个老师的事情, 所以往往有学生听到考试后面露难色、坐立不安。这是传统评价对测验客观性的追求所决定的。成长记录袋评价与此截然不同, 它改变了传统教育评价教师这一单一评价主体及教师包办一切的现状, 加强了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
(1) 成长记录袋能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做到自我评估:学生是选择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拥有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促使自己进步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所有学生 (不仅仅是尖子生) 都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成长记录袋能让同伴参与评价过程, 做到同伴互评:学生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提供给同伴, 同伴站在同龄人的角度看待作品, 不但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而且能在评价他人过程中取长补短。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修改、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最后放入成长记录袋。
(3) 教师、教育管理者参与评价过程: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 并不代表不需要教师的存在, 相反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强有力的后盾, 能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成长记录袋, 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 可以看出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4) 家长参与评价过程: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长记录袋, 通过欣赏、写评语、主动推荐孩子作品的方式进行激励性评定。
2.评价过程的发展性。传统的语文评价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手段, 通常以单元、期中、期末测试为主, 最后根据卷面成绩评定学生。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 我们不但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最终结果, 更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长发展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 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我们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 随机地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为学生多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以探究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例如我们这样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开学初进行诊断性评价, 即在班级学生之间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 了解学生的基础。展览后, 把书写的作业放入成长记录袋。接下来, 根据此次评价结果进行及时指导, 加强督促并规定书写内容和书写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评, 通过欣赏、互评, 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 又看到与别人的差距, 在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学生的上进心, 进一步激励自己刻苦练习, 到期末时再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价。这样, 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不仅让我们看到学生书写能力的逐步提高, 更让学生看到进步。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成长记录袋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1.识字与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识字方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 规定小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 第一学段 (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如果仅仅把识字工作局限于课堂45分钟, 教师全部包揽识字任务, 这不但对刚刚接触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小学生来说是有压力的, 而且加重教师教学任务, 小学生识字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每天多识三个字, 在生活中识字, 在愉快中识字”的成长记录袋的使用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将通过广告牌、食品袋、故事书等认识的字, 经裁剪、粘贴、摘录后汇集到成长记录袋中, 并定期和同伴交流, 比比谁识得准, 识得多, 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在写字方面, 可采用竞赛的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书写作业, 相互评价, 相互欣赏后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平时的优秀作业, 将优秀作业放入成长记录袋;也可以经过比较后, 将有进步的作业放入其中。
2.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并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六年学习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其中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 教师首先要筛选出适合小学生的一系列读物, 并列出书单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读哪一本。同时, 设计阅读摘展示卡, 读完一读物 (一篇文章、一个故事或一本书) , 便及时填写一张阅读展示卡, 摘录读物好词好句、印象深刻的语句, 并写下自己读完这份读物的最大收获和体会, 定期展示阅读卡, 适时开展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读书兴趣。最后将阅读展示卡收入成长记录袋。
3.写作。鼓励学生动笔写日记或周记, 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将写得好的日记或周记挑选出来进行表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内容, 实现作文的书面交际功能。初步定稿后, 倡导自己修改或同伴相互评改, 重新誊写后放入成长记录袋。最后, 把有关过程性资料如一些自改、互改的作文草稿也一同收入成长记录袋。
4.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 在成长记录袋使用过程中, 可以这样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作答, 或选择一个主题或一段话, 随时录音或组织专门的记录小组进行记录, 并将成果放入成长记录袋;设计情境, 接电话、当一次小导游、学会拒绝、开小小新闻发布会、为陌生人引路等, 进行口语交际光盘的制作, 随时积累有关资料并收入成长记录袋。
5.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程将语文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当一回小记者, 访问杰出人物, 编写采访稿;搞一个社会调查, 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当节目主持人, 或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栏目等, 最后把采访记录、调查报告及有关栏目设计的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
四、成长记录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鲜事物, 它作为一个“舶来品”, 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在美国, 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接触时间短、了解不深入。虽在我国中小学中已有成长记录袋的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1.教师缺乏对成长记录袋的深入学习。目前, 由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缺乏, 加上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有的学校虽已进行相关培训, 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 对其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基本上停留在日常概念水平。对成长记录袋理论的肤浅了解, 在实践中易出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越俎代庖的现象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流于形式。
2.耗费精力和时间。采用成果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耗时多, 一学期内要精心完成, 学生、教师、家长都必须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特别是多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 不但有语文教学任务, 而且需管理班级, 工作量大, 负担过重;同时, 我国小学班级规模大, 学生人数众多, 对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困难, 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成长记录袋内究竟应该放哪些语文材料, 哪些内容最能展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探索。
五、成长记录袋的问题消解
成长记录袋看似简单的概念, 其实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均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 现阶段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缺乏的一线教师, 一定要抓住这个能改变自己教育观念的机会。
1.培训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教学行为, 教师教育观念能否改变将极大影响这种发展性评价观的实施效果。学校应不定期地进行成长记录袋的理论培训, 使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培训方式与培训的效果密切相关, 在培训中应注重采用参与式集中培训的方式。以往的教师培训, 多采用专家报告或专家讲解的形式, 由于培训者的理念与被培训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缺乏直接的碰撞和沟通, 培训者和教师之间易形成认知隔离带, 造成理念传播的阻碍或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培训应采用参与式培训的形式, 专家进行理论解读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积极参与探讨, 倡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教师是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具体实施者, 深知实施中的条件和障碍, 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参加完培训后, 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 形成“学习共同体”。
2.教师的“精神自觉”。“精神自觉”就是要求教师把眼光从单纯“以物质衡量人”的标准中转移出来, 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自觉追求和谐美好的精神生活。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 致力于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 现实情况是:某些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同时, 成长记录袋要求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发展。然而, 部分教师从经济角度出发, 只关心个别学生以追求升学率获得奖励。教师是一个培养人的职业, 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不能仅从物质层面考虑, 更要从精神方面考虑, 考虑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积极的“精神自觉”会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更有利于成长记录袋的应用。
3.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教育创新上的实践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与帮助, 它不可能仅仅凭借一个人的努力就出成果, 成长记录袋评价亦如此。首先, 学校管理者需要给教师提供一个安全的和支持性的研究环境, 不让教师因学生成绩的暂无提高而产生压力甚至放弃研究。其次, 家长应采取理解的态度, 支持一切为了孩了成长所进行的创新, 而不能只将目光盯在孩了成绩的一时变化上, 还可以积极的态度记录小学生语文成长的点点滴滴, 主动地提供给教师, 形成一股力量强大的教育合力。最后, 社会应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对教育上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创新措施采取容理解包容的态度。
4.有选择地收集学生作品。虽然语文成长记录袋是用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 但是不能求全, 样样都收。不仅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所选择的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有选择地收集, 更要对学生进行收集的指导, 共同探讨成长记录袋的收集原则, 否则将对日后的整理和评价造成困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丹丹.档案袋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J].学校管理与发展, 2011, (7) .
[3]霍力岩.档案袋评价怎么了.谈当前档案袋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2005, (6) .
13.小学音乐课听课记录 篇十三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授课班级:四年三班 授课教师:崔立
授课时间:2006年11月23日 一 组织教学
同学们伴着老师的琴声律动走进教室,并唱师生问好歌。二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放一首乐曲,并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为四分之二拍由木管乐器演奏的。
然后利用多媒体放出图片并配上乐曲介绍几种木管乐器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 双簧管——抒情女高音 长笛——声音明亮
短笛——声音明亮并尖锐(最高)大管——声音低沉 三 学习新课
1.播放所欣赏乐曲,并介绍作曲家以及他的所在地。华沙-波兰的首都-东欧
2.再次播放乐曲,让同学把乐曲分成几个部分并用旋律线画出来 3.教师弹钢琴,同学用lu模唱 第一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四次
第二主题——旋律比较舒展,音的时值较长
4.整首乐曲再听一变,并要求同学们用拍手或其他动作表现音乐。
轻松一下,欣赏欧洲假日之旅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14.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篇十四
一、律动放松心情。
出示课件录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
二、设置情境导入。
师带上早准备好的“小咕咚”头饰。“小朋友们,你认识我吗?”
“对了,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吧!”
播放音像课件:《两只小象》 师生一起边唱边跳。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了。母鸡下蛋是怎样叫的?
生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三、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
1、听录音范唱。
带着问题:找出哪一句歌词是母鸡下蛋后的叫声。生答:叫咯咯。
2、理解歌词。
师:母鸡下蛋后是怎样告诉人们“我下蛋了”!“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3、指名表演“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同时指导学生理解“两翼”的意思。
4、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用动作表现“向人报喜添快乐”。
5、师拍节奏,生随节奏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1、师弹琴,生唱。
2、分辨和表示声音的强弱。
(1)出示实物铃鼓,师敲击,生分辨强还是弱。
(2)师:你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也来拍击表示声音的强、弱? 生:拍手跺脚;拍手拍腿;拍手拍肩。
3、板书:mfmp 师讲解这两个符号表示中强、中弱。
4、重点学唱“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这一句。
五、学习表演。
1、师:小朋友们,大母鸡把鸡蛋下在什么地方? 生用动作表现母鸡下蛋。嘴里发出“扑”的声音。
2、师:母鸡下蛋以后心情怎样?用动作表现母鸡的高兴心情吧。
3、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动作。
4、指名到黑板前表演。
教师指一名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自由挑选小伙伴一起表演。
六、打击乐伴奏。
1、师:小朋友们,老师在你们的桌洞里藏了一件小礼物,拿出来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怎样演奏呢? 师演示响板,生学习。放在左手心里,右手拍击。
2、师:想一想,那两个字最能体现母鸡高兴的心情?(叫咯咯。)演唱时在哪里加响板伴奏比较合适呢?
生:在母鸡叫的地方加响板伴奏比较合适。
3、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自由练习。
4、指名板前表演。
七、拓展创编。
师:大母鸡高兴地心情感染了咕咚农场的其他小朋友,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课件展示小青蛙、小猫、小鸭图片。
1、选择小猫编歌词。
师:小猫怎样叫?(叫喵喵)小猫捉住老鼠怎样表现高兴的心情?(绒毛抖抖,尾巴摇摇。)
师生一边创编,一边用课件展示。
2、小鸭怎样叫?(叫嘎嘎)小鸭捉住小鱼后怎样表现高兴的心情?(翅膀扇扇,屁股摇摇。)
八、律动结束。
师:红果果、绿泡泡还有好朋友托托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课件播放音像手指操。师生一起随音乐学做手指操。师生一起唱再见歌。课后评议
身为一个音乐老师,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听了《母鸡叫咯咯》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
一、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师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教师巧妙的利用了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智慧树》的开头和结尾,中间则用其中的人物串联,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融入了故事情节之间,衔接自如,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三、语言符合孩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易于被孩子接受。孙老师自始至终都有优美的肢体语言和具有童趣的儿童语言教学,和孩子们融为一个整体。例如:老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咕咚,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吧!”“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了。”这些语言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舞蹈和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教学情境,圆满为难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推荐阅读:
听课记录小学数学07-05
陈艳娇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0-24
六年级数学的听课记录08-17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记录07-19
小学听课记录08-29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09-27
2023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8次教研活动记录10-16
初中数学听课体会11-13
数学专家听课心得体会06-26
青岛版数学听课评课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