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2024-10-05

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9篇)

1.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篇一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B)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C)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B)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C)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D)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C)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1-

续性外,还有(C)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C)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B)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C)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C)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C)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B)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D)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 料,称为(D)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B)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B)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BCDE)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CDE)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新闻观察

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 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调查报告

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目击新闻

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 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

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 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2.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篇二

一、要有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一种发觉新闻的能力, 在别人认为没有新闻可报道的事件上用自己敏锐, 独到的眼光去发觉这个事件的潜在新闻价值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第一, 我们可以经常性深入基层, 用心去体会人们生活的现状和他们物质, 精神方面的需求, 这样在遇到这方面的新闻时我们比较容易察觉。第二, 不断的深化学习文化知识, 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 这有利于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动向, 可以提前预知与政策相关的事件发生, 使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这种技能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 丰富我们的写作题材, 它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质量和效率, 决定着新闻的社会公众效应, 决定着新闻所应有的价值, 是一名优秀记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只有掌握这个技能的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才能写出更好的新闻采访稿。

二、要有独特的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采访素材的挖掘和写作素材的采集, 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互呼应, 缺一不可, 从而使新闻角度独特, 鲜活。每个新闻都是由若干个真实的小片段组合而成, 而每一个小片段都可以作为这个新闻事件的切入点, 也就是所谓的新闻角度, 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成为一则新闻的中心。第一, 新闻写作者要有很好的全局把控能力, 能够深入的挖掘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事件背景, 不断章取义, 然后在这些切入点中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一个相对较新的, 最准确, 最吸引人的, 能高度浓缩新闻所要表达实际意义的切入点点来切入。第二, 新闻工作者在书写新闻时要敢于去创新, 敢于用自己独特的符合国家发展的写作方式去叙述整个事件的过程, 这样写出的新闻稿才能更好的突出这个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 报道之后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才能更好的起到吸引人, 感动人, 教育人的目的。第三, 人们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新闻发生, 由于新闻是党和政府引导舆论方向的有力工具之一, 因此在选取切入点时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新闻报道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道路上, 符合当下我国国民的经济发展需求, 而不能因为私人情绪或私人利益夸大或虚构新闻事件, 违背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操守, 以免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三、要有特色的写作语言

新闻消息主要用来服务人民对事实的了解, 因此写作时的语言特色应主要针对阅读新闻的大部分人, 写作的书面语要尽量符合群众的阅读习惯, 而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自己的特色, 只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特色才具有真正意义。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客观的还原事件事实, 透彻的表达出事件的实质, 并且新闻的发布载体受多方面限制, 如, 版面, 时间等, 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语言的运用要准确, 贴切, 简练, 不能使叙述模糊不清, 模棱两可, 这样的新闻报道即浪费了资源又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解读。

新闻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和震撼性, 首先一个好的标题才能勾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标题要一针见血, 用最简洁的几个字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使读者一眼就能够看到这则新闻主要内容, 总之新闻的标题是整则新闻的灵魂, 是吸引读者阅读欲望的窗口。其次, 在新闻内容的写作上要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切不可想在整个新闻写作中没有一点感情起伏, 单一的记录下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一个有好的写作手法的新闻不仅可以使读者得到想要的讯息, 同时对他们的感情情操也是一种陶冶, 这样就会激发读者对这个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但在新闻的写作时不可以过多的运用修辞手法, 这样虽然有益与增加写作者的感情, 却浪费了过多的篇幅,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巧妙的借用成语或者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录, 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总结所要叙述的意思, 同时还节约了文章的篇幅, 这点也符合文章简洁的特点。整篇文章从整体来说要稳重, 切不可给读者一种浮躁的感觉, 这也能体现出一个写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四、结论

3.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篇三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提问原则;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64-2

0 引言

电视新闻的呈现是在大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而来,而采访活动就是电视新闻素材获取的过程,采访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最终呈现效果。电视新闻的记者通过各种提问技巧,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记者主体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败。因此,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更多的提问技巧,从而有效提高采访工作的有效性,为电视新闻增加亮点。

1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该遵循的原则

电视新闻报道受新闻记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记者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采访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记者的采访能力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访活动本身也是一场交流、沟通活动,记者与被采访者在交谈的过程中,获取到有用的新闻信息,但是要明确记者在这一交流活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受访者说出更多的有效信息是其根本目的。这也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的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采访工作更加的有效、规范。

1.1 遵循计划性原则

采访活动在正式开始之前,记者应该做好这次采访工作的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工作的有效性。首先,新闻记者要全面了解受访者以及采访的缘由,并且做好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换而言之,采访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采访目标,并且制定有效的提问策略,从而获取新闻事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一般采访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在采访之前就做好采访规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采访任务。

1.2 遵循研究性原则

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被访问者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思维意识,记者要想获得有用、真实的新闻信息,必须仔细研究受访者,例如研究受访者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他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综合、科学地评价受访者,这将对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1.3 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电视新闻采访的活动中记者和受访者是平等且相互独立的,而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基于两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是采访活动开展的基础原则,记者也只有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规范、合乎情理的问题,使受访者主动坦露更多的新闻信息,提高采访工作的有效性。无论受访个体是什么身份、处于怎样的新闻事件中,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时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客观性,避免提出的问题引起受访者反感。

1.4 遵循倾听原则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受访者是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是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在这项活动中只是出于引导者、倾听者以及记录者的位置。因此采访记者必须具备倾听的素质,给受访者留有充足的时间讲述新闻事件,不要喧宾夺主,这也是对受访者起码的尊重。并且记者的倾听也会更好地激发受访者的倾诉欲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采访活动。

2 电视新闻采访记者提问类型

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提问是记者获取有效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而提问方式也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效。下文将对电视新闻采访记者的提问类型进行简单地分析。

2.1 封闭式提问类型

封闭式提问中,记者占据主导角色,而受访者只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这种提问方式下,受访者基本上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适用于采访时间短、受访对象过于内向或者比较敏感的情况下。例如,在采访新闻事件的目击群众时,对其是否目睹的全过程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快速了解受访者在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使采访活动清晰明了。

2.2 开放式提问类型

开放式提问类型,主要以受访者为主,使受访者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适用于比较活泼的受访者或者比较活跃的新闻事件中。开放式提问有利于拉近受访者和记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一层地挖掘新闻信息,增加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将耗费更多的采访时间。在电视采访中这种采访方式最常见的问句就是“您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都是典型的开放式提问。

2.3 引导式提问类型

引导式提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技巧性,主要是指记者通过铺垫设计等提问方式,获得受访者本不愿意透露的信息,从而增加采访活动的看点或者获得更加有效的新闻信息。受访者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处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采访活动中,不愿意过多地透漏某些新闻信息,尤其在直播的时候很容易冷场,这时候就需要记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采用有效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态度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3 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本质上就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提问技巧的应用可以更快地达成交流的目的,获得有效的新闻信息。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提问技能,将应用技巧更好地应用于采访活动中。

3.1 提高提问的逻辑性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电视采访也不例外,新闻记者的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比如,由事件的表象逐步深入其本质,一步步引导观众的思维走向,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追求速度却忽视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会使受访者思维混乱,不知所云,从而阻碍采访的正常进行。

在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提问应该围绕一个主题、一个角度,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提问,但也要有重点,做到详略有致,避免重复提问,为采访节约时间成本;在采访时,新闻记者不要单纯只追求被采访者“是”或“否”的回答,而要在引导和追问中尽量获取有价值的细节和亮点。

3.2 合理应用提问方式

在上文中已经对电视新闻记者较为常用的提问类型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分为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以及引导式提问三类。这种三种提问方式的使用环境也各不相同,例如,封闭式提问可以快速获得受访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访问活动快速、明了,但是这种访问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开发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截然相反,它给予受访者者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更好地表达。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境,不要一直使用某一种提问方式,要综合应用各种提问技巧,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最好的采访效果。并且记者还要根据受访者的文化水平、思维方式,及时地调整表达方式,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善于抓住疑点

新闻采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获取或者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过程,而新闻事件中的疑点更是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关键。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中的疑点,为进一步挖掘新闻信息创造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新闻价值,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记者在抓住疑点疑问的过程中,切忌咄咄逼人,更应该就事论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提出问题、表述问题,从而避免受访者反感,以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3.4 提高问题的具体性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要具体,让采访者有话可说,不能向被采访者询问一些空洞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大,被采访者难以回答,容易造成尴尬的气氛,不利于采访的继续进行;或者有些被采访者回答的是空话、套话,那就失去了采访工作的意义,难以挖掘有效的新闻价值。新闻的采访者要注意发问的时机,勾起被采访者的回答兴趣,引导采访者回答出具体、实际的内容。只有设置具体化的问题,采访者才能作出具体的回答,新闻记者才能据此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电视新闻记者要正确认识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采访实践不断总结、分析谈话技巧,从而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新闻信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参 考 文 献

4.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四

1、新闻采访定义及特点

定义: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公开性、连续性

2、新闻采访基本要求;

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坚持用事实说话

3、全面、正确认识采访和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采访的目的。采访前要先弄清楚该采访什么,弄清楚采访对象的背景;另外在采访的过程,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细小表情和行动、语言的变化,随机应变改变话题。在获得重要信息以后,要迅速记录。采访完毕,要尽快进行写作,趁热打铁。对采访过程中提及的关键问题,以及观察到的事实做一个生动的描述,但是不能虚假。

4、新闻职业道德定义

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5、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范围和主要内容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牟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6、新闻敏感定义及具体要求

新闻敏感就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要求:

1、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的能力;

2、迅速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生命力的能力;

3、迅速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

4、迅速地从同一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7、新闻价值、新闻政策的概念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8、新闻价值诸要素

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9、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关系

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若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则。新闻法则属于新闻政策的范围新闻线索概念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10、新闻线索、特点、获取渠道及注意事项

特点:(1)事实简略,要素不全(2)事实概括,不具体(3)事实不确定,真假不明获取渠道:

1、来自政府机关发布的信息

2、来自基层通讯员和受众提供的线索

3、来自记者发现、寻找、挖掘

4、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找新闻线索

11、采访提纲内容。理解“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采访提纲内容:一是采访计划,二是调查纲目;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记者要在短时间里,面对访问对象,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的确是难。主要是采访对象的复杂性。

1、商定较为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解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6、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2、平时准备与临时准备的主要内容

1、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13、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

形式:(1)问答型对话(2)交谈性对话(3)、说服性对话(4)争辩性对话

14、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功能。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要具体

5、提问的方式(1)问答型对话 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2)交谈性对话 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3)、说服性对话 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4)争辩性对话 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15、采访记什么?记事实要点、关键点

16、用事实说话、新闻根据、新闻由头定义

用事实说话,更多地用在新闻和事件报道上。指忠实报道事实,传递传播者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怎样用事实说话:就是写出事实把事实说清楚,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17、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真实性、坚持时新性、坚持思想性、坚持简明性

18、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的具体内容

(1)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的真实,而且要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做到整体真实;(2)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状况,而且要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3)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要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

19、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体裁分类

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如报纸上的本报讯、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联播。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如报纸上的新闻背景分析、广播中的广播讲话、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等。第三类:是新闻评论节目,如报纸和广播中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电视讲话和电视评论等。新闻体裁:消息类、通讯类、评论类 20、报道方式概括 :概括事实、精选事例、再现场景、对比衬托

21、新闻报道内容构成 :1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22、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3、新闻报道为什么要交代新闻来源:为了显示其报道“真实”、“客观”、“可信”,丝毫不带个人观点或态度,记者通常不仅对新闻事实,而且也对有关的言论、观点、意见等一一说明来源

24、新闻跳笔的运用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意义: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加大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5、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方式的区别

26、消息特点,认识消息构成:特点:快 实 新 短。构成: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

27、消息导语与消息结构:消息的导语是一条新闻的开头,具有开导 启发 引路的作用。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2、对比式结构3时序结构4并列结构5悬念式结构 6 散文式结构。

28、通讯特点,消息和通讯的区别,通讯的类别与各自特点

通讯特点: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通讯种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29、新闻特写的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5.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篇五

绪论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对新闻事实的真实的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的报道,往往都与新闻采访不深入有一定的关系。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在反映报道对象方面的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调查采访的深度。

具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蜻蜓点水。因此,新闻写作在深度方面,无疑是受到新闻采访制约的。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既要写得有些有肉而又不能虚构情节和合理想象,唯一可取的方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特定价值”,体现在事实被报道后,受众的新闻需求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上。生活中的某种事实(或者是新的事物,或者是原有事物出现了新的变动),是新闻之源。

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必须强调敏捷,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媒体确保新闻传播的迅速快捷。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该表现在能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新闻工作者应该能对此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应注意: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所衡量的是有关实施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所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

运用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新闻题材进行选择是必要的、重要的,对新闻题材加以恰当的处理同样是必要的、重要的。

(三)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新闻记者应该关注生活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并应能对此作出灵敏的、正确的反应,因为新闻往往是由异乎寻常的事实构成的。但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以及低级趣味的“奇”和“异”,不应当成为记者报道的对象。记者要做到关注异常但有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追求高品位的可读性。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倡导新闻创新思维。

新闻作品要写得有吸引力、有深度,就离不开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思维,旨在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常常需要突发奇想,在有了突发奇想之后,才有望独辟蹊径;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联想。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一)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记者与人交流常用“聊天”,“聊天”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通过“聊天”,寻找与对方的共同语言,发现对方谈话中的兴奋点,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有利于有效地实现与对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聊天”,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与对方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记者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常常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能抓住这些线索进行深入采访,通过“穷追不舍”获得更多的发现。新闻记者就应当是具有新闻敏感的“有意”的倾听者和询问者。

(三)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记者应该通过“问”获得所需要的素材,并且与采访对象碰撞出思想火花来。记者的问题是一种在双方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所提出的问题,目标是搜集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叙述是新闻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学会叙述,用简洁的语言将很复杂的事实叙述清楚,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谙熟于叙事,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闻报道主要要通过叙述展示新闻事实。新闻文体中的叙述,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进行虚构,不能添加情节,如果进行夸张,必须严格限于新闻真实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新闻文体中的叙述,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主观武断的推断,由位于新闻真实性要求的抒情,都在不被许可之列。

(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议论

一是指叙事准确无误,所交代的新闻五要素、统计数据、人物语言以及细节都确凿无疑,对人物、时间的叙述描写符合其原貌。

直接叙事用语准确,主要是指叙述语言对事实的交代、表现与记者采访所得的材料享福,再进一步,与事实的原貌相符;间接叙述用语准确,主要是指所引用的当事人的语言准确。二是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准确精当,没有失当之处。在消息写作中,很少用到抒情,即使想要抒情,也要隐藏在客观文字背后,但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消息也应当体现出明确的立场和强烈的情感倾向。三是指对人物、时间的评价准确合度,分寸恰当。新闻评论的议论对语言准确性有四个要求: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三是对于人和事地评价准确,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三)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地,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有可读性。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记者所从事的新闻采写工作,是一项体现出创造性特征的精神劳动,其中的艰辛、困难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记者应当有着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一)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新闻采访以人们身边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和生活中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作为采访对象,采访所获得的信息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地向尽可能多的人进行传播采访涉及的领域广。

(二)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新闻采访中不应当存在社会等级观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的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平等的相互沟通。新闻采访必须通过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才能获得成功。

(三)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采访是否成功,关键要看通过采访所得的事实材料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

当然,新闻采访不能仅仅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还要认真对待报道对象的社会价值问题,新闻采访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运作。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沟通,新闻采访的互动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对采访对象的生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深刻和感人的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一)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必须具备政治素养;法律与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

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

(一)采访对象的特点

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二)采访对象的种类

依据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将采访对象分为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和有关人士

当事人。

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当事人就是新闻事实的主体,他们不但亲历了新闻事实,而且对新闻事实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知情人。

知情人通常都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了新闻事件的策划。知情人很可能比当事人更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即背景,也可能对新闻事实的把握更加客观。

目击者。

目击者是那些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他们并没有参与新闻事实,但他们对新闻事实也有着比较强烈的现场感受。目击者的作用在于,他们可以提供所目击的新闻事实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有关人士。

记者采访有关人士的目的,一方面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于他们的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 新闻线索的定义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新闻线索的特点

1、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

2、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

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

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者素质,这种能力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而且这种判断能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新闻敏感来自于勤奋的工作和全身心的投入,也来自于记者勤奋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新闻敏感还来自于记者对周围环境的时时刻刻的留意,时时刻刻处于工作状态。

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寻

1、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

2、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

3、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4、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5、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

1、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使采访更加深入。

2、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在关键的时刻提出精彩的问题。

3、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

4、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记者的采访具有重要意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籍贯、个人爱好、生活经历及业绩等。

2、由于新闻报道更加追求深度,因此背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道中,甚至成为一些报道的主要部分。

3、如果有必要的话,记者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实。

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是查阅相关资料;二是检索相关媒体的报道;三是进行与采访,对重点采访对象周围的人和某些历史事件的目击者进行个别访谈,以掌握有关情况。

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

所谓的“十比一”原则,即“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

在确立采访意图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采访意图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采访意图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

3、采访意图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相一致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

(一)采访计划是对整个采访过程的规划

第一个部分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的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

第二个部分是计划的主体,包括设定采访的大体顺序和活动安排,采访的手段和方法,要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

(二)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

确定采访地点、采访时间、自己的形象、采访的次数、采访的方式

2、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

电话采访、网络聊天、面谈、召开座谈会、参加记者招待会、深入的访谈、民意测试,单纯运用一种采访手段,还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3、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

明确采访的主要内容、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确定提问的形式、顺序、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

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1、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

(一)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

(二)创造合适的语境(谈论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以使采访对象兴奋起来)

2、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

3、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

4、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

5、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提问的逻辑性

2、提问力求简洁明确

3、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

4、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

5、要避免说外行话

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

1、了解事实真相

2、发现新闻线索

3、提供写作思路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隐性采访的含义和类型

隐性采访的含义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隐性采访的类型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得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

伪装式采访,是指记者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得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精确新闻采访

1、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

实验应当具有科学性,应当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否则,实验结果就无效。

2、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

可以全面、准确了解公众对于某个重大事件的意见。民意调查可以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方式以偏概全或各执一词。

3、综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

统计分析是通过量化的数据得出清晰的结论,它更多的着眼于现有的资料系统。

4、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

1、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

审视采访对象提供的素材;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时间维度、因果关系维度、矛盾分析维度)

2、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

考虑事实的新闻价值;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共同规律

一、充分表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二、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夸张,则应当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要素必须真实可靠,完全准确,经过逐项加以认真核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1、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

精选新闻事实;完全用事实说话;既报道事实又解释事实

2、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

四、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 第八章

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

1、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

对作为报道对象的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解析;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语言客观、具体、简洁;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提出观点、证明观点

2、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3、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

(一)白纸黑字背后蕴含事理、情趣

报纸媒体所做的新闻报道,留下的是可以长久保留的语言文字和图片。白纸黑字和图片,便于人们仔细阅读和反复品味。

报纸新闻可以利用纸质媒体的这一优点,表述对事实及其本质的理性思考。

(二)将触角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报纸媒体的记者可以在电视摄像机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新闻报道,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上都是纯粹的电视画面难以做到的。

(三)利用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辑

报纸媒体按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排,接受选择性好。读者有选择的自主权,可以从任何一版的任何一条信息开始阅读。

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

一、广播电视在传输途径上的优势

优势:

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弱点:

1、受众被动接受、选择性差。节目只能按时间顺序、先后一次播出。

2、节目转瞬即逝。

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

(一)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在表述时的异同

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1、在真实事件的表述上。文字语言是以文字做符号表述真实事件。而有声语言则有三中处理方式:一是有记者将真实事件写成书面语言,然后由播音员读播;二是采录事实发生现场的音响,采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制作成有广播特点的报道;三是对各种声音进行艺术化的再处理,或变音变调,或混入音乐,制作成有特殊音响效果的广播故事。

2、在表述重点的强调上。运用文字语言时,一般通过加“着重号”等方式体现表述重点;而有声语言是以让听众直接感知的语音、语调、语气、停顿等多种播音技巧来处理重点与非重点。

3、在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受上。运用语言文字时,一般使用感情色彩较浓的词语,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新闻场景中的情趣传递给读者。而有声语言则更丰富多彩,体现在声音的立体感、形象感和对人的心理能产生影响。

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一)“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的筹划、判断。

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

(二)现代报道范式:现场报道与展现现场景象

要有整体表述意识,看起来是面对新闻现场进行零星的拍摄、零星的访谈,但是,就在这种零零星星之中,已经贯彻了统一的主体阐述。这在现场报道或者以展现现场景象为主的电视新闻中,显得尤为重要。

要充分体现电视现场报道的采制关键点,把把新闻现场杂多的表意元素,围绕一个具体的新闻主题有序地、统一的结构成整体。

(三)传统报道范式:用解说声简洁地传递信息

画面影像+解说声的报道方式,有着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等特点。

(四)以电视传播的个性展现电视新闻的魅力

电视传播 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现场情景呈现

2、记者现场分析与报道

3、用现场直播方式直接呈现正在进行的重大活动(电视媒介特有的纪实特质)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网络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

网络可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网络可以文字、音频、视频方式发布新闻,兼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可做到图文并茂,也可兼有生动传神的新闻现场。

网络的渗透力极强,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到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网站,任意搜索、查找。

网络又避免了广播电视的弱点。它选择型好,不像广播电视节目只能依次接受;它保留性好,不会转瞬即逝。

网络的独特优势

1、在信息流程方面,除了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外,还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

2、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不仅包容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形式,还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它既有文字类信息,又有声音类信息,还有图像类信息。

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

网络媒体有极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可以从成千上万的网站上搜索相关信息,这种强大的可检索功能,为信息“二次使用”乃至“多次使用”提供了便利。

网络媒体也有弱点: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网络终端设备的价格比收音机、电视机昂贵。

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网络新闻的写作和报纸新闻的写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通过网络传播的的许多新闻作品,也就是报刊上所刊登的新闻作品。现在,许多报纸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络版,其内容基本上是本媒体所刊登内容的电子文本。不同点:网络新闻的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详尽,都用一句话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但受网络条件的限制,哪怕报道的是再复杂的新闻事实,网络新闻标题也只是一行字。

第九章

消息文体的写作(上)

消息文体的含义

消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

动态消息

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地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

评述消息

这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述”是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叙述,“评”是对新闻事实所做的分析评论。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就这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就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

消息文体的结构

1、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本结构。导语、主要事实、次要事实、其他事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写作中尤其是消息写作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结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首先,它是训练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它可以保证忙碌的读者不至于被迫忍受某些记者自作聪明的写作,从而迅速了解新闻事实的要点。

2、消息的非倒金字塔结构

(1)时序结构

时序结构通常使用在一些时间因素显得极为重要的报道中,例如法庭审判、灾难报道、警方报道以及某些暗访报道等。

(2)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文本的几部分内容同时并行的一种结构。使用别列结果,可以是消息显得更加新颖,在整版的倒金字塔结构报道中脱颖而出。

(3)悬念式结构

悬念式结构是一些喜爱挑战传统的记者所偏爱的样式。他们在开头先给出一个谜,然后引导受众在报道所披露的调查材料中寻找答案。

消息文体的结构特点

1、重要信息提前“亮相”构成重心的前置

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一则结构完备的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构成。

消息作品是一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文本,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文本的完整性可以退居次要地位。

3、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

1、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

精心选择报道角度的重要性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精选报道角度:、选择利于突出焦点的角度;选择利于突出特点的角度;、选择利于突出两点的角度

2、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

3、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第十章

消息文体的写作(下)

复合结构标题

消息的另一类标题结构相对复杂,被称作复合结构标题。

复合结构标题的三种形式:一是由引题、正题、副题构成;

二是由引题和正题构成;

三是由正题和副题构成。

导语

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

从形式上看,它是文本的第一个自然段,导语是开头;从内容上看,它必须对新闻事实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加以概括;从功能上看,它必须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导语是文本中新闻信息特别集中、价值含量特别高的部分,是“浓得化不开”的部分。

导语是消息的核心所在。导语的任务时让受众了解基本的新闻事实和关键信息。

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特点

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类型

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

消息文本中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消息文本中背景的类型

烘托性背景、说明性背景、揭示性背景

用于披露新闻事实背后的有关情况,包括鲜为人知的情况,为受众进行理性判断提供依据。

第十一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上)

通讯文体的含义

通讯是对于新闻事实所作的较之消息体现出延展性的报道通讯文体的延展性表现在:内容、时间、空间、背景的延展

通讯文体的特点

1、内容的延展性

2、手法的多样性

3、效果的多层性 通讯文本主题的确立

1、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

2、体现时代精神和强音

3、体现作者新颖的理念

通讯文本主题的提炼

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深刻性、新颖性、独特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围绕对事实的叙述安排结构; 调查分析型通讯紧扣对事理的挖掘安排结构; 访谈实录型通讯依据访谈的进程或内容安排结构。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

注重于由果溯因的结构、注重于综合分析的结构

谈话实录型通讯

一、谈话照录,访这所问、谈者所答,一应记录刊发;

一、在忠实于谈话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同或相近内容加以归并,分成若干部分并加上文中标题。

第十三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下)

新闻小故事

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它短小、鲜活、有比较强的新闻性和可读性,颇受受众欢迎。

新闻小故事的特点: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特写的含义

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题材。特写是以短小的文本写片断(不求完整)。

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

、大型人物通讯

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

调查分析型通讯

含义

调查分析型通讯,是一种在文本中较多地展示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分析过程及其成果的通讯。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1、采访中的关注点不同。调查分析型通讯的作者在采访时,并不关注人物的表象,而关注问题、症结、原因、本质。

2、写作上侧重点不同。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题旨。叙事记述型通讯则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之旨。

3、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它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性层面。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当然也对受众产生理性的影响,但感人的因素(形 象性、情感性因素)得到了更多的强调。

谈话实录型通讯

谈话实录型通讯,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谈话成为主角,包括两个含义:(1)谈话在文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2)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通讯的成败。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

1、追踪式深度报道

随着记者剖析的层层深入,报道陆续发表,既保证了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使受众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2、系列式深度报道 第十五、六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文体的含义

新闻评论是有关论者就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

新闻评论文体的特点

1、具有显著的新闻性

2、具有强烈的政论性

3、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新闻评论文体的分类

社论及评论员文章、编者按及编后话、署名时评、、随笔及散文

随笔在写作上有着相当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常常是一种即兴之作,写的很有文采,表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

杂文是一种形势相当灵活的文体,每每体现出它固有的诙谐幽默、文风犀利的长处,深受受众的欢迎。一部分杂文,既有文艺性特点,又有评论性特点,体现了两种特性的融合。

新闻评论的结构

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

一事一议式结构、平行推进式结构、逐层递进式结构、借题发挥式结构

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

讲述故事式结构、纵横对比式结构、突发奇想式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的新闻评论,关键在于找到所要论述的道理与某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了这种联系,也就找到了这种结构方式的支撑点。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文体”就是指新闻的体裁、央视,是新闻写作中以文字形态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新闻文体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新闻报道;另一类就是特写(相当于我国的通讯)。

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

1、新闻写作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新闻写作创新是对业内竞争压力加大的回应

3、新闻写作创新是新闻本质所提出的要求

4、新闻写作创新也是受众所提出的要求

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表现

1、报道角度的创新

2、表现手法的创新

3、文本结构的创新

4、新闻语言的创新

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1、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2、借鉴国外新闻写作的成功经验

3、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写作思维

新闻写作思维,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凭借一定的认识能力来反映新闻事实的智力活动过程。

思维特征:

1、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思维的重要特点

2、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

3、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4、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新闻写作思维的创新

1、克服思维中的惰性

2、拓宽思维的空间

6.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分析 篇六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即然新闻是客观事实、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它又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俗话说:“不入虎穴,焉能画虎”,从某一角度讲,新闻采访也是如此。不进行深入的调查、访问、对比、分析,是完不成新闻采访任务的,更谈不上形成好新闻。

要写出好新闻,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到要报道的事物中去,生活于这个事物的环境中,这也是新闻采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新闻采访一般都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国家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对有关宣传和报道的要求,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形势、任务的基本看法。明确报道思想是新闻采访的首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地选择采访对象,突出报道主题,提高采访效率。

我是一位煤矿企业新闻工作者,从事企业电视、报纸宣传工作。企业的报道思想,首先要符合党的宣传方针,再就是宣传内容必须结合企业中心工作。譬如,我们企业宣传思想在安全生产、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上,宣传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转型发展思路等,要通过典型事例宣传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实践情况。

明确报道思想的途径就领会国家政策、提高政治敏感性,吃透被采访对象情况,了解有关背景,掌握第一手资料,明确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炼新闻主题。寻找新闻线索是采访的突破口,是提炼新闻主题的依据。记者要力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尽多的新闻线索。比如,从会议、闲谈、工作计划中等,都可猎取到大量的新闻线索,如此就更便于记者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而报道工作是有选择性、有时效性、有对象性的,需要记者从大量的新闻线索中选取所需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炼鲜明的新闻主题,为进一步采访作好准备。

做好准备,深入实地采访。新闻工作者必须详尽掌握被采访对象或事件涉及的相关政策,制订采访策划及提纲,特别是采访中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相关知识,平时越睿智、生活沉淀越多,角色体验越多,采访就会越得心应手。一条完整的新闻,只有新闻线索不行,只有新闻主题也不行,记者还必须深入现场身临其境调查研究,发掘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和特点,采集、了解新闻事实,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利用个别访问、现场查勘等采访方法,记者可凭借对面交流艺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信息及新闻事实。

也可采用观察、体验、采集等方法,运用感官有目的、有辩析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获得写作材料,或亲临现场认知、感受采访对象,只有真切的体验,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的文字。我在企业媒体撰写报纸、电视专题偏多,采访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今年3月28日,王家岭发生透水事故,我们集团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抢险,我负责写抢险救援专题,领导怜惜我是女性,要我在“后方”收集资料。

7.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 篇七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为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应该做好经常性准备和临时性准备,以此应对在采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一个周全的采访准备对于记者是很重要的。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明确在采访时自己的采访方向,针对自己的采访方向设计出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避免在采访中因为一些因素使主题偏离。在准备新闻采访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采访问题的深刻性,不可以只针对事情表面提出问题,应着重问题核心。根据采访提纲,分清主次先后。

对于新闻素材最有效的采访方式就是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采访;在选择事件采访对象上面,应该选择事件中的当事人或者最有发言权的对象进行采访,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表达能力,简单明了的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作为现场采访记者,需要得体的衣着不可奇装异服,应将观众的视线全部集中在受访者身上。最后,采访之前还应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采访过程中不会出现设备故障。

二、采访中的倾听技巧

采访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促进良好交流的基础。

首先,作为一个采访者,倾听被采访者的话语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个记者,通过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后借助眼神、表情以及点头回应等方式,能使被采访者在内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其次,在进行采访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对于记者基本素质的基本考察。在被采访者接受采访时,记者应掌握倾听的方法,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感受被采访者的心声,在被采访者进行叙述或回答问题时,记者不可以强行打断被采访者的思路,也不能强加无理提问。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可以进行断章取义,应在受访者将事件的整个过程叙述结束后再发表相关的观点或提问。

最后,记者在倾听过程中,不可以三心二意,应该注意倾听被采访者的叙述,以免遗漏重要的关键点,在倾听过程中礼貌的进行肯定回答,以此来表示赞同并积极鼓励被采访者继续进行谈话,以此从中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和信息。

三、新闻采访倾听技巧

1. 建立信任关系。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作为记者应主动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得被采访者的同意。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互相信任才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作为记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被采访者,做到采访的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交流。

2. 保证问题严谨性。

新闻需要保证内容简明扼要、播报及时,在进行采访提出问题时,问题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可进行客套的提问。记者应该依据自己的采访经验,采取一个能够使受访者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问,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来进行,避免单刀直入影响受访者的情绪,使整个采访毁于一旦。在采访时,记者应该着眼于全局,发出提问时要保持高度警惕,以一种风趣幽默的形式将提问带进对话之中,或者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谈话。最后,记者还要注重采访对象的年龄段以及所处环境,根据差异性,提出不同问题,可以获得更好地提问效果。

3. 把控现场情况。

为了提高新闻采访质量,记者必须在采访的同时注意对现场情况的观察。注意被采访者的行为情绪变化,如果被采访者一旦出现情绪激化,记者应以被采访者朋友的角度进行情绪安慰。同时,记者还要掌握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当被采访者出现抵触情绪时,记者应该保持高度的耐心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消除被采访者的抵触情绪的同时,将采访还未完成的部分继续进行,以此完成采访任务。

8.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八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环节很重要。要做好新闻报道,可以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前,需要了解整个事件和人物的有关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初步掌握一些人物从事职业的常识,为采访做好准备。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新闻作品要想生动还应注意细节,做到机智应变。现在的电视新闻采访主要分报道式、谈话式两种,其中谈话式的采访对记者的要求更高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善于挖掘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新闻。因此,采访时,记者的提问要具体,要根据采访的进展和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提问方式,要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找到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并作为切入点,然后再逐步引导,进一步了解自己想得到的采访内容。当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后,经过筛选、分析、判断、提炼,思路才会逐渐清晰,主题才会明确,采写的作品才能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详实而又具体、丰腴而又生动。

新闻采访要有针对性。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深入到采访对象所在的环境中去,和采访对象心心相映、打成一片。比如采访一位农民,记者千万别不要把他叫到乡镇办公室,而是要到他的家里或田间地头,和他唠唠家常,谈一些农民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消除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隔阂,才能采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

电视采访以人的活动为主体,记者必须善于做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疏导工作,告诉他接受电视采访的一些常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都会影响采访的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需要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

有一次,在县“人代”会之前要采访一位人大代表、环卫工人,他叫周甫魁。小周是个转业军人,不善言谈。于是,我们决定到他清运垃圾的地点对他进行采访,顺便拍摄一些现场的进行时画面。清运垃圾又脏又臭,可周甫魁一点都不怕脏累,和他聊天,他只是报以一笑。情急之下,记者随手拿起一位清洁工人的铁锹帮他往车上装垃圾。这时,他赶紧跑过来笑着说:这可不是你干的活。我也一笑:那你就陪我聊会儿天,帮我完成采访任务。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顺势就和他聊起了清运垃圾的事情……谈到工作,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也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新闻播出后,反响很好,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即兴采访的语言技巧和气氛场合的把握对于一名电视记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有一年春播现场会,按照先前制定的采访计划,要采访一位农村干部,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召开现场会的村支书王三红身上。可是会后,这位村支书就是不接受采访,因为他对于今年的种植结构调整不理解,而且这个人性格僵直,对所观种植模式颇有微词。无奈中,我只好定定神,然后撇开采访一事,和他聊起去年的收成,又以晚辈的姿态,向他咨询怎样安排种植才能让农民感兴趣。这样一来,他的抵触情绪消除了,很自信地给我讲起了今年的种植计划和安排,我顺势发挥记者循循善诱的特常,示意摄像开机,很圆满地得到了我想要的采访内容。由此可见,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化解,让采访在融洽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中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为下一步的新闻写作收集到丰富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9.新闻采访与写作(消息篇) 篇九

福建日报社高级编辑

王伯伟

全部新闻学的理论:发现新闻、表现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

两大类常用的新闻体裁:图片、文字(最主要。分为消息、通讯)

二、消息:用简明的文字迅速报道

特征:含电头“本报讯”;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后四项为正文)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即五个W,可以不俱全)

“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后面重要性越差,越可以删去。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起源:“南北战争”中电报业务刚投入使用,记者的通讯稿件通过电报传送,但由于电报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军事临时征用的原因,稿件有时不能完全传送,时常中断,后来,记者们想出了一种新的发稿方法:把战况的结果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好处是突出重点,随时可以结束。对现代社会来说,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客观上要求消息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怎么写消息:

标题:“看报看题”。要求:

1.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突出新闻的主要事实。3.文字准确、简洁,有文采。4.体现正确的导向和作者的立场。

导语:第一段。时间、地点、事件一定要有。要求:一要突出最有实质性的内容。二要短,不超过100字。主要形式(多采用前两种): 1.概括式:直接交待五要素。

2.新闻式:突出最主要的事实。最短的导语:(肯尼迪遇刺时)总统死了。3.引语式:主人公的代表性语言。多见于写人。4.对比式:“中国一天生产的钢等于1949年全年”。主体:字数比重最大。至少占全篇的一半。要求:

1.主题要集中。只需要只能够表现一个主题。

2.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即多讲事实,少做概括;多用叙述,少描写、议论;切口要小。背景:不一定每篇都有。但要写的话一定要挑能对新闻主体起衬托作用的,或是补充交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结尾:可有可无。但不能太多,一句话也可。如: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注意事项:

1.标题要题文相符,实题为主。

2.标题要语言生动,不要噱头。简洁不啰嗦。

上一篇:厦门市7月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通知下一篇:大渡口区法治政府建设